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易监控(精选8篇)
网络交易监控 篇1
1 引言
当今社会面临着一个日益严重的犯罪活动———洗钱活动。洗钱行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些手段将非法收入合法化, 目的是逃避法律的制裁。洗钱行为目前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社会的安全, 也势必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增强对洗钱犯罪活动的治理是目前金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的一项工作。
金融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 但是当前的反洗钱技术却表现的十分落后, 尤其是我国对金融犯罪的治理仍然主要是人为干预。根据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可以了解到利用RBF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持续性计算, 提高反洗钱的智能化水平, 帮助提高反洗钱手机情况和过程分析的技术水平。基于RBF神经网络提出的反洗钱行为监测的计算机模型, 进而提供了新的办法来处理可疑交易和大额数据。
2 国内外洗钱交易监控研究发展趋势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洗钱行为的出现, 欧洲国家开始对反洗钱进行描述性探讨, 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反洗钱研究。尤其是9.11事件之后, 国外金融领域有关反洗钱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FAIS系统和澳大利亚的TRAQ系统。西方国家的反洗钱系统已经经历了三代, 有基于客户行为模式识别可疑交易监控系统、欺诈扫描仪、基于智能代理技术整合神经网络等各项技术的分布式反洗钱系统。
我国的现行反洗钱交易数据报告也基本采用可疑和大额交易报告制度和了解客户制度这两种模式。在中国反洗钱这个课题起步很晚, 但是反洗钱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涉及的范围广泛, 所以我国一直在探索反洗钱问题。国内对于洗钱犯罪的防范主要是建立法律法规和交易数据监控。反洗钱监测工作的落后严重制制约了我国反洗钱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洗钱的起源和定义
洗钱一词最初来源于是美国。一个犯罪团伙, 开了一个洗衣店, 通过把洗衣的合法所得和犯罪的非法所得一同向税务机关申报, 从而将非法所得合法化。法律上洗钱是指犯罪非法所得, 包括通过恐怖组织、破坏金融秩序、诈骗以及贪污等的所得, 通过一系列方式, 使这些其合法化。金融上犯罪分子通过媒介, 将犯罪活动资金通一系列金融操作等进行漂洗, 来掩盖违法性质的行为。洗钱犯罪活动的与日俱增, 现在洗钱行为中有非法资金合法化, 同样也有合法资金非法化。洗钱行为的分类如图1所示。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反洗钱交易行为识别研究
4.1 基于RBF反洗钱交易行为识别
洗钱行为从本质上讲是模式识别和分类的问题, 具有良好非线性学习能力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复杂的模式, 并且还能进行记忆、推测等功能, 人工网络的实时性非常强, 无需建立数学模型, 可以这么说神经网络是特别适合可疑交易行为识别的。
根据对洗钱行为的分析能够发现, 其具有多变性, 需要采取的技术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来适应其不断发生的变化, 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分析中的误报率, RBF神经网络恰好具有这些特性, 其不仅解决了非线性问题, 还能使得训练样本保存到神经元当中, 通过简单计算来解决网络输出加权值。
RBF洗钱行为识别是通过对洗钱案例数据的训练学校和训练学习以往经验, 利用神经网络内部的连接权值表示理应学习的洗钱辨别知识, 目的是做到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RBF洗钱行为识别联想记忆、相似归纳和模式匹配三种强大的能力。利用本身的神经元不断的对训练数据学习, 从而实现复杂的非线性映射, 建立出不同的模型对资金流动进行揭示, 分析并制定出最有利的反洗钱方案, 帮助相关部门提高反洗钱的情报收集智能化水平。
4.2 研究RBF神经网络结构
RBF神经网络克服了RB神经网络的两个主要缺点, 隐节点无法确定和训练时间普遍较长的问题。RBF神经网络描述如下:
式 (1) 和式 (2) 中, x→φi (x) 是输入层, 其主要是实现了非线性的映射, φi (x) →yj是输出层, 其主要是实现了线性的映射, wj表示的权值, 主要为隐含层权值与输出层权值, ‖·‖表示欧氏范式。
式 (3) 中, ci表示隐节点中心中的第i个, σi表示参数, 这个参数是控制Gaussian函数衰减快慢的, m表示隐含层中节点的个数。RBF神经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5 建立基于RBF的反洗钱行为监控模型
通过交易数据信息与客户信息的调查和分析, 从两个维度来判断金融交易行为正常与否。已知i, j∈{银行账号集合}, i≠j。将在t时刻账号i与j之间的资金流动数量假定为Qji (t) >0, 将在t时刻账号i存款数量假定为Di (t) 。
其中i∈{i0, i1, …, in}=I, I表示在t-t0内发生交易的账号集合, j∈{j0, j1, …, jn}=J, J表示在t-t0时间内所有交易的账号集合。
训练集由一组数据库记录构成, 一个训练样本数据即可表示为
式 (4) 中v1, v2, …, vp表示要输入的反洗钱属性参数。S表示分类标签属性值。
可知基于BRF反洗钱交易监测模型示意图如图3所示。
6 实现基于RBF的反洗钱行为监控模型
反洗钱行为鉴别中需要对可疑交易数据和大额交易数据进行识别。把提供的可疑的银行交易数据和洗钱案例数据归纳到训练样本中, 之后系统在进行参数学习时利用训练样本, 通过调用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来判断经过预处理的金融交易数据是否合理, 通过一系列判断来确定这个交易确实为洗钱交易, 便可以将该案例增加到可疑交易案例数据库当中, 系统之后能够对其进行参数学习。该模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6.1 属性参数预处理
反洗钱部门在对洗钱交易行为进行鉴别的时候, 需要利用一些其他知识, 例如反洗钱知识, 对某些跟洗钱无关的属性进行过滤, 从而保证洗钱行为监测的高效。这些金融交易数据有时候系统不能直接鉴别, 还需经过反洗钱部门的处理, 将其转换成能够反应出洗钱特征的有关属性的集合。通常只有值型数据才是RBF神经网络能够处理的数据, 因此第一步要做的是将反洗钱属性参数处理为定性的属性参数, 按程度统一分类的输入, 然后将定性属性参数予以量化。
6.2 学习过程
6.2.1 APC-III聚类算法
通常采用K-means来确定RBF的隐含层, 但这种方法具有很多缺点, 但APC-III聚类算法能够避免这些问题, 其只需对样本集只学习一次, 可以说其有很高的学习速率, 其聚类半径为:
式 (5) 中, p是样本个数, α为常数, 最后的聚类数由R0的大小决定。APC-III聚类算法的详细描述如下:
输入:训练样本
输出:聚类中心ci (i=1, 2)
变量:表示聚类数;ni表示第i个聚类中心拥有的样本数目;ci表示第i个聚类中心;dij表示xj到第i个聚类中心的距离。
(1) 初始化:, c1=x1, n1=1;/*对训练集中的每个样本*/
(2) For (j=2;j≤p;i++) /*对每个聚类*/
(3) For (i=1;i≤L;i++)
{计算dji};
(4) if (dji≤R0) /*把数据xj加到第i个聚类中心范围*/
(5) *建立新聚类*/
6.2.2 确定宽度参数
当RBF的中心向量ci确定, Gaussian函数的宽度为:
式 (6) 中, di是第i个中心向量与其他中心向量见的最大距离, m为选取的中心向量个数。
6.2.3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由于之前梯度下降算法在收敛速度方面表现出减慢, 在寻求解决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连接值的问题的时候, 其实是一个线性优化问题, 所以在本文中采用RLS算法。
设在第k步时, 输出向量为:
第k步中第j个节点的估计输出为:
若实际输出为yj (k) , 则有误差
权值更新为
式 (11) 中, μ (k) 为误差方差阵, λ (k) (0<λ (k) <1) 表示遗忘因子, 其作用是慢慢的渐减弱当前计算值所受到历史样本对的影响。本文章采用的方法是动态地去调整遗忘因子λ (k)
式 (11) 中, τ0是根据经验进行设定的初始平滑因子。
7 总结
本文中提出基于RBF的反洗钱交易行为的监测模型, 这个模型不仅做到了提升了确定洗钱行为的准确率, 而且提高了洗钱交易行为的识别率, 在不断变化的交易中真正做到能够适应其变化。本文提出的基于APC-II和RLS的RBF神经网络的反洗钱行为交易监测模型, 有较低的误检率和更高的检测率, 为洗钱交易分析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要:针对目前洗钱交易行为的较低检测率的问题, 通过对Radial Basis Function (简称RBF) 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 提出基于APC-II和RLS的面向反洗钱的RBF神经网络模型, 并通过分析与研究加以实现。RBF神经网络有较低的误检率和更高的检测率。
关键词:洗钱交易,神经网络,APC-III,RLS
参考文献
[1]晏银香.从反洗钱监管实践透析可疑交易行为核实查证的难点[J].武汉金融, 2012, (03) .
[2]安晨洪翀.浅谈网络银行的反洗钱监管[J].中国证券期货, 2013, (1) .
网络交易进入强化监管地带 篇2
我国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现状
今年元旦刚过,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结果显示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非正品率为41.3%。从各购物网站的检测结果来看,淘宝网样本数量分布最多,但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这一监测结果的公布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督管理司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活动,监测以网络交易平台、大型购物网站为重点监测目标,以电子产品、儿童用品、汽车配件、服装、化妆品和农资等为重点监测种类,以高知名度商标、涉外商标等为重点取样商品品牌。
数据显示,在定向监测的92批次样品中,有54批次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非正品率为41.3%。非正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翻新产品、非授权正规渠道,含量与宣传不符产品、无3C认证,非中国大陆地区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要求的产品等。
从各行业的检测结果来看,农资和手机正品率低,仅为20%和28.57%;润滑油正品率最高,为77.27%;服装和化妆品正品率同为66.67%。总体来看,每个行业都存在一定的假货、伪劣产品以及没有相关认证的产品。其中手机行业,假货、翻新产品及山寨产品等现象严重。农资行业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化肥元素含量多与实际不符,农药假冒知名品牌现象严重,正品率低于30%。儿童玩具、润滑油、服装、化妆品的网购均有假冒伪劣现象,但正品率均高于60%。
网络交易商品立法日臻完善
此前,网络交易商品在我国立法尚不完善,发生纠纷时,难以厘清责任主体,也给消费维权带来极大困难。
去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
新《消法》对网购购物等非现场购物推行“7天无理由退货”,赋予了消费者7天无理由退货的“后悔权”。
今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新《食品安全法》强调了第三方平台的责任,不仅要审查许可证,对违法商户还要及时制止、报告、停止服务。新法实施后,网购各方的法律责任将更加明确,消费维权难度也将大大降低。
网络交易商品从监管盲区进入强化监管地带
今年上半年,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关于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见》,大力推进消费维权服务,促进消费纠纷从源头上解决。
9月10日,“全国工商系统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现场会”在江苏苏州举行。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表示,为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进新《消法》有效实施,国家工商执法部门将以强化监管执法为保障,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
据悉,在此次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现场会上,工商总局指出,首先强化重点领域消费维权,对与消费者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商品开展质量抽查检验,同步推进网络销售商品质量的抽检工作,进一步规范抽检行为,严格抽检程序,提高抽检实效。
其次,推进服务领域消费维权。针对消费者反映集中的银行、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旅游、公共服务行业等重点领域,依法强化监管执法,组织开展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执法,整治“霸王条款”,依法规范服务领域经营行为。
第三,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梳理排查违法线索,完善“诉转案”工作机制,加强消费纠纷调解与行政执法的衔接。依法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及时公布商品质量抽检和侵权案件处罚等信息,维护市场秩序和优化消费环境。
可见,今后国家工商执法部门将大力推进网络销售商品的质量抽检工作,对“霸王条款”打出重拳。
网络交易监控 篇3
一、油田企业关联交易现状
油田企业关联交易主要是指油田内部石油工程企业为油气分公司企业提供的各种工程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钻井、测井、录井、固井、井下作业、地面建设、工艺技术服务等项目。该类关联交易目前结算速度缓慢、全年结算极不均衡, 年终结算量大, 资金收支波动幅度大、年底抢施工进度等问题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利影响。首先, 影响乙方单位资金及时回收, 以及成本、收入的真实反映;其次, 影响甲方单位完成下达的投资工作量, 甚至还影响到油田企业原油稳产上产的目标, 以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有效性;同时影响领导决策层对经济情况的正确判断;再其次, 存在结算风险, 大量资金到年底结算, 不可避免忙中出错, 财务结算风险同时加大。因此, 建立结算监控体系, 加快结算, 均衡结算, 对于关联双方都是有利的。
二、关联交易结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造成关联交易结算不畅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 与合同、计划、结算等环节流程较多有直接关系, 工程结算只是整个业务链的最后一个环节, 前面任一环节的迟滞, 累加起来就会对后期结算产生严重影响。
1. 无法掌握结算各环节的动态情况。
结算管理一般归口财务部门, 但是关联交易结算业务跨度大, 管理链条长, 财务部门只能是事后监督和控制, 也就无法督促这些项目及时进行结算。
2. 制度执行缺乏检查监督。
关联交易结算关系到多方的利益, 涉及的流程和环节较多, 突破了许多单位固有的管理模式, 仅凭财务一个部门, 无法有效监督与检查, 使得各单位执行情况差异较大, 效果也不尽理想, 与整体的管理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跨单位、跨部门的协调。
3. 思想环节缺乏大局意识。
一些单位缺乏整体意识、大局意识, 从局部利益出发, 纠缠细节问题, 影响了结算工作的整体推进。由于关联交易结算价格、套用定额的不确定性, 有些单位结算期望值过高, 对审定完毕的工程结算书迟迟不签字认可, 甚至出现期盼年底统一调整、追加投资, 结算顺价等观望态度, 从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结算进度。
三、关于结算监控体系的构建
1. 主要内容。
(1) 建立数据上报制度。数据上报内容应涵盖工程劳务项目从计划下达、合同签订、开工、完工、办理结算手续的各个环节。同时数据上报方式上采取甲乙方平行上报, 能够相互牵制双方, 并利用乙方收款的主动性从而确保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 (2) 创新监控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结算系统进行监控, 对没有事前统计上报的结算项目, 在该项目办理结算时, 予以事后考核, 堵塞双方瞒报的漏洞, 确保关联交易结算的真实反映。 (3) 建立考核和通报机制。把影响竣工结算、进度款支付、数据准确的各种因素, 全部纳入考核体系, 定期对没有及时结算的项目及时通报, 有力督促工程劳务项目加快结算进度。
2. 效果分析。
(1) 有利于过程监控。通过统计结算监控体系, 结算管理全面深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和项目实施中, 工程劳务项目从计划下达, 合同签订, 开工, 完工, 到办理结算的各管理环节动态情况得到及时监控, 准确掌握了哪些项目应该办理竣工结算或进度款支付, 未能按规定及时办理的有多少, 影响结算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 (2) 有利于提高结算效率。由于准确掌握了影响结算的问题所在, 并将问题梳理分类, 及时确定考核的责任部门和单位, 定期对工程劳务项目未结算情况进行通报,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 结算周期大大缩短。同时对争议问题, 及时协调解决, 避免相互扯皮, 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结算。 (3) 有利于规范结算流程, 理顺了双方间关系。通过统计结算监控体系, 统一了结算条件、结算时间、付款比例、结算形式, 优化了相关管理流程, 规范了操作岗位和完成时间, 保证内部结算资金在油田范围内循环, 实现全面的资金集中管理, 提高资金运行效益。对于乙方单位, 及时收回资金, 提高了资金的运行效率, 提升了管理效益, 对于甲方单位, 及时反映投资与成本, 理顺关联交易双方间的关系。
网络交易监控 篇4
一、网络交易平台所负担举证责任现状
1. 现有证据原则的调整情况
我国当前举证责任是以“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 举证责任倒置为例外, 新的司法解释又丰富了公平责任加以完善。在网络交易平台作为当事一方与相对应的经营方或消费者产生纠纷时当然能依据上述原则进行合理调整, 但在平台方仅作为平台提供方提供相应服务时则有很多难以清晰确定其举证责任的情形。
证据原则是以主张权利一方提出请求为基础, 再以过错情形加以区分, 网络交易平台作为支持平台, 在很多情况下是间接参与到网络交易中, 如通过平台方发布的广告、平台方赋予商家特殊标志等引发的纠纷, 根据证据原则难以合理、高效地进行调整。
2. 现有法律、法规的调整情况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网络交易举证责任方面依旧有较大的空白, 尤其对于网络交易平台方举证责任并无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细致规范。在网络交易发生纠纷时仅能依据《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概括性的法律对平台方举证责任进行确认。
3. 自发调整难以保障网络交易主体合法权益
网络交易平台多在注册、使用时设立格式合同进行权利、义务的划分。在当前网络交易急速发展, 竞争相对激烈的情形下, 为吸引用户平台方以较为公平的格式合同规定双方在发生纠纷时的权利及义务。但格式合同本身难以操作, 平台使用者极少完整阅读相关条款, 勿论对条款完全理解不利于使用者权益保护。
二、网络交易平台方举证责任归属困难之分析
1. 网络交易流程复杂性、参与主体多样性
网络交易多是远程交易, 要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达成买卖合同, 经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远程支付, 委托物流企业运输商品。其中任何一方主体在其参与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纠纷的产生, 确定由何方承担举证责任更加困难。网络交易平台仅是交易环节中的一个主体, 在一般交易纠纷中作为他方支持存在, 应当承担的责任也需要根据不同纠纷情形下进行分析。
2. 网络交易的相对性难以确定由平台方承担举证责任
理论上可以将网络交易理解为实际交易的网络中转版, 网络交易平台起到的是一个连结的作用, 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理, 一般而言交易平台并不直接牵涉到买卖双方交易所产生的纠纷之中。实践中因为网络交易平台实质上渗透在各个交易环节中, 其服务及所进行的评判给交易双方都能带来极大影响。当前法律法规对于这方面规定的空白造成平台方推卸责任的理由之一。
3. 网络交易的技术性要求
在虚拟的网络交易中交易平台是一个基础性的存在, 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传输, 很多解决交易纠纷的必要证据都在这些信息传输中。确定哪些应当由网络交易平台出具要对网络交易的特殊性加以考虑。甚至在不可抗力上要考虑的都与实际交易中完全不同,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笼统的规定, 必然无法达到完美的调整。
三、网络交易相关规定完善的方式及意义分析
网络交易平台具有掌握技术、数据等优势, 承担技术支持的任务, 其收集证据的能力也相应较强部分证据仅平台方依据技术优势方可取得。在网络交易纠纷中应当承担与其能力相符的举证责任。这一理论可以参照金融机构、储蓄机构等与消费者发生纠纷时所采用的举证责任归属。
1. 完善相关立法确认不同情形下网络交易平台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
(1) 一般情形下的交易平台举证责任
单纯的因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服务或作为直接当事一方的情况下,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或者证据原则即可以确认平台方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 笔者认为应当参照金融机构或者储蓄机构举证责任分配模式, 本文不再赘述。
(2) 数据电文提供不能时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民法通则》对于证据的确认也扩充至“数据电文”。在纠纷多发的C to C模式下, 买卖双方大多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 所达成的合同也多寄托于这类即时通讯工具中。这类数据电文是买卖双方证明己方主张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消费者据以购买的商品广告、说明等也应纳入其中。若因技术事故等原因导致数据电文丢失或出错平台方应负担过错责任, 不能证明技术、设备无故障或交易方故意导致等则应承担不利后果。
(3) 对经营者赋予特殊标志时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
平台方依据交易量、好评差评度给予经营方特殊标志, 或者依据经营方申请赋予经营方特别经营标志, 如淘宝网会依经营者申请赋予“正品保障”、“全球购”等特殊标志。这一行为可参照产品质量认证机构批准产品使用认证标志的规定。即平台方赋予特殊标志的经营者未满足赋予条件导致侵权或违约时平台方要承担连带责任, 且为无过错责任。
2. 确定网络交易平台举证责任意义之分析
(1) 统一完善网络交易平台权限发挥能动作用
网络交易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网络交易平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为交易各方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 还应体现在纠纷解决中积极提供相关证据, 居中发挥调节作用促使纠纷解决维持整个网络交易顺利进行。由于网络交易平台本身占据多种优势, 其本身亦负有对经营者进行相应管理, 对使用者负责的义务。确定其举证责任, 可以使之更明确自己所处地位, 更好地位使用者服务, 也能敦促其不断改良自身技术等引导整个网络交易进步。
(2) 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网络交易极大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仅需要科技进步带来的效益, 同时也需要规范性的进步以保障整个经济良性发展。网络交易想要获得极大发展规范的纠纷解决机制必不可少, 因此依据网络交易特性确定网络交易平台举证责任是当前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确定网络交易平台举证责任可以规范网络交易平台行为, 保证其合理发展, 形成网络交易的产业链条。整个网络交易形成在总体上相对一致的规范实际上也提高了整个交易纠纷解决的效率。
摘要:网络交易迅速发展, 由其产生的纠纷也纷纷涌现, 网络交易平台作为特殊的参与主体, 确定其举证责任是解决网络交易纠纷的重点之一。当前法律法规由于滞后性难以适用于确定网络交易纠纷中平台方的举证责任不利于网络交易发展。本文试分析网络交易举证责任区别于普通交易的原因,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交易,网络交易平台,举证责任
参考文献
网络交易行为分析探究 篇5
关键词:网络交易,行为分析,信誉系统,MRF模型
1、网络交易行为分析目的
随着各行各业的电子化进程不断深化和完善, 网络交易已悄然走进千家万户, 人们在网上可以自由的进行买卖物品、各类出行车票的购买等交易。根据2012年1月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08-2010年,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连续3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1年, 网购用户总规模达到1.94亿人, 网购使用率提升至37.8%。同时2012年4月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最新发布亚太地区网络购物调查结果显示, 网购仍是中国市场重要趋势之一。然而网络交易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给大家带来了安全隐患, 网上交易犯罪数量不断攀升, 给国家及个人财富带来极大的风险。
在线网络交易中, 因为买卖双方无需在同一地方, 因此这种交易模式大大提高了商业效率, 并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正是由于买卖双方无需认识及不用在同一地方, 在交易的时候, 我们就无法判断与之交易的对象是否诚实,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带来了交易的风险。
2、网络交易中主要行为分析方法研究
在线网上消费行为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最近大量的出版物及作品都表明对此领域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但经过查看发现他们大多数是针对传统消费者行为进行理论研究, 如斯金纳的学习行为, Folkes人格研究, 贝特曼的信息处理, 菲斯的态度模型等。这些大多是针对用户在心理上或某些操作行为偏向方面进行的行为研究。除此以外, 目前针对网络交易行为分析主要还有以下两种机制。
2.1 信誉系统
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 人们进行交易采用的面对面的模式, 因此在进行交易时人们根据一些基本的声誉以及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是否进行交易。而在网络交易市场中无需面对面, 人们在选择是否交易时更多的是根据信誉来决定交易。于是, 信誉系统应运而生。这些系统收集买家和卖家过去的行为信息, 然后使这些信息提供给未来潜在的交易伙伴。信誉系统寻求潜在的贸易伙伴是否是值得信赖的买家或卖家, 从而避免欺诈交易。目前, 大部分的购物网站都采用了信誉机制。表1给出了目前主流的一些C2C网站的信誉评分体系[1]。信誉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网络交易中, 以防止欺诈行为。信誉系统虽然在人们进行交易时能够提供一些信息帮助, 但这种评价系统非常简单, 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被恶意用户所利用。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信誉系统虽然可以在网络交易中给用户提供一些交易参考, 但其简单的信誉生成方法以及机制不能全面反映网络交易中用户的真实信誉情况。
2.2 信任传播管理机制
在网络交易中, 部分网站还选用了信任传播原则来进行用户的可信验证, 即新的信任关系可以从预先存在的信任关系得知。信任传递是明确的信任传播的形式, 这意味着, 如果A相信B, B和C互相信任, 然后通过传递, A也将建议信任C。信托的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信任传播的元素, 也就是说, A可以结合B的建议以及他自己的个人经验, 或与其他关于C的建议, 以获得更可靠的信任C。这些简单的信任传播原则, 可以移植到网络交易中, 以加强用户之间信任的目的。图1和图2显示表明了两种信任的传播方式。图1表示的是直接信任。
图2表明的是基于第三者的推荐信任, 此外还有采取第三方信任方式, 其形式和推荐信任类似。
很显然上面的信任传播管理无法在开放的网络交易环境中如实的反映用户的真实情况。接下来,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动态信任建模[2,3,4,5]。动态性的信任表明了信任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像上面所说的A对B过去信任但不一定现在或将来继续信任或者在信任传递时不一定遵循绝对的传递模式。
动态信任建模是由建模专家根据经验及推理建立一个信任值动态变化的数学公式或模型, 模型中获取到有关的信任值之后, 然后在用户进行交易后综合其交易时间、交易次数等多重因素进行信任值的更新。
动态的信任建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反映用户的真实信任值方面更值得可信, 它也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来反映用户的交易意图。但是它和上面的信誉系统一样只是单纯的反映用户的信任值, 并且上述的技术并没有侧重于以系统的方式做网络交易时欺诈检测。它们仅仅只能对交易的用户进行信任值的分析, 而对其行为并没有做更深入的分析。
3、建立在线网络交易行为分析设计思路
针对目前的网络交易中大多采用的是单一的信任机制来鉴别用户的问题, 提出一个基于MRF模型的用户行为分析方法。在网络交易中, 用户之间的交易可以用图形建模, 节点为每个用户, 两个节点之间的边表示为他们之间所有的交易。马尔科夫随机场理论可以利用图来直观的表示图像中点与点之间的相关模式, 因此可以根据图像中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关系来确定图像先验概率。这种图像模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模拟网络交易行为。我们可以将用户之间的交易行为建立起MRF模型, 而后给模型中的每个点赋予意义进行行为分析。具体方法是首先针对每个交易点进行分析, 分析其在以往网络交易中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用户级因素、时间因素及网络级因素, 并根据马尔科夫随机场的相关知识及经验, 分析上面因素并赋予模型初始值。而在后续分析中两个节点之间的边可以分配一个明确的语义, 例如, 边缘两个节点之间可以被解释为表明其行为的相似性, 因为诚实的用户更经常与其他诚实的用户交互, 而诈骗者将大多在自己的小集团进行交互。通过语义分析结合初始判断进行进一步分析交易者的真实交易意图。建立好了网络交易行为分析模型, 并使用合并多层综合因素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合并计算, 之后使用置信传播算法对模型中的各节点信念值进行迭代更新, 分析用户在当前状态下最可能的行为。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在线网络交易行为分析的设计目的, 接着重点分析了目前在网络交易中常用的用户行为分析方法, 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需求, 简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巍, 刘鲁, 朱艳春.在线信誉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J].控制与决策, 2005, 20 (11) :1201-1207.
[2]Chang E., Thomson P., Dillon T., Hussain F..The fuzzyand dynamic nature of trust.Berlin:Springer-Verlag, 2005:161-174.
[3]Jameel H., Hung L X., Kalim U., et al.A trust model forubiquitous systems based on vectors of trust values.Proc ofthe 7th IEEE Int’l Symp on Multimedia, Washington: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2005:674-679.
[4]Theodora kopoulosG., Baras J S..On trust models andtrust evaluation metrics for ad-hoc networks.IEEE Journal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06, 24 (2) :318-328.
网络交易信用风险的防范分析 篇6
1 网络交易信用风险及其表现
与传统交易模式相比, 网络交易改变了商品交易过程中的物流和金流的渠道, 也改变了合同模式, 物流与金流不同步进行, 这势必会增加交易的风险。网络市场中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是不争的事实。网络交易中商品以网页形式展现给客户识别, 商品本身的一些基本信息有可能会丢失, 以致客户不能从网站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中得到产品全面、准确的资料。这些图片有些是商品实物的照片, 有些则是经过精心加工处理的图片。买方购物大多根据广告文字和图像进行判断做出决定, 假冒产品往往不能辨别。图片的诱惑, 加上店主信誓旦旦的保证, 低价的吸引, 人们的分辨能力往往下降, 出现纠纷也是常见的事情。当买家与卖家达成交易意向并支付货款以后, 卖家能否按时按要求发出交易货物?买家在支付货款之后能否得到合乎卖家质量描述的商品?如果出现的质量纠纷问题如何进行认定和解决等一直困扰买方。恶意竞争对手通过不正当的手段, 获取客户资料, 影响卖家营销方案的实施和拉走客户;被他人假冒而损害卖家的信誉;恶意买家提交订单后不付款, 或恶意退货等也困扰卖家。
2 网络交易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我国有关网络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 (第一号) 》, 这些法律和法规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正规化和法律化, 但还没有形成针对网上交易主体管理的全国性的统一法律。为加强网上交易主体的管理, 一些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省市纷纷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强对电子商务企业, 尤其是网上店铺的管理。然而, 这些行政规范性文件仅从宏观层面对网上的经营者进行宏观的约束与限制, 没有法律强制力。另外, 对于交易纠纷的认定和处理、网络诈骗犯罪等, 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2.2 网络社会监督乏力
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监督机制, 如法律制裁、行政处罚、经济惩罚、舆论监督、道德谴责等, 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调节, 有利于良好伦理秩序的形成。但现有的用以消除商业失范现象、维护商业伦理秩序的管理、监督、约束和制裁机制, 在网络交易中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致使网络伦理秩序混乱。
一方面, 网络社会的特殊环境使得网络成员缺乏道德自律。在网络虚拟环境中, 人们的行为很少有人干预、过问、管理和控制, 这就要求网民具有较高的自律性,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维护网络伦理秩序。但是由于网络中的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 网民自我角色意识淡化, 良心机制的自我监督作用薄弱, 网络行为变得漂浮不定, 不道德行为更容易发生。
另一方面, 网络社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外部监督机制乏力。传统社会组织中, 人们总是处于某一组织之中, 即总处于某一种权力的控制之下, 总有一定的标准去规范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但是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 它既没有中心, 也没有明确的国界或地区界限。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 它没有所有者, 不从属于任何人、任何机构, 甚至任何国家。况且网络连接面广泛, 传输速度快, 搜集、处理信息效率高, 人们的活动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大大缩小, 因而现实社会中那种分地域或靠组织设卡的控制管理方式不起作用。这也是网络世界中人的行为失控的原因之一。
2.3 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
我国尚未建立健全规范的诚信管理体系, 与诚信有关的立法、执法力度不够, 同时缺少对整个行业行使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部门, 缺少对于失信违规行为的监督及惩罚的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在中国社会中关于某个企业、某个人的信用信息是封闭的, 没有办法查询别人的信用信息, 各个部门都把这些当作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加以保护, 使得网络交易者在不了解对方信用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大大增加了网络交易的风险。
3 解决网络交易信用风险措施
3.1 加快网络市场内外的法律法规建设
3.1.1 推动网络交易法律法规建设
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 根据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 加快制订在网上交易的管理办法;推动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打击网络交易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保障网络市场的正常秩序。
3.1.2 网络交易平台应尽快建立健全其规章制度
包括:交易规则、交易安全保障与备份制度、信息披露与审核制度、隐私权与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不良信息举报处理机制等。
3.1.3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协会, 加强行业自律
凭借协会组织经营者、沟通政府、联络专家的有利地位, 根据电子签名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证法、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制定网络交易行业规范。
3.1.4 建立网络市场准入制度
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实体组织必须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进行电子备案, 并由工商部门为其办理互联网上经营主体备案证书, 并发放电子版营业执照。利用网络技术公示其登记基本情况, 并用认证的方式允许交易人点击它的认证标记或者电子版的执照, 使现实中的交易主体与网上交易主体相挂勾, 以尽可能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 并将网上交易主体从事的交易行为的后果归属于现实中的交易主体, 以尽可能维护网上交易的信用。严格执行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 限制非法经营者随意进出市场并约束其市场内的经营行为。
3.1.5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加大对电子商务执法力度
必须加强对执法队伍的培训, 加强软件、硬件的建设, 使经营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能作到进行网上监督、网上投诉、网上裁决、网上索赔和网上处罚。要加大执法力度, 抓住电子商务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严厉查处, 如对虚假广告、假冒伪劣、恶意欺诈行为一有发现严加处理。另外, 电子商务的全球性, 还需要全国工商系统打破地域管辖权限, 统一协调、互相配合, 共同执法。
3.2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制
我国信用基础较薄弱, 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均缺乏资信管理的意识。为了提高网络交易主体的积极性, 加速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解决, 加强和拓展信用披露制度和方式, 增强全社会的守信观念, 为网络交易的当事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3..2.1 建立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
建立起以政府为背景跨部门的, 包括银行、工商管理、公安、税务等部门协同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 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对从事网络销售的经营者以往通过评选诚信网站的方式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经营者起到了肯定和鼓励的作用, 成为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成分, 但还不够的,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对电子商务的评级制度。建立经营者信用信息数据库。从经营、监管和奖惩等方面采集信用信息。应将经营者的违章违法行为, 以及历次的警告、警示、处罚和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动态内容, 及时准确地录入到数据库中。建立并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整合经营者信用信息, 建立并完善考核评价机构, 制定出公平的考核标准, 对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做出权威性评价,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用好的经营行为或经营者的不良行为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进行公示, 唤起社会广泛的监督。
3.2.2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培养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消费习惯是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 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 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 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务模式更需要人们诚实守信, 没有全社会各方面的诚信支持, 电子商务就是在沙滩上建大厦, 信用机制也会是水中浮萍。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为社会提供征信服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网络信用数据的采集力度, 建立全国个人信用数据库中心, 实现各相关部门信用数据共享, 逐步完善电子商务个人信用征信制度。
3.3 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 需要有信用奖惩机制做支撑。奖惩机制应包含以下方面:赋予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实施奖惩的权力, 对信誉良好的经营者给予优惠政策, 采取免于检查、信用升级等方式予以奖励;对失信经营者和个人, 使其受到应有的行政、司法或经济处罚, 并对其进行重点监管, 同时将失信经营者或个人的不良行为记录并进行广泛传播, 让失信者难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生存。
3.4 提高网络交易者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在互联网上有很多消费者广为参与的虚拟社区, 消费者群体可以利用虚拟社区来传递经营者和产品的信息, 共享经验, 降低信用风险。还可以利用网上认证中心查询交易者的资质、信用记录等, 以规避信用风险。加强信息搜索的能力。与传统市场中的搜寻相比, 网络市场搜寻的成本要低得多。网络用户可以利用智能代理、搜索引擎、信息中介等工具对产品信息进行搜索, 提高信息搜寻的效率, 改变自己的信息劣势地位。
摘要:网络交易不受时空限制、交易成本低、传送快捷, 因此, 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购物方式。但由于网络空间的广泛性和虚拟性, 交易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及其信用, 使交易双方产生信任危机, 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析网络交易信用风险表现及原因, 提出解决网络交易信用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交易,信用风险,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徐琳.网络购物欺诈行为的博弈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 .
[2]肖开锋, 王明明.B2C电子商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 2007, (22) .
网络交易中的“柠檬”问题分析 篇7
“柠檬”问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乔治·阿克尔洛夫引入信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是指由于卖方比买方对产品的质量有更多的信息, 低质量的产品将驱逐高质量的产品, 从而使市场上产品的质量持续下降的情形。阿克尔洛夫指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 两者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者唯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 高质品被逐出市场, 最后导致市场萎缩。柠檬问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 也逐渐适用于网络交易行为中。
2 网络交易中的“柠檬”问题
根据《第二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底, 我国网民总数已达到4.57亿, 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 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 使得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络市场上进行网购。这是因为, 网络市场进入障碍较低、网上销售没有库存压力、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 使得众多的销售者纷纷采取网上销售的方式。而对于消费者来说, 这种足不出户就可随时随地买到物品的消费方式极大方便了消费者的购物, 提高了商品交易的便捷。
但是, 尽管网络市场有着多种优势和高信息率, 但它并不意味着较高的市场效率。首先, 在网络交易中, 买卖双方对相互的信用情况都是通过网络了解的, 很难核实这些信息的准确性, 对于对方是否会按照约定履行合同, 双方似乎都是在进行一场博弈。而且由于资源的广泛性, 交易关系的稳定性差、交易的频繁度降低、商家的一次性博弈心理加重, 因而加大了其隐瞒真实信息的可能性。其次, 产品信息也是卖方通过网络传递的, 产品只能以图片、文字的形式传达质量信息, 买者无从考证产品的质量。最后, 在支付问题上, 由于绝大多数网络交易都采取“款到发货”的交易形式, 这一特性决定了支付必须在送货之前, 使得交易中的买方处于不利地位。这些都导致在网络市场中, 买方和卖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加大了网络交易的不确定。而对于销售者来说,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他们永远的目标, 在网络市场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买方由于存在“道德风险”, 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欺骗消费者, 实施有损于消费者利益的隐蔽行为。网络交易中由于存在种种因产品质量不确定而引发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使网络商品“柠檬”化, 买卖交易比现实中更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严重阻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
3 网络交易中的“柠檬”问题产生的后果
3.1 导致市场萎缩
由于“柠檬问题”的存在, 导致网络上充斥大量的低质产品, 破坏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也使消费者处于不利选择的位置上, 从而导致帕累托改进不能实现。一旦消费者由于信息匮乏而购买了柠檬产品从而吃亏上当, 那么他很有可能改变购买方式而转为网下购物, 这就使得网上交易减少, 市场萎缩。
3.2 产生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使了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故意隐瞒相关信息, 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行为。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卖方在价格和促销方面的欺诈。由于消费者对信息成本的信息知之甚少, 容易被信息产品提供商所欺骗, 从而引发道德风险行为。
3.3 产生信用危机
网络交易中的柠檬问题已成为我国市场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障碍, 尤其是其普遍存在的信用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 网络供应商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而违反诚信原则, 损害消费者利益, 甚至提供虚假的质量信息, 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 进而产生信用危机。
4 网络交易中的“柠檬”问题的解决
上面介绍了网络交易中的“柠檬”问题以及其相应的后果。在日常生活中, 网络“柠檬”不仅会使网上商品质量逐渐降低, 还会导致交易双方互不信任的局面。很显然, 柠檬问题不利于网络交易的健康发展。
鉴于网络柠檬的影响, 结合网络柠檬的表现, 笔者从四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1) 对消费者来说, 在进行网上购物时, 首先应该提高自己对产品甄别能力, 在对相关产品有足够的了解下, 从网络图片的颜色, 包装, 形态各方面对产品的真假性进行区别,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上当受骗的概率。其次, 消费者要去一些正规且有保障的网站, 这样即使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可以及时反映举报, 维护自己及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在选取卖家时, 应该先观察他的信誉度以及其他消费者的评价, 在买之前还应先去商场看一下产品大致价格, 便宜太多的不能购买, 因为这违背了销售者利润最大化的终极目标。最后, 消费者要克服心理障碍, 做到理性消费, 科学消费。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认同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关键。消费者在享受网络购物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还要学习网络相关知识、法律, 提高自身处理、加工及识别信息的能力, 做到理性消费;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要勇敢的站出来, 及时举报反映, 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2) 对销售者来说, 如果销售高质量商品的卖者想跟销售低质量商品的卖者区别开, 让消费者放心购买自己的商品, 可以做出惩罚承诺如只要在本购物网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消费者可获得赔偿之类。对于网络卖家而言, 提高销售量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信誉度, 因为买家无法直接接触、观察、试用产品, 所以开展网上经营业务的卖方更应该加强市场营销, 通过广告建立信誉或者保证信誉等方式, 向买家直接传递信息。另外, 网上经营毕竟是在虚拟空间开展的, 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因此一些企业应该采取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的策略, 鉴于传统市场上更容易建立声誉, 企业可以将传统市场上的声誉转移到网络市场上, 相对降低网络市场的柠檬问题。当然, 网络营销还涉及道德风险, 因此提高销售方的道德品质也很重要。
(3) 借助于可信赖的第三方。完善第三方认证及信用评级制度, 提高网络产品虚假的技术难度, 可以通过政府、公安的监管部门进行身份识别服务, 由认证中心对拟在网上进行交易的卖家的资格进行评定和认证, 并规定只有通过资格认证, 获得数字证书, 才允许其开展网上交易活动。在网络市场中, 买家对卖家信誉和产品质量的了解是通过网络进行的, 而这些信息有的是由卖家传递过来的, 卖家具有制造虚假的产品信息骗取买家的信任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动机, 因此这些信息无法取得买家的信任。如果通过中立的第三方提供这些信息, 信息的可靠度将会大大提高。比如eBay、淘宝网等正在实施的包括会员积累信用、店铺动态评分和赔付担保承诺等评价指标的信用评级制度, 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争议和漏洞, 有待进一步完善。
(4) 加快建立完备的网络购物方面的法律法规, 为网络交易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加大对网络欺诈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网络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和发展的保障。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专门规范网络交易的法律法规。立法部门应加快完善我国网络交易的法律体系, 从严打击不良卖家, 尤其应加强规范网络交易行为的刑事立法, 对有悖诚信原则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使有欺诈行为的经营者付出沉重代价, 提高惩罚成本, 使经营者不敢冒失信的风险。
5 结论
“柠檬”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卖方以次充好, 而买方对市场上产品质量产生普遍怀疑, 最终使得优质产品退出市场的问题。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 网上购物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很大的地位, 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交易市场虽然提供了一个可以减少交易成本的途径, 但它并没有改变市场交易中的信息非对称性, 柠檬问题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网络市场的交易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网络交易市场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有效地的解决这一问题。
摘要:柠檬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 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因特网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购, 但网络市场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引发了网络交易中的“柠檬”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给出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
关键词:“柠檬”问题,信息不对称,网络交易
参考文献
[1]张辉.柠檬问题与网络消费者行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
[2]樊洁, 严广乐.改善网购“柠檬”化的博弈探讨[J].商业研究, 2009.
[3]王雪梅.基于电子商务市场中“柠檬”问题的几点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张宝友.电子商务与信息不对称研究[J].北方经济, 2005.
[5]潘勇.电子商务市场的“柠檬”问题与信任机制[J].情报杂志, 2006.
换客:网络时代原始交易的复活 篇8
换客由来:红别针传奇
美国一家比萨店的店员凯尔·麦克唐纳在博客上写出了自己的梦想:他想拥有一套豪宅, 但不是通过现金购买, 而是用手中的东西交换。而他提供的仅仅是一枚红色曲别针。
令人意外的是, 一对姐妹主动联络凯尔, 用一支鱼形笔换走了那枚曲别针。之后发生的事情更加不可思议, 一位陶器艺术家用他的骷髅饰品换走了凯尔手中的鱼形笔;一位居家男人用微波炉换走了饰品;一位大男孩又用一个发电机换走了微波炉;发电机又被换成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啤酒桶;一位啤酒爱好者用一辆雪地摩托换走了啤酒桶;一家旅行杂志社用一次远程旅游交换凯尔手中的雪地摩托车;得知消息的人又将这次远程旅游用一辆大货车换走;这辆大货车又被一位音乐制作人看中, 提出以录制唱片作为交换条件, 凯尔获得了一份录音棚的合同书。最后, 一位梦想当歌星的女孩联系了凯尔, 她愿意让出自己别墅一年的居住权, 来换取录制唱片的机会。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 凯尔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凯尔并没有搬入豪宅, 而是将居住权继续放在网上, 等待交换……这个由红色别针引发的传奇, 把人们以物易物的快乐推向了高潮, 使古老的原始交易得到了新生, 也给传统的跳蚤市场找到了网络这一更大的复活空间。于是, “换客”出现了。
“中国个人以物易物第一门户网站”易物网这样定义“换客”:换客是指通过互联网交换物品的用户。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便捷的方式搜索自己的换物需求, 只要输入自己想要换出或者换得的货物名称, 就可以得到各种相关的匹配信息。一旦和对方达成换物意向, 双方就可以在线下进行交易。
换客理论:需要决定价值
一枚回形针等于一座别墅居住权?有人提出, 这与现代经济学基础中的“理性经济人”的概念格格不入, 即每个人都有利己的本性, 行为目的都是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 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看似“吃亏”的事件还是不断发生着:北京的“久久”用自己心爱的LOMO相机与“娜小美”换了一件小T恤之后, 明明是自己吃亏, 反而还在评价中“谢谢娜小美”。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些换客心甘情愿“吃亏”呢?
大河网友“九方智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以物换物, 出于自愿;不论价值, 不搞等价;同意即换, 不可反悔。”换客中国网在换客的定义中也强调:“在交换过程中交换的双方都得到满足, 不是依靠等价交换为主要原则, 而是依个人需求为主要交换原则。”由此可以看出, 换客理论有悖于传统的经济理论, 换客们更加在乎的是他们需求的而非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市场价值。网友阿磊在博客中的话似乎更能表达换客理论:“换客这种通过网络的换物行为不同于原始的物物交换, 换客们早已抛离了传统意义的等价值物物替换理念。在他们眼里, 需求决定价值!”
在以物易物中, 我们要与别人交换的大多是对自己无用的物品, 因此该物品在我们心理上的价值并不大, 也就是说, 该交换对我们来说投入成本并不大;但在对方眼里, 我们的东西很有可能是对他们很有用的物品。交换之后, 交换双方都能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换取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因此在心理上会感觉很“值”。换客群体中, 这样的“傻蛋”一直没有减少过:他们用九成新的手机换别人自制的橡树镜框, 用名牌护肤品换一个小发卡, 还有的用自己的蓝牙耳机换维尼小熊的玩偶。
与其他新生的事物一样, 换客也同样遭到了质疑和反对。换客的反对者之所以发出“以大换小”、“只败家不花钱”的声音, 是因为他们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来看待换客理论, 因此换客在他们眼里都成了安徒生童话里的败家子:一个只有一匹骏马的老头子在去集市换一年口粮的路上不断地被人利用和愚弄, 用马换了牛、用牛换了鹅、用鹅换了鸡、用鸡换了一堆烂苹果……但是网友余雨的话似乎给了这种反对声一种反击, 他坦言:“这种虽然不是市场意义上的等价交换, 但却是一种公平的交换, 没有讨价还价, 没有压力, 让人快乐。”按照换客们自己的话说, “换客们之间是不谈钱的”。
不够精明的情感消费, 义无反顾的浪漫风险
换客还有一种定义是:换客, 是那些喜欢追求新鲜有趣、另类消费行为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物品交换以及物物交换模式衍生出来的各种交换行为。据了解, 目前换客中大多是知识面较广、网络接触较多的白领和大学生。
某位网友说, “换客”就是将自己拥有的但不想要的东西拿到网上以交换别人的不想要的但自己需要的东西的这样一群人, 这需要点浪漫的理想, 还需要花一点点时间。这一点点理想指的便是换客们之间比买卖关系近一点, 比朋友关系远一点的新人际关系。这种基本信任的距离感, 也许正填补了都市白领和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某个空白。另外, 这些引领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群对社会的信任态度从侧面也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因此, 这种信任虽然是一个浪漫的风险, 但依然阻挡不了易物网的出现和换客的增加, 依然阻挡不了他们对这种浪漫的不断追求、对这种风险的义无反顾。
网友“转了转了”总结了以物换物的几点实战经验:一是不要贪心, 二是脸皮厚点, 三是诚信为上, 四是千万别骗人。由此可见, 更多的换客已经不是用“划不划算”来衡量自己换物是否成功, 他们不再精打细算, 而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看作易物的标准。换客部落、换客博客的出现无疑说明了这一点:在交换物品的同时, 通过网页链接, 换客们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进入任一陌生人的私密空间。易物网更是开了先河, 专设了大学生校园易物专区, 使大学生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都可以通过直接搜寻高校名称找到志同道合的换客, 还有可能在易物的过程中找到旧日同窗, 或者建立新的朋友圈子。网络穿越时空的优势, 给换客们带来了其他消费方式不可替代的刺激感和新鲜感, 而换客网对物品的广阔集纳, 不仅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消费的场所, 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一个倾吐交友的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 这些年轻人不再安于费时又耗神的被动购物, 更加注重消费上的自我选择。这种自我选择的消费, 很大层面上是一种不够精明的情感消费。网络购物巧妙地抓住了他们的这一心理, 换客的出现更是满足了他们购物的同时渴望的情感诉求。于是他们乖乖地“以大换小”, 喊出“价值多次实现”、“需求决定价值”、“交换萌生乐趣”的口号。
现在, 更有换客一族不再满足单纯的物物交换, 甚至提出了“倾听”、虚拟爱心、点子、童年回忆等这些“精神物品”。暨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秋枫这样解释:“在白领阶层, 他们接受新鲜资讯特别敏捷, 物质上的基本需求已经解决, 他们有条件和能力通过利用网络来实现交换, 在交换中既达到游戏和交友的目的, 又不排除发生换童话的可能, 这也是利用技术为人们服务, 使人们的生活更自由、更多姿多彩地体现。”于是, 一名换客有关“童年回忆”的交换帖子下, 留满了成千上万换友童年的故事。
从2006年开始, 换客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由换客网延伸出来的换客博客、换客系统软件成为了换客网站附加的经济收入, 甚至连换客们易物的媒介——快递公司——也从中赚了一大笔银子。只要换客网继续存在并发展, 这些附加的价值, 就会随着换客的增加和交易的递增而越来越多。
但是, 换客网站不断发展繁荣的背后, 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换客网的信用风险依旧不够完善, 服务内容趋于同质化, 同时, 同城易物的局限性, 异地换物成本高的现实问题仍然存在。虽然很多网站已试图用买卖双方诚信度评分来保证换客们的信用风险和换客网站的声誉, 但仍然不断有换客寄出了自己交换的物品, 却迟迟接不到对方的物品。更有不怀好意的人发帖戏耍换客, 有的声称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换东西, 有的则把网友作为物品, 在网上公开叫卖。由此可见, 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 换客网站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而换客们, 在感性消费的同时还是要理性地选择换友。
物物交换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还是长足发展, 也许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我们应该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换客, 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祝福这些年轻人的美梦, 祝福这个以现代信用为基础的物物交换模式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链接:
换客网站推荐
易物网
http://www.comhuan.com
换客中国
http://www.huanke.com
中国换客网
http://www.zghuan.com
易物趣
http://www.ewuqu.com
换物网
http://www.feo.com.cn
换啦网
http://www.huanla.com
换来换去
http://www.51hlhq.com
【网络交易监控】推荐阅读:
网络交易征税10-26
网络食品交易安全06-24
促进网络服务交易健康发展规范网络服务交易行为的指导意见09-05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08-13
中国网络游戏交易平台11-08
《〈上海期货交易所异常交易监控暂行规定〉 有关处理标准及处理11-18
集中监控网络10-18
家庭监控网络11-09
数字监控网络09-11
监控通信网络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