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治疗应用(精选8篇)
大承气汤/治疗应用 篇1
肠梗阻为临床常见病, 致病因素较多, 易诱发相关并发症, 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 临床治疗肠梗阻疾病主要原则为恢复肠胃功能、减少全身性功能紊乱[2]。本研究选取8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大承气汤和西医药物治疗,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 治疗组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 (45.2±5.2) 岁;病程3h至2天, 平均病程 (1.2±0.1) 天;阑尾炎术后引发肠梗阻者25例, 腹部手术后引发肠梗阻者6例, 宫外孕术后引发肠梗阻者5例, 腹膜炎术后引发肠梗阻者4例。对照组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5~65岁, 平均年龄 (50.6±5.6) 岁;病程5h至3天, 平均病程 (1.4±0.3) 天;阑尾炎术后引发肠梗阻者26例, 腹部手术后引发肠梗阻者7例, 宫外孕术后引发肠梗阻者4例, 腹膜炎术后引发肠梗阻者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患者均符合肠梗阻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均有腹胀、呕吐、腹痛等临床表现;排除药物过敏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试验者, 且签署临床意向书。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禁止饮食, 给予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治疗, 使用抗生素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止痛、解痉等药物。
1.3.2 治疗组
采用大承气汤治疗, 药方组成为:川朴、枳实各10g, 大黄、芒硝各20g。水煎服用, 每天1剂, 剂量为300mL, 早晚各1次。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辨证治疗:若患者身体较为强壮, 肠梗阻病发时间短, 可适当添加莱菔籽10g;若患者肠梗阻病发时间长, 身体虚弱, 脉搏异常, 可适当添加红参10g、天冬10g等;若患者气血不足, 可添加赤芍20g、桃仁10g等;若患者存在呕吐、呃逆现象, 可添加半夏10g、生姜3片等。临床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病情, 若患者腹胀、呕吐等症状加重, 肛门无法正常排气、排便, 或病情加重, 应立即转为手术治疗, 以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1.4 观察项目
临床疗效标准[3]: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肛门排气、相应指标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相应临床指标逐渐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指标检查未变化, 或病情加重。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排气时间、腹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s, 天)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并发症, 治疗组患者感染、毒血症、肠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 (2.5%) 低于对照组 (15.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n)
3 讨论
肠梗阻为临床常见病, 由于肠梗阻疾病病因、病发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等不同, 导致病情发展程度亦不相同。目前, 临床治疗肠梗阻疾病常用方法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根据病情明确诊断, 主要原则为恢复患者肠道功能、纠正全身性功能紊乱现象[4]。
中医认为, 肠梗阻属于“肠结”等范畴, 人体五脏六腑以通为主, 脏腑通畅才能确保身体健康。由饮食不合理、寒气入侵、气血不足等因素导致的脏腑不通, 均可诱发“肠结”。因此, 肠梗阻疾病治疗原则为畅通肠道。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 具有活血化瘀、通里攻下等作用[5], 还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现状, 加快肠胃蠕动, 最终实现通畅肠道的目的。大承气汤由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等中药成分组成, 其中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清理肠胃之功效, 可有效治疗肠胃紊乱;同时, 大黄作为阻滞剂药物, 可减少钙质, 保护细胞;此外, 大黄还具有抵抗感染、退热等作用, 可控制各种病原体。厚朴可松弛肠道, 增强肠道运动功能, 加快肠胃蠕动, 有利于肠胃内容物排出。大承气汤具有恢复肠道功能, 可加快体内毒素排出, 降低血液黏度, 提高红细胞活力, 减少自由基损伤度, 改善血液循环现象等作用, 治疗肠梗阻效果明显。
本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排气时间、腹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说明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疗法, 与张晓东等[6]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可减少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肠梗阻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大承气汤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排气时间、腹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可减少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梗阻,大承气汤,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闫韶花, 陈欣燕, 焦拥政, 等.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临床用量研究[J].中医杂志, 2013, 14 (22) :1953-1956.
[2]胡爱家, 肖卫平, 詹小颖, 等.大承气汤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肠梗阻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 2013, 38 (30) :151-152.
[3]隋杰, 梁毅, 吴志平, 等.生长抑素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8 (12) :2228-2229.
[4]王朝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价值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19) :108-109.
[5]蒋志诚, 胡胜云, 宋乐勇.大承气汤治疗肿瘤合并肠梗阻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4, 26 (12) :47-48.
[6]张晓东, 顾群浩, 朱晓明, 等.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8 (6) :25-26.
大承气汤/治疗应用 篇2
【关键词】复方大承气汤;穴位针刺;胃瘫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76—01
胃瘫(gastroparesis)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发病率为3%~4%【1】。如何及时治疗并正确护理胃瘫,尽量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尤为重要。从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20例,在西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中医中药治疗,2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为38岁至68岁,平均年龄为53岁,6例为全麻下行的标准胃癌根治术(D2),胃-空肠吻合术,4例为半肝切除术,3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2例为胃间质瘤胃部分切除术,1例为刀刺伤胃修补术,1例为小肠破裂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ipple),1例为横结肠癌根治术,于术后5天至7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进食流食或半流食时出现上腹部饱胀、钝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含有胆汁和胃内容物,呕吐后症状有所缓解,体检听诊肠鸣音减弱,均行胃肠钡餐造影检查,提示无机械性梗阻因素,动态观察胃蠕动及排空情况,患者均表现为胃蠕动减弱,上述病例均符合胃瘫综合征( PGS) 的诊断标准:(1)术后7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终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而需行胃肠减压者。(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5天。(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征象。(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2】。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本组患者因胃肠减压期间造成大量电解质丢失,加之长期禁食水,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因此,必须及时加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本组患者中20例患者经贵要静脉穿刺留置PICC导管,2例患者PICC穿刺失败后给予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通过留置的导管均匀、缓慢的输入华瑞制药生产的卡文1440肠外营养制剂,同时补充必要的电解质,维生素。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 从而使胃肠道得到较好的休息【3】,而且还能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提供符合生理需要的营养。同时根据医嘱正确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如肌肉注射胃复安、服用吗丁啉等。
1.2.2 复方大承气汤的中药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麻醉和腹部手术的创伤可造成腹腔脏器气滞血瘀、肠腑气机运化失调。大承气汤具有通里攻下、通肺荡积、行气散结之功效【4】。现在国内研究资料证实:大承气汤能加强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使胃内压力升高,并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收缩力,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推进,能改善腹腔内血运及肠壁血液循环,减轻胃肠道阻滞水肿,促进坏死组织吸收及抗菌抗炎的作用【5】【6】。本组20例患者均使用我院自制复方大承气汤(组成:大黄30g、枳实15g、厚朴15g、芒硝30g、莱菔子15g、黄芩15g)制剂治疗,每次1袋(150ml),日2次早晚温服,5天为一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1.2.3 针刺穴位的中医治疗 因足三里等是足阳明胃经的主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故取足三里、中脘、气海、内关、合谷等穴进行针灸、按摩、理疗。此法可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功能,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7】。针刺取足三里、中脘、天枢、内关、气海为主穴;随症配穴:痰湿重者加丰隆,血虚者加血海,血瘀者加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各穴位常规消毒后,诸穴常规针刺,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每隔10分钟行针1次;针刺治疗每周6次,休息1天,6次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进行针刺穴位时,要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屏风,也可让患者倾听轻音乐或与其聊天,以分散注意力,使其身心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1.3 基础护理
1.3.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本组20例患者均为全麻下开腹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创伤较大,进行手术治疗身心受到巨大创伤,加上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出现,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出现了烦躁、焦虑不安、抑郁甚至绝望的心理。为此,我们采用以下护理措施:①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出合理有效地解释,使其正确认识胃瘫综合征,消除其恐惧心理。②保持病室清洁,舒适,给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减少呕吐发生的机会。③以治愈病例为模板,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的方案及过程,使其积极配合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胃肠减压护理 胃瘫患者一经确诊应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是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可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胃肠减压期间要妥善固定胃管,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避免打折、弯曲或脱落,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留置胃管的重要性;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详细记录以便观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定期温热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保持通畅,并及时复查生化及电解质指标。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针刺穴位中医中药治疗和基础护理后,有9例患者经治疗10-14天痊愈出院,其中1例为胃癌根治术,1例为半肝切除术,2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2例为胃间质瘤胃部分切除术,1例为刀刺伤胃修补术,1例为小肠破裂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为横结肠癌根治术;有5例患者14-18天痊愈出院,其中2例为胃癌根治术,2例为半肝切除术后;1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有6例患者18-21天痊愈出院,其中3例为胃癌根治术后,1例为半肝切除术,2例为胰十二指肠术(Wipple)。
3 讨论
胃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并不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对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心理打击较大。通过对本组病例的治疗和护理,体会到传统的心理护理、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等西医治疗联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口服及针刺穴位治疗胃瘫时间短,见效快,达到满意效果。中医中药的治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上的优势,已深入人心,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护理,更能体现出对疾病诊治上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缩短了治疗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上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 秦新裕,刘风林.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5,25(7):441-442.
[3] 黎介寿,韩建旺,顾寿年,等.肠外瘘 661例临床分析[ J].普外临床,1994,9:1.
[4] 于爱琴.TPN联合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观察和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07(13):2335-2336.
[5] 岳华,冯敬坤,王桂英.大承气汤对家兔胃运动影响的试验研究[J].河北中医.1996,18(6):26-27.
[6] 金万亮.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6(5):326-327.
大承气汤/治疗应用 篇3
1 病因及机理
每年4-5月份是胡豆 (又名蚕豆) 收获季节, 畜主因心疼豆桔梗浪费, 便给患牛加料投喂了许多豆类桔梗。由于采食过量的易膨胀的桔梗, 导致瘤胃壁扩张, 容积增大, 瘤胃壁的肌层麻痹, 瘤胃内纤维分解菌和纤毛虫活性下降或被杀灭, 菌群共生关系出现失调, 再加上瘤胃内腐败内容物增多, 发酵产气及有毒产物的刺激, 胃黏膜发炎和坏死, 引起瘤胃炎。渗透性增强, 发生脱水, 血液中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ρH值下降, 乳酸蓄积, 发生酸中毒。血液循环障碍, 肝脏解毒功能下降, 腐败产物被吸收, 引起自体中毒以及循环虚脱的严重现象。
2 临床症状
患牛为350 kg左右的大水牛, 患牛鼻镜干燥, 结膜发绀, 呼吸急促, 站立不安, 出现拱背摇尾, 四肢张开, 回头用角撞击腹部, 或用后肢猛踢腹部, 时起时卧, 疼痛呻吟。视诊可见瘤胃扩张, 左下腹部膨大下垂;触压瘤胃胀满而坚实呈现砂袋样, 并有疼痛表现;叩诊呈响亮的浊音;听诊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经询问得知, 患牛偶有排少量颗粒状干硬暗黑色粪便, 已经有2 d出现类似情况。
3 诊断
根据病史和症状, 可以诊断为瘤胃积食, 因为该病的直接原因是以积食为主, 并已发病2 d时间, 而瘤胃鼓气存在时间短、发病急等特征, 前胃弛缓是由于积食未能及时消除而继发该病, 两者存在前后关系, 故此可诊断为瘤胃积食, 但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继发酸中毒、瓣胃阻塞、前胃弛缓综合症、创伤性网胃炎等病。
4 治疗措施
应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过食, 避免突然更换饲料, 粗饲料要适当加工软化后再喂。治疗原则导滞消积、健脾理气。用大承气汤加减, 处方如下:大黄40 g、芒硝100 g、木香30 g、枳实40 g、槟榔30 g、莱菔子40 g、陈皮40 g、甘草30 g、二丑 (牵牛子) 40 g、荜澄茄30 g、香附子30 g、木通30 g、滑石40 g, 研末, 开水冲, 候温, 牛1次内服。用药10 h后, 出现食欲, 能吃少量青草, 但仍未见反刍;听诊瘤胃蠕动音2次/min, 每次蠕动时间约为9 s。4月26日晚开始反刍, 每次咀嚼15次, 少量饮水, 排适量稀粪, 腹围明显缩小, 触及瘤胃, 浊音较小, 有清音, 反刍、食欲渐正常, 遂跟进服用3剂, 痊愈。
5 小结与体会
大承气汤/治疗应用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8例SAP患者, 其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治指南》的诊断和分类标准[4]。其中胆源性胰腺炎38例, 饱餐性胰腺炎24例, 酒精性胰腺炎13例,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 术后并发胰腺炎5例, HL相关性4例, 原因未明4例。根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以及Ranson评分、APACHEⅡ、CT分级等评分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本组病例中男性51例, 女性37例;年龄最小16岁, 最大84岁, 平均42.5岁, 按Dolls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 年龄16~77岁, 平均年龄39.6岁;对照组42例, 年龄18~84岁, 平均年龄43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情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首先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胰腺休息疗法 (禁食禁饮、胃肠道减压) 、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解痉、抑酸抑酶、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支持等;实验组自入院后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大承气汤 (柴胡10 g, 黄芩10 g, 半夏、白芍各10 g, 枳实10 g, 厚朴10 g, 玄明粉10 g (冲) , 生大黄10 g) , 每天2剂 (150毫升/剂) , q6 h经胃管注入;同时行大承气汤灌肠 (200毫升/次) , 将排便次数控制在3~5次/天;若灌肠效果欠佳, 还可再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9 g或杜秘克2包, 2次/天, 务必达到通腑导滞的目的。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行胃管注入及灌肠。
1.3观察指标: (1)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 (2) 平均住院时间。 (3) 辅助检验指标:白细胞 (WBC) 计数、血、尿淀粉酶。 (4) 并发症的发生率, 包括感染, 胰腺坏死, MODS等。
1.4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血常规以及血、尿淀粉酶复查完全恢复正常, 影像学 (腹部彩超、上腹部CT) 复查完全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血常规以及血、尿淀粉酶基本恢复正常, 影像学 (腹部彩超、上腹部CT) 提示胰腺水肿好转, 周围渗出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尿淀粉酶) 及影像学复查提示均无改善或进一步恶化[5]。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比较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腹痛腹胀治疗后2~8 d开始减轻或消失, 体温和血常规分别经3 d和5 d恢复正常, 胃肠道功能 (肠鸣音以及排便排气等) 在3~10 d恢复正常, 血、尿淀粉酶平均经4~7 d降至正常, 平均住院时间为11 d;对照组腹痛腹胀6~18 d逐渐减轻或消失, 体温和血常规分别经6 d和11 d恢复正常, 胃肠道功能6~20 d恢复正常, 血尿淀粉酶平均经6~10 d降至正常, 平均住院时间为19 d。实验组治愈38例, 显效6例, 2例死亡, 总愈显率95.6%, 其中出现感染、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等并发症共12例, 发生率26%。对照组治愈28例, 显效10例, 4例死亡, 总愈显率76.2%, 出现严重并发症18例, 发生率42%, 2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SAP病因复杂多样, 病情严重, 病死率高, 发病机制相当复杂并未完全明确。同时传统西医基础治疗的效果并不满意且SAP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之前一系列研究表明, 胰腺微血管血栓导致血流阻塞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在不同病因的胰腺炎 (胆源性、饮食、精神因素以及HL相关性等) 发生发展中均有重要地位[12]。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一般可分为:早期主要为氧化应激反应以及胰腺腺泡细胞死亡所导致的炎性反应, 晚期则主要为感染并发症。病程中随着炎性因子的释放以及胰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局部的胰腺损伤迅速转变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在发病后期, 毒素作用以及胃肠道的异常运动是细菌及内毒素发生移位的重要原因。这将继发胰腺组织感染坏死进而加重全身炎症, 严重者还可进一步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通过总结SAP的治疗经验,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维持胃肠道功能是防止MODS的“门户”。有效预防胃肠道功能障碍是防止SAP导致的MODS发生、发展, 改善预后状态, 降低SAP病死率的关键[7]。同时大量研究表明, 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胰腺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比率有着重要的联系[8]。轻症的胰腺炎细胞以凋亡为主, 然而重症胰腺炎则以坏死为主, 坏死物质促使消化酶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 这最终使得局部及全身炎性损伤逐渐加重。细胞的坏死-凋亡在一定条件可以激活并相互转换, 近年来该机制以及相关的生物学机制已经成为胰腺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热点。
中药在我国的运用已有长久历史,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先记载了大承气汤,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其针SAP治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大承气汤主要作用为荡涤肠腑, 它不仅能改善胃肠道功能缓解麻痹性肠梗阻, 保护肠道屏障功能,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从而降低细菌移行概率[9];还能有效抑制并减少TNF-α、IL-6、IL-1β等炎性介质的释放[10], 改善微循环, 保护胰腺细胞, 降低菌群易位所引起的致死性的肠源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11]。近年针对中药汤剂以及复方药剂的化学成分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 动物实验确定了大承气汤吸收后在血清中含量较多的四中成分:大黄酸 (rhein) 、厚朴酚 (magnolol) 、橙皮素 (hesperidin) 、柚皮苷 (naringin) [12]。进一步实验表明在胰腺腺泡细胞中大承气汤可以通过调节坏死与凋亡的动态平衡从而抑制炎性反应, 并内在体内外的动物模型中缓解胰腺炎[8]。大黄酸为上述四种物质中最具生物活性的成分, 在雨蛙肽预处理的胰腺腺泡细胞中, 大黄酸能增加其细胞凋亡指数并减少细胞坏死。
综上所述, SAP病因多样, 发病机制复杂, 并发症及病死率高, 治疗相对棘手。笔者的临床观察总结表明,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 发病早期联合应用大承气汤对SAP治疗有确切疗效, 能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消失、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联合西医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2组均首先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46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胃管内间断灌注大承气汤, 同时行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对照组42例则以等量生理盐水胃管注入及灌肠。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和各种辅助检查 (血清学、影像学) 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愈率。结果 实验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各种辅助检查 (血清学、影像学) 恢复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及转手术率等低于对照组, 同时治愈率有显著提高。结论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 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大承气汤治疗切实有效, 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大承气汤/治疗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胰腺疾病组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1]的诊断标准,急性胰腺炎出现下列3项中的一项纳入本研究:(1)有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2)有脏器功能衰竭;(3)Ranson评分≥3,APACHE2Ⅱ评分≥8,CT分级为D、E级。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25~80岁,平均(50±1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年龄(52±16)岁,其中胆源性27例,高脂饮食加饮酒18例,其他2例,发病到入院时间(16±11)h;对照组43例,年龄(48±14)岁,其中胆源性25例,高脂饮食加饮酒15例,其他3例,发病到入院时间(15.5±10)h;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等常规治疗,在用药种类、用药方法上无显著差异,包括:(1)严密监测心、肺、肾等主要脏器功能;(2)积极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3)抑制或减少胰腺分泌;(4)早期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5)选用能够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防止胰腺感染;(6)营养支持,包括全胃肠外营养(TPN)及经空肠的肠内营养(EN);(7)动态进行CT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胰腺感染等并发症;(8)手术治疗包括: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胰被膜切开减压、腹腔冲洗和胰周多管引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生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兑)、枳壳15g、厚朴15g、银花20g、败酱20g、红藤20g、赤芍20g、蒲公英20g、桃仁15g。煎取600ml,经胃管注入和灌肠可同时进行或只进行灌肠。胃管注入每剂50~100ml,4h/次,注药夹管1h后开放;灌肠每剂100ml,温度以39~41℃为宜,患者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10cm,用一次性灌肠袋连接14~16号肛管,润滑前端,轻柔插入肛门20~25cm,缓慢滴入,滴速为60~80滴/min,滴注完毕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20~30min,使药物在肠内尽量保留2h以上。以轻度腹泻为度,用药后若大便次数过多,则适当减少用量,5~7d为1个疗程,若呕吐加竹茹、法夏,若发热加黄连,若腹胀甚加槟榔、佛手。
1.3 观察指标 胃肠减压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2 结果
本组90例,治愈70例,对照组死亡1例,为SAP重度Ⅱ级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胰腺周围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在胃肠减压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
2.1 两组治疗后主要观察结果 见表1。
注: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注: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μ=2.411,P<0.05)。
3 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认为与胆胰腺共同通道相关,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胆总管远端Vater壶腹部梗阻时均可导致引流不通畅,胆汁胰液逆流入胰腺,胰管高压,引起胰腺腺泡细胞的损伤,活性胰酶释放,胰腺自身消化而引起胰腺炎,是严重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起病急,病情凶险。重症胰腺炎时,由于机体过度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而形成“瀑布”效应,引发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衰竭[2]。急性重症胰腺炎引起大量炎性渗出及肠麻痹,使肠黏膜血流量减少,肠黏膜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损害肠黏膜屏障,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等,造成肠道细菌发生易位,诱发或加重全身性病理反应,促进多脏器功能衰竭,从而构成了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非手术治疗除常规的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抑制胰酶分泌、营养支持,改善胰腺微循环外,中药在防治肠麻痹、肠功能衰竭,阻止肠道菌群易位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3]。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而且必不可缺的手段。
有研究表明,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胃管内注入中药汤剂不会增加胰腺分泌[4]。本组资料提示,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能够明显缩短胃肠减压、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大承气汤加味能够作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多个环节:大黄具有抑制胰酶,影响胰腺外分泌功能,其泻下作用利于肠道毒素排泄,抑制肠道细菌过度滋生,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稳定,保护肠道黏膜,防止细菌易位和感染,松弛Oddi括约肌[5];生大黄配伍芒硝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刺激肠道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排气[6],肠麻痹得到改善,大量的肠内容物及毒素被排出,有效阻止肠黏膜屏障的损害和肠道细菌的易位;枳壳、厚朴行积滞,消痞满,散腹胀,宽中理气;桃仁、赤芍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可改善肠管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增进渗液吸收,促进胃肠蠕动;根据病情辨证加味:呕吐加竹茹、法夏,若发热加黄连,若腹胀甚加槟榔、佛手。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除使用胃管内注入外,还结合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可刺激肠蠕动,松弛胆管口括约肌,降低胰管压力,减少胃肠道内毒素的吸收。由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须禁食,口服中药受到限制,尤其腹胀呕吐明显患者,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就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
大承气汤加味治疗胰腺炎可明显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症状,迅速控制病情发展,比单纯西药治疗可明显缩短疗程,能有效改善胰腺微循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转手术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S).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36-238.
[2] Halonen KI,Pettila V,Leppaniemi HC,et al.Mutiple organdi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ute pancreatitis(J.)Crit CareMed,2002,30(6):1274-1279.
[3]陈龙海,吴威中,关凤林,等.中医通里攻下法对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时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22.
[4]田伏洲,黎冬暄.急性胰腺炎重型化的预防(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9):525-527.
[5]陈德昌,景炳文,杨兴易,等.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1,12(1):87-90.
大承气汤的临床应用 篇6
1 肠梗阻
现代医学认为, 先天性、手术及其他因素所致的肠道狭窄, 以及胆石进入肠腔等因素易导致肠梗阻。中医认为实热积滞内结肠胃, 热盛而津液大伤为肠梗阻的主要病机。热盛则体内水分流失, 肠内废物无法得到润泽, 故排出困难, 废物易停留在肠内, 形成肠梗阻。
《伤寒论》中记载大承气汤的功效为峻下热结, 对于阳明腑实证有良好的疗效。方中以大黄为君药, 可泻热通便;芒硝为臣药, 可软坚润燥, 助大黄泻热通便;厚朴、枳实为佐药, 可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大承气汤是临床治疗肠梗阻的常用药。程金霖[1]自1974年以来采用大承气汤为主治疗老年性肠梗阻196例, 治愈173例, 占88%;好转19例, 占10%。林东来等[2]研究表明复方大承气汤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早期预防有明显效果。邱余新[3]采用攻下加灌肠法治疗肠梗阻15例, 取得满意效果。张廷剑[4]将60例肠梗阻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腹部手术后应用加味大承气汤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 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姜敏等[5]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06例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患者, 结果表明40例患者 (37.7%) 完全缓解, 43例 (40.6%) 患者好转, 总有效率为78.3%, 证明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操作方便, 疗效肯定, 且价格低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胰腺胆道疾病
胰腺炎是由胰腺分泌胰酶消化自身以及周围组织导致的炎症, 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湿热蕴结、腑气不通, 治以行气通腑为主, 恰与大承气汤主治的证型吻合。研究表明, 大承气汤联合其他方剂或西药, 在治疗急性胰腺胆道疾病方面有明显效果。王先坤等[6]运用大承气汤佐以黄芩、柴胡等中药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发现加味大承气汤能下调患者IL-6、IL-18水平, 缩短病程, 缓解腹痛症状,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王晓瑜等[7]研究表明大承气汤能通过提高血清SOD水平以及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改善微循环障碍, 减轻组织损伤, 从而保护胰腺组织。郭森仁等[8]运用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 发现患者总有效率、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王桐等[9]对1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行胆肠内引流术, 术后早期采用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之法, 方用大承气汤及大柴胡汤加减, 取得较好效果。
胆囊炎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 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以炎性介质刺激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急慢性胆管炎是肝胆外科常见病, 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湿热郁结、肝胆气滞、疏泄失常, “胆腑不通”是其主要病理改变。因此只要患有里热实证胆道炎性疾病者, 均可用大承气汤缓解胆囊炎的急性症状。黄曼[10]应用大承气汤治疗胆石症合并胆囊炎里热实证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胡瑾[11]将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治疗组患者采用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炎利胆片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治疗组患者疼痛、食后腹胀、恶心、呕吐、大便干结等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加减对急性胆囊炎有较好的效果。
胆囊、胰腺位于中焦, 易受湿热所困, 热久煎津, 腑气不通, 故阳明腑实证多见。大承气汤主要缓解腹痛、腹胀、大便困难等症状, 故恰中病机。
3 呼吸道疾病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 运用以大承气汤为代表方的通腑泻下法治疗急性期喘证, 可取得良好效果。赵淑颖[12]认为对于内科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急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 及时使用通腑法治疗, 可快速降温除热, 减轻中毒症状。中医认为, 因邪气犯肺或痰浊阻肺, 致使肺失清肃而喘, 可通过清泻肠道而祛除肺之痰浊。刘福成等[13]应用大承气汤治疗家兔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模型, 结果表明其对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改善肺组织病变有显著作用。大承气汤可通过影响大鼠凝血系统而减少大鼠肺部微血栓, 从而有效治疗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4]。李晓君[15]指出通大肠之腑可泻热逐饮、降气平喘, 可用于治疗各种肺炎、支气管哮喘、肺脓肿、肺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凡属于邪实闭肺者, 用通腑法均可获良效, 并认为张仲景所制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即为通腑安脏法的具体应用。李浩然[16]总结出理肠导滞、润燥通腑、开渠导水、清肝通腑、通腑杀虫、通腑解毒等通腑法治疗咳喘的临床经验。
4 急性中毒
早在1990年, 就有人将大承气汤运用于有机磷中毒的抢救中, 其可将毒物更早地排出体外, 减少吸收,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17]。徐明庚[18]运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慢性铅中毒所引起的腹绞痛, 发现18例使用解痉止痛西药无效而入院的患者运用大承气汤治疗后腹绞痛症状明显缓解。王尧等[19]研究发现大承气汤可减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烦躁、神昏、腹痛和腹胀等症状。
大量研究表明, 大承气汤之所以能解毒, 是由于其可兴奋胃肠道, 促进肠道蠕动和毒物排出。
5 结语
大承气汤乃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急下存阴的第一方, 通过加减化裁, 其轻重不一, 功效也各异。通过传统医学与现代药效学、分子机制研究的有机结合, 大承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已大大拓展, 造福了更多患者。
摘要:大承气汤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第一方。随着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会贯通, 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 大承气汤不仅能用于治疗大便不通, 还能治疗以“痞满燥实”为主要表现的肠梗阻、胰腺炎、呼吸道疾病、急性中毒等多种疾病。
大承气汤/治疗应用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例中男4例, 女5例;年龄39~63岁, 平均 (56.1±7.1) 岁;其中结肠癌4例, 胃癌、淋巴瘤各2例, 宫颈癌1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 有影像学消化道侵犯证据, TNM分期均属晚期肿瘤伴远处转移, 曾接受放、化疗, 未接受过包括姑息性手术在内的手术治疗方案。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为主。腹部立位X线平片证实, 有肠梗阻征象, 如肠管积气、阶梯状液平。CT证实有肠道侵犯。自腹痛出现到就诊时间为13~43小时, 平均 (28.1±9.6) 小时。1.2治疗方案所有患者给予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 以及补液和静脉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灌肠中药以大承气汤为主, 在大黄15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10g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水煎煮成汤100~150ml, 温度35~40℃, 经肛管匀速推入, 注意肛管需至少插入肛门20cm。灌肠后嘱患者平卧, 每日早晚各1次。
2结果
9例患者2~3 d后肠梗阻症状缓解, 并恢复排气, 复查腹部立位平片未见明显肠梗阻征象, 提示肠梗阻缓解。再经数天维持治疗后成功撤除胃肠减压管, 恢复流质饮食且进食后症状无反复。自第一次灌肠到恢复流质饮食所需时间为3~10 d, 平均 (6.3±2.9) d。随访1个月未见有肠梗阻复发。
3讨论
远处器官侵犯转移几乎是所有晚期恶性肿瘤的共同并发症。对于腹腔和盆腔恶性肿瘤而言, 肠梗阻是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癌性肠梗阻虽然多为机械性肠梗阻, 但在早期多属于非绞窄性。对于此类肠梗阻, 多数不能进行外科根治手术, 而姑息性手术创伤大、风险高, 术后恢复慢, 并发症多, 目前只在某些身体条件较好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中选择应用。支架植入术也只能用于某些部位的梗阻, 但费用高, 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且后果严重。因而, 内科保守治疗仍是目前癌性肠梗阻的主要治疗手段。
我们应用中医传统方剂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成功缓解了9例癌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 改善其生活质量, 获得满意疗效。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 具有通气泻下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 其口服或灌肠可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麻痹性肠梗阻等多种类型肠梗阻, 效果确切, 副作用少。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大黄具有通便导泻的作用, 其有效成分为蒽类衍生物, 可作用于大肠黏膜和局部神经丛, 刺激平滑肌收缩增加肠蠕动, 还能抑制Na+-K+-ATP酶, 减少水分重吸收, 促进排便[1]。芒硝与大黄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厚朴和枳实可提高胃动素水平, 增加胃肠道动力。临床研究还发现, 大承气汤不仅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运动, 还可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促进坏死组织吸收, 并具有抗菌和抑制内毒素吸收作用[2,3]。
大承气汤应用历史悠久, 效果可靠, 且费用低、副作用小、易操作, 合理应用可缓解多种晚期癌症导致的非绞窄性肠梗阻。
参考文献
[1]田友清, 丁平.大承气汤药理临床及药学研究概述[J].中医药学刊, 2006, 24 (11) :2134-2135.
[2]郭娟, 寇壬花, 闫谨, 等.复方丹参合剂与大承气汤合用对小肠梗阻肠黏膜屏障的协同保护作用[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5 (2) :180-183.
大承气汤/治疗应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男38例, 女54例, 年龄32~70岁;患者均符合《中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草案) 》 (2003年) 中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经CT诊断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6例。观察组患者中女26例, 男20例, 年龄35~65岁;对照组患者中女28例, 男18例, 年龄32~7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CRRT) 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颈内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两腔深静脉管置入, 之后对患者进行CRRT治疗, 滤过方式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方式, 抗凝剂用量根据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进行调整, 具体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血流量180~200 ml/min, 置换液流量为25~35 ml/ (h·kg) 。观察组患者在CRRT治疗基础上采用大承气汤联合治疗, 主要为大黄12 g, 炙厚朴24 g, 枳实23 g, 芒硝6 g, 清水煎服后取汁分为2次给药, 应经鼻胃管注入药物。每日患者通便次数在2~3次, 对于通便效果较差患者可给予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 记录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APACHEⅡ、Ran-son评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B超诊断显示正常, 淀粉酶及血常规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 B超诊断显示胰腺显影清楚, 明显吸收, 周围出现少量渗出;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B超诊断、血常规、淀粉酶等诊断均无改善[2]。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更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腹胀缓解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胃管脱落、1例肛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6.5%,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心理障碍、1例肛周感染、1例胃管脱落, 并发症发生率为8.7%,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理变化的关键为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而急性胰腺炎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多细胞的参与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多脏器可出现功能障碍, 预后较差。CRRT因具有强大的对流、弥散和吸附作用, 可清除胰腺组织损伤过程中产生的炎性介质、有毒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 并能改善肾功能、免疫功能, 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2]。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腹痛”“胁痛”范畴, 认为气滞、腑闭、食积、热结、湿蕴及血瘀是本病病机[3], 因此在治疗中主张以通腑泄浊为主。本次治疗中采用大承气汤中厚朴、枳实能够促进小肠蠕动, 芒硝可促进胃排空, 大黄能够对胰酶活性进行抑制, 阻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过度激活等浸润, 同时抑制自由基及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药物中儿茶精和没食子酸能够对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及胰淀粉酶产生抑制作用, 抑制胰腺组织自身消化[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患者腹胀缓解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CRRT联合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明显, 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胡小芸, 杜斌.重症胰腺炎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 19 (12) :1343-1344.
[2]唐晋, 宋孟龙, 程飞.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 2010, 39 (9) :1051-1052.
[3]王晓, 张照, 杨国红, 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中医药干预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0, 17 (8) :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