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价值(精选8篇)
引种价值 篇1
康乐县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农牧交错带, 自古以来就有牛羊养殖的传统, 是我省牛羊养殖大县和草畜强县, 因此发展草食畜牧业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因为自然条件差, 人多地少, 饲草料不足一直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地饲草料短缺的问题, 在2014年引进种植酒单4号、中原单32及豫玉22等3种饲用玉米, 并对其鲜、干秸秆产量和营养价值分别进行比较, 探讨适宜的利用方式, 为种植优质高产饲料作物, 发展草牧业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时间及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于2014年4~10月在康乐县流川乡范家村开展。试验地海拔1 983 m, 年均日照时数2 430 h, 年均温为6℃, 年均降雨量548.4 mm, 最高气温32.4℃, 年均蒸发量1 266.8 mm, 无霜期154 d。土壤为粘栗钙土,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冬小麦。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来源
酒单4号, 中原单32, 豫玉22均由康乐县种子公司提供, 供试种子均包衣、消毒。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
随机设计, 取3次重复, 小区面积30×20 m2, 共15个小区。其中, 酒单4号设1次刈割与2次刈割两种方式, 分别在7月30日和10月8日刈割。中原单32与豫玉22均于10月8日一次性收割。
2.2.2 栽培管理
3种饲料作物均在4月12日播种;底肥施尿素150 kg/hm2, 二铵225 kg/hm2, 在大喇叭口期前追施复合肥225 kg/hm2;在作物生育期间结合施肥松土、除草, 进行二次培土。酒单4号、中原单32、豫玉22栽培密度分别为6.75万株/hm2, 8.25万株/hm2, 5.25万株/hm2。
2.2.3 秸秆产量测定
每一小区均取6行样方, 不含边行。留茬10 cm进行刈割, 测鲜秸秆产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株5个, 称重, 然后置于70℃恒温箱烘干至恒重, 称量干重, 计算鲜干比和干秸秆产量。在烘干前将茎叶分离称量, 计算茎叶比。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茎粗。
2.2.4营养价值测定
将烘干后的样株进行粉碎、过筛、取样, 分别测出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含糖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育性状比较
由表1可见, 豫玉22、中原单32号生育期较短, 属中熟品种, 酒单4号生育期长, 属晚熟品种;茎叶比愈小, 表明适口性愈好, 而豫玉22的茎叶比明显高于酒单4号和中原单32号, 因此酒单4号、中原单32的适口性要好于豫玉22。
3.2营养价值比较
由表2可见, 3种饲料作物收获时, 酒单4号二次刈割后粗蛋白含量最高, 中原单32和豫玉22相近。粗纤维含量中原单32号较高, 含糖量酒单4号一次性刈割较高, 酒单4号二次刈割后较低。由于含糖低不宜青贮发酵, 因此酒单4号二次刈割后不宜于青贮利用。3.3秸秆产量及粗蛋白产量比较
由表3可见, 青绿秸秆产量在同一刈割方式下, 酒单4号与中原单32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但不同方式刈割下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从鲜秸秆产量来看, 酒单4号、中原单32均优于豫玉22, 且酒单4号二次刈割利用优于一次性刈割利用。干秸秆产量酒单4号最高, 豫玉22最低。粗蛋白酒单4号二次刈割最高, 豫玉22最低。
注:同一列中标有不同大写字母者为差异极显著 (P<0.01) , 凡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为差异显著 (P<0.05)
4 结论
3种饲料作物属于中晚熟品种, 而且秸秆产量较高, 可以在当地及同类地区进行推广种植。酒单4号鲜草产量, 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其它两个品种, 特别是二次刈割后青饲效果更佳, 适宜在当地大面积推广。收获时, 酒单4号处于营养生长期, 中原单32、豫玉22正值乳熟期与腊熟期之间, 茎秆青绿多汁, 含糖量较高宜于青贮利用。
引种价值 篇2
1实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置在固始县泉河乡王店村,N32°12′48″,E115°54′36″。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066m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沾化冬枣的生长和繁殖。为了达到优质丰产创高效的栽培目的,应尽量选择在深厚肥沃的微碱性沙土壤地上建园。为便于集约化经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栽植方式以密植为宜,株行距采用(2~3)m×(3~4)m,625~1665株/hm2。
2定植建园栽植时间:沾化冬枣树秋栽、春栽即可。秋栽于落叶后至封冬前进行;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进行,展叶的均可栽培。栽植时,按设置的密度挖1m×1m×1m的定植穴,每穴施入优质圈肥30kg、磷酸二氨0.5kg,与表土混匀。苗木选用嫁接后1~2年生的优质壮苗,无病虫害,根系发达,苗高80cm以上,地径1cm以上,嫁接部位愈合良好。秋栽苗木在80cm处截干,留1~2枝带叶二次枝为宜。秋栽后,浇透水,冬前培20~30cm高的土堆,将幼树清干定干,给树干绑草把,预防野兔啃树皮,到春季扒去土堆,树盘覆盖地膜;春栽后,浇透水。
3土、肥、水管理
3.1土壤管理定植前将土地整平,栽植后中耕松土,进行全园覆草,覆盖20cm厚的麦草,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壤温度。
3.2施肥每年开沟施入基肥,每株施有机肥30~50kg,加入多元素果树专用肥1~2kg。追肥每年进行3次,4月上旬萌芽前,每株追施尿素0.5~1.0kg或磷酸二氨0.3~0.7kg;6月上旬追坐果肥,每株追尿素0.5~1.0kg;8月上旬追果实膨大肥,每株追施人粪尿15~25kg,[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并加入多元素果树专用肥0.5~1.5kg,追肥采用开沟施入,深度10~15cm,施肥量按树体大小和结果多少而定。叶面喷肥,5~7月份,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0.3~0.4%尿素或光和微肥,6月上中旬开花坐果期各喷一次0.3%尿素和0.2%硼砂混合液,8~9月份喷0.3%磷酸二氢钾3~4次。枣果采收后立即喷一次0.5~1%尿素,能有效的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能力,有利于营养积累。
3.3灌水与排水全年要抓住三次关键水,即萌芽水,花前水、幼果膨大水,以浇透为宜。雨季积水时,及时排水防涝,冬季要做好刷白。
4病虫害防治
树木发芽前,全树喷一次5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虫,5月上、中、下旬各喷1次菊脂类农药3000倍加入50%久效磷1500倍,防治枣步曲、枣瘿蚊、枣粘虫、盲蝽象、叶壁虱、大灰象虫甲等害虫。6~8月份喷1~2次15%扫螨净2500倍或73%克螨特1000倍,防治叶螨类。6月中旬枣树开甲后7~8天,用常用杀虫剂常规用量,6月下旬开始喷第一次杀菌剂防治枣锈病、轮纹病、炭疽病等,用75%百菌清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多菌灵600倍,至9月份每隔10~15天喷一次,从7月下旬开始加喷农用链霉素100~140国际单位/mL,防治枣缩果病,每隔8~10天喷一次,连喷4~5次。6~8月分根据日本龟蜡蚧、盲椿象、枣粘虫、枣瘿蚊等虫害的发生情况,用菊脂类农药3000倍与50%久效磷1500倍或40%水胺硫磷倍进行防治。
5修剪整形
5.1沾化冬枣枝芽特点冬枣树有主芽、副芽、不定芽三种。主芽位于发育枝(枣头)顶端和侧生叶腋中,以及结果母枝(枣股)顶端发育枝顶端的主芽,生命活力比较旺盛。副芽位于主芽的侧上方。着生育发育枝中上部的副芽萌发生成结果基枝(二次枝),着生育发育枝下部或结果基枝、结果母枝上的副芽萌发抽生结果枝(枣吊)。不定芽:即萌发的部位和时间不确定,一般在主干,主枝的机械伤口处,由射线薄壁细胞发育而成,它可萌发成新的枣头。不定芽在更新修剪中起着重要作用。冬枣主芽的作用就是萌发枣头,形成树体骨架或结果枝组。整形修剪就是刺激主芽萌发,培养成骨干枝和结果枝组。
5.2幼树整形冬枣树是强喜光树种,幼树整形修剪应根据不同的密度,采用不同的树形。每667m2栽植55株左右的采用小冠疏层形;每667m2栽植80株左右的采用纺锤形;每667m2栽植100株左右的采用两主枝开心形;行距在8m以上的稀植采用主干疏层形。密植冬枣定干高度60cm左右,
5.3果期树的剪修结果期冬枣结果树的修剪任务是:保持良好的树形结构,使枝量分布均匀,树冠内光照良好,不断培养更新结果枝组和骨干枝,维持健壮的生长势和较长的结果年限。为达到此目的,要及时疏除徒长枝、竞争枝、交叉枝、过密枝、细弱枝和病虫枝,回缩下垂枝,对骨干枝上抽生的一、二年头生枣,根据空间大小,留3~5个二次枝短截培养成结果枝组。骨干枝延长头下垂衰弱时,进行回缩,用背上枝换头,使其保持60~70度。5.4夏季修剪冬枣树生长旺盛,整形修剪要冬剪与夏剪相结合,应以夏剪为主,以利于早成形,优质丰产。夏季修剪的主要方法是:
5.4.1摘心。5~8月份在新生枣头尚未木质化时,保留3~5个二次枝,摘除顶梢,抑制高生长。花期枣头摘心可提高坐果率,促进幼果生长;骨干枝延长头在适当长度50~60cm摘心,可促生分枝和加粗生长,增加骨干枝的尖削度,增加负载量。
5.4.2抹芽。生长季节及时抹除骨干枝和树干上萌生的`无用枣头,以利于节约营养,防止扰乱树形,影响通风透光。
5.4.3疏枝。对于密集处的枣头和无利用价值的枣头及时疏除。
5.4.4拉枝。对于生长方位和角度不当的枝,在生长季节趁绿枝柔软,进行拉枝调整。
5.4.5除萌。对树干周围地面上萌生的根蘖苗,不作繁殖用时及早清除。
6坐果,保果
冬枣树花期长,花量大,自然坐果率低,人为的促进合理坐果,对增加产量和提高枣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促使“头蓬花”坐“头蓬果”,达到每个结果枝坐果1个,就能丰产。
6.1环割、环剥(开甲)6月上旬,一般在“芒种”前后,全树枣花开花60%左右时,进行环割,环剥。对枣树环割应采取逐枝环割,并留好营养枝,在环割后每5~7天检查一次伤口,并用杀菌药和杀虫药进行消毒、防虫,对伤口愈合早的进行二次环割。枣树干周在20cm以下的进行环割,第一次环割在“芒种”前后,每隔7天再割一次,连割3次,环割可对主干或主枝进行。干周在20cm以上的树进行主干环剥,宽度0.5~0.7mm。
6.2摘头摘心花期枣头摘心,抑制枣头旺长,使养分较多地流向花部,可促进坐果。
6.3枣园放蜂在枣园内或枣园周围放蜂,为枣花传播花粉,使枣花充分授粉,促进坐果。
6.4拉枝开角对于生长较直立的枝,进行拉枝,使角度达70度以上。缓和生长势,促进坐果。
6.5喷赤霉素和微量元素在初花期喷一次赤霉素,花期至幼果喷0.3%硼砂、0.3%硫酸锌和硫酸亚铁1~2次,促进坐果。
6.6疏果在生理落果后,对于坐果较密的树进行疏果,达到旺树每个枣吊留1个果,弱树2~3个枣吊留1个果。
7采收贮存
7.1适时采收冬枣的成熟过程分为白熟期,脆熟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以脆熟期(10月3日左右)采收为宜,此时枣果颜色鲜艳,果汁多,风味好。冬枣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期采收。采收时小心用手采摘,且地面上铺好杂草等细软物品,以防落地摔裂。采摘的枣果要用纸箱盛放,避免枣果受伤。
引种价值 篇3
关于杜鹃花综合价值评价方面, 层次分析法已经有初步的应用, 周媛等建立了杜鹃属植物开发利用价值评价体系, 但缺乏对引种驯化效果方面的评价[6]。本研究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重庆武隆白马山引种的杜鹃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及综合开发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为杜鹃花的保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研究概况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重庆武隆白马山自然保护区内, 地处东经107°56′、北纬29°22′, 海拔1490~1500 m, 土地面积约1 hm2。白马山为大娄山支脉鸡笼山西北翼, 山体坡度基本在30°以上。该区域在植物区系上处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 降雨量和气温垂直变化大, 年降雨量1200~1400 mm, 年平均气温9~12℃, 最高气温31℃, 最低气温-5℃, 空气平均相对湿度达75%以上。白马山地质复杂多样, 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黄棕壤, 土层深厚肥沃, 含有机质48.968 g/kg、全氮3.091 g/kg、全磷0.387 g/kg、全钾23.032 g/kg, 土壤呈微酸性 (p H=4.94) 。试验地地势平坦开阔, 立地条件比较适合杜鹃的生长发育。
试验地及其临近海拔段自然分布的杜鹃有常绿杜鹃亚属 (8种) 、杜鹃亚属 (1种) 、映山红亚属 (2种) 以及马银花亚属 (2种) 等类群。
1.2 引种资源概况
引种材料主要来源于重庆及其周边地区, 引种地主要包括贵州毕节百里杜鹃景区、重庆仙女山森林公园、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重庆巫溪红池坝景区, 此外试验地内还移栽有白马山自然保护区自有种类 (表1) 。
※注: (1) 重庆巫溪红池坝景区, (2) 贵州毕节百里杜鹃景区, (3) 重庆白马山自然保护区, (4) 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 (5) 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 (6) 重庆仙女山森林公园。
部分引种材料在原生地的开花状见图1~图8。
2 研究方法
2.1 适应性分析
对引种植物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是判定引种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结合种质资源原生海拔概况及引种苗木在白马山试验地实际生长情况, 测定杜鹃苗成活率、一年生枝条生长量以及新抽梢个数, 并以其为主要观测指标, 以病虫害发生情况为辅助观测指标, 判定其生态适应性、生长势及抗逆性等特质。其中, 成活率采用存活植物株数与引种植物总数的百分比值表示。
2.2 综合价值评价
利用层次分析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对试验地内的杜鹃综合价值 (观赏价值、适应性及资源潜力) 进行评价。
2.2.1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根据野生杜鹃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特点, 参照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及周媛等关于杜鹃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成果, 结合本研究实际情况对各层次元素进行适当调整。本研究评价对象是白马山引种的野生杜鹃苗木, 层次结构模型中加入资源潜力和适应性 (表2) 。
2.2.2 判断矩阵的构造及权重计算
根据上述层次结构模型, 经相关专家及生态、园林专业学生以1~9标度法进行评议构造出A~C、C~P共5个矩阵, 得到标准层与约束层各权值, 并进行矩阵一致性检验 (表3) 。
2.2.3 杜鹃圃良种资源筛选
经查阅文献及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制定出杜鹃综合价值评定标准 (表4) 。通过引种后一年的观察和记录对白马山杜鹃圃内的杜鹃进行评分, 经计算得出植物综合价值评价结果, 最终根据得分排序进行良种资源筛选。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质资源原生垂直分布带
杜鹃圃内21种杜鹃属植物中, 耳叶杜鹃、毛肋杜鹃、喇叭杜鹃、杜鹃、满山红、树枫杜鹃、长蕊杜鹃、腺萼马银花以及云锦杜鹃均分布于海拔2000 m以下;银叶杜鹃、迷人杜鹃、峨马杜鹃、粗脉杜鹃、金山杜鹃以及阔柄杜鹃分布在海拔2000 m左右的中海拔地区。根据生境相似性原理, 上述种类分布海拔与白马山杜鹃圃所在海拔基本相近, 气候应较适宜其生长。所引常绿杜鹃亚属植物垂直分布多集中在海拔1300~3300 m范围内, 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美容杜鹃, 跨越2700 m的垂直高度;其次, 为马缨杜鹃;分布范围最窄的种类是阔柄杜鹃, 仅跨越400 m的垂直高度。
3.2 杜鹃生长情况
由表5可知, 除银叶杜鹃、毛肋杜鹃及腺萼马银花外, 其他种类的成活率均在60%以上。抗逆性强的杜鹃有16种、占76.2%, 中等的有4种、占19.0%, 抗逆性差的有2种、占9.5%。杜鹃新抽枝数统计中, 毛肋杜鹃、杜鹃、长蕊杜鹃、麻花杜鹃、美容杜鹃、腺萼马银花、云锦杜鹃等抽枝能力较为突出, 而银叶杜鹃、粉红杜鹃、迷人杜鹃、露珠杜鹃、树枫杜鹃等抽枝能力较弱。一年生枝条平均生长量以云锦杜鹃最高, 达到20 cm以上, 其次为耳叶杜鹃、喇叭杜鹃。
3.3 综合价值评价
对待评价的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就每项评价指标给出相应的分值, 再乘以对应的权值, 即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值 (表6) 。可以看出, 综合价值较高的种类包括美容杜鹃、粉红杜鹃、马缨杜鹃、麻花杜鹃、粗脉杜鹃、露珠杜鹃以及大白杜鹃。
4 讨论
(1) 根据“气候相似论”, 木本植物引种能否成功, 关键是看原产地与引种地气候条件是否相似, 相似则所引种类能正常生长发育[7]。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与引种实践, 发现所引种类原产地与白马山气候特点基本相似, 大部分所引种类适应性较好, 成活率高, 且不易发生病虫害, 是杜鹃种质资源迁地保育的理想场所, 其中的常绿杜鹃亚属多数种类适应性强。然而, 本研究仅针对所引种类的生长情况及原生境情况探讨资源的适应性, 关于其繁殖发育方面还有待于研究。
(2) 前人研究表明, 原生海拔低的种类适应性高于相对海拔高的种类[8]。尽管美容杜鹃、粉红杜鹃原分布海拔相对较高, 但引种到白马山杜鹃圃内的苗木适应性依旧较好, 其原因可能是这2个种类垂直分布带较广, 从而适应的气候条件也较广。
(3) 影响杜鹃花资源综合价值的因素多种多样, 生态习性、资源潜力等对其综合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筛选出了综合价值得分较高的几个种类:美容杜鹃、粉红杜鹃、马缨杜鹃、麻花杜鹃、粗脉杜鹃、露珠杜鹃:及大白杜鹃。此外, 我们发现综合价值不高的种类中, 有的观赏价值较高, 如阔柄杜鹃、银叶杜鹃等, 由于其引种适应性的限制, 降低了综合价值。针对此类物种, 今后应加强资源的引种驯化实验, 以提高其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喜华, 王曼莹.杜鹃属植物研究综述[J].江西科学, 2006, 4 (24) :242-246.
[2]申仕康, 吴富勤, 张新军, 等.杜鹃属植物人工繁殖与引种栽培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 2014, (20) :37-40, 45.
[3]张长芹, 冯宝钧, 赵革英, 等.杜鹃花的种子繁殖[J].云南植物研究, 1992, 14 (1) :87-91.
[4]冯正波, 庄平, 张超, 等.野生杜鹃花迁地保护适应性评价[J].云南植物研究, 2004, 26 (5) :497-506.
[5]庄平, 郑元润, 邵慧敏, 等.杜鹃属植物迁地保育适应性评价[J].生物多样性, 2012, 20 (6) :665-575.
[6]周媛, 郭彩霞, 童俊, 等.利用AHP法对杜鹃园林应用的综合评价[A].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C].河南郑州, 2013:495-500.
[7]董保华.树木引种浅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34-37.
日本栗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篇4
报道日本栗在桂林引种栽培研究结果.日本栗筑波、银寄品种种植表现出生长快、长势好、早实、早熟、丰产、粒大、质优等优良性状,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适当密植、幼树整形修剪、合理配植授粉树、加强肥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及适时除雄是日本栗获得早实丰产的关健技术措施.
作 者:唐辉 韦霄 蒋运生 李锋 陈宗游 TANG Hui WEI Xiao JIANG Yun-sheng LI Feng CHEN Zong-you 作者单位:唐辉,蒋运生,李锋,陈宗游,TANG Hui,JIANG Yun-sheng,LI Feng,CHEN Zong-you(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
韦霄,WEI Xiao(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650)
猪场引种技术 篇5
1.1 确定引种数量
如果是新猪场引种, 一般引种头数要比最大母猪容量多15%, 因为种猪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淘汰, 如不多引种15%, 会造成产房等设施不能满负荷生产, 降低使用率。一般猪场采用本交时公、母猪的比例为1∶20~25头, 但往往引进公猪时相对要多于此比例, 以免个别公猪不能用时, 耽误母猪配种, 增加母猪的无效饲养日。
1.2 确定品种
选择品种要根据自己的生产技术水平确定, 万能品种是大白猪, 产仔多的是长白猪, 终端父本多数会选择生长速度快, 瘦肉率高、肉色好、口味佳的品种, 养猪生产中常用的是杜洛克。如果自身没有育种技术条件, 买配套系祖代或父母代猪更省心, 而且产生的效益更大。
1.3 体重选择
引进种猪并不是体重越大越好, 母猪一般在45~60 kg较为理想, 而且, 如果全年均衡产仔, 还要把体重距离拉开, 以便分批配种。
1.4 确定引种场家
选择有实力、信誉好、质量佳、售后服务完善的大型种猪企业。
1.5 确定引种人员
一般要有1~2位具有养猪经验的专业人员参加。
2 做好种猪进栏前的准备工作
购进种猪前, 应预备好栏舍、用具和饲料。栏舍墙壁、地面以及食槽、饮水器应彻底消毒, 消毒可选用以下消毒剂:2%~3%火碱溶液, 10%~20%漂白粉溶液, 10%~20%石灰乳, 3%~5%煤酚皂溶液, 2%~4%福尔马林溶液等。铁锹、扫帚等用具可用清水冲洗干净, 放在日光下曝晒消毒。
3 种猪的选购
3.1 公猪的选择
从系谱记录上要选择无隐睾、阴囊疝、脐疝等遗传缺陷的种猪后代, 出生体重在同一窝中较大的、生长速度较快的优秀个体。外形上选择四肢粗壮、结实, 睾丸对称饱满, 体形健壮、腮肉少, 臀部丰满、包皮较小的个体。一般眼睛有神、活泼好动、口有白沫的公猪性欲都较旺盛。
如果有种猪性能测定成绩的, 要选择EBV值大的, 说明该猪综合性能较好。如果体重较大, 一定要选择有性欲表现的, 最好是购买采过精液、检查过精液品质的公猪, 这样, 可以做到万无一失。
3.2 母猪的选择
选择母猪的要求与公猪不同, 因为母猪注重的是繁殖性能, 所以要选择身体匀称, 背腰平直, 眼睛明亮而有神, 腹宽大而不下垂的个体, 同时, 骨骼要结实, 四肢有力, 乳头排列整齐, 有效乳头数在6对以上。
3.3 种猪的健康状况
对种猪场种猪的健康状况要进行仔细的了解, 最好委托有关技术部门进行监测, 避免引进的种猪携带疾病。
4 种猪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
4.1 最好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装运种猪, 在运载种猪前24 h开始, 应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两次以上的严格消毒, 最好能空置一天后装猪, 装车时应视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分别装入相应隔内或笼内, 一般体重大小相近的装入同一笼内, 最好上车时对猪群喷洒有较浓气味消毒药水 (如复合酚等) , 以免公猪之间相互打架。长途运输的种猪, 应对每头种猪按1 mL/10 kg注射长效抗生素, 以防止猪群途中感染细菌性疾病, 对于临床表现特别兴奋的种猪, 可注射适量氯丙嗪等镇静针剂。
4.2 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 譬如稻草、稻壳、木屑等, 以降低种猪肢蹄损伤的可能性, 供种场要提前2~3 h对准备运输的种猪停止投喂饲料, 赶猪上车时不能赶得太急, 注意保护种猪的肢蹄, 装猪结束后应固定好车门。
4.3所装载猪只的数量不要过多, 装得太密会引起挤压而导致种猪死亡, 运载种猪的车厢面积应为猪只纵向表面积的1.5倍, 最好将车厢隔成若干个隔栏, 种猪大时, 安排4~6头猪为一个隔栏。
4.4 常观察猪群, 如出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5 新进场种猪的管理
5.1 新进的种猪必须先放到隔离区, 最好是单独的猪舍或猪场内比较僻静的猪圈, 与工作人员和已有的猪群保持隔离。
5.2 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这群猪, 对这群猪进行的每项工作如喂料、注射等一定要在接触其他的动物以前进行。
5.3 种猪进场后立即注射 (长效) 抗生素, 48 h后重复一次。
5.4在所用饲料中添加复合抗生素 (治疗水平) , 持续两周, 所添加抗生素的配方应由兽医依本场情况具体制定。
5.5 进场3~4 d对种猪进行必要的防疫注射, 注射的种类必须由专门兽医制定, 3~4周后重复注射。
5.6 第二次免疫注射以后, 可以把猪场中要淘汰的健康猪放到新引的猪群中, 同时对新放猪群每天重复两次观察健康状况, 对出现病症的个别猪要进行抗生素注射, 同时在饮水或饲料中对猪群进行治疗水平的用药处理, 该用药方法要正确, 持续5天, 再坚持观察, 对从该场中转来的猪不要治疗, 其功能是向种群提供病原。
5.7 两周后再引入第二批猪场的猪到新种群。
花生引种四原则 篇6
1 气候生态相似的原则
花生品种各个性状都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花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都有一定的要求, 不同的花生品种对特定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都保持着一定的适应性。在气候环境因素中, 温度对花生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降雨量。多数花生品种的适应性较为广泛, 只要积温能够满足, 有适当的水分供应, 就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在生态环境因素中, 首先要考虑土壤生态因素, 其次是生物生态因素, 即病虫害发生情况。因此, 为了避免引种的盲目性, 增加引种成功率, 花生引种时要重视原产地与引种地区气候生态的相似性。最好选择从与本地处在同一花生产区的地方引种。如我国黄河流域花生产区, 以山东、河北、河南为主, 这些地区在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等方面相对较为一致, 该产区各地选育的花生品种多数能够相互引种。
2 严格引种程序的原则
2.1 广泛搜集花生品种。
要根据当地引种目标, 广泛地搜集花生品种, 要优先选择审定的品种。搜集时一定要有针对性, 根据本地生产实际需要和市场要求, 直接到花生育种单位考察、搜集花生新品种 (或品系) , 数量一般不超过10个。
2.2 做好植物检疫工作。严防随种引入检疫病虫。
2.3 做好引种试验。
引种试验一般以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作为对照。通过二三年的品比试验和示范, 对引进的花生品种的产量、外观和内在品质进行重点考察, 产量比对照品种增加10%以上、品质相当, 或产量比对照增加5%以上、品质优于对照的新品种, 可以扩大试种面积。经反复考察鉴定, 确认有推广应用价值的, 报请当地种子管理部门予以认定, 而后再进行示范、繁殖和推广。
3 因地制宜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3.1 引进的花生品种要能够适应本地区的种植制度。
一个地区的种植制度是在长期的社会与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 引种时一定要考虑到品种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种植制度。比如有的地区是一年一熟, 其光热资源是一季有余, 两季不足, 引种时就要考虑引进生育期偏长的花生品种, 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 发挥一年一季花生的增产潜力;本地区是一年两熟, 为了缓解前后两茬作物在茬口上的矛盾, 就得考虑引进生育期偏短的花生品种, 以保证一年两季作物都能获得高产。
3.2 引进的花生品种应适合当地的栽培方式。
不同的品种适应不同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水平, 而不同的花生产区又有着不同的栽培方式与管理水平, 甚至同一地区栽培方式和管理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 花生引种时必须把栽培方式、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考虑在内。
4 考虑品种利用的原则
玛卡引种试验研究 篇7
玛卡原产于海拔3 500~4 500 m的南美安第斯山区, 主要分布在秘鲁中部的Puna生态区和秘鲁东南部城市[3,4], 引种至秘鲁其他地区或国外 (德国、捷克等地) 的情况不佳, 发育不良未获得满意的结果, 在我国仅云南省会泽县引种成功。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阳光充足, 大多数地区高寒、缺氧、强风, 气候类型与安第斯山高原相似, 适合引种栽培玛卡的自然环境条件。该研究就是将玛卡引种至甘孜州部分地区, 探索其栽种的可行性, 希望能利用甘孜州特殊的气候优势及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势, 进行大面积种植, 改善农业种植结构, 提高农民收入, 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甘孜州农科所试验地、道孚县八美农试场和泸定县岚安乡进行。具体如下: (1) 泸定县岚安乡:海拔2 200m, 年内平均气温15.5℃, 1月平均气温6.2℃, 7月均温22.8℃。极端最高温36.4℃, 极端最低温-5.0℃, 年降水量569mm;日照时数1 155.3 h。 (2) 康定县甘孜州农科所试验地:海拔2 650 m, 年平均气温7.1℃, 1月平均气温-2.5℃, 月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温28.9℃, 极端最低温-14.7℃年降水量803.8 mm;日照时数1 737.7 h。 (3) 道孚县八美农试场:海拔3 400 m, 年平均气温7.8℃, 1月均温-2.5℃, 7月均温16℃。极端最高温32℃, 极端最低温-21.9℃, 年降水量569mm;日照时数2 318.5 h。3个试验点土壤均施有机肥22.5t/hm2 (均匀撒施) , 人工翻土, 开厢整地, 厢宽1 m, 厢距20cm, 畦面呈龟背形, 沟深30 cm, 以利于排水。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玛卡, 由甘孜州华康进出口有限公司提供, 来源为原产地秘鲁。
1.3 试验方法
1.3.1 种子发芽试验。
通过不同播种方法、播种时间, 观察玛卡种子的发芽率。具体如下: (1) 12月中旬, 在甘孜州农科所试验地和八美农试场试验地进行。对2个试验点进行整地, 开沟作畦, 畦面宽1 m、长3 m。按20 cm×20 cm挖穴, 穴播3~5粒, 浇水, 覆浅土。 (2) 12月中旬, 在甘孜州农科所试验室进行, 用营养杯培育玛卡种子。在营养钵内装入沙、锯末 (沙∶锯末=3∶1) 混合物, 进行土壤撒播, 播后覆盖地膜。 (3) 次年3月, 在甘孜州农科所实验室里恒温箱发芽。培养料用锯末加沙, 比例为1∶3。将培养料加水, 调至60%的含水量并混匀, 分装入4个培养皿, 每个培养皿点播10粒玛卡种子, 然后放入恒温箱培养, 设置温度20℃。 (4) 次年4月底, 在八美农试场试验地, 采用撒播和营养杯点播。6月中下旬, 在3个试验点, 点播和撒播玛卡种子。
1.3.2 不同海拔下玛卡生长试验。
采取育苗移栽的种植方式, 选点泸定县岚安乡、康定县甘孜州农科所、道孚县八美试验场进行。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 玛卡匍匐茎生长量、根茎生长量、干物质量等生长的差异性。于11月中旬, 3个试验点随机抽取10株玛卡, 测定其生长指标, 取平均值, 结实率于次年9月底种子成熟时, 随即抽取5株玛卡, 统计果荚里种子孢满情况。
1.3.3 玛卡越冬试验。
采用覆盖稻草、地窖越冬和露天越冬对比试验。窖藏的根茎于1月土壤冻前, 带土取30株玛卡根茎, 4月底, 天气回暖, 将根茎取出, 以20 cm×20 cm株行距移栽至八美试验地, 观察成活率、生长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发芽试验
按照1.3.1的 (1) 和 (2) 方法, 次年玛卡种子均未发芽。按1.3.1的 (3) 方法, 1周后玛卡种子发芽出苗, 4个培养皿共发芽出苗18株, 计算测出玛卡种子发芽率为45%。按照1.3.1的 (4) 方法, 次年4月底在八美农试场试验地采用撒播和营养杯点播的, 15 d后, 均能发芽, 发芽率高达98%。而6月中下旬, 3个试验点点播和撒播玛卡种子, 1周后均能出苗。玛卡种子均能发芽。
2.2 生长规律
玛卡种子在甘孜州地区不需要进行低温处理, 当气温回升到20℃都能发芽, 发芽率高达98%。泸定、康定、道孚3个地区播种时间掌握在4月底至5月底, 播种后8~15 d能出苗, 苗床上生长1个月后可移苗带土移栽, 成活率为100%。玛卡在6—11月进行营养生长, 地上茎匍匐生长, 地下根茎迅速膨大。次年3月, 土壤解冻后, 从主干长出花茎, 开花期开始, 5—6月开花, 形成果实, 持续到9—10月, 收获种子。收获根茎在当年11月中下旬。供试玛卡地下部分根茎有白色、紫色2种, 根茎形状有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3种。
2.3 不同海拔下玛卡生长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 八美农试场试验点玛卡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余2个试验点, 茎直径达63.5 cm, 主根长17.50cm, 根胸围13.0 cm, 根鲜重达48.19 g, 根干重达17.88 g, 结实率达到98%。
2.4 越冬试验
覆盖稻草、窖藏和露天越冬3种处理的玛卡根茎均能正常生长, 说明窖藏的玛卡根茎生长速度慢, 大部分能开花, 结实率低。说明玛卡和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一样, 也可以通过假植的方式获得种子, 玛卡能耐-20℃的低温, 玛卡的开花结实有可能与低温春花有关。
3 结论与讨论
在玛卡的栽培过程中, 发现玛卡试验地虫害严重。由于玛卡有其独特的气味易吸引昆虫咬噬叶片, 造成玛卡叶片严重虫害,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影响地下根茎的生长, 严重影响玛卡产量。建议在玛卡苗期、移栽后期适当使用生物杀虫剂, 如阿维菌素、禾生绿源等。
玛卡草害较为严重, 在苗期如果不除草, 会严重影响玛卡的生长, 导致玛卡无法竞争生长, 所以玛卡育苗最好采用营养盘育苗而不采用露地育苗。玛卡苗移栽后, 草害也很严重, 在3个试验点, 玛卡几乎是每15 d除草1次。下一步应用地膜覆盖定植玛卡苗的栽培模式。
从玛卡的发芽试验不难看出, 无论是土壤撒播或是营养杯点播, 玛卡种子在低温环境下是不能发芽的, 当气温回暖时, 玛卡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够发芽。玛卡在甘孜州地区播种时间应掌握在4月底至5月初, 土壤解冻后气温回升时最适宜。
无论是收获玛卡根茎还是玛卡留种, 玛卡在高海拔地区种植都是最佳的, 海拔至少掌握在3 000 m以上。虽然玛卡是中日照植物, 但在生长旺盛期如有长时间充足的阳光照射, 促进地下根茎的生长, 玛卡的根茎生长量更大, 达到高产。冬季低温影响玛卡种子结实率, 可能与玛卡生殖生长启动需要低温春化有关。
摘要:为探索玛卡在甘孜州推广与繁育的可行性, 该文对其进行了发芽试验、不同海拔下玛卡的生长试验、越冬试验。结果表明:玛卡在甘孜州不仅可以进行推广繁育而且可以正常生长越冬, 最适宜生长在甘孜州高海拔长日照地区。
关键词:玛卡,引种,试验
参考文献
[1]余龙江, 金文闻.玛咖干粉的营养成分及抗疲劳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 2004, 25 (1) :164-166.
[2]张永忠, 余龙江, 金文闻.玛咖多糖抗氧化保健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 2005, (8) :97-99.
[3]QUIRbS CF, ALIAGA R.Maca.Andean roots and tubers:ahipa, arracacha, maca and yacon[M].Lima: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 1997:175-195.
[4]余龙江, 金文闻, 吴元喜, 等.玛咖的植物学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 14 (5) :71-74.
[5]陈燕青, 陈思浩, 丁德润.玛咖多糖含量的测定[J].食品科技, 2007 (2) :231-233.
种猪引种技术规范 篇8
本标准规定了引种计划制定、种猪选择、运输、隔离期饲养管理、转群、病死猪处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种猪场、商品猪场种猪的引进。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3 引种计划制定
3.1 品种选择
应符合当地品种改良计划和养猪生产发展的要求, 具有优良的生产性能、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力, 并根据猪场自身的生产方向和生产条件确定引进品种。
3.2 防疫
按照GB16567的要求, 引种前应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了解引种地和引种场的疫情, 查阅引种场养殖档案。从国内引种须具当地主管部门签发的检疫证明和非疫区证明;从国外引种须具出入境检验检疫证明。
3.3 引种季节
应注意引入地与引种地的季节差异, 避开严寒和酷暑。
3.4 隔离场所准备
对隔离观察场所进行的清洗、消毒, 准备好消毒、抗应激及其它药品, 配备兽医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职饲养人员。
4 种猪的选择
符合相关品种标准。
4.1 体型外貌
整体结构匀称, 各部位之间结合良好、自然, 膘情适中, 四肢结实、有力, 无畸型腿和踏蹄。
4.2 生产性能
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背膘厚度等生长发育性能达到或超过群体的平均水平, 膘情适中。无生长发育性能记录的, 通过系谱查阅其亲属的生产性能作为参考, 无遗传疾患的记录。
4.3 外观和行为
猪只皮毛光滑、精神状况良好、采食正常, 对外界反应敏感。公猪性欲旺盛、会爬跨、阴茎时常伸出。母猪性情温顺。
4.4 生殖器官和乳房
公猪睾丸发育良好, 轮廓均匀, 左右大小一致, 无单睾、隐睾、阴囊疝等遗传疾患, 包皮没有明显积尿。母猪阴户大小适中, 发育正常, 奶头6对以上, 排列整齐、均匀, 无瞎奶头、翻奶头、副奶头等无效奶头, 达初情期时, 乳腺组织发育明显。
5 种猪运输
按照GB16567执行。
6 隔离观察期饲养管理
6.1 饲养
到场后第一天停料, 补充饮水、青绿饲料, 在饮水中投喂维生素C、电解多维、应激灵等药物。对应激反应严重的个体注射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第二天开始喂料, 所采用的饲料为引种场的饲料, 之后逐步过渡到引入场的饲料。
6.2 预防性投药
进场1周后, 进行脉冲式拌料给药, 预防腹泻、肺炎等一般性疾病。
6.3 进场免疫
进场1~2周后, 根据供方免疫记录、病原检测结果、隔离观察的表现等情况, 对引进种猪及时免疫, 免疫须与预防性投药错开。
6.4 驱虫
进场3周内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1次。
6.5 隔离
按GBl6549执行。
7 转群
按照GB16567要求, 隔离观察结束, 经兽医诊断检查确定健康无病后, 方可转入生产群, 供繁殖和生产使用。
8 病死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