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设

2024-10-11

装配式建设(共12篇)

装配式建设 篇1

摘要: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建设体现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的变电站设计建设要求和全寿命周期理论的运用,是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安装两个阶段来建设变电站,以浙江省丽水市建设的110kV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为例,介绍了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工程特点、工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施工和运行的实践说明,这可以全面提高建设变电站的效率和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节能环保,生产预制,现场安装

随着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变电站建设模式必须走向减少土地占用、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与周围环境协调、提高运行可靠性和较少设备维护的发展模式,同时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也推动了变电站建设模式的发展。封闭式高压组合电器的采用实现了变电站高压设备的模块化,缩短了现场施工和试验周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自动化装置的体积缩小,永磁机构真空断路器及少维护、紧凑型开关柜的使用,实现了变电站出线模块的灵活组合。

2007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下达文件,要求变电站在通用设计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简称“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工作。2008年初,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推行全过程和全寿命周期最优设计和建设,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功能匹配、寿命协调、费用平衡,全面提高建设项目的效率和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电网资产管理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建设符合了“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的要求和全寿命周期理论的运用。

2008年以来各省市电力公司陆续开展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试点建设。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110 kV杨柳变电站为例,介绍浙江省第一座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此项目的试点成功标志着“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在同类型变电站建设中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1 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特点

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改变了变电站传统的电气系统布局、土建设计和施工模式,通过工厂生产预制、现场安装两大阶段来建设变电站。其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组合、工业化生产、集约化施工,使变电站建设走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精细化建设的道路。

1) 在土建方面:改变传统的电气系统布局,贯彻建筑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方针,力求使建筑结构轻型化,利用现场快速拼装工艺,变施工串联流程为并联流程来缩短施工周期。

2) 电气方面:划分为进线模块、主变压器模块、出线模块、综合自动化模块、无功补偿和消弧线圈模块。其中各模块之间的现场连接是技术难点。此外,需制定变电站通用设计、部件加工详图、工厂生产工艺、现场拼装工艺、建筑取费定额、装配式建造管控六大标准体系。

3) 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建造模式需要现代预制件、钢构件工厂作支撑,需要对传统土建工程招标及标段划分作调整,需要对采购方式与施工组织重新定义。

2 110 kV杨柳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实施情况

2.1 工程概况

110 kV杨柳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下称杨柳变电站)位于城市工业区内,其负荷性质是工业企业用电。变电站主接线是内桥加线路变压器组,有3台50 MVA的主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0/10 kV。110 kV线路3回、10 kV线路36回,电容补偿装置3×4 200 kvar。110 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常规设备,主变压器布置在户外。10 kV配电装置布置在户内,电缆出线。杨柳变电站于2008年10月3日土建开工,2008年12月25日峻工投产。

2.2 工程特点

2.2.1 占地面积小

杨柳变电站总平面为50 m×55 m的矩形,围墙内占地面积为2 750 m2。其占地面积为同等规模的常规变电站占地面积的81.78%。

该变电站采用的减少占地面积的措施如下。

1)在总平面布置中通过设置主变压器之间的防火墙压缩主变压器间距,主变压器进线架采用组合构架。

2)取消110 kV屋外配电装置一侧道路,在场地中用埋管取代电缆沟道。

3)升高110 kV出线避雷器支架以压缩其和围墙的间距。采用户外集合式电容器。

2.2.2 建筑面积大幅度减少

常规变电站的综合楼为两层结构,房间组合包括10 kV配电装置室、继电器室、蓄电池室、电容器室以及值班室和厕所,一般还设置半地下的电缆夹层。建筑面积约1 015 m2。

杨柳变电站的综合室突出主要功能,建筑面积为380 m2。在综合室中合并了10 kV配电装置室和继电器室,只设40 m×9.5 m的一个大房间;电容器改为户外电容器组;户外另设移动厕所(包括一间杂物间),取消了安全工具间、值班室、电缆夹层、楼梯等辅助功能用房。

杨柳变电站的建筑面积仅为同等规模常规变电站建筑面积的37.5%。

110 kV杨柳变电站在建筑面积大幅减少同时降低了建筑体量,消防要求也随之降低,可以不设水消防。电容器移到户外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由丙级降为戊级。

2.2.3 采用装配式建筑物

1) 建筑物采用现场装配。

除基础采用现浇筏式混凝土基础外,上部结构都由工厂制作,运到现场装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是门式钢架结构,工字型钢梁柱;屋面采用预制大型发泡水泥复合板,屋面防水采用平屋面上做卷材防水层,外檐沟排水;外墙板采用工厂预制木纤维混凝土复合墙体。所用的材料都是建筑市场上的成熟产品,并有公开出版的标准图集供设计选用。

2) 建筑物材料选择环保节能产品,有较好的防水隔热性能。

墙上开设的固定窗采用断桥隔热铝合金窗框,玻璃采用中空玻璃。在屋顶布置6个轴流风机,并在两端大门下设置自动开启的进风口。另外,还布置了6台3.75 kW(5匹马力)的空调和2台除湿机,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3) 杨柳变电站的建筑物所用材料为不燃体,钢结构涂刷防火涂料。

室内布置有火灾报警系统和监视器。主变压器和建筑物之间墙体按防火墙设计,中间加设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ALC板),整体耐火超过4 h。

杨柳变电站采用装配式的建筑是缩短工期的关键。该工程的建筑基础的浇筑施工仅用了6 d。上部结构吊装技术要求不高,所需时间短,而屋面板吊装仅用了2 h。

2.2.4 采用装配式构架、围墙和电缆沟

1) 配电装置的构架采用工厂预制钢结构,构支架梁和柱采用法兰螺栓连接,安装现场无焊接作业。

2) 预制低压出线电缆沟,现场拼装。

3) 围墙柱采用混凝土工厂预制,围墙板采用ALC板。现场施工时将预制柱吊装插入柱基础固定,围墙板插入柱间。整个变电站施工零米以下的基础,零米以上均直接装配完成,道路采用现浇。

2.2.5 大幅度缩减工期

同等规模的常规变电站施工工期约为190 d(不包括基础处理)。杨柳变电站工期仅为76 d,工期仅为同等规模常规变电站工期的40%。其中零米以下的施工为20 d、室内电缆沟砌筑和建筑物吊装和构支架组立约为20 d、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为30 d、验收消缺启动为6 d。

2.2.6 工厂化生产、配送式施工

1) 杨柳变电站的设备、材料按施工进度要求实现定时、定点配送,有效地解决了以往设备、材料占用非建设场地的问题。

2) 该施工方式节约了水资源以及污水、废水的排放。构支架采用螺栓连接的钢结构,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噪声、废气的排放,减少了对施工作业人员健康的不良影响。

2.3 工程效益分析

1) 直接经济效益:

该变电站与同等规模的常规变电站相比节省建设费用80万元,提前投产增加利润1 210万元,减少管理费用15万元。

2) 社会经济效益:

该变电站与同等规模的常规变电站相比,提前114 d投运,多送电量13 680万kW·h。

3 工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1) 装配式建筑物的耐久性能。

传统变电站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 a,而装配式变电站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能否达到传统建筑水平,使用周期中维护费用是否经济等问题缺少实践验证。为此,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在设计时,采用了建筑行业已广泛应用的材料,材料本身的耐用性能超过50 a,计算的标准也是按50 a标准规范设计;其使用周期中维护费用仅为屋面卷材的更新和钢结构表面的防锈漆更新处理。

2) 装配式建筑的防水、防潮和保温效果。

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在设计时,采用复合材料的防水、保温等各项性能都优于普通的混凝土建筑,基础采用现浇的筏式基础,避免了地下潮气侵入。从110 kV杨柳变电站运行至今的情况看,建筑物保温、防水、防潮效果较好,屋内恒温干燥,屋面没有渗漏水。

3) 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能。

要验证在出现设备故障时,如高压开关柜真空包拉弧击穿,是否会导致室内压力增大而爆炸,以致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情况。通过对以往的事故通报分析可知,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发生概率极小),最多是开关柜的柜体本身破坏,不会对建筑物产生影响。

4) 室内设备的防火措施:

(1) 按以往的运行经验,蓄电池屏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在浙江省电力公司的技术规程中特别要求蓄电池屏设置独立的房间,并装设防爆的风扇,但在设计规程中仅要求单个容量200 A·h以上的蓄电池需独立设置。该工程蓄电池容量在200 A·h以下,满足技术规程要求。因此蓄电池屏和其他二次的屏相隔一个位置独立设置,没有单独隔间。

(2) 从运行经验看,10 kV高压柜室柜体发热最大。在常规变电站的设计中,二次保护设备非就地设置时,一般在10 kV开关室不装设空调,但夏季运行时开关室温度较高。该工程设置了空调,降低了设备发热起火的可能性。

(3) 变电站内并没有装设自动灭火装置,在设备温度指示异常或起火时,事故告警信号和视频会第一时间传送到远程集控站,由集控站通知消防队来灭火。

4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1) 在变电站主设备的物理寿命、技术寿命、经济寿命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全面掌握影响这三方面的因素。在设备招标时未提出明确的设备使用寿命,未能考虑主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最优。本工程仅在土建专业做了大量的优化创新,电气设备还是常规设备。

2) 在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设计时,需解决无功补偿装置设备吊装困难问题。在设计中取消了110 kV配电装置一侧的道路,不利于对设备检修吊装。

3) 生产运行单位认为该变电站合并10 kV开关室和二次设备室为综合室的做法不利变电站安全运行。

5 结语

浙江省丽水市110 kV杨柳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建设、运行实践说明了以下几点。

1) 全面推行全寿命周期设计建设理念,采用典型设计推荐的一次、二次主接线,具有运行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使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最优、费用最省。

2) 在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建设中,全方位、全过程地节约资源,大幅度降低了变电站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减少了对资源(土地资源和建材等)的有效占用,降低了工程投资。

3) 建筑物采用现场装配式施工,实现工业化生产和配送式施工,占用施工临时用地少,减少了湿作业,节约了水资源并保护了生态环境。

4) 施工工期短,有明显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5) 由于今后电网建设将呈现任务重、要求高、工期紧、征地和政策处理困难等特点,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尤其适合于解决城市变电站建设普遍面临用地紧张、施工场地狭小等问题。因此,若对尚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改进,则全预制装配式变电站将更呈现显著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装配式建设 篇2

建设规划

黑龙江工业学院 2015年2月 黑龙江工业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建设规划

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虽是我系的新兴专业,但相关专业已有十几年的办学经验,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上,我系一直秉承“工学并举,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在校企共建“汽车工厂”教学平台上,正在逐步打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优势的高技能人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汽车制造工艺与汽车装配工艺所应有的知识,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胜任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他加工制造业生产、技术、管理等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较好的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具有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语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专项能力 能够正确掌握汽车主要总成装配、检验方法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制订工作计划与实施的组织能力。

二、专业建设内容

(一)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行业对接、校企联姻、项目嵌入”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健全企业、院、系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二)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服务黑龙江省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专业体系,重点打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按照校企合作、专家指导、重点带动、全系推进的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所列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设计、编撰教材及学材、实施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在此基础上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对其核心课程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建设期内,制定满足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方案,编撰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类指导性或引导性学习材料。积极推进“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启动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专家参与教学、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开展技术服务的配套制度。建设期内,引进若干名具有高级职称、在行业内有影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和课程带头人,对现有的教学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从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充实骨干教师队伍。安排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学习培训,重点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校企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和实施教学,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条件

按照“实境化、生产性、多功能、开放式”的原则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扩建生产性实训室或实训车间,使校内实训基地由原来的消耗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营造真实生产职业氛围,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的岗位适应性训练;每年新建2-5个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5个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基地教学化,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保障。建成立足本院、辐射周边、校企共享,在专业领域能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在鸡西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综合实训基地。

三、改革举措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就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对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的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委员会的论证基础上,归纳出本专业核心就业岗位与相关就业岗位,根据本专业岗位群中每个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取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工作的能力及支撑能力要求的专业知识。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重组内容,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职业能力转化为教学目标,将获得能力所需时间转化为教学学时。

②推进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专业改革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内容建设等内容。我们将组建包括教育专家、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在内的课程教学团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法”课程开发思路,稳步推进3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作。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技术专家一起,按照学习情境设计的“开发学习情境—确定教学组织—实施开发评估—反馈”四步骤,制定3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以《汽车制造工艺》为例。依托校外实训企业,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整合归纳岗位的一般工作过程,重新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排序,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在教学实施中,强调教学过程的行动导向,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和仿真教学软件等功能,采用项目导入、分组训练、讨论辅导、生产运用等教学方法,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在学生具备基本自学能力的条件下,以学生的“集体自学”和“成果展示”取代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倡导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力争实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教学资源库建设

大力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及学生选修课、自主学习等需要。其主要组成包括:专业教学标准库、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库、视频教学资料库、习题库。采取自行开发、与专业公司合作、收集整理已有资源等方式进行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平台,为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共享平台。

(五)师资队伍建设

以“内培、外引与外聘”等方式,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通过选送教师到知名院校、著名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进修、培训、承担科研课题等,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科研和业务技能水平;通过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业挂职锻炼,以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状况,增加其企业生产经验,达到引领专业建设的目的。

(六)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具备真实工作情境,能满足教学需要,并兼有生产、技能鉴定功能的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汽车工厂”,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的紧密结合。密切与企业合作,增加企业投入设备资金的比例;设备配置要常规设备与高精设备合理搭配,并考虑今后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设备数量上要至少能够满足1个班、4组的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落实并强化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顶岗实习达到100%。实现与企业开展生产合作、技术开发、师资共享等方面的协作;与企业共建定向培训班,并在顶岗实习、学生技能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加强合作。

黑龙江工业学院机械工程系

装配式建筑工程计价模式设计 篇3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工程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设计

一、概述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现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和《计价定额》中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特征描述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规定适用性不强,导致在具体项目上招标人编制清单难度较大。本文正是针对以上问题,从研究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清单项目入手,解决如何编制装配式建筑适用的清单项目的问题。

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顺序

装配式建筑是将各类通用预制构件(Precast Concrete,简称PC构件)经专有连接技术提升为工厂化生产,现场机械化装配为主的专用建筑技术体系,其构件的生产、物流和现场作业充分体现出现代建筑产业化特征。

装配式建筑具体施工顺序如图1所示。该施工顺序适用于一般装配式建筑施工安排,由于结构、现场条件、施工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对施工过程和顺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根据施工特点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具体施工顺序可能略有不同。

三、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在清单项目的差异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式建筑工程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清单项目上的主要差异如表1所示。

四、装配式建筑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设计

根据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2位编码原则,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特有清单项目前加大写字母“Z”,“Z”代表装配式建筑工程,用于区分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式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

为最大限度地体现与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一致性,补充工程量清单的工程分类顺序码、专业工程顺序码以及分部工程顺序码都采用原有对应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号,在相应的补充工程量清单项目中对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工程内容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补充。本文以后浇带及封堵工程、预制混凝土柱为例设计了其工程量清单项目,如表2所示。

五、总结

论文解释了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在构件生产、构件安装以及施工方法和工艺方面存在的差异,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方式和建造特点,设计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条目,该研究将对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招标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沈阳市软科学基金项目(F14-230-5-18)

参考文献:

[1]张荫,王波,张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土建筑综合效益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330-334.

装配式建设 篇4

关键词: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与改造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日常食品的新鲜程度与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与销售各环节对食品冷藏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食品冷藏链中各种制冷设备的需求数量也越来越大,对各种制冷装置的安装、销售、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日益旺盛。根据我们对最近三年来制冷与空调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所作的跟踪调查显示,目前约有30%的毕业生的工作范围以食品冷藏库或冷藏柜,冷藏运输车辆为主或与此相关。但有一些高职院校制冷与空调专业实验、实训设施以以前市场热门的空调设备为主,缺乏多种冷藏库实验、实训设施,严重制约了制冷与空调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拓展与提高。

根据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与改造的实际经验,小型装配式冷库是一种可以面向食品冷藏链所涉及的各种制冷装置安装、维修、改造的基础性的实验实训设备,具有价格低廉、使用维护简便、可靠、便于各种技术改造以适应不同制冷装置实训要求等特点。本文就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与改造的一点经验与体会进行一些总结,以利于大家讨论,共同提高。

1 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的必要性

(1)小型装配式冷库实训设施是目前食品冷藏链环节中最常见的制冷装置之一,成本低廉,用途广泛,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实验、实训设施以空调设备为主,缺乏装配式冷库这一类市场前景看好的制冷装置的实训设备,有必要新建,或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便于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扩展实验实训内容。

(2)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经过少量的改造,不仅可以提供制冷与空调专业的实验实训使用,而且可以提供电子专业、食品专业、汽车专业等相关专业在电子与计算机控制、食品冷藏工艺、汽车冷藏系统等专业课程领域的实验、实训。

(3)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在制冷与空调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中涉及制冷压缩机拆装与维修、小型制冷设备安装与维修、制冷空调系统测控、冷库制冷工艺设计、冷库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制冷与空调设备、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制冷原理等课程的实验实训。目前,高职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计划有大量涉及小型装配式冷库内容的实验实训环节,利用小型装配式冷库设备可以提供大量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实践环节。

(4)既有的老式土建式冷库或装配式冷库存在改造的需求,以适应更多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需求,提高实验、实训设施可促使专业实践环节向深度与广度推进。

2 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分析

(1)小型装配式冷库造价较低,用途广泛,不需要额外提供场所及附属设备,占地仅4平米,室内室外均可,没有附加成本。

(2)运行可靠,长期运行成本低。主要就是电费。维护成本也很低,在设备保修期内,有供货商提供保修;在设备保修期外,制冷与空调专业师生可自行维护。

(3)设备使用率很高,该设备涉及制冷与空调专业八门左右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同时也可承担电子专业、食品专业、汽车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任务。

(4)设备使用涉及的学生、学员人数多。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不仅可以用做学校制冷空调以及相关专业的校内实训,还可提供给制冷、电子、汽车等专业考级、考证的校内外学员培训与考试之用,有良好的投资回报。

(5)小型装配式冷库可提供外部出租服务,如单位食堂、饭店与超市等。在提供给外部学员实训时,也可收取适当的费用。

(6)技术上,小型装配式冷库安装简单,零部件较少,运行可靠。在食品工业中运输车辆、商场超市、食堂、餐厅等的食品与货物冷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成熟可靠的产品。

(7)小型装配式冷库实训设施建设中所需要的压缩冷凝机组、聚氨脂发泡夹心板材、冷风机、电磁阀、膨胀阀、冷库门、电子控制系统等都有许多厂家的成熟产品,进口合资、国产的高、中、低档产品可选择余地很多,可根据实验实训环节的内容和具体要求进行灵活组合与功能删减。同时,对于未来的实验实训内容的调整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改造。

3 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与改造方案

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制冷系统原理如图一所示,其建设与改造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高温库;2.中温库;3.低温库;4.膨胀阀;5.蒸发压力调节阀;6.压缩机;7.冷凝器;8.储液器;9.止回阀

(1)小型装配式冷库基本建设方案内容。小型装配式冷库技术成熟,目前核心部件压缩冷凝机组的主导厂家主要是合资品牌产品。其中,三洋压缩冷凝机组市场占有率最高,售后服务较佳,自控部件中的艾柯电磁阀、丹佛斯膨胀阀也是名牌产品,质量可靠、价格适中。该小型装配式冷库安装调试简单,仅需5天即可,如果采用风冷式冷凝器插电即可运行,实训结束,断电即停止运行,维护简便。该小型装配式冷库占用空间很小,室内室外均可,无需配套新的实验室,冷库设计温度-18℃,尺寸2m×2m×2.7m只需在实验室中清理出一块5平方空地即可。小型装配式冷库基本建设采购清单如表一所示。

(2)小型装配式冷库基本建设方案特点。本建设方案采用了典型的一机三库系统,利用蒸发压力调节阀与低温库的止回阀把三个库房设定为高温、中温与低温,每个库房通过温控器与供液电磁阀的配合,分别控制各个库房的温度;每个库房的膨胀阀独立调节各个库房的供液流量,以实现库房冷量与库房负荷的动态匹配。压缩机的启停控制由装在压缩机机头上的低压控制器控制,这样就可实现在任何一个库房工作时,压缩机启动工作,当所有库房停止工作时,压缩机才停机。这种方案成熟可靠,更重要的是,除了压缩冷凝机组为一体化设备外,其他部件拆装与改造都比较容易,能满足用一种基本的实验、实训设备承担多个专业多门专业课程实验实训所需要的可灵活加装实验、检测设备,可快速改造的要求。

(3)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可选择的改造项目。根据预算的多少和拟要开展的实验实训内容的要求,本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可进行多种改造。制冷系统方面,可为压缩机进行保护系统改造,加装压差保护器,温度保护开关,可进行压缩机拆装与维修实训和压缩机保护系统设计与安装调试实训;如图一所示,冷凝器可把风冷改装为水冷,加装冰冷塔及冷却水循环系统,在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加装冷凝压力调节阀、水过滤器、断水保护器、水泵保护装置等,可进行水泵阻力与杨程等流体力学方面的实验实训;在各库房的冷风机上可加装电加热管以及自动化霜控制与保护系统,可进行制冷装置自动化霜系统的实际与安装调试实训;可在制冷系统循环管道的各相应位置加装压力表以及多点巡回温度检测仪,绘制制冷系统循环图,计算制冷循环的各项热力参数,同时在制冷系统上安装各种测量仪器与调节阀门,可进行制冷原理、工程热力学方面的专业实验。自动控制方面,可以为此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增加PLCDDC实训内容,也就是把传统的WTZK系列的温度控制器更换为PLCDDC控制器,增加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在现在比较流行的变频控制系统方面,可以增加冷却水水泵的变频水量调节方面的实验实训内容。在控制系统方面,可以为该系统加装各种电子温度控制系统、化霜程序控制系统,还可以增加计算机的远程控制系统,进行电子控制系统设计、制作、安装、程序调制等方面的实验实训。在该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上加装空的保温空间,也可以在该实验实训设施上很方便地增加冷藏运输车辆上的冷藏系统,为制冷与汽车专业的学生提供制冷原理实验实训以及汽车冷藏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实验实训。对于食品专业,通过对该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温度的精确控制与计算机检测,也可以提供一定的食品冷藏加工及储存方面的实验实训。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于小型装配式冷库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与改造方案的讨论,可以看出小型装配式冷库是一种制冷与空调专业理想的专业实验实训基础平台。该实验、实训设施在建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用,已得到了广大制冷与空调等工程类专业师生的认可。同时,针对其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冷藏系统、计算机远程控制与测量系统等方面的改造正在逐步执行,未来将可以提供更多专业更多课程的专业实验实训任务。

参考文献

[1]邹新生.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压缩冷凝机组技术手册2010版.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篇5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

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

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 一律。

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

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

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

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装配式建筑常常包括以下几种:

1.1 砌块建筑

用预制的块材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3-5层建筑。

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便,造价较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和工业废料。

1.2 板材建筑

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又称大板建筑。

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

板材建筑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防震性能。

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

1.3 盒式建筑

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工程化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

一般不但在工厂完成盒子的结构部分,而且内部装修和设别也都安装好,甚至连家具、地毯也一概齐全。

1.4 骨架建筑板材

装配式板桥体外预应力施加方法 篇6

【摘要】本文介绍了通过三指标控制法对装配式板桥体施加体外预应力施加的装置和方法,该方法简单、明了、直观、方便验证,工艺、材料和施工机具简单,技术成熟度高,容易掌握,方便推广应用,承载力的提高安全可靠,并且能够有效保护桥梁结构,延长使用寿命。

【关键词】装配式板桥;体外预应力;施加方法

Prestressed External Prestressing Method of Fabricated Slab Bridge

Li Yong-hui1,Wang Hai-you2

(1. Henan Pingdingshan Zhongya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PingdingshanHenan467000;

2. Pingdingshan Highway Administration BureauPingdingshanHenan4670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ice and method of externally prestressing exerted by the three-index control method to the assembled plate bridge body. The method is simple, clear, intuitionistic, convenient for verification, simple in technology,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high in technical maturity and easy to master. , To facilitate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pacity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bridge structure and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Key words】Prefabricated slab bridge;Externally prestressed;Application method

1. 前言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4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19万公里。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桥梁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有各类桥梁约50万座,每年开工建筑的桥梁约为1万余座,我国正由世界"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

(2)装配式板桥是公路桥梁中量大、面广的常用桥型。它结构简单、受力明确,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能做成实心或空心,能够进行工厂化生产,因此,各类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广泛采用。

(3)装配式板桥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横向连接较弱;二是由于使用过程中预应力损失等因素导致承载能力下降;三是同一孔桥板的承载能力差别较大。再加上严重的超载超限和大交通量,导致桥梁承载能力相对不足,结果经常造成桥面铺装过早破坏,形成单板受力。不但影响桥梁使用品质和通行能力,存在安全隐患,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另外,有些桥梁原设计标准低,在升级改造时需要提高承载能力。

(4)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指出,体外索可根据原结构的构造及断面形式布置在梁体的外侧或内侧,并给出了简支梁桥常用的体外索布索形式。对于装配式板桥来讲,板间设计距离只有1cm,实际距离往往不足1cm,而预应力束以及其它装置的几何尺寸远大于1cm,因此把体外索布置在桥板外侧是不可取的;再者,对于实心桥板,体外索不可能布置在内部,对于空心桥板,空心部分的几何尺寸往往只有几十公分,人进不去,安装体外索以及其它装置十分困难,即使能够安装,维修保养也十分麻烦和困难,因此把体外索布置在桥板内侧也是不可取的。

2. 一种装配式板桥体外预应力施加装置结构

图1是一种装配式板桥体外预应力施加方法,通过对装配式板桥施加体外预应力,提高装配式板桥的承载能力,延长板桥的使用寿命。

3. 预应力施加方法

预应力施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第一步,确定体外索使用根数和各桥板的预拱度目标值;

3.2第二步,把转向器分别与端部钢板和中部钢托梁连接备用;

转向器安装在体外索每个转向处,即每根体外索有三个转向处,当需要多根体外索时,转向器平行于桥板横轴线布置,张拉后端部转向器与锚具之间的体外索平行于桥板底面;端部钢板由两个竖板和一个水平板焊接而成,端部钢板横向的长度等于桥板宽度,其纵向的长度应方便施工时千斤顶的安放与移去,端部钢板的水平板以上竖板部分的高度为桥板厚度的1/3~1/2,端部钢板的竖板靠桥中心一侧与水平板下方之间形成的夹角焊接三角钢板加固;中部钢托梁和中部钢垫板的长度不小于桥板宽度或者在需要施加体外预应力的桥板宽度和基础上再加上100mm,中部钢托梁采用刚接或者铰接,中部钢垫板采用刚接。

3.3第三步,在端部钢板的水平板上垫薄层环氧树脂水泥砂浆备用;

3.4第四步,抬起桥板,安放端部钢板,并且使端部钢板的竖板顶紧桥板端部;

3.5第五步,修整中部螺杆螺母连接处桥板侧面;

3.6第六步,安装桥板就位;

3.7第七步,端部钢板的竖板与桥板端部之间的间隙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填满;

3.8第八步,在桥板中部及其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桥板中部螺栓连接装置及桥板端部螺栓连接装置,桥板端部螺栓连接装置对称布置,桥板中部螺栓连接装置及桥板端部螺栓连接装置与桥板之间垫环氧树脂水泥砂浆;

桥板中部螺栓连接装置包括中部螺杆、中部螺母、中部钢垫板,桥板与中部钢托梁通过中部螺杆与中部螺母螺纹连接,中部钢垫板与桥板之间垫环氧树脂水泥砂浆;桥板端部螺栓连接装置包括端部螺杆、端部螺母、端部上钢垫板、端部下钢垫板,端部螺杆下端穿设桥板、水平板及端部下钢垫板,其上端穿设端部上钢垫板与端部螺母螺纹连接,端部上钢垫板与桥板之间也垫环氧树脂水泥砂浆。

3.9第九步,安装体外索;

3.10第十步,体外索张拉;

(1)体外索张拉采用三指标控制法,以桥板预拱度为主、以张拉力和体外索伸长量为辅,其中针对某一块桥板以张拉力为主要控制指标,体外索伸长量是辅助控制指标,张拉的最终结果是一块桥板使用的所有体外索拉力相同;就整孔桥来讲以桥板预拱度为主要控制指标,张拉力是辅助控制指标,张拉的终极结果是整孔桥所有桥板预拱度都达到目标值,当体外索应力最大部位的张拉应力达到其标准强度的80%时,桥板的实测拱度值还没有达到预拱度目标值,则应考虑增加体外索的使用数量;

(2)体外索张拉分为预张拉和张拉两个阶段,整孔桥或者一块桥板的所有体外索同时张拉,或者分级一根一根地张拉,对于某一块桥板应尽量对称张拉,当体外索数量为奇数时,体外索张拉顺序为"……⑤③①②④……",当体外索数量为偶数时,体外索张拉顺序为"……③①②④……"。

3.11第十一步,紧固中部螺母,切掉多余的体外索,但锚具外保留体外索的长度应满足再次张拉的需要,对体外索进行防腐处理。

4. 实施例

4.1一座9m宽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桥面净宽8m,纵向水平,横坡度1.5%,上部结构套用标准图进行设计,设计桥板8尺寸为:长×宽×厚=1996cm×99cm×85cm、荷载为公路-II级、混凝土标号为C50、200mm的橡胶支座9高度为35mm、垫块10高度为11cm、预拱度为40mm、支座9中心线与桥板8端最短水平距离为21cm、支座9中心线与盖梁11边沿最短水平距离为80cm,桥下净空没有要求,环氧树脂水泥砂浆10h抗压强度达到40MPa;

4.2参见图1,面向道路前进方向自左向右给桥板8编号,那么九块桥板8分别被称为1#板、2#板、3#板、4#板、5#板、6#板、7#板、8#板、9#板,它们的实测拱度分别为37mm、25mm、23mm、25mm、26mm、25mm、24mm、26mm、38mm;

4.3原桥面铺装在桥板8缝处切开,铰接缝混凝土已凿除,桥板8之间的连接已断开,中部钢垫板5和端部上钢垫板16处的桥面铺装也已凿除;

4.4要求使用原桥板8,采用体外预应力进行加固,恢复原设计承载能力。

4.5该预应力施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5.1第一步,确定体外索1使用根数和各桥板8的预拱度目标值

根据试验结合经验决定,两侧桥板8不必施加体外预应力,每块中间桥板8各使用四根体外索1;1#板和9#板的预拱度目标值为实测值即37mm和38mm,2#板~8#板的预拱度目标值均为40mm;

4.5.2第二步,把转向器2分别与端部钢板4和中部钢托梁6连接备用。

(1)端部钢板4用30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水平板规格宽990mm×长2300mm矩形,最端部竖板高度100mm+30mm+425mm;

锚具3的竖板高度150mm,两竖板之间的水平净距1800mm;锚具3的竖板上关于桥板8纵中轴线对称均匀布置九个20mm穿索孔,穿索孔中心到锚具3的竖板下端面的距离为30mm,相邻穿索孔间距100mm,自左向右给穿索孔编号,那么9个穿索孔分别被称为1#孔~9#孔,对应穿索孔的水平板上布置9×4个螺栓孔,用于安装固定转向器2;

(2)对称均匀布置的两竖板靠桥板8中心一侧与水平板下方之间形成的夹角用10块100mm×100mm或者10块150mm×150m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钢板焊接加固;

(3)1#板和9#板不施加体外预应力,它们不需要端部钢板4,橡胶支座9与桥板8之间垫30mm×200mm×200mm的钢板,调整桥板8的高程,此钢板共需2×4块。

(4)转向器2由支座、转向轴和转向套组成,转向套上带有15.24mm的半圆形凹槽,转向器2共需7×4×3个;

(5)中部钢托梁6用20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横截面为宽300mm×长500mm矩形,中间1010mm段水平,向两端各3050mm段有1.5%的橫坡度,对应桥板8缝处留8个螺栓孔,对应端部转向器2布置9×4个螺栓孔;

(6)中部钢垫板5用30mm厚的钢板焊接而成,长7980mm×宽300mm矩形,对应桥板8缝处留8个螺栓孔;

(7)端部上钢垫板16、端部下钢垫板17分别用30mm厚的钢板制成,长500mm×宽300mm矩形和长50mm×宽50mm矩形,它们的中心处分别留1个螺栓孔;

(8)根据体外索1的布置情况,相应的把转向器2分别与端部钢板4和中部钢托梁6连接备用,端部转向器共2×7×4个,中部转向器共7×4个;

4.5.3第三步,在端部钢板4的水平板和30mm×200mm×200mm钢板的上垫薄层环氧树脂水泥砂浆7备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7的强度10h达到40MPa;

4.5.4第四步,抬起桥板8,安放端部钢板4和30mm×200mm×200mm钢板,并且使端部钢板4的竖板顶紧桥板8端部;

4.5.5第五步,修整中部螺杆12与中部螺母13螺旋连接桥板8侧面;

4.5.6第六步,安装桥板8就位;

4.5.7第七步,端部钢板4的最端部竖板与桥板8端部之间的间隙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7填满;

4.5.8第八步,安装固定中部钢垫板5和中部钢托梁6以及端部上钢垫板16、端部下钢垫板17和中部螺杆12、中部螺母13、端部螺杆14、端部螺母15,中部钢垫板5、端部上钢垫板16和中部钢托梁6与桥板8之间、端部下钢垫板17和端部钢板4之间垫环氧树脂水泥砂浆7,中部钢垫板5和中部钢托梁6通过中部螺杆12、中部螺母13在桥板8间隙处连接,端部上钢垫板16、端部下钢垫板17通过端部螺杆14、端部螺母15在桥板8间隙处连接;

4.5.9第九步,安装体外索1。

体外索1采用标准强度为 1860MPa的15.24mm 的钢铰线, 2#板~8#板所用的体外索1都穿于2#孔、4#孔、6#孔和8#孔内;

4.5.10第十步,体外索1张拉。

(1)将第七步中环氧树脂水泥砂浆7填满10h以后张拉体外索1,张拉体外索1的方法是:张拉体外索1分为预张拉和张拉两个阶段,预张拉为了使体外索1张紧并且使所有体外索1拉应力达到相同,预张拉应力为200MPa,然后进入张拉阶段,每一块桥板8所用的四根体外索1分别用四个穿心千斤顶同时张拉;在张拉阶段,每块桥板8每次张拉应力增加200MPa,并测量该桥板8的拱度,然后换另一块桥板8张拉,……;每次张拉都要测量四根体外索1的伸长量,伸长量差别不大则可继续张拉,差别大则应查明原因并在问题解决后继续张拉;当拱度接近40mm时,每次张拉应力增加量应区别对待,在张拉过程中随时测量桥板8的拱度,当拱度等于40mm时张拉暂停,之后进行最后一次张拉,使张拉应力增加50MPa,持荷不少于两分钟,作为超张拉应力;

(2)每一根体外索1安装后便可进行预张拉,使其应力达到200MPa,所有体外索1预张拉完毕后即可进行张拉,本例从实测拱度最小的3#板开始张拉,张拉顺序为:3#板→7#板→6#板→4#板→2#板→8#板→5#板,之后进行下一个循环,第一个循环张拉的结果是:张拉应力都达到400MPa,钢绞线伸长量基本相同,按顺序各板实测拱度分别为26mm、26mm、27mm、27mm、28mm、28mm、28mm;第二个循环张拉的结果是:张拉应力都达到600MPa,钢绞线伸长量基本相同,按顺序各板实测拱度分别为29mm、29mm、30mm、30mm、31mm、31mm、31mm;第三个循环张拉的结果是:张拉应力都达到800MPa,钢绞线伸长量基本相同,按顺序各板实测拱度分别为32mm、32mm、33mm、33mm、34mm、34mm、34mm;第四个循环张拉的结果是:张拉应力达到1000MPa,钢绞线伸长量基本相同,按顺序各板实测拱度分别为36mm、35mm、37mm、36mm、37mm、37mm、38mm;第五个循环张拉的结果是:各板实测拱度都达到40mm,按顺序各板张拉应力分别为1260MPa、1350MPa、1200MPa、1250MPa、1200MPa、1200MPa、1100MPa;最后一个循环张拉的结果是:在第五个循环张拉的基础上,使每根钢绞线的张拉应力均增加50MPa并持荷3分钟,即按顺序各板张拉应力分别为1310MPa、1400MPa、1250MPa、1300MPa、1250MPa、1250MPa、1150MPa;

4.5.11第十一步,上紧中部螺母13;检查中部钢垫板5和中部钢托梁6与桥板8之间是否填满环氧树脂水泥砂浆7,否则应补充填满;切掉多余的钢绞线,但是两锚具3以外端部钢绞线保留的长度各为100mm~120mm;按相关规范要求,对所用所有钢材进行防腐处理。

5. 结语

该预应力施加方法的有益效果为:(1)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2)与更换承载力不足的桥板相比,节约了投资,缩短了工期,减少了交通影响;(3)增加了桥梁安全系数;(4)加强了横向连接,荷载横向分布能力增强;(5)维修加固方便,预应力损失时可以随时张拉补充,需要更换体外索时只需限制交通,而不必中断交通;(6)体外预应力应用灵活,可以应用于部分桥板甚至是一块桥板,也可以应用于整孔桥梁;可以作为桥梁通过超重车辆的临时加固手段,又可作为永久提高桥梁荷载等级的措施;既可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板桥,也可用于钢筋混凝土板桥;(7)进行预防性的养护加固,当部分桥板出现承载能力不足或者预应力损失时,针对性地施加预应力,防止了桥梁坏后再修;(8)用预拱度作为施加预应力的终极控制指标,简单、明了、直观、方便验证;(9)工艺、材料和施工机具简单,技术成熟度高,容易掌握,方便推广应用;(10)用途广泛,可用于新建桥梁、已建桥梁的升级改造、旧桥的加固等,也可用于其它桥型。

参考文献

[1]JTG/T J22-2008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2]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装配式建设 篇7

近日, 上海市建设协会在沪成功召开“装配式建筑示范工作评审专家聘任大会”。本次大会明确强调了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的申报条件, 共聘用60 位专家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工作评审专家, 其中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副院长李昕、装配式技术总监李新华、副总工程师马海英、研发部总监徐颖璐四位专家光荣受聘。上海市建设协会黄健之会长、上海市建委节能建材处陈宁处长、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冷玉英站长、上海市建设协会李娟娟秘书长、隧道集团杨磊副总裁担任颁奖嘉宾为专家颁发聘书及发表相应讲话。

上海中森从2007 年承接国内第一批装配式商品住宅万科金色里程项目暨开始进行研究应用装配式建筑, 是国内最早展开装配式工程实践的设计单位, 目前已完成超过31 个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工作, 总建筑面积超过450 万m2, 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装配式全过程设计能力, 并且独立应用BIM技术全程 (含构件深化设计) 完成装配式设计的设计单位, 装配式工程实践经验与技术能力位居行业领先地位。

装配式建设 篇8

本刊讯日前, 住房城乡建设部陈宜明总工程师、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杨榕司长、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冯忠华主任、文林峰副主任等一行, 参观了“第五届中国 (沈阳) 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杨晔副厅长、沈阳市庞洪波副市长等陪同参观。

陈宜明总工在沈阳展区, 认真听取了建筑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规划和整体构想, 随后陈总工一行先后走访了浑南建筑产业园、德国艾巴维、日本藤田、中南集团、沈阳兆寰、鞍重股份、杭萧钢构、中辰钢构、亚泰集团等多个企业展位, 重点了解了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设计、预制构件施工工艺、新型建筑材料环保性能等装配式建筑发展成果, 观看了建筑部品部件及模型展品, 并向各参展商代表详细询问了企业技术和市场情况。

在沈阳期间, 陈宜明总工现场考察了中南建设工厂、中南世纪城2期项目, 沈阳万融现代建筑产业有限公司工厂、积水裕沁听月轩住宅小区项目等, 认真听取了企业关于预制构件生产、构件质量追溯技术、新型墙体材料、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以及低层钢结构住宅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介绍, 鼓励企业抓住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 加大新型部品和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推广力度, 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装配式建设 篇9

《意见》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意见, 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意见》指出,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 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 仍然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

《意见》强调, 要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统筹规划、总体布局,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着力解决好“三个1 亿人”城镇化问题, 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 推动户籍、土地、财政、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要加快实施“一融双新”工程, 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为核心, 以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 瞄准短板, 加快突破, 优化政策组合, 弥补供需缺口, 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意见》强调, 一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 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加快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

二要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推动新型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三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 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 加快特色镇发展, 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 加快城市群建设。

四要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结合。

五要完善土地利用机制。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 因地制宜推进低丘缓坡地开发, 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六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强化金融支持。

七要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 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发展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 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

八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试点内容, 扩大试点范围, 加大支持力度。

装配式建设 篇10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孙英副总裁表示:“此次申请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是集团转型发展的契机, 同时也是集团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孙英副总裁强调,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不但能够将多年来承担的100多项、累计规模1500万m2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经验积累服务于国家战略, 而且集团也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支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这一新的国家战略精准落地。

据孙英副总裁介绍,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近年来共完成装配式建筑领域相关的国家、部委和集团项目课题86项, 产生专利80项;主编完成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规范29项, 标准设计图集57项。特别是《模数协调》标准是我国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主编的第一本国际标准。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形成了独具自身优势的装配式混凝土技术、钢结构技术、装配式内装技术、BIM技术四大技术优势和八大支撑平台, 完成多个国内第一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项目:集团完成了国内最早全面应用PC技术的商品住宅项目 (上海万科金色里程住宅小区) ;完成了目前国内PC预制率达70%的项目 (江苏新城帝景住宅小区) ;完成国内第一个模块化钢结构住宅项目 (江苏镇江港南路公租房) ;开发出钢结构住宅2.0集成技术体系;完成国内首个内装工业化技术集成示范住宅项目 (北京雅世合金公寓) ;完成国内首个“中国百年住宅”示范项目 (上海绿地威廉公馆) 。BIM技术方面, 推出了符合中国设计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涵盖软件、硬件、数据、安全、服务的“CBIM整体技术平台”。

装配式建筑的梁板柱设计分析 篇11

关键词:装配式;梁板柱;设计;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64-03

1 引 言

装配式建筑物就是绝大部分构件都是工厂预先生产,然后运输至建设场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物[1]。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开始设计建造装配式建筑,由于当时的起重技术的限制及计算机在工程领域应用较少,装配式建筑物发展缓慢[2-3]。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物因其具有较好的承重特点适于建造高层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发展迅速。

钢筋混凝土结构都是采用现浇构件,混凝土浇筑完后需养护28天方可进入下一施工阶段,因此,该类结构施工周期较长。钢结构建筑物一般适用于建造超高层建筑物,且墙体通常是玻璃幕墙,造价成本偏高。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多,住房需求量持续上升。

为保障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政府部门准备建设一批装配式房屋,配给低收入者居住。

另外,城市不断扩大环境问题越来越多,除了受汽车尾气排放及工业化生产的影响外,城市中各类建筑物的建设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4]。

装配式建筑物因其造价低廉,对环境友好,建设周期短,适于城市发展的建筑物结构类型。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不产生扬沉,噪音小,施工场无须地堆放各类建筑耗材,是一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汪的施工方式[5-6]。

目前,我国城市中装配建筑物占有率不高,大部分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物中构件均为拼接成一个整体,板层间的防水效果不理想,各结点连接性能不及现浇混凝土结构。针对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物梁板柱设计方法,并与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比较。

2 装配式建筑板的连接

新设计的装配式建筑楼层中板的搭接,如图1所示,传统装配式板的拼接,如图2所示,两相比较,图1的防水效果明显。传统装配式建筑物板与板之间是拼接在一起,存在许多拼接缝隙,且在缝隙中填充防水材料时易渗漏无法填充均匀。新设计的装配式建筑物板与板之间是采用凹凸缺口搭接,板与板之间相互咬合无通缝口,在缝隙处填充防水材料不易发生渗漏,使缝口填充均匀。新设计的装配式建筑物楼板相对传统的装配式建筑物楼板,其构造较复杂模制需要造用多块模板组合。由于是采用工厂化批量生产,模板可以重复利用,采用新设计的装配式楼板对建筑造价影响较小。

3 装配式建筑结点的连接

装配式建筑物中梁和柱的连接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能,因此须保证梁和柱牢固连接。传统装配式建筑梁和柱的连接方法很多,分为湿法和干法连接。

湿法连接,是将梁柱结点处安装模板进行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构成一个整体使梁和柱稳固连接。干法连接,是将梁搭接在柱的牛腿或柱帽上,用螺栓连接成稳定的整体。新设计的装配式建筑梁柱干法连接,如图3所示。

传统装配式建筑梁柱湿法连接,如图4所示。

传统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和预制柱接触面积小,柱支撑梁的荷载受力主要靠现浇结点承重。现浇节点混凝土与梁开槽混凝土连接力弱,易造成梁在弯矩作用下节点处受弯破坏。新设计的梁柱结点是在柱上面开槽形缺口,将柱子安放进去。新设计装配式建筑梁柱结点不需要再制作模板浇筑混凝土,比传统的梁柱结点省工省时,且结点牢固稳定。

新装配式建筑需要在柱的上端开槽,因此新装配式建筑柱的横截面大小要比传统装配式建筑大,适应于发展高层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柱与柱之间采用一节一节搭接方式连接,上层柱与下层柱之间须安放钢筋才能稳固连接。

传统装配式建筑是在柱的一端留孔,另一端留挑出钢筋,当每一个节点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后将上层柱有预留孔一端与下层柱的钢筋对接。

传统装配式建筑因柱端有钢筋吊装时易碰撞变形,使上下层柱难吻合连接。新设计装配式建筑。梁和柱均采用预留带螺纹的孔径,钢筋选用一端带螺纹一端带肋。梁和柱按设计尺寸搭接好后,梁和柱的预留孔应重合在一条线上,将螺纹钢筋旋入梁和柱预留孔中。因使用的是螺纹钢筋,保证了钢筋和柱平面垂直,便于安放上层柱。

新装配式建筑梁柱结点,梁和柱搭接处接触面积大,混凝土所受应力小不易压碎破坏。上层柱传下来的荷载,通过螺纹钢筋传递至与层柱,分担了结点处所受的压力荷载。

传统装配式建筑梁柱结点,因采用现浇混凝土,结点与上下层柱及梁是一个整体,结点承受弯力、剪力、拉力、压力等各种荷载作用,结点受破坏因素较多,安全性能降低。新装配建筑结点缝隙小,可有效防止室外雨水渗入结位处墙梁柱构件部分所造成的一种雨水侵蚀破坏。

4 结 语

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的梁板柱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对板采用凹凸缺口咬合设计,发现其有利于增强楼板的防水作用。传统装配式建筑板层间的采用涂防水材料进行防水,当缝隙形成通缝时,防水材料难以涂布均匀,积水处会沿着通缝线向下渗。

对其进行室内装修时,通缝处易开裂。咬合板的搭接,使装配式建筑楼板层不形成通缝,且缝隙紧密防水性能较好。对于厨房、卫生间防水要求高的板层,可采用加铺防水卷材进行多重防水。

新设计装配式建筑的咬合板防水是基础防水,在此基础上布设防水层可提高装配式建筑楼板层的防水性能。

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连接是整个建筑安全的制约因素,传统的湿法连接方式构造复杂,梁一端挖空形成凹槽,降低了梁端部的受力性能。结点整体浇筑,要进行制模及混凝土的养护增加了工作量和施工周期。改进后新设计的装配式梁柱结点是在柱上端开槽,梁与柱的接触面积增加,同时槽口阻碍梁的位移增强梁柱结点的稳定性。

另外,在梁柱上布置预留螺纹孔,易于装配式建筑的梁柱搭接施工,螺纹钢筋的传力性能,分担了节点承受的竖直压力和水平剪力,提高了节点抵抗外力破坏作用。

改进后的装配式建筑提高板层防水效果和节点连接牢固稳定,对发展装配式建筑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伟,苏幼坡.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其连接技术[J].世界地震工 程,2013,(29)1:38-48.

[2] 孙燕飞.节能装配式轻型房屋的分配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 陈子康,周云,张季超,等.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工程 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4(4):1-11.

[4] 王召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12.

[5] 黄祥海.新型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点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 学,2006.

装配式整体厨房设计及装配研究 篇12

住宅厨房的装配式整体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在给定的住宅厨房空间中, 在规定的材料种类、生产工艺及结构的标准单元柜 (即标准的材料、标准的尺寸、标准的工艺的单元柜) 的基础上, 按居住人群的基本需求设计、生产和建造的。同时, 上述条件对厨房空间的设计具有反馈和引导的作用。目前大部分住宅厨房都是居住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布置, 这样的厨房, 在设计中容易存在建筑设计与厨房家具设计等不同步, 建筑设计中各类设备、设施、管线等与厨房家具的排布存在“打架”或“难以使用”等等的问题。除此以外, 这样设计的厨房空间难以实现一体化装配, 往往还存在功能分区不清晰、标准化程度不足、现场手工作业比例高、维护替换成本大等问题。

以标准化的角度看, 整装厨房应按照设计环节的模块化和集成化, 生产环节的整装化和建筑安装环节的标准化分步考虑和实施;以整装产品的角度看, 结合厨房功能空间以及厨房家具、管线、接口等的设计特点, 包含设计技术集成化、安装工艺标准化、质量检验标准化三个主要的部分。

本研究主要落脚在装配式整体厨房设计技术的总结和提升, 以及整体装配的工艺总结。其中包含:厨房设计研究、厨房与管线接口协调、厨房机电点位设计、给排水设计与协调等, 整体偏重整装厨房组件的功能模块组合与套内设备管线衔接和协调, 安装工艺的优化等。

2、装配式整体厨房设计研究

“装配式整体厨房”的涵义是指整体配置、整体设计、工厂标准化生产、现场装配式安装的整体厨房的设计建造理念。家庭厨房中, 电器设施种类较多、机电管线较为复杂, 而其在较集约的空间中承载着各种使用功能。目前在设计过程中多采用各专业“甩接口”, 后期装修过程中再加以处理的方式, 这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传统厨房功能分区难以实现“装配式整体厨房”的设计建造理念。除此以外, 厨房还应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对储存功能加以全面考虑, 以实现锅具、碗筷、调料、米面、干货、罐装物品、刀具、小型家用厨房电器的独立方便地储存。

而本次研究主要侧重于在给定空间下, 满足基本使用需求、人体工学尺度的同时, 探索合理尺度的功能空间参数, 找到建筑模数与室内设备设施等尺度的协调方法。另外, 对传统厨房设计中, “甩接口”造成的“给排水”、“电”、“风”、“暖”等管线接口难以协调的问题进行梳理, 给出一定的设计标准和建议。

2.1 厨房功能分区

对厨房进行功能分区至关重要, 流畅合理的操作流程, 充分考虑炊事操作流线及操作习惯, 按照人体工效学原理和炊事储备需要, 设计储存区、洗涤区、操作区、烹饪区等形成黄金三角关系, 能够提高效率, 减少人的走动, 从而达到布局合理, 充分利用空间的要求。在设计中, 各空间区域需要注意的点如下:

1) 存储区:是贮备食物和餐具的地方。冰箱应是最主要的设备, 其次是存放各类餐具的橱柜, 如抽屉、拉篮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对厨房的贮存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说整体厨房设置合理数量的贮存区必不可少。

2) 洗涤区:主要功能是蔬菜水果的清洗、餐具的清洁、残渣的清除等, 可配备洗涤池、洗碗机、消毒柜、碎渣机等。

3) 操作区:餐前要进行食品加工、切菜、配料等准备工作, 为烹调活动做好准备。可根据需要设计相关柜体、抽屉。一般家用厨具也多放在准备区, 应考虑到方便存放、拿取、使用。

4) 烹饪区:是厨房的核心, 它需要配置炊具、炊具柜、通风排烟装置, 需配置燃气灶、抽油烟机、灶柜等。灶柜旁边可设计拉篮柜, 方便油、盐等调味料的存放和取用。

为了增强橱柜、吊柜等厨房家具的标准化程度和互换性条件。通过对厨房空间功能区域、设备设施和橱柜家具等的分析研究, 可以将厨房功能组件的基本模数定为3M和2M两个主要类型, 与建筑主体的基本模数1M对应1) 。例如, 橱柜可以上述原则, 分别以300mm、400mm、450mm等标准尺寸为单位, 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橱柜排布时, 根据厨房平面条件, 尽量仅采用其中一种尺寸, 避免过多的家具规格出现, 可以实现生产、安装、维护更替等环节的便利。

厨房功能分区设计可参考如下原则进行:

1) 宜与卫生间相邻, 合用管线以节约材料、降低施工成本、便于后期改造;

2) 厨房与起居室或餐厅就近布置, 增大厨房的交接面, 隔墙应为轻质隔墙, 便于灵活改造;厨房宜采用推拉门, 以充分利用空间;

3) 可采用复合利用的厨房空间, 如封闭热炒间与开放式操作备餐间的组合;

4) 厨房宜设置生活阳台, 方便物品储存、放置杂物;

5) 各种竖向管线宜集中敷设, 并在墙角处形成管线区, 横向管线宜设于整体厨房产品下部靠墙位置;

6) 厨房的排油烟机排气宜采取独立外排系统替代排气通风道, 并应设置窗式通风构造器来引入新风, 采取防倒灌、串气、串味的有效措施。

7) 厨房尽量设计为独立可封闭的空间, 同时兼顾敞开式使用需求;

8) 厨房设计应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 按“洗、切、烧、搁”炊事流程合理组织操作流线。

9) 厨房应设置操作台, 操作台宜采用L形或U形布置, 放置灶具、洗涤池的操作台深度不宜小于550mm, 双排操作台之间净距不应小于900mm;

10) 厨房应设置吊柜, 吊柜的设置不应影响厨房自然通风、采光及厨房内热水器的通风。吊柜内的搁物板宜采用上下可调式设计;

11) 厨房应设置洗涤池、灶具、排油烟器等, 当预留冰箱、微波炉、电饭煲、洗碗机、热水器、消毒柜的位置时, 应设相应的机电接口;

12) 如采用嵌入式下进风灶具时, 其下部柜体应设计进风百叶;

13) 厨房地面应选用防滑、易清洁的材料, 顶面、墙面应选用防火、抗热、易清洁的材料;

2.2 建筑空间与装配式整体厨房的关系

模数是装配式整体厨房标准化、产业化的基础, 是厨房与建筑一体化的核心。模数协调的目的是使建筑空间与整体厨房的装配相吻合, 使橱柜单元及电器单元具有配套性、通用性, 互换性, 是橱柜单元及电器单元装入、重组、更换的最基本保证。

建筑空间要满足橱柜模数尺寸系列表和橱柜安装环境的要求, 橱柜、电器、机具及相关设施要满足产品模数, 只有这样才能将住宅的建筑土建设计、施工、整体厨房产品设计、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共同遵循的模数统一协调起来, 使厨房实现灵活、多样的设计。我们提出了橱柜安装环境的要求以及整体厨房产品待装腔体空间 (或单体) 本身的技术要求:

装配式整体厨房产品待装腔体空间 (或单体) 是指厨柜柜体 (未安装电器及五金件) , 可以直接和建筑空间配合的, 我们称之为单体。

建筑空间与装配式整体厨房产品之间的配合关系, 主要研究这些产品待装腔体空间或单体与建筑空间配合问题, 以及对配合体双方提出要求, 以及配合体可能产生的问题等。

建筑空间的基本模数是100mm, 其符号为M, 厨房开间与进深和整体厨房产品的模数应是建筑模数的倍数, 为提高整体厨房产品项目之间的整体装配型, 标准允许0.5M的存在。

设计环节经过市场调研、人体工学, 以及生产环节板材出材率, 同时满足嵌入电器设施标准并兼顾建筑模数, 我们将橱柜的外形尺寸进行了标准化的规定, 无论是建筑设计, 还是橱柜产品设计, 我们可以采用如下规格进行考虑:

2.3 装配式整体厨房产品与管线接口协调

为实现整体厨房的装配式安装, 其设计必须从建筑设计入手, 各配套专业予以随时参与。将厨房的使用功能、空间利用、环境质量、节能、建筑、结构、水暖、电气、燃气等专业协调统一, 充分考虑厨房的基本功和使用要求。各种产品的尺寸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 满足人们舒适、卫生和安全的基本需求为目的, 使厨房的电器与柜体组合、配件与柜体连接、柜体与墙体连接等模数协调统一, 实现厨房产品配套性、通用性、互换性和扩展性的同时, 满足人们现代生活模式的需求。

整体厨房产品与管线接口之间的配合关系主要解决给排水管线接口 (冷水接口、热水接口、排水接口、直接饮用水接口、中水接口等) , 电接口、燃气管线接口、通风管线接口, 智能化接口以及各种接口 (电话接口、有线电视接口、网络接口、各种远传表具接口、各种探测器接口) 与各种管线及相关产品 (如灶具、热水器、洗涤池、排油烟机、电冰箱、洗碗机、微波炉、消毒柜、垃圾粉碎机以及洗衣机、电话、电视、网络等) 的连接等问题。厨房给水、排水、燃气等各类管线应合理定尺定位设计, 管线与产品接口设置互相匹配, 并应满足整体厨房使用功能要求, 同时设计应建立在用户的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 管线与产品接口连接方式应安全可靠, 保证密封性。排水管管道布置宜采用同层排水方式, 应符合各相关专业标准的要求, 管线接口等的协调原则如图2。

另外, 各种竖向管道和管线宜集中敷设, 在安全、防火、卫生等方面互有影响的管道不应敷设在同一竖井内, 宜集中在选用设备附近的墙角处形成管线区, 管线区宜采用轻型、防腐、防潮、阻燃板材进行遮蔽, 遮蔽部分应考虑通风, 并尽可能在每层靠近公共走道的一侧设检修门或可拆卸的壁板, 检修门和可拆卸壁板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厨房、卫浴间各种管线敷设应综合考虑。设备与管线及接口设置互相匹配, 并应满足厨房卫浴间使用功能的要求, 应保证密封性, 并应符合各相关专业的标准、规范的要求, 厨卫器具平面布置和配件接口, 在满足要求的同时, 力争做到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各种管线除要达到自身系列的配套化外, 还要考虑与其他产品的连接。产品与管线, 管线与管线之间的配合要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方法。管线与产品要靠近, 管线之间要符合安全与安装要求, 避免交叉和重叠。

为了使室内环境整齐美观, 管道应尽可能集中隐蔽设置, 可设立集中管井, 管道间和水平管道区, 方便管理和维修, 各户的排水支管应不出户。智能化住宅应实行综合布线, 合理设置接口或插头的位置和数量, 达到使用灵活方便。

2.4 装配式整体厨房机电点位的设计方法

厨房插座布置, 厨房家用电器种类、数量众多, 且在不断增加, 所以布置插座时, 必须要明确厨房内的电器及设备设施产品的排布。插座的设置步骤为:确定电器设备摆放位置->确定强弱电插座位置范围->与家具、管线、设备等的综合协调->定位强弱电插座位置。在确定强弱电插座位置的同时, 对插座的使用数量有合理的计算, 并且对未来可能的扩展有充分的预估, 从而在设计时就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尽可能的一步到位, 避免日后二次施工的麻烦。具体到各个功能的插座排布可按照以下内容操作:

主要电器包括冰箱、电饭煲、油烟机、消毒柜、电饼铛、微波炉、电磁炉等。首先应根据固定电器的位置安装插座, 后结合排水、水池、切菜台的位置安装, 在炉台旁边安装两组, 切菜台上方安装3组作为其它电器的备用。一般为电饭煲、微波炉等电器配备带开关的插座, 这样设备插头就不需要频繁插拔, 而接近水源的位置如果安装插座, 则同时需要装上防溅盒予以保护。

电源插座在设置上应尽量考虑现在电器产品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预留足够的插座位, 见下表1:

2.5 给水排水设计

装配式整体厨房给排水设计应按照一定原则来进行, 即给水、排水管道的应与建筑结构体分离设置:

1) 共用给水、排水管道立管应设在独立的管道井内;

2) 套内排水管应同层敷设, 在本层套内接入排水立管和建筑排水系统, 不应穿越楼板进入另一户空间。

a给水系统设计要点:

1) 给水系统由套外给水立管、套内分水器、套内管线和套内用水部品组成, 设计时应统筹考虑。

注:房间内装于轻墙中的电源、信息接线盒应避免墙两边相对安装;分户墙体内的电源、信息接线盒应避免墙两边相对安装, 避免声桥;信息口应和电源水平距离0.5米以上。

2) 给水分水器应设置在架空地板层内等便于维修管理的位置。分水器每个出水口供水压力应相同。

3) 套内给水、热水、中水管道应布置在架空地板内。

4) 宜采用DN20带套管的标准化给水管连接分水器和用水部品。分水器与用水部品, 分水器与用水部品的管道应一对一连接, 中间不出现接口。

5) 套内水平给水、热水、中水管道, 应严格区分外套管的颜色。

b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1) 排水系统由套外排水立管、套内集水器或旋流器、套内用水部品组成, 设计时应统筹考虑。

2) 排水集水器或旋流器宜设置在分户墙内架空地板处, 同时设置方便检查维修的装置。

3) 排水横支管应选用内壁光滑的标准化排水管道, 管径宜为75mm, 中间不宜有接口, 并应设置必要的清通附件。排水横支管长度不宜超过5m;超过5m时, 应设置环形通气管, 与通气立管连接。

4) 集水器或旋流器与用水部品的管道应一对一连接, 中间不出现接口。

5) 套内排水管道宜敷设在架空地板内, 并采取可靠的隔声、减噪措施。

6) 整体厨房的排水管宜与排水集水器或旋流器连接后, 再接入排水立管。

3、装配式整体厨房装配流程

装配式整体厨房产品实现装配过程中的每一步实际安装的操作流程和质量要求, 必须保证安装的结果符合整体设计要求。下面主要叙述其主要装配流程:

1) 找基准点:整体厨房装配式安装之前先确认好安装的方法和顺序, 不同的产品, 不同的款式类型安装方法均有不同;整体厨房按照建筑结构和设计布局橱柜的组合形式一般分I、L、U、岛形等, 他们的安装顺序和基准点的方法有:

(1) I字型柜子从无伸缩装饰板的一端装起, 另一端可以来用装饰板调整缝隙, 以弥补建筑误差造成的缺陷 (图3) ;

(2) L型从拐角装起, 拐角柜安装好后, 再依次安装其它柜子;

(3) U型柜从中间装起, 平衡好两端的拐角柜后, 再依次安装两边的柜体;

2) 安装地柜:

(1) 安装支腿 (图4) :将柜体倒放在打开的包装膜上, 把调节脚安装到柜体底板上的调节脚底座上, 用直尺作参照并调节地脚高度一致, 然后将已装好调节脚的地柜按设计图纸所示摆放。

(2) 调整水平 (图5、图6) :按照图纸和安装顺序摆置, 用水平尺测量其上平面是否水平, 若不水平必须重新调整地脚, 通过调节地脚, 用水平尺检测整组柜体的水平与垂直程度, 确保整组柜体水平和垂直。安装时注意每个柜子底板与地面的距离, 以保证不会影响踢脚板的安装。

(3) 开管道孔:如地柜柜体需要躲管道挖缺口的, 必须量好管道的直径尺寸大小, 并参照柜体位置在柜体上划线, 再用曲线锯在其对应柜体的位置按其大小开孔。开孔的部位必须涂上玻璃胶进行密封, 使其不受潮, 并装上U形密封条。此项技术现场开孔并二次密封是整体厨房实现装配式安装的关键, 也是有效解决管道与橱柜产品冲突问题的较好办法。

注意事项:柜体连接固定, 柜体调平后, 必须用连接螺钉把柜体与柜体连接固定于一体, 连接时一定要保证相邻两个柜体的各个端面平齐。在柜体的前、后靠近顶底端的孔位内用连接螺丝固定。使橱柜单间产品通过装配式安装后达到预期的整体效果。

3) 安装吊柜:

(1) 确认安装高度 (图8) :按设计高度或根据现场实际测量情况划线, 划好所挂吊柜高度的水平线, 若有护墙板, 需要参照它的高度进行安装;若有桶柜, 参照桶柜的高度安装, 一般吊柜与桶柜的高度平齐。

(2) 吊柜挂件定位 (图9) :挂件孔位确定准确, 左右定位离墙距离要注意墙体及墙角的误差及装饰板宽度;按照挂件在墙上标注的位置, 用电锤往墙上打膨胀螺栓孔, 注意深度和大小必须与实际相符, 一般比螺栓深1-2厘米。将吊码的挂片按已划好线的相对位置用膨胀螺钉固定好。

4) 踢脚板和顶线的安装:

(1) 清理地面:装踢脚板之前, 必须把地柜底部的粉尘及垃圾清理净。

(2) 安装卡子:把踢脚板顺放在厨柜前 (踢脚板下部应垫有保护膜) , 从踢脚板的一端装上卡子, 使卡子与每个地脚相对应, 再将装好卡子的踢脚板装在地柜底部, 使卡子扣到调节脚上。拐弯的地方应装有拐角。如需安装挡水压条, 应在装踢脚板前, 把挡水压条从踢脚板的一端安装在踢脚板上边的槽孔内。安装完的踢脚板下边应与地面平齐, 上边与柜体底板留有地面水平误差留下的缝隙。

5) 细部调整:产品安装完毕, 为了保证安装的最佳效果, 对产品的门板、柜体、及其工作的细节进行调整, 调整的结果符合产品安装质量标准。柜体和门板的调整, 橱柜安装位置符合图纸要求, 柜体摆放协调一致, 地柜及吊柜应保持水平。对整套橱柜的门板和抽屉进行全面调节, 使门板和屉面的上下、前后、左右分缝均匀一致, 符合客户要求。调整完毕, 将柜体的五金配件安装到位;相关电器产品也根据要求安装到位。

4、结语

装配式住宅装修要求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 以提高住宅生产的整体效率, 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 降低成本, 降低物耗、能耗, 缩短建设周期, 有利于环镜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装配式整体厨房与建筑主体结构、各类设施设备管线等的设计、施工同步考虑实施, 能够实现标准化、工业化、配套化的装配式安装, 向住户提供一次到位的成品厨房, 是节约生产设计施工各环节材料、人力、工期等的环境友好型理念。同时, 也是装配式内装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而住宅装配式内装相关的设计、建造技术也是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发展重要手段和抓手。

装配式整体厨房的精细化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从厨房的管线综合与精细化设计、居室的室内综合设计布置来考虑, 能够提高居住空间的实际使用率, 符合大多数住户的实际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学音乐综合性教育下一篇:规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