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X线机

2025-01-28

移动式X线机(精选7篇)

移动式X线机 篇1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按下手开关第一档按钮, 旋转阳极启动正常, 按下第二档曝光按钮后, X线机不曝光。

1.2 故障分析及处理

根据故障现象, 怀疑为曝光控制电路部分故障。由曝光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图1) 可知, 充电完成后, 按下手开关第一档按钮时, 接线器端子13C的AR1与AR2短接, 继电器K-RE1、K-RE2工作, X线管旋转阳极启动, 继电器也得电工作。1.5 s后, 继电器K-ST工作, X线“Ready” (准备) 指示灯亮。在继电器K-RE1工作后, 其遮光器中的伺服电机M将得电工作, 使其控制接点接通, 接线器端子14C处短接。继电器K-ST工作, 做好摄影准备。当按下手开关曝光按钮时, 接线器端子13C处短接, 此时曝光开始。

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分析[1,2], 当按下手开关第一档按钮后, 旋转阳极启动正常, 说明保护继电器R-BU2正常, X线管上的TH1、TH2接点正常。检查继电器K-RE1、K-RE2和K-ST, K-ST不动作, “Ready”灯不亮, 由于“Ready”指示灯受K-ST接点控制, 所以故障应在继电器K-ST控制电路上。继电器K-ST电流路径如下:L100-X线球管接TH1、TH2→R-BU2的常闭接点的TH2、ARl→手开关的AR1、AR2→X线球管启动线圈的X、Z→整流二极管D8-01→R36→延时调整电位器VR5→R37→给C15充电→K-ST动作吸合[3,4]。旋转阳极启动正常但不能曝光, 说明故障与D8-01、R36、VR5、R37、C14、C15、K-ST有关, 检测上述元件, 发现C15充电电容损坏, 造成继电器K-ST供电异常, 用国产同规格电容更换后试机, 机器恢复正常。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开机正常, 按手开关第一档, 机器不能进入Ready状态, 无X线。

2.2 故障分析及处理

拆开机器, 由图1知, 测13C的通断正常, R-BU2的常闭接点 (13C的AR2及14C的TH2之间) 正常, AR2到26C的L0通路正常。开机测量L0和L100之间的交流电压为100 V (正常) , 测量AR2和L0之间无交流100 V电压 (异常) 。由此判断R-BU2继电器工作 (正常时不工作) , 其常闭接点打开, 使KRE1、KRE2继电器无法吸合而不能使机器处于Ready状态。

分析图2, 应确认可控硅D6-02的好坏及M3-12、M3-11、M3-10的各输入、输出信号是否正常, 测量M3-12的输出端6为-9.1 V, 反向输入端2为+1.1 V, 正向输入端3为+0.8 V (正常) ;测量M3-11的反向输入端2的电压为+5.2 V (正常) , 正向输入端3为+8.6 V (异常) , 输出端6为+13 V (异常) , +13 V的电压经D4-29加到D6-02的G端使D6-02导通, 从而使保护继电器R-BU2上电吸合。测量M3-10的6端为+13 V (异常) , 反向输入端2端为+10 V (异常) , 正向输入端3端为+2.4 V (正常) 。正常情况下, M3-10的反向输入端2及M3-11的正向输入端3应为0 V, 由此怀疑通往24C、25C的主晶体管及M3-10损坏。主晶体管为复合管且有多级保护, 故更换同等型号的M3-10 (型号741 CE) , 开机后机器恢复正常。

3 故障三

3.1 故障现象

按下充电开关, 充电指示灯亮但机内有放电声, 充电指示正常, X线机曝光正常。

3.2 故障分析及处理

打开机器盖, 发现INDICATOR-20板的1L插头VC2放电, 拔下, 引起充电指示灯闪烁且高压发生器的阴极端的NL闪烁, 由图3知, lL来自kV、mAs control-20控制板的4C, 拔下4C发现kV、mAs控制板的4C的VC2放电。经图4分析, 图3中4C的VC2来自3C的VC2, 其信号为高压发生器的充电电压检测信号。因充电指示正常, 机器能曝光, 故排除高压发生器内到“X线球管”故障。测量控制电路R5 (1O MΩ) 电阻值无穷大, 说明熔断。用同型号的10 MΩ电阻更换, 机器正常。

4 体会

当X线机出现无射线、不曝光时, 多为低压电路故障, 首先应先检查手闸开关控制电路, 而后灯丝初级电压, 如正常再检查球管灯丝点燃情况, 灯线电路均正常, 然后检查高压初级电压或接假负载试机, 若正常, 故障在高压电路, 若不正常, 故障在控制电路, 如曝光控制电路、时间电路、旋转阳极电路、滤线器电路等[5,6]。在检修过程中, 维修人员不但要对X线机的构造、电路原理、主要参数非常熟悉, 而且应认真阅览电路图, 根据故障原因分析电路, 比较参数, 逐步缩小检查范围, 确定故障部位。

摘要:本文介绍了岛津移动X线机控制板部分的故障现象及对该故障进行的检测、分析、排除过程。

关键词:X线机,控制板,继电器,医疗设备维修

参考文献

[1]李军, 杨本强, 朱洪峰.岛津MCl25L-30型移动X线机3例故障维修[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 14 (3) :237.

[2]戴丹, 王魏, 戴竞, 等.X线机高压发生器的调试[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5) :117-118.

[3]刘永春.岛津MC-125L-30型移动X线机故障维修二则[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 (5) :651.

[4]王溶泉.医用大型X线机系统[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5]李双民, 杨明.X线机高压发生器的故障判断与分析[J].医疗装备, 2008, 21 (2) :33.

[6]白涛.对X线机高压发生器故障维修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8) :122-123.C

移动式X线机 篇2

1 开机后提示高压故障, 然后进入“DRIVE ONLY”显示。

设备检修的步骤:这是设备的首次故障。打开机壳, 在机内右侧找到 (ROTOR CONTROL 46-232786) 板, 测量J4端电压, AC27V和AC80V均没有。测量J8端电压, 110 V正常。往下查, 发现F93和Q85损坏。更换后, 检查无其他元件损坏, 通电试机, 故障依旧。测量板上+15 V、+24 V均正常, 用示波器检测J1的12、15端, 没有60 Hz驱动信号。这二个信号由主板 (CONTROLLER 46-264974G2) 上的U283提供。测量CPU主板上的工作条件 (PWR OK、KEY SWITCH) 均正常, 粗测相关的数字集成电路IC也没发现异常。一时找不到头绪。因怀疑故障在CPU主板, 担心扩大故障, 就请GE工程师维修。 GE工程师到达后, 大略检查了一下, 认为设备没有故障点了, 开机后, 用他带来的电脑接驳在X线机上, 输入“PASS WORD”, 并重新调整了高压数据, 设备恢复正常。

原因分析:总结分析这次故障, 是因为Q85击穿, 引起F93融断。设备自检程序检测到故障时后, CPU停止了高压电路的工作输出 (切断U283的60Hz驱动信号) , 并将数据保存在EPROM (U104、U51) 和ZRAM (U107、U54) 。如果没有“PASS WORD”, 将无法修改并消除故障。总结的处理办法是:在设备正常后, 到电脑市场上多COPY几个EPROM (U104、U51) 和ZRAM (U107、U54) 备用。以后遇到故障, 修复后只须更换这4个IC即可。

2 开机后提示电池电压过低, 然后自动关机。

移动式X线机 篇3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移动X线机开机后, 显示“ERR 3”, 不能设置曝光条件, 无法曝光。

1.2 分析与检修

由于该款机器已经过了保修期, 手头也无说明书、电路原理图等技术资料, 所以不能盲目动手拆卸。询问厂家售后维修工程师后, 怀疑是充电电容组或者充电电路 (D950、D970) 故障。原因可能是: (1) 因该机使用时间久, 导致电容器漏电。 (2) 放电电阻连接不牢固。 (3) 电容器组上的电容有短路现象。 (4) D950、D970板上的保险出现问题[2]。

因为该机一直在使用, 所以第 (1) 条显然不存在。对于第 (3) 条, 需要将电容拆下后搭建一个测试电路进行检测, 并且这些电容容量较大, 操作不慎容易引起电击危险, 所以我们先从电阻和保险着手。关机后, 拆下机器的上盖板和侧面板, 分别检查放电电阻和D970板上的保险, 发现其中一个标号为F11两端由螺钉固定, 标称值为80 A的保险被烧毁。此种保险比较特殊, 需要订购。更换后开机测试, 可以正常拍片, 故障排除。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移动X线机开机后, 显示“ERR 31”, 可以设置曝光条件, 但是按下曝光开关后, 无法曝光。

2.2 分析与检修

经联系售后技术支持后得知, 有可能是充电电容或充电电路故障, 厂家建议不要擅自打开机器, 防止电击事故。参照上次排除故障的经验, 我们决定开机检查。先检测到电容组无电压, 检查电源线和电源板都正常, 基本可以确定是充电电路故障。继续检测, 在D950板上的发现标号为F1的10 A串联保险熔断。更换后, D950、D960、D970板上的指示灯均亮起, 此时检测电容组电压为450 V左右。经放射科医师曝光、拍片后, 机器可以正常工作, 故障排除。

3 小结

当移动X线机出现故障时, 首先要明确设备那部分出现故障, 是什么类型及引起的原因。要迅速查明故障并加以排除, 需要合理有效的检查手段, 不仅仅要分析电路原理图, 还要从系统的全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维修, 从而准确、快捷地排除故障[3]。

通过这2次故障维修可以看出, 因为该机在日常使用中要在病房频繁移动颠簸, 可能导致机内充电电容正负极接点松动, 造成接触不良、打火;或者由于电容漏电及击穿短路损坏, 再加上该机直接使用墙电, 存在电压不稳定的因素, 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保险熔断。如果及时进行预防性维修, 发现故障隐患并排除, 不但可以维持正常使用, 也避免了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 增加维修成本, 造成更大的损失。

电容的好坏除了外观异常外有时不能明确判断, 最好用整流桥加灯泡的测试来验证, 但是由于该机的电容组由10个大容量的电容组成, 逐个测试验证不利于设备的及时修复, 应当先排除其他因素后再进行电容的检测。值得注意的是, 打开外壳检修时, 最好将机器放置一段时间, 让电容充分放电后再进行检修, 以免引起电击危险[4]。

参考文献

[1]金锡军.西门子移动X线机充电电路原理和故障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2) :118-119.

[2]王维明, 官丽梅, 高向宇.西门子移动式X线机维修一例[J].医疗卫生装备, 2005, 26 (10) :79.

[3]林森财, 郭军涛, 张金钟.西门子移动式X光机原理与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1) :118-119.

移动式X线机 篇4

1.一般资料

西门子MULTIMOBIL 10床边移动X光机,配备富士FCR5000以及AGFA 5500激光相机。300张照片257个患者,年龄45~88岁。胸部拍片226人,腰椎四肢31人。256人用CR板,1人用DR板。

2.结果

床边移动X线机300张照片152张甲级片,140张乙级片,8张丙级片。

3.讨论

3.1移动床边X线机特点

移动床边X线机方便易用,能轻松使用较小的电梯上下楼,但移动床边X线机移动频繁,容易故障,我院2007年底购置的西门子MULTIMOBIL 10床边移动X光机一台,使用一年后发生故障。经多次检修更换电路板也无法修复,最后不得不把设备送到济南维修厂家修理。为什么反复出现故障又修复不好?我们认为使用设备的环境对设备的影响太大。原先我们的老医院外科楼、门诊楼和ICU病房进入楼内的坡道都很陡,而且是防滑设计,移动X机本身设备很重,推动设备在上面行走很吃力,必须要快速用猛劲才能爬上去,加上院子里的地面也不平,每次下病房去拍片在来回的路上对设备的颠簸震动非常大,反复颠簸震动对电路板是不小的损伤,并且把用于固定电路板的螺帽震落下来掉到电路板上引起短路烧毁设备也有可能。因此,对较重的移动设备,在移动时一定要选择平稳的地面行走。我院搬入新院后,下病房拍片移动该设备全部在平滑的地板上移动,至今设备运行良好,未再出现故障,方便了患者使用,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好评。[2]另外,由于国外床边移动X线机无遥控曝光功能,我们把曝光手闸线延长拖至远距离曝光,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受照辐射剂量,但由于线路太长、拖拽过程中容易打结、线路中断等经常不能曝光出现故障。

3.2影响床边移动X线机图像质量及对策

在床边移动X线机摄影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较多,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胖瘦及技师的投照水平和经验等,当任何一种因素变化时都会引起图像质量的改变。此外,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不能即时成像,从曝光完毕到呈现出图像需要较长时间,尤其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断电、机器故障等)可能需要重照。而且床边移动X线机摄影的对象主要是危重患者或不宜搬动的患者,患者往往意识障碍和呼吸困难,加之床旁机多为移动式小容量X线机,有气管插管或呼吸机,且胸部摄影受患者呼吸影响难以操控,有时患者不配合,肢体不能制动甚至手臂遮挡被照部位等,这些原因,等势必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位置,容易导致摄影失败而重照率高,影响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新上设备一定要做好培训,我院新进床边移动X线机由年轻医生进行床边摄影时,选择KV值较小,MAS过大,由于曝光时间很长,尤其是胸部摄影时患者呼吸下曝光,照片模糊无法观察。由于床边照片多是针对病情严重而尽量不能搬动的病人或某些传染病人,要求摄影成功率高,照片可诊率大,尽量不重照。因此,要求医生必须要有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娴熟的投照技术。为了确保床边照片的质量,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做到:(1)认真阅读X线照片申请单的内容,以了解患者的病情、被照部位的病理组织情况(如是否气胸、胸积液、肺实变或肺气肿等)和摄片目的。根据病情和摄片目的决定投照体位。根据年龄和病理组织情况(如气胸、肺实变等)决定加减投照条件,并可知被照者是否为传染病病人,在投照前做好防护准备,这对于预防非典等烈性传染病具有重要的意义。(2)检查x光机和IP板,以免在摄片中出现故障。(3)认真核实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和床号,以免错照病人。(4)对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摄片的目的,以取得患者及其家人的合作,并且特别强调床边移动X线机摄影特点有可能摄影失败让患者及其家属有思想准备,避免再次重照引起患者不满。(5)去掉患者被照部位的异物和过厚或带金属性的衣服,以免照片留下异物影。(6)测量肢体体厚值,参考患者年龄和被照部位病理组织情况(如气胸、肺实变等),决定投照条件,正确地选择投照的曝光量和kV值是确保照片质量的重要条件。恰当的曝光量能使照片获得满意的光学密度值。曝光量过高会缩短X射线管的使用寿命,也加大了对患者的X射线损伤。高kV能增强X射线的质,减少软射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X射线照射量。高kV投照产生散射线较多,照片的模糊度增大。因床边照片常采用无滤线器下投照,高kV会较大地增加照片的模糊度,降低照片的质量。因此,在投照中必须选择恰当的曝光量和kV值。(7)病情许可,嘱患者深吸气下屏气曝光,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和对比度。[3]

3.3床旁DR比CR有显著的优越性

CR系统的宽容度大,密度分辨率高,同时具有计算机的强大后处理功能,通过调节可以一定限度地弥补摄影条件的不足,CR床旁X线片废片率较传统X线片废片率下降了4.4%。另外,CR系统实现了影像的数字化,利于并入PACS系统及高效率检索。而床旁DR系统实现了即时成像,它配带显示器,曝光完成后数秒内即可呈现图像,可以为临床医师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初步诊断信息,对危重患者或手术中患者的诊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模拟床边移动X线机配韩国DR板腰椎侧位显示比较清晰。同一患者使用非移动高档X线机拍摄后图像质量无明显差距,如图1~2。而模拟床边移动X线机配CR腰椎侧位图像质量很差,图像模糊基本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床旁DR在床边移动X线机摄影中还有以下优点:(1)图像质量提高,废片率为零。CR和DR所获得的影像都是数字图像,都可以通过工作站进行图像的后处理,用来显示不同组织的影像。CR系统处理过程复杂,且在IP板形成潜像及激光扫描仪成像过程中存在散射,容易使图像模糊,降低了图像质量[4]。而DR系统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平板探测器接受x线后直接转换成电信号,无中间环节,直接成像,不存在光学散射引起的模糊,避免电信号的丢失和噪声的增加[5],图像质量明显高于CR。(2)患者接受射线量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DR摄影的曝光条件明显小于CR摄影所需的曝光条件,这是由于DR成像过程中不存在中间处理过程,能够直接成像,x线量子转换率高,曝光剂量显著降低,加之DR系统的曝光宽容度较高,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曝光剂量[6]。(3)有效避免了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由于CR系统中IP板可以多次使用,并扫描成像系统和x线机分离,极易出现张冠李戴现象,而DR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直接成像.实现一人一登记。总之,床旁DR系统较床旁CR系统存在着共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别,相比之下,DR系统有着明显的优势。不仅给临床提供了最早期的初步诊治依据。还大大地减轻了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提供了高质量的图像,从而提高了诊断水平。DR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将在床旁摄影中发挥重要的作用。[7]

模拟床边移动X线机配备移动DR拍摄腰椎侧位,图像清晰。

同一患者非移动高档DR配备移动DR板拍摄腰椎侧位,图像清晰,骶骨部位显示良好。

摘要:目的:探讨床边移动X线机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0张床边X光照片进行分析。结果:床边移动X线机300张照片152张甲级片,140张乙级片,8张丙级片。结论:床边移动X线机各有特点,移动DR摄影效果最佳。

关键词:床边移动X线机,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付贝,王敏杰,汪军,等.CR在床旁摄影中的质量保证.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1539.

[2]牛克伟,县级医院放射科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技巧.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5):8-9.

[3]陈水德,床边X射线摄片的质量保证.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24(5)467-468.

[4]李涛.CR与DR的比较.医疗设备信息,2004,19(11):4041.

[5]陈进良,凌阳,陈晓林,等.CR与DR临床应用对比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5):762.

[6]陈勇.CR、DR体位设计与临床优化选择.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6-37.

移动式X线机 篇5

关键词:X射线机,充电原理,快速检修

0 引言

意大利VILLA移动式X射线机主要由微机控制电路、组合机头、车架组成; 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移动性好、安全可靠的特点, 适用于急诊室、手术室、住院病房等。意大利VILLA公司生产的VISITOR T15机型、功率为15 k W, 使用单相220 V电源可以输出50 ~ 200 m A、40 ~125 k V的X射线, 该机的高压电路采用高频逆变技术, 逆变器前级采用电容充电方式供电, 逆变电路使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 IGBT) 作为功率开关管。控制面板可显示相关数据和信息, 可调节k V, m As两项曝光参数。

1 电容充放电电路及原理

由于随机未提供详细的电路图, 根据用户操作手册提供的原理框图和故障处理信息, 按照实物画出电容充电板基本电路原理图见附图1所示。该机整个充放电电路由市电滤波、全桥式整流、稳压直流滤波、PWM控制、DC - DC高频变换、放电电路、充电电容组、充电状态检测组成。

市电220V/50Hz经交流滤波, 全桥整流器整流, TH1三端双向可控硅稳压, C52 - C54直流滤波, 得到320V的直流电压, 作为开关变换器的电源, 保险F2起过载保护作用。通过由CPU控制25KHz的PWM高频方波脉冲驱动TR2、Q10、Q11、C61、C62、TR4输出 ± 340V直流电压, 实现DC - DC的控制变换。供2组, 每组6个, 共12个17000μF /350V储能电容充电。黄色的B4 - Ld6、B4 - Ld7指示TR2的工作状态。绿色的B4 - Ld3 ( + VC) 、B4 - Ld4 ( - VC) 经R106、R121分压指示全部电容的电压, 当小于± 35V时, 灯熄灭。电容组部分 ( CAPACITORS BATTERY) 的每个电容并联1个Ld ( Ld1 - 6) 指示每个电容充电状态, 当电压大于280VDC时亮起, 否则不亮, 每个电容串联1个快速保险丝, 用于电流短路时保护电容。电流互感器L2检测TR4初级电流。DISCHARGE CONTROL、Q5、TR3、TH2、PB1、R1 ( 80Ω /150W) 组成放电电路, 其中PB1为手动放电开关, R1为放电电阻, DC1为手动放电信号检测与输出。D26、R107 - 109和SCR STATE DETECTOR组成放电状态检测电路输出信号至CPU。

2 故障快速检修案例

2. 1 故障现象

临床报使用时出现死机现象, 到达现场检修时机器正常, 此种情况重复出现。

2. 2 分析与检修

此种故障间歇发生, 时有时无, 无报错信息, 常发生在当天首次开机时, 检修时故障现象消失, 较难查找故障点。根据经验此类故障主要由接触不良, 连接点氧化, 元器件老化处于临界点, 或软件不稳定造成的。先用直观法, 检查各Ld指示是否正常, 电路之间的连接是否良好, 电路板上是否存在虚焊脱焊现象, 是否存在氧化点。经查没有发现以上异常情况。由于机器检修时, 能正常开机工作, 未能模拟出故障现象, 暂排除控制电路和软件故障。使用万用表测量主电路个点的输入输出电压。当测量到电容充电电路时, 测得正极端充电电容组的电压340V, 负极端充电电容组的 电压310V, 正常状态 下, 二组电压 都应为340V。说明负极端电容组有部分电容出现老化, 储能性能降低, 属于元器件老化处于临界点。出现前述故障现象, 一般应考虑更换电容。由于是进口机器, 采用的电容容量较高 ( 17000μF, 350V) , 较难快速采购到该元件。根据测得值, 判断老化情况不是很严重, 故采用二组电容组之间, 互换部分电容, 达到快速维修的目的。互换后, 开机测试, 测得正负极端电压分别为338V、337V, 虽比正常电压略低, 但能达到正负极充电电压平衡, 机器能正常工作, 使用2年该故障现象未再出现。

3 小结

对于此种间歇性故障现象, 往往在初始阶段对我们维修工程师造成不小的困惑, 在临床初始报修时, 无功而返。因此要求我们工程师在充分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基础上, 熟悉机器内部的电路, 这样有助于在无明确故障现象的情况下, 分部分段的查找故障点。快速有效的修复故障是我们的追求, 当我们碰到有些元器件一时无法采购到时, 就可以考虑采用调换法, 在机器内部挖潜。本案例就是利用此方法, 达到快速修复机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乐怀.意大利COMPACT床边X线机故障的分析与维修[J].医疗装备, 2014, 27 (4) :110-111.

[2]李军, 朱洪峰, 毛大伟.岛津移动X线机故障检修[J].中国医疗设备, 2014, 29 (02) :136-137.

[3]季喜秋.X线机故障检修原则与常用方法[J].医疗装备, 2013, 26 (7) :63-64.

[4]米永巍, 郭赤, 姜天, 李双.西门子POLYMOBIL PLUS型移动式X线机常见故障及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05) :128-129.

移动式X线机 篇6

RADIUS R9移动式C臂X线机由意大利IMD公司制造,分为骨科型和介入型2种,该机采用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及国际领先的一体化组合式机头设计,能够在低剂量条件下提供高质量图像。骨科型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的骨科、创伤外科和疼痛科等。我院2006年引进RADIUS R9移动式C臂X线机(骨科型),使用频率较高,期间发生了一次较为特殊的故障,现将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1 故障现象

工作中突然影像消失,关机后重新启动,自检未能通过,液晶屏上显示“FILAMENT FAULT”,机器无法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2 故障分析与排除

机器正常工作时,整个自检过程如下:按下启动键,操作面板上的2个液晶屏全显,2 s之后所有指示灯全亮,同时伴有连续不断的“嘀”蜂鸣声,约3 s后,声光停止,紧接着左侧显示屏先后显示“RADIUSR 9″”,“WAITING…”,直到液晶屏上显示“READYK02 100%”,自检结束,机器进入准备工作状态,整个过程约13 s。现机器未能完成自检,液晶屏上显示“FILAMENT FAULT”,查看随机维修手册,机器故障提示信息及排除方法共有28项,表中未提及该项,按提示信息英文译为“灯丝故障”。

根据电路原理图分析,应重点对S51电路板进行检修[1]。拆开机器前侧盖板,检查发现S51电路板上C15(470μF/100 V)已爆裂,电容顶部已明显鼓起。通常电解电容发生爆裂,大多为实际工作电压远超过其耐压值,个别是因为电容长期工作在高压状态下,性能老化而损坏。R9和R10是电容的隔离平衡电阻,在电路中对C15和C16起平均分配电压的作用[2],若R9开路,将使C15的端电压升高,从而击穿C15。测量R9(22 kΩ)正常,换上一个新C15,检查130 V交流电源保险管正常,开机,故障依旧,约3 min左右,突然听到有较大的“嗤”声,看见C15顶部喷出雾状电解液,迅速切断电源,C15已严重发热,再次爆裂。检查C15焊接极性正确,判断可能是C15和C16中点电压失衡,导致C15承受超出100 V的电压而损坏。

S51板为灯丝电源电路,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灯丝方波脉冲由IC5(LM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产生,接通电源后,电源 +15 VA通过R38和R39对电容C28充电,当UC28<1/3 VA时,LM555置位,振荡器输出端电压VO=1,放电管截止。当UC28充电到≥2/3 VA后,LM555复位,振荡器输出VO翻转成0,此时放电管导通,使放电端7脚接地,电容C28通过R39对地放电,使UC28端电压下降。当UC28下降到≤1/3 VA后,振荡器输出VO又翻转成1,此时放电管又截止,使放电端7脚不接地,电源+15 VA通过R38和R39再次对电容C28充电,又使UC28从1/3 VA上升到2/3 VA,触发器又发生翻转,如此周而复始,从而在输出端VO得到连续变化的振荡脉冲波形。脉冲宽度输出低电压持续时间tL≈0.7R39C28,约为0.033 ms,由电容C28放电时间决定;输出高电压持续时间tH=0.7(R38+R39)C28,约为1.12 ms,由电容C28充电时间决定,整个脉冲周期t=1.15 ms。IC6为双D触发器,设计为时钟上升沿触发[3],输出相位相差180°的2路方波脉冲信号。IC7组成互锁开关电路,对脉冲信号进行整形,输出2路交替极性的方波。IC8为缓冲器电路,将IC7送来的脉冲信号进行放大,用以驱动OC1和OC2光电耦合器。Q3、Q4组成他激式双管推挽半桥功率变换器输出电路[4],经大小焦切换继电器(K2)触点,接至灯丝变压器初级,半桥功率变换器的供电取自C15和C16的正负端,中间点直接接至灯丝变压器2个绕组的公共端,当Q3或Q4的激励电路发生故障时,将会导致中间点电压失衡,极有可能击穿电容。

检测Q3、Q4功率管正常,电路中的电阻也都正常。为防止再次烧毁电容,将130 V插头(CP1)和灯丝变压器插头(CP2)拔下,上电检测Q3和Q4的激励电路,该电路由OC1和OC2光电耦合及其供电电路组成,测量发射端+15 VA电压正常;测量接收端+15 VB和+15 VC,发现+15 VB电压为 +24 V,+15 VC电压为19.6 V,显然高出许多;再测量激励信号端TP4和TP5的直流电位均约为7.76 V,用示波器分别测量TP4和TP5的波形,可见到频率约为437 Hz,峰值为15.6 V的方波信号;再用双踪示波器同时检测TP4和TP5,可看到2个方波的频率和峰值相同,相位相差180°,说明推挽激励信号正常。进一步检查,发现OC1光电耦合器内发光二极管已被击穿,呈短路状态。因一时找不到同型号的光电耦合器,为保证光电耦合器性能参数的一致性,将OC2也拆下,用2片SFH601-3光电耦合器代用,再次上电测量,+15 VB为+17.44 V,+15 VC为+17.47 V,说明推挽激励电路工作正常,负载平衡性能良好。将电路全部恢复,上电后开机,机器自检顺利,工作正常。

3 小结

移动式X线机 篇7

故障现象:开机正常, 按下手动开关报Err008, 关机再次开机曝光Err004。

故障分析与检修:Err008故障内容为管电流小于设定值50%, 可能灯丝系统或主逆变器故障;Err004故障内容为灯丝逆变电源或逆变短路, 可能为灯丝逆变供电系统故障。查Film Board电路图, 该图为灯丝加热及灯丝电流调整。交流输入电压AC400 V, 经V1整流后为灯丝逆变电路提供电源;交流输入电压AC10V经V4整流后为灯丝逆变触发电路提供电源。由计算机板D19给出的灯丝逆变触发信号经D17的驱动和充耦E6、E7的隔离后送至灯丝板V3、V11的基极, 经V3、V11放大驱动后, 触发信号分别送至触发脉冲变压器TR1、TR2的输入端, 每只触发脉冲变压器输出两路同相位的触发信号, 同时触发逆变桥对角的高频晶闸管, 而两只触发变压器输出的触发信号有180°的相位差, 这样就可以确保任意单边的两只高频晶闸管不会同时导通而短路。

根据上述原理, 在正常开机时, 测量整流桥V1输出端电压44V, 灯丝逆变器两端电压44 V。当按下手动开关报Err004, 于是再次测量灯丝逆变器两端电压为0 V, V1输出端44 V, K1、K2两继电器不工作。三极管V2基极和发射极均为17 V, 该管处于截止状态, 灯丝板与CPU接口XF2的第6脚为17 V。根据电路图分析, 在开机时, 灯丝逆变桥有电, K1、K2继电器是正常工作的, V2处于导通状态。当按下手动开关时, V2的基板电压迅速上升与发射极相同, 致使V2截止, K1、K2继电器断电, 灯丝逆变桥无电, 此时再测量整流桥V1输出端电压为44 V, 由此可判断滤波电容C5存在问题。正常桥式整流电路加上电容滤波后容载时的直流输出电压为undefined倍的输入电压, 接上负载时应为 (1.1-1.2) 倍的输入电压, 故障时K1、K2继电器断开, 相当于负载断开, C5电容两端应为1.4×40=56 V, 而实际为44 V, 再次测量桥式整流输入电压端电压为45 V, 高于图纸标称电压, 那么C5两端应为1.4×45=63 V, 这与实际电压相差太远, 为此该故障为C5滤波电容漏电所致, 更换C5电容开机曝光一切正常。

上一篇:边缘儿童下一篇:农业生产气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