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软件

2024-09-30

行业软件(精选12篇)

行业软件 篇1

一、软件研发工作的特征分析

软件研发工作是一种以智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与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类型有很大的区别。要想做好对软件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 就必须充分了解软件研发工作的特性, 然后根据这种特性选择最适合软件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方式。

第一, 软件研发工作具有很强的团队性。软件研发工作是一个团队性极强的工作, 每一个个体的研发人员在整个团队中担负的职责各不相同。软件开发工作本身也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 整个项目的进程和最终完成的结果是整个团队劳动智慧的结晶。并且这种成果无法用量的形式细分到每一个个体身上, 每一个研发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效果、所做出的努力, 难以用一种科学的方式进行衡量。因此, 对软件研发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 必须注意到这一问题。

第二, 软件开发工作的不可视性。软件开发的不可视性, 是指在整个软件研发的过程中, 所有的工作都是研发人员通过各自的大脑思维来完成。无法用外在的形式来衡量每一个员工何时何地在怎样工作。这种智力劳动的隐藏性就决定了无法用传统的方式来衡量一个软件研发工作人的工作效率、工作效果和工作强度等一系列绩效管理可能会涉及到的重要问题。

第三, 软件开发工作具有结果不确定性。与传统非智力劳动的工作相比, 软件开发工作在结果上承担着更多的风险。因为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 可能由于外部条件的干涉, 包括资金因素、技术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项目开发的搁浅, 或者说即使在项目开发完成以后, 也会出现市场定位的问题而导致整个项目并不能盈利, 这种结果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团队来说都不能算一个成功的结局。但是这种结果的不利并不能说明软件研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是没有价值的, 如何对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管理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第四, 软件开发管理的特殊性。对软件开发工作进行管理, 是一个持续而封闭的过程。与其他的流水线作业相比, 软件研发工作就是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延续性。对整个软件研发工作的质量控制, 只能通过对软件开发的过程进行管理来予以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管理, 是软件研发工作领域一项特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

二、软件研发人员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绩效管理是新时期各个企业在对自己的员工进行管理时提出的一项新的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它所追求的科学目的是无需置疑的, 但是具体将其引入到软件研发工作中, 对软件研发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便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应该还是在于软件研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所导致的, 具体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 才能为我们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第一, 将绩效管理简单的等同于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内容。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考核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效率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匹配度等问题, 进行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现员工在工作中所遇见的各项问题、以及员工本身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习惯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助于帮助员工及时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是这些工作并不是在绩效考核这一环节所能全部完成的, 在绩效考核以后, 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以绩效考核的结论为依据, 充分发挥其管理作用, 这才是绩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这与单纯的绩效考核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因此, 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等同起来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方式。

第二, 没有客观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的依据,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考核标准, 那么整个绩效考核的结果和整个绩效管理的最终效果都是要令人质疑的。对于软件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没有建立起客观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这与软件研发工作本身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由于软件开发工作的特点, 考核指标难于量化, 工作绩效要素也难于明确界定, 而且软件开发任务都是以团队工作的形式完成, 准确评价开发人员个人工作价值较为困难。如何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工作人员在整个团队中所创造的价值,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种困难也就导致了难以对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确立明确的考核指标。

第三, 绩效管理工作缺乏透明性和公开性。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它的存在应该以一种透明公开的方式在所有的员工与管理者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对于当今的企业, 特别是这种软件开发工作的IT行业, 他们的工作员工所受的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愚昧的教育, 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观。企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组织对象, 而不是盲目的依赖与崇拜。对于这种类型的员工, 独裁式的管理方式很容易招致员工的厌恶和方案, 特别是涉及到对员工行为进行评价的绩效管理工作, 如果只是企业单方面的参与, 那么这整个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合理性是受到员工的质疑的。所以必须建立一种公开透明的绩效管理方式, 程序公开透明、评判公开透明、员工对于不满或者疑惑可以直接与管理阶层沟通, 沟通对于任何管理方式来说, 都是必要的。

第四, 对软件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缺乏科学的过程性。过程管理是软件研发工作中不得不提到的管理理念, 这是由于软件开发工作本身的特征所决定。与其他结果性很强的工作相比, 软件开发工作的绩效管理无法通过最后的结果来对其中所参与的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 这是由软件开发工作的过程性和它的结果不确定性所导致的。要做好对软件研发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人员就必须有一种未雨绸缪的精神, 在整个项目的开展之初, 就应该将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提上日程, 而不能等到整个软件项目开发工作已经完成以后才匆忙想起要对软件研发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这种突发性、临时性的绩效考核工作它的工作结果是受到质疑的, 它也从根本上违背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初衷和意义之所在。

三、对软件研发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

第一, 确立绩效管理的指标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绩效考核工作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而考核指标则是绩效考核中的一项基础评判标准, 所有的绩效考核都应当以一个客观的考核指标来确定工作的优良中差等问题。对于软件研发工作而言, 一个或某几个单一的评价指标是难以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的, 因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决定了单一的考核指标是无法胜任对软件开发工作的绩效管理。所以, 在对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考核中, 必须建立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 通过一整个体系全面的考核, 以此来评价软件开发工作的各项工作是否符合要求。

首先, 建立不同类别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不同类别是因为在软件研发工作中哦, 每一个个体虽然从属于一个团队, 但是他们在这个团队中的工作职能和分工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不同类别的考核指标来进行考核。按照不同岗位的不同特征, 我们认为对软件研发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应该分为以下几类: (1) 业绩指标:。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中, 业绩始终是一个企业判断其员工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软件研发行业来说, 这种市场的导向性也是存在的, 软件研发工作人员的研发质量和研发效果是否满足客户的合理性要求, 是评价一个软件研发工作人员业绩指标的一项重要内容。 (2) 能力指标:能力指标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指标, 但是在软件研发领域, 对员工能力的考核也是十分必要的。每一个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都各不相同, 都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创造一个尚不存在的软件。这种能力指标主要是从研发人员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等多方面来考核, 他们的知识积累、开发经验以及爆发性的潜在才能是对他们能力考核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3) 行为指标:行为指标具体到软件研发工作中, 是指软件研发人员是否在团队工作中具有协同作战的能力, 团队之间的合作对一个软件开发工作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个体在团队中的行为进行评价, 就是行为指标关注的重要内容。

其次, 根据不同的考核目的来对考核指标进行灵活的运用。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除了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监督以外, 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以已经得出的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来用于对员工日后的晋升、奖励等多方面的工作中。甚至是对于还处在试用期的员工而言, 绩效考核的结果决定着他们是否能顺利留用以及发展方向等关键性的问题。因此,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 应该针对员工的不同阶段和企业希望考察员工的具体特质来对考核体系做出机动灵活的调整。即将能力指标、行为指标、业绩指标的所占比重或者关注顺序针对每一个个体的特质进行调整, 考核的目的不同, 考核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侧重也要有所区别。这种灵活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长远的积极影响。

第二, 建立于考核指标相对应的考核方法。考核指标的不同, 决定了在绩效管理中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也应当是不同的。只有实现考核指标与考核方法的科学结合, 才能使绩效考核的结果公正、有意义, 也才能将其运用到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去。

首先, 对业绩指标的考核。对业绩指标的考核, 一般采用的是结果法对其进行考核。所谓结果法是指在每一个软件研发项目中, 为研发人员预设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工作目标。然后在工作完成以后, 对工作结果与先前预设的工作目标相对比, 以结果的完成率来评价个体工作的工作效果。这种以结果为标准的考核方法, 忽视个体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 仅仅以结果的完成作为评价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

其次, 对能力指标进行考核。对能力指标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特征法。特征法顾名思义就是注重对员工个体特征的考核, 这种考核包括对员工各个方面的特征进行评价, 例如不同的个体之间, 创造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能力对于不同的岗位来说也有着不同的功用和意义。因此, 用特征法对软件研发人员的不同潜在能力进行开发, 对与整个绩效管理工作来说, 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次, 对行为指标进行考核。对行为指标进行考核的方法就是行为法, 行为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评价在整个软件研发工作中, 每一个个体的哪些行为时恰当的, 哪些行为是不恰当应该进行改进的。恰当的行为考核方法, 能够帮助员工及时的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进。这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

科学的考核方法, 是这个绩效考核体系能否发挥功用的一个关键因素, 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又会直接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考核指标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 是每一个考核指标都尽量客观公正的作用于整个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体系中, 这是绩效考核工作的要求, 也是绩效管理工作真正发挥起作用的必然选择。

结语:绩效管理作为新时期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 与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想做好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 特别是IT行业中软件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 必须从全局出发, 从宏观上了解整个IT行业的工作特征, 从微观上把握软件研发工作人员与其他员工的个体差异。这种双层次的把握, 才能帮助企业能够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将软件开发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使绩效管理工作真正的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卫.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 2005 (9) :113-114.

[2]、JOEL HENRY.软件项目管理——通向成功的现实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11.

[3]、霍健雄.软件开发人员绩效考核问题探析[J].经济师, 2003 (8) :16-17.

[4]、王翌, 王淑云, 黄存权.软件开发项目团队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6) :82-84.

[5]、安布鲁斯.如何有效激励员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9.

行业软件 篇2

Beta版(外部测试版):软件开发公司为对外宣传,将非正式产品免费发送给具有典型性的用户,让用户测试该软件的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以便在正式发行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般可通过Internet免费下载,也可以向软件公司索取。

Demo版(演示版):主要是演示正式软件的部分功能,用户可以从中得知软件的基本操作,为正式产品的发售扩大影响。如果是游戏的话,则只有一两个关卡可以玩。该版本也可以从Internet上免费下载。

Enhace版(增强版或加强版):如果是一般软件,一般称作“增强版”,会加入一些实用的新功能。如果是游戏,一般称作“加强版”,会加入一些新的游戏场景和游戏情节等。这是正式发售的版本。

Free版(自由版):这一般是个人或自由软件联盟组织的成员制作的软件,希望免费给大家使用,没有版权,一般也是通过Internet免费下载。

Full Version版(完全版):也就是正式版,是最终正式发售的版本。

Shareware版(共享版):有些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对于他们制作的某些软件,可以让用户通过Internet免费下载的方式获取。不过,此版本软件多会带有一些使用时间或次数的限制,但可以利用在线注册或电子注册成为正式版用户。

Release版(发行版):不是正式版,带有时间限制,也是为扩大影响所做的宣传策略之一,

比如Windows Me的发行版就限制了只能使用几个月,可从Internet上免费下载或由公司免费奉送。

Uprgade版(升级版):当你有某个软件以前的正式版本时,可以购买升级版,将你的软件升级为最新版。升级后的软件与正式版在功能上相同,但价格会低些,这主要是为了给原有的正版用户提供优惠。

OEM 版:OEM 是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原始O渲圃焐痰目s。各大XS商和件公司之g往往建立一N合作P系,在各公司N售自己的a品r,可以附他的件,所附У乃人的件即是 OEM 版。

注园妫狠^特殊的件版本,件可以囊蛱鼐W上下d,但必M行注裕脑件的研制者那里取得注源a后,才能使用件的全部功能,否t件的很多功能⒉荒苁褂谩.然,注源a的取得通常不是免M的。

Lite:精简版,也可称迷你版。

Final:正式版,通过Alpha和Beta两个测试版本后推出的,修正了软件中存在的Bug。

Pro:专业版,需用户获得注册码后才可以使用。

Plus:加强版,在功能上有所提升。

Delux:豪华版,和Plus没有太多的区别,也只是多了一些附加功能。

Build:为内部标号,也就是同一版本可以有多个标号,如发V1.0 Build 203等,一般情况下Build后面的数字越大,其版本越新。

行业软件: 要做大就要上市 篇3

虽然大多数行业软件企业是能够自给自足的,但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要做大,仍然需要上市。

1月15日,专攻建筑IT的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证监会的审核,成功过会。

这是一个好消息,一直想做大的广联达终于迎来了机会。而在行业软件企业中,像广联达这样有强烈上市需求的公司不在少数,比如紫光华宇,正积极等待过会。

虽然不像网络视频公司那样“烧钱”运营,大多数行业软件企业是能够自给自足的,但中国的行业软件企业,仍然需要上市。

在行业软件领域,市场竞争很是惨烈。在几乎完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多年的互相厮杀,让许多在同一个行业“找食”的公司始终旗鼓相当,难以突破。比如,在电信行业,合并前的亚信和南京联创; 联信永益和亿阳信通。哪个公司先做大,哪个就更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做大”成了行业软件企业领先竞争对手的必经之路。

而企业做大做强,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依靠自身营收积累,提升技术,内生式发展; 一种是并购竞争对手,通过对外扩张的方式,迅速提高市场份额。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资金都将是不可或缺的决定性要素。虽然行业软件能够自给自足,但是在研发与并购需要的大量资金面前,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上市就成了做大的一个好路径。

而此前一轮的行业软件企业上市潮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创业板之前,东南融通、恒生电子、富基融通、亚信、宇信易诚等早已率先上市的企业,都成了所在领域的佼佼者。而在此之前,它们大多面临或经历过营收的瓶颈—如果纯粹地卖软件,很少有企业能够突破年营收3亿元; 如果包含了系统集成和服务,那么10亿元也会是营收的一个门槛。

而上市能够快速获得高额的融资,这可以迅速用于企业,着眼于未来的技术研发。以广联达为例,在广联达的招股说明书中,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工程造价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解决方案、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工程招投票协同应用平台等项目。其中,工程造价软件占据同类产品市场53%的份额,是广联达的强势领域,要继续领跑市场,还需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 而未来,建设工程、信息服务也是广联达转型的方向之一。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行业软件上市后获得的发展是快速的,并购的实力也大大增强。2006年,富基融通上市,随后,凭借融得的资金,富基融通在2007年收购了中国网库、唐诚网络、广州融通,又在2008年收购了茂进科技。短短两年后,富基融通便一跃成为零售IT的霸主。同样,2007年10月,做银行IT的东南融通登陆纳斯达克。紧接着,2008年6月,它收购了普极科技、华育昌同。2009年,收购了做保险IT的尚洋信德,开辟了其“大金融IT”的时代。

此外,不仅仅是资金,上市后,这些行业软件企业的管理也变得更加规范。而这些看不见的好处也可以为企业做大做强添薪加火。

实际上,已经有许多行业软件公司上市了。在去年首批28家上市创业板的企业中,神州泰岳、银江电子、金亚科技等行业软件企业名列其中。而在第二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名单中,电信行业的联信永益和金融行业的同花顺也位列其中。

行业软件 篇4

近日, 施耐德电气宣布, 为石油天然气行业量身打造的装置性能优化与监控智能套件软件解决方案已全面上线。这款装置性能优化与监控智能套件软件解决方案是业内首个为炼油石化厂打造的, 能在线闭环、实时优化与监控工作流程组合在单一解决方案中的软件。该软件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炼油石化厂更好地分析当前的运营绩效, 根据运营效率明确未来改进方案, 全程不需要专家的参与。

该装置性能优化与监控智能套件软件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的效益包括:在线闭环实时优化 (RTO) 、直观的监控操作面板、自动化、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软件业务总经理徐哲表示:“全球石油天然气行业都面临着运营和市场挑战, 装置性能优化与监控智能套件软件解决方案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利润, 帮助炼油厂保持竞争力。通过这款产品, 炼油厂能够在实时的过程优化中提高投资回报率, 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软件行业人员调查 篇5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对一个 IT 人的调查

在学校学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真正的在进入社会后会学到更多 的。刚刚出来没有经验,只有一步步在工作中积累啊。如果有机会做项目,会提升很快。每到一家公司,都要熟悉新的业务流程。代码谁都会写,主要是的业务流程,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熟悉流 程。尽量多会几种编程语言,而且要有自己精通的。

个 人 简 历 个人信息 杨志军 工作年限: 五年以上 居 住 地: 深圳-南山区 学 历: 大专 性 别: 男 目前年薪: 6-8 万人民币

机:

086-*** mainyzj@163.com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84 年 10 月 10 日 四川电子邮件: 专 业: 出生日期: 户 口:

自我评价.net 网站开发,支付系统,电子商务网站,网上商城,后台逻辑代码实现(C#)。Oracle DBA, 从事过一卡通系统,Erp,Mrp 软件二次开发及维护,Navision POS 收银机软件。物流呼叫中 心软件开发,熟悉 C#,C++。自我评价:本人做事认真.仔细勤恳,团队意识强.能独立自主.能吃过苦,最重要是相信自己.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即时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互联网/电子商务 目标地点: 深圳 期望薪水: 面议 /月 目标职能: 数据库工程师/管理员;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09/2--2010/2:摩根网络有限公司(150-500 人)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技术部 高级软件工程师

行业分析:汽车、软件 篇6

投资要点:

1、 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三个月回升。

2、 新能源公交招标进度加速,有望回归快速增长。

近期,汽车工业协会公布10月行业数据:10月汽车行业销售199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0.2%,销量维持平稳。其中,受益于节能环保汽车补贴政策,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三个月回升,10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39.05%,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将维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

商用车方面,10月份客车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0.1%,销量维持平稳。考虑年底旺季来临,新能源公交招标进度加速,预计11、12月客车销量有望回归快速增长。另外,近期北方各地陆续发布雾霾严重污染预警,市场关注度提升,新能源客车以及节能减排相关零部件企业有望受益。

目前,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一二线城市的换购需求,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新增需求是汽车销量长期增长的驱动力。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历程,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将有助于行业蓝筹的估值提升。

建议关注:1)受益于沪港通的低估值龙头:上汽集团、华域汽车、宇通客车;2)业绩高增长估值较低的中盘蓝筹:威孚高科、长安汽车。

软件服务:云计算有望加速落地

投资要点:

1、互联网券商活跃,证券IT公司有望受益。

2、政策支持助力云计算在国内加速落地

三季报已收官,计算机行业整体收入平稳增长,软件和服务增长景气度持续走高。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交易逐渐活跃,券商业绩继续提升将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传统券商与互联网券商之间的竞争为潜在受益标的带来很大不确定性。无论是券商改善传统业务用户体验还是积极推出创新业务,IT投入必不可少,而互联网证券的火爆将更进一步刺激证券机构加大IT投入,国内证券IT公司受益确定性有望提高。因此,互联网证券投资机会将长期看好。

另外,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预计将加速云计算在国内的落地。11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布关于支持云计算创新发展的多项措施,要求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建设以及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融合发展,在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催生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研发设计、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云计算将成为传统模式的良好替代和补充。

行业自律促行业向上 篇7

案例一:一家经纪公司的经纪人在一个各地经纪人参与的大型微信群公布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在某家由互联网平台公司转型企业任职的某位经纪人在其所在公司网站上的端口页面,证明该经纪人是该转型公司的员工,另一张是该经纪人的名片, 但名片上却用了另一家公司的名称。

据说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该转型公司受到各家经纪公司的普遍抵制, 无法得到同行在业务上的配合,所以其属下的经纪人往往冒用其他公司的名义。

微信群里的其他经纪人也讨论了这个事件,认为目前的法律无法有效制止这种冒用其他公司名义的行为,因此只有采取非常规手段来解决问题。何谓非常规手段?且看案例二。

案例二:在某城市,由于新进入的经纪公司冒用其他公司名义套取房源的现象太多,导致其他公司联合采取武力对付个别套取房源的经纪人,打伤人之后双方又在网络上互相声讨指责,乃至发展到在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大会上也有经纪公司的人向台上演讲的另一方公司的负责人扔水瓶抗议。

这些行为,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按丛林法则行事。但除此之外,是否还能找到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

首先从那家转型公司一方来说,如果真的如传言所说:一家公司属下的经纪人都不得不冒用其他公司的名义才能开展业务,那么这家公司这么做下去也实在是无趣了。所以非常期待这家公司能够反思一下,找到更好的办法来参与市场竞争。

其次,从其他的同行公司来说,其实除了按照丛林法则行事,也还是可以有其他的办法的——比如在微信群向同行公布相关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提醒同行拒绝与这些冒用其他公司名义的经纪人合作。

类似的做法在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早已实行,广州协会在取得会员共识的情况下,在协会内部建立了失信经纪人名单,接受会员公司对原在本公司任职、后因违反公司规定或有不良职业行为而被公司除名或离职的经纪人的投诉,将失信经纪人列入名单,在会员内部公布;对失信经纪人的举证由提出投诉的公司负责。

相信采用这样的办法同样能够防止经纪人冒用其他公司名义的情况,因为只要将这类经纪人列入失信名单即可。

这样在会员内部公布名单的做法和向社会公布房地产经纪人被行政处罚有所不同,后者是在经过第三方充分调查取证之后,由协会行业自律委员会讨论并投票决定做出行政处罚建议,报行政主管部门,由后者做出处罚决定,然后由协会向社会公布处罚决定。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当然能够更好地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处罚, 从而尽可能杜绝这些不良行为。但这样做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很高,取证的难度也比较大。而采取由公司举证并承担相应责任,在协会会员内部公开失信经纪人名单的做法,效率会提高很多,也不会影响失信经纪人的社会声誉,只是通过行业一致行动将这样的失信经纪人排斥在行业之外,对行业对社会都是有利的。

软件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篇8

一、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产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不断调整,出口迅速增长。

(一)增速保持在高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8年1~9月,我国软件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产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764.7亿元,同比增长32.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2个百分点,比1~6月高出2.4个百分点。从软件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对比情况来看,2 0 0 8年1~8月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4880.5亿元,同比增长32.4%,而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1586.1亿元,同比增长18.9%,软件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制造业增长速度13.5个百分点。

(二)行业结构不断调整,软件技术服务化趋势明显

我国软件产业收入构成中,软件产品仍是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去年1~9月共完成收入2548.5亿元,占软件产业总收入的44.2%,增长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应用类软件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市场逐步细化,新的业务、产品不断推出,使产业链分工更为合理。由于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的兴起,软件技术服务增长迅猛,1~9月累计完成收入1035亿元,同比增长43.4%,增速比全行业高10.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18%,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119亿元,增速达到82.8%。

去年1~9月,全行业完成系统集成收入1166.1亿元,同比增长28.4%;完成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846.3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IC设计收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22.1%,分别低于软件全行业增速4.4、7.6和10.7个百分点。

(三)出口快速增长,外包服务发展良好

去年1~9月,我国软件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5.8%,增幅比收入高23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9.3亿美元,同比增长50.2%,占软件出口的比重为8.9%。数据显示,中国软件离岸外包市场2008年第3季度达到45.3亿元,同比增19.53%,环比上升8.79%。金融危机目前暂未影响中国软件离岸外包。从发包市场来看,日本仍然是最大的发包地,市场份额高达51.6%,较上一季度上升0.5%。而且,日本对华发包量非常稳定。如完全从事对日外包业务的海隆软件,自从上市以来,几乎每个季度的收入都在4000万元左右。欧美发包市场份额为32.1%,较上一季度上升0.7%,成长性仍然非常好。香港方面的发包份额为9.1%,环比微升0.1%。从接包市场来看:国内接包市场前三名是华北、东北和华东,各自比重为35.9%、21.9%、16.6%的市场份额,华北增长势头较好。在华东地区,虽然上海的市场规模增速一般,但江苏、浙江的增长较好,特别是江苏无锡,报告期内,至少有3家大型厂商准备或已经开始在无锡开设产研基地。第4名和第5名分别是华南和西南,特别西南地区增长很好,除了对国内大厂商有吸引力外,还引进了韩资外包企业。

从未来看,金融危机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至于导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从此衰落。由于中国公司拿的都是三手,甚至是四手的转包订单,且大部分处于中低端,因此影响会相对小一些。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印度,由于他们规模大,一般都需要上亿美元的订单,而中国公司上百万美元的单子也能做,因此与印度同行相比,中国企业更具灵活性。虽然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反过来看,则是由于中国企业的能力不够,无法接到足够大的订单,因此危机来临之后,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改变做事的方式。市场调整后,企业也在调整,有些退出,有些兼并收购。

(四)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增长加快

去年1~9月,东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975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6.3%, 同比增长32.8%,其中辽宁、广东、北京、江苏、福建等省市增速均超过30%;中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41.7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5.9%,同比增长29.4%,低于东部地区增速3.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448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7.8%,同比增长36.1%,增速比1~6月快了8个百分点,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的增速均超过40%。

(五)软件业将成投资热点

从公共软件服务领域的投资情况来看,2008年1~9月,计划总投资232.37亿元,完成投资46.41亿元,新增固定资产20.04亿元,施工项目个数达到109个,新开工项目个数44个,13个项目投产。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大环境向好,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软件业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无论是从市场的成长性上看,还是从投资成本上看,现在都是投资中国软件业的最佳时机。2008年被称为是软件业并购年。从2007年10月至2008年几个月内,一股并购狂潮在全球软件企业里掀起。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是:去年1月16日,甲骨文以85亿美元收购B E A。《商业周刊》不久前刊发文章称,受经济形势和股市影响,公司价值正在不断缩水,甲骨文和eBay等科技巨头都看准了这一绝好的买进机会,它们已开始并将延续目前的并购热潮。而对大多数目标公司来说,IPO首次公开发行并非理想之选,相比之下,并购交易显得更为有利。近两年来,外资软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已进入大规模圈地深耕阶段。并购将是国内软件企业防止被国际巨头吞并的策略之一。同时,国产软件企业急需寻求规模升级的途径,并购会逐渐成为软件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软件行业整合度仍偏低,软件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当前,我国软件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07年规模最大的前10家软件企业收入不足100亿美元,相比微软、甲骨文、SAP等跨国公司,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国内趋势来看,并购后将出现两极分化。软件业整体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2000年至2007年间,中国软件产业以年均逾30%的速度增长。2007年,中国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达到5800亿元,产业规模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份额已由2000年的1.2%提升至8.7%。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就会超过万亿元。

(六)软件企业竞争力不足

国际数据公司指出,超过70%的中国软件企业竞争力不足,软件开发商应将核心竞争力锁定为对行业客户业务的理解和快速交付上,而非技术架构问题的解决。在技术开放的今天,当把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时,技术本身已无法让软件开发商产生差异。因为,客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只有那些对客户业务有着精深理解,并能基于此理解对客户业务进行抽象、建模、软件化的开发商,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中国软件商普遍面临着三大挑战:开发成本不可控;人员流失造成的不稳定性;企业资源结构多向技术层面偏颇。这些挑战日益成为中国软件商赢得市场和获得利润的最大风险和破坏因素。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国家软件产业需要准确定位,立足国内巨大的行业发展内需市场。从软件企业竞争力发展来看,软件开发商需要研究那些卓越的软件公司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战略重点,不断发展市场、管理、运营能力,通过技术平台强化技术竞争力,最大限度整合产业资源,这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软件相关领域热点

(一)去年3季度我国手机游戏市场达3.2亿元

2 0 0 8年第3季度,中国J A V A/B R E W手机游戏市场总体市场规模达到3.2亿元人民币。中国移动JAVA市场规模突破2个亿,达2.1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 5.8 6%。其中去年7~8月JAVA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状态,但由于9月1日中国移动游戏平台开始屏蔽了游戏频道和百宝箱中超过数量限制的单机游戏,游戏平台的产品数量减少了2/3,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机游戏企业的收入,但预计去年11月收入将会回升。中国联通本季度收入规模突破1亿元,达到1.02亿元,环比增长3.74%。BREW平台收入一直保持缓慢但稳定增长速度,这主要是由于用户增长速度缓慢。用户增长缓慢主要归于运营商及SP对于平台和产品的推广力度不足,以及对于后期的客户服务不够重视。而中国联通基于BREW平台与SP的结算周期达5个月之久,这将关系到部分收入现金流不足的厂商的后期产品研发投入,打击SP的积极性,但易观认为重组后,联通对于BREW平台的建设将有所调整。

(二)去年3季度互联网经济规模环比增速下降

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中国网络经济增速放缓,去年第三季度市场规模为146.3亿元,同比增长52.2%,环比增长9.8%,环比增速出现回落。尽管当前全球以及中国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但中国庞大的网民用户是互联网经济的最大保障,在去年四季度,网络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1.电子商务增长率不到1%。

分行业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依然是网络经济营收的主要来源,两者占比为72.7%。其中网络游戏增长稳定,市场份额为37.4%,虽略有下降但依然占据首位;受奥运因素的显著拉动,三季度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51.6亿元,市场份额增至35.3%;旅行预订、网络招聘的市场份额均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经济低迷造成外部需求减少,对中国外贸类实体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去年三季度中国B2B电子商务首次出现了接近零的增长率。企业间贸易大幅降低,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为14.6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0.7%。同时,大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裁员、紧缩成为“过冬”第一举措,进而影响网络招聘市场同比增速放缓至4.1%。此外,企业付费业务的市场规模也由此缩水。受B2B电子商务和网络招聘拖累,企业付费的同比增速大幅下挫,由二季度的22.1%下降至10.0%。不过,尽管经济环境影响企业营销投放收缩,但由于奥运期间品牌广告主加大投放力度,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达到12.9%,为各行业中最高。北京奥运会对互联网经济的负面作用,也首次显现出来。由于奥运期间加强了安全保障,物流、客流受到较大限制,导致网络购物增速放缓;旅行预订市场则在客流受限、出行意愿降低的合力影响下,市场规模为7.12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3%。

2.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显现,在此大环境下,加之中国网民总数突破2.5亿,庞大活跃用户规模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继续发展的最大保障。在机遇大于挑战的前提下,未来正是中国互联网释放“耐力”的时候。展望各项互联网业务在四季度的走势,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行业所受影响不大,但B2B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不确定性突出,受到的负面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同时,经济环境低迷降低民众出行意愿,旅行预订市场受负面影响较大。在此大环境下,现金流的好坏成为企业能否熬过冬天的核心因素,资本准备不足、运营投入较大的部分视频分享类网站,以及营收能力较差的中小SNS网站(社区网站)将面临较大生存压力,而那些运营成本低、现金流充足、营收能力较强的行业和企业将获得较好发展机会,甚至可以抓住并购的机遇。

(三)中国信息安全策略和管理仍然滞后

普华永道2008年进行的第六次年度全球信息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公司在加强信息安全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这项调查由普华永道与CIO杂志、CSO杂志在全世界范围内共同开展,是同类调查中规模最大的。超过119个国家,来自各个行业的7000位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就保护公司信息资产所面临的挑战接受了调查。

调查显示,得益于印度公司普遍发展,亚洲企业在建立领先的信息安全实践中,已与北美公司处于同一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超越。尽管中国在提供信息安全和隐私的保障方面略显落后,但是去年的调查显示中国公司已经在改善信息安全机制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虽然中国在运用安全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在信息安全战略和管理方面仍显得滞后。68%的中国受访者安装了应用防火墙(全球平均值为67%);59%部署了互联网服务安全保护措施(全球平均值是58%)。然而从安全战略和管理方面来看,仅有34%的受访者为部署信息技术架构建立了标准和流程(全球平均值是51%);仅有33%的受访者建立了业务持续经营计划或灾难恢复计划(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5%)。中国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紧密结合正确的安全策略、人员布置和有效的管理流程,使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为企业提供最大效益。去年,来自众多不同行业和市场、国家和地区、业务模型和公司规模的受访者都反映在实施新的安全技术方面有两位数的增长。总的来说,74%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的12个月信息安全支出将会增长或者保持现有水平。尽管企业在安全技术上持续投入大量经费,比如入侵检测软件、加密技术和身份识别管理,然而他们在正确统一一些关键因素方面仍存在问题。许多企业在采用的安全技术工具和安全流程、员工意识及教育机制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从而无法从他们的安全投资中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

根据此项调查,现在更多的企业会对数据库(55%)、笔记本电脑(50%)、备份磁带(47%)以及其它介质进行加密。59%的受访者说,他们实施了入侵检测软件(2008年为62%,而2007年为5 2%),安装了保护应用系统的防火墙(2008年为67%,而2007年为62%),为淘汰的计算机硬件建立处置流程(2008年为67%,2007年为58%)。然而问题在于信息安全支出仍然主要来自于I T部门(57%),其次为公司安全部门和其它职能部门,比如市场部门、人力资源和法律部门。这表明,安全技术得到了相对较多的关注,而公司层面的信息安全流程和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似乎有些被忽略。尽管企业的信息安全成熟度显著提高,但报告指出非常高比例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许多受访者不能回答有关他们公司关键信息资产风险的基本问题。35%的受访者不能确定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公司发生了多少次安全事件。

中国的受访者在回答“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情”问题上,相对于北美和欧洲显示出一个较低的比例。然而,当被问到过去12个月中实际的安全事件数量、类型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时,却显示出相对高得多的数字。平均起来,每个中国受访者汇报了285例安全事件,而全球平均是28例,亚洲是45例。从这些安全事件的结果看,中国受访者报告了每年大约98万美元的财务损失,而亚洲国家大约为75万美元,印度大约为30.8万美元。此外,42%的中国受访者经历了应用软件、系统和网络安全事件,而全球平均分为17%,15%和20%。最近,一些重大数据安全违规现象和法规的回应再一次强调了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此次调查结果清晰地指明,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不仅是具备一个安全治理框架和技术支持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三个关键要素(人员、流程、技术)紧密结合,贯彻于整个公司来发挥效应。

对软件行业未来发展的思索 篇9

从古至今,很多行业都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机器化大生产的发展,软件行业也不会例外。软件行业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软件开发依然还处于手工作坊阶段,很多软件公司对于软件的开发,往往依赖于几个经验丰富和技术精湛的软件开发骨干人员。首先从对优秀软件开发人员的培养方面看,与古代手工行业中技艺高超大师的修行,有几分类似之处。师傅要传授手艺给徒弟,徒弟要经过基本功学习和不断实践训练后才能学成满师。而今天对于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的培养,除了大学计算机本专业的理论教育外,还需要充分培养动手能力,积累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才能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其次从软件价格来看,它和手工产品一样均属于个性化的高价产品。因为软件作为一个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合体,软件开发中人的智力因素直接决定了软件的产品价值。而对软件开发人员所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智商,也直接决定了软件作为一种高价位的产品出现。从以上两方面看,目前这种软件开发模式和状况确实有待改善和提高。下面分别从目前的软件开发状况、软件开发的需求原因及软件本身的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将来软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相关探索性的设想和思考。

1 软件目前是作为软件工程进行开发

软件工程是针对软件这一具有特殊性质产品提出的工程化方法。在软件行业中引入软件工程的概念以后,不再只是把软件开发作为编程的代言,开始把软件的开发作为一项工程来有序进行。软件工程提供了一整套工程化的方法,来指导软件人员的工作。软件工程如同传统工程的生产线一样,也有很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明确的规程,并采用一定的流程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并用规范的方式操作全过程。从生产过程来看,这一点已经和机器化大生产的制作过程靠近了一大步。但对于生产方式,软件开发的每个步骤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人力劳动的基础之上。虽然很多时候可以使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去帮助开发,但是每一阶段性的产品和最后的成品都必须由开发人员去人为进行控制。下面对整个的软件开发过程作简要介绍,并对软件工程的工序给出如图1所示。

一般来说,软件开发公司接到一个项目后,首先会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如果经济和技术上都可行就立项。开始进行需求分析,利用各种有效方式来获取用户需求。软件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明确为需求规格说明,并根据实际的开发技术和环境,使用不同模型来规范这种需求。项目实施的依据就是需求,这个需求就类似于工程项目的图纸,开发人员要按照这个图纸来生产软件。需求分析可作为软件开发的基础,概要设计为软件需求提供了实施方案,依据需求规格说明来完成软件模块的划分并描述模块之间的关系,保证能合理、有效地实现产品规格中定义的各种需求。概要设计阶段通常是以比较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了解决需求的办法;而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则是进一步将解决需求的办法进行了具体化。详细设计首先对系统的模块做出了概要性说明,并对每个模块如何实现的算法以及每个模块之间的关系等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详细设计既是对概要设计进行了细化,又为软件编码提供了依据。编码是软件的具体实现,即用一种专门的程序设计语言和编程开发工具,来实现软件设计。软件编码完成之后,需要对软件进行测试,这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过程。测试主要用来验证软件是否能满足软件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又要反复上面的开发过程进行修改再测试。只有经过严格测试后无误的软件才可以提交给用户使用,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有问题还要提供软件维护。从上面软件的开发过程可以看出,软件开发过程并不像一般产品的流水线生产过程那样能一次性到位,而是一个不断反复和迭代的开发过程。

1.1 对软件需求规范化,力求支持自动的开发过程

软件工程的中心目标是要把软件作为一种物理的工业化产品来开发,要求“采用工程化的原理与方法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其最终目的是希望摆脱手工生产软件的状况,逐步实现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自动化。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类似于的机器生产流水线,只是作为软件开发中的每一个阶段性的开发,仍需要人为因素去控制和决定。另外,从每一次的软件开发来看,每个软件项目的开发都是从头开始进行,都是由用户的需求开始来启动每一个项目的开发,虽然软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有着特定的需求。但就需求本身而言,应该具有某些相同的本质,因此,可以试着考虑去提取各种需求的本质部分,将其进行相应规范,然后再对其规范后的需求进行自动化的处理。

对于目前的软件开发过程,涌现出了许多改善这一现状的方法和工具。其中,形式化方法就占有一席之地,其目的本身也是希望将软件开发规范为一些基本的模型,精化实现整个系统后,能对实现系统的基本模型自动生成代码,最后组合代码实现整个软件系统。形式化开发方法能不能成为将来软件开发的主流,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困难。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对软件需求规范化,力求支持自动的开发过程,将会成为软件行业最近发展的方向之一。

2 软件需求决定论

从软件开发的原因来看,软件中存在需求决定论,因为有了软件的应用需求,才有必要去开发软件。而对于软件开发出来的最后产品是否为合格的产品,这仍要由需求来做出判断,很明显只有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才是最终合格的产品。这一点似乎和辩证唯物论不谋而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经受实践的检验。需求决定软件开发的动机,需求检验软件的有用性和正确性,需求决定软件是否要修改、更新和淘汰。因此只要能解决好各类需求,就能实现各类需求的软件。

对于计算机中最原始的使用需求来看,基本上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来满足对计算机的使用需求,操作系统帮助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的资源。而最开始使用计算机的人,是没有操作系统的,那时候要操作计算机,必须使用机器语言来编写所有的命令。有了DOS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输入相应的DOS操作命令去操作计算机。而现在使用的是Windows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也正因为操作系统图形界面的使用方式才能使得计算机会像现在这样普及,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才会扩展到生活和工作等各个领域,也才有了当今各个应用领域对软件方面的需求。

2.1 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来自主定制软件系统

至少可以从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得到如下启示:第一,尽量将用户对使用计算机本身的所有需求取尽, 并编制好相应的功能代码。因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本身就是一种系统软件,实际就是一些预先定义好的程序库,来满足对计算机使用方面的所有需求。从这一点可以得到启示,将规范后的应用需求按类型归类,最后将其原子化,对所有原子需求预先编写好应用程序库。

第二,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命令的输入或图形界面的点击,来自主选择使用其中的预定功能。将来定制应用程序软件,也不再是IT人员的专利。因为那时候开发定制软件,就像现在操作计算机一样方便。用户需要选用什么类型的数据库,需要什么样的数据结构,要进行怎样的数据操作,前台需要和用户有怎样的交互方式,需要哪一方面的网络应用等都由用户来点击自主选择。

用户需求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仍是对数据的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预先进行不同类别的处理,然后由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定制软件,将是软件行业未来发展的又一可能方向。

3 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计算机

最后从计算机的起源来对未来软件行业的发展作一个终结性的探索,因为这也符合辨证的唯物主义观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发生、成长、发展到最后消失的一天。软件行业有一天也会因为将来的计算机能够自动生成代码,而最终要退出人类历史的舞台。当今的计算机都是基于存储程序概念存在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当今所有计算机平台的基础,当今的计算机发展都基于下面这种体系结构下进行的。如图2所示。

基于这种体系下的计算机工作原理中,计算机里的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体系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内存中的指令。这些指令让CPU去执行不同的运算,对数据内存进行读写操作,以及根据条件跳转去执行程序中其他指令等。CPU中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算术逻辑单元执行计算机中所有底层的算术操作指令和逻辑操作指令;寄存器充当暂时的内部存贮器,可以存储操作数及中间或最后的运算结果;控制单元主要是负责将从指令内存区中取出的指令,进行解码后控制执行,并决定下一步取出和执行哪一条指令。从整个CPU的运行过程和组成结构可以看出,CPU只能执行被输入指令内存区的指令。编制的软件经过编译成机器语言后,最后都会变成指令集存放到内存中。计算机中所有运行的指令都是预先输入到内存的指令区,再由CPU一条条地从指令区中取出执行。

3.1 软件行业最终因为计算机能自动生成代码,而不复存在

换个角度来思考,一直以来对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只是把自己的思路框在一个别人做好的一个方框里。也许这个方框曾经容纳过很多东西,而且一直也在想办法如何让这个框里面装更多东西,却忘了跳出这个框,去寻找一个更大的框呢。对于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可以试着将计算机体系结构跨越冯·诺依曼的思想体系。

如果内存的指令区中不再只是存贮输入的指令,还包括自动生成的指令。从CPU的工作原理中看,可以试着对控制器加以改进,让控制器能反作用于指令内存区中的指令。这时指令内存中的指令就不再单纯是输入的内存,而还包含有计算机生成的指令。还有一种思路,可以预先将所有指令存放到内存指令区中,对每一条指令也进行地址编码。这时可以根据指令地址来进行指令的调用。而对指令地址也可以进行类似于内存地址一样的运算和控制。当指令地址满足某个条件时就执行某条特定指令,对于某些指令的组合和算法,也可以适合用于另一组指令。

这也可看作是计算机对指令的一种记忆和学习功能,对人的大脑而言因为有学习和记忆的功能,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如果计算机能通过学习和记忆的功能来自动生成代码,也就具备了人类的创造性的思维,那时的计算机不再只是纯粹意义上的机器,而应该是机器人。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也是计算机体系超越冯·诺依曼思想的一天也标志着软件行业将会不复存在。因为不再需要所谓的软件开发了,也许到那个时候又有一门新的行业诞生,是制造各类机器人的行业应运而生。而那一天要真的到来,那么将来的地球,是由人来主宰还是机器人,现在谁也无法定论,也许只有未来能给出答案。

4 结束语

为了促进软件行业发展,在本文中跨越了目前的软件技术水平,对将来软件行业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虽然目前还没有实际技术给予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未来发展的思索就是无实际意义的空想,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办不到的事,而只有想不到的事。因为只有超越自身才会走向崭新的开始。

摘要:从软件目前的开发状况、软件开发的原因以及软件本身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软件行业将来的发展作了三方面的探索性思考。首先从目前的软件开发状况来看,对软件需求规范化,力求支持自动的开发过程,将会成为软件行业最近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次从软件开发的原因来看,对软件应用方面的不同需求,预先编写好特定的程序库。用户根据自身需求,来自主定制所需软件,是软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之二。最后从软件本身的运行机制来看,如果有一天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能够超越冯.诺依曼的思想,计算机可以自动生成指令,那一天也将是软件行业最后的发展方向,最终失去其存在的理由。

关键词:软件行业未来的发展,软件需求

参考文献

[1]韩万江.软件工程案例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美]Noam Nisan Shimon Schocken.The Elements of ComputingSystems:Building a Modern Computer from First Principles[Z].

[3][英]Lan Sommerville.软件工程[M].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美]Shaw M,Garlan D.Software Architecture[M].Prentice-Hall,1996.

[5][美]Mandel TP.The Elements of User Interface Design[M].Wi-Ley,1997.

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的区别 篇10

关键词:自由软件,开源软件,私权软件

陆首群作为中国的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 以半官方形式代表着中国官方对自由软件的态度和观点, 本文主要对《评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的概念纷争》一文进行分析, 这篇文章中, 陆首群对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作了一个区分, 但笔者认为, 陆首群试图对两者所作的区分, 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他的区分反而让读者觉得两者的概念更加模糊, 以下摘录了他的一些看法, 并对这些看法发表笔者的一些观点。

一、思想方法的自相矛盾

陆首群说, “10年来, 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两个概念的争论, 延绵不断、时急时缓, 其中也不乏相互妥协与包容。几年前我们曾讲过:‘不要挑动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之间的分裂’, ‘不要热衷于搞内耗’, ‘自由、开源软件, 合则两利, 分则俱伤’。”

一方面, 陆首群认为“不要挑动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之间的分裂”, 另一方面, 他又批评自由软件的拥护者“唱这样泛政治化的调子非学者所为”。这足可以看出陆首群的自相矛盾, 既然认为不要“挑动分裂”, 他自己本人又在搞分裂, 批评自由软件。实际上, 中国半官方的逻辑就是, 只能批评自由软件, 不能批评开源软件。

二、对概念的混淆

陆首群说, “在历史上自由软件的概念有多种解释。”而事实上, 自由软件的定义是很清楚的, 这种“多种解释”的说法是想浑水摸鱼的人的歪曲理解。自由软件创始人对自由。

软件的定义从来都只有一个, 这里陆首群有故意混淆概念的嫌疑, 把本来清楚的东西说成“多种解释”, 意在混淆视听。

“但多数人认同的概念是:自由软件的原作者们放弃自己知识产权的权利”。

自由软件的原作者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知识产权的权利, 相反, 用现有的版权法来保护自由软件, 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斗争方式。私权软件的知识产权是垄断的、维护私权的, 而自由软件的知识产权维护软件的共享为目的的。实际上“放弃自己知识产权的权利”这个定义, 是“公域软件” (public domain software) 的定义, 而不是自由软件的定义。所以这里, 陆首群对自由软件的版权思想不是很清楚, 抑或是他的故意回避, 我们不得而知。不过, 这里我们已经看到, 连陆首群这个中国开源领袖都如此的故意歪曲自由软件, 可见中国软件产业领域的领导人对自由软件的知识是多么的缺乏。

“1983年Richard Stallman本着自由、开放、共享、协作、奉献的价值观念, 面对当时充斥全球的专用软件逆流而动”。

陆首群在前文的分析中使用了私有软件, 而这里又偷换成“专用软件”。我们知道专用软件和私权软件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私权软件是斯多尔曼针对软件产业的过度垄断所创造的词, 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而专用软件完全是一个中性的词, 强调的是技术角度的功能, 这种说法可以说是曲解历史, “逆流而动”透露着陆首群对自由软件的贬义色彩, 自由软件运动是符合人类的整体利益的一种历史潮流, 我们的历史总是向前、向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的, 自由软件体现的是一种进步, 又谈什么“逆流而动”, 应该是“顺流而动”。

“启动GNU工程, 企图通过不受约束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与编程工具, 来开发、推动自由软件模式。”

“不受约束”概念是断章取义, 似乎自由软件追求的是“绝对的自由”, 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自由软件是要遵循左版的, 对于私权软件公司想把自由软件变成私权软件企图是不自由的。自由软件不是无事生非地想要追求“不受约束”, 而是对资本主义的垄断性私有权向软件领域扩展的反叛。是有针对性的, 不是偶然的突发奇想、个人的标新立异, 而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带有必然性的技术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冲突。

三、本末倒置

“Richard Stallman一直认为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在基本原理上存在着分歧, 但它们或多或少在行动上一致”,

这说法是对的;但斯多尔曼从来没有放弃对开源派观点的批评, 陆首群则回避了。

“自由软件运动一直试图改变世界, 都忘记当今这个世界是用知识产权堆砌起来的, 自由软件运动冲击专用软件和专利、版权 (右版) 制度, 威胁到一些私有商业软件企业, 他们已开始反击。”

这句话抹杀了软件刚开始没有知识产权的这一事实, 软件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成为独立的商品, 从软件的发展历史来看, 软件从一开始是没有版权的, 就连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刚开始使用的软件也没有版权, 恰恰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体系想推广到软件领域, 正是在这种推广中引起了剧烈的反叛, 自由软件运动只是众多反叛中最强有力的一派。这个反叛是一个事实, 一个潮流, 反知识产权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现象。陆首群用半官方的权威话语方式掩盖问题的实质, 并且颠倒了到底谁是企图实施控制的一方, 谁是起来反叛的一方。

“有人说, 如果没有Linux (Kernel) , 就不可能推动自由软件运动 (GNU) 的成长;如果没有Red Hat (红帽公司) , Linux就不可能成为主流操作系统。我认为, 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陆首群的这种说法是很没有道理的。自由软件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的, 恰恰是这样:没有自由软件运动的存在, 没有自由软件在其中发展的整个软件领域中出现的对协作共享的普遍要求, 就不会有Linux的成功, 也就更没有后来的红帽公司的成功。陆首群说, “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是可以互补的;在一定意义上开源软件运动可以包容自由软件运动。”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说法, 没有代码的共享, 没有自由软件的精神, 特别是没有GPL新型版权的法律保障, 怎么会有Linux操作系统和更多开源软件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 自由软件运动、GNU工程、GPL是源, 后者是流, 是支流;没有支流, 自由软件之源泉将发展很慢, 而没有自由软件之源, 没有自由软件所代表的软件领域的协作、共享这种世界潮流, 则后者就根本不会产生。

四、方法的中性论

“自由软件运动厌恶并摒弃商业行为, 但如果它还不愿与开源运动合作, 它就突破不了自身‘技术发烧友’的狭隘圈子, 难以持续发展, 做大做强, 不可能在软件市场上形成主流, 也无法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陆首群的这种说法, 说明他对自由软件性质和实践措施缺乏真正的了解, 看一下斯多尔曼写的《销售自由软件》, 就可以知道, 斯多尔曼从一开始就意识到, 他虽然厌恶过度的商业化, 但是自由软件却是可以而且应该作为商品进行传播的。自由软件的开发群体也不是那种为了技术而玩技术的“技术发烧友”, 自由软件本身承载着一种社会理想, 恰恰是开源派理论家埃里克·雷蒙德的思想体现技术发烧友的思想, 他认为, 不要搞什么社会理想,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软件做大, 这恰恰是开源派的行事方式。实际上陆首群连开源派的思想都达不到, 只追求“做大做强”, 这种过度商业化的动机, 无疑又回到传统私权软件的模式中, 片面的追求数量的发展观。对比一下, Linux内核的创始人林纳斯写了一篇文章《Just for fun》也体现了技术的中性论, 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技术发烧友。

“自由/开源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一般是由社区进行“自由软件项目”的原创性开发, 与由企业 (或发行商) 进行‘开源软件产品’的工程化开发两个阶段组成的。”

这恰恰说明了要分析开源软件的改良主义, 就只能深入到“软件技术的社会构成”层面, 即对软件技术作“社会地形成”的分析。软件由技术的内部分工, 到后来的软件技术的社会化分工, 表明开源软件是有着社会形成过程的, 这与陆首群的只强调开源软件的技术特征是相矛盾的。

总的来说, 陆首群是技术中性论者, 抹杀了自由软件的社会意义, 不管技术背后的社会价值, 仅仅把自由软件当做一种实用工具来对待, 必然会歪曲自由软件的社会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软件软件 你在哪里 篇11

常用软件何处有

网上软件万万千,但并非所有软件都可称得上“常用”二字。所谓“常用”,是说该软件最为基本,几乎是每个用电脑的人都离不开的,所以,常用软件又被称为装机必备软件。大致说来,至少包括以下几种:办公软件(Office系列)、杀毒软件(金山、瑞星等)、聊天软件(以QQ为代表)、下载软件(迅雷、快车等)、压缩解压软件(WinRAR、好压等)、播放软件(暴风影音等)、输入法软件(搜狗拼音等)等。

因为常用,所以下载很方便,方法也很多。大致说来,有两种很实用的下载方法。

一般软件在哪里

常用软件尽管使用率高,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但毕竟只是软件大家族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很多时候,有许多软件我们不得不用,但它们还都够不上“常用”的资格,怎么办?如何才能快速找到它们?说真的,要想像常用软件那样快速下载到一般软件是有点困难,但也不是绝对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载一般软件,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要用好搜索工具,例如百度等;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做不到这两点,那就去麻烦高手吧。

共享软件免费用

软件缺陷度量与软件过程管理 篇12

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软件质量的形成过程, 所以只有在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才能得到一个质量合格的软件产品。软件缺陷就是其中的软件质量的负面影响因素。虽然所有的软件系统都不是尽善尽美的, 但是严重的质量问题会危及用户的使用, 从而危及企业的软件生产。

软件的开发阶段的缺陷管理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一旦制定了有问题的软件的设计方案, 会直接导致软件的质量隐患, 所以, 我们在研发阶段要尽可能的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将隐患扼杀在初始阶段。一般的做法是, 在软件研发的过程中要形成一个严谨的缺陷分析报告, 将关于软件的性能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数据和资料综合整理出来,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和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和预防方案。

2 问题描述

缺陷度量的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于软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的显示, 也就是对具体问题的描述。一般情况下, 软件的缺陷会分为大致的几种常见类型, 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些类型, 做出不同的缺陷显示方法。正交分类方法ODC (Orthogonal Defects Classification) 作为一种常见的问题显示方法, 能够准确的显示问题, 一直被业内广泛的使用, 但是它也存在着技术上的缺陷, 就是解读方式比较复杂。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Thayer, 有点是比上一种方式的结果更精确, 但是解读起来也更加复杂。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在于都忽略了对于软件的过程的监控和分析,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技术问题, 因为软件的研发过程才是质量问题的形成的重要阶段, 要控制质量问题, 就必须控制软件的研发过程, 所以, 我们想要找出新的监管和缺陷度量方法, 就要从控制过程的角度来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已经开发了几种缺陷管理系统工具, 例如Mercury公司的Quality Center, IBM公司的Rational系列管理工具, 微软公司的VSTS等。上述的几种技术都没有解决缺陷的分类问题, 导致了在软件过程的管理中的缺陷分类的薄弱。也直接导致了现有的缺陷管理工具在实用性和综合性方面的不完善, 上述的两种管理工具只是提供一些缺陷属性数量的简单统计结果, 要想得到一些更精确和更综合全面的分析结果, 用户不得不借助其他的统计方式。基于该目前市面上的工具的这样一种缺陷, 和软件过程管理的实际需要的不协调, 笔者制定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型, 如图1。该模型可根据需要设计缺陷属性度量分类标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缺陷管理系统采集缺陷数据, 运用缺陷分析方法实施缺陷分析, 把握缺陷发展趋势, 对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实施缺陷预防方案, 提高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通过缺陷分析结果的反馈, 改进缺陷度量分类标准和分析目标, 提高缺陷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重点研究了缺陷分类方法和缺陷数据的分析方法, 并结合某项目中的缺陷数据实例进行了分析。

3 缺陷分类方法研究

3.1 缺陷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将软件的缺陷问题分类, 可以更好的管理和击破软件的缺陷问题。并且有益于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可以早到有计划的预防。缺陷分类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准确地对发现的缺陷类型进行分类;缺陷分类类型之间应无重叠, 并尽可能多的覆盖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分类;分类要与软件生命周期有机结合, 从软件过程的角度对软件缺陷进行分类。

3.2 缺陷度量属性分类

实施度量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软件的研发和试验的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 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 以免影响软件的研发和生产。在引言中曾提到, 软件缺陷的范围很广, 它贯穿于整个软件研发和生产试验的各个阶段, 是一种伴随着软件的整个过程的始终的应用, 所以它的重要程度也可想而知。一个缺陷需要记录许多相关的度量属性, 如何划分这些度量属性也是缺陷分类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目标是消除软件缺陷, 而不是对缺陷出现的原因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和解决方案的分析, 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不利于软件的完善和发展的。所以, 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缺陷度量方式就应运而生。下面本文中将从缺陷度量属性设计的三个方面, 即描述属性、统计属性和控制属性来进行具体阐述。a.缺陷描述属性。缺陷描述属性是指:缺陷信息描述, 对于缺陷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的描述, 既包括缺陷的时间, 产生原因也包括具体的解决方案的策划。b.缺陷统计属性。缺陷统计属性是指:缺陷生命周期状态, 缺陷流出的开发阶段, 缺陷流出的部门, 缺陷流出的功能模块, 缺陷表现类型, 缺陷的严重等级等基于缺陷数量统计其分布的属性。并且缺陷统计属性参考正交缺陷分类方法划分, 属性间没有相关性。c.缺陷控制属性缺陷控制属性是指:处理缺陷的角色, 缺陷的分配, 处理缺陷的时间, 缺陷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等基于缺陷分配流程管理的属性。

4 缺陷度量过程管理

4.1 处理缺陷的角色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处理缺陷的四个负责人和所负责的任务的具体情况:报告人:将发现的缺陷登录到缺陷管理系统, 描述缺陷的表现形式和再现方法, 对缺陷进行简单分类, 由项目经理、组长对缺陷进行再分配, 缺陷修正完成后, 对其进行回归测试审核。负责人:负责缺陷的调查和修正工作, 分析缺陷引入的原因。组长:分配缺陷到负责人, 并对负责人已修正缺陷进行复查, 确保不会因为修正而引入新的缺陷产生, 分析缺陷流出原因。项目经理:分配缺陷到项目组, 定期总结缺陷分析报告, 把握缺陷发展趋势, 采取应对措施保证项目的进度及开发质量, 根据缺陷分析结果改进缺陷度量属性分类。

4.2 缺陷生命周期

缺陷生命周期是指缺陷从被报出之后, 到开始修正, 再测试直到该缺陷被完全消除的时间段。缺陷生命周期是影响软件研发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因素, 定期对缺陷各种状态信息的变化趋势进行总结, 是项目经理计划开发周期, 调整开发进度的重要依据。

4.3 缺陷分配管理流程

整个的缺陷的周期主要是指从发现到完全消灭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 缺陷的分配管理流程主要包括:a.报告人登陆缺陷;b.管理人员分配缺陷给相关责任人;c.责任人调查并修正缺陷, 分析缺陷引入的原因;d.管理人员对修正结果进行复查, 分析缺陷流出的原因;e.报告人验证缺陷是否被正确。

结束语

软件的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和严谨的工程, 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对软件的质量作出各个方面的监测和试验,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软件的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 而软件缺陷度量作为软件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方式, 应该引起我们有关的工程人员的足够重视, 不断在缺陷度量的技术上提升, 这样才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软件研发工作。

参考文献

[1]何荣勤.CRM原理.设计.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无创血压测量技术下一篇:LED散热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