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治疗应用

2024-11-18

当归/治疗应用(通用7篇)

当归/治疗应用 篇1

当归芍药散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六味药组成, 原方用来治疗妇人怀娠, 腹中痛, 以及妇人腹中诸疾痛。方中重用芍药敛肝和营止痛, 又佐以当归、川芎调肝和血, 更配白术健脾益气, 茯苓、泽泻健脾渗湿[1]。清代伤寒大家尤在泾云“妇人以血为主, 而血以中气为主。中气者, 土气也, 土燥不能生物, 土湿亦不能生物, 芎䓖、芍药滋其血, 苓、术、泽泻治其湿, 燥湿得宜, 而土能生物, 疾痛并蠲矣。”[2]158该方也由于配伍精当, 广泛用于妇科诸疾。

除妇科之外, 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亦不断扩大当归芍药散的应用范围, 常将其运用于治疗内、外科杂症。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运用本方加减治疗皮肤疾病,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兹举数例如下:

1 白癜风

患者, 男, 9 岁, 2011 年10 月15 日初诊。主诉: 面部、肘窝及上肢多发、对称性色素减退伴瘙痒一年余。最先在两颧部出现, 后渐及双侧上肢, 呈对称性分布, 面部和肘窝较重。发病时每先起湿疹, 局部皮肤瘙痒, 数天后即搔之脱屑, 随后即出现皮肤色素减退。面部夏季缓解, 春秋季加重。家长述自幼即极偏嗜牛肉、鸡肉和牛奶, 不喜蔬菜。纳可, 寐安, 二便调。舌质淡红, 尖有点刺, 苔薄白腻, 脉滑中带弦。治以祛风养血疏肝, 健脾祛湿和胃。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茯苓10 g、白术10 g、泽泻10 g、白蒺藜10 g、薏苡仁15 g、秦艽10 g、麦芽10 g、赤小豆15 g, 每天1 剂, 水煎, 分两次服用, 一次150 m L。忌食牛肉、鸡肉、牛奶、辛辣、油腻之品。连服7 剂, 颧部症状稍稍缓解, 皮肤瘙痒亦减, 色素减退未有变化。效不更方, 原方加减调理半年, 诸症消失, 皮肤色素恢复正常而愈。

按白癜风, 又称“白驳风”, 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皮肤色素脱失性皮肤病[3]。好发于青少年, 皮损为色素脱失斑, 常为乳白色, 表面光滑, 无皮疹, 白斑边界清楚, 皮损多呈对称性分布。《诸病源候论》记载: “白癜者, 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 与肉不同, 亦不痒痛, 谓之白癜。”[4]中医认为, 其病机是“风邪相搏于皮肤, 致令气血失和”[5]1943, “血虚不能濡润经络, 毒邪伤肺气所致。”[6]《外科正宗》认为其病机是: “热体风湿所侵, 凝滞毛孔, 气血不和所致。”[7]258

本患因过食肉食伤脾, 脾虚湿盛, 阻于皮肤, 气血不和, 血行不利, 皮肤失养, 故出现皮肤瘙痒湿疹, 色素减退。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以疏肝养血祛风, 健脾祛湿和胃, 药用当归、川芎、白芍养血和血, 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 蒺藜、秦艽祛风, 赤小豆、薏苡仁利湿化浊, 麦芽消食和胃。诸药合用, 既能健脾祛湿化浊, 又能养血和血祛风, 切中病机, 故能使本患告愈。

2 掌跖脓疱病

患者, 女, 58 岁, 2011 年10 月21 日初诊。主诉: 双手脚掌部皮肤干裂增厚五年余。患者五年前因家中琐事而情绪郁怒, 后出现双手脚掌部皮肤干裂增厚, 局部有脓疱, 干痒难耐, 经治不愈, 现每日须涂抹凡士林略舒, 过时复作。刻下:双侧手脚掌部皮肤角质增厚, 干裂有脓疱, 瘙痒难耐。情绪抑郁, 常觉悲伤欲哭, 善太息。夜间入睡困难, 口干, 多食易饥, 大便日一行。舌红, 中间有裂纹而少苔, 两边苔白腻, 脉弦缓, 左关滑。治以疏肝养血滋阴, 健脾清热和胃。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茯苓10 g、白术10 g、泽泻10 g、百合10 g、生地黄10 g、石斛10 g、麦冬10 g、天花粉10 g、香附10 g、郁金10 g、牡丹皮6 g。每天1 剂, 水煎, 每天二次, 每次200 m L。外用自制润肤膏 ( 组成为蜂蜡、麻油) , 忌食辛辣油腻之品。连服7 剂, 手掌部症状明显缓解, 情绪及口干亦缓。原方又加减调治六周而愈。

按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局限于掌跖部的慢性复发性疾病, 以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周期性的无菌性小脓疱, 伴角化、鳞屑为临床特征。好发于50 ~ 60 岁, 女性多见于男性。其类似于中医的“鹅掌风”。《外科正宗》论述曰: “鹅掌风由手阳明胃经火热血燥, 外受寒凉所凝, 致皮枯槁; 又有时疮余毒未尽, 亦能致此。”[7]275《医宗金鉴》论述其病机为: “由脾胃有热, 血燥生风, 血不能荣养皮肤而成。”[5〗1830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 该患者病由情绪波动引起, 双手脚掌部皮肤干裂瘙痒难耐, 皮肤下有黄色脓疱, 情绪抑郁, 善太息, 口干, 多食易饥, 乃是肝郁化热伤阴, 血虚风燥, 兼有湿浊不化, 蕴于皮肤之下, 肌肤失养之象。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以疏肝养血, 健脾祛湿, 滋阴清热, 方中当归、白芍、川芎以养血祛风; 茯苓、白术、泽泻以健脾祛湿化浊; 伍以百合、生地黄、石斛、麦冬、天花粉养阴清热; 香附、郁金疏肝理气; 牡丹皮凉血散血, 诸药合用, 可使肝郁得疏, 阴血得养, 脾土得健, 气血得和, 湿浊得化, 肌肤得润而愈。

3 黄褐斑

冉某, 女, 47 岁, 2013 年6 月18 日初诊。主诉: 两颧及额头黄褐斑两月余。患者素体气血稍虚, 三个月前家中突遭变故, 情志抑郁, 悲愤难平, 饮食无味, 后逐渐出现面部黄褐斑。刻下: 患者形体偏瘦, 面部色素沉着呈淡褐色, 尤以两颧部明显, 额部亦作。自述急躁易怒, 失眠多梦, 纳谷不馨, 大便量少不畅, 小便色黄。月经两月未至, 小腹微胀。舌体偏瘦, 舌质略红, 舌苔薄黄, 脉弦细, 左脉见滑象。治以疏肝健脾, 养血活血, 滋阴清热。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 g、赤白芍各12 g、川芎10 g、茯苓20 g、白术15 g、泽泻12 g、柴胡10 g、黄芩10 g、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天花粉10 g、生麦芽10 g。每天1 剂, 水煎, 每天三次, 每次200 m L。忌食辛辣、生冷、油腻、海鲜等物。连服14 剂, 复诊时情绪略缓, 纳谷渐佳, 月经亦下, 量较少, 色暗有血块, 额部色斑颜色略变淡。知其瘀血得下, 仍守原方加减, 调治三月余, 终至月经恢复正常而黄褐斑愈。

按黄褐斑也称肝斑, 又称“面尘”“黧黑斑”。临床表现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 多呈对称性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 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 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外科证治全书》中记载:“面色如尘垢, 日久煤黑, 形枯不泽, 或起大小黑斑, 与面肤相平, 由忧思抑郁, 血弱不华。”[8]《外科正宗》中记载: “黧黑斑者, 水亏不能制火, 血弱不能华肉, 以致火燥结成斑黑, 色枯不泽。”[7]297

本案中患者素体气血不足, 又逢变故, 肝气郁结, 血瘀有热, 肝脾不和, 水气不化, 气血失和, 不能荣于皮肤, 故在短时间内出现面部色斑成片。辨证为肝郁脾虚, 血瘀化热, 故用当归芍药散加味以疏肝健脾, 养血活血, 滋阴清热。药用当归、赤白芍、川芎养血活血, 茯苓、白术、泽泻健脾祛湿, 柴胡、麦芽疏肝行气, 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清热, 黄芩、天花粉养阴且能清热, 黄芩合柴胡又能疏利少阳。诸药合用, 共成疏肝健脾, 养血活血, 滋阴清热之功, 使肝脾调, 瘀血下, 气血和, 自能荣养于面而诸症痊愈。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9], 当归芍药散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另外通过调节“一轴三系统”, 即下丘脑—垂体—生殖腺 ( 卵巢) 轴、中枢神经系统、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亦证明, 当归芍药散能显著提高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黄褐斑病理模型动物血液及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降低丙二醛的含量, 降低体内过氧化程度, 增强抗氧化能力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减少黑色素细胞的生成及皮肤色素沉着, 且能使受损组织得到修复, 对黄褐斑有明显治疗作用[10]。日本学者通过研究证实, 口服当归芍药散有调节垂体—卵巢内分泌的功能, 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 为本方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依据。

4 结语

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 皮肤疾病虽然发病于外, 但其病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 气血失和, 脏腑功能失调, 复外感风燥淫邪所致。内伤七情、劳倦、饮食不节是发病的基础, 而外感六淫邪气、虫毒癣疥是发病的条件。内因之中, 尤以气血为先, 肝脾为要; 外因之中, 又以风燥为重。

《灵枢·本藏》曰: “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开合者也。”[11]90《灵枢·邪客》曰: “荣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11]127《难经》曰: “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一身肌肉皮肤均需营卫气血温润濡养, 营卫气血和谐, 则“分肉解利, 皮肤润柔, 腠理致密矣”, 反之则出现肌肉皮肤失养, 干燥皲裂等。肝藏血主疏泄, 条畅情志及全身气机, 推动血液运行, 既能荣养肌肤, 又能制阴以防阳亢。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 肝郁则肝血相对不足, 肝失调畅而气郁血滞, 久则血瘀, 甚则化热伤阴。脾胃为后天之本而主运化,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而肺又合皮毛,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 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 才能化生气血, 荣养筋肉皮毛。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 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 而产生痰饮湿浊等病理产物。血瘀内阻, 湿浊内生, 蕴于皮肤, 久之则见皮肤斑纹秽浊不泽。风为百病之长, 又为阳邪, 其性开泄。风邪外袭多自皮肤肌腠而入, 如《素问·风论》所说: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 内不得通, 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 腠理开则洒然寒, 闭则热而闷。”[12]燥为秋气, 其性干燥, 易伤津液, 燥邪为病可见皮肤干燥, 甚则皲裂, 毛发不荣。

当归芍药散是疏肝健脾、调气和血的代表方, 专治妇科月经失调。据《元和纪用经》记载, 本方原为丸剂, 名“六气经纬丸”, 用作养生剂。注曰: 祛风补劳, 养真阳、退邪热; 缓中, 安和神志、润泽容色; 散寒邪、温瘴、时气。它所针对的病机是肝脾失调、气血郁滞、水湿阻滞。方中当归、川芎、芍药三药养血活血, 畅血行而能除血痹, 且兼有疏肝柔肝之功; 茯苓、泽泻、白术三药合用, 能健脾益气、淡利水湿。水湿祛而脾健运, 脾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 肝得血养, 则疏泄正常, 使气机条畅。

纵观本方, 虽然张仲景用于治疗妇人怀娠腹痛, 但不应拘泥于古人。本方既能调和肝脾, 又能祛瘀利湿, 调畅气血, 有补有泻。如清代尤在泾所说: “芎、归、芍药益血之虚, 苓、术、泽泻除水之气。”[2]144王清任又言“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 血活而不瘀, 气通血活, 何患疾病不除?”[13]本方诸药相合, 重在调理人体的内环境, 能使肝郁得疏, 阴血得养, 脾土得健, 湿浊得化, 气血得和, 肌肤得润, 用之得法, 可取得桴鼓之效。

当归/治疗应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 为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妇科门诊行终止妊娠的育龄期妇女, 总计120例。经血h CC、B超检查[1], 证实为宫内孕, 患者均自愿终止妊娠, 年龄18-36岁;身体健康, 无药物禁忌证;停经35~49 d。将120例孕妇分为两组, 组间年龄、停经时间以及身体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实验组:当患者腹痛明显, 或者妊娠囊排出宫腔后, 立刻对其实施益母草冲剂口服治疗, 每次1包, 每天2次。在口服益母草冲剂一周后联合当归丸, 每次口服15粒, 每天2次, 直至月经恢复正常为止。对照组:于腹痛时, 服用止痛药物。观察并记录两组药物流产孕妇的腹痛消失时间、月经转至正常时间、药流恢复后具体月经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1]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作为组间统计学差异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对比分析

两组孕妇服药后腹痛消失时间, 见表1。实验组患者用药后, 1周内腹痛表现均消失, 明高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月经周期恢复至正常时间比较

实验组月经周期恢复至正常时间为 (1.20±0.35) d, 对照组月经周期恢复至正常时间为 (2.31±1.20) d。经比较, 实验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经期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具体经期时间比较结果, 见表2。实验组经期时间正常者达到了52例 (86.7%) , 对照组为48例 (80%) 。组间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月经量比较

两组药物流产孕妇月经量比较结果, 见表3。实验组月经量正常者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流产方式包含两种, 即药物流产、手术流产。药物流产, 是指女性怀孕初期为了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 而采用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口服的流产方式。此流产方式, 是女性受孕后常用方法之一,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治疗中。相对于手术流产方式, 药物流产操作方便, 孕妇可以在家进行, 降低了手术流产对患者造成的身体、精神上的痛苦, 且规避了手术流产方式引发的疼痛、子宫穿孔以心律紊乱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药物流产适应对象:怀孕时间在5~7周;对手术恐惧;瘢痕子宫以及子宫畸形孕妇;不符合手术流产的健康女性。所以, 药物流产方式的具体效果以及优势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此流产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主要表现为延长阴道出血时间、腹痛等, 个别患者由于流产不全而实施手术清宫治疗。

我院对药物流产后腹痛、月经失调患者, 采用益母草冲剂联合当归丸配伍治疗, 总疗效显著。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 实验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月经周期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而实验组经期时间正常者、月经量正常者均高于对照组。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足以证明, 益母草冲剂联合当归丸配伍实施的安全性、有效性, 提高药物流产孕妇的健康生活质量。

益母草[3], 作为中医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传统代表药物之一, 不但能够行血养血, 还不会伤及新血, 且养血的同时不滞瘀血, 所以常应用于血淤、腹痛等症状患者。具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的功效, 常常应用于月经量少、产后腹痛、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以及子宫出血者。当归[4], 可以达到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疗效, 常应用于血虚萎黄、月经异常以及痛经者。益母草冲剂、当归丸二者配伍, 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 会受到瘀血的影响, 造成腹痛以及出血, 而出血量异常者, 将直接引发月经失调, 此时实施以上两种药物配伍治疗, 疗效显著且应用简单,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皮桂菊, 胡国杰, 潘勤.益母草冲剂、当归丸用于药物流产后腹痛及月经失调的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8 (5) :384-385.

[2]龙华玉.益母草冲剂联合当归丸治疗药物流产后腹痛、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 2012, 33 (12) :2179-2180.

[3]蔡明翠当归益血口服液用于药物流产后止血及促进产后泌乳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8) :56-57.

当归/治疗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自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因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入选标准:患者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具有皮肤病的患者;严重精神疾病、神经疾病;恶性肿瘤并发生全身转移的患者。并且在这80例女性患者中, 年龄为20~32岁, 平均年龄 (26.3±1.2) 岁, 初潮年龄为12~16岁。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本次研究的内容影响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实验组采用当归热敷贴疗法, 对照组采用当归穴位贴。方法主要为在患者月经期的第1、2、3天在关元穴、双侧气穴等部位分别贴以热敷贴及穴位贴, 一贴的时间保持在6小时, 6小时后需要更换热敷贴或者穴位贴。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 观察指标[3]

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 满分为10分, 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越明显。并将患者的腹痛程度进行分级, 0分代表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 1分为轻度疼痛, 2分为中度疼痛, , 3分为重度疼痛, 4分非常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疗程的患者VAS评分情况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2、3个疗程中的VAS评分差异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组间比较发现在各个疗程的中VAS评分差异不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腹痛的严重程度对比

在第2、3疗程中实验组患者的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结论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的病机在于气邪内伏, 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4],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择的穴位为关元穴、双侧气穴。关元穴主要在正常人体脐下三寸的位置,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 气穴主要在脐下三寸旁开0.5寸的位置, 它也具有补益肾气、调理下焦的作用。当归性甘、辛、温,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5]。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当归热敷贴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当归穴位贴治疗后发现在第2、3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与腹痛的严重程度对比差异显著, 并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当归热敷贴与当归穴位贴相比, 热敷通过发射红外线刺激子宫部位的穴位, 并且物理温热降低, 阻止外来寒气对产妇的损害。

故综上所述, 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可以选择当归热敷贴, 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究当归热敷贴与当归穴位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选择自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因原发性痛经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 将治疗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后按照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 (40例) 采用当归热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 对照组 (40例) 采用当归穴位贴治疗原发性痛经, 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3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在VAS评分、腹痛严重程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当归热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 效果显著, 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当归热敷贴,当归穴位贴,原发性痛经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 林仲秋, 等.妇产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巧指导原则 (第一辑) .北京;人民玉生出版社, 1993;263-264.

[3]梁繁荣, 赵吉平, 石学敏.针灸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50.

[4]马玉侠, 马海洋, 陈少宗, 等.中文版COX痛经症巧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01:5-7.

当归/治疗应用 篇4

关键词:针灸,当归六黄汤,盗汗

盗汗者“睡中汗出,醒后即收”,亦称“寝汗”[1]。它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更多的是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及外科患者术后。据统计,妇科术后有68.66%患者出现自汗、盗汗症状[2],普外科术后约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汗[3]。骨科手术特别是开放的大、中型手术,多出现盗汗,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多数病人求治于中医。近年来,笔者运用针灸结合当归六黄汤治疗骨科术后盗汗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骨外科2013年5月一2015年12月术后盗汗病人192例,术前均无盗汗,术后1-3天内不同程度出现盗汗,排除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术后严重贫血需输血者及感染患者。其中男90例,女102例;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者18岁;四肢创伤78例,脊柱手术52例,关节置换62例。随机分为一个治疗组和三个对照组各48例。四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采用当归六黄汤为基础方治疗。处方:当归、黄芩、黄柏各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黄连6g,黄芪30g。如出汗甚者,加浮小麦、桑叶各15g;阴虚阳亢者加白芍、女贞子各15g,牡蛎30g;气虚甚者加党参15g;血虚甚者加阿胶15g;血瘀者加三七粉3g冲服;肾虚者加山茱萸、桑寄生、怀牛膝各15g。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各服1次,5天为1疗程。

对照组2:采用针刺治疗。(1)取穴:合谷、复溜、三阴交、太冲。(2)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不锈钢毫针直刺,运用针刺捻转补法施术,太冲穴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天1次,5次为一疗程。

对照组3为空白组,未行特殊处理。

治疗组:采用当归六黄汤治疗的同时,加用针刺治疗,方法如前。

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汗症疗效标准。治愈:自汗、盗汗消失,其他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显效:自汗、盗汗明显减少,其他伴随症状明显改善;好转:自汗、盗汗轻微减少,其他伴随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前后临床主症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疗效比较:经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1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2总有效率70.8%,对照组3总有效率50%。对上述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骨科术后盗汗原因颇多,据邓青春[5]报道,术后盗汗可能与术中损伤、出血、麻醉药及精神因素有关;手术创伤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及儿茶酚氨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代谢亢进,暂时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造成术后汗症的主要机制[6]。中医认为骨科术后盗汗属气阴两虚或属阴虚引起,阴虚为盗汗的基本病机[7]。巾医以滋阴为治盗汗之大法。当归六黄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创制的一首名方,称它为“治盗汗之圣药”[8]。方中当归养血增液;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三药合用,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共为君药。黄连清心火,合以黄芩、黄柏泻火除烦、清热坚阴。君臣相合,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倍用黄芪为佐,益气实卫以固表,合当归、熟地益气养血[9]。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合谷、复溜为针灸治疗汗症的经典组穴[10]。合谷为原穴,贯通表里,施以补法可补益肺气、益气固脱;复溜属经穴,五行属金应肺,金生水可滋阴液;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脉之会,主阴血,可加强滋肝肾之阴,益脾气以生津;太冲穴调畅气机、平肝潜阳、泻火除烦。诸穴配伍,随症加减,共凑益气养阴、生津止汗之效。

综上所述,针灸及中药均能治疗盗汗,二者结合应用更能相得宜彰。总之,运用针灸结合当归六黄汤治疗骨科术后盗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义成.王淑萍.“寝汗”小议[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12(5):10.

[2]何福昌.手术后自汗盗汗的辨证治疗初探[J].河北医学,2000,8(6):700.

[3]梁文忠.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手术后汗症60例[J].四川中医,2001,19(7):4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

[5]邓青春.阿托品治疗术后盗汗438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27(3):237.

[6]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9.

[7]许超.盗汗阴虚辨治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9):24.

[8]李杲.兰室秘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84.

[9]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6—97.

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中未婚者23例, 已婚者15例;有生育史者4例;年龄l5~20岁20例, 21~25岁13例, 25岁以上5例;病程3个月~1年22例, l~3年13例, 3年以上3例;痛经发生在经前11例, 经期7例, 经后8例, 经前至经期6例, 经期至经后5例, 经前至经后l例;疼痛部位以腹部为主, 兼见胸胁乳房痛者6例, 腰骶痛者3例, 头痛者3例, 口舌糜烂者2例。中医辨证分型属气滞血瘀型l4例, 寒凝血瘀型11例, 血热挟瘀型4例, 气血亏虚型5例, 肾虚型4例。

1.2 诊断与中医辨证

本组病例均经过B超检查, 另外已婚者行妇科检查、未婚者行肛门指诊检查排除生殖道器质性病变而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分型: (1) 气滞血瘀型:每于经前l~2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或头痛如锥刺, 或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 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沉弦或沉涩。 (2) 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喜暖;经色暗有块;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迟或弦。 (3) 血热挟瘀型:经期小腹刺痛或口舌糜烂痛;经色鲜红, 量多有块;口干, 舌红苔黄, 脉滑数。 (4) 气血亏虚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 或小腹及阴部空坠, 喜揉按;经色淡, 质稀, 或伴血块;乏力, 面色少华, 唇淡,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或弱。 (5) 肾虚型:经期或经后腰痛, 或后头部痛, 或足跟痛;经色淡, 质稀;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弱。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于经前5d服当归止痛汤加减方至经净痛止。当归止痛汤组成:当归30g、元胡20g、川芎20g、白芍20g、甘草9g。加减:气滞血瘀型加桃仁、枳壳、香附、乌药、五灵脂;寒凝血瘀型加吴茱萸、桂枝、五灵脂;血热挟瘀型加黄连、生地、丹皮;气血亏虚型加黄芪、党参、熟地;肾虚型加杜仲、巴戟天、肉苁蓉;头痛加白芷、全虫;乳房或乳头痛加王不留行、麦芽。每日l剂水煎, 日服2次。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 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 计28例, 占73.6%;症状显著好转为有效, 7例, 占l8.42%;总有效率为92.1%;症状如故或稍减为无效, 计3例, 占7, 89%。38例治疗2个月经周期者2例, 3个月经周期者l6例, 4个月经周期者l3例, 5个月经周期者7例, 平均治疗约34个月经周期。

3 随访情况

3 个月后随访28例痊愈患者, 均无复发。

4 典型病例

刘某, l6岁, 学生, 未婚, 2004年3月18日就诊。月经来潮2年半, 经前至经期小腹胀痛半年;经期后延, 量少色暗, 有血块;胸胁及乳房胀痛, 烦躁, 舌质黯有瘀点, 苔薄白, 脉弦。经妇科肛诊及B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原发性痛经 (气滞血瘀型) 。治以疏肝理气, 活血调经。处方:香附12g、枳壳12g、乌药12g、当归30g、元胡20g、川芎20g、白芍20g、甘草9g、醋炒五灵脂20g, 桃仁l0g。每日l剂水煎, 经前5d服至经净痛止。经治疗3个月经周期, 月经正常, 诸症皆除, 告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

5 体会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 尤其青年女子出现此病者甚多。该病痛因较多, 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 胞宫经血流通障碍, 以致“不通则痛”;或胞宫冲任失于濡养, 以致不荣则痛。治疗重在辨证, 根据病史、疼痛特点、月经的期量色质、舌象、脉象等, 以其内在联系为契机, 合而参之;根据痛之因不同, 痛之性有别和痛之虚实, 止痛方法不一:气滞者行之, 血瘀者散之, 寒者温之, 热者清之, 虚者补之。当归止痛汤以当归、元胡、川芎行气和血, 调经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气滞血瘀者加香附、枳壳、乌药、五灵脂、桃仁行气化瘀;寒凝血瘀者加吴茱萸、桂枝、五灵脂温经活血;血热者加黄连、生地、丹皮凉血调经;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熟地益气养血;肾虚者加熟地、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益肾调经。疼痛是人的主观感觉, 每个人的痛阈不同, 且不少青少年缺乏对月经生理的正确认识, 因此行经前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急躁、忧郁的精神状态, 对痛经更为敏感, 表现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手足冰凉, 甚者出现昏厥, 对这部分病人必须做好月经生理的宣教工作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往往获得速效。

【收稿日期】2009-03-19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当归止痛汤 (当归、元胡、川芎、白芍、甘草) 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结果治愈28例, 好转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2.1%。结论当归止痛汤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效果。

当归/治疗应用 篇6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 发病特点:经前1周 (或更长) 开始, 逐渐加重, 至月经前2~3天最为严重, 经潮后突然消失;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涉及身心健康为特征的症候群; (2) 情绪不稳:精神紧张, 性情波动, 烦躁易怒, 或争吵、哭闹, 不能自控; (3) 意志消沉:没精打采, 抑郁不乐, 表情淡漠, 或精神错乱、失眠、健忘、偏执妄想等; (4) 头痛:多为双侧, 亦可单侧, 持续性或时发时止; (5) 乳房胀痛:经前乳房饱满、肿胀或疼痛, 疼痛严重者可放射到腋窝及肩部, 可影响睡眠; (6) 腹痛或腰痛:呈发作性或持续性, 甚至恶心、呕吐或腹泻; (7) 水肿:眼睑或身体水肿, 体重增加。 具备上述7项中 (1) , 余项中1项或1项以上者即可作为入选病例。

1.2 一般资料

200例门诊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 年龄17~46岁, 17~28岁26例, 29~35岁35例, 36~46岁39例;病程最短90天, 最长15年, 平均6.65年;其中经行情志异常23例, 经前乳房胀痛32倒, 经行腹痛26例, 经行头痛12例, 经行水肿7例。对照组100例, 年龄18~45岁, 18~28岁25例, 29~35岁37例, 36~45岁38例;病程最短60天, 最长16年, 平均6.75年;其中经行情志异常24例, 经前乳房胀痛32例, 经行腹痛24例, 经行头痛11例, 经行水肿9例。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备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滋肾养肝、疏肝健脾、养血安神之法治之。口服当归地黄合剂 (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当归、炒白芍、醋柴胡、醋郁金、龙胆草、生黄芪、茯苓、生牡蛎、炙甘草, 经科学加工提取研制而成中药合剂) , 每次1包, 以开水100~150ml冲开, 早晚温服。月经第20天开始服, 连服1周, 3个周期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逍遥丸和六味地黄丸 (两药均由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每日3次, 每次各8丸, 时间周期同治疗组。

2.3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 勿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 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休息。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版《实用妇产科学》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7版《中医妇科学》制订。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半年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半年内不影响工作及生活;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半年内有所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当归地黄合剂, 对PMS各症状均有较好疗效。

3.4 不良反应

对照组偶而发现大便稀薄, 治疗组尚未发现类似不良情况。

4 体会

PMS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因其反复发生在经前, 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而且严重威协患者身心健康。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复杂[1], 涉及精神社会因素, 内分泌因素, 以及脑神经递质异常等多个方面, 虽有许多学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致力于本病的多方位研究, 至今尚未有特效的药品问世。我们根据患者经前抑郁不乐、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烦躁易怒, 或见头痛、失眠、乳房胸腹胀痛等临床表现, 认为导致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肾水不足, 肝失条达, 克土化火, 热扰心神所致, 笔者以滋肾养肝、疏肝健脾、养血安神立法,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制了当归地黄合剂。方中以熟地黄、菟丝子滋肾补肝, 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四味相伍, 肝肾双调, 共为君药;柴胡、郁金行气解郁, 黄芪、茯苓健脾益气, 肝气条达, 脾气健运, 气血充盛, 以助先天, 共为臣药;龙胆草、五味子、生牡蛎清热除烦、宁心安神、软坚散结, 共为佐药;甘草一是助黄芪、茯苓化生气血, 二是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寒温并用, 辛开苦降, 滋水以涵木、疏肝以运土、降火以安神、软坚以散结, 如此可使肾气充盛, 肝气条达、脾气健运、神气安宁, 诸证自除。现代药理研究证实[2,3]:熟地黄有滋阴、抗衰老、抗炎、降压、镇静、利尿作用[2], 菟丝子是以增强体液免疫及吞噬功能为主的免疫增强剂, 有抗衰老、抗氧化、保肝等作用;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可改变人的智力活动, 提高工作效率, 能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柴胡、郁金、白芍可抗炎、抗渗出, 抑制胃肠平滑肌, 而具有抗惊厥, 解热镇痛, 镇静等作用;当归有增强心肌血液供给, 降低心肌耗氧量, 降低血管阻力, 增强循环血量, 抗心律失常, 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血压等作用;黄芪、茯苓均有利尿作用, 使尿量及Na+、K+排出量增加, 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机体代谢, 扩张血管和冠脉, 并有降压、抗癌作用;龙胆草具有一定抗炎、保肝、利尿、降压镇静作用, 对多种杆菌、脑膜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牡蛎能调节整个大脑皮质的功能, 能镇静、解热, 有增强免疫、抗肿瘤作用;甘草有解毒、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故诸药相伍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改善血管阻力, 促进血液循环, 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有利尿降压, 抗菌抗炎, 镇静止痛等功能, 所以能针对PMS所出现多种症候而起到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37.

[2]赵峻.常用中药识记与应用手册.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4:279, 255, 36.

当归/治疗应用 篇7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

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新陈代谢障碍以及骨质疏松[1]等症状。近年来, 使用雌激素补充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2-3]。现代医学认为卵巢功能的衰退是引起更年期各种症状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已被世界各国学者所肯定, 但是也有诱发乳腺癌、静脉血栓、甚至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4-5]。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如潮热、多汗, 其发生率在非生理性 ( 手术后) 更年期的外国妇女中分别高达70% 和84% ; 在生理性更年期妇女中也达到60% 和74%[6]。从中医的角度看, 更年期综合征属于肾阴或肾阳不足, 或者两者均不足[7]。根据中医理论, 此病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虚劳”“失眠”“心悸”“汗证”等病的范畴, 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肾气虚衰、冲任脉虚是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

传统中医认为, 当归为血家之圣药,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生肌健骨的功用[8]。黄芪味甘, 性微温, 具有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9]。我们已完成的第一阶段研究已经证明当归补血汤对改善更年期症状的疗效[10], 本研究旨在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当归补血汤 ( DBT) , 探讨对更年期症状最有效的剂量。

1 材料和方法

1. 1 研究对象根据第一阶段试验潮热症状的改善率计算本次随机双盲对照剂量递增临床研究所需样本量, 共需样本量为60 例。从2007 年7 月至2009 年8月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妇产科学系共招募合格受试者60 例, 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 按电脑产生随机数字分为3 组, 每组20 例, 按1∶ 1∶ 1的比例分配至高、中、低3 个剂量组。

对受试者按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 ( MENQOL) [11]及更年期症状量表 ( GCS) [12]进行评估。受试者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采用体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促卵泡激素 ( FSH) > 18 IU/L, 促黄体激素 ( LH) > 12. 6 IU/L, 及雌二醇 ( E2) < 361 pmol / L。

纳入标准: 所有受试者停经满12 月, 没有接受任何激素替代疗法, 每周潮热次数≥14 次。排除标准: 8周内未使用中草药或其他影响结果的药物, 无心血管、呼吸道及消化系统方面的严重疾患, 无严重药物过敏史以及阴道出血等症状。受试者签署同意书后, 由研究人员进行检查及分发研究药物。临床研究开始后, 受试者定期接受检查及评估, 以及核实记录研究药物服用情况。

1. 2 治疗方法研究用药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GMP) 标准生产, 分成3 个剂量包装, 分别是: 6g、3 g和1. 5 g。为达到双盲目的, 3 个剂量的外包装相同。受试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3 个剂量组, 每日分别服用3 种不同剂量的DBT, 为期3 月。

1. 3 观察指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潮热发生的次数及潮热严重程度是否有改善; 其次是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血管危险指数的变化。安全性结局指标包括受试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及有无不良反应。疗效评价指标包括MENQOL、GCS及自身评估等方法对更年期症状进行评估, 包括潮热、夜汗、出汗的次数及严重程度, 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安全指标包括肝、肾功能检测, 受试者在用药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等。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 0 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 双侧P < 0. 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一般资料2006 年6 月至2007 年8 月研究人员于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妇产科共筛选更年期患者71 例, 其中11 例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 共有60 例受试者进入试验。其中8 例受试者由于外出旅行 ( 1例) 、不愿服药 ( 3 例) 、脱落 ( 2 例) 、阴道流血 ( 1 例) 及胸痛 ( 1 例) 等原因中途退出, 有52 例受试者完成全部研究。治疗前3 组患者的年龄、停经时间、体质量、血压、激素水平均无显着性差异 ( P >0. 05) , 3 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2 受试者自身评估资料分析自身评估资料显示, 治疗3 月后, 3 个剂量组潮热次数均明显减少 ( P <0. 05 或P < 0. 01) 。见表2。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夜汗症状治疗后及停药后1 月较治疗前改善 ( P < 0. 05 或P < 0. 01) , 组间化较无差异。见表3。

注: 与治疗前比较, *P < 0. 05, **P < 0. 01

注: 与治疗前比较,*P < 0. 05,**P < 0. 01

2. 3 MENQOL结果分析与治疗前比较, 3 组受试者治疗后血管舒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改善 ( P < 0. 05或P <0. 01) , 心理症状、生理症状以及性生活症状治疗改善未能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治疗3 月后3 组间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存在统计学差异 ( P <0. 05 或P < 0. 01) , 高剂量组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评分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 结果见表4。

注: 与治疗前比较, *P < 0. 05, **P < 0. 01; 3 组间比较, △P <0. 05, △△P < 0. 01

2. 4 GCS结果分析与治疗前比较, 焦虑症状群、抑郁症状群及躯体症状群在高剂量组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3 月, 3 组间心理症状群、焦虑症状群、抑郁症状群及躯体症状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接近显著性水平 ( P值分别为0. 014, 0. 035, 0. 002 及0. 066) , 三剂量组的评分中, 高剂量组的分数降低最多, 即改善最明显。血管舒缩症状和性功能3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见表5。

注: 与治疗前比较, *P < 0. 05; 3 组比较, △P < 0. 05

与治疗前比较, 3 个剂量组治疗后潮热症状明显改善 ( P <0. 01) , 治疗3 月后高、中剂量组仍然有明显改善; 而停药后低剂量组疗效减弱。治疗后第4 个月 ( 停药后1 月) 高剂量组潮热症状持续改善, 与低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 ( P =0. 029) ( 表6) 。

2. 5 治疗安全FSH、LH和E2 水平在治疗前后及3个剂量组之间均无明显改变。肝肾功能及胆固醇在治疗前后及3 个剂量组之间均无明显改变。

临床研究期间共有7 例受试者出现不良反应, 高剂量组2 例, 包括喉咙痛、停经后出血; 中剂量组2 例, 包括低血压、牙痛; 低剂量组3 例, 包括胸痛、牙龈肿胀和失眠等。发生率3 组间无明显差异 ( P >0. 05) 。

注: 与治疗前比较, **P < 0. 01; 与低剂量比较, △P < 0. 05

3 讨论

更年期为女性卵巢功能逐渐消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 一般发生于45 ~52 岁之间, 部分妇女在此期间可出现一系列症状, 包括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以及新陈代谢障碍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卵巢功能的衰退雌激素减少是引起更年期各种症状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替代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已被各国学者所肯定, 但有诱发乳腺癌、静脉血栓、甚至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12]。当归补血汤是经典的传统古方, 迄今已使用了800 多年。传统中医认为, 更年期综合征属肝肾阴虚, 当归“其味甘而重, 故专能补血; 其气轻而辛, 故又能行血” ( 《景岳全书·本草正》) 是用于治疗妇科多种问题的中草药;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本研究从自身评价、GCS及MENQOL三方面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高剂量组6 g/d) 在改善血管舒缩症状 ( 潮热、夜汗) 、更年期生存质量方面效果最好。自身评价结果表明, 高剂量组改善严重潮热夜汗等症状最显著。丛晓银等[13]研究围绝经期妇女情绪障碍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 认为围绝经期的情绪障碍可导致社会功能明显降低。本研究发现, 用DBT治疗3 月后, 心理和生理症状都有明显改善。

中药的量效关系, 尤其是在方剂复杂体系中显现的量效关系, 是中医药现代化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化学药相似, 中药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剂量的大小对疗效同样有直接影响。本剂量递增临床研究结果证明, 中药制剂有最佳疗效剂量, 同时也显示疗效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临床上疗程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上一篇:中国古代女子体育运动下一篇:节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