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表达

2024-07-09

书写表达(共4篇)

书写表达 篇1

泼水节, 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以泼水节为题材的文章入选了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 人教版二下有《难忘的泼水节》, 苏教版二下有《欢乐的泼水节》。本文试对两者作一比较和解读。

历史事件的抒情表达和民俗文化的浪漫书写

汉字的表意特点和功能决定了语文具有综合性特点, 具体到某一文章的内容, 则可能涉及众多的学科或领域, 可以叙述历史轶事、摹写风物人情, 可以记述科学现象、阐发哲理奥义, 可以描画山川风景、展现人伦内心。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全赖语言文字作品的表达需要而有所选择。有的洋洋大观, 文史哲融会贯通;有的简短精炼, 着力某一领域加以表现。因而, 不同的文章在内容的涉及面和信息容量上也表现出种种差异。从这个角度看《难忘的泼水节》和《欢乐的泼水节》, 虽然两者均以泼水节为题材, 但在信息容量上是不同的。《欢乐的泼水节》主要集中在民俗方面, 着重反映“泼水节”作为一个节日的情状, 取其一般性, 内容相对单纯集中。而《难忘的泼水节》融合了政治、历史、民俗文化等因素, 重在表现某年的泼水节, 取其“特殊性”。

事实上, 周恩来总理1961年4月到西双版纳景洪, 有着特殊的政治外交背景。在西双版纳景洪, 周总理和缅甸联邦总理吴努通过会晤顺利解决了边界遗留问题, 增进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随后宾主与景洪城区各族群众欢度傣族新年。另外, 周总理是第一位到西双版纳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所以, 1961年的泼水节意义非同寻常, 这也是其令人难忘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 《欢乐的泼水节》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泼水节, 而《难忘的泼水节》是“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泼水节。这也使得两篇文章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欢乐的泼水节》倾向于“中性”叙述, 主要围绕“欢乐”叙事;而《难忘的泼水节》突出了“民族一家亲、领袖与人民同乐”等情感色彩, 即文章第8、9两节揭示出的关键词“幸福”和“难忘”。“幸福”和“难忘”两者的前后顺序暗含了内在的不可颠倒互换的逻辑关系:因为“幸福”, 所以“难忘”。

家国意识的熏陶感染和语文基本素养的着力发展

从两篇课文的编排方式上看, 人教版《难忘的泼水节》所在单元还有课文《日月潭》《吐鲁番》《北京亮起来了》, 构成“歌唱祖国”专题。单元导语这样写道:“台湾的日月潭, 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 牛羊成群, 瓜果飘香。首都北京, 车如水, 人如潮, 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 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家乡, 让我们一起把祖国歌唱!”可见编者着意发挥的是这些文章在学生认识祖国山川风物方面的作用, 在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的基础上激发爱国主义感情, 培养家国意识。而苏教版《欢乐的泼水节》, 前有《台湾的蝴蝶谷》《鸟岛》 (青海湖) 《歌唱二小放牛郎》, 唯有《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主要不在于讴歌山川风物, 而是表现中华英烈, 但单元总体依然是与“祖国”紧紧相连。因此, 两篇文章所在的单元在主题上是相似的。

那么, 两篇课文承担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如何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课文后面的练习, 来考察编者的意图。《难忘的泼水节》在文末下方通过一个孩子的形象, 说出这样的内容:“彝族的火把节也很热闹, 我讲给你们听。”这一设计内容指向性很明确, 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了任务情境。随后的作业设计有四项: (1) 我会认 (生字) 。 (2) 我会写 (字词临写) 。 (3) 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 我会填 (多音字组词:好、空、乐、盛) 。侧重发挥语文的工具性, 在识字、写字、朗读、词语积累等方面落实知识和能力维度的目标。《欢乐的泼水节》课后练习有五项: (1)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 按笔顺描红 (互、离) 。 (3) 读读、抄抄、再听写 (幸福、香水、一年一度、吉祥、象征、不肯离去) 。 (4)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 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5) 用部首查字法查“互、民、乐”三个字。这五项练习涉及听说读写, 并注意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 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第四项拓展作业, 在内容指向上, 较《难忘的泼水节》文末的口语交际“火把节介绍”更具开放性。同时, 在能力训练点上也有赖于教师的创生和选择, 或者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收集整理及展示, 发展综合性学习能力;或者作为信息的交流与汇报, 着重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无论是《难忘的泼水节》, 还是《欢乐的泼水节》, 其作业设计这种侧重语文工具性的价值取向, 是和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重在夯实基础相适应的。因此, 两篇课文后所附练习发展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是很有必要的。另外,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课文后关于朗读的作业则落实了这一原则, 有助于学生增加积累、丰富体验、培养语感。

基于文章的表达特色选择并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除了课后作业提示我们通过“这一篇”课文应在哪些方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之外, 我们还要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来进一步落实语文教学的发展目标,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 根据文章特点选择并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的表达特色在哪里呢?笔者以为, 那是一种“发乎情、止于礼”的状态, 即把浓烈的情绪和交往的规范统一起来, 表现出一种温和。这种温和不是行文伊始就表现出来的, 而是随着总理的到场才逐渐呈现出来。

文章伊始, 就以“火红火红”的明丽色调渲染出傣族新年的喜气氛围。第2节点出今年泼水节的特殊性———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一节在句式上颇有值得品味的地方, 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句话要是这样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他们特别高兴”, 表达的意思虽然没有很大变化, 色彩却不一样。前者强调的是“高兴”, 在效果上有一点悬念的意味, 有些起伏, 因为把特别高兴的原因放在后面说。后者则比较平淡。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辨识和品味。

有了总理和大家一起过泼水节这样一种特殊性, 到了文章的第3节, 情绪更加浓烈起来了。这是傣族人民真实心情的流露, 也缘于作者的表述方式。地面的凤凰花花瓣, 此时在作者看来是“鲜红的地毯”。这不仅是一种修辞, 更是作者一种情感的投射, 暗含了总理身份的尊贵和特殊, 寄寓着傣族人民对总理的敬意。事实上, 1961年随着第一位到西双版纳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到来, 小城沸腾了, 人们奔走相告, 扶老携幼, 怀抱鲜花涌向街道, 涌向码头, 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

再如, 划龙舟、放花炮, 这些泼水节期间的固有节目, 此时在作者的表述下, 成了对傣族人民欢迎总理热烈气氛的渲染: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如果调换一下“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的位置, 变成———“那天早晨, 人们敲起象脚鼓, 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为了欢迎周总理, 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效果会怎样呢?人们的欢快情绪依然, 但是“龙船、花炮”的渲染作用就弱了。

在教学第3节“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时, 可联系第1节“火红火红”这一叠词的表达效果, 感受“满地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这个比喻的形象与生动, 同时感悟其中的情感色彩, 将《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阅读目标要求, 如:“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等落到实处。

第4节, 总理出场了, 和傣族人民一起舞蹈。第5至7节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泼水。入乡随俗的装束增添了亲和力, 与民同乐的舞蹈举动缩短了领袖和平民之间的距离。这次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事情集中在舞蹈、泼水上, 这些是人们引以为幸福和难忘的所在。

时至今日看来, 傣族人民这一年泼水节的幸福感觉是来自于“舞蹈、泼水”本身, 还是因为今年总理来到这里, 感受到无限的荣幸呢?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 人的身份的特殊往往带来规格的差异, 引起的情感反应也不尽一样。所以, 在这里, 泼水节的魅力已经让位于“人”的魅力。因此, 文章虽然在强调“幸福”, 但是泼水节的欢乐却并不那么热烈。因为, 我们从“拿着柏树枝蘸了水, 向人们泼洒”和“傣族人们一边欢呼, 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祝愿他健康长寿”的表述里, 感受到的是一种很有节制的举动, 这和苏教版《欢乐的泼水节》展现的情态是不一样的, 来看这些内容———“开始泼水了, 大家互相追赶, 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 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在这里, 泼水的场景虽然着笔不多, 但却惊心动魄。短短两句话, 就勾勒出人们泼水时的热烈情态。因为这是一次众人合力营造的欢乐盛宴!没有特殊的人物和事件分散注意力, 人们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射在“泼水”上。先前他们自己带着工具, “提着桶, 端着盆”, 早早地就来了!此时, 互相追赶着, 狂野地“灌”“泼”, 用的是“瓢”“盆”, 比起“柏树枝蘸水泼洒”, 无疑要洒脱得多、畅快得多, 这是更加奔放、自由、畅快的挥洒, 是人的游戏本性的自然舒展。

当然, 作为傣族节日的泼水节, 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 两篇课文都注意在字里行间渗透相应的文化意蕴。《难忘的泼水节》结合对总理和人民相互祝愿的叙述, 把“泼水是一种祝福”的意思含蓄地融在其中: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 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 向人们泼洒, 为人们祝福。傣族人们一边欢呼, 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祝愿他健康长寿。而《欢乐的泼水节》则直接一些:“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谁身上泼的水多, 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这种直白和文章洋溢出的自由奔放是一致的, 保证了文章气脉的一贯性。及至最后一节, 仍然延续了这种直抒胸臆的风格: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 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 跳着舞, 赛起了龙舟, 放起了烟火, 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这样, 把泼水节期间的其他活动, 如“跳舞、赛龙舟、放烟花”融入进来, 泼水节的内涵就较全面了。《难忘的泼水节》在突出“舞蹈、泼水”这些主要活动时, 自然地将“划龙舟、放花炮”贯穿其间, 在表述上也多有可资借鉴之处, 如“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这样的句式, 要让学生对其“工整”形式有所认识, 在内容方面对其描绘的场景和情意有所体验。

同是泼水节, 虽然两种泼水的情态不一样, 但置身其中的人们感觉如何呢?《欢乐的泼水节》中是:“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而《难忘的泼水节》中是“清清的水, 泼呀, 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 跳着, 是那么开心”。可见, 虽然快乐之源不尽完全相同, 但是人们都体验着各自的快乐。

书写表达 篇2

一、指导思想

巩固前一阶段各班书写姿势训练成果,班班参与评比,人人争取过关。同时,为教师辅导学生积累材料。

二、过关安排

1.时间:12月8日、12月15日 下午1:00―1:30

2.人员安排:

年级 检测人员 时间 年级 检测人员 时间

备注:检测人员所在班级请副班主任下班。

3.各年级书写内容可选用教导处参考内容(见书写参考内容),也可各班自行准备。语文教师根据书写内容可让学生先自行练习,在正式过关前利用时间就书写的行款等进行指导。

4.检测人员进教室后逐个检查书写姿势、握笔姿势。每人检查两组,统计出每班合格人数,以及过关率。(相关表格交z)

三、准备工作:

每人自备笔。(低年级铅笔、中高年级钢笔)。

总务处提供书写纸。

四、书法大赛相关要求

1.各班收齐作品,每班评选出5――10张作品参加硬笔书法大赛。注意:作品背面用铅笔注明详细通讯地址、所在学校及班级、辅导老师、邮编、联系电话,并附近景生活照一张。于12月17日前交张晖萍。

2.凡作品如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繁简混用等问题,一律不予评奖,请教师关注用字规范。

3.各校区可参照南校区方案执行,也可自行安排。

4.12月20日前,交丹阳市中小学书法研究会。

五、书写参考内容(见附)

附:书写参考内容

一年级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xxx十枝花

人有两个宝

人有两个宝双手能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一年级选可选2首书写,其他年级三首。教师指导行款、版面,安排要美观。)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书写表达 篇3

一、探究原因, 寻找解决之道

1. 书写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汉字书写方式是用毛笔进行书写。进入20世纪, 汉字书写的方式悄悄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毛笔书写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硬笔逐渐普及起来。20世纪90年开始, 我国逐渐进入信息社会, 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高效的电脑文字录入方式逐渐取代繁复、低速的手写汉字方式, 成为汉字录入的主要手段。书写方式的变化客观上造成了国民汉字书写能力退步的现状。

2. 汉字书写不被重视。

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对汉字书写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国民普遍对汉字书写不够重视, 却是造成当前汉字书写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 汉字书写教育的缺失。今天社会上甚至学校里普遍存在着忽视汉字书写教育的现象。我们的校园里至今还没有一门专门进行汉字书写教育的课程。在小学, 写字课并不是的一门必修课程。从小学到大学, 各级考试中都缺少对汉字书写知识、技能的具体考查。有些学校、老师、家长发现学生字写得难看, 照样能考上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 渐渐地失去了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再加上学生繁重的的课业负担, 这些都严重压制着汉字书写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2) 政府对汉字书写引导无力。中国古代书法流派纷呈, 书法大家辈出的繁荣景象是与封建统治者重视汉字书写分不开的。“晋设立书博士, 文字的书写成为求取功名的必修课”, “从唐以后, 科举取士与书写规范紧密相连, 历朝历代上到皇帝, 下到各级官吏, 都能手书规范字体, 这对社会用字无疑起到了示范作用。”反观今天政府对汉字书写的引导却显得那么无力。2001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始实施, 至今已有十余年。尽管多年来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了很多提倡汉字书写的政令文件, 但是始终缺少相应的常态化激励、约束机制。与外语在职称评定、学历认定等领域所处的决定地位相比, 汉字书写乃至汉语的地位十分尴尬。社会对母语的轻视, 汉语地位的下降直接降低了国民对汉字书写的热情。要想改善汉字书写的现状, 政府就应当承担起引导国民认真对待汉字书写的责任。

二、寻找道路, 破解汉字书写难题

1. 理清基本概念, 明确解决方向。

现实中, 很多人将汉字书写教育与书法教育混为一谈。但是这两个概念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写字是一种动作技能, 目的是交流信息, 侧重于实用性;书法是汉字书写的法则,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写字与书法又是密不可分的。书法必须是汉字书写, 而汉字书写未必是书法, 因为书法是汉字的艺术书写, 所以汉字书写教育与书法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汉字书写教育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 属于基础教育, 侧重于实用性;而书法教育注重对人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品格性情的提升, 属于艺术教育, 侧重于艺术性。要解决当前的汉字书写问题, 就必须恢复汉字书写的传统, 让国人养成乐于书写汉字的习惯。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国民的汉字书写能力, 而非培养少量的书法家。与书法教育相比, 汉字书写教育实施条件更加宽松, 更利于普及教育。因此笔者认为, 要解决汉字书写危机应从加强汉字书写教育入手。

2. 立足语文学科, 普及汉字书写教育。

对于汉字书写教育从属于语文学科还是美术学科, 历来都有争论。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这种模糊的表述更使这种争论难以平息。但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里对“识字与写字”一项有着十分具体的要求, 这表明汉字书写教育应立足于语文学科。再加上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 把汉字书写教育纳入语文学科, 还将有利于汉字书写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3. 统一社会认识, 形成推动汉字书写教育的合力。

从社会到学校忽视汉字书写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汉字书写教育的重要意义缺少共识。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8月对汉字书写教育的意义作出指示:“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活动。书写汉字不仅是巩固识字、进行书面交际的重要手段, 也是体会、把握汉字的结构以及书写体式和运笔规律的必要过程。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 教育学生写好汉字, 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对于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将以上精神贯彻落实下去,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 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对汉字书写教育的认识, 将汉字书写水平作为考核公民基本素质的必备依据, 营造人人会写、乐写汉字的社会氛围;其次, 要明确汉字书写教育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提高汉字书写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为汉字书写教育提供保障;第三, 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评价体系, 在高考试卷中增加汉字书写水平测试内容, 引导学生写好汉字;最后, 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 以保证汉字书写教育的质量。

4. 建立汉字书写水平测试标准, 规范汉字书写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少汉字书写水平测试标准是导致当前汉字书写教育不够规范的重要原因。只有建立科学客观的汉字书写水平测试标准, 才能够对汉字书写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测量, 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章可循, 不至于使汉字书写教育坠入随意的误区。

5. 提高教师汉字书写水平, 营造良好的汉字书写教育环境。

尽管规范、端正、整洁的汉字书写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但是由于长时间汉字书写教育的缺失, 致使很多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不尽人意。提高教师汉字书写水平, 不但可以为汉字书写教育提供必需的师资力量, 而且可以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汉字书写氛围, 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教师汉字书写水平, 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汉字书写知识、技能培训, 以适汉字书写教育的需要;其次要加强师范院校的书法教育, 以保证为汉字书写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再次要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将汉字书写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考核内容, 以保证教师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汉字书写氛围。

摘要:当前国民的汉字书写水平日益下降, 汉字书写的传统受到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汉字书写危机成因的分析, 阐述了汉字书写教育的重要意义, 并从强化汉字书写教育角度, 提出了破解汉字书写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汉字书写,书法,汉字书写教育,语文

参考文献

[1]张隆华, 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韩盼山.书法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 2001.

书写表达 篇4

第十七条 住院志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获得有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归纳分析书写而成的记录。住院志的书写形式分为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来源:

第十八条 入院记录的要求及内容。

(一) 患者一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地、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

(二) 主诉是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三) 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书写。内容包括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发病后诊疗经过及结果、睡眠、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等。

与本次疾病虽无紧密关系,但仍需治疗的其他疾病情况,可在现病史后另起一段予以记录。

(四) 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内容包括既往一般健康状况、疾病史、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手术外伤史、输血史、药物过敏史等。

(五) 个人史、婚育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家族史。

(六) 体格检查应当按照系统循序进行书写。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般情况,皮肤、粘膜,全省浅表淋巴结,头部及其器官,颈部、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腹部(肝、脾等),直肠肛门,外生殖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等。来源:

(七) 专科情况应当根据专科需要记录专科特殊情况。

(八) 辅助检查指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其结果。应当写明检查日期,如系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检查,应当写明该机构名称。

(九) 初步诊断是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如初步诊断为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

(十) 书写入院记录的医师签名。

第十九条 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是指患者因同一种疾病再次或多次住入同一医疗机构时书写的记录。要求及内容基本同入院记录,其特点有:主诉是记录患者本次入院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现病史中要求首先对本次住院前历次有关住院诊疗经过进行小结,然后再书写本次入院的现病史。来源:

第二十条 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出院的,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出院情况、出院诊断、出院医嘱、医师签名等。

第二十一条 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内死亡的,可以书写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入院时间、死亡时间、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抢救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医师签名等。

第二十二条 病程记录是指继住院志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上级医师查房意见、会诊意见、医师分析讨论意见、所采取的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的重要事项等。

第二十三条 病程记录的要求及内容。

(一) 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来源:

(二) 日常病程记录是指对患者住院期间诊疗过程的经常性、连续性记录。由医师书写,也可以由实习医务人员或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书写日常病程记录时,首先表明记录日期,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对病危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病程记录,每天至少一次,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三)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是指上级医师查房时对患者病情、诊断、鉴别诊断、当前治疗措施疗效的分析及下一步诊疗意见等的记录。

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补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的分析及诊疗计划等。主治医师日常查房记录间隔时间视病情和诊疗情况确定,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查房的记录,内容包括查房医师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对病情的分析和诊疗意见等。

(四)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的讨论的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

(五) 交(接)班记录是指患者经治医师发生变更之极,交班医师和接班医师分别对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进行简要总结的记录。交班记录应当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书写完成;接班记录应当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交(接)班记录的内容包括入院日期、交班或接班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交班注意事项或接班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

(六) 转科记录是指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转科时,经转入科室医师会诊并同意接收后,由转出科室和转入科室医师分别书写的记录。包括转出记录和转入记录。转出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书写完成(紧急情况除外);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转科记录内容包括入院日期、转出或转入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转科目的及注意事项或转入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来源:

(七) 阶段小结是指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由经治医师每月所作病情及诊疗情况总结。阶段小结的内容包括入院日期、小结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目前情况、目前诊断、诊疗计划、医师签名等。

交(接)班记录、转科记录可代替阶段小结。

上一篇:野战方舱医院下一篇:民间信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