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行业发展

2024-10-22

综合布线行业发展(精选9篇)

综合布线行业发展 篇1

201 3中国智能建筑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圆桌峰会暨第八届中国市场智能建筑十大品牌评选颁奖盛典近日在北京圆满落幕。国内外著名的综合布线、安全防范、住宅智能化、电子会议系统、系统集成商等66家品牌商以及为数众多的著名开发商、设计院、工程公司及行业主流媒体约200余人汇聚一堂,深入交流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把脉行业发展大势,推动行业的持续繁荣与进步。

本次评选根据网上公示、公众投票、专家组委会评审,对入围品牌(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技术先进性、市场占有率、性价比、服务与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浙江一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13年度中国市场十大综合布线产品品牌”及“2013年度中国综合布线行业最佳行业贡献奖”殊荣。

会议期间,一舟公司北区市场经理刘相迎与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金海涛接受了来自全国十几家媒体的专访,金海涛参加了高层对话环节,与到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认可。

通过本次峰会,浙江一舟在行业内树立了品牌形象,很多专家与工程商了解了一舟的发展与现状,对一舟以后能够较好地进行行业推广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合布线行业发展 篇2

综合布线测试从最开始的3类双绞线测试到2002年6月公布的6类测试;测试需求从原来的10Mbps五个测试参数到现在的十几个测试参数和高达250Mhz的测试频率;这都意味着更复杂的测试方法和结果分析,对于仪器精度、测试需求以及与应用标准的配合等,在最新的标准里都已经做到逐步完善。

在最新的六类测试标准中,在现场对元器件、包括跳线以及线缆本身都可以做出现场测试和认证方法。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随着标准的改变和优化,不得不提到对于测试结果和测试仪器精度的要求,从测试报告的管理和测试报告的内容来说,从原来的3类综合布线测试到现在的6类综合布线测试,测试结果中包含的数据越来越多,当用户要对这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也就越发困难。打印一个普通的综合布线测试结果报告通常都会有一大摞。因此对于现在新的综合布线测试标准测试结果管理方面有必要做一些优化。如今很多认证测试仪器厂家都会针对测试报告提供一些测试报告软件,但不是所有厂家的测试软件都一样。在这里我们将就测试结果管理和测试软件的需求做一探讨。

对于测试结果的管理,我们应该注意四个部分,一是测试结果是根据标准来做评估的。二是测试仪器精度的翻译。就一般标准来说,如果测试结果与测试标准之间的差异小于测试仪器的精度,就必须提示用户,因为这代表测试结果即测试布线的性能在一个灰色的环境中,因此测试结果中有一个*号。三是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如果测试结果可以轻易被改动,测试结果和报告就没有意义了,因此管理测试结果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不能或不容易去改变,以保证它的真实性,

四是现在的测试参数比较多,且测试结果对精度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测试管理软件来比较容易地寻找、查询、处理多个报告。这四方面也是福禄克网络公司设计针对综合布线测试产品的LinkWare软件时候所考虑的。对于第一部分,即测试标准选择的要求,对于LinkWare软件来说如果测试标准是改动过的,在测试标准那一栏就会出现一个*号,我们知道这代表不是原工业标准的标准,而是经过改动与真正标准有分别的标准。对于第二部分,即测试结果的管理、仪器精度的翻译,在LinkWare软件上如果每一项测试结果在灰色位置时,都会看到有一个*号,例如在近端串

扰12、36这一对,如果它最差的余量在灰色位置,则会在该项上看到一个*号,在总体的测试结果里,不论是通过还是不通过,在旁边都会有一个*号,分析测试结果的用户可以依据这个很快地找出问题所在。对于第三部分,在LinkWare软件中测试数据库是保密的,用户不能改动数据库中任何测试结果参数,这样就可以保证测试仪测试完后,送到计算机中用LinkWare进行管理的测试结果是绝对正确的。换句话说,如果用户收到的测试结果来自于LinkWare 软件,则用户就有信心知道这些测试结果就是原来用测试仪器测试出的真实结果。用电子文件的方式传送测试结果比打印出的测试报告更容易传输和传递,也更利于做分析和评估。对于第四部分,LinkWare 软件具备丰富的筛选和查找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找到自己所要查看的测试结果。LinkWare 软件还可以方便的对测试报告进行归类,例如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归类,这样对于综合布线测试公司来说处理测试结果的时候就会非常方便。

LinkWare软件是福禄克网络公司免费提供给DSP系列测试仪用户的软件,用户可以把LinkWare软件作为一个媒介,和测试结果一起传送给用户,它是一个测试结果管理和显示的平台,这等同于为用户提供了一项增值服务,用户传递测试结果变得更方便更容易,LinkWare 软件可以免费从福禄克网络公司的中文网站上直接下载。通过该功能强大的测试结果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提高对测试结果的信心,同时也拥有了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案来处理测试结果。

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篇3

数字化医院就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依托,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支持医院信息化平台的发展, 实现信息终端联网、集中处理、存储以及信息的共享, 从而提高了诊疗效率、诊疗效果和管理手段。而网络传输的基础是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息息相关, 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同时, 必须充分考虑所使用的网络技术及网络新发展, 避免硬件资源的冗余和浪费, 以便充分发挥综合布线的优点。

1 综合布线系统的传输介质

计算机网络中可以使用各种传输介质来组成物理信道, 这些传输介质的特性不同, 使用的网络技术不同, 应用的场合也不同。医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传输介质。

1.1 双绞线

双绞线可分为屏蔽双绞线 (STP) 和非屏蔽双绞线 (UTP) , 其中UTP分为3类、4类、5类、超5类以及6类、7类, STP分为3类和5类两种。

非屏蔽双绞线是目前较适合使用在普通楼宇环境中的结构化布线系统, 它的安装不用另外考虑屏蔽的效能, 可以达到与屏蔽系统同样的EMC要求。非屏蔽双绞线布线系统施工比较简单, 质量标准要求低, 施工工期较短, 投资低, 并有统一的国际认证标准。我院综合以上分析, 所有双绞线均采用6类线, 其抗干扰性很好, 高质量的6类线[1]带宽可达250MHz, 完全可以支持千兆位以太网应用, 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的要求, 其充足的性能余量, 给安装和测试都带来很多便利。

1.2 光缆

光纤有多模和单模之分, 多模光纤半双工传输距离是400米, 全双工为2公里, 传输速率可达100M, 350米之内可达到1000M;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是15公里, 传输速率1000M。多模光纤所接网络设备与单模光纤相比价格便宜得多, 但其传输速度、频带宽度、容量不及单模光纤。

我院现占地面积28086平方米, 建筑面积44651平方米, 综合传输距离和投资成本等因素, 在医院综合布线中采用多膜光纤。在布线系统中多采用4芯与6芯光缆。未来在河西医院分院区,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与网络功能的增加, 可考虑采用单模光纤, 且使用6芯或8芯光纤也将会是未来医院网综合布线的主流产品。

在选择传输介质时, 需要根据医院自己的实际情况, 目前医院广州路院区建筑物之间距离较短, 投资成本有限, 所以采用多模光纤与非屏蔽双绞线组网方式。

2 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

综合布线系统是由六个子系统[2]组成的, 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系统具体实施时要按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 ) 施工。

2.1 工作区子系统

医院工作区子系统是指放置计算机、打印机等终端设备的区域, 该子系统包括信息插座、连接信息插座和终端设备的网线、电源线等跳线, 工作区信息点的具体位置及数量要根据各科室或病区的需求设置, 对于一些业务繁重的地方, 如门诊挂号收费处、药房、出入院处等地应适当增加信息点。对于医院手术室这样的特定区域, 特别是在引入手术麻醉系统之后, 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度大大增加, 最好将网络信息插座放置在吊塔上, 连接计算机的网线不会影响到医生的工作。我院手术室信息插座均布置在墙上, 连接计算机的网线经常受到医生的踩踏, 插座模块损坏严重, 造成后期维护的困难。

2.2 水平区子系统

医院水平区子系统是由工作区子系统用的信息插座至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架, 楼层配线架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等组成。由于水平布线子系统多采用管道而且封闭在墙内, 一旦布放完成很难更改, 从实用性来考虑, 系统应至少满足用户未来15年至20年内对通信线路的要求, 因此应尽量选用较好的线材, 我院所有网络布线均采用6类双绞线。

应特别指出的是, 水平子系统的双绞线电缆长度应小于90米。例如, 我院康复楼楼层仅四层, 但东西长度达80米左右, 考虑到双绞线的水平距离限制, 在康复楼3楼以中间楼梯为界, 采用分散式配置, 在靠中间位置分别建设了东、西两个交换机房, 分别连接东西两边的水平区子系统, 保证了网络信号的良好性能, 大大降低了衰减性。

2.3 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由配线架、机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组成, 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在我院的新建内科急诊楼中, 每一层楼都有相应的管理间子系统, 连接每一层的水平区子系统。各楼层之间相互独立, 互不影响, 当某楼层网络出现故障时方便排查。

2.4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子系统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它提供建筑物的线缆, 一般为大量的双绞线和多芯光缆, 以满足很长一段时间的通信网络要求。电信、联通等运营商的线缆及设备也布放在该系统中。

2.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 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我院1号楼及3号楼的中心机房就属于设备间子系统, 医院的网络中心设备都在该系统中。

2.6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两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等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 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 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针对以上网络方案, 我们确定了在建筑群子系统中以住院楼为中心, 采用多模光纤分别向门诊楼、内科急诊楼、康复楼、综合楼等进行星型辐射。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多模光纤构成主干, 其它子系统均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3 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

综合布线工程结束后, 必须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 包括信息点数量、位置, 走线是否美观、防护工作是否作好, 文档资料是否齐全等。此外, 还应重点对已经完成的电缆布线系统进行认证和测试, 通过测线仪等方法全方位地把握布线质量。根据竣工资料和设备资料, 做好医院网络设备及布线系统的台账, 对设备的出入线情况都要做好统计, 定期对机房巡检, 检查线路情况, 保证全院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做好标签是布线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信息插座上的标识要与设备间配线架上的标签一一对应, 在工程图纸上也要有相应的记录, 这将为以后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便利。对于新增或调整的线缆要及时更改标签, 及时更新图纸, 以保持一致性, 避免因工作缺失而导致的混乱。

设备间机柜内配线架的理线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个规范的扎线方式和扎线习惯, 对综合布线系统很有必要。有些机柜内杂乱无章, 跳线纠结, 造成管理工作无法继续, 而标签也在零乱的机柜内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另外, 跳线的混乱也会影响到机柜内的通风性和散热性, 过热的环境会损伤到设备, 使网络设备的寿命受到影响。

4 综合布线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在一些高端楼宇中已开始采用智能布线[3]管理系统, 将电子探测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到传统配线架系统上, 对配线架的每个端口的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记录, 可实时监控网络上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 实时检测及故障诊断, 建立准确实时的网络管理数据库。但这一智能系统投资成本较大, 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对于目前医院的信息化投入来说不是很现实。

考虑到目前我院的现状, 在做好线缆标签的基础之上, 积极完成交换机的网络配置。特别是布放在门诊楼、康复楼、行政楼、综合楼等地点的二层交换机, 设置管理地址, 可在中心机房远程登陆各二层交换机查看各接口的实时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 对于全院的网络维护和管理提供很大的便利, 这也是医院现在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

5 结语

综合布线在规划设计和构建时, 不仅要考虑当前信息传输通道的良好运行状况, 而且要考虑今后一段时期运行的可靠性。规划、实施良好的综合布线系统平台, 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必要基础, 对医院提供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施大鸣.浅谈医院改建和新建中的综合布线.医疗设备信息, 2003, 18 (9) :24-25

[2]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综合布线行业发展 篇4

水平布线系统是将干线系统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的部分,包括从配线柜出发连接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水平布线一般处于大楼的某一层,它包括传输介质双绞线或光缆,介质终端所连的相应硬件。

一、水平子系统设计要点

水平子系统由每层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等组成。在整个布线系统中,水平布线是最难事后维护的子系统之一(特别是采用埋入式布线时。因此,水平子系统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线路冗余、网络需求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设计水平子系统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工程提出近期和远期的终端设备要求。

•每层需要安装的信息插座数量及其位置。

•终端将来可能产生移动、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详细情况。

•一次性建设与分期建设的方案比较。

•走线方向。确定线路走向一般要由用户、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到现场根据建筑物的物理位置和施工难易度来确立。

•线缆、槽、管的数量和类型。

•电缆的类型和长度。

•电缆和线槽。

•采用吊杆还是托架方式走线槽。

•语音点、数据点互换时,要注意语音水平线缆与数据线缆的类型。

二、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方式

水平布线是将线缆从管理间子系统的配线间接到每一楼层的工作区的信息输入,输出(I/O)插座上。设计者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从路由(线路)最短、造价最低、施工方便、布线规范等儿个方面考虑。但由于建筑物中的管线比较多,往往要遇到一些矛盾,所以,设计水平子系统时必须折中考虑,优选最佳的水平布线方案。一般可采用3种类型:

•直接埋管式。

•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支管到信息出口的方式。

•地面线槽万式(适合大开间或需要打隔断的场所)

其余都是这3种方式的改良型或综合型。

直接埋管方式

直接埋管布线方式,是由一系列密封在混凝土里的金属布线管道或金属走线槽组成。这些金属管道或金属线槽从水平间向信息插座的位置辐射。根据通信和电源布线的要求、地板厚度和占用的地板空间等条件,直接埋管布线方式可能要采用厚壁镀锌管或薄型电线管。

如果工作区面积不大,信息点数量较少,可以采用该方式。工作区到弱电井的距离可达40m,一个楼层用少量管路即可覆盖。布线设计简单明了,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工程造价也低。对于较大的楼层,可以划分为儿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过线箱,从而缩短穿线距离。

如果布线区域面积较大,信息点的数量较多,那么,从弱电井中引出的钢管数量就会比较多。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这些管子埋在走廊的垫层中形成排管。

采用该方式布线可能会导致下列问题:

1、覆盖范围较小

排管由于打在地面垫层中,不可能在走廊垫层中放过线盒,而排管至少有两个弯管处,为了能够拉线,排管的长度不大于30m,因此,远端房间到弱电井的距离不宜超过30m。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综合布线系统尽量不使用分区配线箱,因此,一个弱电井涵盖的半径不超过40m,对于面积比较大的楼层就得使用两个以上的弱电井,这与现代建筑尽量减少非使用面积的趋势是矛盾的。

2、地面垫层较厚

由于排管的数量比较多,而且都打在地面垫层中。这就要求有较厚的垫层,否则会造成垫层开裂,这又与现代建筑尽量减少楼板及垫层厚度的要求相矛盾;如果楼板较薄,就会造成吊顶的吊杆打入排管中,增加造价并延误工期。

3、变更不太容易

垫层做完,摆放办公用具或家具后,再增加信息点,不能走垫层,只能走吊顶,工程量比较大。

4、工艺要求较高

钢管的截口不能有毛刺,否则就会在拉线时划破双绞线的绝缘层;管子接口处需焊接,打垫层时如果有缝隙,就会渗入水泥浆,形成堵塞,给穿线施工带来很大的麻烦,延误工期。

5、排管数量较多

一根管通常只能穿三根双绞线,否则,将由于电缆变形导致串音增加,双绞线性能下降。5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外径为5.6mm,截面积为24.65mm2建议线缆占用容量为排管的70%。因此,当信息点数量较多时,就必须使用较多的排管。同时,由于各支管都走地面垫层,容易与电源管线及其他管线交叉,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多加注意。

6、缺乏价格优势

由于排管数量比较多,费用相应增加,相对于吊顶内走线槽万式的价格优势不大,但局限性却比较大,因此,在现代建筑中正在慢慢被其他布线方式取代。不过,如果在地下层、信息点比较少,也没吊顶,一般还继续使用直埋管方式。

先走线槽再走支管方式

桥架(线槽)可以由金属或阻燃高强度PVC材料制成。桥架通常悬挂在天花板上方的区域,用在大型建筑物或者布线系统比较复杂而需要有额外支持物的场合。从弱电井出来的线缆先走吊顶内的桥架(线槽),到各工作区房间后,经分支桥架(线槽)分叉后,将线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柱或墙壁,贴墙而下到本层的信息出口,或者贴墙而上,在上一层楼板钻一个孔,将电缆引到上一层的信息出口,如图3-9所示。最后,将线缆端接在用户的信息插座上。

在设计、安装桥架(线槽)时应多方面考虑,尽量将桥架(线槽)放在走廊的吊顶内,并且去各房间的支管应适当集申至检修孔附近,便于维修,如果是新楼宇,应在走廊吊顶安装前施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布线工时,还有利于己穿线缆的保护,不影响房内装修。一般走廊处于中间位置,布线的平均距离最短,节约缆线费用,提高综合布线的性能(线越短,传输的质量越高),尽量避免线槽进入房间,否则不仅费钱,而且影响房间装修,不利于以后的维护。

地面线槽方式

地面线槽方式就是从弱电井出来的线缆直接走地面线槽到地面出线盒,或者由分线盒出来的文管到墙上的信息出口。由于地面出线盒或分线盒直接走地面垫层,因此,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开间或需要打隔断的场所。

该方式直接将长方形的线槽打在地面垫层中,每隔4-8m安装一个过线盒或出线盒(在支路上出线盒起分线盒的作用),直到信息出口的出线盒。地面线槽布线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信息插座离弱电井的距离不限。

地面线槽每4-8m接一个分线盒或出线盒,布线时拉线非常容易,因此距离不限。

1、强、弱电可以同路由。

强、弱电可以走同路由相邻的地面线槽,而且可接到同一线盒内的各自插座。当然地面线槽必须接地屏蔽,产品质量也要过关。

2、适用于大开间办公场所。

如办公或营业大厅面积很大,计算机距离墙壁较远。如果使用长跳线直接连接到墙上的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时在地面线槽的附近留一个出线盒,即可同时解决网络接入和电源供应的问题。

3、提高商业楼宇的档次

大开间办公是现代流行的管理模式,只有高档楼宇才能提供这种无杂乱有序线缆的大开间办公室。

地面线槽方式具有以下缺点

1、地面线槽做在地面垫层中,需要至少6.5cm以上的垫层厚度,这对于尽量减少挡板及垫层厚度是不利的。

2、地面线槽由于做在地面垫层中,如果楼板比较薄,有可能在装演吊顶过程中被吊杆打中,影响使用。

3、不适合楼层中信息点特别多的场合。随看信息点数量的增加,需要使用大量的线槽,门的宽度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须在承重墙上开洞,而这又是建筑安全规范所不允许的。另外,地面线槽多了,被吊杆打中的机会相应增大。因此,当同一布线场所超过300个信息点时,应同时用地面线槽与吊顶内线槽两种方式,以减轻地面线槽的压力。

4、不适合石质地面。精美的大理石地面上出线盒,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视觉效果。因此,地面线槽的路径应避免经过石质地面,或者不在其上设置出线盒和分线盒。

5、造价昂贵。为美观起见,地面出线盒往往采用铜质或不锈钢产品,因此,一个出线盒的售价为300-400元,比墙上型的内嵌式出线盒高出几百倍。总体而言,地面线槽方式的造价是吊顶线槽方式的3-5倍。

在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6、布线产品选型时,应选择那些有工程经验的厂家,其产品要通过国家电气屏蔽检验,避免强、弱电路对数据产生影响。敷设地面线槽时,厂家应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避免打上垫层后再发现问题而影响工期。

7、应尽量根据甲方提供的办公家具布置图进行设计,避免地面线槽出口被办公家具挡住。无办公家具图时,地面线槽应均匀地布放在地面出口。对有防静电地板的房间,只需布放一个分线盒即可,出线盒敷设在静电地板下。

综合布线行业发展 篇5

可是综合布线作为有着无限发展空间的“以太网”最基本的物理层, 难道仅仅应用如此?只要一说到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 相信大家马上反应的就是商业大楼、医院、酒店、机场、剧场, 包括现如今的数据中心等这些民用建筑大楼。殊不知, 以太网的应用在工业行业同样也是如火如荼地大力发展着, 同样从10M应用发展到如今的1000M应用, 甚至更高的应用, 其速度并不亚于商业的发展。在工业行业, 工业交换机以及相关的网络设备应用已经得到了工业行业, 包括能源行业、冶金行业、石化行业等设计院的认可。而作为物理层的综合布线系统工业行业的应用, 事实在很多专业工业设计院里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笔者在曾经的工作中有接触过不少工业设计院, 发现他们对综合布线新产品的需求很强烈, 并希望能将此规划到其设计图纸上, 但由于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只能望洋兴叹。

有关综合布线应用在商业方面的标准从国际到国内, 从商业大楼到数据中心, 涵盖了设计、施工、安装、测试等各种标准, 其中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然而对于工业领域的相关标准, 从IEC到TIA都有专门的标准, 这些标准有不少人并不是很了解。如, 国际标准ISO/IEC 24702是专门针对环境因素对布线系统的影响而制定的标准。ISO/IEC24702把环境定义为MICE, 即M为机械震动, I为灰尘和微粒, C为温/湿度以及化学物质, E为电磁干扰, 同时每一种环境因素又可分为三个等级, 因此可以用M1/2/3、I1/2/3、C1/2/3、E1/2/3来定义工业楼宇的布线系统, 其中1代表标准环境等级, 2代表轻工业环境等级, 3代表重工业环境等级, 每种等级在标准中都明确定义其特性。除了环境以外, 对于布线的结构定义以及传输性能等则是参照ISO/IEC 11801来进行制定。

其次就是TIA 1005标准。TIA 1005对工业建筑的环境区域进行了划分, 还对工业区域的管道以及走线进行定义。此外还对非屏蔽信道的横向转移损耗 (TCL) 、等电位横向转移传输损耗 (ELTCLT) 以及屏蔽信道的偶合衰减等方面, 相较于商业建筑标准TIA568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 IEC 61076-3-106提出了在工业环境内连接器件的防护要求, 以及对液体和微小固定入侵以及EMI的防护能力, IEC60529则定义了其工业防护等级。IEC 60529采用IP代码即IPXY来表示防护等级, X范围从0~6, 表示密封物对固体渗漏的防护级别;Y范围从0~8, 表示密封物对液体渗漏的防护级别;数字越大防护能力越强。同时在ISO/IEC 24702对于连接器件的环境要求, 也就是MICE中的I (灰尘和微粒) 对于IP等级要求定义办公环境为IP20等级, 轻工业环境为IP65等级, 而重工业环境为IP67等级。

以上提到的标准和传统商业建筑的综合布线标准不一样的、专门适用于工业领域的布线标准, 而两者最大的差别主要是来源环境的恶劣性, 例如高温和低温的需求。商业环境因其处于良好的室内环境, 所以适合的温度往往是比较容易达到的, 尤其是数据中心更是要求恒温恒湿的环境;然而在工业环境, 比如风电行业, 温度高可达80℃~100℃, 低可至-40℃, 甚至-60℃。众所周知, 综合布线的传输性能测试标准都是基于20℃环境下进行的, 温度高低对其性能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些煤炭加工厂房内, 其环境恶劣主要来自于粉尘和设备的强烈振动, 这样的环境对于连接器件有一定影响。而在一些石油化工厂内, 恶劣环境可能是各种腐蚀和液体侵入。而在一些海上石油开采平台上, 恶劣环境来自于安全以及液体的侵入和各种腐蚀的可能等。以上实例都说明了在工业领域, 由于恶劣的环境因素要求布线产品有良好的环境指标才可能满足运用。

针对工业环境, 我们有着如下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1) 工作区:提供能满足IP65/IP67的接口盒, 可用于墙面安装, 接口盒带有两个屏蔽的Cat.6或Cat.6A模块。这种接口盒由于防护等级最高, 可用于重工业环境。

同时还提供满足IP20/IP67两种等级的跳线, 这样可以保证在环境良好的管理区采用IP20跳线, 而在环境恶劣的生产车间内采用IP67跳线, 既满足了工业环境的防护要求, 同时也可以降低一定的成本。

(2) 水平区:提供从Cat.5e至Cat.7A类的铜缆, 其配置的特殊PUR护套具有极好的耐油性以及对酸碱腐蚀的抵抗作用, 适合于多种恶劣的工业环境。出于对安全的考虑, 要求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相关的船级社认证, 并以此做为项目产品选择的门槛。

(3) 管理区:管理区设定的位置通常在相对良好的环境内, 且管理区的配线设备和网络设备放置在一起。由于工业交换机采用的是标准35mm的DIN-Rail轨道卡接模式, 所以商业环境下标准19英寸的配线设备无法放置在其中的机柜内。我们专门为此开发了一款用于35mm的DIN-Rail轨道方式的接口盒, 这样可以完美地将配线和网络设备置于同一个机柜内。

(4) 主干区:开发了用于恶劣环境的光缆, 采用的是PUR护套材料, 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恶劣环境, 而且光缆可以有多种模式选择。

综合布线行业发展 篇6

智能布线系统是一种将传统布线与智能管理结合在一起的系统。通过智能布线系统, 将网络连接的架构及其变化自动传给系统管理软件, 管理系统将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处理, 用户通过查询管理系统便可随时了解布线系统的最新结构, 并通过将管理元素全部电子化, 实现直观、实时和高效的无纸化管理。

从硬件角度来说, 智能布线技术大致可分为端口检测技术和链路检测技术两种:一是端口检测技术, 其在端口内置了微型感应器, 采用标准8芯跳线接入任一端端口即可有感应, 连接跳线需要按照顺序建立连接关系;二是链路检测技术, 依靠跳线中附加的导体, 通过特殊9针或10针条线接触形成回路进行检测。这两种技术都采用带外的管理模式, 在端口或旁侧增加感应能力来判断跳线的位置, 而不采用双绞线中1到8针的传输介质。当然, 智能布线也有其他技术, 比如传输线路载波技术, 再如将链路技术改良而融入一些端口技术的优点等。

从软件角度来说, 各厂商的产品方向基本一致, 就目前几个国外厂商来看, 有这样几个发展方向:一是加强软件管理能力, 通过后台软件增强图形化界面, 加入电子工作单机制, 丰富报表功能, 提高报警能力;二是以数据中心为背景, 增强对数据中心的描述能力, 融入容量管理、机柜管理、设备管理和机房管理;三是重视现场和远程这两个方面的管理, 一方面提高现场信息的辨识度, 另一方面增加远程管理的能力, 为形成一个综合管理的平台而不断地努力。

综合布线行业发展 篇7

中国银行信息中心 (北京) 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乔家庄, 规划建筑面积10.44万平方米, 中国银行信息中心 (北京) 业务用房 (信息中心办公及综合服务楼等4项工程) 项目是中行的核心项目, 将作为中国银行国内的集中式数据处理中心, 为全球业务提供每周7×24小时不间断的联机数据信息服务。本工程由四栋建筑组成:生产机房楼、生产控制楼、动力配电楼、办公及综合服务楼。其中, 生产机房楼作为数据/网络通信设备机房及其动力配电机房, 属无人值守环境;生产控制楼即信息中心 (北京) 的总控中心 (ECC) , 它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功能强大的运行管理系统、信息展示系统、环境监控系统、指挥调度系统, 对反映中国银行各系统运营状况的所有信息, 包括主机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物理环境等进行集中监控管理, 实现自动化操作, 并在紧急状态下作为中国银行的IT指挥、调度和控制中心。本项目最终全面服务于2008年奥运会, 是支撑中国银行业务的良好开展及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关键项目。

2 需求分析

作为信息中心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中心要求建立一套覆盖整个信息中心各建筑物的, 投资合理、高效、先进的、采取灵活、合理的布线结构。如果说信息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灵魂, 那么布线系统就相当于信息系统的神经。因此, 可以说布线技术的选择和布线系统的设计决定了信息系统的生命力, 它将关系到银行网络系统未来十几年甚至更多年的使用效果。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按照各楼层的功能划分及信息系统的要求, 进行综合考虑。

总体需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能够支持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电话系统;

◆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可互换性和可扩充性;

◆工作区铜缆布线全部采用6类模块, 便于数据和语音的互换;

◆模块、配线架使用免工具安装, 便于安装及维护;

◆水平线缆全部采用6类低烟无卤阻燃型非屏蔽双绞线, 并有十字支撑架;

◆垂直数据主干采用多模和单模光缆 (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适量6类双绞线做备份) 混布, 充分满足数据中心的应用复杂性;

◆所有光缆端接均采用熔接方式;

◆多模光缆全部采用OM3标准, 支持300m万兆以太网传输或1000m千兆以太网传输;

◆单模光缆全部符合零水峰标准, 更好地支持万兆以太网及其他应用。

3 布线系统设计

中国银行信息中心网络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生产网络部分、园区办公网络部分、带外管理网络部分, 具体如图1所示。

安普布线为信息中心设计了一套先进、实用、灵活、可靠、可扩充的布线系统方案, 该系统能够支持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满足信息中心在高速数据处理和现代办公两大方面对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需要, 总信息点数达30000点。

整个系统的设计在遵循相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 选择先进的设计思想和产品。对于主干系统的配置和管道空间, 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的系统扩展能力, 留有合理的余量, 使系统能够满足将来扩充和发展的需求。同时, 兼顾整个系统的经济性, 选择高性价比的6类铜缆系统, 降低系统造价。

数据传输网络使用的部分, 垂直主干为万兆多模光缆, 水平布线子系统为6类低烟无卤非屏蔽双绞线, 结合大楼局部水平光纤到桌面系统;语音通信的垂直主干使用3类大对数电缆。

综合布线根据各楼机房设备安装和办公区家具布局, 为数据通信提供双绞线和光纤介质的信息点, 为语音通信提供双绞线介质的信息点, 充分满足信息中心建筑物内各机构对生产业务网络、开发环境网络、办公OA网络和语音通信的需求, 并留有合理的冗余资源, 供后续各机构人员规模扩充、设备增加时使用。机房内的水平布线按照30%余量放线。现代办公对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的需求逐渐普及, 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点布置与会议室、办公区域、监控管理区的电话会议、视频会议需求相适应。同时, 充分考虑信息中心建筑物内多个机构按楼层划分使用功能的实际情况, 各机构可独立管理本单位使用的所有信息点和设备间子系统, 跨机构的布线连接统一由信息中心管理。

4 高性能的布线系统产品

随着应用水平的提高, 6类布线系统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产品, 更多的用户选择6类产品组建网络的基础设施。6类系统支持高性能的编码技术, 支持1000Base-TX, 降低了千兆网络的总体成本, 同时提供1~250MHz的带宽范围, 是增强6类布线系统带宽的两倍, 为支持未来网络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性能余量。项目中使用的6类双绞线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技术, 提高了6类电缆的同芯度, 铜导体的直径公差在0.0002mm以内, 绝缘外径偏差在0.01mm以内, 同芯度达到96%以上, 提高电缆的回波损耗性能。6类双绞线采用一定比例预先扭绞的十字型塑料骨架, 保持电缆结构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线对之间的串扰。此外, 6类双绞线单位长度的扭绞密度比超5类更为紧密, 使近端串扰和抗干扰性能得到改善。6类双绞线远 (如图2所示) 超过6类标准TIA/EIA 568B.2-1的要求, 可达到600MHz的应用带宽。

布线系统主干采用室内万兆多模光纤系统 (如图3所示) , 安普万兆 (XG) 光纤符合ISO/IEC 11801-2nd的OM3光纤规范, 通过对50/125μm光纤折射率组合 (光纤核心折射率与核心位置) 进行轻微变更, 产生850nm波长、激光器优化的50/125μm光纤, 能够在850nm波长上提供2000MHz·km的“激光带宽”, 从而满足万兆以太网应用的需求。安普XG光纤支持低成本高性能的串行传输技术10GBaseSR, 支持使用成本最低的光源——850nm光源, 以及使用这种光源的电子设备, 传输万兆可以达到300公尺或更远的距离。另外, 采用安普XG光纤系统传输千兆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可以延长到900公尺, 这意味着当楼间距离超过550m时用户不必采用昂贵的激光器件。网络主干可从1G平滑升级到10G, 不需改变原有的光纤系统。

非屏蔽配线架选用安普先进、实用的快接式模块化配线架, 便于日后维护。安普6类配线架满足系统连接和信道的性能要求, 采用了新设计的安普SL模块, 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更换。光纤配线架选用体积小、安装简便、便于维护的机架式配线架。同时考虑到综合布线系统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机架式配线和小型LC光纤适配板 (如图4所示) 。

LC光纤连接器是泰科电子公司对外发布的一种新型光纤连接器。这种免胶粘免打磨型光纤连接器的特点是出厂时连接器内预留一段打磨好的光纤, 使安装人员只需三个步骤即可轻松完成连接器的端接:剥去光缆外皮→切断光纤→使用工具快捷端接。安普LC光纤连接器可以应用在布线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例如:光纤配线架及墙面插座, 甚至主干或者水平子系统中。

安普LC光纤系统是一种简单且节省费用的光纤布线系统, 作为一种真正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不仅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而且可以适应新一代应用的需求。尺寸的减小以及对铜缆系统连接硬件的兼容性使安普LC成为今天光纤连接系统发展中一个最有意义的部分。安普LC小型光纤连接器采用单双工设计, 体积只有传统SC或ST连接器的一半, 可以安装到普通的信息面板, 使光纤到桌面轻易成为现实。LC光纤连接器采用插拔式设计, 易于使用, 甚至比RJ45插头都小。LC网络设备端口密度是普通SC设备的两倍甚至更高, 光纤连接器的平均插入损耗为0.2dB, 小于ST的衰减, 也远小于TIA/EIA 568A所规定的0.75dB。LC光纤连接器可用于LC光纤配线架。为配合现有的机架和墙挂式配线箱使用, 应选用匹配的适配器板。使用高密度的安普LC耦合器板, 1U的光纤配线箱最多可以实现72芯光纤的转接。

5 布线系统为信息中心网络提供可靠保证

综合布线行业发展 篇8

记者近日,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及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正在联合编写第三版ISO11801标准, 请介绍一下新版的ISO 11801同旧版本相比有哪些新的内容?

曹强

ISO 11801的第一版发布于1995年, 为我们带来了1类-5类铜, OM1、OM2多模光, 以及OS1单模光。随后在1999年, 又为以太网的千兆应用补充了增强型5类以及6类的相关概念;2002年ISO 11801的第二版发布, 介绍了超5类的最终版、6类、7类和OM3等内容, 后来在2008年、2010年的两个增补文件中先后发布了超6类、超7类、OM4和OS2的内容, 在2014年又发布了针对40G铜的技术报告。

现正编写的ISO 11801第三版, 虽然与第二版间隔了13年时间, 但期间先后针对第二版推出了2个增补文件和5个勘误文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ISO/IEC的JTC 1工作组成员们始终跟随着时代的脚步, 不断在辛勤劳动着。而从ISO 11801第三版的草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该标准一共分为6部分, 即总体要求、办公类建筑物、工业建筑、住宅、数据中心和分布式建筑群, 除了最新的8类概念, 还涉及到大量的M.I.C.E理念和无线通信等相关内容。

与新版的ISO 11801相比, 现行的第二版并没有涵盖如此多内容, 如工业建筑布线、住宅布线、数据中心布线都是单独的标准。第三版的ISO 11801可以说是一个集大成的标准, 一旦发布, 相信会成为在通信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管理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标准。

记者目前, 电子配线架系统在市场上被炒得很热, 但却雷声大雨点小, 而且各厂家的电子配线架产品五花八门, 系统方案很难统一, 对此您怎么看?

曹强

电子配线架只是表象, 实际上它是AIM——即“自动化布线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AIM系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出现, 到1995年又有了通过跳线插拔进行检测的技术, 也就是现在常见的电子配线架技术。早期简单的AIM系统除了侦测跳线插拔就不具备其他功能了;但仅通过侦测配线架和设备跳线的连接或断开, 所获得的信息也只是网络中的“事件”之一, 而在网络基础设施中的很I多B其他类型的“事件”无法得知, 如加入一个新的MAC设备、机柜门被打开等。如果电子配线架和AIM系统只具备物理层的侦测功能, 那它实际上只记录和管理了当代网络事件的20%左右的内容。

而目前较为先进的AIM系统, 则能够捕捉上述布线基础设施中发生的所有事件,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实用的智能基础设施管理工具。

AIM系统实际上应是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一个先进的AIM系统在临时解除了侦测跳线插拔的功能后, 仍要具备强大的侦测功能, 因为侦测跳线插拔的功能仅是针对物理层实现的, 而AIM系统的优势更多地是在于它的逻辑层。

至今为止AIM系统已有20年历史, 但专注于这方面的标准几乎是空白, 只有2012年出版的TIA 606B对AIM系统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最新版的ISO正在针对这个方面编写标准, 即ISO18598, 从目前的草案来看, 共设有7个章节, 详细列举了标准所辖范围、定义和缩写、功能和要求、实施的建议和好处, 相信会对AIM系统的推动有很大帮助。

记者数据中心向高带宽发展是当前市场的主要趋势, 为此以太网标准IEEE 802.3bq正在致力于开发针对40G铜和25G铜的相关标准, 而802.3bm这个第二代40G/100G标准也即将发布。二者相比, 又会有哪些创新呢?

曹强

对于40G铜的研究早在2012年之前就已经开始, 其难度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长的传输距离会带来更大的功耗, 同时会降低端口密度;二是如何在降低电子成本的前提下, 提高布线的性能;三是不同的连接器可能会影响市场的接受程度。针对这三个类似于“拉锯”的问题, 综合布线厂家和有源设备厂家做了大量讨论和实践。截止目前, 该标准的进程是把带宽定义在1600~2000MHz之间, 并采用与10G相同的编码方式, 最大支持30m信道的通信, 势必会推动数据中心接入层的带宽。

实际上, 对于25G铜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仅进行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但一经提出就收到了业内众多认同的声音。主要原因在于如今的40G链路, 无法通过一对MAC、在一对物理接口间传输数据, 而是通过2对MAC, 在2对接口 (物理/逻辑上) 间传递数据, 或通过4对MAC, 在4对接口 (物理/逻辑上) 间传递数据;但25G则可以像10G一样, 通过一对MAC, 在一对物理接口间传输数据, 这的确是很好的补充。

对于光纤传输40G/100G, 早在2010年IEEE就已发布802.3ba标准, 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第一代40G/100G。与第一代40G/100G相比, 新的802.3bm的主要变化在于100G将采用8芯光纤, 即4个并行的25G信道实现100GBASE-ER4, 替代了第一代标准定义的20芯光纤, 即10个并行的10G信道实现的100GBASE-SR10。其中, 需要注意的是OM4的40G/100G信道长度从150m缩减到了100m, OM3的40G/100G信道长度从100m减小到了70m, 具体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因此, 新的标准一旦推出, 将会从整体上带来成本和能耗的节约。

综合布线行业发展 篇9

1992年, 安普布线就通过分销商、代理商在中国开始产品的销售。1993年, 安普布线在中国北京招聘了第一名本地员工, 从此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在中国超过15年的发展历史, 使得AMP成为“智能建筑风雨十五年”的最好见证人。现在, 安普布线已经成为综合布线行业的领导厂商之一, 能够提供最完整的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在中国, 安普布线的产品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不同领域, 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商业建筑、教育机构、公共及交通部门等。下面把综合布线相关产品和技术在中国发展情况做些介绍。

1 同轴电缆、环形系统时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在RJ45还没有流行之前, 数据传输主要采用的是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最早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它比双绞线具有更好的屏蔽性, 所以它可以以较高的速率传输较长的距离。它用来传递信息的一对导体是按照一层圆筒式的外导体套在内导体 (一根细芯) 外面, 两个导体间用绝缘材料互相隔离的结构制造的。外层导体和中心轴芯线的圆心在同一个轴心上, 所以叫做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的最里层是内芯, 向外依次为绝缘层、屏蔽层, 最外层则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套, 内芯和屏蔽层构成一对导体。同轴电缆一般采用共模传送数据, 可分为基带同轴电缆 (阻抗为50Ω) 和宽带同轴电缆 (阻抗为75Ω) 。基带同轴电缆又可分为粗缆和细缆两种, 都用于直接传输数字信号;宽带同轴电缆用于频分多路复用的模拟信号传输, 也可用于不使用频分多路复用的高速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传输。闭路电视所使用的CATV电缆就是宽带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以单根铜导线为内芯, 外裹一层绝缘材料, 外覆密集网状导体, 最外面是一层保护性塑料。金属屏蔽层能将磁场反射回中心导体, 同时也使中心导体免受外界干扰, 故同轴电缆比双绞线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噪声抑制特性。

早期的以太网10Base2和10Base5是使用同轴电缆传输信号, 采用的不是现在流行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而是采用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内的网卡使用T型的BNC连接器与网络连接, 安装比较麻烦。不能不提的是当年安普为10Base5网络设计同轴粗缆分接器 (Vampire Clamp) , 又为10Base2网络设计了同轴细缆分接系统 (Thinnet Tap) , 有效的解决了加装设备而不用停机的难题, 为业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末, IBM推出令牌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与以太网不同, 它是以屏蔽150Ω双绞线为主要传输媒体。它的网络拓扑结构是一个环形系统, 但是其物理结构却是一个星型的布线系统, 流行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生产厂商, 安普是当时IBM主要令牌网部件的供应商, IBM系统中大部分的连接器件都由安普生产。

当时全球的以太网、令牌网布线市场, 安普的连接器和网络分接系统占有市场份额超过一半。当年安普在中国主办安装培训, 把国外技术引入中国, 是中国早年计算机网络布线的启蒙者。如今, 同轴电缆系统和屏蔽150Ω双绞线的布线系统都已经成为历史。

1988年, 同轴细缆分接系统, 用于10Base2网络 (如图1所示) 。

1992年, IBM系统连接器 (如图2所示) 。

1986年, 同轴粗缆分接器, 用于10Base5网络;1992年, 用于10Base2网络的收发器;1993年, 用于10Base5网络的收发器。 (如图3所示) 。

1993年, 安普布线不平衡变压器 (如图4所示) 。

20世纪90年代初, 光纤连接器主要以ST型连接器为主, 光纤系统则主要采用点对点和环形系统, 在ISO国际标准内, 开展了一场ST型连接器与SC型连接器的争论。以AT&T为首的一方认为ST是当时最流行的光纤连接器, 当然应是标准里的光纤连接器。安普与日本NTT则质疑ST型连接器的可靠性。争论结果是在新建系统内建议使用SC, 原有系统可继续使用ST。ISO的标准确立了SC连接器的市场地位。

与此同时,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 网络是主要的主干光纤网。FDDI的系统有一特点, 在它的双环形的主干网内, 如其中一台机器因种种原因停机, 它是可由系统内的光开关把系统回路, 网络如常工作。安普在当时的光纤系统连接器方面, 也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尤其是安普的FDDI光旁路交换机 (光开关) , 占据了全球大约七成的市场份额。

1988年, FSD连接器和插头, 应用于FDDI系统 (如图5所示) 。

1991年, Optimate Crimp光纤接续器;1995年, CORELINK光纤接续器 (如图6所示)

2 双绞线成为主流

20世纪90年代初, 作为一家以语音传输为主的公司, AT&T最早提出使用100Ω的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媒体, 为大楼提供一个综合布线系统 (PDS) 。早期的PDS是主要采用AT&T的110接线系统, 后期因为10Base-T开启流行, RJ45连接器渐渐取代了110接线系统。

当年, 非屏蔽双绞线系统的传输速度不高, 但是由于这个系统对于客户来说比较方便, 可以在相同的布线平台支持多种应用, 例如以太网、令牌环网、大型计算机系统、ATM、ISDN、POTS、Arcnet、Appletalk、RS232系列串行通信系统等, 因此综合布线系统逐渐开始流行, 而RJ45则成为标准化的连接器。20世纪90年代中期, 大批厂商进入这个领域, 并开始生产综合布线产品。从3类10BaseT及语音系统、4类令牌网系统, 5类数据系统开始, 100Ω的双绞线布线系统逐渐成为标准的布线系统。铜缆系统从3类发展到7类, 从原来的支持10M、16M、100M、1000M, 发展到现在的支持万兆传输的系统。

然而, 当年由于要与语音系统兼容, 在RJ45连接器内安排4-5成为一对, 3-6成为另一对, 留下在高速传输时的串扰和回波损耗的技术难题。加上RJ45连接器原设计并不是高速连接器, 因此增加了当时6类系统设计的难度, 到了万兆系统, 问题就显得更加明显。因此在7类系统的设计中, 已经不采用RJ45的连接器了。

光纤方面, 90年代中期, 各厂商开发出更多种类的光纤连接器。这其中, 以更小体积、更易散热的小型光纤连接器最为流行。例如MT-RJ连接器、LC连接器、MU连接器等。LC型连接器是Bell (贝尔) 研究所研究开发出来的, 采用操作方便的模块化插孔 (RJ) 闩锁机理制成。其所采用的插针和套筒的尺寸是普通SC、FC等所用尺寸的一半, 为1.25mm。这样可以提高光纤配线架中光纤连接器的密度。目前, 在单模SFF方面, LC类型的连接器实际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多模方面的应用也增长迅速。

3 未来——布线技术蕴藏变革, 光纤时代即将来临

即便是在国内电脑已逐渐普及的90年代, 恐怕也没几个人敢想象网络与大家的生活会走得如此贴近。网络普及的初期, 网络应用还处于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的水平, 这时对网络带宽的要求相对较低。随着视频、音频等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 现在对于布线系统的带宽及响应时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目前6类、7类线以及光纤等高带宽线缆应用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今, 如果网络不畅, 不仅会打乱人们早已养成的联网生活习惯, 对很多企业来说更意味着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也正因如此, 人们对于综合布线质量的重要性有了全新认识。不过在多数人眼中看似平静的布线领域, 实则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1) 万兆铜缆产品已步入实用阶段

现在千兆以太网应用已经普及, 6类及超5类铜缆系统已经成为用户普遍采用的成熟系统, 而且国内用户对于屏蔽系统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不过随着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 对于网络传输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IEEE 10G Base-T以太网标准的正式通过, 使得万兆以太网也由概念逐渐步入到实用, 而一些用户已经开始采用带宽高达500MHz, 并已很好解决了线外串扰问题的万兆铜缆系统。虽然它的大规模普及还有待时日, 不过这一进程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2) 高密度布线产品受青睐

对于很多数据中心来说, 由于业务的不断发展, 要不断增加新的交换机、机架、配线架等设备进来, 用户面临如何提高机房空间利用, 最大限度提高网络容量、如何解决数据中心的散热等问题。而高密度布线系统在单位空间内可以提供数倍于传统系统的端口数量, 从而节省了网络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和成本。作为高密度连接的行业领导者, 针对企业级数据中心区别于普通商业建筑的这些特殊或更严格的需求, 泰科电子安普布线借鉴电路板连接技术用在结构化布线的应用中, 设计和开发了一系列专为数据中心布线而设计的解决方案——专利技术的高密度铜缆MRJ21双绞线布线系统、高密度的光纤MPO布线系统、以及数据中心线缆管理Hi-D解决方案。在减少系统停机时间和设备空间以及布线管理等方面, 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不但节省机柜、管道的空间, 也能提升整个数据中心布线的密度和布线的安装效率。预端接的主干电缆、模块化的耦合器插盒以及集中的连接电缆提供了简单的即插即用的安装, 同时减少了数据中心迁移过程中电缆的浪费, 更加环保。高密度连接器在很小的空间提供更多的端口, 高可靠性提供真实的数据传输。结合安普布线AMPTRAC智能布线管理系统, 安普布线数据中心的铜缆和光纤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智能的布线网络, 实时的跟踪布线系统和连接器件并减少宕机时间。同时, 安普布线还为数据中心布线提供高密度的线缆管理系统, 系统具有高密度、美观整洁、方便散热等特点, 支持水平和垂直两种管理方式, 为数据中心有序、整齐的线缆管理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3) 布线产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由于用户的使用环境、应用需求存在很大差异, 对布线系统也提出了很多特殊要求, 满足不同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布线产品正在不断推出和发展。例如在一些生产环境中, 震动、电磁干扰, 以及不稳定的温、湿度变化, 化学腐蚀, 普通以太网布线系统难以提供性能和可靠性上的保障, 这就需要有相应产品来应对这种环境。而对于一些结点数在500以上的较大规模的公司, 传统的布线管理方式难以对网络连接状况做到实时有效的管理, 而这正是智能布线系统可以解决的。因而针对不同应用需求所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 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4) 光纤布线的时代已经来临

随着人们对于带宽、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更高速连接的产品也成为各厂商研发的重点。然而, 铜缆到了7A类系统, 系统性能已经达到了极致, 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大型数据中心的要求。未来服务器对于带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 光纤的连接将会被更多的采用。国际标准上, 40G的标准也已经确定, 光纤将取代铜缆成为下一代布线的主流。

当然, 光纤取代铜缆并不会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 铜缆接入 (包括线缆、连接器以及有源设备) 在成本方面仍然低于光纤系统, 这也决定了在一段时间内铜缆仍将是市场的主角。然而, 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包括铜在内的很多矿产资源价格将不断攀升, 随着国际铜价的快速上涨, 铜缆接入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而光纤的主要原料为石英玻璃, 并不会因为材料稀缺而导致制造成本的快速上升。一旦国际市场每吨铜的价格达到2万美金的水平, 铜缆接入相对光纤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 光纤取代铜缆也自然会水到渠成。

实际上, 从近年的市场数据统计看, 光纤系统的份额增长已经明显加快。出于投资保护、业务保证等方面的考虑, 电信运营商以及接入服务提供商在新建或升级网络时, 会优先选择光纤系统。而且像金融、军队等众多行业用户的专网建设中, 也在大量采用光网技术。

其实, 光纤系统的应用也并非只是这些企业用户的专利, 家庭用户的多媒体应用也是拉动光通信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欧洲、北美以及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光纤到户已经大规模实施, 实现了视频、语音及数据的三网合一, 这一传输方式可为用户提供普通DSL业务10倍以上的带宽。而我国电信运营商及广电运营商也已开展了FTTH (光纤到户) 的局部试点工作, 一旦时机成熟进行推广, 家庭用户便可以体验到高带宽传输方式所带来的高质量视频服务。事实上家庭用户的多媒体应用相比企业普通办公应用, 对高带宽网络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这也决定了家庭应用将成为光纤技术得以快速普及的重要推动力。

相比铜缆传输光纤具有衰减小、高带宽的优势已为众人所知, 不过其在接续的方便程度上还与铜缆有一定差距。利用压线钳这样简单的工具, 用户就可以进行铜缆连接线的制作, 而光纤连接线的制作则需要专用的工具, 而且制作中还有打磨、胶粘等工序, 相对复杂的制作也制约了光纤在短距离接入方面的应用。不过, 业内厂商已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 安普布线就推出了压接型免打磨光纤连接器, 不需要胶粘和打磨, 使各类标准光纤的端接变得非常简单, 在业界的共同努力下, 光纤接续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改观。

此外, 人们对于光纤材料的研究也并未停止, 例如经历多年研制的塑料光纤技术, 现在已经开始在一些电器产品中得以运用。此类光纤的连接线制作相对简单, 而且生产成本也比较低, 如果发展成熟, 将更适合于局域网中短距离通信、室内设备的连接, 这样也可与玻璃光纤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

上一篇: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下一篇:基础砌砖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