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先锋队(精选12篇)
少年先锋队 篇1
岁月如歌, 而童年的歌最令人难忘。《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否还在耳边回响?歌声萦绕耳边, 活动的情景还恍若昨天, 还能回味那美好的时光。但是, 现在我们却想问:农村小学少先队还好吗?
我们注意到:在一些农村小学, 那歌声已然寥落, 其工作或已无人或较少有人问津了, 即使有, 也是几近敷衍。少先队组织, 其实已近乎瘫痪, 现状已令人担忧。
一农村小学少先队现状及其微观原因
1. 有名而无实
随意安排管理少先队的教师, 但虽有头衔, 而几乎没有活动。少先大队与中队辅导员几乎都是如此, 几乎或根本没有专职的教师。有活动, 也只是到“六一”时有那么一项, 其他时段, 几乎是销声匿迹。如校外活动, 也因虑及安全问题, 更是谈虎色变。
2. 无专项经费支持
虽然各农村小学也有一定的资金, 但极少或根本无针对少先队工作的开支。
3. 没有时间与精力
兼职教师工作量繁重。农村小学教师几乎都是一人身兼多职, 有的班主任还要同时兼任多科课程的教学工作, 大多至少要兼语文和数学。备课、上课、考试、批改作业、自习辅导、讲评等, 已经是舌敝唇焦、心力交瘁, 而抽考、统考排名以及社会因此择师的压力, 都会使之不堪重负, 哪还有时间、余力或心思构想少先队的活动呢?
4. 少先队辅导员没有培训
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 在农村小学几乎是闻所未闻。其实, 正如各种专业大都要经过培训乃至持证上岗一样, 少先队辅导员也需要参加一定的培训或经过一些学习。然而, 目前在农村小学这一块, 培训几乎是不可能的。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就可想而知了, 如饱满的热情、开朗的个性、理论水平、思想素质、见闻学识、组织领导能力、开放思维以及年轻活泼等素质又从何谈起呢?
5. 活动有限且缺乏生气
少先队组织几近于名存实亡的境地, 其活动没有周密的策划、设计、组织, 也没有吸引力、感召力, 怎能调动少年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呢?
少先队担负着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其工作关系着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 对于培养人的精神品质等, 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 为了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它要通过营造各种有意义的情境活动, 引导青少年树立高尚的理想,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它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 使学生增才长智, 使学校教育充满活力、异彩纷呈。
少年儿童如花朵, 像禾苗, 似小树, 需要春风、雨露、阳光, 在风吹雨打的历练中成长。窠巢里雏鹰的躁动, 是在渴望翱翔;地窖中嫩芽的萌发, 是在渴望阳光。校园里, 不能只听到喋喋不休、聒噪絮叨;不能只是书山题海、面壁寒窗。金笼鹦鹉不如林中的燕雀, 温室弱苗不及旷野上的小草。百啭千声、山花红紫、万态千姿, 都令人神往!校园盛载着童年的梦幻——明艳的花朵托起幸福的向往, 亭亭玉树擎起希望, 红旗飘动着憧憬, 柳丝摇曳那流逝的时光, 还有墙外的多彩世界, 头上高远的天空都是未来的回忆。因此, 校园不应是禁锢的藩篱, 而是放飞理想的地方。这里要书声朗朗、舞燕飞莺, 要歌声荡漾、李白桃红, 要红旗漫卷、红领巾飘动, 还要鼓乐飞声……一切都将是记忆的永恒。而少先队活动, 就能找回本应属于儿童的美好憧憬。
当前, 学生的信仰、思想乃至心理教育的缺失, 与少先队工作的缺位有关。因为教育毕竟是综合素质的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任何指望某种单一的——尤其是只在智育上的努力, 是不会也根本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的。
二针对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 上级管理者在宏观管理和评估策略方面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应了解农村小学少先队组织现状, 听取一线辅导员的意见, 健全组织机构, 研究出科学的指导、督查、评估办法, 形成科学的管理评估激励机制。
第二, 要有各级辅导员的培训, 尽量使用专职的辅导员, 使在素质、时间与精力等方面有所保证。倘若时兼职, 则应有相应的补贴或物质激励等办法。
第三, 要有农村小学参与的研讨、观摩类的活动, 有示范、引领, 有参与、尝试, 有推动、促进、提高。要有“听课”制度的落实。本来少先队活动就不多, 因此, 有限的、不定时的、不定人的“观课”是可操作且可以起到督促作用的。
第四, 要有专项的少先队活动经费, 作为开展活动的保证。
第五, 农村小学教师也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认识到少先队工作对激发动机的作用。
教师们回顾自己的少先队工作, 感觉对于自身的成长和激励很有意义。那时, 每学期都有主题大队会, 还要利用节日等契机。如每逢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 便组织大队或班队活动, 还有板报、墙报的少先队园地, 有每周的“校园之声”小广播以及春游、野炊等校外活动, 可谓丰富多彩。少先队干部、积极分子, 如大队长、小广播员、文娱委员等, 他们是伴着队歌成长的, 后来大都有很好的发展。现在, 一味地进行教学, 工作细化得应接不暇、身心俱疲, 使人反而留恋逝去的时光。我们希望少先队如大学社团一样充满蓬勃生机, 希望《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永远在心中回响。
摘要:如今, 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似乎被淡忘了, 本文将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切入点就其组织现状、原因等略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本人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缺位,放飞理想,管理评估激励机制
少年先锋队 篇2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娇傲的名称,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少先队队章
一,我们的队名:中国少年先锋队.二,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直接领导我们队.三,我们队的性质: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四,我们队的目的: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参与实践,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五,我们的队旗,队徽: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我们的队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旗象征革命胜利.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我们的队徽.六,我们的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七,我们的标志: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八,我们的队礼: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九,我们的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 十,我们的作风:诚实,勇敢,活泼,团结.十一,我们的队员: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队员入队前要为人民做一件好事.要举行入队仪式.队员是少先队组织的主人,在队里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对队的工作和队的活动提出意见和要求.每个队员都要遵守纪律,服从队的决议,积极参加队的活动,做好队交给的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优秀的少先队员可以由队组织推荐作为共青团的发展对象.队员由一个大队转到另一个大队,要带上队员登记表,到新的大队报到.超过14周岁的队员应该离队.由大队举行离队仪式.十二,我们的入队誓词: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十三,我们的组织:在学校,社区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小队由5至13人组成,设正副小队长.中队由两个以上的小队组成,成立中队委员会,由3至7人组成.大队由两个以上的中队组成,成立大队委员会,由7至13人组成.小队长和中队,大队委员会都由队员选举产生.半年或一年选举一次.大队和中队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队长,副队长,旗手和学习,劳动,文娱,体育,组织,宣传等委员.十四,我们的活动:举行队会,组织参观,访问,野营,旅行,故事会,开展文化科学,娱乐游戏,军事体育等各种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十五,我们队的奖励和批评:队员和队的组织做出优异成绩的,由队的组织或报共青团组织给以表扬和奖励.队员犯了错误的,队组织要进行耐心帮助,批评教育,帮助改正.十六,我们的辅导员:由共青团选派优秀团员或聘请思想进步,作风正派,知识丰富,热爱少年儿童的教师以及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来担任.他们是少先队员亲密的朋友和指导者,帮助中队或大队委员会进行工作,组织活动.十七,我们队的领导机构:全国和地方各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是全国和地方少先队经常性工作的领导机构,由同级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代表大会原则上每五年召开一次.光辉的历程.队前教育
队前教育应该有比较具体的内容和目标,我们把它总结为队前教育“十知道”: 1.知道队的名称,理解“先锋”的意义.2.知道队旗的图案和含义.3.知道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了解红领巾的意义,学会系红领巾,爱护红领巾.4.知道怎样敬队礼及队礼所表示的意义.5.知道队的呼号.6.学会写入队申请书.7.知道入队的时候为人民做一件好事.8.会唱队歌.9.知道入队誓词的内容.10.知道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要做到“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红领巾的结法
1.将红领巾被在肩上,钝角对脊椎骨,右角放在左角下面,两角交叉.2.将右角经过左角前面拉到右边,左角不动.3.右角经左右两角交叉的空隙中拉出,右角恰绕过左角一圈.4.将右角从此圈中拉出,抽紧.光辉历程
劳动童子团1924——1927 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叫劳动童子团.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唐山等城市里建立起来的.它的主成员是工人,农民子弟,工厂的童工,商店的学徒,也有小学生和城市贫苦儿童.他们的任务:学习文化,学习政治和进行操练.标志是系一条红领带;团礼是五指并拢,举至平额;呼号是:“准备着,打倒帝国主义!”“准备着,打倒军阀!”“准备着,做全世界的小主人!”
1925年5月30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党领导上海工人罢工时,劳动童子团员们纷纷上街募捐,积极支待罢工斗争.共产主义儿童团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革命儿童的组织叫共产主义儿童团(简称共产儿童团).它是在中华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和其它各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的.它的任务:团结一切劳苦儿童到革命队伍中来,学习做革命的接班人.标志也是系一条红领带;团礼是五指并拢高举过头;呼号:“时时刻刻准备着!”
共产儿童团的工作特别活跃,团员们都积极地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他们写标语,到集市上去讲演,揭露土豪劣绅的罪行,鼓动群众起来革命和保卫革命根据地.三,抗日儿童团1937——1945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年代里,凡是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都建立了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的任务:向大家宣传打日本,侦察敌情捉汉轩;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团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齐额举起;口号是:“时刻准备着!” 抗日儿童团在党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白天放哨,夜间巡查,使汉奸特务寸步难行,为保卫抗日根据地的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四,儿童团和地下少先队1946——1949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我国革命儿童的组织,在抗日儿童团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在解放区建立了儿童团,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地下党,还在上海等大城市里,建立了地下少先队.他们都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应有贡献.解放区的儿童团,在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还组织了救护,运输,通讯等小组,积极地参加支援前线活动,为解放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五,中国少年先锋队 1949——至今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团中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0月13日发布了在全目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四十多年来.一代一代的少先队员,在党的关怀培养下,茁壮地成长.1979年,少先队开展了“我们爱科学”活动.少先队员们在小发明,小制作过程中,登上了科学的阶梯,敲响了知识的大门,为自己成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有用人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五旗
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中国人民;五颗五角星相互的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中国共产党党旗旗面为红色,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党旗有5种通用规格:长288厘米,宽192厘米;长240厘米,宽160厘米;长192厘米,宽128厘米;长144厘米,宽96厘米;长96厘米,宽64厘米.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为:旗幅为红地,长方形,横竖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简称“八一”军旗.五星和“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八一”军旗是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是鼓舞全军指战员团结战斗的旗帜.1992年9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使用的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样式.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基本样式,下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三)区分军种:陆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蓝白条相间;空军为天蓝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主要授予团以上部队和院校,由司令部门保管,通常在典礼,检阅,隆重集会等时机使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帜的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是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少先队的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队旗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队旗中央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队旗寓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少先队员要热爱自己的队旗,在举行集会,队旗出场和退场时,队员应严肃,立正并敬礼.大队旗,高为90厘米,长为120厘米,旗中心有黄色五角星及火炬(火炬镶黄色边,内为红色).可用布,绸,缎或其他质的材料制做.少先队的性质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阶级,年龄小,知识少,各方面都不成熟,没有定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好行为,好品德也是一种萌芽性质,需要给予爱护和培植.由于年幼无知和外界的不良影响,他们又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需要给予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是我们培养教育的对象,因此,不能仅仅在少年儿童中间挑选一批“先进分子”入队,而是要把符合队龄的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通过队的组织和集体活动来教育培养他们,而不是要队员去起先锋作用.少先队是培养少年儿童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我们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队伍中有三支积极的力量:第一支是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这是领导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锋队;第二支是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是一支勇于进取,不怕困难,富于创造的突击队;第三支是时刻准备着的中国少年先锋队,他们将是担负起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任的预备队.从少先队到共青团,从共青团到共产党,是人生进步的三个阶梯.少先队为少年儿童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即:“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少先队员们只有在经常的队组织的活动中,才会逐渐懂得现在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实现这个伟大目标,从而使他们从小的时候开始,就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以此促进自己的进步.我们的任务
新的历史时期,党交给少年先锋队的任务是:
团结教育少年儿童,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立志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好品德和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好作风,勤奋学习,锻炼身体,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少先队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的远大理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具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朝气蓬勃,刻苦拼搏,谦虚谨慎,善于团结,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我们的队礼
少先队的队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行队礼时,要身体立正,眼平视,神情庄重,严肃,动作要标准.少先队的呼号
少先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它体现了少先队组织的政治方向和党对少先队的要求,前一句“呼号”,指的是理想和目标;后一句“回答”,指的是决心和行动.呼号由少先队辅导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组织的代表,或者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贡献能作为少先队员表率的人领呼,全体队员齐声回答.呼号时,右手应握拳举起.少先队员的呼号说明了少先队的宏大志向,鼓舞着新的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队的仪式会主持 队会仪式
少先队的仪式是严肃,庄重的.在仪式上,队旗,队礼,队歌,红领巾,呼号等标志 和礼节综合地得到了运用.队的仪式能够使队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 育的有效形式.常见的少先队仪式有: 1,大,中队队会仪式
这是少先队在重大节日组织集会或举行大,中队活动的最基本的仪式.共青团中央对 此有统一规定.
首先集合列队,整理队伍.中队会由小队长分别向中队长报告人数.小队长向本小队队员发 出“立正”的口令,然后跑步到中队长面前,敬礼,报告:“报告中队长,第×小队原有× 人,实到×人,报告完毕.”
中队长回答:“接受你的报告!”小队长返回原位,发出“稍息”口令,全小队稍息. 各小队长报告完毕,由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中队长向全中队发出“立正”口令,跑步 到中队辅导员面前,敬礼报告: “报告中队辅导员,本中队原有××人,实到××人.队会准备工作完毕,请您给予指导.”
辅导员回答:“接受你的报告,希望你们……(根据队活动的内容提简 单要求和祝贺)”.中队长回原位,发令“稍息”,全中队稍息.
大队会时,报告方法与中队会相同.可免去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由中队长直接向大队长报 告.如果中队很多,也可免去中队长向大队长报告一项.由大队长直接向大队辅导员报告.队会的一般程序如下:(1)全体立正;
(2)出旗(敬礼,鼓号齐奏,全体队员目送队旗行进.大队旗手,护旗手和鼓号手由左向 右在队伍前面走一周,到队伍右前或队伍前的正中,在大队长和辅导员的后面停下.礼毕);(3)唱队歌;
(4)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5)进行活动;(6)辅导员讲话;
(7)呼号(由辅导员,共青团干部或最受尊敬的来宾领呼);(8)退旗(队旗按原路退出.鼓号齐奏,敬礼,礼毕);(9)队会结束.如果有来宾,活动正式开始前应先介绍来宾,并给来宾,并给来宾献红领巾.2,新队员入队仪式
新队员入队仪式能够使少年儿童第一次感受到参加少先队的光荣与自豪,有利于增强 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这项仪式与大,中队会议式基本一致.只须把队会仪式中的四,五 两项去掉,增加如下三项内容: 宣布新队员名单;
授予队员标志(授予者双手托红领巾授给新队员,新队员双手接过,披在自己的脖子上,授予者为新队员打上领结后,互敬队礼);
少年安能长少年 篇3
重点班就是重点班,等着向老师请教问题的学霸们几乎把整个走廊过道都堵死了。放眼望去,教室里面一片奋笔疾书,鲜少有人外出走动。
我深深地叹了口气。文科生们的主阵地——英起楼,早在下课铃响起的那一刻开始沸腾,要不是亲眼所见你真的很难想象仅仅四个班的学生居然也能令一幢楼热闹非凡。哦好吧,准确来说只是三个班的人——还有一个是一向瞧不起我们文科普通班的文科重点班。文普怎么了?文普里的就不是人啊?文普里的就不是母亲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啊?文普里的就不是前程似海一片明媚啊?
……回到主题。
在我连喊了几句“麻烦请让一让”后终于穿过重重学霸挤到了窗边。看见木头的那一刻,怎么说呢,并没有“天啊木头也成了学霸我该怎么办”或者是“木头在重点班变得离我越来越远了”这样悲伤逆流成河的感觉,反而是有些可耻的欣慰:木头还是木头。
因为我们这位在高一英语课上仰着脑袋面朝天花板与周公把酒言欢的睡神木头君,正趴在桌子上面向窗户睡得正香。饶是我这个刚刚从歌舞升平的英起楼过来的人也知道,在这个死一般寂静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理重班仍然改不掉爱睡觉这一恶习的人无疑是作死啊作死。所以作为当事人的好朋友,我真恨不能一巴掌抽醒她,再掐着她粗粗的脖子学小马哥死命地摇:“这是重点班啊你知不知道!不能被人捉住小辫子往死里踩啊你知不知道!”但我终究下不了手。为了给理科生制造一种文科生都很柔情的假象,我特别温和地对着木头的同桌说:“帮我掐醒她好么?”
一分钟之后,我们缩着脖子吹着冷风站在桂花园里。
木头絮絮叨叨地说她们班的老师怎样含沙射影地暗示某些同学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写作上,搞得她心理压力很大。我还记得,高一和她同桌时,她就是受到我的感染才跟着我一起迷上写作的。
我说我第二篇稿子过了。
她乐得跳起来,随后一脸哀伤地说:“我觉得你就像是带着我的梦想一起去写作的。”
我说:“别闹了,我连能不能考上大学都不知道呢。”
木头一脸郑重:“不行,你得好好考。还有,文学这条不归路你可千万不能回头啊。”
我笑。都说是不归路了,还回得了头吗?果然理科生的脑袋都被化学药品腐蚀了吗?
然后木头又吐槽说她爸爸不让她留长头发,说她们班的班长看她不顺眼,说她整天违反纪律,说她还是白天犯困晚上也犯困……
我静静地听着,什么也不说。我知道我的成绩不好,而庆幸的是爸爸妈妈并没有成天在我耳边唠叨嫌我没出息。在他们眼里我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而学习这回事没人逼得了谁。
“我觉得我的青春无趣而平淡。”木头难过地对我说。
可是我亲爱的姑娘啊,你可知少年安能长少年,人生就这么一次的青春,你又怎么舍得让它无趣而平淡地过了?你的成绩尚好,只要再努力一点是能够像你的同班同学一样趾高气扬地说“我也可以”的呀。
亦舒有一句话——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付出了什么。
一笔一划写出来的文章变成铅字是我少年时代最辉煌的时刻,那么木头你呢?别再说些不着边际的傻话,我们都明白自己背负着什么。
高考在即,我们亦怀拥梦想,满腔热血化作字字珠玑。那是我们且行且珍惜的少年时光。
少年先锋队 篇4
关键词:《少年中国》月刊,“少年中国梦”,民族国家
报刊是近现代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它除了传播知识沟通信息外, 还有意无意地发挥着整合社会群体、创造群体意识的功用。安德森认为, 报纸充当了现代共同体想象的媒介, 它使越来越多的人得以用深刻的新方式对他们自身进行思考, 并将自身与他人关联起来, “这些多半互不相识的行为者在由时针与日历所界定的同一个时间, 做所有这些动作, 而这一事实则显示了这个由作者在读者心中唤起的想象世界的新颖与史无前例”。这种时历的一致性与空间的虚构性使报刊得天独厚地具备了梦想的性质, 创造出人们对一个共同体的信心。
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令人兴奋而又值得深思的问题, 它凝集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心血与期待, 搅动着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思潮。追踪寻觅这段想象历程, 中国梦想的多元纷繁的特性也呈现出来, 我们甚至发现近现代文本不同程度地以建构“中国梦”来发挥其影响力。
一、《少年中国》月刊的创办背景
五四时期是国人进行国家想象的一个重要阶段。《少年中国》月刊是“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刊, 创刊于1919年7月, 停刊于1924年5月;“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一个著名的新文化团体, 它是一个历时长、会员多、分布广、成员复杂、分化最为明显的社团。学会以“奋斗、实践、坚忍、简朴”为信条, 以“本科学的精神, 为社会的活动, 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 月刊同仁不惜笔墨来描述理想中国以及实现理想中国的具体措施, 尽管这些描述在今天看来有些浪漫和理想化的成分, 但是却看到五四时代青年知识分子追求“少年中国梦”的努力与艰辛, 整理和阐释这个过程对于理解我们今天所追求的“中国梦”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少年中国》月刊初期带有世界主义色彩, 淡化了国家的观念, 正如王光祈所言:“我所说的‘少年中国’ (Young China) , 中国二字应解释为地域名称 (Place) ……不是指国家 (Nation) 而言。”这个时候, 学会同人的奋斗目标是与正义和平等这些启蒙观念相关联的人的自觉与社会的自觉的实现, 而不是向着理想中的“国家”目标而奋斗的。但是, 随着中国被殖民化的程度日益加深, 这种和平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呼声逐渐减弱, “少年中国梦”开始逐渐清晰。1922年7月的杭州年会是一个重大转折, 会议上提出“对外反帝国主义的侵略, 对内谋军阀势力的推翻”的目标, 并再度允许会员参加政治活动。杭州会议后, 学会关于创造少年中国的理想和实施途径上发生了重大分歧, 活跃于月刊中的主要政治信仰有两个, 一个是国家主义, 一个是社会主义。
二、《少年中国》月刊关于“创造少年中国”问题的两个流派
在国内较早宣传国家主义的是梁启超, “少年意大利”运动成为他宣扬国家主义的历史依据, 德国国家主义思想成为他的重要理论来源。他先后在《清议报》《新民丛报》中介绍了伯伦知理 (J.K.Blutschili) 的国家学说和意大利的“少年意大利党”及马志尼、加富尔等人的事迹, 认为只有国家主义才可以救岌岌可危的中国, 而且希望将日本模式的国家主义教育移到中国。他打破了传统的忠君与爱国结合于一体的国权论思想倾向, 为国家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依据。
《少年中国》创刊不久就有很多会员对国家主义充满憧憬。学会命名时, 就受国家主义思想影响, 他们以“少年意大利”为榜样, 相约共同创造理想的“少年中国”, 和梁启超宣扬的国家主义有着某些联系。只是因为当时正值一战时期, 国际上, 德国的国家主义策略在世界上造成了危害;国内, 民众对民国政权下的军阀政治反感, 知识分子都以言国家主义为禁, 对世界主义超国家理想进行较为普遍的宣传。正如王光祈说:“本会初发起时, 尚有二三主张国家主义之人, 经三年来之酝酿, 亦慨然弃其主张”, 而信仰社会主义预备功夫。其实五四时期大多数主张国家主义的领袖人物来自少年中国学会。
《少年中国》月刊中宣扬的国家主义是应激性的国家主义, “新国家主义只认各国其固有之特性可以发扬光大, 而无害于他国国性之发扬光大”。因此它是面临外敌入侵而采取的一种举措, 主要是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自强。他们的具体措施是希望通过民族性的文化教育, 建立一个民族的共同体, 提倡国家至上的观念, 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革命, 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社会主义的信仰者深受当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其背景仍是当时正在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潮和中国急切希望摆脱列强政治和经济控制的焦灼心态。李大钊早就认定俄国革命的胜利是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的胜利, 认为俄政府退还以前从中国掠夺的一切权利“在这强权世界中, 表现他们人道主义世界主义的精神”, 因而感佩与钦服他们, 并学会积极宣传俄国的共产主义。田汉满怀信心地说, 像俄罗斯现在实验的bolshevisticsocialism一样, 各国如果采取俄罗斯的这种方法, 将也是“胜利的彼岸”。少年中国学会会员认为应该建立一个阶级的共同体, 通过政治革命, 实现国家的独立, 再进行经济革命, 实现社会主义。
三、两个流派的内涵共性
将两个流派最早进行比较的是杨效春, 他评价说“国家主义把人类纵分, 他主张国与国争, 一国之内无论贫富上下该一致团结以与他国相竞;社会主义是把人类横分, 他主张阶级与阶级争, 世界人们联合起来打倒资本制度”, 可谓一语中的。然而抛开二者在观念和实施措施上的差异, 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 二者在“少年中国梦”的描述上也有许多共同的方面, 其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 现代民族国家梦
应该说, 在中国近现代各种社会思潮中, 具有现代民族国家意义的变革是自五四运动开始的。杜威认为五四运动的意义相当于“民族/国家的诞生”, 他在1919年6月1日的信中说:“我们正目睹一个民族/国家的诞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 而出生总是艰难的。”面对世界和平梦想破产和民族危亡加深的局势, 国家主义信仰者最为重要的目的还是要实现一个独立的统一的国家, “我们所谓的国家主义, 换一句话说, 只是求中华民族的独立, 除此之外, 别无余义”。国家主义者用种种理论证明国家主义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民族性的实际存在, 世界主义和和平主义的不可信, 自觉地鼓铸国民信仰并导向对国家的崇拜。
社会主义者利用被剥削阶级对剥削阶级的仇恨和不满情绪, 将民族之间的争斗统一在阶级的争斗之内, 将中国人民想象成被剥削的群体, 联合起来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 实际上, 也同样是民族国家的方向。所以才有恽代英为代表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分两步走的方法, 认可通过政治革命到经济革命再到社会改造的路子, 并且对中国的未来进行了规划。然而不论是国家主义的与他国竞争, 还是社会主义打倒资本主义制度, 都是基于当时中国外忧内患的现实, 尽快解决不断被蚕食的现状, 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 因此这一时期的“少年中国梦”实质上也是“民族国家梦”。
(二) 社会主义是国家发展的方向
综观期刊文本, 可以发现国家主义信仰者和社会主义信仰者某些问题上态度的一致性,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上。无论是工读互助阶段的无政府式乌托邦理想还是后来的共产主义理想中, 都毫不让步地将资本主义摒弃在国家建构之外, 即便是国家主义者模仿西方的民主政体, 也仍旧将社会主义作为这种民主主义的前途来构想国家的未来,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成为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建构国家理想过程中作为反面的参照。这个时候的社会主义信仰者对国家的想象是以俄为师, 建立一个工业化、集产化的国家, 它既能够抗衡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势力, 又能保证实现平民的利益, 它的未来是实现人类的大同社会。这个梦想是对早期的无政府式社会主义理想的继承, 月刊中社会主义信仰者又依照着俄国革命的经验, 去除其空想不合理的成分, 使这一理想有了现实的根基。
(三) 个人自由与民主政治是理想社会的基石
国家主义者始终在建构“少年中国梦”过程中将个人的自由和社会的民主放在第一位, 这也使他们的理论在当时破弊丛生的民国社会现实中显得空幻而且矛盾。他们所希望实现的民主政治生活是全民政治, 实现个人的充分自由。李璜反对苏俄“集产主义”式的民主而赞同无政府社会主义者蒲鲁东的民主自由观念, 赞同其在个人自由上的极端立场, 并简单地认为在蒲鲁东的社会主义上加上个国家就是他想要的国家主义。社会主义者显然更加实际一些, 他们初步设想实现的国家是一个工业化、集产化的国家, 类似苏俄, 它既能够抗衡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势力, 实现中国的富强与现代化;又能保证实现平民的利益, 通过经济革命之后, “革命的政府才能由一党独裁政治进步到人民真正代表的民主政治”, 它的未来是实现人人平等自由民主的大同社会。所以在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这些理想性的社会远景上, 二者也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参考文献
[1]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2]会务纪闻[J].少年中国, 1919 (1) .
[3]王光祈.少年中国之创造[J].少年中国, 1919 (2) .
[4]陈启天.新国家主义与中国前途[J].少年中国, 1923 (9) .
[5]李大钊.亚细亚青年的光明运动[J].少年中国, 1920 (5) .
[6]田汉.平民诗人惠特曼的百年祭[J].少年中国, 1919 (1) .
[7]杨效春.致余家菊、李璜的信[J].少年中国, 1923 (8) .
少年先锋队申请书 篇5
我是___________年级的小学生,我志愿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努力做到“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做党的好孩子,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加入少先队,我每天都要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帮助同学、爱护红领巾。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会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少年寺与少年拳棒阐宗 篇6
远溯吾先民之尚武精神以迄汉、唐以后,又徒手胝足之搏击而至于把捉兵器之武术,由技而进乎道者,昔皆与文艺并重而称之曰武艺。习武而造诣于艺术之境,则其道也,已超越于搏击残杀为本事者,深而远矣,然武艺之境,谁能创此?曰:非为一人一家之所创始,实集先民累世之学力之实习之所得者,囚时因地因人而授受,固非一端也。唯白唐宋以后,辄由博而返约,局于因袭成见,称外家而独尊少林,内家而推崇武当,殊为浅且陋矣。且言少林者,必宗主达摩,言武当者,则祖崇张三丰,尤不值识者之嗤也。
推究技击武艺之造诣,刚柔相生,内外互用,高低相倾,上下相应,左右兼顾,轻重并济,内练精神气,外炼筋骨皮,无论少林、武当乃至百家技艺,皆须臻于圆通,不可偏废。可谓武当源出于少林,少林始创于达摩,此皆囚人而崇拜,囿于盛唐之后,禅宗之有五家宗派之分立,道家之有南北玄门之歧途,分河饮水,相习成风,门庭建立,执守师承,谬误生矣。然则,达摩同传有《易经》《洗髓》二经,抑为非是耶?曰:传出有因,事非稽古。盖因华佗五禽戏而至小乘禅观之有安般呼吸以治禅病法门,乃有易经、洗髓之说兴起。后世之《易筋经》,世传多种,各有专长。《洗髓》一经,并非亡佚,实自《禅秘要法》中白骨观变相之说也。至于少林拳棒,实为汇集各家善于技击,而遁入空门者之所长,代有增益,实非定于一人一技之发明也。例如明清以来世所习之大洪拳、太祖棍等,亦相传自宋祖赵匡胤所习于少林寺者。如依此附会,则周侗传岳武穆之形意拳、长蛇枪法等,源出河南,亦何尝不可谓胎变于少林,不须复归于内家拳之列矣。要之,后世之习武而大半不文,故于我国五千年来技击武艺细密沉深之史学,沓然而不可考矣,惜哉!
青少年亚文化与青少年成长 篇7
一、青少年亚文化的主导方向是积极的成长
纵观历史, 观察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 不难发现,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 青少年亚文化中的极端与“反叛”的表现也只有在西方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仅仅极端的走过了10年左右的历程, 在更多时空中, 青少年是以丰富的、独特的、多元的、新颖的、温和的文化生活方式呈现于世人, 青少年借助诸多的亚文化形式, 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被社会认可的、独特的而积极的文化, 如, 从嬉皮士到雅皮士、从美国黑人“嘻哈文化” (Hip-Hop) 到当代街舞等。青少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 表达着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有时代价惨重, 但追求生命意义的心理目标, 在整体上, 宏观上, 使得青少年亚文化逐渐的走向成熟。反叛不是青少年亚文化的目的, 只是其中的某些部分发展的不协调和扭曲。中国在改革开放后, 虽然也曾有街头的身穿喇叭裤、手提录音机的“时髦青年”, 也有留着长发、听着邓丽君歌曲的“另类人士”, 然而30多年过去了, 青少年亚文化的背后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文化生活, 是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尝试, 更是对自己未来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体验的探索。许多曾经的“亚文化”形式或内容, 逐渐的被社会主流所接受, 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的成分。如, 当年极为流行的“粤语歌曲”中, 许多已经成为现代的励志歌曲, 很多流行歌曲也成为人们抒发积极向上情怀的有效形式。
青少年在其涉世未深、急于了解社会和自我时, 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建构一种自己能够感觉到的、存在于内心的价值体系与精神世界, 进而体验和建构自己能够有效适应的文化生活。尽管有些青少年亚文化表现的比较极端和消极, 但是诸多的青少年亚文化的文本, “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那就是年轻人的积极行动。” (2)
二、当代社会在背景下青少年参与文化创造的特殊表现形式
工业社会在带给人们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 也给了人们一种功利主义、工具理性等负性的价值取向, 带给人们理想化、标准化的思维模式。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 认为“现代化即理性化”, 在现代社会中, 工具理性和认知理性以科学技术、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等具体形式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左右着我们的全部社会行为。使得人们无休止地追求着真理、完美和财富, 在价值判断中, 处于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的两极的选择之中, 精神世界被割裂和线性化, 使得人在其精神生活中焦虑频频, 不甚重负。青少年借助种种自己认可的文化形式, 常常不求其高雅和规范, 只求一种表达, 甚至是呐喊, 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 更多的是人的情感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是最不容易触犯理性与规范的。只要你去解读一下流行歌曲的曲调与歌词, 即可略见一斑。例如, 透过流行歌曲“死了都要爱”, 你会解读出青少年内心的烦恼和无奈。也要看到, 在这种亚文化表达之外, 他们总体上对于社会主流文化的接受还是很自觉的。
当代社会, 青少年亚文化虽然层出不穷, 其中的主要意义是作为一代人、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用他们的方式, 对文化的变迁与引发的精神震撼的回应, 尽管在许多方面不尽人意。美国人类学家, 著名的文化心理学家的玛格丽特·米德 (Margaret Mead) 在她的《文化与承诺》指出, “20世纪末, 我们将走向融为一体的世界性文化的洪流之中, 并且真正使做一个完全清醒的世界公民的梦想成为现实, 而这正是人类现状之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赫然醒目的特征。” (3) “不论已经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 如果在这一变化的同时未能创造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 我就不相信我们能够轻而易举地了解所有外来文化和原始文化, 了解这些文化的成员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全部贡献。” (4) 米德还提出了后喻文化的理论, 用以说明当代社会的变迁、青少年在成长中已经参与了文化的创造。青少年亚文化可以被视为在当代社会在背景下青少年参与文化创造的特殊表现形式。
三、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群体的自我建构
1992心理学家K.勒温将青少年称为“边缘人” (Marginal men) , 指出其特点是缺乏安定感、容易神经过敏和处于紧张状态, 他们常常靠自己的文化来对抗成年人的主流文化, 以取得某种安定感 (5) 。实质上所谓的对抗, 就如同心理学意义上的青少年要与父母进行情感分离一样, 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分离是为了从更深的意义上与父母保持更为持久的情感关系, 没有分离就没有成长。反抗只是一种“空”的境地, 远离价值判断, 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在避开价值判断的空间进行的对话和表达, 用以独立的体验世界的意义。
成人的教导、书本知识的学习、习题的练习主要掌握的是经验, 参与文化的创造和表达则是一种体验, 体验可以从中发现和获得意义, 这也是青少年在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独立的社会地位时的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实质上, 成人如果以平常心加以反思就会发现, 自己在年轻时, 也曾经有过属于自己那个时代青少年的特有的亚文化形式和内容。实际上, 当青少年心理能量发展起来以后, 这种文化的表达形式就不具有原初的魅力了, 高中生就远没有初中生对影视文化和明星有那种狂热的追捧, 大学生群体理性成分也大大胜于中学生。青少年个体在对群体的亚文化形式传播中, 也保持着独立的判断能力, 许多低俗的文化形式, 并没有绝对广泛的市场。因为亚文化的传播只是成长中的过程和手段, 而非目的。青少年更多的是诸多的文化的体验中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群体成长中的一种重要的文本和教育资源。青少年亚文化不同于反文化。反文化是以反社会为其主要目标, 而亚文化则是一种中间状态的文化形式和文本, 其主要的目标是独立的价值体验、情感表达与心理成长, 所以透过青少年亚文化的文本, 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与状态应该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青少年亚文化以其娱乐性、丰富性、普及性被广大青少年所热衷。如果能够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提高其文化鉴赏能力, 培育其文化表达才能, 通过价值体验的方式传承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 青少年亚文化的积极因素必将成为主导因素, 有效地伴随与促进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摘要:青少年亚文化是一个争议较多的话题, 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消极因素, 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防范手段。但是, 如果将诸多的青少年亚文化形式作为一种青少年成长中内心的文本和平台, 不难发现属于青少年群体的亚文化形式承载和伴随着青少年成长, 也可能阻碍和干扰青少年的发展。所以要重视对青少年亚文化文本解读和积极引导。
关键词:青少年亚文化,青少年成长,文本,解读
参考文献
①Stuart Hall and Paddy Whannel, The Popular Arts, Boston;Beacon Pres
②③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67, P276
②③④玛格丽特.米德著, 周晓虹等译《文化与承诺》,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
⑤Lewin, K.ResolDing Social Conflicts[M].New York:Harper, 1948
[1] (.美) 迪克.赫伯迪格 (.Dick Hebdige) 著.陆道夫.胡疆锋译《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卢德平著.《青年文化的符号学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少年先锋队 篇8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特征。体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把少年规定拳与体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体质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出少年规定拳对青少年体质的影响情况,并分析其变化原因,能更好地为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体质,为武术教学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弘扬中华武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抽取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2006年初一学生72名随机分成实验组36名对照组36名。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基本功和少年规定拳训练,练习时间周一至五下午课外活动,每次一小时;对照组只进行学校日常的学习生活活动,无其他专门的体育锻炼。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选用指标
1.机能指标
I、心率
II、血压
III、肺活量
2.素质指标
I、速度:50米跑
II、力量:斜身引体、1分钟仰卧起坐
III、爆发力:立定跳远
Ⅳ、灵敏:10米×4往返跑
V、耐力:50米×8往返跑
VI、柔韧:立位体前屈
2.3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指标、方法和要求,由专门人员进行测试。共测两次,既在进行武术训练前和武术训练后进行测试,将所得数据在SPSS10.0计算机软件上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武术组和对照组学生机能指标的变化
(注:★表示p<0.05,●表示p>0.05;下同。)
表2武术组和对照组学生机能指标的变化,武术组经过六个月的少年规定拳练习后安静脉搏明显减少,由83.87±12.79(次/l分)减少到69.76±5.22(次/l分),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收缩压由99.93±19.07(mmhg)减少到91.65±4.96(mmhg),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舒张压由75.97±13.52(mmhg)减少到64.15±4.98(mmhg),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由2304.66±266.66(ml)增加到2618.42±252.08(ml),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所有变化,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3.2 武术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
表3武术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武术组经过六个月的少年规定拳练习后50米跑明显提高,由8.76±0.73 s提高到7.75±0.46 s,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斜身引体由33.5±14.1(个/分)增加到45.3±16.2(个/分),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仰卧起坐由35.1±7.2(个/分)增加到47.7±10.8(个/分),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米×4往返跑由12.06±0.76(s)提高到10.78±1.08(s),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0米×8往返跑由110.88±18.46(s)增加到94.65±10.98(s),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立定跳远(m)由1.76±0.16(m)增加到2.15±0.23(m),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立位体前屈由6.83±3.36(cm)增加到19.51±3.89(cm),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所有变化,除斜身引体外,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4 讨论与分析
4.1 机能指标的变化
实验后从研究对象的测试结果看出,安静时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武术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武术组和对照组这几个指标的纵向比较来看,武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有差异但不具有显著性。由于训练前,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初步测试分析,结果有差异,但不具有显著性。这表明测试结果是有意义的,训练前均值之所以有差异,可能是由于抽样误差所造成的。
训练后的这种显著差异表明,少年规定拳练习对少年儿童的心、肺机能有良好的影响。脉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少年规定拳的少年儿童,其心脏肌肉发达而收缩有力,心脏每搏输出量比对照组要多。反映在脉搏频率上,经常参加少年规定拳者,表现为安静时“心搏徐缓”,即每分钟心跳次数减少,它表明心贮备力增大,心脏收缩后能有较长时间的休息,从而能较持久地进行工作。少年规定拳静力性动作较多,运动时的脉搏频率并不高(137次/分),而运动结束后才出现明显加快搏动的反应。这表明少年规定拳练习对心贮备力的增大有良好的影响。因为少年规定拳中,有许多闪展腾挪、滚翻、跳跃、平衡、跌扑等动作组成。在这个规定的时间1分20秒内,要求运动员不停地运动。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当左心室收缩时,大动脉的压力最高,叫收缩压;当左心室舒张时,大动脉的压力最低,叫舒张压,它代表外围血管的阻力。从事少年规定拳练习的青少年与同龄人组相比,安静时的血压存在降低的趋势。收缩压降低说明通过武术锻炼后心脏收缩力增强了,心脏压出的血液相对较多了。舒张压较低说明外围血管阻力相应较小,可以保证人体肢端、大脑及内脏器官得到了更多的血液供应。这样经常从事少年规定拳练习,其心脏肌肉发达,而收缩有力,心脏压出的血液相对较多,心贮备力增大,心脏收缩后,能有较长时间的休息。这样就表现为安静时“心搏徐缓”,收缩压、舒张压,有降低的趋势。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力量所呼出的气体量。它代表了一个人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也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评价呼吸机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越大则肺功能越好。经常参加少年规定拳的青少年,肺活量比一般的青少年要大得多。少年规定拳属于长拳类武术,很讲究运气,“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样长期从事少年规定拳练习,呼吸肌也变得发达,收缩有力,呼吸的最大通气能力增强,表现为肺活量增大。
4.2 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
身体素质指标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从测试结果统计分析来看,这五种素质武术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4.2.1 速度素质特征
速度是体育运动中的主要身体素质之一,也是影响武术技术水平不可忽视的要素。传统的武术理论历来强调“快”,要求“动如脱兔”“疾如流星”,把“快”看作是运动的基础,在武术的套路运动中,几乎所有的拳术都把快看成是出奇制胜或提高表演、增强比赛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绝对速度的尽力发挥和对动作相对速度的艺术处理,使这些动作完成的“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快如流星、稳如泰山”,从而从速度特征上,体现出了武术强烈鲜明的节奏感和运动特色。因此从事少年规定拳练习,可以提高青少年的速度素质。
4.2.2 力量素质特征
少年规定拳练习需要静力性力量。武术的桩功是武术基本功的内容之一,而且在传统习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桩功被视为武术的入门之技。在少年规定拳套路中,有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等步型,并要有明显的停顿时间,套路中还有燕势平衡、望月平衡动作也需要运动员有相当好的静力性力量才能在正确的姿势下维持身体平衡。
少年规定拳也需要动力性力量,特别是速度性力量。在套路中,不仅有一些步型,而且有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以及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转折、滚翻等防守动作。这些动作都需要良好的动力性力量,尤其是速度性力量。因为少年规定拳练习主要是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的一种运动形式,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起动,快速踢打,快速翻转等能力,以表现出武术特有的快速勇猛、节奏鲜明的特点。
4.2.3 柔韧素质特征
柔韧是身体素质的一项内容。从生理角度分析,它是由关节的骨结构,关节周围组织体积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健、肌肉与皮肤的伸展性等三个因素来衡量的。少年规定拳是由各关节及全身整体配合的运动,所以在运动时各关节肌肉同时会作用于它所跨过的几个关节,这样才能完成动作。少年规定拳套路中各种腿法、翻腰、抡臂等动作幅度很大,关节活动范围也很大,而且运动员在进行动作演练时对各关节特别对肩、腰、髓的柔韧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运动员柔韧性不好,则肌肉的伸展性就不好,在做动作时,阻力就大,动作就会受到限制,甚至难以完成。
4.2.4 灵敏素质特征
灵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运动员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套路比赛也日益要求动作准、劲力足、速度快、节奏强、难度高、姿态美,运动员要在14m×8m的场地上和在规定的1′20″左右的时间内,将几十个变化多端的技术动作通过套路特有的运动形式表现出来,只有灵敏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在多种动作变化的情况下,动作准确、协调、机敏和易变,具有高度操纵器械和迅速改变身体或身体某部运动方向的能力。
4.2.5 耐力素质特征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随着武术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想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力水平。尤其是速度耐力,从少年规定拳的整个套路它要求尽快在规定时间的最短时间完成(1′20″),肌肉也处于无氧代谢过程;它要求快慢相间,转折突然,起伏突然。这种快与慢、转与折、起与伏的变换,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速度耐力,则体现不出武术套路的节奏感。
5 结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经常从事少年规定拳练习,有利于改善青少年的心肺功能,表现为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下降趋势,肺活量增大。
2.经常从事少年规定拳练习,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摘要:本文运用了实验的方法对武术组和对照组的机能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少年规定拳对青少年的心肺功能有良好的影响,表现为安静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有下降趋势,肺活量增大。有利于提高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规定拳,武术,体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少年
参考文献
[1]刑文华,等.中小学生体质测定与评价北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2]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M].北京: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1982.
[3]徐伯然.试谈武术运动的健身价值[J].山东体育科技,1995,(1):72-73.
[4]王平.青少年学生体型与体质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3,(3):44-48.
少年先锋队 篇9
将近100年前,目睹积贫积弱的中国现状,著名爱国人士梁启超先生奋笔写下了铿锵有力、令人回肠荡气的雄文《少年中国说》。他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时光荏苒,星移斗转,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梁先生百年前的期待与梦想变成了现实。
梁先生的“中国梦”“少年梦”其实也是壮丽辉煌的民族梦,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习总书记的深情阐释,催旺了我们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激情,也唤醒了每一个中国少年内心深处的“中国梦”。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梦想更多关乎未来,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梦”就是“少年梦”;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少年梦”也是“中国梦”。让我们一起畅谈“中国梦·少年梦”,让我们每一颗炽热的少年心与祖国母亲的脉搏一起跳动,在瑰丽的“中国梦”中实现“少年梦”,在斑斓的“少年梦”中共同铸就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少年先锋队 篇10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先进手段救治网瘾青少年群体的基地, 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单位的组织下于2006年4月成立。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介绍说, “青少年网瘾现象的背后, 是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家庭问题。改变家长教育思路, 改善亲子关系, 才是彻底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根本。”目前,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已经收治了3000例网瘾青少年及其家庭, 取得了较好的整体疗效。
少年先锋队 篇11
D.Gray-Man:The Boy in Worlds of Black and White
Akuma (devil), monsters born from dead souls mistakenly recalled by their loved ones to the living world, are the weapons of the Earl of Millennium[千年], who is intent on[决心实行] the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 They fire poisonous[有毒的] bullets that turn a human to dust. The more humans they kill, the more powerful they become.
Our hero, Allen Walker, has been cursed with an anti-Akuma weapon as his left arm and an eye that sees the former souls of the Akuma. He is also one of the few who contain 襂nnocence,a substance[物质] that allows him to kill Akuma and fight the Earl. With these powers, he joins the Black Priest Organization as an Exorcist[驱魔师] and sets out with other Exorcists to stop the Earl’s attempts to annihilate[歼灭] the human race.
It’s not an exaggeration[夸张] to say that D.Gray-Man might have opened a new gate to the overall Shonen (Boy) genre. Colorful expressions, detailed line flow, a large amount of narratives[叙述] to reflect character emotions. There are many instances in D.Gray-Man that remind one of a Shojo (Girl) work, which makes the manga a target of criticism from certain Shonen readers. However, the same factor has also drawn an unexpected number of audiences to the war tale that would normally be cast away[抛弃] by female readers. After all, since The Prince of Tennis, the trend of including Shojo elements in Shonen mangas so as to attract female reader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oday.
Although a relatively new artist in the industry, the serialization[长篇连载] of D.Gray-Man already made Katsura Hoshino a famous name in today’s manga community. The manga is Hoshino’s very first serialization in a proper manga magazine. However, its extremely detailed art style sure doesn’t make the series seem like a debut[初次发表] work.
The story line is imaginative, but what makes Hoshino’s work outstanding is the art, a fabulous[惊人的] collection of images both elegant[漂亮的] and macabre[恐怖的], that should have much appeal[吸引力] for the crowd that enjoys Hellsing注 and similar Goth[哥特的] adventure mangas.
“恶魔”是一种怪物,由死去的灵魂被深爱的人错误地召回人间而产生,并被决心毁灭世界的千年伯爵用作武器。它们会发射有毒的子弹,这些子弹能将人类粉碎为尘土。杀生越多,它们就越强大。
我们的主人公亚连·沃克受到诅咒,他的左臂成了对恶魔武器,一只眼睛能看见恶魔以前的灵魂。他是拥有“Innocence”的少数人之一,这种物质让他可以毁灭恶魔,对抗伯爵。带着这些能力,亚连加入黑教团,当上了驱魔师,与他的同伴一起踏上阻止伯爵消灭人类的旅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驱魔少年》也许为整个少年漫画体裁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这部作品的人物表情丰富,线条流畅细腻,还会通过大量的叙述来反映角色的情感世界。在《驱魔少年》中,有不少例子让人联想到少女漫画的风格,这一点使该作品受到部分少年漫画读者的诟病。然而,同样是由于这个因素,这部漫画吸引了多得出人意料的粉丝—女性读者一般对战记类作品不怎么感兴趣。说到底,自从《网球王子》以来,那种将少女漫画元素融入少年漫画作品以吸引女性读者的潮流到今天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尽管星野桂在行内只是一个比较新的画家,《驱魔少年》的连载却令其作者在当今漫画界一举成名。这部作品是星野在正规漫画杂志中连载的第一部作品,但作者极其细致的画风让这个故事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处女作(的水平)。
少年先锋队 篇12
青少年门诊是青少年需要的、可靠的、保护隐私的、并且他们愿意接受、从经济上能利用的生殖健康服务门诊, 也是青少年生殖健康的体现。2007年8月,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6周期项目青少年保健门诊服务师资培训后,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成立了青少年保健门诊, 针对10~24岁来自学校、社区、在职工作场所的男女青少年。因青少年门诊刚起步, 在妇科门诊的基础上, 以女性青少年为主, 以生殖健康、未婚少女妊娠预防与保健、性传播疾病等问题开展青少年咨询。以未婚妊娠和未婚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的治疗与防治为主。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法, 青少年门诊量逐渐增多。2007年6月30日至2010年6月30日, 门诊量已达987人次。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6月30日至2010年6月30日, 来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青少年门诊就诊、咨询服务对象987人次, 未婚青年, 包括外来流动人口。
1.2 方法
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就诊原因、避孕知识、对性病、艾滋病及生殖道感染知识的了解。女性980人次, 男性7人次, 年龄14~15岁15人次, 16~21岁112人次, 22~24岁853人次;文化程度:在读小学生12人次, 以月经不调、月经过多就诊为主;初中、中专543人次;大专大学432人次;其中未婚人工流产包括大月份引产266例, 继续妊娠参与围产保健20例;生殖道感染198例, 性传播疾病42例, 咨询人数745人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门诊服务对象中, 年龄14~24岁的青少年以女性青少年为主, 平均年龄20岁最多 (表1) 。
2.2 服务对象特征
见表2。
2.3 对象来访
见表3。
2.4 服务对象此次来访目的
见表4。
2.5 人工流产人数 (或引产) 266例, 其中初次妊娠人工流产154例, 再次妊娠人工流产112例, 但在本门诊做人工流产术后再次重复人工流产人数为37例 (表5、6) 。
2.6 生殖道性传播疾病
共42例, 见表7。
2.7 青春期常见问题与疾病193人次, 以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例、痛经7例、原发性和继发性少女闭经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6例、月经不调18例、乳房疾病3例、青春期贫血1例等为主的青春期疾病。男孩子以包茎、包皮过长等疾病来就诊或来咨询的。同时也有常见问题, 包括念珠菌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肥胖、高血压、吸K粉、酗酒等来咨询检查的。
3 讨论
随着青少年性成熟的提前,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观念变化, 青少年面临着生殖健康问题、婚前性行为增加、首次性行为年龄提前、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多个性伴侣、避孕率低、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特别是短期内重复流产、生殖道感染及性病传播危险上升。特别是重复流产导致的月经量减少、月经紊乱、闭经、盆腔炎等问题的出现。利用青少年门诊对来咨询的服务对象或前来就诊的服务对象, 时刻对每一位服务对象进行STI/RTI的健康宣传, 许多RTI都属于STI, 要让青少年朋友懂得性生活可以传播STI。在检查出自己有STI的同时, 还要与性伴侣一起共同治疗, 并减少性伴侣, 杜绝不安全性行为。特别是<20岁的少女, 在进行性教育的同时, 让青少年的家长参与。为意外妊娠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便利、经济上能接受的手术治疗、随访、建立电话联系, 同时得到可靠的保护隐私的服务。
多部门合作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 提供和利用开展后在学校、工厂、社区利用青少年热线电话, 青少年青苹果乐园、利用青少年门诊等一切机会对青少年进行生殖道感染的健康教育, 让青少年懂得推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减少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识别生殖道感染的症状及早就医, 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被家庭和社会寄予厚望, 正因为青少年发生性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盲目性和多向性的情况, 帮助青少年提高生殖健康的内涵意义, 不断降低非意愿妊娠、降低生殖道感染、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 特别是对性伴侣不稳定的女性, 更应该重视其关怀[2]。首次性行为年龄越小, 性伴越多, 生殖道感染机会越多, 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次数越多。指导正确使用安全套, 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
青春如此美好, 请保护好自己。
摘要:目的 青少年门诊开展3年来的小结。方法 了解本地区青少年 (校内、校外、流动人口) 的生殖健康知识、性传播疾病、非意愿怀孕和少女妊娠、避孕知识等情况。在青少年门诊为青少年朋友提供优质的服务, 提供正确的信息及咨询。去学校、工厂、社区对青少年进行生殖健康知识讲座、生殖健康教育、指导正确使用安全套。治疗生殖道疾病及性传播疾病。治疗青春期的其他常见病等。结果 987人次中, 年龄最小的14岁, 最大的24岁, 平均年龄19岁, 以女性青少年为主。980人中, 男性7人。文化程度:高小文化12人次, 以月经病为主。初中、中专文化543人次, 大专大学文化程度432人次。未婚人工流产 (引产) 266例, 其中年龄最小的15岁。生殖道性传播疾病42例。在青少年门诊就诊人群中, 首次性行为年龄越小, 性伴侣越多, 人工流产次数越多, 生殖道感染机会越大。结论 青少年门诊开展需要多部门合作, 加大宣传力度, 特别是社区、校外, 对社会青年的生殖健康教育为主。校内应统一健康教育教材, 特别是针对女性青少年健康教育和避孕知识的教育为主。不断提高少女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降低生殖道感染。
关键词:未婚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人工流产
参考文献
[1]余小鸣.青春期保健[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少年先锋队】推荐阅读:
初中校少年先锋团校08-24
党员先锋队活动方案06-16
党员先锋队创建方案08-22
党员先锋队决心书07-27
中国少年先锋队 中国少年先锋队06-20
最美少年、美德少年活动方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