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商店(精选12篇)
应用商店 篇1
手机软件商店, 又叫手机应用商店, 是2009年由苹果公司提出的概念。应用商店诞生的初衷, 是为了让智能手机用户能方便的随时用手机处理工作和拥有更多娱乐。在09年底, 手机软件商店的概念迅速风靡起来, 各大手机厂商开始搭建自己的应用商店, 以提升自身手机产品的卖点和吸引力。手机软件商店里的内容涵盖了手机软件、手机游戏、手机图片、手机主题、手机铃声、手机视频等多个种类。
目前, 比较成熟的手机应用商店主要包括机客 (Jiker Store) 、苹果 (App Store) 、诺基亚 (Ovi Store) 、微软 (Windows Marketplace) 、谷歌 (Android Market) 、LG (LG Application Store) 、黑莓 (BB App World) 、中国移动 (Mobile Market) 、中国联通 (玩家营) 、中国电信 (天翼空间) 、历趣 (Li Qu) 等十余家。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日益挑剔的顾客, 手机应用商店该如何“进化”?是免费还是收费?是模仿还是创新?是竞争还是合作?
也许, 挑战才刚刚开始……
应用商店 篇2
根据尼尔森的数据,有53%的用户是通过搜索和在手机上获取应用的,其实有优化可循的东西对开发者也是一个机遇.
如何在用户浏览手机的时候从海量app充斥的应用市场发现你的应用,并且得到用户的认可下载或者购买你的应用。
如何根据应用商店的设计和算法来跟踪和管理更新应用,meta信息以及app关键词。
开发者应该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来应对应用市场里竞争,因为这不是改变不了的,有些数据需要跟大家告知一下,过去三个月里,us appstore和google play有350,000个app更新“应用标题”,超过400,000个app更新了他们的“app 描述”,你知道么?估计没什么下载量且之前不了解aso是啥玩意的app开发者震惊了,原来你被人玩了一把,被垫底了。
这些迹象表明,app store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有时候一般简称aso) 确实是继网页seo以来最新的一个东西了,并且很多人正在尝试,所以值得一搞,
应用商店优化(app store optimization)的最佳实践
下面列一些主要点给app运营人:
1.要搞清楚你的app受众;
2.选择一组关键词(做过网站的朋友应该一看就懂,没做过没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大概希望用户搜索哪些关键词的时候能搜到你)
3.找同类别找找你的竞争对手,学习之;
4.研究和确定可能会被竞争对手使用的关键词;
5.分析应用程序的描述,作一个竞争力比较,并找出关键词,最后将其纳入应用程序的描述,标题或应用程序的其他meta信息;
以上过程熟练掌握应对市场变化并作出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置好自己的应用的信息的同时或者前提是你要对你的竞争应用有一个长期的把握,为什么是长期呢,因为这个东西可以改嘛。所以就像网站要保持一个有活力的状态,你的app也要保持更新。
永不打烊的应用商店 篇3
苹果公司用无处不在的造势活动让永不打烊的苹果应用程序商店深入人心,还告诉用户们:无论对于何种情形,不管多常见或不常见,你总能在那里找到一款与之相配的软件。自2∞8年中正式推出在线手机应用程序卖场“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以来,苹果公司带领全球软件开发合作者,为1Phone和iPod等触摸屏设备推出了10万多个应用程序,也为开发人员带来高达9亿美元的收入。2009年底,由手机广告公司MiUenmal Media和Mobcclix发布的数据显示,苹果应用商店目前每月的免费和付费程序下载次数超过1亿次,消费者在那里用最新的浏览工具、交友工具、应用软件和游戏等武装手中的iPhone。
虽然iPhone用户不管在何地,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找到一款合适的软件,但这些应用程序中的绝大多数只适合iPhone平台。而苹果公司其实仅控制了全球1796的智能手机市场,芬兰巨头诺基亚仍然占据近40%,紧随其后的是占21%的Research In Motion(下称“RIM”,生产黑莓手机的加拿大公司)。和苹果公司一样,诺基亚和RIM现在也都全力打造自己的软件门店——诺基亚Ovi Store和黑莓App World——由于不同公司生产的设备上安装的操作系统是冲突的,苹果店里下载的软件不能在诺基亚智能手机上运行,反之亦然。再加上其他竞争性的操作系统,比如Google的Android和微软的Windows Mobile(分别也都有自己的软件商店),整个市场被分割得如同拼图游戏,拿起哪片都和别的配不上。
苹果公司是软件商店概念的普及者,却不是发明者。在线手机软件下载业务的先驱之一是GetJar,由立陶宛裔连续创业者伊利亚·劳尔斯(llja Laurs)于2004年创立,这是一家独立软件销售门户。该网站提供约57,000个应用程序,来自于近3S万注册开发人员的不懈努力。现在GetJar每月下载量约为6,000万次,仅次于苹果应用商店,居于第二位,而一年前每月下载只有1500万次。
开放与免费
GetJar与品牌企业的软件商店不同,它不是只面向某种运营网络、设备或操作系统,而是提供跨平台的标准应用程序,甚至能跨越多种竞争性平台,包括Android、黑莓、Symbian和Windows Mobile,总共覆盖1,700多种手机。另一个重要特色是,GetJar还提供适合所谓功能手机的软件——没有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和互动界面的机型。尽管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如滚雪球一样疯狂增长,美国售出的手机中仍有2/3以上是功能手机。
“GetJar的成功基础就是不绑定任何平台、设备或运营商,并且对任何商业模式开放。”劳尔斯说,“GetJar上面60%的软件来自用户推荐,而口碑型传播只适用于不受设备和平台限制的软件——iPhone用户不知道黑莓都有什么软件,苹果应用商店也不支持黑莓手机。但我们包括所有手机,我们支持的机型永远比其他软件商店更完整。”
刚刚上线时,GetJar还只是一个供软件程序员跨设备测试软件的网站。劳尔斯当时在经营Getlar的前身Midas Baltics,创造了数百种跨越多种操作系统的软件。“设备之间的差异完全是场噩梦。”劳尔斯说, “如果你不针对每一种不同设备调整所有软件,就无法保证能够运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开发一个公共Beta版测试服务,邀请所有手机用户来免费下载软件。惟一的要求是,用完后请向我们反馈效果。”
2005年,GetJar对普通公众开放了在线测试工具,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每隔两周软件数量就会翻一番。对那些拼命想要挤入手机操作系统软件销售门户的开发者来说,GetJar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直销发售渠道,跳过运营商,为开发企业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和灵活度来针对各种手机型号优化软件,而不用考虑设备生产厂商或网络问题。(软件下载页面等GetJar服务简化了开发者和消费者的操作流程,通过提问自动检测设备型号,指引用户在GetJar找到最合适的软件版本。)
GetJar坚持开发人员提供的软件必须可供免费下载。“这是GetJar成名的原因——我们从来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劳尔斯说。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合作广告盈利,或者在网站发布试用版,同时通过其他销售渠道出售正式版。网站自身的收入模式预计将是为合作者提供广告位和服务推广——开发人员竟拍网站上的显要位置,然后根据带来的下载量付费。
“根据下载次数收费对我们很有利。”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Nimbuzz北美运营副总裁托拜厄斯·坎帕(Tobias Kemper)说。Nimbuzz软件通过IP工具结合即时通讯、会议和音频功能,还有对Skype、Facebook和Twitter等服务的接口,在GetJar_h非常成功,至今已有2,200万次下载。“GetJar大大提高我们的知名度,登上首页为我们带来大量下载。”
口碑的力量
苹果公司通过大规模投入宣传活动而大获成功,GetJar却从来不用这种方式,为了节约成本,GetJar主要依靠网络营销和搜索引擎优化来吸引消费群。
“我们不能和那种有钱花上亿美元去做电视广告的大公司比,”GetJar市场副总裁帕特里克·默克(Patrick Mork)说,“但GetJar的每个产品页面上都有一个直接通过Facebook或Twitter分享软件的链接。这能帮消费者更方便地分享自己喜欢的软件,这种传播方式对我们非常重要。”
GetJar每月能吸引1,200万~1,500万用户,虽然网站提供的软件数量只有苹果应用商店的一半,其影响力却更为惊人——苹果横跨75个以上的国际市场,但GetJar在200多个国家都可访问。去年秋天发布的GetJar消费者调查表明,1/3的用户每天下载新软件,61%的用户每周至少下载3~4次。调查还着重指出,81%的用户是男性,其中65%的男性来自最具吸引力的18~34岁族群。
GetJar的用户还对手机广告有较高接受程度。实际上,每10名用户中就有8人表示愿意下载含有广告的程序;73%的人看好利用手机软件宣传产品的品牌;而且74%的人表示他们会下载由著名品牌赞助或开发的软件。毫无疑问,这对GetJar开发人员的广告合作者是天籁之音,其中包括在去年11月斥资75亿美元收购手机广告网AdMob的Google。
但GeTJar与苹果应用商店的最大区别在于开放性。GetJar接受任何软件,只要不是恶意软件,不违法就可以。苹果公司则是因其严格而又难以把握的软件批准程序而饱受批评,甚至曾因
拒绝一款Google品牌的VoIP客户端程序而面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调查。提交到GetJar的程序一般只要一个工作日内就会通过审查,供消费者下载,相形之下苹果应用商店平均14天的审批流程令人欲哭无泪。难怪那么多程序员公开宣布与苹果断绝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是:主导开发大热门iPhone Facebook程序的乔·体伊特(joeHewitt)曾在11月表示停止为苹果设备编程,原因就是对苹果应用商店的审查程序不满。 苹果应用商店也不会为那些与iPhone原始功能形成竞争的程序开门,比如苹果的iTunes数字音乐商店或Safari网络浏览器,这一原则成功地将Opera软件开发者挡在苹果门外,因为Opera同时开发台式机和手机浏览器。然而,专为功能手机进行了优化的Opera Mini在GetjaT的下载量已经超过2,500万次,一直紧咬在2,700万下载量的即时通讯客户端eBuddy之后。
仍在成长的市场
“我们是GetJar的早期合作者,从没想过它会这么成功。”Opera首席战略宫罗尔夫·阿瑟弗(Rolf Assev)说。“世界上不是只有智能手机,80%的市场仍旧被其他设备占据,这就是GetJar的成功机会。人们不断在GetJar寻找有趣的新软件,它会永远成功下去。”
GetJar和苹果应用商店也有一个很大相似点,那就是手机社交网程序占据压倒性地位。除TeBuddy和Nimbuzz外,GetJar最受欢迎的5大软件还包括Facebook(截止2009年底总下载量超过1,400万次)和社交媒体解决方案mig33(超过1,500万次)。社交网软件现在是GetJar上最大的应用类别,拥有近30%的下载量,紧随其后的是占15%的游戏软件。
“如果用关注度来衡量,GetJar上85%的关注是针对社交媒体软件。”劳尔斯说,“用户下载游戏后一般会玩7~10次,然后换下一个。但用户每天会访问社交网服务10次,这是用户黏性上的巨大差异。”
GetJar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自然逃不过手机运营商的眼睛,运营商自己的软件营销和发行过去一直严重滞后。随着用户对手机程序的兴趣不断增加,不断丰富,部分运营商现在开始请GetJar帮忙扩宽它们的软件库——目前已经合作的包括英国Operator 3,爱尔兰沃达丰和法国Virgln Mobile。这一季度,身陷困境的美国运营商Sprint Nextel推出了自己的软件店,据传GetJar将负责充实它的程序库,手机制造商索尼的PlayNow Arena多媒体门户也将很多软件开发工作外包给GetJar。
“如果你是运营商,就不会想被一个应用商店困住。”劳尔斯说, “运营商出售的是手机和服务,自然愿意为消费者提供多个应用商店做选择,也可带动竞争。”
劳尔斯认为竞争对应用商店有积极作用。“消费者越了解手机软件,需求就越大。”他说,“即使市场上出现了其他很多同类店铺,我们2009年的增长率仍然创下了近5年的新纪录。” 未来几年也不会太平静。根据Gartner近期的预测,转账类程序、定位服务和手机搜索将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几类手机应用程序。随着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兴趣增加,互联网玩家向手机上网转移,应用商店和跨行业服务的兴起,Gartner认为手机定位业务用户基础将由2009年的全球9,600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526亿,手机定位解决方案将满足消费者的一系列需求,包括工作工具、社交网和娱乐。此外,Gartner预测在2012年80%的手机出厂时都预装了浏览器,在2009年这一比例只有60%。
劳尔斯对此表示认同, “这个行业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发掘手机策略,将手机应用程序作为扩展服务,市场形势非常近似1S年前的互联网。如果你在开发手机应用程序,必须能够适应消费者手中的任何一种设备,我们可以帮你。” (译/金笙)
手机应用程序
创业者的小技巧消费者对手机应用程序的需求在不断膨胀,近期市场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预测称,苹果应用商店2014年的下载量将达到66.7亿。苹果应用商店日前宣布,仅2009年第三季度,iPhone和iPod触屏软件下载数量就超过了5亿。开发人员不断涌入手机业界,希望能大捞一笔——苹果公司补充说,现在iPhone项目的注册开发人员已经超过12.5万人。但并非只有iPhone在吸引着全球开发者:手机程序分析商Flurry公司表示,去年9月~10月Android相关程序增长了94%,这一巨大飞跃要归功于Verizon Wrieless发布了摩托罗拉的AndroidDroid智能手机。GetJar创始人兼CEO伊利亚·劳尔斯认为,还有足够空间容纳更多热情的手机创业者。“很重视手机软件的人在手机用户中仍然只占微小比例,但在未来几年,使用者数量有望赶上音乐消费者的数量。”劳尔斯说,“如果你仔细观察手机软件开发,其投入过程与创作一支乐曲非常接近。看看娱乐界养活了多少音乐家,很多成功的音乐家都成为了百万富翁。”
手机应用软件开发专家的建议
应用商店:与其外包不如联盟 篇4
事实上, 索爱并不是第一家把软件商店“外包”的硬件厂商。三星、HTC、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都把在华的软件商店运营交由专业的公司打理。
目前, 在App Store影响下, 各家终端厂商几乎都建立了自己的应用商店, 但还没有一家能够实现App Store的成功。目前的趋势是将应用商店外包给专业厂商, 但这种方式恐怕并非明智之举。外包厂商目前以互联网服务公司和专业软件公司为主, 但手机应用商店是一种结合了硬件和软件特点的服务模式, 目前有这方面成功经验的公司还很少, 互联网公司和软件公司也缺乏能够打通移动和软件通道的能力。此外, 外包厂商和手机厂商只存在商业契约关系, 外包厂商对于手机厂商的制造理念、应用商店发展方向都缺乏深入理解。因此外包的方法只会使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缺乏特色, 从而越来越缺乏客户吸引力。
但是手机厂商自己做应用商店也困难重重, 因为手机厂商都是制造业起家, 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公司内部缺乏相关的人才, 公司内部的资源协调也问题很多。事实上, 对于手机应用商店, 关键的问题是手机厂商不能只看到App Store模式的成功就原样进行复制。App Store的成功来源于苹果封闭的体系设计、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以及对产业链优质资源的垄断优势, 这是其他手机厂商所难以复制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手机厂商就没有在应用商店发力的必要, 手机厂商必须思考开设应用商店的目标和意义。对手机厂商而言, 移动互联网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手机应用商店则可以帮助手机厂商理解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掘金, 同时增加与用户直接沟通的机会, 有利于延长手机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扩展收费空间。
应用商店 篇5
8月,工信部发布20第3号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公布了年二季度检测发现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因强行捆绑推广其他无关应用软件、恶意“吸费” 等行为,百度手机助手、天翼空间、91门户、小米移动应用商店、魅族手机移动应用商店等14家移动应用商店内的32款APP软件,被点名批评。
2、苹果开始大面积清扫APP,规范应用市场
2016年9月,苹果公司向应用开发者宣布将对应用进行持续评估,清理长期没有更新的僵尸应用,以及不符合更新后的苹果商店审核指南的应用。部分开发者如果在30天内不提交更新版本,应用将被移出App Store。
3、微信发布“小程序”内测,引发各界热议
9月22日,微信官方向部分微信公众帐号发送了内测邀请函,邀请在微信中快速开发小程序,首批内测名额为200个。微信之父”张小龙9月22日凌晨23分在微信朋友圈中解释,小程序是一种不需下载即可使用的程序,用户扫码或搜索后即可使用,可以避免安装过多应用的问题。
4、豌豆荚和PP助手联合举办开发者沙龙
2016年9月2日,阿里旗下的豌豆荚和PP助手首次联合在上海举行“光合行动·开发者沙龙”。在沙龙活动上向应用开发者们分享如何应对流量红利消失的行业趋势、阿里移动应用分发的创新之举以及扶持政策。随着应用市场的竞争加剧,移动应用商店与应用开发者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5、百度手机助手评选高校人气校花,发力娱乐营销
2016年9月18日-10月8日,百度手机助手联手小咖秀APP举办“人气校花玩什么”互动评选活动。全国各地高校校花纷纷上传视频参与比拼,吸引了大量年轻网友参与。活动引入了社交分享机制,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引发了校花讨论热潮,充分激发了年轻群体的参与热情。
6、360营销盛典360手机助手提出“场景分发”
10月12日,在“360营销盛典上”,360手机助手事业部高层提出了应用的场景化分发。通过分析360手机助手数据,以及各应用用户使用场景和行为数据,对应用进行精准分发,提高分发质量。这是360手机助手继社区分发、社交分发后,对分发模式的又一新探索。
政府移动应用商店双发力,规范应用市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应用的野蛮增长为用户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导致了应用市场鱼龙混杂。为此,政府大力整改捆绑安装、泄露用户信息等违规应用。国外移动应用商店开始清理长期不更新、产品不兼容等不良应用,而国内移动应用商店规范市场的举措仍不明显。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国内移动应用商店应从苹果公司对中国区市场App Store内不合规定的应用大力度的清扫中获得启示,净化应用市场,保障用户体验。
移动应用商店稳占应用分发主入口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近半成(48%)的手机网民选择移动应用商店作为获取应用信息的渠道,也有23.1%的手机网民通过社交软件获取应用信息。而移动应用商店也是超过六成用户下载应用的主要渠道,另外23.1%的用户最常使用浏览器下载应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应用商店仍是用户主要的应用信息获取和下载通道,但同时,社交也是用户了解相关应用的重要形式。
豌豆荚、360、应用宝排名第三方应用商店用户满意度前三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第三方移动应用商店用户对豌豆荚的满意程度最高,评分为7.6分。其次是360手机助手和应用宝,满意度的得分分别为7.3分和7.1分。
华为、小米、OPPO排名手机自带移动应用商店满意度前三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品牌手机自带移动应用商店用户满意度评分最高为华为移动应用商店,其次是小米移动应用商店和OPPO移动应用商店。
捆绑安装乱象仍未消除
应用商店中的“她经济” 篇6
一般认为,在科技类新生事物上,男性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而女性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认知和适应。因此,互联网新应用在初期多以男性用户为主。同时在互联网从业人员中,男性凭借更强的逻辑思维和技术能力也占据优势。这导致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女性的力量被低估。其实在某项应用普及之后,使用频率更高和更稳定的往往是女性用户,而且女性作为消费的主力军,也是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
分析用户的上网行为,女性上网次数更为频繁。CNNIC数据显示,女性人均单日访问次数为14次,明显高于男性的129次。而且女性上网时间更为持久,人均单日访问时长为1小时14分9秒,高于男性的1小时7分36秒。女性访问信息量更大,人均单日页面浏览量为47.6页,高于男性的42.3页。女性上网浏览内容更为详细,人均单页访问时长为2分44秒,而男性为2分13秒。这些指标反映出女性在互联网使
用的深度上要超过男性。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女性的地位也日益凸显。移动浏览器厂商Opera软件公司曾发布一份移动互联网报告,报告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全球女性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比例上升了575%。其中在南非,女性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为43.5%,中国的女性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相对较低,为116%,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盈利前景看好
北京大学教授刘德寰研究认为,尽管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女性人数并不多,但她们引领时尚之先,代表了一个社会往前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巨大的消费群是年轻人吗?最大的时尚引领群是年轻人吗?不是的,叫家庭主妇族,中国也正在向另一种类型社会结构转化。”
以购物类移动应用为例,根据《淘宝无线2011年度电子商务数据报告》,截至2011年12月份,手机淘宝女性用户占比已经达到50%,而来自手机淘宝客户端数据显示,在iOS客户端上,女性用户数量已经远超过男性用户,截至2011年12月,手机淘宝iPhone客户端的女性用户占比61%,手机淘宝iPad客户端的女性用户占比也达到57%,并且仍在上涨。在淘宝服务市场中,有“潮白搭”、“辣妈日报”、“彩虹搜搜”等多款专门针对女性的应用。
应用商店作为各种应用汇聚的平台,自然也成为女性用户光顾的地方。腾讯应用中心总监吕婧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腾讯应用中心内女性用户的比例在逐步增多,娱乐、购物、生活、时尚、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特别受到女性用户喜爱。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以女性用户为主要目标群体的手机应用会迅速增长,目前男性用户占主导的应用商店用户格局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国内开发者面临盈利困境,据艾媒咨询2011年底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手机应用开发者实现盈利的仅占13.7%,亏损的高达64.5%。第三方研究机构DCCI的报告显示,34.7%的开发者收入在1万元以下。
同样,应用商店的盈利能力也相对有限。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的第三方软件商店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都在积极融资,寻找风投等资金来源。彼此竞争的焦点不在于如何提升用户体验,而在于谁的资金实力更加雄厚,更能支撑得久。这种烧钱的模式类似于团购,粗放成长必然导致问题重重。
女性应用不仅可以为应用商店提供塑造差异化优势的机会,更能够改善应用商店的盈利状况。有数据显示,约25%成熟女性每月可接受的手机付费阅读金额为11-20元,远高于总体手机网友的消费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愿意为视频付费的概率平均高于40%,比平均低于30%的男性更愿意付费。
即使采用免费模式,女性应用也能够带来更多的用户使用量,提升广告收入。腾讯应用中心也意识到女性应用的市场潜力,正在努力提升女性用户比例。吕婧介绍,为不同类型的应用提供不同的推广定制化方案。通过专题、女性装机必备等方式,加强针对女性用户的传播和服务。吕婧说,针对女性用户在2011年推出“女生装机必备”,最开始的数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经过几个月的精细化运营和观察发现,数据增长十几倍。
潜力待挖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女性智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有手机厂商设计了专门针对女性的智能手机,并推出了相应的女性专属的应用商店频道。联想乐商店开辟了“时尚女性”专区,这其中的部分应用被放进联想女性手机乐Phone A520中,包括微信等即时通讯类应用,也包括蘑菇街等电子商务类应用,还包括可可私房菜、化妆宝典等生活类应用。
在妇女节等传统女性节日,不少应用商店都推出了女性专题。在妇女节当日,飞流九天推出了“女人,当美丽如花”专题,推荐了四十余种应用,分为美丽如花、情感天地、血拼购物等细分专题。这些应用都是飞流从众多应用中挑选出来,组合到一起,方便女性用户下载。
不过目前女性应用市场还有待挖掘。首先,应用商店大多还没有把女性应用作为一种细分领域,主动去搜集相关数据。类似飞流的做法,只是满足女性需求的简单的手法。在众多应用商店的推荐和排名中,也难以看到根据“女性”这一划分标准而列出的应用。这说明应用商店的细分化程度不高。吕婧也表示:“目前腾讯应用中心大部分App在性别划分程度上并不是十分明显,仅仅针对女性的App数量在移动互联网发展App整体数量的存量中非常有限。”
现在应用商店处于粗放扩张的阶段,大多将扩大应用数量作为第一位的工作,缺乏对应用细分市场的关注。这导致虽然App数量爆发式增长,但是精品数量有限。同时盗版成风,同质化竞争激烈等不健康行业生态更是促使了“刷榜”等恶性竞争行为的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女性应用来发展差异化优势是可供选择的突破路径之一。
其实女性应用是最容易体现出差异化的一类应用。女性往往比较细腻,对应用的体验更深,对应用的评价中情感因素所占比重较大。这样,开发者可以通过色彩、故事情节、礼物等多种形式增加应用对女性的吸引力。蘑菇街移动业务负责人高琦认为,女性的喜好在设计环节中应特别重视。女性是视觉动物,因此APP的色彩搭配显得尤其重要,采用柔和的粉色与绿色,能够让女性用户在浏览过程中心情愉悦。同时,用户会发现蘑菇街App经常会发生一些细节和气氛的变化,但不用更新App版本。
只有细分化、精致化,应用商店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才不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未来,女性应用必然会越来越受到第三方软件商店的重视。
苹果应用程序商店为何走红 篇7
据苹果公司宣布, App Store目前的程序为1.5万个, 6个月的下载量已达5亿次, 仅从这个无形的商店中, 苹果平均每天就能够获得超过100万美元的现金流。App s tore模式彻底改变了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 使手机变成可定制并拥有各种工具的随身设备;而对于手机经营者来说, 改变了整个经营的概念和方向———实现了手机行业从封闭向开放的根本转变;对于数以万计的开发者来说, 应用程序商店让手机变成了新的PC。
App Store一路高歌并非偶然。首先, APP Store的成功, 得益于全球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数据表明, 2008年智能手机的销售呈现强劲的上升势头, 第二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占据全球手机市场的19%, 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9%。智能终端广泛使用, 催生了手机用户对个性化的追求, 必然会导致手机软件需求的增长。其次, APP Store充分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3G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用户体验将决定产业链各企业的命运。过去, 手机软件只能通过手机厂商或者运营商预装在手机里, 用户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APP Store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主选择软件, 用户的体验感大大提升。再次, App Store秉承了苹果独到的运营模式。无论是App Store还是i Tune s, 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内容+服务”这种运营模式的影子。也就是这种通过连接后台与前端的模式, 让苹果能够将通信业的传输功能、软件的开发功能和互联网的服务相融合, 从而找到了一种能够颠覆传统产业链秩序的力量。
APP Store是苹果公司为iPhone手机用户提供的手机应用程序销售平台, 基于此平台, 软件开发者可以上传基于i Phone的各式应用软件, i Phone手机用户则可以通过付费方式自由地享用这些软件。最初, APP Store只是苹果公司的一个产品, APP Store被定义为“应用程序商店”, 只能销售经过苹果公司审核和认可的应用程序, 它并不是一个真正开放的软件销售平台。时至今日, 在竞争对手的争相效仿下, APP Store已经升华为一种模式。
从APP Store的成功中, 众多的厂商看到了未来, 从诺基亚的Ovis tore、三星的Mobile Applications到微软的Window s Sky Marke t, 再到谷歌的Android Marke t, 不同的名称, 却近乎同质的产品, 诺基亚和微软们如此心照不宣而又动作齐整的行为, 让我们感受到了产业链变革的萌动。随着全球移动网络由2G向3G的不断演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APP Store模式下催生的不同软件销售平台将会展开一场激烈的角逐。
手机应用商店的制胜之道 篇8
2009年9月28日,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骄傲地宣布“App Store下载已经正式突破2 0亿次,应用程序超过8.5万个,开发人员超过12.5万,服务于5000万iPhone和iPod touch用户。”此外,仅2009年2季度,iPhone手机销量就高达540万部,牢牢占据着智能手机三甲的位置。实现这一连串奇迹般的数字,苹果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
这个“暴富神话”刺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每一根神经。手机大鳄NOKIA推出了Ovi Store,三星、Palm、RIM、宇龙酷派迅速跟进;互联网王者Google带来了Android Market;软件帝国Microsoft则发布了Sky Market;连草根出身的开奇网也打着“创意无限,创富无线”的旗号加入了角逐。移动运营商当然不甘落后,Vodafone、Orange、SKT、Verizon、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纷纷开始搭建各自的手机应用商店。
一时间,手机应用商店成为各大巨头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但是目的却又各不相同。苹果利用APPStore提供了大量的应用下载,刺激了iPhone的销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量神话,三星、Palm、RIM、宇龙酷派更多地希望直接借鉴苹果的经验。NOKIA、Google、Microsoft则野心更大,希望通过APP Store模式争夺操作系统的控制权,从而控制手机用户的走向,使自己的操作系统成为手机操作系统的事实标准。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笔者认为,唯有深刻学习APP Store模式,才能有效掌控移动互联网价值链,最终获得成功。
APP Store模式缘何成功
苹果神话深刻代表了APP Store模式的成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iPhone+APPStore,才可以在群雄逐鹿的竞争中分一杯羹。
“良好的客户体验:App Store的成功,与其说是商业模式的成功,不如说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服务理念的成功,其对客户需求的持续关注和尽力满足,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娱乐体验的升级,带来了宝贵的客户黏性,使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iPhone的忠实粉丝。
共赢的合作机制:允许个人开发者参与开发软件、游戏、主题、音乐等应用,并提供3:7极具诱惑力的分成机制,开发者得到了创富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而苹果则收获了数不胜数的创新业务应用。
·较低的开发门槛:APP Store提供和Mac平台一样的开发工具,简单易用,降低了开发门槛,吸引了更为广泛开发者群体参与。
·社区化的运营机制:通过建立开发者社区,形成用户、开发者、App Store之间充分交流、反馈的机制,促进了平台和产品的良性发展。
·合理的定价策略:切合欧美用户消费习惯的定价策略,大量的免费应用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而适度的收费应用,则满足了用户的个性需求。
·iPhone+APP Store的模式:不可否认,iPhone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APP Store形成了完美的优势互补,iPhone使越来越多的粉丝们开始使用APP Store,而APP Store则使更多用户选择iPhone,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销量的神话。
移动运营商的模式困局
“一招鲜,吃遍天”,iPhone+APP Store模式的成功是否会遭遇中国的水土不服?让我们来环顾一下国内的移动市场环境。
·创新能力:和APP Store活跃的开发者社区相比,国内个人开发力量相对薄弱,初期很有可能延续以SP开发为主的模式,缺少创新的土壤,难以推出吸引眼球的应用。
·消费习惯:国内用户和欧美用户消费习惯差异很大,吃惯了互联网免费大餐的用户,很难在移动互联网上培养起吃完饭买单的习惯。创新的应用出现后,大量的破解版、山寨版尾随而来,开发者很难从中得利,也就没有热情和资金的支撑去继续开发,久而久之,这个市场就荒废了。
·支付习惯:APP Store主要的支付手段为信用卡,这种支付模式的成功归功于美国用户已经形成的信用卡支付习惯,而国内信用卡的普及程度显然比不上美国。
·终端适配:iPhone终端的唯一性,使开发者可以集中精力去开发。而电信市场,手机终端的多样性和兼容性,无疑将增大开发地难度,消耗开发者大量的精力。
·运营问题:运营商缺乏对互联网产业的理解,如何找到适合国内的盈利模式,如何合理地监管,这些都是很大的难题。
由此看来,中国的移动运营商在手机应用商店领域陷入了困局。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借鉴APP Store模式使之在中国发扬光大呢?中兴通讯的行业专家总结出了一套针对移动运营商的制胜之道。
移动运营商的制胜之道
其实,iPhone+APP Store的模式并非无懈可击,苹果的“半封闭花园”面对如今广大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似乎显得封闭孤立了些。和苹果“品牌专卖店”的经营模式不同,其他运营商更像是个“沃尔玛超市”。运营商必须以开放的姿态,与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实现合作共贏,才能够逐步做大做强。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开放合作共赢:尽管市场上是群雄逐鹿,然而运营商没有必要和互联网大鳄们正面冲突。与狼共舞是个不错的选择,强强联合,共同应对市场。在销售模式上,采用“店中店”的模式,在卖场中集合多品牌的应用,其开放性是任何一家单一厂商所不能比的。在终端适配上,和终端厂家研究合作,可降低终端适配的开发成本。
·主动培育市场:对于个人开发者和SP,运营商要加大扶持力度,“扶上马,送一程”。可以采用“创新工厂”的模式,给开发者提供更为简单的开发环境、更为完善的知识培训、更为快捷的推广模式,用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把每一个创新环节和资源进行最佳整合,帮助开发者,确保其初期的良性发展,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进来。
·拓宽盈利渠道:发挥运营商前向收费模式的传统优势,借鉴互联网厂商后向收费模式的成熟经验。采取前后向收费相结合的多元化收费模式,拓宽盈利渠道。
前向收费主要是内容收费,可以多推出一些特色化、差异化的内容,提升内容质量以吸引用户付费。游戏的免费体验,特色道具是要付费的;电子书的免费赠阅,高潮章节是要付费的;收费热门电影的预告片可以免费收看。
后向收费则可以采用广告、赠送、服务等方法。用户贡献眼球、广告商买单;朋友赠送,可以代为对方买单;提供服务,可以向企业收取提成。这都是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盈利模式。
·手机/电话支付:运营商可以发挥自己营业网点众多、服务快捷的优势,利用传统支付方式的经验,积极借鉴“支付宝”成熟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结合手机支付、电话支付等多种支付手段,满足国内用户的支付习惯。
·数据挖掘/精细化营销:运营商可以利用自己庞大的用户优势和数据资源,进行数据挖掘,开展全程精细化营销。让特定的用户群体验到各自感兴趣的应用,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为定向广告的后向计费模式打下基础。
终端适配:终端适配是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关键问题,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和各大终端厂商展开积极合作,继续走终端定制化路线,打造终端产业联盟,促进手机终端的标准化进程;打造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采用widget应用开发模式,适应不同终端和操作系统。确保“一次开发、到处运行”;关注上层价值链,开发运营商自己的操作系统也不失为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
苹果应用商店的商业模式分析 篇9
2008年, 苹果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苹果公司通过苹果应用商店 (Apple App Store) 不仅成为了这一领域的佼佼者, 还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使用在线应用商店的热潮。在当前众多的应用商店中, 苹果应用商店的发展时间最长、用户数量最大、商业模式最成熟。
苹果应用商店一方面是苹果公司针对智能移动设备推出的服务提供软件, 另一方面又是“App Store+iPhone”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对于其商业模式的解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其作为独立的个体的商业模式;二是从“App Store+iPhone”的公司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前者是狭义的苹果应用商店的商业模式, 后者是广义的苹果应用商店的商业模式。
一、苹果应用商店的狭义的商业模式
1.运营模式与业务流程
从狭义的角度, 苹果应用商店的商业模式可以被归结为:软件开发者设计、提交应用程序, 苹果公司审核通过后在App Store的平台上发布和推广, 用户通过App Store免费或付费下载应用程序, 苹果公司把利润与软件开发者进行共享, 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得到实现。图1反映了苹果应用商店的主要业务流程。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出发, 这一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三个参与者, 即苹果公司、软件开发者、用户, 具体分析这三个主体。
苹果公司主要负责软件开发的相关技术支持、数据终端的维护、平台的运营和应用程序的审核与发布;软件开发者的主要活动是设计、提交应用程序, 并可以得到利润分配;消费者可以注册、访问应用商店, 免费或付费下载应用, 对应用和服务进行评价与反馈。
随着苹果应用商店的成功, 采取类似商业模式的企业逐渐增多。从运营模式的角度出发, 以苹果应用商店为代表的这类企业的商业模式可以被总结为:企业扮演中间人角色, 面向双边客户的电子商务模式。
2.盈利模式与利润分配
苹果公司通过Apple App Store获取的收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苹果应用商店作为独立个体获取的收益;二是苹果公司通过App Store+iPhone战略得到的利润。
苹果应用商店作为独立个体的盈利途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向用户收取的费用, 主要包括用户购买应用收入和应用内收费;第二大类是从软件开发者那里获取的收益, 主要指的是向软件开发者收取的开发许可费用。苹果公司对于从用户手中获得的利润会和软件开发者进行利润分成, 软件开发者会分到利润的70%, 苹果公司会得到利润的30%。但是, 苹果公司的主要盈利还是来源于App Store+iPhone战略。
二、“App Store+iPhone”战略下的商业模式
苹果应用商店除了对上述苹果公司针对智能移动设备推出的服务提供软件之外, 还是“App Store+iPhone”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可以从App Store+iPhone的角度分析广义的苹果应用商店的商业模式。
苹果公司愿意采取App Store+iPhone模式主要是因为之前通过iTunes+iPod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苹果公司的App Store+iPhone模式可以说是之前i Tunes+iPod模式的升级版, 二者具有相同的商业逻辑。
苹果应用商店的广义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向客户提供最好的应用下载和使用体验, 留住现有客户、挖掘潜在客户, 从而保证苹果产品的销量, 苹果产品用户数量的上升又会带动苹果应用商店的发展, 形成良性的循环。而这种“服务+产品”的模式也正是苹果公司当前的重要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 苹果应用商店十分重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不仅提供最优质的应用下载和使用体验, 而且做到了基本没有烦人的广告, 也没有无休止的推送, 使客户在应用下载和使用过程中享受到最好的服务。虽然这样的做法会使其利润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产品的销售才是苹果公司的最终目的。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 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移动设备在近几年快速发展, 各大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在当前众多的应用商店中, 苹果应用商店的发展时间最长、用户数量最大、商业模式最成熟。对苹果应用商店商业模式的解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把苹果应用商店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分析;二是把苹果应用商店放在苹果公司“App Store+i Phone”的转型模式下进行分析。
关键词:应用商店,商业模式,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放.浅谈“App store”商业模式[J].价值工程, 2011, (14) :144-145.
[2]张小鹏.基于苹果“App Store模式”视角的企业生态系统竞争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4.
[3]杨敬慧.走进App store模式[J].中国传媒科技, 2009, (4) :42-43.
[4]项有建.App Store模式:完整的软件产业链生态系统[J].软件工程师, 2009, (7) :44-45.
[5]陆红伟, 贾丹华.App Store模式——运营商转型的必争之地[J].通信企业管理, 2009, (8) :82-83.
[6]张利斌, 张广霞.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苹果App Store模式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2, (4) :188-192.
应用商店 篇10
1江苏有线TVOS应用商店设计目标
根据江苏有线TVOS智能机顶盒的发展进度,TVOS应用商店项目本期的目标是建设智能应用的可管可控平台,实现TVOS应用商店门户、后台系统管理及客户端的必要功能。TVOS应用商店的适用终端范围包括TVOS智能机顶盒和江苏有线各分公司合作的电视一体机终端等。由于TVOS应用商店适用于TVOS智能机顶盒属于封闭的安全环境,适用于电视一体机终端属于开放的应用环境,因此,在各种条件下均需要TVOS应用商店具备可管可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TVOS应用商店项目建设的重点分为四个部分。
(1)TVOS应用商店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商品管理、用户管理、审核工作流、应用下载控制及管理、统计分析、应用黑名单管理、应用商店展现门户、应用商店管理门户、用户自管理门户等,以及完成与TVOS前端管控、TVOS前端安全、终端网管及流化平台等平台的对接。实现各类应用的认证鉴权及计费管理,应用安全管控以及应用商店各类用户行为数据的输出。
(2)应用商店客户端,包括UI、客户端安装与升级、业务浏览功能、下载管理功能、应用管理功能、管控功能、异常处理、帮助信息、版本信息等,以及完成与各类终端的集成、测试、认证。
(3)可管可控技术手段,以保证其完整性、防传播、唯一性、合法性、安全性。
(4)增值业务引入及运营。
2江苏有线TVOS应用商店建设内容
2.1整体技术构架
如图1所示,TVOS应用商店系统中的数据层包含了消息队列、缓存服务器、数据库以及大数据平台,为应用商店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数据访问。数据访问组件为数据存储与各业务平台数据交互提供链接服务,保证各业务平台快速稳定地获取各业务相关数据。业务层是应用商店架构体系中的核心逻辑处理层,具有应用数据访问、BI统计分析、大数据智能推荐等功能。应用商店架构体系中的接入层主要是为TVOS终端APK提供业务分发服务。
2.2江苏有线TVOS应用商店模块设计
TVOS应用商店体系包括商店客户端、应用商店管理平台、开发者平台、支付系统、广告系统、用户行为收集系统、推荐系统和BI系统。商店客户端从应用商店管理平台获得数据,展示在客户端,供用户下载安装使用。开发者平台是应用商店管理平台应用的重要来源。用户系统实现商店体系的认证鉴权工作。支付系统实现商店客户端下载付费以及应用内付费。广告系统实现相应的推荐功能,也可获得相应的推广收入。前端管控平台将终端的用户行为数据上报给统计分析平台以及推荐系统。
2.2.1应用商店客户端
应用商店客户端主要功能包括:用户认证鉴权、应用呈现、应用搜索、应用购买、用户应用管理、应用生命周期管理、用户设置、社交功能、应用管控、TVOS集成等。
2.2.2应用商店管理平台
应用商店管理平台主要模块包括:提供方管理、渠道发布管理、店铺货架管理、模板管理、应用仓库管理、升级管理、信息管理、订单管理、系统管理、权限管理、黑名单管理、安全平台的对接等。
2.2.3应用开发管理平台
开发者通过开发者门户提供个人资料或公司资料到开发者平台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开发者可以提交自己的应用。开发者平台针对开发者提交的应用进行审核和测试工作,测试通过后,申请发布到应用商店管理平台,同时将应用信息也一并提交到应用商店管理平台。
2.2.4支付功能模块
如图2所示,用户在使用应用商店客户端或第三方应用时触发支付行为时,应用商店客户端调用前端管控平台统一的支付接口,启动内嵌的支付功能,进行支付操作。用户支付完成后,前端管控平台通知用户是否支付成功,并通知应用商店管理平台支付结果。
2.2.5广告系统模块
广告系统平台针对第三方应用,分配相应的广告位,商店客户端或第三方应用集成广告SDK,客户端通过点击已设置好的广告位,进入相应的页面。
2.2.6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通过前端管控平台提供的应用数据,经过语义分析,可以分析出某个应用相似的应用。通过前端管控平台提供的用户行为的数据,经过用户行为分析,提供用户喜欢的应用。
2.2.7 BI统计系统
BI系统是通过用户行为收集上来的数据,能够使运营从各个角度出发分析利用用户行为数据,及时地掌握应用的运营现状,作出合理的运营决策的系统。该系统可实现从简单的标准报表浏览到高级的数据分析,满足运营人员的需求。
2.3江苏有线TVOS应用安全数据交互关系
数据交互关系如图3所示。
2.4江苏有线TVOS应用安全数据交互流程
数据交互关系如图4所示。
3江苏TVOS应用商店业务生成示例
江苏TVOS应用商店业务如图5、图6、图7所示。
4结束语
TVOS应用商店系统是目前广电行业技术最先进、标准最严格的应用商店系统,基于TVOS系统开发的应用商店最大程度地克服了现有机顶盒终端市场的安全威胁,同时结合了各广电运营商对于应用商店的具体业务需求,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可管可控、业务灵活的应用商店系统。该项目是我国广电行业中第一个正式商用的TVOS平台应用商店,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摘要:TVOS是我国广电行业首款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具有层次化、开放的体系架构。TVOS软件涵盖了数字电视功能组件,支持可下载条件接收技术标准,满足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技术要求,并采用开源的技术路线,体现了广播网和互联网的业务融合特点,可利用现有应用资源,构建广电网络应用生态系统。
“应用商店”模式的崛起与分化 篇11
基于iPhone的应用商店,向iPhone的用户提供第三方的应用软件服务,开创性地将网络与手机有机融合,构造出新型的手机软件经营模式。一改以往SP推送、运营商捆绑的固有模式,激活了包括平台商、开发者和用户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了一个可循环的产业价值图景。
可以说,应用商店这一商业模式的创建是苹果的功劳,而它的产业兴盛则应该归功于谷歌的安卓生态链。虽说苹果对应用商店的建构贡献不小,但是从目前市场的分布来看,基于谷歌系统的安卓应用生态圈却更为活跃。这一方面,是由于苹果生态的封闭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安卓在开放性战略基础上,鼓励第三方平台的技术介入和利益分发。
在应用商店这一软件分发模式出现之前,大多数应用要想安装到用户的手机上,需要借助手机终端厂商或运营商、SP/CP等中间环节,开发者为此不仅要付出技术成本。数据显示,在应用商店模式之前,传统手机软件分发的中间环节,曾一度占到了软件成本的六成。这一困境导致手机软件产业长期达不到PC端软件的活跃程度,产业生态链条也无法建立。
应用商店模式的出现,打通了手机软件开发者与用户直接的通路,让手机软件的开发、发布、售卖都变得异常简单,大大降低了人们进入手机应用软件领域的门槛。而随着安卓对苹果独霸战略的改造,也让应用商店真正成为一个开放型商业系统,推动着第三方平台商的崛起,至此,手机软件产业才真正崛起,产业模式则同步分化,产业生态链也逐渐清晰。
鉴于苹果系统应用分发的封闭性,本文对“应用商店”模式的分析,将主要以安卓系为主。
“应用商店”模式的分化
与以往传统的手机软件分发模式不同,应用商店的模式,涉及到移动产业链条中的各个层面,包括手机终端厂商、操作系统提供商、通信运营商、CP/SP服务商、广告商、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应用开发者和用户等。
应用商店模式,几乎涉及了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所有成员,包括终端制造商、操作系统提供商、运营商、CP/SP、开发者、用户,以及广告商等。总体上说,以应用商店服务提供商主导厂商来划分,目前国内应用商店的商业模式,主要可分为第三方平台模式、运营商模式、厂商模式三种。以下将选取有代表性的厂商,对各具特色的“应用商店”模式进行介绍。
第三方平台模式
在这三种应用商店模式中,第三方平台模式是主流,主要以百度、腾讯、360、豌豆荚等互联网服务商为代表。
百度——旗下包括百度手机助手、百度应用以及去年收购的91助手、安卓市场平台资源,目前在第三方平台布局方面,优势显著。其中,以百度手机助手中的贴吧模式的话题平台最有特色,让开发者可以在应用市场上通过评论直接与用户沟通,开辟了一种平台互动的新通道。业内人士认为,这显示了“以百度手机助手为代表的百度分发系之要牢牢占据安卓分发市场第一名”的决心。
腾讯——微信这把利剑,为旗下的应用宝等平台软件开辟出通路。其中,应用宝这一分发平台,不仅仅提供应用下载功能,而且包括手机优化、一键ROOT及工具箱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手机维护服务。此外,腾讯还将“红包”营销拓展到平台中,发起了一场“红码风暴”,可谓花样翻新。
360手机助手——承袭360杀毒的免费基因,通过设置“免流量”专区、“海豹计划”服务等手法,推出“免流量”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吸引用户。同时,360手机助手的安全性,与其桌面端保持同样水平,用一个最安全、最放心的手机资源来打造平台优势。
豌豆荚——成立于2010年,Android市场份额急速上升的一年。在百度以19.5亿美元收购了豌豆荚在应用分发市场上最大竞争对手之一的“91无线”后,豌豆荚成为了仅剩的几个独立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之一。豌豆荚已具备了更深的数据挖掘能力,为做“移动内容搜索”打下了重要基础。另外,豌豆荚的应用内“追追看”等精准搜索功能,则为视频网站提供了新的分发和推广模式。
UC——依托其浏览器产品的海量用户,试图搭建移动互联网开发者与5亿用户的桥梁。同时,与运营商、终端厂商、其他互联网企业、开发者之间进行广泛合作,不仅为内容和服务提供出口,而且为应用和游戏提供入口,一出一入之间,扮演着比APP形式的应用商店不一样的中间角色。通过网页应用化、应用书签化、接口插件化等方式,为应用的未来探索出新的形式。
运营商模式
在运营商模式中,主要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各自的分发平台为主。这里以中国联通的“沃商店”为例。
“沃商店”是中国联通的应用软件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应用销售模式,主要由中国联通、开发者和用户构成。联通在其中扮演着资源提供方、网络运营商和应用分发商的角色,主要负责沃商店平台的打造、开发者社区的搭建、分发结算及渠道建设等。开发者通过与联通签约,进行应用上传与分成,具有自主定价和实时结算的权限。用户则可以通过联通PC端官网、手机端门户、客户端等方式,进行应用消费和下载使用。
作为起步最早的中国3G网络运营商,联通聚集了一批聚焦数据服务和应用消费的忠实用户,未来能够将“沃商店”平台与联通的数据服务业务进行深入融合,推出套餐型的应用服务,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手机厂商模式
在手机厂商模式中,主要有小米、联想、三星、魅族等品牌为主,这些硬件厂商旗下的应用商店,天然的终端和渠道优势,让自家的应用与硬件的捆绑销售,作为手机自带的内置软件,第一时间呈现在用户眼前。硬件厂商自家出品的应用商店,购买者通常也是其品牌的粉丝或者拥护者。
小米——“小米商店”依托于小米手机和积聚的用户资源,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应用分发资源,而且借助小米MIUI桌面插件对用户和其他应用平台,形成合围。同时,深谙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小米,也不放过在应用平台上借力社会化的资源,在应用推广的分享方式时,紧紧抓住“用户的G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联想——契合“乐商店”本土化理念,联想从一开始就延续了一贯的中国策略,提供符合国人习惯的应用。起初,乐商店并未被CP放入眼中,通过用户体验及运营工作的加强,逐渐引入了优质APP的进驻。目前,联想正计划通过重要渠道和大量资金的集中扶持,大力发展中国的本地应用开发,让用户一眼看到金字塔尖的中国的应用。
总结
从苹果一家独大搞起自家的应用商店,到安卓接力全面开放产业生态,应用商店走过了一条从传统封闭到开放竞争的路途,在这一征程中,产业各个链条的定位逐渐清晰,每个节点的利益方也都在发挥着自身的应有作为。
基于应用商店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 篇12
基于Android的移动智能终端已经非常普及, 使用智能手机并且在应用商店里下载APP应用成为学生网络学习的新模式。精品课程或者其他类型的网络课程也应当与时俱进, 更好地适应网络技术以及智能终端的发展。基于Android系统, 设计一个可以跨平台运行的应用商店 (App Store) 系统, 将商店中的应用适配为精品课程资源, 就可以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在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通过该系统, 可以支持课程资源对不同用户的推送策略, 完成资源的下载、强制安装、删除、以及展示过程等, 从而实现端到端的精品课程资源管理与应用。
二、系统概要
系统部署要考虑全网运营用户的需求, 即要满足用户位于不用电信运营商网络内现实, 因此, 需要部署安卓应用管理系统;同时, 要具备针对不同运营商的缓存服务系统以满足其用户快速获取精品课程资源的需求。
本系统构成主要包括:精品课程资源中心, 包括精品课程的制作、精品课程依托平台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全网管理运营中心, 负责协调各运营商通信线路的路由配置, 设备资源及用户访问的负载均衡、任务调度;缓存系统, 针对不同运营商用户, 承担其访问的缓存与加速, 保证用户体验;通信资源, 即通信网络, 包括核心路由器、通信干线支线等;用户终端等。
三、服务器端设计
服务器端模块及其功能如下页的表所示。
四、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基于Android 1.8以上API开发, 保证兼容大部分的Android终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交互流程是: (1) 客户端显示APP, 发送HTTP请求, 以json格式请求应用列表信息; (2) 服务器解析json, 获取请求指令, 查询数据库获取相应请求列表信息, 生成json对象元素, 服务器以json格式传送列表信息; (3) 客户端解析、获取并显示列表信息, 然后启动下载管理, 根据列表信息中的URL, 发送HTTP请求; (4) 服务器响应客户端HTTP请求, 返回应用APK数据包。
五、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协议
1. 请求课程资源列表信息协议。
客户端请求json格式: (例如从第一个开始请求)
2. 请求单个应用详细信息的协议。
六、结论
智能终端的发展带来了应用商店的繁荣。在此背景下, 以用户为中心的精品课程的设计, 以资源为中心, 通过应用商店的模式向用户快速推送响应精品课程资源, 可以保证用户随时随地的学习并能无缝切换, 通过该系统的运行, 可以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宏志.Android应用开发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方亮, 彭清.手机应用商店模式发展趋势分析[J].移动通信, 2010, 01.
[3][美]W.Frank Ableson, Charlie Collins, Robi Sen.Android应用开发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4]杨丰盛.Android应用开发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应用商店】推荐阅读:
移动应用商店07-27
Q3中国移动应用商店季度监测报告07-01
Win10/Win8.1/WP8.1应用商店将迎新功能:用户可与开09-06
零售商店07-22
社区商店11-21
网上零售商店10-15
百货商店11-30
中班社会:消气商店05-20
商店整改措施报告05-28
商店实习报告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