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可靠性

2024-05-22

网络的可靠性(精选12篇)

网络的可靠性 篇1

0引言

现阶段,对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毕竟衡量网络综合水平的关键点就在于其网络的可靠性。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该从网络的可靠性出发,提出符合当下网络环境的整改原则,相关部门也应该对网络可靠性问题重视起来,争取早日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

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概念以及设计原则

1.1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下,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平台,来实现网络业务,这种能力就是计算机网络可靠性, 主要由时间、环境以及完成能力作为主要的决定依据。这种可靠性不但能够反映出真实的网络运行能力,还能够作为网络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就现阶段而言,网络发展的关键纽带就是可靠性对其的影响,现阶段,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已经连接的更加紧密, 如果出现网络故障,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以及娱乐,同时还会对经济、政治领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加强对网络可靠性的研究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1.2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计算机网络在可靠性的设计上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因为他们对可靠性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首先要遵循国际标准,与此同时还应该遵循行业内的可靠性原则。国际标准的设计原则在于对网络结构设计的开放方式,它能够起到支持系统的功能,让计算机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关系,还能够为计算机系统提供升级的条件,由于网络所具有非常强的联网能力,所以说在现实应用中,可以支持更多的通信协议。就计算机网络而言, 可靠性的要求往往比较高,不仅要有冗余和容错的超强能力,还要有对数据的保护能力。因此,在对系统设计的时候,要尽量的选择冗余和容错能力强的服务器进行连接。

2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具体方法

2.1对于冗余和容错能力的设计

当计算机在进行容错设计的时候,会加入冗余这项网络形式, 把两个网络中心与与之对应的终端和服务器进行连接,从而保证网络能够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运行,防止出现由于容错所造成的损失, 即使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故障,也要让两个网络中心通过协调的方式得以解决。在网络设备中,由于广域网和路由器互联,如果其中一个设备出现损坏情况时,不会妨碍网络的整体运营。在首次应用新技术时,尽量选择那些性价比高的服务器,以质量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尽可能的防止出现由于质量事故而导致网络问题的现象发生。

2.2使用多层网络结构

计算机的多层网络结构主要靠第三层功能来实现业务量和负载的分段。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隔离故障的作用,也能够让网络的运行更加简单化。计算机多层的网络结构主要是由接入、分布以及核心三个层次组成的。接入层一般都是指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的部分。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分布层指的是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的连接界点,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对边界进行定义,还能够及时的处理潜在的数据包操作。核心层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不但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转换,还能够按照逻辑水平划分计算机的网络。

2.3计算机网络可靠度的算法

2.3.1传统精确算法

计算机网络可靠度算法应用广泛的是传统方式,本质上主要是通过图论方式对计算机网络模型进行简化,然后在数值分析和概率统计的方式支持下对数据进行计算,最后求出结果。传统精确算法主要包括:状态枚举法、容斥原理法、因子分解算法、特殊网络法以及不交和算法等。

完全状态枚举法由于在方式上过于简单,在计算机网络可靠度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在完全列举法下完成的计算机网络链路以及节点的状态,对所有网络数据状态进行核对,最终得到需求要素,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而不交和算法在进行前需要一个前提,即对已知能够满足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部件的集合、 和网络组成部件可靠度,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后就能进行计算机网络可靠度计算。以下是网络可靠度计算方法介绍:

(1)状态枚举法

状态枚举法求解网络可靠度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枚举的方式,在网络规定的条件下,将正常运行的互斥事件Bi,i=1,2, 3,4,...m来计算网络可靠度。网络可靠度Re可由以下公式求出:

(2)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法计算机网络可靠度的基本原理是:将网络可靠度表示为最小路集的并集,然后采用容斥原理去除网络中相容事件交集,从而求出网络可靠度。其中最小的路集就是一些链路的集合体,如果集合中任意一条链路从集合中移除,那么剩下的集合不能称之为最小路集。

(3)不交积和法

不交积和法是一种运用不交积和的定理,对计算机网络可靠度进行计算的方式,其中主要计算的思想就是将网络可靠度表示为最小路集的并集,然后将这个并集转化为不相交的项,从而能够计算出计算机网络可靠度。

2.3.2现代智能算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逐渐增大,计算机计算本身日益进步与完善,并伴随着其网络链路和网络节点数目越来越多。传统的算法不能满足目前大规模的网络需求,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可靠度需要在现代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发展,智能算法因运而生。现代计算机网络智能算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 模拟退火算法、神经网络算法以及模糊遗传算法等。

3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实例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 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情况而出现网络问题,所以就应该对网络安全性能进行完善和提高。通常状况下,实现网络主机子系统的可靠性,需要依靠备份、冗余、容错以及集群等条件来达成,通过对数字地震观测网的研究能够发现,主机子系统的可靠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它能够深刻的影响网络系统,所以为了能够对数字地震观测网进行可靠性的保护,需要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首先,应该在主机房中建设两台服务器当做主机进行工作, 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就由这两台服务器来实现,并且要通过数据监测的方式来监视对方的运作模式。如果其中一台机器出现问题导致不工作时,另一台机器就会把不工作的部分承担下来继续工作,以保证正常工作不会被延误,达到地震系统实时监测的可靠性。不过如果让一台机器长时间进行超负荷工作,必然会对计算机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说相关人员还是应尽快对损伤机器进行修理,以达到正常运行的目的,这个时候再把被接管的工作转入到修理好的机器上,以减轻机器的工作负担。

其次,应该在地震局的机房内对主机进行分工,留出一台机器作为主机,另一台机器作为备份,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主机进行工作,备份机器可以用来监视主机工作,以防止主机出现异常情况,如果当主机已经发生异常的情况时,备份机器立刻把主机的工作接管过来,在不耽误设备运行的情况下继续工作,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当主机恢复到正常状态之后,管理员可以把备份机器的数据切换过来让主机进行操作,也可以把主机和备份机器的角色进行互换,直接把现在的备份机器转为主机。

4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问题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就现阶段而言,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已经作为一门学科被网络界广泛研究,相关部门也在建立更加完善的系统来完善网络职能。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概论和设计原则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提出了提高可靠性的具体方法,最后通过实例来体现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提高,为我国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提高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经验。

网络的可靠性 篇2

基于Petri网的通信网络可靠性评估建模仿真

该文重点研究基于Petri网的建模仿真方法在通信网络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首先对Petri网和通信网络可靠性进行概述,并在分析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和失效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Petri网建模仿真的递增建模方法;最后将该方法用于通信网络可靠性评估研究,采用不同的模型,评估得到不同的指标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作 者:宋才胜 曾熠 罗雪山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刊 名:计算机仿真 ISTIC PKU英文刊名:COMPUTER SIMULATION年,卷(期):21(8)分类号:N915.3关键词:通信网络 可靠性评估 建模仿真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探讨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因素;问题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两大主要因素

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学校教育也越来越依赖网络,如果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对学校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主要有两大因素。

1.计算机网络自身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的脆弱性影响网络可靠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对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自身也在飞速的发展,伴随着身边各种设备的智能化设计与变革,计算机网络已经将自身的硬件载体延伸到了手机、平板,这些都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从范围上看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与此同时,还要看出,第一,计算机网络在硬件支持上显得有限不足,计算机硬件的特质决定着计算机电子原件需要被严密的保护,搭建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还有众多的光钎、数据交换站、服务器等一系列精密大型工程。第二,计算机网络自身的脆弱性,计算机网络自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自身功能在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编程漏洞在不断的被修补完善,但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完善程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长期存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长期的工作。

2.使用者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影响网络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由于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操作者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操作时,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并不注意,自身网络操作中的疏忽大意极容易给网络黑客或病毒留下可乘之机,从而导致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网络安全风险加大。

二、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1.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1)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成立正规的网络安全领导和工作小组,通过完善《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网络安全应急预备案》、《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的制度为计算机的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2)严格禁止内部局域网违规外联,严格禁止使用无线网卡插入局域网系统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利用局域网系统连接外网,杜绝计算机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強化对计算机网络的日常检查,加强计算机网络监控,信息管理人员要做到每天对线路进行排查,定时检查计算机设备和所有系统网络运行情况,要密切的注意网络路由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防病毒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状态,要保证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发现、尽快解决,要及时的更新病毒库,对待内外网客户端要严格的区分,机房设备采取双人双查,要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备份,对待重要的数据要实时备份并异地存储。

2.根据需要加强防火墙与电脑安全设置

除了进行加密和备份个人关键数据以及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性病毒查杀以外,笔者还认为建立适合个人需要的防火墙和电脑安全设置也是降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3.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

当前,很多企业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安全问题上投入较少,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管理者思想意识还没有转化,他们认为只需要在互联网与企业的局域网之间设置一道防火墙就能够保障单位网络的安全了。甚至有些单位现在还没有为企业设置防火墙。当前,熊猫病毒、冲击波、震荡波以及蠕虫等计算机病毒频繁发生,很多单位的网络系统由于病毒入侵儿大面积瘫痪,导致计算机系统的四级或是重要数据资源的损失,从而导致经济或无形资产的损失。因此,建议企业要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要做到每天对全部计算机进行扫描杀毒。当用户通过客户端计算机访问文件以及程序时,病毒防护服务就会启动对启动文件进行扫描。迈克菲全球智能感应系统可以检查病毒是否存在间谍软件、病毒、有害程序和其他的潜在威胁。其检查对象有电子邮件、附件和可移动介质以及网络文件。用户可手动对文件进行扫描,管理员可按计划定期进行扫描。病毒以及间谍软件的防护服务可以作为单个组件来使用,而且它还包含部分策略选项,管理员可以对间谍软件防护以及病毒防护的部分功能进行单独支配。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直接影响用户安全,如果不重视影响其安全的诸多隐患,将会造成用户信息的泄漏或者计算机系统的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全面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曹吉龙.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J].电子世界,2012(09)

[2]张晓杰,姜同敏,王晓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05)

作者简介:

网络的可靠性 篇4

关键词:网络口碑,信息可靠性,纳什均衡,博弈模型

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决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 [1]正面的口碑能够促进消费者购买, 负面口碑则会减少消费者购买。虽然网络口碑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意愿, 但是网民对网络口碑信息可靠性的质疑也是客观存在的。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008) 公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 84.3%的网民对博客和论坛——互联网最主要的两大内容发源地的内容持怀疑态度。网络口碑是否能够提供给消费者客观真实理性的表述呢?鉴于网络口碑可靠性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一个网络口碑信息发布者的纳什均衡博弈模型, 对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 并给出提高网络口碑信息可靠性的一些方法。

一、基本假设及模型的建立

网络口碑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2]由于互联网上的很多口碑信息都是供所有在线网友同时浏览的, 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的, 即一个人浏览了该口碑信息, 并不会影响其他人浏览的口碑信息的数量。其次, 网络口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网络是一个较为开放的虚拟空间, 在这个开放的虚拟空间里, 社区成员很难阻止他人浏览网络口碑信息。这就很容易产生搭便车的行为——即免费享用这些网络口碑信息。其次, 网络口碑是一类特殊的公共物品, 因为网络口碑的提供者既包括消费者也包括企业, 都是私人部门, 不是政府。基于此我们得到下面的假设:

H1:网络口碑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的特性, 但是它主要是由私人部门 (消费者和企业) 提供的。

根据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体验后的态度, 可把提供网络口碑的消费者分为两种, 一种是情绪极端的消费者, 即极端满意或极端不满意的消费者, 一种是情绪一般的消费者。情绪极端的消费者, 会因为这种极端的情绪使其对网络口碑的表述丧失一定的客观性, 并且会由于这种极端的情绪极易感染他人而影响网络口碑的客观性。与此同时, 这类消费者会产生强烈的情绪释放的需要, 这种需要可以通过发布网络口碑, 说服他人得到满足。在发布网络口碑后, 其情绪释放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心理收益较高。情绪一般的消费者有可能仍然对产品或服务是满意的, 也有可能是不满意的, 但是因为其情绪稳定, 发布的网络口碑信息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但正是由于没有情绪发泄的需要, 其发布网络口碑信息的心理收益较低。

关于企业网络口碑的提供者, 由于不少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口碑管理, 而且由于网络的虚拟特性给企业控制网络口碑提供了可能。[3]不少企业专门成立网络口碑推广部门, 聘请网络写手在一些大的BBS论坛或博客中, 发布虚假的口碑信息, 还有的通过自身的公关部门或者外聘网络口碑管理公司进行舆论导向服务, 对好口碑大肆渲染, 对坏口碑, 极力掩盖。这些夸大的口碑信息甚至是虚假的口碑信息就会误导消费者, 增加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意愿, 或者降低其负面口碑对消费者的影响。综上所述, 企业会出于商业目的提供非客观的网络口碑, 这些网络口碑和消费者所提供的网络口碑同时在网上流传, 使得消费者难辨真伪。从消费者而言, 情绪一般的消费者发布的网络口碑信息是比较客观的, 情绪极端的消费者发布的网络口碑信息和企业所发布的口碑信息虽然目的不同, 但都会对潜在消费者造成误导, 其目的影响是相同的。由此假设如下:

H2:网络口碑信息被分为客观口碑信息和非客观口碑信息, 客观口碑信息由情绪一般的消费者提供, 非客观口碑信息由情绪极端的消费者及出于商业目的的企业提供。这两方构成了该博弈中的两个博弈主体:客观口碑信息的发布者 (K) 和非客观口碑信息的发布者 (F) ;每个博弈主体的策略空间均为{发布口碑信息, 不发布口碑信息}。

H3:客观口碑信息的提供者 (K) 不发布口碑信息的得益是πk, πk叟0;非客观口碑信息的发布者 (F) 不发布口碑信息的得益是πf, πf叟0。

客观口碑信息的提供者 (K) 发布网络口碑信息的成本为Ck, Ck叟0, 这是由于发布网络口碑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因此Ck叟0。消费者发布口碑信息并不会给其带来经济利益, 但是之前的研究表明消费者会出于利他主义、产品卷入、信息卷入或者其他卷入等动机发布信息, [4]也就是说发布口碑信息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收益的增加, 设为αk, αk叟0。则客观口碑信息的发布者的得益为πk+αk-ck。

H4:客观口碑信息的发布者 (K) 发布口碑信息的得益为πk+αk-ck。

非客观口碑信息 (F) 的提供者发布口碑信息的成本为Cf, Cf叟0。

非客观口碑信息的提供者包括企业和情绪极端的消费者。企业是出于商业目的发布虚假的正面的网络口碑信息, 这些虚假的网络口碑信息会增加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或者降低负面口碑对其自身的影响。因此企业发布虚假的正面网络口碑信息会使其增加收益。

就情绪极端的消费者而言, 当消费者极端满意或者极端不满意时, 消费者会处于释放压力的考虑, 而比较倾向于发布网络口碑。因为当消费者极端满意或者极端不满意时, 会产生强烈的情绪释放的需求, 在发布网络口碑信息之后, 这种情绪释放需求的满足会带给他们心理上的满足, 因而提高了他们发布网络口碑的心理收益。

总的来说, 非客观口碑信息的提供者发布口碑信息会带来经济收益或者心理收益的增加, 设为αf, αf叟0。因此非客观口碑信息的提供者发布口碑信息的得益为πf+αf-cf。

H5:非客观口碑信息的发布者 (F) 发布口碑信息的得益为πf+αf-cf。

基于以上模型的描述和假设, 可以得到如下的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一:

二、模型分析

对客观网络口碑信息 (K) 的提供者而言, 不发布口碑信息的得益是πk;发布口碑信息的得益是πk+αk-ck, 其占优策略取决于πk和πk+αk-ck的比较, 进一步, 就取决于αk-ck是否大于零。

由于网络口碑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 对情绪一般的消费者而言, 发布口碑信息要花掉自己的私人时间和私人精力, 还有可能伴随着个人隐私的泄露, 成本和潜在风险都很大, 而发布口碑信息并不会给其带来经济利益, 消费者得益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利他主义, 产品卷入, 信息卷入等。这些得益的增加实际上有一个前提, 即消费者要感知到自己发布的信息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的认同感来自于其他的网友的关注程度 (点击率或者回帖率) 。一方面, 由于网络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个人消费者花了很大精力发布的口碑信息会在很短的时间里, 被替换掉。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消费者发布口碑信息的动力;另一方面, 极端的表述更能引起消费者或者网民的关注, 这就导致了客观口碑信息的关注度不够, 从而使得消费者感知自己发布的信息的价值不高, 而降低了发布口碑的频率。总而言之, 对于客观口碑信息的提供者而言, 发布信息的得益的增量αk要小于ck即αk-ck<0, 因此不发布口碑信息是其占优策略。

对于非客观口碑信息的提供者 (F) 而言, 不发布口碑信息的得益是πf;发布口碑信息的得益是πf+αf-cf, 同样的, 其占有决策取决于αf-cf是否大于零。

就企业而言, 企业出于商业目的, 聘请网络写手或者雇佣口碑服务公司为其发布虚假口碑信息, 甚至恶意贬低竞争对手。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消费者很难识别这些虚假信息, 从而使得这些虚假口碑信息和其他的口碑信息一起在网上流传。这些虚假信息在很大程度上, 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影响, 尤其在短期内, 会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或者降低负面口碑对其的影响。而相对于企业的得益而言, 由于企业存在规模经济, 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 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对于企业而言, αf-cf<0, 发布口碑信息是其占优策略。

对于情绪极端的消费者而言, 当消费者极端满意或者极端不满意时, 会产生强烈的情绪释放的需求, 即希望自己的感受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当发布口碑信息之后, 这种需求得到了满足, 从而提高了其心理收益, 而且这种心理收益足以弥补其放弃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因此对于情绪极端的消费者而言, αf-cf<0, 发布口碑信息是其占优策略。

综上所述, 对非客观口碑信息的提供者而言, 发布口碑信息是其占优策略, 而客观口碑信息的提供者的占优策略是不发布, 因此决策方 (K, F) 的纳什均衡就是 (发布, 不发布)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潜水”, 而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利用网络写手和网络口碑公司制造虚假的网络口碑。这同时也就解释了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逐渐下降的原因。因为对于情绪一般的消费者而言, 发布网络口碑没有任何个人收益, 还要承担一定的成本。而对于情绪极端的消费者和企业来说, 发布口碑信息的经济得益和心理得益都高于其发布的成本, 因此更倾向于发布口碑信息。尤其是企业, 无论是自己组建网络口碑管理部门, 还是聘请网络口碑服务机构, 其花的成本比起其他广告支出来说, 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其带来的收益却相对较大。综上所述, 真正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网络口碑, 往往由于种种原因, 供给不足。其结果必然是网络口碑的可靠性受到负面影响。

之前的研究对于企业所发布的网络口碑信息, 要么排除在网络口碑的定义之外, 要么暗含着一种假设即消费者可以自动的辨别虚假的网络口碑。这样的定义和假设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网络口碑信息无论客观或者非客观的, 都是同时流传在网上的, 作为消费者而言, 在浏览口碑信息的时候, 也是同时接触到这些信息的, 并没有任何的标记。消费者并不能很明显地区分其发布者的来源, 因此也无从区别其可靠性, 对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担忧是必然的。

三、结论及建议

从上面的博弈模型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博弈双方的利益刺激明显不同, 这就导致了双方发表网络口碑信息的动力不同。尤其是客观网络口碑信息的发布者, 发布口碑信息的动力明显不足, 从而使得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逐渐遭到网友的质疑。

网络口碑作为一种极其特殊的公共产品, 必须依靠全体消费者所组成的群体来提供。因此, 要想提高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 鼓励消费者发布信息, 就必须要提高其发布信息的收益———心理收益和经济收益。

首先要显化网络口碑信息的价值。很多消费者之所以不愿意发布信息, 是因为自己花费了很大精力所发布的网络口碑信息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沉”下去, 而几乎发挥不了任何价值。通过一定的方式显化网络口碑信息的效果, 即让消费者知道, 自己发布的信息很有价值, 是提高其发布口碑信息动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 提高消费者的网上交流和线下沟通, 增加消费者的联系。消费者的关系强度对于网络口碑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也会提高消费者发布信息的价值感知, 会让消费者感知到自己发布信息的价值。

其次, 提高消费者发布网络口碑信息的经济利益刺激。给发布网络口碑信息的消费者一些实际的经济奖励或者利益刺激。比如, 每次发布网络口碑信息之后, 给予一定的积分, 积分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换购商品等等;每次发布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商品的口碑, 给予更多的积分, 以避免为同一产品虚假口碑。

另外要提高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 还必须要对企业发布虚假网络口碑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企业在网络口碑的作用过程中, 应当起到引导消费者发布客观准确的网络口碑信息, 和积极回应消费者负面口碑信息的作用, 而不应当发布虚假网络口碑信息, 提高消费者决策风险和成本。网络口碑的实名制是一个提高网络口碑可信度的办法。比如中国雅虎采用了实名制, 大大提高了网络口碑可信度。

参考文献

[1]Duan W., Gu B., Whinston A.B.The dynamics of onlineword-of-mouth and product sal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ovie industry[J].Journal of Retailing, 2008, 84 (2) .

[2]徐琳.网络口碑和知识困境[J].现代经济探讨, 2007, (6) .

[3]Friedman E., P.Resnick.The Social Cost of CheapPseudonyms[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2001, 10 (1) .

[4]Sundaram, D.S., Mitra, K., Webster.Word-of-MouthCommunications:A Motivational Analysis[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998, 25 (1)

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探析论文 篇5

因为提供服务的设备或者终端设备的组成非常复杂,接入的方式也多样化,那么为了保证这些服务设备和终端设备能够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则必须在网络规划设计中要采取多种架构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确保信息传输过程中减少或者避免服务崩溃或者数据丢失等情况出现,确保服务稳定,终端畅通无阻。故而在设计中要考虑引进使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网络辅助软件,增强对网络中运行数据的监测、整理、规划,时效性严格的数据,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系统正确稳定的运行。将淘汰下来的性能、稳定方面尚可的计算机或者网络设备,通过虚拟技术做成冗余部分,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冗余网络,与网络中心相连,另外将不同客户的服务器也组成不同的冗余网络,再与网络中心相连,从而形成多网络交织的大网络环境,这些冗余网络通过路由器进行物理连接,再通过路由策略设置,实现主、备线路模式或者多线路模式,进行信息传输,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稳定性和准确性,即使某一环节出现故障,备用线路或者其它线路也能即时提供信息传输的.通道,不影响数据的正常传输。

4.2容错设计

所谓容错,是指允许出现故障,而非允许出现错误。所以网络的容错性设计就是指允许网络出现故障。那么允许网络出现故障,那就必须要有备用的网络通道即时替换出现故障的通道。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在线路方面通过双线路或者多线路方式,在设备方面通过双机热备,分为一主一备或者一主多备的方式解决。容错性设计可以通过断开主线的设备或者线路,备用的设备或者线路是否即时启用来检测,那么主线与备线之间的跳转,使用的方式也是多方式的,可以用路由器,三层交换机来实现,也可以用相同型号的设备通过各自供应商提供的模块连接实现。那么,网络的容错性设计首先要根据功能需求来设计模型,比如是区域性的,还是全覆盖的,再通过设计模型与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同时要依据投入的经费等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最终适合的设计方案。容错设计要保证每一个容错区域出现故障,不会对其它区域造成影响,都能够正常的持续的运行。所以,为了减少故障的出现,在选择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的时候,要选择性能好,稳定性强的设备,再通过容错设计的方式,从而提高网络、服务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4.3架构设计

网络架构优化设计,对保证网络的安全使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前提上,网络容量也在逐渐增加。对网络架构来讲,正向着多层次设计的方向进步发展。当中,接入层主要对象是用户,因此将访问控制和过滤作为主要措施。接入层作为第一道防线,对应的设计标准不高。核心层当做网络主干,需要保证数据能够快速交换、稳定运行,一旦核心层出现故障,整个的计算机网络将可能出现瘫痪。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核心层设备能够稳定的将功能发挥出来,要在计算机网络设计当中利用高端网络设备。核心层设备与其他设备连接主要是依靠两条或者以上的链路。如果核心层中某个设备会出现异常的情况,那么可以给核心层设备增加一台设备进行备份,从而为核心层设备的可靠性带来保证。总而言之,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网络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故障或者差错,都会造成或大或小的不便和影响。然而无论是网络技术水平最为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也无法实现网络不出现故障,所以只有对网络进行优化,减少故障问题出现的几率,从而减少影响和损失。值得深思的是,网络可靠性设计优化当中,要对有关资源实现科学合理的分配,更加谨慎的使用新兴网络技术,是非常复杂、长期探索的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冉兴程.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04):80-81.

[2]刘小龙.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7,19(15):32-33.

[3]胡晓宇.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5):155-156.

[4]孙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可靠性及优化设计问题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7(19):23.

[5]吴乐璋.浅析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研究[J].通讯世界,2017(03):56-57.

[6]寇晓荷.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分析与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2):17.

[7]张鸿志.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的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100.

[8]占怡.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7(09):148.

[9]朱娅晶.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策略[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66-69.

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策略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2

计算机在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可谓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服务于人类社会,一方面又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难免会受到偶然或刻意的破坏而导致网络的局部或全面瘫痪。由此而言,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网络设计与铺设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与社会经济体制建设相适应的网络结构,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网络可靠性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指整个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按照既定要求在连续运行的状态下,完成各种信息通信和交换的能力。因此,可连续工作和有效的实现通信是评定网络可靠度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用户对网络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包含两个方面:系统正常运行的连续性保障和异常状态下的故障处理。

1.1 无故障运行时间。网络系统只有在实际运行中才能检验其可靠性,具体的可以使用“无故障运行时间”来进行可靠性评价。由于网络运行包含的随机性因素较多,包括网络路径的选择、网络漏洞的非及时性补丁更新、运行环境的差异等,这也使得无故障运行时间成为随机事件。

1.2 环境条件。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条件表现为较大的差异性,其受到系统的各方面因素影响,具体包括数据交换协议、用户操作界面、硬件设施、所受到系统攻击方式、防火墙设置、协议软件等。

1.3 功能的需求。不同的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需求各不相同,不同的功能需求匹配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架构模式,这直接影响着网络运行的操作规程和可能受到的网络攻击方式。为此,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必须与用户所需实现的网络功能密切结合。

2 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因素

2.1 内部网用户的威胁。现在网络体制的建设,在对抗网络攻击和保障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性方面已经十分成熟。调查中发现,内部网用户的威胁远大于来自于外部的网络攻击。主要因为用户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维护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错误的设置网络防火墙、同局域网中用户使用权限以及文件夹共享方式等,以及一些用户个人操作上的疏忽都可能对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带来极大的威胁,网络安全体制的未正确使用导致网络安全防护系统无法发挥其实际功效。

2.2 网络系统本身的问题。任何一款操作系统都无法做到完美的抵御网络攻击,实际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这也是为什么当前的网络攻击现象层出不穷,系统往往是在事后才进行相关的漏洞修护,这种系统安全防护的滞后性对网络的可靠性带来极大的威胁。

2.3 缺乏有效监视措施。我们所熟知的苹果公司,其操作系统有着其严密的网络安全监控与评估系统,严格限制第三方软件和协议的嵌入,这是实现抵御黑客入侵和维护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之一。网络运行可靠性监控,就是定期不定期的对网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安全度扫描,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估,及时的找出系统漏洞,使得网络安全系统的升级速度优于、快于黑客,做到防患于未然。

2.4 计算机网络设备。计算机网络设置在影响其运行的可靠性上体现在两个因素:网络设备的数据交换能力和数据传输系统。数据交换能力与网络运行可靠性成正比,数据传输系统为网路信息的传输连通能力提供保障。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应该采用科学、合理、兼容性高的布线系统。

3 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具体对策

3.1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总体设计水平。计算机网络总体架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网络总体结构和层次结构上的设计。在计算机网络中,既包含有形的硬件设施也包含无形的软件与协议。要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度必须整合这两个方面的资源,进行统一配置、统一优化,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在实际网络建设中,不能只注重硬件设置的更新而忽略网络结构体系的建设。要从整体上,根据用户所要实现的具体任务合理的配置资源,实现硬件与软件的高度兼容性,才能有效的保障网络运行的可靠性。

3.2 采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来优化网络建设。使网络的整体设计水平与未来信息系统的发展相结合。确保网络整体结构的较长运行周期,同时优化网络体系的可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在使用新技术时要进行反复调试,不能盲目使用,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

3.3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要求统筹考虑全寿命周期费用,尽可能地降低网络系统的造价,使后期的运行、维护费用降至最少,力求使系统达到最佳的性价比。计算机网络主要软、硬件设备应采用广泛应用且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产品,充分考虑保护网络的建设投资。

3.4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应根据现有的实际条件,在设计中选择质量优秀、有良好声誉的网络产品,并且所用的网络产品都应满足可靠性设计指标要求,严格遵守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规范,所有器件及子系统均需满足最新、最高的国内外标准。

3.5 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还需要对运行中的网络进行定期人工/自动的检查维护。现代计算机网络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异构程度,需要尽量避免由于网络线路中断以及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的网络系统瘫痪。但是发生故障又在所难免,所以只有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故障,具有方便的故障恢复措施、远程监控、配置的能力,才可以保证计算机网络时刻达到规定的可靠性指标,保证整个网络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优越的性能和工作任务可靠性,使计算机网络真正具有较高的系统可靠性。

3.6 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使用双网络冗余设计消除环网,以此减少因计算机网络自身故障而造成的信息数据错误和丢失,防止出现计算机网络瘫痪。由于单设备故障极易造成网络中断和业务中断,所以为了规避这一问题,可利用两台设备在计算机网络的重点节点处进行冗余备份,如汇聚交换机、服务器的接入交换机和核心交换机等,均应当进行双设备设计。冗余设计也可应用于其他网络链路中,并双归到两台设备上,如此一来可以消除单点故障对网络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景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提升策略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2).

[2]张晓杰,姜同敏,王晓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05).

[3]曹晖.浅析计算机网络的安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4).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研究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研究是在二十世纪初期提出并开始发展的。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强, 人类的生活和办公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网络, 需要计算机网络提供便利、快速、精确、安全的网络服务。目前人类已开发出了众多的大型复杂系统, 如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通信系统、通讯系统、银行系统、核电站系统以及军事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共性为:系统结构复杂且功能强大。

作为系统中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 系统可靠性倍受关注。为保障系统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及在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基础上兼顾优化系统内的其它指标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如维护费用、链路成本、响应时间以及阻塞率等。网络的可靠性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的主要性能参数, 研究网络的可靠性, 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概述

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指网络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范围内,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作为网络系统安全最基本指标之一, 网络的安全性如果不可靠, 网络系统事故会频繁发生, 甚至可能导致重要文件的流失, 给整个系统带来严重损失。目前, 对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测度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类:即计算机网络的连通性, 生存性, 抗破坏性以及软、硬件在不同模式下工作的有效性。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 不能只是过多的偏于硬件管理, 同时也要加强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可行性研究和管理, 若期望计算机网络能安全平稳的运行, 网络中各结点及部件就必须为每个用户终端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链路。

1.2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其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占有着重要的席位。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系统工程科学, 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通过数据编程及通信系统把分布在不同功能领域、不同地理位置, 独立工作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逐渐形成了目前较为完整的体系, 但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直设计者和使用者最担心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特点可归纳为几下几点:

1) 从结构上看, 计算机网络可以在不同的网络协议、软硬件环境下实现网络互连, 使这个系统有着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等重要功能, 因此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

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网络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中是同样重要的。追求高可靠度的同时, 更要关注网络的速度和安全性。如今的计算机网络正在向高性能发展。如采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声音、影像等综合性服务。

3) 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多方面提高网络性能和多功能的综合服务, 合理地对网络中承载各种业务的软、硬件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 向用户提供真正的分布式和开放式的服务, 提高网络建设的性价比。

2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网络管理方面。通常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是由来自于不同厂商的各类网络设备和软、硬件产品组成的, 其结构复杂, 规模较大。在设计中既要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还要降低数据包丢失率和链路、设备故障发生率, 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在设计中应该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网络管理技术, 且尽量要选择有着强大技术实力的厂商和众多应用案例的优秀网络产品, 严格的遵守计算机网络设计的相关规范。

2.1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分为

2.1.1 容错性设计

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设计通常采用双网络中心及并行主干的方式。计算机网络通过路由器和数据链路实现终端用户在广域网范围内的互联, 每个用户终端同时连在两个计算机网络中心, 且多边界网络采用多数据链路与网络中心连接, 确保任意一条数据链路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到局部网络用户的正常使用。

2.1.2 多层次的体系结构设计

一个计算机网络的规模可随网络结点的增多而不断和扩大。在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设计中, 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网络设备, 更有必要采用先进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层次结构。但由于多层次结构的网络有着众多的网络节点, 增加了在故障发生时排除和查找问题的难度,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手段减轻日后维护工作的压力。

2.2 计算机网络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要合理、科学的选用计算机网络软件, 严格按照自身需求。

2) 要确保计算机网络软件提供统一的网络编程和管理接口, 遵循网络管理协议。

3) 制定必要的网络管理条例, 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应用人员组织定期的培训。

4) 养成良好的维护工作习惯, 对网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必要的维护。

3 结束语

目前, 计算机网络作为主流技术被全世界公认。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使用过程中加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管理和创新, 计算机网络的生命力决定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管理上。注重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使用中可靠性的优化, 对促进计算机网络设计水平和应用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杰, 曾照阳, 姜同敏等.服务器开关电源的可靠性测试[J].仪器仪表学报, 2011.

[2]唐忠.双机容错服务器解决方案的研究[J].大众科技, 2010.

[3]张文, 杨红霞.网络互连设备[J].电子工业, 2009.

[4]邓志平.浅谈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设计[J].科技广场, 2010.

[5]郑龙, 罗鹏程, 周经伦.网络可靠性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篇8

最初的计算机网络结构简单, 其功能也较为单一, 一直到八九十年代, 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才开始出现, 并迅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方便和快捷才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利用局域网, 可以在多台计算机之间构建起一个网络的平台, 平台内的计算机则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互联网初次进入中国人民视野,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已经颇具规模,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互联网的网络技术、覆盖区域、使用范围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计算机网络系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遵循冗余设计原则。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可靠性, 首先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系统的容错性需求, 以使网络系统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因此, 在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时, 应该首先考虑选择一些性能更为稳定, 安全系数较高的硬件或软件产品, 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网络体系应对突发性故障的能力。

2.2遵循开放性设计原则。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的需要, 整个互联网体系势必将变得更加的开放。因此, 在设计计算机网络的时候, 就应该考虑到网络体系的开放性需求, 按照相关技术的标准来进行计算机网络结构和功能的设计, 并预留一定的可扩展空间, 以便于网络系统今后的升级和改造工作。

2.3遵循成熟与通用设计原则。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就不能仅仅只考虑到现有的网络需求, 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到今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 尽量运用较为先进的技术, 使得设计出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既能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 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能够满足今后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的需求。

2.4遵循全寿命周期设计原则。除了考虑到计算机网络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之外, 还有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就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的使用寿命。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要能够有较长的使用年限, 使得其平均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就要充分的考虑到硬件系统的质量和功能, 提升系统的使用寿命。

三、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的措施

3.1设置计算机组。对于对计算机网络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求比较高的工作, 可以利用余度技术将数台计算机组合成一个计算机组, 以其中一台性能较高的计算机作为组中主机, 平时主机负责主要的工作和处理, 而当主机发生故障时, 系统中的其他计算机会主动进行调整, 分担主机的工作, 维持计算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2及时更新设备。随着信息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十分的迅速, 而一些老旧的设备完全不能跟上现有设备的传输速度要求, 就会大大的降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性。因此, 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功能性, 就要及时地对一些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换, 保证体系能够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

3.3硬件选择原则。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的设计过程中, 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计算机网络体系中各部分硬件的选择。要想保证计算机网络稳定和连续的运行, 首先就要保证各个结构硬件功能的正常和性能的稳定, 因此在选择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到设备的质量和功能性, 其次, 也要保证设备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避免其太快被淘汰, 同时, 还要注意各个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是否存在问题, 保证硬件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3.4经常进行检测。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要经常性的对网络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 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和运行的稳定。对于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隐患, 要进行及时的处理, 而对于发生故障的设备, 要及时地进行维修或是更换, 确保系统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从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要求入手, 充分考虑到系统中硬件、软件的选择和搭配, 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促进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靠性的提升。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网络在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升, 人们对于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由于互联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在网络中传播的信息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本文从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以及应用方式展开分析, 探讨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 并提出一些简单的办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措施

参考文献

网络的可靠性 篇9

虚拟制造通过“柔性企业”来实现对用户个性化的迅速响应。其可靠性和对合作伙伴的正确选择是影响企业业务过程的关键因素。如何描述具有柔性特点的虚拟制造过程并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关键在于如何构建一个适于定量分析的虚拟制造过程模型。基于工作流技术建立其活动网络模型,并映射为Petri网,利用PN与马尔柯夫链的同构性计算可靠性特征量,是一条可行的路线。

1 虚拟企业制造过程模型

在敏捷制造环境下,虚拟企业实现特定功能,系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要高效、实时,需要构建一个可以统筹控制的集成系统。虚拟制造系统的集成应该以针对具体制造任务的响应过程为核心,这样实现集成后,可以方便的协调系统的各功能模块,把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人等系统资源要素合理的组织在一起,获得最佳的系统性能。

利用工作流技术来构建系统制造过程模型,同时引入活动网络来描述制作过程中各活动及活动之间的关系。用过程的观点来看待,虚拟企业是指为了完成某个特定加工任务,而按某种顺序联结在一起的一系列加工活动,这些加工活动由选择的合作伙伴完成,有多个合作伙伴具备一个加工活动的加工能力。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还包括过程的启动和终止条件,及对每个活动的详细描述,在描述过程逻辑特性的同时可以建立加工活动和制造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工作流技术可以满足我们对虚拟企业制造过程建模的需要[1]。

首先对虚拟制造系统的整个流程建模—————制造工艺模型,重点在于活动网络的构建,描述虚拟制造系统的结构特点;然后扩展到每个加工活动的建模————加工活动模型,这其中包含每个工序可以选择的制造资源(合作伙伴)及其制造能力的描述。

虚拟企业制造过程模型应该包括:制造工艺模型、加工活动模型。下面就上述模型分别对其建模方法进行描述。

1.1 制造工艺模型

虚拟制造系统组成要素的联结关系是系统建立的基础,因此,必须从工艺路线方面对虚拟制造系统进行描述。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建立虚拟制造系统的制造工艺模型:由某产品的制造任务出发,将制造任务分解为具体的单个工序,单个工序系统又可以分为多个功能系统,再往下按照工艺路线细分至不可分的基本加工活动。每个加工活动对应了一系列的合作伙伴的加工资源。

定义工序类,包含工序的一般属性,根据面向对象的继承性派生出各种专门的工序对象。一个基本工序对象一般包含三类属性。具体定义方法如下:

P1{D,S,L};

D表示工序周期属性,由工序开始时间Tb,i、结束时间Te,i两个属性组成,即:D={Tb,i,Te,i};

S表示基本工序调用的加工活动集,由加工活动序列Si属性描述;

L表示逻辑关系,由承前工序集合Pp,i和后续工序集合Ps,i组成,即:L={Pp,i,Ps,i}。

在以上分解工作基础上,建立制造工艺的活动网络图。即根据工序对象的L属性将制造任务中的所有工序有机联结在一起。以上建模工作可利用基于UML语言的Visio软件的活动图工具完成。

制造工艺模型有助于找到系统中所有的基本加工工序,还需要根据加工能力来确定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加工活动模型。

1.2 加工活动模型

加工活动对应的合作伙伴制造资源的加工能力是虚拟制造系统整体功能可靠的基础,是整个系统完成加工任务的基本加工单元。

建立如下加工活动模型:

Oi{D,R,L,U};

D表示功能活动周期,由开始时间tb,i、结束时间te,i、以及活动限制时间ti组成,D={tb,i,te,i,ti};

L表示逻辑关系,为由当前加工活动的承前活动集合POi和后继活动集合SOi组成,L={POi,SOi};

O表示系统可利用的制造资源,即具有完成某加工活动加工能力的合作伙伴集合。O={Oi},Oi={di,Ri,Ui},di表示合作伙伴完成加工活动所需时间,故障分布函数Ri和修复分布函数Ui表示合作伙伴加工功能的故障属性(故障分为两种:加工活动操作时间超过限制时间,为不可修复性故障;加工活动因为本身资源故障而停止工作,为可修复性故障)。

最后根据加工活动的L属性和工序的L属性,利用基于UML语言的Visio软件的活动图工具建立所有工序的加工活动的活动网络图,并根据制造工艺的活动网络图建立整个虚拟制造过程的活动网络图。

2 虚拟企业制造过程的Petri Net模型

以某特殊齿轮的制造任务为例,利用Visio软件建立制造过程活动网络图。制造过程共有5道工序,工序车削有两道后续工序,为滚齿和刨齿工序,滚齿和刨齿工序分别有两个合作伙伴具备相应的加工能力,渗碳为滚齿和刨齿的后续工序,有两个合作伙伴的加工资源可供选择,渗碳的后续工序为磨齿,车削和磨齿只有一个加工资源。

活动网络图包含了8条可行的工艺路线,每条工序路线对应着不同的虚拟制造系统构建方案,由不同的合作伙伴有机组合在一起完成产品的生产。需要评估每条工艺路线的可靠性,为虚拟制造系统构建提供决策支持。

Petri Net是一种图形化、数学化的建模工具,不仅可以表达复杂过程的逻辑关系,而且可以利用托肯数的变化来描述过程的动态行为和并发特性[2]。将基于工作流技术建立的虚拟制造系统模型映射为Petri网模型,可以描述过程的复杂逻辑,同时可以进行严谨的过程性能分析。下面给出具体映射方法。

2.1 工序PN

根据工作流模型中对加工活动和工序的属性描述,建立工序的PN模型,具体方法如图一所示:

此工序有两个可选择的加工资源,库所P1表示承前工序完成,变迁T1激发表示工序开始。库所P2和P7分别表示工序可选择的两个加工资源A和B的激活状态,如果T1向P2中移入一个托肯,表示系统选择P2对应的合作伙伴被选中。T2激发表示合作伙伴A开始加工活动,T5激发表示加工活动结束,对应的时延为合作伙伴A完成工序所需的时间,如果应急活动持续时间超过限制时间,则向库所P5移入一个托肯,反之,向库所P6移入一个托肯;T3激发表示加工资源出现故障,激发频率服从故障分布函数Ri;T4激发表示加工资源修复,激发频率服从修复分布函数Ui。库所P3表示加工活动正在进行;库所P4表示加工资源故障;库所P5表示加工任务失败;库所P6表示加工任务成功结束。合作伙伴B的加工过程PN定义类似。

2.2 虚拟制造过程PN

依据工序类的逻辑关系属性,即建立的UML活动网络图,将过程中所有工序联结在一起,形成虚拟制造过程模型的PN。具体方法:工序的结束库所为后续工序集合中的工序的开始库所。库所Pb为整个过程开始库所;过程最后一个活动节点的结束库所,即Pe,为过程的结束库所,当结束库所中存在托肯时,标识了过程成功结束。

以上映射法方法,保证了Petri Net模型包含了利用工作流技术建立的虚拟制造系统模型的全部信息,并可以进一步利用Petri网的可达性原理对虚拟制造过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3 虚拟制造过程可靠性

将虚拟制造过程的PN模型根据Petri网的可达性分解为8条具体的工艺路线的PN模型。Petri网模型与马尔柯夫链具有同构性,可靠性特征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求解马尔柯夫方程组完成[3]。

将具体工艺路线的制造过程可能处于的状态的稳态概率记为:Mi。根据可达树可以得出系统状态转移矩阵Q,可以得到如下方程组:

可以计算出具体工艺路线加工过程中可能处于的状态的稳态概率。

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R=∑Mj',Mj'为系统处于某正常工作状态的稳态概率;

故障的概率为:λ=R=∑Mkn,Mkn为系统处于某故障状态的稳态概率。

通过分析比较具体工艺路线的R和λ可以确定哪些工艺路线能满足应急任务的要求,为构建虚拟制造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并进一步分析选定的工艺路线加工过程可能处于的状态的稳态概率,寻找并改进系统的薄弱环节以提高整个虚拟制造系统的加工能力。

4 结束语

如何评估具有柔性特点的虚拟制造系统可靠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利用工作流技术建立虚拟制造过程的活动网络模型,可以很好的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利用Petri网可达性来分析具体工艺路线加工过程中可能处于的状态和状态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其可靠性,是一条为构建虚拟制造系统提供决策支持的有效途径。

摘要:虚拟企业本身的可靠性决定了能否有效满足加工任务要求。因此,从定量角度研究虚拟企业的可靠性,成为建设有效虚拟企业的必经之路。在研究虚拟企业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工作流技术建立虚拟制造过程活动网络模型,映射为Petri网,并利用可达性分析虚拟企业的可靠性,为虚拟企业构建提供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虚拟企业,可靠性,活动网络,Petri网,工作流

参考文献

[1][荷兰]Wil van der Aalst.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江志斌.Petri网及其在制造系统建模与控制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

手表效应与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 篇10

1 网络口碑

付琛 (2008) 认为网络口碑是潜在、实际或者先前的顾客对产品或者公司的任何正面或者负面的评论, 该评论能通过网络传递给大众群体或者组织。网络口碑可以通过在线论坛、新闻组、BBS 等方式传播。毕继东 (2010) 认为在以往的文献中, 对于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口碑名称界定存在分歧, 出现了几种称谓, 例如网络口碑 ( Internet Word-of-Mouth) 、在线口碑 (Online Word-of-Mouth) 、鼠碑 ( Word-of-Mouse) 、电子口碑 (Electronic Word-of-Mouth) 、虚拟口碑 (Virtual Word-of-Mouth) 等。张强等 (2008) 认为从目前的研究角度来看, 主要关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把消费者在网上对于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打分 ( rating) 看做消费者向其他人传播自己对于这种产品或者服务的看法和意见, 这种网络口碑的形式简单, 已经形成了量化的数据, 十分便于衡量和量化分析, 因此被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用;另一种是研究者倾向于把消费者在网络上发布的文字性的评价作为网络口碑的形式来进行研究。但是无论是哪种方法, 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网络口碑的形式不同, 而其内涵是不变的, 即消费者之间关于某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使用情况和所有权的所有非正式交流和沟通, 只不过这种沟通是在网上进行的。

现有研究认为网络口碑的要素包括:①传者, 即发送者, 指主动在网上发表对某产品或服务的意见和评价的消费者, 也指在网上转载他人评论的消费者;②信息, 指发送者在网上发布的文字、声音、视频等数字化的文档, 能够被其他人搜索、获取和理解;③接收者, 指主动搜寻或被动获取了口碑信息的消费者。

与传统口碑相比, 网络口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双向性。通过网络这一媒介, 组织和消费者个人之间能够实现双向的沟通。不仅组织或者产品的信息可以以低成本和前所未有的规模传递给消费者, 而且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信息在营销史上第一次能够直接通过网络渠道为组织所知, 厂商可以对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反馈进行实时监控, 因此能够及时和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对于自己产品或者服务的意见以及出现的问题, 便于生产者对消费者作出快速的反应。

第二, 易测量性。在互联网出现之前, 口碑大多是消费者之间的口耳相传, 是无形的, 难以捉摸和把握, 对它的测量也非常耗时费力, 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很难实现的。厂商或者研究者无法进行测量, 就更谈不上对口碑信息作出快速的反应, 以及利用口碑进行有效的营销和公关。而在网络口碑传播的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将口碑的传播变成了有形的过程, 为研究者和厂商测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伴随着这一过程, 基于互联网的口碑营销才成为当前热门的营销和公关手段以及研究的热点问题。

第三, 规模和数量较大。由于对于消费者来说, 在网络上传播自己消费体验的成本很低, 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关于某次消费的体验, 这就造成了网络口碑在数量上有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第四, 可控制性。互联网的匿名性给厂商操纵口碑信息提供了可能,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的特性, 厂商可以比较容易地在网上通过发布虚假的信息诋毁竞争对手的声誉, 或者提高自身的声誉。这就给消费者利用网络口碑作出购买决策提供了一定的误导。

2 网络口碑的手表效应

手表效应指当一个人只有一块手表时, 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 但是当他同时拥有两块手表时, 并不能因此得到更准确的时间, 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而不能确定时间。手表定律最早应用在企业管理方面: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 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 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和传统口碑相比, 网络口碑除了具有匿名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之外, 网络口碑的信息量还大大高于传统口碑。借助于众多搜索引擎, 消费者可以在短短几秒时间里, 获取关于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成千上万条的网络口碑信息。这其中既有对该产品或服务的正面评论, 也有对该产品的负面描述, 还有不少企业人为地制造正面口碑。已有的研究都是将正面网络口碑和负面网络口碑分开研究的。然而, 事实是当在网上流传的关于同一产品的口碑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时, 二者的效果并不会相互抵消。作为消费者而言, 每一个特定的消费者都是同时接触到“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 这就好像消费者同时拥有“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两块手表一样, 并不会因此而得到一个更准确的时间 (购买或者放弃购买) , 反而会影响消费者对网络口碑信息的信任, 让消费者无所适从。网络口碑的手表效应降低了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 从而降低了口碑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力。

针对同一产品或服务, 之所以会产生手表效应,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企业产品或服务品质的异质性。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本身并不是完全同质的。企业产品的质量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导致每个消费者得到的产品品质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而带来不同的口碑。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尤其是所提供服务的质量, 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销售人员或服务人员的心情和态度。而这种异质性必然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产品体验, 从而产生不一致的消费者口碑。

第二, 消费者期望不同。每个消费者的价值观不同, 对产品或服务的关注点不同, 期望从产品中得到的价值也不同。如果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期望得到了满足, 即使其他方面有瑕疵, 消费者也会倾向于认可该产品。如果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 即使其他方面完美无缺, 消费者也会因此产生不满。因此在消费了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时, 也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从而产生不同的口碑。

第三, 消费者自身表达能力的影响。由于网络口碑主要以文字形式进行保存和传播, 因而网络口碑的传播必然受到消费者自身表达能力的影响。表达能力强的消费者, 会刻意侧重其想要强调的部分, 增强其影响, 弱化其不愿意侧重的部分, 产生带有很强倾向性的网络口碑。表达能力差的消费者, 其提供的网络口碑信息往往是简单的正面信息, 或者是负面信息。

第四, 企业故意混淆视听。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以及传播的低成本性, 给企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营销途径。网络口碑影响已经成了很多企业的营销重点。一些专门针对企业网络口碑营销的网络口碑公司也应运而生。即使很多消费者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体验是非正面的, 但因为网络上会出现很多刻意赞扬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网络评论, 也让消费者很难抉择。另外, 有些企业之间还会出现相互诋毁的现象, 可以制造一些虚假的口碑信息, 影响消费者决策。

3 网络口碑手表效应的对策及建议

由于种种原因, 网络口碑信息的手表效应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尽量减少非客观非真实的网络口碑信息的传播, 从而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网络口碑信息交流平台。

第一, 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网络口碑。

从网络口碑实践来看, 产品功能质量、服务质量会成为影响网络广告传播的关键点, 产品功能和服务质量好的品牌在网络口碑信息中的评价都是正面的, 直接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 促进客户和品牌的交流。企业所提供的同质且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是正面口碑的基础。消费者只有对该产品有了积极正面的体验后, 才有可能形成正面的口碑信息, 从而达到推广该产品的目的。

第二, 重视网络口碑道德建设。

电子商务产生之后, 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 信息的流动速度大大加快, 生产和信息的提供成本明显降低。消费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某一产品的海量信息, 但是却无法辨别其真伪。由于网络的匿名性, 提供虚假网络口碑信息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约束和制裁, 是导致网络口碑信任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干预。一些企业利用互联网大肆发表对自己有利的口碑信息, 而极力删除掉对自己不利的网络口碑信息, 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于网络口碑信息的信任。因此网络口碑道德建设迫在眉睫。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消费者尤其是企业认识到, 共建网络口碑道德,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网络口碑环境, 不仅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三, 建立网络口碑评价体系, 细化口碑评价标准。

由于大部分消费者缺乏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 因此所发表的网络口碑和使用体验比较粗糙, 很多都是单纯的“好”或者“不好”, 这样的网络口碑信息对于信息的浏览者而言, 建议性和指导性都不强。首先应该通过一些现场活动和网络宣传, 积极地引导消费者进行产品体验。企业应该努力提升消费者参与的激情, 延长消费者接触产品或服务的时间, 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沟通, 及时地消除消费者对于企业或者产品的一些误解。其次, 由于消费者发布网络口碑信息时往往带有较为浓重的感情色彩, 经常会夸大该产品或服务在某方面的优点或者缺陷。应该建立相应的网络口碑评价体系, 细化网络口碑评价标准, 对于消费者所提供的网络口碑加以规范, 避免消费者简单地作出单一的判断, 积极引导消费者提供真实、客观、专业的网络口碑信息。

第四, 建立网络实名制, 增强线下联系。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 网络成员使用虚拟的ID发表个人看法, 这就使得消费者浏览信息的时候对于口碑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如果能够采用实名制, 对发布网络口碑信息的消费者的身份可识别, 必然会增加网络口碑的可信度, 从而有助于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网络口碑信息环境。另外密切成员之间的线下联系, 增强网络口碑信息提供者的双向沟通, 也有助于化解某些负面网络口碑信息对产品或服务的曲解, 提高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

摘要:网络口碑由于传播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 已经成为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网络口碑信息并非越多越好, 过量的网络口碑信息容易产生手表效应, 即对于网络口碑信息的可靠性产生质疑, 从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网络口碑的手表效应出发, 分析了网络口碑手表效应产生的原因, 并给出了降低网络口碑信息手表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口碑,手表定理,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付琛.网络口碑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 2008 (30) .

[2]毕继东, 胡正明.网络口碑传播研究综述[J].情报, 2010, 29 (1) .

[3]张强, 李乃和.网络口碑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4) .

[4]高翔.口碑传播理论及对营销的实践意义[J].市场营销, 2002 (7) .

浅析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 篇11

【关键词】研究 网络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建设的重要因素。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必须确保不间断的运行,当计算机网络的局部故障,应该能够迅速恢复故障和全方位的监控,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来防止整个计算机网络陷于瘫痪。因此,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影响的因素很多,需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施工方案,以保证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问题,使计算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正常的运行,促使计算机展领域的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简介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网络设备、线路对各种独立的功能进行支配,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并运用通信协议和网络软件将该网络的功能进行完善,使计算机网络更加的方便化和功能化 ,完成信息传送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网络模式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属于远程终端联机阶段,是一种点对点的网络模式。

第二带计算机网络在第一代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点对面的网络覆盖模式,属于计算机的网的网络阶段,而第三代计算机网络逐步形成面对面的网络,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阶段。

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属于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国际的互联网络,属于信息高速公路发展阶段。

三、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定义

我们提到的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网络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满足需求,通常指网络系统性能指标(如连通情况,响应时间,阻塞率,吞吐量等)来表示系统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实现的所需功能越多,它的可靠性也就越高。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系统,要确保其基本的连通性前提,应尽量用户的基本要求。

四、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方法

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主要可以通过四种途径,下文將逐一进行介绍:

第一种是基于综合评估的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研究可以采用许多方法,其可靠性的措施和指标是不一样的,融合在一起的各种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靠性的综合评估方法已成为近年来的可靠性研究一个新的方向。

第二种是基于仿真的方法:网络模拟统计方便,形象直观,具有灵活的测试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网络可靠性研究时可以采用基于仿真的方法,减少计算量。

基于数学的方法:基于数学的方法也是研究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之一,这其中有多重类型,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算法、布尔代数法、模糊可靠性法和多项式法等等。

基于可靠性测度的方法:可靠性测度方法是指对计算机和的可靠性进行测量和估计,这是定量表示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测度就是量化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的表示方法。

五、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方法

(一)侧重计算机网络的总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的层次结构和结构体系。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既有实体的设备,也有虚拟的,不可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对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这显然是很难从网络架构和层次上获得视觉效果的。要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层次,从而进行合理设计和完善这个虚拟的,无形的网络可靠性,促进网络实体更好地发挥功能,从而提高了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二)合理化设计网络层次布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应用层,网络服务层,网络物理硬件层和网络操作系统层。应用层主要用于满足如OA系统,教学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用户的需求,网络服务层主要用于提供数据库,电子邮件和其他网络服务,网络物理硬件层计算机网络硬件拓扑角色扮演,网络操作系统层是第三方软件代表。

(三)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容错性设计

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一般来讲是说计算机网络在故障存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不失效保持正常工作的特定,下面将具体介绍设计计算机网络容错性的方法:

1.在网络的设计形式方面,选用并行带冗余的形式,有利于网络中心与各个用户端以及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2.在网络应用方面,把广域网、局域网以及路由器等网络覆盖模式互联,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3.在网络服务器运用方面,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采取新型的技术设备,选择可靠性高、容错性强的服务设备,提高网络服务器的整体质量,从而避免故障的发生。

4.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冗余设计

这种冗余设计的计算机网络是由配置在网络上重复的关键设备或组件组成的,当网络发生故障时,冗余的网络组件或设备可以替代功能受损的设备或组件发挥作用,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同样这种网络设计能够通过备份设备连接到网络设备节点,传达信息。在网络故障时,另一网设备能够继续支持网络工作运行,提高网络本身的可靠性。

六、结语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从这也可以看出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是必要的。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来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认真研究,充分整合各种设计方法,分析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合理布局,设计网络层面,加强计算机网络容错和冗余设计,研究设计尽可能减少计算机网络故障,有效地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向明. 浅析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式[J].新课程学习(中). 2011(05)

[2]张晓杰, 姜同敏, 王晓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05)

[3]王迎新. 计算机的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09)

[4]张云松. 以加入WTO为契机实施统计信息网络设计[J].辽宁财专学报.2002(04)

矿井通风网络结构可靠性的研究 篇12

矿井通风系统是由纵横交错的井巷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用图论的方法对通风系统进行抽象描述, 把通风系统变成一个由线、点及其属性组成的系统, 称为通风网络。通风网络的基本形式分为:串联风路, 并联风网, 角联风网, 矿井复杂风网都由此三种基本形式组成。

2 通风网络的基本形式及特性

矿井空气在井巷中流动时, 风流分岔、汇合线路的结构形式, 称为通风网路。用直观的几何图形来表示通风网路就得到通风网路图。通风网路可以分为复杂通风网路和简单通风网路两种。简单通风网路是仅由串联和并联组成的网路。含有角联分支, 通常是包含多条角联分支的网路, 称为复杂通风网路。通风网路中各风路的风量是按各自风阻的大小自然分配的。串联、并联和角联是三种通风网路中各分支的基本联接形式, 不同的联接形式具有不同的通风特点和安全性能。

2.1 串联通风及其特性

两条或两条以上风路彼此首尾相连在一起, 中间没有风流分合点时的通风, 称为串联通风。串联通风也称为“一条龙”通风, 其特性如下 (图1) :风量相等Q1=Q2=Q3=Q4=Q5;风阻相加R=R1+R2+R3+R4+R5;阻力相加h=h1+h2+h3+h4+h5。

2.2 并联通风及其特性

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分支在某一节点分开后, 又在另一节点汇合, 其间无交叉分支时的通风, 称为并联通风。并联网路的特性如下 (图2) :风量相加Q=Q1+Q2+Q3+Q4;阻力相等h=h1=h2=h3=h4;风阻小于任意分支之风阻:

上述关系式表明:当并联网路的总风量一定时, 并联网路的某分支所分配得到的风量取决于并联网路总风阻与该分支风阻之比。风阻大的分支自然流入的风量小, 风阻小的分支自然流入的风量大。

2.3 角联通风及其特性

在两条并联巷道中间有一条联络巷道, 使一侧巷道与另一侧巷道彼此相联所构成的网路。起联结作用的巷道称对角巷道, 其余为边缘巷道。对角巷道风流方向不稳定, 它受边缘巷道风阻影响, 应注意避免可能出现的无风和反风现象。角联网路的特性如下 (图3) :角联分支ab的风流方向不稳定, 当ab分支无风流流动时R1/R2=R3/R4;当ab分支风流为b向a时, R1/R2>R3/R4;当ab分支风流为a向b时, R1/R2

3 矿井通风网络稳定性分析

3.1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诸多因素决定了矿井通风系统。根据相关因素把矿井通风系统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瓦斯、煤层自燃和高温等影响矿井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 为了便于管理、设计和检查, 把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一般型、降温型、防火型、排放瓦斯型、防火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防火型、排放瓦斯与防火及降温型几种, 依次为1~8这八个等级。矿井通风方式有串联通风和并连通风两种。

矿井通风方法以风流获得的动力来源不同, 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1) 自然通风:利用自然气压产生的通风动力, 致使空气在井下巷道流动的通风方法叫做自然通风。自然风压一般都比较小, 且不稳定, 所以《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井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2) 机械通风:利用扇风机运转产生的通风动力, 致使空气在井下巷道流动的通风方法叫做机械通风。采用机械通风的矿井, 自然风压也是始终存在的, 并在各个时期内影响着矿井的通风工作, 在通风管理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特别是高瓦斯矿井尤应注意。

3.2 影响风流稳定性的因素

仅由串、并联组成的风网, 其稳定性强;角联风网, 其对角分支的风流易出现不稳定;在角联风网中, 边缘分支的风阻变化可能引起角联分支风流改变;在实际生产矿井, 大多数采掘工作面都是在角联分支中。应采取安装调风设施的措施, 保证风流的稳定性。

矿井风网内主要通风机、辅助通风机数量和性能的变化, 不仅会使风网内其他分支风量也发生变化, 而且会引起风机所在巷道的风量变化, 并影响风网内其他风机的工况点。具体如下:1) 单主要通风机风网, 当主要通风机性能发生变化时, 风网内各分支风量按主要通风机风量变化的趋势和比率而变化;2) 多主要通风机风网内, 即使分支风阻和风网结构不变, 当某主要通风机性能发生变化时, 由于各主要通风机风量配置和风网总风量发生了变化, 因此, 各主要通风机的风网总风阻与工作风阻也有所变化。

4 结论

矿井通风系统是否稳定与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样, 稳定的通风系统也决定着矿井的抗灾能力的高低。影响矿井的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 如上文所述, 通风系统的安装、通风方法的选择, 有无瓦斯巡检系统, 都会对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代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应当具备通风系统简单有效, 阻力分布合理的特点, 不论是在矿井的设计阶段还是投入生产的阶段, 都必须尽可能的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从而达到煤矿矿井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

摘要:矿井通风系统是实现矿井有效通风的前提条件,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的分析研究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本文确定了影响其可靠性的自然因素及通风安全管理因素,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符合实际的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网络

参考文献

[1]辛兵.矿井通风系统改造[J].同煤科技, 2010 (3) .

[2]景国勋, 姚嵘, 张甫仁.矿井通风系统合理性的灰色综合评判[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1 (8) .

[3]薛河.矿井局部通风系统可靠性定额的确定[J].煤炭工程师, 1996 (5) .

上一篇:小城市下一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