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沟煤矿(精选9篇)
西沟煤矿 篇1
1 地质概况
吉新煤矿位于准噶尔凹陷南缘乌鲁木齐山前凹陷之泉子街凹陷, 石场沟向斜北翼。出露地层主要有中生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第四系冲洪积物。含煤地层为八道湾组, 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大部分地层呈单斜构造产出, 个别地段略有弯曲, 形成宽缓的小背斜。该组地层属滨湖-泥炭沼泽相沉积, 是井田主要的含煤岩系。其中含可采煤层6层。
2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1 含水层
井田内含水层主要有第四系上全新统冲洪积沟谷潜水含水层、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含水岩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弱含水层、烧变岩透水含水层。其中矿井直接充水水源是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弱含水层。
侏罗统含水岩组的含水性在横向、纵向上都有明显变化, 在横向上的变化受贯穿矿区内的石场沟影响, 近石场沟处钻孔因沟谷中地表水及第四系河水补给, 又靠近构造—火烧区富水带, 井田内所有抽水孔相比较, 钻孔涌水量最大, 单位涌水量为0.14~0.37 L/s·m, 渗透系数K为0.59 m/d;远离石场沟地表水及第四系河水, 又远离构造—火烧区富水带, 缺乏补给源, 因而单孔涌水量极小, 单位涌水量仅为2.49~3.16×10-4 L/s·m, 渗透系数为0.28×10-3 m/d可见其变化之大。
2.2 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煤矿井下主要是顶板进水, 其次是煤层中渗水, 说明基岩裂隙水为矿床充水的重要因素之一。煤系弱含水层主要以静储量为主。除上述两种矿床充水的重要因素之外, 火烧层中孔隙潜水和老窑积水的亦有可能对矿床充水。
2.3 充水通道
(1) 采动裂隙:采动裂隙带包括顶板的导水裂隙带和底板的导水破坏带, 由于煤层顶板裂隙带和底板破坏带是随着煤层的开采逐步发展和扩张的, 具有大面积发育的特点, 因此将成为矿井涌水的主要充水通道。
(2) 断层:根据资料, 其中DF10、DF18断层, 为压性逆断层, 局部发育的裂隙为泥质物质充填, 主要表现为对煤层的切割、错动, 根据区外钻孔对DF10、DF18断层含水带抽水试验, 单位涌水量0.016~0.031 L/s·m可知含水层组富水性弱。DF43断层位于Ⅲ号构造-火烧区富水带, 根据吉新煤矿工作面探放水施工成果阶段分析, 布设的钻孔虽然未能探出此断层含水性, 但根据目前钻孔出水、岩性及气体情况可初步分析DF43断层为压扭性逆断层, 断层面被泥质填充, 孔隙裂隙很小, 断层面密合, 断层外带裂隙多为闭合型, 故充水性和导水性的可能性不大, 此断层水对工作面的水患威胁极小。
(3) 火烧岩:侏罗系火烧岩孔隙裂隙十分发育, 具备良好的储水空间和地下水径流的顺畅通道, 加之出露地表, 火烧岩的下界面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 极易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 易形成天然储水仓。火烧区底界低于河床10 m, 地表水的渗漏对矿区含水层侧向补给。
3 矿井涌水量
矿井涌水量在今后的开采中, 随着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弱含水层静储量的疏放, 不会呈增大的趋势。根据以往的涌水量资料, 矿井最大涌水量164.38 m3/h、矿井的正常涌水量105.88 m3/h。观测结果显示矿井涌水量从2011年2月~2011年9月有增大趋势, 经分析认为是煤层回采后, 采空区塌陷, 导通第四系含水层, 第四系含水层水量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含水层水经采动破坏带或老空区进入井下。
4 开采受水害的影响程度
4.1 A7、A6煤层顶板含水层水
A7、A6煤层导水裂隙带均穿不透上部八道湾组煤系以上相对隔水层 (G3) , 只有导水裂隙带范围内的裂隙含水层组对煤层开采产生一定的影响, 建议在工作面回采前, 做好探放水工作, 尤其针对物探圈定的含富水异常区查清其导、含水性, 是可以确保安全生产的。
4.2 老空水
吉新煤矿有老窑6个, 主要分布在石场沟附近, 一般开采水平标高1000 m以上的A6煤层, 其它煤层均没有开采, 2002年以前区内小煤窑均已封闭。井田中部3个小采空形成的积水区域几乎连为一体, 向深部逐渐分解为范围较小的积水区。该积水区域主要是浅部 (150 m以浅, 950 m准平面以上) 可能有矿井水患危险, 特别是1000 m准水平范围内6煤层附近。向深部富水性逐渐减弱, 突水危险不大。且采空区范围和开采深度需要进一步调查验证, 建议在开采过程中, 提前做好老空水的探放工作, 制定一定的安全措施, 以免威胁矿井安全。
5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根据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的《煤矿防治水规定》, 从以下六个方面确定吉新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1) 矿井直接充水水源是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煤系弱含水层: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主要是下侏罗统八道湾河组煤系弱含水层以静储量为主, 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 单位涌水量q≤0.1 L/s·m。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一类分类依据, 井田内主采煤层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为简单型。 (2) 存在少量老空积水, 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二类分类依据, 井田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属中等。 (3)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5.88m3/h, 最大涌水量164.38 m3/h, 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三类分类依据, 属于中等类型。 (4) 矿井生产过程中, 偶有突水事故。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四类分类依据, 井田突水量属简单型。 (5) 矿井开采过程中, 受八道湾河组煤系弱含水层、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三工河组含水层、烧变岩含水层等水害影响程度简单, 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响。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五类分类依据, 吉新煤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属中等型。 (6) 本井田防治水工作需要在原有防治水模式的基础上, 重点是对上部采空区的范围及积水情况进行地面物探及钻探控制, 防治水工作简单或易于进行, 属简单型。
综上所述, 本井田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除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及突水情况定为中等外, 其他划分依据均为简单, 综合分析矿井周边生产矿井总体涌水量微弱, 且与本矿交界处都留有足够的保护煤柱, 不存在水害威胁。井田范围内, 浅部+1000 m以上存在老空区, 地面物探已查明各空区范围及积水情况, 合理留设足够的保护煤柱分隔, 老空水对本矿井不构成威胁。因此, 划定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
参考文献
[1]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
西沟煤矿 篇2
西沟在村庄最西头儿,西沟在我眼里是个阔大的水塘,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西沟先前就是个小水咕噜沟,也不晓得咋变得恁阔大……”我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神奇。
西沟东岸座落着一排排破旧的茅草屋,家家户户的门楣都是朝南开。二爷家紧临西沟,他在西沟里搭了水摽,水摽上放个大石头,从早到晚不断地有女人来西沟洗衣裳。
西沟很美,美,多在于西沟的气质,我形容不出来,清粼粼的水是它的秀美的面目,周围长满了花草树木。当春之上,西沟如约芬芳,雪白的棠梨花、粉红的桃杏花、金银花、杨槐花等;诸多草木相继发芽开花,沁心润肺的清香,氤氲着村庄的梦境。
在诸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最喜爱的就是西沟南岸的那棵粗大的老柳树,老柳树分有一高一矮两个大杈子,我不高兴时就会爬上老柳树最高的杈子上,低头看鱼尾扭浪;我高兴时就会爬到矮树杈上坐着,晃悠着两条腿,闲看燕子啄塘泥,就是这棵老柳树和西沟分享着我年少无知天真的心事。
九岁那年仲夏的一天晚上,我刚把老水牛拴在树桩上,放学回来的大姐由书包里掏出好几颗莲籽给我,我闻着莲籽的清香欢喜的爬到矮柳树杈上,正欲剥莲籽壳时,手一松,扑扑嗒嗒都掉进水里了,我急忙跳进水里扎猛子摸索我的莲籽,一颗也没摸着,接连好些日子,只要有空,我都会爬上老柳树最高的杈子上想我失落的莲籽。
第二年春天的一天早晨,我在西沟的水摽上洗衣裳,水面上浮出好几个绿箭映入我的眼帘,那不是刚出水的荷叶吗?我很惊喜,心想:“这准是二爷家种的。”
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西沟提水喂猪,我发现西沟水面上新鲜的绿箭多了起来,有的已撑开跟雨伞差不多大小的.荷叶多是碧绿的。我喜欢的西沟比先前多了许多趣味。
特别是仲夏时节,雨过初晴,鱼游、蝉唱、蛙鸣、莺飞,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雨珠,西沟很是妩媚,周身透着迷人的韵致。
我再也忍不住扑向西沟温柔的胸怀,我抓住清香的荷叶低头用牙齿咬断它的长茎。“这小丫头真是个害人精,你把那叶茎都咬断了,水会从那孔里灌进去,那藕就会连接着烂成一片,也不晓得这藕是谁种的?”我不知道二爷啥时候出现的,吓得赶紧把荷叶顶在头上,游上岸来,小声地说:“二爷,我再也不摘荷叶了,我错了,我也不晓得这是谁家种的。”“唉!”二爷摇摇头叹息着走远了,我在心里窃喜。
第三年仲夏,瞧着满西沟的花叶莲蓬,我很是喜悦,兴奋。有月亮的夜晚,我会端着一大木盆子脏衣裳蹲在水摽上搓洗,边洗,边想我失落的莲籽;想大姐朗诵的《荷塘月色》;想西沟真是神奇……
自有荷花的夏夜,村里来了个说大鼓书的。他把大鼓架子支在西沟南岸头,西沟岸畔聚集很多来乘凉听大鼓书的村民们。我趴在最高的柳树杈子上,只听得说大鼓书的把大鼓敲得“咚咚”响,很有节奏,恨不得把“二吊子招驸马”的腔调儿拉到月宫上,村民们的欢笑和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我听不懂,也听不进去,心思都在西沟上。我看着西沟里的荷花在大鼓声里静静地绽放,心想:“西沟是不是自然赋予给我村庄一颗积德行善的心?一颗安祥无愧美丽的心!”
直到人们散去,燕子南归,鱼沉水底,唯有那残败的老柄还顶着我天真的心事伫立在秋水中。
“那藕是谁家种的?”
孜拖西沟滑坡稳定性分析 篇3
关键词:滑坡,设计,稳定性
0 引言
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 常使交通中断, 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对中小型滑坡的治理是山区公路建设中的主要方面[1]。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干流上, 在雅江县城上游约25 km, 为雅砻江中下游梯级电站的控制性水库电站工程, 对整个雅砻江梯级电站的开发影响巨大。两河口水电站先移民后建设专项工程库区复建县道X037线溪工沟至尤拉西沟段K推荐线全长23.24 km, 设计标准为四级公路。其中孜拖西沟滑坡就在这条线路上, 该滑坡位于孜拖西沟左岸斜坡上, 然公隧道出口上游150 m附近。若公路通过该滑坡时处理不当, 将对水电站移民的出行造成极大影响。
1 滑坡区岩土工程条件概况
孜拖西沟滑坡体顺沟长约70 m, 宽约120 m, 厚约5 m~15 m, 为崩坡积堆积碎石土滑坡, 块石含量较低, 表层结构松散~中密, 泥质弱胶结, 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两河口组中段绢云板岩夹薄~中层石英粉砂岩, 岩层产状为343°∠79°, 其坡体结构类型为陡倾横向层状岸坡。滑坡前缘高程为2 920 m, 后缘高程为3 060 m, 体积约8万m3, 属中型滑坡。从地形上判断该滑坡边界较明显, 由于两侧冲沟的下切作用, 滑坡体前缘垮塌, 滑坡现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该段2 890 m高程以下为缓坡平台, 滑坡前缘位于蓄水位 (2 865 m) 以上, 蓄水对滑坡稳定性无影响。
2 边坡稳定性分析
2.1 设计方案
为了避免路基开挖影响到滑坡体, 增强滑坡体坡脚的稳定性, 路线采用填方反压坡脚的形式从滑坡前缘下方通过。
2.2 滑坡设计标准
边坡荷载组合为土体自重+地下水压力+地震作用。滑坡设计工况分为四种, 分别为:
1) 正常工况:边坡处于正常蓄水状态下的工况;2) 非正常工况Ⅰ:边坡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工况;3) 非正常工况Ⅱ:边坡处于地震等荷载作用状态下的工况;4) 非正常工况Ⅲ:库水从正常蓄水位2 865 m骤降至2 785 m时的工况。
2.3 滑坡安全系数取值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第7.2.2条对滑坡稳定性评价的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安全系数应采用1.20~1.30;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安全系数应采用1.15~1.20;考虑地震力、多年暴雨的附加作用影响时, 安全系数可适当折减0.05~0.1”。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第7.17.3条路堤和库岸稳定性分析的要求:“水库地区路基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5, 当考虑水位升降变化并同时考虑地震的作用影响时, 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5~1.15”。
2.4 边坡稳定性计算
通过现场地面地质调查, 本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沿主滑方向的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 以便详细分析评价孜拖西沟滑坡的情况, 见图1。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地质勘探, 上述滑坡为碎石土质边坡, 故采用折线型滑面进行分析计算。
衡量边坡稳定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稳定系数K。目前确定K值的方法很多[3], 本文计算时用水科院陈祖煜院士开发的STAB2009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 计算方法采用Spencer法。STAB2009模型是利用程序本身附带的数据捕捉程序Stab_Emu直接在Auto CAD里生成。数据捕捉程序STAB2009是一个采用Auto CAD的内嵌语言———Auto LISP语言开发的实用的工具程序。它的主要作用是从一个Auto CAD文件中提取EMU程序计算所需的边坡几何数据, 这些数据可直接导入到STAB2009程序中。该软件于1984年12月12日以 (84) 水规算字第3号文正式批准为水利水电系统设计专用程序, 在水利水电设计系统中推广使用。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 孜拖西沟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分别计算了四种工况, 即正常蓄水工况、暴雨工况、库水位骤降工况、地震工况。滑坡计算时选取的强度参数见表1, 相应的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孜拖西沟滑坡在正常蓄水工况下 (K=1.17>1.15) 为稳定状态, 在库水骤降工况下 (K=1.17>1.15) 为稳定状态, 在正常蓄水并同时考虑暴雨工况下 (K=1.11>1.05) 为稳定状态, 在正常蓄水并同时考虑地震工况下 (K=1.09>1.02) 为稳定状态。
3 主要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根据上述稳定性计算结果和分析可知:孜拖西沟滑坡按设计方案施工后在四种工况下均处于稳定状态, 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说明设计方案合理有效。
3.2 建议
1) 特殊路基设计时应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 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护手段, 选择经济合理有效的支护方案。
2) 土质边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土体的排水能力, 建议对边坡加强防排水措施, 表层进行封闭处理及土体防止软弱结构面进一步降低力学性能。
3) 填方路堤施工时应清除填方路堤现有地表草皮、腐殖土, 开挖地表台阶, 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 压实度 (重型) 不小于85%, 路堤应分层碾压密实, 采用压缩变形小、水稳性好的渗水材料作填料, 填筑后路堤力学参数应达到设计要求, 内摩擦角需不小于40°, 以块石、片石、碎石为宜。
4) 在施工阶段, 进一步加强地勘工作, 并加强地质验槽工作, 若发现实际工程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存在较大差别应及时通知设代人员并进行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分析论证支护方案的可行性,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支护处理。
参考文献
[1]朱洪洲, 何兆益, 黄岳明, 等.319国道滑坡治理实践[J].华东公路, 2000 (2) :65-67.
[2]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3]杨小平.土力学及地基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夏游西沟瀑布作文 篇4
暑假的一个周末,我和妈妈一行五人坐车到新乡市的辉县西沟去游玩。
大约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西沟,迎面扑鼻而来的一股新鲜空气,让大家一扫疲惫,精神焕发。我们把随身带的行李放到农家后,便开始上山游玩了。从农家到西沟景点还有一段路程,因此我们要乘小型拖拉机前去。山路崎岖不平,忽高忽低,坐上拖拉机,就像公园里的过山车一样刺激。不一会儿,就到了景区。
一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小溪不宽,横在路中,必须脱鞋淌过去,我把脚伸进水里,哇!溪水冰冰凉凉的,爽极了!一路上,只见太行山山势雄伟,山上云雾缭绕,山间绿树葱葱,不时会有几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和色彩奇异的蜻蜓在翩翩起舞,美极了!走着走着,我们们来到一处竹林,从里面传来哗啦哗啦的水声,往前靠近,水声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凉,原来是青龙潭瀑布到了。那白色的水帘从高处倾泻而下,仿佛银色的.珠帘绣幕,水声震耳欲聋,当无数颗水珠掉进水里的时候,水花四溅,晶莹透亮的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我和小朋友在瀑布边尽情地玩耍,流连忘返……。
西沟煤矿 篇5
一、西沟村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概况
(一) 西沟村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变迁
1. 创建时期
在党中央“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指导方针下, 在具体历史背景的影响下, 为解决西沟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1943年2月6日李顺达组织宋金三、王周则、路文全、桑运河、李达才5户贫农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李顺达互助组。互助组一经成立, 互助组成员就行动起来, 互助组成立仅一个月就由原来的5户发展到了16户, 并改称为互助拔工队, 下设3个互助小组和一个纺织小组。李顺达为互助拔工队队长, 李顺达的母亲为纺织组组长。1944年, 老西沟20户人家就有19户加入了互助组。互助运动在西沟村轰轰烈烈开展了起来。这个时期的李顺达互助组是建立在农民私有财产基础上的集体劳动, 人们分得的土地都是临时的, 是互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其特点是组织形式不健全, 耕作方式落后, 经营形式单一, 规模小, 但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达到了生产自救的。
2. 发展时期
1946年5月4日, 中共中央向各解放区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要求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此时的指导方针是“组织起来, 发展生产, 兴家立业, 发家致富”。在此指导方针下西沟村的农业互助运动较抗日战争时期有其新的特点。首先, 生产力水平提高。这时的农业互助运动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放在首要位置, 改变传统的粗放式耕作方式, 实行精耕细作。其次, 计工折工方法有了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计工方法是按饷计工, 后来改行十分制, 多劳多得工分, 少劳少得工分, 这种计工折工方法补充了按饷计工方法的不足, 组员们满意, 扯皮事件也有所减少。最后, 互助组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 出现了包括包工、打拨、合伙、计工、变工等多种形式, 保证了战时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有条不紊支援前线。
3. 巩固时期
这一时期是农业互助运动发展的高潮时期。1951年5月15日, 西沟互助组把建组八年来的经历向毛主席写信汇报, 《山西日报》就此发表社论《西沟村由穷变富的道路就是广大农民的方向》。1951年12月19日, 李顺达互助组全体向全省劳模及农民发起生产竞赛倡议,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负责人就此发表讲话指出:“各地领导机关对李顺达的生产倡议, 引起高度重视, 大力动员和组织当地农业劳动模范和互助组奋起响应, 以便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热潮。”西沟村的竞赛倡议发表后, 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1938个互助组和1681名劳模应战, 一场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热潮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这一时期的西沟村农业互助运动完全成为国家的典范, 农业互助运动的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二) 互助合作运动健康发展的原因
1. 共产党政策的鼓励支持
李顺达互助组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国家在引导中国农民走向集体化道路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从国家对李顺达的表彰上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互助运动的重视。李顺达参加了全边区组织的头等劳动英雄大会, 邓小平同志亲自奖励了他一头大黄牛。并且在1994年、1996年冬季太行山区两届群英会上, 李顺达分别被评为“生产互助组一等英雄”“合作劳动一等英雄”, 并奖励一头大黄牛。这些奖励一方面是对李顺达互助组的肯定与支持, 另一方面有利于互助组生产力的增强, 促进互助组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同志对李顺达的三次接见, 都成为互助运动巩固和发展的资本。
2. 经营方式多样化, 组织形式健全
农业和副业相结合, 不单单是搞农业生产, 而是坚持以农业为主, 农林木工副业全面发展。农忙季节集中精力搞农活, 搞好春种、夏管、秋收等田间劳动, 确保农业丰收。农闲季节则抽出部分劳动力搞副业, 组织妇女纺花织布、养猪养鸡, 有的还兴建小作坊、小手工业工厂等。经营方式多样化, 增加了互助组和组员的收入, 确保了互助运动的更好发展。
3. 李顺达的领导作用
互助组能够健康发展与李顺达的个人领导作用是分不开的。互助组成立初期,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有些组员家里揭不开锅。李顺达起带头作用主动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存粮拿给救济困难户, 自家人却只能天天吃糠。他的表率作用深深感动了组员, 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家的余粮给救济户, 互帮互助, 共同促进互助组的发展。李顺达在互助组中还担任调解员的身份, 互助组建立起来后随之而来的是组员间的纷争问题。例如, 1947年以前的互助组实行按饷记工, 不管劳动力强弱, 每天都按五饷记工。桑运河和其他一些劳动力相对较强的人就认为自己吃了亏, 牢骚不断, 李顺达得知情况后主动找他们谈话, 让他们顾全大局, 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吃亏是福, 并主动把自己的公分记在他们名下, 他们被李顺达的精神感动了, 以后再没抱怨过, 组员间多了一份团结与信任。
互助运动得以很好地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共产党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李顺达的领导作用是其发展的推动力量。坚持自愿结合方针、经营方式多样化、组织健全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西沟村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作用
(一) 互助生产, 自救度荒
互助生产, 自救度荒。李顺达互助组成立后的主要任务即是组员之间互相救助, 同甘共苦度荒年。1943年春由于遭受天灾战祸, 多半家中无粮, 不得饱食。在这样的情况下, 互助组组员之间开展了“我有半口汤, 不让你饿得慌”的相互救助拽一把活动。由李顺达亲自带头, 以身作则从家里取出五斗存粮和一石多谷糠借给断粮户, 其他组员也主动借出, 组员之间互济互助, 共同渡过了1943年春的灾荒。又在抗日民主政府颁布的开荒政策指导下, 制订了开荒30亩的生产计划, 互助组成员以计工的方式开荒种菜, 以菜充粮, 取得良好收益, 不仅没有饿死人, 还保证了参军、参战、生产、支前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 发家致富, 移风易俗
帮助各户发家致富, 改善文化政治生活及风俗习惯。由于西沟村恶劣的自然环境, 西沟村有俗语说:“终年辛劳难饱肚, 昼夜纺织无衣裤。此地投生苦更贫, 祖祖辈辈没熬头。”自从1943年2月6日, 李顺达建立农业互助组后, 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仅老西沟一个村, 1943年打粮食220石, 户均11石多;1944年350石, 户均17石;1945年400石, 户均增到20石;1946年27.85石, 全村实现了“耕二余一”。随着物质基础的奠定, 在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西沟村农民的政治、生活文化、习俗也在改进。社会风俗改变表现在妇女参加劳作上, 以前女人只能围着锅台转, 现在妇女也开始成为家里的劳动力, 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互助组内的民主制度、政治思想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在改变与提高着。这些证明互助组是提高农民政治文化水平、创建新农村的推动机。
(三) 为农业集体化道路奠基
打破小农经济体制, 为农业集体化道路奠基。千百年来,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我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数千年的小农经济使广大农民不能依靠土地赖以生存, 个体经营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互助运动使西沟村由穷变富, 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这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势在必行。1951年5月15日, 西沟互助组把建组八年来的经验向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1951年9月9日, 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 (草案) 》, 并于12月发给各地试行。这次会议,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中国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战略构想。互助生产打破了中国数千年的小农经济体制, 孕育了社会主义生产体制的胚胎, 为中国农业生产体制变革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结语
西沟村从一个“山是和尚头, 河滩乱石沟;小块地卧牛, 穷的人人愁”的穷山村变为今天的“光山秃岭披绿装, 沟沟筑起大谷坊, 八里滩筑牵水坝, 石河滩变米粮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和当时的农业互助运动是分不开的。由于农业互助运动的健康发展, 其后又在党的领导下进入初级社、高级社时期, 虽然期间出现过种种问题, 但是互助运动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李顺达互助组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对我们今天新农村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对西沟村今天更好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平顺县委编.平顺资料汇集 (上、中、下) [M].1961.
[2]平顺县志编纂委员会.平顺县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 1997.
[3]原盘明.李顺达与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J].山西文史, 1999 (1) .
[4]张松斌, 周建红.西沟村志[M].北京:中华书局, 2002 (8) .
[5]马明, 李顺达:为了山区改变农村面貌[J].党史文汇, 2003 (4) .
[6]马明.李顺达互助组采访纪实[J].党史文汇, 2003 (23) .
[7]沈亚军.农民必走合作化大道[J].发展研究, 2005 (1) .
[8]行龙.在村庄与国家之间——劳动模范李顺达的个人生活史[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9]李勇.村庄的整合与发展——西沟村互助合作运动研究 (1943—1958) [D].山西大学, 2008.
西沟煤矿 篇6
1 煤矿基本情况
西沟煤焦公司二矿矿在乌鲁木齐东120km处, 距阜康市以东60km, 交通便利。矿井有两个主采煤层, 最厚的煤层为中大槽煤层, 煤厚平均26.0m, 下部有八尺槽煤层层间距为33米, 煤层倾角45°;煤层层位稳定, 结构简单, 顶、底板均为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煤矿回采工艺为综采放顶煤分层开采。
2 工作面布置基本方案及参数
西沟二矿煤层的厚度为平均厚度26.0m, 倾角平均45~50°, 煤层的水平长度L为31.0m。综放工作面采放比不得大于1∶3, 分段高度为12m。
沿煤层顶板布置运输平巷, 沿煤层底板布置回风平巷。长度均为1100米, 工作面长度33米。为了增加工作面长度, 减少底板三角煤损失, 将底板侧的回风平巷布置成了半煤岩巷道。
3 自然发火防治基本方案
放顶煤开采中采空区丢煤较多且往往较为集中, 相对易于发生采空区自然发火, 特别是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中, 一般工作面漏风量相对较大, 采空区充填物中的含煤量较高, 上部分段遗煤会出现反复暴露氧化, 因此更易发生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现象;另外, 由于上下分段采空区要直接联通, 如果上分段采空区已经发生自然发火, 往往会随着采空区的垮落而将上部已经自燃的煤直接放入本阶段工作面的采空区。因此对煤层自然发火问题应当给于足够的重视,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防灭火措施。
矿井在建设期间《按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的要求安装了束管检测系统, 防灭火方法主要有注氮、喷洒阻化剂和黄泥灌浆。
3.1 多功能灌浆注胶防灭火系统
黄泥灌浆是煤矿井下最主要、最常用的防灭火手段, 泥浆浓度对注浆防灭火的效果影响很大, 泥浆浓度越大效果越好。现在各矿使用的灌浆系统, 水土比大都在5:1左右, 泥浆容易流失, 灌浆效率不高。若提高泥浆浓度, 黄土容易在管路中沉降, 出现堵塞管路的问题。由于泥浆流动性好, 对位置较高处 (巷道顶部、采空区两道) 浮煤自燃的防治效果不好。
西沟二矿结合煤矿现状建立了多功能灌浆注胶防灭火系统, 使其能够实现高浓度浆液的制备及管路输送, 通过向灌浆系统中按比例加入少量外加剂, 实现大流量的压注浆液黄泥, 提高灌浆效率, 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处理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浮煤自燃。
灌浆注胶防灭火材料主要由水、黄土和外加剂三种物质组成。水主要作用是将黄土通过管路输送到采空区, 并起到吸收采空区的热量, 降低温度的作用;黄土主要的作用是填充, 充填浮煤堆积时产生的空隙, 覆盖到煤块上, 隔绝氧气, 阻止了火势的蔓延, 并且可以形成新的顶板;外加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黄泥浆的性能, 在采空区中使黄泥浆容易沉淀, 不至于流失, 是水可以很快的流出来, 使黄土浆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有了很好的防灭火效果。
多功能灌浆注胶系统利用井上、井下相互配合的工艺, 将大量的工作放在地面灌浆站完成, 井下仅需添加少量的促凝、胶凝或速凝材料, 大幅度地减小了各种防灭火材料用于现场防灭火时井下材料的运输量、设备和人员的使用量, 并简化了井下操作工艺, 提高了防灭火作业的安全性。多功能灌浆注胶防灭火系统见图1。
这套设备可以对各类灌浆材料进行破碎等预处理, 一个小时可以处理30~60立方米, 处理后送入胶体制备机制成高浓度的浆液, 经过过滤机过滤, 使用泥浆泵泵至灌浆管路, 送到采空区, 利用ZM-5/1.8G煤矿用注浆机向管路内加入胶凝剂或促凝剂, 形成复合胶体或凝胶注入火区。该套设备主要由多功能连续式定量制浆机、水泵、滤浆机、渣浆泵、注浆机和监控系统组成。
3.2 施工工艺
3.2.1 钻孔布置
根据采空区情况, 布置钻孔如图2。在主采煤层中大槽煤层的下部八尺槽煤层中布置防灭火巷。通过钻孔向采空区内注入黄泥浆, 并加入凝胶。加快泥浆沉淀, 排出清水。
3.2.2 钻孔数量
中大槽工作面沿工作面推进在八尺槽布置钻孔, 设计每组钻孔3个上部钻孔控制到顶板附近, 中部钻孔控制在采空区中部, 下部钻孔控制在底板侧。
3.2.3 钻孔参数
上部钻孔深约73m与水平成10度, 中部钻孔60米与水平成8度, 下部钻孔53米与水平成6度, 孔径65mm, 套管DN50, 采用一次成孔注胶钻杆、钻头。每10米一组钻孔。
3.3 灌浆孔的施工
如何在破碎的煤体和采空区浮煤堆积体上打孔好下套管是个难题。现在西安矿院研制的KHY-50/38 (63/51) 注浆灭火一次成孔钻具, 解决了这一难题。这套设备的钻杆和套管是一体化的, 钻杆可以当做套管使用, 钻出的孔径大于选用的特套管的孔径, 完成钻孔后, 可以直接使用钻杆进行灌浆, 不需要再下套管, 减少了下套管的程序, 杜绝了塌孔现象, 在这一段灌浆完成后可以回收钻头和钻杆。
设备技术数据:
1) 钻孔的深度:可以在破碎和松散煤体内最大钻进30m。
2) 打钻方式:可以实现湿式打眼。
3) 钻机功率:钻机功率3kw, 使用380v和660v两个电压等级。
4) 速度:每小时钻进20米。
5) 钻杆:钻杆和套管是一体, 每根长度1.2m, 外径有50mm和63mm两种, 内径分别是38mm和51mm。
6) 配套钻头:钻进断面大于内径32mm和45mm的套管。
7) 巷道高度的要求:高度不得大于3.5米不得小于1.8米。
8) 设备尺寸:2400mm×400mm×400mm (长×宽×高) 。
9) 钻机重量:75公斤。
4 注胶设计
采空区治理工程注胶施工采用MYZ-30地面移动式多功能注胶灌浆防灭火系统, 以灌注黄土复合胶体为主, 在需要时可注高参量水泥胶体进行充填加固。
4.1 胶体材料
根据煤矿实际条件, 选用当地黄土作为复合胶体材料的制浆材料, 添加剂采用FCJ12复合胶体胶凝剂。
合胶体胶凝剂添加比例:1‰。
4.2 注胶量估算
采空区注胶量计算以采空区长度和宽度为依据进行计算, 根据设计每10米长, 按宽度28米, 厚度3米计算, 孔隙率按常规的0.3考虑, 富裕系数30%, 则可计算出形成隔离带的体积量为323m3。现采面走向长度1000米需要打100组孔共计注浆32300m3。
5 注胶施工
施工完部分钻孔后进行注胶作业, 并随钻随注, 灌浆地点随工作面的推进, 而推进始终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始终保持在工作面后50~80米。
在多功能灌浆注胶防灭火系统建立后有效杜绝了采空区后的自然发火现象, 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摘要:阜康市西沟二矿煤层为急倾斜特厚煤层, 倾角达到4550度, 厚度26米, 本文主要论述了多功能灌浆注胶防灭火系统在综采面采空区中的建立和运用效果。
西沟煤矿 篇7
西沟是辽化的污水明沟外排口之一, 承担着将尼龙厂、烯烃厂的几套装置产生的小沟水24小时不间断通过新开河的孤榆树排放口排到太子河, 国家环保局规定明沟外排水质排放标准是COD<50mg/l, 所以对于西沟水的COD监测是否及时准确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各单位的污水COD测定方法采用化学法, 包括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钾法。我们监测站实验室采用重铬酸钾法法, 此分析方法准确度高, 但测定时间长, 适合分析频率低的实验室操作, 而针对西沟24小时外排水的生产现状, 我们使用引进德国技术制造的在线监测COD测量仪。此法属于紫外分光光度法, 依据是有机物对紫外光尤其是254nm波长的自外光有吸收作用, 紫外光照射水样的光束通过一个由平面反射镜和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传送到一个光学检测器内, 获得了光谱吸收值。从而自动转换获得了需要的COD值, 另外加上参比光的吸收测量, 被用来消除由于水的浊度、色度、悬浮物等产生的干扰。通过安装调试到大量数据的采集, 做了多次对比, 证明此方法能准确更快速地指导生产。
2实验部分
2.1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变送器
2.1.2传感器 (探头)
2.1.3支架
2.1.4蒸馏水
2.1.5塑料桶
2.1.6软布
2.1.7烧杯
2.1.8玻璃棒
2.1.9邻苯二甲酸氢钾
2.2实验步骤
2.2.1标定
我们在现场采样, 通过实验室用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其测定结果列表1。
根据通过表1可以看出西沟水的COD值大都在0-40 mg/l, 故把标定用标样配成C1=40mg/l, 另外取一桶蒸馏水进行两点标定。通过主菜单更改测量间隔时间为3分钟, 调整变速器到显示频率画面, 用软布将探头擦净, 分别放入蒸馏水及标样中, 分别测其频率值, 见表2。
通过表2得到两种溶液的稳定频率值分别为5510和5394, 通过主菜单将两种溶液的COD值及频率分别设定。
2.2.2准确度测量
实验室配制试剂标样C2=10 mg/l, 将传感器冲洗干净, 分别放入装有C1、C2的塑料桶中, 通过主菜单切换到样品测量画面, 测定结果见表3。
从准确度测量表可以得到, 使用此方法得到的结果准确度基本能达到要求, 可以应用。
2.2.3精密度对比:
实验室配制试剂标样C3=20 mg/l, 使用本仪器及在实验室分别测定C3及西沟水样, 从而进行实验室和在线测定仪的数据对比, 对比结果见表4。
从重复性对比表可以看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OD值标准偏差〈1, 表明重复性达到要求, 可以应用。
注意事项:
a.为保证测量视窗不被破坏, 不能用尖利硬物清晰传感器测量部分。
b.为保证该测量系统的准确测量需定期清洗探头、标定、检查通信电缆及连接。
c.水流不能太快, 安装地点不能有漩涡。
d.探头测量狭缝方向应同水流方向一致。 (自净作用)
西沟煤矿 篇8
关键词:水电站,电网,黑启动,系统恢复
0 引言
小浪底西沟电站建于小浪底枢纽北侧西沟水库下游、桥沟河右岸支沟内, 主要开发任务是作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黑启动”电源, 保证小浪底水利枢纽和河南省电网的安全运行, 电站装机规模为2×10 MW, 年利用小时数5 000 h, 年发电量为1亿k W·h。
1 西沟电站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小浪底水利枢纽装机容量为6×30万k W, 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 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 蓄清排浑, 除害兴利, 综合利用”为开发目标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投资由世行贷款和国家出资共同组成。作为发电企业, 在河南省电网中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治理黄河的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小浪底西沟电站作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黑启动”电源, 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枢纽和河南省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 修建小浪底西沟水库具有以下必要性:
(1)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一座综合性的枢纽工程, 是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 在治理黄河的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保证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运行, 根据小浪底世行咨询专家组的意见, 需要为小浪底水利枢纽设一备用电源。
(2) 鉴于洛阳“5·12”大停电的巨大影响及近年来世界多国因为电网大停电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河南省电力公司要求把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河南省电网的“黑启动”电厂, 为满足这一要求, 也急需为小浪底水利枢纽设一安全可靠的备用电源。
(3) 目前, 像小浪底水利枢纽这样的大型电站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的实例很少, 且大型柴油发电机组日常维护不便, 作为备用电源运行可靠性不高, 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 西沟水电站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 更符合国家的能源政策。
(4) 小浪底西沟电站作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备用电源, 在电站的建设和枢纽区建筑物布置、地形地质条件中具备建造所需的条件, 同时该项目也得到了河南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
因此, 小浪底西沟电站作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备用电源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也是可行的。
2 小浪底西沟电站的建设
2006年10月26日, 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局召开《小浪底西沟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咨询评估会。参加会议的有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学会、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水电发展中心以及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及代表。专家及代表查勘了工程场地, 听取了项目业主和《小浪底西沟电站可行性可研报告》编制单位的介绍, 批复意见同意原总体布置。
(1) 本着“无人值班, 少人值守”以及实行管养分离的原则, 小浪底西沟电站共设综合部、财务部、生产部3个部门, 运行管理人员为27人, 其中管理人员6人, 运行人员16人, 其余人员分别为综合部和财务部工作人员。小浪底西沟电站不设专门维护人员。
(2) 电站为高水头电站, 采用长引水线路压力钢管潜埋布置型式, “井—阀”并用以满足电站长期运用时引水系统稳定性要求, 装机2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电站装机容量为2×1万k W。
(3) 西沟电站采用“两机一变”单母线运行方式。厂用电电源分别由站内机压10 k V母线和小浪底水电站油库10 k V电源提供。正常运行时西沟电站机组负荷经东河清变电站升压至110 k V, 从孟东线送至系统主网。其主接线如图1所示。
(4) 西沟电站设置40 A·h大容量直流蓄电池组, 在厂用电及电网失电时, 向机组开机过程中各个系统分别提供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 以实现自动开机、并网的功能。
(5) 西沟电站机组开机过程中各个系统的负荷均采用交、直流同时供电模式, 正常情况下, 分别有400 V厂用电向用电设备供电, 直流蓄电池组采用浮充电模式充电, 以保证随时具备正常的容量。
3 小浪底西沟电站“黑启动”的实现
“黑启动”是指某一电力系统因故障等原因全部停运后, 在无外来电源供给的情况下, 通过该系统中具有黑启动能力机组的启动, 带动其他机组, 逐步恢复该系统的运行。
小浪底西沟电站在河南省电网和洛阳电网出现电网事故后, 小浪底电厂和本站在被迫全厂 (站) 停机的情况下, 可以利用站内直流系统顺利实现机组自启动, 快速对站内恢复厂用电的同时向小浪底水利枢纽提供“黑启动”电源。
(1) 西沟电站机组自启动后, 恢复站内厂用电负荷的同时经过“浪T”线向带蓼坞变电站供电, 然后可以通过“蓼小”线启动小浪底10 k VⅠ段, 最后启动小浪底电站机组。
(2) 电网事故后应该遵循以下顺序恢复:首先启动小浪底西沟电站内1台机组, 建立站内厂用电给排水系统和机组调速器压油装置供电, 然后启动蓼坞变;然后恢复“蓼小”线, 最后是恢复小浪底10 k V厂用电负荷、启动小浪底机组、逐步恢复220 k V电网, 扩大电网规模和加强网络结构, 直至全面恢复电网正常运行。
4 小浪底西沟电站“黑启动”程序介绍
机组黑启动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
5 结语
小浪底西沟电站的2台发电机组分别于2009年3月16日和4月5日, 在模拟外部电源全部丢失的情况下, 机组从停机稳态顺利开至并网发电状态, 成功完成了自启动的过程, 实现了黑启动的功能。
制定科学合理的“黑启动”方案, 不仅是全厂失电情况下安全生产自救的必要措施, 还将大大减少电网停电时间, 对于实现电力系统全停后的快速恢复意义重大。实践证明, 小浪底西沟电站作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备用电源, 将有力地保证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安全运行, 在保证黄河防洪体系的安全运用以及迅速恢复电网供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熊惠敏, 房鑫炎, 郁惟镛, 等.电力系统全网停电后的恢复——黑起动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999, 11 (3) :12~17
西沟煤矿 篇9
关键词:灰场,坝面渗水,防渗治理,加固方案
贮灰场是发电厂发电、供热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灰坝的安全问题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后果严重。以往不受有关部门的重视, 近年出现了几起的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教训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发电厂贮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 做到防患于未然。
1 概述
桦林西沟灰场位于牡丹江第二发电厂厂区东北方向, 距厂区的直线距离为3km, 属山谷灰场。该灰场初期坝为爆破堆石坝, 坝顶高程为280.00m, 坝底高程约为250.00m。上游坝坡坡度约为1:1.5, 上游设有反滤层;坝下游坡坡度不等, 高程270.00m以上约为1:2.0, 而270.00m以下边坡坡度接近1:3.0。初期坝库容蓄满后, 采用在沉积灰渣上填筑子坝的方式对灰坝进行了六级加高, 每级子坝的坝高均为5m, 坝顶宽度约为4m, 上下游边坡坡度均为1∶3.5。子坝是用风化砂建造的。第一级子坝设堆石排水棱体, 棱体内设排渗管, 二、三、四级子坝坝体下部也设置了水平排渗管, 第五、六级子坝设堆石排水棱体, 棱体内设排渗管。目前, 灰场灰坝情况详见图1。
2 灰坝渗漏情况
该贮灰场采用分格运行的方式, 整个库区从坝前向灰场内部依次被划分成1#格~4#格4个贮灰区, 各格之间用隔坝隔开。自2007年5月始在1#格内排灰, 6月上旬灰场运行的管理人员发现在三级子坝和四级子坝左岸侧约100m范围内的坝体下游坡面有渗水, 6月中下旬面积不断扩大, 最终发生大面积渗水现象, 具体见图2、图3。在1#格排灰期间, 灰场运行干滩在100m左右。6月下旬发现渗水后, 采取了停止向本贮灰格内排灰, 将排灰地点调至库内3#格, 同时增加坝体巡检次数等安全措施。之后, 坝体渗水现象有所缓解。
3 渗漏原因分析
3.1 灰坝渗漏后果
从坝体设计断面情况及前期的坝体渗流分析结果看, 灰场正常运行时, 其下游坝坡尤其是位置较高部位不应该有渗水出现, 本灰场坝面发生如此大面积的渗水, 表明此区域坝体内浸润线位置已经明显偏高, 属于异常情况。
浸润线位置如此之高, 对灰坝下游坡的边坡稳定极为不利, 目前虽然表观上尚未发现有坝体边坡不稳定的迹象, 但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 坝坡长期渗水还有可能对边坡造成冲刷, 对下游坡的渗流稳定也不利。
一旦有较大的降雨, 浸润线进一步升高, 渗水量加大, 将会发生不可控的险情, 大坝下游2km处落差近70m的江西村、牡-佳线国铁、鹤大公路乃至牡丹江河道势必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颁布的《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AQ2006—2005) 12.4条文“浸润线位置过高, 渗透水自高位出逸, 坝面出现沼泽化”属于病库, 因此应进行工程处理方案的论证研究。
3.2 灰坝坝面渗水出逸原因分析
从现场情况看, 渗漏位置分布在坝体靠左岸100m左右范围内的三级子坝的下游坝坡, 初步判断渗漏水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灰场内灰水的外渗, 因为:
1) 渗漏位置与灰场内运行水位的相关性较好, 上游水位高时下游渗出水水位位置高;反之, 上游水位降低下游出水水位置随之降低。
2) 渗漏水量较大, 分布范围较广, 坝面渗漏区域的最远端距左侧坝肩100m左右, 坝肩绕渗的影响范围一般没有如此大。
3) 三、四级子坝坝下设置水平排渗管, 排渗管建于沉积灰渣之上, 易发生沉降变形, 经长期运行可能发生淤堵或断裂, 导致子坝坝体内排渗系统部分或全部失效。
4) 二级子坝左侧坝体直接填筑在山体上, 由于山体的渗透性能差, 坝体内排渗系统不能正常起排渗作用时, 将使坝体渗水缺少宣泄的通道, 坝体内排水不畅, 会导致浸润线位置升高并从下游坝坡渗出。
5) 初期坝是定向爆破坝, 渗透系数较大, 能起到相当于排水棱体的作用, 最大断面渗入初期坝的水能很快排到下游, 而岸坡段子坝直接填筑在山体上, 浸润线位置较高。从渗流计算分析结果来看, 岸坡段二、三和四级子坝由于水平排渗管的效果已大大降低, 渗水将从下游坝坡渗出。
4 坝面渗水治理加固方案
对于已建成的坝体, 降低浸润线经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垂直排渗、水平排渗和贴坡排渗。垂直排渗可以通过在坝顶设置排渗井的方式降低浸润线;水平排渗则是通过在坝趾向坝体内打水平排渗管以达到降低浸润线的目的;贴坡排渗不能降低坝体内浸润线, 但可以保护渗流出口, 增加的重量可以提高下游坡的稳定性。
灰场初期坝为定向爆破坝, 渗透系数为A×10-2cm/s, 属于透水性材料, 各子坝筑坝材料采用风化砂, 渗透系数为A×10-3cm/s, 属于半透水性材料。各垂直排渗井或水平排渗管之间需达到一个比较密的间距才能起到降低浸润线的效果。其中垂直排渗井后期运行管理不便, 而水平排渗管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淤堵, 贴坡排渗要保证设计冻深工程造价偏高。
从解决浸润线位置偏高, 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 经比较本次渗漏治理最终采用在二、三和四级子坝坡脚增加设置排渗沟的方案, 与五、六级子坝排水棱体共同组成坡面排渗系统, 达到适当降低岸坡段坝体内浸润线的目的, 提高下游坡的稳定性。具体方案为:在二、三、四级子坝坝脚全断面挖一道横向的排渗沟, 岸坡渗水段 (约200m范围) 二、三、四级子坝下游坝坡中部挖一条横向排渗沟。同一级子坝两条横向排渗沟之间每隔50m用1条的纵向排渗沟相连, 排渗沟的深度不小于当地设计冻深1.90m。
4.1 渗流有限元计算分析
已建坝渗水治理前后各计算方案坝体渗流计算条件、坝体渗漏量见表2和表3, 坝体浸润线位置和渗流等势线见图4~图6。
二、三、四级子坝坝体下部也设置了水平排渗管, 但水平排渗管已经部分失效或全部失效, 第五、六级子坝设堆石排水棱体, 棱体内设排渗管。计算结果显示岸坡段浸润线位置较高, 干滩长度200m时, 已建坝岸坡段的浸润线位置从三级子坝的坡面逸出, 无干滩条件下的浸润线从四级子坝的坡面逸出。已建坝岸坡段各现状计算工况的最大水力坡降出现在二级子坝的坝脚单元内, 各种计算条件下的最大水力坡降相差不大, 都小于0.5。
计算结果表明:目前状态下, 已建坝岸坝段内浸润线位置普遍偏高, 由于该部分排渗设施已失效或者效果大大降低, 造成浸润线从下游坝坡逸出, 对坝体的稳定十分不利, 建议对岸坡段采取降低浸润线的措施。
采用工程治理措施后, 能够明显降低岸坡段的浸润线位置, 使渗水不从坝坡逸出, 而对最大断面的浸润线位置影响不显著。
4.2 坝体边坡稳定分析
计算分为不考虑渗水治理措施和考虑渗水治理措施两种情况。渗水治理前后各种工况计算所得的已建坝的边坡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和相应临界滑裂面见表4和图7~图8。
由已建坝的计算结果可知, 正常运行稳定渗流工况和设计洪水时的稳定渗流工况坝体的下游坡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均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可以认为灰坝已建坝是稳定的。
当灰场运行干滩达到200m时, 下游坝坡稳定性有所提高, 说明灰场运行时保持适当的干滩长度比无干滩长度更有利于坝体的稳定, 建议灰场运行时保持一定的运行干滩长度。
5 综合治理的实施及效果
5.1 综合治理的实施
对贮灰场主坝渗水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整改, 并对目前贮灰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统一汇总并制定规划。
贮灰场灰坝渗水综合治理项目分4部分: (1) 对初级坝勘察和完善浸润线测量系统; (2) 对坝体稳定性复核及加高方案论证; (3) 对坝体渗水问题进行设计; (4) 对坝体渗水问题进行修补治理。
以上工作的完成能够彻底解决二、三级子坝渗水问题, 确保大坝安全稳定运行。
具体实施方法 (见图9) : (1) 拆除原有坝坡混凝土, 施工完成后恢复; (2) 挖沟槽、排渗管道安装及回填; (3) 拆除原有坝坡混凝土, 施工完成后恢复2600m2; (4) 管道安装:DN400mm渗水管400m; (5) 沟槽挖土方 (约2 010m3) 及回填; (6) 7个横断面共布置25个测压管钻孔。
5.2 实施效果
通过对灰坝渗水综合治理截至目前为止7a多, 再未发生过渗水现象 (见图10) 。
6 结论
初期坝是定向爆破坝, 渗透系数较大, 能起到相当于排水棱体的作用, 最大断面渗入初期坝的水能很快排到下游, 而岸坡段子坝直接填筑在山体上, 浸润线位置较高。从渗流计算分析结果来看, 岸坡段二、三和四级子坝由于水平排渗管的效果已大大降低, 渗水将从下游坝坡渗出。从解决浸润线位置偏高, 方便施工的角度出发, 通过计算分析, 经比较本次渗漏治理最终采用在二、三和四级子坝坡脚增加设置排渗沟的方案, 与五、六级子坝排水棱体共同组成坡面排渗系统, 达到适当降低岸坡段坝体内浸润线的目的, 提高下游坡的稳定性。此外, 有些电厂的灰坝下游坡面也存在大面积渗水的现象, 因此, 本次加固方案也可为其它灰坝的防渗加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杰.土石坝渗流控制理论基础及工程经验教训[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2]郦能惠, 黄惠芳等.冲填土挡灰坝筑坝关键技术[J].水电能源科学, 1999, 17 (2) :34-38.
[3]毛昶熙.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西沟煤矿】推荐阅读:
西沟二号井煤矿零星事故防控措施11-10
1西沟小学“文明小博客” 活动总结06-04
高西沟村农业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书06-21
隆昌煤矿煤矿综合防灭火措施05-31
煤矿生产通讯稿与煤矿矿长新年致辞07-29
煤矿重大危险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01-01
东河煤矿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