工程测绘系统论文(精选12篇)
工程测绘系统论文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市场,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是测绘行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且随着测绘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测绘行业只有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才能不断提高测绘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加测绘企业的经济收入。
1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
测绘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测绘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说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测绘工程的合格率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测绘工程的合格率在90%以上,不可否认,我国测绘工程的合格率很高,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需要精益求精,加强质量管理,提升测量工程的合格率。
1.2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测绘行业竞争力
质量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保证,随着测绘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的加大,在这种形势下,测绘行业只有不断的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拔得头筹,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1.3 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测绘行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的提升自然会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行业的运营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所以说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测绘行业的运营效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要了解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提升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2.1 人的要素
人的要素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人既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主体也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客体。因此,测绘工程在加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人的因素。在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掌控好人的因素,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岗位分工明确。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实际测绘工作过程中要做到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落实到人,这样才能保证测绘工程的质量。
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包含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及其相互关系、测绘工程的作业质量以及产品质量的考核标准等方面。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升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2 设备要素
众所周知,测绘工程是需要采用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完成的。因此,想要提升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加强测绘工程设备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测绘工作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测绘仪器,了解测绘仪器的性能、构造和操作方法,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断对设备进行更新,提高测绘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减少测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测绘工作质量,保证测绘工作的成果。
3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及系统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3.1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测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想要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要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加强对领导、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只有领导重视、员工认识,才能使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定期地对测绘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培训,增强测绘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
首先,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准绳,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再次,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3.3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3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质量是行业企业生存的法宝,测绘行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断提升自身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与系统控制水平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测绘行业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是提升测绘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工程测绘系统论文 篇2
考察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理论和现行标准规范,分析、判断和解决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实施过程中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测绘专业之间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大地测量与海洋测量考试基本要求
(一)大地测量【几乎全变】
1. 根据测绘基准建设的要求,确定国家和区域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卫星定位控制网、高程控制网、重力控制网以及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案,进行技术设计。
2. 根据技术设计、优化作业组织,控制作业进度,确定安全生产、成果保密和质量控制措施。
3. 根据作业区域的地质、环境、交通、地形和气象等条件,选择满足技术设计要求的点(站)址,建造合适的测量标志,并提交相应的资料。
4. 根据技术设计,选择经检验合格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外业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对外业观测数据进行处理。
5. 根据项目要求,建立并运行大地测量数据库和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系统。
6. 根据作业区域的坐标系统现状,分析确定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方法,建立不同等级、不同年代控制网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7. 根据大地测量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删除】1. 根据国家、区域和工程测量的不同需求,优化设计满足要求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卫星定位控制网、边角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等空间框架基推,井应充分考虑到对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的要求。
2. 根据不同作业区域的地质、环境、地物以及气象等情况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点(站)址。并建造适合该区域的测量标志。
3. 根据控制网的布设情况,编写实施方案。选择满足设计要求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仪器设备检验。井依据设什的作业方法进行外业观同。对外业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获得合格的观测成果。
4. 根据观测方法和工程项目的要求。选择经过验证、可靠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外业观测数据进行处。处理结果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5. 根据卫星定位控制网的特点,依据工程需要进行似大地水准面(或高程异常模型)的精化工作。完成卫定位三维控制网的建设。
6. 根据作业区域的坐标系统情况。进行坐标系之间的分析。确定不同等级、不同年代控制网间的相互关系。
(二)海洋测绘【新增】
1. 根据项目要求,确定海洋测绘内容,进行技术设计。
2. 根据技术设计,实施海洋控制测量,并进行测区深度基准面的联测传递。
3. 根据技术设计,实施海洋定位测量和水深测量,并对测深成果进行必要的改正,获得海道和海底地形测绘成果。
4. 根据技术设计,确定海图的类型和投影方式,进行海图制图综合,并按照海图图式制作海图。
5. 根据海洋测绘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验查、验收和归档。
二、工程测量与权属测绘考试基本要求
(一)工程测量
1. 根据工程建设不同阶段测量工作的需求,设计并建立相应的工程控制网。
2. 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需要。确定测图比例尺、基本等高(深)距及精度指标,选择适当的地形测绘方法,施测现状地形图。
3. 根据城乡规划建设的需要,设计并实施城乡规划定线测量、城乡用地测量、日照测量、建筑工地测量、规划监督测量和竣工测量。
4. 根据市政、桥梁、水利、线路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测量方案,并实施相应的初测、定测和施工测量等工作。
5. 根据矿山和隧道工程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案,设计并实施地上(洞外)、地下(洞内)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
6. 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收集现状管线资料,确定管线探测方法和设备,实施现场调查和探测,制作综合或专业管线图,建立相应的管线数据库。
7. 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确定变形或形变监测的内容及技术要求,设计适当的监测方案,实施变形或形变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8. 根据特殊精密工程项目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案,实施精密工程测量。
9. 根据工程测量项目和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删除】1. 根据工程测量控制网建立的分类,选择和设方案,确定施测方法。
2.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需要。选择测图比例尺和基本等高(深)距,确定测图方法和生产流程。
3. 根据规划的法律法规文件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城镇规划定线与拨地测量的实施方案。
4. 根据市政工程的特点,确定测绘内容,选择测量方案。
5. 根据精密工程的特点,对项目设计书的控制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6. 根据线路工程的特点。确定工程初测和定测的方案。
7. 根据地下管线工程项目要求的需要。收集现状管线资料,确定管线探测方法和设备,实施现场调查和探测,制作综合或专业管线图,监理相应管线数据库。程序,选择探测方法。确定探测仪器设备。
8. 根据施工项目对施工测量的要求。选择施工测量方案。确定施工测量的方法和仪器设备。
9. 根据隧道测量贯通精度。设计隧道测量的洞外和洞内控制测量方案。
10. 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分类。选择变形和形变的观测方案,确定观测的方法与操作规程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11. 根据竣工测量的要求。确定工程的测量技术方案。
(二)房产测绘【新增】
1. 根据房产管理要求,确定房产测绘内容,进行技术设计。
2. 根据技术设计,实施房产平面控制测量。
3. 根据技术设计,确定房产图的种类、比例尺和成图方法,实施房产权属调查与要素测量,建立房产薄册,制作房产图。
4. 根据房产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区分不同的权属和分摊方式,进行面积测算和共用面积的分摊。
5. 根据房产管理要求,实施房产变更调查与测绘。
6. 根据房产管理要求,依据建筑设计资料,进行房产面积的预测算,并进行房屋预售测绘成果和房屋权属登记测绘成果的备案。
7. 根据房产测绘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三)地籍测绘【新增】
1.根据地籍管理要求,依据地籍调查方案,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实施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3.根据技术设计,制作用于地籍调查的基础图(工作底图),实施地籍要素调查。
4.根据技术设计,测定界址点,制作地籍图和宗地图,进行面积量算,建立地籍簿册和数据库。
5.根据地籍管理要求,实施权属变更调查与测绘。
6.根据地籍测绘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四)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新增】
1.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和测绘的要求,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制作边界地形图,实施边界调查,制作边界情况图和边界主张线图。
3.根据技术设计,进行控制测量,并测定界桩点、边界点及方位物。
4.根据行政区域界线测绘成果,制作边界协议书附图并编写边界走向说明。
5.根据行政区域界线测绘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考试基本要求
(一)测绘航空摄影
1.根据测区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摄影测量要求,选择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确定飞行平台、航摄仪和航摄比例尺,划定航摄分区,计算航摄参数,进行技术设计。
1. 根据项目要求确定的成图方法选择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 确定分幅及编号方法,规定基本等高距,确定成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
2. 根据项目要求确定的测区。进行摄划分。提出满足成图要求的影像质量要求及摄影比例尺。获取影像资料;确定对影像资料进行辐射分辨率调整和整体匀色的技术要求,确定图像资料的处理方法。
3. 根据项目要求和影像资料情况,实施航空摄影测量的航区划分、像控点布设、用控点选刺及测量和外业调绘等工作。
4. 根据项目要求,对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栅格地图的生产提出成图技术要求,实施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内业出图和编辑等工作,井进行质量管理。
2.5. 根据项日要求,确定在航空摄影测量中采用机载激光扫描、机载侧视雷达、低空遥感系统以及定位定姿定向系统等技术的实施方案。
3.根据项目要求,确定航摄影像资料质量检查的方法和技术指标,并进行航摄中间过程的质量控制和项目成果的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6. 根据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卫星传感器影像和影像波段、分辨率、覆盖范围。检查点的精度指标,确定卫星影像的重采样。
7. 根据项目要求,确定卫星影像的处理方法。确定影像融合及几何校正策略,确定控制点和影像镶嵌和整体匀色方法。确定分幅载切规则。
8. 根据项目要求,确定各种产品的数据格式。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新增】
1.根据项目要求,确定摄影测量与遥感成果的类型、规格,以及航空、航天影像资料的空间分辨率、波段组合、重叠度和获取时间等技术指标,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和测区情况,选择、收集合适的影像数据源,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3.根据技术设计和影像资料情况,划分区域网,布设并测定像片控制点。
4.根据技术设计,进行影像判读和外业调绘。
5.根据技术设计,利用影像、像片控制点及定位定向辅助资料,实施空中三角测量。
6.根据技术设计,进行数据采集、数据编辑、影像处理和数据建库,制作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三维建筑模型等数据成果。
7.根据项目要求,利用多光谱、多时相遥感影像资料,制作遥感调查工作底图和专题遥感数据成果。
8.根据摄影测量与遥感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四、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考试基本要求
(一)地图制图
1.根据项目需求,确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投影方式和比例尺,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和制图区域的实际情况,收集并合理利用有关制图资料,按照地图编制原则和要求,编绘普通地图(或集、册)、专题地图(或集、册)和特种地图。
3.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收集并处理有关地理信息数据,制作符合技术设计要求的地图数据或地图数据库。
4.根据技术设计,结合地形图、专题地图、地图集或电子地图等产品的特点,完成地图制图的印前数据处理、地图制印、地图或地图集装帧以及电子地图产品(系统)制作等工作。
5.根据地图制图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删除】1. 根据项目要求确定地图编制的方法和原则。
2. 根据地图用途,收集并分析评价制图资料,合理利用;确定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内容以及制图综合原则等。
3. 根据技术设计书。分析评价实验样图 确定样图的符合性分析评价制图过程和地图成果。评定地图质量。
4. 根据不同产品形式,确定地图制图后续工作,进行电子地图及导航电子地图等的制作。
5. 运用地图数据库和现代地图编制与出版一体化技术落后进行地图生产。
6. 确定普通地图(集、册)、专用地图(集、册)和特种地图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二)地理信息工程
1.根据项目需求,确定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内容和系统硬软件平台,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进行基础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及整合。
3.根据技术设计,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入库前的检查和集成处理,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组织、入库以及数据库的优化调试、测试。
4.根据技术设计,基于适当的硬软件平台及网络环境,部署并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进行系统开发、集成、测试和运行。
5.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其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更新措施,并实施相应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更新工作。
6.根据地理信息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
1.根据项目要求,确定车载或其他移动终端(如手机等)导航电子地图的成果形式、内容构成、可视化表达方式和应用功能,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确定资料收集处理、工作底图制作、道路和兴趣点数据外业采集、地名和背景数据采集处理的方案。
3.按照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的规定,确定对地理信息数据表达的要素内容、空间位置等进行安全技术处理的方式。
4.根据技术设计,确定导航电子地图可视化表达及应用软件功能开发的方案。
5.根据导航电子地图制作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四)互联网地图服务
1.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要求,确定互联网地图的内容和应用系统的功能,进行技术设计。
2.根据技术设计,确定在线地理信息数据集制作、数据保密和安全技术处理的方式,并提出后期数据维护更新的方法和保障措施。
3.根据技术设计,确定网络服务、数据管理和维护、用户注册管理、服务注册管理及客户端应用等软件系统开发的方案。
4.根据技术设计,确定测试和评价系统的负载能力、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拓展性的方案。 以下测绘师考试大纲内容或被删减,或被综合纳入前面大纲内容中。
五、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考试基本要求
1. 根据项目要求,进行需求调查与分析。确定基础地理信息员据库系统的建设原则、定位与时间基准,明确运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制订系统更新策略与管理机制。
2. 根据项目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完成概念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字典设计、符号库设什、元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更新设计等。
3. 根据系统设计。进行平台选择、软件开发和集成,进行样例数据的小区试验和系统功能测试。
4. 根据项目要求和条件。实施数据库构建。进行数据准备、数据库模式创建、数据入库和质量检验工作。
5. 实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测试、部署、交付与评价,并进行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6. 依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理论和测绘的相关知识及有关规定和实践经验,对完成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项目过程文件、项目实施管理、系统测试及相关工作进行检查。
7. 依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通用的标推、规范和规程,运用空间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以及应用的基本原理。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工程设计、数据库运行和应用开发进行测试及评价。提出产品服务模式。
六、地籍测绘考试基本要求
1. 根据地籍管理要求,确定地籍项目的测绘方案。
2. 根据地籍测绘方案;运用不同类型控制网的作用,选择控制网和设方案。确定地籍控制施测方法。
3. 根据地籍管理要求。选择用于地籍调查的基础图(调查工作底图)的种类和成图比例尺。确定成图方法。
4. 根据地籍项目的
年测绘工程师考试《测绘综合能力》大纲对比测绘要求,选择地籍测绘方法。实施地籍(地形)要素测量。
5. 根据地籍测绘项目要求。在正确的权属资料基础上,进行面积测算。明确权属范围。保证精度。
6. 根据所测地籍要素明确现状,提供包括地籍图、宗地图,地籍簿册以及数据库在内的测绘成果。
7. 根据地籍管理要求,提出地籍项目更新调查测绘方案。
七、界线测绘考试基本要求
1. 根据界线测绘要求制定技术方案。
2. 根据技术方案,选择测绘方法。实施界线测绘;确定权属关系和确定方位。
3. 根据界线分类整理测绘成果。确定检测和检查验收方法。
4. 根据《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的要求,确定测绘界线的实施方法。
八、房产测绘考试基本要求
1. 根据房产管理需求。选择房产项目的测绘方案。
2. 根据房产测绘方案。运用不同类型控制网的作用,选择布设方案,确定施测方法。
3. 根据房产测绘项目。选择权属调查方法,实施房产要素测量。
4. 根据房产测量项目的需要,选择房产图的种类和成图比例尺,确定成图方法。
5. 根据房产测绘项目要求,正确区分不同的权属和分摊方式。确定测量和检测方法,以及精度等级;进行面积测算和共有共用面积分摊,提供包括房产簿册、房产数据和房产图集以及数据库在内的测绘成果。
6. 根据房产管理要求。实施变更测量。
九、测绘航空摄影考试基本要求
1. 根据项目要求。编制航摄计划。选择合适的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根据测区的范围、地形、飞行平台等的具体情况,划定摄区、确定航摄分区及航摄基准面,以及航线敷设方法。
2. 根据成图比例尺、测图精度、测图仪器设备和测图方法等选择航摄仪。井进行检定;确定摄影比例尺、焦距、像幅以及需要配备的航报附属仪器。
3. 根据项目的精度和提供成果的要求,选择确定采用光学航摄或者数码航摄。
4. 根据航摄仪器的具体情况组织试飞或试摄。确定和调整有关参数 。
5. 确定飞行质量和摄影质量的检查要求,并根据情况按航摄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对影像质量进行验收。
十、海洋测绘考试基本经求
1. 根据工程要求按海洋测绘进行项目分类。依据项目分类。选择测量方法,制定测量方案。
2. 依据海道测量定位、测深原理和使用仪器的实际情况,分析水深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水深测量成果的影响。
3. 根据测区已有深度基准面资料情况。确定深度基准面联测和传送方案;依据潮汐理论和测区潮汐变化憎况。分析潮波传播规律;分析各相关因素对数据采集质量的影响。分析数据处理和数据检查方法对成果质量及判断的影响。
谈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篇3
[关键词]测绘;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测绘项目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以实现项目目标全过程管理的总称。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测绘市场日趋成熟,测绘单位承担的测绘项目越来越多,测绘生产规模也不断壮大。本文对测绘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對测绘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测绘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测绘质量控制的过程。
一、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1、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2、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3、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3.1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3.2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
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3.3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
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3.4记录和标识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包括操作记录、检查一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一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
二、如何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
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2、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3、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4、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5、文件化质量体系要实施动态管理
测绘质量体系文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可操作性逐步增强,确保测绘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这就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测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文件规定不明确、规定与实际不符或文件未规定以及采取纠正措施而引起文件更改的情况,要按照文件规定的修改程序及时修改完善,使文件更加严格,达到质量体系运行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目的。文件修改程序要根据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定合理,进行有效控制,便于文件的控制和修改的渠道畅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结束语
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测绘产品质量控制是测绘产品合格的保障工程。它需要有思想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监督体系进行支撑。要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测绘项目管理更好地为测绘单位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景文.建筑检测试验[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9.
[2]赵向方.浅谈测绘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1)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篇4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控制,措施
在实际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 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是保证系统测绘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 建立系统完善的质量控制监督体系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系统测绘工程主管部门需要建立和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更好的保证测绘工程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同时城市正在发展建设, 测绘工程在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实现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控制概述
1.1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 人们对于产品的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产品生产发展过程中, 管理、监督、控制、检测工作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认可, 在我国新测绘法中明确对其进行规定,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是对从测绘工程单位承接测绘任务后开始, 一直到产品交付使用时, 整个过程实施的一种质量管理方式和管理过程。在具体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时, 需要保证质量品质第一位, 按照统一控制管理的原则, 重视测绘工程的整体经济性, 加强对于测绘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 确保测绘工程质量更好的满足工程具体开展目标, 同时在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时, 质量管理可以保证工程发挥功能效益, 不断丰富管理形式, 加强对测绘工程的宣传和指导, 有效提升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认识, 加强技能培训和指导, 从而有效提升工程项目测绘水平。
1.2 测绘工程系统控制
测绘工程系统控制主要是在工程项目范围内, 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监控网络系统, 加强对测绘工作各个环节实施统一调配, 更好的保证质量监控管理, 同时可以确保测绘精度。在具体开展测绘工作时, 需要根据所测绘区域的地理特征等确定适合的投影长度, 保证系统测绘工作开展时, 能够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形成一个高效、科学的系统控制管理方式。
2.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测绘工程主要是在测量过程中, 达到内外相结合, 完成数据自动化采集和处理过程, 能够有效的完成智能测量控制过程, 对测绘信息处理过程达到了可视化, 保证信息共享。在对测绘工作管理时, 主要是为了达到测绘工程的可靠、快速、精确、即时、遥控、集成、容易以及安全, 测绘工程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研究中显示, 其合格率逐渐上升, 我国对于测绘工程技术的发展也是非常快速的, 测绘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和改善, 经济状况也逐渐好转, 因此加强对测绘工程管理工作开展和指导, 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测绘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重视工程质量改善和提升, 才能够有效提升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效率, 促进测绘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3.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工程测量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私人参与, 测量单位也大多数都是属于个人的, 在测量工作开展时,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因此测量质量水平较低, 测量误差较大, 同时在测量工作结束后, 没有一个完善的总结规划机制, 也没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是单位给其提供更多的意见和指导, 使得测绘工作开展一直以来都存在较大的误差。尽管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一些私人测量单位设置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对测绘工作开展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 但是效果不明显, 因为他们虽然加大了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 但是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 仅仅单纯的开展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使得系统测量工作开展过程中, 每一项工作内容之间的衔接性较差, 分配不当, 从而造成误差或者是漏洞。
因此即使制定了一定的系统管理控制方式, 但是也没有起到更好的控制和改善作用, 甚至一些测量工程为了降低成本支出, 在社会上招募了一些从事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工作的人员, 这些人员中水平高低不一, 我们不能够更好的保证这些人员都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直接会导致测绘工程单位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效率明显下降, 降低质量管理效果, 因此要想提升整体测量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效率, 就必须要通过对主管部门的测绘工程加以管理, 对其测绘整个过程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 不断规范管理进程, 有效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做好系统控制。
4.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理念, 也是一个一连串系统特定的理念, 它内含于质量, 质量审核、质量体系、管理方式、运行、质量目标等多个系统管理过程, 因此实施控制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保证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减少对工程一切不利因素的控制和改善, 保证工程质量, 获取应得的报酬。
4.2 加强质量管理体制建设
不同级别的测绘资质单位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机构, 而对于C、D类的测绘资质单位需要配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检查人员。测绘单位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和质量管理体制, 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申请质量体系认证, 确保测绘工作开展时, 测绘单位能够学习更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 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测绘专业操作技能, 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提升质量管理技术。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开发商等必须要在测绘生产管理和质量体系中更好的进行配合和协助, 切实加强内部、外部的竞争力, 尤其是在映射上, 测量整个过程中需要采用品牌化制图管理方式, 对测绘市场不断加以完善管理, 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全面质量管理需要作为一个成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效开展, 主动发现实践管理工作开展时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完善化管理。
4.3 重视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点
设备、人员、管理这三个要素必须要同时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 如果这三者没有认真对待, 测绘工程质量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在开始测绘工作开展时, 需要完成设备校准, 并且每年加强对设备保养和维护, 使得测量工作更加精准的开展和实施。在人员选拔时, 需要选择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人员, 并且确保这些人员的社会经验丰富, 能够更好的指导工程测量工作顺利开展。测绘工程在开展前, 需要确保其对地形因素熟悉, 同时注意收集数据信息, 绘制完善的图形, 核查数据, 确保测绘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和实施。同时在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 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使得其可以实现持续更新和发展、同时延伸到测绘工程技术解决方面, 需要灵活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和系统控制方式, 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测绘工作管理体系, 提升测绘工程工作开展效率。
4.4 强化测绘控制管理
对测绘控制管理系统不断健全和完善, 加强检查和监督, 本着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测绘工作开展, 不断规范和完善测绘工程生产单位生产过程。
5. 测绘工程系统管理
在测绘工作开展时, 需要对整个区域实施统一管理, 制定一套统一的、系统的、科学的监督系统网络, 方便统一管理, 同时将实际地形和地形图相结合进行对比检验, 对专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 在测绘工作具体开展时, 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管理需要, 能够选择一定的管理方式, 实现对网络的有效控制, 在整个控制过程中, 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投影长度的变形值大小调整为每千米2.50厘米, 之后根据测量的具体位置和高度来加以决定, 实现有效的系统管理和控制, 使得整个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6. 结束语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是整个测绘工作实践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更多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测绘工程工作开展的管理和监督, 对其整个工程实践过程加强监督管理, 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 使得其测绘工作开展时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从而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约束和指导。国家要想真正的提升测绘管理水平, 就需要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于测绘的认识, 有效提升技术水平, 建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指导, 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使得我国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系统控制水平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光明.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探讨[J].煤炭技术, 2011, 30 (2) :219-221.
[2]陈壁飞.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中旬刊) , 2011, 4 (1) :104-105.
[3]王国军.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1 (8) :126-126.
[4]覃乃伟.谈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6, 6 (2) :541.
测绘工程专业 篇5
学科:工学
门类:测绘类
专业名称:测绘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U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的理论,城市与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量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与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各类地图设计与编制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测绘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儿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训测量、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技术;
3.掌握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4.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
5.具有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6.了解现代大地测量、现代工业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量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矿山测量学、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投影、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专业和专业基础课集中实习等,一般安排40周。
修业年限:四年
工程测绘系统论文 篇6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GPS;工程;测绘
中图分类号:TN9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7-0013-03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 GPS),是美国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研制的用于军事目的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 GPS系统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它开始由军用转为民用,并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创新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运用。现已普遍运用于各个领域,测绘界已普遍采用了GPS技术,极大提高了测绘工作效率和控制网布网灵活性。本文介绍 GP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具体案例,分析其前景和发展方向。
1GPS的研制及应用
GPS的研制花费了几年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就有了某种程度的信号覆盖,然而,与今天的24 h覆盖相差甚远,一个特定位置能够看到三颗卫星的时间是有限的,卫星几何布局足以提供适当精度的时间则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当然是任何导航功能所不能接受的,只有在利用适当的计划和巧妙的方案时,才能获得静态的定位数据,所以不能很好地在地质工程测绘和勘察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在测绘应用中利用GPS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非常先进的GPS设备,用以预测GPS覆盖面积和范围的工具和获得厘米级精度位置的方法等也随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这项技术在测绘业务中的价值来源于这样的事实:即可获得相对于通用坐标系(WGS-84)的绝对位置,而且用一个小得多的测绘小组就能很好的完成庞大复杂的测绘工作,既省时间也省人力物力。一个测绘人员就能在外场采集数据,而用常规方法采集数据要求由两到三人来完成。可以用最廉价的计算机设备就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加以处理,达到所需的精确度,测绘人员可以用现场的GPS设备进行粗测绘或是标出基准点或其他特征的位置。实时差分和动态技术在外场就能提供精确的实时信息,而无需对数据进行后处理,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工程测绘费用。例如:利用GPS 高差与三角高差的差值分析,对比数据由GPS 网中随机抽取,共抽取8 条基线,并对其进行三角高差测量。详细测量数据见表1。表1 中往返高差限差均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规范》要求的四等高程导线往返高差限差Δh=±45 s 计算。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段的GPS 高差与三角高差的差值都优于规范要求,而且每公里高差误差最大值为±3.29 cm,可见在小面积范围内GPS高差精度已经达到了四等高程导线的精度。
2GPS在工程地图测绘中的应用原理
GPS 采用交互定位的原理。已知几个点的距离,则可求出求未知所处的位置。对 GPS 而言,已知点是空间的卫星,未知点是地面某一移动目标。卫星的距离由卫星信号传播时间来测定,将传播时间乘上光速可求出距离:R=vt。其中,无线信号传输速度为 v=3×108 m/s,卫星信号传到地面时间为 t (卫星信号传送到地面大约需要 0.06 s)。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求卫星和用户接收机都配备精确的时钟。但一般为降低成本,用户接收机都用石英钟。卫星上则采用原子钟——用金属元素制作的金色钟(耗资达 100 万美元)。
由于光速很快,要求卫星和接收机相互间同步精度达到纳秒级(10 s~6 s),由于接收机使用石英钟,因此测量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不过该意味着在通过计算机后可被忽略。同时,因为每颗卫星之间的时钟同步性十分精确,只要同时跟踪 4 颗 GPS 可见卫星后训能解算出经度、纬度、高度及接收机钟差。这是典型的由 4 个方程求解 4 个未知数的数学运算。
一个 GPS 接收机必须同时接收4颗卫星才能进行三维定位。对于实时厘米级定位精度,则要求同时接收 5 颗以上的卫星。在理想情况下,因为 GPS 系统有 24 颗卫星环绕地球运动,通常在水平角 10 度以上都能观测到 7 颗卫星。但如果附近有山、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则所能观测到的卫星会更少,这样接收机就很难定位,故有些应用还要与惯性导航技术相结合。
GPS早期的主要应用在于提供地面真值,或是提供航空摄影测量制图的取向。用飞机或航天器对大面积的地面进行拍照。指示标记往往要在地面上测绘,以便提供这些照片上的基准位置,这些指示标记可以用来确定照片的比例和取向。GPS可以用来测绘这些基准。此外,如果在拍照的精确瞬间能足够精准地知道照相机的位置,就完全不再需要用这些基准了。这项技术已经用精确的惯性导航系统(INS)增强而开发出来了。惯性导航系统有极好的稳定性,但它具有随时间漂移的倾向,而且需重新初始化。另一方面,GPS具有其固有的作绝对基准的能力,并能极好地增强INS。在这种应用中,两种系统可在一起使用,INS可以帮助消除动态GPS使用法中固有周期多值性,并在可能发生的GPS短暂中断期内承担定位职能。工程中要测量的地图或者其他种类的地貌图现在制作起来已极其容易了,只需让接收机在要制作地图的区域内移动并记录一系列的位置便可得到。已经有为达到所希望的精确度所需要的各种程度的事后处理技术了,使用GPS应用于工程测绘工作能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加快了工程测绘的进展。
3GPS在工程测绘中的实例
GPS在工程测绘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开展得以高效的进行,以下是实例工程的概况:
某县城属丘陵地形,位于县域中部地区,地势西高东低,相对高差 50 m左右,城区面积约 12 km。下面是E级 GPS点的具体实测方法及过程。 E 级GPS 控制网以边连接方式布设,平均距离为500 m~1000 m。GPS 数据采集采用6 台灵锐S282 型双频接收机。为确保观测质量,预先根据星历预报编制观测计划。GPS 观测时的PDOP 值均小于5,保证了卫星的几何结合和数据采集质量。观测中作业模式采用静态观测,采样间隔为5″,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 °,有效卫星数均大于7,同步观测时间为40 min~50 min。天线斜高分别在测前测后用钢卷尺各量取3 次取平均值使用。观测数据统一采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的随机软件《南方测绘GPS4. 4数据处理》进行平差。平差后各项指标均满足E 级GPS 测量精度要求。
表1三角高差测量数据汇总表
测站及仪器高测点及镜站高距离 / S高差 / H往返测高差之差往返高差限差GPS测高差 / H′两高差之差
每公里误差
V11V12787.322 813.519 1-0.022 250.039 92913.545-0.025 9
1.4311.44
V12V11787.322 8-13.519 10.032 9
1.4251.431
V12V10799.773 12-2.234 50.006 500.040 243 5-2.2520.017 5
1.4251.451
V10V12799.773 122.234 50.021 9
1.5411.462
V10V01794.443 259.968 875-0.016 250.040 109 29.983-0.014 12
1.5411.549
V01V10794.443 25-9.968 8750.017 8
1.5211.484
V01V02960.629 557.452 75-0.024 500.044 105 357.4430.009 75
1.5211.431
V02V01960.629 5-57.452 750.010 1
1.5421.486
V04V05432.157 1212.909 125-0.022 750.029 582 412.917-0.007 88
1.5731.483
V05V04432.157 12-12.909 1250.018 2
1.5331.485
V05V25463.387 2520.768-0.024 000.030 632 620.7640.004
1.5331.46
V25V05463.387 25-20.7680.008 6
1.551.483
V18V19521.063 25-37.905 375-0.018 250.032 483 1-37.910.008 625
1.4881.495
V19V18521.063 2537.905 3750.016 6
1.4481.456
V20V21613.793 5-9.063 3750.004 250.035 255 2-9.0750.011 625
1.6681.752
V21V20613.793 59.063 3750.018 9
1.6751.72
4提高GPS定位精度的有效方法
作业单位在利用进行定位作业时,为了提高定位的精度, 应该从硬件和作业手段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定位精度。硬件的改进采用合适的接受机作业,当基线边长大于10 km时,采用双频接收机。
双频接收机的优点:①在快速静态和动态测量中观测时间比单频机短。当基线边长小于10 km时,可以采用单频接收机。②可以基本消除电离层延迟对点位坐标的影响,点间距离可达1 000 km。
单频接收机的优点:①不受DODP码保密的限制。② 不易出故障,平均无故障时间约为8 000 h。③需要电子元件较大, 对微处理器的要求较低,不需要昂贵的互相关器或Z码发生器, 产品数量大,价格只有双频接收机的一半。④ 边长短于10 km时比双频结果精度高;⑤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给外业带来方便。缺点:①点间距离超过20 km~30 km时,定位精度受到电离层、对流层延迟的影响。凡点位相对精度要求2×10-6时,边长不宜超过20 km~30 km;②在快速静态和动态测量中观测时间比双频接收机长。
同时,为了使得GPS所观测到的数据可靠,平面起算数据和高程起算数据设置合理,才能得到较好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在静态GPS作业时,基线较长时要适当延长观测时间,以取得良好的观测数据。此外,GPS网选点很重要,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理选点,地平高度角大于15°上方应该比较开阔,没有遮挡,同时远离雷达站、电台、微波中继站等。合理选用控制起算资料,使起算控制点均匀分布在网中,提高精度。
5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GPS接收机观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且观测时间在不断减少,大大降低了作业强度,观测质量主要受观测时卫星的空间分布和卫星信号的质量影响,以及个别点的选定受地形条件限制,如造成树木遮挡、手机、步话机等设备的使用都会影响测试数据的精准性。同时,我们可以看到GP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为工程测绘提供最科学的数据分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能够被更好地、更广泛地应用,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 刘大杰、施一民、过 静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与数据处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3 徐绍锉.GPS定位技术及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土地科学,1995.3(4)
4 杨润书.高山高等级公路GPS 测高的分段拟合级精度分析[J].测绘通报,2005(12):27~28
5 段虎荣.线路测量中GPS 高程拟合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12):348~349
The Application Analysis in the Project is Surveyed and
Drawn of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Ning Qibing
Abstract: Because us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o control the cloth network flexible and operating simple, the data are reliable, accuracy High characteristic, widely used in the work of surveying and drawing of project, help to improve in the work that the project surveys and draws at the same time Working efficienc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raise and measure the speed and working efficiency.
工程测绘系统论文 篇7
一、GPS系统组成及优点
1. GPS系统的组成。
GPS定位系统主要是由工作卫星的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及用户部分组成的。这3部分分别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各部分之间又有机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套完整的定位系统。
GPS地面接收机接收天上四颗以上的定位卫星的电磁信号, 并可根据所接受到不同卫星之间信号的时间差, 准确地计算出接收机该时距离各卫星的距离。由GPS卫星在空中位置可知, 因此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将卫星位置和已测出的距离进行换算, 确定接收机在地球上的位置, 包括经纬度、海拔等地理信息。目前, GPS导航系统已开始应用于考古测绘、农业生产、城市交通及国际战争中。如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 因其是汉魏遗址, 是考古重要地点, 文物保护部门利用该定位技术, 对遗址进行精确定位, 并将遗址群绘制成为平面彩色图系, 不仅数据精确, 也节省了人力物力;我国城市交通以上海为首, 交通部门可通过卫星定位对城市车辆进行定位, 方便政府部门的管理, 更便捷了百姓生活;国际战争上, 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准确计算敌方阵营及重要部署, 给敌方以致命突袭, 有力把握战争局势。
2. GPS系统的优点。
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够较快适应各种复杂变更情况, 节省时间, 避免人力损耗, 能够克服传统测量方法的弊端, 对动态监测过程能够真正实现数值化和信息化。在工程测量实际测绘过程中, GPS系统不只可以用于测量和导航, 同时可用于测速及测时。GPS定位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具有如下优点。
(1) 避免通视。测站间的相互通视是传统测量学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 但在利用GPS定位系统过程中, 避免了测站间的通视问题, 能够使选点更加方便灵活, 并使造标费用大大节省。
(2) 定位精度较高。GPS测量的优越性能随距离的增长而愈显突出。在一份对北京土地开发项目实施中, 所要开发地区涉及10个边远郊县, 而且多数位于山区地带, 工作人员进入该地区后, 易迷失方向, 难以定位。通过GPS测绘技术的使用, 可在50km以下的基线上, 相对定位精度达到百万分之一以上;在100km以上的基线上, 定位精度达到千万分之一, 轻松解决定位难问题。
(3) 定位迅速。利用该定位系统进行静态相对定位时, 对20km以下的基线, 快速相对定位通常只需20min;在动态相对定位时, 完成初始化工作以后, 可在任意时刻对流动站进行定位, 观测时间仅需几秒。
(4) 全天候工作。利用该技术进行观测定位的过程中,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也不会因天气状况影响观测效果。在平面控制测量的过程中通常以导线如结点、闭合导线的形式进行测量;在重要构造物测量时, 通常布设成线形锁、三角网的形式。
二、工程测绘过程中GPS技术实施
1. 选点与标志的建立。
在选点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要求: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带, 该地带视场要开阔;对电磁波有干扰的地带不宜选点, 如高压线、电视台及大面积的水域地带都将干扰电磁波的接收。
2. 外业的观测。GPS的对外观测作业主要有天线的安置、实时观测及对观测结果的记录等。
(1) 安置天线。安置天线过程中主要注意对中、定向、整平和对天线高的测量。在静态相对定位的过程中, 要把天线架设在三脚架上, 并在标志中心的上方进行对中, 同时保持基座上的水准气泡在居中位置。调整天线定向过程中, 要确保定向标准线面向正北方, 误差小于5°。测量天线高时, 应从相位中心量起, 直至观测点的标志中心, 此段垂直距离即为天线的垂直高度。
(2) 观测作业。在进行作业观测任务时, 要及时捕获卫星的信号, 并实时跟踪处理, 获得定位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在安置完天线以后, 为确保电源和接收机的正常开通, 要将接收机安置在离天线不远的安全区域内。在开启电源进行观测时, 要保证系统已检查无误。
(3) 数据处理与成果校核。为了保证对外观测的质量和预期定位精度的实现, 应对观测成果进行校核。在结束观测任务以后, 要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校核, 对出现的不合格的观测结果要及时采取补测措施, 经确认数据无误后, 方可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GPS系统实施实例
1. GPS用于大桥的控制测量。
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在建造初期为了施工及设计的便利, 采用GPS技术对首选方案Ⅲ、Ⅳ桥位进行Ⅲ等平面控制测量。以双大地四边形布网作为设计方案。与江面垂直的长边约为1 200m, 平行的短边约为500m。双大地四边形与两个国家Ⅱ等以上大地点联测。在平差处理以后, 控制网的精度通常为:误差在最弱点位中为1.93cm, 在最弱边长相对为1/113 000。使Ⅲ等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得到了满足。
2. GPS测量用于导线控制测量。
河北境内高邑至邢台段的京深高速公路地处华北平原, 地势坦荡平整, 最大相对高差在20m左右, 平均海拔大约50m, 境内分布村庄较多, 植被多为小麦及田间行树, 机耕道和公路密集分布。在导线测量过程中, 采用3台Wild200 GPS接收机, 采取点连接方式开始同时作业, 完成作业后, 使其向前滚动。
3. GPS测量用于密林、密灌地区路线控制测量。
工程测绘系统论文 篇8
1 测绘工程当前的发展状况
(1) 技术更新速度慢, 缺乏专业型的技术人才:由于现今测绘工程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所以其必当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了测绘工程企业极大的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企业自身运行资源的缺乏, 导致了测绘工程相关技术使用更新的速度比较慢, 内部存在大量比较落后的、已不能满足于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高质量要求的技术存在。而且, 测绘工程企业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 利益化的趋势使其在人才的选拔方面受到的限制性比较大, 而测绘工程作为一个系统的使用部分, 专业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全面性的、多方面的技术,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种技术的运用, 总体而言缺乏全能型的人才。
(2) 探测工程对于其工作作业的质量低下, 质量管理不合理:同样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工程企业利益化的趋势导致探测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失去了保持自身平衡与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造成存在一种普遍的作业质量低下的现象, 如: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单纯的追求工程进行的速度, 忽视了作业操作, 缺乏对工程作业的监督和复查, 导致最后的作业质量低下, 总之质量不合理的现象大量存在。
(3) 探测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探测工程作为其虽然注重工程探测技术使用最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但是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部分, 其工作最终质量和效率的保证也是各个方面相互协作的成果, 所以建立健全的探测工程管理体制, 用约束性比较强的制度进行管理是非常必须的。但是, 现今存在探测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的一个现象, 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 工作中忽视相关数据、规则的运用, 不合格的单位存在。此外, 测绘工程工作人员薄弱的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导致了实际工作中大量不良现象的发生。
2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策略分析:
(1) 强化数据收集的过程。在测绘工程中, 利用测绘仪器及测绘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是其首要的工作。所以, 为了保证最终测绘工程数据收集的质量, 加强工作人员对相关技术使用方法标准性的培训, 使员工形成坚定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严格按照相关说明和规则制度进行此项工作。此外, 加强测绘工程数据收集工作的多次进行, 最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误差等的计算, 比较分析, 以此提高数据收集的质量和效率。
(2) 积极的引进测绘精度高的现代化仪器:测绘工程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其工作大部分是依靠仪器进行的, 而为了改变现今部分企业设备落后对损害探测质量的现象, 企业应积极的加强市场调查, 加强与生产设备企业的合作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测绘设备, 及时的剔除工作效率慢、工作质量低下的设备。
(3) 团队合作的管理意识是保证质量管理最主要的主观原因:由于测绘工程是一个设计多个环节, 还有可能同时使用多个测绘设备的工作, 所以为了质量保证, 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合作与耐心、细心的工作。这就需要测绘工程工作中重视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而且要力争使每个工作人员在熟悉其最擅长技术的基础上, 对其他技术及仪器进行基本的了解, 这样能够加强工作过程中的互帮互助及相互监督, 以此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 提高工程管理的质量。
3 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措施分析:
(1) 强化科学技术的运用, 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是在先进的设备、精炼的技术及全能型工作人员等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 这就需要测绘工程企业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 加强与社会、政府的合作, 扩充资金渠道, 加强科研创新, 积极的引进科学技术的使用, 加强人员工作技术的学习与交流, 为系统控制奠定坚实的测绘基础。
(2) 强化科学记录在测绘工程中的使用效率。测绘工程系统的控制需要依靠强有力的科学数据进行, 同时也是检查系统工作是否有误的科学依据。所以, 测绘工程企业提高人员科学观察记录的意识, 建立记录、核实、反馈一条线的记录方式, 并及时的记录数据归档, 完整的保存测绘工程记录, 为当下系统控制及今后系统的控制提供坚实的依据。
(3) 完善测绘工程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制度化的保障:测绘工程系统的控制对法律法规的依赖性是比较大的,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实际工作的勘查, 并加强对专业工作人员的访谈调查, 在基本规章法规的基础上完善与测绘工程技术使用、设备使用、操作人员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为系统控制提供可靠的制度环境。
4 小结
综上所述,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及系统控制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技术引进、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方面强化质量管理, 并且能够从科学技术使用、数据记录精准化、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切实促进整个测绘工程系统控制的改善与加强。
参考文献
[1]高世杰, 乔淑萍浅谈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5) .
[2]李长战.浅谈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0) .
工程测绘系统论文 篇9
1 CORS概述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 简称CORS系统) 是现代GPS的发展热点之一。CORS系统将网络化概念引入到了大地测量应用中, 该系统的建立不仅为测绘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 而且也将为现代网络社会中的空间信息服务带来新的思维和模式, 该系统使得测区内每个用户都能实时获得厘米级的精度, 这种全新的RTK定位方法从根本上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测量质量。对于用户来说, 它不再要求建立临时参考站, 从而可以节省时间, 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效率, 节约了成本。在CORS网内, 等于建立了公用的控制点, 消除了不精确的控制点所产生的误差传播。
2 CORS系统在国内外测量行业中的发展概况及应用现状
国际的大地测量发展目标是建立全天候、全球覆盖、高精度、动态实时定位的卫星导航系统。它们在地面建立相应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点。目前世界上较为发达的国家和组织都建立了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如美国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 由美国的国家大地测量局 (NGS) 来负责, 目前CORS已有了260余个站。不久美国NGS还宣布, 为强化CORS, 以每月增加3个站的速度改善该系统的空间覆盖率。CORS的数据以及信息包括接收的伪距和相位信息、站坐标、站移动速率矢量、GPS星历、站内四周的气象数据, 用户通过信息网络, 可以下载得到。而英国的连续运行GPS参考站系统 (COGRS) 的功能和目标都类似于CORS, 并结合英国本土情况, 增加了监测英伦三岛周围海平面的相对和绝对变化的任务, 目前有60个GPS运行站。德国的全国卫星定位网由200多个永久性GPS跟踪站组成。而在亚洲, 特别是日本, 已建成2200个GPS连续运行站网的综合服务系统。它在监测地壳运动以及地震预报等主要功能的基础上, 结合大地测量部门、气象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来开展GPS实时定位、差分定位、GPS大气学和车辆监控服务[6]。
随着我国信息化提高和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需要采集多种的实时地理空间数据, 中国发展CORS系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近几年, 国内不同行业已经陆续建立了一些专业性卫星定位运行网络和站点, 同时在一大批城市、省区以及企业、行业还筹划建立相应的运行网络系统, 一个连续的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建项目正在进行之中。深圳市已经建立我国第一个连续性的运行参考站系统 (SZ-CORS) , 而且已全面地投入测量应用。全国的部分省、市也初步建成或正在建立类似CORS系统, 像:广东、浙江、北京、福建、上海、成都、武汉和重庆等[7]。例如在广东省被广泛使用的GDCORS系统, 通过对其潜在功能的挖掘, 在GPS大地测量方面开发利用, 通过授权拨号登录, 对外开放网络使用权, 实现用户GPS实时高精度差分定位, 已经取得一定的收益, 也为广东省的城乡经济建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 CORS系统在城市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数字通讯等技术的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等产物。它由基准站网、对数据处理的中心、数据的传输系统、进行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接收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 其中各基准站和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来连接起来, 形成了专用的网络[3]。CORS系统是一个动态连续的定位框架基准, 它同时还是快速、高精度获取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的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并可以在城市区域内给大量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实时定位信息, 以实现城市测绘数据的完整统一。它不仅能够建立、维持城市测绘的基准框架, 还可以更自动地, 并且全天候地提供高精度空间以及时间信息, 来实现区域规划、管理以及决策基础。CORS系统在城市工程测绘中有很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它可以提高速度与效率, 降低测绘劳动强度和成本, 省去测量标志保护和修复的费用, 节省各项测绘工程和实施过程中45%的控制费用[8]。同时还可以对工程建设进行实时有效和长期的变形监测, 提供差分的定位信息, 来开拓交通导航新应用, 因而能提供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全天候、近日实时、连续降水汽量变化的序列图谱, 由此来逐步地形成地区的灾害天气监测预报系统[9]。该系统还能用于通信系统以及电力系统中的高精度时间同步, 能就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等来提供监测预报服务、研究探讨灾害的时空演化过程[5]。CORS项目完成以后将为城市诸多领域比如气象, 车船导航定位, 物体跟踪, 公安消防, 测绘和GIS应用提供精度达厘米级的动态实时GPS定位服务, 这将极大地加快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建设[10]。此时还需提及, 连续运行的参考站系统还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以及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点。同传统GPS作业相比, 连续的运行参考站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野外单机作业等优点。
CORS系统在城市工程测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 对GPS-C、D、E级控制点破坏较大, 一般在2-3年就需重新布设, 在路面的图根控制更不用说, 各路段路面会不定时的被翻修, 各测绘单位要花大量的人力重新布设, 大多仍以支站方式。这不但保证不了精度, 还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随着CORS基站的建设和连续运行, 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永久基站为控制点的网络。各测绘单位都使用同一地区的统一的CORS系统后重新布设的控制点就相当于不同时段测量的同基准的控制测量。这样测出的新旧控制点的精度就三均匀的。城市控制测量用GPS静态测量方法获得, 相比于常规控制测量 (如导线控制测量) 就不在需要点间必须通视的外业条件限制, 且精度也比常规的高。外业经验证明, 应用CORS系统在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上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3.2 在数字测图中及地籍测绘的应用。
由于信号干扰的原因, 所以在比较开阔的地方, 可以直接使用网络RTK进行数据采集, 一人就可完成外业作业, 也不需要控制点摆站, 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3.3 在线形工程的测图及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CORS系统在线形工程中有着其他测量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沿海城市的海堤的带状地形图测量和勘测定界测量。在城市中的市政道路的勘测定界及施工中的线路线形放样测量不再需要象传统测量那样靠先布设首级控制点才能作业, 而是直接连接接收机, 待固定解之后就可用于碎步点测量或是界址点放样测量。
4 CORS系统在城市工程测绘应用上的优势
通过实际应用体会, CORS系统在城市工程测绘应用上与常规测量作业模式相比, 具有以下明显特点和优势:
4.1 覆盖范围广, 应用更便利。与常规RTK基站相比, CORS覆盖范围更广, 用户只需要准备终端, 不需要考虑差分以及差分站的质量, 用户使用更方便灵活。
4.2 可用性高, 系统可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服务, 受气候、通视条件、地形和季节等因素影响和限制较少。
4.3 数据质量有保证, 作业精度更可靠。数据安全可靠, 没有误差积累, 精度水平在系统的有效覆盖范围内大致均匀, 同离开最近参考站的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以避免临时基站选站不当而引起的起算偏差或支站引起的起算数据精度降低的影响。
4.4 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频率资源。CORS系统无需用户架设和搬迁基站, 不需向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基站频率, 仅需一人操作, 在一般情况下几十秒钟就可获得到点的坐标和高程, 作业速度快, 劳动强度低,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省了费用, 特别在作业区域范围比较大、作业点比较分散的工程测量和图件更新测量等工程中, 其优势作用更是明显。
5 CORS系统在使用时注意事项
5.1 在使用网络RTK时, 由于影响精度的因素较多, 所以必须加强对网络状态的可靠性检查。做任何一项作业前在获得固定解后都必须找到测区附近的一个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查, 即测前检查, 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数据采集。反之, 就要断开连接, 关机后重新连接, 获得固定解后再检查, 直到检查合格。一般以个测段结束后还须找到附近另一个控制点做测后检查, 以此来判断数据采集过程的精度的可靠性。
5.2 在控制测量中, 应使用三角架来提高对中的精度, 并且每测完一测回后要重摆角架, 重新对中, 连接接收机。以此来提高成果数据精度。
5.3 观测条件方面, 由于是在城市中进行测量, 那就要求在测量过程中要远离干扰信号的干扰源, 如反射性较强的建筑, 较大面积的水面, 通信发射塔, 高压输电线以及建筑物或是植被较密集的RTK无法获得信号不能工作的区域。
6 总结
总之, CORS是目前国内GPS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欧美及日本已经建立起完整的系统, 国内也进人了蓬勃发展的阶段。CORS将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由此建立起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的三维、动态、地心坐标参考框架, 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CORS建为城市测绘工作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基准, 能够有效的解决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坐标系统的差异问题。
参考文献
[1]胡立新, 汤仲安.湖南CORS建设的战略构思与对策思考[J].测绘工程, 2009, (03) .
[2]陈俊勇, 张鹏.在中国构建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站网及其服务系统[J].测绘科学, 2009, (03) .
[3]高星伟, 过静, 秘金钟, 赵春梅, 祝会忠.GPS网络差分方法与实验[J].测绘科学, 2009, (05) .
[4]杨光.基于CORS平台的三维坐标在线转换系统[J].测绘通报, 2008, (11) .
[5]李健, 吕志平, 乔书波, 李昌贵.大规模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技术体系[J].测绘通报, 2009, (01) .
[6]张彩红, 聂桂根, 施闯, 罗灵军, 张黎.汶川地震对重庆市CORS的影响[J].测绘通报, 2009, (04) .
[7]张西光, 吕志平.论地球参考框架的维持[J].测绘通报, 2009, (05) .
[8]陈俊勇, 党亚民, 张鹏.建设我国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的思考[J].测绘通报, 2009, (07) .
[9]陈俊勇.构建全球导航卫星中国国家级连续运行站网[J].测绘通报, 2009, (09) .
工程测绘系统论文 篇10
1.1 RTK技术
RTK (Real-time kinematic) 就是实时动态差分法, 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它能够实时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1.2 三星系统RTK技术
三星系统RTK就是同时跟踪三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北斗、GPS、格洛纳斯) , 并利用它们为地面的观测站提供坐标三维定位结果。
1.3 三星系统RTK的技术优势
常规RTK技术是以美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基础建立的, 它只能接收4~10颗GPS卫星的信号, 存在定位速度慢、受天气和地形影响比较大的弱点。近年来, 随着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和中国北斗系统的投入使用, 三星系统RTK技术已经成为RTK发展的热点, 它能接收20~30颗卫星的信号, 能够同时使用三大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地面测站提供坐标三维定位结果, 具有开机10 s内迅速定位基站, 定位精度达厘米级, 最强的抗干扰和抗遮挡的能力, 是常规RTK无法比拟的。
2 三星系统RTK的应用和影响
2.1 在测绘工程上的技术优势
2.1.1 控制测量和大地测量
传统控制测量和大地测量均采用三角网、导线网等方法来施测, 不仅费工、费时, 要求点间通视, 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 在外业范围无法了解精度情况。采用三星系统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和大地测量, 能够实时了解定位精度。如果定位精度在满足了要求的情况下, 用户不仅可以停止观测, 还可以了解到观测的质量和结果, 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2.1.2 地形测量
传统的地形测量采用全站仪配合电子手簿测量地形图, 要求测站四周的地貌等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 而且一般至少要两人操作, 还需要在拼图时保证精度, 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外业返测。如果采用三星系统RTK测量, 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需要测量的地貌碎部点停留1~2 s, 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 通过手簿即可实时了解点位精度, 测完一个区域后返回室内, 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
2.1.3 施工放样测量
传统的施工放样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 要在布设好的控制点上架设仪器, 需要四人操作, 还需要指挥棱镜杆来回移动, 且放样过程中要求视线通视。如果采用三星系统RTK技术放样, 仅需要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到电子手簿中, 测量人员手持接收机, 它会自动提醒放样点的位置, 既迅速又方便。由于三星系统RTK技术是通过坐标来直接放样的, 不仅精度高, 而且很均匀, 在外业放样中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且只需两人操作。
2.2 在测量工程中应用的优点
优点可分为以下几点: (1) 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2) 高度自动化可以胜任任何测绘工程; (3) 不需要光学通视, 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4) 数据安全、可靠, 没有累积误差; (5) 作业效率高。
2.3 影响三星系统RTK精度的因素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 我们发现影响RTK精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站坐标精度。由RTK的工作原理可知, 如果基站的坐标精度较低, 流动站得到的三维坐标都带有系统偏差, 因此基站坐标具有较高的精度非常重要。 (2) 坐标转换参数精度。求解坐标转换参数至少需2个已知点, 其精度不仅与测区内选择的已知点的位置和数量有关, 还与选用的已知点的坐标精度有密切关系。 (3) 作业环境。基站的位置选择要合适, 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变电站、飞机场、高压线等无线电干扰源, 远离大面积水域, 防止信号的多路径效应影响。 (4) 人为因素。测量员作业的熟练程度。
2.4 提高精度采取的必要措施
尽管三星系统RTK抗干扰、抗遮挡的能力比较强, 其基站也应尽量选在较高的位置, 将流动站的作业半径控制在10 km以内。如果想提高作业距离, 可以使用定向天线将信号集中在某一个方向上, 可以明显提高作业距离。部分有观测障碍的地点只要可以观测到至少5颗卫星, 就有可能进行RTK测量。在树林或大楼四周测量时, 只要该地有足够的开放空间, 使RTK系统可观测到至少5颗卫星, 就有可能进行RTK测量。
3 结束语
三星系统RTK技术不仅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 而且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随着RTK技术的提高, 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 它可大大减轻测量人员的内、外业劳动强度。因此, RTK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介绍了三星系统RTK的技术原理。通过该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分析了它的技术优势, 并就部分因素影响精度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三星系统RTK,精度,测绘工程,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相祥.GPS在城市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与精度分析[J].现代测绘, 2010 (01) .
[2]王春华, 焦志良.基于工程背景的RTK技术在城市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 2010 (05) .
工程测绘系统论文 篇11
关键词:房产测绘;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中图分类号:U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075-01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行业逊色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行业需求业务增多,各行各业对房地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房产测绘管理不仅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完善的网络化的测绘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房产测绘管理及完善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房产测绘概述
1.1 房产测绘的概念及其內容
房产测绘是专业测绘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分支。房产测绘是使用全站仪等测绘仪器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等技术对房屋和房屋相关土地的权属状况、自然状况、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情况的测绘。房产测绘主要可以分成两类:房地产基础测绘和房地产项目测绘。
房产测绘的内容相当复杂和广泛,主要包括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地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绘制、房地产面积测算、房地产变更测量、房地产测绘成果资料的核查和验收。
1.2 房产测绘在房地产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房产测绘为房地产管理资料档案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房产测绘的结果包含的资料非常广泛,给房地产管理的相关部门提供了房地产面积、位置、权属等资料,方便查阅和档案建立。同时,也给房地产管理相关部门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
其次,房产测绘资料可以在权属争议纠纷中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房产测绘的结果明确了权属的界限和产权的归属,当产生权属争议和产权纠纷时,这些资料就能发挥“证据”的作用,为纠纷的处理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很好的保护了房产归属人的权益。
最后,房产测绘工作有利于房地产管理部门对房地产的动态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面积逐渐增大,房产权属变更频繁,导致房地产管理部门面临着巨大的管理难题。房产测绘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根据有关部门的需求,对房地产进行补充测绘,获得最新的数据,而这些新数据会录入管理部门的系统中,方便了管理部门对房地产的动态管理。
2 房产测绘管理的发展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房产测绘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将被现在的高新技术处理模式所代替。房产测绘管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人工房产测绘管理、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管理系统[1]。
2.1 人工房产测绘管理
人工房产测绘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手工绘制房产图、人工实地或在地图测量计算面积,大部分资料以纸质形式保存的测绘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测量的数据准确性较低,保存的资料不方便查阅、审核、统计和分析,正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2.2 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
在传统的人工房产测绘管理中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主要负责存储测绘的相关资料,方便查询和计算分析,但是测绘工作涉及到复杂的图纸资料,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更多的图画资料,计算机不能够自动的将文字和图画结合,还是需要人工的参与,因此计算机主要是辅助人工进行管理,称之为计算机辅助房产测绘管理。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辅助房产管理方式减少了很多人工繁重的工作任务,计算结果也较为准确,资料储存更加完善,是人工房产测绘管理向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过度的一种方式。
2.3 房产测绘管理系统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房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GIS有着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强大的图形处理和表达能力和复杂的查询功能等技术优势。GIS与测绘学有着紧密的联系,GIS根据房产测绘的数据,可以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联合处理和储存,能够很好地解决计算机辅助中存在的不同数据不能联合处理的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房产测绘管理引入先进的GIS技术,极大的促进了房产测绘管理自动化的发展,对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的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
3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分析
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用户模式阶段、多用户模式阶段和广义用户模式阶段[2]。
3.1 单用户模式
单用户模式的出现开创了房产测绘引入计算机技术的新纪元。传统的手工房产测绘管理的资料都是纸质保存,文档和图像资料数据容易被涂改,并且经常会存在错、遗漏或丢失。单用户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有专业人员将资料上传到单独的微机上保存和打印,不仅美观而且便于查询,也不易涂改。有些微机还具有简单的绘图功能,可以绘制和打印出房产配证图。但是单用户模式也存在以下弊端: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一个工作环节,增加了工作量,没有真正的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
3.2 多用户模式
多用户模式引入Client/Server模式,在管理部门内部采用局域网连接的方式,使资料共享,供多人一起使用和协同处理。房产测绘的有关资料在多用户模式中流动性较强,更加方便查询、计算和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些系统引入了GIS技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图形绘制和数据处理能力。多用户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集成了数据、文字和图形功能,但是集成度远远不够,各用户之间还是处于独立和相互割裂的状态,没有真正实现办公一体化。再者,资料文件流动性加强,但是数据安全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多用户模式对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计算机处理功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存在系统维护和升级做得不到位的情况。
3.3 广义用户模式
广义的用户模式满足了房产测绘管理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需求,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将各级政府、各级房产管理部门、房产开发商、客户和市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数字城市整体建设的要求。其次,随着GIS技术逐渐完善和大众化,并且与CAD、MIS紧密结合,使得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个阶段,图、文、表一体化办公模式成为可能。通过广义用户模式,房产测绘相关资料统计和分析更加精确、保存更加安全、查询更加便捷。但是就我国目前经济情况而言,对于宽带使用、网络维护和系统升级的费用不理想。尽管如此,基于Browser/Server广义用户模式的产物依然是目前市场的主导产品,也必将引领我国房产测绘信息系统走向计算机科学技术新时代。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房产测绘的结果与千家万户的利益紧密相关,必须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完善房产测绘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规范房产测绘市场准入制度,确保测绘市场可持续发展,保证房产测绘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保障每个人的利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应用在小中型城市的使用规模很小,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投入,促进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我国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广阔,发展趋势良好,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对其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发展过程依然存在问题,因此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信息系统一定要联系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莉莉.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探讨[J].黑龙江科 技信息,2013,(25).
[2] 颜英任.房产测绘管理及房产测绘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J].城市地理,2015,(6).
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法 篇12
1 测绘工程概述
1.1 测绘工程的含义
测绘工程主要是指测量空间、大地的各种信息并绘制地形图, 其测量范围涵盖空间、地形等诸多方面。空间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包括地球在内的各种行星、重力问题;地形主要涵盖地貌、水文等领域。总体而言, 任何地区在建设之前都要对其地形、地貌、地理结构等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 这也是测绘工程的基本作用。
1.2 测绘技术在特殊地形中的应用
特殊地形由于其实际地形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在实际测量时与一般地形的测量大有不同。测绘方法的选择在特殊地形的测绘中具有重要作用。测绘之前, 工作人员首先要勘察和检测, 充分掌握地形的特殊状况, 比如所测地区地形的地面、地质等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适合建设等, 然后根据所测特殊地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绘方法, 深入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探索应对策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为了加快进度, 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 对实际测量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事先做好应对预案; (2) 将GPSRTK、RTK等技术手段充分运用于实际测绘中; (3)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特殊地形的测量精准度, 有效节约测量时间。
2 测绘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特殊地形测绘中存在问题
由于地形测绘的本质是采集各种地形、地势、地貌等数据信息, 因此, 在实际测绘中经常会遇到地形比较特殊的情况。传统的测绘技术无法收集到完整的数据, 进而影响后续工作, 因此, 就需要运用先进的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比如, 当前的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主要是测绘隐蔽地区、泥泞地区等, 测绘时, 工作人员并不能直接进入现场测量, 此时, 现代化的先进测绘技术就派上用场了。
2.2 测绘技术存在缺陷
目前, 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主要方法是运用全站仪数字测图技术和GPSRTK数字测量技术。然而, 这两种测绘技术在实际测绘工作中均存在观测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在测绘工作中, 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测绘仪器要求测站与测点间必须通视。由于测绘精度会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导致测量精度不高;GPSRTK仪器在测量时不要求基站与移动站彼此通视, 可以远程传递三维坐标, 不会产生误差累积, 但缺点是适用范围较窄, 基本不适用于特殊地形测绘中, 比如视野开阔、地势平坦或地形较高的区域。由于特殊地形实际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难测性, 目前仍有很多因素对实际测绘造成影响, 比如障碍物 (高山包、房屋、室内、树林、各类发射塔、高压线等) 会影响电台通信和差分信号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在距离很近或信号很强的基站间测绘也容易受到高度角的限制。
3 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法
3.1 绘制野外草图
该项目将特殊地形测绘选在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 以此为例展开论述。从测绘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看, 前期规划合理、布局清晰的村庄, 其野外草图也比较清晰、直观, 布局完整, 有利于测绘工程的顺利实施;而前期规划、设计不合理的村庄, 其野外草图则杂乱无章。为了有效避免测绘人员因点图测量不符造成编图失误或在野外测量过程中出现物品丢失的现象, 可以先只对能够观察到的房角点测定, 然后再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相关数据和信息作简单的处理, 简化野外草图绘制的操作流程。当形成一定的直观汇总图后,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此图打印出来, 然后再到实际测量地点依据现场情况画出野外草图。
3.2 野外数据采集
相较于GPSRTK数字测量技术, 传统的测绘技术 (比如全站仪测绘技术) 在地物密集地区具有测量速度快, 测距镜头灵活, 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地物点和需要采集数据的点位的优势。因此,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精准度, 一般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会使用全站仪补测GPSRTK仪器不能采集到的数据区域。然而, 在实际测绘中, 还是会出现由于居民区 (或工厂) 闭锁等导致测量人员无法进入院内实地测量的现象。这时, 无论是GPSRTK仪器, 还是普通的全站仪都不能发挥作用。为了不延误时间, 可以采用一种比较省时、方便、快捷、高效率且能保证测量精度的方法——在测区其他高处 (比如楼顶) 用GPS设立测站, 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 (比如拓普康免棱镜全站仪Gm002N仪器) 进行碎部点测量。在野外采集数据时,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总之, 实际测绘工程不仅包含普通地形的测绘, 也包含特殊地形的测绘, 因此, 相关人员应根据科学的测绘理论和测绘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测绘水平。测绘理论是测绘工作的基础, 尤其在特殊地形测绘中, 测绘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测绘工程中, 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缩短工期, 采用有针对性的测绘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谢宗繁, 陆海波, 曾剑生.无棱镜全站仪测量技术在长岐灌区断面测量中的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 2015 (03) :49-50.
【工程测绘系统论文】推荐阅读:
工程测绘论文08-11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06-27
测绘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改革论文07-05
城市工程测绘06-16
测绘工程管理06-02
测绘工程项目06-21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10-05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控07-24
建筑工程的测绘途径08-03
新时期测绘工程研究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