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指挥

2024-10-10

灭火救援指挥(共9篇)

灭火救援指挥 篇1

1 灭火救援指挥的重要性

1.1 关系着灭火救援的成败

基层指挥员的指挥水平决定着灭火救援的成败。在一些大型火灾和大型灾害事故的处置中, 如果基层指挥员的水平较低, 则会出现判断不准确、命令发布不及时、处置程序和措施错误, 导致“小火”变“大火”和“小事故”变“大事故”, 进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如果基层指挥员的水平较高, 则能驾驭灾害事故全局, 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1.2 影响消防部队的形象

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军事化的与火灾作斗争的队伍, 是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 负有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任。如果消防指挥失误, 则会造成严重的事故, 直接影响消防部队在当地政府和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进而对日后的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2 灭火救援指挥现状

2.1 对指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基层指挥员缺乏对指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刻苦钻研精神不足、训练针对性差和基础理论薄弱。

2.2 缺乏综合知识

在一些重特大火灾和特殊化学事故的救援中, 不仅需要消防理论知识, 还需要具备物理、化学、数学、力学、建筑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否则会对灾害事故的科学、合理处置造成影响。

2.3 指挥经验不足

有少数基层指挥员因参加重特大火灾和特殊灾害事故的次数少, 所以缺乏备战经验, 仅靠基础的理论知识支撑现场指挥, 导致处置效果不佳。这主要表现在部分中队、支队中较年轻的消防专业的基层指挥员和一些非灭火专业的大学生身上。

3 提高灭火救援指挥水平的对策

3.1 夯实灭火救援指挥理论基础

各级基层指挥员是灭火救援的领导者、决策者和指挥者, 决定着火灾和抢险救援事故处置的成败。因此, 应从以下3方面入手夯实基层指挥员的灭火救援指挥理论基础知识: (1) 提高灭火救援基层指挥员对指挥理论认知深度。每个基层指挥员都要充分认识到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将学习好理论知识作为成功灭火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并端正理论学习态度, 提高自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 克服厌学情绪和畏难情绪, 不仅要学好灭火、社会救援处置方面的理论知识, 还要学好有助于灭火的燃烧学、气象学、心理学、力学和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 基层指挥员可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火灾、社会救援事故的特点、处置原则、战术要求、注意事项和力量调度等, 并能灵活运用到火灾和救援事故的处置中。 (2) 加大对基层指挥员的培训力度。支队或总队要加大对基层支队中队、司令部人员和支队领导基层指挥员的培训力度, 做到每年必训、未训必训和持证上岗。 (3) 开展灭火救援理论调研交流会。支队、总队每年要定期组织基层灭火救援基层指挥员开展特殊火灾、特殊事故处置交流会, 并邀请国内外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授课, 从而更好地交流实战经验和汲取失败的教训。

3.2 准确掌握基层战斗力和辖区状况

战斗力由战斗人员和器材装备组成。对战斗力的掌握是合格的基层指挥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是成功处置火灾救援事故的重要条件。具体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 (1) 熟悉掌握器材装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灭火救援指挥人员要熟悉和掌握公安消防队、政府和企业专职消防队器材装备的数量、种类、用途、性能和技术参数, 并合理调度装备和发挥装备的优势。 (2) 熟悉掌握各队的战斗力和个人特长。基层指挥员要熟悉掌握各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了解官兵在疏散、灭火、救人、堵漏、进攻、撤退、通信和供水等方面的特长, 在火场上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 熟悉掌握辖区内的主要状况。灭火救援基层指挥员要熟悉掌握辖区内的交通道路、水源分布、水源使用和重大危险源的位置、规模、危害特性和处置对策。

3.3 参与重点单位的实战演练

基层灭火基层指挥员要积极参与辖区内重点单位开展的实战演练, 掌握重点单位的基本概况、防火特性、消防力量、战斗力的部署、战术措施和注意事项, 做到心中有数。

3.4 参加火灾扑救和社会救援

灭火基层指挥员, 特别是基层中队、支队的基层指挥员要多参加辖区内的火灾扑救和化学事故救援的处置指挥, 并参与一些重特大火灾和特殊化学灾害事故的战评总结, 在参与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 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灭火救援指挥水平。

3.5 加强对基层指挥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面对严重的灾情、惨烈的场景和复杂的局面, 基层指挥员要做到沉着冷静、处险不惊、把握全局, 以控制和消除危险, 达到最优化的灭火救援效果。要想做到上述几点,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基层指挥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从以下2方面入手: (1) 提升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基层指挥员在日常工作、火灾扑救和化学事故的处置中要有意识地提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做到调控自如, 不因事故场景而恐惧、焦躁和惊慌失措。 (2) 加强心理素质培训。支队、总队要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到中队、支队对灭火指挥人员进行心理素质培训, 授其提高心理素质的技巧和方法。

摘要:针对基层指挥员对指挥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充分、灭火救援知识不全面、对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的心理素质较差、实战经验不足等情况, 应提高基层指挥员的指挥水平, 从夯实灭火救援指挥理论根基、准确掌握基层战斗实力和辖区情况、增强基层指挥员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 满足消防部队灭火指挥的要求。

关键词:基层指挥员,消防部队,火灾事故,事故处置

参考文献

[1]崔金帅.加强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行动中自身防护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 2013 (24) .

[2]田杰.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消防部队应急抢险救援能力的思考[J].安防科技, 2011 (08) .

[3]蔡路.如何提升基层指挥员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J].才智, 2012 (04) .

灭火救援指挥 篇2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兵员成分的变化,目前,部队

基层官兵参加训练的动力不足,被动、应付式参加训练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智能、体能、技能训练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将较好的技能训练和正确的救援组织指挥有效的结合,才能保障抢险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灭火救援技术训练

消防技术训练是消防队员为熟悉掌握运用各种器材装备而进行的基本技术训练。其任务是:使受训者能够熟练掌握训练项目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操作要求,以提高消防员操作水平和防护能力,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适应灭火救援战斗的需要。

(一)、技术训练的特点。技术训练作为消防部队业务训练内容之一,与其他业务训练相比。有许多显著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1、规范性强。开展技术训练要有一定的场地、设施、器材等,实施时消防员要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操作要求、操作方法开展训练。不同的训练科目,有不同的操作程序、方法和要求,所以它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2、技术性强。技术训练科目繁多,训练方法有多种多样,同一训练科目又有多种操作方法,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摸索出最佳的训练方法和基本技术。因此,科学掌握操作中的技术性显得尤为重要。

3、组训方法多样化。目前技术训练一般采取单个练习、分组练习、班集体练习和协同练习等。因此,多种组训方法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消防部队技术训练必由之路。

(二)、技术训练的要求。

1、坚持全面训练。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消防训练项目越来越多,消防员要根据大纲和本地实际,本着实战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科目,有什么装备就设置什么内容的原则,全面施训,防止漏训、误训、偏训、不训的现象发生。

2、突出重点训练。技术训练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要选择一些科目进行重点训练,如技术性强、操作复杂,实战急需的项目,新装备训练项目,通过重点训练,使消防员进一步熟练掌握那些高难度训练项目的操作技术,以便在灭火救援中灵活运用。

3、坚持经常训练。技术训练必须保持经常,持之以恒,在反复练习上多下工夫,使已经掌握的业务技术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特别是对一些技术性强而切复杂的科目必须坚持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4、注重应用训练。单兵、班(组)熟悉掌握消防器材装备的性能和操作技能是技术训练的基础,打牢这个基础,才能发挥消防技术装备应有的效能,以适应灭火救援需要。技术训练必须遵循练为战的指导思想,要突出技术应用训练,开展技术协同综合训练,将单一技术训练通过各种组训方式与实践结合起来,缩短操场训练与火场应用之间的距离,为灭火救援战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技术训练的步骤技术训练通常以班、中队为单位,由中队长组织实施,一般按照理论学习和操作练习两个步骤进行。

1、理论学习。理论学习通常在操作前进行,是技术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理论讲授,达到对技术训练项目的基本情况、操作程序、操作要求和灭火抢险救援现场运用等方面了解和认识的目的,以指导操作练习。理论学习应针对士兵文化基础和训练保障的特点,采取讲解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理论学习一般可按照理论备课、宣布课目、阅读教材、理论讲授,作业考核的程序进行。

2、操作练习。操作练习是受训者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操作要领的过程,是受训者掌握战斗技能的基本途径,是训练的基本环节。目的是通过练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一般程序是按照操作准备、操作实施、操作讲评进行。

二、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一)、抢险救援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都明确规定:消防部队除承担灭火任务外,在发生建筑物倒塌、化学危险品泄露等各种灾害时,要实施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既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专业化队伍,同时,也是紧急处置其他灾害事故、实施抢险救援的一支突击队。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人员和技术装备的作用,积极营救亟待救助的人员,尽力消除险情和控制事态的发展。

(二)、抢险救援的特点。

1、快速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无法准确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性质,又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对组织指挥抢险救援从时间上提出了要求。只有快速准确的判明灾情,领会上级意图,快速正确地下定决心,及时的组织指挥实施,才能控制消灭灾害,把损失减少到最少程度。

2、多样性。指行动方案多样、指挥方式多样、指挥手段多样。应针对灾害的多种表现及所能遂行的任务,预先建立多种行动方案,还要力求全面、突出重点

。部队参加抢险救援,承担的任务险重、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指挥方式。

3、协调性。抢险救援是在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下,公安消防部队积极参加。消防部队在完成受领任务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与各方面协调,妥善处理抢险救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协调一致,发挥整体威力,战胜险情。

(三)、抢险救援的主要

任务抢险救援作为火灾扑救以外的一项特殊任务,涉及的灾害范围和救助对象更加广泛,抢险救援的场所更为复杂和危险,完成任务的饿难度更大。抢险救援在国外消防部门已是一项主要任务和经常性的工作,每年参加抢险救援活动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火灾扑救。救援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上是各种灾害无所不包,如台风、地震、洪涝、雷暴、龙卷风、雪崩、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潮汐、医疗急救、陆上交通事故、海上救生、空难、有毒气体泄露、放射性物质污染、水上污染、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等。

(四)、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系统抢险救援涉及的灾害范围广,现场情况复杂危险,为完成抢险救援任务涉及的部门较多。为了在抢险救援中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应成立抢险救援总指挥部。抢险救援总指挥部,任务是负责整个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在各种事故的抢险救援时,应根据灾害类型、规模和需要,与有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完成抢险救援任务。

(五)、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

1、充分准备。准备工作是夺取抢险救援胜利的前提,因此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准备。通过教育,充分认识自然灾害和意外灾难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掌握抢险救援的一般常识,强化救灾意识,而且还应有方案的准备。公安消防部队要针对本地区可能出现的灾情及一般常见灾害事故,应预作方案、反复论证,尽可能使预案适应本地区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抢险救援中,后勤物资保障困难大,尤其对抢险救援所急需的作业装备、材料、救生器等更是物资准备的重点。

2、掌握灾情。准确的掌握情况是抢险救援的客观依据。要准确掌握灾情或者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上级以及党政机关对抢险救援任务的具体规定,还要掌握有关地形、水利、气象、天候、民情及灾害事故的特征、性质等等。要善于从有关部门及时准确获取所需情报,必要时也可现场侦察,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

3、正确决策。抢险救援中的指挥,其核心内容是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完成抢险救援任务。抢险救援中需要决策的内容是:执行救援任务所要到达的目的、明确重点地段、重点任务、抢险救援兵力的划分及应采取的手段等等。为了保证决策正确,首先是深入研究情况,对掌握的情况资料,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客观分析,并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进行广泛借鉴,群策群力,动员广大官兵献计献策,综合吸收合理部分,进行正确决策。

4、灵活控制。控制是保证决策实现的基本手段,抢险救援中,消防总队(支队)对执行任务的基层部队实施灵活控制,是指挥的一项基本任务。灵活控制,一是根据灾区条件艰苦、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复杂、抢险救援任务艰巨等特点,因地制宜,灵活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控制。二是控制目的灵活,在灾区情况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控制一线部队坚决贯彻执行指示;当发生严重危急情况,上级又未及时调整时,允许部队临机处置,随机调整自己的任务和力量使用。

(六)、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要求。

1、在规模大、损失大、影响大、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力量较多的情况下,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在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救援工作,到场的最高指挥员应当参加现场指挥机构。

2、在参加抗洪、抗震等救灾斗争及核电站应急救援时,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在当地政府已有的抗洪、抗震及核救援等指挥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救援工作,到场的最高指挥员应当参加抢险救援现场指挥机构。

3、在主要由公安消防部队进行抢险救援工作时,到场的最高指挥员应当负责统一指挥,并且及时向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领导请示汇报。

(七)、跨区域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恶性火灾及事故发生,本地区灭火力量不足,已经不利于顺利遂行灭火作战任务,需要进行更广泛的动员,甚至跨省、跨地区、跨“兵种”调集力量,联合作战。跨地区抢险救援,在纷繁复杂的灾害现场,实施灭火战斗,涉及面广,而且,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欲迅速把握灭火抢险主动权,在灭火作战指挥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独立指挥系统,避免令出多头。为了便于迅速调集力量,统一组织指挥抢险救援战斗,需要迅速建立火场总指挥部、战斗区段指挥部、前沿指挥部,实行纵向逐级指挥。总指挥部由到场的最高党、政、军和消防部队主要领导组成,负责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整个抢险救援战斗;灭火指挥部对参战的公安消防部队、企业专职消防队、防毒抢险专勤力量、参战各协同力量实行纵向逐级指挥。

2、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指挥。大型复杂的抢险救援战斗,消防指挥员不仅是指挥参战的公安消防、企业消防等灭火力量,还要同其他部门、其他警种、军队协同作战,如火场警戒、疏散、防毒排烟、工程保障等等,必须由灭火指挥部集中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使整个灭火抢险战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各地参战消防力量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人员物资、装备共享;充分做好准备,被调集力量必须在短时间内集结精干人员、优良装备向火场集结,以其高效快速,保证集中统一指挥顺利进行。

3、拟定好作战方案,坚持计划指挥。跨区域灭火抢险作战,参战力量多,开进路线长,作战区域环境不熟悉,灭火战斗突发性强,准备时间短,灭火指挥部应根据火灾现场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及时为火场总指挥部提出相应灭火预案(指挥系统组成、灭火抢险步骤和方法、战术技术措施、灭火剂补给、各参战力量受领具体任务及协同方式、安全保障、通信保障等),坚持计划指挥。

4、在指挥上应坚持“属地指挥”或“授权指挥”。跨地区调集力量,灭火抢险作战,灭火作战指挥。应根据灾害现场具体情况,在灭火指挥部、指挥员授权上坚持“属地指挥”或根据火场实际实施“授权指挥”。

三、有机的将灭火救援技术训练和灭火救援指挥相结合(一)灭火救援技术训练是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前提。

1、为了保证灭火救援的效果,应当在加强现有科目训练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建设模拟训练设施。未来灾害事故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从事救援工作的消防队伍来说提出了一个新的训练课程,要实现对未来复杂灾害事故处置方法和手段由理性上升到感性认识的飞跃,这就需要加快对模拟训练建设的步伐,从而实现训练设施模拟化。在模拟训练设施的建设上,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有预见性的建设以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工业、交通事故、化学品泄露为主的模拟训练设施或基地,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创造或提供仿真训练的环境和条件。

2、开展科技练兵,全面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特种灾害事故处置、救援与常规灭火不同,其技术性强、危险性大、涉及范围广,参战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个人防护能力。要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交流经验,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深入开展科技练兵活动。在训练内容上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处置灾害事故和`抢险救援的有益经验,既要注重训练手段的科学性,又要注重训练内容的科学性,防止华而不实的倾向。要针对官兵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因材施训,从根本上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使其既能掌握手中技术装备,又具有尽快熟悉可能使用的高技术装备的能力。要针对各种灾害事故处置和救援,探索以现有装备实施事故处置和救援的方法,同时积极改革创新,挖掘现有装备潜力,增加高技术含量,突出实效,研究最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和最可能采用的处置和救援战法,通过模拟训练,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抢险救援作战中的难题和新问题。

(二)抢险救援组织指挥是圆满完成抢险救援工作任务的保证。消防部队应有一个运作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来实施对抢险救援的指挥。

1、建立以119为中心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目前,我国受理社会抢险救援的主要有119、110、120(交通报警)以及急救中心的120等。这些接警中心都是根据各自职责,实行24小时值班,负责接警与救援调度。但119由于建立时间长,具有相对接警迅速,反应快捷,覆盖范围广及指挥、调度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因此,为了实现救援信息的快速传递,力量的合理调度,指挥决策的科学合理,可建立以119为中心的联动其他部门的社会抢险救援指挥体系。

2、建立完善的救援指挥机构。根据消防部队在抢险救援中指挥权限大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建指挥机构:(1)直接指挥的抢险救援活动的指挥机构。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由公安消防部门直接组建,并实施指挥权。(2)参与指挥抢险救援的活动的指挥机构。一般由社会救援主管部门负责组建,并实施指挥权;重大社会救援由各级政府负责组建,并实施指挥权,公安消防部队根据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领导授权参与组织指挥。(3)各级指挥机构人员组成视灾害事故的种类和现场情况由负责组建指挥部的单位领导确定。对与大型抢险救援活动,应根据需要建立分指挥部和专门小组。

(三)加强演练,将技术训练和组织指挥有机结合首先,应根据各类抢险救援方案,由当地政府组织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和相关社会救援单位开展合成训练和演练,这样的活动可视情况没半年举行一次。其次,由各消防总队组织跨地区的消防部队开展救援联合演习,这一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第三,还应加强安全防护训练。

灭火救援指挥 篇3

尽管跨地区救援行动已经实施, 但由于种种原因, 各地区、各部门指挥信息不能充分共享, 使得跨地区力量调

1 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的现状与问题

1.1 信息“孤岛”现象的制约

公安消防部队是我国灭火和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 近10年来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随着GIS技术广泛应用, 消防部队及其他应急部门的信息系统迅速增长。这些信息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地区和部门为中心孤立地发展, 致使各自成为信息孤岛。尽管公安部出台了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建设的一系列规范标准, 但是由于有的地方指挥系统早已建成, 不易更改, 加之有些标准是推荐性的, 所以一时并不能完全统一。以普遍采用的GIS系统为例, 有的运用Mapinfo, 有的采用GeoStar, 有的则采用ArcGIS, 数据库则采用Oracle、SQL Server等, 这些系统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不同, 无法直接访问对方数据库, 信息共享更无从谈起。另外, 跨地区指挥信息所包含的内容无统一规定, 即使是相同的数据结构, 数据的自由交互与条件过滤也还存在着瓶颈, 从而阻碍了有效信息的获取。

1.2 机制体制制约

上述信息“孤岛”现象, 正是我国机制体制限制造成的。各消防总队之间, 甚至同一消防总队的各支队之间, 都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 使地区、部门与行业之间信息不能共享。由于最初没有考虑到信息共享的需求, 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更没有建立相互之间的接口。由于资金来源和主管部门不同, 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信息建设标准不一致、规范不统一, 信息的表达差异大, 无法整合成统一的整体;信息保密与信息共享矛盾凸现, 由于缺乏正规的保障机制, 使得行业间的专题信息共享存在安全隐患, 使消防部队与社会救援机构的信息共享更加困难。

1.3 技术问题的制约

实现信息共享机制必须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依托。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独立建设GIS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很少考虑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互操作, 形成了网络上的“纵强横弱”局面, 即系统内不断加大投资、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扩充数据, 但与系统外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甚至造成重复建设。目前, 即使认识到信息共享的必要性, 欲与其他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也由于技术平台不一致, 而无法实施。故必须运用最新技术发展, 解决异构数据的共享问题。

2 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的解决方案

跨地区信息共享机制和资金问题, 主要依靠各级政府, 笔者主要研究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

2.1 跨平台GIS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其技术的日益发展, 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基于Web的GIS系统已经成为现实。互联网用户可以利用各种浏览器从网络终端方便地浏览空间数据, 制作专题图, 进行各种空间数据检索和分析, 即WebGIS技术 (或平台) 。但是, 由于各救援部门采用不同的GIS系统和数据库, 使得地理信息数据具有不同数据模型和结构, 导致异构数据和多源数据的产生。实现不同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之间的信息共享就是使不同的GIS系统用户能够迅速快捷地获取不同来源的数据, 使这些集成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系统下实现互操作。但传统的GIS系统主要通过集中模式来实现, 各系统仍然是相互孤立和封闭的。基于XML的Web Service是最新的Web应用技术, 通过Web Service的应用服务模式, 利用XML实现不同平台之间以一致的方式来交换和描述数据, 从而把各种不同平台之间的应用程序、服务及设备连接起来。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正需要这种技术, 以克服异构的处理环境和孤立的空间信息引起的空间数据交换问题以及访问分布数据资源的障碍, 使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实现真正共享。

2.2 建立统一的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标准

实现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 首先要有可以共享的信息。各地消防部队和其他应急部门大都建立了以GIS为平台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 但是并无针对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的信息标准。各地救援部门即使技术上实现了信息共享, 但所取得的信息尚需要进行数据整理和筛选, 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所需要的数据, 使用效率不高, 失去信息共享的意义。因此, 必须加强信息的规范化建设。

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主要包括:空间地理信息 (包括交通道路专题信息) 、重大危险源信息和救援资源分布信息。空间地理信息是所有地理信息所必备的, 根据用户要求GIS供应商所提供的内容层次有所区别。跨地区空间地理信息注重交通信息的提供, 并应保持实时更新。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火灾和相关灾害对象情况、周围环境情况、灭火预案等。救援资源信息包括应急救援部门分布情况 (包括消防站、医疗急救站、专业救援队伍和其他救援单位) 、救援单位的救援能力 (针对不同灾害的战斗编成数量) 、救援物资分布情况和数量 (包括灭火剂、工程机械、急救药品、移动气源等) 。

2.3 建立基于XML的WebGIS信息共享平台

2.3.1 基于XML的Web Service信息共享模型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即可扩展标记语言, 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 依赖于内容的技术, 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扩展标记语言XML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存储语言, 使用一系列简单的标记描述数据, 而这些标记可以用便捷的方式建立。XML与Access、Oracle和SQL Server等数据库不同, 数据库在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具有更强大的功能 (如数据索引、排序、查找、相关一致性等) , 而XML仅仅是展示数据, 它被设计用来进行存储数据和交换数据, 重在数据本身。事实上, XML与其他数据表现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XML极其简单, 文档格式定义清楚, 方便用于要公开的共享数据接口, 读取和写入方便, 由于是文本文件, 因而手工修改时也很方便。XML的简单使其易于在任何应用程序中读写数据, 使XML很快成为数据交换的惟一公共语言。在不久的将来, 各种系统都将支持XML, 那就意味着程序可以更容易地与Windows、Mac OS、 Linux以及其他平台下产生的数据结合, 并加载XML数据到应用程序中进行分析, 以XML格式输出结果。

Web Service应用服务模式是一种独立的、分布式的、模块化的应用, 借助于Internet来描述、发布、定位以及调用。在Web Service应用服务模式的框架结构中包括3个重要的相关要素 (如图1 所示) , 即:服务请求者、服务提供者、服务注册器。要素间主要有3种操作:发布、查找、绑定。这3种操作基本满足了基于网络的各类应用程序的操作需求。根据上述的分析, 基于XML的Web Service应用服务模式可以克服异构的处理环境和空间信息所引起的空间数据转换问题以及访问分布资源的障碍, 实现信息共享, 其关键是通过XML进行数据存储的描述和数据的解析。

2.3.2 信息共享模型实现的关键技术

2.3.2.1 空间元数据服务的构建

上述Web Service应用服务模式的关键技术是通过元数据服务实现的。在地理空间信息中元数据描述地理标示信息、数据质量信息、数据表示方法、数据管理信息、空间参照系和其他特征的数据, 是实现不同GIS系统空间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空间元数据一般包括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指南、关键词词典和元数据管理系统四大部分, 可以协助用户定位空间数据, 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和共享, 对空间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工作。信息共享模型中的空间元数据服务可以为不同GIS用户和异构数据库提供注册服务。欲实现信息共享的用户必须向元数据服务注册其空间位置、数据结构等信息, 其数据库才能够实现查询服务, 通过数据获取模块取得所需数据, 并由XML转换器转换为用户可用信息。

2.3.2.2 数据获取部件的工作模式

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GIS系统和数据库, 各信息共享用户无法直接读取异构数据, 只有通过数据获取部件来解析。数据获取部件 (或称模块) 是针对不同GIS系统和数据库专门设计的, 每一个子部件对应一种格式的GIS数据源。目前, 我国消防部队大部分采用ArcGIS、MapInfo、GeoStar等公司的地理信息系统产品, 针对这几种系统开发数据获取部件, 可比较容易实现大部分用户的信息共享 (见图2) 。同时, 由于数据获取子部件是相对独立和可扩展的, 即使有新的GIS系统注册, 也可扩展新的数据, 获取子部件。

用户通过元数据服务查询所需的数据源信息, 数据获取部件对该数据源进行远程连接和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部件采用Java中的URL方法定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WebGIS数据源, 然后根据不同GIS系统和不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 采用专门为其设计的数据获取子部件进行空间信息获取。数据获取部件所获取的数据可能仍然不为WebGIS用户所识别, 有时需要对其进行转换, 由XML转换器来生成统一格式的XML数据文档, 并由XML来编码传递和显示数据。

2.3.2.3 XML转换器的应用

XML转换器通常部署在GIS应用服务器端, 用于解析异构的空间数据源, 从而为空间信息共享、发布和应用提供基础支持。任何一种GIS系统都有其不同的几何模型和相应的数据结构, 这些模型和结构的差异就形成了不能共享的异构数据库。通过XML转换, 建立与空间地理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从而达到消除异构的目的。XML 转换器从数据获取部件中得到空间数据, 然后通过模式抽取、数据抽取和数据转换生成统一的XML数据文档, 可以在任意的WebGIS授权用户终端读取。目前, 市场上主流的GIS系统 (如ArcGIS、MapInfo等) 自身加工生成的文件中, 都带有XML格式的空间数据描述文档, 应用服务读取时, 无需再经过XML转换器的生产, 如ArcGIS中的ArcXML数据文档。主流的数据库也都支持XML, 如SQL Server、Oracle、MySQL等, 这必然对异构数据源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方便和保证。

基于XML的信息共享模型如图2所示, 当授权的WebGIS用户向元数据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时, 注册服务器过滤出数据源物理定位, 根据不同的GIS系统, 启用相应的数据获取子部件, 与远程的数据库建立连接, 获取用户所需信息。从远程数据库中获取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传送回应用服务器端, 经过XML转换器生成XML文档, 并传送至用户端。

2.3.3 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模型实现

笔者运用上述技术建立了WebGIS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跨地区火灾现场力量调集系统。该系统服务器端部件主要包括ArcIMS空间服务器、ArcIMS应用服务器、ArcIMS应用服务器连接器和ArcIMS管理器。灭火救援力量调集系统空间服务器处理客户端地图查询及相关服务信息的请求。当接收到一个请求后, 地图空间服务器主要执行功能有: (1) 产生地图影像文件; (2) 查询空间数据库; (3) 使用地理编码, 执行地址匹配操作; (4) 抽取或裁剪数据。系统中的应用服务器处理请求的负载平衡, 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应用服务器可以将请求传递到一个适当的空间服务器, 系统的应用服务器连接器用于连接Web请求信息到达应用服务器。

灭火救援力量调集系统客户端部件主要有两种:HTML Viewer和Java Viewer, 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定制。由于HTML Viewer更有利于定制, 而且不需要用户端安装任何插件, 跨地区火灾现场力量调集系统利用Java技术和JSP网页发布技术, 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基础地理数据及应急数据库的地图显示和查询功能, 运行环境不受计算机及操作系统的限制, 更不需要安装任何插件。

跨地区火灾现场力量调集系统信息共享的程序如下:各地的GIS用户安装运行该系统, 通过ArcIMS在互联网上发布, 所有授权Web用户不受地域限制, 实时访问各站点, 实现信息共享。如果发布的站点可提供下载服务, 则授权用户可将数据下载到本地使用。

3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建立基于XML的WebGIS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 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各类数据库、GIS厂商对XML的支持, 信息共享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但是要实现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 各救援部门首先应该建立统一的灭火救援指挥信息标准, 并不断丰富、完善和更新数据, 提高信息的质量, 使得信息共享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力平.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7.

[2]张佰成, 谭伟贤.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3]任建辉, 徐林, 蔡航标.一种基于XML/Web Services的分布式数据库同步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成都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8 (2) :136-138.

[4]杜娟.基于XML/SOAP的校园信息共享方案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情报, 2009, 29 (7) :76-78

[5]游旭初, 杨国强.基于GML的异构WebGIS空间信息共享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7, 23 (9) :37-39

[6]张飞, 张建.数据库和内容仓库异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 30 (9) :2195.

[7]高磊, 董杰, 韩敏.基于XML的空间信息共享[J].仪器仪表学报, 2006, 27 (S1) :631-632.

[8]顾兵.XML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9]吴秀芹, 张洪岩, 李瑞改, 等.ArcGIS 9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0]王康, 周南平.基于ArcIMS 9的WebGIS系统研建[J].江西测绘, 2005, 23 (S1) :47-50.

灭火指挥员题库 篇4

A、必须 B、应当 C、须 D、不得 B 16 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基本原则不包括()。

A、从难从严原则 B、训养一致原则 C、训战一致原则 D、科学施教原则 D 18 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基本的组训形式主要有()种。A、三 B、四 C、五 D、六 B 19()能避免训练内容上的重复,增强训练的针对性。

A、按建制施训 B、按岗位分训 C、按专业分训 D、基地训练 B 23 体能训练通常以()为单位,由中队长组织实施。A、中队、排 B、中队 C、排、班 D、中队、班 D 25 在重点单位的实地演练中,战斗展开形式可根据需要选择一次展开或()。A、全面展开 B、预先展开 C、批次展开 D、梯次展开 D 26 在预案单位开展的梯次演练,是重点单位演练的()的过程。A、合成练习B、分解练习C、组合练习D、协同练习B 27 心理训练通常由()组织实施。

A、中队长 B、指导员 C、中队长或指导员 D、教练员 C 36 积极进攻与主动防御相结合的战术方法称为()。A.合击 B、堵截 C.分割 D.夹攻 B 50 训练大纲规定,执勤中队的训练时间一般不应可少于()个训练日。A、130 B、100 C、110 D、120 D 57 需要采取工艺措施处置时,()掩护配合事故单位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严禁盲目行动。A、必须 B、应当 C、可以 D、严禁 B 63 战评通常按照察看现场、()、总结讲评的程序进行。

A、介绍情况、观看录像、提问答疑、分析点评 B、观看录像、介绍情况、提问答疑、分析点评 C、介绍情况、提问答疑、观看录像、分析点评 D、提问答疑、介绍情况、观看录像、分析点评 B 65 重大、特别重大灾害事故灭火与应急救援的总结报告,公安消防支队应当在()内报送公安消防总队。

A、五日 B、十五日 C、十日 D、三日 C 66 公安消防总队应当在()内报送公安部消防局,具有典型意义的执勤战斗总结报告应当及时上报。

A、十日 B、十五日 C、三日 D、五日 B 67()应当建立与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工程抢险、卫生防疫等部门或者单位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有关专业队伍和灭火与应急救援专家组的作用,及时为灭火与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A、公安机关 B、政府部门 C、县级以上公安机关 D、公安消防部队 D 78 从建筑外部看不到燃烧部位和火焰时,指挥员应当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占领水源,将主要战斗装备摆放在消防车前,做好战斗展开的准备属于()。

A.预先展开 B.完全展开 C、准备展开 D.全面展开 C 95 现场救护训练是在灭火救援事故现场对伤员采取一系列()的医疗处理措施。

A、快速简洁 B、高效简捷 C、准确迅速 D、快速实用 A 99 搜索的方法不包括()。

A、人工搜索 B、搜救分队搜索 C、技术搜索 D、生命探测仪搜索 C 100 公安消防部队应当根据重大活动消防保卫任务的需要制定重大活动现场消防()。

A、勤务预案 B.灭火预案 C.行动方案 D.战斗预案 A 159 地下车库火灾有什么特点().A.爆炸危险性大 B.难控制 C.形成烟雾大 D.易形成连锁反应 AD 167 在进入带电区域救援灭火时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A.电绝缘服 B.绝缘靴 C.静电服 D.防火手套 AB 184 地震灾害事故发生以后,应采取哪几项措施().A.组队出发 B.收集信息 C.直接救援 D.强行突破 AB 185 洗消器材包括哪几种()A.强酸、碱洗消器 B.清水 C.酒精 D.生化洗消装置 AD 186 开展体能训练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A.干部是否在位 B.检查训练器材 C.清楚障碍物 D.检查场地是否湿滑 CD 188 值班中队长的职责是()A.熟悉责任区情况 B.熟悉重点单位 C.熟悉水源 D.熟悉地理 AB 189 制定灭火救援预案是().A.明确重点保卫单位 B.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C.确定参战力量 D.制作图表

ABC 194 当火场遇有人员被困时,应采取()等措施,减少烟雾、赌气、火势对被困人员的威胁。

A.排烟 B.防毒 C.射水 D.破拆 ABC 196 使用市政消火栓供水时,应根据给水管网的()确定消火栓的使用数量。A.形状 B.直径 C.压力 D.口径 ABC 209 各级战备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做好值班记录。

× 254 火灾扑救中,应当积极疏散和保护物资,特殊情况可以忽略损失。× 283 在灭火救援中发现有较多人员伤亡和其他需要新闻发布时,要按时间分别发布。

× 287 跨区域远距离作战时,技术保障力量要统一出动。

× 299 公安消防中(大、支)队单独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通常由上一级单位负责组织战评。

×

6.安全进入高温.热辐射强和有发生爆炸危险的区域时,必须着消防隔热服.消防避火服或者。(A)(中)

A.防爆服 B.轻型防化服 C.防蜂服 D.重型防化服

19.垂直铺设水带时,水带固定点选在两条水带接口。(B)(中)A.下端 B.上端 C.前端 D.后端

32.救援人员应依据灾害事故(事件),及时启动辅助决策及专家系统。(A)(易)

A.类型 B.性质 C.特点 D.现场情况 36.大雾天气或夜晚,警戒距离应至少扩大 倍,严防过往车辆冲撞造成伤亡事故。(A)(中)

A.1 B.3 C.2 D.4 43.起重破拆使用牵引设备时,视情对吊索具采取 安全措施。(B)(难)

A.防断裂 B.防爆 C.防伤人 D.防冻

44.关阀堵漏编组一般为 人,必须与技术人员配合进行。(B)(中)A.1至2 B.2至3 C.3至4 D.4至5 45.关阀堵漏应当选择精干人员,组织备用力量,必要时进行轮换作业和(C)。(难)

A.洗消 B.警戒 C.急救 D.后勤保障

46.输转倒罐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质必须使用 设备。(C)(中)A.排烟送风 B.喷雾稀释 C.防爆输转 D.输转倒罐

1.作战训练安全工作,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实施(ACDE)中的安全工作。(易)

A.火灾扑救 B.消防演练 C.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 D.开展业务训练 E.应急救援

2.公安消防部队必须建立作战和训练安全管理制度(ABCE)落实安全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中)

A.健全安全组织 B.开展安全教育 C.设立安全员 D.加强安全防范 E.制定安全措施

5.扑救高危场所火灾时,车辆应当停在(AD)的安全位置,车头应朝撤离方向。(易)

A.便于展开 B.便于进攻 C.便于射水 D.便于转移 E.便于撤退

7.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必须穿戴(ABC)等防护装备。(中)A.绝缘服 B.绝缘靴 C.绝缘手套 D.防静电内衣 E.阻燃毛衣

8.进入带电区域作战时,携带(BCE)等器材。(易)

A.高压断电令克棒 B.漏电探测仪 C.绝缘胶垫 D.热成像仪 E.接地线(棒)

9.扑救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火灾时,应当(ACD)。(中)A.划定警戒区域 B.车尾朝前停放 C.设立观察哨 D.防止玻璃坠落伤人 E.加强火情侦察

10.进入建筑物内部侦察时,应当对建筑结构强度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CD),靠近承重结构行动,防止坠落物伤人。(易)A.墙体结构 B.方位 C.地形 D.地物 E.地貌

12.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应使用(ACE)等远距离射水。(中)

A.带架水枪 B.车载水炮 C.移动炮 D.消防机器人

E.遥控灭火消防车

13.扑救大跨度钢架结构厂房、库房火灾时,应优先使用(ABCD)等远射程、大流量喷射器实施冷却、阻击、灭火。(易)

A.带架水枪 B.车载水炮 C.移动炮 D.遥控水炮 E.遥控灭火消防车

17.在地下建筑等信号盲区或噪音较大的现场,必须使用、及等有效的通信器材(ABC)(易)

A.泄漏式电缆 B.无线图传C.中继台 D.集群台 E.常规台

18.处置危险性较大的灾害事故,必须预先确定(BCDE)(中)A.通信方式 B.撤离信号 C.传递方式 D.撤离方向 E.撤离路线

25.在进入危化品区域作业时,要在出入口处(ABC)(难)A.登记人员数量 B.空(氧)气呼吸器压力 C.进出时间 D.电台频道 E.登记器材数量

26.倒塌现场施救时,应当选择(BCD)进入。(中)A.便于进攻 B.建筑构件牢固 C.受破坏程度小 D.距离近的路线 E.便于撤退

29.在清理可燃液(气)体、有毒物品泄漏现场时,必须检查(ABD)处等有无残留物。必要时,进行冲洗。(中)A.阴井 B.暗沟 C.人员 D.低洼 E.器材

31.担负放空点燃人员要专业精干,必须事先确定好紧急(DE),必要时设置掩体,组织水枪实施掩护。(中)

A.通信方式 B.紧急撤离信号 C.传递方式 D.紧急撤离方式 E.紧急撤离路线

32.训练准备包括哪些(ABC)(中)

A.设置安全员 B.检查、测试训练场地、设施、器材 C.落实安全保护措施 D.开展安全教育 E.做好心理疏导

34.利用(ABC)等模拟装置训练时,必须检查装置安全功能;严格控制起爆物和燃油的使用。(中)

A.深井 B.烟热 C.化工 D.易燃易爆 E.毒害 35.开展水域训练应(ACDE)(中)

A.选择适宜水域 B.确定安全员 C.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 D.掌握水域情况 E.确定救生员

13.攀登训练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检查保护设施,保护人员不得少于1人,且必须精力集中,做好安全保护。(×)(易)14.模拟训练应当根据模拟的对象、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救生气垫等高空跳下训练。(×)(难)

25、液化石油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通常为(A)。A、1.5%~10% B、2.5%~15% C、2.5%~10% D、3.5%~10%

26、液化石油气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体积扩大(B)倍左右 A、200-300 B、250-350 C、300-400 D、350-450

39、空气中氯气最高允许浓度为0.002mg/L,超过(A)人吸入后立即死亡。

A、2.5mg/L B、1.5mg/L C、2.3mg/L D、1.3mg/L

43、绝对压力为1个大气压的纯氯气体,在-35℃时成为液态,其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约(A)倍。

A、400 B、350 C、450 D、150

54、氯气泄漏事故处置的程序和措施为(A)。

A、接警出动、个人防护、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疏散救生、排除险情和清理移交

B、接警出动、个人防护、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疏散救生 C、接警出动、个人防护、现场询情、侦察检测、排除险情、现场急救、作好灭火准备和清理移交。

D、接警出动、个人防护、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疏散救生、控毒排险、现场急救、洗消处理、清理移交

63、氨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爆炸燃烧,爆炸极限为(C)。

A、5.7%~10.3% B、8.5%~15.7% C、15.7%-27.4% D、20%~30% 67、煤气的爆炸极限为(B)

A、2.5%-10% B、4.5%-40% C、10%-25% D、6.5%-40%。

69、天然气液态相对密度(水=1)约为0.45,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扩大(C)倍,A、400 B、500 C、600 D、700 70、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C)A、3%-10% B、5%-110% C、5%-14% D、3%-14% 73、易燃可燃液体泄漏事故特点不包括(D)A、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B、造成人员中毒伤亡。C、污染环境,不易洗消。D、易引发次生灾害

79、公路交通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为(A)。

A、接警出动、侦察检测、设立警戒、救生排险、现场急救、清理移交 B、接警出动、个人防护、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疏散人员、排除险情、洗消处理和清理移交

C、接警出动、现场侦检、设立警戒、开展人员救助、排除险情搞好保障、清理移交

D、接警出动、个人防护、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疏散救生、排除险情、现场急救、搞好保障、清理移交

80、公路交通事故特点为(A)。

A、事故频率高、人员伤亡大、易引发次生灾害和救援难度大

B、事故地点不确定、物质性质难判定、事故危险性大和处置难度大

C、易引发次生灾害、人员伤亡大、堵塞隧道交通、经济损失大和救援困难 D、人员伤亡重、容易引发次生灾害、造成交通中断和救援困难 84、下列不属于铁路交通事故特点的有(C)A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B极易造成次生灾害。C处置危险性大 D救援难度大。

86、隧道交通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为(C)。

A、接警出动、侦察检测、设立警戒、救生排险、现场急救、清理移交 B、接警出动、个人防护、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疏散人员、排除险情、洗消处理和清理移交。

C、接警出动、现场侦检、设立警戒、开展人员救助、排除险情搞好保障、清理移交

D、接警出动、个人防护、现场询情、侦察检测、设立警戒、疏散救生、排除险情、现场急救、搞好保障、清理移交

90、下列不属于建筑物倒塌事故特点的有(C)A突发性强,人员逃生困难。

B内部设施设备损坏严重,难以正常运转。C事故危险性大和处置难度大

D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大

2、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当调派()等特种车辆。(ABC)A、防化救援车 B、洗消车 C、泡沫车 D、云梯车

9、在灾害事故现场,应根据灾害事故(事件)类型,依据侦检结果,科学、合理设置警戒区域,采取()及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等安全措施。(AD)A、禁火 B、禁食 C、停水 D、停电

11、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战斗,必须做好()保障工作。(ABC)A、战斗 B、生活 C、医疗 D、后勤

12、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应根据辖区消防保卫任务特点,制定装备、通信、技术保障方案,储备必要的(ABC),配备通信装备设施。(ABC)A、抢险救援器材 B、物资 C、灭火剂 D、救灾物资

16、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BCD)

A、特危区 B、重危区 C、轻危区 D、安全区

18、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极易导致()。(ABCD)A、燃烧爆炸 B、中毒事故 C、人员伤亡 D、财产损失

21、处置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时,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ABC)

A、顶部 B、井口处 C、储罐两端 D、中部

35、煤气、天然气泄漏事故的特点是()。(ABD)A、极易发生爆炸燃烧 B、突发性强,危害后果严重 C、不易储藏 D、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39、处置水上易燃可燃液体泄漏事故,应通知水上()等部门实行水域交通管制,引导事故船只向安全水域转移。(BCD)A、海关 B、公安 C、海事 D、航运

41、参加船舶事故救援时,施救中应按照()的原则进行。(ABC)A、就近的先救 B、伤病员先救 C、老弱妇幼先救 D、贵重物品先救

52、沼气池事故的特点是()。(ACD)

A、属易燃易爆和有毒场所 B、沼气池小,不易施救 C、隐蔽性强,发现晚 D、救援时间紧迫,极易造成中毒伤亡

53、社会救助中,处置蜂窝可采取()等方法进行处置。(BCD)A、驱赶 B、袋装 C、火攻 D、水攻

56、建筑物垮塌事故中采用起重设备救人时,应注意()。(ABC)A、研究受力情况 B、配安全观察员 C、防止造成误伤 D、调集增援力量

57、毒剂事件的处置必须坚持()的处置原则。(BCD)A、紧急撤离 B、划定区域 C、疏散救人 D、确保安全

58、处置地震灾害事故时,要正确选择()的位置,应远离建(构)筑物和树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BCD)

A、组织救援 B、指挥部 C、营房安扎 D、消防车辆停放

59、处置地质灾害事故,要随时与()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最新气象资料和地质信息。(BCD)

A、安监 B、地质 C、国土 D、气象

62、警戒命令由抢险救援总指挥部统一发布,由(BC)负责实施。A、政府 B、公安部门 C、武警部队 D、辖区中队

66、消防部队在抢险救援行动中将警戒区域划分为(BCDE)。A、特危区 B、重危区 C、中危区 D、轻危区 E、安全区 67、危险化学品槽车泄漏事故处置时,排除险情时的措施有那些。(BCDE)。A、禁绝火源 B、选好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 C、放气牵出 D、疏导转移 E、引火点燃 83、液氯泄漏事故特点主要为(ABC)。A、扩散迅速,危害大

B、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C、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D、易造成爆炸事故 E、处置难度大

88、公路交通事故特点主要有(ABE)。A、车辆事故频率高 B、人员伤亡大 C、人员疏散困难 D、救援难度大 E、易引发次生灾害

92、隧道交通事故特点有(ABCDE)。A、易引发次生灾害 B、人员伤亡大 C、堵塞隧道交通 D、经济损失大

E、救援困难,作战时间长

95、建筑物倒塌事故处置中,救人的顺序是(BCD)A、由深入浅 B、先易后难 C、先重伤后轻伤 D、先救人后救物

98、建筑倒塌事故处置程序与措施主要包括(ACE)。A、侦察检测

灭火救援指挥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的进步, 全球环境的不断变化, 我国的工业化, 城镇化, 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伴随着各种灾害事故日趋增多, 如火灾、危化品的灭火救援、山体滑坡、洪涝、台风、地震等各类灾害事故近几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处置难度也越来越大, 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灾害事故的危害同步增长, 社会的繁荣与灾难并存。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我国抢险救援应急工作的主要力量, 所承担的任务也随之越来越繁重, 如何建立高效的指挥体系, 已经成为当前公安消防部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消防部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的有机统一”的相关要求, 努力提高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 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 今天, 主要结合重庆各区成立支队以来, 如何建议高效、灵敏的支队级灭火救援体系谈谈自己浅薄的看法。

1 加强支队级灭火救援指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 日益复杂的灭火救援形势, 对灭火救援的组织指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 在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下, 火灾和其他事故发生频率加快, 消防部队承担的灭火救援任务更加繁重。特别是近年发生的“5.12”汶川地震、“8.12”天津港大爆炸和江苏省靖江市德桥化工仓储有限公司“4.22”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也使消防部队在指挥这类灾害事故中面临的形势越发严峻。

1.2 灾害类别多, 规模大, 专业化指挥能力亟需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下建筑越来越复杂、大型城市综合体面积越来越大、石油化工灾害事故频繁、防化事故时有发生、地震救援近年来逐渐增多、山体滑坡救援时间长、水域救援技术要求高等, 面对以上大规模火灾和救援事故, 支队级指挥员能否驾驭此类专业指挥, 都给我们支队级指挥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提升灭火救援现场的组织指挥能力, 并建立高效的灭火救援指挥体系, 已成为作战指挥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当前支队级灭火救援指挥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通讯设备实战应用能力不强, 未发挥应有的效果

近年来, 随着信息化建设在消防部队的深入推广, 如4G单兵图传、短波电台、卫星电话、350M、POC对讲机、车载3G图传、基地台、无线中继台等不同类别的通讯设备大量投入部队使用, 为各级指挥员提供科学决策和命令的下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大型灭火救援作战指挥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1) 全勤指挥部人员到场后三级组网不及时, 导致增援单位到场后与主战支队联络不上, 不能及时请求任务, 延误处置战机; (2) 同级同频使用频率高, 影响火场重要信息的传递; (3) 操作人员对通讯设备的使用不灵活, 未有效的反应第一手作战资料。如4G单兵图传, 操作人员对现场拍摄的位置不佳、拍摄效果差、并对起火建筑情况、周边道路情况、火灾蔓延情况、人员被困位置等传送信息较少, 未在第一时间给上级指挥员提供应有的基础资料。

2.2 社会综合信息不共享、协同指挥未形成合力

通常情况下, 灭火救援工作的行动规模比较庞大, 参与协同工作的部门多, 涉及到的领导多, 投入的人员力量较大, 消防支队在执行灭火救援指挥时, 对各联动单位相关装备、技术、专业信息掌握少, 情况了解难, 在现场指挥过程中, 很难及时、合理地向政府指挥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分工;特别在急难险重的任务前, 各职能部门间存在不积极配合现象, 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消防部门唱“独角戏”;同时在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中, 社会资源利用率低。基础性信息资源得不到共享, 例如:事故现场周边交通道路畅通情况不清楚, 区公安分局指挥平台与支队消防指挥中心指挥平台未实施共享, 建筑信息、供水部门的管网体系布局、供水能力、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等都未实现网络共享。

2.3 跨区域作战指挥建设机制不完善

重庆直辖以来, 各区成立相应的支队, 地域划分上各区消防支队主要负责本区的灭火救援事故, 跨区调度需要总队指挥中心调度, 但在跨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上, 联合行动指挥机构还没有全部建立, 协同作战机制不健全, 运行机制不完善, 大规模联合实战演练不经常。虽然总队规定了增援指挥联合作战体系, 但在平时指挥建设上缺少实质性沟通、交流, 联合实战少、策应措施少, 即使参加增援出动, 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意识差。

2.4 部分支队、中队两级指挥员缺业专业指挥能力

从当前支队全勤指挥部成员构成上, 主要是由指挥长、作战助理、防火值班三人指挥机制, 但在人员构成上存在不合理现象: (1) 指挥长岗位部分支队以行政指挥代替专业指挥现象比较多, 缺乏专业指挥能力, 此类指挥长到达灭火救援现场指挥不力现象时有发生;着战助理岗位由支队司政后三个部门人员轮流担任, 个别女干部也担任作战助理, 在现场显然不会发挥应用的作用; (2) 中队干部指挥水平急需提高, 当前, 基层中队指挥员, 新成分多, 有作战指挥经历和有经验的干部越来越少, 部分武警学院毕业生和地方入伍的大学生, 他们在自己的专业上, 虽然有丰富的业务理论, 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需要有一个磨合过程, 加上部分干部对本中队装备及应用项目的训练少, 熟悉不够, 大部分干部经过一年的培训, 就担任中队首车指挥员, 在灭火救援现场上, 由于缺乏灭火救援战斗经历和阅历加上对手中的装备不熟, 初战指挥水平有所欠佳。因此, 不从根本解决基层中队指挥员素质能力, 灭早灭小灭初期就可能变成小火酿大火, 小灾成大灾, 小救援成大事故的可能。

3 高效的支队级灭火救援指挥体系建立方法

3.1 强化信息平台建设, 优化灭火救援的组织指挥体系

(1) 利用现代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技术, 应用最新的现代化通讯产品, 以有线/无线通信系统为纽带, 以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系统为支撑, 以地理信息系统、同步数字录音录像系统、显示监控系统为辅助手段, 建设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指挥系统, 以满足信息处理和重大火警及突发事件快速、高效处置的需要。 (2) 针对消防部队多途径、多手段、非视距条件下的实时视频图像监控指挥需求, 采用以卫星通信传输系统为主, 配合微波等多种通信手段, 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无线移动图像监控传输网络, 将各种远程图像、语音、数据信息进行采集, 并通过移动无线链路传送到指挥中心, 为指挥员提供实时、准确的现场情况, 从而为统一指挥和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直观、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真正提高各部门处理灭火救援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能力。

3.2 实现对灭火救援现场的可视化指挥, 达到扁平高效的指挥体系

支队立足于119接警调度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成果和灭火救援指挥辅助软件应用, 搭建单兵4G图传、音视频综合集成和智能关联型大屏幕显示系统的灭火救援数字化指挥平台, 努力实现对灭火救援现场信息的全面可视、力量部署的全面可视、指挥命令的交互下达、灭火救援作战记录的全面可视。 (1) 要实现现场情况实时掌握。将现有单兵4G图传系统、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辅助决策系统、灭火救援业务管理系统、水源管理系统等综合集成, 同移动指挥终端进行双向对接, 实现作战指挥中心、指挥车和现场指挥部多点位对灭火救援现场各类信息的全面可视, 无论指挥员在哪个位置, 均能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现场情况; (2) 要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联动指挥。通过现场周边态势标绘工具和车辆GPS定位信号, 实现灭火救援现场力量部署的实时更新, 使指挥员全面掌握力量部署情况, 并根据指挥权限及现场角色的不同, 利用终端所具备的文字、语音等数字通信功能, 将各类作战意图、指令进行下达传输, 全面提升现场通信效率, 做到扁平化指挥; (3) 要实现现场指令多方响应。通过无线数据链路, 将现场情况、指挥部署情况实时进行推送, 根据需要实现火场信息的全面公开, 使各级指挥员均能随时查看、参观高效现场情况, 并申请参与指挥决策, 不断实现灭火救援指挥决策工作准确。

3.3 利用联动单位资源优势,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各支队应在当地政府直接领导下, 构建信息齐全、功能强大的自动化综合指挥平台, 是合理利用社会抢险救援力量的前提和保障。将本辖区各单位各行业资源进行整合, 从接警开始就能大致了解灾情区域的具体方位、出警道路规划、建筑构造、人流、车流密集度、水源分布、天气状况等, 为指挥员提供了有效的判断因素, 提高了灭火救援效率。

3.4 强化对辖区的熟悉研究, 建立不同类型事故处置体系

支队全勤指挥部成员要立足本辖区实际情况, 定期对辖区重点单位的熟悉和重大危险源的调查研究, 同时要兼顾非重点单位及部位的情况, 搞清辖区内可能酿成重大恶性事故的单位、行业的特点, 发生事故后救援、处置所需的器材、药剂以及对人员、设备的危害等情况。要弄清邻近有关器材药剂生产厂家的地理位置、应急供货的方式, 途径、所需的时间等。其次对辖区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道路水源、生产工艺、物资贮存、人员集中场地、扑救难度大的高层、地下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大跨度大空间建筑内部结构情况进行熟悉掌握。以便于在制定灭火救援作战方案时, 能将正确的重点单位的建筑结构、生产性质、存储方式、火灾负荷、危害程度等情况作为决策主要依据。

3.5 加强各级指挥员培训, 建一支专业化指挥员队伍

当前, 针对支队、中队两级指挥员专业化指挥水平不高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就是强化指挥素质培训。 (1) 督促支队指挥长理论学习。积极开展支队级指挥长为总队官兵开展不同类型灾害事故处置的理论授课, 促进各级全勤指挥部人员主动开展理论学习, 为科学开展灭火救援提供理论基础; (2) 开展指挥长随机拉动指挥。立足各支队辖区实际, 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模拟多元化的灾害事故现场以及具有艰险、紧张、复杂、多变等浓厚作战气氛的实战环境, 组织实警拉动, 按照“先问答战术要点、再实施力量展开、随机进行导调”的模式不断提高指挥员的专业指挥水平; (3) 利用培训基地实战化指挥。总队应组织各支队指挥长充分利用培训基地模拟设施开展模拟指挥, 在模拟火场烟雾、温度、声响、火光、爆炸和建筑中的各种障碍物等环境下开展指挥训练, 拓展指挥员在实景中指挥效能; (4) 组织指挥长网上模拟指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在网络上设置不同类型的灾害事故, 提供相应的装备和警力开展网络指挥, 检验指挥员针对各类灾害事故在战术战法运用上是否科学合理, 搜集现场情况、作战方案制定、作战命令的下达、不同情况下的力量部署等各个程序考虑是否充分。

中队指挥员重点提高初战指挥水平: (1) 中队指挥员要结合本辖区主要保卫对象, 开张针对性的指挥训练, 使指挥员熟练掌握本级组织指挥的基本套路, 不断提高实际指挥水平和处置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把练战术、练技术、练协同与练体能、练智能、练作风结合起来, 在高强度下训练指挥队伍, 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身, 在高难度课目中提高灭火救援指挥能力。 (2) 定期研究战例、剖析战例, 总结、分析、研究灭火救援中作战指挥的经验教训, 可间接获取消防作战指挥经验, 是学习他人作战指挥经验的有效方法, 也是积累作战指挥经验的重要途径。任何一个战例, 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 抱以虚心学习态度, 学习成功的经验, 借鉴吸取教训, 不能以挑剔的目光研究分析战例, 战例是他人的经验总结, 学习他人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 变成自己知识财富; (3) 积极开展联合演练。联合演练, 是重要的训练科目, 作为执勤岗位练兵的重要内容, 联合演练, 是提高指挥员指挥水平的重要实践活动, 在联合演练中, 让中队指挥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 去体验消防作战指挥实践, 是平时学习消防作战指挥理论和技能, 提高消防作战指挥能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积累消防作战指挥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

3.6 优化装备建设, 建支撑有力的综合保障体系

近几年来, 随着地方财政对消防经费的大量投入, 各支队在装备建设上进一步提档升级, 由于不同类型的灭火救援战役需要不同的器材装备, 各级领导在器材装备的采购上, 要从实战和辖区所肩负的保卫对象出发, 优化装备结构, 配备实用、高效的装备器材;要按照“统型一致”原则配备, 不能贪大求洋, 要充分结合辖区主要灾害事故特点有针对性的配备执勤车辆、器材和防护装备, 要做到懂装、爱装、用装、管装, 实现车辆装备间的互通互用, 要进一步强化装备技师的培训, 充分发挥装备技师的作用;同时各级人员要加强对新的车辆、器材装备的学习, 学习它的性能参数和操作要求, 并积极开展训练, 避免老装备用不上, 新装备不会用的现象, 确保每一次灭火救援现场都能做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 最大限度的发挥装备的效能, 并通过装备的升级促进战斗力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高效的支队级灭火救援指挥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在灭火救援指挥体系的构建中, 各级领导要意识到现如今灭火救援指挥工作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当前, 支队级指挥员是各类大型灭火救援现场组织指挥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如何培养和提高支队级指挥员的专业化水平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力争把“懂指挥、会指挥”的指挥员放在关键位置上, 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次灭火救援现场在组织指挥工作中, 真正做到专业指挥、科学施救, 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们的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全国公安民警“三个必训”统编教材灭火救援教程.

[2]林鹏程.浅析消防短波通讯系统建设的一些问题[J].计算机光盘与软件与应用, 2014 (10) .

灭火救援指挥 篇6

1构建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体系

根据跨区域灭火救援的特点, 面向重特大灾害跨区域处置全过程, 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体系的构建坚持以“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属地为主、协同作战”为指导思想, 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力, 以城市或城市群为主体保卫对象, 充分利用现代交通、通信、信息、装备等实施片区联动和跨区域增援”的灭火救援新格局。

1.1 指挥机构的设立及指挥关系的确定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第五十五条规定:“当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灾害事故, 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协同作战时, 公安消防部队现场最高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应当参加由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灭火与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公安消防部队应适时建立现场作战指挥部。”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机构分为灭火与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现场作战指挥部、作战指挥组等3个指挥层次。灭火与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是灭火救援现场最高指挥机构, 所有灭火救援力量都必须接受总指挥部的领导。其指挥关系见图1所示。

1.2 明确指挥原则

(1) 纵观全局、把握关键。

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现场情况复杂, 任务艰巨, 涉及部队和地方的诸单位。这就要求指挥员不仅有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意识, 把握灭火救援现场的发展趋势, 从一定的高度和角度分析判断现场情况, 而且要在统领全局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 以此推动整个灭火救援行动的进行。

(2) 周密计划、慎重决策。

面对异常复杂的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 指挥员要从最复杂的情况出发, 合理计划、科学安排, 全方位、多角度地组织各参战部队的协同和保障。这就要求指挥员在行动前及时掌握现场情报信息, 将各种情报信息仔细推敲, 反复论证, 对灭火救援力量统筹安排、合理部署;对于多种作战方案, 要认真研究分析, 慎重选择, 一旦确定行动方案, 要果断决策。

(3) 灵活控制、因地制宜。

控制是保证决策实现的基本手段。在跨区域灭火救援过程中, 上级指挥员对执行任务的基层部队实施灵活控制, 是基本的指挥原则。一方面是指根据灾害事故现场情况灵活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控制;另一方面是指灾害现场发生严重危急情况, 上级又未能及时调整时, 允许部队临机处理, 随机调整自己的任务和力量使用。

1.3 选定指挥方式

与辖区单一救援力量的指挥活动相比, 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指挥方式的选定要求更严, 需做到以下几点:

(1) 坚持统一指挥。

因跨地区救援的参战力量来自不同部门, 隶属关系不同, 性质不同, 规模差异大, 故只有实行集中统一指挥, 才能迅速调集救援力量, 到场的各种力量才能协同一致, 形成合力, 使整个灭火和应急救援行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充分发挥各参战力量的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人员、物资、装备等资源共享。

(2) 恰当运用属地指挥、授权指挥。

在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 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之前, 增援单位指挥员应服从属地指挥员, 由属地指挥员全面负责作战行动。同时, 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要恰当地运用授权指挥, 最高指挥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把指挥权交给完成这类任务经验丰富的指挥员代行指挥, 可提高整体救援效能。

(3) 灵活选定指挥方式。

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的指挥方式, 不能教条地使用其中一种, 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指挥员的能力、素质、经验等各方面因素, 综合考虑, 灵活地选定适宜的指挥方式。

1.4 规范指挥过程

指挥过程是指灭火救援指挥活动进行和发展的基本程序。对于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而言, 规范的指挥过程, 有助于正确实施灭火救援指挥并提高其效能。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等级、调集力量;反复侦查、掌握情况;制定决策、部署任务;协同作战、监督检查;完善制度、落实保障等环节。其指挥过程见图2所示。

2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体系运行保障

目前, 我国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指挥特别是跨区域联合作战现场指挥还存在比较混乱、有序性差、信息不能共享、程序化指挥水平不高等问题, 难以充分发挥指挥效能。为了保障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体系高效运作, 必须共享现场指挥信息、完善现场通信方式。

2.1 共享指挥信息

由于参加跨地区灭火救援行动的部门很多, 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均衡, 因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非常重要。

2.1.1 运用跨平台GIS信息共享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日益发展, 以互联网为平台, 建立基于Web的GIS系统, 已经成为现实。基于XML的Web Service是最新的Web应用技术, 通过Web Service能够将各种组织、应用程序、服务及设备连接起来, 实现不同平台之间以一致的方式描述和交换数据。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正需要这种技术支持, 以克服异构的处理环境和空间信息所引起的空间信息交换问题以及访问分布数据资源的障碍, 使得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实现真正共享。

2.1.2 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信息标准

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信息主要包括三方面:空间地理信息、重大危险源信息和救援资源分布信息。空间地理信息 (包括交通道路信息) 是所有地理信息所必备的, 跨地区空间地理信息注重交通信息的提供, 并应该随时更新。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火灾和相关灾害对象情况、周围环境情况、灭火预案等。救援资源信息包括应急救援部门分布情况 (包括消防站、医疗急救站、专业救援队伍和其他救援单位) 、救援单位的救援能力 (针对不同灾害的战斗编成数量) 、救援物资分布情况和数量 (包括灭火剂、工程机械、急救药品、移动气源等) 。

实现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 首先要有可以共享的信息。各地消防部队和其他应急部门大都建立了以GIS为平台的地理空间信息, 但并无针对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的信息标准。各地救援部门即使技术上实现了信息共享, 但所取得的信息尚需进行数据清洗和筛选, 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所需要的数据, 使用效率不高, 失去信息共享的意义。因此, 必须加强信息的规范化建设, 各联动部门以统一的信息标准加快信息的收集和完善, 在区域内统一规划、统一框架、统一标准, 建立一套综合灭火救援区域信息数据库。当发生大型灾害事故时, 指挥部和各联动部门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应信息, 从而提高了灭火救援作战指挥效能。

2.2 完善通信方式

灭火救援现场通信是灭火救援工作的“喉舌”、“耳目”, 确保通信畅通, 是取得灭火救援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这一点在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为避免通信网络的交错紊乱, 更好地反馈现场信息, 协调灭火救援战斗行动, 复杂现场的通信必须区分层次, 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络网。

2.2.1 消防无线通信频率配置

在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通信中, 消防部队的无线通信频率资源非常紧缺。因此, 合理配置并严格管理有限的消防无线通信频率是保证公安部消防局、消防总队灭火指挥、消防支队灭火指挥、消防大 (中) 队灭火战斗行动四个通信层次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

(1) 全国消防无线通信频率。

消防专用的通信频率 (355.075/365.075 MHz、358.950 MHz) 为全国消防部队跨区域联合作战联络频点, 公安部消防局、各消防总队、各消防支队、各消防大 (中) 队的灭火指挥无线电台都应配置这两个频点。为保证全网互通, 这两个频点上不得设任何控制信令。

(2) 省级消防无线通信频率。

省级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应根据本省无线通信频率资源情况, 指定并在全省灭火指挥无线电台上统一配置全省互通的跨区域联合作战无线通信频率, 且不应少于两个。

(3) 城市消防无线通信频率。

城市消防管区覆盖网的无线通信频率要根据本地移动通信技术系统的需求合理配置, 既要保证灾害事故现场各级火场指挥员之间的通信, 又要必须考虑与多种形式消防队及灭火救援相关联动部门的协同通信。另外, 要预备应急通信频率, 因为跨区域灭火救援中网内电台数量迅猛增加时, 及时调整通信网络, 增加通信信道, 能够防止出现通信堵塞混乱, 保持灭火救援现场的有序通信。

(4) 消防大 (中) 队无线通信频率。

每个大 (中) 队应指配一个无线通信专用频率, 保证消防中队内部灭火救援行动通信。无线通信频率资源缺乏的城市, 可通过无支援关系的大 (中) 队通信频率复用, 达到每个大 (中) 队有一个专用频率。

2.2.2 跨区域增援通信指挥解决方案

(1) 运用属地二级网 (火场指挥网) , 见图3所示。

跨地区增援的救援力量接受总指挥部和现场作战指挥部的领导, 原则上保留原来的战斗建制, 保留独立的指挥体系。因此, 其通信指挥主要是解决增援部队指挥员与作战指挥部以及指挥员与所属部队之间的通信问题。大多情况下, 火灾事故当地的三级通信网络是比较完善的。因此,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由总指挥部给非消防部门的指挥部成员、消防各增援部队指挥员、非消防救援力量的指挥员, 按级别配备二级网络的对讲机, 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而火场战斗网则可继续采用原部队的通信网络, 当频率与当地中队重叠干扰时, 可由指挥部重新分配频点调频, 或者将频点接近的中队部署在相对较远的位置。

(2) 运用社会通信资源。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公共通信网络非常健全, 消防部队在执行跨区域救援任务时, 并不仅限于使用专网, 条件允许时亦可充分利用公用通信网络。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的移动通信网络, 用手机或PDA的通话与短信方式进行通信指挥, 并且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也可应用于火场指挥中。另外, 跨地区增援的调度与途中情况通报, 都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发布数字命令。

(3) 利用卫星通信。

发生地震等灾害时, 大多公用通信设施遭到破坏, 此时须借助卫星通信技术来完成指挥调度。指挥部和增援部队必须配备卫星电话, 指挥部对各救援力量通过卫星电话传达指挥命令, 而部队则向指挥部反馈现场信息。卫星电话并非仅限于语音通话, 还可以组建现场指挥网络, 向上级部门、指挥中心等单位定点发送现场情况, 向各单位发布数字命令。

2.2.3 通信保障方案

为确保指挥部的命令指示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到所属部队, 各参战单位能够准确反馈现场情况, 同时进一步规范通信方式, 确保通信频道互不干扰, 呼号互不重复, 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现场须规定指挥部联络方案 (见表1) 、作战指挥部与各组之间联络方案 (见表2) 和增援支队联络方案 (见表3) 。

3结论

构建了大型灭火救援现场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体系, 并对该体系的运作保障要求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跨区域灭火救援行动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指挥体系, 以避免令出多头、挥混乱的情况出现。

(2) 跨区域灭火救援指挥体系的构建实现了“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力, 以城市或城市群为主体保卫对象, 充分利用现代交通、通信、信息、装备等实施片区联动和跨区域增援”的灭火救援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韩玉祥, 李春孝, 陈汝胜, 等.建立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区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5) :685-687.

[2]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九卷:灭火救援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李建华, 康青春, 商靠定, 等.灭火战术[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4.

[4]康青春, 马宝磊, 张松.构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 (2) :64-68.

[5]康青春, 李驰原, 夏登友, 等.跨地区灭火救援指挥信息共享技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 (1) :63-66.

[6]lvaro M, Sergio F, Jos啨A, et al.Mobile computingin urban emer-gency situations:I mproving the support to firefighters in the field[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1, (38) :1255-1267.

[7]杨国民, 管虎, 李栗.浅析云南省灭火救援协作区体系的构建[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4) :471-472.

[8]朱光辉, 陈雨, 李建才.如何把握跨区域联合灭火救援指挥[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3) :73-74.

[9]In Hak J, Kwang Soo K, Min Soo K.Fire service in korea:ad-vanced emergency 119 system based on GIS technology.EGOV2004, LNCS 3183, 396-399, 2004.

[10]戴技才, 肖俊辉.基于GIS和GPS和通信的消防信息系统[J].测绘通报.2003, 49 (2) :33-35.

[11]刘铁民, 刘功智, 陈胜.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分级响应和救援程序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3 (12) :5-8.

灭火救援指挥 篇7

信息化可以大幅提升灭火救援的效率, 提高在险灾环境中的服务水平。目前消防部门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将灭火救援推向更高的服务水平, 已经建立起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 其他信息技术为辅的信息体系。消防工作也随之走上更高的台阶。

信息化可以推动消防部队官兵的素质提升。信息化技术和理念的推广, 迫使广大消防官兵不断的学习信息化消防救灾抢险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以适应新型消防工作的要求。通过纵向对比历年来发生的各种险情, 我们发现每年发生的险情都不断出现一些新变化, 现代社会的基础社会复杂程度大幅提高, 出现的一些险情状况也随之更加复杂, 再加之近几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给消防指挥系统进行灭火、抢险和救援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而借助一些现代化的信息设备, 可以为各种消防工作提供很大便利, 有些时候甚至在缺少某种新型信息设备时, 一些工作根本就没法开展。可见, 信息化普及在提高广大消防官兵的职业素质的同时也为应对现代险情的新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2 消防指挥系统中的信息化现状和问题

在我国, 消防系统中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 从初级试验性应用到现在具备一定国际化水准和规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地的消防系统中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大部分都改造或新建了消防指挥系统, 建立起许多专业化的消防网站, 推行电子政务, 采购了一批消防系统软件, 初步形成了局域互联的消防信息网络。但是, 在横向对比之下可以发现由于发展较晚, 基础性研究薄弱, 我们与欧美发达地区的消防信息系统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在软件技术方面, 我国尚没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和自主知识产权, 一些通信指挥系统仍需要购买国外的软件后再进行二次开发, 耗费不少资金。另外, 在标准化方面, 我们与西方先进的标准体系也同样存在很大差距, 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消防监控、内部事务管理、调度指挥等相关领域已经建立起统一完善的标准体系, 可以对信息化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整合,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们在这方面处于刚起步的水平, 进度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进度。很多共享的信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几个镜头来了解一下信息化的几个实际应用。

镜头一:某一市区有炼油厂发生火灾, 接到报警后, 调度员通过119指挥系统访问电信局信息库, 得到报警人员的单位名称、号码和地址, 对着火地点进行定位后出现责任区内的应该出动的消防车队、增援车队和就近可用水源信息, 在20秒中内生成出警方案, 调度员在5秒钟内将方案传送到火警受理终端, 完成统一调度。

镜头二:出警车队在接收到命令调度之后, 出警车的警铃、警灯和车库门将自动开启, 消防官兵在40秒钟之内完成出警启动, 并且整个出警过程受到指挥中心的全程监控。

3 消防系统中信息化应用的改进办法

3.1 提高相关领导和基层官兵的思想觉悟

提高领导和基层官兵的思想觉悟, 使之充分认识到消防指挥系统信息化的战略意义是推动消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之举。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种计算机技术问题, 中间还涉及到各个部门人员的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及部门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另外还有信息资源的重新优化整合及业务流程的协调, 一旦有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处理不够恰当, 都会对整体的信息化进程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各个部门领导需要充分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亲力督办, 统筹安排并确保强有力的执行, 并保障整个过程中经费、人力和任务的落实, 使得消防指挥系统信息化合理有序地进行。

3.2 对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进行统一

信息化的过程中, 考虑到其集成度高、系统性强等特点, 统一进行规划和组织实施, 并制定统一的标准, 否则后续的各地局域网互联互通工作将无法开展, 进而各个系统内的信息也就没法实现共享。对于消防类信息系统的开发推行通常都由总队和公安部消防局进行实施。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 消防局有必要经过论证设计, 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 作出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各个基层消防部门如果有需要自己采购开发信息系统的, 需要提前报经上级部门审核, 经通过后方可执行。

3.3 推进信息共享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随着各项标准的统一和建立, 应该逐步地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即各个分区消防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独立, 各自为战。这种问题已经存在很久, 即便是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依然存在, 主要是因为各个部门一直都是各自为政, 互不干涉, 对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这种现象存在的结果是各个部门对相同的部分信息重复性处理, 互不搭界, 导致办公成本很高。要解决这一难题, 就要从根部抓起, 统一标准建设, 为全国消防系统设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框架和技术平台, 将数据形式和代码进行统一, 制定各类信息业务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规则, 最后做到一次采集, 分类建库, 共享共用。

4 结语

消防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在当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虽然说虽然社会的发展, 截止到今天, 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人能拥有今天人类所具有的征服自然的力量。但是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也埋下了难以预料的隐患。例如, 在城市的新型复杂基础设施中出现火灾、坍塌等险情时, 人类的救援抢险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及设备的辅助有时候甚至是主导, 这类救援抢险很难成功实施。另外一些异常的自然灾害在最近几年也是经常发生。在我国出现的南方洪涝和四川地震中, 我们更是真实的领略了, 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辅助, 没有GPS帮助定位、寻找, 我们的人员、物质损失不知要扩大多少倍。鉴于此, 我们应该不懈的推动信息化在消防指挥系统中更深层的应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现实应用中的日益广泛普及, 信息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中的应用已经贯穿到日常的事务管理、灭火作战、通讯联络、社会救援消防业务中, 利用先进可靠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 构建全面的通信网络对有价值的消防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的消防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消防系统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同时指出了应用现状中的一些问题和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消防指挥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志华.GIS技术在重庆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中的构建与应用[J].测绘通报, 2007, 10 (2) :201-203.

[4]王文元.于GIS的南方森林航空消防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J].林业调查规划, 2008, 4 (11) :37-39.

[3]李国华, 季冰.关于移动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 2011, 2 (4) :90-91.

灭火救援指挥 篇8

通过“十一五”期间消防信息化建设, 各级消防部队已基本完成一体化灭火救援系统部署, 实现了各级消防指挥中心灾情信息和调度指令的上传下达, 实现了预案调派、作战方案编制、跨区域增援调度、音视频综合集成等功能, 为后方指挥中心灾情信息掌握、指挥调度起到了较好的信息支撑和辅助决策。但在灾害现场, 尚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全面满足现场指挥员的灾害信息支撑和辅助决策支持等业务需要。

在“十二五规划”中, 明确要求加强移动端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建设各类移动指挥、移动执法、移动办公和移动数据采集、资产管理等移动终端。通过建设移动采集子系统与移动指挥子系统, 把指挥中心接处警系统和辅助决策功能、信息采集功能向移动终端延伸, 为指挥人员提供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信息丰富、技术可靠的现场作战指挥信息支撑系统。

2系统的实现

移动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主要由一体化灭火救援系统、边界接入平台、移动指挥系统、VPDN专网和信息采集终端、移动指挥终端等组成。基于运营商3G/4G VPDN专网, 通过移动指挥终端的音视频、数据应用, 实现指挥中心对灾害现场的信息支持和交互对灾害现场的救援力量实时掌握和协同, 是一体化灭火救援系统的延伸。系统部署如图1。

2.1系统实现的流程

消防移动采集与指挥系统部署在支队指挥中心, 移动指挥终端和移动信息采集终端以数字证书方式进行身份验证, 通过3G/4G VPDN专网接入指挥中心, 通过支队边界安全网络设备平台实现移动指挥系统与一体化灭火救援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 实现信息交互。

2.2系统的部署

2.2.1在VPDN专网中部署一台移动指挥中心网关服务器:在该服务器上部署部署移动指挥中心网关、数据库, 主要实现:给现场所有移动指挥终端提供消息传输服务。

2.2.2在VPDN专网中部署一台移动指挥中心前置应用服务器:在该服务器上部署移动指挥前置网关、移动指挥前置应用服务、移动指挥前置数据库、移动指挥前置数据同步服务, 主要实现:负责给现场所有移动指挥终端提供所有基础类数据的查询服务及灾情类数据的暂存服务。

2.2.3在指挥调度网中部署一台移动指挥支队网关服务器:在该服务器上部署部署移动指挥支队网关、终端认证管理系统, 主要实现:负责移动指挥前置网关与接处警受理席之间的消息传输、协议转换。

3移动指挥系统的现状和实现功能

该系统主要由一体化灭火救援系统、边界接入平台、移动指挥系统、VPDN专网和移动指挥终端、移动信息采集终端等组成, 在这里主要介绍移动指挥系统实现的功能。

3.1现状

目前, 在日常的灭火救援工作中, 主要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决策支持力度不够, 基础信息采集不够准确、全面等问题, 具体如下:

(1) 现场信息对指挥员决策支持不足: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 指挥员不可能实时、全面了解现场各个作战单位的任务完成情况, 使得现场指挥员对现场救灾过程的掌控能力因人而异; (2) 现场指挥员与119指挥中心之间缺乏有效的实时数据共享、指令互通的工具:现场指挥员与119指挥中心之间一般使用语音电话和无线电台进行沟通, 灾害现场的详细救灾进展情况无法及时反馈到后方指挥中心, 造成后方指挥中心难以掌握全面的灾情相关信息, 不能对现场指挥员下达有效地作战指令; (3) 参战队伍可能来自其他增援单位, 协同难度大:近年来消防部队跨区域作战越来越频繁, 联合作战也时有发生, 多机构联合作战的协同难度增加, 一定程度上造成现场指挥混乱。 (4) 目前, 中队通信员采集基础数据 (如水源、重点单位) , 主要通过现场纸质填写, 回去补录系统, 操作繁琐, 耗时, 同时无法现场采集经纬度信息, 存在明显弊端。

3.2实现功能

3.2.1移动指挥实现的功能。按灾情处置流程, 接处警工作可划分为报警、接警、调派、出动、途中、现场处置、处置完毕七个阶段, 前三个阶段由一体化灭火救援系统完成, 移动指挥系统主要在后五个阶段发挥功能。

(1) 调派阶段:终端能实时接收指挥中心发送的灾情信息 (含报警人语音、警情描述、报警电话、灾情级别、警情地址图示等) 、导航路线、出动力量情况, 发送范围为该警情所调度的消防车载平板终端及值班指挥员手持平板终端。 (2) 出动阶段:终端能提供导航指引, 向指挥中心实时反馈位置信息, 并根据指挥中心要求传送消防车语音和前方视频。 (3) 途中阶段:能实时获取与灾情相关的信息, 如重点单位内部结构图、平面图、毗邻建筑物、周边水源、道路等信息, 方便指挥人员对现场情况的全面掌握, 可通过平板向指挥中心请求增援调派, 向指挥中心一键式反馈到场信息。 (4) 现场处置阶段:多手段同步下达作战指令, 现场指挥员可通过态势标绘、图片、文字等综合手段下达作战决策指令, 实现灾害现场各参战力量间、灾害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间信息的交互和协同作战。 (5) 处置完毕阶段:系统能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音视频等信息进行管理, 形成流程化多媒体文档, 作为战评总结的原始资料, 并自动保存在服务器上。 (6) 其他:提供通讯录、危化品、处置规程等查询;全过程的视频、文字、语音等资料自动上传到指挥中心服务器备份。

3.2.2移动信息采集实现的功能。 (1) 消防水源采集功能:包括水源采集、水源数据下载、水源检查、采集水源上传、水源检查结果上传、周边水源查询、水源电子手册等功能;中队通信员到达水源附近后, 基于北斗定位, 在地图上先标注出当前位置信息, 需提供微调功能, 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微调水源位置信息。当水源位置信息确定后, 进行信息采集。 (2) 重点单位信息采集功能:包括基本信息、拓展信息、重点部位信息, 采集方式类似于水源采集。 (3) 应急联动单位信息采集功能:包括应急联动单位采集、采集信息上传、应急联动单位下载。

4结束语

随着移动采集与移动指挥系统的建设, 使一体化灭火救援业务应用向前端和现场延伸, 实现现场指挥部与指挥中心信息指令的互联互通, 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对灾害现场信息的全面掌控。重点解决了目前灾害现场无法动态、实时掌握现场情况、指挥手段单一、决策支持信息缺乏的现状, 提高指挥中心对灾害现场的信息支持能力, 增强了灾害现场的交互及掌控能力。

摘要:文章介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利用移动技术建设移动信息采集与移动指挥系统, 为指挥人员提供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信息丰富、技术可靠的现场作战指挥信息支撑系统, 形成多元的信息化作战体系。

关键词:一体化灭火救援系统,边界接入平台,移动指挥系统,移动终端

参考文献

[1]VPN网络技术与业务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

[2]GB25113-2010.移动消防指挥中心通用技术要求[S].2011.

[3]武警消防部队“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Z].

灭火救援指挥 篇9

1 4G移动通信技术在传统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上的突破

1.1 4G移动通信技术特点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4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的技术产品。与3G技术相比,4G技术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交融覆盖、无线衔接、拓展应用等多个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其特点主要有:1)有效提高了通过无线网络访问Internet的速率。2)信号以毫米波为主要传输波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容量。3)能够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支持从语音到多媒体的业务,实现无线网络、局域网、蓝牙、电视卫星通信等的无缝连接。4)能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能对通信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业务流大小进行相应处理,有很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活性。5)是一个完全自治、自适应的网络,拥有对结构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根据动态的网络和变化的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低速与高速的用户以及各种各样的用户设备能够共存与互通。

1.2 4G移动通信技术在传统消防移动通信技术上的突破

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中的传统应用是通过无线网络等通信方式,将车载摄像机、便携摄像机等设备采集的灭火救援现场图像信息等实时传输到移动指挥车和各级指挥中心,同时通过350M无线通信网络或其他平台实施现场指挥调度功能。在此种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模式下,不仅容易受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导致出现通讯不畅、指挥不力等情况,也无法将分散在各个战斗一线的官兵所观察到的情况归纳汇总,为各级指挥员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而4G技术,以其突破性的优势,顺利解决了无线通信中的数据传输速率问题、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问题、高速率的无线接入、设备的便携性等问题,因此,应用4G移动通信技术的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能更方便、快捷、高效的实现在灭火抢险救援途中的出车调派、作战部署、要情快报等的接收、发送以及查询、浏览等工作,同时,也能够将4G无线通信技术武装到实施灭火战斗及抢险救援的一线官兵身上,实现灾害现场全方位的图像信息传输和精确到单兵的指挥调度及专家辅助决策系统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常规通信系统瘫痪的重大灾害现场与移动通讯运营商的应急通信系统无缝对接,同时解决现场指挥中心与固定指挥中心的通信传输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的调度指挥等,大大提升了消防部队的灭火抢险救援能力。

2 4G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系统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是消防灭火救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防的灭火抢险救援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4G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能将火灾救援现场的声音和图像信息迅速、快捷地传输到消防通信指挥中心,辅助各级消防指挥员完成调度指令的上传下达,使消防救援部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灾害现场,准确、及时地处理现场火灾救援任务,有力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4G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各项应用效能,把消防部队的灭火抢险救援工作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2.1 基于4G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手持终端,使日常灭火救援工作更快捷高效

以往消防部队主要利用350兆无线通信网进行城市消防管区覆盖网、火场指挥网、灭火战斗网三级消防无线语音协同指挥,其主要设备是手持对讲电台。随着灾害现场的日趋复杂,手持电台设备已无法满足消防部队在执行多项紧急任务时的图像、语音、数据等综合信息的实时传输需求。利用4G/3G公共移动网络,建设无线宽带数据(多媒体)网络和基于公网的智能终端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能够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4G无线网络传输、办公软件应用等技术于一体,是比手持对讲电台更智能的移动终端。利用该终端,消防部队各级指挥员可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综合运用多种移动信道和通信装备,及时建立起图像、语音、数据等综合信息的实时传输通道,确保通信联络的迅速、准确、不间断,使消防灭火救援工作更快捷高效。

2.2 利用4G移动通信技术,建立高覆盖率的无线指挥网络,实现跨区域、高效率的多媒体集群应用

采用当前先进的语音压缩技术、利用运营商公共服务网的覆盖面广的特点,在灭火抢险救援现场,一是可以快速建设一套无缝覆盖的全区域对讲系统,实现跨区域高可用可视化集群对讲。二是可实现集群通信的集中化管理。利用集群平台的管理通信能力,实现消防部队指挥中心对全网各级消防作战官兵的可视化的调度指挥,包括消防车辆和人员统一管理等。

3 结束语

4 G移动通信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中的充分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前困扰消防部队的灾害现场信息资料传输不全面、效率低、传输不稳定、不流畅等一系列问题,大大提升了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能力,将消防部队的灭火抢险救援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将4G移动通信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以更快速、准确、有效地为各级指挥员提供灾害现场的信息资料,已成为改进和发展当前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的一项重要课题。

上一篇:艺术操作下一篇:阻尼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