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野战卫生装备

2024-10-25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通用7篇)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 篇1

0 引言

近年来,我部在总部首长和机关的大力关爱下,卫生装备在品种、类别及数质量方面都得到了补充、更新与完善,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升了部队卫勤伴随保障、疾病防治、应急处置、健康维护的能力。目前,我部二代卫生装备是2007 年配发的,主要有野战X线诊断车、野战手术车、野战防疫车、中型伤员运输车、野战急救车、野战灭菌挂车、支架式帐篷等装备。我部装备参加了总后勤部组织的“后装-2007”演示活动,接受了总部首长的检阅;同时,二代卫生装备多次参加海训、演习,尤其是参加了跨区演习卫勤保障,装备得到了全方面的检验[1];平时在服务官兵、下部队巡诊手术、官兵体检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感到二代卫生装备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为此,我们结合使用实践进行了认真疏理,内容如下[2,3]。

1 探索二代野战卫生装备提升的空间

1.1 信息采集尚有困难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属于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不高,没有伤员信息采集装置,各车辆和功能组室之间没有信息系统和链路连接,没有卫勤指挥管理系统,无法与后勤指挥网实现信息共享。这些限制制约了二代野战卫生装备综合功能的发挥,对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卫勤保障和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还有较大差距[4]。

1.2 装备体系不够健全

(1)缺少卫勤指挥车,卫勤组织指挥手段落后;(2)没有配发“三防”装备器材,核化生损伤现场医学应急处置明显受限;(3)没有配发体检主要装备,缺少彩色超声诊断仪、数字X线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脑功能分析仪等骨干体检装备,使部队健康体检工作质量不够高、效果不理想;(4)基层卫生车辆维修没有专项经费,车辆维修保养有困难。

1.3 车辆性能不够全面

(1)二代野战卫生车辆速度慢,爬坡能力差,跟不上其他军用车辆行军速度,容易掉队;(2)乘员舒适性较差,由于玻璃窗设计小,车厢内产生共振现象明显,伤员输送车舒适性更弱;(3)卫生车辆尤其是急救车、伤员输送车防冲撞、防击打、防扎胎、防燃烧的性能不足;(4)防疫车旋转电动机设计功率只有60 W,导致旋转轴堵塞后电动机极易烧毁[5]。

1.4 操作使用不够简便

(1)野战X线诊断车、车载洗片机收拢前需放出洗片液,影响战时撤收转移时间,且洗片液不便携带。(2)手术车术前准备帐篷搭设比较烦琐,车体及车载设备展开程序较多,不利于快速展开;发电机组比较笨重,上下车体困难,不便展开。(3)野战灭菌挂车展开、撤收过于烦琐,4 个人至少需要20 min才能完全展开。

1.5 配套设备不够完整

(1)缺少配套发电车,野战X线诊断车、野战灭菌挂车自身无发电设备,电源指定为380 V,不便于野外使用;(2)缺乏车载防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核辐射自动报警装置;(3)急救车辆本身不具备“三防”功能,应急救援能力明显受限;(4)没有配置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困难。

1.6 安全设计不够完美

(1)野战手术车的车厢密封性未能真正达到无菌要求;(2)洗手装置质量差,容易漏电损坏;(3)野战X线诊断车对控制室操作人员防护不足,上级疾控中心多次检测电离辐射均严重超标;(4)野战灭菌挂车在高速行驶拐弯时容易被甩出造成事故[6]。

2 提升二代野战卫生装备的思路

2.1 提升信息化水平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或新一代野战卫生装备信息系统需要与军事一体化指挥平台相衔接,与后勤指挥网相兼容,与北斗导航系统相适应,与救护所局域网、电子伤票机、远程会诊系统相匹配,利用“军卫”系统构建有线、无线网络。如手术车加装远程视频会诊系统,便于手术中远程指导;系统应具有可视频通话等功能,达到迅速处理、传递电子伤票,对危重伤员进行远程会诊及指导伤员抢救等要求,并具备将有关伤员信息传输至上一级卫勤机构的信息共享功能。同时,装有卫勤指挥管理系统,可以实施即时通信指挥、医疗信息共享、远程技术支持;每个士兵携带数字化个人信息卡和佩戴身体状况监测器,医务人员可通过信息卡随时存取、更新个人医疗信息数据等,以实现精确卫勤保障[7]。

2.2 完善装备体系

(1)完善装备系列化,配发新电子伤票机、医技保障车、药材保障车、卫勤指挥车、发电车等;(2)研发轻型化、小型化、模块化野战卫生装备,配发团、营单位,师级单位以集装箱化为主,以适应快速机动、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实际需求;(3)增加机动性、越野性卫生车辆装备,以便增强团、营急救单元救护的时效性,如勇士车或猛士车改装为营单元抢救车;(4)研发对单兵情况感知与自救设备,对战场单兵负伤情况能及时掌控与指导救护;(5)形成质量控制体系,从设计、配发、退役等一系列感知可控,全程跟踪;(6)增加基层卫生车辆维修专项经费,解决部分卫生装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的问题,同时将卫生装备经费划拨卫生科归口管理[8]。

2.3 提升车辆性能

(1)创立军民融合、军民一体的保障模式,充分动员地方检修力量,借助民力,将急救车厢、伤员输送车的玻璃窗较现有车辆的玻璃窗扩大一倍;窗户设置双层玻璃,底盘降低10~20 cm,改进减震系统。(2)增大急救车、伤员输送车、防疫车的发动机功率,更换底盘,提高车辆速度和爬坡度。(3)对伤员输送车车厢进行改造,增强伤员及医护人员的舒适度;使用环保皮革等内饰材料,以减轻车厢异味。(4)改变发电机放置位置,使发电机组放置更合理、装卸更方便。(5)将消毒供应挂车改为消毒供应车,并改为液压式展开,以提高效率。(6)改进手术车、放射车厢体展开方式,由电动液压式代替手摇式[9]。

2.4 强化使用理念

(1)强化建立野战卫生装备档案,严格按装备操作规程对装备实施操作;(2)充分利用全军卫生装备维修信息中心技术平台,全力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卫生装备零配件集散地;(3)增强卫生装备防海水浸泡、防锈功能,增加防锈涂层,保护装备;(4)始终着眼全程监管,大力加强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技术基础建设,积极构筑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体系;(5)改变车载洗片机收拢前需放尽药液的做法,改善手术帐篷搭设展开方法,将消杀设备管道改为可拆卸清洗的配件;(6)增设售后服务点,让故障装备得到及时维修[10]。

2.5 增加配套装备

(1)增加配发车辆,如卫勤指挥车、医技保障车、消毒供应车、野战发电车、野战战材车、野战叉车;(2)增加配发“三防”装备器材;(3)增加配发体检装备,主要配发彩色超声诊断仪、数字X线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脑功能分析仪等骨干体检装备;(4)增加放射车电源转换器,卫生装备所用的开关、插座要设计防水浸泡功能,达到开关湿后不短路、不漏电;(5)增加手术车氧气管道外接口处开关。

2.6 消除安全隐患

(1)淘汰现有挂车,改成车载一体式。(2)改进野战手术车的车厢密封条,增强抗老化性能;更新更换洗手装置,增加漏电保护设备。(3)改进野战X线诊断车的防电离辐射设备,更新防护涂层和增加密封性;将发电机放在车厢底下,设计滑轮结构,上下车轻松方便。(4)对折叠式网架帐篷采用叉车进行装卸载;更换或加固帐篷网架,增强网架的牢固性。同时要避免卫生装备在维修过程中诱发新的不安全因素,在装备使用的全过程中要保证安全。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军民融洽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建立一个功能齐全、平战结合、系统配套、编配合理、维护便利、汰换及时、建管一体、平衡发展的部队卫生装备供应和保障体系。该体系应能够为适应卫勤保障能力新的生成模式、保障战斗力的提升、维护官兵健康、野战卫生装备率先实现系列化、信息化、模块化作出积极努力,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张祖进,曲海燕,李辉,等.发挥野战卫生装备最大效益的做法[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6):79,87.

[2]黄纯,童新善.突发事件卫生急救装备保障体系的差距与改进[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8):88-89.

[3]高建全,郭永平,刘晓军,等.加强部队卫生装备零配件供应保障工作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2):95-96.

[4]赵东海,曲海燕,蔡广,等.国内外野战卫生装备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6):72-74.

[5]李杰,纪春雷,孙喜文,等.抗震救灾卫生装备技术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2):70-71.

[6]张伟,李松,张康,等.XCY2002-1/200型野战X线诊断车故障检修[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4):158,160.

[7]李辉,张祖进,郭召平,等.当前野战卫生装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6):77-78.

[8]童新善,詹剑勇,吴献春.平战时卫生装备的供应和保障体系建立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99-100.

[9]王琦,种银保,张云福.加强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1):59-61.

[10]胡兴茂,乔民,平杰,等.从“建、管、用”环节入手提升军队医院野战卫生装备的保障效能[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51-52.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 篇2

野战医院的建立在现代作战与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野战医院多采用车载式移动方舱等医疗卫生装备,依据该医疗卫生装备的性能特点,合理选择并确定野战医院位置,既可有效缩短伤员从受伤到救治的时间,提高医院的运转率,还能增强伤员的救治效果。因此,野战医院的选址决策对于整个后勤救治转运系统的优化十分重要[1]。长期以来, 不同研究人员对此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一是建立函数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求最值的方法求解此类问题,但是此类问题具有很强的非确定性,求解比较困难;二是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模糊评判矩阵来求解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往往需要对模糊评判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相关模糊矩阵很难通过一致性检验,导致该方法无法正常应用。 鉴于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伤员类型及交通便利度,建立随机整数规划模型,针对任务地域数据,采用遗传算法计算该模型,得到具体选址结果[2,3]。

1模型构建

1.1假设条件

本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下假设[1,4]:

(1)模型中对地域内需要医院保障的人口数拟用离散型变量人员分布点I表示,最优选址地点从J个备选方案中产生;

(2)收治能力(昼夜伤员通过量)和军事行动中各人员点昼夜就医人次数均针对就医患者,包括住院和门诊;

(3)军事行动地域内现有和新建野战医院能满足I个人员分布点所有需要就医人员的需求,救治人员均在地域内就医,不考虑转向地域外情况;

(4)假设现有医院和新建野战医院均有能力上限,并用每周住院人次数衡量医院收治能力;

(5)研究区域各人员分布点的周就医数为随机参数,并在一定范围内分布。

1.2离散整数规划模型

离散整数规划模型[4,5,6,7]如下:

式中:i为人员分布点(i=1,2,…,I);j为新建的与救治伤员类型有关的基于移动医疗卫生装备的野战医院地址备选方案(j=1,2,…,J);k为地区内已有与救治人员种类有关的医院(k=1,2,…,K);α 1 ij为人员分布点i与野战医院备选点j之间的交通权重,与交通便利度等因素有关;α 2 ij为i与已有医院备选点k之间的交通权重(满足 α 1 ij≤1、α 2 ij≤ 1),与交通便利度等因素有关;lij和lik分别为i与j以及i与k之间的道路距离;Mi为人员分布点i的每周就医人次数;T为需要选址新建的野战医院数量(T≤ J);A1、A2分别为已有医院、选址新建医院(单个医院)收治能力的上限(A1<A2);λij为决策变量,表示人员分布点i分配到野战医院选址方案j的就医人数,如果运算结果显示备选点j不被选中建立野战医院,则 λij=0; δik为人口分布点i中已有去医院k就医的人员数;xj为0-1型变量,若xj=1,第j个备选方案将建立野战医院,若xj=0,野战医院不会建在备选方案j。

式(1)的目标为军事行动区域内人员数与医疗资源之间的权重距离总和最小化,以实现医疗资源在区域内的平均分布。模型中引入了偏好权重 θ 和交通权重 α。在距离相等的前提下,就医者对已有医院与野战医院有明显偏好。模型加入 θ 以反映就医人员对野战医院的偏好(相对已有医院),2家医院规模设施相当时,就医人员选择距离较近的医院。然而在考虑影响选址的距离因素时,交通便利程度不可忽视。由于不同交通方式的存在,模型中距离不是单纯的地理距离,而是乘以交通权重后的修正距离。

2求解算法

鉴于该模型为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演化遗传算法对离散随机整数模型进行求解。演化遗传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经典的遗传算法用定长的二进制串作为算子,只有二进制的杂交和变异[8,9];而演化遗传算法在进化过程中可以并入多种遗传算子,计算程序流程框图称为随机算子[10,11,12]。演化遗传算法的程序结构如下所示:

3应用算例

某军事行动区域内分14个人员分布点(I=14), 已有医院3家(K=3),需要建立一家移动医疗卫生装备的方舱野战医院(T=1),备选方案4个(J=4)。根据数据调研和专家意见,已有医院能力A1=205人次/昼夜,选址新建野战医院A2=375人次/昼夜。参考偏好权重取值方法,结合经验值列出野战医院相对优势,采用客观熵值法,最后确定 θ=0.85,根据地域交通方式特点,满足 αij≤1、αij≤1,选择分布点5的非线性离散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最小。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4结语

国内外野战卫生装备研究进展 篇3

1 野战卫生装备的发展史

1.1 雏形阶段(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

这一时期各国对野战卫生装备不重视,没有进行专业的研究,也没有专用的野战卫生装备,大多临时征集民用设施,或将民间的车、船等进行简单地改装,立刻用于战时伤员的救治和后送。例如,1856年第一艘出现在中、英战争期间服务英军舰队的医用船就是征用一艘民船后改装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征用大量的民用二轮马车进行伤员后送,这些临时的救护装备就是野战卫生装备的雏形。这一阶段的特点归纳起来是临时、简易、拼凑[2]。

1.2 系列化阶段(20世纪初中期)

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战争的模式不断变化,杀伤性武器相继出现,杀伤能力增强,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军队的机动性能增强,战场范围扩大,涉及地域也经常性变化。为增强战斗力,减少伤亡,提升士气,美、英、德、法等国家开始重视卫生装备研究。1912年德军的第一台流动手术车,1920年俄军的制式化担架,标志着卫生装备标准化、正规化的开端[3]。20世纪30~40年代,法国、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等国开始大规模应用帐篷与医疗箱组合式医院、救护车等,标志着野战卫生装备开始向系列化发展。我国军队也于该时期开始了以医疗箱为代表的卫生装备初期建设。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机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水平的提高。

1.3 综合提高阶段(20世纪中末期)

越战期间,美军集装箱式医院的首次投入使用,利用直升机后送伤员,标志着机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各国也纷纷开发新型卫生技术车辆及医疗方舱系统,如德国奔驰公司的手术车、化验车等[3]。随着核武器的发展和高技术战争的出现,各种“三防”设备、新型战伤急救材料等高技术卫生装备也应运而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注重装备整体保障能力和高技术应用力度。

1.4 集约优化阶段(20世纪末期至今)

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信息化战争开始出现。信息水平的高低,决定战争的走向。信息干扰、远程精准打击特点突出,对卫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单个卫生装备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适合单兵作战;其次要求组合装备机动性好,整体效能高,将最先进的信息化、远程医疗等医疗卫生装备技术尽可能推向战争前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野战卫生装备的概念拓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各种高科技的含量大增,综合、远程保障能力增强。

2 外军野战卫生装备研究进展

2.1 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与其他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综合应用,信息化程度高低左右战争走向,使得现代战争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这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尤其明显。未来战争的作战部署和作战行动向大立体转变;前后方战场界限不清,作战时空不确定,作战时间短,时效性强,决战性增强,对野战卫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军事强国更加重视野战卫勤装备如何适应现代战争的研究。

近年来,美军根据《2010年联合作战构想》和《陆军2010年构想》,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建设,使传统的卫勤保障方式(逐级保障和越级保障、定点保障和机动伴随保障、直达保障、立体保障等)如臂使指,效率大增。美军在战伤救治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提高伤员的救治率[3,4],实现战场零伤亡,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给每一个士兵携带数字化个人信息卡和佩戴身体状态监测器,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卡随时存取、更新个人医疗信息数据,即使在无网络区域,也可以充当战区电子病历。后方监控中心通过身体状态监测器迅速查明伤员的位置和伤情,还能对伤员是否死亡作出判别,减少把医疗队、后送队派到敌对环境下工作的次数,减少了非战斗性减员。

其次,开通了远程医疗系统,美军已在索马里等维和行动、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成功地使用远程医疗系统,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将前方或边远地区的复杂疑难伤情、病情传输给后方专家诊治。大大提高了美军卫勤信息化程度,提高了对伤员的寻找、救护和后送水平,满足美军在现代战争中战伤救治的需要。

再次,健全“陆军战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战时医疗保障自动化,如“战区血液制品管理信息系统”,“战区医疗调度信息系统”,“战区卫生补给系统”等6个系统。美军为加强空中后送伤员过程的管理,还使用了“运输司令部协调与智慧、控制伤员后送系统”[4]。日、德和俄军也曾在大规模的救护演习中使用了远程医疗装备,成功地用于陆上和舰艇救护[5]。

2.2 一物多用

因为野战的特殊性,条件恶劣,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如没有良好的运输通道,没有稳定的电源和通信信号,这就要求野战用卫生装备不同于平时使用的装备,应移动性强,展开迅速,保密性好,功能强大等[6,7]。因此,外军在对卫勤装备的研发上着重向多功能化、小型化、移动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力求一物多能、一物多用、体小质轻,携带方便。如2004年美国与以色列联合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绷带,以人造缩氨酸和胶原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既可用于战伤救治,也可用于外科整形和牙科手术;美陆军“液体止血胶”[8]同时具有止血、固定伤口和抗感染功能。法国真空夹板既可防止骨折断端刺穿皮肤表面,减少休克发生,还可用于颈部骨折固定。

2.3 携行或机动性不断提高

德军在野战卫生装备研发与配备时特别强调便携行或机动性,给各级医疗机构普遍配备手持式血气分析仪、干式生化仪、血氧监测仪、小型B超和便携式X线机等轻便卫生装备。这些装备的特点在于小型、轻便,易于操作,非常适于野战环境使用。德军手动复苏器尺寸为33 cm×12 cm,质量仅为2 kg;便携式X线机外形尺寸为41.5 cm×32.0 cm×24.5 cm,质量为30 kg[9,10];美军研发的射流式人工呼吸器,尺寸仅为5 cm×10 cm×15 cm,质量为0.5 kg;俄军的氧气吸入装置,质量仅6.5 kg;国内研制的高原便携式液氧呼吸器,质量轻(2.5 kg),体积小(550 mm×300 mm×190 mm),均便于随身携行、使用和调节;美军甚至出现了挂在脖子上或挂在腰上的远程救护装备。

2.4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高水平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野战卫生装备,外军也把研究重心放在将新技术、新材料、信息技术应用到野战卫生装备上。因此,各国相继以新材料、新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新的制造工艺为手段,设计制造出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战争严酷考验的野战卫生装备。美国、日本、中国等研发和使用的壳聚糖敷料,与创面贴附时血浆蛋白易被壳聚糖吸附,因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使用过程中敷料会逐渐地从治愈部位剥离,并具有镇痛、杀菌、干燥和止血效果;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隐身材料,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和日本不仅把它用于战斗机等武器装备,也用于“纳米级止血绷带”和野战卫生装备的隐身。

2.5 重视装备的通用化和模块化,装备的联勤性能得到改善

野战卫生装备模块化合理地划分了装备的结构和功能,赋予了装备能分、合,展、收快的特点。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依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和保障的需求展开模块;也可依据伤员的数量与构成,有效工作时间的长短,伤员后送的难易程度,以及救治范围和工作编组,有选择地携带野战卫生装备,选择性地展开所需模块,缩短展开时限,增强装备机动性。鉴于此,各军事强国都在致力发展卫勤装备的通用性和模块化,目的在于方便操作人员掌握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便于卫生装备的统一管理和维修。德军在卫生装备研发与采购过程中着重强调通用性,实现了平时与战时一致,各级医疗机构的同类卫生装备一致,在更新换代时尽可能选用同一品牌的卫生装备。俄罗斯也十分重视野战卫生装备的通用化和模块化。在设计防化装备系统时,国防部根据装备一体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由通用装备部门设计通用模块和系统,防化专业部门设计核生化防护装备系统,由国防部通用装备部门提供标准化组件,操作人员根据需求对各种标准化组件和模块进行集成,这样既有利于使用者学习、培训和使用,又有利于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更换。

2.6 防护性能得到改善,战场自我保护能力增强

卫生装备自我保护能力差、目标大、易被发现,各种高科技侦察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使用使得战场透明度提高,这就要求卫生装备具有躲避各种侦察器材侦察的能力。各国都非常重视卫生装备的自我防护能力的提高,尤其是美军,其相关条令、条例规定:凡是有可能在核生化污染环境中应用的装备、器材和部件,都必须采取核生化防护措施。这样就使美军能保证在核生化战场上,不仅人员能得到有效地防护,装备的抗污染、耐洗消能力也能得到同步提高。德军现役的多种救护车都具有三防功能,其重点研发的新型“狐式”轮式装甲救护车和DURO3中型装甲救护车,能在行驶时对伤员实施急救,同时具备“三防”、越野和机动能力[10]。俄军研制和改进了医用高机动性多用途的FA3-39371装甲车,自我防护性强,该车既可用于最前线的装甲运输,又可以作为医疗后送车辆使用[11]。纳米材料广泛用于卫勤装备,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装备的隐形性,增强卫生装备的战场综合生存能力。

3 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现状及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军近几年来野战卫生装备的研发有了明显进步,逐步从初期的简单、分散、落后向正规化、标准化、现代化转变。主要表现在加大了新型信息化卫生装备的研发力度,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在装备研发、采购和使用等环节,采用军民合用、部件统一、通用的方式,提高野战卫生装备的通用化水平。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军的野战卫生装备总体滞后。为适应未来高科技信息化条件下突发军事斗争和非军事行动的需要,我军的野战卫生装备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3.1 改革管理体制,增加经费投入

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研制虽然在20世纪末期有了较大进步,在近年来历次重大的抢险救灾(例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装备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限制等原因,我军的野战卫生装备研发水平仍然较低,缺乏一个全军的总体规划,在卫生装备设计研发、制造,结构和功能升级等方面没有充分与我国的优势工业和信息产业相结合,仍处于相对薄弱、落后的水平,远不能适应高科技、高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的系列化、信息化、模块化和通用性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机动卫勤的需要。这就要求全军卫勤系统应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合理有序规划和研发新一代野战卫勤装备,而不是由各个部门多头并进,重复研究,造成人员、经费的浪费。其次,要在卫生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上加大经费投入,在我国军费开支远远低于发达军事强国的事实下,卫生装备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增加经费投入,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研制水平才能赶超发达军事强国。

3.2 调整结构,大力发展先进野战卫生装备

野战卫生装备的先进性决定战争救护的效率,良好的单兵急救包,快速安全的运输工具,灵活机动、展缩有序的急救医疗单元,迅速、高效的信息化设施,都会对未来战争的卫勤救护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军应在野战卫生装备的研究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研究经费的投入,研究出先进、实用、高效、机动性强的野战卫生装备;增加野战卫生装备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合理配置野战卫生装备体系,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技术体制;研究先进的大型野战卫生装备和火线救治器材,形成性能先进、结构合理的野战卫生装备体系;将模块化概念运用于机动卫勤力量的组织和野战卫生装备配置,按照不同的任务机动卫勤保障;通过在野战卫生装备上加装远程信息化通讯模块和GPS模块等方式来提高现役装备的信息化水平。

3.3 加强野战卫生装备的训练,提高人机协同的水平

为充分发挥野战卫生装备的携行、运行、后留等功能,实现人、装同训,提高各类人员操作技能。一是按照野战卫生装备构造、性能、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加大野战卫生装备保障力的训练,使各级各类人员熟悉掌握野战卫生装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方法。二是保证训练时间的落实,做到规定时间积极训,缺课时间抓紧训,零碎时间加强训。三是重视野战卫生装备人才培养,落实编制,系统培训,激励政策到位,防止人才流失,做好人才储备。

4 结束语

野战卫生装备工作是现代卫勤的重要部分,为适应未来立体化信息战的远距离、大纵深、防区外打击,各国尤其是西方军事强国都在积极研发更为先进实用、机动性更强、高科技、高信息化的野战卫生装备。因此,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借鉴外军的野战卫勤装备的先进经验,我军在今后卫生装备的研发和使用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1)加大新型信息化卫生装备的研发力度,从总体上提升我军野战卫生装备的信息化水平;(2)借鉴外军卫生装备研发和管理的先进经验,抓住装备研发、采购和使用等环节,提高野战卫生装备的通用化水平,努力做到平、战时一致;(3)针对国际恐怖主义日益猖獗的国际形势,加大“三防”卫生装备的研发力度。

参考文献

[1]白书忠.认清形势加快步伐扎实推进全军机动卫勤力量全面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3):1-4.

[2]Mark F J.Medical Logistics:notes from Iraq[J].Army Logistician,2009(5):10-12.

[3]Clinton W M.Gaining visibility of excess commercial equipment[J].Army Logistician,2004(9):30-32.

[4]吕明,高云,薛爱英,等.对美军信息化卫勤保障应用的探讨[J].应急与灾害救援,2006,6(1):230.

[5]王洛伟,龚国川.远程医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人民军医,1998,41(12):685-686.

[6]韩西,罗娟,关晓峰,等.登岛作战远程医疗保障之设想[J].实用医药杂志,2002,19(3):222-223.

[7]Marianne.Telemedicine’s challenges[J].Information Week,2002,6:62-64.

[8]索再萍,王运斗,刘训勤.现代野战急救卫生装备特点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2):38-40.

[9]傅征.军队卫生装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2-104.

[10]高树田,王运斗,李瑞兴.21世纪德军野战卫生装备发展特点与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0):29-31.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 篇4

“十一五”期间,我军全面列装了第二代卫生装备,初步建立了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卫勤保障体系,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野战卫生装备系统,提高了整体卫勤保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近年来,我院在野战卫生装备使用和对基层部队卫生装备巡修工作中,特别是承担全军军事斗争后勤装备准备标准观摩集训活动以来,发现目前的野战卫生装备在实际训练和使用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2 当前野战卫生装备存在的问题

野战卫生装备(field medical equipment)是伴随部队机动、供部队实施战救和应对突发事件救援保障任务所编配的伤病员急救、治疗、运输、卫生防疫、防护等设备器材的总称[1]。因为野战卫生装备主要是在野战条件下使用的卫生装备,所以必须具有适应野战条件下,保障机动卫勤分队在战役、战术后方区机动、部署能力和早期治疗或专科治疗能力。应该具备模块组合、功能配套、展收迅速、适合野战、车载便捷、机动性强、标准通用、便于供修等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野战卫生装备设计、使用、维修及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部分野战卫生装备设计存在的问题

部分野战卫生装备存在设计缺陷、质量问题。据统计,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卫生防疫车的整体故障率很高。防疫车旋转电动机设计功率只有60 W,导致旋转轴承堵塞后电动机极易烧毁[2];又如美国S-410担架式心肺复苏机接头套管采用塑料螺母,难以卡紧,下发部队后很多都无法使用[3];手术冲洗机传动皮带易老化断裂;折叠式网架帐篷支架全部由薄壁铝合金管组成,虽然薄壁铝合金管很轻,但是,架设时如果稍不注意而将内外篷布夹到一起,薄壁铝合金管就很容易折断。除了上述例证以外,还有不少故障情况都是由于部分野战卫生装备的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造成的。

2.2 野战卫生装备使用存在的问题

2.2.1 部分野战卫生装备使用率不高

基层部队官兵比较年轻,官兵身体素质、健康水平较好,发生疾病单一,多以训练伤、普通感冒、消化道疾病、口腔疾病为主,一般不需要特殊检查和处理,加之基层部队不允许开展对外门诊。因此,部分特殊检查仪器使用率较低,如麻醉机、呼吸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等,几乎一年都不使用一次[4]。在我院区域性维修站历年巡修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使用频率较高的还是理疗设备,而这批理疗设备主要是早期配置的已经严重老化的机器,可这些使用率较高的卫生装备不属于野战卫生装备。因此,出现了配发的新型设备用不上,急需更新的设备却没能及时配发的情况。

2.2.2 操作人员不能正确使用卫生装备

在与部队卫生工作人员的接触中我们发现,边防部队没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编制,加之没有专人专项管理,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学历水平低,卫生装备的使用和管理严重脱节,甚至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实际操作人员对野战卫生装备的使用和性能了解非常有限,有的使用方法甚至是错误的[5]。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装备故障与损坏经常发生,例如,我们在不少部队发现防疫消毒用的喷烟喷雾机故障率极高,经过了解发现,绝大多数使用人员根本没有按照操作说明配比机油,导致发动机故障。连这样常识性和操作简单的装备都不能正确使用,更不用说那些专业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野战卫生装备了。

2.2.3 因耗材试剂问题造成设备闲置

有的野战卫生装备配发后被闲置的另一个原因是基层卫生机构承担不起耗材和试剂费用。比如检验类设备,由于基层单位工作量小,加之经费有限等原因,许多部队不能长期购买试剂,即使买了也会因为用不完而过期;又如野战X线车搭载的洗片机,药水使用量不大及药水过期等问题都导致装备闲置。建议上级部门与厂家协商生产小包装试剂及耗材,这样或许能够改变这一困境。

2.3 野战卫生装备维修存在的问题

2.3.1 技术资料缺乏

由于野战卫生装备是全军统一招标采购,然后配发到基层部队的,特别是因为部队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厂家直接的跟踪售后有时候并不能像一般医院那样得到保障。而且目前医疗设备厂家一般都有技术保密制度,几乎全部的医疗设备都没有相关的维修技术资料,一般只配有操作手册。即便是笔者参加总后药检所组织的野战卫生装备培训,也没有得到装备的相关电路图纸。可想而知,基层卫生机构能够获取的技术资料就更加稀缺了。这就对部队卫生装备检修机构的维修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3.2 零配件保障困难

野战卫生装备品种繁多,总体来说,在零配件方面很难做到标准通用。而在实际中,故障类型也五花八门,并不是几个常见故障就可以概括得了的。因此,要做到常备零配件及时供应是相当困难的。每年三级维修站巡修,都需要携带数十个配件箱、上百种零配件,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故障情况,导致无法修复。设立在总后药检所的全军卫生装备零配件供应中心,每年为全军各个卫生装备维修机构提供零配件,用来保障每年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有的故障还是需要从厂家订购配件,导致维修周期很长,甚至因为一个配件问题导致设备闲置最后等同报废。此外,因为目前医疗设备中大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对于大多数设备来说,维修方式早已从原来的元件级维修转变为板级维修,但模块化的功能电路板由于成本高,故障率相对较低,很难像常备零配件那样配发,只能故障时再联系零配件供应中心,再由供应中心联系厂家订购,维修周期还是较长。这还只是平时遇到的问题,对部队正常开展卫勤保障工作影响不太大。但是如果遇到战争情况或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一旦野战卫生装备发生故障,一个非常规的故障问题,就可能因为零配件无法及时保障而导致该装备无法使用,进而影响整个机动卫勤分队的卫勤保障能力。

2.4 野战卫生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4.1 平时野战卫生装备的管理制度没能很好落实

除了前文已述的装备装箱闲置、不能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的问题之外,我们在历年的巡修工作中还发现,在不少基层部队卫生机构,连最基本的“三分四定”制度也没能很好的落实。

我们认为,野战卫生装备的平时管理是保证机动卫勤力量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形成保障力量的重要基础。如果野战卫生装备的平时管理没有做好,很可能会导致在关键时刻设备故障甚至设备缺失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到正常卫勤保障工作。

2.4.2 战时或应急条件下装备管理制度及相应预案不够完善

近年来的多次抢险救灾任务表明,不仅战时或应急条件下的卫勤保障体系及相应预案非常重要,而且野战卫生装备的调配管理以及保障供应链体系也非常重要。战时或应急条件下,技术保障机构无论执行伴随保障任务还是全面保障,需要面对大量、多品种的零配件及试剂耗材需求,单品量模式供给面临筹措、包装、携行等种种困难,时效性与适用性较差。

2.4.3 日常管理缺乏周期性维护保养

我们都非常清楚,再好的装备也需要配套的保养和维护,才能保持战斗力。但是,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受专业知识缺乏和人员不足等因素制约,部队对装备的保养是不够的。比如,有些装备上的充电电池,因不能及时充电而报废;检验类装备因不定期清洗、保养而发生故障。这些装备的维修成本都是非常昂贵的,更主要的是会影响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另外,有的部队出于多种原因,把装备装在大箱子里束之仓库,这虽然应对检查时很好看,但对于装备却有极大的害处。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对野战卫生装备在基层部队卫生机构使用情况的调研

作为部队卫勤保障力量的物质基础,野战卫生装备的设计、研发、招标、采购、配发等环节不仅应建立在部队一定时期的任务目标上,更应该建立在基层部队卫生机构管理和使用的实际需求及条件上。因此,加强野战卫生装备在基层部队卫生机构使用情况的调研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还应充分听取野战卫生装备检修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野战卫生装备不仅做到设计科学、配置合理、质量可靠,而且还便于维修,真正经得起恶劣复杂条件的考验。事实上,像联勤部药检所、区域性维修站这样的卫生装备检修机构在每年深入基层部队的巡修工作中,不仅肩负着部队野战卫生装备的维修保障工作,还起着调研和反馈卫生装备使用情况、存在问题的重要作用。

3.2 进一步完善野战卫生装备设计的科学性、配置的合理性

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野战卫生装备的设计科学性、配置合理性。近年来,部队的卫生机构多次参加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任务,不仅使我军卫勤队伍和卫勤体系得到了锻炼和完善,而且使新一代野战卫生装备经历了接近实战,甚至胜过实战的考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部分野战卫生装备设计不够科学、配置不够合理等问题急需尽快解决。

3.3 加强野战卫生装备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们认为,野战卫生装备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形成卫勤保障能力,其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要素之一。由于部队卫生人员知识水平有限,野战卫生装备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的培训亟待加强,再加上部队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培训工作还应该作为长期的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形成全面覆盖的、常效的培训机制,使野战卫生装备真正形成战斗力。

3.4 完善野战卫生装备平战时的管理制度

应当完善和细化野战卫生装备平时、战时的管理制度,根据“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按照职能分工,指定负责人,明确装备维修保养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及奖惩措施。同时,制定装备管理各项制度,如:岗位职责制度,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移交接收制度,入库验收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操作使用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管理层面上,应当建立、完善“部队卫生装备信息管理系统”,标明各类装备有关数据,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落实“三分四定”制度,确保卫生装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处于良好状态,实现野战卫生装备管理信息化。

4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我军第二代野战卫生装备已经成为机动卫勤力量的核心要素,它的列装和使用提高了我军卫生装备的机械化水平、整体保障能力、快速部署能力、集成组合能力。虽然在训练和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我军机动卫勤力量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卫勤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相信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摘要:结合医院在野战卫生装备日常管理和使用中的具体工作经验,以及对历年巡修工作的总结与思考,从野战卫生装备的设计、使用、维修、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改进建议。

关键词:野战卫生装备,问题,对策,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70-79.

[2]李杰,纪春雷,孙喜文.抗震救灾卫生装备技术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8(12):70-71,96.

[3]张祖进,郭召平,李辉,等.部队卫生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9):85-86.

[4]史渭,高平,彭建新.浅谈基层部队卫生装备建设的现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2):59-60.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 篇5

机动卫勤分队是全军机动卫勤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战时卫勤保障中担负着“当尖兵、打头阵、挑重担”的使命任务,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新时期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转变和现代战争的破坏性逐渐升级,对卫勤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野战卫生装备作为完成平战时卫勤保障任务的物质基础[1],能否发挥真实效能,直接影响到卫勤保障的能力。近几年,随着军事斗争准备步伐的日益加快,新型卫生装备陆续列装部队,促进了基层部队卫生装备整体水平的提高。但是,新型卫生装备的配发列装在管理使用与维修保养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影响了机动卫勤分队的建设。本文就机动卫勤分队野战卫生装备基地化训练进行探讨,以提高机动卫勤分队的保障能力。

1 机动卫勤分队野战卫生装备基地化训练的必要性

机动卫勤分队野战卫生装备配备的种类全、数量多。常规手术装备包括麻醉机、可调节式多功能手术床、洗手装置、无影灯、自动吸引器、高频电刀、清洗机、吸引器、高压蒸汽消毒锅、大容量氧气瓶等;常规急救装备包括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担架式心肺复苏机、智能输液泵等;常规辅助检查设备包括便携式X线机、野战洗片机、B超机、心电图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仪、离心机、水浴箱等;另有五官科装备、口腔科装备、防疫防护装备、理疗装备以及手术车、X线车、急救车、消毒灭菌挂车等[2]。所有野战卫生装备随机配有使用说明书,但普遍缺少卫生勤务教材,对于装备的保养与维修没有相关的指导与说明,影响野战卫生装备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2 机动卫勤分队野战卫生装备的管理与使用现状

2.1 训练、保养落不到实处

目前,各机动卫勤分队均不同程度地缺少综合训练场地,多数医院机动卫勤分队卫勤训练停留在单兵或单课目层次上,对于综合演练没有落到实处。即使组织综合演练,对于野战卫生装备的训练也只是停留在如何摆放层面,没有进一步的组织实施。每次执行任务或训练结束后,野战卫生装备直接下发科室或者直接入库保管,并不进行保养和维护,影响装备的使用寿命。

2.2 平战结合使用方法不当,易损坏

机动卫勤分队配发的野战卫生装备数量多、品种全,涉及检验、特诊、放射和急救、手术等各专业领域,能够满足机动卫勤分队执行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时救治各种伤病员的需要。但是,机动卫勤分队在不执行任务或平时不训练时,大部分野战卫生装备通过平战结合方式使用。在平战结合使用过程中,存在野战卫生装备下发科室后,因管理方法不当,部分装备科室借用时是完好的,归还时是损坏的,并且损坏的原因不清楚,或者借用时零部件是齐全的,归还时零部件不全等,从而影响野战卫生装备的正常使用。

2.3 使用维修技术跟不上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

随着机动卫勤分队的建设不断增强,野战卫生装备的更新换代明显加快,一代、二代野战卫生装备相继配发部队,大量地方新型诊疗设备进入应急机动卫勤分队,高自动化、高通量的检查设备在大大提高诊断效率、加快卫勤分队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装备使用与维修的难度[3]。并且机动卫勤分队维修人才新老更替,年轻一代检修保障人员知识面较宽,但维修经验相对不足,处理复杂突发故障的应变能力相对缺乏,从而造成卫生装备的发展与人员使用和维修不相适应,影响卫生分队执行保障任务的需要。

3 机动卫勤分队野战卫生装备基地化训练探讨

3.1 健全管理制度

机动卫勤分队基地化训练须配备专职的卫生装备维修保养人员、教练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强化职责分级管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配套设施科学管理,并建立卫生装备评价机制,提高机动卫勤分队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加强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学习相应仪器设备的维修,做到会用、会修。建立规章制度包括应急值班、应急准备、教育管理、装备物资、训练考核和人员轮训等。应急值班制度主要包括平时值班和任务时期值班。平时值班纳入医院战备值班统一组织,任务时期值班建立医院本级与医疗救援队两级值班;应急做准备包括预编抽组、应急响应、装备建设等内容;教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组织建设、政治教育、人员管理、安全保密、群众纪律等内容;装备物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配备标准、操作使用、维护保养、更新轮换等制度;训练考核主要包括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训练保障、考核评估等内容;人员轮训包括同一机动卫勤分队的人员轮训和不同机动卫勤分队的轮训。

3.2 配齐装备器材

根据机动卫勤分队的建设目标,机动卫勤分队基地化训练野战卫生装备须配备齐全,以现行野战医疗所卫生装备为基础,以遂行各种救援保障任务的专用装备为补充,突出小型化、便携化、模块化、机动化和集成化的配备。重点配齐携行、运行和补充三类模块的装备。携行模块,根据急救单元的人员编组情况,以背囊的形式配备,包括基本急救背囊、复苏背囊、清创背囊、药品器材背囊、便携式担架等;运行模块分为分类后送、手术、重症监护、留治、医疗检诊、防疫等模块,以箱组、车辆和帐篷配备;补充模块主要针对可能承担任务的救援需求分为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扑火救灾、特殊武器伤和重大伤亡事故救援等模块。通过加强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战场卫勤保障数字化建设,全面推开野战网络医学服务,用信息化成果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推进机动卫勤分队卫勤力量信息化建设,以野战电子病历为综合集成平台,开发应用野战PACS、LIS、手术麻醉、动卫勤分队力量救治数字化。

3.3 深化训练演练

要按功能模块制定训练教案、训练教材、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训练方案和计划以及模块、集成训练演练,加强专业精准训练,注重应急救援技术野战卫生装备使用与保养的培训。按照应急医疗救援队模块编组,组织以各模块专业救治特色为重点的针对性训练,重点强化抗震救灾、抗台防汛等自然灾害救援训练,突出反恐维稳、特殊武器伤救治野战卫生装备使用的训练。要在熟练开展模块化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模块和基础救援队的集成训练,确保有效执行各种规模的救援任务。根据担负的任务不同,须预想预设情况,组织综合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专题研训与演练,提高机动卫勤分队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4 结语

充分发挥卫勤训练基地的作用,分期分批组织卫勤轮训,坚持从实战出发,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严格按纲施训,提高训练的规范性,对必训的重点难点科目训全训实,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扎实开展战救技术和防疫防护等专业训练,切实把实战需要的技能练实练精。根据未来战场的环境特点,积极开展带实战背景的战术训练和综合演练,结合各类型机动卫勤分队的不同任务需求开展针对性训练,大力将新武器伤的诊断、分类、救治和防护等技术引进战备训练,注重勤务、技术与装备训练相结合,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同时要注重专业训练与合成训练相结合,加大人装结合力度训练,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类装备性能和操作方法,实现人装有机结合。通过训练,解决整个机动卫勤分队只依靠医工人员对野战卫生装备进行保养、维修的问题,使全体人员能够对所用装备进行保养,对于小的故障能够自我排除,从而提高装备的使用寿命。

摘要:针对目前机动卫勤分队普遍存在缺少训练场地,野战卫生装备的训练、保养与维修落不到实处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基地化训练的设想,加强了对机动卫勤分队人员野战卫生装备的使用、保养与维修的培训力度,提高了机动卫勤分队人员的使用与维修能力,满足了机动卫勤分队遂行各种保障任务的需要。

关键词:机动卫勤分队,基地化,野战卫生装备,训练,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婷,张鹭鹭,刘源,等.论卫勤保障物资筹措优化[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4):380-382.

[2]吕碧涛,汤立功,蒋波,等.东南地区某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现状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8):87.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 篇6

野战卫生装备是伴随部队机动、供部队实施战救和应对突发事件救援保障任务所编配的伤病员急救、治疗、运输、卫生防疫、防护等设备器材的总称[1]。作为野战条件下的卫生装备, 须能够保障机动卫勤分队在战役、战术后方区机动、部署能力和早期治疗或专科治疗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部队保障需求与自身实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基层部队在野战卫生装备的使用、维修、管理等方面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

1 基层野战卫生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使用操作、维修能力弱

医学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缺乏[2], 操作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 对于野战卫生装备的使用方法、性能特点、维护保养等知识了解有限, 常常由于操作不当导致装备的故障。基层单位有的出于消极安全考虑, 装备虽然到位却宁可闲置, 操作人员对于装备的基本使用方法不能掌握;有的重使用轻管理, 卫生装备的用管脱节。此外, 维修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医疗设备技术资料缺乏, 导致维修技术力量薄弱, 基层部队卫生装备维修工作主要依靠各级维修站完成。

1.2 零配件保障较困难

首先, 当前我国的野战卫生装备品种较多, 内容涉及手术、放射、康复等多种医疗设备, 而且年代跨度较大, 因此相对应的零配件也存在种类多、型号杂、周期长的特点, 给零配件的保障进一步带来困难。由于通用性差, 进口设备配件供应更加短缺。其次, 在目前的三级维修网络体系下, 通过自上向下的方式, 即从全军卫生装备配件供应中心到各级卫生装备维修机构的方式获得零配件, 保障方式单一, 且各级维修站任务繁重, 受到地形、季节、交通等限制, 难以将必需的零配件及时、有效地送到目标地域。零配件保障的不足, 势必影响基层部队的装备维修能力, 难以形成战时的快速补给。

1.3 缺乏日常维护保养

装备的战斗力需要通过配套的维护和保养才能形成。但一些单位由于认识不到位, 重供轻管, 装备的配发与管理脱节。在实际工作中不按要求对装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 管理松懈, 没有按要求制定装备档案, 技术资料存放混乱, 没有制定维护保养的培训计划。装备的保养程度不足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有的因为不能定期清洁而发生故障, 有的因充电电池长期不充、放电而报废, 装备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会使装备性能不断下降直至损坏, 给野战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对于相关的法规了解不深刻, 对于装备管理的标准和制度不熟悉, 因而制度无从落实。有的刻意识淡薄, 有标准但不执行, 对于一些基本的制度如“三分四定”都未能很好落实[3]。有的监管不严、措施不力, 对于制度不落实的情况不能很好地纠正。装备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提高装备保障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装备的管理制度不能落实, 提高装备的保障能力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2 建设基于后方医院的野战卫生装备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2.1 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分散在各处的野战医疗卫生机构的装备信息各自独立, 形成沟通模式单一的信息孤岛。后方医院虽然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较丰富, 但却不能对基层野战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支持。建立统一的野战卫生管理平台, 不仅可使各野战医疗机构在装备使用、维修、管理方面互通有无, 互相提供支持, 更有利于依托后方医院, 整合区域内资源, 进一步提高装备保障能力。

2.2 促进装备的维护保养

因使用不当、保养不足而造成装备的故障, 不但会给部队带来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部队的卫勤保障能力, 而通过本系统则可尽量避免。制订各类装备维修保养、计量检测的技术要求, 通过该标准由系统进行自动监测, 对未按期或未按标准进行维护保养的进行报警和提示, 确保卫生装备维护保养按时、按要求进行。

2.3 拓展装备配件保障方式

零配件缺乏, 调拨周期长, 虽然平时影响不大, 但是遇到战时, 如果因零配件保障不及时使装备无法使用, 影响了卫勤分队的保障能力, 则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依托后方医院, 建立区域范围内的配件中心, 将区域内分散在部队、医院的配件信息集中起来, 方便进行查询、调拨, 立足于地理位置接近、沟通联系方便的优势, 尽可能地提高配件保障能力, 提供了配件保障的另一种行之有效方法, 对当前保障体系起到了补充和扩展的作用。

2.4 促进人才培养

基层卫生机构对于装备的使用、维修能力低, 严重影响了装备效能的发挥。鉴于后方医院的医疗装备人才、技术实力较强, 野战卫生装备生产厂家对于后方医院的跟踪售后也要远强于基层部队卫生机构, 通过依托后方医院技术、人才实力, 实现使用资料、维修资料、维修经验等档案资料的共享, 建立帮带机制, 通过网上求助、维修会诊等方式, 有效促进基层使用、管理、维修人员的人才建设[4]。

2.5 确保装备管理制度落实

野战卫生装备日常管理制度是保证机动卫勤力量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形成保障力最重要的基础[5]。卫生装备管理制度落实的好坏, 关系到卫勤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通过野战卫生装备系统的设计, 利用技术手段规范操作流程, 如对维护保养制度实行系统自动监测、定期提示, 对于不落实的情况可记录、可查询、可监管, 确保制度落实, 使操作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 野战卫生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

3.1 系统的设计定位

开发一套实用的管理系统, 要结合实际情况, 明确系统的使用目的。对于本系统而言, 首先, 它要实现对于后方医院、基层野战卫生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装备管理, 优化管理方式, 规范工作流程;其次, 它要能够满足区域野战卫生装备平台的要求,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尤其是发挥好后方医院的支撑作用。

对于医院的设备管理系统, 传统意义上的主要功能一般是设备账务管理[6], 其他功能是在账务管理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与设备管理系统不同的是, 野战卫生装备要完成战场急救任务, 应用效果直接关系着伤员的生命, 故野战卫生装备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装备的技术保障, 提高装备完好率是重中之重。

3.2 建立信息标准

由于各级卫生部门的信息系统存在着较大差异, 为实现区域范围的数据共享, 需要对信息标准进行统一, 使后方医院与基层野战卫生机构装备数据结构一致。确定野战卫生装备信息系统兼容字段, 按照装备生命周期的4个主要阶段:“购置”、“配发”、“调拨”、“报废”制订数据表和相关字典, 如对于装备档案的基本字段设置包括:条码编号、装备代码、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单价、获取方式、生产商、供应商、产地、购置日期、配发日期、报废日期、报废原因、报废文件批号等。每个阶段上信息要力求详细, 确保达到管理和数据采集要求。

3.3 系统主要功能

(1) 基本装备档案管理功能。系统可支持各种数据格式 (如电子表格) 对野战装备信息的导入, 可对装备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此外, 系统可记录和查询对于卫生装备状态相关的其他信息, 包括考核定级档案、计量管理档案、维护保养档案等内容。将野战卫生装备在出厂时的原始文件资料和安装调试、维修计量、报废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电子化, 并加以整合, 一目了然地提供给使用者。

(2) 装备配件调拨及维修管理功能。以后方医院及其体系单位的基层医疗机构为管理范围, 将装备、配件信息统一纳入系统中。各单位的装备信息、配件信息在系统平台上按权限共享, 可通过系统平台查询所需的装备及配件, 匹配成功后可申请调拨, 从而实现装备配件保障的有效扩展。建立维修报告档案, 通过系统填写维修报告, 将维修记录和经验电子化。完整的维修报告, 包括装备名称、型号、序列号、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原因、排除方法、更换配件、维修人及联系方式等要素。各单位可通过系统平台查询相关装备的维修情况, 分享维修经验, 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区域范围的专家库, 实现维修会诊功能, 提高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力。

(3) 装备维护保养监测功能。在以上功能的基础上, 可通过设定各种卫生装备的技术标准, 由系统对管理的卫生装备进行自动监测, 对未按期或未按标准进行维护保养的进行报警和提示, 确保卫生装备按期进行相关的维护保养。

4 结语

提高野战卫生装备的管理水平, 装备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只有通过明确的系统定位, 以后方医院为依托, 实现区域联合的保障体系, 并逐步构建、扩展系统的功能点, 才能达到切实提高野战卫生装备保障能力的目的。

摘要:目的:提高野战卫生装备保障能力。方法:分析了当前野战卫生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建立基于后方医院的、包括各体系单位的野战卫生装备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提出了系统的设计目标, 探讨了系统的主要功能。结果:实现了区域资源共享, 加强了横向沟通与合作。结论:通过依托后方医院构建野战卫生装备管理平台, 可切实提高野战卫生装备的保障能力。

关键词:野战卫生装备,后方医院,信息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教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3:70-79.

[2]张志海, 赵兴红, 蔡垚, 等.部队卫生装备技术保障的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2, 33 (3) :298-299.

[3]陈子辉, 张立, 庄宁.浅谈军队基层医院卫生装备管理[J].海军医学杂志, 2012, 33 (1) :37-38.

[4]于树滨, 徐洲.军队卫生装备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 (6) :559-560.

[5]张超群, 吴向阳, 杭建金.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体会[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0) :99-100.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 篇7

卫生装备作为平战时卫勤保障的物质基础,能否发挥其真实效能,直接关系到卫勤保障的整体水平。近几年,随着大批新型野战卫生装备陆续列装基层部队,卫生装备在训、管、用等方面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卫勤分队医疗保障能力提升的“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面临的主要问题

1.1野战卫生装备使用效率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

随着大批新型野战卫生装备相继配发,如移动式放射线车、野战手术车、麻醉机、呼吸机、洗胃机、 心电监护仪等,对依托卫生装备的医疗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从卫生装备的使用情况看,由于基层部队医疗机构收治范围的局限性,常见病多以训练伤、普通感冒、消化道疾病、口腔疾病为主,一般不需要特殊检查和处理,部分卫生装备处于闲置状态,部分卫生装备的启用仅是在驻训、演习等活动中,出现使用率不高、有装用不上等问题。

1.2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维修能力有待提高

用装能力的具体体现是人装结合。基层部队卫生部分技术人员由于不太熟悉卫生装备性能,系统培训偏少是导致用装能力弱化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部分卫生装备操作使用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对卫生装备的使用与性能了解不够多,有的使用方法不太正确。(2)基层部队卫生技术人员变动相对频繁[1],使用卫生装备实施救治的临床实践经验有些缺乏,存在有装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 (3)卫生装备操作使用人员装备维修技能相对不足。 由于缺少人员编制以及培训不足,使用单位自我维修保障能力不足[2],平时工作仅限于装备的一般保养, 维修经验不足,处理复杂突发故障的能力相对较弱[3], 等待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的现象相对较普遍。

1.3卫生装备专项训练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基层部队“仗怎么打,装就怎么练”的装备训练意识有待增强,卫生装备训练缺乏系统培训和创新的思路与办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基层部队卫生装备在日常训练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已列装、 配套齐全的野战卫生装备,部分使用中有待提高[4], 卫生装备全员、全要素的系统培训不足。(2)平时卫生装备训练多停留在操作步骤层面,对用装快速救治能力的训练以及训练标准有待提高。(3)基层综合训练场地不够,部分卫勤分队训练停留在单兵或单课目层面上,对综合演练没有落到实处。即使组织综合演练,部分野战卫生装备仍停留在如何摆放层面, 没有进一步的组织实施[5]。(4)装备使用人员的学历水平、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的差距,也影响了卫生装备训练的有效开展。

2对策与建议

2.1建立卫生装备训练基地,加强训练保障条件建设

依托各类训练基地进行军事训练,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军队生成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主要途径[6], 也是卫生装备快速生成卫勤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 卫生装备基地化训练是利用基地整合优化训练资源来弥补部队卫生装备数量与训练能力的不足,是直接面向应用、实战的综合能力训练[7]。基地化训练要注重“硬件”与“软件”建设:(1)依托训练基地完成卫生装备标准化训练,包括制定一整套卫生装备训练纲目及训练法规,编写配套教材,规范训练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发挥基地化训练高于部队、管理优于部队、教学强于部队的训练引领作用。(2)充分利用基地专业组训人员和专家团队的教研能力,创新训练模式、研究训练方法,以满足担负不同作战任务、不同军兵种卫生装备训练的需要。(3)加强建设基地共享程度高、模拟战场环境好的训练场所,以满足部队选择与未来战场环境相近的训练场所进行平时或战前训练。

2.2创新卫生装备组训模式,牵引卫生装备训练转型

训练模式是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集合,卫生装备训练必须牢固树立实战化训练理念,摒弃落后的组训思路与做法。卫生装备训练应强调“3个分训”原则:(1)按卫生装备配发类别的不同分训。根据部队配发装备的实际情况,按通用装备、急救装备、车载装备、手术装备、防疫装备等分训[8],使卫生装备训练更具规范性、系统性。(2)按卫生装备使用对象的不同进行分训。根据人装定位的要求和工作职责,将卫生装备训练分为卫生技术干部和卫生士官训练,提高卫生装备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3)按用装能力的等级要求分训。将卫生装备训练分为初、中、高3级,每个级别的训练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训练计划、训练内容、训练目标,形成完整的卫生装备培训课程体系,保证用装者的能力素质递进式发展。另外,卫生装备组训模式要灵活多样,可利用部队担负的任务和训练课题,采取训练基地独立组织、训练基地与部队共同组织、部队组织和基地考评等组训模式,多种形式并举对提升、评价卫生装备训练实效有实际意义。

2.3改革训练内容与方法,提高卫生装备训练效益

训练内容与方法是实现训练目标的保障,“训什么、怎么训、如何考”的问题是提升练装实效的唯一抓手。以往卫生装备训练,侧重操作步骤与流程的训练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战化训练标准对用装能力的要求。结合卫生装备训练实践,建议着力抓好3个方面的训练工作:(1)依据《部队卫生装备训练与考核标准》,将卫生装备训练纳入部队年度军事训练计划,规定必训科目、选训科目、任务科目,在训练时间、人员、装备、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2)按实战化训练标准设计训练内容与方法,强化卫生装备行为能力训练,如手术装备训练采取先单装训后综合训, 训练内容涉及手术车展开撤收和具体伤情处置等课目,训练设计强调贴近战时常见伤情,救治强调用装处置能力。B超诊断仪的操作训练,通过脏器测量练技术,通过B超识图训练练精确分析判断与快速处置能力。(3)结合军事训练与演习等活动,在模拟实战背景的条件下,模拟未来的可能任务,锻炼卫勤分队快速协调、精确反应能力,预先积累实战经验,生成卫勤保障能力。

2.4建立医院—基地—部队—厂家“四位一体”的训练与保障链接

“四位一体”的训练保障模式是卫生装备有效生成战斗力的核心与关键。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平时收治范围有限,部分卫生装备很难发挥作用,“人装分离”成为制约卫勤保障能力发展的根本原因。建议: (1)加强卫生装备使用、维修人才的培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用装能力,主要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如定期送专业技术人员到医院进修,提高卫生装备的临床应用能力;到上级装备维修机构学习,请生产厂家或上级部门派专业人员到部队培训,提高基层部队装备常见故障的维修处理能力。(2)按计划定期到训练基地轮训,通过模拟未来战场条件下的实兵、实装、实景训练,研究训练模式、界定训练效果、规范训练路径、验收训练质量。

3结语

【二代野战卫生装备】推荐阅读:

野战救护05-12

野战医院06-27

野战医疗系统05-26

野战方舱医院07-09

打野战作文05-21

野战生存教案06-18

野战手术车07-30

野战医疗设备08-26

富二代05-09

二代06-20

上一篇:胃肿瘤术下一篇:大学生“碎片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