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

2024-08-17

胡笳十八拍(通用10篇)

胡笳十八拍 篇1

《胡笳十八拍》是汉代琴歌的代表作,其歌词是最早见于南宋朱熹《楚辞后语》题为蔡琰(字文姬)作,而于此诗相合的琴歌,现存三十九种记载,虽然关于琴歌《胡笳十八拍》的作者众说纷纭,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谱写了汉代琴家兼诗人蔡文姬一生悲剧性的遭遇以及深邃的精神内涵,被公认是中国古代琴歌的经典之作。

由此我们提《胡笳十八拍》就不能不说蔡文姬,蔡文姬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位杰出的女琴家,也是一位命运坎坷的悲剧诗人。她生活在汉末乱世,在兵荒马乱中被胡兵掳获,沦为胡人的俘虏。被迫嫁给胡人成为左贤王妃,后生二子。胡地生活环境极其恶劣与汉人迥异的生活习惯更是她饱受其苦,而最使她痛苦的则是无时无刻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她悲切的唱到“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终于在她熬过了十二个春秋以后据《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曹操素与以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汉丞相曹操用重金将她赎回)虽然,她梦寐以求的归国夙愿即将完成,但是接踵而至的是骨肉分离的巨大悲痛.这使她陷入了两难的矛盾之中。最终她还是选择了离开胡地,回归故土,但是难以割舍的母子情一直煎熬着她的心灵。从被掳至胡地道重返祖国,她的一生历尽了痛苦,悲剧性的一生是她的内心充满了悲愤与不平。《胡笳十八拍》就是以蔡文姬的悲剧生涯为主线,以抒发远离故国和母子离别之情为重点,从侧面展现她郁结于心中的种种悲情。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结构宏大的长篇叙事抒情歌曲。聆听此曲,仿佛使人感受到文姬这样一位不幸的子女在抚琴吟唱,琴声伴着歌声痛苦的诉说自己不幸的遭遇,时而悲怨哀伤,时而悲中见喜,时而悲愤交集。我们现在经常演唱的是查阜西根据明朝孙丕显的刻本琴谱《琴适》整理的,第一拍是文姬感叹身世;第二拍描述在动乱中流落异乡的心情;第十二拍表现文姬指导汉朝赎她回乡,即将重归故土的喜悦心情,但随之而来的是与爱子离别的痛苦心情。以下这三拍的具体分析。

第一拍总述社会动乱和蔡文姬个人所受的屈辱,音乐建立在降B宫系统羽调式基础上,具有古朴的吟诵风格,主题由两个短句构成“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旋律婉转向上,接着徐缓下行,给人以深沉哀怨之感。尔后的八句则是在主题的基础上通过重复再现、反向进行、音程加宽等手法发展而成。第十句“遭恶辱兮当告谁?”节奏减慢,最后稳稳地落在调式主音上,具有完满的终止感。但后面有附加了两句“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采取同音重复,在高音区回荡,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情绪激烈把听众带入一个浓重的悲剧气氛之中,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全曲其他各拍均由第一拍的主体音调衍生而来,所以第一拍音乐不仅凝聚着全部乐思展开的基因,更孕育了全曲的基础情绪。

被掳是导致蔡文姬一生不幸的开端,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感受,其起始音从前一拍的结束音突然下坠两个八度。前三句音乐低沉悲哀,采用了基本是一字对一音的六声音阶旋律,至第四句“疾风千里兮扬尘沙。”突然出现装饰性变化长音的长腔,并伴以八度跳跃,使离乡的哀怨减去强烈。“人多暴猛兮如虺蛇,空弦披甲兮为骄奢”描写胡人与汉人迥异的生活习惯是文姬所不能接受,这种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使她备受其苦。这使得蔡文姬再流居胡地后,思念故国以及不能适应当地生活环境与习俗的痛苦,更增强她内新的悲怨。

尽管《胡笳十八拍》充满哀怨悲伤的情绪,但并非一悲到底,在第十二拍中出现欢快喜悦的音乐。这一拍在全曲结构上是承前启后的一段。当蔡文姬得知曹操以金璧赎她归汉,她的心情是何等的激动兴奋,从此民族交欢、战乱平息,她朝思暮想的还乡夙愿可以实现,所以这一拍的开始从前一拍的终止音一下子高了十度,乐句的构成也由前二、三小节,扩充为四小节,从而把听者带入豁然明朗而舒展的气氛之中。节拍上采用二拍子与三拍子的自由交替,是乐曲昂扬活泼,生动地刻画出她惊闻喜讯时惊喜雀跃之情。然而从第八句“嗟别稚子”开始,情绪陡然急转,一腔新的愁思袭上心头。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正是与亲子诀别之时,于是母子分离之痛跃然而起,涌上心田,最后以“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的矛盾心情结束这一拍。若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一悲到底,感情往往缺少波澜,一喜一悲,悲中见喜,才能使悲音的感人效果更为强烈,就好像一个久食黄连者稍品以下蜜糖,才觉其倍苦,这边是第十二拍在全曲中给人的独特感受。

蔡文姬度过了十二年屈辱的胡地生涯,正是靠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强忍着舍弃亲子的悲痛毅然回到祖国。她的这种民族尊严高于一切的壮举,闪烁着崇高的民族精神的光芒。

琴歌《胡笳十八拍》以不同反响的音乐表现,抒发了蔡文姬深邃的精神内涵,以其感人的悲音魅力流传千古,给人以美的享受。

花不花,四十八 篇2

老花眼可以推迟

老花眼是人体器官衰老现象之一,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在平时注意保护自己的视力,可以使这种衰老过程变慢,从而推迟老花眼的来临。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睡眠和饮食。充分的睡眠可以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对于保持良好的视力非常重要。中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不应少于7小时。平时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A的蔬菜,对保持视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因为维生素A能与蛋白质合成视紫质,可以增强视网膜的感光性能。

2,注意光线和用眼时间。不要在光线昏暗或光线过强的地方读书看报,因为在过弱或过强的光线下,眼睛的睫状肌和晶状体要费力进行调节,很容易使眼睛疲劳。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小时左右就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闭目养神或极目远眺都可以。另外,不要在公共汽车上看书看报,并要改变躺着看书的不良习惯。

3,注意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做眼保健操。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延迟衰老,从而可能推迟老花眼的来临。做眼保健操,能够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使眼睛得到更多的氧和养料,对消除眼疲劳,保持视力有益。因此,看书、写字过久或用眼工作较多者(如编辑、校对人员、刻字人员等),应坚持做眼保健操。

老花眼必须配戴合适老花镜

由上述可知,老花眼纯属生理性变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或早或迟总是要老花的。对付老花眼唯一的办法是配戴适当度数的老花镜,以满足近距离工作及阅读的需要。因此,凡是年龄超过40岁,眼调节力不足,近点远移,视近物不清,都应该配戴老花镜。老花镜实际上是近距离用的眼镜,也称为近用镜。选配老花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原来的屈光状态来选配。老花镜是借用凸透镜片的作用来弥补调节力不足的,因此屈光状态不同,选择的老花镜差别很大。对于屈光异常者来说,实际上是老视度数和屈光不正度数的代数和。例如,原来有近视-4屈光度,检查结果又有老视及屈光度,其代数和为-2屈光度,配上一副-2屈光度的镜子即可;相反,原来有远视4屈光度,检查结果又有老视2屈光度,其代数和为+6屈光度,则需配一副+6屈光度的老花镜,才能做近距离的工作。所以不要随便买一副老花镜就戴,应该根据自己的屈光状态来选配。

2,要根据近视力的清楚度来选配。也就是老花镜的合适度数是在戴镜之后,双眼近视力必须达到1.0,而且双眼要同样清楚。有的人得老花眼后不敢戴老花镜,也有的人总想戴度数小的老花镜,认为不戴或戴小度数老花镜可使老花眼不发展,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老花眼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的,与戴镜无关,所以,选择老花镜的度数一定要合适。

蔡文姬及其《胡笳十八拍》的创作 篇3

在其6岁那年, 蔡邕在琴房练琴, 忽然琴弦断了一根, 隔壁房间的蔡文姬问道:“是不是第二根琴弦断了?”其父亲非常吃惊, 觉得女儿非常有音乐天赋, 便系统地教授她音乐知识, 并将其心爱的“焦琴”送给她练习。蔡文姬也更加勤学苦练, 最终成为一名精通乐律的音乐家。后来国家大乱, 匈奴趁机侵略汉朝, 蔡文姬不幸被匈奴兵抓去做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在匈奴的十多年间, 蔡文姬时时刻刻思念着自己的故土, 后曹操花重金将其赎回, 归国途中, 蔡文姬感叹着自己的命运, 并谱写了一首千古流芳的名曲《胡笳十八拍》以抒发自己悲惨的人生遭遇及思念之情。所以, 蔡文姬多年掳掠的生活是痛苦的, 而当离开十二年的痛苦生活及两个天真无邪的儿子时, 分不清是欢喜还是悲伤, 有一种泪如雨下的心情, 她在车轮的转动中, 点滴生活涌上心头, 为后人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一、超凡的音乐感悟力及波折的人生遭遇

1. 过人的音乐才华及不屈的品格及精神。

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及自己个人的努力, 蔡文姬在音乐方面逐渐显现自己的才华, 她在练习音乐的时候并没有将音乐作为一种简单的休闲娱乐方式, 而是与自己的智慧及血脉连接为一体, 将整个音乐融入自己的身心素质中。每当弹奏忧伤的曲子时, 蔡文姬就会表现出忧伤、惆怅的神情, 而在弹奏刚劲曲目的时候, 她就会表现出精神饱满的神情, 凡此种种, 她都会从各个角度感悟自己的乐曲, 并使其在面临波折生活的时候展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品格及精神, 以心中跳动的音符支撑她渡过每次艰难。蔡文姬的童年是幸福的, 终日与琴书相伴, 据说, 她对音乐及语言有着双重敏感, 琴者, 情也。在与曹操的一次闲谈中, 曹操表示对蔡家中原的藏书很是羡慕, 而蔡文姬告诉他中原藏书四千多卷已经毁于战乱。当曹操流露深深的遗憾时, 蔡文姬便提到其能背诵其中的四百篇, 曹操又大喜过望, 于是蔡文姬凭借其惊人的记忆力背诵出了其中的四百多篇古书, 且文无遗误, 这也足见蔡文姬过人的才华[2]46。

2. 不幸的婚姻及音乐才华的展现。

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 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 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 夫妇两人恩爱非常, 可惜好景不长, 不到一年, 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 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 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 毅然回到娘家。后父亲死于狱中, 文姬被匈奴掠去, 这年她才23岁, 被左贤王纳为王妃, 居南匈奴12年, 并育有二子, 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语言。建安十三年曹操感念好友蔡邕之交情, 得知文姬流落南匈奴, 立即派周近做使者, 携黄金千两, 白璧一双, 把她赎了回来。这年她35岁, 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 就在这年爆发了“赤壁之战”。蔡文姬嫁给董祀, 起初生活并不十分和谐。蔡文姬饱经离乱忧伤, 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 生得一表人才, 通书史, 谙音律, 自视甚高, 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些不足之感, 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 只好接纳了她, 在婚后第二年, 董祀犯罪当死, 她顾不得嫌隙, 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 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 倘若处死董祀, 文姬势难自存, 于是宽宥了董祀。从此以后, 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 对蔡文姬重新评估, 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 溯洛水而上, 居在风景秀丽, 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 曹操狩猎经过这里, 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 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3. 吹奏胡笳表达思乡之情, 成就音乐佳话。

正当蔡文姬学有所成, 立志于一番成就时, 却出现了东汉大乱, 遭遇了连年的烽火及战乱, 她在逃逸途中不幸地被匈奴劫掠到塞外, 且时间长达十多年之久。作为一名中原女子, 蔡文姬承受着背井离乡蛮野生活, 并嫁给了凶狠的匈奴单于左贤王, 尝尽他乡生活的艰辛。在生活上, 蔡文姬很难适应外地的饮食及生活起居, 在情感上更是没有情感的交流, 并常受到匈奴单于的辱骂。蔡文姬忍受着人生的摧残, 并发出了“唯我命薄, 殊俗心意, 唯我命苦”的人生感叹。面对自己悲惨的生活, 蔡文姬并没有沉沦, 她常在闲暇的时间弹奏琴弦或吹奏胡笳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胡笳是汉朝广泛流行于塞外或西域的一种管弦乐器, 其音律悲凉, 其形为木管三孔。蔡文姬吹奏的胡笳, 有着凄凉的旋律, 这也说明其内心的无比悲苦与奋力挣扎。同时, 胡笳也勾勒其对西汉时期苏武牧羊的回忆, 尽管苏武被流放北海之地牧羊长达十几年, 但丝毫没有消融高尚的民族气节, 这也给予蔡文姬于信心, 从艰辛的生活中获得音乐灵感, 最终谱写出一曲流芳百世的音乐佳作。

二、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的创作经历

1.《胡笳十八拍》的创作缘起。

在蔡文姬流落塞外时期, 其家乡人对其尤为挂念, 当曹操平定中原, 并与匈奴修好关系, 便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经历了十多年的艰辛生活, 蔡文姬感慨颇多, 在归国途中, 点滴的生活往事浮现于脑海之中, 心中一曲《胡笳十八拍》便创作而成, 其有着感人肺腑的音乐旋律。《胡笳十八拍》反映了蔡文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及骨肉别离的痛苦, 音乐旋律悲伤、委婉, 动人心魄, 该作品一方面体现了蔡文姬的音乐才华, 另一方面更表达了自己的对艰辛生活的哭诉及故乡的思念。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蔡文姬将外族入侵, 生死别离的场景展现在听众面前, 悲痛的感情涌动体现着其悲苦的人生历程, 有着催人泪下的音乐效果。然而当能回到故土时, 蔡文姬又要经历骨肉分离的痛苦, 此时此刻两者不能两全。蔡文姬以超出常人的情怀, 结合自己的音乐素养及真实感受, 创作了《胡笳十八拍》, 将当时的离别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2.《胡笳十八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千古绝唱, 从中可以感受到其心意的流淌, 随着琴声旋律的变化, 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蔡文姬一条屈辱及痛苦的长路。其开始便是生活的乱离背景,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 出现了“白骨露於野, 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蔡文姬也在动乱中被胡人劫掠过去。第二拍便描述了蔡文姬被掳掠的凄惨生活, 其在精神及身体上经受着巨大的痛苦, 她无法适应塞外艰苦的生活及恶劣的自然环境, 更不能忍受胡人的生活习惯, 有着“身难处, 谁可与语”的痛苦心声。从二拍到第十一拍便描写了其思乡之情, 揭示其忍辱偷生的心情。终于, 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痛苦的人生经历, 最终还乡的夙愿得以实现, “十有二拍哀乐均, 去住两情难具陈”。第十三拍写的是“别子”, 十四拍为“思儿成梦”, 蔡文姬这种别离情怀, 一直陪伴其左右, 屈辱的生活虽然结束了, 而新的思念亲子的不幸接踵而至。全曲在此感情下涌动, 完成了蔡文姬悲剧性的人生历程。《胡笳十八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明人卢世勇在其《诗镜总论》中提到:“东京风格颓下, 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 可令惊蓬坐振, 沙砾自飞, 真是激烈人怀抱。”总之, 《胡笳十八拍》反映了其高超的音乐才华, 这是有其家庭及社会背景造成的。

3.《胡笳十八拍》对后世的影响。

蔡文姬博学多才, 音乐天赋自小过人, 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 隔着墙壁就听出父亲把第二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 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 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她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 回汉后参考胡人声调, 结合自己的悲惨经历, 创作了哀怨惆怅, 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称蔡文姬为音乐家, 的确名副其实。郭沫若还创作了新编历史剧《蔡文姬》, 在现代舞台上再现了“文姬归汉”的历史场景, 其影响十分巨大。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 还有《悲愤诗》, 其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尽管蔡文姬已经远离荒凉的塞外胡地, 但当地能歌善舞的匈奴人每到月明之时就会走到空旷的地方卷芦苇叶子而吹笳, 吹奏着蔡文姬编排的《胡笳十八拍》, 发出悲惨哀怨的曲调, 这也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 以此纪念蔡文姬对民族融合的贡献。同时, 中原地区的人们也常用古琴或琵琶等乐器弹奏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情怀。对此, 唐人李欣在《听董大弹胡笳》中提到:“蔡女昔日造胡笳, 一弹便又一十八拍, 湖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客。”现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谈到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时就曾感触道:“那滚滚不尽的海涛, 是用整个灵魂倾诉出来的绝唱。”

摘要:蔡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的女儿, 她擅长音律, 博学多才。代表作《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千古绝唱, 从其内容中可以感受到其心意的流淌, 随着琴声旋律的变化, 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蔡文姬一条屈辱及痛苦的长路。

关键词:音乐家,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参考文献

[1]王慧.蔡文姬创作的《胡笳十八拍》及《悲愤诗》[J].文学研究, 2009 (9) .

二十八,贴花花 篇4

这“揭门神,请灶王”讲的便是年画。逢年过节,每值岁末,人们用喜庆的“年花”将家内外装饰一新,因为是一年一换,也称其“年画”。旧时腊月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柱上贴春联,窗上贴窗花,楹下挂灯笼,别的不说,最重要的是体现出“年”的那种红红火火的热闹劲,“二十八,贴花花”成了约定俗成。

避邪祈福

年画最初是作为一种符的形式,被人们赋予避邪驱鬼的功能。自秦汉时神荼、郁垒、白虎、金鸡成为镇守门户、惩治恶鬼的护佑神祗之后,经历代演变,现在的门神大多是唐朝名将秦琼、尉迟恭以及钟馗等。数百年来,年年重印,隔年再版,群众还是百观不厌,乐于购买。缘何如此?

年画并非仅是春节时装饰粉墙土壁之物,其产生同古时自然崇拜有很大干系。据民间文艺家协会王锦强先生说,年画的产生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离不开。农业社会里,人们靠山吃山,在面对动荡的社会和自然的巨大威力时不免感到自身的渺小和无助,每逢年节来临,人们心中不免滋生对新的一年幸福的企盼,以及对灾难与不幸的恐惧与回避,所以避邪与祈福成为最基本的年心理。大红色的底,饱满的画面,面含笑意的人物,健硕丰腴的孩童、崭新的衣裤……一再被强化的吉庆才是人们对年的愿望。冯骥才先生也说,在物质匮乏的农耕时代,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

谈及为什么老百姓过年要贴年画,那些年画老艺人的说法似乎更有趣。有这么一种说法,在很久以前的一年,某地因为年画商贩哄抬年画价格,导致当地无一人购买年画,结果到了次年五月,该地瘟疫蔓延,死人无数。当地人反思原因,最终醒悟是没有张贴年画,于是连紧前往订购,挂上年画之后才转危为安。不贴招灾,贴则免祸,这个消息很快传播,贴年画的风俗便盛行了。此传说虽无据可查,但以前的农村,确实是每到年关临近,生活再困难的人家也要买几张年画贴到门上,图个吉利。

想着请门神,画子捎几联

中国自古将门看得很重,门户是联系自然世界的枢纽,人们希望门能具有护佑他们的超自然力量,因而产生了崇拜心理,于是门神成为了最早的年画之一。年画产地极广,各地年画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也都各具特色,但门神题材则无论南方或是北方都有,自成一个十分独特的审美系统。

避邪与祈福是最基本的年心理,而这年心理中避邪的部分,最初是由桃符、门神和爆竹表达出来的。汉代时期,人们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之名,也是后来年画门神的脚本。古本《山海经》曰:“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百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这种将驱恶除邪的神化人物装饰于住宅的仪表和通道上,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在除旧迎新之时,希望能够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后世人们将二神形象画于纸上,用爵鹿、蝠喜、宝马、瓶鞍装饰后张贴于门户,便成了最早的门神。

自唐代起,民间大都以唐太宗的两员大将“秦叔宝、胡敬德”为门神原型。这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传说泾河龙王犯了天条命在旦夕,便求救于唐太宗,并告知是由魏征行刑。太宗为救龙王脱难而邀魏征下棋,以延误时间。岂料魏征午时三刻打盹睡去,太宗以为他过于疲劳,遂停棋以待,不知魏征小酣之时,乃是奉命将龙王斩首。龙王怨太宗无信誉,每逢夜晚便来到宫中向太宗索命。太宗十分惧怕,便招手下群臣商议防范。后由秦叔宝出面奏请与尉迟恭值守宫门,是夜果真安然无恙,于是太宗命画师将秦叔宝与尉迟恭之全副武装的相貌绘作画像,张布于宫门。后来,二位武将的形象逐渐替代了神话中的神茶、郁垒,成为各地年画作坊中雕版门神画的主角。一般秦琼为白脸,尉迟恭为红脸(或黑脸),同为大刀眉,圆眼珠,狮鼻;戎装执械,威风凛凛,或立或坐,或徒走或骑马,是流传最广、至今沿袭的门神。

这样,在“门神”家族中又增添了武将“秦琼”、“尉迟恭”的一对,同时进士出身的“钟馗”作为“文门神”之一也成为继神茶、郁垒之后的又一个驱鬼的神祇形象。据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到了盛唐时期开始出现了以“钟馗”为题材的门神画,据说其形象最初还是出自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吴道子之手:“开元天宝间,明皇染疾,寒热累月。一夕,忽梦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窃贵妃、香囊及明皇玉笛,绕殿而走。大鬼袒裸双臂追赶。捉住小鬼,割出眼睛吃了。明皇问是何人,大鬼说,臣乃钟南山进士钟馗,因不第触阶死,愿为陛下尽诛人间鬼魅。明皇惊寤,汗出顿廖。命吴道子因图其形,诏令天下,岁首悬挂,以辟凶迎祥。” 画中钟馗,多怒目圆睁,面貌威严,身穿铠甲,罩红袍,腰系玉带,手执宝剑捉鬼。

宋以后,封建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随之丰富,人们对吉祥喜庆的精神需求日趋强烈,门神也由“神”退化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不再拘泥于特定的传说,年画作坊常取戏文小说故事中的人物充作门神,如燃灯道人、赵公明、马超、马依、穆桂英、刘金定等。由于雕版印刷术的推广,到了明朝,年画也由手绘为主转向版印为主。现代民间门神年画在最初仅为辟邪求吉的基础上,又逐渐融入老百姓质朴和淳真的审美需求,题材出现美女、娃娃、风俗、山水、花鸟等祥瑞图案,反映出民众对幸福太平生活的向往。可以说老百姓有多少种生活和心理的需求就能塑造出多少类形象。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年画产地极广,到清末,全国各地区的年画印刷点发展到60余处,几乎覆盖整个中国,北京、天津、江苏、四川甚至福建、浙江等地,都有数家或数十家作坊不等,称谓也不一而足,北京“卫画”;苏州“画张”;四川“斗方”……因南北方生产方式不同,我国的年画中心,有桃花坞与杨柳青并驾齐驱“南桃北柳”之分,北方之粗犷丧放,南方之细腻柔媚,一目了然。

天津杨柳青?莲年有余

杨柳青年画至今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之美称。杨柳青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据今玉成号画庄霍庆有介绍,明末时杨柳青的传统年画作坊有300多家,如今仅剩他们一家,画庄在过年时卖出去不少画,但创作题材和形象大多仍沿袭传统。而人物画是杨柳青年画的重头戏,其中最有名的是娃娃画,如《莲年有余》《莲生贵子》等,这些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着吉祥美好。

nlc202309022238

旧时杨柳青乡间多在屋内置一水缸,储备饮用水,故有半印半绘的粗路货“缸鱼”一种,专门贴在水缸之上的墙壁,每每打开缸盖子,大红大绿的鱼影即入缸中晃晃荡荡,如游其中。莲年有余、五子夺莲、戏莲图、渔家乐、庄家忙等年画也成为杨柳青的代表,这也与人们长年打鱼、种莲、养苇、使船的民俗生活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莲花和鱼离不开水,杨柳青出现这两种形象为代表的年画,必然与水脱不了干系。

中国年画研究专家王树村在《杨柳青木版年画兴衰概谈》中也说,明代杨柳青年画之繁荣已与漕运有关。杨柳青镇地处天津西部郊区,历史上又曾是大运河连接南北东西的重要漕运枢纽码头和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杨柳青镇志》记载,随年画声誉的提高,在北京、内蒙及关东等地区有着很大的市场。杨柳青木版年画进入北京市场后,屡为贡品,深受王府贵胄、衙门官员的喜爱,盛极一时。有《燕京岁时记》为证:“每至腊月,繁华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不难看出,杨柳青水路运输的繁荣确实给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形成、制作、销售带来无限的生机。而杨柳青为迎合王府贵胄、衙门官员的喜好,加入富丽堂皇的“宫廷”风格,这使其与其它各地的年画风格迥然不同。

(杨柳青门神年画中多神荼、郁垒形象,而少见秦琼、尉迟恭。此鞭铜门神为早期杨柳青 “秦琼、尉迟恭”样式,画面以满云衬底,彩色套金,手工画脸。)

山东杨家埠?灶神

“有钱没钱,买画过年”是杨家埠的传统,杨家埠地区还流传这样一句话:“世上先有杨家埠,后来才生灶王爷”。灶神作为最早的木版年画题材之一,是杨家埠村民的骄傲,其三头灶神画像更是全国独有。民以食为天,五谷丰登是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对“火”的崇拜导致各地祭灶神民俗的产生。而为何在杨家埠,灶王如此受欢迎?

据杨家埠村的老年画艺人说,杨家埠所制作的最早的灶神年画是在明洪武二年,有关灶神的传说早就存在,但杨家埠却是最早把灶神印刷成年画的。除杨家埠外,各地均不曾大批量印刷灶王爷画像,也没有杨家埠所制作的灶神年画品种齐全。天津杨柳青只造宫廷画像,桃花坞也不太造灶神画像,只有杨家埠才造十几种成套的灶神年画。因为有了杨家埠大批量生产销售灶神画像,各地才会在过年的时候广泛的张贴灶神画像,灶神的传说才会越传越远。

据学者考证,各地的灶神画像与当地流传的灶神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杨家埠当地流传的“张郎休妻”型灶神传说是造成其独特面貌的原因。据说唐朝有个浪荡公子张万仓,外号张腊月。其原配夫人丁香女勤俭贤惠,美丽善良。而后来张腊月喜新厌旧,后门休出丁香女,前门娶来王海棠,不几年家底挥霍精光。张腊月后悔莫及,哭瞎了眼,沿街乞讨。一年腊月二十三,他讨饭到丁香家,丁香女不计前嫌,让丫鬟把他领进屋来。张羞愧无地自容,钻到锅底下。之后,丁香女便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都把前夫的画像贴在灶台之上,祭祀这位“一家之长”。张腊月便被传成灶王。为纪念丁香女,警示后人,杨家埠人在年画中安置两位“灶神奶奶”。这也正体现了作为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人坚守儒家孝义文化传统,诚实尚义、爱憎分明的传统性格。

(杨家埠灶神年画的构图形式多数是以主要神位为中心,向左右乃至上下排列,形成基本对称的图形,并强化主神的中心地位,正是人间主从尊卑的等级观念的反映。)

苏州桃花坞?一团和气

苏州传统文化具有士人文化的显著特征,历来以精细雅致的风格而独树一帜。而《一团和气》作为桃花坞木版年画中最具特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现在已经成为苏州城市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团和气》突出“一团和气”、“和气致祥”的主题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渊源有着极大关系,也与苏州人讲话文气、“金(敬)相邻,银(迎)亲眷”、“和气生财”的民俗风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苏州民间价值观念注重现实人生,与“国”相比,他们更关心的是“家”,是自己的切身生活。正冯骥才先生所说,天津因地近京畿,明显受宫廷绘画影像。山东、四川更为接近广大农村地区,最能体现农民的审美倾向,更显原始和质朴;而苏州最受文人画传统和外来文化影像,其市民化的特征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因此虽然苏州宫廷绘画和文人绘画虽然极为发达,但是文雅的山水树石题材在审美风格上并不为民间的百姓所接受和欣赏,他们更偏爱风俗、仕女等雅俗共赏的题材,如麒麟送子、莲生贵子、老鼠嫁女、石榴等。唱卖兜售方式与喝茶、听书兼得视觉享受的茶馆销售是苏州两种颇有市民文化味道的销售方式。

比较有特点的是,苏州桃花坞年画能够将许多看似无关的事物诗意般地叠加与组合,通过谐音、联想、隐喻、明喻等方法含蓄、隐匿地表达出生殖寓意。如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而鼠被尊为子神,是万物滋生、子孙昌盛的象征,隐喻有像老鼠一样的生殖能力;石榴“子”多,同样暗隐强大的生殖力。这与苏州地域文化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孕育了苏州人温婉含蓄的性格特征。

从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社长、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钱锦华先生那,我们了解到,年画社年年都有创新,“传统木版年画之所以在今天被认为有一定的价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以不变应万变,将传统、民俗的东西很好地保存下来。”

(目前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正在实施“大英博物馆”收藏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复制工程。)

四川绵竹?二十四孝

年画不仅有装饰美化的作用,也是广大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四川绵竹,它的第二个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绵竹年画极具巴蜀地域特色,在独特的幽默讽刺中实现了道德教育,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各地年画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二十四孝图》是绵竹年画的代表作之一。山东潍县、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年画都有这个题材,但得以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将其作为主要题材的只有绵竹年画。

其主要原因在于绵竹自古有忠孝的传统,绵竹素有福地之称,儒释道三角会和,酿就了独特的人文底蕴。而因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在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中,绵竹年画的题材变化较小,比其他各地年画更好地坚持着中国忠孝等儒家思想的精髓。且绵竹流传着许多孝义的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涌泉跃鲤”就是说汉代人姜诗孝敬母亲,其妻庞氏善体夫意,共同孝亲。姜母喜饮江水,距家六、七里,庞氏常往取水孝亲;姜母又喜食鱼脍,夫妻常作,且召邻母共食之。一日,宅旁忽有泉水涌出,味如江水,且每天涌出两尾鲤鱼,让姜诗夫妇就近取其供亲。

在绵竹年画的门神中,还有一类名为《带子上朝》的年画,它取材于唐代郭子仪父子的故事,虽然寓意喜寿双临,但也含有孝义宣传的意思。比较有趣的《三猴烫猪》年画则用肥猪与猴子来讽刺赌博,故有人把它作为“禁赌图”来广泛张贴。

(人物造型显然保留了一些神荼郁垒的传统特征,但总体给人感觉仍是一对戏曲舞台形象,战袍、甲胄结构趋于简化,色彩艳丽,飘逸的风带消失。神将背上增添了四把三角形牙边彩色靠旗,这是戏剧化的典型特征。)

结语

如今尽管在农村里还有贴年画的风俗,但风气已经不那么盛了。年画也不再局限于门框、墙壁,而发展到汽车靠垫、瓷器、文化衫等新的领地。这固然不是年画的核心,但也不妨作为年画的外延而存在。据王锦强先生说,年画当然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繁荣的状态,但是也将会有一个复苏,收藏家和古玩市场经营者也会随民间文化保护热的升温而将目光转向民间传统年画及民间年画博物馆的成立。说到底,二十八,不管你有没有贴花花,都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

悠闲英语(四十八)(英文) 篇5

OK,so much about wild geese.Up to now,we have talked about what to call in English the babies of some popular domestic and wild animals and also how to say whether they are male or female.Today,let’s finish this“animal series”by talking about what to call these animals when they are in groups.

When a dog or a cat gives birth to a group of puppies and kittens,the little ones are called a litter of puppies or a litter of kittens;but when a few dogs running together,they are in a pack,and when cats get together,they are in a clutter.

Both chickens and ducks can be called a flock when they are in group;after all,they both belong to the bird family—“birds of a feather flock4together.”A group of ducks can also be called a paddling,giving a vivid image of their feet paddling5under the water to move them forward.

Groups of cows,horses,donkeys,pigs,goats,and sheep are all called herds,but a herd of cows or a herd of sheep are also known as a mob.The word“mob”is mostly used to describe a large unorganized group of people;when cows and sheep are scattered6around grazing on the range7,they don’t look organized at all.A bunch of little piglets is,of course,a litter.And,get ready for this,a group of rabbits is acolony.

It’s more complicated when wild animals gather in groups.A group of tigers is an ambush,since they always wait in the bush for their preys8.When lions get together,they are a pride;indeed,they are the king of the jungle.A group of leopards is called a leap—that’s how they run,right?And a group of bears is known as a sloth because bears usually wander9around looking for food.While a group of elephants is a herd,it is also called a parade—imagine what a grand sight that is.As for our most valuable panda,there is no particular name for agroup of them since pandas mostly live alone.

Interestingly,in the zoo,when you see a group of alligators lay quietly and motionlessly,they are a congregation.A congregation usually describes a group of people who have gathered for a religious service10—aren’t these alligators just like a congregation of worshipers11?I hope you’ll never see a congregation of alligators in the wild though.For ostriches,when they group together,they are a flock;as we said before,ostriches are nothing but big birds,even though they don’t know how to fly.A group of dinosaurs is either a herd or pack.It’s hard to imagine what the sight was like when a herd of dinosaurs moved across the land.

And as for our remote relatives,the chimpanzee and monkey,they are both in troops when they live in groups.A large troop of chimpanzees is also a community just like one we humans live in.

第十八盏路灯 篇6

那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母亲为了给我治病, 几乎到了砸锅卖铁的地步。记得小时候, 无论我晚上何时醒来, 总能听到嗡嗡的纺线声。妈妈白天出工挣工分, 回家后又通夜纺线, 好多挣几个钱来给我治病。

但很遗憾, 医院却诊断不出我的病因。没办法, 母亲又开始求神拜佛了, 别人说泰山的神仙有灵, 母亲便省吃俭用去爬泰山求神;别人讲苍岩山的佛爷有眼, 母亲便从苍岩山下一步一个头往山上磕, 以求得佛爷的保佑。为了我的健康, 母亲刚到40岁便满头白发, 面容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神佛虽然没有给我带来健康, 但母亲却没有因此而善罢甘休。她终于又打听到一个江湖医生的住址。

有一次我的病又发作了, 母亲抱起我三步并做两步地去找那位江湖医生。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疼得上下翻滚, 妈妈含着泪水看着我身上疼出的豆大的汗珠, 她边跑边哄我说, 孩子, 再坚持一会儿, 一会儿那老爷爷会给你医好。孩子, 看那路灯多美, 一个, 二个, 三个……到第十八个路灯处咱们就好了。

那短短的几盏灯距离真像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 但我幼小的心灵深处也好像弄懂了“坚持”二字的含义。那个江湖医生真可谓妙手回春, 我吃了他的一点药面肚子立即不疼了, 但是并没有根除, 每隔两三个月便发作一次, 每次都是妈妈抱我去看病, 去数那十八盏路灯, 去走完那一小段长征。

后来妈妈由于操劳过度而患了半身不遂, 当我的哑巴爸爸带我去看病时, 那江湖医生显得十分惭愧, 他终于良心发现了。他说他本来可以一次根除我的病, 可他为了多挣几个钱便每次都做了些手脚。从此我彻底根除了肚子疼的毛病, 可妙手回春的江湖医生却没能治好妈妈的半身不遂。妈妈说人家救了你几次命, 以后千万别再骂人家了。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 妈妈的坚毅与善良却时常影响着我并使我受惠无穷。因为坚毅, 我终于叩开了大学的校门;因为善良, 我又赢得了众人的爱戴。

城市的建设早已让原来的路灯失去了本来面目, 但我却牢牢记住了那第十八盏路灯的位置, 它那昏暗的灯光正如妈妈那坚毅而善意的眼神, 在我的心目中愈来愈亮, 并将伴我一直走到人生的尽头……

回回十八肘(九) 篇7

第一手分截手

1、盘法:

口诵起始词。

承上势,双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捧到胸前,掌心朝上,十指平心,肘心朝上,沉肩,此为伊斯兰教的“接嘟哇”,意为真心诚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如图1)

承上势,左脚向前进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双手从胸向上分截拧,肘心朝上,坠肘;肩内扣,三尖照,六合合。(如图2)

2、功用:

如有人用双拳击我前胸,我用双手向上分截化敌击,随进步用双拳斩敌胸或裆。(如图3、4)

第二手内夹肘

1、盘法:

承上势,移动重心,左脚向前上半步,以身带右肘从后向内裹夹,追蹬右脚,步呈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或弓步,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5)

承上势,移动重心,右脚向前上半步,以身带脚过右脚向前踩出一大步,上右脚向前半步呈弯套弯步或弓步。以身带左肘从后向内裹夹,追蹬右脚,步呈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或弓步,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6)

2、功用:

常盘,可盘出浑身上中下的顾法,且可成为顾中随心所欲的发肘劲,夹裹中打,夹裹中变、变中灵的灵活多变快攻直取。

如敌用左拳击我左肩,我右肘向前内夹裹化敌之击,手击敌头面或胸。敌如用右脚击我上部,我左肩变右肩夹裹化敌击,可同时用手击敌裆。(如图7)

敌如退步,我上右脚踩敌中门,以手击敌胸,敌必倒无异。敌如用拳击我中部,我左手化敌之击,随上右脚,右膀从后前向夹裹抖击敌胸肋,脚踩中门,敌必伤。(如图8)

第三手拨排手

1、盘法:

承上势,上左脚过右脚向前踩出,随追蹬左脚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左手向内拨排,呈五指向内下,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9)

2、功用:

敌拳击我胸时,我左手内拨排化对方,进步下钻击敌胸。(如图10、11)

第四手下栽手

1、盘法:

承上势,移动重心向前,上右脚过左脚向前踩出,随追蹬左脚半步,呈牮柱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鸡步的同时,右手下栽,左手后拉,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12)

2、功用:

敌用拳击我胸时,我运动中以右手下栽化对方,进步左手击敌胸。进步肘击敌胁。(如图13、14)

第十四肘 连环肘

第一手左右闪

1、盘法:

口诵起始词。

承上势,双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捧到胸前,掌心朝上,十指平心,肘心朝上,沉肩,此为伊斯兰教的“接嘟哇”,意为真心诚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如图15)

承上势,左脚向后退大步,右脚随退半步呈悬脚的同时,以身带动右手从胸向内划圈到面前,五指向上,左手后划到右肘内侧,肩内扣,三尖照,六合合,目前视。(如图16)

承上势,右脚向后退一大步,左脚随退半步,呈悬脚的同时,以身向右带动左手从胸向内划圈到面前,五指向上,右手后划到左肘内侧,肩内扣,三尖照,六合合,目前视。(如图17)

2、功用:

如有人用右拳击我前胸,我退中闪化敌击,随进步用右掌劈敌颈。(如图18、19)

第二手连环肘

1盘法:

承上势,以头领身,重心前移;上左脚向正东方一步,随追蹬右脚半步,呈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在上步的同时,右肘同时连点击。随上左脚一步,呈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在上步的同时,左肘同时连点击,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20、21)

2、功用:

敌如用右脚击我,我左肩变右肩,右肩变左肩化敌之击,同时上右脚踩敌中门,右肘连点击敌。(如图22、23)

第三手顺牵手

1、盘法:

承上势,以头领身,重心前移,上左脚过右脚一步,随追蹬右脚半步,呈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在上步的同时,右手向后顺牵,头顶颈直,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24)

2、功用:

如对方左手击我胸部,我右手向后顺牵,随进步肘击敌胁。(如图25、26)

第四手送靠身

1、盘法:

承上势,以头领身,上左脚半步,随上右脚过左脚一大步,同时进身送靠,双手后拉,步呈半马步,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27)

2、功用:

回回十八肘(十一) 篇8

第十七肘 斜撑肘

第一手粘手

1、盘法:

口诵起始词。

承上势,双手从身体两侧朝上捧到胸前,掌心朝上,十指平心,肘心朝上,沉肩。此为伊斯兰教的“接嘟哇”,意为真心诚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如图1)

承上势,左脚向前进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左手从胸向上内拧钻,肘心朝上,坠肘;肩内扣,三尖照,六合合。(如图2)

2、功用:

如有人用拳击我前胸,我用左手向上内拧钻化敌击,随即进步用右掌劈敌颈。(如图3)

第二手斜撑肘

1、盘法:

承上势,以头领身,上左脚半步,接着上右脚过左脚一步,呈半马步的同时,左手外翻后拽拉捋到左胸,右肘从后向前撑,五指向内,肩必内扣,头顶颈直,三尖照,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谷道上提,目视前方。(如图4)

2、功用

对方用右拳击我上盘,我起左手化敌之击的同时,上右步用右肘撑击对方下颌。(如图5)。

第三手内合

1、盘法:

承上势,上左脚过右脚向前踩出,随即追蹬左脚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左手内合成五指朝内下,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6)。

2、功用:

敌拳击我胸时,我左手内合化对方,进步下砸击右手敌胸或裆。(如图7)。

第四手后撕手

1、盘法:

承上势,移动重心向前,上右脚过左脚朝前踩出,随即追蹬左脚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右手后撕,左手前推,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8)。

2、功用:

敌用拳击我胸时,我运动中以左手后撕化对方,进步右手击敌裆。(如图9)。

第十八肘 双崩肘

第一手双内揪手

1、盘法:

口诵起始词。

承上势,双手从身体两侧向上捧到胸前,掌心朝上,十指平心,肘心朝上,沉肩。此为伊斯兰教的“接嘟哇”,意为真心诚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如图10)

承上势,左脚向前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双手从胸向上内揪,肘心朝上,坠肘;肩内扣,三尖照,六合合。(如图11)

2、功用:

如有人用双拳击我前胸,我用双手上内揪化敌击,随即进步用双掌劈敌胸。(如图12、13)

第二手双崩肘

1、盘法:

承上势,移动重心向前,上右脚过左脚朝前踩出,随即追蹬右脚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双肘向前崩出,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14)

2、功用:

敌双拳击我胸时,我于双手化对方的同时,双肘前崩击敌胸。(如图15、16)。

第三手双下砸

1、盘法:

承上势,上左脚过右脚向前踩出,随即追蹬左脚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双手下砸,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17)。

2、功用:

敌双拳击我胸时,我以双手化对方的同时,双手下砸击敌胸或裆。(如图18)。

第四手双勾手

1、盘法:

承上势,移动重心向前,上右脚过左脚向前踩出,随即追蹬左脚半步呈弓步,或前膝弯套后膝弯的弯套弯步的同时,双手上钩,目前视,三尖照,六合合。(如图19)。

2、功用:

十八岁遐思 篇9

奔走如水的时光带走了河岸浣纱的童年嬉戏,稚气未脱的我们被无情的岁月蒙尘。流逝的日子像一片片凋零的枯叶与花瓣,逝去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

总以为无忧无虑的日子会永无止境,亮丽的青春会永驻,但在不知不觉中,生命的年轮又生长了一圈,我们又成熟了一分。站在青春的边缘上,祭奠逝去的时光,我们会多一丝惆怅。

谁都知道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教室里也写着:“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的标语,但我们更喜欢的是成功的滋味,桂冠的香味,但是又有谁愿意付出咸咸的汗水,坚持到底去做每一件事呢?

或许大多人有这样的感叹,是命运的不幸注定要将自己缤纷多彩的梦撞碎;或许是天地无情终归要将自己夜以继日的勤奋当作泡影放飞;或许是许许多多的难以理解却又实实在在的障碍与挫折早已将意气风发的拼搏与百折不挠的进击化为道道忧愁阵阵孤寂,……那么,请你在凄惨中反省自己吧!

十八岁的天空里,没有阴霾,有的是洁净的白云,在蓝得发亮的衬布下,显得更加靓丽。我们就是天空里的白云,美丽可爱而又变幻无常,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发生什么,但永远都相信会有奇迹发生。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十八岁了,站在青春的边缘,但我们依然充满活力,迎着热情的太阳,转身叹一声:“青春无悔!”

对话叶圣陶(十八) 篇10

儿童的心里似乎无不是纯任直觉的, 他们视一切都含有生命, 所以常常与椅子谈话, 与草木微笑。这就是文艺家的宇宙观。儿童若能将他们的直觉抒写出来, 一定是无上的美。曾听有人说过, 文艺家有个未开拓的世界而又是最灵妙的世界, 就是童心。儿童不能自为抒写, 文艺家观察其内在的生命而表现之;或者文艺家自己永葆其赤子之心, 都可以开拓这个最灵妙的世界。 (《文艺谈》, 载于《叶圣陶集》第9卷第21页)

朱永新解读:

童心最美, 童心最真。美在真中, 真彰显美。

儿童的世界有多么深邃, 多么玄妙, 我们还从未真的看个究竟。但儿童的创造性, 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与宇宙一体的感觉, 儿童那些充满张力的话语, 的确经常让我们瞠目结舌, 感叹不已。我们并没有真正发现这个巨大宝藏的价值。

亲爱的父母们, 让我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老师吧!倾听他们的声音, 观察他们的世界, 记录他们的生活。这样去做, 即使我们可能无法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但至少我们会由此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 发现这个纯洁而伟大的世界。我们会真正回到童年, 重新拥有童心。

之二:希望儿女胜似我

对于儿女也有我的希望。

一句话而已, 希望他们胜似我。

所谓人间所谓社会虽然很广漠, 总直觉地希望它有进步。而人是构成人间社会的。如果后代无异前代, 那就是站在老地方没有前进, 徒然送去了一代的时光, 已属不妙。或者更甚一点, 竟然“一代不如一代”试问人间社会经得起几回这样的七折八扣呢!凭这么想, 我希望儿女必须胜似我……我希望他们与我不一样:至少要能够站在人前宣告道, “凭我们的劳力, 产生了切实应用的东西, 这里就是!”其时手里拿的是布匹米麦之类;即使他们中间有一个成为玄学家, 也希望他同时铸成一些齿轮或螺丝钉。 (《做了父亲》, 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314页至315页)

朱永新解读:

“要钱干什么, 养儿胜似父。”这是流传很久的民间话语。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儿女能够超过自己, 这也是任何时代父母对于儿女的真诚期待。叶圣陶也不例外。

但是, 叶圣陶的胜似或者超过, 更多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思考的, 是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希望儿女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用自己爬山会气喘等来比较, 希望儿女有更加强壮的身体和明澈的心灵。更重要的是, 希望能够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劳动者、创造者。

之三:父母应该是教育专家

“教育是专家的事业”, 这句话近来几乎成了口号, 但是这意义仿佛向来被承认的。然而一为父母就得兼充专家也是事实。非专家的专家担起教育的责任来, 大概走两条路:一是尽许多不必要的心, 结果是“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一是给了个“无所有”, 本应在儿女的生活中给充实些什么, 可是并没有把该给充实的付与儿女。 (《做了父亲》, 载于《叶圣陶集》第5卷第312页至313页)

朱永新解读:

做父母的一般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不闻不问, 任其自然, 从来没有与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一是自认为是“专家”,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操了许多不应该操的心, 让孩子失去了真正的童年, 从某种意义上比前一种更糟糕。

养不教, 父之过。既然教育是专家的事情, 那么, 父母也应该是不同程度的教育专家了。可惜, 大部分父母是在不懂得教育的情况下成为父母, 就像没有学过驾驶的司机上了高速公路, 家庭教育中无疑惊心动魄危险非常。所以, 父母还是应该努力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做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

之四:保护儿童的想象力

星儿凝眸, 可以做母亲的项饰;月儿微笑, 可以做玩耍的圆球;清风歌唱, 娱人心魂;好花轻舞, 招人作伴:这些都是想象, 儿童所乐闻的。世界之广大, 人类之渺小, 赖有想象得以勇往而无惧怯。儿童在幼年就陶醉于想象的世界, 一事一物, 都认为有内在的生命, 与自己有紧密的关联, 这就是一种宇宙观, 对他们的将来大有益处。 (《文艺谈》, 载于《叶圣陶集》第9卷第18页)

朱永新解读:

儿童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甚至幻想的。那是一个斑斓的世界, 物我两忘, 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想象力, 是创造的源泉。

想象力是天然地植根于儿童的内心的。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关注它、呵护它, 它就能够慢慢地长大, 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的主体。相反, 如果我们漠视它、摧残它, 它就会慢慢地枯萎、凋谢, 孩子也随之渐渐对世界失去兴趣, 对创造失去兴趣。

亲爱的父母们, 你的孩子, 可能就是爱迪生, 可能就是毕加索, 可能就是莫言。不要轻易地嘲笑他们的梦想, 扼杀他们的想象, 粉碎他们的“杰作”。要学会为他们喝彩, 哪怕是为了一些从成人眼里看起来只觉得愚蠢可笑的行为。

之五:交朋友的乐趣

青年喜欢交朋友。交朋友的至乐何在?我想莫过于彼此人格的交流。一个人的人格的美质不能分给旁人, 可是可以影响旁人;彼此具有美质, 彼此互相影响, 第一是觉得生命并不孤单, 第二, 越来越感到“充实之谓美”:这种乐趣, 还有什么可比的?有些人朋友尽多, 可是并不觉得怎么乐, 那大概由于彼此之间没有人格的交流。 (《读蔡孑民先生传略》, 载于《叶圣陶集》第6卷第33页)

朱永新解读:

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没有朋友的人, 一定会少了许多生活的乐趣。好的朋友是人生的财富, 能够帮助你走得更远, 飞得更高。

青少年喜欢交朋友, 但交怎样的朋友值得关注。如果只是酒肉朋友, 只是讲义气的江湖朋友, 就没有得到交朋友的真谛。叶圣陶先生认为, 只有能够进行人格的交流, 把自己美好的人性与对方分享的朋友, 才是真正的朋友, 才会觉得生命不孤单, 才会在交往中充实自我。

上一篇:小学生阅读语感培养下一篇:物联网网络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