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技术物流管理(共12篇)
射频技术物流管理 篇1
随之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各种产品信息的流动性增大,也就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传统的物流领域应用的条形码扫描技术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速物流发展的需要。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
1 在物流管理中射频识别技术的优势
1.1 流通速度加快,减少库存和人力成本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使物流更加的畅通无阻,这样就能减少库存占用量。利用读写器来进行扫描,代替了传统的人力的条形码识别,节省了很多的人力资源。这样就在储存和人员方面节省了大量的经营成本。
1.2 存货清单更加准确
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物流的跟踪,能够极大的降低存货数量的清算错误和误差,提高存货报告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正确的存货报告利于公司决策层明确的掌握产品的销售状况,并且能够提高存货预测的准确性,这样就能制定更加合理的销售计划。
1.3 有效预防产品脱销情况
产品的脱销就是产品供不上市场的需要,有可能造成顾客的失望情绪,使公司信用迅速降低。还有可能把顾客推到公司的竞争对手一方,造成顾客的流失。所以,企业要尽量避免产品脱销情况的发生。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明确的对物流进行跟踪,及时的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对整个产品的运营进行全面的控制,就能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产品因为脱销而带来的损失。
2 物流管理中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主要问题
2.1 射频识别技术成本过高,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
目前射频识别技术需要的射频标签的价格较高,一般都能达到30美分左右。这样高的成本,对一些小的商品比如糖果、铅笔、胶带等来说,成本高的实在难以承受,这样就会影响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和迅速推广。
2.2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缺少全球化的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
射频识别技术要想在全球领域内得到发展,就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全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这主要是由以下的几点制约因素造成的:
(1)全球针对数据交换的射频识别技术的协议过多,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
(2)我国射频识别技术所需的频段还在讨论之中,与现有的我国无线电业务频率有冲突。为了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应用于全球的物流信息的交换,必须要创设全球统一的物流射频识别频段,国际上许多的国家都已有专门的频段。
(3)由于世界上现有的编码不一,电子标签标准在全球互动的基础十分的不牢固,目前,世界上存在着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编码体系,编码系统的不同,也使统一标准的制定更加的困难。
(4)目前,围绕射频识别标准形成了五大国际的组织,这五个组织的利益不同,也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
2.3 企业对市场需求调查不全面,使用这一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先前提到的射频术别技术的成本过高,企业本身难以承受,他们无法看到高成本后的利益,因而,对这一技术的推广使用不够积极。再加上射频识别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功能还不能充分的发挥,不能使企业真正看到背后的利润。
2.4 缺少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供应链机制不完善
射频识别技术就是建立在信息共享上的机制基础上,也就是说信息越多,交流的越广泛越有利于这一技术的使用。信息共享形成的供应链机制的培养的过程,也是我国的产业能够向着集约化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但是,目前政府和社会对射频识别技术的推动作用还很不明显,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进一步支持。
3 如何完善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1 突破成本难关,逐步降低成本
更多地重视技术的价值,不能因为成本过高而忽视背后的利益。相对而言,目前射频识别技术的成本确实很高,对一般的小宗产品如香皂、毛巾、筷子等的制造和流通而言,射频识标签的成本确实很高。但是,对于大宗产品如大型器械、汽车的生产而言,这一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带来很大的利润。所以,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对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要区别对待。
正确认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现状。虽然,射频识别标签的价格近来有所降低,但是要使射频识别的成本达到普通产业能够承受的限度,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也就是说,传统的条形码技术仍然会长期的在物流领域应用。要突破成本的难关需要很长的时间,企业要做好准备,不要因为目前高成本的状况失去信心,也不要急于使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完全取代传统的条形码技术。
3.2 完善统一标准,加强技术应用的研究
积极促进国际统一标准的制定,建立统一的射频技术体系。目前国际上缺少统一的标准,抑制着这一技术在全球内的发展,尽快的出台统一的发展是发展这一技术所必需的,我国要想完善这一技术的使用,就要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只有积极借鉴国外较高的发展水平,才能提高这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是这一技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物流领域得以发挥它的优势。
针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变化,积极进行应用测试。射频识别技术也是一项不断发展变化的技术,随意对他的每一个发展变化都应该积极地对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追赶着技术的发展。要针对产生的变化及时的找出应对的策略,不至于落后与技术的发展。目前,射频识别技术虽有了相应的发展,但真正成熟的案例少之又少,所以要积极的进行应用测试。测试能够找到这一技术开发利用中的不足,这样就能及时的商讨对策,及时的改进,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
处理好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与应用的关系。在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中,标准和应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同时标准的制定是在应用的实践基础上的。二者必须是和谐统一的,谁也离不开谁,一旦标准和应用脱离,那么,无论是统一的标准,还是高水平的应用案例,都没有相应的价值。所以,一定要处理好标准与应用的关系。
3.3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和带动
射频识别技术在全球领域的发展运用,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这个复杂系统的有效展开,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支持这方面,我国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政府给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很大的支持,使这一技术在美国物流业能够稳健的发展。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大型采购商在这一技术的发展中起着积极地引导作用。有国家牵头,协调各个产业链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产业优势,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应该学习这方面的经验,对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进行积极地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进而推动我国这一技术的发展进步。
3.4 做好风险应对措施
任何及时的发展都存在风险,射频识别技术也存在风险,这一技术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经济和隐私领域。
(1)经济风险。射频识别技术和其他的技术一样都会经历三个阶段,先是市场的炒作,然后是真实的情况,最后理想和现实结合市场开始成熟稳定。在这个发展阶段,最容易出问题的要数第二个阶段,这时是真正投入和回报明显的时期,一定要对投资回报进行科学的分析,尽量的避免经济的风险。
(2)隐私风险。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对物流进行跟踪,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产品的种种隐私都有可能被泄露,包括配送中心的商业隐私和消费者的隐私。所以,如果不能严格的进行,就有可能因为消费者隐私的泄露被投诉造成损失。运用这一技术,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企业道德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技术更好地开发利用。
4 结语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还是一项新的尝试,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真正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限制因素,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促进这一技术在物流管理领域全面发展。
摘要:文中将介绍一下在物流管理领域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的优势,以及这项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完善。
关键词:物流管理,射频识别,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强.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企业仓库定位自动化方法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3,(01).
[2]王海涛.RFID技术在监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2).
[3]曹晶.RFID在文献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Z1).
[4]凌力.基于RFID技术的正向物流应用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1).
[5]陈继昆.射频识别技术在粮食供应链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粮食储藏,2010,(04).
射频技术物流管理 篇2
1引言
“国际空间站”(ISS)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寿命最长的载人空间飞行器。ISS运输和管理的物资超过50万件,约有3%的空间站物资失踪或损坏,如在2006年3月23日用于净化航天服二氧化碳的4个罐在空间站失踪。ISS采用基于条码的物资信息查询系统对物资进行管理。条码阅读器逐一扫描货包上的条码标签获得货物的信息,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更新物资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空间站在轨物资信息识别。物资信息管理数据库存放于空间站的笔记本电脑和地面电脑上,通过上传和下传的delta文件进行同步更新,条码阅读器的缺点有:人工操作,清点货包内物品时须要移动货包和物品,将条码移到条码阅读器能扫描的位置,逐一扫描,完成清点后再将所有的物品重新装包;无法实现准确位置定位;条码信息无法修改;易损坏,耐久性差,寿命短。因此,站上使用的物资信息查询系统操作工作量大。在零重力环境下,每人每天平均花费20min时间用于清点在轨存货。在ISS生活过的航天员提出应采用先进的物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航天员在长期航天飞行任务中能以简易、方便和快捷的操作了解站上存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存放在什么地方,按计划在什么时候使用。当前,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处于工程研制阶段,有必要对站上的物资管理提前进行研究和系统顶层设计。基于此,本文吸取ISS物资管理效率低的教训,提出一种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空间物资管理系统,可实现对站上物资高效、简易、方便和快捷操作的目标。
2空间物资管理任务需求
2.1空间物流系统
空间物流系统是指全生命周期任务内空间物资的需求规划、研制、运输和信息管理等要素集成。载人航天工程须依赖空间物流系统实现地面对空间站物资的后勤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补给空间站舱内空气和发动机推进剂,运送空间站的维修更换设备;运输航天员生活、工作用品和出舱活动消耗品;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实验样品;对空间站在轨产生的废弃物和垃圾进行存放跟踪管理。空间物流系统由支持空间站运作的物资规划、物资管理、空间物资、运输载体组成。物资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地面物资管理和在轨存货使用管理两部分组成,可实现天地同步管理,支持地面人员和在轨航天员掌握和控制地面上行物资的运输、空间站在轨存放的各类备用物资、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流和物资供应链。
2.2地面物资管理
地面物资管理的任务是跟踪和记录空间物资供应中上行物资的地面交付、装载信息,为空间站在轨存货使用管理提供信息。典型的地面物资管理过程,以上行物资配套及运输要求为起点,以运输飞行器待命发射为终点。地面物资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
(1)根据发射任务物资规划,将上行货物和需通过运输飞行器下行废弃物的要求信息录入物资管理计算机中;
(2)根据任务要求,运输飞行器系统完成物资运输方案后,将物资的装载布局初步信息录入物资管理计算机中(后面实施过程进行确认、修订);
(3)定制物资装载设备的同时,将用于管理物资装载和位置信息的装载设备信息录入物资管理计算机中;
(4)在物资地面交付、验收过程中,将空间物资详细接口、性能等信息录入物资管理计算机中并确认;
(5)在地面总装和测试期间,记录、跟踪空间物资在运输飞行器上的位置信息、产品状态信息,并录入物资管理计算机中;
(6)发射前,将地面最终状态的物资信息上行注入空间站。
2.3在轨存货使用管理
在轨存货使用管理由航天员对在轨存货管理和地面对在轨存货管理两部分组成,航天员对在轨存货管理中包含废弃物的存放跟踪管理。航天员对在轨存货管理的任务包括:定期查询货物的存放位置、货舱的装货状态;对货物取用、转移、存放及废弃物存放进行信息管理操作;识别和跟踪货物供应中在轨存放、使用和废弃物管理等信息。航天员通过在轨存货管理可为地面制定订货、存货及规划货物补给提供依据。地面对在轨存货管理的任务包括:地面人员跟踪和掌握在轨存货、使用状态,制定订货、存货及规划货物补给。目前,ISS上这部分工作由专门的物流中心负责。
3物资管理系统方案
3.1系统组成
物资管理系统的`任务是实现对上行物资和下行废弃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地面物资管理和在轨存货使用管理两项任务。该管理系统由物资信息识别和物资信息管理两部分组成(见图6)。硬件设备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包括存储于管理计算机中的物资信息数据库和管理软件系统。其核心技术为RFID技术。
3.2RFID技术
RFID采用无线电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实现无接触的信息传输,并通过传输的信息识别物体。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系统一般由一个读写器、若干标签以及天线组成。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在一定范围内发出特定频段的射频信号,此射频信号被无源RFID标签接收,RFID标签就从接收信号发送存储于其上的信息,实现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也可由有源RFID标签主动向RFID读写器发送存储于其上的信息,实现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传输。RFID读写器接收到RFID标签的信息并解码后,将该信息送至管理计算机进行数据信息处理,最后应用系统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识别的目的。与ISS目前使用的条码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非接触、自动化;读写迅速,且可同时读写;数据可修改,标签可重复使用;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物理耐用性好;数据存储量大;寿命长。
3.3物资信息识别
作为物资管理系统的识别和采集终端,RFID标签和RFID读写器完成物资信息识别的功能。RFID标签主要由超薄微型芯片和嵌压在塑料片、纤维纸等材料中的天线组成。它有两种类型:普通材质物资使用普通RFID标签,金属材质物资和液体物资使用抗金属标签。RFID读写器由掌上数字终端(PDA)模块和RFID识读模块构成。PDA模块由处理器系统、有线通信接口、无线通信接口、人机交互、数据存储和电源管理6个基本功能单元组成。RFID识读模块通过发射调制了标签操作指令的射频信号和接收RFID标签返射的无线信号实现RFID标签的读、写等ISO18000-6C协议[12]约定的操作。与ISS的条码系统不同,RFID读写器可同时识别多个物资的电子标签信息,实现批量、快速和准确的自动识别,操作快捷方便。RFID读写器与物资电子标签之间的有效作用距离可达数米,航天员不必接触物资本体就可以获取物资信息,能大幅度减少清理物资的工作量。
3.4物资信息管理
物资信息管理的实现以数传网络作为信息传输手段,以物资信息数据库为物资信息存储单元,以物资信息管理计算机为信息查询终端。它包括地面物资信息管理和在轨存货信息管理。
(1)地面物资信息管理:在物资交付、验收期间,将上行物资信息录入运输飞行器的物资管理计算机;物资总装测试期间,用RFID采集和跟踪上行物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运输飞行器的物资管理计算机;发射前,将运输飞行器物资管理计算机的物资信息上行注入空间站,同时传递给地面数据中心。
(2)在轨存货信息管理:用RFID采集和跟踪空间站(包括运输飞行器)的物流信息,将这些信息成批传送到空间站数据中心;废弃物处理、装载完成后,将废弃物信息录入到空间站数据中心;存货信息和废弃物信息定期由空间站数据中心向地面数据中心发送。
4工程应用情况
目前,ISS上仍然使用条码技术对空间物资进行管理,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中的运输飞行器系统在地面工程研制阶段已首次实施了RFID空间物资管理方法,并具体运用了RFID技术对地面空间物资信息进行管理。首先,将空间物资管理方法应用在地面管理软件系统中,保证地面全部物资在交付验收、总装和测试等研制过程中的准确定位,无一丢失或误标。其次,RFID读写器可同时识别多个物资的标签信息,实现了多个物资信息成批、快速和准确的自动识别,操作快捷方便。最后,RFID读写器与物资标签之间的有效作用距离为数米,可满足使用要求,地面操作人员不接触货物本体就能获取物资信息,可大幅度减少清理物资的工作量。总之,运用空间物资管理方法和RFID技术,很好地完成了运输飞行器的地面物资管理,实现了对地面物资高效、简易、方便和快捷操作的目标。
5结束语
射频识别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篇3
一、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射频技术在识别领域的应用,被称为本世纪十大重要技术项目之一。RFID通过非接触读取数据,完成系统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工作,从而成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所需原始数据快速而准确采集的有效工具。
全球最大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2003年做出了一项重大决议,要求其最大的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1日起对所有商品全部使用RFID识别标签。如果供应商在2008年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就可能失去为沃尔玛供货的资格。这一举动,曾震动了整个物流和零售业界,不少业界人士预言,RFID的广泛使用,正与电子供应链紧密结合,有可能在几年内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条码技术,给零售业、物流业乃至全球供应链管理带来革命性变革。
二、射频识别技术对供应链各环节的影响
RFID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在供应链不同的环节中随不同的实体(原材料、零部件、产品、运输工具等)移动,通过不同的环节向不同的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这样就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的媒介。通过供应链运作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RFID是整个链条上的一个索引,它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把整个供应链有机地串联成一个整体,对改进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绩效具有深刻的影响。
1.供应商:实时获取货物信息
传统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主要是依靠人工扫描条码信息后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以后,带有RFID电子标签的货物进入射频天线工作区时电子标签将被激活,标签上所有的数据(如生产厂家、货物名称、数量、型号、生产日期、发货地点和目的地址等)都将被自动识别。只要货物不离开库区,其所有信息都可以在计算机的监控之下。
2.制造商:改进采购管理,实现JIT准时生产
生产企业的采购人员可以利用便携式数据终端调用后台数据资料,并读取生产区库存品的RFID标签信息,现场决定是否应补货或退货。生产运行人员也可以利用RFID技术实现整个生产线对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的识别和跟踪,从品种繁多的货品中准确地找到自己即时需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将其及时准确地送达到工位上,确保企业的高效运作。宝洁公司每年有300万美元的损失就是因为订单不及时导致的商品缺货所造成的。在使用RFID的系统之后,这一切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3.配送中心:提高作业效益,实现可视化管理
在配送中心的接货口,RFID阅读器将自动采集货物信息,完成盘点并传输到计算机系统,根据需求情况进行入库储存或送到拣货区。货物入库后,通过货架固定式的RFID阅读器自动完成清点作业,并更新库存信息,同时实时监控货物的库存量,实现自动补货功能。在拣货、流通加工和包装等作业过程中通过分布在配送中心的RFID阅读器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追踪。整个作业过程对货物的摆放位置没有要求,无需人工调整货物摆放朝向。配送运输途中,借助GPS定位系统或RFID所特有的追踪功能,可以准确了解货物的位置和完备性,从而准确预知运抵时间。当运输车通过装有RFID装置的收费站时,其费用可以直接从承运公司的账户中自动扣除。
4.零售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利润率
应用RFID技术可以进行高效率的入库、存储和销售信息管理。当货物运抵零售商店,卡车直接开过安装有RFID识读器的接货口大门,货物即清点完毕,直接上架或暂时保存在零售仓库中,同时更新库存信息。当顾客从智能货架上选择商品,完成交易之后,系统自动更新库存信息,当货架上商品量低于某一设定值时,就会发出低库存警告。在商店职员的PDA上发出蜂鸣声,告知将进行补货。当顾客改变了购买决策而随意放置了商品,通过覆盖整个零售商店的RFID识读器能很容易得找到商品并由店员归位。
还可以防止商品的偷盗和时效控制。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行的一项称为《零售安全调查》表明,美国每年相当于零售总额2%的货品是被雇员或顾客所偷盗或为假冒商品。在使用了RFID技术后,系统可以瞬间监测出未经认证许可的商品出入并报警。将商品的时效信息存储于RFID标签中,每天系统都将自动遍历数据以提示最接近过期时间的商品,以便于理货员对提示商品进行定位处理,不仅节约时间也挽回了因食品等过期而造成的损失。
5.客户:方便高效,免除后顾之忧
当消费者推着装有商品的购物车从有RFID识读器的过道中通过,商品统计便自动完成,顾客可以选择现金、信用卡付帐,也可以使用带有RFID标签的结算卡由系统自动扣除款项。收银员不用再一次次的将众多精力和时间用在顾客所购买的物品搬运和扫描上,消费者也不必为排队结帐而烦恼。
此外,RFID还能解决一直让消费者头痛的由于商品质量问题的包换和保修,以及“假冒伪劣”等问题,因为产品从开始生产的那一刻起,就被确定了一个惟一的RFID,可以准确地标示包括生产、仓储、销售等每一个环节的详细信息,这样便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也有利于确定引起问题的环节。
三、结语
正是由于RFID技术具有如此诱人的影响和应用,供应链管理专家对该项技术极为推崇。Accenture咨询公司经过慎重分析后指出,应用RFID可以使整个供应链增加1-2%的销售额,减少10-30%的库存,降低劳动力成本5-40%。
射频技术物流管理 篇4
1 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标签、阅读器和天线。
标签(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以便与财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阅读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惟一的电子数据,可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用以产生发射无线电射频信号并接收由电子标签反射回的无线电射频信号,经处理后获取标签数据信息。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读写器的收发距离可长可短,根据它本身的输出功率和使用频率的不同,从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控制数据的获取和通讯。一般而言天线都会与读写器整合在一起,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以最常见的交通卡为例,卡内嵌有一个电子标签公交车上的读卡器内置了一个读写器和一根天线,其读写距离为10厘米左右,属于低频产品,成本相对较低。
当标签进入磁场时,接收到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的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就能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自身编码等信息(被动式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主动式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这样,读写器通过天线可实现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
有些系统还通过阅读器的RS232或RS485接口与外部计算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如图1和图2所示。
2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是RFID技术最大的应用舞台。虽然现有IT和自动化技术大大提高了该领域的效率,但仍有很多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来完成,例如货物的清点、盘库和数据录入等。虽然有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等辅助工具,但效率低下、差错率居高不下等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对此RFID技术能够提供充分的保证。RFID系统使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物品能在供应链的任何地方被实时地追踪,同时消除了以往各环节上的人工错误。安装在工厂、配送中心、仓库及商场货架上的读写器能够自动记录物品在整个供应链的流动———从生产线到最终的消费者。另外,由于RFID标签的存储容量是2的96次方以上,所以物流行业第一次发现他们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商品每一个都以惟一的代码表示。以往使用条形码,由于长度的限制,物流行业只能给每一类产品定义一个类码,RFID彻底抛弃了这种限制,现在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享受独一无二的ID。
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标签成本的降低、读写距离的提高、存储容量的增大、处理时间的缩短将成为可能,射频识别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射频识别技术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并将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尽管我国射频识别技术起步较晚,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将在生产线自动化、仓储管理、电子物品监视系统、货运集装箱的识别以及畜牧管理等方面会有很大的突破。下面介绍一些实例。
2.1 集装箱车辆及货物射频识别监控系统
集装箱车辆及货物射频识别监控系统由电脑、管理软件、智能电子标签、智能电子标签阅读器、控制箱、道闸和地感线圈组成。系统能实现自动检验、登记、放行等功能。车辆进出可以不停车,免伸手,实现对车辆、货物实时监控,高效、准确的管理。具体流程如下:
(1)每辆车在档风玻璃内放置一块记录本车基本信息的智能电子标签(SD2001)(射频卡大小)。
(2)在道口进出口上安放一台智能标签阅读器(SD3000)及一套控制箱,同时配置道闸和地感线圈。
(3)当带有智能电子标签的集装箱车进入地感线圈时,地感线圈得到信号,同时智能标签阅读器也读到智能电子标签的信号。系统自动识别,如果是合法的,就发出信号,打开道闸,允许车辆通过。此时车辆只要适当减速,不需要停车,也不需要伸手刷卡,就可以顺利通过道口。
(4)车辆过道闸后通过门内地感线圈时,又产生信号,让道闸关闭。
(5)车辆通过高峰时,即车辆一辆接一辆进入时,可以通过软件设置,道闸处于常开状态,当最后一辆车辆进入时道闸放下。
(6)车辆出入的全部信息均由电脑实时记录,并生成车流量的准确日报,月报统计。
2.2 射频识别技术在港口载货汽车调度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港区载货汽车的智能调度与管理,是将RFID系统、电子汽车衡、控制信号装置等组成车辆身份自动识别和称重控制系统,结合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以及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有效提高计划控制和调度管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简化磅房工作人员的操作,降低劳动强度,缩短车辆过磅的检斤时间,从而提高港口的生产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下面是一个我国某港口实际应用的实例。该系统按照系统功能模块划分,可划分为车辆登记与发卡管理子系统、车辆称重控制与管理子系统、计划控制与管理子系统、数据信息统计分析管理子系统、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各子系统功能描述如下:
(1)车辆登记及发卡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完成对车辆信息的采集登记以及车辆射频卡的发放记录。车辆基本信息,如号牌、车架号、发动机号、车主、核准载重等信息通过人工输人获取。空载货运车辆在人港泊车区通过检查后驶人地磅称重,称重值作为核准皮重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写入车载射频卡中,以便以后除皮或再次入港检查核准用。车载射频标签的ID号与车辆的牌照号码、车架号码是一对一的关系。在系统网络正常情况下,只需读取车载射频标签的ID号就可通过已建立的车辆信息数据库进行车辆信息的查询调用。
(2)车辆称重控制及管理子系统
空车、重车信息的采集过程是通过不同地点的磅房设备自动完成。该子系统通过计算机与外设的通信接口和I/0控制接口,实现对信号灯、报警器、栏杆机的自动控制,还可通过RFID读写器对射频卡进行读写操作,并自动采集汽车衡控制仪表的称重数据。系统对采集的信息(如车辆类别、重量信息、车辆状态)进行处理判断,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引导车辆转入不同的流程。该子系统通过磅房计算机的网络接1:3将采集到的信息上传至数据服务器进行存储记录。
(3)计划下达与管理控制子系统
计划下达与管理控制子系统是系统中对港口货物从数量上集中控制管理的模块,实现对来港车辆作业数量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该子系统也是系统物流信息的源头,能完成计划制定、计划修改、计划跟踪执行、计划管理控制功能。因为计划管理部门、调度控制部门、现场检斤磅房全部连成网络,各个磅房可实时获取各货物的计划发运量,并可自动累加,统计生成货物的已发货量、剩余发货量等信息,当货物的累计发货量接近计划发货量时(可设定相应的数值),系统会自动提示检斤人员停止该货物的检斤操作,以确保货物发运的有序进行。同样,货运计划的下达部门也可根据可能发生的情况,对货运计划进行临时调整,调整的计划也将实时传递到各个磅房,提示检斤员进行相关的操作。
(4)数据信息统计分析管理子系统
系统通过各个信息采集点(计划下达、调度管理、车辆登记、入港检验、装载检斤、出港检验)采集了作业车辆的大量信息。数据信息管理子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并按照既定格式输出统计报表。该子系统可以为货主、生产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量,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
(5)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是为了使应用软件平台操作更具灵活性、维护更具方面性而设计的功能模块。其中包括:系统数据字典的设计、编辑、查询功能;系统软件的参数配置功能设置、修改编辑功能;系统用户的管理和权限的设置、编辑和修改;系统日志的查询、打印、清除功能。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车辆调度及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
wrRFID射频技术的总结 篇5
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101114 学号:1110111519 姓名:王瑞
新技术讲座总结 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讲座结束了,这一次与上一次的物联网不同,老师更加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RFID射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原理实现,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因此现在的市场上广泛的应用这门技术,现在的零售商也在推崇RFID就是因为它的功能的强大。
通过这个学期的RFI技术与应用的学习,我们对RFID有了一定的了解,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5.8G;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无源RFID读写距离近,价格低;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远的读写距离,但是需要电池供电,成本要更高一些,适用于远距离读写的应用场合。他所能适应领域有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和装配、航空行李处理、邮件、快运包裹处理、文档追踪、图书馆管理动物身份标识、运动计时、门禁控制、电子门票、道路自动收费.从大型远距离UHF标签到细小的UHF标签。可以为客户做定制化生产,满足各种要求。课程内容很多,同时也涉及了许多数学计算公式或者电路图等,这些都在告知我们RFID射频技术的强大和精准,射频识别系统按照其采用的频率不同可分为低频系统、高频系统和微波三大类;根据标签是否装有电池为其供电,又可将其分为有缘系统和无源系统两大类;从标签内保存的信息注入的方式可将其分为集成电路固化式、现场有线改写和现场无线改写式三大类;根据读取电子标签数据的技术实现手段,可将其分为广播发射式、倍频式和反射调制式三大类。RFID在生活中是广泛被应用的。应用领域在逐渐扩宽,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下面我对它的应用做一个全面的总结。RFID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已经发展五十多年了。近年来,由于这种技术成本的急剧下降以及功能的提升,使得零售业、服务业、制造业、物流业、信息产业、医疗和国防领域对RFID技术的关注迅速升温
(1)RFID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
安全管理和个人身份识别是RFID的一个主要而广泛的应用领域。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就是用来控制人员进出建筑物的门禁卡。许多组织使用内嵌RFID标签的个人身份卡,可以在门禁处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别。
类似的,在一些信用卡和别的支付卡中都内嵌了RFID标签。还有一些卡片使用RFID标签自动的缴纳公共交通费用,目前北京地铁和公交系统当中就应用了这种卡片。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内嵌RFID的卡片可以去替代那种在卡片上贴磁条的卡片,因为磁条很容易磨损和受到磁场干扰,而且RFID标签具有比磁条更高的储存能力。
(2)RFID在供应链管理当中的应用
在供应链管理中,RFID标签用于在供应链当中跟踪产品,从原材料供货商供货到仓库储存以及最终销售。新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用户订单跟踪管理,建立中央数据库记录产品的移动。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都可以利用这个中央数据库来获知产品的实时位置,交付确认信息以及产品损坏情况等信息。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当中,RFID技术都可以通过增加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度来节省供应链管理成本,依据可以节省成本的多少对一些行业进行了排序,对RFID可以节省成本的多少进行了排序。
可读写的RFID标签可以储存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可以记录它们在供应链当中流动时的时间和位置信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就提出了使用RFID来加强对处方药管理的应用方案。在这个系统当中,每一批药品都要贴上一个只读的RFID标签,标签当中储存了惟一的序列号。供货商可以在整个发货过程当中跟踪这些写有序列号的RFID标签,并且让采购商把序列号和收货通知单上面的序列号核对。这样就可以保证药物的来源可靠性以及去向的可靠性。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局认识到要想在所有处方药的供应链管理当中实施这样一个计划,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任务,所以他们为了调查RFID这种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个三年规划,这个计划已于2007年结束,并为FDA采用RFID技术进行处方药管理提供技术的支持。
(3)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由于RFID系统具有:车-路通信、自动识别、点定位、远距离检测及可视化等功能,因此在移动车辆的自动识别与管理系统方面有广阔应用市场,成为智能交通重要应用技术之一,其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停车场管理、车辆智能交通管理、车辆调度管理、港口码头车辆管理、车辆智能称重管理、智能公交管理、非法车辆稽查管理、海关车辆通关管理、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管理等。
(4)RFID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医疗行业中,借助于 RFID 可以加速医院的数字化进程。在医院管理中,可以给每位医师、护士、患者、公用医疗设备、贵重药品配备电子标签,从而方便地实现对患者的管理、重要医疗设备及药品的追踪,还可以优化流程,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 RFID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几方面:
1.医疗登记方面的管理
2.住院病人、医护人员管理,3.新生婴儿管理,4.手术管理,5.药品,医疗用品供应链管理,6.医疗器械、设备以及医疗垃圾的追踪管理。
与 RFID 在其它行业平淡局面相比,目前 RFID 在医疗业应用的兴起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尤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医院将 RFID 技术引入日常管理中,大大提高了医疗运营效率。然而,同样 RFID 在医疗业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标准和隐私,及 RFID 设备是否会对医疗器械产生影响。
(5)RFID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发展,生产过程在不断的优化。只大量生产同一种产品、没有产品变化的同质时代已经快要结束了。现在RFID技术提供了另外的选择,它不仅可以被读取、还能够被写入。除了产品标识之外,也能将产品的当前状态(例如加工程度、质量数据)、产品的过去甚至未来(最终所希望的)状态记录到电子标签中。RFID正在进入制造过程的核心。通过在工厂车间层逐步采用RFID技术,制造商可以无缝且不断的获得从RFID捕获的信息并链接到现有的、已验证和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结构,与配置RFID功能的供应链协调,从而达到不需要更新已有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和制造信息系统(MIS),就可以发送准确、可靠的实时信息流,从而创造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和大幅度的节省投资。
浅谈LTE终端射频检测技术 篇6
关键词:LTE终端射频检测 ;网络通信;互联网发展
一、LTE发展背景及简介
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球信息的快速交流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交流和工作需要。网络通信产业也出现一番勃勃生机。短短几十年,电子通讯产业以其独一无二的特性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更新最快、功能开发最广泛的一类。可以说,没有网络通信的21世纪将是一片黑暗。上世纪80年代,“大哥大”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通信的认识,这是第一代通信终端出现的最明显标志。现在,第三代通信终端设备早已出现,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甚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G智能手机。短短30年,基于移动通信的各种先进设备层出不穷,迅速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备,使得3G网络已经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顺畅使用,网络速度的不断进步,使得手机不单单只是单独的通信工具,还增加了音乐、视频等多种多媒体形式以及各种邮件等众多先进的通信方式,实现了“掌上电脑”的高科技体验,方便了人们进行各种商业沟通、业务办理等,提高了人们的主观体验和生活效率。然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信息领域的产品有了更大、更广阔的前景。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则应运而生。LTE技术是3G技术的改进,是由3G向4G演变的主流技术之一。OFDM和MIMO技术的使用是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该计划是在2004年底提出,最开始被命名为3.9G,也是4G技术的别称。其下载能力可以达到100Mbps,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前进的重大突破。它通过改变3G通信的空中接入技术,使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网络相结合。这项技术改进了小区边缘甚至城市边缘信号接入不良等问题,改善了基台接受和发射信号的性能,降低了系统延迟率。对于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技术,LTE终端射频检测技术无疑具有独一无二的强大的竞争力。
二、LTE技术的应用优势
(1)LTE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新兴技术优势。LTE的频谱配置方可达到1.25~20MHz,从通信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这是一种高度灵活性的配置水平。这种配置方案不仅可以明显的提升网络效率和单个基站效率,同时系统结构也可以达到简化的目的,即通过弱化基站控制器设备实体、采用公共无线资源管理控制基站等方法,网络节点减少以后,主要控制系对于每个基点都有了更高的控制精度和准度,整体服务质量就有了质的飞跃。同时,运营商采用LTE通信技术,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节省许多因网络需要而产生的费用,每兆流量所产生的基础费用降低,使得用户和运营商都得到了更加实惠的体验,用户数量的增多,会导致运营商拥有更加庞大的客户,自然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HSDPA 的传输成本约为每兆0.02美元,而LTE的传输成本最低可达到每兆0.005美元,其中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2)LTE技术是目前能够强有力的巩固支持蜂窝移动技术的主流地位。由于LTE终端射频检测技术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可以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以蜂窝媒体技术在现代通讯技术中所占的主要地位,这是一种相对于其他无线通讯技术有很大竞争优势的重要突破,这样,应用LTE技术的运营商将会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动权,拥有更多更强大的发展前景。(3)LTE有助于改善目前通信业务的知识产权格局。IPR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即知识产权,发展3G技术过程中,我国很重视3G LTE(3G Long Term Evolu
tion/3GPP长期演进项目,而LTE技术通过引入OFDM、MIMO等新技术,可以在传统通信技术产业公司所控制的通信产业的IPR格局,提高我国在通信技术标准中的标准IPR占有率,提升研发、制造和运营水平,完成从通信大国向通信强国的转变。(4)LTE 通信技术将大幅度提升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满意度。LTE技术大大改进了传输速率的问题,延迟率更低,移动性更加优良,对于用户有更大的吸引力,运营商也能获得更多利润。
LTE终端射频检测技术主要原理是通过对发射机发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得出信息。第一步:发射的信号会被一个性能良好的接收机接受,并被转换成数字基带信号,然后对其进行处理,来获得相关信息。一般都是用频谱仪作为信号接收机。第二步:AD数字转换成IO数据之后,经过脉冲信号的滤波、内插和抽取处理,进而破译出初始测试信号。在之后的修正之后,将加扰的信号处理之后变成参考信号,修正信号和参与信号相互比较和计算,就可以得到优秀的测试指标。
三、LTE终端射频检测技术系统分析
LTE终端射频检测技术主要检测方面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发射机的各项功能指标,即发射功率的强弱、功率的控制能力、发射信号质量的优劣、输出功率的范围以及输出射频频谱发射等测试项目。(2)接收机的各项指标,即输出电平的最大值、电平的参考灵敏度等。(3)LTE总段射频性能的要求,包括PDSCH、PHICH、PBCH等测试项目。还包括多天线端口以及单天线有关UE性能的检测。(4)LTE信道状态信息实时上报,以便于检测各个部分工作环境下的反馈性能等。包括MOMO等终端的检测。
LTE终端射频检测系统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①综合测试仪;②工控仪;③检测电缆;④稳压电源表;⑤测试夹具。其中,测试夹具又包括USB线、射频电缆、双绞线等,测试夹具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测试台,并通过外接电源线及USB线来控制被测件的所供电压等性能。检测过程中,工控机会通过GP线发送GP的旧命令,以此来控制LTE终端。终端启动以及运行主要由电源表对其提供稳定的电源。射频探头和综合测试仪连接了同终端之后便可以对上行/发射以及下行/接收进行测试评估。
而对于发射机和接收机来说,检测过程也是极为高效和简便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发射出的GP旧命令完成了工控机的初始化和设置综合测试仪和电源表;终端开机所需电源则是由电源表进行提供;工控机通过USB传输线为终端开机提供刺激信号,同时与其建立起通信工程;之后,工控机又通过USB先传输使终端进入检测模式的命令;在这个放射检测模式下,LTE射频信号由终端发出后,被综合测试仪所采集到,之后综合测试仪会对信号进行调节后进行分析,将测试结果又发送回工控机;接收模式启动后,工控机又通过GP旧命令控制综合测试仪,并对接收到的LTE终端信号进行结构分析和调节,又传送回工控机,然后生成检测报告,完成检测过程。
四、LTE终端射频检测技术总结
上文中所分析的有关终端射频检测技术目前发展形势良好,赢得了大多数移动用户的青睐,也给运营商提供了更大的利润,不但节约了成本,又有了更多的技术发展前景;不但巩固了传统蜂窝移动技术在网络通信领域的主导优势,还通过OFDM、MIMO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开展了许多新兴业务,给广大网民用户提供了更加流畅方便的体验,改善了IPR格局,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通信时代,提供了一支强壮有力的强心剂,有助于整个通讯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训威,何婷. LTE上行降PAPR技术频域成形方法的研究[J]. 电信科学. 2009(11)
射频技术物流管理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引发了汽车的管理问题, 将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应用在此领域便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基于RFID的远距离车辆出入管理系统处于市场前沿, 技术含量高, 其通过对车辆进行远距离信息采集处理, 实现对出入车辆的快速识别和管理[1]。
1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组成及原理
本设计的车辆出入管理系统是以某小区停车场为案例, 大门宽度为5m, 属于单通道进出型, 其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由车辆门禁控制器、读卡器、道闸、地感线圈、摄像机以及管理计算机、管理软件等组成。
系统采用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 给小区内每辆车配备一张已在管理计算机中注册好的有源感应卡, 该卡会不断发射信号。当位于入口的地感线圈检测到有车辆进出时, 会通知附近远距离阅读器接收感应卡的信号, 并进行判断。若合法, 控制器上的继电器动作, 驱动道闸开放, 放行车辆;若不合法, 说明是临时用户, 由语音提示器提示车主取临时卡, 取完临时卡后, 开启闸道放行, 并开始计时, 否则不予放行。当车辆离开小区时, 同样进行检测, 若为有效的有源RFID用户 (小区用户) , 则快速自动放行;若为临时用户, 则提醒交卡, 并计算收费。在门卫处设置一台计算机, 用于实时监控车辆出入记录, 包括车辆牌照、司机姓名、卡内费用以及照片。
本系统读卡距离可达几十米, 如果为固定用户, 无须车主靠近刷卡或在制定区域等待通过, 能够实现远距离自动识别, 避免在某些恶劣条件下车主还要下车窗靠近阅读器才能刷卡通行等问题, 并在车辆出入高峰时段有效缓解车辆过多导致的排队刷卡堵塞问题, 真正实现了远距离自动控制, 提高了车辆的出入效率。
2 射频识别系统
2.1 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射频识别系统由射频标签、阅读器和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组成, 如图2所示。
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承载着数据信息的载体是射频标签, 由标签天线和标签芯片组成了射频标签。每个射频标签都有唯一与其对应的电子编码, 附着在目标物体对象上。从概念上讲, 射频识别与条形码扫描比较相似, 对于条形码技术而言, 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上, 并使用阅读器通过光信号将条形码信息传输出去;而RFID技术则是利用射频信号将物品的相关信息由射频标签传送至阅读器[2]。
在所有的射频识别应用系统中, 其工作流程是大体一致的, 简单地总结为发射信号—接收信号—处理信号—发送指令—执行指令[3]。
2.2 射频频段的选择
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3种, 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其中感应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方式, 有源感应器相较于无源感应器具有感应频率高、灵敏度高的优点, 因在小区车辆管理系统中感应器需要感应的距离长, 故选用有源感应器以增加感应强度。
超高频感应器的工作频率按不同地区划分定义在868MHz~956MHz之间, 波长大概为30cm左右。本停车场管理系统中, 采用有源感应器效果更佳, 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 短时间内即可读取大量电子标签的信息。
3 数据库系统设计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中文版 (简称SQL Server 2000或称为SQL Server) 是新一代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4], 在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所具备的强大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管理数据信息, 还可对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做出相当可靠的技术保障。
3.1 数据概念模型设计
从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到计算机中的数字代码, 中间必须有一个过渡, 这个过渡称为数据概念模型。该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把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 即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抽象成由各种信息架构起来的一个信息结构, 这个信息结构与计算机世界的关系是有联系但不依赖[5], 然后再把信息世界转换为计算机世界。信息结构是一种概念级的模型, 这样设计者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其表达出来, 而且能够使使用者透彻地理解。其抽象过程流程见图3。
3.2 数据逻辑模型设计
实体-联系图是概念结构设计最常使用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通常说的E-R图, 它是用来描述某一组织 (单位) 的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属性是指实体所具有的每一个特性;实体内部的联系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
本系统的实体-联系图如图4所示, 其给出了一个说明性的结构和能够理解与识别系统要求的框架。
我们已经用E-R图描述了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中实体集与实体集间的联系, 其目的就是以E-R图为基础, 设计出关系型的数据库。
4 应用程序设计
4.1 应用程序框架设计
应用程序包括以下模块: (1) 车辆用户基本信息管理; (2) 车辆管理; (3) 射频标签管理。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为: (1) 车辆信息的增减及修改; (2) 用户信息的增减、修改及查询; (3) 射频标签信息的增减、修改、查询及挂失; (4) 出入车辆的收费管理等。
4.2 应用程序中的函数模块设计
该车辆管理系统中自定义了3个函数:连接数据库函数、执行SQL语句函数和断开数据库函数。
(1) DB_Connect () 函数是一个连接函数, 可应用在此模块中, 其代码如下:
(2) 使用SQLExt () 函数来实现执行SQL数据库系统操作, 其代码如下:
(3) 使用Disconnect () 函数来实现断开数据库的连接, 其代码如下:
5 结语
本系统采用非接触式的远距离无线射频技术 (RFID) , 通过信息采集对合法车辆进行识别核对, 采用智能化技术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 满足管理需求, 已在某小区停车场测试、运行, 状态良好。虽然在射频识别的容错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但采用双机交叉识别可有效降低错识、误识的概率。
摘要:介绍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小区车辆管理系统。首先分析了整个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并对射频识别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后对射频识别系统中的数据库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了设计, 其运行良好。
关键词:射频识别,门禁控制,车辆管理
参考文献
[1]林晸.不停车车辆出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世界, 2012 (3) :109-111.
[2]史新宏, 蔡伯根, 穆建成.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2, 26 (1) :29-34.
[3]Robert A Kleist, Theodore A Chapman, David A Sakai.RFID贴标技术:智能贴标在产品供应链中的概念和应用[M].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李江全, 汤智辉, 朱东芹.Visual Basic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测控应用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射频技术物流管理 篇8
固定资产管理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品种、数量均有了迅速的增长, 科学、合理的使用、管理固定资产, 对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提高企业管理的运营效果均有重要的意义。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复杂性和分散性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更加具有挑战性。
1 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电力企业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 资产的归属部门单一但使用部门颇多, 资产使用地点范围广、跨度大, 固定资产的结构分类复杂, 覆盖面大。资产可划分为输电、变电、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通讯及自动化设备;运输工具及生产、经营业务有关的工具、器具、家具;房屋建筑物、土地、福利设施等十几大类[1]。针对电力企业资产金额大、数量多、更新快的特点, 就要求企业管理上能准确迅速的反映出这些变化,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完善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已成为电力企业的当务之急。
传统的电力资产管理多为手动化, 使用纸面的形式, 需要大量的人力在现场抄录资产信息, 并应用大量时间与台帐信息核对, 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近几年, 电力企业加大了对资产管理、使用的重视程度, 但仍存在缺陷和不足, 主要体现为:1) 存在账物不符的现象;2) 忽视了对资产利用效果的考核;3) 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力资产管理系统。
2 RFID原理与技术现状
2.1 RFID原理
RFID从1980后兴起, 现已逐渐成熟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将有关目标的信息打包封装在RFID标签中, 通过射频信号将封装的信息传递至RFID读卡器中, 将封装信息解码进行识别。这样使得该技术可以远距离、无线非接触方式操作, 同时它可实现运动目标识别、多目标识别, 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类场合。其突出优点是环境适应性强, 能够穿透非金属材质, 数据存储量大, 抗干扰能力强。RFID技术在交通运输、门禁安全、身份识别、货物管理、自动控制、防盗防伪等方面广泛应用。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 (Reader) 、电子标签 (TAG) (也称应答器) 和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2], RFID系统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 (TAG) 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 对天线发射的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产生感应电流, 电子标签 (TAG) 经过电流被激活;电子标签 (TAG) 将自身编码等相关信息封装在自身内并通过内置的天线将相关信息向外界传送;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电子标签 (TAG) 发出的载波信号, 通过天线的调节器再发送到阅读器 (Reader) ;阅读器 (Reader) 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 并将解码后的信息传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后台主系统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发出指令信息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2.2 RFID技术及现状
现今, 针对RFID技术, 我们主要研究的为工作频率的选择、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
如何选择RFID技术的工作频率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各类工作频率的选择要考虑到应用的需求及各国对无线电频段的相关规定。当前RFID工作频率涉及多个频段, 每个频段均有各自特点。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制约着标签的识别距离及对电磁耦合及电感耦合的选择。另外, 无线电的发射功率也对读写器的作用距离。射频识别应用占据的频段或频点在国际上有公认的划分, 即位于ISM波段之中。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 133kHz, 13.56MHz, 27.12MHz, 433MHz, 902~928MHz, 2.45GHz, 5.8GHz等[3]。电力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为低频标签。
在应用领域, 以Wal-Mart、UPS、Gillette等为代表的大批企业已经开始准备采用RFID技术对业务系统进行改造, 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4]。
3 RFID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行业资产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基于RFID技术, 由资产管理电子标签、RFID手持终端机、后台管理系统等构成, 系统拓扑图如图2所示。
资产设备管理系统通过手持终端机和工作电脑实现工作现场信息与后台数据资料的交换。整个系统可以分成手持机子系统和PC机子系统两部分[5]。手持终端机通过USB或者GPRS将作业数据上传到工作电脑上, 或者将作业数据由工作电脑下载到手持终端机上,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终端机上的信息进行修改、保存后再传送回工作电脑, 可以打印出电子便签, 通过手持终端对标签的扫描在手持终端进行操作, 图3为打印出的标签样式。
4 结论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有广泛应用空间, 大大提高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方便多个部门使用的设备跟踪, 使得固定资产管理井然有序, 得到了资产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本套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资产管理系统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可扩展性, 手持终端设备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 方便现场盘点工作。我国电力企业资产设备数量较大, 国家特别重视电力资产的管理工作, 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推广必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摘要: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下文简称RFID) 已成为IT业界的研究热点, 并且能解决电力资产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RFID系统原理, 及射频识别技术目前在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结合电力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RFID系统的典型应用, 表明该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RFID,标准,技术,应用,电力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合法, 贾春风, 仓华.当前基层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及改进措施的探讨.河南省电力会计学会, 2005 (11) :15-16.
[2]康东, 石喜勤, 李勇鹏.射频识别核心技术与典型应用开发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射频识别 (RFID) 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微计算机信息.
[4]射频识别技术展望。www.rfidwold.com.cn/.
[5]基于RFID技术的电力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Tor, O.Shahidehpour, M.Power distribution asset management.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2006 (7) .
射频技术物流管理 篇9
装备器材是消防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器材装备的维护、使用和保养到位,能够发挥器材装备的最大效能,实现器材装备与人的最佳结合,就会产生战斗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防部队“三基”工程建设,基层中队灭火和抢险救援器材、装备建设得到不断提高,数量和品种也越来越多,这些器材装备不仅科技含量较高,所需经费也来之不易。因此,规范器材装备管理,充分发挥其战斗力显得尤为重要。
公安部消防局颁布实施的《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第一部指导消防部队装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该“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依据,从打造消防“铁军”和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对装备建设的客观需要和装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规律出发,吸收借鉴解放军、武警部队开展装备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消防部队装备研发、推广、采购、仓储、配备、使用、维护、维修、退役、报废等全系统、全寿命的管理活动进一步规范,为建立整体协调、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装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了依据,对消防部队装备配备科学化、装备管理规范化、装备人才队伍专业化、战勤保障体系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消防器材管理存在的问题
(1)消防部队装备器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以往粗放式管理模式当中,专业知识匮乏,底数不清,对器材的管理停留在人工记录的层面,不能及时掌握装备器材应用动态走向,不清楚基层灭火救援的实际需求,造成装备器材的配备盲目随意,制约了装备器材性能的发挥,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在灭火救援现场,随车器材的使用记录目前只能凭借事后记忆来完成,器材的使用、归还、损耗及保养与实际存在较大误差,这种数据采集记录方式不科学、不准确,不能正确反映灭火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使战评总结缺乏数据依据,给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经验积累造成困难。
(3)管理人员工作繁忙,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器材装备管理中。未对基层专职器材保管员建立培训、监督、考核制度,未定期或不定期地下基层开展器材核查工作,多数停留在纸质材料报送上。有的中队在主官调离或战士调动、退伍时无消防装备的清点与交接,造成管理的空档和消防装备的丢失。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研究提出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和3G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建立车载器材管理系统方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车载器材的数字化管理。
2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实时监控灭火救援现场消防车载装备器材的使用情况。在消防车上安装射频读写器和车载终端设备,在车载装备器材上绑定射频电子标签,读写器通过射频网络与电子标签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获取电子标签的状态信息,通过该状态信息判断车载装备器材使用和归还的状态,并将使用或归还状态信息通过车载终端设备和3G无线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展现、存储与分析,为消防部队装备器材管理与使用、灭火救援战评总结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1 系统技术架构
系统的技术架构从整体上符合物联网的特征,主要分三层: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分别对应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具体技术架构见图1所示。
信息采集主要包括:有源电子标签、射频读写器和车载终端设备;信息传输主要包括:车载终端设备和3G无线传输网络;信息处理主要包括:监控管理系统的通信服务器、客户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2.2 系统应用模式
根据消防部队的管理体制特点,监控管理系统可分级部署,分别建立总队、支队和大(中)队三级管理应用模式。根据信息接入点的不同,主要有两种部署模式:总队统一接入应用模式和支队分别接入应用模式。两种部署模式的逻辑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
如图2所示,使用总队统一接入应用模式,整个系统只有总队级一个信息接入点和一个集中式的监控管理中心,下属支队的各中队消防车上配备的车载终端设备通过3G无线传输网络将信息直接发送到总队监控管理中心。依托内部专用有线网络在总队、支队和中队分别部署管理终端,按照权限级别管理本权限内的信息。如总队的管理终端权限最高,可实现任何管理与操作;支队管理终端只可管理与操作属于本支队内的所有信息。同样,中队管理终端只可管理与操作属于本中队内的信息。
如图3所示,系统内有多个支队级监控管理中心,信息接入点部署在各支队,总队无信息接入点,只部署总队级管理终端。同样,各级管理终端根据权限的不同只可管理与操作本权限内的信息。
两种应用模式的比较:总队统一接入应用模式,只建立一个管理中心,数据等信息集中存储,节约建设成本,便于管理。支队分别接入应用模式,建立多个分散的管理中心,数据分布式存储,建设投入高,但架构灵活,虽然冗余,但更加安全,某一个支队的监控管理中心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支队正常业务。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实际部署时,可根据当地特点选择适合的应用模式。
3 系统组成
消防车载器材管理系统主要由射频识别设备、车载终端设备、3G无线传输网络及监控管理中心组成,如图4所示。
以某特勤大队的一七式泡沫消防车为例,车厢有2个器材管理分区,分别在车中和车尾,共有防护、救生、堵漏、破拆、照明、警戒及常规器材等7大类装备器材,分散在2个管理分区中。实际应用中,车载终端设备安装在驾驶室,2个管理分区分别安装1台射频读写器,通过RS232数据接入方式连接到车载终端设备。射频读写器与电子标签是一对多的关系,1个读写器可同时管理多个电子标签,即1个读写器可管理多个车载装备器材,目前系统使用的读写器可同时管理200个器材。
3.1 射频识别设备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信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标对象的目的,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识别系统设备通常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组成。
射频识别设备工作原理:无源标签进入磁场后,若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有源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发送至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配合有源和无源标签工作的读写器是不同的。射频识别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
射频识别应用占据的频段或频点在国际上有公认的划分,即位于ISM(Industrial-Scientific-Medical)波段之中。主要划分为3类,分别是低频段(125~135 kHz)、中高频段(13.56 MHz)和超高频(433~960 MHz)。
消防车车载环境空间较大,车载装备器材以金属为主,因此对识别率要求较高,而且抗干扰能力要强,通过上述分析与比较,从读写距离、支持多标签读写、高速识别、射频标签及读写器的价格、数据存储容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有源标签与无源标签相比,前者在技术上的优势非常明显,因此本系统设计使用有源标签(433.92 MHz频点),满足业务需求。
3.2 车载终端设备
该设备基于嵌入式技术独立研发,设备具有2路RS232接口和1路有线网络接口。通过RS232接口连接射频读写器。该设备正常情况下使用3G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交换,但是一旦无线网络发生故障时,通过有线网络接口接驳车载卫星或其他通信网络,与监控中心建立连接,实现监控状态信息上传功能。
该设备充分考虑车载环境因素,设计符合抗震、抗高温等技术要求,保证稳定、可靠运行。
3.3 监控管理系统
如前所述,监控管理系统可分级部署,通过该系统实时展现灭火救援现场所有消防车辆车载装备器材的使用和归还状态信息。该监控管理系统由通信服务器、客户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通信服务器与所有车载终端设备建立数据交换链路,车载终端设备向通信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主要有:车载装备器材使用状态信息、车载装备器材归还状态信息、射频读写器状态变化信息、射频电子标签变化状态信息等。通信服务器将所获得的所有信息实时写入数据库。
客户端采用B/S架构,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程序,只需通过IE浏览器登录监控管理系统,即可查看所有在线消防车辆装备器材状态信息,并可实现查询及统计分析功能。监控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如图6所示。
4 结 语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研制开发的车载终端设备及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灭火救援现场消防车载装备器材的精确化管理,建立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及信息处理三层技术架构体系,通过3G无线网络完成了状态信息的实时传输与交换。同时,创建了基于总队、支队及大(中)队的三级装备器材管理应用模式,满足消防部队实际业务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体积较小的器材,绑定标签后会对使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在保证识别率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标签的体积,满足绑定所有装备器材的需求。另外,消防车载装备器材一般为分区域管理,为保证识别率需在每个区域都安装读写器,增加了一定的应用成本,所以应开发成本更加低廉的读写器产品,适于推广应用。
摘要:介绍了目前消防部队车载器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及3G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解决方案,实现针对灭火救援现场车载器材使用情况的精确监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使器材管理真正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射频识别,3G无线传输网络,车载器材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杨政,范桦,金义重.对我国消防部队装备管理及建设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2):949-952.
[2]周白霞,吴立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6):692-694.
[3]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管理规定[Z].北京:公安部消防局,2011.
[4]王来忠.射频识别车辆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4):76-80.
射频技术物流管理 篇10
1. RFID应用范围
RFID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发展, 现阶段RFID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 最常见的应用有:
防伪识别:身份证件、社会福利卡、护照的真伪识别;门禁管制:人员出入门禁监控、管制及上下班人事管理;回收资产:托盘、货柜、台车、笼车等可回收容器管理;货物管理:航空运输的行李识别, 存货、物流运输管理;物料处理:工厂的物料清点、物料控制系统;废物处理:垃圾回收处理、废弃物管控系统;医疗应用:医院的病历系统、危险或管制之生化物品管理;交通运输: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防盗应用:超市的防盗、图书馆或书店的防盗管理;动物监控:畜牧动物管理、宠物识别、野生动物生态的追踪;自动控制:汽车、家电、电子业之组装生产;票证管理:大型活动的门票、多用途的智能型储值卡等等。
2. 物流配送中电子标签的选择
电子标签在不同的应用中有许多种类, 具体有以下几种分类:
2.1 依据电子标签是否附加电池可分为:被动式电子标签和主动式电子标签;
2.2 依据内存读写功能可分为:只读电子标签、仅能写入一次多次读取电子标签、可重复读写电子标签;
2.3 依据使用频率的不同可分为:
频段范围为10KHz~1MHz的低频电子标签、频段范围为1MHz~400MHz的高频电子标签、频段范围为400MHz~1GHz的超高频电子标签、频段范围为1GHz以上的微波电子标签。
根据《中国射频识别 (RFID) 技术政策白皮书》和EPC的相关标准, 均认为被动式超高频的RFID标签是商品大规模运用的最佳选择之一。随着该类标签的天线采用蚀刻或印刷方式制造技术的产生和批量生产, 其成本也开始大幅下降, 标准规格的标签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已下降到人民币2元以内。经过实测, 这种标签使用固定式大功率的阅读器时, 阅读距离能达到7~8米, 使用手持式阅读设备阅读距离也能达到将近2米。加之其传输速率快、设计合理的防冲突机制、可以同时进行大数量标签的读取与辨识、可反复擦写等特性, 目前被动式超高频的RFID标签已在商品物流配送环节中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
3. 在现代物流配送运输环节的应用
在现代物流过程中, 从工厂下线的产品贴上RFID标签后进入物流环节, 标签装载着产品的信息, 并全程附着于物流单元上, 保证信息与实物同步, 阅读器则成为物流单元与信息系统的纽带。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显而易见, 可以实现货物的先入先出、实时化仓库管理、计算机自动采集形成图形化管理, 优化了业务流程,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基于RFID技术的配送中心在库存作业中, RFID技术应用实现了出入库操作的自动化, 通过安装在仓库大门上的RFID阅读器读取标签信息与数据库的发货信息比对, 完成收货过程。在订单拣选环节中, 实现了订单履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运输送货环节中, 实现全程自动跟踪, 科学调配运输资源, 并可以使用特种的标签扩展应用范围。
现有配送运输环节中许多专业公司都在运输工具上配备GPS、GSM、CDMA等实时跟踪监控系统, 系统将运输工具的位置信息实时传输到监控调度中心。由于该系统收集的仅仅是运输工具的地理位置信息, 没有实时的货物信息, 所以只能实现简单的车辆路线监控和调配, 不能通过计算机系统采用科学的数学模型实时调配运输工具达到优化。其主要的实现方式是在运输工具 (如:汽车、火车、轮船的车厢或集装箱) 内安装大功率的RFID阅读器和数据处理单元, 配合运输工具使用的信息传输设备 (GSM、CDMA、数字无线电、WIFI、卫星通信等) 将实时的货物信息和GPS数据一起传到监控调度中心。各环节的应用流程如下:
3.1 装载:
货物通过分拣后, 进入装载环节, 驾驶员携带专用的身份识别卡, 货物装入车厢内关闭车门, RFID阅读器开始读取货物信息, 并将车辆和装运货物信息传输到监控调度中心主机与出库、分拣、订单、配载等数据信息匹配, 确认无误后出货, 系统自动记录车辆出车的时间、驾驶员等信息, 同时将货物信息写入运输工具的数据处理单元中。装运环节不点货, 提高装载效率和准确率。
3.2 运输:
运输途中, 运输工具内的RFID阅读器定时读取货物信息和GPS数据一起传到监控调度中心, 如发现货物信息有误, 数据处理单元可立即比对出缺少的标签编码, 并驱动RFID阅读器查找指定的标签, 无法读取时即向监控调度中心报警, 从而防止货物丢失和被盗。整个运输途中的信息都将传输至监控调度中心, 通过对货物重量、体积的准确计算, 可以解决联合运输成本管理中的空载运行距离指标难统计的问题。
3.3 卸货:
运输工具到达配送目的地后开始卸货, 货物一出车厢系统会自动记录卸货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将卸下货物信息传输到监控调度中心主机与订单、送货单、地址等信息匹配, 如有不一致会给予提示。如有回收的货物, 按装载的流程进行处理。提高卸货效率, 同时收集的数据可以对配送的准时性, 装卸货时间配送指标等进行分析
3.4 紧急调配:
顾客有紧急需求 (特别是在较远的地方) 系统可分析运输工具实时地理位置信息和货物信息, 根据配送中心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配送时间的情况下, 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合理作出调整货物分配、优化运输线路、优选运输方式等决定, 提高配送中心的应变能力。
3.5 特殊的应用
3.5.1 银行等贵重物品的押运。
在每一个存储箱上使用配有RFID标签的电子锁, 在运输途中一旦被打开或破坏就改变内部编码, 确保运输工具内物品安全和监控中心的实时监控。银行装上RFID读写器后, 还可简化银行和运输公司的交接手续, 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3.5.2 机密物品。
可在机密文件或物品上, 贴上特殊的感光RFID标签, 密封后运输途中一旦被打开, 受到光线的影响, 标签内的数据失效;
3.5.3 对温度运输、储存有特殊要
求物品。如血液制品、化学制剂等可以贴上感温RFID标签、超过设定的温度范围时, 标签内的数据失效;
3.5.4 危险品运输跟踪等。
危险品包装内部贴上压力感测等RFID标签, 实时监控危险品的性状, 降低运输风险。
3.6 RFID在配送运输环节应用的益处
服务方面:可以进行货物真伪鉴别, 实施运输路线追踪, 可以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运输商可以自动获取数据, 降低取货、送货成本, 提高了运输商送货可靠性和送货效率, 从而改善了服务质量, 提高质量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
费用方面:可以降低索赔费用, 降低保险费用, 提供新信息增值服务, 从而提高收益率。加强资产管理、资产的追踪、资产的维护, 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4. 结束语
射频技术物流管理 篇11
关键词:物联网RFID系统;电子标签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一、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无线电技术在自动识别领域中的具体应用,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通信双方自动识别实现交换数据,它主要是通过射频信号进行识别目标对象,并自动获取物体的相关数据,同时也向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通信,完成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
射频识别技术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处理的功能。当标签进入磁场以后,标签接收读卡器发出的无线射频信号,标签内的感应电流所获取的能量把标签内存储的信息发送出去,如果标签自身有电源标签就会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且解码,然后把信息送到中央信息处理系统,最后由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信息主要通过无线信号进行穿梭,这种信息传送的射频信号分两种耦合类型。
二、RFID系统组成
RFID系统有标签、阅读器、Internet,服务器、中间软件和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系统通过阅读器发送信号至电子标签,电子标签通过射频信号驱动内部的电磁电路提供电力,由天线将内部存储器所储存的数据传至阅读器,经由中介软件编码,通过网络最后再将信息存入对应数据库。
读写器读出的电子标签的信息,并采用分布式的系统中间件处理由读写器读取的一连串标签信息。由于每一个电子标签上只有唯一代码,计算机需要知道与该EPC匹配的其它信息,这就需要ONS来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网络数据库服务,EPC中间件将EPC代码传给ONS,ONS指示EPC中间件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服务器(EPCIS)查找,该文件可由EPC中间件复制,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就能传到供应链上。
三、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现在国际上对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相对而言,最具有广泛认可度的是欧美认可的EPC global“物联网”体系和日本的“Ubiquitous ID(UID)”物联网系统。RFID技术在英美的物联网体系主要是利用RFID标签采用EPC编码技术,做到一件物品对应一个编码,从而实现对每件物品进行完整的管理,而且还要注意对物品进行实时追踪,同时还要把物品的相关信息比如类别、属性等进行分类进行查询和统计。
(一)物流生产和运输方面
通过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其标签中的信息可以及时得到获取,从而可以实时监控产品的具体地点位置,以进一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实时反馈的信息进行准确定位,从而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使损失降低。
(二)物流仓储方面
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让产品出入库的信息更快、更准确地进行采集和获取。正是因为这种技术的智能读写的优点,产品相应的数据才可以更为快捷地嵌入数据库中,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可以提前对产品进行挑拣和筛选,从而进一步进行仓储管理。
此外在仓库中货物被偷的问题时有发生,有时操作人员也会因为大意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那么可以在仓库中设立对应的产品自动扫描系统,对货物进出仓库进行实时扫描,从而避免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现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货物库存盘点等方面有了很广泛的应用。
(三)销售管理方面
为了保证供应商不会受到牛鞭效应的影响,准确地安排生产计划,节约成本,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对一些缺货信息可以智能传送给仓库管理系统,并且对于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后,层层传递,逐一传递给上一级分销商直至制造商,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在这样一个长的传递链条上,信息传递非常准确和及时,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在货物调配过程中,RFID技术的支持可以对货物流向进行即时控制,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货物拣选、配送的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货物到达的准确性和准时性,从而保证销售环节的畅通性。
对于零售商来说,为了提高订单的供货水平,对库存积压风险进一步降低,实行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货物的仓储数量进行实时调控。通过大幅度提高自动结算的速度,很多销售企业的安全库存量就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从而较少资金的占有,增加资金的流动性。每个产品都有唯一的识别码,可以实现每一件商品的单品识别,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库存位置、库存状态等,这些相应的信息都可以通过RFID技术传输至互联网以及数据中心,从而在数据处理之后反馈给相应的操作人员,可以大大提高销售的安全性。
(四)商品消费领域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的个性化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购买需求以及解决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是物联网技术在商品消费领域的最有价值的应用。消费者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动态掌握自己感兴趣的商品的所有信息,同时可以对有一定质量问题的商品进行全程的追溯。
参考文献:
[1]张捍东,朱林.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及物联网的构建[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05):62-65.
[2]王汉新.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1.
射频技术物流管理 篇12
RFID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通信,在军事物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才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从1985年开始,RFID技术进入商业领域的运用,它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仓库货架以及其他目标的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以及用于生产装配线上的作业控制。无线射频技术是将无线电信号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以达到高速数据传输和减少相互干扰的目的。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它发挥的作用是数据采集和系统指令的传达,广泛用于供应链上的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管理、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商店,特别是超市中商品防盗等场合。
物流系统效率的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而物流效率的高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物流现代化的水平。因此,首先必须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相应可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 、企业资源计划( ERP) 技术等来实现。物流信息化为物流现代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使物流管理上了一个档次。其次物流要自动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也就是要充分运用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等,来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行。而这些都需要射频识别技术的参与。虽然目前我国的RFID产业发展还不成熟: 一是起步较晚,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人手中; 二是产业链发展不够均衡,成本高,市场的成熟度低。但它终将会广范运用到电子商务的三方物流之中,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准确率,节省环节中的差错与时间,为物流的整体运作做出贡献。
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 Radio Frequency) 是无线电射频技术,而RFI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则是射频技术在信息识别中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非接触的单向或双向通信,达到数据采集和数据交换目的的自动识别技术。与条形码相比,它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不局限于视线的范围,在物流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被广泛应用。
从系统的工作流程来看,RFID系统一般都是由射频标签、阅读器、应答器、天线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说明了RFID系统的结构图。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 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后,接受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储存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 passt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出某一频率的信号( 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 ; 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目前RFID信息处理国际上一般采用的EPC编码系统。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强,可自由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其所具备的独特优越性是其它识别技术无法企及的。RFID有效的解决了单个物体的识别,并且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识别。但若是将其组成物联网,便可以实现物体的远程跟踪。
3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标准 EPC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概念被美国麻省理工学研的Kevin Ashton教授于1991年首次提出,它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的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网络。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物流网架构是欧美支持的EPC( 电子产品编码) 架构。EPC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一个产品提供唯一的电子标识符,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完成数据自动采集;电子标签上只是存储EPC码,而对应EPC码的解析式通过与互联网相连的服务器来完成。
3. 1 EPC / RFID 物品识别的基本模式
EPC系统( 物联网) 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个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如图2所示EPC/RFID物品识别功能的实现是由EPC标签、识读器、Savant服务器、Internet、ONS服务器、PML服务器以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识读器读出的EPC只是一个信息参考( 指针) ,由这个信息参考件从INTERNET找到I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的物品信息,并采用分布式Savant软系统处理和管理由识读器读取的一连串EPC信息。由于在标签上只有一个EPC代码,计算机需要知道与该EPC匹配的其它信息,这就需要ONS来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网络数据库服务,Savant将EPC传给ONS,ONS指示Savant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PML服务器查找,该文件可由Savant复制,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就能传到供应链上。
3. 2 物联网与 EPC / RFID 的应用领域
EPC / RFID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仓储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EPC/RFID的应用对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可以帮助企业减少资金占用率,降低库存,减少最小库存,减少固定资本需求量,提高固定资本利用率,在不同的方面给零售业、制造业和物流业等带来崭新的管理模式和巨大的潜在利益。
在零售业方面: 商店使用EPC/RFID技术后,不需要专门的收银员收银,只需在商场门口安装RFID识读器,顾客将商品带出商场后,识读器自动列出顾客所购商品的清单并通过结算系统自动在该人的账户上扣取相应的货款。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零售商的运营的费用,加快周转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在制造业方面: 将EPC/RFID技术使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跟踪、随时了解生产进程,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在集装箱运输管理方面: 集装箱运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目前,集装箱的识别和交接是以箱号为准的。而人工的数据采集难免会出现差错,比如在集装箱装箱装卸时常会因箱号看错发生集装箱装卸错误,延误了交货期限,带来很大的损失。集装箱的运输管理需要一种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能够实时更新数据的技术。电子标签无疑具备了这些特点。它提高识别率,提高送货的可靠性,降低产品的退货率,加快了集装箱流转速度,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物联网与EPC/RFID技术作为一个智能技术项目,被世界各国当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领域。相信当“物联网”的构想成为现实的时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彼此相关,互相“交流”,整个世界的面貌就会为之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物联网”将给人类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带来深刻的变化,使人们从许多简单而枯燥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并赋予人类更大的力量,去探索和开发“物的世界”
4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