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党员

2024-05-21

老龄党员(通用4篇)

老龄党员 篇1

摘要:党员老龄化现象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它不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现象表现为范围广、老龄党员比例偏高等方面。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现象,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已经成了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党员老龄化,农村,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关键靠党的正确领导。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党员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以及党在农民中的形象。农村党员的老龄化现象在最近几年表现得尤其突出。分析党员老龄化的特点,对于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党建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农村地区党员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目前,农村党员老龄化已成为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后继乏人,影响到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基层政权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分布范围广。最近几年,党员老龄化现象已经不再是个别问题,而是一种存在于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普遍现象。其中,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从而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2.农村老党员占农村党员的比例偏高。正常情况下,青年党员、中年党员和老年党员之间的比例应该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充分发挥各个年龄阶段的党员的积极性,实现党在农村事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农村中党员的年龄比例失衡,表现为年轻党员的数量过少、中年党员的比例偏低而老年党员的比例过高。以苏北为例,在大部分苏北农村,50岁以上党员的比例基本上是在50%~60%,个别地区能达到70%左右;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能够占到老年党员总人数的60%以上,30~45岁之间的党员的比例一般是在20%~30%,而30岁以下的青年党员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10%,甚至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党支部30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根本就没有。老年党员已经成了中国农村党员的绝对主力,以至在农村有些地方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称作是“老年俱乐部”,正如苏北一位镇党总支书记所说:“每次开党支部会议,下面总是一片灰色的海洋。”

3.农村党员老龄化分布较为集中。就是在农村地区,党员的老龄化现象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具体来说,农村老党员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乡镇一级的比例,党员老龄化主要集中在农村基层党支部;而在农村基层党支部中,不同的职业之间的比例又是不一样的,学校党支部中老党员基本上是最少的,其次是机关党委,再次是商业党支部和企业内部建立的党支部,而乡村党支部中老龄化党员是最多的。可见,党员老龄化的“重灾区”是在乡村党支部这一层次上,他们是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重点。

4.中国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持续时间会很长。中国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现象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下去,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由于中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持续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寿命得到进一步的延长,这决定了老党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着“主力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大批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决定了农村党支部发展青年入党只能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党不可能在短期内大规模的发展农村青年入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基层党支部老党员的比例仍要远远高于年轻党员的比例,解决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问题将会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二、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的成因

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基层党组织角度来看

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的发生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由于基层党组织自身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才使得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问题呈现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基层党组织对目前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现象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 农村党组织对新形势下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重视不够。

农村党员老龄化现象已经存在一段时间,老党员的比例过高早就给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党的日常工作中由于老党员较多使得农村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因为缺少人手而比较困难等。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高度重视。正是对党员老龄化问题的漠视,才使得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

2.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较弱,造成党对农村优秀青年的吸引力不够。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紧密相连,基层党支部的表现直接决定着党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农村基层党组织表现突出,党的吸引力就高,反之,党在农民的心目中的地位就低。一方面,在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中,主要负责人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是小学和初中水平,甚至个别党委班子成员还是文盲。这种现象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不够强。正如一位村民说的那样:“我们不懂得他们也不懂,甚至我们懂得他们也不懂,谁愿意听他们讲话?”在这里,知识水平较低的状况造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不够。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着权利和义务失衡现象。例如,有些农村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事情基本不问,除了每月的党费外党员和群众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能够尽到自己义务的现象也从根本上削弱了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造成对农村优秀青年的吸引力不够。

3. 新党员发展中的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有些地方,党员发展的权利主要集中掌握在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几个人手里,甚至村党支部书记一个人就能够决定新党员的发展,造成党员发展中的一言堂。普通党员和群众对新党员的发展要么是毫不知情、要么不能够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很多优秀的农村青年想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但是由于和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不熟,结果很难被接纳入党,使他们逐渐对加入党组织失去信心。正是由于党员发展中的制度落实和监督的不到位,才阻碍了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二)从农村青年的角度来看

随着中国农村进一步融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中广大青年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规模的“民工潮”的出现不利于农村新党员的发展。

随着大量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党组织很难对他们进行持续的跟踪考察,党员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另外,长期在外务工生活增强了青年人对农村的疏远感,对于能不能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并不怎么在意,缺少入党的动机和兴趣。

2. 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农村青年信仰淡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更由于农村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更多的接触到了外部世界,使得农村青年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来形成于农村中的较为朴素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农村青年的价值取向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不确定化。在相当多的农村青年中滋生了拜金主义和自由主义,认为金钱就是一切,金钱以外的东西没有价值可言。很多青年认为加入共产党,除了交党费以外还要接受党的纪律的制约,缺少入党动机。

三、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针对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充分挖掘老党员工作潜力的同时,积极地吸引和发展青年人入党,实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推动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活老党员队伍,充分调动老党员工作的积极性

老党员具有自身的优势,例如工作经验丰富、拥有的空闲时间较多、信念坚定以及在农村具有较高的威信等。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过多地强调了老党员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造成农村党支部对这一部分力量的忽视,使得农村老党员在党的基层建设中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解决中国农村地区的党员老龄化问题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必须抓好老党员队伍的建设,发挥老党员的积极作用。

1. 加强引导,提高老党员的思想和认识水平。

针对老党员中普遍存在的思想保守、工作热情不高的现象,基层党支部应该积极主动的对老党员进行思想引导。通过定期的党员培训会和老党员座谈会的形式,在思想上引导老年党员树立“最美还是夕阳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思想,从而调动老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

2. 坚持群众路线,采取措施,切实解决老党员的实际问题。

刘少奇指出:“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老年人由于年龄的限制造成在生活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将老党员的冷暖时时放在心上,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老党员走访制度等形式,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只有让老党员们能够体会出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出党的温暖,才能够真正激发起他们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从而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

3. 创建平台,使老党员真正做到“老有所为”。

基层党组织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创造出适合老党员特点的工作平台,为老党员积极性的发挥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在基层党支部会议召开时,在老党员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让老党员参加,使得他们和青年党员一样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另一方面,设岗定责,根据老年人威望较高的特点设立民事调解员职务,安排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担任这一职务,发挥老党员在民事调解方面的作用;针对老党员思想坚定、时间较为充分的特点,可以安排他们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通过设岗定责,使得老党员们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上有事可做,从而找到发挥其作用的发力点。

(二)狠抓青年党员发展,为农村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必须真正的解决好农村青年的入党问题,吸引大量的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进入党组织,从而从源头上改变农村党员的老龄化现象。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责任,加强农村青年党员的发展力度。

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青年党员的发展目标,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发展目标真正的落实下去。这就要求明确在发展青年党员中的责任制,建立健全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将发展党员工作执行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 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纠正党内的不正之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当前,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在内容上,一方面,应该注重党员的思想建设,紧密把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并根据当前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大力进行民主思想和民主的工作作风的教育,力求使得每一个党员都能够真正的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正确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发挥模范和带头做用。在政治领域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保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发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在经济领域,不但自己致富,还要能够帮助同村的人共同致富,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整体经济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文化领域里,积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村民们思想道德的提高树立模范作用。在形式上,将正规教育和自发教育、系统教育和短期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3. 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

发展新党员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入普通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使得青年党员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处于党员和群众的直接监督和约束之下,使党员和群众在党员的发展中真正的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增加党员发展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这就要求党支部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前,必须事先实行“三推”,即是先由党员、群众、群团组织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再由基层党组织决定的方式确定。即重点培养35岁以下优秀青年,对其中推荐票数相对集中且经初步考察合格者,确定党员与他们“一对一”结对联系培养,并实行全程公示。针对党员发展中党支部书记权力较大的现状、应着重做好党支部书记的监督工作,对个别思想不端正、个人主义严重、故意设置“关卡”阻挠新党员发展的支部书记,各级党组织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的,坚决予以调整。

4.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

培养好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是抓好农村中的几类较为“特殊”的人群的培养和教育。一是抓好外出青年的培养。党组织要对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青年逐一造册登记,建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信息库”,对其中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好苗子”,实行重点管理和培养。二是抓好农村的致富能手、产业大户的培养。对于农村中年纪轻、能力强的非党员户和懂经济、会经营的致富能手进行培养,使他们逐渐向党组织靠拢,充分发挥他们在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方面的作用,造就一大批新党员、能人、党员能人和优秀村干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步伐。三是抓好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培训。农村青少年学生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将来会考上学离开农村,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会在农村安家落户。提高农村青年的知识水平必须从学生时代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在小学阶段少先队、在初中阶段共青团和在高中阶段的高中党支部的作用,进行系统化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党、热爱党,把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源头工程”来抓。

总之,只有将发挥老党员的积极性与大力发展青年人入党大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地区党员老龄化问题,从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更好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胜利.农村党员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J].乡镇论坛,2005,(15).

[2]陈法明,林山.要重视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J].新农村,2000,(9).

[3]宗立福,国春光.农民党员老龄化现象及解决对策[J].党员之友,2003,(17).

老龄党员 篇2

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研究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中的战斗堡垒,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中流砥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织保证,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然而,近年来,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党员老龄化问题尤为严峻和突出,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弱化了党员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制约了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充分发挥,阻碍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

一、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及影响

1.老年党员占比重大,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分布上看,农村老龄党员人数多,所占比大,55岁以上党员占党员总数的X%,60岁以上党员已占全市党员总数的X%以上。党员人数随年龄的递减而递减,35岁以下中青年党员仅占X%。这充分说明农村党员老龄化程度高,中青年党员少,党员队伍未形成梯次结构,党员发展正面临“青黄不接”的现状。

2.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先锋作用不明显。由于年龄较大党员占比较高,从其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来看,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多数,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党员的学历为初中、小学,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学。据统计,全市党员中初中以下学历占全市党员总数的X%。农村党员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制约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部分党员自身存在缺致富门路、疾病缠身等原困,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别人扶持;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对新时代党员职责和义务认识不清,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行为、言语方面等表现不如普通群众,在农村各项事务中起负面影响。

3.优秀青年人才外流,党员吸纳发展慢。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经商,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而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年龄较大的老人和妇女儿童,这部分人自主发展意识不强,成天劳作,安分守纪,对入党没有思想认识,缺乏入党意愿和积极性,部分有意愿加入党组织的,因年龄偏大或各种原因,入党条件不符合相关要求,致使入党积极分子无人可培养,造成党员发展后继乏人,农村党员队伍状大缓慢。据统计,全市近三年有X个村未发展党员,五年内未发展青年农民党员的村有X个,农村党员发展缺培养对像,无人可发展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党员转出、过世等原因,部分村党员人数成逐年萎缩趋势,党员队伍的老龄化愈来愈严重,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将进一步削弱。

4.参政议政意识淡薄,制度机制落实难。农村党员整体年龄偏大,年轻党员也大多外出务工,在参与商议村级集体事务方面积极性不高,认为那都是村党支部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愿参与;部分老党员思想僵化保守,传统观念根深谛固,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差,不愿学习掌握新政策,不敢执行落实新机制,存在着怕说错话、干错事、走错路的现象;有的党员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弱,造成不愿参加村党支部党员会议,或者参会做“三无”党员(无意见、无想法、无建议),致使村党支部召集党员会议,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议有关事项时习惯性“冷场”,或一致性无意见,党员会议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党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弱化、建言献策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建制度机制落实难。

二、问题原因分析

1.基层党组织重视不够。部分村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认为发展党员工作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对班子政绩影响不大,只要把脱贫攻坚、环境卫生整治、产业发展等经济工作搞上去就行了。在吸收新党员上存有偏见,片面理解入党自愿的原则,不宣传,不做群众工作,实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工作方法,“守株待兔”,坐等群众自己交入党申请书,甚至将入党申请书束之高阁,置之不理,致使申请人误认为入党要拉关系、走后门,挫伤积极性。有的党支部书记存在害怕“窜位”的思想,为保证自己“位子”长期不动摇,防止新党员后来居上,对自己的“位子”构成威胁,因而对入党积极分子特别是对年纪轻、致富能力强或村干部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存在“压苗保位”的排挤思想,使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盼望入党的愿望受到挫伤,导致入党对象的减少。

2.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同时也使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现在农村人口结构主要以小孩和老人为主,符合发展要求的对象少而又少。许多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经商,由于部分优秀青年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住、找不见,选人育人渠道受到很大限制。不少村党支部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党员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3.党组织吸引力弱化。由于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自身素质不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党员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不强,带头参与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不经常,在涉及自身贴身利益方面,不能顾大局、识大体,个别党员参与赌博、邪教等违法活动,加之党建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党组织运行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村级无钱办事、无力帮困,农村党支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不高,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强。部分农村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党建制度落实不经常,党组织议事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度不高,导致党组织的凝聚力下降,对优秀的青年人吸引力不够。

4.宣传教育手段单一。农民对入党的认识不到位,入党是一个人积极追求进步的表现,一个思想上认识不到入党意义的人不会主动申请入党,更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然而,在具有自利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以追求自身物质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普遍偏低,一般以能否获得“实惠”为标准,有“好处”就干。在农村,入党不仅没有多少“实惠”,而且还要缴纳党费和多做奉献,接受党章党规的约束和党员的监督。因此,很多人怕麻烦不愿入党,部分党员甚至视党费为经济负担。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重拳出击,强力反腐,一大批贪官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各种自媒体朋友圈快速传播发酵,致使不少群众往往把腐败现象扩大化,把个别党员干部腐败等同于党组织腐败,群众中的不正确认识和媒体不客观的舆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组织的吸引力。

5.思想教育引导不力。平时不注重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使农民对党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民看到身边的党员每天和自己一样劳动、生活,党员和非党员没什么区别,有的甚至还不如普通群众,因而他们认为入党不入党都一样;有的认为自己既不想当兵也不想当干部,入党没有用;有的则认为入党后受到纪律约束多,嫌麻烦,影响致富,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敬老孝亲、易风移俗等方面还要当模范等。有的党组织只片面重强调党员的责任、义务及作用的发挥,而不关心党员的致富、学习、困难等权益,使农民青年感到入党吃亏、受约束,不愿意申请入党。

6.党员发展程序不规范。部分村级党组织党务主办人员对发展党员业务流程不够熟悉,不善于或不懂得具体程序要求,致使发展程序不够规范;有的没有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发展党员暗箱操作,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农村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着代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材料抄袭、培养联系人缺乏跟踪考察、发展材料不全和程序紊乱等现象,以致入党对象对入党工作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感觉不到入党的严肃性,缺乏光荣感,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

三、农村党员老龄化的对策

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的形成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寒。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始终把加大发展农村青年,特别是35岁以下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作为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但在调研期间所见、所闻,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依然严重,必须总结经验,创新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1.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握紧“十指拳”。一是市县乡要持续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及支委委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邀请专家辅导等多种方式,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发展党员工作的责任意识,掌握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储备基本党务知识、亲自上手谋划指导,制定党员发展规划,不遗余力抓好落实。二是村党支部要认真开展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工作法、7+X主题党日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支部活动吸引力,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发挥示范作用,打造一支肯奉献、能干事、讲团结、作风优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三是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五星先锋党员评选等党员帮带机制,每名党员至少联系帮带一户贫困户、落实一项帮扶措施、参与一项村内公益活动,让党旗飘起来、让党徽亮起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村党支部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2.开展扎实排查摸底,绘制“作战图”。一是乡镇党委要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发展党员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党务干部对所属村党支部近三年以来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准确掌握青年思想状况、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发展党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形成简要调研报告。二是乡镇党委要对近三年来未发展农民党员的村、近五年来未发展青年农民党员的村进行重点排查,通过村党组织开展自查、走访老党员、村老骨干、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入户掌握实情,把准问题症结,为制定发展党员工作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乡镇党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党建办审核把关,安排各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及青年党员思想现状,通过召开支委会议推、党员大会选、村民会议提等方式,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明确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制定培养发展时间表、确定培养帮带联系人,并由乡镇党建办跟踪督办,力争在规定时限内发展党员“销号”“破白”。

3.积极做好宣传引导,点亮“指向灯”。一是乡镇党委要充分发挥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作用,全面激活宣传载体,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通过党员微信交流群、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员“掌中宝”、乡村大喇叭等各种宣传载体,大张旗鼓宣传党的好政策和“三个带头人”先进事迹,让广大青年学有榜样、干有方向,激发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二是做足用活“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教育大课堂。市委组织部加强对各县、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督察指导,充分发挥阵地规范、师资齐全、方式灵活、群众喜爱自生优势,对农村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引导、组织开展理想信念和党课党性教育,讲解党和国家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决心,不断增进农村青年对党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实践认同、情感认同,让他们从心里面感激党、拥护党,提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主动性。三是县乡党委依托产业实训基地,大力开展以劳务经济、管园务果、第三产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能培训班,引导农村青年学技术强能力,把青年凝聚在产业链上,帮扶支持农村青年成长为产业发展带头人、致富能手,从党的产业发展政策中受益,从而深化他们对党的思想认同,使青年农民向党看齐的信念更加坚决、愿望更加强烈。

4.拓宽识人用人视野,建好“蓄水池”。一是“引凤归巢”。村党支部要把外出务工流动人员作为重点,通过电话、微信等加强沟通联系,对于思想进步、素质优秀、成绩明显的农村青年,要动员其返乡发展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协调各方关系,派人做好培养。对于一时难以返乡发展的,可先征求本人意愿,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委托流入地党支部代为培养,确定专人定向培养,特别是在春节、暑期等假日集中返乡期间,要指定支委委员、老党员与其交流谈心,提升他们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挖掘潜力”。加大在农村留守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力度,由原来的被动“等”转变为现在的主动“联”,村党支部对党员群众反响好、个人综合素质高、产业发展意识强的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指派支委委员上门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难题、提供产业政策支持,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动员其提交入党申请书,最大程度的把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都凝聚起来、纳入培养范围,建立起一支结构优化、队伍稳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储备人才、打下基础。

5.规范发展党员程序,严把“入口关”。一是提名实行“双推制”,即先由群众推荐,再由党员推荐把好入党第一关,把群众和党员都认为动机端正、思想过关、作风正派的农村青年纳入重点培养的队伍中来。二是过程实行“公示制”,对凡是准备发展的农村青年通过党务公开栏、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将其基本情况、入党思想认识、个人优缺点等毫无保留地交给老百姓和党员共同评议,“消毒”、“过筛”。三是结果实行“预审制”,乡镇党委对于通过党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培养的,全部落实预审机制,通过网络征求综治、公安、工商、文明办等单位意见,综合考察其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对于有违纪违法、失诚失信、道德低俗等不良行为和思想的,一律不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从源头上净化发展党员环境,严把“入口关”。

老龄产业——老龄社会的奇葩 篇3

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 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上海的老龄化步伐, 走在全国的前面。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 全市户籍人口1391.04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00.57万人, 占总人口的21.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4.50万人, 占总人口的15.4%;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0.65万人, 占总人口的11.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3.44万人, 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 占总人口的3.8%。

老龄化社会的匆匆到来, 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的关系。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 使新生一代的人口数量大量减少, 上海的生育率达到了相当低的水平, 还不及0.1%。生育人数的减少, 使老年人的比例相应增加。

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将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壮年劳动力会相应减少。经济学界认为, 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用尽。而老龄人口比例过高, 会增加社会的负担, 影响社会的发展。上海的老龄人口已经是其总人口的1/5。2008年开始, 平均3.33个上海劳动适龄人口就要养活1个上海老龄人口, 上海城市总人口抚养系数一直在增加。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个相当大的负担。

老龄社会的到来, 对老年养老, 老年保健等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因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为老年人服务的银发产业。据推算, 2015年仅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老龄产业的前景非常广阔。它包括老年的养生、健身、医疗、生活、文化、服侍等等。老龄产业一般包括:养老服务、医疗康复、金融保险、生产制造、产品流通、科研教学、护理培训、文化旅游、经营管理等。

社会养老服务是银发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从城市人口未来发展趋势来看, “纯老家庭”日渐增多。这些家庭, 或者没有子女, 或者子女远在海外, 无法照顾。2004年, 上海市“纯老家庭”总人数为70万余人, 2008年上海市“纯老家庭”人数为86.38万人, 比2004年首次统计增加了16万人, 其中80岁及以上“纯老家庭”人数达24.26万人, 比2004年首次统计增加15.06万人。“纯老家庭”老人的生活照顾迫切需要社会早作绸缪。

老龄党员 篇4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彝良县龙安乡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青年党员比例较小的现状,从发展党员工作源头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着力解决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宣传引导,拓宽农村入党申请人队伍。为了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利用身边的优秀党员事迹来教育农村优秀青年,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逐渐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做好返乡“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把有创业精神的返乡青年及时培养成党员,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和中心播放户加大对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鼓励他们带头发展产业逐渐成为“致富能手”。今年,全乡共有38名优秀青年和优秀致富带头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抓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能力。充分利用村党支部活动室等教育培训主阵地,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瑞正他们的入党动机。近年来,乡委从党校、计生、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聘请了10名业务骨干组成“流动党校”师资队伍,把各类培训班办到村组农户、办到田间地头。共举办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3期,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200余人(次)。

抓选拔渠道,优化年龄结构。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问题严重的村,实行目标化管理,对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发展党员的进行组织调整,并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变从前的“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注重从生产一线的农民知识分子、返乡知识青年、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退伍军人中选拔,从农村经济能手中择优,从党员力量薄弱、后继乏人的村支部培养,使积极分子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上一篇:IEEE1394论文下一篇:预算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