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2024-10-05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共12篇)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篇1

地籍测绘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其发展主要受到测绘技术和测绘仪器的制约, 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 现代化的专业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对现代测绘技术的特点及其与数字国土之间的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现代测绘技术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对测绘行业的影响。

1 现代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1.1 现代测绘技术的特点

现代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在对全站仪与GPS等数字化仪器利用的基础上, 进行数据采集和解析, 并借助于测绘软件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输出, 从而建立起全野外数字化地籍调查数据库, 其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数字化

现代测绘技术的数字化程度高主要表现在其数字测图是在对计算机测绘软件基础上进行的数据自动处理, 通过规范、精确的自动绘制, 制作出数字地形图。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其测图过程中出错的概率相对较小, 并能够实现对坐标、方位以及距离等数据信息的自动提取。

(2) 数据精确程度高

现代测绘技术中的动态GPS平面以及全站仪的外业采集精度度高, 并且能够实现对测量数据的自动传输、记录、保存及处理, 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其存在的方向误差、视距误差以及绘图误差较小, 能够较为精确的进行外业测量作业, 同时其测绘输出成图与原始数据之间存在的误差小。

1.2 与数字化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与地基信息系统和数字国土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首先表面为地籍测绘为信息系统的建立同了重要的基础性数据, 从而建立起了能够存放各种图形及属性信息的数据库, 实现了国土资源部门的空间应用分析, 并在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下, 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

数字国土涵盖了较为广泛的信息及数据, 其中最为重要的数据是具有高分辨率的数字影像和数字地图, 而地籍测绘是进行现代化地籍信息数据库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 地籍测绘中的现代测绘技术

2.1 GPS测绘技术

GPS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要标志, 其能够根据测量地籍的实际要求, 对该地区的地理坐标和数据进行采收。运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绘的过程中中,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的浪费, 并可以实现对无控制基准点和基站通式等偏远地区的精确定位和计算, 有效克服了地籍测绘的视线限制。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运用, 直接性的使地籍测绘工作的进度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实现了有原来了控制网到当前的自由设置点的转变, 并且能够在不同需求下对各设置点位的距离和长短进行调整, 进一步实现了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精细化飞跃。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以及RTK基站网络建设的进一步深入, GPS测绘技术朝着小体系、自动化、高精确度度的方向发展和完善, 在提升了测绘工作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实现了对测绘地籍的全天候、无死角以及全方位测量。对于GPS测绘技术的测量工作来说, 由于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坐标体系为同一坐标, 所以其能有效实现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数据共享, 避免了重复测绘的情况出现。

2.2 数字摄影测绘技术

数字设计测绘及时在自动成图技术的作用下使得成图的质量以及精度和速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还能获得较为精确的地籍数字数据。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 其具有操作简单、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的优点, 在对以往的航空摄影技术优点继承的基础上, 对航空摄影技术的缺点进行了有效的规避, 测量出的地籍图信息更具实效性和几何特征, 比较适合我国的大地理环境和大面积测绘, 有效的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 并且实现了测绘工作测绘效率的提升。

2.3 遥感测绘技术

遥感测绘技术子啊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使得地籍测绘工作更具简便性, 不需要大量的测绘人员进行野外测量作业, 在遥感技术基础上, 获得了更为准确的数据信息。遥感测绘技术与传统的野外测量相比, 其测量的范围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 并且能够实现对静态和动态影响的瞬间成像, 使人们对于当前的生存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大力提升了影像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地籍测绘费用成本的节约。其中雷达遥感技术具有着使用范围广、不受气候环境限制的优点, 测量范围也远远超出了肉眼可见范围。但是其也有着相应的缺点, 目前阶段我国的遥感测绘技术尚处于初级应用阶段, 还不能实现全面的空间变化边界地理坐标的监测和获取, 需要在今后的应用发展过程中加以改善。

3 现代测绘技术的框架流程

作为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方法, 现代测绘技术是一项融合了测量外业与内业的综合性作业系统, 其在进行地籍测绘的过程中能随之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为数字国土以及现代地籍管理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其主要流程框架如下:

3.1 资料分析

主要是对测绘地区的地籍数据如地形图、地籍档案以及控制资料等进行分析, 从而根据该地区的地形以及地籍数据库的建设要求确定出合适的测绘技术。

3.2 数据获取

进行数据获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是直接对现有资料如原始地籍档案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第二种是进行数据的业外采收。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应注意数据采集要符合数据库的建立要求, 其内容要素应涵盖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以及控制数据等各个方面。

3.3 数据整理和入库

该流程阶段的主要任务对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 在严格按照数据库建立要求的基础上, 对数据资料进行编辑和整理, 并在进行分析和汇总后进行数据入库, 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地籍数据库, 最终形成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4 新技术应用对测绘行业的影响

4.1 空间技术的应用

地籍测绘中空间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卫星定位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 当前美国的GPS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 并引起了空间定位技术方面的革命性变革, 基于GPS主动式控制系统而建立的空间基准基础设施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大地测量网。另一方面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得遥感卫星的分辨率向1m以内的空间分辨率发展, 为城市以及郊区社会经济特征甚至是生物物理特征空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可能性。

4.2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指现代测绘技术中对计算机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当前地籍测绘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都需要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撑, 计算机技术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引领着其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而地理信息系统将成为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摘要:现代高新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使得地籍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部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新技术,测绘领域,地籍测绘,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牛泽成.现代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 2012 (2) :229-230.

[2]郑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J].硅谷, 2013 (2) :20-21.

[3]孙铁军.浅谈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 (湖南) , 2007 (4) :62-64.

[4]吴海燕.地籍测量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实践[J].江西建材, 2012 (1) :222-223.

[5]黄德忠.关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前景探析[J].建材与装饰:中旬, 2012 (8) :142-143.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篇2

陈光耀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7年6月,本人毕业于滁州学院测绘工程专业,2017年7月至今就职于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本人现对任职以来的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历和资历

(一)学历

2017年6月毕业于滁州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完成了大学本科学历的所有学业,取得了学士学位证书。

(二)资历

2017年7月至今就职于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

二、专业理论水平

在滁州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学习期间,系统而高效的学习了现代测量学、现代地图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GIS基础应用技能、数字地形图测绘技能、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卫星导航定位等专业课程,参与专业认知实习、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工程训练、地形图测绘实习、控制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专业轮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践环节,具备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地形图测绘、控制网设计与实施、工程施工放样、地图设计与编绘等专业技能等。

三、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首先,本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对自己的单位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信心。在这期间不仅仅注重自己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而且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团结同志,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诚实,工作认真,敢于负责,有担当意识,工作有开拓精神。

四、工作方面

自2017年7月至今,本人在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遵章守纪,两年来,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不怕吃苦,不怕累,学习优秀员工的方法,认真完成了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团结同事,共同努力,同事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这一年工作中,主要参加了淮安市盱眙县2017年小型水库库区扶持项目、洪金灌区2018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金湖县腰滩河清淤工程过程、章丘市城市水系PPP项目地形图测量项目、淮阴区2018小型农田重点县项目、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燃煤热电联产项目沉降观测、上海市崇明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涟沭结合部梁岔镇东南片旱改水项目、丹徒区中心河流域水系规划、泗阳县总六塘河整治工程(实物量变更调查)、淮安市黄河故道后续工程、清安河水生态修复工程、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扩建工程等

五、工作总结

好钢需要千锤百炼,做事需要百折不挠。吃苦耐劳,踏实工作,不怕困难,勇于争先。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自己放在生产第一线,积累经验,提升测绘技能,以具体的实践来促进我对侧护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再认识。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爱岗敬业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振兴和发展中国测绘视野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测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测绘工作任务。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篇3

关键词: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

工程测量学是一项特别讲求技术性的学科。通常,工程测量学和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并通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已经和工程建设联系在了一起。这项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也为学生在踏入社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构建

拥有完善的知识框架、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科学的考核制度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估形式,这都是所有教学课程都应该具备的课程体系。而工程测量学在测量工程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项课程的相关研究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基本搭建出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其中实验、理论、实习等教学是构成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而在具体的课程安排方面,实验课一共有8学时,理论课最多,一共有56学时,而实习一共有2周的时间。

二工程测量学理论课程和试验课程的内容

工程测量学课程在通过相关专家的建设以后,目前已经拥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而通过调查发现,工程测量是学生需求量最大的学科之一,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將工程测量学视为最重要的教学课程。鉴于此,相关学者根据工程测量的基本特点,总结出了工程测量学在理论以及试验方面的基本教学内容,具体有:(1)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和试验方法。这两个方面是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的最为关键的方式之一。而若想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对控制网做出完美的设计,那么就一定要熟练的操作好相应的软件,并同时掌握好控制网的设计方式。(2)掌握好在工程设计中对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运用。若想掌握好此项技术,那么就要对每个阶段所需比例尺地形图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通过已经掌握的地形图计算方法,来重点体现出GPS-RTK技术在获得大比例尺地形图当中的重要作用。(3)工程建筑物的施工理论方法。要全面的了解建筑限差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合理的分配精度,而若想做到这些,那么就_定要掌握好施工放样和曲线测量的方法。

三工程测量学实习内容以及方式

(1)工程控制网的建立。由于现在很多工程都采用GPS技术来搭建平面控制网,因此学校在进行工程控制网教学的时候,最好将GPS网与附和导线进行完美的融合。对控制网进行两级控制,第一级的控制网要利用好GPS技术,并将每个控制点的距离保持在2km左右,线路长度不要大于3km,之后要通过第一级控制网,再结合全站仪,对工程控制网进行严格的测量。(2)带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获取。在获取带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GPS-RTK(1+2)技术。同时,还要结合数字化成图软件对带状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精心的设计,而在宽度的把握上,则最好在地形图的两边各自设置50m的长度。(3)线路中线定测及纵横段面获取。把已经设计完的线路进行测定,并从中计算出横断面的具体数据,而使用的仪器通常以GPS-RTK和全站仪为主,在定测的过程中,最为繁琐的环节就是对中曲线段的测设,不过如果采用GPS-RTK技术,可以通过其测量误差不累计的特点来对中曲线段进行测设,这样既简便又实用。现在在对线路中线的测定期间,GPS-RTK技术是被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测量技术,学生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就能够在工作中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定要在教学期间重视这种技术的教学工作,从而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在工程测量学中,理论教学通常都会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然后再结合教师的板书,并最终组成理论授课、课堂、课后作业等相关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要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中尽情的抒发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要利用启发式教学,把实际应用和理论教学完美的结合,以此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而在学生进行实习的时候,要以各种仪器为主要的工具,并通过严格的测量规范制度,再加上教师的耐心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做好实践操作,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为他们将来踏入社会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是工程测量学的主要理论考试形式,题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简答题、案例分析、名词解释等等。而案例分析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它通常会占据理论总成绩的70%左右。在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考核中,考核中,答辩为每个同学对自己的课程设计内容讲解3-5分钟,而老师通常的提问时间为2分钟。课程设计的成绩等同于课程设计报告,其中软件操作占据总成绩的70%,而答辩则占据30%。实习考核主要指的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实习,及时的解决实习期间所发现的问题以及做出相应的实习评估报告,其中实习总成绩包括技术方案设计,这部分主要占据实习总成绩的20%,同时还包括外业观测成果及质量,这部分则主要占据实行总成绩的30%。

结束语: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若想创建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就一定要搭建成熟的理论、实验以及实习课程内容,同时还要制定出完善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努力,大胆创新,制定出更为完善的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从而让我国的工程测量学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反思 篇4

关键词:测绘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反思

一、引言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国家基础建设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乃至周边的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 正在或拟建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大背景下, 广西师范学院测绘工程专业2011 年获得批准, 2012 年开始招生。在师范院校大环境下, 如何把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应用型的意义

广西师范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立足于广西地方, 为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人才的需要而设置, 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以就业为导向, 重视实践能力, 强调注重技术的应用,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一)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完善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与职业认证、技能认定相对接

2011 年我国注册师资格考试成功举行标志着测绘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的开始和实施。注册测绘师执业制度下对测绘人才培养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拥有完备的测绘专业理论和知识更新能力、掌握全面的测绘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能力及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1]。2014 年颁布最新的《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要求在3-5 年内注册测绘师数量达标。将课程设置向注册测绘师考核要求靠拢,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满足行业需求。

2.课程顺序和内容合理设置

课程设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按照各课程之间的知识关系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设置, 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同时, 处理好各课程实训内容之间的衔接, 强调各科实习重点, 避免重复和遗漏, 让相关内容互相渗透。将新技术、新知识、新的作业方法与传统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课程集中安排在1-6 学期, 7-8 学期留出充裕的时间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或者考研。鉴于广西师范学院选择就业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 毕业实习实行集中实习和二次自主实习。集中实习安排在第6 学期期末考完, 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这时候实习, 由各个系的老师负责带学生到校企合作共建单位;剩下的学生, 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安排二次自主实习。

3.毕业设计 (论文) 的组织与实施

毕业设计 (论文) 安排在第8 学期, 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是一次对大学四年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的、总结性的实践环节, 也是学生一次重要的模拟测绘项目的机会, 所以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选题上, 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 强调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第二, 加强管理。一方面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 提高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和指导力度;第三, 严把质量关。严格控制优秀率, 达不到毕业设计 (论文) 要求的坚决给予不及格[2]。

(二) 实验室建设

配备经纬仪、微倾式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设备, 满足测绘、土管、地信和城规专业使用, 同时购置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多套GPS接收机等新设备, 增加了CASS9.0、适普等软件, 建设测绘仪器室、摄影测量与遥感实训室、数字测量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和测绘数据处理实训室。优化实践教学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自身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实习基地建设

最初, 没有固定的实习基地, 需要实习的任课老师每次实习都要选择场地, 进行点位布设, 引控制点到测区, 进行了很多重复性练习, 既费时又费力, 无法保障在实习期间突出本课程的实习重点, 实习效果差。随着学校建设和发展, 在校内建立了明秀和五合两个实习基地, 布设了高等级的校园控制网, 可以满足多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另外, 根据测绘工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和企业行业专业特长, 在不同的企业建立不同实践科目的工程实践基地[3]。依托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 以服务广西地方经济为着眼点, 与广西国土测绘院, 多个市、县的国土局, 南方测绘, 武汉科岛南宁分公司, 房地产评估公司等建立示范性专业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四) 师资队伍建设

将增聘知名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帮、传、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考博、培训或出国留学, 改善知识结构, 学习新理论、新技术, 熟悉新仪器。提倡教师利用假期参加测绘生产,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师队伍建设并重[4]。

(五)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

1.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

成立学校实验室工作委员会, 调整和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 建立有利于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运行模式, 确保实验教学高度开放共享和高效运行。

2.保障建设资金投入, 优化资金配置

通过争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资金项目以及社会捐赠, 与其他单位共建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建设、重点培育、开放共享”的原则, 充分利用上级各部门专项资金, 实现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上层次、上水平。

3.完善实践技能评价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的实习是以小组为单位, 成绩往往通过印象和实习报告确定。实习过程中, 通常习惯性地由小组内能力较强的同学完成主体任务, 其他学生辅助, 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实习活动的每个环节, 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另外, 完成的测绘成果在质量、时间方面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 学生缺乏质量意识。因此, 建立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技能评价体系, 不仅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有力保证, 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5]。

四、结语

广西师范学院测绘工程专业还很年轻, 还存在很多不足, 但正因为年轻, 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就业压力不断加剧, 为了切实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竞争力, 满足社会需求, 学校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 将不断地进行探索, 总结经验,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应用型测绘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强, 裴亮, 陈颖.职业认证制度下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 2014, (6) .

[2]花向红, 邹进贵, 徐亚明.测绘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12) .

[3]柯福阳, 赵显富, 等.测绘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J].测绘工程, 2012, (5) .

[4]何立恒, 史玉峰, 郑加柱.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测绘通报, 2010, (8) .

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5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管理效果,一直是我们探索的工作重点。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参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测绘行业中,测量标志就是最关键的“器”。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测量标志的日常维护管理和使用工作,在资金短缺、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克服测量标志分布“散、高、广”等困难,围绕“细、实”动脑筋,在完善台帐体系、责任体系上下工夫,切实有效地加强了测量标志的管理使用工作。20xx年,全市现有258个测量标志,其中gps点36个,三角点113个,水准点109个,均得到有效管护。

一、健全“户口本”,完善测量标志管理台帐

一是摸清标志点现状,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近几年开展测量标志点普查维护工作,我们全面掌握了测量标志的分布、现状等,将信息全部“上机进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高效,实现了与各县市测绘主管部门、市国土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交换,为管理和使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及时更新管理台帐,实行动态化跟踪。因人为因素和项目建设等原因,我市近两年均有少量测量标志受到损坏或迁建,我局将各个损毁标志的损毁程度、需维护部位、迁建资料等做好登记,并报省局审批和备案。三是调查项目建设,提前介入,重点保护。近两三年来,XX市的重大项目、高速公路、城市路网、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公路等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多项目的开工建设已对测量标志构成威胁,我们列出需重点保护的标志点目录,加以重点保护。去年,市区因跟踪管理到位,在杭瑞高速桂泉互通项目开工建设前,提前向省局报批迁建“华中h区hs86gps点”和“i武长25水准点”,既方便了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又很好地保护了国家测量标志。全市全年通过主动调查问询,共避免4处c级 gps点被项目建设损毁。

二、铺设“责任网”,提高全市各级标志管理意识

一是开展宣传教育。经调查,我市损毁的测量标志70%是人为破坏,究其根源是法制意识淡薄所致。针对社会上某些人不学法、不懂法的情况,我们每年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深入宣传测绘法律法规。20xx年,借助“8.29”测绘宣传日和“12.4”法制宣传日,在城区和乡镇街头摆设宣传台、悬挂横幅、散发画册、播放视频录像等,向群众介绍测量标志的重要性和破坏标志的危害性,收到了较好效果。今年,我们还拟在市区及各县市区建设1—2个景观标志点,通过景观标志点的建设,让群众近距离接触参观、直观了解测量标志的重要作用。市区景观标志点建设已完成了,其它县市区也列入20xx年工作计划之中。二是以会代训,组织交流培训。20xx年,我们按属地划片,以某个乡镇为集中点,就地就近召开了一次测量标志点管理人员和所在村组负责人会议,推介管护经验,宣传先进典型,交流工作成绩,强化了基层组织在测量标志点管护中的保障作用,社会效果和反映都很好。三是分解责任制。我市的测量标志维护管理自去年开始,职责逐步向基层落实,分级管理体制正在建立。今后,市测绘局和各县市测绘主管部门每年都将签订责任状,实行市、乡、村三级管理的体制,把职责落实到基层,使测量标志维护管理工作得到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把好“维护关”,减少测量标志的日常毁损

一是采取分类保护。XX市地形复杂,测量标志点量大面广,进行全面维护较为困难,我局采取分类管护的方法,将测量标志点划分为重点管护类和一般管护类,对使用频率较高、处于人口稠密地区的重点保护测量标志点就采取“普查摸底、用地确权、加强维护、重点监管”等措施,对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处于交通相对偏僻的标志点,则作为一般性管护,有效解决了人力物力有限的矛盾。二是现场定期巡查。通过近三年的维护情况来看,定期实地查看和掌握标志点第一手情况,对极易受损的水准点、gps点、低山三角点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为此我们每年在发放管护费时,都尽可能地对水准点、gps点、低山三角点进行实地查看,对巡查难度较大的高山三角点则两年检查一次。三是细化维护标准。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对日常维护标准制定专门手册,注明在实地维护中,应清理杂草、渣土、积水和堆积物等,每年对井盖、三角架、警示桩涂刷油漆,较好地减少了维护成本。四是主动查找新增点。通过各种渠道,我们主动了解获取普查之外的标志点信息,并予以维护。

四、算好“经济帐”,推动维护管理工作上台阶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管理效果,一直是我们探索的工作重点。一是定期涂刷油漆。这一工作步骤看似重复累赘,实则效果明显。因为警示桩经过一年日晒雨淋后,黯淡颓败,失去了警示效果,极易形成“破窗效应”,加剧人为损害程度。通过每年涂刷一次油漆,投入资金不多但使标志焕然一新,体现出测绘管理部门对标志维护的重视,也增强了标志的醒目程度,大大降低了标志受人为损坏的几率。二是有奖举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局紧紧依托标志点所在的社区、村组和管护人员,借助群众力量开展日常监督,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及时发现和制止损毁的行为进行奖励,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监管积极性和参与度。三是使用耐用材料。针对一部分测量标志位于市区,容易被施工建设覆盖湮没、受车辆碾压变形等情况,我们采用高标号水泥和市政铸铁窨井环盖,加固标志点,节约了日后维修费用。

五、注重“人情味”,增强保管人员的责任心

我局将无偿的义务保管方式改变为责权利相结合的委托保管方式,与保管者签订委托保管协议,采取发放津贴、日常慰问和有奖使用的方式,使日常保管工作不漏人、不掉线。一是托管费发放本人。我市的测量标志托管费每年全部送达管理人或由其亲戚签收,并及时更新登记已变动的电话,从侧面了解是否存在失职、迁移、外出打工和生病等情况,一旦发现不尽职或无法尽职的保管员就及时更换。二是适当奖励回馈。我局要求每个保管员,应力所能及地为有正规手续使用标志点的单位或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可适当收取30-50元的带路工钱。一方面为使用单位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另一方面也极大提高了保管员的主动看管维护的积极性。三是采取激励机制。每年年底,我局就以寄送贺卡、召开片区管理人员会议等形式,慰问测量标志保管人员及家人,对连续多年成绩突出的保管员,加大慰问表彰力度,也很好地调动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山高人为峰。XX市测绘局在测量标志的维护管理中,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发挥基层部门的主动性,紧紧围绕“人”字做文章,不断增强保管人的责任意识、维护意识和群众的法律意识,通过“小钱”作“大文章”,为咸宁测绘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小编精心推荐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篇6

关键词: 能力本位 《工程测量》 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测绘科学不断地分化和综合[1]。面对日益发展的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与高速发展的测绘技术相适应。因此,加强测绘教学改革,以能力培养为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与快速的社会发展相适应。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我校测绘工程教研室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对《工程测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体系的构建

由于《工程测量》教学比较复杂,它既有理论知识的教学,又有实践能力的教学,必须克服困难、大胆创新、承前启后、勇于改革。因此,我们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对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对原来的旧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拓展,将其分为测量基本技能模块(包含普通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全站仪的使用)、控制测量模块(包含三四等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和GPS静态测量)、地形测量模块(包含纸质测图和数字化测图)、施工测量模块(传统方法作业测量和动态RTK测量、全站仪施工放样测量等)和变形测量模块(包含沉降监测、位移变形监测和倾斜监测等)五个模块。改革后的课程体系突出了能力本位,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工程测量》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2.1以能力为本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过去我校将《工程测量》作为专业基础课定位,往往由于时间仓促与安排粗略,使部分学生无法将课堂知识与技能联系起来(表1为改革前《工程测量》课程体系教学情况)。旧的培养方案中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不尽科学,造成学生虽然对测量理论熟悉,但对数据处理能力和综合运用相对较弱的情况。为此我们针对岗位技能的特点,根据测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改革后《工程测量》课程体系教学情况如表2所示。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测量形势,我们对教学计划每年讨论修改一次。

由表1和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改革后的工程测量课程横跨三年,使工程测量技能的培养达到“三年不断线”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课时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互相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2.2以能力为本位,对实验实习进行改革。

传统的测量实习,存在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弊端[3]。为保证《工程测量》课程改革的成功,我校把测量实习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阶段,同时对工程测量实习基地进行改建,在2008年新建1个校外测量实习基地——周立波故居测量实习基地,实习场地面积增至近6平方公里,能实现各测量模块的一体化教学,同时承担200多人的测量实习。并在测量仪器室的基础上建立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主要用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岗位零适应期”的目标提供硬件支持,并专门引进工程测量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壮大专业教师的力量。

通过对2011级、2012级和2013级测绘工程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体系改革后,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后,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质的飞跃。特别是在第四学期结束后的测量工鉴定考试中,学生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显著(如表3所示)。表3反映出在使用新的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后,考试通过率有大幅度提高,理论成绩通过率与实习成绩通过率最高分别达到87.36%和98.28%;鉴定考试通过率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中级工,参加鉴定和通过鉴定的人数为历年之最,通过率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值。这充分说明课程改革对操作技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实习单位的反馈,2011级学生对测量岗位的适应时间比往届学生缩短,运用能力大大提高。

另外,在每两年一次的湖南省测绘技能竞赛中,2010年我校参赛选手获得了个人第二名和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在2012年湖南省举办的“拓普康杯”测绘技能竞赛中,我校参赛选手获得个人第一名和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从上可以看出,经过改革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2.3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

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测绘技术,特别是GPS、RS和GIS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测绘教育的要求[4]。为此,我们成立了多媒体课件开发小组,定期举办多媒体课件展评和上网交流会,切实提高教师的软件应用能力和多媒体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在课堂获得的理性知识与实践获得感性知识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外,我们还根据测量实训的特点采用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就是设定几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工程测量的技能。教师根据各测量模块的要求,结合测量的仪器、场地,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对内容进行再加工,精心设计各种教学任务。同时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成就,引导学生对这些学习成果进行积极评价,从而达到实训的目的。

2.4以能力为本位,改革成绩考核方法。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都是以期末考试为主,这样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为此我们把理论和闭卷答题为主要的考试形式改为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5],以课业综合考核为主,以笔试考核为辅的考核模式。综合考核包括学生的实验实习报告、施工放样、数字测图和变形监测等多种形式,通过书面测试和操作测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专业技术等级考试,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普海.水利水电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吉星升.突出能力本位,强化教学改革——谈《土木工程测量》课教学改革[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1):104-105.

[3]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70-74.

[4]汪祖民.对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2(8):59-60+65.

[5]李岚发.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测绘工程,2000,9(1):69-71.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篇7

一、测绘工程硕士的培养特点与培养目标

测绘工程是研究地球和其他实体与空间分布有关信息的采集、量测、分析、显示、管理和应用的工程领域。研究内容包括确定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场及空间定位,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获取与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制成各种地形图、专题图和建立地理、土地等各种空间信息系统,为研究地球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性质,测绘工程领域范围大致可分为:动态大地测量与环境变化及灾害监测,空间大地测量理论与技术,精密工程测量与三维工业测量,海洋测量技术,交通导航工程,土木、水利、矿山、海洋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与土地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与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制图及其生产自动化,国土规划与管理。

测绘工程硕士的培养主要是为了解决测绘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矛盾,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培养,测绘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研究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由于测绘工程硕士生源主要是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他们参加工作多年,知识结构单一且趋于老化,跟不上现代测绘新技术以及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通常都是工程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理性思维能力较差,责任心强、记忆能力差,理论分析能力弱、解决一般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强,思考问题全面、注意力不易受干扰但思维反应速度较慢,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在设置方面既要充分考虑企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方面要采用适合于成人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二、测绘工程硕士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根据测绘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具体特点,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专业共性原则

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中的课程体系是对本领域工程硕士所需掌握基本理论、专业技能知识的规范和基本要求,也是所有测绘工程硕士教育深入和具体的教学要求,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制定中应体现本领域知识理论系统的共性问题和要求。具体而言,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修课程中,要设置一些能够体现出测绘工程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的课程,比如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现代大地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当代地图学、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他们掌握测绘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2.应用性原则

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对应用性原则充分给予考虑。工程硕士教育与工学硕士教育的显著区别在于理论与实践相互关系及其课程结构的要求有所侧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保证基本理论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强调工程实践,重视知识的应用,不是培养纯理论型、科研型的研究生,而是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具体而言,在测绘工程专业选修课中,要设置一些实践性、应用性特色较为明显的课程,比如高等应用测量、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精密工程测量、水下地形测量、GPS数据处理、“3S”集成技术与应用、GIS软件工程、电子地图设计、图像处理与分析、土地信息系统、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这些课程都带有极强的应用性,并且与具体工程实践也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讲述,极其容易被学生消化与吸收,达到满意的效果。

3.特色性原则

课程设置的特色性是指在统一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标准的前提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可以有一定的校际差异性,各个高校课程设置应具有地方性、差异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开办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众多,不同的学校处于不同的地区环境,具有不同的学科与人才优势,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与特色,具有不同的办学传统与风格,所以,应允许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以利于发挥其特长与优势。比如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在卫星定位研究方面向实力雄厚,大连舰艇学院测绘学科在海洋测绘方面成果卓著,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科侧重于矿山测量与开采沉陷方向……这些学校都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能够凸显学科研究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使特定学校的特定培养具有了不可替代性或特殊性,而且在某些具体领域的实践适应性上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我校测绘工程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自2002年开始招收测绘工程硕士,主要面向全国主要大、中型煤炭企业以及各类测绘单位的技术骨干与管理骨干,迄今累计招生达90余人,授予学位32人。根据近六年的培养经验总结,结合学校测绘学科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既满足测绘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又体现出学校办学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见表1)。

结合测绘学科发展,我们及时开设了测绘学科进展专题讲座,专门安排在不同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教授、博导以学术讲座的形式为工程硕士授课,使其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结合学校测绘学科实际,我们开设了与矿山测量相关的特色选修课程,为煤矿测绘技术人员量身定制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体系,切实解决他们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成效十分明显,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结束语

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工程硕士培养的生命线,专业课程设置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内涵之一,只有不断地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强化领域特色,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才能满足企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需要。随着测绘学科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要正确制订为企业工程服务的测绘工程硕士专业课程体系,把握好质量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推进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

摘要:测绘工程硕士的专业课程设置要根据培养目标,满足专业共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以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并得到了有益的经验总结。

关键词:测绘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原则,实践,研究生,论文选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范素娟,王燕春,童瑞娟,等.量身定制,确定工程硕士课程体系[J].化工高等教育,2007,(1)102-104.

[2]余支政,骆莲莲.基于课程硕士角度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7,(7)29-31.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篇8

1 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和重实践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较强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培养掌握测绘学、地理信息科学、土木工程测量的测绘理论知识,具备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施工、管理和研究能力的测绘工程高级人才[5]。

基于测绘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定位土木工程和林业工程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工程测量为主要研究方向,运用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培养掌握现代测绘技术的富有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 培养业务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掌握测绘基本理论和知识、数字化测图、现代工程测量及空间定位技术,熟悉摄影测量与遥感理论及图像处理技术,熟悉地球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软件操作和开发能力。通过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业务能力和素质[6]:

(1)熟悉各类测绘法律法规,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掌握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各类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测绘数据的平差处理,海、陆、空精密定位与导航,数字地形图与地籍图的绘制,各类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生产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掌握摄影测量和遥感图像处理的理论及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及应用与开发技能。

(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现代信息查询技术,具有一定的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及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从事工程设计与生产,具有工程质量和效益观念;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信息化测绘的特点和要求,对接注册测绘师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通识教育、专业基础、专业特色和实践教学四方面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3.1 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必修课:政治类、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和就业指导。通识教育选修课: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生态环境类。

3.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大学物理、工程制图、测绘学概论。

专业基础选修课:计算机辅助制图、测绘程序设计与开发、测绘专业英语、地理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科研基本方法概论、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地球科学概论、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案例分析、遥感与GIS案例分析。交通工程学、城市规划基础、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数字图像处理、林木测量技术、计算机图形学、MATLAB、工程地质、道路勘测设计。

3.3 专业特色课

专业特色必修课: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测绘CAD应用与开发、计算机地图制图、地图学原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与应用、工程测量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专业特色选修课:地下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变形监测技术、海洋测绘、遥感图像处理、近景摄影测量、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原理与应用、微波遥感原理、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三维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电子地图、实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测绘新技术应用专题讲座、GIS软件工程、测绘科研实践创新拓展。

3.4 实践教学

教学实习: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遥感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外加2周军训和16周毕业设计,素质拓展与创新6学分、课外教学7.5学分。素质拓展与创新和课外教学学分的获取可通过听讲座、参加相关比赛或获得相关证书来实现。

4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解析

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主要对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五类课程的内容提出基本要求。

4.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开设的数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共计256学时。

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必修课、大学物理及实验,专业基础选修课有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和地貌学等。

4.2 工程基础类课程

4.2.1计算机类课程

计算机基础、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共160学时的必修课,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地图制图、测绘CAD应用与开发、测绘程序设计与开发、地理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处理和GIS软件工程等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选修课。

4.2.2 工程类课程

工程类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制图必修课,及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和道路勘测设计等选修课。

4.3 专业类课程

专业课包括测绘学概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图学原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与应用和工程测量学。

专业特色课包括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3个模块的选修课,并且要求学生交叉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

4.4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开设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让学生了解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相关的职业道德、岗位职责、测绘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必须修读2学分的生态环境类课程,至少选4学分人文社科类课程及2学分艺术类课程,设置选修课程——林木测量技术,以体现林业特色。

此外,分别在第一、三、六学期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并朝规划方向发展。开设科研基本方法概论、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案例分析、遥感与GIS案例分析等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解决科研和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对接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

4.5 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活动分为课间实验、集中实习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环节,各实践环节依托测绘工程实验中心、校内外实验实习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办学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完成。

4.5.1 课间实验

主要结合理论课程的教授,利用校内实验实习场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熟悉测绘软件的使用方法等。专业特色必修课模块中,除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课程外,其余课程分别设置了6~24学时的实验或上机,专业基础选修和专业特色选修中的课程也有部分课程安排了实验或上机。

4.5.2 集中实习和生产实习

依据测绘工程专业认证和信息化测绘的特点,安排的集中实习有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习、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习、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摄影测量学实习,从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模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模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块3个方向的实践能力培养设置集中实习。集中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可有机会利用假期到校企联合单位参加测绘生产任务,完成外业测量、内业处理等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4.5.3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安排的GNSS控制网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测量平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等相关知识,自主进行方案设计,并通过集中实习加以检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并开发实现预定的功能。毕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7]。

4.5.4 素质拓展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或设计工作并计算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如数学模型竞赛、测绘仪器操作技能大赛、软件开发创新比赛和测绘科技论文创新大赛等比赛项目。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方法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

4.5.5 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讲座、获得各类等级证书,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项目申报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8]。

除了以上实践教学之外,还有2周军训1学分,思想政治课外教学7.5学分,大学英语实训和大学物理实验112学时(5学分),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等。

5 结束语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篇9

根据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研究委员会的统计数据, 我国共有四百多所普通高校设置了工程测量这门课程, 当然这些开课的学校并不全都有测绘专业。诸如建筑工程、工程造价、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非测绘专业也会开设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那么如何有效提高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得测绘科学技术更广泛的为国家建设服务, 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学教师更深入开展工程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工作。

二、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安排的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随着新的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的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 课堂上需要补充大量的新知识, 同时要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学校安排的学时数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反而有些减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任课教师只得采取压缩教学内容。诸如误差处理和测量原理中的公式推导、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和测设计算的习题练习等等一些内容都被删减, 另外也会占用学生的一些课外时间来缓解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 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无法确保工程测量课的知识就满足各专业对测量学科的要求。

2.教材中讲述的大多是传统的测量仪器, 但是工程实际上使用以及学校仪器室里提供的仪器都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的新型测量仪器。例如, 我们在讲解水准测量原理时, 课本上的测量仪器是微倾式光学水准仪, 后面的内容也包括了精平及如何读数。但是我们仪器室提供的仪器是不需要精平及读数的自动安平水准仪。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觉得理论课上的内容不是很必要, 影响后续理论课的教学效率。另外, 学生需要了解那些最新的测绘技术, 这些知识也必须在工程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中及时体现出来。那么任课教师需要选取哪本教材, 需要补充哪些经典案例, 上课的过程中如何安排教学内容, 室外实践课程又要安排哪些实习项目, 这些都是我们的教学改革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 教师在哪个章节补充新知识, 如何把新知识和我们教材里的传统内容合理地编排为一个整体, 目前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学仍然没能构建完整、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

3.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安排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 工程测量学的教学内容需要逐年更新, 课堂内容包含的信息量也应逐年增加, 教学目标中的应用能力也应随之加强, 这些变化的实现都需要有一个必要的保障——相应的教学条件。但是目前的状况是:与实际需求不符的教材、与教材内容相出入的仪器、落后的硬件条件, 这些导致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难以展开。虽然学校或者是教师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

4.目前的教师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目前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学的教师大多是年轻的老师, 由于种种原因, 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踏上执教岗位, 没有参加具体的工程实践, 缺乏相关的工程实践经验。另外, 这些老师日常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 很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测绘学科中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仪器的相关知识, 也很难在测绘学科的科研项目上取得成就。

三、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的目标的任务

我们必须了解, 工程测量学的教学和改革已经是当前急需完成的一项任务。对于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来说, 我们必须增加测绘基础内容的力度, 强调测量技术的运用, 拓展测量技术的服务范围, 改善教学条件, 提高学生对于工程测量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工程测量学教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使得测绘技术成为研究相关学科基础和应用的关键手段, 同时也是构成人才知识及能力的重要部分;优化工程测量学教学内容, 构建完整、科学、合理的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更熟练地掌握测绘科学技术, 尤其是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争取早日改善教学条件, 增强教师素质, 完善现代测量实验室, 补充配套的讲稿教案, 开发多媒体课件等。

四、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条件

若要实行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 则必须有对应的前提条件以保障其顺利实施及实现预期结果:

1.力争学校及系领导的足够重视, 保证改革方案的落实。督促专职教师通过诸如教改成果、科研活动及实践应用等方法, 验证工程测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方案的可行性;加强学生对测量学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作用的认识, 引导他们对工程测量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营造较好的教改氛围。

2.开展公开观摩课及说课比赛等校级活动, 提高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鼓励专职老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和工程实践, 提高各种经验的累积量, 进而在教改项目和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 培养教师的责任感, 致力于工程测量学教革工作, 为该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3.增加测量仪器的种类和数量, 改善室外实践的教学条件。平时积极宣传测绘成果, 邀请相关部门参观、评估我校工程测量学的教学情况及测量实验室建设情况, 从而加速测量实验室的建设。

4.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手段。积极学习合作院校的先进经验, 积极制定研制教学课件的计划和开展研制工作。鼓励工程测量学教师极参与改革教学手段, 同时也要做到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校工程测量学的教学改革方案要做到下述几个方面:

1.完善工程测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便于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2.淡化工程测量教学中公式推导等理论内容, 突出实践课的重要性, 以便于掌握和熟悉测量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工程测量学教学的效果。

实施改革的工程测量学教学方案, 有利于解决工程测量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合理利用学校的已有条件, 提高我校工程测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洪立波.现代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现状[A].中国测绘学科发展蓝皮书[c].北京:测绘出版社, 2003.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篇10

关键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改革思路,综合能力

1 测绘工程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 工程人员出国进行项目建设与对外交流已经趋于频繁, 测绘工程从业人员作为项目建设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员, 出国工作的情况必不可少, 英语已经正逐渐成为其工作语言[1];此外, 测绘工程专业所操作和掌握的仪器、软件等多数为英语操作系统;因此作为测绘工程专业学生, 掌握一定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来讲对于日后从事海外建设工作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都显得十分重要。但在具体教学环节中, 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教材完整度不够

目前, 市场上大部分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材, 提供的都只是纸质内容, 并没有提供配套的电子内容方便教师备课, 制作电子课件;此外也没有提供配套的音频内容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朗读发音;加上多数学生都只是“哑巴”英语, 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1.2 课堂内容不够新颖

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一昧讲解而不注重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很难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 个性更加自我, 更多注重的是自身兴趣所处之处。因此, 对于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 要采取更多、更新的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 诸如“拼图游戏教学模式、宾果游戏教学模式、个人演讲模式、小组派对模式”[2]等。

1.3 考核方式陈旧

多数学校在设置专业英语考核方式上, 都会将其设置为考核模式, 结果往往是学生在结课后花费少许时间撰写结课作业作为考核内容;多数学生对待作业态度不认真, 互相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 因此, 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多流于形式, 并无太多的实际作用。

1.4 教师英语素质不高

虽然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师都有着强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能胜任的并不多[3]。多数教师在自身进行学业进修及学术研究方面并没有太多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 没有学习和掌握系统的英语知识及教学方法。因此,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就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 几乎没有教师主动承担这门课的教学, 多数都被摊派到年轻教师的手里。

2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 结合文献研究与自身在从事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实际体验与感悟, 对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的几点思考。

2.1 完善教材

在教学活动开始发生之前, 选定教材以后, 可以联系学校内外语学院的专业教师或者外教, 联合录制教材内容的音频内容。此外, 针对电子课件的制作, 应提前制作, 保存, 以方便日后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

2.2 改革课堂内容

课堂内容不应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讲解, 要结合专业,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讲解, 譬如关于测绘方向发展或者科技进步的一些外文报道等, 都可以作为课堂的讲解内容。此外, 还应该针对学术文章的摘要翻译进行讲解, 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文章写作及翻译的技巧, 由于这些关系着学生毕业时的论文写作, 因此,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可以太高学生学习的动机。

2.3 综合考核

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 不应该从一个方面即学生课程作业方面进行考核, 应该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听、写、翻译及课堂主动性程度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核。此外, 还可以通过举办单词默写大赛、文章诵读大赛等来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掌握的能力。

2.4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应该针对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可以成立专项资金资助教师进行学习, 也可以聘请外语专业自身教师对全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 普及英语的系统知识, 并传授好的英语教学方法与经验;此外, 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交流研讨会, 进一步提高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

3 结语

本文从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英语素质等四个方面对测绘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讨, 得出了一些思考与改革的方法, 这些方法有些已经正在实施, 有些还未实施, 需要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来进行验证。此外, 本文的探讨方面仍有不足, 特别是针对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模式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与研究方面还未涉及。因此还需要更深入和全面的探讨, 以完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正昊, 赵斌臣, 姚志强.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 2007 (51) :12-13.

[2]刘艳.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与研究[J].考试周刊, 2014 (23) :9-10.

测绘专业:用笔尖丈量地球 篇11

了解一些皮毛的人常常跟我说:测绘?不就是在大马路上扛着三脚架满地跑的职业嘛!首先得承认,那些扛架子走南闯北的人的确是测绘工作者,但是,那只是测绘的一部分!测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往近的说,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们要查阅的市政地图、手机上的谷歌地球地图定位、司机们要用到的车载GPS导航仪、楼房修建前的拉线打桩、房产买卖中的房产测量等都是与测绘息息相关;往远的说,城市三维虚拟仿真、现代化战争中武器的定位发射以及精确制导、地震洪水灾害的监测预警、“神舟”和“北斗”的发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测量、南极极地冰盖环境变化监测等等也都是离不开测绘的。

什么是测绘工程

测绘工程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对数学、物理、计算机的要求都比较高,专业课中常会用到数学和物理的相关知识进行计算,而对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我曾经遇到一个其他学院的学长问我:“你们测绘要用电脑不?”郁闷得我直翻白眼。测绘专业最需要编程能力,数据处理和一些复杂的运算都要靠编写代码来实现,想要毕业,你至少要会C、C++、C#、Java等编程语言中的一种,还得相当精通才行。

测绘专业的基础课非常多,新生大一入学后要学习测绘学概论,这门课的最大特色就是由五位院士领衔讲授测绘的整体知识: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这门课是测绘外业的原理和方法指导课。分两个学期学习地形测量的基础知识,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还要进行十几天的集中实习:误差理论和平差方法这门课程学习的是观测误差的处理,主要用在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中……总之课程多多,需要好好学习。

到大三开始,整个学院的所有学生要细分为下面四个方向: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A组)、工程与工业测量(B组)、航天航空测绘专业(C组)、城市空间信息工程(D组)。各方向的课程和课外实习会有一些差异,但每个方向都要求学好3s技术课程,可谓重中之重。

3S技术课程是21世纪测绘的核心,指的是GPS/GNSS(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RS(遥感原理),GIS(地理信息系统)这三门基础课程。随着“北斗”发射,卫星导航纳入我国的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接下来多项政策的扶持,我国3S产业即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课程学完之后,随后跟上的就是跑现场实习了。数字测图、大地测量课程结束后集中实习。实习分小组进行,一般几个男生跟一两个女生一组。实习是很辛苦的,女生们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不管你是观测员、跑尺员还是记录员,任务都不轻松,测到哪儿就得把仪器搬到哪儿,无论冬夏,烈日冰雪无阻,测到中途偶尔来阵雨还要给仪器打伞。比较欣慰的是实习环境基本都在校内的坡岭,比那些扛着仪器穿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一线测绘人好多了。野外测绘工作不单是体力劳动,它对脑力劳动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比如测量过程中需要迅速检核计算出一些数据控制限差,测量任务完成后还得回去修正数据软件绘图:还有一些课程结束之后需要课程设计类的实践,一般都需要编写代码完成。

在测绘专业,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考试更要好好考,奖学金、保研都得看绩点,绩点越高越有优势,只要挂一门保研就无望了。所以我们测绘学院学风特别好,同学们每天都会去图书馆、自习室占座自习。许多同学大二大三就开始找老师或者研究生学长学姐做项目了,从学习编程、阅读科普文献开始,到自己做软件、发表论文,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你成为科研牛人,争取到科技保研的资格。

测绘类专业本身是一个大类,除了测绘工程专业这个最大的分支,还可以与其他专业结合,比如测绘专业和地理系结合形成新的地球物理系:再比如我们学校即将在2013年招导航专业,据老师们说,开办导航专业目的是进一步为我国“北斗”二代导航工程培育高端人才。

测绘学院毕业生的去向

我校测绘学院本科就业率这些年来一直居高不下,我们测绘学院,每年的学生约有400人,其中200多人都会选择就业。我们的就业面广,科研单位、国企,私企都可以去,找工作基本不愁,工资待遇也不低。据我一位师兄说,找工作只要听到月薪四千元以下的单位,掉头就走。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出来大多数都是干工测(B组)的,去向很广,航天航空、交通、铁道、农业、国土资源、海洋、冶金、电力、水利、石油、煤炭、国防、测绘、公安、地震、工程勘察等企事业单位都是不错的去处,本科生一般要先从基层做起,积累几年外业经验之后升成领导走出去。

一般来说,毕业后到国企单位和事业单位比较多,国企福利待遇也是很好的,通常转正后收入就有四千以上,是比较有“钱”途的出路,但也比较辛苦。

女生到国企和事业单位的一般比较少,有的单位甚至根本不招女生。女生到这些部门往往做些数据处理和计算机绘图之类,工资也不错,但就业优势肯定没有男生突出。女生去私企的较多,一般进私企的大多从事软件开发、技术支持、软件测试、公司管理、工程管理、贸易专员等,毕业生工资大概在每月四千以上。由于我们学院平时非常注重编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也可以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如游戏开发、数据工程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具体都得看单位,还有地区也是个要考虑的问题。

读研也是一条就业的出路,包括保研和考研。一般来说保研包括成绩保研、行政保研和科研保研。专业绩点名列前茅(一般是学院排名前15%),学生工作特别突出或者参加科学研究、全国竞赛等活动表现突出且符合相关条件者都可以保研。我们学院每年学生400人,每年大概有50人左右保校内,20多个保校外。考研的学生每年大概也有70人左右。武汉大学是学分制的大学,修满了学分就可以毕业,对于某些牛人来说,可以尽情利用这个自由,尽早修满四年的学分,再来个提前考研,就可以跳级了。校外读研去向单位的一般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科院、中国地震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等:校内读研单位有测绘学院、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GPS工程研究中心、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当然,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选择出国深造,我们学院去美国、德国和加拿大深造的居多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综合实力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世界排名前二的分别是美国和德国)。大二开学的时候,学院的部分学生有一次出国的机会。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会在大一下学期给同学们提出出国方案并给予同期培训,一般会在大二上开学的十月份左右出国。出国者可以同时获得武汉大学和德国大学的学位。当然有心深造的话,也可以大三的时候做准备,大四以后出国读研。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 篇12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注重测绘领域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但就目前教学现状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 各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 对地图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武汉大学的测绘工程专业将54学时的《地图学》课程作为必修专业基础课进行学习, 同时开设了32学时的《地图设计》指选课程及2周的地图制图实习, 充分体现了该专业人才培养对地图学教育的重视。但是大部分高校只强调测量学科课程的学习, 对用于测量信息表达与分析的《地图学》课程重视不够, 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或用地图学的部分内容取代原来的《地图学》课程。

(2) 对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准备不足, 影响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 测绘学科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测绘事业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 而GIS与地图学渊源极深, 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要适应发展, 必须具备扎实的地图学知识, 目前, 学生由于对地图学知识了解不够严重影响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学习, 对基于数字地图的信息分析方法难以充分理解, 甚至在地理信息产品制作和输出时概念模糊。

(3) 落后的教学手段常常使得启发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自主式学习法落空。地图学课程涉及地理现象、地理事务的计算机模型、数学模型的讲解, 强调地图符号、图形变量以及多种专题图制作方法的使用。一方面, 地图学的教学特点是离不开地图, 特别是色彩地图, 许多教学环节需要有彩色地图的配合才便于讲解和自学;另一方面, 随着数字地图时代的到来, 地图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与计算机的关系更加密切, 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

2 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研究内容

2.1 以地图学的学科发展思想构建教学体系、组织教学内容

地图学实现了从经典地图学到现代地图学的转变, 相应的地图学教育体系和结构也要发生一些变化, 在具体内容上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地图的编辑与制作。重点讲授计算机制图的基本原理和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的基本概念, 了解遥感影像地图制图和地图制印的一般流程。

(2) 地图分析与应用。地图的分析与应用是空间信息分析处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重在地图分析方法的讲解, 如地图的目视、量算、图解分析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及地图数学模型分析法等。

(3) 突出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测绘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发展很快的学科, 导致了保持专业特色和拓宽知识面的矛盾;在地图学基础部分强调地图制图的数学基础即地图投影, 重点介绍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的表现与符号使用、地图整饰等;强调地图分析技术, 同时介绍地图在分析评价、预测预报、规划设计、决策管理中的应用, 补充全数字化计算机制图、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等相关知识。

2.2 密切联系实际, 注重实践教学

《地图学》课间实验主要包括读图实验和绘图实验。在读图实验中改变只重阅读不重分析的传统,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 分析资料, 完成设计方案;在综合阅读时撰写读图分析报告。在制图技能培养方面, 我们采用现有的制图软件 (如Auto CAD、Corel Draw等) 训练学生进行普通地图制作, 利用GIS软件 (如Map Info、Arc GIS等) 的地图制图功能训练学生进行地图符号化、专题图制作与地图的制图输出等。

2.3 面向未来, 探索教学新方法

(1) 采用教师主讲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突出重点, 辐射全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积极主动性, 确定每章学习的主要内容与要点, 采用探讨式的方式将内容细分细划, 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接受的内容课上简要提点, 对重要且学生自学不易完全领悟的内容要详细讲解。

(2) 教师讲课时要以发展的观点来阐述地图学的建立、形成和发展, 启发和帮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整体联系在一起, 引导学生阅读最新的学科论文。在教学中, 利用地图阅读培养学生专业融合能力和创造性获取信息的能力, 因为地图的阅读需要雄厚扎实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关多学科知识去分析、思考、想象、归纳;利用地图设计与编绘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 引导学生从学科发展构建知识的层次、结构, 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

(3) 我们利用现代多媒体CAI教学, 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地图学多媒体CAI可以将大量的内容如:图形符号、地图 (电子地图或扫描图) 、声音、动画等集成展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升教学效果。同时, 为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的普及, 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制作地图学教程网站, 实现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学。

结束语

我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地图学》教学改革, 通过更新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手段, 重视实践环节, 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改善了教学效果。总之, 改革现行的地图学教学, 是适应当前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也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 2000, 6:70-74.

上一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下一篇:贝耶斯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