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碳汇项目

2024-10-01

造林碳汇项目(共8篇)

造林碳汇项目 篇1

1 引言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进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标, 该过程需要投入的成本较工业减排低出许多, 因此受到了大众的广泛重视, 进而派生出碳汇林概念。其实质便是碳汇林场, 具体目标在于利用碳汇林功能使空气之中的CO2浓度合理降低, 有效预防温室效应。广东省是我国林业大省, 其森林覆盖率已达到近58%, 再加上广东经济建设发展快速, 人流分布更加密集, 因此排放出的CO2量显著提升。通过数据资料分析显示, 广东省年排放碳总量高达3亿t, 约达到全国总量的1/10, 具体集中于水泥、炼油、火电以及钢铁等行业, 而钢铁、火电年度排碳量更是达到总量的90%。为合理实现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年来, 广东地区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扩充森林碳汇。由2011年起, 广东地区对重点生态项目工程进行全面整合, 并大力建设森林碳汇工程, 力争在5年的发展期限中, 利用植树造林以及改造优化低产低效林, 创建高水平碳汇林项目, 以应对碳排放不断增加的现实状况。

2 广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措施

2.1 扩充宣传力度, 提升碳汇林项目支持度

碳汇林项目对确保区域经济稳定和谐、快速迅猛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优化生态环境来说更加重要。然而, 对绝大多数居民来讲, 他们对碳汇林项目的实施意义并没有充分认可, 或者说并不理解碳汇林项目真正意义、具有怎样深刻的价值与内涵。我们对广东某地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并明确, 碳汇林种植地区对该项目十分了解的民众仅占到20%, 而农村地区, 这一数字更低, 仅有15%, 对碳汇林项目完全不了解的城市地区居民高达50%。这一数字说明, 林农并没有清醒认识到碳汇林项目现实重要性, 为此广东地区应继续扩充宣传, 提升碳汇林项目支持度与认可度。宣传渠道应丰富多样, 例如应获取林业单位、机关甚至学校的大力配合, 通过公益广告、教育培训、重点林区张贴广告等模式, 令人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 逐渐加深印象。最终目标在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 最大化激发碳汇林项目功能价值。再者, 可开展碳汇林项目植树造林活动, 打响绿满广东的口号, 组建形成包括政府员工、志愿者以及林业科技人才在内的团队, 全面深入林区进行现场宣传, 通过入户走访, 提升宣传管理效果。

2.2 优化碳汇林项目保护激励机制, 提升实践积极性

由树种分布状况来讲, 碳汇林造林项目树种较大一部分形成的经济效益增长速度要慢于经济林。而另一层面, 由于没能充分认识到碳汇林造林项目的现实重要性, 因而较多林农没能对碳汇林形成强有力的支持, 导致保护林区的理念认识并不强。事实上, 无论以何种形式加强林业保障管理, 均需要遵循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 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制度以及采用的措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而, 实践工作中不仅应做好宣传工作, 吸引更多的民众自觉主动地加入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队伍之中, 还应进一步做好法律制度约束管控, 提供完善保障。应逐渐优化碳汇林项目保护管理以及奖惩激励机制, 针对一些故意破坏森林的不法之徒应强力打击。可通过道德谴责或是配合必要的经济惩罚等手段管控, 对于情况严重的还应追究其刑责。再者对一些主动积极保护碳汇林、具有较高参与热情并为保护碳汇林作出一定贡献的广大群众与干部, 则应按照贡献度給予相应的奖励, 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或是精神奖励等形式开展, 营造出一种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当前存在的状况是, 通常对于破坏影响碳汇林项目造林的非法行为可作出严厉惩处, 然而对怎样激发民众积极性, 提升他们参与热情以及实践工作兴趣, 对保护森林资源工作中作出一定成绩的人员进行奖励等工作, 却仍旧有所欠缺。为此, 广东地区应继续严格依照森林法有关要求, 针对广东省发展现实状况, 编制相配套的法规制度, 真正明确清晰对碳汇林项目造林保护的激励奖惩措施。如果条件允许应做到责任到人, 各个政府部门应通过包片管理制度细化管理, 村干部应清晰权责, 具体到每人协助政府单位保护什么范围、片区, 这样便可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增强他们的效率观念。再者, 应自上而下建立起层级负责的管理制度, 定期组织保护碳汇林工作成果的总结报告会, 给工作人员创造充分分享经验、积极交流的平台, 将先进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错误认识均能够分享展示给不同林区, 进而互相借鉴学习, 有效弥补不足, 实现共进提升。

2.3 提升工作效率, 有效协调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广东省各区域应稳步做好碳汇林项目造林由申报直至开展过程的批复管理工作, 使各环节得到合理的简化, 进而全面提升实践工作效率, 为造林项目赢取更充裕的时间。另外, 为全面合理地提升碳汇林项目造林成活率, 有关林业科研单位应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林木资源遗传育种处理, 主力强化反季节造林技术研究以及高抗逆性、高成活率的种类改良与繁育。由各区域林农角度来讲, 碳汇林项目造林不仅要促进社会乃至国家提升生态效益, 为该区域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同时还应考量自身获取的经济收入。广东地区进行碳汇林项目造林种植的过程中, 不应纯粹看重生态效益, 或是片面看什么树种能吸收更多的CO2便栽种什么种类。这样一来, 事实上在较大层面会对林农碳汇造林积极性形成负面影响。为此, 应参照广东省各个不同地区的现实状况, 通常应遵循在不对植树造林工作效果与恢复生态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之下, 更全面地考量林农获取经济效益层面的问题。各个区域应针对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土壤条件栽种一些体现良好碳汇功能且经济性高的林木, 对碳汇林之中纯粹生态林以及经济林所占的比重进行有序协调, 确保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达到合理平衡。再者, 可继续推进林下养殖技术, 促进养殖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合理应对农民生计有关问题。当前, 广东区域碳汇林培育种植种类选择上, 诸如樟树、红椎以及荷木、山杜英等, 均体现了优质的碳汇效果, 并且包含较高的经济价值, 因此可作为发展碳汇林项目造林的首选种类, 不但可确保生态平衡, 同时还顾及到广大林农享有的经济利益。该层面上一些代表性的区县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其他地区应充分借鉴。例如龙川县, 选择的碳汇林项目造林种类较为讲究, 其位于下坡栽种红椎以及木荷, 同时在中坡位置栽种藜蒴, 而选择在上坡位置栽培木荷以及火力楠。该类混交林栽培种植模式可明显地预防病虫害问题, 同时对于水土养护、推动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体现了明显的效果。

2.4 保证各类政策制度更好兑现, 推动循环碳汇林业健康发展

我国在2009年颁布的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实现农民稳步增收的有关意见中明确, 创建现代林业, 推动山区林特产品发展, 加强生态旅游建设以及碳汇林业发展等要求。足以见得, 我国已清晰明确了碳汇林业为发展公益事业的重要任务。基于碳汇林项目造林这一公益属性, 在碳汇林栽培种植区域, 一些碳汇林栽种选择在大型林场或是位于公路干线的两旁。还有一些碳汇林则种植延伸到个人所承包管理的山坡中, 由此可见应下大力气执行对广大林农的补贴政策, 各个部门不应以任何缘由随便对补贴进行挪用或节流, 应全额将碳汇林补助发放至林农手中。针对参加抚育碳汇林的工作人员, 则应依照具体工作状况, 并结合当前的天气环境足额支付工资以及相关补贴, 确保员工权益得到应有保障, 不受到恶意侵犯。再者, 为全面实现碳汇林建设发展目标, 还应大力开展林权制度改革, 向着产权到户以及集中化管理的高效发展之路不断前行。应联合资本以及市场, 构建形成整体化的产业链。例如, 从培育苗圃到植树造林再到加工木材、生产家具或是地板, 发展生物质能源以及进行化工生产等一体化产业链, 这样一来碳汇林项目造林发展便不会仅仅是一类单纯的公益事业, 而是势必发展变成推进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完成这一目标, 我们应在确保前期碳汇林项目拥有足够的启动资金的基础之上, 把握碳汇林项目具备的公益属性, 在国家拨付专款、对部门以及个人实施奖励的同时, 由政府单位发挥引领作用, 通过有效的组织安排, 更多地吸引不同企业单位组建形成专项的绿色碳基金, 发展成为环保捐款、补偿碳排放、获取碳排放交易资金、财政等多元化的环保经费来源途径, 真正取缔财政包办模式, 合理缓解环保经费紧张的不良局面, 确保森林资源健康发展, 创建优质的碳汇林。通过上述途径便可构建形成一个体现更高价值, 可操作性强且满足持续发展的碳汇林项目造林保障管理体系。

3 结语

总之, 碳汇林概念的提出, 虽然得到了更多人群的认可, 然而仍旧有较多林农没有真正明确开展碳汇林项目造林的真正意义。广东地区始终是我国经济大省, 其CO2排放量居于全国前列, 为此, 积极推动碳汇林项目造林具有深远影响, 其意义极为重大。诚然, 碳汇林项目造林为一类任务量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林业机构、国土资源机构、农业机构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 各单位均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真正明确碳汇林项目造林的作用价值, 有效开展人工造林建设、套种补种工作, 全面实施改造更新, 方能推动碳汇林项目造林的健康稳定发展, 为广东省创建现代社会, 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水平而付出较大贡献, 实现全面发展。

摘要:指出了碳汇林项目造林为影响我国民生发展的重要任务。就广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科学策略展开了研究, 对创设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确保生态环境的良好和谐发展, 激发民众参与热情, 为广东碳汇林造林引领明确的工作方向, 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广东地区,碳汇林,造林

参考文献

[1]刘宇.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对策[J].开放导报, 2009 (5) .

[2]陈光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5) .

[3]张超, 彭道黎, 谢晨, 等.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 2011 (6) .

[4]冯艳红, 李延涛, 陈李根.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园艺, 2011 (19) .

[5]张文俊, 马珂, 师庆东, 等.克拉玛依人工杨树碳汇林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 2012 (5) .

造林碳汇项目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碳汇造林管理,提高造林质量,加强碳汇造林实施成效监测和评价,依据《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和相若技术规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的三级检查验收方式。

第三条 县级自查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赴行全面检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分别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家林业局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样检查。

第二章 县级自查

第四条 自查内容。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在造林后一年或一个生长季,根据作业设计对碳汇造林地块的造林面积、施工质量、造林成活率,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在达到成林年限后开展碳汇造林保存情况自查。内容包括:

(一)是否按照批复的碳汇造林计划、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完成建设任务。

(二)碳汇造林实施面积、合格面积,待补植面积、失败面

年1月1日以来一直是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005年1月1日前。”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在碳汇计入期20年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二)碳汇造林计入期内的稳定性。

碳汇造林实施单位是否有具体可行的营林方案和保障措施,确保在造林后的20年内,造林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三)“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的记录情况。

检查实施单位是否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要求对“碳汇造林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进行,全面、完整、如实的记录。

(四)碳汇计量、监测单位的工作情况。

碳汇计量、监测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实施单位与碳汇计量、监测单位的合作情况。

第七条 自查报告。

县级自查结束后,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自查报告,并申请省级复查。自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碳汇造林实施概况。包括碳汇造林完成情况和质量情况、实施单位和县级林业部门的管理情况。

(二)碳汇造林地块的基线状况、“碳汇造林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的记录情况、碳汇计量期内的稳定性评价等·

(三)自查工作概况。

收。抽查面积不少于全省上报完成(保存)总面积的5%。各县(市)的抽检面积按金省抽查面积以及该县(审)上报完成(保存)面积占全省检查县(市)总上报完成(保存)面积的比例确定。

第十一条 检查验收样本抽取。

(一)国家级检查验收的县级样本由国家林业局确定。各省抽检县(市)数量原则上不少于3个;少于3个的则全部检查。

(二)国家级检查验收乡级样本、小班的确定。

1.检查的乡镇和行政村(小班)由外业检查人员到达抽检县(市)后抽取。

2.各抽检县(市)检查乡镇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个。

3.按抽检县(市)各乡镇的上报完成(保存)面积,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形成一个闭合环,按照规定的起始号和间隔号(起始号和间隔号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事先确定)抽取检查乡镇,直至抽中乡镇的累计面积大干该县应检查面积的90%。如抽取的检查累计面积大于应当检查面积的,最后一个被抽取的检查乡镇应当调换到累计检查面积最接近应当检查面积的乡镇。如果没有累计检查面积在90%-120%的乡镇司以调换,将原抽中的最后一个乡镇的各行政村造林面积(不落实到村时以造林小班为单位)按照从大到小排序,按规定的起始号和间隔号,依次抽取行政村(小班)使累训面积最接近该县(市)应查面积。

4.如正常抽取未达到2个乡镇即因超过应查面积需要调换乡镇时,按照顺序抽足2个乡镇,将其行政村(不落实到利时以

制定抽样力法.

第十二条检查验收力式。

(一)检查验收采取现地检查、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二)对抽中的小班全部诗行现地检查。

(三)检查的小班原则上需勾绘到1:10000的地形图上,利用GPS定位技术,现地核对小班位臵、形状和范围,重新求算小班而积。当检查核实(保存)面积与上报面积相差在±5%范围内时,认可原上报面积:否则以核实面积为准。

小班采用GPS控制点与地形图调绘相结合的方法求算面积。每个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四)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调查株数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

(五)填写检查验收卡片的各项内容。

第十三条 检查验收成果提交。

(一)省级复查后,应当将检查验收工作报告和检查验收结果及时上报并申请国家级检查验收,同时上报县级自查结果汇总表。

(二)国家级检查验收后,及时汇总检查结果,形成分省检查验收报告和全国总报告,并提交检查验收标准数据库文件。国家级检查验收提交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检查的全部数据库文件。

2.各类统计汇总表。

100%

面积保存率(%)保存小班面积小班上报面积100%

(二)造林合格率

造林合格率(%)合格小班面积小班核实面积100%

(三)造林综合合格率

造林综合合格率(%)=(造林合格率+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率+作业设计符合率)/3×100%×碳汇计量表填写情况指数

其中,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率(%)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的小班面积小班核实面积的小班面积100%100%作业设计符合率(%)造林作业符合作业设计小班核实面积

碳汇计量表填写情况指数:如果《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填写完整,则指数为1;如果没有填写记录表或记录不完整,则指数为0。

(四)管理指标

作业设计合格率(%)作业设计合格的小班核小班核实面积实面积100%

(三)造林失败,而重新造林与保存验收检查之间的时间不足二年(含二年)的,(四)造林不合格.需要进行补植,而补植与保存验收检查之间的时间不足一年(含一年)、补植株树比例高于50%的。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1附表2碳汇造林检查补抽行政村(小班)表省县乡/镇行政村(小班)上报面积抽中序号排序号抽中面积合计县(市)应查面积: 亩 抽中需调整乡镇前已抽取面积: 亩应补抽行政村(小班)面积:抽样过程简述:1.2.3.4.5.6.检查人员:检查日期;填表说明:1.此表为配合抽乡镇表的补抽行政村(小班)表,不单独使用。2.乡镇造林面积不能分解到行政村时,行政村栏内填写小班号。

3-附表3碳汇造林小班调查表 省 县 乡/镇作行小图序业政班幅号时村号号间林地权属成不林造资上核前成活核木林金树报实地活率实权方来种面面类率等原属式源积积级因不合格原因作业设计县种抚级档整苗施管育自案地质肥护面查量积种植密度间作备作注物调查人员:调查日期: 填表说明:

1.乡镇:填写全称;国有林场按乡镇对待,林班对应行政村; 2.作业时间:填写4位的作业; 3.林地权属:1-国有,2-集体;

4.林木权属:1-国有,2-集体,3-个人,4-其他(股份制); 5.前地类:填写地类划分标准代码;

6.造林方式:1-植苗造林 2-播种造林 3-飞播造林

7.资金来源:1-国家碳汇造林项目补助资金 2-国家补助资金+地方政府补助资金 3-国家补助资金+其他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资金 4-无资金;

8.树种:按树种代码表填写;

9.上报面积:填写经县级自查的造林小班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10.核实面积:经检查的确认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11.成活率:成活率以整数记载;

12.成活率等级:1-合格 2-待补植 3-失败;

13.不核实原因:核实面积小于上报面积时填写。1-计划之前的造林面积 2-为造林虚报 3-播种造林 4-飞播造林 5-林种不符 6-零星造林折算面积 7-未达到起测面积 8-造林后损失 9-面积测量不准;

14.不合格原因:填写主要原因,或两种原因用加号连接。1-水灾 2-干旱 3-火灾 4-病虫害 5-其他自然原因 6-立地条件差 7-认为 破坏 8-过度间作影响 9-整地不合格 10-苗木不合格 11-管护不力牲畜破坏 12-抚育不力灌草欺苗 13-造林密度为达标; 15.作业设计:1-规范(图、表、卡齐全,未能反映时间、地点、权属、造林方式、树种、面积、整地方式、密度、苗木、前地类、用工、资金使用等主要内容),且已通过地级以上项目办审批(由批复文件或盖章)2-规范,未审批 3-不规范,但已通过评审 4-不规范,未审批 20-无作业设计;

16.县级自查:1-县级自查规范(有自查报告、卡片等档案资料,体现出各类变动,核实面积、合格率能反映现地状况)2-县级自查走过场(有自查卡片,但未能体现出各类变动,核实面积、合格率未能反映现地状况,小班位臵、形状和范围不一致)3-未进行县级自查;

17.档案:1-有相关档案 2-档案不全面 3-没有档案;

18.整地:1-全垦整地 2-穴状整地,与设计相符 3-穴状整地,规格不到位 31-带状整地,与设计项目 32-带状整地,规格不到位 41-鱼鳞坑整地,与设计相符 42-鱼鳞坑整地,规格不到位 5-未整地;

19.种苗质量:1-苗木质量合格。选用良种,分级栽植,合格苗木达到80%以上 2-苗木质量基本合格。选用良种,合格苗木达到50%-80% 3-苗木质量不合格。未选用良种,或选用良种但合格苗木未达到50%;

20.施肥:1-施基肥或追肥一次以上 2-未施基肥或追肥; 21.管护:1-有管护,没有人畜破坏 2-有人为破坏 3-有畜牲破坏; 22.抚育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23.种植密度:1-达到种植密度 2-未达到种植密度 3-达到种植密度,但故意加大行距,缩小株距;

24.间作作物:填写实际间作的作物名称。过度间作未留造林行的,应在备注栏内记载; 附表4碳汇造林保存验收调查表省县乡/镇为保地县行政小班作业林木前地造林上报保存保存生长抚育定植间作序号树种存原级检档案备注村号时间权属类方式面积面积率状况管护密度作物因查调查人员:调查时间: 填表说明:

1.乡镇:填写全称;国有林场按乡镇对待,林班对应行政村;

2.作业时同:填写4位的作业;

3.林木权属:l-国有2-集体3-个人4-其他(股份制);

4.前地类:填写地类划分标准代码;

5.造林方式:1-植苗造林2-播种造林3-飞播造林:

6.树种:按树种代码表填写:

7.上报面积:碳汇造林原实施造林小班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8.保存面积:经验收的确认保存面积,包括保存率达标的小班面积,且分布均匀;生长正常。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9.保存率:保存率以整数记载;

10.生长状况:1-郁闭度≥0.4,且分布均匀、生长正常 2-分布不均匀、生长正常

3-生长较差;

11.为保存原因:保存面积小于上报面积时填写。填写主要原因、或两种原因用加号连接。1-自然原因

21-人为毁坏

22-牲畜破坏

3-抚育不力

4-种苗质量

5-立地条件差

6-造林密度未达标

71-过度间作

72-转为农地或牧地

73-建设征占地 8-不能认定情况① 9-不能认定情况⑦③;

12.县级检查:1-县级实施保存检查(有保存检查报告、卡片等档案材料,体现出各类变动,保存面积、保存率能反映现地状况)2-县级保存检查走过场(有保存检查卡片、但未能体现出各类变 动,保存面积、保存率未能反映现地状况、小班位臵、形状和范围不一致)3-未进行保存检查; 13.档案:1-有相关档案

2-没有档案;

14.抚育管护:1-认真抚育管护

2-缺乏抚育管护

3-无抚育管护

15.定植密度:填写株行距现状,16.间作作物:填写实际间作的作物名称。

造林碳汇项目 篇3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的3种灵活机制之一,也是唯一与发展中国家相关的机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CDM项目可以获得部分资金援助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最终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吸收资金和技术来促进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3]。造林再造林(CDM-AR)项目是《京都议定书》中第一承诺期唯一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虽然已经正式启动[4],但是CDM-AR项目由于申请程序相当复杂,加之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截止2009年4月,全球只有一个再造林碳汇项目———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注册成功并正在实施[5]。

据江西省“十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 669.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 062.7万hm2,占63.7%;活立木总蓄积35 357.2万m3;森林覆盖率为60.05%。江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森林资源大省,发展林业碳汇具有巨大的潜力。江西有大量的无林地、荒山地与荒坡地,根据“十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省约有上述土地190多万hm2,但是根据《京都议定书》实施规则,不是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都可以实施CDM-AR项目。因此,对在什么地方造林能够优先实施CDM-AR项目,就需要对该地区范围内的CDM-AR项目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分析。

1 评价指标选择和确定

由于CDM-AR项目与普通造林项目有显著区别,并且CDM-AR项目对林地有着特殊的需求,因此,需要有一些指标对开展CDM-AR项目区域的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具体要求并综合国内李怒云等人的研究方法,国内CDM-AR项目主要遵循以下4项评价指标[6]:无林地状况(1990年后);生物多样性状况;林木生长率(单位面积林木年均蓄积生长量);社会经济状况(人均年收入及造林成本等)。

2 评价指标分析

2.1 无林地分析

CDM-AR项目对选地有着严格的要求,造林地必须是《京都协议书》规定的基准年即1989年12月31号及其以前从无森林的土地,因此需根据相关资料调查统计获取到各个县市在基准年以前的无林地现状,面积越大,越有可能实施CDM-AR项目。

江西森林资源经过综合调查、森林经理调查、连续清查等多种方法的多次调查,并经过相应方法整理分析,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对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有一个较为历史的、清晰的认识,1990年以前的森林面积变化的结果[7](见表1)。

2.2 生物多样性评价

江西省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全省种子植物约有4 000余种,蕨类植物约有470种,苔藓类植物约有100种以上。江西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特有。如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华东黄杉(Pseudotsuga gaussenii)、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玉兰(Magnolia denudata)等60余种属中国亚热带特有;江西杜鹃(Rhododendron kiangsiense)、井冈山杜鹃(Rhododendron jinggangshanicum)、红花杜鹃(Rhododendron spanotrichum)、背绒杜鹃(Rhododendron hypoblematosum)、江西山柳(Clethra kiangsiensis)、江西槭(Acer kiangsiense)、美毛含笑(Michelia caloptila)、柳叶腊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全缘红花油茶(Camellia subintegra)、井冈厚皮香(Ternstroemia subrotundifolia)、井冈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井冈葡萄(Vitis jinggangensis)、井冈绣线梅/(Neillia jinganshanensis)、寻乌藤竹(Schizostachyum xinwuense)、河边竹(Bambusa strigosa)、厚皮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achyloen)等16属中国江西特有。

2.3 林木生长率评价

林木生长率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单位面积年均碳储量来反映,较高的林木生长率也使得林分具有更强的碳汇能力。根据有关资料,从表2可以看出江西省林木生长率由“五五”期间的3.92%增加到“九五”期间的7.42%[7],呈现增长的趋势。

林木生长率通过单位面积林木年均蓄积生长量计算,参考江西省大岗山森林生态站实测数据[8]可知,常绿阔叶林25.38 m3/hm2·a,马尾松林为24.39 m3/hm2·a,杉木人工林为21.45 m3/hm2·a,平均为23.74 m3/hm2·a。

在按照国际碳汇计量的保守性原则基础上,遵循《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规定,森林的碳储量仅指林木的活生物量,并未包括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枯死木、下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以及森林土壤层等的碳库。

2.4 社会经济评价

进入“十一五”以来,江西把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对比周边发达省份,江西作为中部不发达省份,其人均收入、造林成本都相对较低,CDM-AR项目在江西实施有利于降低碳汇项目的交易成本,提高碳汇在市场交易中的竞争力,对作为林业大省的江西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DM-AR项目在为绿色生态江西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能为实施碳汇项目地区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2.4.1 造林成本。

造林成本主要包括整地、苗木等营林成本和护林防火等管理成本。造林成本因地区、土地类型以及种苗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

文献[9]提供了1999年江西省杉木人工造林的成本为2 715元/hm2(见表3)。

2.4.2 农民收入。

人均年收入是综合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江西是农业大省,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是来自非农收入,其中外出务工收入占据大头。在江西较贫困地区实施CDM-AR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而这类贫困地区占据65%以上。

按照2008年江西省统计局关于农民收入的统计数据,参考江西实际省情,列出4类地区,分析结果见表4。

3 综合评价

根据《京都议定书》CDM-AR项目模式和程序,一般来讲,林木生长快、造林成本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大、人均年收入低的地区比较适合开展CDM-AR项目,即综合评价高的地区能够更好地满足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要求,同时从碳汇购买方来考虑,也比较容易接受。

根据对江西省林木生长率、人均年收入、造林成本和生物多样性4项指标的分析,参照李怒云等[6]提出的评价指标级别、取值范围以及指标权重,对江西省实施CDM-AR的潜力进行评价[10]结果见表5。表5表明,江西综合评价值为88,达到Ⅴ级,表明江西实施CDM-AR项目具有很好的优势并且潜力较大。

4 结论与讨论

江西省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名列第二,“绿水青山”被视为江西最大、最好的品牌。开展CDM-AR项目对促进江西省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使人们对森林多功能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带来林业经营观念的转变,同时也为江西引入造林绿化资金开辟一条新渠道。造林再造林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生态工程,它有利于挖掘森林这一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碳汇潜能,实现碳循环良性发展。江西实施CDM-AR项目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因此建议尽快启动该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相震.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前景分析[J].节能与环保,2009(8):26-27.

[2]吕学都,刘德顺.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8-112.

[3]高广生,李丽艳.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实施与管理[J].中国能源,2003(6):11-16.

[4]周莉荫,严员英,王贺礼.造林与再造林碳汇项目概述[J].江西能源,2007(3):8-10.

[5]UNFCCC/CCNUCC.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Project Design Document Form For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Project Activi-ties(CDM-AR-PDD)[EB/OL].http://unfccc.int.

[6]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40-166.

[7]张志云,刘信中,蔡学林,等.江西森林资源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1996(3-4):23.

[8]魏文俊,王兵,郭浩.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江西省森林储碳功能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4):19-22.

[9]刘志强,刘永根.杉木人工低产林改造模式探讨[J].江西林业科技,1999(3):20-21.

造林碳汇项目 篇4

一 合格碳汇项目条件

森林在其成长过程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之一。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以及我国正在建设的部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都允许开发碳汇项目,使之成为能够交易的经核证的碳减排额度。然而,合格的碳汇项目,必须全部满足以下条件。土地合格性要求

清洁发展机制(CDM)对造林再造林项目土地合格性的要求,限于在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工造林活动,只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林地,才有开发并最终获得可交易的碳减排额度的可能。由于我国能够满足CDM要求的林地越来越少,因此国内的方法学降低了这一要求,只需满足2005年2月16日以来无林地要求即可。

除了对林地时间上的要求,项目活动所涉及的每个地块上的植被状况还需满足一定的要求。额外性要求

所谓额外性,是指项目在财务、技术等方面存在障碍因而无法独立开展活动,必须通过碳汇项目的支持克服障碍才能使项目得以实施,这样项目产生的碳汇量才具备额外性。评价项目是否具有额外性,须根据方法学要求,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分析。适宜的方法学

开发碳汇项目必须根据相关部门备案的适宜的方法学进行。2013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第二批)备案的复函》,同意国家林业局报送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和“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作为第二批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此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方法学正在进行专家审核,预计会成为第三批备案的方法学之一,这三个方法学几乎可覆盖我国林业行业碳汇项目的需求。

二 碳汇项目开发程序

按照项目的开发模式,碳汇项目可分两大类:一是碳汇造林项目;二是森林经营项目。

根据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通行做法以及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开发碳汇项目流程包括项目筛选和评估、设计与描述、审定、备案、实施与监测、核证、备案CCER。

三 碳汇造林项目潜力

一般来讲,林木生长速度快、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潜在价值大、人均年收入较低的地区比较适合开展碳汇造林项目,能够较好的满足方法学对基准线情景和额外性的要求,并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同时从碳汇的购买方考虑,也比较容易接受。

因此,结合林木生长率、生物多样性、造林成本、人均年收入等4项评价指标,有关专家对全国范围内的适宜发展碳汇造林的地区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级别最高的为5级,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华中、东南地区,其中以云南省分布最为密集;4级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地区,分布较为零散;3级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在西北、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区均有分布;2级区域分布最广,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1级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华中、西南部分地区。从5级到1级我国无林地项目总和逐渐升高,从5级78万亩提高到1级的1.7亿亩,全国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总数超过4亿亩。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国林业碳汇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全力做好林业碳汇工作,不但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减轻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压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生态环境及濒临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可以说,林业碳汇项目是各种减排类型中最有价值、“性价比”最高的项目,现阶段我国开发林业碳汇的条件正趋于成熟,未来林业碳汇市场潜力巨大。一 合格碳汇项目条件

森林在其成长过程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之一。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以及我国正在建设的部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都允许开发碳汇项目,使之成为能够交易的经核证的碳减排额度。然而,合格的碳汇项目,必须全部满足以下条件。土地合格性要求

清洁发展机制(CDM)对造林再造林项目土地合格性的要求,限于在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工造林活动,只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林地,才有开发并最终获得可交易的碳减排额度的可能。由于我国能够满足CDM要求的林地越来越少,因此国内的方法学降低了这一要求,只需满足2005年2月16日以来无林地要求即可。

除了对林地时间上的要求,项目活动所涉及的每个地块上的植被状况还需满足一定的要求。额外性要求

所谓额外性,是指项目在财务、技术等方面存在障碍因而无法独立开展活动,必须通过碳汇项目的支持克服障碍才能使项目得以实施,这样项目产生的碳汇量才具备额外性。评价项目是否具有额外性,须根据方法学要求,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分析。

适宜的方法学

开发碳汇项目必须根据相关部门备案的适宜的方法学进行。2013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第二批)备案的复函》,同意国家林业局报送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和“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作为第二批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此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方法学正在进行专家审核,预计会成为第三批备案的方法学之一,这三个方法学几乎可覆盖我国林业行业碳汇项目的需求。

二 碳汇项目开发程序

按照项目的开发模式,碳汇项目可分两大类:一是碳汇造林项目;二是森林经营项目。

根据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通行做法以及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开发碳汇项目流程包括项目筛选和评估、设计与描述、审定、备案、实施与监测、核证、备案CCER。

三 碳汇造林项目潜力

一般来讲,林木生长速度快、造林成本相对较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潜在价值大、人均年收入较低的地区比较适合开展碳汇造林项目,能够较好的满足方法学对基准线情景和额外性的要求,并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同时从碳汇的购买方考虑,也比较容易接受。

因此,结合林木生长率、生物多样性、造林成本、人均年收入等4项评价指标,有关专家对全国范围内的适宜发展碳汇造林的地区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级别最高的为5级,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华中、东南地区,其中以云南省分布最为密集;4级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地区,分布较为零散;3级区域分布较为广泛,在西北、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区均有分布;2级区域分布最广,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1级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华中、西南部分地区。从5级到1级我国无林地项目总和逐渐升高,从5级78万亩提高到1级的1.7亿亩,全国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总数超过4亿亩。

我国碳汇造林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 篇5

1 建立碳汇造林标准体系的紧迫性

建立碳汇造林标准体系有利于规范企业碳汇造林活动, 实现科学管理。随着我国碳汇造林行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碳汇造林项目。碳汇造林不同于一般的造林, 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对树种要求高, 运营管理周期长, 整个过程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防火、护林、采伐、更新再造、管理、定期碳汇计量监测工作, 标准化的造林活动能够增加碳储量、防止碳泄漏。标准体系的建立能够提升碳汇产品质量,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 如何做到碳汇造林的标准化已是当务之急。

建立碳汇造林标准体系有利于引导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京都议定书》倡导的清洁发展机制 (CDM) 碳汇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推动了我国林业的发展。由于CDM项目认证过程复杂, 申报和实施程序复杂, 我国严格意义上的清洁发展机制森林碳汇项目只有2个, 分别是广西碳汇项目和内蒙古碳汇项目, 当前我国主要以志愿市场的碳汇项目为主。随着国际谈判涉林议题内容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碳交易市场林业碳汇交易额的逐步增加, 研究编制造林、再造林和减少毁林、森林管理等技术标准体系, 成为国际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问题[1,2]。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汇造林标准体系, 制定能够规范我国碳汇造林项目, 促进CDM碳汇项目的合作, 使我国碳汇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碳汇造林及其标准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碳汇项目有两类, 一类是自《京都议定书》倡导的CDM项目, 是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履约机制, 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 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 以期产生的减排量作为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量 (UNFCCC, 1997) 。一类是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依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款实施的碳汇造林项目, 是志愿市场的碳汇交易[3]。

在过去几年里, 我国积极开展与林业碳汇有关的活动, 包括林业碳汇项目规则的国际谈判, 开展林业碳汇试点项目, 成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企业捐款到碳基金造林, 造林得到碳基金补偿, 企业获得碳汇指标, 鼓励社会企业、组织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来增加碳汇活动, 提高公民参与减排活动的积极性, 逐步完善我国的林业碳汇市场。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获得了数百家企业和个人的捐助达到3亿元人民币, 在全国10多个省实施碳汇造林项目近8万hm2[4]。虽然我国的碳汇造林未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产业链, 碳汇交易平台还不规范, 碳汇产品没有很好地实现经济价值, 国家的碳汇造林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但是国家林业局成立了碳汇计量监测中心, 相继出台了碳汇造林的多个相关标准, 如《碳汇造林技术规定 (试行)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 (试行) 》和《温州市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技术规程 (试行) 》, 为标准体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类试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从而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

3 碳汇造林标准体系的构建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用标准体系表的形式加以具体化, 标准体系表是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3.1 构建原则

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具体说即标准体系表的构建原则, 根据GB/T 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和要求》规定的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原则。

(1) 目标明确:不同的目标可以编制出不同的标准体系。本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碳汇造林企业, 提高碳汇产品的质量, 促进碳汇造林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高我国在国际碳汇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 要从企业出发, 建立适合其生产发展的标准体系。

(2) 全面成套:体系的子体系及子子体系的全面成套和标准明细表所列标准的全面成套。这里并不是说标准越多越好, 不是单纯为了查找标准而建立的标准数据库, 而是将标准按适用范围的大小、对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有选择地进行统筹规划, 有效地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

(3) 层次适当:根据标准的适用范围, 恰当地将标准安排在不同层次上。一个标准可以归入多个门类时, 按照产品质量形成过程顺序依次归类, 可以归入上一级的标准原则上不归入下一级。标准在同一标准体系中不重复出现。

(4) 划分清楚:按照行业、专业或门类等标准化活动性质的统一性划分子体系或类别。

3.2 基本框架

标准体系可以通过标准体系框架图 (如图1所示) 和标准明细表来呈现。

3.3 基本分类

本标准体系采用序列结构和层次相结合的模式, 将体系分成七大类。

第一类为基础标准, 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碳汇造林技术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分为标准化指导性标准和碳汇造林基础标准两个子分类, 涵盖《标准化工作指南》、林业相关术语、符号、代号等方面标准。

第二类为投入品标准, 是指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外购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在本标准体系中, 投入品标准按照产品类别主要分为苗木、肥料和农药标准。苗木标准有LY/T 1000-2013《容器育苗技术》、GB 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等, 肥料多为氮磷钾肥, 有GB 15063-2009《复混肥料 (复合肥料) 》、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农药标准有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应减少农药使用带来的二次污染。

第三类为产品标准, 主要指对碳汇树种的质量、品种和卫生要求所做的技术标准。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土壤、气候、环境、树种特征等因素, 坚持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选用少量经长期验证的外来树种以满足不同土地条件的建设要求, 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后确定适合本地区特色的树种。例如, 桉树、毛竹、枫香、木荷、紫檀、格木等树种。

第四类为设备标准, 基于碳汇造林的特殊性, 造林活动中尽量减少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 尽量控制燃油等机械设备的使用, 多以人工的方式进行种植、除草、除病虫害、采伐更新活动。

第五类为农艺技术标准, 包含碳汇技术标准、造林技术规程。碳汇技术标准包括《碳汇造林技术规定 (试行) 》、《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温州市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技术规程 (试行) 》、《CDM造林再造林项目活动的方式和程序》等, 造林技术标准包括GB/T 18337.3-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LY/T1706-2007《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等。

第六类为农业病虫害、疫情疫病防治标准, 是指针对本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病虫害和疫情疫病采取的防治措施标准。主要标准有GB/T26420-2010《林业检疫性害虫除害处理技术规程》、SN/T 2618-2010《桉树溃疡病菌检疫鉴定方法》、DB44/T 514-2008《绿僵菌复合剂防治桉树白蚁技术规程》等。

第七类为碳汇监测与计量标准, 是指造林过程生成的碳汇的监测和计量, 能够准确查清碳汇、碳源的现状变化以及森林碳汇储量等情况, 当前主要是有相关资质的科研院校承担。主要标准为《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第八类为验收与交易标准, 是指碳汇产品的审查、验收, 碳汇市场运行规则、制度等。验收主要标准有《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 (试行) 》、《林业碳汇项目审定与核查指南 (试行) 》、《林业碳汇项目碳信用交易标准及导则》, 碳汇交易的标准和规则等有待确定。

4 结语

当前我国碳汇造林项目及其标准建设尚未完善, 大部分森林资源并不能在碳汇上获益。因此, 政府需加大碳汇造林的宣传力度, 推广碳汇造林标准化试点项目, 完善碳汇交易的市场机制和监管制度。积极培养碳汇项目专业人才, 既掌握国际碳汇市场及相关规则, 又了解国内政策及林业碳汇知识, 争取国际气候外交谈判话语权。应全面参考国际相关标准, 加快标准建设, 建立健全碳汇造林国家标准体系, 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摘要:从企业和行业发展角度, 阐述了建立科学的碳汇造林标准体系对我国碳汇林业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我国碳汇造林及其标准体系的现状, 提出了我国碳汇造林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和门类, 初步构建了标准体系, 为今后进一步完善碳汇造林标准体系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碳汇,造林,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IPCC.Good Practice Guidance for 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M].Hayama, Japan:IPCC/IGES, 2003.

[2]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1-45.

[3]吴曙红, 张小全, 宋维明.国际自愿碳汇市场的补偿标准[J].林业科学, 2009, 45 (3) :134-139.

造林碳汇项目 篇6

关键词:碳汇林,造林技术,效益,粤北山区

碳汇造林主要是为了增加森林的碳汇功能, 其营林活动主要是对造林及林分 (木) 实施碳汇计量与监测[1]。广东省连山林场位于粤北山区, 属省直属的十大林场 (局) 之一。在碳汇造林中, 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规定 (试行) 》和《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的要求, 结合粤北山区具体情况进行碳汇林建设, 对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和其他土地等采用人工造林, 对疏残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采取低效林改造套种方法。

1 碳汇造林技术

1.1 造林地选择

根据生态区位优先原则, 对江河两岸、重要通道两侧、生态环境脆弱的造林地优先安排。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 对造林地不炼山、不全垦, 注意保护原生阔叶乔木和灌木。根据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原则, 优先安排交通方便、基础条件较好、容易操作的林地造林。碳汇林工程建设主要是为了消灭宜林荒山荒地, 改造疏残林、低效纯松林和低效速生丰产林 (主要指低效桉树林) [1]。

1.2 林地清理

在林地清理中, 根据坡度和林地情况选用水平带或垂直带状清理的方法, 清理带宽为1.0 m, 对清理的带面进行全铲, 保留原有乡土乔木树种。相邻种植带之间设立保留带, 保留带上的植被不能清除。清理的杂草等可在带间堆沤让其自然腐烂分解, 以改善土壤性状[2,3]。

1.3 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至关重要的准备工作, 应在造林前一年的秋末冬初进行, 为防止水土流失, 保持土壤的养分, 采用穴状整地, 整地时穴土要全部清出穴坑, 将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 经风化一段时间铲肥沃表土与基肥搅拌均匀后回填半穴, 再将心土覆满全穴, 植穴按垂直行布设, 规格为长50 cm、宽50 cm、深30 cm或40 cm, 两行植穴呈“品”字形分布, 有时为了避开原有树木和石头等, 部分地段需要进行局部位移, 采取不规则式随机布设, 但造林密度要与规划时保持一致。

1.4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需遵循“适地适树”原则, 并针对碳汇林的功能要求, 结合当地乡土树种, 筛选适生性好、碳汇能力强的适应的树种, 优先选择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二要优先选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 以满足碳汇造林功能要求。三要依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 对树种进行合理配置。为此, 可以选择以下树种, 包括樟树、黄樟、阴香、华润楠、山杜英、火力楠、红锥、米椎、锥栗、荷木、枫树、黎蒴、麻楝、紫薇、南酸枣、红苞木、白兰、翻白叶树、石栗、降真香、香椿、红鳞蒲桃、降香黄檀、乳源木莲、榕树和仪花等[4]。

1.5 主要树种配置

碳汇造林时除考虑其功能要求外, 还要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植物群落结构等。在树种配置上应立足于当地丰富的阔叶树种资源, 将碳汇林的功能特点和生物多样性有机融合,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突出当地树种特色, 尽可能满足景观要求, 营造多树种立体混交林结构。根据以上原则和方法, 粤北地区采用多树种混交造林, 需要按要求对所选树种进行科学配比。为了减少种间竞争, 稳定林分结构, 混交的方式可以采用株间、行间、随机自然3种模式。在实际造林过程中, 大多采用4种以上阔叶树种随机混交林的营造模式, 单个树种的比例≤30%。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树种配置进行营林。一是木荷∶樟树∶其他阔叶树种=4∶3∶3, 进行随机混交。木荷多种于山脊和林地中上部, 红锥、火力楠、樟树、阴香和乳源木莲等阔叶树多种于林地中下部。二是木荷∶红锥∶其他阔叶树=4∶4∶2。按照生态功能优先的原则进行随机混交, 相邻的同一树种不得超过5株。三是以荷木、樟树、红椎、藜蒴、枫香和中华杜英为主选树种, 选择其中3种以上 (70%以上) , 适当地搭配火力楠、红花荷等树种 (≤30%) [4]。

1.6 造林密度

项目人工造林株行距为2.0 m×4.0 m, 密度为1 260株/hm2;套种补植株行距为2.6 m×4.0 m或3.0 m×3.5 m, 密度为960株/hm2, 有林地段见疏加密, 保证小班造林株数达到密度要求。

1.7 回土与基肥

造林的回土在春季造林前30 d进行, 回土 (细碎、物石块和树根) 要先回表土后回心土, 当回土至约30%时, 回填混有基肥 (复合肥0.15 kg/穴或磷肥0.25 kg/穴) 的穴土至穴面以上10 cm;然后开蓄水小穴[4]。

1.8 苗木要求

人工造林苗木选用一年生以上顶芽饱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营养袋苗, 要求树高50 cm以上、地径0.5 cm以上,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根系发达且木质化充分的Ⅰ级容器苗。套种补植和更新改造因造林地中已有林木, 要求选用两年生以上、苗高120 cm以上的一级营养袋苗;注意避免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失水和损伤, 确保苗木成活率。苗木应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验合格证和种源地标签等, 禁止使用无证、来源不清、带病虫害的苗木。此外, 尽可能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 以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 有效保证苗木质量和新鲜度。

1.9 栽植和补植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所选树种的习性来确定栽植时间。一般选在春季透雨后的阴雨天进行。栽植时, 注意剥去营养袋并扶正苗木, 栽植后回土适力压实并覆盖5 cm厚松土成馒头状。栽植后40 d左右, 全面检查苗木的成活情况, 发现死株、缺株应及时补植。

1.1 0 抚育和管护

碳汇造林种植后当年7—8月进行穴状除草松土并追肥, 次年至第3年每年5—6月进行穴状除草松土并追肥, 将植株1 m2范围内的杂草和小灌木清除。初次抚育时发现死株要及时进行补植, 同时每次穴施复合肥0.1 kg。为了减少肥料流失, 提高肥料利用率, 在完成除草、松土、培土等工序后, 再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的两侧各开挖5~10 cm的浅沟, 均匀地将肥料施入沟内, 然后用土覆盖。如果造林地位于路边、村边, 由于这些地方人畜活动频繁, 宜进行封禁, 并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控工作[4]。

2 效益分析

2.1 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 所造林分年均林木生长量6 m3/hm2以上, 每年可增加活立木蓄积6 m3/hm2以上。科学研究证明, 森林每生长1 m3蓄积量, 平均能吸收1.83 t二氧化碳, 释放1.62 t氧气, 据此估算, 项目建成后, 每年林分可增加碳汇9.72 t/hm2, 并吸收二氧化碳10.98 t/hm2。

项目的建成, 将逐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项目建设过程中, 可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 可以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做到自觉地爱林护林。由于营造的是阔叶混交林, 可以大幅减少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减少公共财政开支。

2.2 经济效益

在木材储备方面, 每年可增加活立木蓄积6 m3/hm2, 按价值500元/m3元计, 每年可获得木材储备效益3 000元/hm2;同时, 项目建成后, 必将在江河两岸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态系统, 美化了当地环境, 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碳汇造林实施林地一般存在面广、点多、立地条件多样化的特点。造林过程中, 由于设计要求如整地规格和苗木要求等过高, 造成施工难度大, 施工单位难以完成。此外, 碳汇造林后, 由于造林后的抚育难度大, 抚育资金不到位, 容易形成重造不重管 (抚育管护) 的局面, 达不到碳汇造林绩效。碳汇林生长过程的碳汇计量与监测工作滞后, 不利于碳汇林的后续发展。

3.2 建议

(1) 科学设计。在造林设计的前期要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施工难度进行科学评估, 因地制宜做好造林设计。特别是对坡度大、土质差、交通不便的山地, 在设计中对穴的规格和苗木要求可适当降低。

(2) 抓好质量管理工作。造林质量关乎项目建设成败, 在造林和抚育过程中, 要抓好现场管理工作, 严格实行工序管理。在质量验收时, 要严把质量关。

(3) 抓好项目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 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度、检查责任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和财务报帐制度等。项目完成必须凭竣工验收报告、监理报告和财务决算书, 进行资金拨付。

(4) 实行绩效管理制度, 做好项目的持续跟踪和绩效评价工作, 建立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碳汇林的抚育和管护工作, 落实管护责任制, 确保实现绩效目标。

(5) 要科学开展碳汇林生长过程的碳汇计量与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怒云, 吕佳.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71-78.

[2]袁传武, 张家来, 袁凌云, 等.碳汇林的营造与监测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 2009 (2) :19-23.

[3]刘周全, 吴焕忠, 黎荣彬.广东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与潜力分析[J].防护林科技, 2011 (1) :27-28.

造林碳汇项目 篇7

关键词:新形势,碳汇林造林技术,效益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走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前沿,以广东省为例,建筑物不断增多,但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开始发展并应用碳汇林造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质量,发挥出了碳汇林造林技术的应用价值。

1 碳汇林概述

碳汇林即通常所说的碳汇林场,它在吸收二氧化碳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远远高于人工制造的吸碳器械[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省在大力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空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在新形势下,广东地区大力发展碳汇林造林技术,林木可以大量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根据需要转化成了自身所需的物质,所以广东省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完全不用担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约了资金,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广东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2 碳汇林造林种植技术措施

2.1 确定地区、气候状况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东西南北差异较大,各地的植被景观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确定碳汇林造林技术的区域。我国广东省工业发展较快,但土地资源紧缺,要根据广东省具体的实际情况,在碳汇林造林前,要实地勘探,考察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为碳汇林造林做好准备。

在我国广东地区实施碳汇林造林活动前,相关工作和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当地天气的勘测,减少台风等恶劣天气对植被的破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完善的碳汇林造林实施计划,保证碳汇林造林活动的顺利进行。

2.2 种植措施

新形势下,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要提高相关的技术水平,确保碳汇林造林技术科学、有效地运用到造林活动中。首先,要严格遵守相关行业的规定,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手段保障碳汇林造林的密度。其次,要及时完成碳汇林造林的回土工作,在春季对碳汇林进行回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完成表面回土的工作后,还要对碳汇林回新土,在土面回升到31%时在碳汇林土内施加混合肥料,提高碳汇林土壤质量。再次,根据相关技术的要求,碳汇林的树苗要选用生长1 a以上的树苗,因为此时的树苗枝芽饱满,较易生长,可减少病虫害现象的出现,提高树苗的成活率。然后,碳汇林造林技术人员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天气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时间栽植或补植树苗,栽植树苗一般都会在选择在春季下雨后,在树苗的栽植时,一定要把树苗根部的营养袋拿掉,栽植后,将土壤压实,并覆盖一层厚土,保障树苗能够茁壮成长。在树苗栽植后,碳汇林造林技术人员要定期检查树苗,如果出现死苗或者缺失的状况,要及时补植。最后,就是要维护碳汇林,在树苗种植生长了8个月后,要对树苗进行除草和施肥工作,树苗生长的2~3 a,都要定期除草和施肥,保证树苗健康成长。

2.3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在根据计划实施碳汇林造林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预料的事情影响原定计划的实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原计划,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2]。例如,在我国的广东地区,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台风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会对植被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在碳汇林造林时,一定要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3]。虽然碳汇林造林会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势必会影响当地原有的生物多样性,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对森林、河流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也要保护当地原有的生活环境,减少对当地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3 新形势下碳汇林造林技术的效益

3.1 生态效益

碳汇林造林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树木的数量,提高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可以更多地吸收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更多的氧气,净化了生活空间,提高了环境质量,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3.2 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碳汇林造林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多的劳动者参与造林,增加了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收入[4]。碳汇林的建设和发展,增加了我国木材的储备数量,提高了财政收入,应用碳汇林造林技术后,优化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4 碳汇林造林的注意事项

4.1 严格遵守相关行业规定

在大面积碳汇林造林时,如果没有相关行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定,那么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森林质量效果,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因此,碳汇林造林时,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精确地检测和预算碳汇林造林,通过科学的计算,得出最佳的碳汇林造林效益[5]。在广东地区开展碳汇林造林活动时,由于广东地区地形崎岖、地形地貌复杂,需先向相关部门了解是否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地质地貌,在进行碳汇林造林活动时,也离不开当地林业部门的技术支持,按照国家施工条例的规则标准进行施工造林,在完全符合正常机制的状态下再施工建设,充分发挥碳汇林造林技术的效益。

4.2 加强市场监管和法律制约

新形势下的碳汇林造林技术,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改善日益受到损坏的大气质量,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6]。商人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在面对巨大利益的诱惑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违法乱纪的不良社会现象。广东地区的经济一直处在国家发展的前沿,在碳汇林造林中,严格的市场监管和法律条例起到了很好的制约作用,在市场监管和法律制约的同时,也要允许相关企业获取应得的利益,促进森林生态服务的有效发展,保证碳汇林造林技术的质量和信誉。

5 结语

新形势下碳汇林造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碳汇林可以更多地吸收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人们生活的空气质量,同时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另外,在大力发展碳汇林造林技术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创新技术,提高碳汇林造林技术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学习先进的理念,促使碳汇林造林技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柳,唐玉华,张捷.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供需研究——以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2017(1):104-110.

[2]黄宰胜,陈钦.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林业碳汇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6(3):485-492.

[3]张新平,梁凤超,师庆东,等.新疆准噶尔西部碳汇林造林后蒸腾耗水增量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5(2):410-416.

[4]曾远城.粤北山区碳汇林造林技术与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6):151,159.

[5]叶榕标,陈耀辉,张宋英,等.东江流域碳汇林树种选择及主要造林技术措施[J].绿色科技,2012(11):59-60.

造林碳汇项目 篇8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 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 属自然科学范畴。而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 减少毁林等活动,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林业碳汇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最有效的途径。发展林业碳汇可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 并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 胡锦涛主席宣布中国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m3 (即“双增目标”) 。广东也明确提出将率先建设成为“森林碳汇第一省”的目标, 推进“一消灭三改造”森林碳汇工程, 碳汇林建设被列为2012年广东省的三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之一, 提出在2012~2015年全省规划完成93万hm2碳汇林建设任务。东江为珠江流域的三大水系之一, 东江流域碳汇林建设自然是广东省碳汇林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规定》 (试行) 和《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规划》, 广东省碳汇林工程建设主要为消灭宜林荒山荒地, 改造疏残林、低效纯松林和低效速生丰产林 (主要指低效桉树林) 。在概念上, 碳汇造林是指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 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 并对造林及林分 (木) 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与监测而展开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与普通造林相比, 碳汇造林更加突出了森林的碳汇功能, 因此在树种选择及配置上有特殊要求, 同时在造林地选择、基线调查、造林施工、抚育管护上也有别于一般造林。根据碳汇林的特殊性, 针对东江流域碳汇林建设情况, 现就碳汇林树种选择和主要造林技术进行总结, 以期为碳汇林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2 碳汇林主要树种选择和配置技术

2.1 树种选择

根据碳汇林是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这一功能要求, 结合东江流域主要造林树种资源, 筛选适生性好、碳汇能力强的树种。碳汇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守三个原则。一是优先选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 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三是优先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的树种。因此, 树种选择首先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应选择固碳能力强的乡土阔叶树种为主, 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以上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东江流域碳汇造树种常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主要碳汇造林树种为樟树、黄樟、阴香、华润楠、山杜英、火力楠、红锥、米椎、锥栗、荷木、枫树、黎蒴、麻楝、紫薇、南酸枣、红苞木、白兰、翻白叶树、石栗、降真香、香椿、红鳞蒲桃、降香黄檀、乳源木莲、榕树、仪花等。

2.2 树种配置

碳汇造林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 应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 在树种的科学配置上, 立足于当地丰富的阔叶树种资源,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多树种、多林种结合的立体混交林结构, 将碳汇林的功能特点和生物多样性有机融合。在保证碳汇林功能性要求上, 充分体现东江流域特色, 结合当地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 兼顾植物多样性的需要, 因地制宜, 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科学配置树种结构。这样既可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又可以达到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原则和方法, 东江流域主要树种结构配置为多树种混交, 根据确定的碳汇造林树种, 科学进行配比。种配比确定后, 按要求采用株间、行间、随机自然混交的方式, 减少种间竞争, 增强依存关系, 以利于林分结构的稳定。建设实践中, 主要树种配比一般采用阔叶混交林营造模式, 总体要求采用4种以上树种进行随机混交, 单个树种比例不能大于30%。一是木荷30%、红锥30%, 其它2种以上阔叶树40%, 科学搭配共同营造, 进行随机混交。山脊及林地中上部多种木荷, 林地中下部多种红锥、樟树、阴香、火力楠等阔叶树。二是木荷30%、枫香30%、火力楠20%, 其它阔叶树2种以上占20%的树种比例混交造林。混交方式按照生态功能优先的原则, 结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采用随机混交方式, 要求相邻的同一树种原则上不超过5株。三是主选树种以荷木、红椎、藜蒴、枫香、香樟、石栎为主, 选择其中3种以上, 占比70%以上, 适当搭配火力楠、红花荷等树种, 占比不超过30%。

3 造林技术措施分析

根据不同的地类和立地情况, 进行合理分类,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清山、整地、施基肥和保水措施, 从技术上保证造一片林绿一片地。一是采用人工造林方法, 即采用植苗方法, 对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和其它土地等重新造林, 恢复森林植被和森林景观, 加强碳汇林的培育。二是采取低效林改造方法, 即利用碳汇效果好的阔叶树种, 采取疏伐、皆伐等方式对疏残林、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进行改造, 增强森林碳汇。

3.1 林地清理

为减少碳排放, 林地清理不允许炼山或全垦, 采用水平带或垂直带状清理的方法, 清理带宽为1.0m, 并保留原有乡土乔木树种。相邻种植带之间设立保留带, 保留带上的植被不能清除。清理的杂草等可在带间堆沤让其自然腐烂分解, 以改善土壤性状。

3.2 整地

采用明穴整地。挖穴时把穴土挖出置于穴的两旁, 表层土和心土分两边堆放, 以便回土时把表土放入穴底。挖穴应在造林前的冬季进行, 让清出的穴土有一段自然风化、熟化的时间, 有利于杀死有害的病虫并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提高土壤的肥力, 植穴规格均为40cm×40cm×40cm。

植穴按照垂直行布设, 两行植穴呈“品”字形分布, 对部分地段可根据实际情况 (如避开原有树木、石头等) 局部位移, 采取不规则式随机布设, 但要确保规划的造林密度。

3.3 造林密度

根据林地植被现状以及立地条件, 包括留存乔木, 一般密度为89株/亩。

3.4 回土与基肥

在春季造林前一个月回穴土, 回土要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 先回表土后回心土, 当回土至50%左右时, 基肥与穴土充分混匀后回填至高出穴面10cm;回土后, 穴面开蓄水小穴,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根据立地条件, 基肥标准为:复合肥0.15kg/穴或磷肥0.25kg/穴。

3.5 苗木要求

采用一年生、高50cm以上、地径0.5cm以上,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根系发达且木质化充分的Ⅰ级容器苗。此外, 尽可能通过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 以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 有效保证苗木质量和新鲜度。

3.6 栽植和补植

栽植应在早春雨透后的阴雨天进行, 要求在4月底前完成。栽植时先在植穴中央挖好栽植孔, 去营养袋并保持土球完整, 带土轻放于栽植孔中, 扶正苗木适当深栽, 回填细土并压实, 使苗木与原土紧密接触。继续回土至穴面, 压实后再回松土呈馒头状, 比原苗蔸深栽2cm以上, 以减少水分蒸发。此外, 根据气候情况, 适当采用生根粉、地膜覆盖、保水剂和无纺布容器苗造林新技术, 以提高碳汇造林成活率。栽植后1个月要全面检查成活率, 发现死株、漏栽的应及时补植。

3.7 抚育和管护

抚育是促进苗木生长, 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的重要措施。设计连续抚育3年3次, 即第1、第2、第3年初夏各1次, 在6~7月抚育。抚育工作内容主要是除草、松土、培土、追肥、补植, 除草要求铲除以植株为中心1m2范围内的杂草。补植在初次抚育时进行, 应全面检查植株的成活情况, 发现死株及时进行补苗。

抚育时进行追肥, 每次施放复合肥0.15kg/穴。具体施肥方法是在除草、松土、培土等工序完成后, 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两侧各开挖深5~10cm的浅沟, 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 然后用土覆盖, 以防肥料流失, 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

对于造林地在人畜活动频繁的路边, 村边, 采取相关方法进行封禁, 并做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预防和控制工作。

3.8 其他工作

主要抓好资料整理, 调查监测和绩效评价工作等。根据项目各相关资料整理建立系统的档案资料, 长期跟踪做好评价项目执行的效果和效益情况, 并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相对应的奖惩制度绩效预算制度。

4 建议与对策

在科学规划基础上, 如何将碳汇林建设的相关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是关键, 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1) 规范管理, 严格按照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 落实项目责任制 (法人负责制) 、项目招投标制、质量监督制 (监理制) 、项目合同制度、定期联合检查制度、竣工验收制度和财务报帐制度等。项目完成必须凭验收结果鉴定书 (或竣工验收报告) 和财务决算书, 进行资金拨付。

(2) 抓好造林质量现场管理。在现场管理上, 将任务分解到山头地块, 专人负责, 做到各工序施工前有培训, 施工中有跟班, 施工后有自查, 每道工序和技术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3) 严格实行工序管理。按设计标准对工程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管理, 每一道工序完成后, 均需进行质量检查, 达不到标准的必须进行返工, 直至达到合格标准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4) 抓好抚育管护, 实行绩效管理制度。“三分种、七分管”, 加强对造林地的管护, 通过树立宣传牌、落实护林员巡山护林等措施防止人畜践踏和火灾的发生, 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巩固造林成效。抓好后期抚育, 确保实现绩效目标。

(5) 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苗木、资金、施工和组织管理等准备工作。

(6) 做好持续跟踪和绩效评价工作, 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怒云, 吕佳.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

[2]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公室.碳汇造林技术规程碳汇造林验收办法 (试行) [R].北京: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公室, 2010.

上一篇:双面蔡康永下一篇:社会治安监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