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比赛变化

2024-07-18

400米比赛变化(通用3篇)

400米比赛变化 篇1

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在400米场地上举行冬季长跑的办法, 去年冬季我校在400米场地上成功举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冬季长跑比赛。在这里希望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交流。

如何在400米场地上组织好这么大规模的、人数众多、意义重大的活动, 关键就是如何解决在长跑比赛中产生的套圈问题。解决了套圈的问题, 我们组织一次冬季长跑比赛就很容易了。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中, 本人总结了螺旋法跑动路线可以成功地解决套圈问题。具体可分为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固定套圈点法。以400米场地为例, 一般400米田径体育场地由8条或是10条宽为1.22米的跑道组成的同心的跑道, 整个跑道宽为9.76米, 最宽时也可以达到12.2米;每条跑道分别长:第一条为400米、第二条为407.66米……第八条道为453.63米, 这种方法是把套圈点固定在终点处, 如图 (1) 所示。学生在跑完第一圈后就直接进入第二圈, 跑完第二圈在进入第三圈依次类推, 跑完第八圈的同时学生就跑完了全程3.4公里。这样就成功地解决了套圈问题, 套圈现象就不会在比赛中发生。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跑动路线, 但实践中往往路程要长, 情况也较复杂。如:我们要举行人数众多、路程更长的比赛怎么办?实践中在举行更长距离的冬季长跑时,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在跑完2~3圈后才发生套圈现象。我们可以增加每圈跑过的圈数。在跑完第一道2~3圈后再由固定点跑入第二跑道或是第三跑道;在跑完第二或第三跑道2~3圈或是更多圈数后再跑入第四或是第五跑道。依次类推, 我们的跑动路线就会增加。这种方法就是把套圈固定点确定在终点处。由于套圈者与被套圈者所处的跑道不同, 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层次。比赛中由于人数众多第一跑道与第二跑道并没有明显的层次, 因此比赛中我们可要求运动员隔一条跑道跑入下一路道以增加套圈者与被子套圈者之间的层次。此种固定套圈点法优点在于路程可提前确定, 易操作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但在比赛中由于学生的运动水平不同, 实际的套圈点可能会提前或是推后, 在提前的情况下 (实践中套圈者并不多) , 我们可将套圈的学生在终点套圈点处分至第下一跑道。被套圈的学生继续跑完一圈后跑入第下一跑道。

第二种方法为即时确定套圈点法这种方法是不在跑道上提前确定套圈点, 在实际比赛活动中, 开始套圈如图 (2) A点处为套圈点。由裁判员即时做出标志, 在实际套圈处运动员跑入第二条跑道或是第三条跑道。这要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人数多时, 在实际套圈处运动员跑入第二条跑道就不会产生层次, 我们就可要求运动员在实际套圈处跑入第三条或是第四条跑道。依次类推, 凡是遇到套圈处由裁判员即时做出标志或是一名裁判员站于此处, 运动员就可跑入下一条跑道。如果运动员水平差别不大的话可能就会在第一条跑道不会出现套圈现象。就可一直按照第一条跑道跑完全程。这种方法要求裁判员业务素质较高, 优点在于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但运动员跑动路程无法提前确定。

组织好一次大规模的、人数众多的冬季长跑比赛, 除以上的方法外其他事项同一般长跑比赛一样, 要设一个引导裁判员在前方带路, 运动员还需配备明显的号码, 同时只允许运动员在套圈点处进入下一跑道, 不得提前或是中间进入下一跑道, 运动员在各自的跑道内跑动不得互串跑道, 运动员在超越对手时不得从内道超越 (包括直道和弯道) , 如上述情况应按犯规处理。

400米比赛变化 篇2

上体育课了,老师说的话好像是冰一样冰冻了整个操场,真是太紧张了,因为老师让大家一组一组的比赛跑400米。跑400米是我们女生最苦恼的事!

第一组是男生,男生争先恐后的冲出去,像从圈里放出的野马一样,灵活地跑起来了。第一圈王火卿争夺了第一,差点儿要被后面的沈熠超上,他又把沈熠甩到了后面,王火卿争夺了第一。

到第三组了,女生何欣微一开跑就力争第一。第二圈时,很快没有力气了,但还是没人超过她,得了第一。很厉害吧!

到我们一组了,随着一声枪响,我奋力向前跑去,在我前面的是罗颖,我看她渐渐慢下来了,就想借助这个机会超上,可她好像是“三只眼”,似乎看见了我想跑上去,就加速上去。

她又慢下来了,我加速跑上去说:“你是‘三只眼’呀?我想跑过你,你都看得见呀!”她一笑而过,又超上前去,说:“是我心里看到的”

真险,差点就要被后面的熊哲民超了,我学罗颖的样儿,用第三只“眼”去看她,她要超上我了,我又加速向前,争夺第三名,熊哲民超上我的.时候,是在我到终点后,我停下来的一眨眼功夫里超过的。我一笑而过,说:“我还是比你快!”

400米比赛变化 篇3

关键词:400米,速度,变化

前言:短跑项目中400米跑是中学生运动员最难跑的项目之一。研究表明:400米跑的体力分配的最佳模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短跑的速度是由运动员的步频与步幅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决定的。如何合理的分配体力, 提高自己的无氧耐力水平, 合理的保持400米跑的后半段速度, 合理的组合步幅和步频是提高400米二级运动员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我校400米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步频与步幅的变化规律及速度的变化, 了解中学生运动员在400米训练中应该重视的训练内容, 从而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一、400米跑的供能特点

运动生理学表明人体组织细胞中存在着三个不同途径的能量生成来源, 所组成的能量供应体系, 就是我们所说的三个供能系统, 组成的一个完整能量供应体系。但是肌肉中的三磷酸腺苷 (ATP) 的储备很少, 供能只能维持1~3秒, 所以必须边分解边重新合成才能使肌肉活动得以持久。事实上, 在运动过程中, ATP被分解就立即重新合成。肌肉中的另一种高能磷酸化物的磷酸肌酸分解成磷酸和肌酸, 释放出的能量不断地把ADP和磷酸再合成为ATP。但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也是很有限的, 也必须在分解之后不断地重新再合成。人骨骼肌细胞贮存的ATP、CP数量很少, 只能维持最大功率运动的时间不到10秒。为补充磷酸原供能的不足, 必须由糖酵解生成乳酸的代谢过程继续提供ATP。在超过数秒的极量运动中, 随着ATP、CP的消耗, 细胞内ADP、AMP、PI和肌酸的含量逐渐增多, 它们能够激活肌糖原分解, 使糖酵解速度大大加快, 大约在运动30~60秒达到最大糖酵解速度, 肌乳酸迅速增多, 直至运动结束。由400米跑的项目特点, 和人体能量供给理论, 可以看出400米跑是无氧糖醇解产生的能量。有研究表明400米跑, 无氧供能应占70%、有氧供能占30%的比例。

二、我校400米二级运动员在不同阶段步频、步幅、速度的变化

1. 加速到最高速度阶段

400米在短跑项目中是距离最长的项目, 相应的400米的加速距离也最长, 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加速距离就越长, 达到80~100米。从我校的400米二级运动员加速阶段来看, 加速阶段在大约50米处接近最高, 步幅地增长相对达到最大, 加速阶段相对较短。从整个400米跑来看加速距离短, 强度过大存在两个弊端:一是生理学的能量供应障碍;二是神经神经过早疲劳障碍。因此, 尽管起跑后尽力跑, 也不能达到极限速度。相反, 利用85%强度来完成加速阶段, 能够克服以上弱点, 虽然在加速阶段损失了一定的速度, 但为后半程保留了更充沛的体能。

2. 保持高速度阶段

有研究表明:高水平运动员这个时候步频与步幅有一个适宜的比例, 保持的距离大约在100米~150米。理论讲, 这个阶段维持的距离越长, 运动员的成绩就越好。从分段计时的成绩来看, 我校的二级运动员在这个阶段大约能维持80~100米左右, 步幅、步频都达到最大值, 并有下降的趋势, 运动员的最高速度开始出现。但运动员维持速度的能力相对比较弱, 维持相对高的速度的距离相对较短, 影响了最后的成绩。从理论上和高水平400米运动实践来看, 如果在这个直段即采用大强度的运动, 那么能量的供应将会发生不平衡。因此这段跑出最大速度的90%, 这可以避免骨骼肌兴奋性提高时没有能量给予长期供应。在保持速度这段距离, 步频与步幅都有相对比较明显的调整, 步幅相对前一段有所下降而步频相对有所上升。

3.过渡阶段和冲刺阶段

从我校二级运动员的分段技术的成绩来看, 运动员在保持一段高速度以后成绩下降比较多, 最后的冲刺表现出冲出无力。从整个跑步的动作外形上来看, 跑步的动作结构变形, 动作僵硬, 上下肢不协调, 越想加速越跑不起来, 动作越僵硬的技术特征。在这个阶段, 由于供能由乳酸能系统取代CP系统并产生乳酸堆积, 从而影响中枢、肌肉系统的功能造成的。笔者认为从技术上要尽力放松肌肉, 把注意力转移到跑步的技术结构上去, 合理进行技术转换。在心理上, 尽量地放松自己, 调节自己的呼吸和技术动作的节奏。

三、提高我校400米二级运动员速度的解决方法

1.400米二级运动员在以主要表现以“速度”“专项速度耐力”和“专项力量”为重点的训练时, 除了突出运动员的“速度”和“专项速度耐力”是核心。更重要的是, 要加强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训练和提高, 有氧耐力水平, 是提高400米水平的速度耐力的基础。如果没有有氧耐力作为保障, 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就能难有所突破, 制约了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2.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 要科学的安排体力、速度, 分配战术, 体力、速度的均衡型分配才更有利于造好成绩。同时应注意在起跑阶段适当控制步频, 并在后半程合理地调整步频与步幅, 要建立合理化的400米全程速度节奏和步频、步幅的关系, 这样才有利用二级运动员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子煊.跑速与步长步频的内在联系[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9月

上一篇:电子商务实验课程体系论文下一篇:果树修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