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职业工作任务

2024-10-04

面向职业工作任务(共8篇)

面向职业工作任务 篇1

当今热点话题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2月14日,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抓好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 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这项工作主要就是要靠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来完成。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具有的重大作用。

其一, 可以培养农村适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做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成功就是对生活在农村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进行扫盲性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从思想上具有热爱农村, 建设农村, 美化农村的意识, 自觉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成自己的责任, 主动为新农村的建设出力。同时通过培训可以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基础, 较快的吸收新的技术, 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从而提高劳动技能, 实现在有限的资源上创造更多的财富。

其二, 可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实在农村经济建设中需要大量适应当地特色的技能型人才, 可是经过国家或大学培养这些人才根本不愿意回到农村, 或者数量远远不够的, 这样只有通过当地的职业教育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培养这样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能更快更有效的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实际上现在农村中有几种状态:年轻人去外地发达城市打工赚钱, 使得全村大部分是留守孩子。年龄大而毫无技术可言的老一辈在家种地, 而这些90后孩子及更小的孩子缺乏家庭教育和管理, 成绩大部分不理想。成绩不好的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又不愿意去工厂做枯燥的一线操作工, 高不成低不就, 就这样辍学在家到处游荡, 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的治安问题。这样的状态在一年一年的继续下去, 恶性循环, 对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是很大的障碍。

面对这样的现状加快发展我们的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刻不容缓。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能把农村中这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培养成技能型人才, 也能对那些没有任何技能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 使他们能够在本地找到合适的工作, 不用远离家乡也能挣到一样的工资, 能照顾好家庭和孩子。这样也解决了当地企业招工不满员的现象, 为当地的经济做贡献, 这是一举多得的事, 也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意义所在。可农村的职业教育并不如我们想象的这般, 职业教育类学校不受人们的待见。经过几年的职业教育工作我发现百分之九十的家长根本不愿意让孩子就读职业院校。一来职业教育在他们心中就是送孩子去玩的, 解决不想孩子在家呆着没有事情可做而又年龄尚小无法就业的状况。也就是说农村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意义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相信职业教育, 宁愿花大把的钱送孩子去读高中, 选择三年后的“万人争过独木桥”, 也不愿意学一门技能, 做个有技术的人。

其三, 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较基础教育的发展是落后的, 几年来的连续扩招使得学校人均办学资源稀缺。我个人觉得这应该属于制度性问题。虽然每年国家召开人大会议都会提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可实际上实施下来还是很困难的。首先是财政支持。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 是指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对农村劳动力再生产、如对职工的就业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 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 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些职能就决定了, 职业院校要有与技能培训相应的设施设备。而实际上就我们本地区的职业学校而言, 发展是举步维艰, 没有一定的硬件设施空喊着要培养技能人才, 这也是学生家长对学校类型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 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人们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我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让家长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首先从教育本身做起,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目前选择我们中职类学校就读的基本上都是成绩差, 进不了高中的学生和家长的无奈选择。生源质量比较差, 如何能提高对他们的培养质量及拓宽今后的发展空间是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要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这需要从上级领导到我们学校的配合, 首先要领导们切实的重视我们职业学校的发展及大规模的投入, 保证硬件基础。然后就是我们学校在教育质量上的抓紧抓实。再就是生源质量上, 这要靠我们地方的行政手段配合, 要有一定的优秀生源加入, 相信这样我们的整体培训质量会大幅提高。那么如何拓宽职校学生的发展空间呢?现状是职业学校学生分配的范围很小而且做的都是一线的操作工很多时候都是无技能要求的, 也就是说在学校学的根本没有用, 工资水平与普通无技术工人无差, 就算能学有所用的工资水平也不具有什么优势。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很小根本不具备与白领岗位的竞争优势。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首先是提高一线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给予一定的晋升机会。其次为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强化就业准入制度, 岗位优先提供给受过职业教育并取得职业从业资格证的人。从职业教育学校而言, 要丰富教育层次结构, 要拓宽教育培训功能, 让这些孩子在进入企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掌握一定的经验后更方便的接受高一层次的教育和培训。对于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要有严格的考核。使这些学生出去就业确实能有相应的技能, 能胜任工作。这样使我们学校的学生出去后有企业要求的技能又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优越的经济收入, 这样不用我们宣传学生家长就会把孩子送往我们学校, 从而扩大了学校的规模, 规模的扩大反过来又能促进质量的提高, 所以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与培训质量的提高是互为前提的。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加快农村经济建设, 实现“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职业教育人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开发观念, 从如何提高培养质量, 改变职业教育在广大居民心中的认识、提高它的吸引力, 从而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进而推动经济建设。以此作为思路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发展计划, 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保障。

面向职业工作任务 篇2

一、判断题

1.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所进入的行业领域、从事的工作种类以及在工作中所能获得成就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2.职业理想的确立和实现,既要考虑个人的发展,又要注重社会的追求。()

3.所谓职业定向,是指对职业方向的确定,即决定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活动。()4.职业认同度与工作热情成正比。()

5.职业满意度是指个人对职业活动和职业环境的积极评价与该工作的薪水高低是因果关系。()

6.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基于自己的事业理想对自己一生的职业活动做一个计划、一种安排、一套方案,()

7.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可以随时改变既定目标。()

8.职业成功是指一个人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积极心理以及与工作相关的成果或成就。()

9.一个人是否获得了职业成功,主要看他的职位、收入以及生活水平就可以了。()10.获得职业成功必备的心理要素是信心、目标和行动。()

二、单项选择题

1.高品位的职业生活是指一个人将()视为发展自己、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途径和方式。

A.最求高级职位B.日常职业活动C.获取职业荣誉D.进入新兴领域 2.职业胜任度是指个人的()职业活动的承受程度。

A.心理素质B.身体状况C.职业能力D.职业理想

3.下列影响个人职业定向的因素相比较,更为重要的一项是()。

A.个人的职业兴趣B.职业的社会声望C.一定的职业环境D.职业的薪资水平

4.职业规划的目的是让自己及早()未来职业活动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A.幻想B.明确C.憧憬D.了解 5.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活的()。

A.日常安排B.希望所在C.行动纲领D.质量标准 6.王诗梦的理想是当一名动画设计师,可体检是却发现自己患有色盲症,于是改学电子商务。王诗梦的行为是()。

A.被迫改变职业理想B.主动修正职业目标C.进行具体专业的选择D.盲目改变所学职业

7.21世纪以来,国家鼓励()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了李斌、高凤林、唐建平、许振超等大批高技能人才楷模。

A.高科技B.高层次C.高技能D.高学历

8.职业规划时,要客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特征,然后对照自己的兴趣和追求,找出()的职业岗位,作为职业定向的参考。A.薪水高B.声望高C.匹配好D.兴趣强 9.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职业成功的标准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与其内在的()体系相对应。A.需求B.能力C.社会D.知识 10.获取职业成功的关键是()。A.信心B.目标C.动机D.行动

三、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对现任工作胜任度不高时,正确的做法是()。

A.维持现状,得过且过B.发奋图强,提升素质C.转换职业,重新选择D.自我蜕变,从长计议 2.职业兴趣对一个人的职业规划、发展的意义是()。

A.职业兴趣会引导人关注或喜欢某种职业B.职业兴趣能激发人的潜能使职业活动富有创造性C.职业兴趣使人工作效率高且不容易疲倦D.职业兴趣强的人不需要转换工作岗位 3.在规划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之前,需要对()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A.我是谁B.我想干什么C.我能干什么D.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4.在择业规划过程中,当考虑“我需要采取什么保证措施”时,必须包括()等要素。A.行动步骤、策略、方法B.行动评价、修正、补救C.行动理念、原则、目标D.行动动机、态度、精神

四、案例讨论 案例一

案例二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篇3

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干事陈广庆、副总干事陈光,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国内部分省市教育厅、各省市中华职业教育社负责同志,相关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管理、教研人员等50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上,成思危作了题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的主题演讲,柳斌作了题为《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的主题演讲。

成思危在演讲中指出,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全球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适时举办本次论坛,围绕“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教育”这一主题,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这对增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职业教育也是尊重人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人的终生的教育,是面向人人、服务人人的教育。要深刻理解面向人人的本质属性,必须充分认识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他进一步强调,经济快速发展,人才结构调整,要求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要求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和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普及大众技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要理顺管理体制,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种职业教育新体系,要“多元多层次”,要照顾到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要“立体开放”,要横向沟通,纵向衔接,一方面各级各类教育要相互沟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还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向终身教育体系延伸,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总而言之,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的构建,应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使所有教育路径都保持通畅,架设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满足人们随时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或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贺信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举足轻重,它连接着教育与社会经济环境中各方利益相关者,是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的桥梁。中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相信,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国际职业教育界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臺。在本次论坛上,中国必将能够提供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与大家分享,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面向职业工作任务 篇4

一、教材“面向职业”, 突出职教特色

中职语文教材的开发要重视突出职教特色,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即它是就业教育, 学生的学习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教材的设计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 教材的职业化特色

教材的职业化应该在保证课文质量的同时, 力求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首先, 普适性教材的选编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选用此类教材时除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外, 还要注重加强人文性, 注重对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其次是专业性教材, 要体现专业特点, 在语文课中渗透专业思想, 这种专业性教材的选编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注重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减少“成果”型的有形答案的给予, 增加对学生自己质疑设问的启迪, 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 激活原有知识储备, 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通过对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学以致用的有效方法完成学习。在以训练为主线的中职语文教学中, 这种学习方式将更实际、更适用。

(三) 增加教材内容的开放性, 引入探究式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与验证, 也应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 课文是范本, 是师生对话的“话题”, 而非学习的全部内容。语言的学习应当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言材料背景下进行。给学生材料要充足、丰富, 能启发学生探究, 阅读的教材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职业, 使其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 以能力的训练与形成为目标, 实现教材的综合化、模块化建设

中职学校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更实际、更复杂、更具综合性, 教材内容更要接近职业生活和社会实际。语文的学习仅仅考虑识字、阅读、写作、口语等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 还应当给各专业学生以相应的专业语文素质教育。语文基础知识部分以人文社会为主要综合内容, 应用语文和文学鉴赏部分以相关专业为综合内容。以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理论知识、体现能力训练与形成的主体教材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基础;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为主要功能的辅助教材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控制内容总量, 降低知识难度

中职文化课教学课时有限, 学生基础差, 目前的语文教材在内容总量上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感到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有困难。“控制内容总量, 降低知识难度”并不是降低中职文化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而是在教材的编排上控制容量, 注重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职业生活必需的有关的内容, 使课文成为学习的范例而非要掌握的内容, 强调单元主旨, 引导教师使用单元教学法等新教法。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知识难度, 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 摒弃那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的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知识, 保留对中职生语文能力提高确实有用的内容。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学生在紧张的专业技能训练之余, 能够自由、轻松的阅读课外书, 放飞自己的心灵,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不仅劳逸结合, 张弛有度;培养中职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目的也得以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最好与专业课教师合作, 起到主副互补, 共同发展的效用。

(一) 写作方面:提倡实用性写作, 培养从业技能, 不过高要求创作性写作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 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 语文等文化课教学是副业, 副业应该为主业服务。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 中职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角度, 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

(二) 口语交际方面:加强具有职业背景和导向的听说练习

由于许多中职生初中语文的基础不好, 致使语文学习兴趣缺失, 听说能力普遍低下, 面对这种状况, 简单介绍听说的基本知识, 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几乎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 (1) 全面推广普通话, 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 平时用普通话交流; (2) 认真倾听是美德, 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 更能够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 专心学习, 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3) 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 结合专业设置情境, 进行听说训练。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 会感到有话可说, 有话会说, 心理优势增强, 胆子增大,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可谓一举两得。

(三) 文言文学习方面:减少古汉语知识的灌输, 选用优秀、短小、生动、可读性强、易于背诵的作品

文言文是中华语言的精萃, 学好文言文会自然提升现代文水平, 还可以让学生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由于中职课业负担相对减轻, 正是学生读古文的好时机, 可以适当加大教材中文言文的分量, 但要以浅易文言文为主, 目的是多诵读、多感悟, 不讲授过多的语法知识, 还可以为学生选编文言读本, 选文要短而有趣, 文体丰富多样, 还可图文并茂, 注释可以多采点、简洁化。不搞繁琐的考证, 以扫清阅读障碍为主, 适当点评, 适量背诵。

三、更新选文标准, 体现时代性

以往的语文教材选文标准强调典型性, 即入选作品一定要是经得起推敲和时间考验、历史检验的经典。因此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认为: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目标, 不是应当掌握的全部内容, 而是教学活动的“范例”, 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通过关于某些话题的对话让学生体验和获得的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 语文教材在制定选文标准上应打破学科体系的老套路, 淡化所谓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原则, 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 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新理念, 把中职语文教材编成真正适于教与学, 真正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得力工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材, 时代性是语文教材的活力所在。“语文课本有别于数理科和技术科课本的特征之一, 就是它总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时代性的重要实在不亚于典范性”。语文教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系统。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教材内容必须不断地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不断更新”。中专学校要培养的是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一代新人, 所以要打破语文教材封闭化和凝固化的模式, 不断收入一定数量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不仅要入选显示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 而且要选择反映现代科技成果与文化生活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才能使语文教学贴近时代, 增强其开放性。

选文要富有时代气息。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 外出务工和回归创业是他们的必由之路, 这需要思想上的引领和意志上的激励, 《中国海尔的威力》、《从护士到打工女皇》等篇目就极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既要学生志存高远又不能好高骛远, 让他们明白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辛酸的泪水和沉重的步伐, 脚踏实地, 能正确审视和把握自己, 既能趋于理性地择业, 又能富于激情的创业。另外科技文单元选择一些《再探苍穹》 (神六飞天纪实) 、《眼睛与仿生学》与现代生活密切结合和反映现代科技最新成就的文章, 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谙习一些科技热点和焦点, 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多层次开发教材, 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中, 教师教学方式变革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开发而展开的。教师对教材第二次开发, 包括课前开发 (备课过程中开发) 与课上开发 (讲课过程中开发) 。

教师的课前开发, 包括对教材知识的正确理解, 教学目标的确立, 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实际水平的充分调查与分析, 对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 进行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 搜集相关教学资料, 准备教具与教学软件制作等, 从而使教材这种潜在的教育资源成为一种“运作课程”, 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开发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对教材的“课上开发”, 即课堂教学活动中“现场开发”过程, 既是因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情境而引发的对教材的新认识的过程与对教学方法新选择的过程, 也是对课前所形成的“运作课程”的升华过程与形成新的“运作课程”并具体付诸实施的过程, 所有这些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主体性作用发挥的过程。

学生对教材的第三次开发, 存在于学生对教材的使用时, 首先存在于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的预习、自学中, 其次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教材规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选择地学习过程, 是一种体现学生学习个性特点的对教材的开发过程;学生对教师通过备课形成的“运作课程”进行有选择地学习的过程, 是一种形成学生创造个性的对教材的开发过程;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同过程是一种对教材价值的开发过程;学生对教材知识质疑和进行求异、探究、发现的过程, 是一种对教材价值更深层次地开发过程;学生对教材知识、技能的训练过程, 是一种对教材价值的根本性开发过程;学生对教材知识创造性运用的过程, 是对教材价值更具根本性意义的开发过程……所有这一切, 不仅体现着学生教材开发主体性的存在, 更体现为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

总之, 教学实践的新经验给教材建设提供了新课题, 中职语文学科作为文化基础学科类, 其教材改革必须“面向职业”, 教材的编写必须适应新型教学的需要, 切实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文化基础课为理论课服务, 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 并协同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职教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这同时也是职教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

摘要:教材的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但目前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仍相对滞后, 并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应当“面向职业”, 从宏观思路、深层结构、内容选择、开发教材等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语文教材。

面向职业工作任务 篇5

笔者就语文教学对所在地区5所省级重点职业高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缺乏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中职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方法选择,都明显滞后于时代,并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如何改变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尴尬处境,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形成了“面向职业”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改革的方向

语文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为专业服务和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体现职教特色,增强服务意识,以就业为导向精简内容、降低难度、突出应用。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不同专业语文课程的总体标准,根据不同专业和岗位要求,选用或改编不同类别的语文教材,同时根据职业的不同辅之以专业的补充教材。明确中职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既要反映就业需求,又要体现职教特色,并根据学生文化基础差异性较大的特点,构建体现不同层次的语文课结构体系,制定最低标准和较高标准,供学生选择,以适应分层次教学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加强语文课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二、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一)确立服务意识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功能,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服务性。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确立服务意识,体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因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必然要求教师自身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所以,语文教师首先需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如文秘、导游等专业班的语文教师,应适当学习一些文秘知识、导游词讲解等专业性知识。其次,语文教师要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了解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如旅游专业强调丰富的文化知识、良好的口语表达、端庄的仪态等,而外贸专业强调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要把握不同专业在职业素养要求上的重点。

三、教材的职业化特色

教材的职业化应该在保证课文质量的同时,力求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首先,普适性教材的选编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选用此类教材时除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外,还要注重加强人文性,注重对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诸如自尊、自信、诚信的引导。其次是专业性教材,要体现专业特点,把语文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在语文课中渗透专业思想,这种专业性教材的选编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尝试编写烹饪专业的语文补充教材,从网络和其他期刊上选取与烹饪相关的素材,如“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八大菜系及特点”、“佛教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中国历史名人与饮食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特点”等一系列文章,使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了一个较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收集与专业相关的语文资料,集成他们自己喜欢的“语文教材”。

而在普适性教材与专业性教材的结合上,中职语文教材的选编还应该凸显职业学校各专业的特点,达到普适性教材和专业性教材的统一。在编写时,应以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为主体,邀请相关专家作指导,同时尽可能地发动学生参与。

四、个性化教学法的运用

中职语文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法个性化改革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教法个性化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职学校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以发挥专业特长为原则,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语文水平,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两个结合。

(一)结合专业特点

即从专业特点出发,以发挥专业特长为目标来实施教学。如旅游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唐诗、宋词来渗透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课前演讲、即兴演说、辩论比赛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审美观的培养以及创造力的开发,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学,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如采取为菜式命名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商务专业中,教师结合商务专业特点,将1一4册教材中有关听话、说话、介绍、听广播、复述、即席发言、采访、演讲、辩论、应聘等10个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整合成几个小的商务场面,如谈判场合、应聘场合、市场调查场合等,不同场合所需的口语交际内容单独训练,现场表演。在机械专业中,设置了“我做你说,你说我做”、“编产品说明书”、“写实习报告”等环节,力图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结合学生特点

要从中职学生实际认知情况和能力水平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从知识上看,中职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因此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采取“分层教学”法,分别确立学习目标,以逐步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可采取“向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做老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

面向职业工作任务 篇6

【关键词】面向职业 中职语文 教学改革

所谓“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就是以就业服务为导向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注重学生专业与语文知识的结合,以突出教学特色和教学方向。同时,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意变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尽量创设乐学情境,让学生在乐学氛围下学习语文知识。此外,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还必须突出语文的实用之处,以刺激学生深入学习语文,为日后的生活、工作奠定基础。以下笔者从四个方面分析以职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供同行一起交流、分享,促进共同发展。

一、关注社会职业需求,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是应对社会和学生需求而产生的,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纵观中职语文教师,多数从普通师范院校毕业,这些教师群体的教学理念对中职语文教学有着莫大影响。如果中职语文教师把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视为一样,那么,中职语文教学将缺少了具体指向性。因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社会职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针对中职学生,应在教学中突出职业化、特色化等特点,让语文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语文教师必须明白,中职语文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而不是为了迎接考试而进行教学。在明确了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上应结合社会职业需求,并在语文教学上突出趣味性、应用性等。只有不断关注社会的需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中职语文教学的功能才能得到凸显,教学定位才能更具有指向性、针对性。

二、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在中职教育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也有所不一。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在基于学生专业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将语文教学侧重点放在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上。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专业学习服务。教师在了解学生专业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以此作为安排教学内容的根据,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例如,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侧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是因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接触的群体以病人为主,只有学会与病人沟通、交流,工作才会顺利展开。例如,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介绍主题训练。学生可以从介绍自我、介绍家乡谈起,然后过渡到如何给新住院的病人介绍住院须知内容。在学生介绍完后,可以请学生进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既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在点评中也能使自身语言能力得到发展。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实施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出,这样的语文教学实用性和实效性更强,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奠定语言基础。

三、改革语文教学方法, 增强课堂教学趣味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来,中职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此,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趣味。在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中,需要突出学生的作用;需要增强课堂中的交流互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需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以获得个性见解;需要融入趣味元素,让学生在乐学氛围下学习等。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法进行教学,例如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增强课堂趣味的同时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很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在人文性环境下,学生大胆依据情境内容,进行模拟表演,增强了课堂趣味。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生机、充满欢乐、充满实用色彩的。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逐渐明白语文学习不仅可以促进自己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能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

四、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教学评价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而言,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紧密相连。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以结果评价学生,不利于学生发展。针对此,在面向职业教育的现状下,教师应积极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首先,改革评价内容。可以从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进行拓展,使评价的内容更宽,以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其次,改革评价形式。可以增加平时测试、阶段性测试、口试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不再以单一的期末考试为评价形式。此外,在考试形式上也可以加以改革。例如,针对专业需要,可以设计封闭性考试,如闭卷考试和开放性考试,如口试或者是开卷考试等。改革学校语文评价体系主要是促进更多的教育者思考中职生的未来走向。“面向职业”是中职教育决定的,因此,语文教师者应以职业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促进学生的多向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和时代的发展,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突出语文教育中的职业性。只有这样,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珍. 面向职业教育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J]. 华章,2013(03) .

[2]管研真.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强化职业能力的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

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路径探索 篇7

一、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涵义

我国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了总结和归纳, 《意见》指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 包括把在农村的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其中‘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水利、粮食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涉农产业。”《意见》同时对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做出了阐述:“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对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包括农村职业教育在内的我国职业教育通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 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使自身的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当前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现状并不容乐观, 而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失衡。初高中毕业生、中职生和高职生以及农民缺乏应用技术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而这种情况导致了其自身素质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教育过程中理论教育比重多于实践操作, 使学生和农民缺乏实践操作技能;二是职业教育需求与职业资源分布失衡, 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东西部差异与城乡差异。农村和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需求较大, 但是存在职业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而城市和大部分东部地区则在具有较多优质职业资源的情况下招生难影响着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三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许多农民更愿意让子女走出农村, 对子女接受农村职业教育并不持支持态度;四是面向农业的职业教育缺乏持续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农业中也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而职业教育却缺乏持续性十分容易导致学生与农民的知识与社会的发展脱节;五是城市化发展和工业化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造成了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象被迫集中在老人、妇女这类群体, 而使教育效果得不到最好的体现。六是对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目的应该主要体现在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而不是促进农村的劳动力转移。

三、发达国家面向农村开展职业教育问题策略分析

(一)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欧盟农村职教体系中, 德国采用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可谓是一枝独秀, 在这种模式中, 双元是指企业与学校, 又代表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身份, 这种模式遵循“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办学原则与教学原则, 着重强调了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 重视职业教育资金来源的渠道扩展。

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相比所需的资金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促进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过程中, 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办学资金缺乏的情况。美国在这个办学资金问题上形成了多元制的教育体系, 由政府、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来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而日本则形成了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互补性教学模式, 比如日本政府支持一些企业自主创办学校, 不仅为企业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而且通过企业培养人才的高标准实现了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 通过保持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应对知识的更新。

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知识的老化并促使人们对所掌握的知识做出更新, 所以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计划的落实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方面, 澳大利亚的职业技术和继续教育具有代表性, 澳大利亚形成了学习-工作-再学习的循环, 形成了终身教育的模式, 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尽快的接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知识并适应社会工作对人才的要求与需要, 对提升学生自身素质以及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策建议

通过对当前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以及发达国家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的经验可以对我国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 结合河北省经济社会实际, 提出如下几条可行路径:

(一) 重视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宣传。

通过现代化农业发展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来提高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与重视, 为农村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舆论氛围, 不仅能够促进人们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正确认识, 同时有助于鼓励社会企业、个人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参与, 实现教育资金的多渠道化。

(二) 加快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政策进行完善。

通过《职业教育法》 (1996年颁布) 的修订来使行业和企业的职责得到明确, 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持肯定与鼓励的态度, 并实现职业学校评价标准的不断完善。

(三) 重视教育资源的整合。

在教育资源条件落后的地区, 农村职业教育应当与农村初高中教育资源实现整合, 并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结合。同时倡导城市与农村职业院校联合招生, 在实现教育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改变教育资源与生源失衡的情况。

(四) 重视教育对象向农民转移。

提倡和鼓励职业教育下乡, 并且要保持持续性, 通过开展技术服务为手段, 培训新型农民为目的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实现农民农业知识层次与农业技能的提高, 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科研, 尽量推动农村现代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的形成, 通过切实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来增加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推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五) 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平衡, 在教学模式中, 采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专业深入工作岗位进行知识层次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徐辉.国外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面向职业工作任务 篇8

酒店管理系主任斯蒂芬·海德不无自豪地告诉笔者:“我们学校就是一所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学校。这里所开设的课程门门实用,与市场接轨,与实际工作岗位接轨。以酒店管理与厨艺专业为例,学生所学科目有传统与现代食品贮藏、饭店服务、食品科学与厨房化学、健康、安全与食品卫生、厨房管理及食品成本控制、资源维护、交际技巧、厨房整理、菜单设计与定价、酒水知识与服务等。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不只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理论指导下的技能。他们一毕业,就应当具有独立开饭馆,或是应聘到星级饭店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学校是社会教室是饭店

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是由威斯敏斯特学院和金斯威学院在英国国务大臣的批准下于2001年9月1日合并而成。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不仅在英国国内众所周知,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学院共有4处校园,学院的总部位于英国伦敦中心地带,离威斯敏斯特大厦不远。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多数院校一样,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也是开放式的,进了楼是学校,出了楼就是社会。学院的某些设施还向社会开放,客人到访等接待工作直接由学生负责,学生参与学校工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了社会工作基本待人接物的能力。

学院设有酒店管理与厨艺、旅游与娱乐、艺术、设计及多媒体、电影与大众传媒、表演艺术、社会、健康与发展等22种专业。其中酒店管理与厨艺已有百年历史,规模最大,独具特色,是该院的拳头专业。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教学实况,海德教授带我们走进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室。在这里,看不到传统教室里应有的课桌板凳,而是货真价实的大饭店。老师给学生上课,俨然像星级饭店的管理人员给员工上班前做培训、布置任务。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个小“教室”,其实就是一个小餐厅。老师上课时像在和学生聊天,很随意。最令人吃惊的就是厨艺专业教室,备菜间、备肉间、面点间、热菜间、凉菜间分得清清楚楚。在这里,老师就是领班,所有学生都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但依然有条不紊。

领班老师透露,这里的工种根据难易程度由不同年级的学生负责完成,各个级别按学生所戴领结颜色辨认:一年级学生领结为红色,二年级为蓝色,三年级为白色,管理员为绿色,短期学员为浅蓝色,14岁学徒工为黄色。上午10时30分,系着不同颜色领结的“厨师”们都开始忙着做午饭。因为该院校有两个对外开放的餐厅、一个学生食堂,每顿饭都是由各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里是教室,更是真正的对外开放的餐厅后厨,学与用结合得天衣无缝。

教学质量高考试不含糊

如果您认为,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教导学生的宗旨仅仅是教会学生打工,那您就错了。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在各科教学确实很有一套。笔者看到,在各个教室,老师利用挂在高处的电视屏幕或是墙板,明白地告诉学生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一位做面点的老师为了生动起见,随手掏出自己的苹果手机,展示出当日所做食品的式样和要求。

海德教授介绍,该学院的学生都注重与实践结合。学厨艺的学生得在“实际”岗位上操练,以保证毕业后能胜任工作。学酒店管理的学生也都要在各“车间”、各岗位,比如担任餐厅、咖啡厅服务员等转一遍。学生不论在哪里,每两天要考试一次。不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一起学习,但老师要求不同。学校每学期都查问学生的兴趣与志向,了解学生的想法,以便及时调整学生专业。以上种种做法,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学习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课程。

对于教师,学院也有严格的要求。90%的教师为全职教师,还聘有特殊专家。此外,每年学院都选送一批教师到5星级酒店学习时下最新管理方法、技能、最新厨艺等,从而了解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以确保学生知识水平的更新速度,能与社会动态紧密结合,出了校门就能上岗胜任。

常年招学生面向全社会

当问及学校招生就业状况时,海德说,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目前有学生2.4万,常年招生,招收对象为16岁以上已完成11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是政府投入为主的、专门的职业教育学院,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所收学费也不一样。16~18岁的学生免学费;19岁以上、没有工作的,但在大伦敦地区住满3年,同样免学费;19岁以上、已就业的,一年收取学费1600英镑。

为了扩大生源,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与22所中学挂钩,经常派教师到这些中学做宣传,邀请14岁以上的学生到学院里来“玩乐”,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加学校的潜在生源。同时,该学院也向在职者大开方便之门,课程的时间设置上非常灵活,从三年制的到六周,甚至还有一天的体验课程,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有个叫得响的说法:“只要你愿意来学,就有适合适你的课程和时间。”

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不只在教学方面有一套,在扩大毕业生就业方面也是颇有门道。该学院与英国的许多星级饭店、用人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瑞士、法国的一些同类公司也常有往来。学生毕业后,学院多方面用人机构推荐。由于教学质量高、学生能力强,该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此外,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与英国3所大学有合作关系,对那些有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学院推荐他们到这些高校拿本科、硕士学位。

中英两相较启示与借鉴

参观完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笔者感触颇深。中国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有多年,但实际上从官方到民间,对职业教育明显重视不够。在教育投入方面得不到保障,学校办学积极性受挫。在办学理念方面,传统升学观念占主导,在家长、学生心目中,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在就业方面,社会不认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等待他们的只有简单重复的工种。

在笔者看来,中国的职业教育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认识和认可,原因有三。其一,职业学校课程设计过于传统。教改以来,职业学校文化课与专业课程为5:5,只是随着教改的进行,向着4:6发展。其二,专业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脱节。专业教师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够,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对岗位的要求。他们一般是在高校学习与市场脱节的书本知识,到工作岗位教过期的知识,因而教课时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不能完全按实际需求指导学生。其三,缺少理论与实践两手都过得硬的教师。应当说,如果谈理论知识,中国的老师不比英国的老师差。但既讲理论,也能进行实践操作,中国的老师可能就要差一截。威斯敏斯特·金斯威学院的厨艺专业的老师,不少人不仅是理论教学方面的专家,还有厨师证书。他们给学生上的课、提出的要求,与饭店、饭馆实际操作程序没什么两样。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也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更是国家需要的人才。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经济飞速发展后的社会更需要多层次人才。近10年,高等教育扩容提速,博士、硕士、学士每年都以百万数激增。而技能型人才却少有这等喜人迹象,这就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迅猛发展的经济扩大了就业市场的需求,而职业学校又培养不出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说得简单一点:许多企业需要的是有脑子、能干活的人,而我们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则是有一定文化基础却动不了手的人。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大问题,亟待改善和提高。一,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培养理论与实践都过得硬的教师。对只懂理论或只懂技能的教师,要加强培训,完备另一方面的教学功能;二,建立实操实训基地,让基地变成主课堂,甚至将基地某一部分向社会开放,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技能;三,进一步更新职业学校教学内容,更多地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开设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教师走向市场,了解最新市场需求,传播最新知识、最新技能、最新工艺和最新方法;四,中国的职业教育目前最高层次仍然定位在专科,具有教育终结性,如果职业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向上的空间,那就有更大吸引力。比如,职业学校应与某些本科院建立合作关系,给某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和条件。

上一篇:针对治疗下一篇:工程价款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