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爱

2024-10-08

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爱(精选12篇)

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爱 篇1

2008年5月12日14:28时,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 将永远是一个黑色的时刻———随着大地的疯狂颤动, 数以万计的四川同胞命丧碎石瓦砾之中。苍天泣血, 国人举哀, 华夏儿女沉浸在无尽的哀痛之中。

在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里, 党中央国务院就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担任总指挥的温家宝总理在当天下午就奔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然后就是全国各地军民的齐集灾区抢救生命, 然后就是全民的捐款捐物。各族人民虽没有与灾区人民的同生死、共命运, 但却和他们同流泪、共悲伤。国难出英雄, 大灾显爱心。中华民族在此危难时刻, 一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万众一心, 亘古未见的众志成城, 感天动地的团结奋战!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 从黑水河畔到南海诸岛, 爱潮翻涌, 赤心相连, 上至耄耋老人, 下至黄口小儿, 人人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灾区人民脱离灾难, 重建家园。

地震中涌现出许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如谭千秋老师的舍命护学生, 子弟兵冒死救伤员;同事之间, 同学之间, 亲人之间在命危时刻相互自救, 相互鼓励;女中学生身体被压, 动弹不得, 却对武警战士说:“先救下面的同学, 我不慌张, 我的伤轻些。”自己伤重垂危的孩子反而叮嘱妈妈要保重。所有这些让人不能不流泪。我们的校长挺身而出, 用无畏的身躯, 高度的责任感, 诠释了校长的全部含义。正是这种临危之时先顾别人的言行才引发了全国上下的互助之心, “救别人就是救自己!”的感言虽普通平凡但却感天动地, 此时此刻, 人性的崇高昭彰天下, 真的令死者安息, 生者坚强。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民族, 但从来没有一个朝代、一个时期能够像今天这样表现的这么万众一心, 这么众志成城。尤其是共患难的意识是那么的撼天动地, 不分民族种类, 不分地位的高低, 不分年龄的老幼, 千万条爱心的长江黄河从各个不同的源头流向四川, 滚滚爱潮, 汇聚成中华民族一曲惊世骇俗的爱心绝唱, 唱响四川, 唱响中华, 唱响世界!

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爱 篇2

二年级的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刚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从医院回来就开学了,吃不了辣的和硬的,只能吃清淡的食物。于是妈妈每天中午都送饭到学校给我吃。每次,当我吃饭时,饭菜都是一股脑儿地往嘴里塞,妈妈都会说:”乖,慢点吃,小心别呛到了。“因为吃急了呛到会咳嗽,喉咙就会痛,妈妈总是很担心。妈妈等我吃完就给我水壶喝水漱口,从她的包包里拿出纸巾让我擦干净嘴巴。

那时,我从来没有想过,妈妈吃了午饭没有?我每次吃饭都要二十分钟左右,假设妈妈没有吃饭,她要在家里做好饭之后,还要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来给我送饭;又如果妈妈吃了饭,按她平时的习惯在饭后都要休息几十分钟的,但还有我在学校等着妈妈给我送可口的饭菜。妈妈又是怎样拖着一个疲惫的身子,把饭菜打包好送到我的手上,送到我的嘴边。

每当我快吃完时,妈妈又会说:”宝贝,吃完了吗,吃得饱吗?“我总会不耐烦,十分生气的样子说:”可以啦,就吃完了。“现在想想,说这话时,我只考虑到了自己,并没有顾虑到我亲爱的妈妈啊,但妈妈总是摸摸我的脑袋并不多说。

平凡而伟大的爱 篇3

每天,我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儿得很开心、在我的引导下学到一定的技能、知识、在我的呵护中健康长大时,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我投入了一份平凡而伟大的爱。

二十多年来,我做了许多琐碎的、细致的工作:给孩子们喂药、穿衣,教他们排队、做操,照顾他们吃饭、睡觉,教他们识字、绘画、唱歌跳舞、做手工,甚至在他们大小便时还得帮忙提裤子、擦屁股、冲厕所……正是这一件件小事,让孩子们喜欢上了我、让家长们信任了我:记得有一年,我新接了一个大一班,有一天送完孩子,多多小朋友的妈妈找到我说“方老师,我的孩子很淘气,您多费心了”看着家长欲言又止的样子,我知道,妈妈眼中的“问题孩子”需要我多关注了,“淘孩子多聪明”这句话真真的应在了他的身上,在我讲故事的时候,他聚精会神地听,再续编故事的时候,他的奇思妙想得到了小朋友的称赞;在玩儿玩具的时候,他拼插的汽车、高楼总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可是他的淘气也让我“刮目相看”,户外游戏,他不是推倒了这个,就是抢了那个的沙包,打水的时候不懂的排队,许多事情约束不了自己,引得小朋友不时的告状,然而我知道,淘孩子更需要老师的表扬,有一次离园前组织幼儿讲故事,多多的优势发挥了出来,我及时表扬了他,第二天,他的妈妈对我说“老师,您表扬了他,他可高兴了。”表扬、赞誉、肯定成了他约束自己的先决条件,经过一阶段时间关注,他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了,我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感谢,这样,不仅有利于他小学的学习、生活,还能影响他的一生。

每天清晨,“老师好,老师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了明天的希望之光,使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幼儿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孩子们纯洁的心、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幼教事业深深的爱,更加激起了我对孩子们的爱。每年接小班是让老师感觉最累的,从孩子们身上看到每个家庭的不同教育方法,家长的溺爱、迁就造成了孩子们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性格。大部分幼儿自理能力很差:衣服要老师穿、吃饭要老师喂、喝水要老师提醒,听着孩子们因来到陌生环境而哭闹的声音,看着家长一张张焦虑不安的面孔,我知道,我要给他们更多的爱,让孩子高兴,让家长放心。每天,我都用微笑迎接幼儿,搂一搂、抱一抱、亲一亲成为我们之间最好的肢体语言。为了不让他们生病,我用比赛的方式鼓励他们多喝水,为了让他们多吃饭,我用小白兔开餐馆的游戏吸引幼儿,不挑食,不剩洒饭菜,就能得到小白兔的奖励。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我的头晕耳鸣、嗓子沙哑、浑身酸痛又算得了什么,孩子从哭声变成笑声,家长从担心变成放心,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我觉得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花种,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滋生。老师对他的尊重、赞赏和期待使他敏感地体察到一种友善的、诚挚的关爱,他则会本能地感觉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唤他们,那幼小的心灵就会无拘无束地处在一种愉快的积极状态,他的潜能和个性就会自由而充分地表现出来。

工作23年来,体会最深刻的莫过于教师要有一颗“爱心”,而且教师的“爱心”要适当地向一些“问题儿童”倾斜。有一年开学,我班来了这样一个孩子,外表长得眉清目秀,却藏在妈妈的身后,不与我交流,几天以后,他的“与众不同”表现了出来:小朋友学习,他把大家的书全部扔到地上,还自言自语“好麻烦,好麻烦。”小朋友吃饭,他要去每个人的碗里吃一口;大家户外活动,他从来不按要求游戏,到处乱跑,还推打别人。不光小朋友告状,就连家长也怨声载道。看着这种混乱的局面,我找到了家长,把孩子在园的情况反映给了他们,结果,家长的一席话让我震惊“老师,孩子有多动症的倾向,我们已在医院治疗,可是,我们也想让孩子过集体生活,让他学习,老师,您就多费心吧。”说着,妈妈的眼泪已经留了下来。这就是一个母亲,一种伟大的母爱。我也是一位母亲,能感受母亲的这种无奈和无助,“我要帮助他,我要用我的爱心帮助他、教育他。”从这以后,我走到哪儿都领着他,随时提醒他的一举一动,帮他控制他的行为,平时哪怕发现他的一点点进步,我都会表扬他,并且随时与家长沟通,把我的有效方法介绍给家长,与家里的教育取得一致。在我的努力下,告状的声音减少了,虽然,一天工作下来,我感觉到疲惫不堪,可是收获还是有的。学期结束了,孩子准备进入小学,后来听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上学,回老家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幼儿。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以来,经历了数不清的琐碎事情,也正是这些琐碎的事,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成为细心,注重细节的人。但是琐碎的平凡,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每一个琐碎可以说联系到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长和快乐!爱孩子是母鸡都能够做到的事,所以真正做到爱孩子,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使孩子一生受益。

最伟大的爱 篇4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 幽远纯净, 和雅清淡……

姐姐的爱就像一缕阳光, 光明而温暖……

父爱是诗, 那里有许多内涵;父爱是山, 为我们挡风遮雨;父爱是风, 吹散我们的忧愁……父爱是伟大的。他的爱,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暧昧的语气;没有能撒娇的胳臂。有的只是那淡淡的话语, 默默的关心……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 幽远纯净, 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 洗去铅华雕饰, 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 婉转悠扬, 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 吹去朔雪纷飞, 带来春光无限。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 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 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姐姐的爱就像一缕阳光, 光明而温暖;姐姐的爱就像美丽的彩虹, 充满希望;姐姐的爱就像一棵大树, 遮风挡雨;姐姐的爱是伟大的。在我们最需要关怀的时候, 姐姐的爱总是那么温暖, 那么阳光……

媛儿今年才上大三, 患有糖尿病5年了。在这5年里, 她承受了很多痛苦, 却得到了更多的爱;她每天重复着打针、运动、测血糖, 但家人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理想的年代, 她却差点失去了奋斗的方向, 而后坚强地面对人生。她说:“这几年, 要是没有家人的照顾和关心, 开导和鼓励, 我的生活不会像现在这样多姿多彩。是我的爸爸妈妈和姐姐, 他们的爱改变了我的人生, 让我走出了1型糖友的‘阴霾’。”

父亲的爱 保护着她

发现糖尿病的时候, 媛儿还不到20岁。后来被医生告知自己患上这个终身都要打针的病时, 她哭了。想着自己还没有走进大学的校园, 前面的路就变得如此黑暗, 她有些绝望。爸爸看出了女儿的心事, 去书店买了几本书, 自己学习糖尿病的知识, 还总是开导在病床上的女儿, 让她不要放弃。

高中的学习是紧张的, 一个月后, 媛儿回到了学校, 继续学习。有一次, 班里有个女同学在一次不经意之间说出了媛儿有糖尿病的事情, 媛儿知道后, 回到家里失声痛哭。经过妈妈的一再追问, 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爸爸知道后气冲冲的跑出去了。第二天上学, 那位女同学当着大家的面给媛儿道歉, 班里的同学也保证了以后没人会提起这个事情, 让媛儿不要有压力。直到她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才知道, 原来爸爸昨天去找那个女同学了, 说了很多事情, 表达了一个做父亲的心情, 恳求那位女同学能给女儿道歉。媛儿的眼睛湿润了:在她的印象里, 身为教师的爸爸从来都没有求过别人, 现在为了自己的女儿, 竟然去求别人……

从此, 她不再害怕自己患有糖尿病, 因为有爸爸的爱在保护着她, 让她有信心坚强的走下去。

妈妈的爱 包容着她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她说高三的时候学习紧张而辛苦, 本来是班里前三名的她在一次考试中跌到了十几名, 这让她难以接受, 脾气也变得很暴躁。

一天回家吃晚饭, 妈妈做了一桌营养丰富的饭菜, 看到媛儿回来很高兴的拿碗筷让她吃饭。媛儿说自己不想吃, 妈妈着急的说:“孩子, 不吃饭怎么行呢?营养也上不去啊, 再说血糖也会低啊。”妈妈这句话惹恼了媛儿, 她对着妈妈大吼:“又是低血糖, 天天打针、控制饮食, 烦死了, 为什么老天那么不公平, 让我得了糖尿病?为什么别人能正常的生活, 而我不能?”见到发脾气的女儿, 妈妈没有做声, 静静地收拾碗筷, 因为她知道女儿内心的苦。过了一会儿, 媛儿感觉到自己不应该对妈妈发火, 想去厨房给妈妈道歉, 可是当她走到厨房时, 她听见了妈妈抽泣的声音。这声音包含了对女儿的心疼, 也表现了一颗母亲的心。媛儿开始回想自己得病以来, 妈妈每天都变着花样的做饭, 而且不厌其烦的叮嘱自己打针、测血糖、运动等等, 妈妈包容着女儿的任性和无知, 可是她内心的苦谁又知道呢?

媛儿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 于是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希望妈妈不要伤心, 她一定会做个懂事的孩子……

姐姐的爱 温暖着她

姐姐大媛儿4岁, 从小就懂得照顾妹妹。媛儿得病的时候, 姐姐从大学里赶到医院, 陪在妹妹身边。媛儿落下很多课程, 姐姐帮着她复习, 给她解答疑难问题。有时间的时候, 给妹妹讲几个励志的故事……媛儿知道, 姐姐希望自己能坚强地面对疾病。

媛儿没得病时, 家里的生活还算可以, 父母都是学校的老师, 她跟姐姐上学, 一家人生活的很开心。姐姐上大三那年, 打算毕业后考研究生, 父母也很支持姐姐的想法。但是自从媛儿生病后, 家里的开销变大了, 姐姐不想再给家里增加负担, 决定毕业后直接工作。媛儿也知道, 姐姐是为了自己才会去工作, 而放弃了自己的考研梦。

有一次媛儿和姐姐在网上聊天的时候, 媛儿问姐姐, 后不后悔没有读研究生。姐姐回复说:“不后悔, 傻妹妹, 我是想早点参加工作, 经验能丰富些, 现在的工作都是要看经验的。”媛儿回复了三个字:“谢谢你……”因为再多的话语也表达不了她对姐姐的感激。

伟大的爱——母爱 篇5

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听到那清脆的孩子的哭声,母亲才放下了心。

有时候,我们蛮横、调皮、不讲理,总惹父母生气,可曾知父母的苦。每个父母都是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可我们不体谅父母的苦心,把那些父母讲的大道理随时光的流逝而遗忘。

有时候,我们很想逃离父母的怀抱,张开翅膀自在的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遇到挫折的时候又想得到父母的帮助。回想起小时候的事情,真让我感到惭愧之至。

有一次,只有我和母亲在家。我在写作业,而母亲在看我写。我有时停下笔,低下头,从个本地下抽母亲一眼,见母亲看着我,连忙写起手中的作业。过了一小会,母亲说要出去一趟,到下午才能回来让我自己解决吃饭的事。我暗暗在心里自喜,临走时母亲说要是写作业热的话,就打开空调去客厅里写。

母亲走后,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打开空调和电视,受者凉风和电视的诱惑,躺在沙发上,享受着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

一听见门响,我急忙关掉电视。坐在那里有模有样的学起了来 。过了一会,没有听见外面有动静,我出去瞅了一眼:没人。

大概是风刮的吧!

大概是有小孩不小心撞了一下吧!

大概是有人搞恶作剧吧!

母亲回来了,我却不知道,母亲进来了,我目瞪口呆的望着母亲,胆怯的望着那慈祥上多了些生气的脸……

此事的结局别人会认为是糟糕的,而我不这么认为;母亲给我讲了大道理。自从那时候,我才觉得自己长大了。

母爱是纯洁的,它是一颗心灵的种子。

母爱是美好的,他在玩罐蜂蜜里最甜的。

母爱是温暖的,他是万道金光里最亮的。

母亲每每接送我去学校,到了家,母亲把电动车停好,一进门我以为妈妈会去吃点东西,可万万没想到,他竟直奔厨房,忍着饿肚子,开始洗菜、烧菜、做饭……

母亲,您为我们操了不少心,以前我总忍您生气。可我长大了,懂事了。我知道您十月怀胎辛苦,好不容易生下我。

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 篇6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华诞。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从此告别落后屈辱走向繁荣富强,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引领当代中国的进步潮流,祖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中国在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道路。60年团结奋斗,我们将几代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和民族复兴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站起来了”到“举足轻重”。中国的国力从来不曾如此强大,百姓的生活从来不曾如此富足,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从来不曾如此昂扬奋发。共和国60年辉煌历程和光辉业绩,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振兴中华,赶上世界潮流,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神圣使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苦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60年光辉历程,凝聚成宝贵的历史经验,启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明未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局势,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风险,我们肩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面临的考验复杂而严峻。我们走过的60年征程,只是民族复兴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居安思危,永不懈怠,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我们才能承续无数先辈英烈们所开创的伟大基业。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时代,一个开拓未来、创造历史的时代。目睹我们国家沧海桑田的巨变,亲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航程,时代给予我们光荣与梦想,更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亿万人民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崭新篇章。

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爱 篇7

一、党的建设——保障支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成功创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保障, 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党建工作的强弱决定着我党能否完成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因此, 在加强党建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建设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实现中华民族的经济振兴;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建设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实现中华民族的政治振兴;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促进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地发展, 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力提升中华民族的国际影响力。

二、社会主义道路——定向支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段话的内涵十分丰富, 不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关系, 而且从领导力量、现实基础、基本路线、具体路径、总体布局、奋斗目标等方面, 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 就在于一直都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着力开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的伟大道路, 是在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

三、爱国主义——精神支点

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造就了这样一个优秀而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这个民族一直有这个一种精神, 吸引着百姓为之努力, 那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 这种“中国精神”, 就是爱国主义, 就是中国公民的共性。中国从革命战争时期到建国初期再到改革开放时期, 这种精神一直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但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下,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人们似乎忘记了这种精神, 金钱似乎成了“万能的主”, 于是我们在担忧:这个的民族精神的丧失对于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和遗憾。但是, 就在2008年, 我们又欣喜的看到, 中国精神并没有消失:年初的雪灾, 让多少人不能回家, 但全中国的人们都伸出了温暖的双手, 和那些离家在外的人一同过年;512的汶川地震, 给多少人带来不幸, 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硬是用爱心和实力重新缔造了一个新的汶川, 也抒写了一个伟大的神话;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 那无与伦比的赞誉让我们赢得了更多的尊重;2010年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美丽的玉树地震所体现出的相互团结与帮助, 这一切的一切又让所有的中国人有了这样一种感受:是中国人的精神和凝聚力让一切都变得不是逆境的无奈, 而是成功的喜悦, 让所有的中国人有了这样一种感动:中国精神真好。这种精神在以后都是激励我们的源泉和财富。所以, 用中国精神来时刻激励中国公民, 用中国精神告诉中国公民: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国家是多少光荣和自豪的事情。人一旦有了这种荣耀感, 就会认同这种政治领导方式, 就会更有信心的努力工作, 努力奉献。

四、现代化——动力支点

当中国政府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将工作重心重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以后,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就不再是一种理想, 而是全民族一致行动的宏伟工程。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前景, 成为举世瞩目的关注点。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国道路, 才能把中国引向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 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完成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看, 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必胜的信心。

因为, 现代化理想寄托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现代化里程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长卷和主线;百余年来先进的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是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引向现代化的中国, 走向民族的复兴。中国现代化历经几番起落, 痴心不改。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相继表达过他们的救国救民主张, 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都不可能找到真正解决中国社会根本矛盾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人立志为实现现代化理想而奋斗了大半个世纪, 终于变成中华民族正在完成的跨世纪伟大工程。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国道路, 才能使中国走向民族解放、走向国富民强、走向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确立, 伴随着党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的深化, 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连接在一起, 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两岸统一—目标支点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中, 有统一也有分裂的时期, 但是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是占主流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 实现祖国统一, 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中华民族历尽沧桑, 饱经磨难, 现在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实现全面振兴的时候了。”中华民族在21世纪全面振兴的时候, 必然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海峡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为此, 江泽民指出“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以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 造福整个中华民族。”同时, 为了促进两岸的统一进程, 他强调“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坚持按“一国两制”的模式实现两岸统一。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支点

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 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把握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切归根到底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三个代表”的党。从科学真理的形成到特色道路的选择, 再到历史巨变的发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时刻刻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 这是符合中国各民族人民意愿的, 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导引了正确的航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总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为了加快发展步伐, 单纯追求生产力发展的做法多次出现过, 试图仅仅通过思想领域的“革命”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尝试也有过, 但都没有成功。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 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才能有效地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这种科学的发展观, 从宏观上讲, 就是坚持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 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当前的实践要求来看,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统筹兼顾,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现实的道路。

七、法治建设——价值支点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来看, 在重视法制建设的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能够顺利发展, 而忽视法制建设的结果必然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社会主义建设就会遭受挫折。法律最具稳定性、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实行依法治国,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和人民根本的长远利益, 有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依法治国强调人民主权, 反对个人专制;主张人民利益至上, 反对个人权力至上;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特权横行。依法治国也是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类型。依法治国要求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秩序, 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建立社会秩序, 这是融权利与义务于一体、强制执行与自觉遵守于一体的新的社会秩序类型。

另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数量、质量的竞争。人才, 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广大青年,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人才建设的问题上, 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科教兴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因此, 要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要注意德才兼备。为此, 必须号召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爱国主义, 求实创新, 拼搏奉献, 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所以说, 人才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支点, 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价值支点。

总之, 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不为任何风险所惧, 不被任何干扰所惑,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 1997.[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 1997.

[2]孔德生.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总体评价[J].理论学刊, 2000 (2) .[2]孔德生.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总体评价[J].理论学刊, 2000 (2) .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 1991.[3]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 1991.

[4]郑德荣.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本质[J].东北师大学报 (哲社版) , 2001 (3) .[4]郑德荣.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本质[J].东北师大学报 (哲社版) , 2001 (3) .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 2007.[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 2007.

[6]李忠杰.迎接中华民族真正复兴[J].瞭望新闻周刊, 2008 (4) .[6]李忠杰.迎接中华民族真正复兴[J].瞭望新闻周刊, 2008 (4) .

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爱 篇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所代表的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及前进方向, 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是要立足我国实际赋予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双重含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是指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道路问题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是在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基础上开始的。

1.近代中国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 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刻, 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课题。

(1)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 帝国主义侵略扩张和清王朝腐朽落后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苦难。

从1842年至1901年, 清王朝与英、美、法、俄、日、德、意、奥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俄条约》、《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订租威海卫专条》、《广州湾租界条约》、《胶东租界条约》、《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国家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失去了大量领土, 主权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 共同镇压中国人民,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榨取地, 成为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和疯狂瓜分中国的“狩猎场”, 成为帝国主义的“洋人的朝廷”。清政府一次又一次对政治、经济、军事主权的出卖, 将中国拖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屈辱苦难的近代中国将何处去?中华民族将何处去?

(2) 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屈, 在黑暗中寻路, 在危难中图强, 在探索中走上了救国图强和民族觉醒的道路。

1839年~1840年, 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关于各国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材料, 其中最主要的有《澳门月报》和《四洲志》。受林则徐嘱托, 在《四洲志》基础上, 魏源完成了《海国图志》一书 (共100卷) 撰写工作, 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的主流, 它浴血奋战14年, 虽然最后失败了, 但它却强烈地影响了新加坡、印度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太平天国用鲜血换来的教训说明, 农民阶级虽然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但却不能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的斗争引向胜利。

洋务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结束, 其主要指导者是奕集团的桂良等人和汉族地主军阀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组成, 主要活动是求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创建近代海军, 求富——发展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学习西方的风气进一步打开, 它客观上刺激和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过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它培养教育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加快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但洋务派想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力之花, 来嫁接封建主义之木的做法, 最终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容闳、王韬等人, 他们的维新思想主要是抵御外国侵略, 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发展民促资本主义工商业, 革新政治, 建立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君主立宪制。早期改良维新派的思想虽然代表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但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要求独立、自由、富强的愿望, 为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9世纪90年代后期,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等人, 他们的维新思想主要是宣传西学, 批判封建旧学, 设新式学堂, 要求改革内政,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实现君主立宪制。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救亡运动,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促进了思想解放,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方案是不能救中国的。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解决中国民族危机的一种尝试。在反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 义和团表现出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形不成强大的阶级力量, 没有提出正确科学的政治纲领和斗争方法, 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1911年的武昌起义, 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寿终正寝, 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大历史性转折。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辛亥革命是中国在亚洲最先推翻了帝制, 促进了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标志着二十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但南北议和与袁世凯窃国, 又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历史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也表明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也说明在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2.现代中国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建立了新中国, 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华民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完成了自1840年以来对于中国最重要的命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也为第二大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当时国际、国内环境下, 坚定的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 快速向工业化迈进, 并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提出了要以苏为戒, 从中国实际出发, 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现代中国革命史证明, 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以经济特区的设立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确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要求,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光辉范例, 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 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 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是中国人民创造财富、共谋发展的激情和活力得到空前释放的时期, 是中国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的时期。在经济建设方面, 建立起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政治建设方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不断完善和发展, 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加强, 基层民主不断扩大, 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在文化建设方面,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事实雄辩地证明, 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安康、社会和谐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使中国人民以更加昂扬、更加自信的精神面貌, 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共党史, 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即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并将实践经验进行升华, 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 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改革开放以来,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 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不断解放思想、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进步和伟大觉醒, 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在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 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内容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构成一个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苏共亡党之前, 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 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竟占85%。”“问卷调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苏联、东欧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 确有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因素, 但归根到底, 是苏联、东欧党的领导者推行了一条错误路线, 错误的方针和政策, 严重脱离了群众所造的。”

反思苏联、东欧崩溃, 从反面给中国共产党上了深刻一课, 这就是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是指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同时, 也为十七大召开前理论界和思想界一些不正确的“左”的思想倾向和“右”的思想倾向在识别澄清上上了生动一课, 这就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我们要始终坚持、倍加珍惜和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后兴大国崛起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科学理论和选择的正确道路, 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摘要:中国近现代历史证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词:民族复兴,国强民富,社会和谐,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07-10-25.

[2]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48.

[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1470-1471.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2-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544.

[6]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M].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2.67.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42.571.

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爱 篇9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历代因循传承下来的、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竞技娱乐活动。近段时间一直在关注时事,最吸引眼球的要数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蕴深远,通过对习总书记的系列的关注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国家领导人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北京师范大学慰问教师,并且就如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提出明确要求,让我这个正在就读体育教学的研究生对自己以后所要从事的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从目前形式来看,要想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是文化,一个是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一直都担任着无足轻重的角色,它既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又流淌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血脉,而且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表明民族文化身份、实现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进而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不容小觑。

1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因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共同的文化心态,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和更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定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习近平总书记走到“教师培养”的展览前,拿起“课程标准”翻看,并强调说我们的语文教材一定要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文,教材“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习总书记是多么看重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其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内容更是博大精深,它涉及养生、健身、搏击、竞技、娱乐、休闲等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也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化”的文化,习总书记说过“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做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交通变得四通八达,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我国民族原先生存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失去。又由于总受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冲击,我国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流失。因而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出现了严重的传承链断裂,从而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生了严重危机。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体系,分析民族体育的传承方式,强化全社会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意识,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2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传承性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是时间上流传的连接性,即历史的纵向延续性,它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继承与传递的基本方式。民族传统体育目前最主要的一个传承渠道就是学校,然而我们平时看到很多学生去参加跆拳道、空手道、游泳等训练班,却很少看到或听说有学生去练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学的都是以西方体育(比如篮球、羽毛球、铅球、铁饼等等)为主、所拥有的一切身体文化知识、技能储备已经是完全西方体育化的模式,学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只占很少的比例,基于传统体育教师师资不足,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开展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说,师资力量是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有力保障,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加强对传统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要加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如武术),培养适合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最后,建立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体制,加强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切实的促进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才能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在出访和接受国外媒体采访等很多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阐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中华民族的复兴其实就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我们应该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传承。

习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1)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2) 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3)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由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正是国家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才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始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进入中小学就是很好的例子)。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很好渠道。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地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使民族文化保持应有的延续性,避免民族文化的断裂,因此传承就成了十分重要的环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师徒传承、父子传承、姻亲传承和村落传承。

3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是被传承的,也是被不断发展和创造的,要从根本上适应民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延续的内在规律。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漫长历史传承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在目的、方法、内容与手段等方面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也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改变。一百多年前,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这种局面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中华民族开始出现危机感,至此各种救国方案开始应运而生,如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科技救国、军事救国等等。在孙中山“强种保国,强民自卫”的体育思想影响下,出现了“体育救国思潮”,该思潮认为体育与“强种保国有莫大的关系”、“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国之道,体育为先”,从而将体育上升到了救国的高度。“人不可以无学,学又不可以无会,不学则孤陋寡闻,无会则团体涣散。”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全国上下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如国术馆、太极拳研究所、精武体育会、国术研究所等等。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杨弃的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的厚今薄古。

目前我们正处于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的特殊时期,面对这一梦想我们不能只靠继承,还必须考虑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学校应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渠道是学校,但是,目前很多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都没有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内容范畴,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还是局限于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以及一些新兴的休闲体育。因此,各个学校应当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首先,学校的教学内容不要受学校教学大纲的限制,必要时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大纲做适当的修改,改革不合理的因素,保留积极向上的项目;其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在一些新兴时尚体育面前稍显落后,因此,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应当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和创新。开设的项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要知道学生喜欢什么项目、需要什么项目,教师还必须去了解学生的喜好,从而丰富民族传统体育内涵,使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和体育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也有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各地旅游业的兴起,各地的民风民俗各异,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独有特色,对国内外旅游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旅游者们跟当地人民一起玩耍的同时也学习和了解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旅游业也带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爱 篇10

一、培养学生树立长远的目标和近期具体目标

长远目标就是将来要实现的东西, 属于理想范畴, 近期目标是眼前要马上实现的东西, 属于现实范畴, 所以二者是统一的, 缘何?因为理想源于现实, 理想高于现实, 但是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具体来讲, 对于长远目标方面, 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民族精神是一种高尚而伟大的内在精神状态, 可以促进人生的发展, 是学生奋进的助推器。试想, 一个不爱国的学生和缺乏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的人他怎么可能为国家做出有贡献的事情呢?这个方面的正反面例子都很多, 不胜枚举, 比如, 邓稼先和钱学森在学生时代他们就是在爱国心和民族心的激励下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和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相反有的中国留学生一旦在国外取得一点成就就洋洋洒洒起来, 留恋国外生活待遇而忘返。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民族精神, 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 任何一方都有责任都不能推脱和懈怠。学校教育是核心阵地, 要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渗透于课内和课外教育之中;社会教育是实践基地, 社会要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典型示范;家庭教育是中流砥柱, 家庭的和谐温暖气氛中最适宜穿插爱国教育和民族意识培养。

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凡是有善良属性的事物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有恶毒属性的事物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 正是如此, 要褒扬善行, 惩治和杜绝恶习,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怎么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善恶观呢?我想第一个方面要让学生“从善如流, 疾恶如仇”。多向学生灌输善良的思想和善良的行为, 可以融化在教材、课外读物、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中;对于恶习恶行, 要抓住典型例子, 反复训导学生, 让学生来回反思, 找出危害和教训, 使之在内心深恶痛绝之。比如, 可以利用青少年犯罪中危害亲生父母亲生命的典型案例, 使学生明白这一恶行对自身、家庭和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和不良影响。第二个方面要加强“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教育。善是一种良好的美德, 淫是一种过度的恶行恶想。努力使孝道文化满天下, 致力让恶行恶想寸步难行于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真情暖遍千家万户, 激发出人们建设国家的美好心情。形成正确善恶观的第三个方面要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事虽小, 但积善可以成德;恶事虽微, 而累恶就能酿祸。要对学生时时刻刻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丝毫不能马虎, 同样, 家庭、社会和学校要三管齐下, 方能共奏使学生形成正确善恶观的和谐旋律。

三、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历史观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但总还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正是如此, 才有了我们今天高度的文明。要让学生知道国际社会的发展简史尤其是我国社会的发展简史, 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原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在古代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中曾星光闪烁, 璀璨夺目, 近代以来则由于闭关锁国而逐渐落伍, 国人被国际社会讥为“东亚病夫”。但我们的国家是优秀的国家, 民族是优秀的民族, 依然顶住列强的侵蚀, 最终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独立, 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坚强拼搏,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要依赖于此。坚强而优秀的中华儿女从何而来, 教育特别是学生的德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有培养出一个个作为民族伟大复兴中流砥柱的合格国人, 圆梦万丈高楼般的理想才有了坚实的根基。承载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的德育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掀起的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有力地推动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位儿女都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而作为承载培养国家栋梁的教育, 尤其是学生的德育工作, 将为这个伟大目标的实现起到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善恶观、培养学生合理的历史观三个方面出发, 简单谈一下如何从学生德育做起, 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德育,善恶观,历史观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4.

[2]王阳明.传习录[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3-07.

浅议群众文化与伟大的民族精神 篇11

【关键词】群众文化 民族精神 凝聚 传播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99-01

伟大的民族精神包含的意义很广,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今天,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的要求也越来越丰富,那么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就显得格外突出,它一方面代表了本身的民族性,一方面代表了人民的和谐、安居乐业的精神面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是一种歌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凝聚、和谐、奋发向上的伟大民族精神

首先,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说起,群众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群众歌曲,这些歌曲伴随着全国救亡运动的热潮,是时代的号角、团结的力量。著名的一首抗日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它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使这首歌享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斥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残暴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还有《团结就是力量》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大激发和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敌御侮的士气和斗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其次,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今天,群众文化活动不再是拘于一格的单一型活动,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逐渐走向了社会化,在各地文化广场举办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動,展示了各界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风貌。群众广场文化也在蓬勃发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最终目标主要是要达到一种和谐,而佛教、道家的和谐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则增强了和谐的力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有助于激发人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有助于中华儿女能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精神的主流,它会使你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乐观,更重要的是能使你成为一个更具有智慧和魅力的人,使我们的祖国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二、传播、观念、与时俱进的伟大民族精神

首先,我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认为:“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群众文化首先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这种现象代表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说,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否适应时代潮流,能否跟进历史潮流。所以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具有它的民族特点、地方特色和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它的主题就是和谐、向上、激发人们奋进的热情等。和谐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主题,在伟大而广博的中国文化中,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意义,它见证了古老而闻名的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发展,它鼓励人民勇敢向前、大胆创造、相互宽容等,有着坚韧的伟大民族精神。

其次,群众文化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是在过去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又应该是能够从过去一直延续和影响到现在,并且还可能是对未来的民族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那些文化。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不难发现,文化的进步,传统文化的演化,均是一个不断自我建构,且又不断自我解构的过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大多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充满活力,它象征着和谐和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地强调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而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便成为了人的自觉的选择。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这就是和谐和力量。而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在追求和谐。“和谐社会”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题,那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就代表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代表着我国的民族精神,它承载着文明、传承和发展。

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爱 篇12

一、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方针的一致性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与党的执政理念相一致的。

1. 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方针具有一致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为宗旨, 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 使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 科学发展观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一致性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因此, 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能力, 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性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系统,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内涵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 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增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2.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性

(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统一性

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前提, 因此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与时俱进地推进相关方面的理论创新, 才能最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一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略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特点的正确道路, 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历史已经证明,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 因而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功之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发展进步的旗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社会主义的振兴与中华民族的振兴是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华民族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再造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将在中华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再造辉煌, 而这一切又将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积极因素与坚定力量。

2.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己任, 经过艰难探索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以来, 我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方针、政策,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总结历史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我党得出的结论是:改革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 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3.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略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我们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这就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因此, 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激发农村内部活力, 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搞好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略,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是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因此, 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途径,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从而促使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略,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必由之路。因此,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积极促进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

(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宝贵的精神支柱, 因此, 只有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武装全体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 使之成为每个主体的自觉追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和巨大的精神动力。

(2)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

改革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因此, 要坚持走改革创新的道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站稳脚, 并充满生机活力, 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是新世纪、新阶段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方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方针具有一致性,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统一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将会有力地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三类澳洲技术移民下一篇:泰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