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方舱医院(精选7篇)
野战方舱医院 篇1
1 引言
野战方舱医院执行抗震救灾时使用的病历是纸质病历,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应对大量的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而野战方舱医院医务人员相对较少,工作量大,并且工作条件艰苦,纸质病历因为工作紧张而书写不及时,并且纸质病历不宜保存和查找,统计不准确、不及时。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在野战方舱医院使用信息系统,实现伤员信息采集自动化、物资管理数字化、资源信息共享化和远程医疗无缝化等功能,从而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了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实现了门诊病历电子化、门诊无纸化的目标,同时达到了与LIS及RIS无缝数据交换的功能。
2 某部野战方舱医院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基本情况
2.1 某部野战方舱医院抗震救灾救治情况
某部野战方舱医院于2008年和2010年分别参加了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任务,执行汶川抗震救灾任务共90 d,门诊27 890人次,收治806人次,手术1 085人次,病历806份。参加玉树抗震救灾共150 d,门诊15 926人次,收治1 328人次,手术1 529人次,病历1 328份[2]。
2.2 某部野战方舱医院抗震救灾病历使用情况
汶川抗震救灾,野战方舱医院使用的病历统一为纸质样式,与后方医院纸质病历相同。玉树抗震救灾在没有与玉树县人民医院共建以前,方舱医院使用的是纸质病历;与玉树县人民医院共建后,依托玉树县人民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使用电子病历。
3 某部野战方舱医院抗震救灾无信息化系统情况
3.1 使用纸质病历增加了野战方舱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地震及地震次生灾害造成的伤病员数量多,伤情与病情复杂[3],涉及医院内、外、妇、儿及心理所有科室,而野战方舱医院医务人员相对较少,且目前野战方舱医院没有相应的电子病历系统,伤病员就诊时没有挂号系统,每天野战方舱医院就诊患者400~600人,最多时680人/d,完全依靠工作人员用登记本手工登记,仅进行伤病员门急诊登统计每天每名医生要消耗水笔1支,给医务人员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住院患者伤病情复杂,而医务人员相对较少,医生每天花费在患者查房、手术上的时间较长,有时手术连台转,医生手工下医嘱,使用纸质病历,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3.2 各种统计不及时,误差大
地震造成的伤病员数量多,每天就诊的患者不确定在什么时间到方舱医院就诊,尤其在处理批量伤病员和晚上急诊时,仅依靠工作人员手工登记,存在医务人员忙于抢救伤病员而导致登记不全、不细。野战方舱医院每天向上级日报或者上级需要数据时,只能通过查询手工登统计,因为统计不全、统计不及时,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3.3 病历完成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
地震造成的伤病员伤病情复杂,而野战方舱医院医务工作者相对较少,每天应对大量的伤病员,尤其是外科医生,每天忙于做手术,玉树抗震救灾时,地区阑尾炎发病率极高,有时手术连台做,导致医生书写病历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
3.4 病历保管不完善,不易查询
2次抗震救灾,某部野战方舱医院收治患者均超过800人,而住院处办公、治疗室只有1顶帐篷,内外科病历都在一起,患者出院后,因为野战方舱医院没有专门保管病历的用具,病历装订后只能放在纸箱内,导致查询病历不方便,保管不完善。
3.5 物资补充不及时,影响野战方舱医院功能开展
野战方舱医院没有电子病历,药材、耗材消耗与库存统计全凭手工统计,药材、耗材数量不足时,不能自动生成或者报警,而由保障组工作人员每天统计,不仅增加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数据统计不准,导致物资补充不及时。玉树抗震救灾时,库存心电图纸只能满足100人1周的使用量,在一般地区,补充只需要1~2 d,但是,玉树灾区补充需要1~2周,从而影响了野战方舱医院救治功能的开展[4]。
4 野战方舱医院信息系统的设想
4.1 设计思想
紧贴卫勤保障任务,着眼于医疗救护保障的需要,实现野战环境下伤病员快速通过的信息采集、录入、传递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根据指挥自动化建设总体技术要求,以国、军标为基础,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技术体制,满足综合集成技术要求,实现电子病历与卫勤指挥信息系统、电子伤票和野战方舱医院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战时及非战争军事行动伤病员救治和卫勤指挥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
4.1.1 野战方舱医院信息系统内容尽量简化、易操作
野战方舱医院电子病历设计时应遵循简化的原则,采用表格式的方法设计,使用电子病历时,医生和护士均采用填表的方式,表格内设计内容能用打钩的方式尽量选择打钩,不能选择打钩的尽量用最少的文字填写。以野战电子病历为综合集成平台,开发应用野战PACS、LIS、手术麻醉、重症监护、战创伤早期治疗临床路径等信息系统,全面实现野战方舱医院伤病员救治信息的数字化建设。
4.1.2 野战方舱医院信息系统具备自动统计及查询功能
野战方舱医院信息系统须具备自动统计功能,具备能够统计就诊伤病员数量,检查伤病员数量,收治伤病员数量,手术患者数量,病重、病危伤病员数量以及每日消耗药品、耗材数量。野战方舱医院电子病历具备查询功能,能够根据查询要求查询不同的数据,能够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随时查询统计数据,能够根据病名查询患者数量,能够查询药品和耗材使用情况,能够查询检查阳性率等。
4.1.3 野战方舱医院信息系统具备报警功能
野战方舱医院信息系统须具有报警功能,对于库存药品和耗材数量达到定值时(定值可根据任务需要而设),能够提供报警功能。
4.2 软硬件平台
服务器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Oracle 817数据库,安装Net Frame work 20以上,MDAC28以上;PC客户端:Windows 2000 Professinal操作系统、Powerbuilder 9.0动态库、Oracle 817客户端;PDA客户端:Windows Mobile 5.0。硬件要求,服务器:P4/1 GB内存/80 GB HD;PC客户端:P4/128 MB40 GB HD;PDA客户端:Symbol MC50PDA;组网设备:C isco AP 1100[5]。
5 野战方舱医院使用信息系统分析
5.1 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及时查询上报数据
野战方舱医院使用电子病历,从门诊挂号到住院、手术治疗均在电子病历上随时显现统计,对于各级需要的数据能够随时提供准确数据;能够查询统计抗震救灾期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为药品、耗材使用请领或购置提供依据。野战方舱医院查询病历时,无论是出院还是在院患者的病历,能够在计算机上随时查阅,解除了工作人员须对患者住院病历逐箱逐份查找的麻烦,大大减轻了病历的查询和保管压力。
5.2 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使用电子病历后,通过在计算机上打钩的方式,可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尤其是在遇到批量伤病员救治时,使用电子病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应用野战PACS、LIS等,网上传递结果,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放射、检验等部门的工作量。
5.3 多平台支持,及时补充药材、耗材
使用信息系统,对于药品、耗材库存量不足时,信息系统能够报警,提醒保障组及时请领、申报药品和耗材购置计划,确保药品、耗材供应及时。
6 结语
野战方舱医院使用信息系统,有效降低了野战方舱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提升了野战方舱医院的工作效率和野战方舱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满足了野战方舱医院执行任务的需要。
摘要:通过某部野战方舱医院参加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对野战方舱医院病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针对野战方舱医院使用纸质病历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查询不方便,登统计不及时、不准确等实际情况,提出在野战方舱医院使用信息系统的设想,以期实现伤病员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存贮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伤员救治信息可视化、资源信息共享化。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野战方舱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准确性、野战方舱医院的工作效率和野战方舱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满足野战方舱医院执行任务的需要。
关键词:野战方舱医院,信息系统,设想,分析
参考文献
[1]朱兴喜,胡新勇,杨国斌,等.伤员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2):17-18,27.
[2]郑晓东.战役卫勤支援保障系统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9):379-380.
[3]王军.浅谈方舱医院抗震救灾持续性保障力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9):377-378.
[4]王军,刘建军.野战方舱医院抗震救灾药品耗材保障供应畅通的做法及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112.
[5]林村河,程跃斌,龚红伟,等.医疗救护分队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0):956-957.
野战方舱医院 篇2
护士,我肚子饿了,有没有吃的东西?
护士,我今天核酸结果出来了吗?
护士,我要什么时候才能出去?
这只是我每天在方舱工作的一个小场景。从4月7日至今,我进入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已整整一个月。从坚定奔赴到勠力同心,从矢志抗疫到曙光初现,大家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凝结成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喜悦。
出发援“沪”
4月3日,接到援“沪”的紧急通知后,主动请战的我转头看了看正在熟睡的小宝,眼神中透露一丝犹豫。父母看出了我的担忧和不舍,立刻给出了一颗定心丸:“梅梅,你放心,家里有我们在,小宝我们会照顾好,你就安心地去上海支援,但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4月4日凌晨,我们抵达上海徐汇区。
4月5日,我们开始练习穿脱防护服,熟悉各种工作流程,学习最新版新冠肺炎诊治方案,确保进入方舱医院后能顺利开展工作。
初入方舱
经过两天紧张的培训和准备,4月7日凌晨,我和小伙伴们进入上海国际博览中心N4方舱医院开始方舱工作。
一进方舱,我们就接到预检分诊的电话通知,到方舱入口迎接86名新入院的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由于刚接管N4舱的工作,操作系统、工作流程不够熟练的我们有些紧张、吃力,但仍然坚持在舱内工作了近八个小时,滴水未进,直到把所有的诊疗工作都做完后顺利交接给下一个班次。
在方舱里,我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一会儿防护服就被汗水浸湿了,一会儿又被自己的体温烘干了,过了一会儿又被汗水浸湿了,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我开玩笑地和方舱同事说:“这可是高级的方舱桑拿啊!”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我出舱的时候,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在地。
方舱纪事
(一)
我所在的N4舱是国际博览中心治愈率最高和出入量最多的一个舱,从4月6日开始收治了4000多名患者。
我在方舱内的工作岗位是主班,面对的都是一些琐碎而繁杂的事情,每次我都是第一个进舱,最后一个出舱。只要患者有需求,我都尽量满足,从不叫苦叫累。
每天都重复着接患者入舱,逐一进行健康预检、安置床位、登记入区、核对患者信息、询问疾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健康宣教、病情观察、贴核酸检测条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跟进治疗方案,积极与患者沟通,到最后出院通知工勤人员进行终末消杀……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现在的得心应手,方舱见证了我的成长和坚守。
(二)
为了让新入院患者尽快适应方舱环境,安心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我耐心地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她们的情绪,增强战胜新冠病毒的信心。
对每一位新入院患者,我都会仔细告知他们方舱内的注意事项、手卫生的步骤、佩戴口罩的方法、采集核酸的注意事项和开窗通风的重要性,并将患者对用餐的特殊要求记录下来进行交接。
(三)
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4月12日,方舱200多名患者康复出院,看到她们满心欢喜地离开,我的眼眶湿润了,反反复复地说着一句话,“你们回家后一定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
4月23日,我在方舱里为一个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小朋友采核酸后,她甜甜地对我说:“谢谢阿姨”,我心里倍感温暖,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并舱再战
5月5日下午,我们接到江西省援沪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通知,将上海国际博览中心N4方舱医院的200多名患者转移至N1方舱,休舱不休战。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愿所有的方舱医院早日完成使命、关门大吉!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彼此携手,咬定目标,持续攻坚,疫霾终将散去,胜利就在前方。
★ 电子定舱协议书
★ KM6水平舱环境控制系统
★ 观看《方舱》抗疫单元剧的心得体会
★ 老师去哪了作文
★ 爷爷去哪了?作文450字
★ 医院医护人员表扬信
★ 以时间去哪了话题作文
★ 我们的时间去哪了作文
★ 医院医护人员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野战方舱医院 篇3
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与繁衍,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突发事件和恐怖极端势力的威胁迫切需求催促着灾害医学研究前进的步伐,呼唤医学救援工作迈上崭新的台阶[1]。现代化的野战方舱医院不仅要立足于战时的准备,而且要应对非战争的军事行动。作者通过方舱医院在汶川和玉树抗震救援中的工作经验,体会到超声在临床影像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方舱医院的超声工作室及设备配置还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与现代化的野战方舱医院不相适应。本文在此仅评价超声技术在野战方舱医院中的应用价值,为在野战条件下超声设备的配置标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方法
对在玉树抗震救灾中野战方舱医院近百天收治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将经超声影像检查者分成A、B、C 3组,A组为超声检查阳性组;B组为经超声检查后手术治疗组;C组为经超声检查后排除可疑疾病组,并对B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进行比较。
1.2 仪器设备
超声检查应用意大利百胜公司Mylab 25全数字电脑声像仪,配有线阵、扇形及凸阵探头,中心频率为5~10 MHz。彩色多普勒频率为5.5 MHz。多普勒检查时探测深度为3~4 cm,滤波频率为100 Hz。
2 结果
野战方舱医院近百天收治的患者中有6 920名患者进行了影像检查,约占总数的50%。其中经X线检查者有2 663人,经超声检查者有4 257人。超声检查分组:A组2 000例,占超声检查总数的47%;B组156例,占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总数的60.9%;C组2 257例,占超声检查总数的53%;超声检查占全部影像检查总数的61.5%;B组手术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符合率达100%。
3 讨论
3.1 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
超声影像诊断是现代医学影像中重要的一个分支,随着超声诊断设备以及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2],超声检查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断工具。尤其是高分辨率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以及超声造影技术的出现,使得超声不仅在心脏、外周血管、浅表器官以及胃肠疾病的诊断中体现出相比放射学检查更为独特的优势[3],超声对骨的结构及软组织的显像也更加清晰,对软骨骨折有很高的检出率,弥补了X线对软骨病变检出率不高的不足,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超声足以和MRI媲美[4,5,6]。国内外很多学者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超声是诊断骨关节及其软组织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明确外周神经损伤及定位、部分定性的首选检查方法[7,8]。正是由于超声设备水平的飞速发展,使得一些新的超声诊断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从而使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3.2 超声影像在野战方舱医院中的应用
目前,野战方舱医院的影像学检查基本包括DR、CR、常规X线和超声检查。由于灾区环境恶劣,伤情复杂,缺少其他影像设备,以超声作首选影像检查的医生和患者都占总数的80%以上。因为震后医疗救治工作不仅局限于外伤性的损伤,灾情造成和引发的其他一系列常见疾病也成为了震后预防和救治的重点[9,10]。放射性的影像学检查整体及空间分辨率强,一般对胸肺部及骨骼等的损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人体实质性脏器的损伤及腹腔内的局部病变缺乏一定的直观性,而且对于血管性损伤及浅表器官病变的检出,X线也同样是无法替代超声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超声检查后的2 000例阳性患者中75%进行了腹部、浅表器官的超声检查,25%则涉及心脏、外周血管、肌肉骨骼的超声检查,其中156例根据超声诊断及时地进行了手术治疗,不同程度地解除了患者病痛。超声不仅在野战方舱医院的影像检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在临床快速诊断和制定手术措施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排除一些临床疑似疾病中,为临床的选择性干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缩短了救治时间。例如: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治中,解放军总医院的超声专家就曾用超声设备对89例骨折患者进行超声鉴别诊断,弥补了当时放射检查的不足[11];海军总医院对28例可疑骨折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统计结果与X线符合率达91.3%[12]。玉树抗震救灾方舱医院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心血管、肌肉骨骼疾病患者相对较少,可能是与患者和部分年轻临床医师对超声检查范围认知不够,以及方舱医院设备配置相对欠缺有关。
3.3 野战方舱医院目前超声设备配置的体会
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野战条件下疾病的快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重要影像检查之一的超声诊断不仅需要具有责任心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高级专家和操作者,同时超声仪器的配置也应该是全面的,以适应现代化野战方舱医院的临床需求。具有较高配置的超声设备稳定性更好、图像显示更清晰、分辨率更高、判别病变的手段更多,这不仅可增加操作者快速诊断的信心,同时也便于在野战条件下临床医师通过超声影像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全面的了解,有目的的进行治疗和制定手术方案。以往野战方舱医院的超声设备配置不够全面,对于心血管病变、浅表器官和一些骨骼、肌肉、神经损伤等病变超声诊断和(或)依靠有限的X线检查技术较难明确。灾害中在当地医疗设施完全瘫痪的情况下,野战方舱医院执行着相当于二级医院的任务,遇到的环境和病种也都复杂不可预测,临时需要设备再从后方调配或紧急后送患者,将给临床救治带来不良的影响,加重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损失。
3.4 野战方舱医院超声设备配置标准的建议
现代化野战方舱医院应配置具有高分辨率的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能够在复杂环境下配合临床进行各系统疾病的医疗救治和满足患者需求为目的。配置3台较为合适:1台为综合超声诊断仪,标配心血管、腹部及浅表探头备用于随时外出巡诊或病房床旁急诊使用;1台为具有检测心脏、外周血管和包括骨肌拓宽成像等功能优势的超声诊断仪,标配心脏和高频探头;1台为具有检测腹部功能优势的超声诊断仪,标配腹部、经阴和直肠探头。后2台置于野战方舱医院保障模块内的独立特诊室,应配有超声工作站,以保证特殊病例图像的存储和图文报告的输出,便于操作者和临床医师对病例进行离机报告分析及远程会诊,同时也为野战条件下的超声影像诊断积累经验。四川汶川及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时野战方舱医院的超声设备准备不足,对应急展开超声诊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野战方舱医院果断及时调用了后方医院的彩超设备,部分满足了临床需要,但仍有遗憾,甚至有些遗憾是无法弥补的。灾害使得灾区病患相对集中、病种复杂,多台设备还可用于分流、隔离就诊患者,避免患者因长时间等待引发焦虑情绪,减少急危重患者的痛苦。
4 结语
野战方舱医院 篇4
1.1 陌生的环境地域,影响野战方舱医院全面快速展开
地震危害巨大,无论是对人员还是对城市设施造成的破坏力是无法想像的,要求野战方舱医院到达灾区后全面快速展开,对伤员实施紧急救治,需要一定的区域面积和充足的水源、方便的交通条件。而野战方舱医院到达灾区后没有明确的地址,对灾区地域环境不熟悉,需及时与地方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迅速对野战方舱医院展开地域勘察、选定,影响野战方舱医院全面快速展开和紧急救治。
1.2 人员年龄、性别和体力相差悬殊,导致劳动力相对较弱,影响快速展开
抗震救灾,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要求野战方舱医院到达目的地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展开医疗救治,须分秒必争,而野战方舱医院配发的物资大小不一,重量不等,大而重的物资需要多人乃至借助其他装备才能完成卸载,小而轻的物资所占比例不大。为避免装备物资丢失或损坏,须利用包装箱才易于保存和管理,需要增加物资卸载的劳动力。野战方舱医院展开时,展开区域大,任务重,时间紧,人员体力消耗大,为确保救治效果,野战方舱医院人员抽组以科室主任、副主任和主治医师等技术骨干偏多,年龄分布于20~50岁之间,并且男女人数比例相差不大,造成劳动力相对较弱,影响野战方舱医院的快速展开。
1.3 携带物资多,展开场地狭小,车辆迂回受限,影响快速展开
野战方舱医院展开需要足够的空间,按照抗震救灾实施紧急救治需要,展开三区二场,即门诊分类后送场、方舱救治区、伤员收容区、宿营生活区、车场,各区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间,确保野战方舱医院的伤员流、车辆物资流顺畅。抗震救灾的部队和地方人员相对较多,余震频繁,灾区人民群众均住在户外,导致野战方舱医院展开位置相对狭小,且携带物品多,运输物资的车辆多,车辆停放、迂回的面积要求增大,场地狭小受限,物资卸载时车辆调动次数增多,调动车辆的时间增多,影响野战方舱医院的快速展开。
2 野战方舱医院在抗震一线展开的对策
2.1 先遣组先期到达灾区与地方政府协调选址,确保野战方舱医院快速全面展开
野战方舱医院在整体出发前,首先派出先遣组,先期到达灾区,与地方政府协调选址,选址要符合野战方舱医院快速展开要求,地域广阔平整,或有展开纵深的地幅,避免低凹地域或泥泞地域,避免因地域受限影响快速展开,防止展开后因下雨造成道路泥泞或方舱、医疗帐篷和生活帐篷进水[1,2]。在确保面积足够大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域,确保野战方舱医院到达灾区后立即快速展开,减少选址的时间浪费。
2.2 根据工作量的大小,人员重新编组,适应紧急救治的需要
为保证野战方舱医院全面快速展开,不再按照野战方舱医院原来编制组进行任务分配,而是根据任务需要重新分配。首先成立网架帐篷卸载搭设组、方舱展开组、医疗床卸载展开组、生活帐篷及床卸载展开组、医疗箱卸载展开组、携行包卸载组、指挥组并电工通讯组以及炊事物资卸载展开和野战厕所搭设共8组,其中网架帐篷卸载及搭设组为野战方舱医院男青年,24~28人;方舱展开组只需要6名男同志;生活帐篷及生活床卸载及展开组以女成员为主,人数24~28人;医疗箱组以女成员为主,16~18人;个人携行物资卸载组全部为女成员,4~6人;指挥组并电工通讯组以男成员为主,电工通讯组负责整个野战方舱医院的电力及通讯架设;炊事物资卸载展开组12人;野战厕所搭设组需8人。展开时,各区各组同时展开。车上4~6人负责卸载,车下人分组进行搭设及安装。个人携行物资卸载组须按照携行包的编码摆放,便于人员寻取个人的配置携行物品。
2.3 车辆按区依次进场,快速有序适应紧急救治需要
无论场地怎样狭小,野战方舱医院展开时须把方舱展开在外面,便于医疗紧急救治。伤员收容区展开在方舱的后面,生活区展开在伤员收容区的另一面[3]。展开时,生活区的车辆先进入,伤员收容区的车辆后进入,方舱车辆最后进入。伤员收容区和生活区展开时,先卸通信通道舱和储物通道舱,再卸载水站通道舱和检验通道舱,其他舱体可以同时卸载。各区展开时,都要留好车辆通道,确保车辆进出场方便,野战方舱医院全面展开迅速。
3 结论
野战方舱医院由火车、汽车运抵绵竹市抗震一线,在选址上,按照人员编组和分工,车辆依区按次序进场,生活、病房及方舱救治区同时展开,到达后仅4 h,一个集治疗、收治和生活的方舱医院在灾区快速展开,开始接收灾区患者。
参考文献
[1]安志萍,赵丽萍,敖琼.军队医疗装备可靠性维修管理模式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49-50,52.
[2]郑小溪,李怡勇.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和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67-68.
野战方舱医院 篇5
野战方舱医院全面展开初期,各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由于伤员多、伤情重,大部分的医务人员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医疗救治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主动管理装备。野战方舱医院配发的物资,除了营房装备的宿营帐篷、卫生帐篷和冷暖风机因为质量重、体积大,不易于整体丢失外,其他装备,包括电站网络配件、指挥装备、卫生装备、营房装备的宿营帐篷和卫生帐篷内的配件,如锤子、镢子等,都因体积小、质量轻和使用频率较大,如果管理方法不当很容易丢失和损坏。为了防止这一点,野战方舱医院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使用管理机制。
2 野战医疗所抗震救灾时装备的管理方法
2.1 定人定位的管理方法
野战方舱医院装备种类多、数量多,不可能仅依靠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就能保证野战医疗所装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因此,要明确分工,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在分工的基础上,对每个人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职责要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而定,要把每名成员统一编号,每个号码负责管理的装备都要明确清楚,小到每个帐篷的镢子,大到方舱装备,使每个号码对应的成员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1]。
2.2 建立检查和抽查制度
野战医疗所装备全部分配给野战医疗所成员后,要建立三级检查制度,即各组组长每日查、野战医疗所医疗助理员每日查和野战医疗所所长不定时抽查的制度。
2.2.1 组长每日查制度
各组组长每日查制度包括检查装备使用登记情况、装备功能状态、有无缺损和人员履行管理装备职责情况,要做到对本组成员所管装备一口清,所有成员要做到对各自负责的装备一口清,要熟悉掌握所管装备的型号、功能、使用操作方法和简单故障的处置,熟练掌握所管装备在野战方舱医院展开时和未展开时的位置。
2.2.2 装备管理员每日查制度
装备管理员每日不必对全所所有装备都进行检查,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对部分装备进行抽查即可,但在野战方舱医院撤收转移前,要对全所所有装备进行认真清查,包括装备的缺损、故障和功能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应作好详细的登统计,尤其要将装备的管理人登记清楚,。
2.2.3 野战医疗所所长不定期抽查制度
在抗震救灾时,所长要对成员管理的装备认知情况进行抽查,内容包括人员对装备的管理、使用和排除一般故障的情况等。
2.3 小件易丢失装备集中保管方法
对于野战方舱医院中小件易丢装备,如血压计、手电筒等,在野外驻训时应采取集中保管,即谁使用谁领取,并且要认真做好登统计,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收回[2]。
2.4 建立野战医疗所装备及时维修制度
如野战方舱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如声音、温度、被测数据、标准值偏差、指示灯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故障本上做好异常情况的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故障时间、原因(分人为、自然两方面)、现象,维修后的运行情况,要及时向保障组报修,避免设备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于不能维修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请求厂家支援。维修完成后要记录试机情况。
2.5 建立奖惩制度
严格奖惩,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使奖惩制度尽可能地规范化、制度化,对每个人进行公正的奖惩,要求以准确的考核为前提,考核必须细致、准确、公平、公正,确保奖惩恰如其分。
3 野战方舱医院在抗震救灾时装备使用管理的结果分析
(1)建立定人定位的管理模式,将职责落实到每个人,做到人人负责,人人管装爱装,提高装备的管护能力。明确了职责,就相应的授予了权力,将个人管理装备的权限全部委授给个人,由队员独立管理,上级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调动全所人员管装爱装的积极性,将任务明确到每个号码,从而保证无论野战医疗所人员如何变化,但人员对应的号码不发生变化,从而使任务不会因人员调整而导致装备无人管理,使装备始终处于管控状态[3]。
(2)建立三级抽查制度,提高野战方舱医院队员管装爱装意识,确保装备常态化管理。通过检查,对装备知识的提问,可以提高队员的学习积极性,督促野战医疗所人员对加强装备的管理和使用训练。加强人员对所管装备型号、功能、使用操作方法和简单故障排除的训练既达到了训练的效果,又保证了装备管理常态化。
(3)小件易丢失装备采取集中管理,保证了装备的完好率。以车代库,零散物品、小件易丢装备使用完毕后及时收回,统一集中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装备丢失和损坏。
(4)建立维修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延长装备的使用效期。一台装备使用期限的长短、性能稳定的好坏、工作效率和测评精度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装备本身质量的优劣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医疗仪器装备的专管专用是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及时维修制度可以对装备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5)建立奖惩制度,提高了队员管装爱装的意识。对每个人进行公正的奖惩,对有成绩有贡献的人员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者都是必需的,通过奖励措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对工作消极的要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通过惩罚少数人来教育多数人,从而强化管理的权威性。
摘要:目的:探讨野战方舱医院的装备在抗震救灾时的使用管理。方法:将野战医疗所的装备明确到个人,专人管理、专人负责。结果:提高了野战方舱医院人员对装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能力。结论:其适用于野战方舱医院装备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管理使用。
关键词:野战方舱医院,抗震救灾,装备,使用,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敏.论医疗装备管理与医院效益[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5):53-54.
[2]贾国良.对医疗设备使用的制度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51-52.
野战方舱医院 篇6
关键词:医疗方舱,野战医院,抗震救灾,配置
青海玉树地震后,以我院野战医疗所为主体携带医疗方舱组成野战方舱医院,迅速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任务。2010年4月15日以摩托化和铁路输送方式向玉树灾区机动,于17日全员全装第一时间到达玉树,迅速展开,担负替代玉树自治州医院职能任务。历时4个月20天,出色完成地震现场救治、灾后医疗救援与灾后帮带重建3个阶段性任务,被党中央、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我院快速机动与医疗救治实践为方舱医院乃至军队医院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1 基本情况
1.1 灾区相关情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突发7.1级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州所在地结古镇灾情严重,道路破坏,水电中断;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作为当地方圆600 km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龙头医院,在地震中严重毁损,丧失收治能力。灾区距离部队驻地遥远,社情民情复杂;方舱人员来自内地平原,对高寒缺氧、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等高原环境不适应;服务地域对象特殊,灾区藏族群众居多、民俗礼仪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灾区鼠疫、乙肝、结核、梅毒、包虫病等传染、感染机会多。
1.2 方舱医院保障能力
野战方舱医院依托新型第二代方舱,具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组合灵活,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更优良的工作环境,在野外条件下能迅速展开、快速形成卫勤保障能力的显著特点[1],展开收容留治单元和生活保障单元后,就具备了后方野战医院功能。在保障能力上能昼夜通过伤病员并展开床位,医院配置前移后可提高前方救治能力。
1.3 力量编配情况
野战方舱医院以野战医疗所全员全装为主体抽组医疗救治力量,配属某独立汽车营汽车勤务力量及宣传、通信、心理、防疫等加强力量。携带战救材5个基数,战常材1个月量。根据进驻高原地区特点,筹措了执行高原地区任务所需9类、价值20万余元物资器材。
1.4 机动情况
野战方舱医院按1个摩托化梯队和2个列车梯队编成,2010年4月15日13时向灾区机动。摩托化梯队主要编配指挥、急救和保障人员,主要携带个人携行物资、实用或轻便救治器材物资和基本生活单元,采取先遣探路、换班驾驶、接力保障的方式,昼夜兼程,经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行驶2 350 km,于17日17时到达玉树灾区。列车梯队主要编配方舱管理和病房留治人员,携带方舱系统,以铁路输送方式于2010年4月15日21时装载后发车,沿途依托军供站保障,于17日4时到达西宁站卸载,换摩托化机动,于19日2时到达,成为灾区第一个具有强大救治能力的医院。
1.5 展开收治情况
在依托保障条件基本丧失的情况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组织力量清理开设场地,在3 h内展开基本医疗单元完毕,6 h后具备接受伤病员条件,开始早期收治和专科治疗。截止2010年6月10日,方舱医院共接诊患者17 305人次,收治377人次,手术610例,后送25例,巡诊人数2 568人次,救治成功率为100%。防疫消杀面积35.6万m2。
2 配置特点
方舱医院千里机动,克艰破难,全力救治,扎实帮建,严格管理,圆满完成任务,经受了特殊环境考验,成为玉树地震灾区的“生命之舱”。
2.1 快速反应紧急出动
接到抗震救灾命令,全院官兵迅速进入战备状态,理解任务,迅速筹措物资,快速跨区远程机动,实施紧急医疗救援。从玉树发生地震到部队出动,只有18 h,这在医院应急保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短时间内完成物资筹措、人员抽组、装备编配、健全指挥机构等工作,考验了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2.2 快速跨区远程机动
从内地到海拔4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道路异常复杂,隧道多,险路多,盘山公路多,有长4 000 m、30°的坡路,还有数座海拔4 500 m以上的雪山达板,过硬的作风和技术创造了连续机动52 h安全行驶2 350 km的新纪录。特别是从西宁至玉树820 km高原缺氧路段,驾驶员挑战生理极限,边吸氧边驾驶,靠坚强的毅力翻越了海拔4 824 m的巴颜喀拉山口,创造了军区部队快速跨区远程和高原连续行军的记录。
2.3 快速展开方舱医院
在地震废墟的场地展开困难很大,为尽早发挥方舱救治功能,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就方舱展开地域、灾户的搬迁、理顺救治渠道等进行了细致的协调。人工清理废墟垃圾30多立方米,搬迁分散帐篷210多顶,2010年4月20日在玉树州体育场全面展开,在第一时间托起了玉树灾区的生命之舟。
3 快速配置的作用
3.1 配置先进的方舱为救治成功提供重要条件
野战方舱医院依托第二代医疗方舱系统,在平时主要用于灾害医学救援和突发事件伤病员的救治。在汶川抗震救灾实践中得到了首次检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机动性强,快捷方便,功能齐全,拥有现代化急救、手术装备和诊查设备,能够对急危重伤病员进行抗休克、心肺复苏、除颤、通气等紧急救命处理,能够快速进行吸痰、吸氧、补液、输血治疗,能够动态监测心电图、心率、脉搏、呼吸和血压等,为快速灾区救治争取了时间,大大提高了紧急救治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伤残率和伤死率[3]。任务期间,共抢救急危重患者65例,其中64例全部成功治愈出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8.5%,非手术急危重患者的救治存活率为100%,尤其是成功救治了呼吸心跳骤停的2岁藏族患儿格来扎西。
3.2 快速配置是赢得救治时间的关键
震灾发生突然,救援准备时间紧迫。救援效果与时间有极大的相关性[4],按照时效救治原则进行救治,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非常重要。要在“快”上下工夫,(1)要快速反应,接到命令后,迅速理解任务,筹措物资,抽组人员、健全指挥机构。(2)要快速机动[5],采取摩托化机动与铁路输送相结合的方式,昼夜兼程;编成1个应急救治力量轻便装备摩托化梯队先行机动和2个铁路输送列车梯队随后跟进的机动方案,多路机动,快速开进,尽快到达。(3)要快速展开,在困难条件下,在第一时间展开医院,为尽早接受伤病员赢得时间。
3.3 方舱医院成为灾区医学救援的重要力量
3.3.1 创造第一时间在高原灾区展开方舱医院的记录
到达灾区后因各种保障困难,要在地震废墟场地展开方舱困难很大。为尽早发挥方舱救治功能,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我们积极与兰州军区前指、玉树州政府沟通,就方舱展开地域、灾户的搬迁、理顺救治渠道等进行了细致的协调,搬迁体育场救援单位30多个、灾民帐篷200多顶,清理废墟垃圾30多立方米,于2010年4月20日方舱医院在玉树州体育场全面展开,在第一时间托起了玉树灾区的生命之舟,成为玉树灾区医疗救治的支撑性力量。
3.3.2 在灾区创造方舱医院救治的多项记录
(1)创门诊、收治记录。地震后急危重患者多,病种复杂。方舱医院展开初期,日均门急诊量均在600人次以上,最多时达777人次,收治患者20人次。(2)创危重抢救记录。急救方舱是玉树灾区唯一的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重症监护室,共抢救急危重患者65例,其中64例全部成功治愈出院,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98.5%,非手术急危重患者的救治存活率为100%,尤其是成功救治了呼吸心跳骤停的2岁藏族患儿。(3)创手术记录。在手术方舱内成功完成了首例开颅手术、断肢再植术、脾切除术、开胸术。(4)创接生记录。在方舱内成功接生了57名新生儿。
3.3.3 首次完全履行当地医院职能
按照总部任务和上级要求,此次参加玉树抗震救灾的人员、技术、设备等保障能力及医护人员均达到了平时二甲医院标准,接替玉树州医院救治伤病员职能,成为玉树灾区医疗救治的强大支撑性力量。为此,方舱医院重点把握职责转换、管理运行模式、住院患者伤情判定、药品耗材供应、内部管理等方面,确保医院正常高效运转。此外,在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针对玉树州医院医护人员的技术需要,制定了帮带、教学计划,添置了教学设备,对在岗的医务人员开展“一帮一”岗位带教,效果明显,为远期灾区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为充分发挥玉树州医院地区优势及传染病、高原病诊治的专业优势,结合野战方舱医院自身优势专科特色,实现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扎实帮建,共同发展。在回撤前后,和玉树州医院签署了长期的医疗帮带协议,为玉树州医院选派培养对象提供条件,优先安排,减免费用,认真帮带。
4 方舱快速配置全面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受展开地域面积场地影响
二代方舱系统为各单舱调平展开后连接而成,要连接和展开方舱需要一定的开阔地幅,地面较为平整,且有一定的硬度,坡度不平度应在3%以内。为减少地域条件限制,建议在今后设计上最好将舱体底部滚轮式改装为履带式或增加滚轮直径。同时收容留治单元和生活保障单元也需要60 m×40 m展开地幅,使配置现场条件(道路、地面、水源等)受到限制。为了配置尽快到位,展开尽快就绪,工作尽快开展,建议将方舱以功能舱为模块进行拆分,灵活组合,分散配置。
4.2 需要提高遂行任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玉树抗震救灾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加上缺氧寒冷,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救援人员身体不适应,高原地区灾害医学救援预案、流程、保障模式、方法不够完善,保障不够到位,一些装备性能、功能在特殊环境下不能发挥作用等。在突发应急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野战方舱医院遂行多样化任务的人员、物资、装备、方案还需要完善和改进,在人装结合上做到“三熟悉四会”,在掌握方舱的定位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方舱装备的设计和维护水平[6],合理确定方舱医院配置的时机和地域,合理地展开流程和人员分工[7],依托现有的装备性能,可以把进场到各要素展开的时间最大程度缩短,尽快形成保障能力,以适应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展得开”。
5 总结
在此次玉树抗震救灾中,通过人员抽组、物资准备、机动方式、迅速展开等要素的快速反应、快速机动和快速展开,快速配置了野战方舱医院,快速形成了卫勤保障能力,创造了展开、救治等记录,为赢得救治时间和救治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成为灾区医学救援的主体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方舱医院快速配置全面展开的经验和问题,为今后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炳南,杜秀琴,程正祥,等.新型医疗方舱配置应用评价与改进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0):90-91.
[2]郑晓东.战役卫勤支援保障系统在“5.12”抗震救灾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6):508-509.
[3]牛艳红,王保健,吴国选.野战医疗方舱在地震灾害危重伤病员救治中的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2):1 108-1 109.
[4]张庆江.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武警医学,2006,17(10):788.
[5]孔秀德.机动作战后勤保障[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6]王炳南,余菁,程正祥,等.加强医疗方舱管理,提升装备保障效能[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5):78-79.
野战方舱医院 篇7
2008年5月和2010年4月,我部野战方舱医院携二代医疗方舱执行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任务。通过2次抗震救灾,发现二代方舱妇产科装备相对简单,不能满足救治灾区妇产科伤病员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灾区,我们通过对妇产模块进行研究和重新设置,确保了野战方舱医院在抗震救灾中对孕妇做好生殖健康咨询、灾后心理抚慰以及专科疾病诊治、计划生育指导和新生儿抢救的需要,极大地提升了野战方舱医院执行抗震救灾医疗保障任务的能力。
2 基本情况
2.1 汶川情况
2.1.1 人员配置
医生2名(大型开腹手术由外科组医生帮助),职责:接诊妇科门急诊所有患者并专科检查、住院患者诊疗全过程、妇科急腹症等开腹手术;产科孕期检查、优生优育指导、急诊剖宫产、新生儿查体;上取环等计划生育手术。助产士3名,职责:日常门诊登统计、消毒、物品准备、门诊手术配合、剖宫产接生、产后母婴专业护理、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等[1]。
2.1.2 装备配置
任务初期我们仅依靠听诊器、血压计、妇科双合诊、产科视触诊等基本技术,以及外科基本开腹手术器械和B超等设备,在内科诊室、外科换药室做初步诊断及简单治疗。待了解到当地医疗系统基本瘫痪,患者转诊困难或来不及后送时,通过联系当地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机构,从震后医院废墟中抢救出一些妇科计划生育手术器械、助产器械、节育环、避孕药及窥阴器等一次性卫生耗材,并通过部队友邻单位及志愿者等陆续补充了皮尺、胎心听诊器、野战诊断床、蛇皮灯、新生儿吸痰管、新生儿脐带圈、催产素及其他几种妇科专科药品,设置了妇产科诊室及帐篷病房。后期,针对震后丧子妇女再生育现状成立了野战方舱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优生优育咨询与指导。
2.1.3 诊疗情况
接诊患者2 232人,孕期检查超过300人次,日门诊量70~80人;夜间急诊31次,最多时一个晚上4次;手术51例均在手术舱内进行,其中急诊手术7例,择期手术16例,门诊计划生育手术28例;换药80余次,拆线26次;先后有13名新生儿出生,新生儿护理50余人次,孕产妇护理130余人次,孕产妇宣教及母乳喂养指导400余人次,震后丧子妇女再生育指导30余人次。
2.2 玉树情况
2.2.1 人员配置
医生2名(大型开腹手术由外科组医生协助,新生儿窒息由儿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协助),职责:接诊妇科门急诊所有患者并专科检查、住院患者诊疗全过程、妇科外伤急救等开腹手术;产科孕期检查、优生优育指导、难产接生、产后大出血的抢救、急诊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新生儿查体;人流、上取环等计划生育手术。助产士3名,职责:日常门诊登统计、消毒、物品准备、门诊手术配合、顺产及剖宫产接生、产后母婴专业护理、母乳喂养宣教及指导、高危儿及高危产妇特护等,并兼管外科换药室的日常工作。
2.2.2 装备配置
野战方舱医院在汶川救灾配置的装备基础上,出发时即配置了妇科人流负压吸引器、野战手术灯、全套妇科专科手术器械、助产器械和妇科常用一次性卫生耗材。同时,结合汶川救灾医院实际,专门设置了妇产科帐篷诊室,分为接诊区及门诊手术区。板房医院建成后,借助帮带对建成的玉树县妇幼保健院配置了新设备,包括多功能妇科检查床、胎头吸引器、新生儿辐射台、新生儿暖箱、新生儿气管插管、小儿面罩与喉镜、新生儿低压负压吸引器、简易手术间等,并增加了儿科及妇产科专科药品。
2.2.3 诊疗情况
接诊患者1 037人,收入院34人;门诊手术室开展门诊手术130人,其中严重会阴外伤2人,分娩4人,其余为上取环、人流、子宫输卵管通液等手术;方舱内手术16人,其中剖腹产11人,产后胎盘滞留大出血行手取胎盘2人,卵巢肿瘤切除1人。
3 讨论
野战方舱医院执行抗震救灾保障任务,抽组人员及装备均依靠野战医疗所编制而定。目前,无论是医院本身发展还是野战方舱医院建设,遵循救治专科专治原则,对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都具有现实意义。但是,野战医疗所没有设置妇产科功能,极易造成野战方舱医院在执行任务时装备及人员不能满足灾区妇产科检查、治疗需要情况。因此,建议野战方舱医院在野战医疗所的基础上,相对增加装备及专业人员,从而更好地执行保障任务。妇产科医护人员精通本专业救治技术,且具备基本内、外科专业知识,但未经专科训练的内外科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非常困难,因此有必要将妇产科医护人员编配到野战方舱医院,这既突出了保障需求,又符合专业编组的合理性。
野战方舱医院妇产科可配置37m2网架式卫生帐篷1顶,用屏风或其他隔断将帐篷分隔成接诊区、妇科检查区及门诊手术区。帐篷内设诊断床1张,野战手术灯1只,工作台3张,器材箱7~8个,人流负压吸引器1支,胎心多普勒1台[2]。
野战方舱空间有限,应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妇产科患者在接诊、处置及分娩时必须有独立空间以放置多功能产床,并具备洗消、吸引、供氧、保暖、照明等功能,所需空间大小相当于一个手术间。同时建议: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比邻手术舱,两舱相通,将处置新生儿的相关设备放入门诊手术室,这样,既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后新生儿的紧急处置,又能够满足顺产的要求;妇产科门诊手术室与舱外相通,既方便患者门诊就医,又便于专科查体和妇科大出血患者的紧急救治;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兼有浅表器官一般手术功能,可与外科合用;妇产科必备少量专科药品,专科医疗设备除多功能产床、新生儿辐射台、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体积较大外,其他小型设备、器械及医用耗材均可装入箱组。
摘要:目的:探讨野战方舱医院妇产模块化人员及装备的配置。方法:结合某野战方舱医院参加四川汶川及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在灾区设立妇产模块,成立妇产科门诊及妇产科检查室。结果:在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中,通过设立妇产科模块,极大地提高了灾区妇产科伤病员的诊治水平。结论:野战方舱医院设立妇产科模块,是适应野战方舱医院执行抗震救灾的需要。
关键词:野战方舱医院,抗震救灾,妇产科,模块
参考文献
[1]郑晓东.战役卫勤支援保障系统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