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精选7篇)
车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篇1
0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大家对舒适高雅的室内环境的追逐越来越明显。人们在追求大房子的同时也在追逐高档豪华的装饰装修, 而居室豪华装修后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正成为1个隐性杀手。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日益彰显, 如果将交通工具也计算在室内环境的话, 人每天在室内环境中度过的时间超过80%。因此, 可以说室内环境对人体影响是非常大的, 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了解室内装修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采取必要的措施已显得非常必要。
1 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种类及危害
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物主要有:CH2O、苯系物、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和可吸入颗粒物。
1.1 CH2O
因为CH2O具有较强的粘合性, 还具有防虫、防腐和加强板材的硬度的功能, 所以用作室内装饰的木工板、胶合板、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大多都使用了含有CH2O的粘合剂。此类粘合剂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CH2O, 会慢慢释放, 这是室内装修后空气中CH2O的主要来源。
CH2O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无色,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致畸形物质, 轻者引起慢性中毒, 重者会影响人体的造血功能。90%白血病患儿家中都新装修过。特别是新婚家庭, 不但影响夫妇健康, 还会给胎儿造成危害。
1.2 苯系物
主要来自装修使用的化工原材料, 如涂料, 填料及各种有机溶剂等, 都含有大量的苯系物, 装修后挥发到室内。
苯及同系物甲苯和二甲苯都为无色、有芳香气味、易挥发、易燃的液体。苯、甲苯和二甲苯是以蒸汽状态存在于空气中, 中毒作用一般是由于吸入蒸汽或皮肤吸收所致。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是有毒的致癌物质, 苯属于中等毒类物质, 急性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害, 慢性中毒主要对造血组织及神经系统有损害。
1.3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TVOC是各种有机挥发性气体的总称, 成分极其复杂的, 而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被合成出来。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 但种类繁多, 一般不予以逐个分别表示, 通常以TVOC表示其总量。室内空气污染中TVOC主要包括醛类、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苯、甲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类等, 主要来源是各种涂料、各种板材、粘合剂和其它一些人造材料等。
TVOC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 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 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 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1.4 NH3
在混凝土里添加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等, 可以防止混凝土在冬季低温状态施工时被冻裂, 因此, 在很多地区, 建造住宅楼、写字楼、宾馆、饭店等的建筑施工过程中, 为了在冬季加快施工进度, 常人为地添加。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添加剂, 随着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还原成NH3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这是造成室内空气中NH3污染的主要原因。
NH3, 属低毒类, 无色而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可经皮肤吸收及呼吸道引起中毒。NH3因极易溶于水, 对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 刺激性强, 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 NH3急性毒性主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 浓度高时尚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增强, 引起痉挛。中度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 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等。吸入高浓度, 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出现肺水肿或呼吸窘迫综合症。
1.5 可吸入颗粒物
主要来自装修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飘尘, 由于粒径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危害。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 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 引发许多疾病。粗颗粒物可侵害呼吸系统, 诱发哮喘病。细颗粒物可能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 降低肺功能等。因此, 对于老人、儿童和已患心肺病者等敏感人群, 风险是较大的。越细小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越大, 粒径超过10μm的颗粒物可被鼻毛吸留, 也可通过咳嗽排出人体, 而粒径小于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可随人的呼吸沉积肺部, 甚至可以进入肺泡、血液。在肺部沉积率最高的是粒径为1μm左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肺泡上沉积下来, 损伤肺泡和粘膜, 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 导致肺心病, 加重哮喘病, 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病变, 严重的可危及生命。颗粒物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为明显。不过, 随着装修作业的结束, 经清洁打扫, 可吸入颗粒物也将大幅减少。其危害对象主要是装修施工人员。
2 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2.1 通风
经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措施, 当室内平均风速满足通风率的要求时, 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蓄积。在室内环境监测中发现, 当室内空气超标时, 打开窗户, 几分钟内污染物浓度就会大幅降低。新装修的居室, 晴天应尽量开窗通风, 3个月以后入住, 条件允许, 最好经过夏季后入住。
2.2 污染源控制
尽量选购经过认证的环保材料, 从源头上控制室内空气污染。但是许多单件合格材料的叠加, 也可能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超标。因此, 提倡简洁的装修方式, 尽量少用各种化学及人工合成材料, 不要过度装修。
2.3 净化处理
用物理、化学、植物法降低室内污染。
2.3.1 物理方法
活性碳吸附, 不需要电源, 它能够不间断地吸附室内空气的污染物质。但是, 存在吸附饱和问题, 即活性碳吸附的污染物质越多, 其吸附能力越差, 以致失去吸附净化能力。
2.3.2 化学方法
CH2O清除剂和装修除味剂的治理工艺, 是根据植物吸收CH2O的原理, 研制的CH2O清除剂, 涂刷在人造板材或家具制品的表面, 清除剂渗透到板材内部后, 就会与板材内部的游离CH2O产生聚合反应, 从而达到清除板材和家具中游离CH2O的效果;装修除味剂则能够产生强氧化性气体, 快速分解室内空气中的CH2O、苯、NH3等装修污染气体。此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室内各项污染物质浓度, 特别是对家具的处理效果尤其明显。但是此种工艺, 对施工要求较高, 最好在装修前, 对所有板材进行处理, 否则就必然存在无法处理到的死角, 可能使治理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纳米光触媒, 是利用纳米光催化材料在光照射下可以持续产生大量活性极强的氧离子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可以分解空气中的CH2O、苯系物、NH3等污染物质以及病菌等致病微生物。此种方法可以有效分解并降低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物质的浓度, 但是必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另外对CH2O污染的主要来源———家具、板材等比较难于处理。同时处理时间较长, 特别是超标较为严重的情况下。
2.3.3 植物方法
通常在室内种植一些绿色植物, 如吊兰、芦荟等可吸收CH2O, 铁树、常春藤等可吸收苯和有机物等, 既可以美化家居环境, 同时起到一定的净化空气作用。
3 结语
总之, 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现状表明,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非常必要, 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要治理室内空气污染首先要从污染源头着手, 只有控制污染源, 才能彻底消除室内空气污染。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以及严格地选材, 是防治室内环境污染的重点。同时通过控制施工过程中, 工程竣工后加强通风换气, 并采取一定的物理、化学治理措施, 适当地种植一些绿色植物等, 室内空气污染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汽车车内空气净化应用研究 篇2
现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不仅局限于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噪声污染等, 人们对车内空气污染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车辆内部使用的材质当中, 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上百种之多, 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 可挥发出游离的苯、甲苯、二甲苯等苯系物、甲醛和TVOC等多种有害物质。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国标只规定了其中8项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限值, 因此, 达标不代表没有异味;加之我国家庭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 使很多汽车刚下生产线就直接进入市场, 各种汽车零配件和装饰材料释放出的有害气体还处于释放期内。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在对200辆轿车进行随机抽检后发现, 车内空气污染比较普遍。
如果参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90%的轿车不会合格, 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车辆, 会严重威胁到乘员的生命安全。
本文就利用空气负离子及附属装置, 对汽车车内空气进行净化应用研究, 为切实保证行车安全, 提高驾乘环境质量,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车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组成及危害
汽车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车内空气污染表现出不同于其它室内空气污染的独有特征。
1) 汽车的密闭性很强, 在多数情况下门窗关闭, 不利于有害气的扩散。
2) 汽车玻璃门窗所占面积较大, 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车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在高温环境下, 车内零部件及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更容易挥发出来。
3) 车内空间有限, 较高的人口密度又加重了车内空气污染。
车内空气所含的有害物质超标会给车辆使用者带来各种健康危害, 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乘员的生命安全。例如, 甲醛超标会感到头晕、乏力、喉咙不适;当处于苯浓度较高的环境, 会引起人体骨髓与遗传损害, 引发白血病;甲苯/二甲苯超标会导致障碍性贫血、生殖功能受影响, 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陷;TVOC超标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失调, 导致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一氧化碳超标会让驾驶或乘车人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
2 车用空气净化系统组成
车用空气净化系统是在车用太阳能蓄能及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研究项目框架下的子项目应用。
其结构简图如下:
车用空气净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2.1 过滤功能段
采用医疗级过滤网、活性炭、高密度纤维等组成的过滤功能段能有效清除污染物,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 便于修复更换, 能把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过滤掉, 以达到室内空气的高品质;其缺点是净化效果随使用时间的增长而降低, 需要经常更换滤网及滤芯, 对小分子污染物脱除效果不够理想, 此外, 净化设施的死角部位容易孳生细菌, 引起二次污染。
2.2 银涂层杀菌段
“银离子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杀菌技术, 银本身是无毒的, 当它以离子状态存在时是纳米级微小状态, 银离子可以强烈地吸附细菌体的蛋白酶, 并迅速与其结合在一起, 破坏细菌体的蛋白酶, 使其不能呼吸, 丧失活性, 导致细菌死亡。当细菌被银离子杀死后, 银离子又可以由细菌尸体中游离出来, 再与其它菌落接触, 周而复始地进行上述过程, 这也是银杀菌持久性的原因。正是由于银的杀菌能力很强, 又对人畜无任何伤害, 因而被广泛采用。
2.3 负离子净化段
电极针在直流高压作用下开始持续放电, 将周围空气电离, 在电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带有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在医学界, 负离子被确认是具有杀灭病菌及净化空气的有效手段, 其机理主要在于负离子与细菌结合后, 负离子对微生物酶的活力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进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导致细菌死亡, 最终降沉于地面。
同时, 空气在电离过程中, 会产生少量的臭氧, 臭氧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杀菌剂, 其氧化能力极强, 可以迅速地杀灭各种细菌、病毒以及微生物, 更重要的是臭氧在杀菌后还原成氧, 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消毒剂, 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4 空气气流组织形式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不能简单地通过开窗透气解决, 合理地组织空气气流形式, 可以使工作区域的温湿度、气流速度以及洁净程度都能很好地满足舒适性要求, 否则会影响区域内空气质量, 同时也加大系统能耗。使用该套空气净化装置, 通过高效直流电机, 配合密闭直排风道设计, 采用空气直流形式, 其换气效率大大增加。
2.5 结构形式多样
净化系统既可以单独明装于车内, 也可以在不影响汽车安全性能的前提下, 进行通风空调系统的二次改装, 把车用空气净化系统并入通风空调系统, 共用通风空调系统风机, 还节省了系统能耗。
3 车用空气净化系统的优势
1) 适用范围广, 适用所有的汽车、货车, 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2) 智能化程度高, 可以设定间歇自动运行, 整机功率小, 完全不必担心车载电瓶亏损问题。3) 系统设计机构合理, 方便更换滤网及滤芯, 而且日常维护简单。4) 能够净化车内空气, 改善车内空气品质, 特别是新车所散发的大量有害气体, 营造车内舒适的环境;满足了人们更高生活追求的愿望。
4 结束语
现今汽车中也有少量装有空气净化装置, 但是它只是针对高档汽车, 不具有普遍性;利用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储蓄电能,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列的新功能, 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几乎还没有应用到汽车领域;而车内空气净化系统是开发的新功能之一, 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汽车, 对现有的车辆可以进行改装以实现该系统的应用, 未来若把太阳能光伏板嵌入车顶, 成为车辆的必备装置, 则其对节能环保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摘要:汽车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且汽车保有量数目巨大, 车内存在着的大量有害气体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提高车内空气品质、改善车内驾乘环境, 在中国迈入汽车社会后, 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空气负离子及附属装置, 对车内空气进行净化应用研究, 以期达到提升生活品质的目地。
关键词:车内空气品质,空气负离子净化
参考文献
[1]王俊秀.中国汽车社会发展报告 (2012~2013汽车社会与规则)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2]Jo WK, Park KH.Concentr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passenger side and the back seat of automobiles[J].Journal of Exposure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2002.
[3]贺小凤, 工国胜, 李拓.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状况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
车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篇3
中国消费者协会2001年8月初公布一项调查结果[1],在北京对30户装修后的室内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甲醛浓度超标的达到73%,对杭州市53家装修后的室内环境进行污染物检测,发现甲醛浓度超标的达到79%,最高的超标10倍多。此外,TVOC和苯的超标情况也很严重,分别占20%和43%,可见室内空气中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甲醛。
阐述了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来源、危害、污染现状,提出了甲醛污染的防治措施,这对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性气体,略重于空气,是室内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室内甲醛有多种来源,可来自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等。室内来源只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二是来自建筑材料、装饰物品及生活用品化工产品。具体来源为[2]。
1)用做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化板等人造板材,因为甲醛胶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所以目前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粘剂是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
2)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一些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板材,在粘结贴面材料时再使用劣质胶水,加之制造工艺也不规范,结果顾客买回家去,等于买回了一个小型废气排放站。
3)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
4)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2 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的危害
甲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抑制一些细胞机能,由于甲醛在体内生成甲醇而对视丘及视网膜有较强的损害作用。甲醛对人眼的刺激阈可低至0.6~1.2mg/m3,嗅觉阈0.03~0.6mg/m3。根据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及免役功能异常等方面,而个体差异很大。大多数报道其作用含量均在0.12mg/m3以上,个别报道其作用含量在0.06~0.07mg/m3时,儿童发生气喘[3]。
3 目前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水平
为了解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是否超过标准限值,是否满足居住条件,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在2007年,采用现场检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兰州市100家完成装修后搁置3~8月的住宅进行了调查。甲醛是采用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中的要求进行检测[4],并记录所测的100家住宅的装修情况,内容主要侧重于装修时间、装修完毕后的搁置时间、使用材料、装修状况、是否采取室内空气污染防治措施。调查结果显示,有85家甲醛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5],最大超标倍数达10倍之多,甲醛浓度达标的大多数是在夏季进行的装修,并尽可能选用了环保型装修材料,且装修后通风时间长,有的还采取了一些其他治理措施。对于超标部分住宅则存在装修豪华、通风时间不长或通风条件不好等现象,其超标倍数普遍高,且其业主选购的不是环保材料,超标的民用建筑通过继续通风和其他方式的处理后再次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6]。这说明只要对室内空气污染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最终都能住上放心的新房。
4 关于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4.1 严格执行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的相关政策
1)我国政府为了有效防治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于2001年11月联合发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新、改、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在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检测结果必须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的规定,不符合的民用建筑工程严禁投入使用。这项规定对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在2002年11月1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颁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该标准对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最大限值作了具体的规定。
3)为加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保证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和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以2002年2月26日发布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5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对业主、装饰人和装修企业在确保室内空气质量都做了具体规定[7]。
4.2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1)房屋装修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选用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
2)在购买家具时,尽量选用实木家具;买回家的家具敞门通风放置一段时间,使甲醛充分释放至浓度达标后再用。
3)房屋应尽量在夏季装修,因为夏季室温高,甲醛易挥发。再者装修后的房屋要尽量多通风,使甲醛尽可能在通风期间释放。有资料记载,通风换气可以使甲醛浓度减低50%~70%[8]。
4)在室内放置一些吸收甲醛的绿色植物,如吊兰、虎尾兰、芦荟、常舂藤、龙舌兰等。
5)在室内放置一些活性炭吸附甲醛,并经常烘晒活性炭以提高和达到吸附效果。
6)请具有资质的治理公司治理,选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药剂或净化装置消除甲醛的污染。
5 结语
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很大程度上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只要消费者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学习和掌握新型的环保型装修材料和技术,以及材料的监管方法和生产销售方式,从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出发,严把质量关,那就能远离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做到人与所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刘宏奎,刘新生,王喜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建立与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蔡春丽,刘冲.室内环境中危害化合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查[M].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论文集(中卷),2008.
[3]宋广生.室内环境质量评价及检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6]崔九思.室内空气污染检测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王喜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辅导教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某车型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 篇4
1 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
导致车内空气被污染的原因很多,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类。
(1) 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指内饰材料 (包括塑料、橡胶、织物等) 和油漆中含有的苯、甲苯、甲醛、碳氢化合物和卤代烃等有害物质。
(2) 车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
车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通过排气管和曲轴箱等途径排放或因燃油蒸发而产生的CH、CO、NOx、苯烯烃、芳香烃、微生物以及汽车空调长期使用后风道内积累的污垢等污染物。
(3) 进入车内的外部污染物
主要包括进入到车内环境中的CH、CO、NOx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在上述3类原因中, 内饰材料是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而且产生的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也最大, 见表1。由此可见, 对主机厂来说, 控制车内空气质量应主要从合理选择零部件用材着手, 即采取控制污染源头的策略。
2 车内空气质量对主机厂的影响
车内空气质量对主机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对整车品牌的影响
车内空气质量已经成为评价汽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直接影响着品牌的美誉度。良好的车内空气质量有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且可以促进汽车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2) 对整车销售量的影响
良好的车内空气质量作为整车的卖点, 能增加销售量。反之, 较差的车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欲, 进而不利于整个品牌的销售。
3 某车型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案
3.1 控制思路和手段
遵循控制污染源头的原则, 从控制原材料质量入手, 对非金属件及其他材料提出严格的VOC和气味限值要求, 力争从根源上解决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为此, 确定了以下控制思路和实施手段。
(1) 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由整体到局部”的控制策略, 即把整车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零部件, 通过控制各零部件的目标值来达到控制整车空气质量的目标。较难攻关的样件实施“由宽到严”逐步过渡的策略。
(2) 建立合理的标准体系
为了对一级、二级零部件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约束, 必须制定合理的VOC及气味检测标准。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的控制策略, 制定了多个重点零部件的VOC及气味限值标准, 为检验各零部件的VOC排放及气味提供了标准依据。
(3) 选材的控制
了解不同材料的VOC及气味等特性, 掌握材料选用的主动权, 向零部件供应商推荐高性能、低成本的材料。在车型研发初期就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工作提上日程, 严格选择并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必须满足相应的零部件VOC及气味相关限值的标准规定, 以达到控制各零部件挥发物达标的目的。
(4) 加工过程的控制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VOC及气味的影响, 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 对加工工艺和加工过程进行优化, 以达到降低零部件VOC含量的目的。以加工汽车硬质仪表板一般采取的注塑工艺为例, 该工艺需要使用溶剂型脱模剂, 可通过选用低VOC的脱模剂减轻其对环境的危害。
(5) 采用“双管齐下”的检测手段
采取零部件检测和整车检测相结合的“双管齐下”的检测方法, 目的是对零部件及整车的VOC含量和气味进行双向控制。
3.2 具体控制措施
如上所述, 内饰材料是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在某车型的内饰件中, 有22个零部件总成 (地毯总成、行李舱地毯总成、行李舱隔板装饰板、前围隔音垫、仪表板本体总成、遮阳板总成、车门内饰板总成、地板隔音垫、转向盘总成、阻尼板、仪表板线束、密封条、座椅总成、行李舱装饰板、后围内饰板、顶棚内衬板、侧围装饰板、转向管柱下罩、通风管道、副仪表板本体总成、高位制动灯、丁基胶带) 对车内空气质量影响较大。根据将整车控制目标分解至重点零部件总成的控制策略, 对这22个零部件进行了初检。将检测结果与企标限值对比, 其中有6个零部件VOC含量超标严重, 详见表2。
针对初检不合格的零部件总成, 从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两方面入手, 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 行李舱地毯总成
行李舱地毯总成使用的隔音材料为丙纶毡。通过试验, 判定造成丙纶毡VOC超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丙纶毡原材料中的再生棉含量过高;二是丙纶毡使用的胶粘剂的质量较差, 含有较多的挥发性物质。
针对VOC超标的原因, 主要采取了如下两项整改措施。
a.调整丙纶毡的原料配方, 降低了其中的再生纤维的含量。丙纶毡原材料含有再生棉和再生PET等再生纤维, 这些废旧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再生纤维用量, 提高一次纤维含量, 可以有效降低丙纶毡原料的VOC含量。
b.调整丙纶毡用胶粘剂的成分, 对再生纤维中喷洒的胶粘剂的成分进行调整, 减少了苯类和醛类物质的含量。
(2) 行李舱隔板装饰板
该车型行李舱隔板装饰板的主体材料为麻纤维板, 背面附有丙纶毡隔音垫。主要通过调整麻纤维板配方以及改善丙纶毡隔音垫中的胶粘剂成分进行整改。
(3) 仪表板本体总成
仪表板本体总成的材质为改性PP。其整改措施主要有两点。
a.调整仪表板本体所用的有机添加剂成分。仪表板本体在注塑时, 需加入增塑剂、抗老化剂和色素等有机添加剂, 改用低VOC的有机添加剂, 可以有效降低仪表板本体的VOC含量, 同时改善仪表板本体的气味特性。
b.提高PP材料的纯度, 降低其本身的挥发物含量。
(4) 遮阳板总成
遮阳板总成VOC检测超标项主要为醛类物质。超标原因如下。
遮阳板的表皮材质为PVC (聚氯乙烯) 。PVC在成型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助剂等醛类有机物含量较高的辅助材料来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和延展性等, 从而引起遮阳板总成醛类物质超标。
针对上述原因, 主要采取改进、优化PVC材料配方, 调整所用有机添加剂等措施进行整改。
(5) 仪表板线束
该车型仪表板线束的表皮材质为PVC, 在仪表板线束加工过程中, 还要加入增塑剂和抗老化剂等辅助材料增强其耐热性、韧性和延展性等, 这些有毒有机添加剂是造成VOC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而且PVC材料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也会分解, 产生一些挥发性气体。另外, 在加工过程中, 还需使用一些胶带, 如果胶带的挥发物含量较多, 则也是造成VOC多项超标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原因, 整改措施主要从两方面下手, 具体如下。
a.调整仪表板线束加工使用的有机添加剂, 有效降低VOC含量。
b.在加工过程中避免使用VOC含量严重超标的胶带。
(6) 座椅总成
分析座椅总成所用的材料:骨架为金属材料, 坐垫和头枕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 靠背采用棕丝软垫, 表皮采用PVC和真皮。造成座椅总成VOC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如下。
a.聚氨酯发泡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催化剂、表面活性剂和其他有机添加剂引起VOC含量超标。
b.PVC或真皮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一些添加剂也是引起座椅总成VOC含量超标的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 为有效降低该车型座椅总成挥发物的含量,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整改。
a.改进发泡聚氨酯的配方, 合理调整有机添加剂成分, 从而达到降低VOC含量的目的。
b.改进表皮的加工工艺, 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使用含挥发性物质较多的添加剂。
3.3 控制效果
通过上述有效整改措施, 最终使得6个零部件全部合格, 从而保证了该车型整车车内空气质量的顺利达标, 详见图1。从图1可见, VOC达到国标初稿要求。气味达到3级以下, 为该车型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参考文献
[1]李俊贤, 等.轿车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方略[J].机械设计增刊, 2010, (27) :234-235.
[2]王津宁, 等.国产小轿车车内空气质量初步调查[J].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 :48-49.
[3]刘会艳, 等.车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8, (1) :78-79.
[4]杨红刚, 等.汽车车内空气污染与对策[J].环境与健康杂质, 2007, 24 (10) :822-823.
[5]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
我国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篇5
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1.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多种类型。
1.2 土壤污染的危害
1.2.1 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对于各种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 全国每年就因重金属污染而使粮食减产, 对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 目前尚难以估计。
1.2.2 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1.2.3 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 (作) 物体中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 危害人畜健康, 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1.2.4 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土地受到污染后, 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 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生态问题。
2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具有明显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 土壤一旦受到污染, 则需要很长的治理周期和较高的投资成本, 造成的危害也比其他污染更难消除。
土地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 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 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很长的时间。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 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容易迁移、扩散和稀释, 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土壤污染很难治理, 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因此, 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3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3.1 生物防治
土壤污染物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吸收而净化土壤。研究分离和培育新的微生物品种, 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这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施加抑制剂
轻度污染的土壤施加某些抑制剂, 可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 促进某些有毒物质的移动, 淋洗或转化为难溶物质而减少作物吸收。常用的控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等。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 使镉、铜、锌和汞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施用石灰石, 稻谷含镉量可降低30%左右。氢氧化镉的pH值在10以上才能完全沉淀, pH值大于6.5时汞就能形成氢氧化物和磷酸盐沉淀, 而钙离子能防止汞离子争夺植物根表面的代换位置, 使植物吸收汞明显减少。因此, 施用石灰还可以使作物降低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达70%~80%。碱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的镉作用生成磷酸镉沉淀, 在不能引起硫化镉沉淀的弱还原条件下, 磷酸镉的形成对清除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3.3 控制氧化还原条件
水稻田的氧化还原状况, 可控制水稻田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水稻田在还原条件下产生S2-与Cd2+, 形成难溶解的CdS沉淀, 故灌水可抑降低, 镉可溶入土壤转化为植物易吸收的形态, 而促进了对镉的吸收。铜、锌、铅等重金属元素均能与土壤中的H2S, 产生硫化物沉淀, 都可进行上述反应变化。因此, 加强稻田的水灌管理, 可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
3.4 增施有机肥, 改良砂性土壤
有机胶体和粘土矿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有一定的吸附力。因此, 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良砂性土壤, 能促进土壤对有毒物质的吸附作用, 是增加土壤容量, 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3.5 改变耕作制
改变耕作制, 改变土壤环境条件, 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降解速度慢, 积累明显, 残留量大。改水田后DDT降解加快, 仅1年左右土壤中残留的DDT已基本消失。所以实行水旱轮作, 是减轻或消除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
3.6 换土、深翻、刮土
被重金属与难分解的农药严重污染的土壤在面积不大的情况下, 可采用换土法, 这是目前彻底清除土壤污染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对换出的污染土壤必须妥善处理, 防止次生污染。此外也可进行深翻, 将污染的土壤翻到下层, 掩埋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根系发育特点, 以不致污染作物为原则。
4 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反对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破坏性发展观和以一味追求经济为目的片面性发展观,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 已经制定了防治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的法律, 但是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基本上还是空白。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要结合我国土壤污染的现实情况。从而实现土壤污染依法防治、依法监督、依法管理。
第三、建立长期有效的土壤质量监测机制。及时的土壤质量监测可以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 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会同其他部门定期地对土壤质量进行监测,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土壤污染的进一步扩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四、大力提倡清洁生产, 控制工业和城市“三废”的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提高土壤环境质量, 控制土壤中污染物的转移, 降低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危害。保护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安全。
5 结论
防治土壤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解决。它不仅需要各级党政、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强力防治, 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牢固的环保意识, 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只有对土壤加强立法, 加强管理, 加强控制, 加强宣传教育, 我国土壤环境才能够保护好。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 维护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摘要: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 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 危害也进一步深入。
浅谈电磁污染及其防治 篇6
电工基础知识告诉我们, 任一交流电路都会向周围空间放射电磁能量, 形成交变电磁场。当交变电流频率达到每秒钟10万次以上时, 交流电路的周围便形成射频电磁场, 从而辐射电磁能量。任何辐射电磁能量场源的周围空间都会同时存在两种作用场:一种是以感应为主的近区场;另一种是以辐射为主的远区场。
1 电磁辐射的类型
1.1 自然形成的电磁辐射
在自然界中, 由于某些自然现象导大气层中的电荷电离或电荷蓄积到一定的程度后, 便产生火花放电。火花放电产生电磁波, 从而形成电磁辐射。如自然界中的雷电、火山爆发等。
1.2 人工引起的电磁辐射
人工引起电磁辐射产生于射频辐射场源与各种工业频杂波场源。射频场源来源于射频设备与无线电;工频场源主要是来自大功率输电系统。
电磁辐射的类型与特点如下表:
2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 主要取决于电磁辐射能量被人体吸收的情况, 常用吸收剂量率进行定量分析。
2.1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 危害主要出现在射频电磁场频段。当射频电磁场的场强达到一定值时, 才能对人体发生作用。在射频作用下, 人体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后, 其能量便转化为热能。只有当吸收的能量超过体温调节能力时, 才使人体温度平衡功能失调, 引起体温升高, 进而产生生理功能紊乱与病理变化等效应。这样, 人体分子就会重新排列。在排列的过程中, 消耗的场能转化为热能, 人体内电介质溶液中的粒子因受到场力作用发生位置变化。这时, 频率高到一定程度时, 粒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也会使体内的电介质产生热效应。同时, 因人体内的各部组织导电性不同,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热效应也平同。
由此可见, 电场强度越大, 分子运动过程中把场能转化热能的量越大, 人体的热效应就越明显。因此,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热效应与电场强度成正比。当电场强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 才会有害于人体健康。
2.2 射频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 人体遭受的电磁辐射都具有强度低与被照射时间长的特点。实验证明, 电磁辐射首先作用于人的感觉神经末稍, 变成身体内部信号后作用于中枢神经, 促使人体新陈代谢、脑电等的改变, 从而通过随意神经与自主神经使人的行为产生变化, 并引起心脏、胰腺等脏器的变化。其次, 通过垂直系统、间脑, 使肾上腺、甲状腺等内分泌改变, 进一步影响人体的循环、血液、生殖与代谢等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使人产生不适应的症状和反映。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些甚至是比较严重的。但是, 必须指出, 只要在安全限值以下, 电磁辐射对人的工作、生活不会有影响;另一方面, 行当采取防护措施, 可以消除这些有害的影响。
3 电磁污染的防止措施
3.1 屏蔽
采用屏蔽体屏蔽可以将电磁能限制在所确定的空间里。屏蔽可分为磁场屏蔽和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就是利用率很高的金属材料封闭磁力线。当磁场变化时, 屏蔽体材料感应出涡流, 产生方向与原来磁通方向相反的磁通, 阻止原来的磁通突出屏蔽体而辐射出去。电场屏蔽是将金属板或金属网等良导体或导电性能好的非金属制成屏蔽体进行屏蔽, 屏蔽设施应有良好的接地。辐射的电磁能量在屏蔽体引起的电磁感应电流可通过地线流入大地。
屏蔽的应用类型: (1) 对辐射单元屏蔽:在明确了辐射场源和场强分布的基础上, 对每一个辐射源都实施屏蔽。单元屏蔽主要是对振荡回路、高频输出变压器、输出馈线、工作线圈等场源进行屏蔽。 (2) 全屏蔽:对于射频溅射机、半导体外延炉以及某些高频干燥设备, 根据工艺条件, 可以实行整体屏蔽, 即将振荡回路、工作电路、输出变压器等场源全部屏蔽在机箱内。 (3) 屏蔽室:电磁屏蔽室可实现全屏蔽, 它是可以把电磁场的影响抑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或一定范围之外的器材所组成的整体结构。
3.2 吸收或屏蔽与吸收
在实际防护上, 采用能量吸收材料防止微波辐射, 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有两种微波防护方案应用最为普遍:第一种方案仅用吸收材料 (例如在塑料、陶瓷、橡胶等材料中加入铁粉、石墨、木炭和水等都可制成吸收材料) 吸收辐射能量;第二种方案是将吸收材料和屏蔽材料 (铜、铝、铁都是很好的屏蔽材料。对于中、短波, 可用铜作屏蔽材料, 对于微波可用铁作屏蔽材料。) 叠加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 既能吸收辐射能量, 又能防止辐射。
3.3 远距离控制和自动化作业
根据射频电磁场强随距离的加而迅速衰减的原理, 可实行远距离控制 (遥控和遥测) 和自动化作业。
3.4 个人防护
3.4.1 专业微波作业人员必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金属屏蔽服、屏蔽头盔和防护眼镜等。
3.4.2 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群应注意的防护措施:
(1) 平时注意了解电磁辐射的相关知识, 增强预防意识, 了解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 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不受侵害, 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广播、电视效果突然变差, 几乎都是电磁干扰造成的。
(2) 居住、工作在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高压线、雷达站附近的人, 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及生活在现代化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 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等, 有条件的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防辐射卡等产品, 对于电磁辐射的伤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3)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 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 如电脑、电视机、冰箱、收音机等不宜集中摆放。合理使用电器设备, 保持安全距离, 减少辐射危害。
(4) 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 对各种电器的使用, 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如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m, 电视机与人的距离应在4~5m, 与日光灯管距离应在2~3m, 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5)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 应注意每一小时离开一次, 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 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 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 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的距离远一些, 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 当电器暂停使用时, 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 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 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7)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消除器。显示屏产生的辐射可能导致皮肤干燥, 加速皮肤老化甚至导致皮癌, 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
(8) 饮食注意多食用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 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平时注意了解电磁辐射的相关知识, 增强预防意识, 了解国家相关法规和规定, 保护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不受侵害。
摘要:介绍了电磁污染的成因, 指出电磁辐射的类型及对人体的危害, 提出了防治电磁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参考文献
[1]陈一才.建筑电气设计手册[S].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9.
室内甲醛污染危害及其防治 篇7
1 甲醛的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其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溶液,具有极强的防腐效果,因此可作为一些低劣的水性内墙涂料及白乳胶的防腐剂,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皮革、造纸、染料、制药、农药、照相胶片、炸药、建筑材料等的制造过程中。
甲醛的危害在于其能与蛋白质结合,通过刺激作用、致敏作用、致突变作用[2]危害人体健康,其浓度在每立方米空气中达到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为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3]。
2 室内甲醛污染的来源及现状
甲醛是人造板工业制造脲醛树脂胶、三聚氰胺树脂胶和酚醛树脂胶的重要原料,广泛地存在于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木材中。目前,世界各国生产人造板主要使用脲醛树脂胶为胶粘剂,而脲醛树脂胶就是以甲醛和尿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加成反应和缩聚反应而制成的胶粘剂。除此之外,在预制板、涂料、墙布、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及油漆等中都会有甲醛的踪迹,这些残留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空间释放。而平时生活中汽车废气、液化石油气、香烟的烟雾、消毒剂、化妆品、纸张等也会释放出甲醛气体,虽然含量很低,但依然不可忽视。
甲醛的释放是一个长期过程,通常释放期为3~15年,且与室内环境温度、湿度、室内换气数及建材有关。周秉明[4]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室内装饰的几种涂饰物,甲醛污染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仿瓷涂料>瓷粉>墙纸>涂料;同时由于室内温度或湿度的升高,甲醛的浓度也呈上升趋势。温度从30℃降到25℃可降低甲醛50%,相对湿度从70%降到30%时甲醛量降低40%。甲醛的危害广泛地存在于我们所居住的室内。2001年8月中消协公布了一项惊人的调查结果,在北京和杭州分别对居室内空气抽样检测后显示,甲醛浓度超标的分别达到73.3%和79.1%,最高的超标达到四十多倍。合肥市工行合工大分理处装潢已有15个月的办公室甲醛一间超标45倍。据南京市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成立两个月来应市民要求,共对南京近30套居民新装修房进行了监测,几乎没有一家能完全达到《中国卫生标准室内环境标准》,最主要的问题是甲醛超标,甲醛超标竟高达40多倍。四川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对1500多个装修后的居室和办公室、写字楼进行检测发现,室内空气污染大大超过国家卫生标准,95%以上的居室内甲醛超过卫生标准,最高超过标准的60多倍;一些机关办公室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超标数倍至数十倍。
3 对甲醛污染的防治措施
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甲醛对室内环境的危害,许多研究人员提出各种不同的防治措施。
3.1 源头治理
对于室内污染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取消不必要的过度装修,并且选择环保材料以及正规的装修公司合理的进行家居装修,合理搭配装修材料,考虑好居室的通风量。
3.2 物理吸附去除
物理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分子筛、沸石、硅胶等物质对甲醛进行吸附,其中活性炭除甲醛是一种比较廉价和实用的方法,特点是物理吸附,吸附彻底,不易造成二次污染。
3.3 纳米催化技术
利用Ti O2的光催化性能将甲醛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彻底无害化,这项技术也越来越收到重视,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Ti O2的光催化降解甲醛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5]。鹿院卫[6]等人通过实验提出可以将活性炭吸附和Ti O2光催化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另一方面延缓活性炭的吸附饱和,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
3.4 甲醛清新剂
甲醛清新剂是一种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就能和甲醛产生化学反应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如酰胺类、酰肼类、有机胺类、无机铵盐类等的水溶液及其混合物,当这种溶液能够和甲醛生成稳定的无毒化合物;除此之外甲醛能够与某些化合物生成坚固密实的表面,有效抑制甲醛自板材的溢出。张顺喜等人研究表明[7]实验中所使用的甲醛清新剂处理效果明显高于活性炭吸附,且持久耐用。但目前市面上的清新剂质量参差不齐,很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购置时需提高警惕。
3.5 植物去除法
植物去除甲醛的机理比较复杂,主要依靠植(下接第23页)物的新陈代谢完成。有毒气体通过植物的根、茎、叶进入到植物体内,植物识别之后分泌特异蛋白酶,对甲醛进行同化或分解[8]。据资料报道银苞芋、吊兰、芦荟、仙人球、虎尾花、扶郎花、等室内观赏叶植物对甲醛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因此,在室内放置上述植物既美化环境又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6 室内通风
加强室内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的甲醛含量,尤其是在冬季,由于门窗通常是紧闭的,会造成室内甲醛浓度的升高。人们对于新装修的居室已经注意到利用通风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其实在通风的同时可利用提高温度和湿度来加速甲醛的释放,如利用烘烤以及在室内放置清水[5]。
室内装修带来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甲醛之外,氨、苯系物、氡气等也危及人们的健康。因此我们需改变传统的装修理念,戒除攀比心态,减少装修材料以及饰品给家居带来的空气污染,与此同时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确保舒适家居的“环保安全”。
摘要:甲醛对室内污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由于其能在很长一段时间缓慢释放, 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目前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防治, 如甲醛清新剂去除、活性炭去除、TiO2光催化降解、通风、植物去除法等。
关键词:甲醛污染,危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刘宇, 高振华, 顾继友.室内甲醛污染分析及治理研究.化工时刊.2007, 21 (3) .
[2]李莉, 李风, 霞孔凡.装修房间甲醛浓度监测分析.中国环境卫生.2000, 3 (3) .
[3]刘慧杰, 周冬柏, 庹艳.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对人群健康的危害.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7, 25 (2) .
[4]周秉明.室内甲醛污染协同效应的研究.贵州工学院学报.1996, 25 (2) .
[5]阴云如, 胡文琳, 陈苏湘.甲醛污染室内环境治理的初探.中国科技信息.2008, 2.
[6]鹿院卫, 李文彩, 王伟.活性炭与TiO2相结合去除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实验研究.太阳能学报.2008, 29 (1) .
[7]张顺喜, 石烟华.室内装潢甲醛污染治理研究.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 34 (2) .
【车内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推荐阅读: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06-01
车内空气质量试验报告09-14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解读12-05
车内通信01-19
车内噪声控制05-09
出租车车内环境整治10-04
室内空气污染与防治06-06
防治空气污染建议书11-03
空气-空气热交换器05-15
空气品质与空气净化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