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明星(精选12篇)
娱乐明星 篇1
在当代中国, 社会经济市场化促使媒体发展形成产业化的过程中, 电视节目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电视节目多以“娱乐”为核心功能, 值得强调的是, 这种娱乐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人内心的愉悦。它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自主精神的满足, 是在“自由”、“自觉”的能动活动中获得的愉悦, 其快感源于一种自主生命的自由表达。
一方面, 电视娱乐节目是内心焦虑的现代人的有效“心理代偿”, 有助于人们重新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进一步投入到新的生产活动中去。激烈的竞争、不平等的生存状态等, 使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失衡, 而高扬娱乐精神的电视娱乐节目以游戏的外化形式和特定的狂欢氛围使不同层面的观众暂时颠覆日常的生活秩序, 实现平等的共通, 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放松。这是保证旺盛的生命力, 刺激和强化活动能力所必需的。另一方面, 娱乐所带来的身心快感具有本能地抵制受控状态的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强化使每个人的个性增强, 自主意识发展, 形成了一种对等级模式的反对心理。尽管任何人都不能逃离政治、法律、道德以及行为上的规约, 然而高扬娱乐精神的电视娱乐节目毕竟构造出了一个表达群体需要的公共领域, 这对中国形成真正的公民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 娱乐传播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 电视绝不能从片面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片面讲娱乐的另一极端。“如果说没有传播的文化是死文化的话, 那么没有文化的传播就是死传播。”在当下, “传媒文化的消费特性、市场价值、娱乐功能等得到了充分的强调, 尤其在新兴媒体方兴未艾之际, 异质的、感官化的、更具炫惑魅力的‘意象形态’价值被高度张扬, 而传媒文化本该拥有的审美品格追求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漠视”的语境下, 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 坚守娱乐底线, 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 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 或者说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
所以电视娱乐节目是否真正正视并重视了观众的主体性, 迎合与激发了观众主动的“娱乐”心理与期待, 便成为探究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 许多电视娱乐节目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开心辞典》将知识与娱乐结合起来, 通过设置“家庭梦想”、“场外求助”等形式, 将“知识就是财富”、“竞争与合作”、“亲情与爱心”等正面理念灌注到节目中, 虽然仍难掩商业色彩, 但毕竟在电视娱乐节目提升人文品格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东方卫视2008年4月2日启动的电视游戏节目《加油!2008》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举办, 旨在通过电视节目动员社会力量, 支持中小学教育。该节目集竞技元素与人文元素为一体, 历时3个月, 共为地震灾区重建校园筹得善款5.3亿余元。
《幸运52》栏目组为漫画迷精心制作了“动漫任我行”特别节目。
对于一些地方频道而言, 实现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本土化传播, 充分认识到电视娱乐节目本土化元素的价值, 从而创作出有中国地方特色、气派、风格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便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策划推出的栏目《豫乐报报团》, 就是以结合地方实际, 充分强调本土化娱乐为主, 从而更加深入地诠释了本土化、平民化的概念, 增强了节目的亲和力, 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但是, 从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中不难看出, 目前一些娱乐节目也存在着弊端, 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克隆”。娱乐节目太多太滥、内容重复雷同、抄袭模仿成风、缺乏新意。国内娱乐节目不仅克隆欧美和港台地区, 而且相互之间抄袭严重, 导致我国娱乐节目出现了看似丰富多彩, 但运作模式却基本相同的情况。娱乐节目市场的情形让人想起一句话——“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中国娱乐节目似乎不仅没有静心钻研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反而愈“拿”愈乐, 愈乐愈“拿”。这样一味地沉迷于模仿也就很难有痛下决心搞创作的勇气。毕竟中国的娱乐节目是需要有自己的味道的, 再成熟的借鉴也总会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 并且中国的娱乐节目要长久地走下去就必须要有适合于本国国情和人文环境的娱乐, 这就要求其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创新体制。电视娱乐节目虽然泛滥成灾, 但并非是娱乐节目的过剩, 相反娱乐节目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如何在这个空间中建立自己的创新体制才是聪明的娱乐节目制作人应该考虑的。另外, 当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快速发展与节目制作者对节目的接受者——观众的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目前娱乐节目的尴尬处境又同制作者对电视观众的认识不足息息相关。
由此可见,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必须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 在节目的本土化和地域化的基础上大胆推陈出新。只有让不同地域的娱乐节目被打上各自的地域烙印, 树立起独特的产业形象、品牌形象, 开发出新的包装及推广方式,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品牌电视节目。也只有这样, 才能从过去那些娱乐节目的辉煌和失败中总结经验, 开创出更新、更生动的娱乐节目。
娱乐明星 篇2
思接千载,我愿与那个同样至情至性的女子共醉一场。
而就在两年前的第50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蔡琴登台献唱,五首经典一气呵成,继而引发全场排山倒海般的共鸣,甚至一度唱哭了影帝梁朝伟。
那一刻的她光彩照人,言笑晏晏,并不时与观众打趣:“蔡琴的长相有个特色,就是适合远看,山顶的观众有福了,不过近距离的一群观众呢?放心,我也有另一个特色,就是耐看。”诙谐的调侃,雍容的气度,颇有脱口秀女王的风范,但只要低回婉转、深情如诉的歌声一起,所有的观众便会报以含泪的微笑,为她唱尽的每一段苍茫心事,为她曾历经的爱断情殇。
1984年,蔡琴在主演杨德昌导演的影片时和对方相识,在此之前,男方已有一次婚姻,因对方不愿和他回台湾拍片而分道扬镳。最初,是杨德昌主动进攻,在他心中,蔡琴仪容端丽,进退有度,而且在歌坛上正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冉冉升起,这几乎是他回台湾后遇到的最优秀的女子了,而且那时沉溺在离婚后的挫败感里,亟待一份新的朝阳般的情感力量将其从泥潭中打捞上来。
于是他开始追求她,那时的她由于出演了他拍的片子而对特立独行,有识见有思想的才子刮目相看,这样才情横溢却成熟内敛的男人无疑是点燃她的一团火焰。
但在其后的交往中,他偶尔会表现出犹疑不定,这样的表现让敏感的她倍感不安,她亟需一种明确的形式将他们的关系稳固下来,因为那时的她早已沦陷,于是她向他要一个结果,这是她的最后通牒,但他留在答录机里的声音她不敢按键,终于按下,那边却是他的一声叹息:“你叫我怎么说呢?”
然而她要的不是这种模棱两可的回复,因此在朋友的陪伴下再一次去他家里,执拗地要一个确凿无疑的答案。最后他答应了,与她一同走进婚姻的殿堂。天真的她不知道他的犹豫与彷徨已经昭示出一个危险的信号,但她还是如飞蛾投火般慷慨赴婚。
婚后,他对她提出一个要求:“我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不能受到任何的亵渎和束缚。因为我们的事业都有待发展,要共同把精力放到工作中去。”这样荒谬绝伦的托词只能有一种可能:他根本不爱她!或者说不够爱。对于他那种惯于忠实自己感受的人来说,他并非嫌恶她的身体,只是没有激情且丰盈的爱电石火光般地在她身上产生,他便无法交付自己。
但至于为什么与她结婚,也许是因为她追索日紧,他仓皇无路;也许是因为虽然爱的分量不够,但她毕竟是他可以触到的最适婚的女人;或者小人之心一下:是因为那时的他虽名声渐长,但还不够隆重,需要已经蜚声歌坛的她的光芒来加衬而已。大概他并不觉得这是自私,甚至他会觉得为艺术而牺牲犹如殉道者般的堂皇与高尚。
然而面对如此即便脑洞大开也无法理解的悍然要求,她竟欣然应允。即便没有耳鬓厮磨又能怎样?她只要与他在一个屋檐下就好;即便没有温香满怀又会如何?她只要与他灵魂投契就好!
纵使偶尔欲望汹涌,亦可以克制始终,在这种高度的节敛背后,是那个被她冠以“爱”的东西,那时的她就像一个圣徒般将之奉若神明。他叫她不要以鱼水之欢去亵渎感情,她就摒除贪念,清心寡欲十余载;他叫她为事业共同努力,她就竭力去完善自己,以匹配他的才华与骄傲。
那段时间,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他成为了她的中心,为了辅佐她的事业,她热络各方面的艺术人才,为他牵线搭桥,为他添砖加瓦,同时更磨刀霍霍亲自上阵,去他的电影中客串角色,演唱主题歌,甚至毫不介意做一个小小的美工。只要你需,只要我能!这是她爱的宣言,虽不荡气回肠,她却甘之若饴。
那时他接连导演了好几部后来成为他代表作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这之后他名声大振,被誉为“台湾电影新干将”。他是实至名归的大才子,亦是她盛夏的果实,她如一个辛勤的农人,守望她的庄稼般祈盼他们的感情在金秋之时的丰收与升华。
那一年,她推出两张专辑:《此情可待》、《痴痴地等》,细听之下,皆是她幽幽暗暗的心声。
有著名情感专家说,男人都是孩子,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长大。但他没有浪费那么长的时间,便迅速地长大了,可是,他长大的成果给的不是她,而是别的女人,这时的他不再讲两人之间需如何保持操守来维系纯爱了,他的私情与任何一个外遇的男人毫无二致。
与蔡琴离婚后他与那个小他十八岁的女子重组家庭,并且热情万丈地生了一个孩子,他甚至说,与彭铠立在一起的时光,是“生命中最快乐的几年。”他毫不隐晦地表达他最真实的感受,没有爱的加持,便也不会考虑由于自己的无所忌惮会不会伤害他的前妻。
曾经,在那段尴尬的岁月里,他一直绯闻不断,但她始终选择不相信。有人说,不能把自己应有的权利交给别人,不争取就等于放弃,他们会得寸进尺,逐渐蚕食你。
但那时的她一定秉持这样的态度——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其实这并不能代表她的洒脱,只是爱得谦卑,便想竭力让对方快乐。只要他开心,她宁愿假装成他所要的那种大度。
而十年的无性婚姻,至今仍被许多人当作一个笑话。杨德昌对这段婚姻的结论是“10年感情,一片空白。”而蔡琴则答:“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唐代女诗人李治曾如此感喟,“至远至近东西,至亲至疏夫妻”。
他于她,是至亲;她于他,止于至疏。对她来说,他给予她的时光短如刹那,而留下的记忆却长似一生。
2007年杨德昌病逝,当晚她在家中大哭,在一次访谈中她说:“早知道他生命这么短暂,我愿意早点跟他离婚,放他好好享受他的生命。”
也许她曾经对他有过怨怼,但死亡让她更加领略世事无常,于是前嫌尽弃,复生宽悯。
李白有诗云,“古人不唾井,莫忘昔缠绵。”而她未曾与他同眠共枕,未曾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缠绵,但她仍记得他残存的那点好,在他病逝后,还偶尔向人夸赞他的才华与成就。
专栏作家韩松落说,有人抑制不了爱人的冲动,去爱他的身体,热烈地关注着他眨眼睛的方式,有人抑制不了爱才的冲动,一次一次用他的才华当包袱皮,把他打了包带进自己的生命,蔡琴是后者。
其实爱才与爱人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只因爱他,她方觉得世间最好的才华得到了最妥帖的安放。
在离婚后最不快乐的那段时期,她抑郁成疾,得了肿瘤,所幸为良性,让她与死神擦肩而过。劫后余生,她面对众人豁达陈情,“该离的婚,离了;该开的刀,开了;该减的肥,减了;该穿的新衣服,穿了。”人性总是喜欢趋利避害的,但事实却是,生命中的任何一场救赎,往往来自历经痛苦的淬炼。
在那之后,传言她交过一个富商男友,但仍以分手而告终。最近的几年她一直孑然一身。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一个人并不算什么,倔强的她宁愿一个人的孤独,也不要两个人咫尺天涯的寂寞。
她那个年代的歌手大半转行的转行,归隐的归隐,只有她仍然不时活跃在舞台上。虽然她的歌早已经不再代表这个世界的潮流了,但怀旧始终都是抚慰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的创伤的良药。
所以,只要她肯开唱,便一直都有她长盛不衰的市场。曾经在大病康复后的演唱会上,唱到情深处,她止不住地流泪,但面对安慰,她说:“我是感激我成长了,爱情来的时候不能挡,走的时候亦不能留,爱过就够了,我还会哭,因为心还在活着。”
周嘉宁、苏德:我们不是娱乐明星 篇3
周嘉宁:生于1982年,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曾出版小说集《流浪歌手的情人》、长篇小说《陶城里的武士四四》,今年夏天又出版了长篇小说《女妖的眼睛》和《夏天在倒塌》。
见到周嘉宁和苏德的时候,刚刚参加完座谈会的她们脸上显然还没有褪去疲倦。在宾馆空阔的房间里,两个稚气而漂亮的姑娘显得有些单薄。但就是她们,成为了2004年夏季图书市场的焦点。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媒体把目光投到80后写作和80后的作家身上,两位疲倦的80后作家也首次向我道出了自己不愿被炒成娱乐明星的心愿。
■江有汜:很高兴能在兰州见到你们,在来兰州之前,你们曾在南京参加了一次读者见面活动。但是从这次活动后,我看到许多对你们的批评,有的读者对你们的回答感到很不满意,其中有一位姓张的读者就谈到你们华丽的文字后面有掩饰不住的精神贫血,口才不错,但底气不足,从你们身上看不到一个作家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的使命感,你们最多只是写作者而已。
周嘉宁:我们本身就是写作者,我们文字还不成熟,目前还担当不起什么使命,但是我们是成熟的对待写作的。看了南京的报道,我们也感到很惊讶,尤其是说我们对鲁迅的评价。当时有读者问我对鲁迅后期的作品怎么看,我问他具体指什么,他说例如《呐喊》。大家都知道《呐喊》是鲁迅早期的作品,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和他对话。被问到我喜欢的作家时,我说到是林白和陈染,不知道为什么报道上就成了“没有喜欢的作家”的狂妄了。
◆苏德:有关南京的报道是在断章取义,他们总是把我们的一句话单独拿出来评价,就像设好了一个圈套让我们钻。报道中说我的成功含义是“自己感觉成功就成功了”,当时是一位读者问我如果自己的书卖的不好,会怎么看,我回答说只要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也算是成功。但不知道为什么报道出来就会是这样。
■江有汜:你们都曾谈到自己创作的速度,苏德仅用九天完成了一部长篇,有人认为你们的作品是快产文化,没什么价值,你们怎么看?
◆苏德: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一天一万字的速度并不算快,但事实上小说的创作并不是十天一部,一年就三十多部,它有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构思过程,那部小说是我构思了半年,怕自己再不写就写不出来了,所以制订了一个目标,要自己十天内把它写出来。
周嘉宁:有时候完成第一稿就要半年,然后全部重写的情况也有,小说的好坏与时间长短没有关系,写的时间长的也有,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江有汜:80后写作受商业炒作的影响很大,你们在南京遇到的情况也许就是商业炒作的结果。
◆苏德:我觉得小说就是用来说话的,我们不愿意被搞成娱乐业,我们也不愿成为娱乐明星,然后拿自己的一些生活隐私作为换取人们关注和提升个人魅力的资本,这对其他一些很努力的写作者是不公平的。
周嘉宁:在80后身上,市场环境是这样,我们也在尽量配合出版商,但是我们在努力做好这样的平衡,我们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小说更关注一些,而不是我们个人。
■江有汜:有人说80后受70后作家的影响,有卫慧、安妮宝贝等一些小资作家的无病呻吟的影子。
◆苏德:70后写作和80后写作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东西,70后的作者会写到他们自身的生活方式和感受,而80后受西方文学的影响更多,总是试图把自己隐藏在小说背后,不宣扬自己生活方式。
周嘉宁:表面上,70后写作的主题多是酒吧、金钱、性、毒品等,而80后写一些校园和青春小说,实际上,80后的趋势要比70后好,写作风格更多样化,不能用谁的文风来代替。
■江有汜:从目前来看,你们小说的读者大多为中学生,你们在创作中有没有可以去考虑过定位你们的读者,也就是说有没有想过就是为某一部分人写的。
◆苏德:没有,我们没有想过,只是读者来选择我们而已。目前我们小说的读者多为学生,这也是与社会整体一致的,现在认真看小说的恐怕就只有学生和一些年轻女性了,大环境是这样,我们也没有办法。
■江有汜:在父母的眼里,你们也仅仅还是孩子,对你们的写作,父母是什么态度?
周嘉宁:更多的时候,他们会为我的写作高兴,父亲有时也会在网上打上我的名字搜索,当看到我的消息时高兴,看有没有提到他。母亲也会在发现我的新书后说怎么又出书,为什么你以前没说过啊,但他们却很少看。
◆苏德:我母亲也是,她会把我的书送给她的朋友看,但自己却从来不看,也不会发表什么评价。
■江有汜:我知道作为一个小说创作者,你们会为构思一个情节或故事而经常沉默、发呆,每当这个时候,你们的父母会怎么做?
周嘉宁:我从小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所以父母也就习惯了。
◆苏德:我喜欢一个人住,很小的时候,我就搬出来一个人住了。时间长了,我就想换一个环境住,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条网线就可以,现在我就一个人住在四明村。但时间长了,总还是想找一个人说话。父母现在也不大过问我的事。
■江有汜:苏德,在此之前,我听说你去看过心理医生,能说说为什么吗?
◆苏德:那是去年冬天了,当时有一部小说没有想好结局,所以心情很不好,我平时就是个情绪波动很大的人,总是会莫名的烦别人,情绪低落。那段日子里,我常常一个人在屋子里大哭,我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但控制不了自己。母亲知道后,说她一个朋友去看过心理医生,效果不错,所以就带我去了,做了两个月的辅导,开了些药,那药吃得我老想吐。
■江有汜:有效果吗?
◆苏德:其实医生讲的我也会讲,他要我注意生活习惯,所以那段时间母亲早上还带我一起去打太极拳呢。
■江有汜:看来看心理医生也是为了遵从母亲的意思,那你们生活中与父母发生矛盾时,会不会常常迁就父母的意见。
周嘉宁:我想我绝大多数时间会听他们的,除了两件事我自己做主,一是写作,二是感情。
◆苏德:我已经与父母达成协议,两年内先不工作,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江有汜:我看到有关的报道,说你们两人都希望以后有一个孩子,而现在许多80后的年轻人都不想要孩子,你们是怎么想的,有没有设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方式。
周嘉宁:要孩子是作为女人的权利,如果有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我当然想要。
◆苏德:现在只有近两年的打算,对将来考虑的不多。我想随着经济的独立和对社会的接触,我,包括还有一些身在校园的80后写手们会真正成熟起来,成熟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娱乐明星 篇4
关于娱乐新闻采写, 主要是针对娱乐化的趋势, 学者们主要持三种态度:其一认为娱乐新闻采写应该偏重娱乐性, 其新闻性已经逐渐淡化了, 比如有网友就疾呼娱乐新闻已经不是新闻了;其二是坚持娱乐新闻的新闻性, 认为娱乐新闻必将“娱乐至死”;其三是认为娱乐新闻采写必须娱乐有度。
娱记、狗仔、娱乐新闻, 提起这些名词, 社会大众总是嗤之以鼻, 但又总是对这些报道津津乐道。从这几年的娱乐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 娱记们在采写中产生了一个巨大矛盾, 即真实报道和标榜娱乐之间的矛盾。该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新闻要素不全, 大量使用主观性语言。在没有多少娱乐成分的新闻面前, 娱记们在采写中大量“加料”, 即“炒作”, 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事实改变。
(2) 内容肤浅, 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公众很多时候关注明星并不关注其演艺成就, 而是关注其兴趣爱好、绯闻逸事等私生活。娱记在采写时自然也会不自觉地迎合公众的这一喜好。
(3) 某些娱乐新闻混淆了新闻报道与娱乐产品之间的差异, 颠覆了新闻的本真意义。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经纪公司、艺人、媒介为了各自利益不断隐瞒真实情况或者“制造”新闻。
当娱乐文化与文化工业相结合, 文化生产与经济利润相一致的时候, “金钱乃是评判所有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个公分母”[1]。笔者认为, 这一矛盾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娱乐新闻本质进行的人为变相和扭曲。
二、娱乐新闻采写如何做到维护真实性原则
客观事实, 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要是新闻采写, 就必须维护真实性这一基本原则。那么, 娱乐新闻采写该如何坚持真实性原则呢?
(一) 从新闻素材的选择上杜绝不是新闻的新闻
在我国, 大家公认的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2]对于娱乐新闻等软新闻, 也有人提出了趣味性、人情性、时宜性等要素。娱乐新闻显然过度夸大了趣味性。我们记者在选择新闻的时候, 不要自己给自己出难题, 选择一些根本不是新闻的新闻来写, 非要逼得自己走瞎编乱造这条路, 愚人愚己, 实在不值得。
(二) 避免在写作中将新闻事件故意“戏剧化”“扩大化”
很多娱记钟情于将一件本来很平常的事情故意夸大、渲染, 然后将其变成所谓的“爆料”;他们将新闻报道戏剧化、扩大化的过程中将事情扭曲, 道听途说甚至干脆“闭门造车”, 可谓到了猖狂的地步。
2007年12月8日, 南京某媒体刊登的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功夫巨星洪金宝据传去世》, 声称香港功夫巨星洪金宝于12月8日晚突然去世, 到第二天清晨上海某网站刊登某位时评作者《缅怀一代功夫巨星洪金宝》的评论, 再到12月10日“洪金宝惊闻自己‘死讯’:上千人致电问我死没”的峰回路转……类似这种报道都是因刻意夸大而追求轰动效果所产生的假新闻, 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给当事人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三) 做好把关人, 拒绝配合某些公司或个人宣传其炒做出来的新闻
名人需要炒作, 策划人需要回报, 娱记与媒体希望吸引更多受众关注本媒体, 引来更多广告商。身为娱记, 永远记得自己首先是一个记者, 要把客观真实放在第一位, 做到不迎合名人炒作、不迎合受众猎奇心理、不迎合满足演艺公司和娱乐策划人的私欲。娱记对新闻事件应该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 不能让假新闻从自己的镜头或笔下与广大受众见面。
(四) 把握新闻语言的特色
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 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在撰写娱乐新闻的时候, 要处处注意把握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在措辞上, 中性词要多于褒贬词。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感情, 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新闻的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 少用褒贬词, 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 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在修饰语上, 限制性要多于形容性。为了客观地表述新闻事实, 必须直接连贯地陈述事实要素。
(五) 做好访问工作, 采得重要信息
很多娱乐记者在访问时不讲究方法, 引起艺人的反感, 此时艺人往往以无可奉告的姿态闭口不谈, 记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不仅写不出好的娱乐新闻, 有的还反咬一口, 撰文中伤艺人不讲道理, 严重损害了艺人的形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记者一定要做好访问工作。一方面, 记者应该提前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访问的心理过程, 妥善处理接近、融洽、沟通、激发四个心理阶段采访对象的微妙心理变化;同时更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问法要多样、问题要有水平。
(六) 慎用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 是指新闻记者在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情况下, 通过偷拍、偷录等隐蔽手段, 来获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之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近年来, 隐形采访被变相运用于娱乐新闻采访当中, 人们称这群以跟踪艺人来挖掘新闻的人为“狗仔队”, 讽刺意味十足。
绝大多数娱乐新闻并不适合隐性采访。在隐性采访中, 容易发生侵权行为, 给媒体和记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某些隐性采访者看到的是表面的现象, 听到的是片面的言语, 报道出来的新闻根本不可靠, 娱乐记者应该慎重使用隐性采访。凡能运用显性采访方式时, 就不要使用隐性采访;使用隐性采访时, 也绝不能涉及艺人隐私;隐性采访所得的材料一定要核对清除, 避免出现事实差错。
三、娱乐新闻采写如何做到不失娱乐性
(一) 选取重要性、趣味性强的新闻素材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娱乐圈的事情千变万化, 每天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 这些事情只要有心发掘, 都可以成为一篇优秀的娱乐新闻报道。例如, 《徐静蕾开新片发布会, 韩童生现场被“忽悠”》[3]这篇新闻报道就写得很好:
发布会上, 媒体的目光一致聚焦在徐静蕾和韩童生两位主演身上, 在影片里, 他们俩从头到尾都试图说服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 上演了“忽悠”与“反忽悠”的好戏。
徐静蕾:我们俩一直在互相地忽悠, 你忽悠我, 我忽悠你, 有时候你占上风, 有时候我占上风, 真是很有意思, 就是两个演员的对峙吧。
接受采访时韩童生透露, 他甚至被影片“忽悠”得忘了谈片酬。
韩童生:你碰到好的东西 (剧本) 它不会讲什么片酬, 对这个片子不重要, 关键是我拍了一个我自己特别喜欢的, 觉得特过瘾的戏, 这个很重要。
当然, 韩童生也不忘在被“忽悠”之后, 对导演徐静蕾说一声谢谢。到底在《梦想照进现实》中, 徐静蕾和韩童生最后谁把谁给“忽悠”了, 请您到电影院自己去看看吧。
记者摘录了徐静蕾和韩童生现场的对话, 加入适当的连接性语言, 使报道完整流畅。同时, 记者也抓住了韩童生在薪酬上“被忽悠”这一细节, 在给读者带来乐趣的同时, 也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二) 写作中要讲究文采, 适应受众的审美需求
“新闻的文采, 讲究叙事而发, 淡中有味。也就是说, 要在平实中见文采。文学的文采在于刻意追求鲜艳华丽, 新闻的文采在于沿着事实的逻辑修饰, 自然而不雕琢、委婉而不浅露、清新而不花哨, 看似平淡, 味在其中。”[2]
(三) 摆正心态, 避免俗套
娱乐报道要以正确的态度去接近新闻源头, 彻底呈现娱乐圈的原生态, 以权威的评价去解构热点作品, 深入发掘影视歌等行业的创造力。在尊重大众趣味的基础上, 推出独特的报道视角, 对明星等人物的报道客观真实, 还原娱乐新闻的本来面目。
四、结语:娱乐新闻采写中真实性与娱乐性的统一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失去了真实, 新闻工作者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 同时也就失去了新闻工作者职业的生命。娱乐性是娱乐新闻的灵魂, 没有了娱乐性, 娱乐新闻就没有了能带给大众快乐的法宝。
在娱乐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中, 真实性和娱乐性实际上是统一的整体。只有事实而没有任何趣味的娱乐新闻类同于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不尊重事实瞎编乱造的文章虽然吸引眼球却根本不能划入新闻的范畴并最终为大众所不耻。娱乐新闻的采写, 既要尊重事实, 也要注意塑造其娱乐性的灵魂。
摘要:本文结合新闻采写基本原则, 分析在娱乐新闻采写中娱乐性与真实性的矛盾关系, 研究探讨新时代潮流下娱乐新闻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娱乐记者们在新闻采写中如何把握自身的导向作用, 如何传递娱乐新闻, 直接影响社会大众的娱乐风气, 尤其是会影响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在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娱乐性, 方是娱乐新闻的采写正道。
关键词:娱乐新闻,娱乐性,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汪辉, 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书店, 1998.
[2]张默.新闻采访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非娱乐产品的娱乐营销传播 篇5
文硕/编著
对话一 与派力营销咨询公司总裁屈云波谈娱乐营销的实际运用
对话二 与叶茂中营销策划公司总裁叶茂中谈生动化广告运动
导 言 将娱乐的力量带进营销
第一章 娱乐并营销着
一、娱乐者的《欢乐颂》
□大众文化的狂欢
□娱乐生活的主流方式
案例与点评:给爱情一声惊喜(通讯业)案例与点评:青春纪念:车票上的情人(运输业)案例与点评:春节冷了“中华第一饭”(餐饮业)□娱乐--金字塔
案例与点评:联想触摸蓝色(家电业)
二、营销者的《借东风》
□营销≠销售
案例与点评:简·卡尔森玩转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运输业)□娱乐营销:商人心中是最装有人民的□N世代:随心所欲的消费行为
□a族:创造消费浪潮
案例与点评:拉登帮美国人卖了什么?(销售业)案例与点评:铱星陨落(通讯业)
第二章 娱乐营销:下一件狂烈的营销突破
一、基点--所有的事业都是娱乐事业
□狂欢世纪,娱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
案例与点评:摩托罗拉要造……什么?(通讯业)案例与点评:娱乐时代的商场(零售业)案例与点评:厕所的革命(餐饮业)□生活,要的是感觉和乐趣
案例与点评:什么是本土快餐店不具备的(餐饮业)案例与点评:梁实秋笔下的麦当劳(餐饮业)□娱乐元素优化企业营销
1.色彩
案例与点评:国泰航空的色彩营销(运输业)案例与点评:褪色后的苹果(IT业)2.音乐
案例与点评:诺基亚3310亮相亚太区“快乐无止境”动感音乐会(通讯业)3.形象
案例与点评:莱卡时尚颁奖大典(化工业)4.风格
案例与点评:现代城--麦当娜风格(房地产业)5.主题
案例与点评:奢华不是时尚(珠宝业)
二、法则--营销差异化的全新诉求
□从价值、形象到身心体验
案例与点评:美女香车,诱人心魂(汽车业)□掌握年轻人
案例与点评:耐克网上店:非常地酷(服装业)案例与点评:“麦当劳网吧”(餐饮业)□不断创新
案例与点评:“我的手表感染病毒了!”(电子业)案例与点评:先锋派高尔夫球车:球场上喧宾夺主(汽车业)□揣摩客户的心态
案例与点评:AT&T:在情感指引下(通讯业)案例与点评:音域2000(组合音响)□策略联盟
案例与点评:快餐与玩具(餐饮业)□主题下的多角化
三、动力--快乐就是商机
□快乐形象
案例与点评:手机扮酷秘籍(通讯业)案例与点评:菲利浦手机在消费者眼中排第几?(通讯业)□快乐消费
案例与点评:一路飞一路玩:Rosen的专机娱乐系统(运输业)案例与点评:搞笑餐馆的另类文化(餐饮业)□名牌的传说
案例与点评:左岸,那个幻觉品牌(食品业)
第三章 组织减压: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一、企业戏剧化
□管理是一种表演艺术
□找些乐子:工作的原动力和气氛
案例与点评:安德鲁飓风带给堡中王的礼物(餐饮业)案例与点评:王安电脑的悲剧(IT业)
二、组织学学好莱坞
□从科层化到网络化
□未来的头衔
案例与点评:未来的银行(金融业)
三、企业文化:寓娱乐于工作
□领导艺术:趣味性重于重要性
□CEO也是娱乐总监
案例与点评:豪马公司在意文化中的沟通(汽车业)案例与点评:微软中国怎样为新办公室命名(IT业)
第四章 主题娱乐:体验消费时代
一、从价值和品牌到体验
□生活体验
案例与点评:上课是种快乐的游戏(教育业)□体验营销
案例与点评:列车速度不是最主要的(运输业)案例与点评:土星带你回家(汽车业)
二、让每一件精品都有一个故事
□企业的故事
□把企业写进故事
案例与点评:安妮阿姨的身影(餐饮业)案例与点评:落英缤纷时,故人入梦来(化妆品)
三、回归梦想:娱乐主题
□主题风格
案例与点评:主题商场(零售业)□主题方式
案例与点评:汽车的戏剧(汽车业)案例与点评:联想“问天”:乱花渐欲迷人眼(IT业)
第五章 创造致命诱惑力
一、刺激消费就这么简单
□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迅速下降
□更高的需求层次
□商业活力来自娱乐性满足
二、风情万种才能魅力无限
□新概念:创造流行时尚
案例与点评:“概念楼盘”的概念(房地产业)案例与点评:脑白金“偷梁换柱”(保健品)□高科技:让消费者更轻松
案例与点评:诺基亚5510:轻松享受现代生活(通讯业)案例与点评:洗碗机:难入寻常百姓家(家电业)□情感寄托:弥补心灵的空洞
案例与点评:爱的标志(珠宝业)案例与点评:喜之郎:凝聚最美好的情感(食品业)□个性:以人性为本
案例与点评:黛绰维纳,气度不凡(化妆品)案例与点评:银行卡:体贴而入微(金融业)□互动:让消费者享受自主乐趣
案例与点评:富贵所愿,宝马香车(汽车业)案例与点评:互动英语:e时代的教学先锋(教育业)
三、顺应潮流,还是引导潮流135 案例与点评:时尚轮回:福特再造敞篷车(汽车业)案例与点评:风来潮去超短裙(服装业)
第六章 “第五元素”
一、感官--用什么诱惑你
□视觉冲击力:所有的感觉源于眼睛
案例与点评:蒂法尼的盒子(珠宝业)案例与点评:百事可乐的“阴招”(饮料业)□听觉感染力:制造流行的病毒
案例与点评:爱立信的故事(通讯业)□触觉激活力:爱不释手
案例与点评:“清嘴”的味道(食品业)□嗅觉记忆力:“闻”风而动
案例与点评:虚拟世界里的真实味道(IT业)□味觉吸引力:物不醉人人自醉
案例与点评:奇妙的女性感觉(食品业)□通感向心力:无法表达和抗拒的魔力
案例与点评:Finlandia的前世(酿酒业)案例与点评:广告页上的CEO(办公用品业)案例与点评:两世为人的“奇妙胸罩”(服装业)
二、快感多媒体
□电视--身边时刻的呼唤
案例与点评:耐克的“专业体育精神”(服装业)□广播--永不消逝的电波
案例与点评:播广告播出官司(运输业)□电影--艺术与市场的载体
案例与点评:电影与时装(服装业)□报刊--三维空间在平面上延伸
案例与点评:超级“晚宴”引发媒体激战(食品业)□户外广告--真正的大众传媒
案例与点评:FM365:我为谁心动(IT业)□网络--无所不包的新媒体
案例与点评:音乐充满百事可乐网站(饮料业)案例与点评:五粮液在哪?(酿酒业)
三、多媒体平台
案例与点评:“宝马”广告出新招 网络电影任你瞧(汽车业)
四、娱乐元素之一:娱乐,在宁静中流淌
□图像--身体的梦想和渴望
案例与点评:蓝色怪人(IT业)□模特、明星--生命与美的力量
案例与点评:米卢走穴(家电业)案例与点评:张柏芝折了“东洋之花”(化妆品)案例与点评:迈克尔·杰克逊为纳斯达克开盘(金融业)□卡通--童话不仅属于少年
案例与点评:“酷儿”可不光是“酷”(饮料业)□性感--美丽而暧昧的味道 案例与点评:“不要以为我们是在卖口红和香水”(IT业)案例与点评:“嘘--不要让她知道”(IT业)□建筑--永恒凝固的美
案例与点评:气质高贵才有气度不凡(金融业)
五、娱乐元素之二:娱乐,在流淌中沉淀
□音乐--发自天堂的召唤
案例与点评:金蝶变奏(IT业)□舞蹈--身体的歌声
案例与点评:当化妆品与芭蕾相遇(化妆品)案例与点评:红牛热舞(饮料业)□演唱会--用歌声和面孔打动你
案例与点评:羽泉和另类声音(通讯业)□戏剧--艺术版的金钱游戏
案例与点评:宝姿时装与音乐剧的不解之缘(服装业)案例与点评:皮尔·卡丹包装爱情悲剧(服装业)□动画--闪客帝国
案例与点评:谁杀死了兔子乔丹(服装业)案例与点评:紫光闪烁flash(IT业)□体育--运动无极限
案例与点评:现代在中国玩足球(汽车业)案例与点评:世界杯的机会怎么用?(汽车业)□电影节--最大的卖场
案例与点评:摩托罗拉搭奥斯卡的车(通讯业)
第七章 营销风情:好听、好看、好玩
一、娱乐营销,风情万种
二、营销风情:让产品充满光泽
□形象力
案例与点评:“康师傅”力拒“统一”(食品业)案例与点评:索尼爱立信的动感形象(通讯业)□生动性
案例与点评:宠物手机(通讯业)案例与点评:宝洁“脱”了(日用品)□时尚性
案例与点评:LOFT,世界上最酷的办公室(房地产业)案例与点评:爱立信T65,让你我行我酷(通讯业)□个性化
案例与点评:海尔的“量体裁衣”(家电业)案例与点评:Christian Dior的视觉冲击(服装业)□互动性
案例与点评:周大福的“明月光”(珠宝业)案例与点评:房地产也能DIY(房地产业)□人性化
案例与点评:“伸腿”不是小动作(运输业)案例与点评:人性与灵性的结合(房地产业)
三、卖场风情:让卖场成为磁场
□店内POP 案例与点评:老板明星(家电业)案例与点评:天成败筑城(饮料业)案例与点评:日军投降,红军上岗(餐饮业)□店外POP 案例与点评:纽约公园中的人间天使(服装业)案例与点评:老人节,上网去(IT业)□POP运动
案例与点评:电影广告大篷车(日用品)
四、实战篇:万般风情不离六字真谛
□娃哈哈模式:“明星+歌曲”营销策略
□喜力营销节拍
第八章 广告也娱乐
一、用娱乐打造广告
□2001百事全新主题广告--音乐卡车
□可口可乐的中国新年
□让产品像故事一样流行
案例与点评:猩猩的抗议(通讯业)案例与点评:“松霞恋”的光不好沾(通讯业)
二、倾听广告主的声音
案例与点评:拳王很像皮大衣(服装业)案例与点评:世界最大广告牌变废铁(广告业)
三、为品牌服务
案例与点评:贵州醇扛天然美酒大旗(酿酒业)案例与点评:菲利浦坐错了地方(通讯业)
四、让音乐成为广告的伴侣
案例与点评:金嗓子喉宝的声音(制药业)案例与点评:麦当娜推销Windows XP(IT业)
第九章 形象代言人:让你的面孔告诉我一、熟悉他们--和这些商品吗? 案例与点评:刘欢“当垆卖酒”(酿酒业)
二、面孔的力量
案例与点评:百事可乐的法宝(饮料业)案例与点评:F4出任联想1+1形象大使(IT业)
三、走出代言人误区
□知名度不等于喜爱率
案例与点评:明星夺目,旭日无光(饮料业)□焉能反客为主
案例与点评:华硕电脑选中刘璇“内幕揭秘”(IT业)案例与点评:可口可乐要甩谢霆锋(饮料业)□形象的基石:品质与创意
案例与点评:明星大腕“作秀”京城房地产(房地产业)
四、实战篇:让产品充满人格
□婷美红颜军团全线出击
□与赵本山有缘
第十章 品牌秀:为梦想时代创造品牌感动
一、品牌形象塑造可爱创造魅力
□品牌个性:万绿丛中一点红
案例与点评:流行动物(珠宝业)案例与点评:刘永行请来小魔法师(饲料业)□品牌形象塑造模式
案例与点评:明基的“鳄作剧”(IT业)案例与点评:IBM的“红豹”(IT业)
二、品牌传播:整合营销推广
□诉求情感化
案例与点评:资生堂的5S专卖店(化妆品)案例与点评:老窦酒吧:嘉汇百货的致命吸引力(餐饮业)□创意戏剧化
案例与点评:是克林顿吗?(化妆品)案例与点评:“羽·泉”被茶饮料盗名(饮料业)□整合传播效应
案例与点评:宝洁的三种武器(日用品)案例与点评:比特啤酒的立体化战争(酿酒业)
三、品牌赞助:感情投资
□新沟通运动一本万利
案例与点评:可口可乐与中国龙同庆(饮料业)□该赞助谁
□精彩创意:强大的吸引力
案例与点评:摩托罗拉上世界名校的船(通讯业)□配合媒体
□整合传播
案例与点评:贵州醇冠名赞助“首都高校青年志愿者智力扶贫创业行动”(酿酒业)
四、实战篇:品牌不败
□星巴克:休闲、时尚和生活方式
能“呼风唤雨”的娱乐明星们 篇6
谢霆锋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到哪里,哪里就一片晴好。谢霆锋近几年专攻电影,什么戏难度高就接什么戏,几乎到了“玩命”的程度,就是想摘掉“偶像明星”的帽子,但结果却总是“给他人做嫁衣裳”。
最鲜明的就是电影《证人》,拍摄的时候,谢霆锋受伤的新闻不断,弄得老婆张柏芝也丢下儿子前去探班。而此时根本没人在意第二男主角张家辉,结果却是他凭《证人》夺得影帝,之前“半红不紫”的尴尬状态也因遇到谢霆锋而变得前途灿烂。
其实。小谢帮衬他人不止这一折,早前成龙大哥重拍《新警察故事》,找谢霆锋做第二男主角,摆明了就是“特别关照”,小谢虽然也是奋不顾身,但最后大红的却是第三男主角吴彦祖,还有影评人把《新警察故事》当作吴彦祖从偶像向实力的转型之作,这个“军功章”里也绝对有小谢的一半功劳啊!
陈法拉日全食
连太阳的光芒都可以挡住,陈法拉绝对可以被评为“抢镜女王”。上半年火了“laughing哥”谢天华的《学警狙击》要拍电影前传《Laughing Got之变节》,除了影帝黄秋生和吴镇宇助阵外,连两学警吴卓羲和陈键锋也不拿报酬友情客串,可见演员们都把出演这部电影当作是一个聚拢人气的机会,那么laughing嫂的角色也就顺理成章成了一众花旦、靓模争抢的饭碗了。
其实,已在拍摄电视剧《蒲松龄》的陈法拉本来没机会参加选角,可她先是哀求剧组监制放她半天假参加试镜会,又被香港狗仔拍到她请TVB的高层乐易玲和陈志云吃饭,提出降价出演。最后,陈志云真就点陈法拉为“laughing嫂”人选,还亲自为法拉调配拍摄时间。谁要想在陈法拉面前露出锋芒,难啊!
上户彩人工降雨
干旱?人工降雨可以滋润大地!拍戏也是,演技差?出钱倒贴剧组,也一样当主角。
由日本女星上户彩主演的电视剧《情定大饭店》收视惨淡。据日本娱乐杂志《Bubka》报道,电视剧《情定大饭店》刚放到第二集,收视就跌到个位数8%,而早前由上户彩主演的《下北Sundays》也因为收视问题遭腰斩收场,上户彩更是被冠以“收视毒药”。可让人奇怪的是,即使上户彩的成绩再差。电视台还是一口气和她签下了四部剧的女主角。据八卦杂志报道,这是因为上户彩经纪公司提出:谁请上户彩当主角。就会得到1000万日元(约70万人民/币)的制作补贴费。对电视台来说,反正娱乐行业适逢干旱,既然有人愿意出钱请人工降雨队,何乐不为?
追星宝典
金身玉体大牌明星“特殊”部位惊人价
容祖儿的声带价值5000万。容祖儿靠着漂亮的声音在乐坛立足。有一次,她因为声带生茧出现声线沙哑而损失了1800多万港元的收入。英皇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摇钱树”,特地花了5000万港元为祖儿声带买保险。
金城武的脸蛋价值2500万。金城武拥有一张能“颠倒众生”的脸,有一次,因为拍摄广告需要,金城武的脸必须贴着高温灯管拍照,于是广告商开始担心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就特意为其买了2500万人民币的保险。即使真有什么差池,也不用担心会砸锅卖铁了。
林志玲的胸部价值百万。为丰胸瘦身公司拍摄新一辑广告照,因为要在低温下挑战性感三点式,于是瘦身公司特为林志玲投保高达7位数。
浅谈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篇7
1、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是以满足受众的“娱怀取乐”、“怡情雅兴”的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新闻, 是一个社会休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娱乐新闻是以娱乐为内容的新闻, 既是新闻, 就应该注重其新闻价值, 使其求新的状态下让受众获得娱乐与放松的精神满足。因此, 娱乐新闻在选题上, 一定要既要重视其娱乐性, 更注重其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把握好娱乐新闻的选题标准与尺度, 才能避免娱乐新闻的过度化、低俗化与恶俗化倾向, 从而净化休闲娱乐文化环境,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构建的步伐。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 从文化角度看, 在社会转型期间, 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 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 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 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 市井杂谈, 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 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 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 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2、新闻的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在我国兴起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我国目前相对成功的报纸电视节目, 多数建立在对国外同类成功新闻栏目模仿和改良的基础之上。国内对新闻娱乐化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大体定位是:内容上偏向软新闻、名人趣事、日常事件、暴力犯罪、灾难事件、体育新闻, 纯粹娱乐新闻等软性新闻作为新闻的重点;表现形式上则是强调故事性、情节性、甚至戏剧化手法。新闻娱乐化的特征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 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 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 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 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 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首先, 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 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 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 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 用戏弄搞笑, 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 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 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 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 向市场要钱.要有利润, 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 以迎合受众的需求。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 注意力经济也就随之产生了, 拥有的注意力越多, 就可能获得越大的利润。如央视的《非常6+1》、《星光大道》, 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勇往直前》等一直是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金牌栏目。从需要使用媒体到如今能够参与到它的运作中, 受众向历来蒙着神秘面纱的媒体迈进了一大步, 零距离接触让受众感受到极大的满足。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受众还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受众的媒介使用权, 但这已经足以让受众聚集在媒体周围, 对这些主动向他们招手的媒体趋之若鹜, 新闻娱乐化也因而愈演愈烈。
再次, 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 只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 而这样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 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 所以它的扩张程度必然是很大的, 渗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 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 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 虽然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 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 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性程度加深, 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 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 所以我们大胆接受, 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 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 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
从娱乐新闻到新闻的娱乐化探析 篇8
一、娱乐新闻的娱乐化探析
娱乐新闻是新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娱乐新闻相比一般的事件新闻、时政新闻等, 具有写作要求不高、写作规范较少等。但毕竟从本质上来看, 娱乐新闻也属于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如果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中, 不注重把握新闻的相关规范和相关规律, 那么娱乐新闻的传播价值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久而久之, 受众在浏览娱乐新闻时, 势必会对娱乐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严重的质疑, 最终将影响娱乐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在当前娱乐新闻中, 很多文娱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 为了提升娱乐新闻的浏览量和点击率, 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中, 过分地将娱乐新闻娱乐化。对于一些已经证实的娱乐新闻, 为了让这起娱乐新闻事件取得巨大的轰动效应, 新闻编辑人员往往会在标题或者内容上予以虚拟化, 借助于某些热点新闻, 来重新包装已经证实的娱乐新闻, 造成娱乐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虽然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毋庸置疑, 但这种华而不实的娱乐新闻包装, 反倒会降低娱乐新闻的可信度。而对于一些捕风捉影的娱乐新闻, 如某某明星出轨事件, 很多娱乐媒体在尚未证实, 或者在尚不打算通过一些渠道进行证实的情况下, 为了通过“抢发”或“首发”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往往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中, 盲目地进行预告式或猜想式的娱乐新闻报道, 造成了娱乐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二、娱乐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危害
娱乐新闻在本质上仍属于新闻的重要范畴, 仍需要遵循新闻的相关写作规范和报道诉求,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娱乐新闻的价值属性, 才能有效地提升娱乐新闻的传播效果。但现阶段, 娱乐新闻娱乐化的倾向容易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1. 娱乐新闻娱乐化容易影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娱乐新闻的娱乐化倾向, 很容易影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很容易降低娱乐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娱乐新闻是新闻的重要范畴, 在娱乐新闻的报道过程中, 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会降低新闻的传播价值, 会影响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娱乐新闻理应成为传播社会正确价值取向, 发挥调节社会大众不良情绪, 指引受众走向真善美的道德标杆的重要手段。但现阶段娱乐新闻的娱乐化, 很容易歪曲娱乐新闻的正确价值导向, 不利于娱乐新闻的健康发展。
2. 娱乐新闻娱乐化容易滋生低级趣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内外各种文化的不断繁荣, 人们的思想水平和文化欣赏水平都在不断地提升。娱乐新闻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应该成为指引人们培养更高情趣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但娱乐新闻的娱乐化很容易降低人们的欣赏水平, 滋生受众的低级趣味。特别是很多娱乐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 制造短时间内的轰动效应, 肆意地降低了娱乐新闻的道德底线, 铺天盖地地报道一些明星的丑闻或者隐私, 这种低级趣味的娱乐新闻, 恰好是娱乐新闻娱乐化的主要表现。受众在接受娱乐新闻的过程中, 长期以往很容易形成视觉习惯, 从而影响受众的欣赏水平, 滋生受众的低级趣味。
三、规范娱乐新闻到新闻的主要策略
娱乐新闻的本质也属于新闻, 过度娱乐化的新闻既容易降低新闻的水准, 滋生不良文化, 影响娱乐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容易影响受众的健康情趣。因此, 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规范娱乐新闻, 使得娱乐新闻真正走向新闻。
1. 加强娱乐新闻的监管力度
娱乐新闻之所以过度娱乐化, 娱乐新闻媒体之所以热衷于报道明星的隐私和丑闻, 从根本上来说, 是因为监管部门对娱乐新闻的监管力度不够大。因此, 为规范娱乐新闻的正确发展, 为规范娱乐新闻向真正的新闻发展, 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娱乐新闻的媒体规范力度, 通过相关的措施或制度来促进娱乐新闻的健康发展。此外, 对于一些不按照规范进行新闻报道的娱乐新闻媒体, 监管部门应该予以信息披露, 并给予相应的警告或惩处。
2. 不断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娱乐新闻的报道中, 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规避娱乐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应该不断提升娱乐新闻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 加强娱乐新闻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 加强娱乐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和素质审核。
3. 丰富报道手段, 选择报道角度
论体育新闻的娱乐性与娱乐化 篇9
娱乐性:体育新闻的重要特征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考察体育史, 我们不难发现, 体育从它产生时起就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 它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都有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与休闲娱乐活动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恩格斯曾经对原始公社时期北美印地安安易洛魁人这样描述:闲暇时胞族间互相球戏, 每一胞族选出自己的优秀球员, 其余的人旁立观看, 并以本胞族球员的胜负打赌。这说明远在原始社会, 竞赛就是以带有休闲娱乐的特征出现的。尽管社会在变革、发展, 体育的目的也有所不同, 但是无论怎样都抹不去体育运动最原始的娱乐属性。 (1) 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竞技性和不确定性, 可以让人从中获得身心愉悦。此外, 体育比赛本身跌宕起伏, 赛场上瞬息万变, 往往能吊起人们的胃口, 因而具有很强的娱乐效果。从古希腊竞技到近代户外竞技运动, 再到风靡一时的奥林匹克运动与职业竞技, 体育运动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自娱自乐及观赏他人的比赛或活动以获得快乐与愉悦。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 就会出现交往、娱乐、爱与归属的需求。在实际生活中, 这种需求最易实现的方式, 莫过于休闲时人与人之间, 以身体活动来进行的各种竞赛游戏, 如拔河、摔跤、赛跑等。无论参与, 还是观赏体育活动, 始终都与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新闻是以报道体育活动为主题的新闻报道, 它依托于体育活动而存在。正是由于报道对象本身鲜明的休闲娱乐特征, 体育新闻报道带有鲜明的娱乐性痕迹也就再自然不过了。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 对事实的准确再现是对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体育新闻要最大限度地向受众还原体育活动的场景, 使没有亲眼看到和亲身感受体育活动的受众也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就必须向人们生动地传递体育活动的情景、体育活动的结果及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人和事, 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需求, 从而使得体育新闻的休闲娱乐特征更加明显。
传媒改革的深入要求体育新闻报道凸显娱乐性。无论是我国, 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新闻事业都具有三大功能: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服务社会, 其中新闻事业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供娱乐, 为人们提供轻松、有趣的消闲享受,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 我国新闻事业的娱乐功能被漠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传媒产业改革的逐步深入, 新闻媒体的双重身份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在我国, 新闻事业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上层建筑属性决定了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要为党、政府和人民服务, 要努力维护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安全,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3) 信息产业属性要求新闻媒体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的双轨运作后, 国家对新闻媒体的拨款日渐减少甚至完全“断奶”。无论是体育媒体, 还是其他媒体的体育板块, 都要考虑如何提高发行量、如何提高收视率, 吸引广告投放, 以不断增加创收。在市场理念的驱动下, 传媒要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其内容就必须牢牢抓住大众的注意力, 注重“眼球经济”, 而娱乐性即是大众兴趣和利益需求的最大共同点。在这样的情况下, 新闻媒体的娱乐属性和功能才逐步被人们认同和接受。这可以说是体育新闻凸显娱乐性特征的最根本动因, 在它的作用下, “新闻媒介正日益成为新闻与娱乐的媒介” (4) , 众多体育新闻媒体和媒体的体育板块都不约而同地祭起了娱乐化的大旗。
传媒市场竞争要求媒体尽可能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当今社会是一个充分尊重自主个性, 价值追求日益多元的社会, “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成为各类新闻媒介的共识。发现、瞄准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和分化的需求是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孜孜以求的目标。作为面对广大体育爱好者的体育类新闻媒体或媒体的体育板块, 同样也面临着如何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随着体育新闻面向受众的窗口日益扩大, 受众对体育新闻的求知欲越发强烈, 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了解比赛情景和结果的体育新闻, 还希望了解明天可能发生什么体育事件, 想了解比分背后各种各样的新闻, 如运动员的精力、状态、心理, 赛场上的技战术变化以及记者客观、中肯的技战术分析, 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事实和见解, 得到更多的信息服务和娱乐享受。作为纵横体坛的精英骄子———体育明星的一举一动也受到了受众前所未有的极大关注, 因而, 体育明星的训练、比赛、出行、交友、兴趣、爱好甚至婚恋、举手投足都成为体育新闻争相报道的热点。这一切都对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方式、角度产生了较大影响, 使体育新闻更具欣赏性、娱乐性、消遣性, 越来越吸引受众, 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内容。
娱乐化及对娱乐化的误读
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 “化”有变化、进化之意,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 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如丑化、绿化等。改革开放以前, 我们一方面过于强调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 而忽略了其他功能, 尤其是娱乐功能。另一方面, 过于强调体育的政治功能, 把体育政治化了。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对体育新闻的报道上纲上线, 内容狭窄, 形式单调, 风格呆板, 程式化严重, 让人不愿读、不愿看。因此,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本意, 应该是承认大众传媒和体育的娱乐功能, 使体育新闻恢复娱乐属性和功能。体育新闻娱乐化最先由《南方体育》提出, 马上被光线传媒制作的大型体育娱乐节目《体育界》发扬光大。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提出“要让娱乐的旗帜飘扬在体育界的上空”, 并要求所有的节目策划, 所有的版面设计, 所有的包装风格, 所有的经费人马, 每一段文字, 每一篇报道, 每一个专题, 每一次主持, 统统向“娱乐”二字靠拢, 对体育报道进行一次彻底的娱乐革命。 (5) 随后, 其他媒体也纷纷跟进, 娱乐化一时成为体育新闻报道的时尚潮流。娱乐化使体育新闻在内容上得到了极大拓展, 只要跟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和体育明星有关的一切事情都能进入新闻报道的视野和领域, 尤其是体育界的逸闻趣事及体育明星的花边消息更是受到媒体的特别关注。在表现形式上, 更加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和文学性, 且非常注重用图片刺激读者的情感和欲望。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带来的这种报道空间和报道方式的拓展, 使体育新闻更加生动活泼, 丰富多元, 更加喜闻乐见, 贴近受众, 因而受到了受众的极大欢迎, 也赢得了丰厚的市场利润。
对于体育新闻而言, 其娱乐性元素健康合理的表达应该被视作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 (6) 对体育新闻娱乐属性和功能的认同, 是一种顺应体育和新闻规律的正常回归, 具有必然性。但娱乐有雅俗之分, 在这正常的回归大潮中也常常席卷着一些杂质, 伴随着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误读, 即片面突出体育新闻的娱乐属性和娱乐功能, 而淡化了体育新闻的其他属性和功能。有的体育媒体把无聊当做有趣, 把一些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媚俗新闻和明星的日常琐事当做主打新闻大肆炒作。有的媒体在娱乐化大潮中逾越了职业道德的底线, 将娱乐化带入了低俗化的泥沼中。如有些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面到处是名人的绯闻、隐私、花边新闻, 似乎除此再无其他可供报道的东西。更有甚者, 有些媒体甚至滑向了色情化、暴力化的深渊。如某媒体在2002年5月出版的世界杯特刊中, 20篇文章的标题常用词汇是“性高潮、性爱、外遇、私生活、非常男女”。其中有两个标题干脆直抒胸臆:“性是迷人的东西”;“世界杯, 忍受没有性生活的日子”。当孙继海和李铁首次亮相英超, 孙继海进了球, 而李铁吃到红牌, 某媒体就用了《初夜:进入或者见红》的黄色标题进行报道。另外, 也有不少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杀气十足”, 仅从新闻报道的标题来看, 就可见一斑, 如《德意志血洗英格兰》、《高丽战车碾过巴林》、《森林狼加时“咬死”国王》等充满了血腥与暴力。这种把低俗化、色情化和暴力化当做娱乐化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说低俗化是由于媒体和记者对娱乐化的理解和在度的把握上的不当造成的。那么色情化和暴力化只能归咎于一些媒体和记者的低级趣味, 不仅如此, 他们还想当然地认为受众也和他们一样低级趣味, 所以, 他们才敢于把色情化、暴力化当做娱乐化, 这实际上是对娱乐化的严重亵渎。目前学术界不少人对娱乐化持批判态度, 原因就在于此。其实他们批评的不是体育新闻的娱乐化, 而是体育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是对以娱乐化之名, 行低俗化、色情化和暴力化之实的批评。受批判的不该是娱乐化, 而是各种形式的“伪娱乐化”和过度娱乐化, 而娱乐化则扮演了“替罪羊”的角色。
迎合与满足:娱乐化的抉择
娱乐化的动因是受众本位。娱乐化不仅仅是当前体育新闻报道上的一个倾向, 在整个新闻传播领域, 乃至整个文化领域都存在着这一倾向。据此有人断言, 我国进入了全民娱乐时代或泛娱乐时代。新闻媒体在对泛娱乐化推波助澜的过程中, 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 吸引受众的注意, 唯有如此, 才能扩大发行量和收视率, 吸引广告投放, 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 从娱乐化的最根本动因来看, 是受众本位作用的体现, 是新闻媒体对服务对象即受众的追逐。
娱乐化的要义是满足受众。媒体要赢得市场, 前提是赢得受众, 而要赢得受众必须首先满足受众的需求。体育新闻报道满足受众需求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满足受众是迎合受众, 就是想方设法讨好受众, 就是完全根据受众的喜好安排报道内容、风格和方式。而最能吸引最大多数人的注意和眼球的莫过于涉及人性本能的东西, 于是一些媒体就专注于如何取悦和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 并把低级趣味当生动活泼, 把哗众取宠当喜闻乐见, 满足人性猎奇、求异等原始兴趣, 为达目的甚至不惜人为地制造假新闻。中间层次的满足是满足受众表层的合理需求, 它解决的是受众对信息服务的不足感。最高层次的满足包含两个方面, 既要发现和满足受众合理的信息需求, 解决受众对信息服务的不足感, 同时又把受众往积极健康的方向进行引导, 这种对受众需求的满足与浅尝辄止的满足受众的表层需求有很大区别, 更与一味地迎合受众有着本质的区别,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满足。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是媒体安身立命的根本。社会责任是媒体肩负的神圣职责。新闻传媒不仅是新闻信息的生产者、提供者, 也是受众的良师益友, 不仅要向人们告知刚刚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体育事实及其背景与发展趋势, 也要培养公众体育意识, 引导公众自觉参与体育活动, 弘扬团结拼搏、公平竞争、锐意攀登的崇高精神和道德品质, 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体育媒体只有真正深入理解和把握住了受众本位的内涵, 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满足受众的需求, 在坚守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 合理增加娱乐元素, 才是真正在走娱乐化道路, 也才能真正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实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地降低格调, 仅仅依靠激发人的原始欲望来获取眼球, 早晚会被受众抛弃。这一点, 已为上世纪中期的美国媒体的发展经历所证实, 如不及时改弦更张, 必然影响媒体的品牌形象, 不利于媒体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黎莎:《对体育新闻基本特征的探讨》,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
②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③孟建、曾小强:《理论转视:文化体制改革历程中的报业发展——兼论报业改革中的“双重属性”问题 (下) 》, 《新闻传播》, 2008 (8) 。
④邵培仁:《传播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⑤秦沈:《娱乐经济下的电视体育节目》, 《新闻知识》, 2005 (1) 。
娱乐明星 篇10
1.1 主持明星化的发展史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主持人事业经历过一个“职业主持”到“明星主持”的过程。“职业主持”就是围绕栏目这个中心,并时刻体现出栏目的纯粹内容及性质,栏目中主持人采取以栏目来推栏目的手法,而“明星主持”更多是围绕主持人这个中心,在具体的栏目中来体现出主持人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从而逐步形成“明星”这一效应,让主持人在主持中去提供给栏目推动力从而以主持人的能力来推动栏目的发展。在我国“明星主持”的氛围下,主持人具有了更大更宽广的空间来发展;同时,主持人也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如今国内外的大环境下中,主持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 主持明星化的特点
主持者的形象更加贴近立体化。主持的形象不能只是拘泥于注重外貌以及造型,而是更加注重于个人魅力乃至整体形象的塑造,从而在节目中更能引起共鸣和思考。对于主持人应当如何定位以及塑造形象的问题,应从两个方向考虑:一是宏观方向,要树立健康的公众形象;二是微观方向,也就是具体形象的细节设计,包括了外形、声行、人格形象等。例如,新闻联播的主持人之一罗京在公众的面前所表现出的始终呈现严肃表情,其穿衣职业化的打扮,标准的流利的普通话,都体现了罗京作为一名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严谨、认真的形象。
主持人个性逐步走向分众化。分众化指的就是既要树立起大家喜闻乐的风格又要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的气派和风格,或者是利用自己的气派和风格吸引广大观众的兴趣和目光。随着传媒业的“窄播化”,主持人的“大众情人”时代宣告结束,因此,分众化就对主持人的个性的独特性提出要求,最大的程度吸引节目所要针对的群体,满足了这一特定的受众收视的需求,进而去满足他们想要对节目进行选择的需求。与分众化所对应的是,主持人的个性化也将会受到大家的推崇。幽默的小崔、孩子气的刘纯燕,他们都依据了自己独特个性去主持适合的节目,让自己有特定的受众。
主持人风格逐步走向品牌化。风格品牌化,即以节目性质以及目标为基础,主持人根据自身的见闻和节目氛围创造发挥,从而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以及人格魅力。一旦这种主持人独有的风范被收视群体认可,也就意味着这个主持人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品牌。风格在形式和思想的融会过程中会铭刻自己所具有的精神和个性的独特性印记。主持的风格形成有许多的因素,既受主持人自身的条件影响,又和其外部环境有关。每个主持人都有其特有的人生阅历、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素养、兴趣爱好,这些都会对主持人的风格有所影响。同样的,主持人的民族、信仰、习惯等也都可能对主持人的道路产生直接影响。主持人的品牌价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仅只是某个节目的标志,更是会上升到成为一个电视台的标志。
2 主持明星化的弊端
2.1 过度“明星化”后主持人所面临的角色冲突
2.1.1 角色冲突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主持有着多重角色,即个人、媒体、公众这三个角色,但这三个角色之间会产生一些无法相容的冲突,使主持人会面临尴尬处境。第二层中,“角色”指的是人从事的不同工种。“角色冲突”指的是主持人自身对于角色的认知,我是艺人,是主持人,是多栖明星,还是歌手?这是对于自身角色冲突的处理。
2.1.2 角色冲突的具体体现
第一层,主持人必须要有健康的个人形象才能被观众接受,特别是在比较轻松自由的娱乐节目中,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和形象显得更加重要。在我国的娱乐节目中,虽然主持人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必须遵循社会公共价值标准,服从于节目的整体宗旨但明星化的过度,让主持人更加容易放大自我,沉迷自我,用娱乐圈中才会使用的“炒作”来频繁地包装自己,出奇闻,讲怪话,产生个人为重的倾向。
从第二层含义来讲,首先要对自己“主持人”的身份做好把握,其工作本质就是对节目内容的传递,对节目进程的推动。主持人才艺展示作为节目的内容之一,而节目外的活动,无论是演唱,还是其余的形式,都是对自身的肯定,最关键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如今很多主持人成为了所谓的“多栖全能艺人”,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不仅能主持节目,也能唱歌、演戏、拍广告,这本身就是自身认知上的错位和对专业化的否定。
2.2 过度“明星化”后主持人自我迷失
2.2.1 在娱乐世界的名利场中迷失
主持人作为一个备受大众关注的职业享受着无尽的掌声和鲜花,对于主持人来说,特殊的待遇和噱头可能会让他自己沉浸于鲜花和掌声中,而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最终迷失自己,缺乏目标,只是一味的争名夺利。
明星化这个词,有着极为深远的含义,它不只是说太多的个人炒作和宣传,也不只是说用不当的手段赚取商业利益,它更意味着在喧嚣的名利中迷失了自我。
2.2.2 在人文精神追求的道路上迷失
在这里对于人文精神不同的追求分为两条道路:一是人文精神中对于自身的追求;二是通过自身去对人文精神的价值进行传递。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不但能够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更是能够塑造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这些对于主持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优秀的主持人的素养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传递给观众,使得观众快乐的学到了知识。
3 主持明星化的思考
3.1 正确处理“放权”与‘“制约”的关系
明星主持人在电视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其限制过多,会影响其主观能动性及明星效应的充分发挥。同时,由于明星主持人所处特殊位置,又会导致其产生“居高临下”之感。因而必须加强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帮助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不合理行为加以及时纠正和制约。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明星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3.2 正确处理“内涵”与“包装”的关系
要努力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丰富其“内涵”,使其成为具有较强采、编、播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主持人这个职业,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主持人的言行对公共大众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好的主持人往往会受人尊敬。中央、省、市、县、乡分别根据不同的需求放送有主持人的节目,使原本单调且单向的电视节目成为丰富且能双向交流的节目,自然主持人也因此成名
3.3 正确处理“新星”与“明星”的关系
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定式化以及节目不能推陈出新,都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停滞不前。因此,有自己明星的广播电视台,就会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要保证广播电视台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后起之秀,推动主持人明星制正常运转,就必须正确处理“新星”与“明星”之间的关系,为新星顺利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明星带动新星的发展,从老牌节目中培养新的明星;另一方面,结合新星与明星的特点,促使他们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培养出新的明星,新的“台标”,以形成主持人明星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摘要: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启了主持人明星化的先河。美国各大传媒集团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并实现了收视率的大幅上升,从而使得各国传媒人员争相借鉴。把主持人塑造成明星会有很多益处,如形成较为稳定的收视人群,在众多类别的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及给以主持人明星化为中心的制作团队、策划团队创造可观的利益。在利益以及绩效的驱使下,各国电视人先后走上了“主持人明星化”的道路,最终导致不良后果。
源自娱乐 超越娱乐 篇11
严肃游戏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概念。我们有必要把严肃游戏的概念好好分析一下,让更多的人清晰地知道:严肃游戏是什么?什么样的游戏是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有哪些好处?
其实所谓严肃游戏并不是剥夺游戏的娱乐性,而是使游戏不单纯只是为了娱乐而存在。这也是人们对现代电子游戏行业的一大期许,相信每一个热爱游戏的人,都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游戏可以玩,同时也希望自己发现的好游戏可以有更多的朋友一起玩,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严肃游戏的发展现状也正是需要我们更多交流、更多分享。本刊将会长期关注严肃游戏的应用、发展,希望和广大读者朋友们一起帮助严肃游戏走得更远。
“玩游戏其实可以很严肃。”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既然游戏是用来“玩”的,那又怎么可能跟“严肃”这个正经八百的词儿挂得上钩呢?不过我们也不妨来一次逆向思维:玩,难道就是游戏的唯一功能吗?
中国人一直都津津乐道于圣贤的千古名言“食色,性也”,其实就在同一时代的典籍《韩非子》中,也能找到把游戏与饮食相提并论的记录,可见老祖宗同样认识到了游戏在人类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英文里,“Game”一词本身还带有运动、竞技、博弈的意思,通过体育比赛展现国家实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大概要算是最盛大的一种“Game”了。19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从普通棋类游戏发展而来的“战争游戏”(Wargame),用于模拟日益复杂的作战行动,从此成为各国军队参谋总部里的必备工具,而大约100年后诞生的《垄断》(Monopoly)或称“强手棋”游戏则将丰富多变的商业交易端上了普通家庭的餐桌。
游戏在本质上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趣味化模仿,因此从起源到演变都与人类诸多严肃活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大众娱乐进入电子化时代,无论影视观众或是游戏玩家都在为获得更精彩的感官体验而欢呼雀跃,尤其是电子游戏(包括游戏机和个人电脑上的游戏)在交互性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更为它打开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既然暴力都已成为美学,游戏又岂可不能严肃?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技术和艺术创造既能带来轻松的娱乐享受,自然也不难在正经领域中找到用武之地。
何谓“严肃游戏”?
虽然在传统观念中“游戏”与“严肃”势同水火,但早在电子游戏出现之前,“严肃游戏”作为一个对立统一体的概念就已见诸于世,当然那些基于人文艺术、社会历史甚至宗教哲学层面上的探讨并不是普通玩家所关心的。这里所说的“严肃游戏”实际上直到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在业界显山露水,逐渐发展成为一股方兴未艾的风潮。在2005年的E3大展上,参展的严肃游戏组织Serious Games Initiative的负责人本·索耶(Ben Sawyer)向媒体提出了对“严肃游戏”的基本定义:
必须是用于解决非娱乐性的问题;
必须与游戏开发活动存在以下至少一个方面的联系:
1.以游戏的形式来应用
2.部分或全部由游戏制作者利用其专业技能进行设计或开发
3.使用了原创游戏的开发技术或工具
某些属于“商用现货-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即能直接从市场上买到、无需修改就可使用的商品)范畴的游戏软件如果用于非娱乐目的也可算在内,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软件通常不在此列。
2009年举办的第一届严肃游戏(北京)创新峰会上,也首次在中国国内正式提出了严肃游戏这一概念。严肃游戏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而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让用户在游戏过程中接受信息,并获得个性化、互动性和娱乐性极强的全新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换个宽泛而简略的说法就是,可以用在除娱乐以外其它领域的游戏作品均可视作严肃游戏。所谓的“非娱乐领域”包括教育培训、经营管理、国防安全、医疗保健、科学研究等各种行业。显然,在这里想要严肃一把还得先具备一定的可玩性,除了可以选用面向玩家的现成游戏外,即使是专门为非娱乐目的开发的产品也必须具有游戏的特性,但反过来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随意给自己套上一副严肃面具的。
电脑及网络时代的严肃游戏
如今我们已经习惯将游戏划分为角色扮演、动作、策略、冒险等多种类型,但对客观环境和人类思维进行模仿的本质特性使得所有游戏都可被称作“模拟游戏”(哪怕游戏中的角色、剧情和场景是完全虚幻的或基本没有人工智能即AI可言),这也使其先天性地拥有了跻身严肃领域的潜力。利用日新月异的游戏设计理念和开发技术,可以营造出在感官和逻辑上都足够逼真可信的虚拟实境,达到与专业化模拟设备同样的效果,但成本更为低廉,使用者的参与感也更强,这无疑对许多非游戏行业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抛开一两百年前就盛行的桌面游戏不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ENIAC诞生之日起,就有人不满足于将这种高科技产物仅仅当作“计算机”来使用。不过想要准确地追溯电脑化时代严肃游戏的源头恐怕不太容易,因为有些作品从来没有出现在大众玩家的视野中,而是直接用于专业领域。比如有的研究者把1955年兰德公司为美国空军开发的后勤模拟系统视为现代严肃游戏的始祖,这个《垄断》游戏的空军版可以帮助使用者学习按商业规律去管理军队的供应体系。次年,美国管理协会开始将《顶级管理决策模拟》(Top Management Decision Simulation)用于专题研讨,后来还进入到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教室。曾提出“游戏是未来的语言”的理查德·杜克(Richard Duke)认为游戏将会取代传统的课堂讲解而成为新的学习和训练工具,早在1964年他就为密西根州的兰辛市议会开发了以城市管理为对象的《大都市》(Metropolis),算起来同一题材的《模拟城市》(SimCity)还是晚生后辈呢。航天工程师出身的克拉克·阿比(Clark Abt)在1968年出版了专著《严肃游戏》,并组建开发公司为政府、企业和学校设计模拟游戏。
还在电脑尚且稀罕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模拟游戏就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不同行业人士的兴趣,1969年成立的国际模拟与游戏协会(International Simulation and Gaming Association)正是顺应这一潮流的产物。尽管该协会涉足的领域并不仅限于对电脑技术的应用,但这种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手段势必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软硬件技术在“摩尔定律”驱使下的飞速发展,电脑及其周边产品也在广度和深度上向各行各业不断渗透。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后,电脑向家庭的普及更激发出个人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电脑游戏设计艺术》一书知名的克里斯·克劳福德(Chris Crawford)就是当时出现的元老级设计师之一,从“先游戏后严肃”的角度看,他在1984年以冷战政治为题材的作品《力量的平衡》(Balance of Power)就被认为是面向普通玩家的第一部严肃游戏。
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大众层面,严肃游戏的起步都不算晚,但要么属于“精英阶层”的专用玩具,要么在玩家群中曲高和寡或仅以娱乐商品相待,长期以来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现象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也就是诸如席德·梅尔的《文明》(Civilization)进入中学历史课、id Software的《毁灭战士》(Doom)被美国海军陆战队改用于作战训练之类的花边消息会给公众留下些许印象:“哦,原来游戏除了玩还能干点别的正经事。”而当新世纪的曙光初现不久,却是一场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将这点印象放大成耸人听闻的传言: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恐怖分子之所以能够劫持飞机准确撞上纽约世贸大楼,正是事先利用微软公司的飞行模拟游戏进行过周密的策划!虽然这种说法无从证实,微软也迫于压力删除了新版《模拟飞行2002》中的世贸场景并将其延期发售(不过从反面来说倒是获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但更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虚拟游戏并非只是完全脱离现实的消遣解闷之物。
传言顶多算是调味佐料,真正让严肃游戏排上正餐位置的还是离不开业内外整个环境的大气候。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促使游戏开发技术突飞猛进,从三维图像到人工智能都将游戏的真实表现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能给玩家带来更丰富多彩的娱乐享受,也增强了拓宽应用范围的潜力。另一方面,竞争也促使各行各业更重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寻找更有效更经济的手段就成为必然。尤其是在高科技行业最为发达的美国,经历“9.11”之后反恐活动吃紧,与之相关的人员训练、装备检验、任务分析决策等环节上都急需加大力度,而技术成熟、费用低廉的电子游戏无疑是一种很合算的选择。当高速宽带、移动互联网和网络游戏野火般蔓延时,也给严肃游戏插上了高飞的翅膀。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近年来不仅有些传统游戏厂商开始向严肃领域扩展业务,专事开发和推广严肃游戏的公司及组织也是风声水起,严肃游戏产业正以比大众娱乐游戏快6倍的速度发展。例如BreakAway公司曾以《滑铁卢:拿破仑最后一战》、《皇帝:中国的崛起》等作品为人所熟知,但这家创建于1998年的开发商一早就看好非娱乐领域的商机,不仅将游戏内核卖给美国的军事学院,还分出一半的人力和资源专接政府项目,其中不乏数百万美元投入的AAA级大制作,其利润有3/4都来自山姆大叔的订单。在业内具有很大影响力的CMP游戏集团在2004年就主办过两次“严肃游戏峰会”(Serious Games Summit),吸引了来自游戏厂商、政府机构、军事部门、教育界等各个行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严肃游戏的现状和未来。在近几年的年度“GDC游戏开发者大会”和E3大展上,严肃游戏也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热点。
在中国,随着严肃游戏创新峰会的举办,严肃游戏在业内外和社会上的影响正不断扩大。继第一届峰会首次正式提出严肃游戏这一概念后,第二届峰会与中国科技馆合作探讨科普游戏以及数字化科普事业在中国的发展道路,而第三届峰会作为中国网络文化博览会的组成部分,又进一步推动了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严肃游戏在网络时代的普及推广和产业化发展。
严肃游戏的类型及作品
既然是脱胎于娱乐产品,严肃游戏也可以按照运行机制、规模大小等传统标准分门别类,但与具体行业相结合进行划分更能说明其类型特点。目前严肃游戏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类别:
防务与安全
正如第一台电脑的出现是基于军事需要,而各种游戏中又以战争题材为多,因此让游戏为我所用在西方军事界早已屡见不鲜,如用《鱼叉》(Harpoon)进行海空战术演练、《钢铁猛兽》(Steel Beasts)培训坦克乘员等。拥有全球最发达游戏市场和最庞大军费开支的美国更是得天独厚,目前从陆海空三军到海军陆战队、国民警卫队都在使用形式和功用各异的游戏,其中最抢眼的当然要算花巨资打造而又免费发放的《美国陆军》(America's Army)了。尽管沉浸在联网鏖战中的“大兵们”只在乎枪林弹雨下的刺激,但作为形象宣传和招募兵员的工具,游戏自有其严肃意义。类似的还有《全能战士》(Full Spectrum Warrior)、《近距离作战:先发制人》(Close Combat: First to Fight)等,除了吸引玩家中的招募对象,其军用版本还可训练现役官兵在近乎实战的环境下完成各种作战任务的能力。针对驻伊拉克美军面临的实际问题,《虚拟护卫教官》(Virtual Convoy Trainer)将教会士兵如何对付反美武装发动的各种袭击,而《战术伊拉克人》(Tactical Iraqi)则帮助美军熟悉当地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以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和军方同样财大气粗且需求迫切的还有执法安全机关,美国司法部就采用了《事故指挥官》(Incident Commander)这个游戏,参与者可以担任保安、警察、市政官员等不同职务,模拟应对诸如校园枪击案之类的突发事件。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娱乐技术中心与纽约消防部门合作开发《热火险地》(HazMat: Hotzone),以提高消防队员对化学物质等危险品的处理技能。新设立的国土安全部不仅用游戏训练特工,也研究通过游戏让民众了解在家庭或公共场所遇到火灾、爆炸等紧急状况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
我国的军事严肃游戏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成为加强军队核心能力、建设先进军事文化、增强国家和军队软实力的创新性举措。无锡巨人公司和南京军区最近开发了我军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军事网络游戏《光荣使命》,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类游戏对爱国精神、英雄主义、团队意识、荣誉观念的传播,增强了部队人员的政治素质,通过模拟操作各种武器装备熟悉使用性能,并在各种团队性模拟活动中提高指挥和配合能力。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既激发了青年官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降低了训练的损耗和成本。在社会上,让广大青少年接触和尝试军事严肃游戏,也能起到加强绿色游戏和健康游戏导向、普及国防意识和军事知识、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作用。
教育与培训
教育专家很早就指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明显好于填鸭式的被动接收(别说你从来没有在听课时强忍哈欠甚至梦寻周公的经历)。当社会上对电子游戏的负面声音还不绝于耳时,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就意识到,包括游戏在内对青少年具有“致命诱惑”的互动多媒体已经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而且学习本身也应该是件充满乐趣的活动。克里斯·克劳福德就说过“怀疑游戏和学习之间关系的人其实对这两者都很无知”,因此寓教(Education)于乐(Entertainment)就催生出“娱教”(Edutainment)这个新名词。也有人提出“学术游戏”(Academic Games)的概念,分为非模拟与模拟两类,前者运用交互方式表现如语言或数学学科的原理法则,后者模拟某一客观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将《文明》、《模拟地球》(SimEarth)、《神秘岛》(Myst)等现成游戏引入课堂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这比单纯的电教化或电脑辅助学习(CAL)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这就是所谓的“严肃游戏,活泼学习”,让每一位学习者在不同的游戏体验中接受教育。近年来专门开发的教育游戏也在不断涌现,比如2003年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就向中国的英语爱好者推出了《英语出租车》(English Taxi),玩家扮演出租车司机与乘客对话确定目的地,争取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业务,通过虚拟实践提高外语水平。香港多媒体创新中心开发的《见证者:南京大屠杀》则是让青少年从摄影师的角度实地记录当年侵华日军犯下的暴行,从而更直观地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南师大教育游戏研究中心和中国移动游戏基地联合推出了国内首个教育游戏开发标准,规划制作学龄前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系列游戏,并打造教育游戏社区平台。
当“学习型社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时,职业培训业呈现出无限商机。尤其是伴随电子游戏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已经开始步入社会,成为最具活力的职业族群,他们的思维模式、人际交往、处事原则都与上一辈的“电视一族”显著不同,严肃游戏可谓适当其时。象世嘉公司曾为汽车学校设计过驾驶模拟器,稍加改动就成了娱乐街机,《微软模拟飞行》也常被职业飞行员用来熟悉操作步骤和运行航线,这类游戏与形式单一的专业模拟器相比更能让人精神专注且不易疲劳。
严肃游戏的用途远不止培养操作熟练度和反应判断力,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是大有可为。Simulearn公司的《虚拟领袖》(Virtual Leader)曾被评为2003年度最佳在线学习游戏,帮助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实时互动环境下提高领导力和执行力,而本·索耶参与开发的《虚拟学院》(Virtual U)就让玩家体验到大学校长要面对校内外多少繁杂事务。面对中国的就业形势,中移动游戏基地联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于国际劳工组织推广的创业培训课程开发运营了职业培训游戏《创业人生》,以手机网游的形式来促进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创业意识的养成。
医疗与保健
你希望在病房里也能玩游戏吗?或者主刀医生也是玩家的话会让你感到更放心?这在不久前还是无法想像的,但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产生直接影响的电子游戏可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得力助手。游戏特有的趣味性和亲和力对治疗儿童多动症和狂躁症很有效果,还能帮助儿童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或避免意外伤害。而成年人进入游戏的虚拟实境也有助于缓解各种恐惧症、抑郁症和身心压力,美国国防部就花了400万美元开发康复游戏为从战场上撤回的士兵提供心理治疗。神经系统专家也对中风患者进行“虚拟现实疗法”的试验,让他们在游戏场景中控制自身去模拟上下楼梯、深海潜泳和高山滑雪等动作,从而逐渐恢复保持平衡和基本运动的能力。
不仅是治疗病人,游戏也让医务人员受益匪浅。美国和以色列科学家所作的对比研究表明,每周玩3小时游戏的外科医生与不玩游戏的同行相比,做手术的出错率降低了37%,而效率可提高27%,原因就在于玩游戏能锻炼手眼协调性和操作手术器械的细微直觉。同样,利用专门设计的医学游戏模拟解剖和手术可以大大减少外科医生的培训时间和费用,也增加了他们的实践机会和自信心。而为提高医疗机构面临恐怖袭击或自然灾害时的应变能力,BreakAway公司开发出《橙色代码》(Code Orange),让医院各级人员模拟在紧急状态下展开组织协调,确保高效完成大负荷的救治工作。2004年在美国召开的“健康游戏大会”标志着游戏已经步入医学界的正殿大堂,可以预见互动游戏技术在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临床实践等领域的运用将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提供更多的选择。
社会与政治
总有人抱怨沉迷游戏会造成不少社会问题,但有没有想过用游戏来解决社会问题呢?连宗教界人士也意识到趣味横生的多媒体比干巴巴的说教能更好地传播福音教义,因此出现了象《天堂寻踪》(Heaven Quest)这种宗教色彩很浓的游戏。此外从毒品传播、黑客犯罪到两性关系,各种社会现实问题都已成为游戏的主题。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推出过免费游戏《粮食力量》(Food Force),目的就是让有条件享受游戏乐趣的青少年不要忘记世界上还存在着贫困和饥荒,不仅在游戏中救济灾民,还要参与到实际的捐助活动当中。盛大游戏最新引进的《Freerice 中国》也是一个公益性质的严肃游戏,将玩游戏-学英语-捐大米相结合,运行以来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对于从小就离不开电子游戏的80后、90后来说,游戏影响人生并不是特例,但游戏能进而改变世界吗?在《无油世界》(World Without Oil)中,你要面对一个缺乏石油的生存环境,必须想尽办法度过难关。而回到现实当中后,许多深有体悟的玩家都自觉地改变生活习惯,采用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上海唯晶科技公司开发的《抢救地球Online》以网页游戏形式推广绿化环保理念,并与公益团体合作,让广大玩家将游戏中的习惯养成转化成现实中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力,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和整个世界更美好。
相对而言,政治题材的游戏更具敏感性。除了反映政治体制及运作方式的《总统选举》或纪念恐怖事件的《911幸存者》之类的作品外,用游戏来表现不同民族和信仰之间的冲突会引发很大争议。在中东地区流行的动作游戏《特别力量》(Special Force)和《围困之下》(Under Siege)就打着反以旗号,鼓动阿拉伯人以暗杀、破坏、袭击的手段对抗以色列的占领。而来自西方的一些所谓“非暴力游戏”则是宣扬民主运动的作用,让玩家组织演讲和示威等活动对政敌和民众施加影响,最终促使政权更迭。无论制作者是出于什么目的,也无论“以暴制暴”与“颜色革命”相比谁更有效,游戏所蕴含的社会意义都不应被表面的娱乐性所掩盖。
将游戏严肃到底
对主流大众来说,严肃游戏还是个新鲜事物,即使游戏业内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人置疑这不过又是一个想多赚一笔的商业噱头,如《全能战士》的开发商就被批评只注重游戏市场,交给军方的版本并不合用。虽然随着软硬件技术的提高,严肃游戏的运行平台已经从个人电脑扩展到PS3、Xbox 360等新一代游戏机甚至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在设计开发、安装使用、升级改进等方面具有低廉便捷的优势,但也并非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以趣味性吸引直接使用者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体现出实用性以争取各行业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支持。此外,制作者还容易陷入只突出模拟功能的误区,其实严肃游戏更大的价值在于激发创造力,毕竟无论军队还是企业不仅需要身手敏捷的行动者,更需要善于分析决断的思想者。由此可见,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严肃游戏要获得广泛的认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严肃游戏的出现同时为中国游戏产业在前进方向上提供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摆脱“电子海洛因”的阴影、促进游戏产品多样化和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契机。尽管目前在社会舆论、教育体制、产业结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象“学习游戏化”之类的课题已经受到重视。2005年浙江大学就举办了中国-欧盟“电子学习与游戏”国际研讨会(Edutainment 2005),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行业学会、高等院校和科技公司的代表就电子学习(E-Learning)和数字娱乐及游戏的发展与应用开展交流,类似这样的活动对中国的教育和游戏等相关产业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已经举办了三届的严肃游戏创新峰会获得了文化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项品牌活动,使国内游戏产业进入了更具智慧性和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新闻的娱乐化和娱乐新闻本质区别 篇12
那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在时下成为一种潮流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受经济、市场、文化、道德、受众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首先是受众的需求给新闻的娱乐化找到了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纷繁复杂的,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是无限的, 除了时政要闻, 还需要各个领域的信息如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 更重要的是人们除了希望获取各类信息外, 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能得到身心的放松, 这个就要求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
其次是媒体的利益需求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我国已经转入市场经济, 许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经营, 向市场要钱, 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受众的意愿引领着媒体的传播趋向, 其最终结果是, 传媒利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花边新闻。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 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这些都使新闻的娱乐化如鱼得水。
第三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是一股世界性的风潮。随着交通信息的发展整个世界就象一个村落, 各个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融合得以传播。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 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新闻价值要素是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情味等等。常常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等作为报道重点, 以此来冲击刺激受众感官神经。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 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 除了新闻和广告 (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 ;大部分畅销杂志, 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 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
第四是新闻的娱乐化也与社会的认可有关。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制是较完善的, 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是有影响的, 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呢?首先是由于人们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 自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 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 抱怨也会减少, 增加了社会的安定因素。其次是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 媒体实力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财富, 就会减轻政府的经济压力。再次是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 人们能尽情享受快乐, 缓解压力。在这样的状态下, 新闻的娱乐化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所以说, 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 它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的潮流, 而娱乐新闻是新闻的一个种类, 应当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之中。娱乐新闻作为一个特定的新闻类别, 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 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
另外应特别注意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对娱乐新闻来说也不可忽视, 毕竟新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用事实说话;但是为了追求强烈的对受众的刺激, 可以适当做点儿新闻策划。不能一味追求新、奇、特而忽略了事实的真象, 一定要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定要炒成轰动新闻才罢休。比如2010年3月30日《重庆时报》《华西都市报》刊发的新闻“中国作协第七届九次主席团会, 七届五次全委会昨日就开始在重庆举行, 而作协主席团委员陈世旭、舒婷、赵本夫也陆续到渝。记者从接待人员处获悉, 这次来渝开会的作家入住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 有的作家还入住总统套房。吃的是2000多元一桌的宴席, 接送车辆是奥迪。”这则新闻严重失实, 给当事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也损害了自己的名声, 得不偿失。新闻的传播规律是十分清楚的, 那就是: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如果新闻的娱乐化很好地遵循这些传播规律, 它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这样的尺度很难掌控, 有的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特别是商家的关爱, 竟然把新闻的根本性质改变了, 使用权新闻报道混同于娱乐行为, 生活的真实反映似乎可以是任何人个的道听途说, 甚至要能是传播者的主观想象或者精心制造, 新闻节目, 各有各的形态, 各有各的性质, 硬是让所有新闻报道承担娱乐综艺节目的任务, 一切以主观意志为转达移, 不是严肃的、负责的传播者应有的态度。真正的好的新闻节目, 也要注意角度、讲究形式。新颖角度、完美形式, 自然会给人以认知、共识和愉悦和共鸣的魅力。
所以, 在如今的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 无论是做娱乐新闻, 还是别的什么新闻, 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 否则, 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 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会祸害无穷。所以, 不要被眼前的既得利益所迷惑, 不要被浅薄的狭隘认识所束缚, 要尽力放开目光, 加快步伐, 遵循新闻的规律, 勇敢地、坚定地向前, 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受经济、市场、文化、道德、受众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新闻的娱乐化和娱乐新闻有者本质区别。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 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 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新闻的娱乐化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
关键词:新闻,娱乐,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1]、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 新华出版社, 2007年版
[2]、张海潮《中国电视节目分类》,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娱乐明星】推荐阅读:
娱乐明星的成功故事3个08-20
娱乐美联英语娱乐英07-13
泛娱乐/休闲娱乐的广告语06-08
明星制度10-14
网络明星05-17
明星团队05-21
文化明星05-22
明星亲子05-25
艺术明星08-28
明星员工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