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控制

2024-06-09

验收控制(共10篇)

验收控制 篇1

摘要:总结DCS、SIS、CCS及PLC等常用控制系统出厂验收的测试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等, 以检查系统所有功能和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提前发现不符合技术要求、质量或功能的问题。

关键词:常用控制系统,验收,规范,注意事项

出厂验收测试 (Factory Acceptance Test, FAT) 是控制系统出厂前, 根据开工会议上确定的时间, 由供、需双方对控制系统进行的测试检查和验收工作, 以验证控制系统是否符合技术协议的内容, 如供货清单、技术与质量要求, 能否满足用户的控制要求和操作习惯。通过出厂验收测试工作, 提前检查出控制系统存在的不符合项, 如回路接线不满足现场仪表供电需求、机柜内接地铜牌短缺及操作画面颜色反差太小等问题。

1 基本原则和准备工作

控制系统进行出厂验收测试时, 必须在一定的场所、时间与条件下, 由用户与供应商双方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其基本原则有:FAT应在自控系统供应商制造厂进行, 由供应方提供场地和设施, 并在供应商完成系统搭建、软件编制和内部测试并提供测试报告后进行;供应商应提前通知用户FAT开始的时间, 并根据技术协议、系统硬件配置、软件功能及有关标准等编制出厂验收程序, 然后与内部测试报告等相关文件一起提交给用户, 并由供用户与供应商双方确认;供应商所提供系统的技术指标应满足产品规格书、技术协议和开工会议纪要确定的技术要求;由供应商提供用于测试及记录等必要的设备, 如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及接口电缆等, 测试所需的计量器具应符合国家计量标准并具有检定证书;FAT由供应商负责, 由用户和供应商双方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并签署FAT验收测试文件。

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FAT进行之前, 供、需双方要准备好相关文件以备FAT时使用。用户准备的文件包括:各种规范, 如《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93-2002) 、《石油化工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SH 3082-2003T) 及《石油化工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H 3092-1999T) 等;已签协议, 如《技术协议》及《开工会议纪要》等;设计图纸, 如仪表索引表、控制说明、联锁逻辑图、报警信息表及流程图等;上、下位机组态的用户要求, 如操作画面的背景色、设备状态的色变、数值的有效数字及报警信息的色变等;用户的特殊要求, 如控制机柜安装带4~20mA输出的温/湿度仪、电源柜配置三路220V (AC) 电流电压表、机柜的单/双开及硬件布置方向等。供货商准备的文件包括:系统文件, 如I/O清单、系统设计说明、供电回路图、机柜布置图、接线图、通信地址表及系统工程图等;出厂验收程序;内部测试报告;FAT时间进度表。

2 内容及要求

控制系统出厂验收的内容包括:根据供货清单对系统软、硬件核对, 外观、接线和端子检查, 启动测试, 系统常规功能检查 (如硬件冗余和诊断、网络冗余、电源冗余和无扰动切换以及卡件冗余和无扰动切换) , 控制功能和联锁逻辑功能的测试, FAT复检 (列出不符合项, 便于现场测试工作) 以及人机操作界面显示检查等。

2.1 系统和端子柜的外观检查

系统和端子柜的外观检查按以下步骤要求进行:

a. 查看系统的内部测试记录。

b. 核对系统配置清单, 所有卡件、模块型号与系统配置清单相符, 都有各自的检验章或出厂合格证。

c. 按照系统配置清单核对每个机架的每个卡件和模块的位置, 机架上每个卡件和模块的安装位置与系统工程图一致。

d. 检查机柜外观。

e. 系统电缆、配线、线号和电缆盒的检查。按照端子列表检查系统配线, 所有配线的规格和颜色正确, 电缆号和线号能正确标识。

f. 电源供电和机柜接地检查。

机柜外观的检查项目包括:系统和端子柜的外观检查, 确认机柜的外观、尺寸、颜色与系统工程图和项目规格书是否相符, 表面平整, 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没有划伤或变形;按照系统工程图提供的型号检查所有的安装材料和组件, 确认所有材料和组件与系统工程图相符, 机柜组件包括机柜上的风扇、过滤器、门锁、照明及接地端子排等, 安装材料包括系统电缆槽、电源保险、电源端子保护盖及接线端子等;按照机柜材料清单检查系统的机柜附件, 确认其型号、制造厂和数量, 机柜附件包括交换机、电源切换器、安全栅及继电器等;检查机柜确保所有设备准确安装、接线和标识;查看每个机柜上的铭牌和标签的布局, 确认铭牌正确无误、标签布局合理。

电源供电和机柜接地检查项目有:确保所有的隔离开关和回路断路器关闭, 使得引入电源与设备隔离;检查所有安全地连接, 安全接地系统与信号接地系统必须相互独立, 用万用表检查设备到安全接地端子排之间的连接要可靠;检查供电系统是否满足规范和用户要求, 如双路电源是否互为冗余, 能够实现无扰动切换, 电源开关的等级和电流负荷是否层次分明, 电源开关是否有15%的备用等。

2.2 系统上电检查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电力设计技术规范》 (SH 3038-2000) , 仪表及控制系统的用电负荷属于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 所以控制系统应采用三路220V (AC) 供电:一路为UPS供电 (不间断电源) ;一路为市电, 与UPS供电互为冗余, 如果任意一路电源断电, 都不会影响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第三路供电为照明电源, 为机柜内风扇、照明提供电源。控制系统中除220V (AC) 供电, 还有能够实现UPS与市电无扰动切换的电源切换器、为现场仪表供24V (DC) 直流电的稳压电源等供电设备。因此, 控制系统上电时要分级、按步骤依次上电, 上电前要确认电压是否满足系统和规范的要求。系统上电按照机柜可分为系统柜上电和端子柜上电, 按照电压可分为220V (AC) 上电和24V (DC) 上电两种。

2.2.1 系统柜上电检查

此项检查的目的是确保系统上电时所有硬件从“停止”到“运行”状态切换时都能自动启动。具体步骤如下:

a. 核对系统电源接线图, 确认实际接线方式与电源接线图一致;

b. 检查UPS和市电的供电电压, 确保可在220±10%V (AC) 范围内且满足系统要求;

c. 按照系统电源供电图由高到低的级别, 依次将UPS供电的断路器打到ON, 给系统机架上电;

d. 查看系统机架上安装的每个卡件完成上电自检后, 控制器运行LED指示灯是否正常显示, 或其他故障指示灯显示, 如有故障指示灯亮, 查看故障原因并处理;

e. 按照系统电源供电图由高到低的级别, 依次将市电回路的断路器打到ON, 检查系统卡件是否运行正常;

f. 断开UPS供电, 仅由市电为系统的机架供电, 检查控制器是否掉电、CPU等卡件的运行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如有掉电或故障提示必须检查处理;

g. 检查220V (AC) 电源切换器, UPS和市电两路供电互相切换, 电源切换器能够实现无扰动切换。

2.2.2 端子柜供电检查

端子柜供电主要是给24V (DC) 用电设备供电, 如安全栅、继电器及现场一次仪表等。具体检查步骤如下:

a. 闭合24V (DC) 稳压电源对应的输入熔断器;

b. 检查24V (DC) 稳压电源的输入供电是交流220V (AC) , 输出是直流24V (DC) ;

c. 按照系统电源供电图闭合24V (DC) 稳压电源的输出熔断器;

d. 依次检查所有熔断器输出对应的24V (DC) 用电设备供电正常。

2.3 功能检查

2.3.1 电源供电

不同的控制系统电源模块配置不同, SIMENS及AB等的PLC一个控制机架只配有一块电源模块;Triconex ESD、横河DCS及Deltav DCS等系统, 一个控制机架配有两块互为冗余的电源模块。因此, 对不同的电源模块配置要进行不同的检查, 配置一块电源模块只检查电源模块的运行状态;配有两块电源模块时不仅要检查状态, 还要做电源冗余试验, 确保一路电源被切断时, 所有模块和卡件仍能正常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

a. 关掉一路电源模块的供电, 该电源模块的LED指示灯由“PASS”变为“FAIL”或“ALARM”;

b. 查看所有模块、卡件和控制器是否正常运行;

c. 打开已关掉的电源模块的供电, 关掉另一路电源模块的供电;

d. 查看所有模块、卡件和控制器的运行状态, 如有故障则检查、处理并记录。

2.3.2 CPU后备

为了系统安全, 大多数控制系统具有双重化或三重化控制器。双重化的CPU具有相互后备的功能, 在正常运行时, 它们中有一个在工作, 而另一个保持后备状态, 处于后备状态的CPU也在同步地进行数据更新, 双重化CPU后备功能检测的目的是验证当工作的CPU发生故障后, 热后备CPU可以立即工作, 而且所有的控制参数与切换前相同, 控制不间断;三重化的CPU正常时有两个工作, 一个保持后备状态, 当任意一个工作的CPU故障时, 后备CPU自动切换为运行, 当两个CPU故障时, 单独工作的CPU仍能保持系统正常运行, 即三重化的CPU在单模或双模运行模式下, 所有卡件和模块没有故障且正常运行。

CPU后备功能检测方法是把正在工作的CPU由运行模式切换为停止模式, 或从系统机架移走正在工作的CPU, 检查CPU是否实现自动切换;对于三重化控制器, 要分别移走一块或两块CPU, 检查系统在单模式或双模操作时, 系统运行正常并且没有卡件故障。在进行CPU后备功能切换时CPU要相互切换, 进行多次验证。

2.3.3 网络冗余

网络冗余是指从控制站到操作站之间的网络都要实现冗余功能, 包括控制站上的通信接口卡, 控制站与控制站之间的网线, 控制站与交换机之间的网线, 交换机与操作站之间的网线以及操作站上的网卡等。检测目的是:当任意一块通信设备故障时, 通信不会中断, 系统控制功能不会中断, 而一个网线通信中断时不会影响网络正常的高速、实时通信。检测方法是:分别依次把所有网络上的卡件、设备进行断电或移出, 使网络在单卡模式下工作, 检查操作站画面上的报警信息是否存在网络报警, 而操作画面上的显示与控制功能正常;网线冗余功能则通过切断任意一根网线实现, 检查一根网线工作时通信是否正常、网速是否减速、控制站与操作站之间的数据交换是否受到影响。

在功能测试中, 除了做电源冗余、CPU冗余和网络冗余测试外, 对支持热插拔功能的卡件还要做热插拔试验, 对其他具有冗余功能的卡件 (如用于控制回路的输入、输出卡件) 也要进行冗余测试, 在做测试时操作站事件记录画面要有相关报警事件记录。

3 操作站应用软件功能检查

操作画面包括总貌、控制分组、调节、趋势分组、流程图、报警及事件记录等。软件功能检查项目和方法如下:

a. 总貌画面的显示格式和功能。调出总貌画面, 画面按用户确认的功能、设计资料的内容显示;再通过总貌画面调用其他指定的画面, 能否使总貌画面正确切换到相关画面;最后通过模拟过程报警观察每一功能块颜色的变化, 当报警发生时, 总貌画面中与报警相关块的颜色会改变。

b. 控制分组画面的显示格式和功能。调出控制分组画面, 将其切换到控制组中某块仪表的调节画面, 然后修改数据和回路方式, 画面能按用户确认的功能和设计资料中的内容显示, 回路说明清晰明了。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控制系统回路说明有字数的限制。

c. 调节画面。调出任意回路的调节画面, 修改设定值和输出值, 进行手动与自动切换, 画面能正确地按用户确认的功能、设计资料中的内容显示。

d. 趋势分组画面。首先检查趋势分组画面的内容与用户要求和设计资料一致, 再对趋势画面进行各种操作, 如放大/缩小、显示/隐藏某个趋势及调用某个时间段的趋势等, 所有用户要求的操作功能均能实现。

e. 流程图画面。包括静态数据、过程数据、数据色变、外观及操作等。静态数据——流程图画面的数量和标题、各种工艺设备的名称 (如罐、槽及泵等) 、工艺物料流向、线条颜色和粗细 (如水用绿色、仪表风用蓝色、仪表引线用细线、工艺管线用粗线等) 、文字大小和样式、工艺管线和设备颜色 (包括阀及泵等) ;过程数据——量程范围、工程单位、位置、数据棒图和有效数字;数据色变——过程数据和数据棒图报警时的色变、调节阀的色变、开关阀信号和回讯开/关时的色变、泵运行/停止的色变、内部开关等的色变;外观和操作——子窗口、按钮、软件键及触屏等。上述检查内容都必须满足用户和设计要求。

f. 报警画面显示。报警信息的故障编码、报警时间、仪表位号、回路描述及报警类型等。检查报警事件发生时报警信息能否正确并及时显示, 操作报警确认按钮时报警信息能够正确色变, 操作复位按钮时报警信息能够消除, 操作消音按钮时报警声音能够消失。

g. 事件记录画面。记录过程报警和系统报警, 并记录操作和系统发生的动作, 以备事件调查。因此, 进行前述系统功能检查时, 同步检查事件记录画面, 检查当系统卡件、网络有变动时事件记录是否被准确记录。

4 控制站应用功能检查

4.1 I/O通道

I/O通道分AI (模拟输入) 、AO (模拟输出) 、DI (数字量输入) 和DO (数字量输出) 4种类型, I/O通道测试要以I/O端子表作为参考, 根据不同的信号进行不同的测试。

模拟量通道测试就是根据I/O卡件由现场侧施加电压、电流、电阻或频率等模拟信号, 检测AI输入通道、仪表指示值是否正常, 由操作站操作回路输出值进行AO输出通道检测。进行I/O通道测试时要做好“I/O通道测试记录”, 检查回路误差。每个模拟量通道进行0%、50%、100% 3点检查, 当误差超值时, 再增加测试至0%、25%、50%、75%、100% 5点, 并检查误差超差的原因, 若是硬件原因可要求厂家对故障点部件进行更换。有安全栅隔离的I/O信号应从安全栅输入端施加信号, 并检查安全栅的输入、输出信号类型是否满足实际需要, 输入为热电偶的温变安全栅必须带冷端补偿端子。

DI通道测试, 按照端子接线图在端子柜上短接进行测试。短接时DI卡件对应通道指示灯亮, 组态软件相应面板状态由“0”变为“1”;当短接拆除时, 查看点的灯熄灭, 状态由“1”变为“0”。DO通道测试, 通过组态强制将相应通道面板状态由“0”变为“1”, 查看DO卡件对应通道指示灯亮, 相应继电器动作, 常开触点吸合, 常闭触点断开;当强制取消时, 通道指示灯熄灭。与电气设备联系的回路应与仪表、电气设计沟通, 确认回路的接点形式, 如供电方、供电电压, 由高压电机送来带220V (DC) 电压的DI信号, 必须由厂家安装相应的高压继电器进行隔离。

4.2 复杂控制回路

复杂控制回路测试就是参考设计规格书和控制说明, 模拟实际工艺过程到每一个回路, 在操作站上操作相应的设定值, 检查调节器的正/反作用以及调节阀的FO/FC特性等, 测试复杂控制回路动作的正确性。

4.3 联锁逻辑

联锁逻辑测试首先要设置所有联锁逻辑的输入为实际工艺的正常状态, 然后按照设计逻辑图模拟联锁发生的条件, 观察联锁输出的结果, 作为结果的输出必须与设计逻辑图相符。

5 遗留问题的解决

在进行系统测试期间, 任何故障模块和卡件应及时更换, 更换后重新进行测试, 并要记录在问题日志上。系统配置表和测试订正表必须及时更新。当按照规格书、技术协议和出厂验收程序进行完所有的测试工作, 且没有严重的遗留问题, 标志该控制系统出厂验收工作结束。

在FAT验收过程中, 如发现产品有问题或与技术协议不一致时, 厂家应确定整改措施并记录下来。问题解决后, 重新执行相应的测试程序进行验证。验收结束时, 任何未完成的工作或不符合项等遗留问题都要记录在表1所列的“FAT不符合项”中。

验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4类:测试不能继续直到问题解决, 如主处理器故障。解决方法是把问题记录在问题日志上, 厂家及时纠正问题, 发生问题的测试部分将根据故障的情况重新进行相应的测试。可以继续测试但系统不能发货, 如关键控制功能无法实现。解决方法是把问题记录在问题日志上, 并附上解决方案。发货时间照常, 但修改必须在用户现场验收之前完成, 如信号接线。解决方法是把问题记录在问题日志上, 并附上解决方案。留待至现场整改, 如与第三方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

6 结束语

一套合格的控制系统, 出厂验收测试必须由用户和供应商双方的技术人员抱着严谨的工作态度, 齐心协力地完成。进行FAT之前, 供、需双方都要做好相关文件的准备工作;在FAT进行过程中, 需要双方共同按照测试内容、步骤和相关规程一丝不苟地进行, 及时做好所有的测试记录并共同签字确认;对于FAT测试过程的遗留问题也应一一记录, 共同确定解决方案和完成日期。总之, FAT工作是系统一次顺利投产成功, 并且能够在投产后可靠平稳安全长周期运行的保障。

验收控制 篇2

一、砌筑工程

1、反坎施工:

验收模板定位、模板加固情况、基层清理情况。

2、植筋:

验收内容:植筋定位、孔洞深度、孔洞内灰尘清除。

3、砌砖:

墙体垂直度、平整度、整体观感、门窗预制块的留设、门窗洞口的标高及尺寸。

4、构造柱、过梁施工:

植筋的验收同上,钢筋绑扎的验收,构造柱、过梁的定位验收、模板的验收(建议3层一验)、砼施工完观感及成型质量。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问题:

①反坎施工前基面的冲洗、湿润。

②灰缝的宽度、饱满度。

③砌筑砂浆的配合比控制。

④顶砖的时间控制及顶砖灰缝的饱满度。

⑤外墙砖与砼的接触面的甩毛处理。

⑥外墙砖与内墙砖砖体材料的区分。

⑦压顶梁伸入砖砌体的长度(预制过梁)。

⑧过梁、构造柱砼标号的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振捣、构造柱顶部的二次修补。

⑨电梯厅构造柱上预留孔洞的留设。

二、内墙抹灰(验收程序)

1、基层处理:模板皮、残留物清理、丝杆洞套管清理及砂浆补洞。

2、抹灰前验收项:挂网、甩浆、笆点、水电消防安装。

a、挂网要求

b、甩浆要求

c、笆点要求

d、水电消防安装要求

3、抹灰后验收项: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门窗洞口的标高及尺寸、观感、裂缝及空鼓情况、线盒周边是否割直、墙体抹灰下口是否割直、房间的净空、方正。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①砂浆配合比的控制。

②抹灰之前的清理及落地灰的利用。

③抹灰之前将墙面浇水湿润。

④禁止使用冷灰。

⑤养护。

三、外墙抹灰

1、防水施工前验收:模板皮、残留物清理、砖墙定位、砖墙是否存在孔洞、瞎缝、裂缝、灰缝砂浆不饱满。

2、抹灰前验收项:挂网、甩浆、笆点、防水、超厚部位(超5cm植筋处

理)、外墙丝杆洞内外胶塞封堵。

a、挂网要求:

b、甩浆要求:

c、笆点要求:

d、防水要求:

e、植筋要求:

3、抹灰后验收项: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门窗洞口标高及尺寸、观感、裂缝及空鼓情况,各节点部位的抹灰尺寸及找坡情况。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①砂浆配合比的控制。

②抹灰之前的清洗、湿润。

③抹灰前做好封闭接落地灰。

④抹灰前装修架的验收。

⑤养护。

把抹灰及砌筑、马赛克施工的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门窗洞口的要求具体数字化列表格。

四、马赛克施工

1、马赛克施工前的检查就是外墙抹灰后的检查项。

2、马赛克施工后的检查项:马赛克的垂直度、平整度、观感、阴阳角方正、阳台、空调板、门窗的具体节点做法检查、排水坡度的检查、排版的检查、砖缝是否均匀、饱满。

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a、阳角施工要吊线施工。

b、马赛克切割要用切割机(如线盒周边)。

五、天棚腻子施工

1、施工前的验收:基层模板皮、残留物的清理。

2、黑腻子封底、找平(水泥:双灰粉:胶水1:2:1,可适量加水、重量比)。

3、待楼层水不多时,再普通白腻子罩面。

六、吊洞施工

1、测量留洞、泵管留洞

2、烟道吊洞

明确验收责任 严格合同验收等 篇3

实施造林政府采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李振东

近年来,承德县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累计造林面积已达68.3万亩,其中配套荒山造林38万亩。以退耕还林为依托,先后营造以刺槐、油松、杨树、落叶松等树种为主的生态林26.1万亩,带动发展以核桃、苹果、山杏、大枣、板栗、梨等为主的经济林4.2万亩,县内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森林草覆盖率已经达到60.9%,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逐年下降,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实施使全县48.7万农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林业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拓宽了增收渠道,實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双赢。

浅谈竣工验收阶段工程质量控制 篇4

关键词: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控制,资料

工程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成果,检验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时,应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依据建筑工程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一丝不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检查。符合验收标准的要及时办理验收交付手续,尽早投入使用。

1 竣工验收的程序

1.1 竣工验收的准备

在建设项目中,规划、环保、节能、消防、人防、防雷、卫生防疫等11项专项工程,或属于建设项目行业宏观管理的内容,必须通过行业管理的专门机构验收认定,各专项工程验收合格是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和备案的必要条件。工程预验收通过后,项目监理机构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共同制订验收日期,监理部协助建设单位发出验收通知,各单位提前准备竣工验收所需各种文件和报表。

1.2 现场验收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按专业分组。先检查工程实体质量,后核查竣工资料。验收结束,根据GB 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规定参与验收的各方应讨论验收结论,若一致认为合格可填写“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表”,若认为不合格则限期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并确定再次验收的时间。

1.3 工程移交证书和工程备案

建设项目的全部单位工程、建设项目内的专项工程、建设项目内的室外工程全部验收合格后,填写《工程移交证书》,由建设单位代表、总监签署,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加盖公章各自保留一份,同时送承包单位一份。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组织办理备案手续,向工程所在地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备案期间,项目监理机构应配合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必须按照规定填报相关备案表中各项内容。

2 工程预验收

2.1 预验收准备

预验收准备阶段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组土建、电气、给排水及通风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全面检查,进行初验。具备条件后,总监理工程师与建设单位协商,共同确定现场预验收的时间、地点、程序、预验收小组成员及分工等相关事宜,书面或口头通知参加预验收的各方(勘察、设计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

2.2 现场预验收

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现场预验收会议,总监理工程师宣布验收小组人员名单及各自分工,施工方项目经理介绍工程完成情况,监理方介绍监理初验情况。由建设单位代表组织选定预验收检查路线,分组进行现场质量检查、观感检查、资料审查。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分别发言,提出整改要求和预验收意见。各组组长汇总检查情况,由总监理工程师宣布预验收结果。将验收结果记入预验收会议纪要,由与会各方签认。施工方对提出的问题做整改承诺或说明。

2.3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是监理单位提交给建设单位的重要归档资料之一,该报告证明了施工方已完成施工合同约定的全部内容,工程质量符合《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工程预验收合格,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提请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3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整理

3.1 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工程竣工验收主要包括以下资料:1)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2)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3)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检查报告。4)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5)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前签署工程质量保修书,其内容包括:保修项目的内容及范围;保修期;保修责任和保修金支付方法等。6)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可准许使用文件。7)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技术人员名单。8)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9)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变更核实单。10)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和处理资料。11)隐蔽验收记录及施工日志。12)竣工图。13)质量检验评定资料。14)合同约定的其他资料等。

3.2 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

根据GB J300-8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竣工工程还必须“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即应具有GB J300-88附录三所列统表中各项目的内容。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还要符合现行有关施工规范、规程、标准所规定应提供的验收资料。如GSJ 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屋面工程淋水或蓄水检验记录;JGJ102-96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规定,玻璃幕墙验收时应提交结构硅酮密封胶相容性及幕墙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3.3 竣工备案

办理工程竣工备案需要准备下列文件:1)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向当地质量监督站领取);2)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工程报建日期、施工许可证号、施工图集设计文件审查意见;3)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及验收人员签署的竣工验收原始文件;4)参建各方的工作总结;5)有关工程质量的检测资料以及备案管理部门认可需要提供的有关资料;6)对公安消防、人防、电梯、环保、卫生防疫、避雷、建筑幕墙、节能灯,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7)《工程建设报修合同》,商品住宅工程还应同时提供经房地产开发企业签署的《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8)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

4 竣工验收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4.1 认真审核验收条件

竣工验收前,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只有在工程项目完成了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承包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并将有关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估,勘察、设计单位对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检查,具备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相关主管部门认可文件的基础上,才可以组织竣工验收。

4.2 切实明确验收责任

竣工验收的复杂和千头万绪,须指定专人总体负责,并由各个部门中项目工作时间较长、熟悉情况者组成一个精干的竣工验收小组,具体实施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验收应该由竣工验收工作的负责人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合同条款拟定初稿,然后经由项目经理主持,各部门(尤其是合同、技术和施工部门)会审,确定后下发,并严格执行。

4.3 全面检查工程质量

及时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单位进行工程验收,对工程质量有疑虑的地方,现场进行查验,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消灭质量缺陷。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工程验收,发现质量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加强对工程扫尾工作的管理力度,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成,确保工程完整。

4.4 加强档案资料管理

验收控制 篇5

2、以分项工程质量等级为基础,进行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监理组将对已完成的分部工程进行抽样检测,抽样频率不小于25%。对重要的分部工程,监理组将进行100%的检测。

3、以分部工程质量等级为基础,进行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监理组将对单位工程进行全面的工程质量检测,并提出监理评介意见;

建筑施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篇6

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减少建设资金, 利用“僧多粥少”这一现象, 在招标工程中任意压价, 导致工程造价严重失真。使得个别施工单位通过低价中标, 而在施工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加现场签证及技术变更, 以获得额外收入, 或干脆偷工减料, 在材料上以次充好来蒙混过关, 留下质量隐患。

从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和项目投资控制看, 前期准备阶段在整个建设项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资金使用角度看施工阶段实质才是资金发生密集流动的阶段。此阶段除施工的进展发生建设直接费用外, 大量的投资资金通过施工的环节不断物化, 最终形成固定资产, 实现项目投资。施工阶段的问题: (1) 施工单位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制定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 (2) 材料价格管理方法落后, 材料采购、储存量计算不科学, 不能很好地掌握采购时机, 由于建筑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 材料采购价格失真, 不法分子从中渔利, 使得工程成本材料费用失去控制。 (3) 在施工组织方面, 多数施工企业还一直沿用老办法, 造成大量浪费, 从而导致工程造价提高。 (4) 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 通过设计变更, 增加工程量或追求较高利润。

2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

2.1 工程造价资料整理。

要做好整体的工程造价的控制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那些相关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工作, 这就要求要重视这项工作, 要最为最基本的工作来看待, 从而有一个造价的整体资料的不断累积的一个制度, 最后把这个工作变得规整化、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的一个管理体系, 当造价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工程的时候, 一旦完成一个工程就要把相关的造价方面的资料整理好按照一定的规范输入计算机,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以后工程造价方面的问题提供参考。

工程造价资料的积累一般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 对于不同类型工程, 列出他们所包含的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 (2) 工程的基本情况。 (3) 各项工程的组成机构中的单项工程、单位工程的主要参数。 (4) 各项工程的造价情况, 即单项工程造价资料和单位工程的预算、结算和决算数据, 若出现“三超”现象, 则应注明分析原因, 供以后参考。 (5) 主要设备、材料的用量及价格。

2.2 工程的投标的重要性。

工程的投标对于整体的工程的造价的控制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整体的投标中就要注意:第一, 保证投标的公正性, 不但要公开, 以便对其过程进行很好的监督;第二, 要对实质的标底的制定工作人员和评审的人员整体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防止不公平的竞标事件的发生;第三, 对于负责招标的工作人员是要避免其利用投标单位急忙找活的心情, 做出对施工单位不利而有利于招标单位的事情;在整个的环节中, 要以规范的低价中标作为基础, 做好投标单位各个方面的考察和分析, 比如他们实际的资金数量、施工的实际技术、整体的资质、设备的情况等等都是要很好的去评判和分析的, 这样才能公正的、科学的、规范的找到一个不但可以使成本减低还可以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和工期的准时交工的施工单位。

2.3 施工的科学管理。

完善施工的管理就要实行科学的管理, 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施工的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有很多的特殊性, 主要包括实际控制的时间长、总体的控制面多、实际使用的资金划分的点多等等这样的特殊性, 那么就在整体的控制中做好下面几点: (1) 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 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 找出偏差, 分析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2) 实际的材料的价格对于整体的使用的建筑用品的价格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要看到对于材料价格的控制是能够很好的进行成本的控制的, 所以对于材料是要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尽量的降低材料的价格的, 做到最好的最低的控制材料的实际价格。 (3) 每个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 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 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和组织, 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4) 图纸和设计的更改是会严重的造成成本的增加的, 所以对于建设的单位就要很好的掌控设计的变更问题, 更好的做好变更程序的管理。对于那些不得不变更的设计, 要首先了做出相关的造价和工程量的研究, 通过了建设部门的统一, 单位的检查签字和最后给出的设计和说明才可以给出变更的通知, 进而对于已有合同的造价做出改变;假设是很大的设计的更改, 总造价突破原投资估算或设计总概算时, 还必须报原批部门或单位批准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 (5) 避免索赔的发生要加强项目总体的管理。在工程的建设中是要避免和防范承包商索赔的一些事情的出现的, 这个作为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在实际的情况中, 承包商能够提出索赔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 但是可以看到最终就是为了在施工中增加费用和工程时间的增加, 可以想象的到时间的增加就必然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就要加强业主自身的行为的规范管理。

3 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各个施工阶段的投入控制的各个方面的原因要做好总结和归纳, 这是为了在完工结算做好基础, 施工阶段过程的造价的控制属于过程的控制, 对于不同的环节和要点的控制在结算的时候都是需要整体的重新的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还要注意能够转换价款责任的合同约定内容在工程竣工后均会以货币形式体现。

3.1 当前存在的问题。

具体看来现在的完工结算和后期的评估结算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存在的: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 调查资料显示, 对施工单位的结算审查核减率一般在15%~25%。

3.2 改进建议。

较先进的结算方法是在结算中按照国际惯例, 采用调值公式, 即在合同条款中写明双方商定的调整因素, 同时明确哪几种物价可以波动, 且波动到什么程度才同意调整。一般控制在合同价的正负5%左右, 在该范围内变动时由承包方自己承担;在5%~20%之间, 由承包方负责10%, 发包方负责90%;超过20%以上时应另签合同条款。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承包方的积极性, 使之最大限度地在施工中节约材料, 降低成本, 控制工程造价。

4 结论

总体来说, 目前我国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还是不够先进的, 还是处于静态的管理方式, 这样对于现有的动态的投资都是不适应的, 这就是需要整体的工作的人员不但要在造价资料的整理上做好规范和科学的管理, 还有更好的归纳和总结, 以便更好的符合新的标准和要求, 这样对于整体的项目的具体的决策都能够提供一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浅谈住宅分户验收施工质量控制 篇7

1 控制室内净高尺寸

1.1 施工放线引测标高时, 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根据施工经验, 引测标高时每层在图纸规定层高的基础上适当放宽1cm, 以防净高不够。

1.2 木工支模时弹出标高、轴线控制线, 准确测量, 及时复核。在支模过程中, 均应逐一检查模板标高和平整度, 发现不符合要求的, 及时予以纠正。

1.3 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 应安排专人对模板及支架跟踪检查, 特别是支架立杆下的木楔垫块。因为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极易导致立杆位移、滑脱, 引起模板及支架整体或局部下沉, 导致室内净高尺寸偏差, 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板的厚度。

1.4 模板及支架拆除后, 应立即对现浇结构进行检查验收,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 控制室内开间、进深尺寸

2.1 测量放线时, 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总轴线尺寸和每一开间、进深的轴线尺寸, 偏差均在10mm范围内。

2.2 测量放线后, 技术人员应严格进行轴线复核, 复核时应使用同样的工具、同一班测量人员。

2.3 每户墙体施工时, 技术人员应加强开间、进深尺寸控制。

2.4主体验收结束后, 根据图纸规定的开间、进深尺寸, 装修时墙面对称做灰饼冲筋。根据施工经验, 此时根据灰饼对房间的开间、进深尺寸进行检查是控制室内几何尺寸的关键。

2.5 加强施工过程中墙体抹灰质量的控制, 抹灰结束后, 尽快对墙体平整度、垂直度、开间与进深尺寸再次检查验收, 查漏补缺, 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 及时整改。

3 厨房、卫生间等有水房间地面渗漏

3.1 设置现浇素混凝土止水带 (与楼面混凝土同时浇筑) , 宽度同墙厚, 高度不少于200mm, 地面标高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30mm以上。

3.2 现浇混凝土止水带采用吊模法支模, 浇筑时为防止因根部渗漏产生孔洞、蜂窝等缺陷导致渗漏水, 可采用二次振捣法施工。

3.3 卫生间管道较多, 预留洞口应上大下小, 管道立管安装前, 应对洞口进行毛化处理。管道立管应设置钢套管, 安装检查后, 进行吊模, 提前24h对处理后的预留洞口浇水湿润。先刷一遍加胶水泥砂浆后, 再用比楼面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 (掺加适量的膨胀剂) 封堵洞口底部13, 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如不渗漏, 再用同样的混凝土 (掺加适量的膨胀剂) 封堵洞口中间1/3, 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如不渗漏, 再用加防渗剂的水泥砂浆 (掺加适量的膨胀剂) 封堵洞口剩下的1/3, 通常第三次封堵后表面最好比原混凝土表面高5mm。管道安装后在管道周围进行24h蓄水试验, 蓄水高度不低于20-30mm, 如不渗漏, 基本上能符合要求。

3.4 防水层可采用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或粘贴防水卷材。

3.5 加强混凝土养护, 养护不少于15d, 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3.6 防水砂浆找平层泛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并确保坡向地漏, 保证厨房、卫生间地面不积水。

4 屋面渗漏

4.1 无论是平屋面还是坡屋面, 均应按混凝土设计强度进行配合比控制。

4.2 必须保证混凝土自防水的效果, 因为目前使用的卷材或防水涂料使用年限也就是3~5年, 即使采用其他保护措施, 也不能保证屋面50年使用期不出问题。如果混凝土的自防水效果较好, 即使以后发现问题, 维修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施工时, 要加强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振捣过程等的控制, 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以及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效果, 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4.3 对于平屋面, 无论是材料找破还是结构找破, 泛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保证屋面不积水, 因为再好的防水做法也是禁不住长期水泡的。

4.4 出屋面的各种管道, 必须按规范要求分2~3次进行堵洞以及防水细部处理, 并填写有关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功能检查验收记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5 按规范要求及相关操作规程要求进行防水处理。比如卷材防水屋面, 应保证卷材泛水高度大于等于250mm, 用木压条固定后, 再用防水砂浆予以封闭, 并加强养护。

4.6 施工结束后应充分利用雨天进行检查, 平屋面应做24h蓄水试验, 检查有无渗漏情况, 如有应及时处理。

5 外墙渗漏

5.1 墙体砌筑除必要的脚手眼和支模洞外, 尽可能少留洞。

5.2 选择质量较好的块材, 特别是外墙要剔除缺楞、掉角、裂缝等不符合要求的块材。

5.3 砌墙时保证墙体水平、竖向灰缝的饱满度, 严禁出现透明缝、假缝、瞎缝等。

5.4 外墙堵洞时要有专门的施工方案, 并按照下述做法施工。

1) 对所有洞口的水泥砂浆等杂物要清理干净。

2) 提前24h对堵洞使用的块材及洞口四边的墙体浇水湿润。

3) 分内外两部分封堵洞口, 外侧先用半截干砖临时封堵洞口, 里侧半墙厚洞口用工具将水泥砂浆塞满洞口, 再在已提前湿润的半截块材上面, 侧面带满砂浆, 顺着洞口方向塞进洞口, 并用勾缝条等工具压缝, 尽可能将灰缝塞满。等水泥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 将外侧先塞的块材取出, 用工具将洞口多余的砂浆清理干净后, 提前浇水湿润, 再用C20细石混凝土 (加适量的膨胀剂) 堵严洞口。

4) 加强养护, 至少15d以上, 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5) 用1:3防水水泥砂浆在洞口外做5-8mm厚的防水增强层, 每边比洞口大3-5cm。

6) 遇下雨天气, 及时检查有无渗漏现象, 及时处理。

7) 外窗台、腰线等部分必须抹出大于等于2%的排水坡度, 且靠墙根部处应抹成圆角, 滴水线应抹成鹰嘴式。

6 楼地面空鼓、起砂、裂缝

6.1 楼地面混凝土浇筑后, 应覆盖养护, 防止雨淋、受冻导致基层混凝土表面强度太低, 影响面层与基层的粘结, 对于楼地面混凝土已出现的裂缝, 应分析原因提前处理。

6.2 施工前应加强楼地面的清理工作, 特别是边边角角的落地灰、多余的混凝土、残留的模板皮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6.3 用搅拌均匀的素水泥浆满刷一遍, 不允许采用先撒水泥粉后洒水的施工做法。原因是水泥粉不易撒拌均匀, 洒水量也不易控制, 可能会导致水泥粉没撒到位的地方, 粘接效果差, 易出现空鼓、裂缝;洒水局部较多的地方, 表面积水使后加的水泥砂浆水灰比过大, 产生开裂、起砂现象。

6.4 严格控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 一般采用体积比1:2, 如配合比低, 表面易起砂;配合比高, 易收缩开裂。

6.5 根据事先弹出的水平线严格控制表面的平整度, 根据砂浆收水快慢及时掌握抹压时间, 压光次数不少于2遍, 分遍压实。

6.6 为防止开裂, 表面应按先粗毛后细毛收压至少两遍以上, 如在混凝土浇筑时能很好控制表面平整度, 可采用免做水泥砂浆找平层的方法。

6.7 面层施工24h后, 加强保湿养护, 至少7d以上, 冬期施工应防止水泥砂浆找平层受冻。

6.8 强度达一定数值后, 应检查有无空鼓、开裂、起砂现象, 如有应及时处理, 杜绝验收或交房时再发现问题。

7 墙面抹灰空鼓、裂缝

7.1 为防止温度变形裂缝的出现, 应在设计图纸上注明各层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 高度不宜小于12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如条件不允许, 至少应在顶层和底层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 高度不宜小于120mm, 其他各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伸入洞口两边墙体不少于600mm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厚度不小于60mm。

7.2 框架结构为防止梁柱与后砌填充墙体交界处因收缩而开裂, 在此交界处设置钢丝网, 每边宽度不少于100mm, 并在抹灰砂浆中掺加适量的抗裂纤维。

7.3 抹灰应在砌体结构砌筑完成至少30d后进行, 砂浆所用原材料质量按规范要求控制, 砂应采用中粗砂, 采用熟化符合要求的石灰膏。

7.4 抹灰采用先小面后大面的施工顺序, 即根据灰饼厚度先用1:2的水泥砂浆在墙体阳角做护角, 高度不小于2m, 宽度不小于50mm, 再做大面积抹灰。

7.5 抹灰前要重视基层的清理, 特别是墙体挂浆、残破的模板皮、铁钉等, 较为光滑的柱、梁采用掼浆等毛化措施。

7.6 抹灰前应提前24h做好墙体的浇水湿润工作, 水一定要浇透。

7.7 大面积抹灰至少分两次进行, 底糙厚度7-9mm。等2-7d后再做面层, 必须随时掌握抹压时间:太早, 浆太稀, 干后易收缩开裂;太迟, 收不动, 表面观感差。

7.8 成型后及时检查抹灰的垂直度、平整度等质量, 发现缺陷及时修补。

7.9 成型后加强养护至少7d以上, 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

8 结语

验收控制 篇8

1 监督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1 新采购的阀门入库前没有对外观进行实质性检查

某造纸厂主蒸汽管道技术参数为:最高工作压力6.8MPa, 最高工作温度480℃, 工作介质为过热蒸汽, 管道规格为φ159×10mm, 材料为12Cr Mo V, 管道级别GC1。其上面安装的阀门为闸阀, 型号为Z462Y-P54 170V, 规格为DN125, PN170, 使用温度≤540℃, 材料为20Cr Mo V, 该阀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故障须更换, 在更换阀门的监督检验中发现所安装的新阀门 (简称“1#阀”, 见图1) 质量不符合验收的要求, 业主为此更换了符合要的求阀门 (简称“2#阀”, 见图2) 。从外形结构上看, 1#阀在与管道焊接连接处有高达15mm的凸台, 这个不连续结构会造成很大的应力集中, 应用在高温高压的GC1级管道中是不合适的。两个阀门规格都一样, 但1#阀和2#阀在两坡口间的长度分别为480mm和550mm, 阀体端部管道部分最小壁厚分别为25.8mm和34.0mm, 由此可见1#阀为了节省成本, 明显减少用料, 加上结构的不合理使阀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1.2 阀体铭牌和标识不清

1#阀和2#阀都按照文献[1, 2]的要求在阀体上标出了公称通径 (DN) 、公称压力 (PN) 、受压部件材料代号、制造厂名或商标和熔炼炉号, 但是1#阀阀体上的熔炼炉号标记模糊不清且与所提供的质量证明书上的编号不一致;1#阀的铭牌也未标出产品的生产系列编号、制造许可证编号;因此整个阀体铸造标识及铭牌都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1.3 缺少有效质量证明文件

1#阀仅提供了一份质量证明书的复印件, 上面未按要求标出制造单位的制造许可、执行的制造标准、熔炼炉号, 所标出厂编号无法与阀门上铭牌编号对应, 不具有可追溯性, 并且无检验和审核人员签章[3], 因而供应商提供的是一份无效且内容不齐全的质量证明书。

1.4 无制造许可

按照《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安全注册与管理办法》规定[4], 2000年1月开始, 阀门的制造单位应接受安全注册, 只有具有安全注册的制造单位生产的阀门才可用于压力管道。2003年6月,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更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再一次明确了阀门制造必须获得许可证[5], 1#阀所冒用制造单位为“某某阀门厂”仅是取得制造许可的“某某阀门厂有限公司”的前身, 并且经查证“某某阀门二厂有限公司”并不生产此型号的阀门, 此阀门明显是未取得制造许可的制造单位冒用有制造许可资质的单位的名义生产的非法产品。

1.5 入库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复验

1#阀阀体材料是铬钼合金钢, 按文献[3, 6]的要求, 应采用光谱分析或其他方法, 对阀体主要合金金属元素进行验证性检验, 而1#阀未按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复验, 采购后直接入库存放。

由上可知, 1#阀门是不具备制造许可资质的制造商生产的仿冒产品, 且不按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控制产品质量, 也未按要求进行检验检测, 出具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采购的单位没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对新采购的阀门进行相关的检查验收就入库存放, 安装单位领用材料时也没有仔细核对材料及质量证明书, 致使不符合要求的阀门进入了安装的环节。

2 问题原因分析

2.1 制造单位未按规定生产

制造单位不具备文献[7]中所要求的资源条件, 未按文献[8]的要求建立起制造质量保证体系, 甚至未取得制造许可非法生产, 还有部分制造单位冒用有资质的制造单位的名义非法生产。即使有资质的单位也未按规范、标准的要求制造阀门、出具质量证明文件。目前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仅规定了对阀门制造进行许可, 未对阀门的安装、使用提出强制性检验的要求, 大量的管道阀门在安装过程中并未进行监督检验或是监督检验时把关不严, 又使这些非法生产的阀门有了发展的市场。

阀门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9]是阀门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及安全监管的基本依据, 发生事故后也是据以处理纠纷和善后的准则, 但其地位与效力层级较低, 强制力受限, 与标准化法规定的产品标准规范地位不协调, 也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做法有较大差距, 导致有些阀门适用不同的监管制度, 形成法律规范和监管上的漏洞, 增加了事故隐患, 同时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 阀门需求也快速发展, 导致我国在阀门安全运行与监管中存在较多问题, 也使大量假冒伪劣阀门产品流入市场。总结我国经验并借鉴国外做法, 需要通过立法将安全技术规范提升至法律层面, 增强其强制力。《特种设备安全法》 (草案) 已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法案的尽早通过, 将使监察部门有法理依据按照许可制度的要求严厉打击阀门生产企业无证或超范围生产阀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 也使阀门生产企业增强主动性和责任感, 按照要求建立生产安全监管制度与责任, 保证阀门制造质量。

2.2 订货技术要求未落实

据了解阀门的订货由业主购买, 安装则由有资质的管道安装公司安装, 采购单位外购物资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存在缺陷, 对阀门的技术条件及供货单位资质未完整了解, 订货时未向供货商提出设计文件中相应的技术质量要求及阀门制造的资质要求。

2.3 不重视材质证明文件的审核

采购单位不重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的审核, 一方面是检查人员对相关标准不熟悉也不认真核查, 另一方面是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不重视。阀门质量证明文件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产品满足质量标准、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保证, 质量证明书存在问题的阀门有可能实物内在质量也存在缺陷。

2.4 不落实质保体系的要求

安装单位不重视实物及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的验收, 未按照文献[8]的要求建立起完善的质保体系并有效实施, 安装的管理及工程人员对法规及规范、标准的要求缺乏了解, 在安装前未对阀门及质量证明文件进行认真的核查或复验。

由于法规、规范方面的不完善, 阀门在制造、安装及安全运行与监管中存在较多问题, 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在阀门的制造、采购、验收等环节未能认真贯彻执行, 致使伪劣假冒阀门进入了压力管道的安装环节。

3 阀门入库质量验收控制要点

3.1 制造单位资质核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 压力管道用阀门的制造单位, 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 方可生产制造许可范围内的阀门。核查制造单位的资质可以审查制造单位的制造许可证书, 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许可受理的A级制造许可单位[10]还可以登录全国特种设备公示查询系统查询, 部分省市也可在其主管部门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其受理的B级制造许可单位公示信息。制造资质的确认是杜绝伪劣阀门入库的最关键一步。

3.2 质量证明文件的核查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五条规定阀门出厂时, 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等文件, 主要包括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一般包括产品名称、编号、规格型号、执行标准等。质量证明书除包括产品合格证的内容外, 一般还应当包括:材料化学成分、材料以及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热处理状态、无损检测结果、耐压试验结果、型式试验结果、产品标准或者合同规定的其他检验项目、外协的半成品或者成品的质量证明[9]。制造厂质量证明书由独立于生产部门的制造厂检验部门签署并批准生效[3]。阀门制造单位应当提供内容齐全、完整、清晰并且具有可追溯性的阀门质量证明文件。同时还应该核对阀门阀体上炉号和铭牌上出厂编号等标识与质量证明书相符。随着阀门安全技术规范的完善, 对规定进行产品制造监督检验的阀门, 还要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监督检验证明。

3.3 外观和尺寸检查

对阀门应进行外观和尺寸检查, 以确认其外观质量、外观结构、主要尺寸 (如直径、壁厚、结构尺寸等) 是否符合要求。阀门外表应无油漆脱落和损伤缺陷, 铭牌无脱落, 阀门内无积水、锈蚀和脏污, 阀门外露的螺纹、阀秆和接管部分应有保护措施, 阀门法兰密封面应符合要求, 无径向划痕, 阀门两端有防护盖保护等;不允许存在超标准的外观缺陷, 如铸件表面应平整光滑、无缩孔、毛刺、粘砂、夹砂、鳞屑、裂纹等缺陷;锻制加工表面应无夹层、重皮、裂纹、斑疤、缺肩等缺陷;不允许存在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不合理结构, 同时其尺寸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3.4 铭牌和标识检查

阀门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规定具有永久性的标志和铭牌。除标准要求的永久性标志、铭牌外, 阀体及阀盖、闸板还应当包括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标志和产品生产编号。承压件标志如受尺寸限制, 可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标志, 或者用具有可追溯性的代号标志。铭牌必须牢固固定在不影响阀门强度且醒目的部位。铭牌上需要标明公称压力、公称直径、工作温度和工作介质等使用参数。

3.5 各部件相对位置及动作检查

阀门的操作及动作应该符合要求, 比如:闸阀、截止阀、节流阀、蝶阀、底阀等阀门应处于全闭的位置;旋塞阀、球阀应完全处于全开启位置, 以防止灰尘沾染密封面;止回阀的阀瓣应关闭并予以固定;阀门的手柄或手轮操作应灵活轻便, 开闭时不得有卡涩现象, 阀杆的全开与全闭位置应符合要求;止回阀的阀瓣或阀芯动作应灵活准确, 无偏心、移位或歪斜现象等。

3.6 复验核查

在质量证明文件齐全的情况下, 根据文献[3, 6, 11]要求, 对其进行必要的、一定量的抽查检验, 以确定该阀门满足规范、标准的要求。

3.7 进口阀门的验收

进口阀门的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9], 其验收要求也和国内阀门一样, 验收的技术要求主要依据ASME B16.34、API600等国外阀门标准[12,13]。

3.8 验收后入库的存放

阀门验收后, 入库应分类存放, 对于特殊的阀门做出标识, 常见的是色标, 挂牌等。注意严格区分碳钢和合金钢的存放。严格划分合格区及不合格区, 不合格的材料要有醒目的标识, 严禁发放, 最好封存或者退货处理。

阀门验收和检验过程是阀门入库质量控制的关键点, 由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 一方面需要检验部门及时完善相应的检验制度和工作程序, 从制度上保障对其质量的控制。阀门安全技术规范《压力管道阀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应在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尽快通过审批以规范阀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试验、安装、使用和维护、检修等。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技术水平。同样质量监管部门也应重点关注检验部门的制度落实和完善情况。

4 结语

验收控制 篇9

我公司作为核电工程EPC总承包企业, 全面负责核电厂建设阶段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和调试。设备质量控制一般在设备的制造开始、试验验证、出厂验收3个阶段进行。设备出厂验收是指设备供应商完成合同设备制造检验、试验活动后, 在设备出厂交货前, 由买方组织验收团, 验证合同设备及文件是否满足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合同技术要求和合同范围的活动。

电解海水制氯设备在核电厂设备中监造级别较低一般不参与质量控制。

因而做好电解海水制氯设备出厂验收质量控制是合同执行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2 电解海水制氯系统设备出厂验收质量控制要点

2.1 文件资料验收

设备的竣工文件是设备完成制造后, 竣工出厂时形成的反应设备制造过程和真实面貌的文件, 主要由设备质量证明文件、设备竣工图、性能测试报告、安装运行维修手册、验收记录等组成。设备竣工文件为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修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离开了竣工文件, 这些工作将无法开展。竣工文件的审查工作是设备出厂验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竣工文件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3个方面, 即竣工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

2.1.1 真实性

完工报告是设备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 它必须能够全面反映设备制造的真实情况, 作为质量状况的可追溯文件, 真实性是第一位的。为了确保其真实性, 除检查相关盖章签字外, 可对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复查和抽检, 并与原报告进行对比。关于真实性另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是文件内在的对应关系。每一份文件的指向必须明确, 如果一份文件不能与特定的设备制造过程要素相对应, 其将失去存在的意义。例如某钢板的化学成分报告, 报告中必须标明钢板的规格及批号, 还必须与设备材料明细表中的规格及批号一致, 若有不一致的问题, 这一张报告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2.1.2 完整性

所谓完工报告的完整性, 是指其构成文件的种类齐全、数量符合要求。设备的技术规格书、施工图纸、质保等级及其执行的标准是设备制造的依据, 决定了设备的制造过程, 而设备的制造工艺过程决定了将形成的各种具体文件。以上3个方面的要求, 决定了完工报告构成文件的品种及数量。审查其完整性, 就是要满足公司程序、合同、图纸及所执行标准的要求, 弄清楚其要求的文件种类及数量。在此基础上, 与完工报告的文件目录对比, 发现其是否存在欠缺。具体如产品合格证书、设备及原材料检验、试验报告, 设计文件完整, 安装运行维护手册已经审批。

2.1.3 规范性

完工报告的规范性, 是指完工报告及其每一份构成文件的形式与内容都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形式要求的依据是国家有关的标准 (如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科技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及公司的有关程序 (如设备竣工文件管理) 。所谓形式要求是指完工报告的组卷方面的要求, 以及其各个构成文件的版面、签字盖章及书写材料等方面的要求。内容要求涉及面更为广泛。每一份文件必须真实有效, 依据标准适当, 过程及结论符合标准的要求, 出具报告的机构及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等。

完工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是其质量要求的3个方面。这3方面的要求, 不可或缺, 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 都不能称为高质量的完工报告, 其中真实性是其基本属性, 是完工报告的生命。完工报告的审查, 就应从以上3个属性入手。

2.2 设备硬件验收

在保证设备数量及型号参数无误的前提下 (由于电解海水制氯系统设备合同部分内容依据初步设计内容签署, 供货商主导设计, 施工图双方共同完成, 到供货时应已完成施工图设计, 这时供货范围应以施工图清单为准, 且设备图纸需经设计部门批准) , 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设备硬件的验收工作。

2.2.1 尺寸检查质量控制

尺寸的检查主要是设备外形尺寸、接口尺寸及安装尺寸。

外形尺寸检查内容包括:

电解槽总长、总宽、高及其他相关尺寸和接口尺寸;

各种罐体包括次氯酸钠储罐、碱储罐、酸储罐:外形尺寸、壁厚度、接管尺寸;

自动反冲洗过滤装置进出口接口尺寸;

酸洗泵、卸酸泵、卸碱泵等各种泵类:进出口接口尺寸;

海水泵:进出口尺寸。

各尺寸应以设计图纸为依据, 特别注意以上设备的安装尺寸须与安装图纸一致。

2.2.2 外观质量检查

外观检查, 主要就是设备的清洁度检查, 鉴于出厂验收时设备已经制造完成及实际验收的可操作性, 只对非关键性表面进行目视检查。检查准则:1) 表面不得有任何外来物。允许表面附着有因短期暴露于大气中所形成的连续氧化薄膜。2) 对不锈钢表面, 允许存在表面锈斑, 但累计面积小于总面积的1%;对碳钢表面, 允许出现局部或整体的均匀的薄膜锈斑。

2.2.3 设备涂装颜色检查

电解海水制氯装置系统, 作为一个单独的子项 (制氯站) , 涉及各专业设备、管道、阀部件, 设备本体、设备附件、泵体、电机、罐体、电气设备、仪控箱柜的涂装颜色需严格执行我司关于《设备和管道的常用颜色》CNPE-MSW-2000-205程序要求。

2.2.4 电解槽 (电解海水制氯装置) 水压试验

电解槽作为电解海水制氯系统主要设备, 为单元式可组装, 由供货商自行生产加工制造。电解槽壳体与出入口法兰为耐腐蚀性的PVC材料, 盖板为可观察反应情况的透明有机玻璃, 壳体和盖板之间用O型硅橡胶压缩密封环, 介质在槽内以高速、垂直、单向形式流动, 保证无气体及液体渗漏。介质在这里指海水, 出厂验收时对每套电解槽进行水压密封试验, 在压力0.385MPa下, 30min无渗漏为合格。

3 出厂验收工作的重点注意事项

1) 对竣工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可追溯性逐一进行审查。

2) 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 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出厂验收质量控制方式, 对分包设备或部件, 项目负责人需监督检查供应商对分包商的出厂验收活动的管理、执行是否规范 (是否符合质保流程及是否满足合同技术要求) 。对问题较多的分包商, 项目负责人参与由供应商组织的对其分包商的设备出厂验收活动, 确保交货质量。

3) 对验收的设备、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等逐一按照合同和我司认可的图纸或清册进行清点核对, 确保设备交货的完慗性。

4 结论

通过论述, 出厂验收质量控制在电解海水制氯系统设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要做好出厂验收, 做好出厂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需要合理掌握出厂验收步骤、验收要点、验收方法及相关的判定依据和准则。

摘要:电解海水制氯系统的功能是通过电解海水, 产生次氯酸钠溶液, 并向循环水和重要厂用水系统的管路投加。本文从整个项目执行角度论述了出厂验收环节电解海水制氯系统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控制要点, 并结合系统设备特点, 从设备分级管理和供货完整性两方面就如何做好电解海水制氯系统验收质量控制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电解海水制氯,系统设备,出厂验收,质量控制,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电解海水次氯酸钠发生装置技术条件[S].GB/T22839-2010.

[2]物项出厂验收管理要求[S].CNPE-MSW-6100-126.

[3]设备竣工文件管理[S].CNPE-MSW-6100-139.

验收控制 篇10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建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验收会日前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来自我国建材领域的多位专家认真审阅了验收资料, 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 一致认为课题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成效突出, 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该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和室外发射塔、城市无线网等的广泛应用, 建筑室内外的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净化城市电磁环境, 防止辐射危害, 国家科技部于2012年批准立项了“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建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该课题主要针对我国建筑室内存在的电磁辐射综合污染问题, 全面调查研究国内典型电磁辐射污染源分布及电磁辐射情况, 研发建筑室内电磁污染检测设备和防护技术, 建设建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示范工程, 为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建筑室内电磁辐射污染, 提高城镇人居环境电磁辐射防护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摘自中国建材数字报网)

上一篇:家庭暴力救济下一篇:海上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