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理论(共8篇)
灭火救援理论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建筑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高层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城市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 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比如人员密集、层数高等, 潜伏着很大的火灾隐患。因此, 必须要认真分析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高层建筑的火灾同其他建筑火灾相比, 具有自身的特点, 给灭火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火灾蔓延路径多。对于高层建筑来讲, 一旦发生火灾, 其蔓延的速度非常快, 短时间内即可形成立体式燃烧。特别是高层建筑中的玻璃幕墙缝隙、竖向管井等部位, 非常容易产生“烟囱效应”, 再加上外部风力的影响, 火势蔓延的速度更快。
(2) 人员疏散难度大。一方面, 由于高层建筑中人员密集, 在短时间内很难马上疏散人群。另一方面, 发生火灾之后, 由于火灾产生了很多的毒气、浓烟, 极易使人们出现呼吸困难、中毒等情况, 而灭火救援人员也难以深入高层建筑内部。而且由于楼层比较高, 很多的移动作战装备难以发挥作用,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灭火救援效果。
(3) 灭火救援行动展开困难。对于高层建筑来讲, 由于情况复杂, 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比较多。而且高层建筑中的玻璃幕墙极易遭到破坏, 会给地面车辆、供水器材造成一定的损坏, 甚至会造成火灾现场的供水中断, 从而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行动的展开, 给火灾救援带来很大的不便。
2 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的应对措施
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难度大, 造成的损失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灾灭火救援效果, 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把握灭火救援的关键环节
2.1.1 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之后, 为了进一步保障救援效果, 必须要成立火灾救援指挥部。根据救援人员、救援设施、火灾特点, 明确分工, 使各项救援措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大程度上避免混乱局面的出现。
2.1.2 坚持“救人第一”的理念。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灭火救援中, 必须要坚持“救人第一”的信念, 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一, 在救援的过程中, 遵守“固移结合”原则, 有秩序地疏散高层建筑中的人员, 同时解救被困人员。第二, 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的已有设施, 开展人员救援工作。比如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避难层、阳台等实施人员营救;充分利用房建床单来帮助人员逃生等。第三, 充分借助移动消防装备来开展人员营救, 保障高层建筑人员的生命安全。
2.1.3 确保火灾现场的供水。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之后, 建筑内的给水管网、固定消防设施在灭火救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 室内消防灭火设施也可以为人员自救提供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灾灭火救援的效率, 除了充分运用重要部位的自动灭火功能之外, 还需要消防人员到现场进行灭火。为了保障供水充足, 需要将消防车停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根据火灾现场的供水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供水。若火灾现场供水不足, 则可以借助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作用, 向室内管网提供水源, 从而有效解决水源或水压不足的问题, 保证有充足的消防用水。
2.2 提高初期火灾的控制能力
一般来讲, 火灾初期阶段是最容易被有效控制的, 这是火灾发展的规律。因此, 为了有效提高火灾灭火救援效果, 必须进一步提高初期火灾的控制能力。在第一时间就开展火灾救援活动, 防止其发生蔓延, 有效降低火灾损失。因此,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灭火救援中, 需要充分依靠高层建筑的安全保护人员、管理人员, 因为他们往往是最早发现火灾情况的人员。这就需要高层建筑人员自身充分利用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施, 开展自救行动, 从而将火灾消灭在初期阶段。
2.3 在火灾灭火救援中要灵活机动
高层建筑的火灾情况较为复杂, 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时间、气候等因素, 其中发生的变化也比较大。因此, 在火灾救援中, 一方面需要按照计划来执行, 另一方面, 还要充分结合现场情况, 进行临场指挥, 从而有效提高火灾灭火救援效果。这里需要注意处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判断火灾规模。第二, 到了火灾现场之后, 需要根据火灾情况, 临时编成临时灭火指挥系统, 有条不紊地指挥火灾救援行动。
2.4 切实加强各项战斗保障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灭火救援中, 需要切实加强各项战斗保障。第一, 确保火灾现场的通信保障工作, 确保整个通信系统畅通, 比如指挥阵地和指挥车的联络通信要畅通, 这样才可以发挥指挥的作用。第二, 做好灭火物质器材、后备人员等方面的工作, 这样才能使火灾灭火救援行动顺利开展下去。
3 结语
高层建筑火灾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火灾如果没有得到高效处理, 其后果非常严重。因此, 在高层建筑的火灾灭火救援中, 需要把握灭火救援的关键环节, 提高初期火灾的控制能力。在火灾灭火救援中要灵活机动, 切实加强各项战斗保障, 从而不断提高火灾灭火救援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英伟.浅谈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应把握的关键问题及如何提高灭火救援能力[J].神州, 2013 (24) :67.
[2]曹英杰.关于加强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行动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14) :107-108.
灭火救援理论 篇2
在xx消防大队当兵锻炼已经3个月了,在这3个月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也非常深刻。
在中队的3个月了,前两个月我们主要以体能训练为主,我们与中队的官兵生活在一起,一起学习,一起训练,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熟悉了中队的一日生活和基层消防中队的日常工作,让我们对今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消防主要是吃体能饭的,只有有了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一次次灭火救援任务。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们开始了接警出动,参与到灭火救援任务中。刚开始时,我们觉得灭火救援是很兴奋的一件事,但是,当我们真正到达灭火救援的现场时,我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我们没有任何的经验,根本不知道在灭火救援时应该干什么,我们只能按照班长的指示行动,往往一个灭火救援任务后会很疲惫。有的时候我们会在深夜接到火警,我们还是要马上跑下楼,打起精神去灭火救援的现场。可是,当我们完成一次次救援任务,听当普通老百姓的感谢时,我们内心却是十分激动和自豪的,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消防兵是多么的光荣。
通过一次次的灭火救援任务,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灭火救援的现场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冷静,只有清醒的头脑才能让我们完成一次次的灭火救援任务。此外,我们还应该熟记各种救援器材的放置位置,能第一时间拿出所需要的工具,节省救援任务的时间。
灭火救援理论 篇3
1灭火救援理论
技术装备发展的关键基础是灭火救援理论。随着社会的进步,灭火救援在工作规定与作战形式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与传统的火灾扑救工作对比,灭火救援工作在作战对象、作战形式等不同方面也出现了很多改变。与其相联系的灭火救援理论,会明显落后于社会的进步与工作的要求。因此,应该与灭火救援的实践互相融合,分析与研究灭火救援理论,满足灭火要求,促进灭火救援技术装备的运用与完善。灭火救援理论的发展需求应该以当前灭火救援任务为中心,不仅需要重视专业理论与运用理论。增强针对性,系统研究各种先进设备的技术功能,更新灭火救援的计算方式,提高灭火救援技术装备的水平,鼓励相关人员深入分析与探究最新的灭火救援理论,努力实现突破。灭火救援理论发展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重视分析与探究新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火灾危险系数,利用做实验的方法,按照此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破坏程度,选用最佳的灭火剂与灭火工具。同时,还应该重视分析与探究新型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事故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对于车用乙醇汽油与压缩天然气方面的扑救工作。
1.2重视分析与探究灾害事故出现与预防、控制措施,尤其是应该大力研究频繁性、代表性灾害事故的出现、发生规律等方面,这样可以防止火灾事故带来危害与衍生灾害。比如,如果在灭火救援的过程中使用水,水量偏多或导致水渍损失,而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气与土壤,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另外,也会导致交通拥堵、通讯中断等,这样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在灭火救援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实现灭火的目的,还需要防治出现以上的衍生灾害。
1.3重视分析与评估建筑物在火灾高温条件下的风险。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高度也在逐渐增加,楼层数量在逐渐上升。因此,建筑物的结构与施工材料日益复杂,而且种类繁多。这就增加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难度。因此,相关人员应该从建筑物的结构与力学方面出发,分析不同种类的建筑物结构、施工材料等。在不同的火灾高温环境下的承重性和耐热性,做出准确有效的风险评估,只有掌握了火灾事故中建筑物倒塌的原因和规律,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科学有效的预测预警方案及应急措施。
2灭火救援技术装备的发展
灭火救援作战装备是公安消防部队进行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的各种作战器材、器具的总称,是构成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之一。灭火救援作战装备的创新与发展,从本质上说是在吸收现代消防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灭火救援作战装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而发展起来的。灭火救援作战装备的发展应紧密结合灭火救援的实战需求,注重提高消防员的个人防护能力,灭火技术的环保、高效和低耗,注重信息技术对装备作战效能的有力提升,注重跨区域、多部门联合作战能力的加强,切实提高灭火救援作战能力。
2.1灭火救援作战装备的发展需求
2.1.1消防员防护装备。加强对消防员基本用具的科学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研制阻燃、防毒、轻便、安全的防护服装;提高头盔的智能功效,在具备护目、照明的基础上,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让头盔实现火灾现场的图像数据的通讯传输。
2.1.2抢险救援材料。引进如液压式、气压式的切割、撑顶等便携式破拆工具,以及用于快速破拆的专用工具,例如快速破门枪、开锁器等;大力研发用于管道、罐体的便携式堵漏工具。
2.1.3灭火器材。加强对水枪的而多功能、一体化研究,在水枪上设置水量调节器,以在灭火救援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适当的水量;推广对远程水枪、干粉泡沫两用枪、转向枪等专用型水枪的使用;加大对多功能、轻便型激动消防泵的使用,如可拆卸的便携式手抬泵、供水、清洁、水陆多用的消防泵等。
2.1.4灭火剂。研制经济环保的新型灭火剂,研究不同灭火剂的灭火原理、灭火功效、最佳使用方法和应用环境;为避免灭火救援工作中造成的衍生灾害,必须大力研发用于减少火灾现场水体、空气、土壤污染的抗污剂。
2.1.5消防车。发展大流量、大功率、高效节水的消防水车,研发专用于地铁、隧道的消防车,以及适用于高楼层的集供水、灭火、救人的多功能举高消防车;为保证消防员的安全,大力研发消防机器人,用于侦查、破拆等危险事项。
2.2训练装备的发展。为提高消防员的应急备战能力,熟练使用相关的技术装备,必须加强对消防员的灭火救援模拟训练,以提高实战灭火救援的成功几率,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建立一个全面的事故训练系统,包含防护、侦查、堵漏、传输、除污、医疗事项,应用可模拟高温、浓烟等实景效果的可控式烟热训练系统,研制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危险品仿真品用于实景演练,大力开发用登高训练、高空作业时的自动保护装置,在达到实景模拟的同时,保证人员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经济在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也在不但上升,这增加了灭火救援的难度。在新形势下,也需要适当更新灭火救援理论与技术装备。灭火机源理论与技术装备的发展属于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因此,消防部队应该按照实际需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同时也应该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完善技术装备,保证消防装备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利用实战演练,掌握新型装备的操作,了解其功能,为日后的灭火救援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高度也在逐渐增加,楼层数量在逐渐上升。因此,建筑物的结构与施工材料日益复杂,而且种类繁多。这对于灭火救援理论与技术装备提出了新的标准。随着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人口的高度集中也增加了火灾的危害性。公安消防部门最关注的话题是提升灭火救援理论与技术装备的质量。本文按照实际需要,详细分析了灭火救援理论和技术转装备的发展需求,仅供参考。
关键词:灭火救援,技术装备,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冷俐,何宁.灭火救援理论和技术装备发展的需求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
[2]孙文海,李斌兵.消防技术装备的发展与展望[J].武警学院学报,2013(12).
灭火救援“三化”建设之探讨 篇4
1 推行灭火救援“三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火灾损失巨大
现代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巨大, 后果严重。集中表现在人员伤亡重、经济损失大。例如: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辽宁阜新歌舞厅火灾、河南洛阳东都商厦火灾、央视附属文化中心火灾、新疆德汇广场火灾等, 每一起火灾都造成了数百人死亡或数以万亿元的经济损失, 这不仅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秩序带来重大影响, 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甚至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政治影响。
据有关资料统计, 2005年-2009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199 971起, 死亡2 059人, 受伤17 399人, 直接财产损失达12.5亿元人民币。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发生火灾600~700万次, 约有7万人丧生, 年均死亡人数最多的五个国家依次是:印度, 约17 500人;俄罗斯, 约13 500人;美国, 约5 000人;中国, 约2 393人;日本, 约2 244人。
1.2 火场情况复杂
火灾通常伴有燃烧、爆炸、毒害等多种情况, 火场情况瞬息万变、危险性极大。例如:深圳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青岛黄岛油库火灾事故、西安“3·5”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等, 既有猛烈燃烧, 又有连续爆炸, 还有毒性气体的扩散。另外, 火灾还具有多种特性, 将高层和地下建筑、人员聚集、大型商贸等火灾特性融为一体, 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由一种形式变为多种形式。例如:郑州天然商厦火灾、大同云中商城服装大世界火灾、沈阳商业城火灾等, 既具有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又有地下工程的火灾特性, 建筑内部既有宽大的购物商场, 又有装修豪华的娱乐场所, 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
1.3 灭火救援难度大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建筑结构及功能用途日趋多样, 各类休闲、娱乐等人员聚集场所不断涌现,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管理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得不到有效控制, 蔓延速度快、被困人员多、伤亡重大, 近几年发生的重特大火灾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这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例如:新疆乌鲁木齐“1·2”德汇国际广场火灾、河北唐山“2·14”林西百货大楼火灾, 山东德州“4·6”美丽华大酒店火灾, 消防队员到达火场后既要灭火, 又要救人, 火场参战力量多, 到场车辆少则几十辆, 多则上百辆, 人员数百上千, 救援队伍庞大, 给火场调度指挥、力量部署、现场通信、火场供水、战勤保障带来不便, 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指挥不当, 都有可能造成扑救失利, 导致更多人员伤亡和更大的财产损失。
1.4 抢险救援任务重
据统计, 1999年抢险救援的出动率仅占10%, 2008年已达74%。在国务院规定的4大类25个专项和有关部门的80个预案中, 有60个已将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抢险救援的主要力量。同时, 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 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必将越来越大。
1.5 易造成消防官兵伤亡
近一时期以来, 消防官兵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过程中, 人员伤亡的案例屡见不鲜, 教训十分惨痛。例如:新疆乌鲁木齐“1·2”德汇国际广场火灾、央视附属文化中心火灾、湖南溆浦县烟花爆竹爆炸火灾等事故, 均造成了消防官兵牺牲。而伤亡最为惨重的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 共造成343名消防员牺牲。
鉴于各类灾害事故的特点以及面临的形势任务, 总结以往惨痛的事故教训,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灭火救援工作, 扎实推动灭火救援“三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推行灭火救援“三化”建设的目的
建立以信息数据库为支撑的灭火救援指挥平台, 全力推动灭火救援指挥体系改革, 规范灭火与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整治事故现场混乱秩序, 做到战斗行动展开紧张有序, 不断提高打赢能力。
2.1 指挥扁平化
指挥扁平化是指从接警调度、信息直通等环节入手, 对现行的灭火救援指挥体系进行简化、改革, 由传统的纵向多层次、横向多部门的树状结构, 向扁平化结构转变, 减少中间层次, 简化冗余信息节点, 缩短信息传递环节, 优化指挥信息流程, 构建“精干高效、运转灵活、反应快速”的灭火救援指挥体系。
2.2 处置程式化
处置程式化是指针对不同灾害事故类型, 合理制定灭火救援力量编成, 规范战斗行动要则,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达到“按力量编成科学调度、按行动要则规范展开、按专业标准妥善处置”的程式化要求。
2.3 队伍专业化
队伍专业化是指针对灭火救援复杂性、危险性和处置难度大的特点, 以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基础, 成立灭火与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配备专业救援器材, 开展专业训练, 夯实灭火救援工作基础, 达到“专业人员、专业队伍、专业训练”的有机结合。
3 推行灭火救援“三化”建设的措施
3.1 实现“指挥扁平化”
所谓“指挥扁平化”是以灭火救援一体化信息平台为载体, 提高接处警速度;构建支队、中队两级作战组织指挥模式, 及时准确地将战斗命令传达到执勤中队, 提高灭火指挥的效率。
3.1.1 搭建“灭火救援信息化指挥平台”
以卫星、3G、短波和超短波传输技术结合GPS和水源地理信息系统, 利用灭火救援指挥箱、PDA掌上电脑等指挥终端, 构建有线、无线和计算机综合通信网络, 实现通信组织、管理和控制高效, 双向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快速传输的“灭火救援信息化指挥平台”。
一是要以灭火救援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为支撑, 逐步实现支队级指挥中心集中接警, 实现作战指挥信息一体化。二是要规范接处警及力量调度程序, 实现一次性接处警、一键式预案启动和一次性调集力量的调度指挥模式。三是要强化灭火救援指挥箱和PDA移动终端的实战应用培训, 为每个执勤中队配备2台PDA掌上电脑移动终端查询系统, 加强指挥中心与执勤中队之间的信息传递, 保障执勤中队在行驶途中和灾害事故现场及时快速查询相关作战信息。四是要按照灭火救援“五个第一时间”的要求, 实现“三个提速”。即:
(1) 接警出动提速。推行报警人、指挥中心接警员、辖区中队通信员三方通话, 使辖区中队介入火警受理, 准确掌握事故发生的地点、规模和性质等基本情况, 提高接处警的速度。通信员依照出动命令, 查明事故地点, 确定行车路线, 发出出动信号, 引导消防车辆安全快速驶向火场。指挥长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将作战意图、作战资料发送至PDA终端, 并随时使用无线电台向出动中队传递火场信息。
(2) 途中决策部署提速。通信员利用PDA终端查询重点单位基本情况、水源分布等相关数据, 为指挥员决策提供依据;中队指挥员利用无线电台与指挥中心实时联络, 询问火场情况, 初步形成作战方案, 实现战斗部署预先展开。
(3) 战斗展开提速。到达火场后, 中队指挥员根据指挥中心提供的火场信息, 结合火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战斗行动方案, 利用电台向各参战车辆部署战斗任务, 各参战车辆指挥员接收中队指挥员指令后, 向随车战斗人员分配战斗任务, 部署战斗行动。
3.1.2 构建支队、中队两级“扁平化”作战指挥模式
(1) 支队组织指挥模式。
支队两个以上中队参战的灭火救援行动, 由支队全勤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 指挥部确定总体决策和行动方案后, 由总指挥按照战斗区段或参战中队下达战斗任务, 再由区段指挥员或中队指挥员向战斗班 (组) 下达战斗任务。总指挥通过移动通信指挥车、单兵图传、现场指挥员报告、组织火情侦察等手段掌握火场情况后, 可直接向战斗班 (组) 下达作战任务, 其他各级指挥员按照总指挥的部署, 检查命令执行情况, 纠正存在的问题。
(2) 中队组织指挥模式。
一个消防中队独立参加灭火救援行动时, 由中队指挥员实施独立指挥, 直接向战斗班 (组) 下达作战任务。有增援中队参加灭火救援时, 在支队全勤指挥部尚未到达火场前, 按照属地指挥的原则实施统一指挥, 支队全勤指挥部到场后, 按照支队组织指挥模式实施。
3.2 实现“处置程式化”
3.2.1 制定相关的“规定”
以《灭火救援力量编成》和《预案制定标准》为基础, 全面规范执勤战备秩序, 完善战备资料;以《灭火救援行动要则》和《灭火救援战斗行动准则》为标准, 明确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程序, 规范各个战斗环节, 要使各级指战员具备灭火战斗行动程式化处置的基本素质。
一是制定《消防部队规范化交接班程序》。从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和战备制度落实等环节入手, 按照实战需要明确战斗分工及装备器材操作使用的具体方法, 规范岗位交接及程式化操作程序, 全面落实战备制度, 提高消
防员的战备意识。二是制定《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力量编成》, 使有限的警力、装备合理编成, 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最大限度地提高灭火救援战斗效能。三是制定《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行动要则》, 明确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程序、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消防官兵真正做到科学研判灾害事故发展变化的态势, 把握好进攻和撤退的时机, 遇有险情果断撤退, 避免造成消防官兵无谓的伤亡。
3.2.2 规范预案制定和战斗行动
一是规范预案制定程序和标准, 在消防部队推广应用部局研发的灭火救援预案软件, 提高预案制作的科学性、实用性, 确保灭火救援按预案展开。二是制定《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行动准则》, 规范接警出动、火情侦察、战斗展开、火场救人、灭火阵地选择、疏散和保护物资、火场破拆、火场排烟、火场供水、战斗结束等主要环节的具体内容, 避免火场混乱无序的局面, 培养各级指战员按灭火战斗行动程式化处置的良好习惯。
3.3 实现“队伍专业化”
3.3.1 组建专业化救援队伍
灭火与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关系到公安消防部队的形象, 要建设一支专业过硬、队伍稳定、结构合理、能征善战的专业化队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队更多的职能, 应急救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也出台了相关规定, 要求各地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这些法律法规为消防部队实现队伍的专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 要抓住机遇尽快建立专业救援队伍。一是依托已建的现役消防队完成县级以上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二是加强灭火救援攻坚组的建设;三是加快第三期特勤队伍建设;四是组建搜救犬救援分队;五是完善水灾救援分队建设;六是强化地震应急救援分队建设;七是组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分队。
3.3.2 培养专业人才
队伍专业化的实现离不开专业人才, 这就要加强部队战训骨干人才的培养, 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最大限度地保留业务骨干, 确保战训人才队伍稳定。重点要抓好“四支队伍”建设, 强化战训参谋、战训专业技术干部、中队长助理和士官骨干等四支队伍的专业化培训, 力争使符合条件的战训干部技术职称评定率达到100%, 确保战训骨干队伍具有过硬的素质。同时, 还需要优先配齐配强战训处 (科) 岗位专业技术干部, 全力推进专职指挥、专业指挥进程, 重点培养一批懂业务、会指挥的灭火救援专业指挥员。
3.3.3 开展专业训练
灭火与应急救援是一项复杂的实战活动, 在救援过程中各种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消防官兵。开展专业训练是实现队伍专业化的根本, 成立专业队伍, 配备专业装备, 必须要开展专业训练。一是开展器材装备操作使用、安全防护以及心理适应等专项训练;二是开展力量编成、火情侦察、火场排烟、内攻救人、高层供水等技术训练;三是开展高温、有毒、缺氧、浓烟、爆炸等复杂危险情况下的实战演练;四是开展道路交通、建筑物倒塌以及地震、水灾等灾害事故的专项训练。
4 结束语
灭火救援“三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 笔者根据多年以来的消防工作实践和经验, 在不断探索研究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了推行灭火救援“三化”建设的理论。开展灭火救援“三化”建设, 必将为规范灭火与应急救援战斗行动, 整顿事故现场混乱秩序, 提升消防指挥员整体素质和部队应急救援能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 (2005-2008) [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
[2]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系.2007年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7.
提高灭火救援配置水平研究 篇5
最近几年, 我们国家的火情不论是总数亦或是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这不单单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 同时也给国家发展带来很多的负面效益。目前很多区域都已经开始积极的探索研究救援预案。目前, 消防组织所担负的工作量也变大了。
1 风险识别
所谓的风险, 指的是在救援过程中潜在的对工作者或是装置带来伤害的任何的问题。在前期的训练以及准备和真正的开展等各个时期都会存在很多种类的风险。要想识别风险需要了解很多知识。比如要积极的调研, 认真的分析风险的发展态势, 分析历史伤害情况, 开展安检活动, 只有获取了相关的信息才能够对风险分类。目前其类型有如下的一些:训练、出警、灭火、突发事件、自然或人为灾难、以及有毒物质事故等。
1.1 详细调查
第一要做的是对负责区域和附近的环境开展详细的调差。经过详细的调查, 能够获取一些历史信息。在这个前提下, 对得到的信息展开细致的探索, 进而能够得知一些和所在区域风险状况有关的知识, 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风险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目前所进行的调研, 主要是针对辖区内重点单位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建筑结构以及消防设施等方面, 而对灭火救援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状况缺乏必要的分析。
历史和最新的数据对于确定当前所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但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判定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 还需要对当地计划部门进行调研, 从他们那里了解辖区及周边环境的道路规划、工商建筑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变化。此外, 还需要与当地治安部门加强合作, 了解辖区内居民状况、治安情况、区域的发展水平以及消防教育水平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识别今后的风险, 而且可以为制定灭火抢险预案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1.2 密切关注风险趋势
积极关注如今的风险发展方向对于我们辨别风险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 可以积极的阅读杂志, 上网查找资料, 召开会议研究, 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 时刻跟随技术的发展脚步。比如, 我们可以在一种新材料出现的时候, 认真的分析它会导致的火情的特点, 以及它在不同的建筑体中的扩散性等, 只有对其有了综合的了解才能够将问题控制好。
1.3 查看历史伤害记录
很明显, 要想辨识风险, 查看过去的信息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把当地的信息和别的区域的信息进行综合化的比对, 明确存在的差异和缘由, 通过对过去问题的分析, 能够更好的完善风险辨识工作, 这主要是因为造成伤害的原因一定是某种或多种风险。通过对原因的分析, 可了解到是否存在这种类型的风险。
1.4 安全检查
除了上面讲到的这些方法之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安检的方法来辨别。目前这个方法已经被普遍的应用。该项活动应该将某个种类的安检设备当成是基础, 对照其中的各项对部门内设备、器材、训练程序等进行检查,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风险, 要将结果保存, 以备后续查看。
2 风险控制
众所周知, 风险的控制是整个管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要素。常用的方法有三个, 分别是风险的规避, 控制以及转移。并非所有的风险都是可控的, 对于那些无法控制的, 必须通过强化方法来尽量的降低其导致的伤害。
2.1 风险归避
所谓的规避, 具体的说是不开展能够产生风险的所有的活动。该措施是控制风险的最为关键的措施。在开展救援工作的时候, 一些问题是能够控制住的。比如因为工作者的防护思想较差, 不懂得养护设备, 或是不正当的操作等等。而有的风险必须由指导员结合自身的经验来判断, 进而采取措施。
2.2 风险控制
在开展救援工作的时候, 许多的风险是无法规避的, 假如不冒险就无法将问题控制住。针对此类风险, 必须制定完善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风险尽量的降低或是控制好。在具体的制定风险的时候, 可以从如下的几个层次分析。
第一, 积极的开展培训工作, 提升风险认知能力。培训的意义非常显著。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 经常会面对投入不足的问题。实践证明经过培训的工作者不仅能够很好的开展工作, 还能够将自身的伤害降到最低。有效的培训能够提升工作者的知识能力, 提升其总结经验的水平, 进而提升他们在救援工作中的判断水平。此类培训的类型非常多, 有强制开展的, 像是资质评估。也有一些是自愿的, 像是函授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平时的工作总结, 像是分析案例。第二, 认真贯彻操作步骤以及预案程序。那些特殊的装置通常都有其对应的操控流程;对于特定的灭火救援任务, 也制定了相应的预案。这些操作规程与预案为灭火救援中消防人员的行动与程序提供了指南, 结合此指南, 能够有序的开展救援活动。因为这些规程通常是由专门的人员编订的, 在制定预案的时候, 早已分析了救援中或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假如没有发生特殊的问题的话, 要认真的按照规定的步骤开展工作, 不应该随意的更改步骤。
2.3 风险分散和转移
所谓的风险分散转移, 具体的说是把风险造成的结果和其他人一起承担或是直接的转付他人。在一些人看来, 身为消防组织, 他们的工作就是为了保护广大群众的生命和生活安全, 怎么能够将风险转移到别的人身上呢?很显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文章讲到的这种转移是一种经济性的, 它具体的说是通过参保, 将风险转移, 降低组织的经济方面的损失。在具体的救援过程中, 不管指挥者的能力多强大, 参与者的综合素养多优秀, 经常会因为各类原因, 使得风险变成真实存在的问题。而问题一出现就会对参与者以及设备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保险事业涉及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不断增强。虽然保险公司的加入, 并不会减少风险的存在, 也不会提高控制风险的水平, 仍需要提高灭火救援技术, 加强风险控制。
在消防组织中引进保险体系, 可在灾情形成之后, 把设备以及人员等的损失移交给相关各方,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防机构的损失。保险体系的引入对于在灾害中受伤的工作者来讲则更为有利, 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同时还能够提升在职工作者的安全感, 从无形中激发出他们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风险分散与转移的主要方法有:工伤保险、消防部队的保险、消防人员的保险、企业的火险等。
参考文献
[1]霍然, 李昌烽.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改进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1997 (3) :3.
[2]孙伯春.关于消防指战员在灭火抢险救援中自我防护问题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 23 (2) :182-187.
灭火救援理论 篇6
一、有效利用通讯设施
在高层建筑火灾的救援中, 应充分利用消防控制室内的对讲电话及广播等通讯设施。灭火救援指挥人员可以通过此类通讯设施对火灾现场消防人员发布命令, 提醒他们需要注意的事项;消防救灾人员也可以通过这些通讯设施将现场实际的火灾情况和人员的疏散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一般来说, 在高层建筑中, 都会将对讲电话插孔安装在消防控制室、水泵房等处。
二、尽量疏散人员
1. 启动正压送风、排烟系统。
消防救援员赶到火灾现场之后, 首先应佩戴好空气呼吸器, 然后逐层检查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尤其是需要检查火宅层上部各层的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只有确保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 才有利于人员疏散, 才能有效发挥正压送风系统及排烟系统的作用。
2. 下达疏散命令。
如果未能启动应急广播, 就需要到消防控制中心区开启应急广播, 以便及时通知被困人员朝安全逃生通道前进。如能妥善利用应急广播, 就能帮助被困人员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 及时通报火势蔓延情况, 起到一定的情绪安抚作用, 从而避免因为人员拥挤、心理恐慌等因素而导致人员无法快速、安全疏散的情况发生。
3. 开启外窗。
如果建筑物没有正压送风系统及排烟系统, 就需要开启外窗将楼梯内的烟气排除, 以帮助被困人员安全离开。但是, 开启外窗时, 需要先关闭防火门。
三、合理利用消防控制中心
通过消防控制中心, 救援人员能够充分地掌握建筑物防排烟、自动灭火和通风条件、防火卷帘及防火门是否关闭等详细情况。对于火灾范围以及火势发展方向, 可以利用自动报警系统进行侦察;对于火灾发生的具体楼层与分区情况, 可以借助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水流指示器的报警情况来确定。
四、保证不间断供水
1. 利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报警阀组、洒水喷头、水流报警装置、供水设施等组成, 能在发生火灾时自动喷水灭火。火灾发生后, 如果以前安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没有动作, 则应安排消防救援员利用固定消火栓系统灭火, 同时迅速找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故障原因, 并给予快速排除。如果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已经动作, 则该火灾层的水流指示器就会报警, 可依据此点首先确定火灾层, 然后派消防员佩戴空气呼吸器乘消防电梯侦察火灾情况, 再决定是否采用消火栓系统灭火。
2. 人工启动消防水泵。
消防水泵有喷淋与消火栓2种, 都有自动、手动与停止3个档位。当指针指向手动挡位或停止挡位的时候, 消防水泵就不会自行启动;只有指针处于自动挡位的时候, 才能在接收到火灾信号之后自动启动。如果不能自动启动消防水泵, 又想让消防水泵正常工作, 则需采用手动方式开启。
五、启动电磁阀控制的灭火系统
发生火灾时, 如果喷水灭火系统不能自动开启, 就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或者是紧急启动的方式开启雨淋阀。现场紧急启动是指在火灾现场, 利用雨淋阀的紧急启动按钮将雨淋阀开启。手动开启是指发生火灾时, 首先通过火灾探测器判断出雨淋保护区域, 然后再通过手动按钮将其附属电磁阀打开, 从而使系统开始运作, 也可以在保护区域的附近设置手动按钮。另外, 雨淋阀的传导管上也都带有阀门 (带手动) 。因此, 在启动手动装置时, 如果无法正常启动, 可以赶到现场通过传动管上面的阀门将其开启。
六、结论
船舶火灾及灭火救援的探讨 篇7
1 船舶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1) 可燃物质多。
现代船舶多采用胶合板、聚氯乙烯板、聚氨酯泡沫塑料、化学纤维等材料进行装修, 室内家具、地毯、窗帘、床铺等也多为可燃材料制作, 因而其火灾荷载密度相当大。
(2) 客、货载量大。
普通货船载重在1~2 万t, 散装货船载重在1~10 万t, 油船、液化气船一般载重在1~20 万t, 最大为50 万t。客船的载客量一般为数百人至数千人。
(3) 燃油储量大。
船舶以汽油、柴油、重油为主要燃料, 还包括辅机及其他机器设备的燃料、润滑油。万吨级以上尤其是远洋船舶燃油储量是船舶载重量的10%, 一艘10万吨级的货船, 其燃油储量为8 000~12 000 t, 相当于一个小油库。
(4) 热传导性能强。
船体为钢板制造, 其热传导性能比较强。起火后5 min, 温度可上升到500~900 ℃时, 钢板被迅速加热, 成为导热系数很大的物质, 易使紧靠船体的可燃物质被引燃, 造成火势蔓延。
(5) 结构复杂。
一艘万吨级货油船上有几十个不同用途的舱室和很多通风孔洞与楼梯, 舱内通道和楼梯比较狭窄, 大多数船舱门和出入口仅能容得1人通过。
(6) 人员被困情况复杂。
分为船上被困人员和跳海落水人员。其中, 被困在船上的人又可能被困在上层甲板和下甲板舱室。疏散救人时要根据着火部位、风向及现场具体情况特点确定方案。
(7) 火势扩散范围大。
对于停靠在码头起火船只的周围, 要及时拖走受威胁的船只, 对于岸边的无关人员及物资要及时疏散, 防止由于火势扩大, 威胁码头的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等其他物资。
2 船舶发生火灾的原因和特点
2.1 船舶发生火灾的原因
(1) 明火火灾。
一是在船舶维修现场, 氧气切割、电焊等明火作业, 由于操作失误、安全检查不细致等原因都易引发“隔空间”、“远距离”火灾;二是厨房内使用明火, 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引燃厨房内部的油类及厨房内部的装饰材料;三是在人员休息室, 由于吸烟的人数众多不宜管理, 使得烟头引起火灾的危险性增加。
(2) 电气火灾。
各种船舶在机舱内都有主机 (柴油机) 、副机 (发电机) 等多种用电设备, 各种用电设备之间有电线、管路相连接, 由于过载、短路、接触不良、电弧火花、漏电、雷电或静电等原因易产生火源引发火灾。
(3) 意外火灾与人为放火。
意外火灾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所引起的火灾, 如风浪、雷击等。
2.2 船舶发生火灾的特点
(1) 结构复杂, 易发生轰爆。
在扑救过程中, 若消防员将高温缺氧的舱室门窗突然打开, 或油轮或机舱部位发生火灾后, 油气混合物在内部有限空间燃烧, 极易引起轰燃或爆炸。
(2) 温度高, 烟雾浓, 有毒气体多。
火灾发生后, 燃烧产物弥漫整个舱室, 当舱门被烧穿后, 新鲜空气注入舱室, 从而导致预热材料分解的产物燃烧, 使燃烧更加剧烈, 走廊、梯道将充满高温、浓烟和有毒气体, 施救人员极易受到威胁。
(3) 火点隐避, 不易发现。
由于船舶一般情况下大部分面积均在水线以下, 受船型设计的局限, 发生火灾后, 侦察通道少, 船体内部结构复杂, 各种设备多, 火点较难发现。
(4) 燃烧猛烈, 蔓延迅速。
如果起火点在船舱内, 起火后火势将沿着机器设备、电线、油管等向四周和上部船板蔓延, 殃及相邻的船舶, 造成火烧连环船。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大风天和休渔期。
(5) 易发生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大。
大型客轮、游轮发生火灾, 疏散通道少, 内部楼梯窄小, 人员众多, 极易发生人员被困、受伤或跳海等情况, 易形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船舶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 船舶和货物的直接经济损失, 以及沉船占用航道、码头、污染水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 都是相当巨大的。
(6) 作战环境复杂, 阵地进攻困难。
火灾扑救在水面作战时, 受到水流、风向、水深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使消防艇很难接近灾船, 战狂风、顶恶浪、抗严寒的斗争将与灭火战斗同时进行。
(7) 具有地下火灾的特点。
空间封闭、烟气不易扩散、高温、能见度差、地形复杂, 被困人员施救困难, 通信不畅, 进攻难度大。
(8) 水面灭火机动性差, 技术装备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船舶只要离岸10 m以外, 火灾扑救就有相当难度, 消防器材装备较难发挥作用, 扑救时间相对较长。
3 船舶火灾扑救的战术要点
3.1 火情侦察
3.1.1 联动机制
海上灭火救援的主体是海事局, 消防调度指挥中心接到市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调度命令后, 应当立即向当日值班总指挥报告, 支队立即启动海上救援预案的机制响应, 命令消防艇携带灭火设备从不同方向立即赶赴事故海域, 途中即与正在着火船舶现场指挥作战的海事局进行无线电台沟通, 进行初步火情侦察和了解, 并及时调集附近作业渔船和正在附近航行的船舶向出事海域集结, 以运送疏散的被困人员。
3.1.2 前期准备
到达现场后, 冷却防爆的同时, 组织侦察与救人。由于机舱内部油蒸气浓度不断增加, 随时会达到其爆炸极限, 因此首先要冷却船体, 使燃料油不能继续蒸发。用专用水枪等稀释蒸气, 用泡沫覆盖油面, 防止爆炸。在保证无意外发生时, 组织侦察小组进入现场侦察, 了解火场的最新情况, 寻找被困人员并实施救援。
3.1.3 登船方法
对于停在码头上的船舶, 可利用舷梯、软梯、移动消防梯或逃生孔等应急通道上船;停在海中的船舶, 应迅速调集载车船装载消防车和消防艇等靠近火灾现场, 根据情况, 用消防梯或软梯及人员跳帮等登船。
3.1.4 侦察方法
(1) 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
了解起火部位、燃烧范围、火势发展、固定设施等情况和人员被困、自然风力风向及有关爆炸、毒害危险等情况。向船方人员了解船舶停泊方向与风向关系、初期火灾的扑救等情况。
(2) 内部侦察。
选派具有一定火场经验和各方面素质较好的骨干, 与船上技术人员组成侦察小组, 不得少于3人, 深入现场进行侦察。查明与核实被困人员数量、现状、所处位置, 以及燃烧物质性质、起火部位、火势蔓延方向、有无爆炸危险等。确定救人通道、灭火进攻路线和灭火阵地的设置情况及有无爆炸危险等。
(3) 船壁和甲板侦察。
船舶内部发生火灾后, 在采用外部侦察时要重点查清火灾燃烧部位。对于船壁和甲板侦察非常必要。船壁侦察可以观察船壁外刷油漆的变化, 可用直流对船壁进行扫射侦察, 对有变化的船壁 (如瞬间水汽蒸发、冒热气) 部位要重点进行确定。甲板上侦察主要是确定起火点的位置, 可以采用手脚感觉甲板温度、用水测试等方法进行侦察, 如发现甲板哪个部位温度高, 水洒上后冒热气, 可以确定为船舱起火。
(4) 动态侦察。
在战斗过程中, 还应在初步侦察的基础上, 进一步查明火势发展的全部情况, 及时地调整改变战斗部署, 使灭火战斗行动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在火情侦察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进入燃烧区时, 要充分做好防护准备, 佩戴空气呼吸器, 着避火服, 携带导向绳和通信照明工具, 并时刻保持联系, 以防烧伤或油蒸气中毒;二是侦察应从上风方向逐步进行, 侦察与灭火要同步进行, 边掩护边侦察;三是在甲板或步桥上行动时, 要注意脚下的障碍物及油污, 以防摔倒碰伤;四是发现有油料喷溅时, 要立即寻找安全通道退出火场以防溅油烫伤;五是侦察人员不宜过多, 防止发生危险时, 造成严重伤亡事故;六是发现有爆炸及其他危险时, 要及时撤离。
3.2 疏散救人
首先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 积极抢救火场中的被困人员。
(1) 利用广播系统, 安定被困人员的情绪, 在船方或消防人员的组织引导下, 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防止人员惊慌、拥挤和跳海。
(2) 疏散和抢救人员时, 面对船上有人员被困及有跳海落水人员的情况时, 应注意:一是当参与扑救的船只遇有跳水、落水人员并确认着火船没有受火势威胁的人员时, 消防人员应先抢救水面人员;当水面和着火船都有受生命威胁人员时, 有消防人员的船只应先抢救船上被困人员, 而水面人员可让其他参与扑救的船只施救。二是当着火船上有被困人员, 着火船周围水面没有跳水、落水人员时, 应首先抢救和疏散受火势烟雾威胁严重的人员, 其次是下风方向和上层甲板人员。尤其是在侦察中要尽快引导比较清醒者脱离危险区。如果下甲板舱室内发生火灾, 要先疏散下甲板舱室的旅客, 并安排专人维持秩序, 防止因上甲板舱室旅客仓皇逃生而堵塞通道, 使下甲板舱室内的旅客被困舱内无法脱险。如果上甲板舱室发生火灾, 应先疏散受火势威胁最严重的旅客。尤其注意, 消防人员应先实施灭火战斗, 这是受船舶的特点所限, 此时的救人必须要依靠船上的固定通道, 需要用水枪来开辟救人通道, 也需要用水枪来掩护施救人员。如果不用水枪灭火开辟安全通道, 即使消防人员能进入火区接触被困人员, 也无法让毫无保护措施的被困人员安全地离开火区。在这种情况下, 灭火和救人应同时进行, 这时的灭火也是为了贯彻救人为先的思想。
(3) 登船及疏散方法。对于停在码头上的船舶, 消防队到场后, 应尽快用舷梯、软梯、消防梯等上船, 进行侦察并疏散被困人员。疏散被困人员时, 一是利用舷梯、移动消防梯和其他方法, 撤至码头或其他安全地方;二是利用逃生孔等应急通道撤至安全甲板。停在海中的船舶, 应迅速调集载车船装载消防车和消防艇等靠近火灾现场, 根据情况, 用消防梯或软梯等疏散。
4 船舶火灾扑救的战术方法
4.1 着火船舶各部位的灭火方法
(1) 船舱火灾。
利用船舱内各层走廊通往机舱的左右舷入口, 机舱内通向甲板的应急通道或破拆船体结构开辟进攻路线。部署力量占领机舱左右舷出入口, 深入机舱内部灭火;同时, 加强通风排烟措施, 部署人员开启棚、窗、烟筒上部通风口排烟, 利用移动设备送风或排烟, 确保人员疏散和灭火战斗的顺利进行。
(2) 客船 (船楼) 火灾。
利用固定的上下梯道或消防梯及码头起吊设备作为进攻路线实施灭火行动, 条件允许情况下安排特勤消防人员徒手登高进攻。部署力量在侧下风方向布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发展;同时, 在燃烧舱室及舱室的四周和驾驶台、机舱等重点部位部署力量, 防止火势向机舱及驾驶台方向蔓延。
(3) 货舱火灾。
部署力量将分水器设置在上风或上侧风方向, 利用固定梯、消防梯、绳索、起吊设备进入货舱实施灭火行动, 必要时, 破拆船体结构深入内部进行灭火战斗。同时, 在上层舱、邻舱等部位部署水枪阵地控制火势发展, 在适当时机组织优势力量深入舱室内部, 围歼火势消灭火灾。
(4) 货 (油) 舱火灾。
在货 (油) 舱上风方向, 利用消防船, 拖消两用船装载消防车, 远距离喷射泡沫灭火, 也可登至上风方向的机舱甲板, 使用水枪冷却或灭火, 但切不可盲目登上货油舱甲板。
4.2 灭火进攻路线的选择
(1) 对航行中和远离港岸、码头的船舶, 其进攻可采用将失火船只驶至码头或将其拖至码头岸边进行扑救, 也可利用消防艇或其他交通工具 (渡轮、登陆艇等) 将消防车、泵及灭火剂运至火场周围, 进行扑救。
(2) 对紧靠码头或岸边的船只, 在水源保证的情况下, 可直接将消防车、泵停靠码头、岸边进行扑救。
(3) 选择船舶火灾扑救的路线, 必须是能尽快地到达燃烧部位, 占据有效控制火势蔓延的地段, 避开热辐射强烈的下风方向, 并选择好应急撤退通道, 以防一旦发生爆炸, 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4.3 船上固定消防设施的科学利用
船舶消防安全与陆地建筑物消防安全差异不大。船上配置了相应的消火栓、自动喷水、二氧化碳等固定灭火装置, 装有“1211”、高倍数泡沫等新型高效能灭火剂, 并配有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沙箱、消防水桶等灭火器材, 消防泵一般设于机舱内。主要为设立火警预防、火警控制、火警失控时的脱险措施等。船舶的固定消防设施、灭火系统的设置, 一般主要针对机器处所重点部位。如机舱内1211灭火站释放系统、舱内水喷淋等。一旦此类处所起火, 如及时采取正确方法并启动消防设施, 一般可在初起阶段扑灭火灾, 不仅使船舶本身具有扑救初起火灾的自卫能力, 而且也为消防部队扑救火灾提供了物质条件, 在实战应用中, 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4.4 扑救船舶火灾的战略战术
(1) 先控制, 后消灭。
到达火场的第一出动力量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设兵堵截、控制局面, 待后续增援力量到达后, 全面组织进攻。在灭火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也要以货舱和船楼结合部为分界线实施控制。
(2) 先易后难, 先外后内。
在扑救船舶火灾过程中, 必须先将容易扑灭的火焰和在船只表面燃烧的火焰扑灭。消防人员到达火场后, 可用密集射流先对船楼进行灭火冷却, 有消防船的, 也可用船上的水炮进行大流量强制冷却灭火。压制了外围火势后, 可从船楼后背的外舷梯和主甲板层进入内部灭火。
(3) 内攻外防, 上堵下截。
在船舶火灾的扑救过程中, 必须要加强内攻, 以达到直接打击火点的目的。在内攻的同时, 必须在外部做好各种防护工作。在进行内攻的过程中, 应尽可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 对甲板层间的火势, 采取上堵下截, 防止火势上下蔓延, 以及热气流集中流动。
(4) 排烟降温, 控制蔓延。
应尽可能打开天蓬窗排烟热, 在船舶机舱火灾中打开天蓬窗不会扩大火势蔓延。
(5) 确立重点, 各个击破。
根据船舶类型, 判断火场的重点和突破口, 在火灾得到基本控制后, 分片消灭。原则尤其适用于货船和油轮的火灾。例如:货船着火, 控制的重点是阻止火势蔓延;油轮着火, 重点是控制着火舱和邻近舱的爆炸, 或是防止火势向油舱或机舱蔓延。
(6) 集中兵力, 重点突破。
对于扑救船舶火灾的关键点上, 应集中优势兵力, 将主要力量用于火场的主要方面, 实行集中兵力, 重点突破。例如:扑救船舶机舱火灾时, 由于机舱在主船体中后部, 扑救的难度高。在其他战术措施失败时,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集中兵力, 重点进行破拆开洞, 在机舱水线以上的合适部位, 通过切割开洞, 开辟新的进攻途径。当火灾蔓延造成火烧连环船时, 首先集中兵力主攻重点, 然后将部分着火船舶拖离分割成若干片, 再逐片、逐层予以堵截, 进而将火灾全部扑灭。
(7) 梯队掩护, 交替推进。
根据不同的船舶类型, 判断火场的重点和突破口, 组成攻坚战斗小组, 在做好相关防护措施的前提下, 实施梯队层次, 相互配合, 交替推进, 分片打击, 消灭火势。
(8) 围舱打火, 攻防有序。
围舱打火, 逐片消灭, 攻防有序, 便于撤离。由于船舶结构其特殊性, 往往发生火灾火点不易发现, 必须做好充分的进攻准备, 打开相关通道, 为灭火进攻和危险情况下的撤离做好充分准备。
(9) 封闭灌注, 封舱灭火。
在船舶火灾的扑救中, 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尽量利用船舶自身的固定灭火设施。例如:在航行中的货轮 (集装箱船除外) 货舱着火, 通常船上人员一般采取封舱或灌舱的灭火措施, 对于已采取这些措施的着火船只, 消防人员到场后, 可采取继续封舱监视的措施或要求港务部门指挥船只停靠码头, 这样, 消防人员才能采取开舱或灌舱灭火的措施, 并能使陆上的消防力量 (消防车、码头、船坞的固定消防设施) 发挥最大的效能。开舱灭火应注意防止开舱时货船发生爆燃, 伤及灭火人员。使用灌舱灭火, 一般在船只无法靠泊码头, 扑救力量、装备不足, 灌舱灭火不至于引起沉船的情况下进行。沉船灭火的措施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采用, 因为沉船后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会更大。由于封舱灭火的时间太长, 且技术要求很高, 可靠性差, 当船舶靠上码头后不宜继续采用。消防人员到场后, 要根据机舱着火的情况, 采用泡沫灭火或高倍数泡沫灌舱。如采用压缩空气泡沫封气, 尽量采用干泡沫和中泡沫。
(10) 联合作战, 发挥优势。
充分利用社会单位的联合灭火作战优势, 发挥其专业作用。在大连“7.16”新港油罐大火中, 大连海事局、港口部队等单位的救助船、拖轮、军艇等发挥其自身携带灭火装备优势, 在扑救大面积海面原油流淌火过程中, 短时间内集结了20多艘援助船和拖轮, 成功扑灭了海面上的火灾, 阻止了油火的蔓延。
4.5 扑救船舶火灾的个人安全防护
在船舶火灾扑救中, 应着重加强“四防、四强”。即防爆炸、防轰燃、防迷路、防溺水, 强防护、强程序、强战术、强熟悉。
(1) 指挥员下达命令目的要明确, 参战人员执行任务应果断坚决, 处置灵活。
(2) 提高参战人员的安全意识, 所有参战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特别是内攻人员, 配齐个人防护装备, 携带照明用具, 充分发挥导向绳、救生照明线以及水带线路的导向作用。
(3) 强攻小组进攻时, 应实施梯队推进。深入内攻和侦察时, 必须严密组织, 人员要精干, 每组在2人以上, 事先确定好联络信号, 必要时在水枪的掩护下, 前虚后实, 交替扶栏, 实施侦察。甲板作战人员要固定好自身位置, 并且利用掩护物体, 防止由于船摇晃或爆炸伤及全身。
(4) 铺设水带时, 要将水带固定牢靠, 以免水带下坠而使水枪手跌落受伤。要避免盲目射水和过量射水, 利用船舶的排水系统, 排除船体内部的积水, 以防船舶发生倾斜、沉没和水渍损失。在灭火战斗中要控制登船人数, 并随时检查船舶的平衡状态, 防止沉船或翻船事故。
(5) 熟悉紧急撤离路线。如发生紧急情况, 应镇定、迅速撤离, 并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4.6 船舶火灾扑救的处理方法
(1) 正确合理使用灭火剂, 尽量减小水渍损失, 船舶有忌水物质时, 应使用封舱灌注二氧化碳窒息灭火的方法, 以固为主、固移结合。
(2) 对拖放至船体的水带要有充分的估量, 防止在船体和风浪的作用下产生牵力, 对水带造成损坏, 对供水造成影响。
(3) 及时了解潮汐相关情况, 防止因涨潮落潮造成船舶供水的中断。根据燃烧部位及时调整船舶停泊方位, 避免风助火势。
(4) 不要向烟囱射水, 机舱火灾发生后, 烟囱冒出浓烟, 说明燃烧部位离机炉舱很近, 大量射水不利于热烟排出, 只能导致热量积聚和横向发展, 当烟囱相邻部位因高温而受威胁时, 可采取冷却设防, 但严禁向烟囱内射水。
(5) 绝不容许在天窗设置密集水流向机舱射水, 机舱火灾发生后, 如天窗已打开, 是内攻最有利时机。
(6) 侦察线路上应视情况增设联络保护点。深入机舱内部侦察应由3人以上组成, 水枪手要自己固定, 穿救生背心, 增设线路中间保护点, 有利于内部、外部的通信联络, 中间保护点应由2人以上组成, 位置选择一般应是上下铁梯的转弯平台处。
(7) 在火场外部, 应建立侦察预备组。当1组下去侦察后, 外部应备有1~2个侦察小组, 万一内部侦察人员有意外, 预备组可沿导向绳及时深入到目的地, 一旦预备组展开后, 外部应重新组织预备组以确保战斗的连续。
(8) 绳子和照明是深入内部侦察的必须装备。深入机舱内部侦察, 每组必须配带绳子, 每个战斗员必须配有照明, 在上下楼梯过程中, 必须双手交叉抓住扶手, 单手行进容易发生事故, 因此照明器具最好应是腰挂式;另外, 绳子是必需的通信联络工具, 虽然水带铺设是同步的, 但不能代替绳子。在侦察准备期间, 绳头应携于主侦察腰部, 另外2名副侦察员应用不短于0.8 m的安全绳将自己的腰部和导向绳连接, 严禁侦察人员手系绳子。
(9) 实施“破拆封堵”灭火时, 必须注意:一是破拆时必须是在舱顶或舱的一侧破拆, 而不能同时两侧破拆, 防止发生空气对流, 导致加速火势蔓延;二是破拆时要从船舱的顶部或门、窗的上部位置进行, 且开口时不要突然打开, 以免引起轰燃, 造成人员伤亡。
(10) 实施“封舱窒息”灭火时, 应注意:一是封舱前必须严格核对, 确定无人在内后, 才能实施封舱, 否则必须设法救出被困人员后方可封舱;二是封舱窒息灭火过程中, 仍必须对船舱外壁进行一定时间射水降温, 防止爆炸, 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后再停止射水;三是必须定时对舱内温度、含氧量等数据进行严格监测, 直到各类数据达到正常值后方可开封检查, 防止复燃。
参考文献
[1]刘晅亚, 徐士良, 陆守香, 等.舰船火灾模拟舱相似模型分析与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5) :413-416.
[2]朱小俊, 杨志青, 王东涛, 等.船舶火灾研究综述[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8, 27 (3) :159-162.
[3]张小忠, 黎俊.三峡船闸闸室客轮火灾灭火救援初探[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4) :537-539.
铁路隧道火灾特性分析及灭火救援 篇8
appraisement
industry
point
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要道, 承担着客运、货运等重大任务, 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因此保证铁路运行的安全、通畅至关重要。近几年, 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行车速度有了显著提升, 安全运行就自然成了社会的焦点。在铁路常见的安全事故中, 隧道火灾扑救存在较大难度, 这就给铁路隧道的安全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针对铁路隧道火灾的相关要素做出详细的分析, 才能制定正确扑救预防措施, 降低火灾发生率, 提升铁路运行的整体安全。本文就围绕铁路隧道火灾这个中心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提出了灭火及救援的有效措施, 以期改善我国铁路隧道安全性, 进一步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铁路事业加快了建设的脚步, 使得越来越多的偏远山区可以走出困境。铁路隧道是铁路建设中为了方便通车而修建的, 但很多情况难以预料, 列车在通过隧道时一旦发生火灾, 在这个特殊环境下, 就存在较大的救援难度。为了进一步了解铁路隧道火灾救援, 提升铁路行车安全, 就要对隧道火灾做具体分析, 制定快速有效的救援措施和预防计划。本文出于这个目的, 分析了铁路隧道火灾的原因及特点, 对当前铁路火灾的现况做了概述, 分析了铁路隧道火灾中消防阻火封堵车组的应用, 提出了救援及防火的几点建议。
铁路隧道火灾造成原因
铁路隧道中导致火灾的原因一般都与列车货物性质密不可分。运载着危险货物的列车例如腐蚀性溶液、油品等的灌装车, 一般会由于油罐车老化、维修不彻底或改装导致油品泄漏或油蒸汽遇火花引发火灾。这类列车火灾, 极易在起火之后出现爆炸, 并以此导致火灾的危险性加大。通常情况下, 能够导致普通货物列车起火的原因有很多。承载着乘客的列车, 一般会由于车内电器故障、乘客携带危险易燃物品、乘客吸烟、餐车起火等导致。另外, 火车隧道中隧道设备出现短路、老化也会引致火灾。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都要做好人员救助、灭火处理, 减少人员及经济损失。
铁路隧道火灾特性分析
就针对于铁路隧道的火灾来说, 其有着非常大的特殊性,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隧道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首先, 隧道大多都在山区或者是地形相对复杂的地方修建, 因此在发生火灾时, 救援人员很难到达火灾现场, 甚至到达了也需要经过很久, 不仅贻误了灭火的最佳时机, 在很多情况下, 火势会更加凶猛, 增加了灭火和人员救助的难度;第二, 隧道一般两边是洞口, 散热比较困难, 这就使得火灾在发生后, 温度会很快上升。据有关报道, 铁路隧道内火灾, 如果持续在3min, 火源燃烧的部位温度会高达1000℃左右。如果列车装满了易燃、可燃液体, 那温度上升就会更快, 火势会更加凶猛;第三, 在风力作用下, 火源会顺势蔓延, 速度很快;第四, 在列车起火后, 并不是所有列车一起燃烧, 而是最先受到冲击的列车或易燃易爆列车先起火, 然后随着火势蔓延, 逐渐扩大燃烧面积。第五, 通讯设备、设施会遭到破坏;第六, 隧道列车火灾, 不仅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还会由于燃烧高温严重破坏隧道的结构、列车轨道等, 车内运输货物自然也会尽毁, 导致严重的人、财、物的损失。
铁路隧道防火现况分析
1.隧道防火存在不足。这点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 隧道防火设计存在缺陷;第二, 没有严格的隧道消防设施配置标准。正因没有相应的标准, 应用在隧道防火建设方面的资金也就不会太充足。
2.针对铁路隧道火灾的研究, 理论及救援设备配备严重不足, 用于深入研究的实验环境也没有形成规模, 进而无法得到科学的理论研究结果。
3.客运列车在建造时应用了大量的木材、人造革等易燃材料, 一旦出现火灾, 火势发展会很快并且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 危害人群。这时必须及时扑救, 火势如果在10min之内无法得到控制, 车厢会产生超过1000℃的高温, 并有大量CO和氯化物产生, 车内人员要逃生就难以实现了。
4.尽管铁路隧道火灾存在着这么严重的后果, 但我国也没有针对此建立起铁路、消防、公安、医疗等联动的有效应急消防系统。
铁路消防阻火封堵车组
铁路隧道发生火灾时, 往往会采取沙土掩埋隔绝空气窒息-水冷却方法进行火灾扑救, 这种方法必须同时具备靠近扑救、沙土和大水源的条件才能执行, 但很多情况下是无法满足的。鉴于此, 我国针对窒息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结合铁路隧道自身所具有的特性, 来研制出了铁路消防阻火封堵车组, 具体如图1所示。在这个封堵车组中, 主要包含了各种不同用途的车辆, 并在已有的列车基础上, 通过运用各种特制设备与阻火材料, 结合更加简捷的作业程序, 来使之快速到达起火地点, 开展扑救抢险工作, 是铁路隧道开展火灾救援的最佳方式。
铁路隧道在出现火灾时, 铁路有关部门会首先获得信息, 对现场的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并且能够依据其地形情况与结构特征等, 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救援决策, 组织人员现场救援, 启动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铁路消防阻火封堵车组是采用的最佳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如下优势:第一, 收到调度命令可快速、及时到达, 在火灾前期开展关键性扑救;第二, 在到达后, 铁路消防阻火封堵车组会处于洞口外一定位置处, 在确保安全性基础上, 分组进行安装作业, 并在明确程序和清晰标准指导下快速作业, 现场人员还根据现场情况, 及时做出调整, 灵活性、操作性较强;第三, 铁路消防阻火封堵车组在现场隔离有毒烟气、热辐射等, 为扑救人员创建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 便于火势扑灭、控制和营救;第四, 封堵层是铁路消防阻火封堵车组特殊设计, 不仅符合隧道的规格, 还兼具了水雾、阻火板、防火层三重防护, 并在车的顶部、中部及下部都设置了防护层。耐火温度可高达1600℃。在封堵车组前端进入隧道并顶层和两侧实现了洞口封堵后, 参与人员就可进行加强封堵, 实现密封, 此时水雾枪可喷水作业, 救援机车在后形成抗力, 阻挡爆炸冲击波的破坏;第四, 作业时, 可封堵风口或火势较好控制的洞口, 以便尽快控制火势, 随后可对另一洞口进行封堵 (见图2、3) 。此时, 隧道内氧气缺乏, 会降低燃烧速度, 遏制火势发展, 直到燃烧停止;第五, 这种方式省时省力, 不仅灭火效率高, 还大大降低了救援人员的危险度。
铁路隧道火灾疏散救援措施
铁路隧道发生火灾, 如果在安全时间列车无法驶离隧道, 机组人员就要及时灭火, 安排车上人员的安全疏散。第一种方式是利用两条单线隧道实现相互救援,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隧道中设置的定点区域或加密设置的横通道, 实现安全疏散。当列车出现火灾时, 一般会优先考虑定点疏散方式。
我国铁路隧道防火工作的思考
1.铁路隧道防火设计应不断优化和规范
针对当前我国铁路隧道的防火情况, 我们应首先建立健全相关的防火制度和设计规范。具体分析铁路隧道的规模, 做出准确分级, 然后制定规范、标准, 提高防火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同时为施工部门提供有效参考。
2.消防科研要深化加强
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开展, 铁路隧道数量不断增多, 铁路工作人员及科研人员应不断吸取外国先进经验, 深化对相关技术的研究, 力图提升防火设计、运输技术、行车管理、火险报警系统、车辆阻燃材料选用、应急供电和通讯系统、组织人员疏散等多个方面的水平, 做到与国际同步。加大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强化队伍专业力量, 争取与先进技术国家建立合作及对话。
3.加强重视, 增加对防火设备的资金支持
铁路隧道除了要有合理化的防火设计, 还要有充足的消防设施, 充足水源、高压消防栓、灭火器、温度探测器、报警系统等等都是必备的。另外, 还要针对相关的应急情况, 来做好相应的照明与供电准备, 并及时做好逃生标识。隧道在路网中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 我们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隧道消防设备与救援列车等。
4.建立综合功能的隧道消防中心
铁路部门应针对火灾等突发事故建立一个应急指挥中心, 聚集铁路、消防、公安、医疗等综合功能, 强化在出现火灾等相关的突发时间后, 可以对其做出及时的判断与组织工作, 这样不但可以对火灾现场情况有一个准确及时的了解, 还可以为其快速的提供救援。
5.救援相关工作要强化培训力度
对救援队伍中的组成人员应定期、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及演习, 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应对能力, 实现救援工作的有效配合和沟通, 弥补消防设备上的不足, 提升救援整体效率。
【灭火救援理论】推荐阅读:
灭火应急救援10-17
灭火救援指挥10-10
灭火救援预案11-19
浅析灭火救援05-11
灭火救援安全技术05-09
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07-11
一体化灭火救援系统06-14
论如何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08-10
灭火抢险救援战例研讨班材料09-07
关于对专职消防队灭火救援预案进行公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