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共7篇)
小承气汤 篇1
摘要:目的:分析经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 初步探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的作用机制。方法:对60例胃肠术后住院患者使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此药膜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经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使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 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加快患者痊愈的速度。
关键词:小承气汤,敷脐,作用机制
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疗法是将小承气汤中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按适当比例溶解于成膜材料(壳聚糖、明胶)溶液中,用流涎法制成,它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临床疗效已通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0例胃肠术后住院患者的观察得到证实。本文就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1 祖国医学对脐疗的认识
1.1 中医对脐的认识
中医认为,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它是母体于胎儿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故在《医学源始》中说:“人之始生,现于脐于命门,故十二经脉始生,五脏六腑之形成也。薰脐,固蒂以培根本”。同时,叶海涛[1]在脐疗机制探讨中提出,气交通路效应,分为上下,脐居气交之中点,药物敷于脐中,可籍气交上下升,上通于阳,下通于阴,将药物施布于全身,直达病所。金殿春[2]认为,脐具有穴位全息性,它是一发育程度较高的全息胚,具有整体缩影这样的胚胎性质,它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单位,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脐的不同位点与整体或其他全息胚上的对应点组成一个同类集。因此,在疾病的过程中,利用不同性味的中药敷脐,既给全息胚脐中的全息穴位以刺激,又能修复病变部位的损伤和调节其异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脐后是小肠,接受腐熟之水谷,经消化吸收其精微,肾间动气下出丹田,为冲任二脉上行必经处,因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肾气和脏腑虚实之变异,势必影响冲任,并通过冲任而形诸于脐腹,形成腹胀腹痛等胃肠症状。敷脐药物经皮吸收,通过浅表经络联系十二经脉,贯穿全身而达病所。
1.2 祖国医学对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由于手术、麻醉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传统医学认为其机制为肠腑气机不畅、通降失调、气化失司、水湿停滞、气血瘀滞而导致肠腑不通,“不通则痛”,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通调肠腑气滞,促进功能恢复。
2 现代医学对敷脐的认识
2.1 肚脐部的解剖要点
肚脐位于腹部中央的正中线上,其高度在第3~4腰椎水平处。肚脐是脐带脱落后形成的瘢痕,其形态多为凹陷状,是一个被皮肤、皮下脂肪所围绕的窝状结构。在脐底部有由皮肤和瘢痕组成的脐板,脐板下是白线,再下有腹肌肌膜,最内层为腹膜壁层;在脐板部有脐旁动静脉;脐在胎儿时期内有一对脐动脉、一条脐静脉。胎儿出生切断脐带包扎后,脐动脉与脐静脉逐渐封闭。脐静脉在脐到肝的一段成为肝圆韧带,肝后缘到下腔静脉间的一段成为静脉韧带。脐动脉封闭后所残存的遗迹居脐外侧壁之中,成为脐外侧韧带。脐的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皮肤、致密瘢痕组织、脐筋膜和腹膜壁层。脐部的神经分布丰富,脐周有第9肋间动静脉分支及第10肋间神经分支[3],腹下丛及盆腔丛等植物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存在于此,还有最主要的神经节,如腹腔节、肠系膜节、主动脉肾节等。有研究表明[4],角质层是主要屏障,能防止化学物质穿透,角化细胞含有结构脂肪及水溶性物质。且脐下无脂肪组织,与深筋膜、腹膜直接连接,屏障作用最弱,敏感度最高[5]。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特征外,还有丰富的静脉网,因此,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又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用药物调敷脐部,外加胶布固封,或以膏药贴封,角质层膨胀为多孔状态,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吸收。目前,医学研究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被人体吸收。
2.2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变化情况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及腹膜刺激,去除病因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神经支配,导致胃肠道激素分泌障碍及紊乱,以及术后腹腔内少量渗血渗液、水电质平衡紊乱。这些均不同程度地抑制胃肠功能,导致肠蠕动减弱、腹胀等的发生。加之术前禁食期间引起肠腔内的细菌移位,易发生感染,增加并发症。如肠麻痹、肠梗阻和肠粘连的发生率,不利于手术后机体的恢复。
3 临床研究概况
梅春林[6]在硝黄贴敷脐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60例疗效观察中,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情况及排气情况的观察,证实硝黄贴透皮治疗能较好地改善经腹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王玲姣[7]用吴茱萸敷脐配合维生素C2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促进胃肠术后功能的恢复,预防和减轻术后腹胀的发生。宋春辉等[8]在《中药敷脐疗法对经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一文中,对180例经腹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药敷脐后治疗组在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外周血中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升高,有效地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及防治肠源性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黄宁静等[9]用小茴香热敷腹部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将47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265例,对照组213例,常规治疗护理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肠鸣音出现的时间及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试验组肠鸣音出现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邓宝康[10]以葱白为主配血余炭、桂叶、皂荚研末敷脐治疗小儿麻痹性肠梗阻25例,全部有效。王靖明[11]用麝香0.15~0.25 g置脐孔,外贴胶布,然后点燃艾卷,隔布灸到肛门排出矢气为止,治疗肠梗阻20例显效。
4 小承气汤药膜药物组成对术后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
4.1 小承气汤药膜药物组成
小承气汤药膜敷脐疗法是将小承气汤中大黄、枳实、厚朴三味药按适当比例溶解于成膜材料(壳聚糖、明胶)溶液中,用流涎法制成敷脐。大黄归胃、大肠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成分结合型蒽苷被大肠降解,还原成蒽酮或蒽酚,刺激肠黏膜及肠壁肌肉内的神经丛,促进结肠蠕动,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加快肠蠕动。同时,它能抑制肠细胞膜上钠离子、钾离子ATP酶,阻碍钠离子的转运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机械性地刺激肠壁,从而使蠕动增强。故大黄敷脐对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枳实、厚朴对胃肠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两药合用能有效地促进胃肠平滑肌兴奋,从而加快其功能恢复。同时,其成膜材料壳聚糖及明胶具有表面活性[12],黏附力强,使药物易于穿透皮肤而被吸收,并且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4.2 作用机制
诸药合用能明显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改善肠壁水肿,增加肠壁血液供给,预防肠粘连的发生。此外,该方还有增加肠血流量、改善肠管血运状态、减少炎性渗出的作用。总之,经腹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较低下,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这是现代外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60例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说明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肠蠕动,改善肠壁水肿及供血,是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小承气汤 篇2
60例患者全部来自2007-01~2007-06我院普外二科腹部术后住院病人。其中对照组30例, 男14例, 女16例, 年龄19~60岁。治疗组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1~59岁。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为腹部术后住院患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术后即开始用药膜敷脐, 每8小时换1次。对照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 于术后6小时开始监听肠音, 每小时监听1次, 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患者第1次排气、排便的准确时间。所有数据均用SPSS14.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F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2000年国际公认的罗马Ⅱ标准。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30例, 治愈9例, 显效14例, 好转6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30例, 治愈1例, 显效9例, 好转1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P<0.01。
3.3 两组间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4 讨论
腹部手术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剖关系的改变, 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以及胃肠神经激素调节等紊乱是造成持续性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将小承气汤溶解于成膜材料 (壳聚糖、明胶) 溶液中用流延法制成膜制剂, 药膜具有表面活性, 黏附力强, 使药物易于穿透皮肤, 使药效明显而持久, 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壳聚糖具有广谱抗菌活性[1], 能促进人表皮细胞生长和局部免疫调节作用[2], 同时小承气汤[3]具有促进肠蠕动、抗炎、改善肠壁血液循环的作用, 在抗病原体、解热降温、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机能、清除自由基及减轻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等方面都有较显著的疗效。腹部被称为人类第二大脑, 加之神阙穴皮下组织少, 皮肤敏感度高, 屏障功能差, 血管分布特殊, 血液循环好, 渗透性强, 药物经脐直接吸收, 而未经消化道, 有效成分破坏较少, 因此敷脐疗法更为方便, 安全, 疗效更为显著。本研究表明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明显缩短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 加速排气排便, 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蒋玉燕, 毕忆群, 蒋建国, 等.聚氨基葡萄糖体外抗菌活性.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6, 21 (1) :54.
[2]Nishmura, Nishimura S, Seo H, et al.Macrophage activationwith multiporous beads preparedfrompartially deacaly-lated chitin.Biomal Mater Res, 1986, 20 (3) :1357.
小承气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12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男36例, 女26例;年龄 (65.3±7.4) 岁;胰头癌25例, 壶腹周围癌19例, 胆总管下段癌18例。对照组男37例, 女25例;年龄 (64.7±6.9) 岁;胰头癌26例, 壶腹癌17例, 胆总管下段癌1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史及疾病种类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治疗方案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2 营养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CHILD法行消化道重建术, 胰导管做体外引流, 术中行高位空肠穿刺置管, 或经胃壁穿刺置管, 出口过胃空肠吻合输出口25cm, 置管腔外段缝合浆肌层隧道式埋藏2.0cm。2组患者均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早期给予低剂量的肠内营养与肠外静脉营养联合支持治疗。肠内营养输液泵模拟正常饮食规律间断集中输注, 输注泵控制输注温度28~30℃。肠内营养液选用整蛋白型肠内全营养乳剂 (能全力, 荷兰Nutricia公司生产) , 肠外营养由外周中心静脉滴注糖脂比为2∶1的混合营养液, 复方氨基酸提供氮源, 脂肪为30%脂肪乳, 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予以均衡配方, 根据患者胃肠耐受情况逐步调整肠内、外营养液量、速度及比例, 逐步达到喂养目标, 每天热量30~35kcal/kg, 蛋白质1.8~2.0g/ (kg·d) 。均按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患者每天基础需要量 (BEE) , 氮入量0.3g/ (kg·d) , 热氮比418.4~627.6k J/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服小承气汤治疗, 组方:生大黄15g, 厚朴10g, 枳实10g, 陈皮10g, 赭石20g, 柿蒂15g, 竹茹15g, 甘草10g, 每天1剂, 水煎服至250ml, 早晚2次通过鼻空肠营养管注入。对照组同期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通过术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鼻饲注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的肝胆酶学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红素 (TBi L) 、直接胆红素 (DBi L) 水平。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日本日立KF-700型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统计2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时间、呕吐发生次数、腹泻率、患者开始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评估胃肠功能, 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酶生化指标
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ALP、TBi L及DBi L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胃肠功能
观察组腹胀发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呕吐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 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尽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外科临床营养的首选治疗途径。目前各种研究[4,5]已证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为进一步达到临床营养目标, 各种有关肠内营养剂种类、量及免疫营养等研究正在临床开展[6~8]。早期开展单纯肠内营养治疗对于严重手术创伤后患者营养目标的改善尚不满意, 如何有效配合肠内营养, 尽早恢复胃肠功能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9,10]。笔者就小承气汤在临床营养的辅助治疗作用进行阐述, 为进一步揭示小承气汤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
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ALP、TBi L及DBi L较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胃肠功能指标明显改善, 住院时间缩短, 住院费用降低。研究结果显示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配合小承气汤治疗, 可明显改善胃肠道临床肠内营养不耐受现象, 减少早期肠内营养造成的腹胀、恶心、呕吐等现象, 促进了早期肠内营养目标的达成。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助于肝胆酶损伤的减轻, 肝功能的改善。同时小承气汤组方具有清热通腑, 消积除瘀, 理气通肺, 健脾化痰, 平肝潜阳, 除烦止呕, 缓急和胃、通下而不伤正等功效[11], 对于胰十二指肠术后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总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给予小承气汤辅助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肝脏功能损伤,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小承气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早期给予低剂量的肠内营养与肠外静脉营养联合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小承气汤治疗。对照组同期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通过术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鼻饲注入。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的肝、胆酶学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碱性磷酸酶 (ALP) 、总胆红素 (TBi L) 、直接胆红素 (DBi L) 及胃肠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ALP、TBi L及DBi L均低于对照组;腹胀发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呕吐发生次数、腹泻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加服小承气汤辅助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肝脏功能损伤,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小承气汤 篇4
关键词:肠梗阻,中西医药疗法,小承气汤
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疾病时“驱邪”的同时, 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伤正”[1]。人体元气受到损伤, 气虚血行不畅导致血脉疲阻, 腑气雍滞, 从而导致癖滞湿热和毒热郁结于六腑而不能传化, 并引起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 出现排气排便停止,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等。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单纯用西医治疗较理想。本科自2003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小承气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0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将2005-2010年收治的15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均为住院患者) , 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80例, 男43例, 女37例;年龄27~63岁, 平均 (39.2±0.9) 岁;病程1~4年, 平均 (1.9±0.7) 年;病因:肠粘连松解术后14例;阑尾切除术后20例, 胃大部切除术后11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18例, 左半结肠切除术后10例, 其他7例。对照组72例中, 男39例, 女33例;年龄26~62例, 平均 (41.0±0.9) 岁;病程1.2~3.8年, 平均 (1.8±0.5) 年;病因:肠粘连松解术后12例, 阑尾切除术后20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14例, 左半结肠切除术后11例, 胃大部切除术后9例, 其他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因等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 予胃肠减压, 入院患者均立即进行胃肠减压, 以便观察其胃肠液的质量和病情的演变, 并及时抽取胃内容物。 (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 防治感染。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通里攻下、行气活血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小承气汤加味:大黄12 g, 厚朴6 g, 枳实9 g, 临证加减:呕吐重者加用代赭石;腹痛甚者加用玄胡;便结无矢气者加用焦槟榔;精神差者加用西洋参;舌暗有淤斑加用丹参、川芎。每日1剂, 水煎去渣取药汁200ml口服。
1.3 诊断标准
(1) 患者均有腹部或盆腔手术史。 (2) 以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病症及以往曾有肠梗阻病史或有经常性腹痛。 (3) 腹部无明显压痛和肌紧张, 但是肠鸣音较活跃。 (4) X线示:腹腔无明显气液平面, 但有明显肠腔积气征象。中医辨证标准:腹痛呈阵发性, 腹胀不著, 纳呆, 肠鸣无矢气, 舌苔白或腻, 脉弦或细, 或同时伴有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 喜太息[2]。病例排除标准:排除完全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等疾病[3]。
1.4疗效标准
总体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肠梗阻的疗效标准制定, (1) 临床痊愈表现为症状、体征消失, 恢复排气排便, 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 (2) 显效表现为腹痛消失、腹胀减轻、恢复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 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 (3) 有效表现为腹痛腹胀减轻, 有排气排便, 无恶心呕吐, 腹部X线影像有所改善。 (4) 无效表现为治疗后症状、体征、腹部、腹部X线无改善, 甚或加重者[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7 d后,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
3 讨论
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肠粘连是由于手术过程中使肠管浆膜面和腹膜受损的结果。它破坏了间皮细胞纤维蛋白原的释放与溶解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使纤维蛋白原释放增加和纤维蛋白原溶解发生障碍, 导致大量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腹腔内而发生粘连[4,5]。因此, 术后发生的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应积极地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 对单纯西医的手术治疗方法需要谨慎对待。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治疗组用小承气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比常规单纯应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临床痊愈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小承气汤加味联合西医保守治疗肠梗阻。中医认为, 引起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常见原因有两个: (1) 手术后人体元气受损, 血脉疲阻, 气虚血行不利, 腑气雍滞等原因使毒热和湿热郁结于六腑而不能传化。 (2) 术后肠道气机不利, 上下不通, 气血郁闭, 从而导致传化不能, 胃肠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排气排便停止并伴有腹胀便秘等。脾胃为气机“冲和”之脏, 胃与大肠均属阳明经, 主通主降, 通降则生化有源, 出入有序[6]。然而由于手术后的影响, 使胃失和降, 肠传化功能失调。进而肠道阻滞, 气机上逆, 气道不宣引起胃饱胀痛。主要表现为胃肠动力的减弱和紊乱。《伤寒论》记载有“下利, 谵语者, 有燥屎也, 宜小承气汤。”张仲景常用其治疗肠梗阻实燥轻症[7]。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常为肠梗阻的实燥轻症, 可以应用小承气汤治疗。应用小承气汤联合西医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与重症需要手术治疗的需谨慎对待, 尽早选择手术治疗。小承气汤治疗术后用粘连性肠梗阻有以下原因如下, 小承气汤的原液对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小承气汤能增加肠道的蠕动容积和推动功能[8]。增加肠管血流量, 改善肠管血运状态, 降低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对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使肠管的炎症水肿消退, 促进肠管的粘连松解, 恢复其成角畸形。方中大黄为君, 味苦性寒, 善于泻下攻积, 泻热通便, 荡涤肠胃邪热积滞, 又有活血化瘀之功。方中佐以厚朴、枳实除满消胀, 行气导滞除痞, 两者协同大黄加速积滞的排泄。因其病程迁延, 常反复发作,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势, 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 联合西医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更好的疗效。笔者体会,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为虚实夹杂, 故用小承气汤加味, 以求表里双解之功, 调整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小承气汤为温和通降, 通降不猛, 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大妙法[7]。小承气汤加西洋参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紊乱, 缓解紧张情绪, 具有调节神经体液的功能[9]。小承气汤加焦槟榔可使运化功能增强, 通腑降气效果明显, 加丹参、川芎活血祛瘀通腑助运化。故我院认为小承气汤加味治疗联合保守常规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桂泽红, 谭志健, 陈志强, 等.祛邪不伤正或少伤正的手术观[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11 (4) :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 (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7:63-64.
[3]吴在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15-522.
[4]张延龄.腹膜粘连的形成及防治[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1981, 8 (1) :17.
[5]Cheynel N, Cortet M, Lepage C, et al.Trends in frequency and management of obstructing colorectal cancers in a well-defined population[J].Dis Colon Rectum, 2007, 50 (10) :1568-1575.
[6]陈筱云.陈家礼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8
[7]张晓东.小承气汤治疗慢性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6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9) :119-120.
[8]李广彬.小承气汤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15 (1) :136-137.
小承气汤 篇5
关键词:大承气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
大承气汤,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1],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味饮片组成,由多味药、多成分组成的一个富含层次和结构的有机整体,泻法的代表方剂。为了更好的保证大承气汤的一致性,运用指纹图谱技术来控制其质量。目前已有文献对大承气汤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标定了7个有效成分[2],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HPLC法进一步研究,标定了9个有效成分,具有信息量大、基线平稳、分析时间较短的特点,为全面控制大承气汤的质量提供更为科学、直观的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分离单元, 2996型-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Millipore-Q纯水器;KQ-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芦荟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素对照品,厚朴酚对照品,和厚朴酚对照品,柚皮苷对照品,橙皮苷对照品,新橙皮苷对照品(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大黄、厚朴、枳实、芒硝饮片购于北京市双桥燕京饮片厂,经江西中医学院付晓梅教授鉴定;乙腈为色谱纯(Tedia试剂公司),乙醇、磷酸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4.6 mm,5 μm);柱温:2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A:乙腈,B: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洗脱程序见表1;进样体积:20 μl;分析时间:75分钟。
2.2 供试品制备
称取大黄36 g、厚朴27 g、枳实27 g、芒硝13.5 g,加入8倍量水(即836 ml),浸泡30分钟,加热煮沸后,文火慢煎40分钟,放冷,纱布滤过,即得大承气汤。精密量取大承气汤5 ml,置50 ml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有沉淀析出),超声提取30分钟,摇匀,以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 3 方法学考察
2.3.1 精密度试验
分别吸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每次进样20 μl,测定HPLC色谱图,结果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小于0.38%,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小于1.37%,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2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20 μl,分别在0、2、4、8、12、24小时进样6次。结果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小于0.15%,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小于1.8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
2.3.3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大黄、厚朴、枳实、芒硝饮片各5份,按照大承气汤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平行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HPLC图。结果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小于0.28%,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小于2.55%,表明方法重现性良好。
2.4 大承气汤指纹图谱的测定及分析
2.4.1 共有峰的确定
精密量取10批大承气汤供试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通过比对相同保留时间的紫外光谱图,最终选择了12个特征峰作为指纹图谱的共有峰,见图1。经对照品的定位归属,确定了其中9个峰。其中峰1为柚皮苷,峰2为橙皮苷,峰3为新橙皮苷,峰6为芦荟大黄素,峰7为大黄酸,峰9为和厚朴酚,峰10为大黄素,峰11为厚朴酚,峰12为大黄酚。由于峰7的面积较大且保留时间适中,因此,选择峰7为参照峰,且计算各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结果见表2。10批大承气汤的HPLC指纹重叠图谱见图2。
2.4.2 特征指纹峰分析
本文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2004A版),对10批大承气汤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10批大承气汤之间的相似度和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10批大承气汤之间的相似度在0.503~0.989之间,10批大承气汤与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664~0.979之间,不同来源、批次的饮片(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煎煮所得大承气汤的特征峰峰高有较大差异,且相似度差异较大。
2.5 大承气汤与药材之间的相关性
分别取大承气汤供试品、大黄供试品、厚朴供试品、枳实供试品、芒硝供试品进样测定,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确定峰归属。通过比较分析,大承气汤指纹图谱的共有峰中,4、5、6、7、8、10、12号峰来源于大黄饮片;9、11号峰来源于厚朴饮片;1、2、3号峰来源于枳实饮片;没有峰归属于芒硝饮片。
3 讨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不同产地、批次的饮片煎煮所得十批大承气汤的特征峰高及相似度差异较大。因此,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大承气汤的质量控制是极有必要的,可参考文献的方法,采用原料勾兑技术[3]及多指标控制技术[4]达到总体用药水平,提高不同批次大承气汤之间的相似度以控制其质量。
本研究建立了大承气汤HPLC指纹图谱,12峰分别体现了大黄、厚朴、枳实3药材的特征,不仅为大承气汤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部分依据,并且能更好的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充分体现了中医用药的特色,为挖掘传统中药复方的特色提供了有利手段。
大承气汤中化学成分较多,除了已知的可测成分,还有许多未知成分无法控制。通过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不仅可控制已知成分的含量,还可对其他未知成分进行定量控制,便于更好的控制大承气汤的内在质量,为大承气汤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更简便、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解培勋.大承气汤与燥屎宿食关系初探.中国中医急症[J],2001,10(3):152,155.
[2]李璇,裴秋燕,唐静雯,等.大承气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044-3045.
[3]金樟照,祝明,吴文军,等.原料勾兑在控制中药注射液指纹图谱中应用[J].中成药,2003,25(10):777-779.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临床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 治疗组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 (45.2±5.2) 岁;病程3h至2天, 平均病程 (1.2±0.1) 天;阑尾炎术后引发肠梗阻者25例, 腹部手术后引发肠梗阻者6例, 宫外孕术后引发肠梗阻者5例, 腹膜炎术后引发肠梗阻者4例。对照组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5~65岁, 平均年龄 (50.6±5.6) 岁;病程5h至3天, 平均病程 (1.4±0.3) 天;阑尾炎术后引发肠梗阻者26例, 腹部手术后引发肠梗阻者7例, 宫外孕术后引发肠梗阻者4例, 腹膜炎术后引发肠梗阻者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患者均符合肠梗阻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均有腹胀、呕吐、腹痛等临床表现;排除药物过敏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试验者, 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禁止饮食, 给予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治疗, 使用抗生素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止痛、解痉等药物。
1.3.2 治疗组
采用大承气汤治疗, 药方组成为:川朴、枳实各10g, 大黄、芒硝各20g。水煎服用, 每天1剂, 剂量为300mL, 早晚各1次。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辨证治疗:若患者身体较为强壮, 肠梗阻病发时间短, 可适当添加莱菔籽10g;若患者肠梗阻病发时间长, 身体虚弱, 脉搏异常, 可适当添加红参10g、天冬10g等;若患者气血不足, 可添加赤芍20g、桃仁10g等;若患者存在呕吐、呃逆现象, 可添加半夏10g、生姜3片等。临床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病情, 若患者腹胀、呕吐等症状加重, 肛门无法正常排气、排便, 或病情加重, 应立即转为手术治疗, 以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1.4 观察项目
临床疗效标准[3]: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肛门排气、相应指标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相应临床指标逐渐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指标检查未变化, 或病情加重。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排气时间、腹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s, 天)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并发症, 治疗组患者感染、毒血症、肠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 (2.5%) 低于对照组 (15.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n)
3 讨论
肠梗阻为临床常见病, 由于肠梗阻疾病病因、病发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等不同, 导致病情发展程度亦不相同。目前, 临床治疗肠梗阻疾病常用方法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明确诊断, 主要原则为恢复患者肠道功能、纠正全身性功能紊乱现象[4]。
中医认为, 肠梗阻属于“肠结”等范畴, 人体五脏六腑以通为主, 脏腑通畅才能确保身体健康。由饮食不合理、寒气入侵、气血不足等因素导致的脏腑不通, 均可诱发“肠结”。因此, 肠梗阻疾病治疗原则为畅通肠道。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 具有活血化瘀、通里攻下等作用[5], 还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现状, 加快肠胃蠕动, 最终实现通畅肠道的目的。大承气汤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等中药成分组成, 其中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清理肠胃之功效, 可有效治疗肠胃紊乱;同时, 大黄作为阻滞剂药物, 可减少钙质, 保护细胞;此外, 大黄还具有抵抗感染、退热等作用, 可控制各种病原体。厚朴可松弛肠道, 增强肠道运动功能, 加快肠胃蠕动, 有利于肠胃内容物排出。大承气汤具有恢复肠道功能, 可加快体内毒素排出, 降低血液黏度, 提高红细胞活力, 减少自由基损伤度, 改善血液循环现象等作用, 治疗肠梗阻效果明显。
本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排气时间、腹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说明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疗法, 与张晓东等[6]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可减少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肠梗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大承气汤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排气时间、腹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可减少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梗阻,大承气汤,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闫韶花, 陈欣燕, 焦拥政, 等.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临床用量研究[J].中医杂志, 2013, 14 (22) :1953-1956.
[2]胡爱家, 肖卫平, 詹小颖, 等.大承气汤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肠梗阻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 2013, 38 (30) :151-152.
[3]隋杰, 梁毅, 吴志平, 等.生长抑素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8 (12) :2228-2229.
[4]王朝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价值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19) :108-109.
[5]蒋志诚, 胡胜云, 宋乐勇.大承气汤治疗肿瘤合并肠梗阻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4, 26 (12) :47-48.
加味大承气汤治牛羊瘤胃积食 篇7
1.1 牛羊过量采食粗纤维,如稻草、麦秸,特别是半枯的花生藤、红苕藤时既不利于反刍,又易引发瘤胃积食;牛羊饮水不足、饲料突然改变、劳役过度或前胃弛缓等也易诱发瘤胃积食。
1.2临床表现为反刍、嗳气减少或停止。 患病牛羊头向后躯顾盼、后肢踢腹、磨牙、呻吟、站立不安、拱背、努责、摇尾、呼吸急速、心跳加快、口臭。重症者因酸中毒而死亡。
2 治则
泻下理气,消食健胃。
3 处方
加味大承气汤:大黄80 g(另包),芒硝160 g(另包),厚朴20 g,枳实40 g,青皮80 g,麦芽100 g,山楂60 g,槟榔40 g,木香20 g,香附20 g,甘草10 g,水煎。大黄、芒硝后下,短煎,煎好后候温灌服。此量为中等大小牛用量,临床应根据牛羊体重酌情加减药量。
4 方解
大黄苦寒,泻下通便解毒,芒硝咸寒,润燥破结致泻,二药为泻下之主药;厚朴苦温,宽中行气,枳实苦寒,破气消积导滞,二药主行气消痞除螨,辅以青皮、木香、香附破积行气,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降低胃壁压力,避免酸中毒;麦芽甘咸,消食和中,山楂酸温消食化积,青皮苦温消积化滞,厚朴健胃,四药合用消食健胃;槟榔苦涩消胀镇痛,木香辛散苦降而温通,通行胃肠气滞,行气止痛,香附辛苦理气止痛,合大黄有祛食积气滞,脘腹胀痛之功。槟榔、枳实、木香三味又有增强胃肠节律性蠕动的作用。
5 药理
5.1 大黄含有结合状态的葸醌
类物质,可刺激肠壁,引起肠壁收缩,分泌增加,而起泻下通便作用;芒硝含少量硫酸钠,有致泻作用。二药合用泻下作用很强。
5.2 厚朴含有少量生物碱等,
可缓解肌肉僵直,又能使畜体肠管紧张度下降,还能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反射性兴奋,故可健胃;枳实含挥化油、黄酮类,可增强肠胃节律性蠕动,有利肠内气体及粪便排出。
5.3 青皮对消化道有缓和刺激
作用,有利于肠胃积气的排除,并可使胃液增多,可助消化;木香对胃肠有轻度刺激作用,能促进蠕动及分泌,因而能缓解胃胀所致的腹痛;香附有健胃、驱除积气的作用,并能提高肌体对疼痛的耐受性。三味药在本方中主破积行气,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
5.4 麦芽含淀粉分解酶,有健
胃助消化作用。山楂含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口服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促消化。二药和青皮、厚朴起消食健胃作用。
5.5 槟榔含生物碱,可增加肠管
的张力和蠕动,有轻泻作用,能使胃黏膜分泌亢进。甘草含甘草甜素,对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物中毒及细菌毒素有解毒作用。甘草的水提取物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乙糖胺”成分,使胃黏膜不受损害。
6 体会
6.1 对热象重的病畜应加大大黄用量;便秘的应加大大黄、芒硝用量。具体用药量因畜而定。
6.2 首次用药只灌服药汤;病情好转时,应将药渣合灌。牛羊属反刍动物,药渣经反刍后可提高疗效。
6.3 给予病畜易消化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