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表现(共10篇)
引种表现 篇1
黄皮是芸香科黄皮属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 小乔木。又名黄批、黄罐子。原产中国南部, 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的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均有分布。黄皮鲜果除生食外还可加工成果冻、果酱、盐渍、糖渍、蜜饯、果干以及清凉饮料等;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有消除胸腹胀满、生津、止渴、顺气、镇咳的功效;种子与根皮也可作药用, 皮具有消风肿的作用;黄皮树干木质坚硬, 还可作家具, 经济利用价值颇为广泛。2007年9月, 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广西引进鸡心黄皮和无核黄皮试种初获成功。现将该品种在攀西地区的表现介绍如下:
1 试验园概况
试验在本所试验园进行, 试验园地处攀西大裂谷、安宁河畔, 远离工业区、无人为污染、山青水秀、土壤肥沃的山地, 用地约667m2。该园地处北纬26°46′, 东经102°00′, 海拔1087m, 年平均气温19.5℃, 最冷月平均气温13.9℃, 最高月平均气温27℃, 年平均降雨量1093.6mm,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
2 品种特点
2.1 鸡心黄皮
果实呈鸡心形, 单果重9~11g, 果皮呈金黄色, 具浓郁的黄皮风味。春梢长10~11cm。丰产性能好, 易管理。
2.2 无核黄皮
果实长圆形, 果皮黄褐色较薄, 果实成熟时橙色, 肉橙色, 果实嫩滑、汁多, 味甜肉脆;风味浓, 不易裂果。平均果重16.8g, 平均纵径3.73cm、横径2.73cm;平均可食率87.5%,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7%, 果大、无核。果实7~8月间成熟, 可食率高达85%。春梢长13~17cm, 经济潜力大。
2.3 两个品种相同的特征特性
黄皮为小乔木, 树高4~6m。培养成伞形树冠, 树皮粗糙。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 生于叶柄两侧, 呈偏斜阔椭圆形, 每片有9~13枚小叶。叶长8~11cm, 宽3~4cm, 叶互生, 味甘, 揉碎有特殊香味, 具短柄, 卵形或心脏形, 羽状脉, 中肋微凸, 侧脉隆起, 先端渐尖, 叶基偏斜心形, 全缘, 边缘浪状起伏, 叶面及叶背均光滑无毛。花两性, 圆锥花序, 花蕾呈星芒状, 花枝及叶轴等部有集生成簇的丛状花, 3月上旬开花, 花白色, 细小, 由5枚花瓣组成。小浆果卵形黄褐色, 外披柔毛, 直径约2~3cm。果肉可生吃, 内藏0~5粒种子。生长温度≥10℃, 年降雨量以1000~2000mm为宜。耐旱亦耐湿, 喜光, 阳光充足, 结果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 土壤p H值4.5~8.0均能种植。
2.4 物候期观测
在攀西地区鸡心黄皮的抽梢期为2月3日~3月25日, 开花期为4月16日~5月26日, 坐果期为5月27日~6月12日, 果实膨大期6月20日~8月15日, 成熟期为8月16日~9月初。无核黄皮抽梢期1月20日~3月12日, 开花期3月12日~4月28日, 坐果期为5月3日~6月5日, 果实膨大期6月6日~7月25日, 成熟期为7月26日~8月20日。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精细整地, 施足基肥
种植前先深翻晒白, 移栽前进行整地, 667m2施堆肥1000kg、钙镁磷肥25kg、过磷酸钙12.5kg, 硫酸钾10kg, 将各种肥料拌匀后撒施在地表, 然后耕地翻入土中, 再充分耙细。整畦, 畦高12~15cm, 宽80~120cm, 长度不限, 工作道宽50cm, 并在苗圃四周和中部开排水沟, 沟深40~60cm, 以便于灌溉。畦面整好后, 播种前全园撒施60%金满地乳油 (其有效成分:1%阿维菌素+5%高效氯氰菊酯+10%辛硫磷) 20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虫。
3.2 及时定植, 精心管理
当嫁接苗高30~40cm时, 选择春季晴天下午定植。挖深约50~70cm的植穴施基肥, 以堆肥、厩肥、人畜粪尿和饼麸肥为主。株行距为2m×3m, 植后要浇透定根水, 以利成活。
3.3 幼龄树管理
3.3.1 土壤管理。
主要是中耕松土, 清除杂草, 在树冠滴水线外行间间种矮秆作物豌豆、胡豆等, 用于扩穴改土。
3.3.2 施肥技术。
幼龄树施肥以薄肥勤施、促进生长、迅速形成丰产树冠, 增加叶面积, 为早结丰产打好基础。因黄皮抽梢次数较多, 可每月施肥1次;在树冠滴水线周围挖深20cm、宽60cm的圆形树盘。以农家肥为主, 施少量磷、钾、钙肥。至少重施2次:第1次在开花期施, 每株施腐熟厩肥20~30kg、复合肥1.5~2.0kg, 配施少量叶面肥;第2次在初结果期施。每株施腐熟厩肥20~30kg、复合肥0.5kg。
3.3.3 整形修剪。
为提早进入丰产期, 培养分布均匀、分枝适度、负荷力强的树冠骨架。黄皮树冠应培养成圆头形, 在主干高70~80cm处剪断主干, 促发新梢。当新梢抽出后培养分配均匀的3~4条无交叉、重叠枝作为主枝引向四周斜伸45°或近水平, 在新梢长至30cm左右摘心, 促发分枝, 各选留2~3条作副主枝。再在主枝、副主枝上培养结果枝, 逐年形成自然圆头形树冠。
3.3.4 灌溉。
黄皮根浅, 如缺水容易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故在生产上应加强水分管理, 在天气干旱的气候条件下, 每隔6~8天就需淋水1次, 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3.4 病虫害防治
3.4.1 黄皮病害。
主要有炭疽病、煤烟病。炭疽病属于真菌病害, 防治方法: (1) 冬季彻底清除田间枯枝、病枝、落叶和病果, 集中烧毁; (2) 加强肥水管理, 增施钾肥, 增强树势, 提高抗病能力; (3) 发病前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煤烟病:多发生在叶及嫩梢上, 影响光合作用, 导致树势衰弱。应加强对介壳虫及蚜虫的防治。喷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有良好效果。
3.4.2 黄皮虫害。
主要有红蜘蛛以成螨、若螨、幼螨群集叶片、嫩梢、果皮上吸食汁液, 导致落叶、落果, 尤其春、秋两季, 常可能造成大量落叶, 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每年发生16~20代, 主要以卵或成螨越冬。防治方法: (1) 利用天敌治螨。果园间种绿肥或利用野生绿肥霍香蓟实行生草覆盖, 创造多种天敌如捕食螨、食螨瓢虫、草蛉、芽枝霉菌繁衍的良好环境条件, 以控制红蜘蛛的种群数量。 (2) 化学防治:喷施“叶肥先锋”、瑞德丰“绿爽”、高效氯氰菊酯500~2000倍液混合液, 2~3天后能使叶片肥厚且浓绿亮泽及茎杆粗壮, 还能防止花蕾脱落。使果实充实饱满, 提高品质, 无污染, 增产率可达20%~40%。
(收稿:2009-05-03)
凉香苹果在陕西千阳的引种表现 篇2
为了进一步优化苹果品种结构,筛选出适合中秋、国庆上市的高效益中晚熟苹果品种,千阳县园艺站于2001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凉香苹果进行试栽。经过8年的对比试验,该品种生长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等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现将凉香苹果在千阳的引种观察结果简介如下:
1. 品种来源 凉香苹果是日本山形县南阳市船中和孝先生在富士和红星混栽苹果园的实生种中发现选育出的1个中熟优良品种,1997年通过日本农林水产省登记注册,千阳县园艺站于2001年春引进试栽。
2. 植物学特性 该品种主干光滑,多年生枝黄褐色。叶片中等大、椭圆形,叶面较光滑、平展,叶缘锯齿钝,托叶小,叶柄短,叶柄基部为紫红色,叶背有茸毛,叶片较厚,叶色浓绿。
3. 生长结果习性 树体中大,树势中庸,树姿开张,3年生树平均干周11厘米,树高2.4米,冠径2.3米×2.4米,新梢平均长76.8厘米,粗0.85厘米,萌芽率(85%)和成枝率均强。幼树期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进入结果期后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并有腋花芽结果习性。2年生树开始成花结果,花序坐果率82.5%,花朵坐果率22.1%,3年生树开花株率为85.3%,4年生树平均株产10.8千克,亩产量为558千克,具有较好的早果丰产效果。
4. 果实经济性状 该品种属大果型,平均单果重300~330克,最大单果重415克。果实长圆形,高桩,果形指数约0.89。成熟果全面着色,鲜艳美观,梗洼、萼洼部位容易着色,果面光滑,果点大而稀,果面有光泽,果柄粗短,梗洼广而深,萼洼窄而深,闭萼。果肉淡黄色,果心小,肉质细脆、汁多,硬度7.3千克/厘米2,甜酸适度(有蜜甜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清香爽口,品质优良。
5. 物候期 在陕西千阳3月中旬花芽萌动,3月下旬叶芽萌动,4月10日左右盛花,果实8月中旬开始着色,9月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30天左右,11月中旬落叶。
6. 抗病性 该品种对早期落叶病、轮纹病抗性较强。
7. 栽培技术要点 株行距一般以3米×4米为宜,授粉品种可选富士、粉红女士等,该品种与授粉品种比例为5~8∶1。定植前要施有机肥,进入结果期后每亩施4000~5000千克有机肥,并注重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一般情况下每年灌2~3遍透水,灌水后及时松土,以利养根壮树。因该品种花序坐果率较高,须严格进行疏花疏果,一般每个花序只留1个果,叶果比以30~40∶1为宜。树形以纺锤形为好。为提高果实品质和外观质量,应套双层纸袋。
“清香”核桃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篇3
1 试验地概况
引种地济源市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少雨, 夏季炎热、多雨潮湿, 秋季秋高气爽, 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14.1℃, 极端最低气温-20℃, 极端最高气温43.4℃, ≥10℃ 的活动积温为4 539.6℃, 无霜期平均223 d, 年均日照时数2 375.4 h, 日照率54%, 年均降水量650 mm, 主要集中在6~9月份, 为427.7 mm, 占年降水量的65.8%。土壤以褐土和棕壤土两个种类为主, 土层深厚, 肥力较高, pH 7~8。
2 引种表现
2.1 生物学特性
树冠半开张, 分枝角度较小;主干浅灰色, 皮孔小而突起;一年生枝条黄褐色, 皮孔密, 灰白色;芽互生, 以长果枝顶芽形成雌花为主;奇数羽状复叶, 小叶对生, 7~9个, 小叶长椭圆形, 小叶主脉两侧不对称, 小叶叶脉两侧基部不齐, 叶缘全缘, 叶尖渐尖, 叶色绿, 新梢顶端小叶鲜红色;雌雄异花, 雌雄同株, 雄花穗状花序, 雌花头状花序。
2.2 物候期
萌芽期4月初, 雄花盛期4月上旬, 雌花盛期4月中旬, 果实成熟期9月上旬, 11月中旬落叶。
2.3 坚果特性
坚果近圆锥形, 果个较大, 纵径4.06 cm, 横径3.67 cm, 侧径3.43 cm, 单果重16.7 g, 大小均匀, 壳皮光滑淡褐色, 外形美观, 缝合线紧密。壳厚1.0~1.1 mm, 种仁饱满, 内褶壁退化, 取仁容易, 出仁率52%~53%[1]。种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郑州) 检验, 含蛋白质15.5%, 粗脂肪67.5%, 总糖4.18%, 维生素B1 0.056 mg·kg-1, 维生素B2 4.27 mg·kg-1, 棕榈酸7.09%, 硬脂酸3.66%, 油酸18.4%, 亚油酸62.1%, 亚麻酸8.64%, 二十一碳一烯酸0.27%, 每100 g种仁含维生素E 1.12 mg。仁色浅黄, 风味极佳, 绝无涩味。
2.4 生长结果习性
“清香”核桃属雄先型, 为晚实类型中结果早, 丰产性强的品种。较晚实类型的“晋龙一号”结果早, 树体中等大小, 树姿半开张, 幼树生长较旺, 结果后树势稳定。高接树第二年开花结果, 坐果率85%以上。新栽植的嫁接苗第二年开花株率50%以上, 第六年株产坚果5.0 kg。
2.5 抗逆性
“清香”核桃适应性强, 树势健壮, 枝条发育充实, 与“香玲”等其它早实品种相比, 表现较强的抗细菌性黑斑病和炭疽病及抗早衰能力。
3 栽培技术
3.1 建园技术
3.1.1 园地选择
“清香”可在年平均气温9~16℃, 冬季最低气温在-28℃以上, 年降水量在450 mm以上, 无霜期在145 d以上的地区栽培。土壤以pH为6.3~8.2的壤土、砂壤土均可, 土层厚度在1.0 m上;地下水位在地表1.5 m以下。丘陵地和山坡地选择坡度在20°以下, 光照充足的阳坡或半阳坡建园, 避免在山头、风口和低洼地带栽植。
3.1.2 授粉树配置
“清香”属雄先型品种, 按8∶1配置雌先型品种作授粉树, 如:上宋5号、中林三号、礼品2号、绿波等。
3.1.3 栽植密度
“清香”核桃属晚实类型, 幼树生长较旺, 建园不宜过密, 立地条件较差和土层较薄的山坡地栽植密度以3 m×5 m至4 m×6 m为宜;立地条件较好, 土层深厚的地方以4 m×5 m至5 m×6 m为宜。
3.1.4 栽植技术
栽植时期分秋栽和春栽。挖1 m3的定植穴, 回填表土时混拌有机肥, 栽植时根茎与地面平行, 栽后浇足水, 待水渗下后覆1 m2地膜。
3.2 管理技术
3.2.1 肥水管理
幼树, 萌芽前每株追施尿素0.1~0.3 kg, 促进核桃树迅速生长;成龄树, 展叶初期 (4月上中旬) 、展叶末期 (5月中下旬) 、6月下旬硬核期每株追施N∶P∶K为20∶10∶10的复合肥1 kg, 施肥结合浇水进行。秋季采果后至落叶前 (9月~11月上旬) , 以环状、放射状或条沟状施肥法, 株施有机肥20~30 kg。周年内需搞好封冻期、萌芽期、硬核期灌水;涝季搞好排水。
3.2.2 病虫害防治
“清香”核桃对炭疽病和细菌性黑斑病等病害抵抗能力较强, 萌芽前喷3~5° Be石硫合剂, 麦收前后喷1∶2∶200波尔多液;6月上旬举肢蛾羽化前, 用3%辛硫磷颗粒撒树盘浅锄;尺蠖和刺蛾等在幼虫期喷2.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蚜虫用10%吡虫啉800倍液防治[2]。
3.2.3 整形修剪
主要树形有主干疏层形和自然开心形。修剪在发芽前后进行, 主要疏除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各级骨干枝竞争枝, 疏除或控制背下枝, 严禁对外围一年生枝短截, 保持各级主枝单头延伸, 及时落头, 控制树高。生长期 (5~7月) 对二次枝疏间、摘心, 对徒长枝短截、摘心, 剪除着生位置不当和过密的枝条。
3.2.4 夏管技术
“清香”核桃幼树长势旺盛, 易形成顶花芽, 以顶花芽结果为主, 栽后第二年即可结果;成龄树侧果枝结果增多;因此, 采取措施, 增加枝量, 可促进“清香”核桃提早结果。
(1) 刻芽促枝:
萌芽前, 在已拉枝开角的一年生枝条的侧芽上1 cm处刻芽, 深达木质部, 每隔3~5个芽刻一个, 提高枝条的萌芽率, 增加前期枝量和花量。
(2) 缓势促花:
生长季对骨干枝及时拉枝开张角度, 使树体通风透光, 利于花芽形成。小冠疏层形骨干枝的开张角度以70°~80°为宜;开心形以50°~60°为宜。“清香”核桃壮旺长枝甩放后萌芽力很强, 80%以上的中短枝会形成顶花芽。在芽萌动时对生长健壮的长枝开角拉枝, 避免将枝拉成弯弓或下垂。
(3) 摘心促花:
对当年生枝条进行摘心, 有利于控制旺长, 促进侧芽形成花芽, 达到幼树早结果早丰产。5月底~6月上旬, 对当年生的中长枝, 新梢长到80 cm时摘心, 此后, 将新发的二次枝留2~3个复叶再次摘心。连续摘心2~3次, 可抑制秋梢生长, 促进侧芽分化形成花芽。
(4) 环剥促花:
环剥对促进“清香”核桃幼树的当年生枝条形成花芽效果明显。5月底6月初, 在生长旺盛树的主干或主枝上环剥, 宽度为主干或主枝直径的1/8~1/10, 环剥后及时用塑料膜包扎促其愈合。
(5) 控势促花:
7月下旬开始, 叶面喷200~300倍15%多效唑3次, 控制新梢生长, 促使枝条充实健壮, 促进形成花芽。9~11月或萌芽前土施15%多效唑, 按1 m2树冠投影面积施用20~25 g。
(6) 花果管理:
雄花芽萌动前20 d即雄花芽膨大时疏除全树90%的雄花芽。盛果期后, 须疏除过多的幼果, 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对平衡, 保持优质高产稳产。疏果时间宜在生理落果后, 一般在雌花受精后20~30 d, 即幼果发育到1.0~1.5 cm时进行。疏果量应依树势状况和栽培条件而定, 一般以1 m2树冠投影面积保留60~100个果实为宜。
3.2.5 采收
果实表皮变为黄绿色或浅黄色, 部分果实顶部开裂时采收[3], 河南省一般在9月上中旬。采收方法用手摘及用木 (竹) 杆敲打。青果经乙烯利处理后, 堆放2~3 d, 用刀扒开青皮取出坚果, 果面清洗后, 移到背阴通风处摊开晾干, 通常5~7 d即可晾干, 也可用干燥机烘干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建中.核桃栽培新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42.
[2]李文贵.清香核桃的引种及丰产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 2011 (2) :30-31.
2个平欧杂交榛品种的引种表现 篇4
2004年从辽宁经济林研究所引入平欧杂交榛系列品种及品系11个,在本所试栽,经5 a(年)的栽培观察,优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平欧杂交品种达维及82-11(品系)。
1引种地简况
引种地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区,海拔820~900 m,年平均气温10.6℃,无霜期160~180 d(天),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一23.6℃,全年日照时数为2 300 h(小时),年降雨量400~600 mm。土壤粉沙壤土,pH值7.8~8.0,有机质含量较低。
2引种表现
2.1植物学特征
达维:该品种树势强壮,树姿半开张,直立,雄花序少。1年生枝红褐色,节间长1.68 cm,有分布不均的皮孔,具少量黑色绒毛;2年生枝灰褐色,上有致密的黑色绒毛。叶芽三角盾形,浅褐色,饱满,鳞片松散,顶端露有白色。叶长11.5 cm,叶宽8.3 cm,叶缘有双重锯齿。单性花,雄花为柔荑花序,常2~7个排成总状,着生于新梢中上部的节位上,花轴上着生数百枚小花,花药黄色;雌花为头状花序,着生于1年生枝中上部或短枝和丛枝顶部,每一花序有8~30朵花,每朵花有2枚柱头。
82-11品系: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姿开张;1年生枝灰褐色,节间1.7 cm,上有少量不均匀的皮孔及深黑色绒毛;2年生枝褐色,上有致密的黑色绒毛。叶芽长卵形,褐色,饱满,叶长11.2 cm,叶宽7.9 cm,叶面不光滑,叶缘有重叠锯齿。花芽与达维类同。
2.2果实经济性状
达维:坚果椭圆形,平均单果重2.8 g。果壳红褐色,厚为1.48 mm。果仁光洁、饱满,味香甜,出仁率46%。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2粒以上,丰产。
82-11品系:坚果圆锥形,平均单果重2.6 g,果壳褐色,中等厚。果仁光洁、饱满,仁皮易脱落,风味佳。出仁率达43%,平均每序结果1.8粒以上。
2.3物候期
达维和82-11在日平均气温为3℃~5℃时,树液开始流动,日平均气温达6℃~8℃时花芽开始萌动,2~3 d(天)后开花。雄花单株开放持续6~14 d(天),雌花开放10~14 d(天),在我所花期为3月初至3月中旬。5月上中旬幼果开始膨大,8月中下旬坚果成熟。果实发育期主要分7个阶段:5月上中旬至5月下旬为子房膨大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幼果迅速发育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果壳硬化期;7月中旬到7月下旬为种仁发育期;7月下旬到8月中旬为种仁充实期;8月中旬到8月下旬为坚果成熟期,此时坚果由白色变成红色或红褐色,触及坚果即可脱苞;8月下旬为坚果脱落期,此期坚果充分成熟,果苞变黄褐色或褐色并自然开张脱苞落地。
叶芽萌动期在开花之后,雄花开放末期芽开始膨大,此时,气温稳定在8℃~10℃,我所为3月中旬。芽膨大后,芽鳞片开裂。3月下旬新梢开始生长,旺盛生长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约占全年生长量的65%~70%,结果枝长到5~7片叶(5月上中旬)结束生长,露出果序,生长期为30~40 d(天)。7月中下旬停止生长,生长期为105~115 d(天)。10月下旬开始落叶。
2.4生长结果习性
达维和82-11幼树生长旺盛,萌芽率中等,成枝力强。1年生枝生长量大,最长可达4 8.6 cm,平均23.4 cm。定植第3年树高1.68 m,干径4.6 cm,冠幅1.26 m×1.87 m。幼树以较强壮的长枝结果为主,枝条中上部的花芽为混合芽,异花授粉,授粉后形成短枝,即结果枝。达维品种较82-11品系坐果率高,每果序达维为3~5个果、82-11为1~2个果。早果性强,定植第3年可挂果。
2.5适应性和抗逆性
经连续5 a(年)观察,达维品种和82-11(品系)在我所寒冷、春旱重的条件下从未出现抽条现象,具有稳定的抗低温及干旱的性状,适应性及抗逆性较强。
3栽培技术要点
栽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平地或稍有坡度的倾斜地,以肥沃的沙壤土最为适宜;要配置授粉树,比例不少于1/5;栽植密度可选2 m×4 m或3 m×4 m或2 m×3 m的株行距,以利早期丰产。
树形可采用少干丛状形或单干形。少干丛状形,留3~4个基生枝做主枝,并斜伸向不同方向,主枝上着生侧枝,侧生枝上着生营养枝和结果母枝,整体形成自然开心树形,树高达3~5 m;单干形,保留1个主干,干高40~60 cm,在主干上选留3~4个分布均匀的主枝,主枝上选留侧枝,侧枝着生副侧枝和结果母枝,形成矮主干,上部为自然开心形树冠。
寒富苹果在甘肃庄浪的引种表现 篇5
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建在甘肃省庄浪县朱店镇河北村, 当地海拨在140m, 年平均气温8.4℃, 昼夜温差13.8℃, 年降雨量482.4mm, 无霜期152天左右, 面积15.3hm2。地势平坦, 土壤为沙质壤土, 土层深度在200cm以上, 土质疏松, 通透性好, 有机质含量0.8%。碱解氮56.4mg/kg、速效磷19.7mg/kg、速效钾172.5mg/kg, p H值为6.8~7.5, 地下水位4.5m以下。于2007年春季定植, 主栽品种寒富, 授粉品种为首红, 比例为4:1, 株行距为3×4m, 砧木为海棠。定植第3年产1 228kg/667m2, 第4年进入丰产, 产达2460kg/667m2。行间间作物以马铃薯、西瓜、黄豆为主, 第3年停止间作, 5年平均纯收入1 000元/667m2以上,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寒富在庄浪的表现
2.1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果实长圆形, 果形指数0.89, 果形端正, 平均单果重216g, 最大单果重311g。果面光洁易着色, 果皮底色呈黄绿色, 果面着浓红色, 果皮中厚, 果肉淡黄色、多汁, 肉质细脆、酸甜适口,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 果肉硬度9.9kg/cm2, 耐贮运, 品质上乘。
2.2 生长结果特性
寒富枝条直立, 自然分生角度较小。幼树成枝力弱, 萌芽率为52.4%, 短枝率为70.6%, 易成花, 结果以短果枝为主, 有腋花芽结果习性, 进入结果期较早, 坐果率高, 丰产, 大小年现象不明显。根据现场测产, 试验园苗木定植后, 第3~5年平均分别为1 228kg/667m2、2 460kg/667m2、3 278kg/667m2。2014年、2015年该园苹果收购价分别为8元/kg、8.6元/kg, 平均收入3万元/667m2、3.14万元/667m2。
2.3 物候期
在甘肃庄浪县, 寒富3月底花芽萌动, 4月下旬盛花, 花期7~10天, 5月初展叶, 6月上中旬果实进入膨大期, 果实10月上旬成熟, 果实发育期约180天, 11月初落叶。
2.4 抗逆性
寒富抗寒抗旱, 在覆膜的情况下, 一般降水年份能正常结果。在良好管理下, 很少有苹果白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较轻。
3 栽培要点
3.1 建园
苗木于4月初定植, 开挖定植穴, 穴的规格为1m见方, 采用一埋二踏三提苗的方法栽植后立即套袋。
3.2 树带覆膜
新建园当年应采用地膜覆盖, 覆膜应在定植灌水后立即进行, 以充分发挥前期增温保墒的作用, 采用通行覆1.2m宽的膜, 树行整成“U”字形, 树盘下挖成锅底形的通行覆膜技术。
3.3 施肥
每年9月中旬施入腐熟优质有机肥3 000kg/667m2、优质复合肥50~60kg/667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补充一定量的速效性肥料, 主要有萌芽前、新梢旺盛生长期与幼果膨大期、果实膨大前期。
3.4 整形修剪
乔化密植苹果园多采用高纺锤形。在管理中, 遵循的是“幼树早培养, 成龄抓规范, 大树换树形”的动态管理步骤。幼树树形培养及整形, 按照“一年定干、二年重剪、三年以拉代剪、四年成花、五年丰产”的早成形、早结果模式修剪整形。
3.5 花果管理
严格疏花疏果。花序分离期开始疏蕾, 间距15~20cm, 初花期疏除边花、弱花, 留中心花、强花, 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花后3~4周开始定果, 留端正下垂果。按亩定产, 因树定果。盛果期产控制在2 500~3 500kg/667m2。
3.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及时抓好病虫害防治的4个关键时期, 即萌芽前、花后一周、套袋前、麦收前后, 可有效防治全年病虫害的发生。在萌芽前一周喷一次3~5°Be的石硫合剂, 保护清洁树体, 降低病虫指数。花后一周, 喷一次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杀虫、杀菌、杀螨剂及氨基酸钙叶面肥, 可用1.8%的齐螨素5 000倍+3%多抗霉素500倍+氨基酸液肥800倍防治白粉病、红蜘蛛等。套袋前, 喷一次大生M-45 800倍液+1.8%的齐螨素5 000倍+10%吡虫啉3 000倍液+氨钙宝800倍液防治斑点落叶病、苦痘病、红蜘蛛、蚜虫等。麦收前后, 6月下旬—7月上旬, 喷甲氰菊酯2 000倍液+1.8%的齐螨素5 000倍+70%甲托1 000倍液, 防治食心虫、红蜘蛛、斑点落叶病等病虫害。
摘要:2011—2015年, 在甘肃省庄浪县进行寒富苹果密植早果丰产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庄浪县适应性强, 结果以短果枝为主, 有腋花芽结果习性, 进入结果期较早, 坐果率高, 丰产、早实、平均单果重216g, 易着色, 色调浓红艳丽, 果肉致密脆甜, 耐贮运, 经济效益高,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苹果,寒富,引种,早果丰产
参考文献
[1]马睿.烟富6号苹果在甘肃庄浪的引种表现[J].农家科技旬刊, 2015, (10) :98.
[2]李国权.寒富苹果在甘肃张掖的引种栽培[J].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11, (4) :35-36.
红楠在南京地区的引种栽培表现 篇6
1 红楠在南京地区的生长情况
本次所观察的红楠栽培于南京中山植物园药物园内, 栽培地点靠近工具房西侧, 周围大树较多, 环境背风向阳, 周围有浙江樟、薄壳山核桃等乔木。本种种植于20 世纪60年代, 目前树冠阔卵形, 高度近8 m, 胸径约20 cm, 树冠宽度5 m左右。目前由于侧面大树遮荫, 导致红楠树冠略有倾斜。从2015 年的生长情况看, 基本处于一个较为正常的生长范围。
2 红楠的物候期
2007—2009 年, 对红楠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测。在一般正常年份, 红楠在3 月上、中旬开始出现芽萌动, 在3 月中下旬叶片萌发;3 月上旬始花, 开花盛期一般在4 月中旬前后, 到4 月下旬基本开花结束。第1 次抽梢期一般在3 月中旬开始, 到4 月中下旬开花结束后停止;少数会于8 月上旬出现第2 次抽梢, 直至8 月下旬结束。若冬季较寒冷, 持续低温的时间长, 则发芽时间略晚。花期一般与常年差别不大。
3 引种期间的生长表现
近几年, 虽然发现红楠开始开花结果, 但未见有实生苗在树下自然长出;1997 年冬季温度低至-10 ℃, 树冠西北侧的中上部叶片边缘出现焦边现象, 在树冠内部未见叶片受冻现象。到2010 年观察, 冬季最低气温在-7 ℃时, 树冠西北侧的叶片没有发现冻害现象。由于红楠侧面乔木树种的高度超过了红楠的高度, 致使树冠形成偏冠的树形[3]。
红楠的幼树生长极为缓慢, 各项生长指标均受到严格限制。在幼树阶段由于每年都有冻害的发生, 红楠的生长受到非常大的抑制, 栽植时林龄为15 年, 树高仅3 m左右;20年后树高逾6 m, 冠幅5 m左右。到1997 年以前, 树冠外围叶片每年都会发生冻害, 只开花不结实。在2009 年观察, 红楠的结实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引种初期的红楠冻害较严重, 部分年份顶梢会受冻干枯, 生长近60 年后, 随树龄增加, 红楠单株抗寒性不断增加, 至2010 年观察, 在-7 ℃ 时, 树冠外围叶片基本未见冻害或冻害轻微。新梢生长速度日趋加快。开花结实数量逐渐增加。
引种近60 年的红楠, 基本能适应南京夏季的高温高湿天气, 抗高温能力明显增强, 少数枝条出现二次生长。由于果实成熟时, 正值南京地区盛夏高温, 往往伴随伏旱发生, 种子成熟落地, 未见有实生幼苗出现。
从上述红楠生长情况看, 红楠幼树耐寒性较差, 成年植株有一定的耐寒能力, 在幼苗期需保护过冬。成年阶段的红楠, 需稍充足的光照条件, 否则易出现偏冠现象。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红楠, 叶色浓绿, 枝繁叶茂, 枝条粗壮,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 并对夏季干旱和冬季严寒的抵抗能力增强。
4 播种繁殖
2010 年7 月下旬, 采种后用清水浸泡48 h后, 搓掉果皮, 洗净, 阴干, 在整好的苗床上直接播种。播种采用条播的方法, 种子点播, 行株距20 cm×6 cm[3]。种子上覆盖3 cm左右的湿沙, 然后覆盖稻草保湿;离地100 cm高处搭遮阳网, 播种后20 d幼苗出土。
本次试验共播种800 粒, 共出苗490 株, 出苗率达到61.25%。播种初期出土幼苗生长缓慢, 叶片较小, 进入9 月下旬停止萌发新叶, 地上部分停止生长, 10 月上旬最大、最小高生长量分别为8、3 cm。
红楠主产区在中亚热带地区, 最北分布到青岛地区, 这些地方共同特点是水湿条件比南京地区好。播种过程中, 要注意水分供给;一至二年生幼苗需遮荫处理, 以防止干旱和日灼。红楠病害有茎腐病、立枯病等, 可用立枯宁等防治。
5 结论
(1) 红楠幼苗阶段耐寒性差, 叶片会有冻害发生, 随着树龄的增加, 红楠的耐寒能力逐渐增强, 引种栽培近60 年成年植株, 基本能够适应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
(2) 引种驯化栽培的红楠种子出苗率低, 可能在胚发育上受环境条件的制约, 有待近一步驯化栽培。
(3) 由于本种最北可分布到青岛, 具有非常好的耐寒基因, 在种源选择上, 可以选择这些地区的种子进行引种栽培, 成功的可能性大。
(4) 在南京地区, 可选择避风向阳、水热条件较好的地点进行红楠的试种, 以发掘这一珍稀的常绿阔叶树种资源, 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多样性[3]。
摘要:总结红楠在南京地区的引种栽培表现, 结果表明:在红楠引种初期, 幼树受冻害比较严重, 不易形成主干, 引种50年后, 生长逐步正常, 几乎无冻害。引种红楠所采种子的发芽率低于原产地的发芽率, 但下代苗耐寒性增强, 可在气候条件较好处绿化应用。
关键词:红楠,物候期,生长表现,播种繁殖,江苏南京
参考文献
[1]王名金, 刘克辉, 伍寿彭, 等.树木引种驯化概论[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
[2]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 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中国木本植物种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早熟梨品种在江西省的引种表现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设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内, 本所地处北纬28°30′353″, 东经115°57′103″, 海拔49m, 属于红壤低丘陵地带, 土壤pH值为5.0, 引种试验园面积为0.5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主要有:翠冠、清香、脆绿、玉水、幸水、西子绿、丰水、早美酥、新雅、金水2号、安农1号、绿云、97-3等。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田间观察记载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早熟梨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果实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载和分析测定。测定分物理测定和化学测定:物理测定主要是用天平测各品种果实平均单果重, 用手持测糖仪测定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游标卡尺测果实纵横径和果心大小等;化学测定主要是测定各品种的含糖量、含酸量及Vc含量, 测含糖量采用直接滴定法, 测含酸量采用酸碱滴定法, 测定Vc含量采用碘量法滴定。最后根据果实品质、产量、抗逆性等综合指标筛选出适宜江西发展的早熟梨品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注:综合3年观察统计数据, 取其平均值。
不同品种间物候期有一定差异。萌芽最早的品种是翠冠和清香, 最晚的是97-3和早美酥。花期最长的品种是新雅, 最短的是97-3。开花最早的品种是清香, 最晚的是安农1号。春梢抽发最早的品种是玉水, 最晚的是97-3。果实生育期在100~140天, 其中最长的品种是安农1号 (140天左右) , 最短的是翠冠 (100天左右) 。果实成熟期最早的品种是翠冠, 最晚的是安农1号, 属晚熟品种。另外, 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翠冠萌芽最早, 果实生育期最短, 所以成熟最早;安农1号开花最晚, 果实生育期又最长, 所以果实成熟最晚。以上13个品种落叶期基本相同。
2.2 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及抗性
从表2可以看出:13个早熟梨品种中, 树体生长势最强的是早美酥, 其次是脆绿、清香、幸水、西子绿、绿云、翠冠、新雅, 其余的生长势都中等。13个品种的萌芽率都高, 成枝率清香和幸水低, 丰水中等, 其余都强。平均单果重在160.0~330.0g之间, 其中最重的是安农1号325.4g, 最轻的是97-3 160.0g。从果实丰产性看, 除了绿云、97-3、早美酥不丰产外, 其它品种都丰产 (其中新雅、金水2号中等) ;从树体抗逆性看, 抗逆性强的是清香、新雅和早美酥, 抗逆性差的品种是幸水和金水2号;从果实外观看, 上述品种除了安农1号果皮稍厚外, 其它都薄, 脆绿、西子绿、绿云果点小而稀, 玉水果点中等大, 除97-3及安农1号大而密外, 其它都大而稀;从果实质地看, 翠冠表现最佳, 特脆特嫩且汁多味甜, 清香虽果点较粗大, 但果肉有独特清香味, 且汁多味甜, 金水2号略带酸味, 酸甜可口, 肉质脆嫩, 深受喜欢吃酸性食物的消费者青睐, 其它品种肉质大部分都脆嫩且汁多味甜, 绿云和97-3较粗, 早美酥又粗又硬, 丰水汁液中等但味道很甜, 早美酥汁少味淡。
2.3 果实品质
以上品种果实纵横径最大的是安农1号8.97cm×8.81cm, 最小的是丰水5.16cm×6.15cm, 果心最大的也是安农1号4.06cm×3.42cm, 最小的是脆绿2.75cm×2.22cm。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在8.5%~13.5%之间, 总糖含量在6.5~1.0g/100ml之间,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是丰水和玉水13.1%, 最低的是绿云8.5%, 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玉水9.52g/100ml, 最低的是早美酥7.08g/100ml, 含酸量最高的是金水2号0.34g/100ml, 最低的是翠冠0.13g/100ml, Vc含量最高的玉水5.98mg/100ml, 最低的是早美酥1.14g/100ml。
3 结论
综合各品种表现, 翠冠、清香、西子绿、丰水、玉水、脆绿等6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可作为江西的主栽品种推广发展。主要性状综述如下:
翠冠:果实近圆形, 果皮薄, 褐黄色, 果点大而密。果肉白色, 肉质特别细腻脆嫩且汁多味甜。平均单果重241.2g。果皮薄, 品质极佳, 深受消费者喜爱。虽在江西表现抗性不是很强, 易产生黑斑病和锈病, 但只要科学管理, 依然可丰产、稳产。
清香:果实卵圆形, 果皮薄, 褐色, 果点较粗大。果肉白色, 肉质脆, 汁多味甜, 有香气。平均单果重317.5g。因其有“清香味”而独具一格, 酸甜可口、品质独特且抗性强, 适合在江西发展。
西子绿:果实扁圆形, 果皮薄, 黄绿色, 果点小而稀。果肉白色, 肉质脆, 较细嫩, 汁多。平均单果重261.4g。外观非常优美且品质佳, 抗性中等, 适合在土质肥沃的土壤环境中种植。
注:表中数据为2006~2008三年分析数据的平均值。
玉水:果实近圆形, 果皮薄, 黄绿色, 果点中等大而稀。果肉白色, 肉质脆而嫩, 汁多味甜。平均单果重174.0g。和西子绿一样, 外观非常优美且品质佳, 抗性中等, 适合在肥沃的土壤环境中种植。
丰水:果实扁圆形, 果皮薄, 黄绿色, 果点大而稀。果肉黄白色, 肉质脆嫩, 汁中等, 味甜。平均单果重280.0g。可溶性固形物很高, 味道很甜, 肉质也比较细嫩, 虽果个不大, 但果实外观很均匀, 在市场上较好销售且抗性强, 可以在江西推广发展。
脆绿:果实近圆形, 果皮薄, 黄绿色, 果点小而稀。果肉黄白色, 肉质细嫩, 汁多味甜。平均单果重195.0g。果形圆整, 不易产生锈斑, 品质好, 抗性强, 丰产性好, 适合密植。
引种表现 篇8
2007年我县农业局从西昌引进了双低油菜品种德油早1号、德油5号、德油6号、德油8号、德油15号、宜油13号等6个双低油菜品种, 于双河2村12组试种,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 小区净面积 (长8m×宽1.2m) 9.6m2, 行距40cm, 窝距33.3cm, 每小区96窝。三个重复, 重复间走道50cm。小区间走道30cm。试验地地势平坦, 黄壤土, 肥力中等, 前作桉树苗圃, 2007年9月29日用悬耕机整地, 亩施腐熟圈肥1500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尿素10kg做底肥。采用直播方式种植, 每小区播种量15g。
试验地播种时间:2007年9月30日。出苗时间:2007年10月8日左右。10月8日进行第一次间苗, 间除丛苗, 10月20日油菜幼苗2叶一心进行第二次间苗, 留苗3~4株, 第三次在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 每窝留苗2株。10月22日用每15kg水对霜力克15m L+博医15m L+菜虫一扫光15m L+叶面肥“助长880”20g叶面喷施防治病虫害。12月6日用助长+诺赛尔+吡虫啉防治蚜虫并叶面施肥。12月15日浇施清粪水一次, 12月21日又发现蚜虫, 于22日叶面喷施助长880+黄金搭档+诺赛尔+吡灭防治蚜虫并叶面施肥。2008年3月每小区拌土撒施“农之神”0.86kg。整个生育期共灌水6次。由于虫害严重 (主要以蚜虫居多) , 全生育期共防治病虫害8次。2008年1月26日前后遭受了罕见的大雪、低温灾害, 各个品种的主薹都遭到了冻害, 所有产量来自促发的第一、二次分枝。现将各品种的表现报告如下:
一、德油早1号
属早熟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2007年11月12日观察, 该油菜进入5叶期, 平均叶宽9.2cm, 叶长21.5cm, 根颈粗2.5cm。12月30日进入抽薹期, 08年1月24日左右进入初花期, 2月15日左右进入盛花期。3月25日进入终花期, 5月14日进入荚果成熟期。全生育期215天左右。经测产验收该品种平均株高78.1cm、一次有效分枝7个, 二次分枝18个, 全株有效角果数274.5个, 平均每果粒数16.7粒, 千粒重4.9g, 单株产量16.7g, 折合理论产量178.5kg/亩, 实产214.8kg/亩。
二、德油5号
属中熟甘蓝型杂交新品种, 2007年11月12日观察, 该品种进入6叶一心期, 平均叶宽13.3cm, 叶长26.5cm, 根颈粗2.05cm。08年2月15日左右进入初花期, 受冻害较轻, 全生育期238天左右, 经测产验收该品种平均株高86.5cm、一次分枝7个, 二次分枝17个, 单株有效角果299.8个、平均每果粒数19.1粒。千粒重5.1g、平均单株产量22.8g, 折合理论产量243.3kg/亩, 实产261.3kg/亩。
三、德油8号
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种, 2007年11月12日观察, 该品种进入5叶一心期, 平均叶宽9.5cm, 叶长18.3cm, 根颈粗1.7cm。08年2月27日左右进入初花期, 受冻害较轻, 08年4月1日左右进入终花期, 全生育期230天左右。5月27日测产验收该品种平均株高83.8cm、一次分枝9个, 二次分枝13个, 单株有效角果369.5个、平均每果16.3粒。千粒重4.5g、平均单株产量23.7g, 折合理论产量252.9kg/亩, 实产210.6kg/亩。
四、德油6号
中熟、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7年11月12日观察该品种进入5叶一心、平均叶宽11.7cm、叶长24.7cm、根茎粗1.9cm。08年2月25日进入初花期, 受冻较重, 5月27日收获测产, 该品种茎秆绿色荚果成熟。全生育期230天左右, 平均株高89.7cm、一次分枝7个, 二次分枝19个, 分枝多、果层密、单株有效角果387.5个、平均每果粒数18.1粒。千粒重4.5g、平均单株产量24g, 折合理论产量256.1kg/亩, 实产253.3kg/亩。
五、德油15号
杂交双低油菜品种, 冬前长势上等, 整齐。2007年11月12日观察该品种6叶一心, 平均叶宽11.3cm, 叶长29cm, 平均根茎粗1.8cm, 2008年2月15进入初花期, 耐寒力强, 受冻较轻。全生育期240天左右, 该品种植株较矮, 平均株高86.0cm, 一次有效分枝数8个, 二次分枝24个, 分枝多、果层密、结荚多、单株有效角果数385.5个, 单果粒数15.8粒、千粒重5.1g, 单株产量25.7g, 折合理论产量273.6kg/亩, 实产299.1kg/亩。
六、宜油13号
属甘蓝型中熟杂交油菜新品种, 07年11月12日观察该品种进入5叶一心、平均叶宽11.8cm、叶长24.5cm、根茎粗1.95cm。5月27日收获测产, 全生育期225天左右, 平均株高83.9cm、单株有效角果350个、平均每果粒数17.1粒。千粒重4.7g、平均单株产量23.6g, 折合理论产量251.5kg/亩, 实产257kg/亩。
上述6个品种从抗寒性、丰产性分析, 德油早1号虽然冬前长势好, 但其抗寒性差, 由于其早熟特性, 该品种1~2月份现蕾开花, 易遭受低温冻害, 盐源气候条件不适宜发展该品种。德油15号、德油5号其抗寒性、丰产性较好, 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而德油8号、德油6号、宜油13号可再次试验观察其抗寒性、抗病性、丰产性后再大面积推广。
引种表现 篇9
1 试验地基本情况
大荔县海拔470米,年降水量514毫米,年平均气温14.8℃,无霜期205~236天。早酥红梨栽植密度2米×3.5米,以红香酥为授粉品种、配置比例15%,现有结果面积10亩,结果树864株。
2 早酥红梨在大荔的表现
2.1 果实主要性状
果实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具有棱状突起,形状均似早酥,平均单果质量270克,最大560克,幼果全红,膨大期红色变浅红色,成熟后果实全红,果面光滑,有光泽,红黄色相间,十分漂亮,7月底8月初成熟,果皮薄而脆,果心较小,果肉莹白质细,酥脆爽口,石细胞小,汁特多,味甜略带微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4%,含糖量12.2%左右,果实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20天,在恒温冷藏中可贮藏8~10个月。
2.2 生长结果习性
早酥红梨生长势强。萌芽率高,树体中大,树姿较开张,成枝力强,幼树生长势旺,结果后树势转为中庸,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连续结果能力强,大小年不明显,1年生枝叶脉均为紫红色,苗木定植后3~4年结果,高接换头2~3年结果,易成花,坐果率高,丰产稳产,一般盛果期梨树平均亩产3500千克,早酥红梨适应性广,抗旱、抗寒、耐涝、耐瘠薄。
2.3 物候期
在陕西大荔3月中旬萌芽,4月初盛花,7月底至8月初成熟,果实发育期100天左右,11月中旬叶片开始脱落。
2.4 品种性状稳定
早酥红梨2011年苗圃培育32700株,发现返祖率为0.009%,9年来,高接换头10亩,864株,13824枝,返祖率为0.065%,特征比较稳定。
2.5 早酥红梨特点
早酥红梨具有梨花粉红,幼果全红,嫩叶紫红,成熟果条红,称为“四大奇红”,可作为风景观光园。该品种也适于生产贴字艺术果,卖价高,经济效益好,2011年我基地一箱装9个梨卖180元,20元一个。
引种表现 篇10
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面积0.4hm2, 株行距为3m×4m, 主栽品种黑珍珠, 授粉品种美早, 建园后, 第2年667m2产量98.6kg, 第3年667m2产量658.9kg, 第4年667m2产量1416.6kg, 第5年进入盛果期, 667m2产量2302.3kg。667m2产量在建园5年间平均产值为1.61万元 (按市场批发价每1kg樱桃为18.0元) , 明显高于当地常规樱桃园。
2 引种表现
2.1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肾形, 果个大, 平均单果重11.0g, 最大单果重16.0g。果实紫黑色, 有光泽, 黑里透亮。果肉、果汁深红色, 肉质脆硬, 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 耐贮运。
2.2 生长结果特性
5年生树高3m, 冠幅2.8m×3.5m, 干周39.3cm, 萌芽率高, 成枝力强, 外围新梢短截后可发3~5个长枝, 且易形成花芽, 当年生枝条基部易形成腋花芽, 粗壮的大长枝条甩放后;易形成成串的花芽, 盛果期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 自花结实率高达85.0%, 极丰产。
2.3 物候期及抗性
在河南驻马店, 黑珍珠樱桃花芽萌动开始于3月初, 盛花期在4月10日左右, 果实成熟在6月中下旬, 落叶期在11月中旬。耐霜冻和抗流胶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建园
选择光照充足, 土层深厚肥沃, 排灌条件良好, 交通便利的壤土地块建园。栽前挖长、宽、深各为80cm的定植穴, 每穴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0kg、三元复合肥0.5kg。3月上旬定植, 栽后在树盘上覆盖1m×1m黑色地膜。距地面80cm处定干。
3.2 肥水管理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基肥应在果实采收后及早施入, 667m2施入鸡、猪粪3000kg左右, 采用条状或放射状沟施均可。追肥要在萌芽期、新梢旺盛生长和果实膨大期3个时期, 以三元复合肥和果树专用肥为主。667m2每次施55.5kg。根外追肥在花期后喷0.3%尿素+0.3%硼砂混合液, 以提高坐果率, 生长中后期可结合喷药, 喷2~3次氨基酸复合肥或磷酸二氢钾0.33%溶液, 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果实品质, 每次追肥后根据土壤墒情合理灌水, 雨季做好排水工作。
3.3 整形修剪
树形采用纺垂形, 成形后树高3m左右, 干高60cm, 全树具备9~11个小主枝, 主枝的粗度为主干径的1/2以下, 在中心干上每隔20~25cm留1个主枝, 在主枝上不留侧枝, 结果枝组直接着生在主枝上。定干当年, 6月底~7月初对长出的新梢进行摘心, 促发分枝, 对生长较直立旺盛的新梢在半木质化时进行拿枝。第2年春, 对中心干延长枝选壮芽短截。无论中心干或侧生小枝, 剪后均需刻芽, 以促发新枝。第3~5年以后的修剪任务, 主要是保证每株有9~11个小主枝, 按照一定的距离呈螺旋排列, 冬剪时, 以疏为主, 疏除冠内的交叉枝、重叠枝、直立枝、下垂枝、竞争枝和病虫枝, 对连续结果多年的结果枝要适当回缩, 保证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夏季管理时, 对有空间的直立枝摘心, 促发分枝, 有利于培养大、中、小型结果枝组。摘心在5月下旬~7月中旬, 扭梢在5月下旬~6月上旬, 拿枝在7月份进行。通过摘心、扭梢、拿枝等技术措施, 有利于通风透光和花芽的形成。
3.4 合理负载
黑珍珠樱桃果个大, 坐果率高, 结果后树势衰弱快, 应合理调节负载量。应在生理落果后适当疏除过多的果, 疏果程度根据树体生长势和坐果情况确定, 一般1个花束状果枝留3~4个果, 叶片数不足5片叶的弱花束状果枝, 一般不留果。疏果时, 要把小果、畸形果和不易着色的下垂果疏除。
3.5 病虫害防治
黑珍珠樱桃树体健壮, 抗病虫能力较强, 应以预防为主。萌芽前, 全园喷施3~5°Be石硫合剂, 防治干腐病、流胶病等。在开花前至采果后, 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防治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及叶螨等;用代森锰锌70%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43%戎唑醇5000~7000倍液防治叶部
参考文献
[1]张开春.甜樱桃标准化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 34-103
[2]刘学, 李尚庭.大樱桃幼树早期丰产整形修剪技术[J].北方果树, 2013, 3,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