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质量

2024-06-03

可靠性质量(精选11篇)

可靠性质量 篇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提升,尤其在电信、金融、能源等一些国家重点行业,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行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信息系统对业务的覆盖,更重要的是信息化的质量如何。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信息系统质量的重要性,开展了对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障。信息系统的质量可以从功能、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方面来衡量,通常关注系统的功能实现度,运行时效率和性能,但对于系统可靠性的考察由于缺乏手段和依据,而没有进行很好的验证。对于重点行业的信息系统来说,业务通常要求24小时不间断运行,因此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是业务持续运营的基础保障,任何一次系统失效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质量模型非常重要,将为全面衡量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质量。本文将深入研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建立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质量模型,为可靠性测试用例的设计提供依据,为实施信息系统可靠性测试提供理论支持。

1 信息系统可靠性概念

可靠性[1]表示人们可以指望系统完成所期望功能的这样一些特质,它包含很多因素,如成熟性、容错性及易恢复性等。1983年美国IEEE计算机协会对“软件可靠性”正式做出如下定义:

1)在规定条件下,在规定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该概率是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的函数,也是软件中存在的错误的函数;系统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已存在的错误(如果错误存在的话);

2)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在所述条件下程序执行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扩大,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在软件工程乃至整个计算机工程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信息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时间间隔及给定环境条件下,按设计要求成功运行的概率,成功运行不仅要保证系统能正确地运行,满足功能需求,还要保证一定的性能服务水平,并且当系统出现意外故障时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数据不受破坏。

如何快速有效的评价一个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水平,是我们研究信息系统可靠性的核心。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可用的信息系统可靠性模型。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们,对于软件可靠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上百种的软件可靠性模型。但是,以整个信息系统为单元进行可靠性的分析与研究工作还比较少,本文正是从信息系统整体可靠性的角度入手,研究并制定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质量模型。

2 信息系统可靠性质量模型的建立

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时间间隔及给定环境条件下,按设计成功运行的概率。成功运行不仅要保证系统能正确地运行,满足功能需求,还要保证一定的性能服务水平,并且当系统出现意外故障时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数据不受破坏。

对于可靠性的质量要求,很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有具体的要求,本文在建立信息系统可靠性质量模型时充分参照了相关标准。

在《软件工程产品质量》[3,4]的系列标准中,把可靠性质量特性分解为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和可靠性的依从性四个子特性,在考虑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时,就引入了系统容错性和系统易恢复性;在《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5]标准中,从软件的全生命周期出发,给出了软件的可靠性要求,对于软件可靠性保障功能、软件复杂性、软件测试都有相应规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质量也是非常需要考虑软件可靠性因素的;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6]标准中,从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出发,提出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安全要求和管理安全要求,对于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自行软件开发等都有相应规定,因此针对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充分考虑了数据可靠性和软件可靠性;在《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7]标准中,对于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等级,应急响应提出了具体要求,所以在系统易恢复性的子特性中,考虑了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等级、应急管理、恢复指标等子特性要求;在《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8]标准中,对于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环境的可靠性也必须要考虑,引入了数据中心等级和机房环境两个子特性。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拥有大量的信息系统测试案例,在确认测试、验收测试等多种业务类型里都包括系统可靠性的测试内容。从测试经验中发现,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除了标准中提出的众多可靠性特性外,硬件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和系统可监管性也是影响信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硬件可靠性主要考虑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如果用户所选购的硬件设备自身的可靠性就不能满足要求,那么信息系统建成之后的整体系统可靠性也是无法保证的。同时,系统是否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对于系统的可靠性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在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质量影响因素中,需要考虑系统稳定性。另外,系统的可监管性高,系统维护人员就能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迅速解决,保证系统的持续可靠运行,反之,系统的可监管性低,将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质量,所以把系统可监管性也作为信息系统可靠性质量的一个质量特性。

总结以上内容,就可以定义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质量模型,它将信息系统可靠性质量属性划分为八个质量特性(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数据可靠性、环境可靠性、系统稳定性、系统容错性、系统易恢复性和系统可监管性),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质量子特性,如图1所示。

每个质量特性的定义,如下所示:

2.1 硬件可靠性

系统避免由于硬件中故障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2.2 软件可靠性

避免由于软件故障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2.3 数据可靠性

系统在数据存储、传输和数据备份、恢复方面的可靠性能力。

2.4 环境可靠性

数据中心、机房环境等多个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能力。

2.5 系统稳定性

应用系统在承受负载压力的情况下,业务能够稳定运行的能力。

2.6 系统容错性

当系统或其组成部分遇到非法输入数据、误操作、相关软件或硬件组成部分的缺陷或异常的操作情况时,能继续正常运行的能力。

2.7 系统易恢复性

在失效发生的情况下,系统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恢复直接受影响的数据的能力。

2.8 系统可监管性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对系统的监控和管理,来保障和提高系统可靠性的能力。

3 信息系统可靠性模型应用实例

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市场上,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都有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哪个操作系统的可靠性更值得用户信赖,并不能给出清晰的结论。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曾经承担了“操作系统可靠性比对测试项目”,就Windows 2003 Server R2以及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进行可靠性质量对比。

在项目实施期,测试工程师依据本文提出的信息系统可靠性质量模型,制定了操作系统可靠性度量指标体系,其中重点涉及了软件可靠性、数据可靠性、系统稳定性、系统容错性、系统易恢复性和系统可监管性六大质量特性,并根据各自的质量子特性进行测试用例设计,完成了该测试项目的实施。该项目的可靠性测试结果得到了委托方和业界人士的一致认可。

经过该项目的实施,有力地论证了“信息系统可靠性质量模型”的有效性,为以后更好的评价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积累。

4 结语

软件可靠性工程研究已经成为了软件工程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基于信息系统在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系统可靠性出现质量问题,那么随之带来的损失将会是极其的惨重,所以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不容忽视。

本文提出的信息系统可靠性质量模型可以在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质量分析。与软件可靠性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可靠性质量模型比较全面,涵盖技术和管理多个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发现,不同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需求不尽相同,完全按照可靠性质量模型的特性和子特性进行测试分析,难免会出现偏差。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质量模型,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质量问题也将会是可靠性领域中长期被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业内同行共同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烨清、陈仲民,软件可靠性建模思想的比较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0.

[2]黄大荣、韩幸、姜辉,软件系统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模型研究,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6.

[3]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GB/T16260.1-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分:质量模型,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8.

[4]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GB/T16260.2-2006,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2部分:外部度量,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7.

[5]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GB/T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1.

[6]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9.

[7]中国信息安全产品评测认证中心,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0.

[8]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GB50174-19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9.

可靠性质量 篇2

控制图是用来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中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一种统计工具。

控制图的类型:

1、按控制图的用途分类(1)分析用控制图;(2)控制用控制图。

2、按控制对象的质量数据性质分类(1)计量值控制图;(2)计数值控制图。

2、冗余系统和并联系统的关系和区别。

当构成产品系统的所有单元都失效时,系统才会失效的系统称为并联系统。在一个并联系统中,只要有任何一个单元能工作,系统就能正常工作,因此,并联系统可以利用它的功能冗余单元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个由n个单元组成的冗余系统中,通常只有一个单元在工作,而其它单元则处于等待状态,当现行工作单元失效时,可通过故障监测和转换装置使得另一个贮备单元来顶替它的工作,这种系统称冗余系统。

相同的是两者都有备用单元,区别在于:并联系统的备用单元与工作单元同时处于工作状态,而冗余系统则是在当工作单元失效后,才启动备用单元进行工作。

3、什么是可靠性?其特征量是什么?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其特征量是:可靠度、累积失效概率、失效概率密度函数、失效率和平均寿命。

4、什么是质量成本?其如何组成?

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得到满意质量而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有五点的组成:(1)预防成本;(2)鉴定成本;(3)内部损失成本;(4)外部损失成本;(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5、什么是质量信息?质量信息的特征是什么?

质量信息是指反应产品质量和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应出来的各种反馈信息。

质量信息的特征:(1)分散性(2)复杂多样性(3)可识别性(4)相关性(5)适时性

6、什么是产品质量?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是什么?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硬件产品的质量特性:(1)性能(2)可信性(3)安全性(4)适应性(5)经济性(6)时间性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是什么?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互利的供方关系

8、如何用表和图的方式表述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检验严格度转换规则?

9、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其核心观点是什么?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途径,目的是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

可靠性质量 篇3

关键词:电力质量;可靠性管理;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7-015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电能用户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能的稳定供应对维持社会秩序以及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电力质量和可靠性也成为衡量电力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如何有效提高电力质量与可靠性也已经成为当前电力企业思考的主要问题。

1 新形势下电力质量与可靠性面临的挑战

电力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会面临很多机遇,同时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在新形势下,企业只有需要抓住机遇,经受住对挑战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目前,电力企业的电力质量可靠性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挑战

为遵循科学发展观,也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力质量和可靠性管理的要求得到了提高,电力企业所提供的电力资源不仅需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还要保证电力企业能够长久的发展。现如今社会对电能的依赖越来大,电能这一能源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电能的正常供应出现故障,会对正常的生活、生产等都会造成重要影响。因此,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保证电力质量以及可靠性。

1.2 电力体制改革下的挑战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市场也发生了变化,电力市场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电力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不断有大量的企业倒闭,又有新的电力企业出现。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到优势,需要提高电力质量以及供电的可靠性,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电体验,才能提高市场份额,推动企业的发展。

1.3 电能需求大幅度增加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规模逐渐增大,各行各业的用电量也不断增加,有关研究表明,在2020年,我国的桩基容量将会达到约9.8亿kWh,社会用电量将会达到约4.9万亿kWh,这一形势为供电企业带了巨大的压力,为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要发展供电技术,提高电力设备的性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才能为社会稳定,以及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2 提高电力质量与可靠性的措施

2.1 加强设备检修,降低非故障停电

要想提高电力质量和可靠性的前提是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是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力系统具有结构复杂、设备多,故障种类多等特征,因此,对于电力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难度很大。为做好电力设备的故障维修工作,工作人员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电力系统以及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来制定检修方案,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故障并对电力设备的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对于需要更换的设备 要及时更换,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在电力设备的使用方面,要有使用具有先进功能的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根据时代变化,对传统的配电模式进行改良,完善电网结构,在进行线路的架设或者系统的维修而需要进行局域范围内停电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停电计划,并提前通知用户,合理安排停电时间,尽量减小因停电造成的损失以及对社会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2.2 加强配电线路管理

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对电力质量以及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提高电力质量以及其可靠性,需要加强对配电线路的运行的管理。

首先是配电路径方面的问题,在进行线路的架设时,要结合线路的实际情况,对线路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尽量让线路的架设避开不安全的环境。工作人员对线路周围的树枝进行修剪,避免树枝挂断导线,或者对配电设备造成破坏。企业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配电线路管理,安排专门的人员定期对线路进行巡视,对设备进行保养,并采取监控措施对线路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线路中存在的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修,对于老化的部件以及绝缘遭受破坏的部件,要及时进行更换,保障配电线路的安全。在配电线路周围要设置明显的标志,警示路人小心,避免人为因素对线路的安全造成影响。

2.3 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电力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中也引入了很多先进技术,其中,自动化技术就是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起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对提高电力质量、系统的可靠性以及供电效率都有重要帮助。

自动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方式。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包含多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等,将这些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形成了自动化管理系统。传统的管理系统具有工作效率低,可靠性低,系统的相关数据计算不准确等缺陷,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系统管理模式,可以自动收集、控制、调节电力系统的数据,并且由于设备先进,收集到的数据也很精确。自动化系统中还把含有准确的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故障,并对故障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分析故障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电力质量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满足用户对用电的需求。

另外,在企业方面,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减少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推动企业发展。

2.4 完善配电网网架

配电网网架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硬件设施,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部分的配电网网架结构的调查,配电网网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架空线多、配电设备陈旧、落后等,配电网架的这些问题也会对电力质量以及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造成影响,也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留下了隐患。“

对于配电网的这些问题,电力企业要给予重视,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电力企业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配电网网架的建设,保证建设的科学合理。并安排人员对配电网网架进行定期检修,及时对陈旧、老化的设备进行维修,必要时进行更换,让配电网网架正常发挥功能,提高电力质量和系统的可靠性。

在城市化建设迅速的情况下,城市的建筑和各种设施多而复杂,例如居民小区、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等,对供电服务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也为配电网的建设提增加了难度。配电网的建设要适应城市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以经济、安全、可靠为原则,进行配电网的建设,对传统的配电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让配电网的建设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

2.5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质量与可靠性的提高与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对电力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电力企业需要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定期培训,为工作人员普及电力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让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先进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以提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除了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针对培训效果,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对于考核成绩出色员工要给予适当奖励,保持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要与其进行交流,找到问题所在,并帮助其解决。

2.6 完善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对电力质量和可靠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只有科学合理的的管理才才能让企业做好供电工作,进而提高电力质量和可靠性。

电力企业要尽力完善的管理体系,优化企业的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供电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团队的纪律性,制定奖罚制度,对工作积极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工作怠慢的员工进行惩罚。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 结 语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不仅会遇到很多发展机遇,还会面临较多的挑战,电力质量与可靠性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提高电力质量的与可靠性管理的措施主要有加强设备检修,降低非故障停电,加强配电线路管理,利用自动化技术,完善配电网网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管理制度等。

总之,电力企业要跟随时代的发展,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电力质量水平,为社会稳定供应电能,同时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寒.论新形势下的电力质量与可靠性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4, (22):186-186.

[2] 张春波.创新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28):170-170.

[3] 李艳秋.电力市场营销创新管理策略研究[J].通讯世界,2015,(2): 179-180.

[4] 赵白兰,杨大晟.基于创新组合理论的电力市场营销管理[J].中国电力 企业管理,2016,(4).

可靠性质量 篇4

1 简介

1.1 中子孔隙度标准刻度井群

中子孔隙度标准刻度井群共有9个孔隙度点其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1.2 中子孔隙度

在饱和淡水的石灰岩地层中, 充满水的孔隙体积在总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数, 用符号%表示。

1.3 补偿中子测井仪响应关系

补偿中子测井仪的响应关系就是补偿中子测井仪测量的中子孔隙度与短、长源距探测器计数率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中Φ—中子孔隙度, %;

R—短、长源距探测器计数率比。

1.4 计数率

每秒的脉冲个数, 用符号cps表示。

1.5 标准 (补偿中子测井) 仪器

指将标准井的孔隙度量值传递到刻度器的专用补偿中子测井仪。其计数率比值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0.5%、响应关系系数是在标准井中测量确定的。

2 基本理论

由于实际测量获得的中子测量数据 (计数率cps) , 其均值和方差均未可知, 因而采用未知方差时两个正态总体均值的T检验来检验不同年份测试的数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从而得出标准井孔隙度值是否稳定的结论。

未知方差时两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方法为[2]:

设X1, X2, …, Xn是取自正态总体N (μ1·σ12) 的一个样本, Y1, Y2, …, Ym是取自正态总体N (μ2·σ22) 的一个样本, 其中μ1, μ2, σ12, σ22均未知, -∞<μ1, μ2<+∞, σ12, σ22>0, 假定两样本X1, X2, …, Xn与Y1, Y2, …, Ym独立, σ12=σ22=σ2, 要检验假设

选取检验统计量

一般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如下:

(1) 提取待检验的假设H0。

(2) 选择合适的检验统计量, 在H0成立的条件下, 确定它的概率分布。

(3) 给定检验水平α, 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W1。

(4) 由样本观察值计算统计量的值。

(5) 根据统计量的值落入拒绝域W1与否, 做出拒绝或接受H0的判定。

3 检验方法及计算结果

3.1 计数率比值及其标准差的确定

3.1.1 原始测量计数率平均值的计算

补偿中子测井标准仪器在中子孔隙度标准井群 (共9口) 中测试, 每口井测5个深度点 (中点、中上10cm、中上20cm、中下10cm、中下20cm) , 每个深度点各记录长、短源距11次测量计数率值。从N年到 (N+4) 年的5年间共测n组测量数列。

对孔隙度为准i的某个标准井, 在某个测量列yj、井深l处进行第m次测量时, 得到近计数率N (Фi, yj, l, m) 和远计数率F (Фi, yj, l, m) , 则该次测量在井深l处进行了m次测量所得到的井深l处的平均近计数率N (Фi, yj, l) 和远计数率F (Фi, yj, l) 为:

式中Фi—中子标准孔隙度井群的孔隙度标称值, 共9口, i=1…9;

yj—N年到 (N+4) 年5年间共测n组测量数列, 本文例中n=7, j=1…7;

l—某口标准井中对应的测量深度, 5个测量点, l=1…5;

m—测量记录次数, m=1…11;

3.1.2 计数率比值

地面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的是补偿中子测井仪的长、短源距计数率 (cps) , 为了建立孔隙度与计数率比值的关系, 首先要确定各次测量的计数率比值 (R) 。

对孔隙度为准i的某个标准井, 在某次测量列yj、井深l处对应的平均近远比R (Фi, yj, l) 为:

对孔隙度为准i的某个标Ф井, 在某个测量列yj, 样本容量为l的年度平均近远比R (Фi, yj) 和样本标准差SR (Фi, y) 为:

式中L—测量深度点数, 本文例中L=5。

3.2 归一化比值及其标准差的确定

3.2.1 归一化比值含义

水井 (孔隙度为100%) 为一个大水坑, 内充饮用自来水, 纵向、横向满足中子测井无限大要求, 无井眼、无推靠程度影响, 其矿化度保持稳定, 因此孔隙度保持稳定。对于测试过程保持稳定的一组测量值 (9口井) , 采用以水点为标准的归一化比值后, 可以尽可能消除与标准补偿中子测井仪相关的因素, 使归一化比值主要反映中子孔隙度标准井 (群) 的变化和仪器的随机测量误差。而随机测量误差是可以控制和估算的, 这样, 中子孔隙度标准井 (群) 随年度的变化就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剥离出来。

3.2.2 归一化比值及其标准偏差的计算

孔隙度为Фi的标准井, 在年度指数为yj的那一天, 在井深l处的归一化近远比

孔隙度为Фi的标准井, 在年度指数yj时, 样本容量为l的平均归一化近远比K (Фi, yj) 和样本标准差SK (Фi, yj) :

孔隙度为Фi的标准井, 样本容量为Y的总平均归一化近远比K (Фi) 和样本标准差SK (Фi) :

式中Y—测量深度点数, 本文例中Y=7。

3.3 归一化比值的检验

K (Фi, yj) 理论上都应该等于K (Фi) 的真值。但实测K (Фi, yj) 值都偏离K (Фi) 的真值。这种偏离是井不稳定造成的系统偏离呢?还是测量误差引起的统计性偏差?这需要做统计检验。检验的标准值应是K (Фi) 的真值, 但真值通常是未知的, 因此用样本均值K (Фi) 作为此真值的最佳估计值, 即采用“未知方差时两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此时检验统计量t为:

自由度N=I+Y-2

经检验, 实际检验值 (检验水平α=0.05) 均小于临界值, 接受无显著差异假设, 即N年到 (N+4) 年 (5年, 7个数量列) 的K值在此检验水平上保持稳定, 数据见表2。

注:T检验 (检验水平a=0.05) , 采用“未知方差时两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 (经F检验, 证明‘两个正态总体方差相等的假设成立’) ”。样本数为 (n1+n2=5+7) , 查表得Ta/2 (n1+n2-2) =2.228, 因实际T检验值均小于临界值, 接受无显著差异假设, 即N~ (N+4) 年的K值在此检验水平上保持稳定。

3.4 孔隙度稳定性的检验

归一化K值允差ΔK (准i) 允的确定:

由上述T检验知归一化比值K保持稳定, 可采用样本均值 (5年、7组平均) 来代替归一化比值的平均真值, 进而求得每次测量的归一化比值Ki与平均值的差异ΔKi测;利用归一化比值系列Ki (i=1…9) 与标准井的孔隙度标称值系列Фi (i=1…9) , 进行多项式拟合, 求得标准仪器的归一化Ki与孔隙度标称值准i (i=1…9) 的响应函数K (Фi) , 该响应函数的形式为:

式中a0、a1、a2、a3均为响应系数。

对应的中子孔隙度与归一化比值的响应函数如图1所示。

根据每口基准井的孔隙度标称值Фi (i=1…9) 及其孔隙度允差Δ准 (Фi) (i=1…9) , 应用该响应函数K (Фi) , 可求得对应的归一化近远比的相应允差ΔK (Фi) 允, 计算方法为:

式中, ΔФ (Фi) 为孔隙度年度变差允许值, 具体如表3所示。

ΔK (Фi) 允的计算数据见表4和图2。

对比ΔKi测与ΔK (Фi) 允, 可知N年~ (N+4) 年的5年7组数据的ΔKi测均不超出允差ΔK (Фi) 允, 即归一化比值实测差值与归一化比值允差的比 (表中的β值) 的绝对值均小于1。

注:1.K—归一化比值;2.ΔK允=准 (准i) Δ准;3.β=ΔK测/ΔK允

3.5 结论

通过统计检验与允差的比较, 可以得出结论:在N~ (N+4) 年的5年间中子孔隙度基准井 (群) 在允许的孔隙度变差范围内是稳定的。

4 结束语

标准装置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其过程是一个可靠性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应按照可靠性设计、实验及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开展工作。对于计量标准而言, 其量值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是至关重要的属性。事实证明, 定期对标准装置进行监测, 建立监测数据库, 利用适用的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开展相应过程控制, 对提高标准装置的质量可靠性, 使其发挥有效作用, 是必要且可行的。

摘要:根据JJF 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规定, 每5年必须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进行计量考核, 以保证计量标准的计量量值稳定可靠。通过定期对标准装置进行监测, 建立监测数据库, 利用可靠性数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获得定量指标来进行过程控制和稳定性核查。经过对5年7个数量列数据的T检验分析, 获得了在设定检验水平上保持稳定的数据结果。说明采用适用的统计方法进行质量可靠性分析是可行的。

关键词:中子孔隙度,计量标准,质量可靠性

参考文献

[1]JJF 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S].

软件质量的可靠性参数研究论文 篇5

管理带来安全风险的方面有很多,它包括混乱的管理、权限非配不明显、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可操作性的缺乏等等。一旦网络受到不明的攻击或破坏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和制止,这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害。由此可见,对网络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我们网络的可靠性。软件质量的可靠性参数:

1系统平均不工作间隔时间(MTBSD或MTBD)

设软件正常工作的总时间是a,系统由于软件故障的原因而停止工作的次数为a,那么定义TBSD=Tv/(a+1)。在这个等式中,TBSD称之为系统平均不工作间隔时间;Tv称之为软件正常工作的时间总和(h);a则称之为系统由于软件故障的原因而停止工作的次数。系统的平局不工作间隔时间直接的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

2MTTR

当软件出现了缺陷之后,MTTR反应了其采取对策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MTTR也反映出了设计软件的企业或公司对其用户的责任心。在线系统的MTTR一般只要求在2天以内,变差系数应小于1。一般的MTTR也应小于7天,变差系数小于1。

3可用度(设为A)

同样,设软件正常工作总时间为Tv,由于软件出现问题导致系统不工作的时间为TD,则可用度A的定义:A=TV/(TV+TD),亦可将等式表达成A=TBD/(TBD+TDT)。它直接的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在等式当中,TBD就是前面所说的系统平均不工作间隔时间,TDT称为平均不工作时间,我们也把它称之为MDT(h)。一般生产用计算机系统对A的要求是达到99.8%;银行计算机系统对A的要求是在99.9%以上。

4平均不工作时间(MDT)

平均不工作时间是指由于软件出现了故障,导致系统不工作的平均时间。在线系统是要求MDT不能超过10分钟,其他的系统的MDT一般在30分钟之内即可。

5在一定的时期内系统不工作的次数

由于软件出现的种种问题所导致的软件停止工作,并且必须由用户(或者工作者)自己再次将软件启动才能继续正常运行的次数。

6偶然故障率

一般在软件设计公司将设计好的软件交付给用户使用了四个月之后,我们称之为偶然故障期,偶然故障期的单位以没1000h的故障数为基准,它对软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质量有直接的反应。对偶然故障率的`要求一般是不能超过1,即每1000个小时内的故障不能多于1个。

7处理能力

软件的处理能力包括很多种。例如,我们可以用每小时平均处理的文件数量、每项工作需要多少秒的反应时间等来表示,根据具体的需要而定。这项指标可以在评价软件及系统的经济效益时来进行衡量。

8使用方误用率

使用方误用是指使用软件的用户不按照软件的相关使用守则造成的使用错误。在总使用次数中,使用方误用率是指使用者在使用的总次数中误用的次数所占的百分率。导致用户误用的原因之一是用户对软件的使用说明理解不深,操作不够熟练,但也有可能是没有讲清楚使用说明而引起的使用误解。还有其他的原因,例如软件系统的可操作性还应改进、还要深入对使用方的使用培训等等。

9初期故障

初期故障一般定义为在软件交付给用户使用后的三个月内出现的故障。软件设计的好与坏、软件规模的检查、软件调试是否彻底等因素直接的影响初期故障率的大小。

10用户提出的补充要求的数量

用户所提出的补充要求越多,说明软件的设计越没有满足用户的需要,即使有些要求是特定用户的一些特定要求,但是生产方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应该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奥迪,汽车可靠及高质量制作 篇6

发动机

一辆汽车的生命有多久,一个品牌的口碑,很多时候是取决于发动机的可靠性。奥迪在发动机转速最频密、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件上下了一番测试及品质控制的苦功,如发动机座的钻孔和打磨过程便经过了精密的监察,确保没有分毫偏差;凸轮轴则经过专利发明的特别热处理工序,确保凸轮轴表面坚固耐用;连杆的切割方法并没有采用传统费时又会破坏刚度的锯切式,而是使用预先设定连合的方法;于连杆末端的表面预留连断折位置,当重新组合时,便会有更高的准确度及刚度;曲轴是由最新的控制系统监察制造,并配合专利发明的打磨制造技术,大大提高曲轴各连点的刚度及表面的顺滑。当一台发动机组合完成后,便要进行最后的耐力测试。工作人员通过电脑的协助,在测试机床上读取高速而长时间运转的数据,检查点火系统是否运作正常,机油有没有泄漏等。

车身

奥迪是现时世界上唯一一家坚持采用双面镀锌处理钢材为车身用料的车厂。镀锌既可增强车身的刚硬度,也确保长时间的抗腐蚀功能,难怪奥迪汽车的防锈蚀保养年期可长达十年了。接着,钢材便会压制成车身的各部件,虽然钢材在压制时承受极大的压力,但因为整个过程都由精密仪器监察,故偏差幅度只有百分之数毫米,更会有机械臂不断检查各部件的尺码,跟设计师于电脑辅助设计程式中的作品互相印证,如有错误便会即时通知压制部门的员工。

其后,车身会运往车身组合部门,以焊接方式将各部件连成车形。焊接是十分重要的工序,因为这工序决定了一辆汽车的车身刚度、车体是否有不正常的变形,以及焊接点的坚固。奥迪汽车的焊接点往往超过5000个,全都在车体最重要的部分上,再在每个焊接点上覆盖锌,形成了一个坚固、耐用的车体结构。

然后,车身便会运往涂漆。员工需穿上防尘衣服,俨如电脑晶片的生产部门。尽管是自动喷漆的机械,亦会覆盖着洁净但透气的帘布。上漆工序不但影响到汽车的外观,更会直接左右车身的防锈表现,所以奥迪对上漆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既要令车身看来晶莹剔透,亦要有保护功能。车身上不同的部位需要不同的保护力,故奥迪采用了可变漆层方法,在不同的位置涂上层数不同的漆油。不过,总的来说,一辆奥迪汽车的保护漆油,重量往往超过30公斤,可见车厂是如何看重保护漆层及车身油漆的耐久性了。

测试

可靠性质量 篇7

1 供电企业进行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当前, 我国供电企业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整体上都较为滞后, 多数企业并未意识到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对于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而思想上的滞后必然导致管理措施收效甚微。对于供电行业而言, 良好的物资质量管理在整个企业良性运转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更是供电企业取得市场占有率与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供电企业的一个普通电力项目而言, 物资消耗在整个项目的资金投入中占据了55%~60%的比例, 足以彰显其重要性。除此之外, 进行供电企业物资质量管理还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含量。

供电企业能够取得长远发展还依赖于良好的社会形象的树立, 能够保障企业实施的项目都安全高质是必然要求。企业项目质量不过关, 是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措施以及企业经营理念出现差错的重要体现。供电企业的可靠性管理能够在综合企业当前多重因素的前提下为企业发展以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与规范化提供保障。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对供电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以最少的人力与物力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是供电企业面临的新问题。供电企业要想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取得一席之地, 就必须从管理模式开始革新, 并按部就班地实施各项管理措施, 保障供电企业项目的可靠性以及质量, 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综上, 在供电企业实施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大方面:分配电能、指导生产、规划发展与创造收益。

2 推进供电企业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2.1 供电企业物资质量管理的各环节分析

要做好供电企业物资管理, 必须从以下几个核心环节入手:首先是计划环节。在计划环节, 供电企业需要对当前的供电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物资计划, 以供给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物资需求。通常而言, 计划环节需要完成的步骤有企业内部主管物资的部门要对当前市场中的物资进行一个科学的市场调研, 从而在掌握市场动态信息的基础上保证企业供电项目所采用的物资都是物美价廉的。在市场调研之后, 需要结合调研结果与项目的具体内容来列出一份物资清单, 要满足客户需求、符合企业购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在购进物资之前, 企业一定要考虑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其次是采购环节, 在这一环节要重点控制好物资成本,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与专业人员制定出一份最合理的采购方案。而物资采购可以采用原厂合作、比价采购甚至网购等方式, 拓宽采购渠道, 节省采购成本。最后则是物资的使用与储存环节。使用环节进行物资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就是物资的科学使用与合理分配。在物资配送环节一定要注意保障运输质量, 避免物资的损耗。除正常的供电项目所需物资之外, 企业还需要储备一定的物资, 以备不时之需。

2.2 供电企业进行物资质量管理的方法探究

2.2.1 实施全过程物资质量管理

供电企业物资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三大方面。事前控制是指在供电项目实施之前就需要做好项目的物资准备管理工作, 主要从物资准备与技术准备两方面入手。物资准备是保障供电项目正常实施所必不可少的步骤, 主要是将原材料、供电相关配件以及基本供电设备进行准备与质量检测控制。在质量检测方面, 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而技术管理则是从项目施工的实施方案可行性、图样资料准备以及项目计量等方面进行管理。物资质量的事中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物资质量与进度的控制。对于供电企业而言, 最重要的质量管理依据则是合同, 因此在合同中要对项目的利益相关者, 如供电企业、物资供应商等进行明确的责权划分。除此之外, 要做好物资的合理分配与管理工作, 尽量减少物资损耗, 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在此过程中, 物资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水平, 并能够熟悉设备的查收与检验。最后则是对物资质量管理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的重点则是进行物资质量评定、质量验收工作, 只有做好事后控制, 才能保障整个电力系统能够正常以及安全地运转。

2.2.2 创新性物资管理措施

随着供电行业的发展以及供电企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为顺应这一时代发展潮流, 就需要从信息化、系统化以及自动化三大方面进行物资质量管理。所谓信息化管理, 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进行管理, 通过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供电企业的科学数据分析, 从而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系统化管理则需要制定出系统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案, 通过多个环节的系统化建设, 提高企业的物资质量管理效率, 并在规范化的基础上确保企业管理的常规化运转。而自动化管理者则主要是针对物资存储, 自动化的货仓则能够保障物资的充足供给。

2.3 供电企业进行可靠性管理的方法探究

2.3.1 对供电可靠性进行制度建设强化

制度建设是整个供电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 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并在制度与措施的落实过程中进行强有力的监督, 确保执行过程的标准化与科学化。而在具体的制度制定方面, 则可以从停电制度、供电的月度管理以及企业的项目计划等方面入手。尤其是停电计划, 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对停电后应急方案也需要科学化制定, 整体而言, 要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强化尽量实现停电次数与时间的减少。

2.3.2 对供电可靠性进行技术建设强化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 只有通过科学技术建立起完善的供电电网, 才能实现企业项目的正常运转。在技术手段方面, 首先要增强电网的灵活性, 减少断电给当地企业以及人民带来的不便。其次则是要通过在解决线路矛盾方面加大企业资金投入, 通过对整体供电硬件设备的提升, 解决因设备老旧而带来的问题。最后则是建立起严格的技术鉴定, 严禁不合格的设备进行电力供应系统。

3 结束语

供电企业要实现新发展, 就必须变革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将创新思维融入到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中, 在全社会树立起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而为了保障企业改革的成效, 必须通过详细的了解与分析, 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阻碍性问题。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 企业内部一定要在提升思想重视意识的基础上加大改革管理力度, 力求实现企业管理水平与供电质量的提升, 也为社会与人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的用电环境。

摘要:对于供电公司而言, 其日常运营管理的重要项目之一就是物资管理。通过物资管理, 保障供电公司能够实现物资的使用、采购以及计划等环节的协调, 为供电公司实现低消耗、高效益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而供电公司的可靠性管理则是从企业内部入手, 力求工作的各项细节都安全高效, 为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正常供电。因此, 进行供电企业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 无论是从企业层面而言, 还是从国家社会层面而言, 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这两大方面入手, 为寻求供电企业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供电企业,物资质量,可靠性,创新

参考文献

[1]朱筱璐.电力企业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探究[J].商品与质量, 2014 (1) .

[2]于雅雄.电力企业物资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探析[J].2012, 27 (345) .

一种提高软件质量的可靠性方法 篇8

软件质量是软件工程中的重要一环[1], 软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软件开发的返工量、开发成本以及软件的上市时间等等。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 软件的质量越来越重要, 而软件可靠性是衡量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1 软件质量的评价标准

ISO/IEC 9126-1991规定软件质量可用3个特性来评价[2]:

(1) 功能性 (functionality) 是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的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这里的功能是指满足明确或隐含的要求的那些功能。

(2) 可靠性 (reliability) 是与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 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3) 易用性 (usability) 是与一组规定或潜在用户为使用软件所需作的努力, 和对这样的使用所作的评价有关的一组属性

本文讨论的是软件的可靠性, 主要从量化的角度改善软件工程, 并最终改善软件质量的可靠性。该方法是先对以前相似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的缺陷分为若干个原因, 而每一个原因根据严重程度又分为不同, 然后采用量化的方法进行计算, 根据专家的建议最后确定一个标准。

对于现在开发的软件同样采用收集发现的错误, 然后量化进行计算, 如果得到的结果跟专家的建议不一致, 则必须进行改进。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改正。

2 软件质量保证的具体实施过程

2.1 收集和分类旧软件缺陷信息

为了说明这一过程, 假定软件开发组织收集了为期一年的缺陷信息。有些错误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发现的, 其他缺陷则是在软件交付给最终用户之后发现的。尽管发现了数以百计的不同类型的错误, 但是所有错误都可以追溯到下述原因中的一个 (或几个) :

*规约不完整或规约错误 (Incomplete or Erroneous Specification, IES) 。

*与客户通信中所产生的误解 (Misinterpretation of Customer Communication, MCC) 。

*故意与规约偏离 (Intentional Deviation from Specification, IDS) 。

*违反编程标准 (Violation of Programming Standard, VPS) 。

*数据表示有错 (Error in Data Representation, EDR) 。

*构件接口不一致 (Inconsistent Component Interface, ICI) 。

*设计逻辑有错 (Error in Design Logic, EDL) 。

*不完整或错误的测试 (Incomplete or Erroneous Testing, IET) 。

*不正确或不完整的文档 (Inaccurate or Incomplete Documentation, IID) 。

*将设计翻译成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错误 (Error in Programming Language Translation of Design, PLT) 。

*不清晰或不一致的人机界面 (Ambiguous or Inconsisten Humen/Computer Interface, HCI) 。

根据原因的不同, 把缺陷分为严重、一般和微小。为了使用统计软件质量保证方法, 需要建一张表格, 如表1所示。

根据上表中情况, 我们可以进行量化的方法, 量化的方法如下:

Ei=在软件工程过程中的第i步中发现的错误总数

Si=严重错误数

Mi=一般错误数Ti=微小错误数

PS=第i步的产品规模 (LOC、设计陈述、文档页数)

Ws、Wm、Wt分别是严重、一般、微小错误的加权因子。

在软件过程中的每一步中, 分别计算各个阶段的阶段标准 (Phase Index) PIi:

通过计算各个PIi的加权效果得到错误指标EI:

得到EI的结果后, 专家建议对这个EI加以修正, 最后确定它的一个范围。

2.2 新的软件开发收集缺陷和改正

根据表1, 对新的软件缺陷进行收集, 然后计算新开发软件的EI, 如果发现新的EI不在专家的建议范围之内, 那么必须对软件进行改正。改正方法如下:

(1) 先改正引起严重错误的原因, 并对其中对系统有重要影响的缺陷先进行纠正。

例如:可以优先考虑IES、EDR、PLT和EDL作为“重要少数”原因

(2) 对于不同的原因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改正。

例如:为了改正EDR, 开发者可能要使用CASE工具进行数据建模, 并进行更为严格的数据设计评审。

(3) 随着软件的改正, 新的候选错误原因要提到改进日程上来。

改正以后重新对EI进行量化, 如果还未达到专家的标准, 则再进行改正, 直到符合专家的标准为止。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软件开发的质量保证, 提出对新软件和旧软件进行比较的量化方法, 并且提出如何对新软件进行改正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软件测试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软件可靠性是软件工程学与可靠性工程学结合产生的前沿学科。软件的可靠性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结合新的软件和旧的软件, 从量化的角度进行研究, 提出了保证新软件的质量可靠性的方法。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质量,软件可靠性,加权因子

参考文献

[2]ISO/IEC91261.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quality (Part1) :quality model[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3]Bevan N.Measuring usability as quality of use[J].Journal of Soft-ware Quality, 1995.

[4]Fenton N.E., Pfleeger S.L..软件度量[M].杨海燕,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可靠性质量 篇9

对于只有长时间停电才受影响的传统负荷来说,这种供电可靠性指标无疑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精密仪器和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设备对电压变化很敏感,短时的供电中断或电压有效值下降,往往会造成设备不正常运行,发生停机等事故,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和电力负荷环境下,这种传统供电可靠性指标已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要求,必须重新认识供电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应基于用户直接感受到的电能质量,而不是按供电企业传统的标准来评价。即使没有长时间停电,但因电能质量不良而致使用户设备停机或出错的情况,仍应看作电能质量不合格。在实际中,由电压暂降和短时间中断引起的用户投诉占整个电能质量问题的相当大部分。所以,为全面地评估供电质量,有必要在可靠性指标计算中,将电压暂降和短时间中断的影响加以反映。

1 供电可靠性的传统指标

1.1 IEEE指标

IEEE 1366《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导则》标准中,对供电可靠性采用以下指标衡量。

1) 供电系统年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

SAΙFΙ==λiΝiΝi(1)

式中:λi为故障率;Ni为负荷点i的用户数。

2) 用户年平均停电频率指标(CAIFI)

CAΙFΙ=(2)

受停电影响的年总用户数的统计按受断电影响的用户一年内不管其被停电的次数有多少,每户只按一次计算。

3) 供电系统年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SAIDI)

SAΙDΙ==UiΝiΝi(3)

式中:Ui为年停电时间;Ni同式(1)。

4) 用户年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CAIDI)

CAΙDΙ==UiΝiλiΝi(4)

式中:λiNiUi同式(1)和式(3)。

5) 平均供电可靠率指标(ASAI)

ASAΙ==Νi×8760-UiΝiΝi×8760(5)

式中:8 760为一年的小时数。

1.2 我国的指标

我国现执行的《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中,主要有以下供电可靠性指标。

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AIHC-1)。

表示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为AIHC-2;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HC-3。

2) 用户平均停电次数(AITC-1)。

表示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为AIHC-2;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为AIHC-3。

3) 供电可靠率(RS-1)。

表示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一般统计时间为1年,平年为8 760 h,闰年为8 784 h。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为RS-2;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为RS-3。

4) 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AFTC)。

表示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故障停电次数。

依据上述分析可见,供电可靠性传统指标是以供电系统对用户停电时间(以小时为计量单位)和次数的多少为统计评价标准的,并且我国现行《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中,停电时间以小时为计量单位。还明确规定自动重合闸重合成功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成功,不应视为对用户停电。

IEEE 1366《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导则》中的主要指标也只是长时间停电(Sustained Interruptions)指标,尤其是持续时间超过5 min的停电。按此定义计算,我国某些电网现已实现了可靠率99.9%或99.99%,国外的城市供电可靠率现已达到99.999%。针对传统电力系统和传统电力负荷,这种供电可靠性的传统指标体系是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

2 暂态电能质量影响下的可靠性与系统平均有效值波动频率指标(SARFI)

2.1 暂态电能质量问题

随着现代电力负荷对电能质量问题的敏感性提高以及敏感设备比重的增加,暂态电能质量问题已经影响到用户的连续正常用电,尤其是电压暂降和短时电压中断,即使是仅持续几个周期,都将影响敏感设备(如芯片测试仪、PLC、精密机械加工机床)的正常工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资料表明,在欧美等国家,一次电压暂降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数百万美元以上。电压暂降对一些敏感设备的影响如表1所示[1]。

虽然暂态电能质量问题持续的时间很短,但其危害性仍然很大,因为:①与长时间电压中断相比,电压暂降和短时间电压中断等电能质量问题发生的频率更高;②因电压暂降和短时间电压中断造成的损失可能大于计划停电造成的损失;③远距离的故障也可能会引起敏感负荷点电压暂降。

2.2 对供电可靠性新的认识

由于在现代电力系统和电网负荷条件下,暂态电能质量问题,特别是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引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工业发达国家,研究者提出在计算敏感负荷所在系统的可靠性时,应将暂态电能质量问题的影响计入在内,因为可靠性应按用户对供电 “感受到”了停电影响来加以考虑。

根据IEEE标准,用户侧电压低于10%额定电压就被视为停电。实际中,有时虽然没有停电,因暂态电能质量问题,用户实际使用不上符合其要求的电能,就应看作电能质量不合格,因为此时就有可能引起用户侧电压间断。而按传统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定义,因暂态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用户不能连续性使用电力进行生产的情况并未纳入评估体系,蒙受损失的用户必然质疑目前评估的99.9%或99.99%的供电可靠率指标及其定义是否可信。

由此可见,在现代经济社会和电力负荷条件下,暂态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传统意义上的供电可靠性带来了新的挑战,供电可靠性已经不能仅仅用发生在配电系统中的持续故障事件的频率和停运时间来表征,在开放电力市场按质论价的环境下,应从用户角度来理解供电可靠性问题,把电力系统的暂态电能质量问题,特别是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的评估纳入到可靠性研究的领域中来。

2.3 SARFI

鉴于暂态电能质量问题对敏感负荷的影响,目前已有学者研究暂态电能质量事件的统计指标。1998年,文献[3]提出类似平均停电频率指标SAIFI的系统平均有效值波动频率指标SARFI来统计暂态电能质量事件。SARFI指标具体又分两种:SARFIx是针对某一限值电压x(%)的统计指标;SARFIcurve是针对某类敏感设备的容限曲线的统计指标。

2.3.1 SARFIx

SARFIx是统计电压有效值偏移超出限值电压x(%)的概率,反映了在指定监测时间段内,指定区域内每个被服务用户所发生的暂态电能质量事件的平均次数。

SARFIx=∑Ni/Nt (5)

式中:x(%)是电压有效值的限值,常用140、120、110、90、80、70、50和10, x>100时,表示电压有效值超过限值的事件,x<100时,电压有效值低于限值的事件;Ni是每个用户发生的暂态电能质量事件的次数;Nt是评估范围内被服务的用户数。

根据暂态电能质量的划分,针对持续时间的不同,SARFIx又可再分为瞬时、暂时、短时暂降的三个指标,分别记为SIARFIxSMARFIxSTARFIx

2.3.2 SARFIcurve

SARFIcurve是从敏感设备可承受的暂态电能质量事件角度,对电能质量进行评估。敏感设备电压容限曲线由用户,尤其是敏感设备制造商绘制,该曲线以有效值偏移量-持续时间形式对暂态电能质量事件进行描述。目前广泛使用的电压容限曲线有CBEMA曲线(后改为ITIC曲线)和SEMI曲线。CBEMA曲线为美国计算机和商用设备制造协会CBEMA出于大型计算机对电能质量要求提出的电压容限曲线,美国CBEMA后来改称信息技术工业协会ITIC, CBEMA曲线也改为ITIC曲线。而SEMI 曲线则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国际组织SEMI绘制的。各曲线如图1所示。

SARFIcurve指标是以电压容限曲线为基准,统计低于电压容限曲线下容限或高于电压容限曲线上容限事件的发生频率。不同的敏感曲线对应不同的SARFI指标,如:SARFIITIC、SARFISEMI。SARFIITIC是以ITIC曲线为基准,统计低于电压容限曲线下容限事件的发生频率。单站点的SARFIITIC为某一时段内发生低于电压容限曲线下容限的事件次数。图2为2008年6月1日至2008年12月1日期间某时段上海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监测到的某变电站电压有效值波动事件幅值-时间分布图。表2为该监测站提供相应的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和SARFIITIC指标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该站的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都达到了100%,但其SARFIITIC指标高达6。因此,仅由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不能全面反映该站点的供电可靠性。

3 结语

在现代电力系统和电网负荷环境下,研究电能质量影响下的可靠性,是满足电力生产安全运行的需要,是保障用户正常用电、生产优质产品的需要,是信息时代提出的技术挑战。由于暂态电能质量问题,特别是电压暂降和短时间中断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最大,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能反映供用电双方利益的、可操作性的配电系统可靠性体系。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在以下方向有待开展研究。

1) 用电设备的电压暂降敏感性是复杂的尚待认识的新领域。要对负荷进行分类,并找出各类负荷对何种电压暂降敏感的相关数据。同时,可对负荷的重要等级进行设定,以便于进行可靠性评估。

2) 要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用电设备电压容限标准或曲线 。

3) 量化电压暂降和短时间中断对敏感设备造成的不正常工作程度及表现。

4) 研究如何将电压暂降和短时间中断指标补充到可靠性指标中,并选择合适的指标和统计描述方式。

摘要:暂态电能质量问题会对用户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有必要从用户角度来理解引起的供电可靠性问题。介绍了国内外传统的可靠性指标和量化暂态电能质量事件的SARFI指标,提出了将暂态电能质量事件,特别是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的影响纳入可靠性指标和评估中值得展开研究的几个方向。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暂态电能质量,电压暂降,短时中断

参考文献

[1]陶顺,肖湘宁,刘晓娟.短路故障引起的电压暂降与短时间中断特征和设备敏感度的研究[C]//电工技术前沿问题学术论坛: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11月.

[2]T.A.Short著,徐政译.配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D.L.Brooks,Roger C.Dugan,Marek Waclawiak,Ashok Sundaram.Indices for Assessing Utility Dis-tribution System RMS Variation Performance[J].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 1998.

可靠性质量 篇10

关键词:焊管质量,焊接,残余应力,水压试验,可靠性

目前油气输送管用钢管主要为直缝焊管、螺旋缝焊管(HSAW),直缝焊管包括UOE焊管和JCOE焊管。在西气东输一线中焊管直径已经达到1 016mm,其中螺旋焊管用量125.48×104t,直缝焊管用量89.13×104t;二线直径更达到了1 219mm,焊管总用量200×104t。

焊接钢管制造一般要经过拆卷、矫直、修边、成型、焊接等主要工序以及探伤、平头、试压等一系列辅助工序。焊管内部存在有塑性变形,成型过程和焊接过程施加在板料上的应力在成型后难以全部释放,所以各种类型焊管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对焊管的疲劳、腐蚀、稳定性、承压能力都有影响,研究焊管的残余应力对提高焊管的制造质量、保证管道的运行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

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测量方法,概括起来可大致分为两类:(1)机械测量方法,包括盲孔法、切环法、切块法等;(2)物理测量方法,包括X射线法、磁测法、超声波法等。另外,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法、有限条法)在焊管的成型及残余应力研究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焊管残余应力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很多研究。研究结果显示UOE焊管的残余应力较低,JCOE焊管次之,HSAW焊管的残余应力水平高、分布复杂。其成型方式、成型焊接、水压试验、扩径等对焊管的残余应力有重要影响。

1 残余应力测量技术

X射线衍射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应力测试方法,其原理是应力使得材料的晶格常数发生变化,通过对其变化量的测量即可得到残余应力。该方法的优点是不会对构件造成破坏,但测试深度仅有30~40μm,而且受表面状态的影响非常大。

应力可以改变超声波的波速,所以通过测量入射超声波的波速可以计算残余应力。该方法不仅是一种无损的测量方法,而且超声波法可以进行三维的测量,测量深度可达到整个厚度。然而影响超声波测量残余应力也受到表面状态的很大影响[1]。近年来U.S.Department of Energy的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开发了新的测量装置。

利用磁致伸缩效应也可以测量残余应力,称为磁测法,无损而且测量深度可达到数毫米,无辐射,测量速度高。仅适用于铁磁材料,而且测量后会给结构造成剩磁。英国开发了可进行管线的在线测量的磁测装置[2]。

中子衍射法测量残余应力是通过测量样品衍射峰位置的移动,计算材料中沿某一方向的晶面间距相对于无应力状态的变化,得到应变,进而转换成应力。HAYASHI等人利用中子衍射、X射线、应变片法测量了碳钢焊管的残余应力,根据测量结果指出中子衍射法是测量结构内部应力的最有效的方法[3]。

盲孔法是通过钻削一Φ2mm左右的小孔,使得小孔周围的应变释放,利用应变片记录应变,根据该应变计算残余应力。盲孔法对构件的破坏性小,而且方便在现场进行残余应力的测量,测得的残余应力为所去除材料的平均应力,测量的深度范围约几个mm。在此基础上人们为了测量更深位置的残余应力开发了深孔、阶梯孔等测试技术。盲孔法的理论基础扎实,在除焊管外的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切块法在焊管残余应力测试中通过从焊管上切下的块所释放的应变计算残余应力,如图1所示。切块法测量时切块的尺寸不能太大,否则焊管内的残余应力不能全部释放,而是在切块内部产生了重新的平衡,切割过程采用应变片跟踪计量释放的应变,切割时应采用冷切割的方法,以免切割过程对所测应变产生影响。

切环法是从焊管上切取一长约300mm的管段,然后沿轴向切开,利用该环在周向、轴向、径向的变形计算残余应力,如图2所示。管段应具有一定的宽度,尤其是螺旋焊管,如果管段宽度过窄,切取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应力释放,切取及剖开的过程均可采用火焰切割。由于焊管的管径及厚度越来越大,其重力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测量变形尺寸时,应尽量减小重力的作用。

各种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性质不同,盲孔法测量结果反应了表层及其附近区域约2mm范围内的残余应力;切块法结果反应的是在切块范围内、整个厚度方向应力释放平均的结果;切环法结果反应了在切环宽度内整个厚度方向的平均应力;X射线法仅能反映表面几十微米内的残余应力,磁测法能够测量几个毫米深度的残余应力,中子衍射和超声波法的测量厚度可以达到几十毫米。机械测量方法可靠性高、数据稳定性、可重复性优于物理测量方法,但对构件有破坏性,而且一般的物理测量只能对小试样进行测量,但小试样的残余应力状态与整体结构是有差别的。

在焊管残余应力研究中采用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盲孔法、切块法、切环法、X射线法,另外超声波法、磁测法、中子衍射法也有应用。盲孔法、切块法、X射线法在研究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切环法简单、易行,在工程领域应用较多。

2 焊管残余应力研究的主要成果

焊管的成型方式可以分为UOE、JCOE、HSAW成型方式,由于在不同成型方式中材料的变形流动方向和程度不同,所以其残余应力也有较大差别。

文献[4]采用机械切割应力释放法测试了UOE、ERW、HSAW焊管的残余应,指出UOE焊管的残余应力分布水平较低,ERW焊管次之,HSAW焊管的残余应力分布范围较广,且有高有低。文献[5]采用切块法研究了X70 JCOE焊管和UOE焊管的残余应力,结果显示JCOE焊管峰值周向应力约300MPa,出现在距焊缝180°的位置;UOE焊管风致周向应力约100MPa,出现位置在距焊缝30°的位置。

螺旋焊管外控成型焊管的残余应力为外表面拉应力、内表面压应力的分布特点,内胀成型螺旋焊管的外表面为压应力,而内表面为拉应力。螺旋焊管成型下压量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有文献指出获得低结构应力焊管的途径,可以通过加大下压量,使板料过量变形,获得管径小于标准管径的管坯,在外控辊的摩擦作用下使其直径增大,获得标准管径,同时其内部的残余应力将为压应力或低值拉应力。

文献[9]采用盲孔法测试了Φ323.9mm高频焊管(ERW)的残余应力,结果显示焊管的周向及轴向残余应力均低于100MPa,仅为焊管母材屈服强度的1/4~1/3。文献[10]通过盲孔法测试了ERW焊管的残余应力,指出ERW直缝管存在着较大的残余拉应力,个别位置上的残余应力值已达到材料的屈服极限,但焊缝及其附近区域的残余应力值较低,成型过程是其残余应力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自然时效处理可以显著降低ERW直缝管的残余应力水平。不同的研究对象给出了不同的结果,说明焊管的成型工艺对其残余应力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通过研究确定低应力焊管的成型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文献[5]采用切块法研究了X70钢级JCOE输送管的残余应力。周向残余应力峰值约300MPa,而轴向残余应力的峰值约650MPa,远高于其周向残余应力。文献[11]采用盲孔法研究了X60 UOE焊管的残余应力,周向应力峰值约100MPa,其轴向峰值应力为焊缝位置的530MPa。可见管线钢的级别越高,焊管中残余应力的水平也就越高,虽然直缝焊管的材料在轴向没有很大的流动变形,但是由于焊接过程的影响,在焊缝附近区域有很高的轴向应力。

直缝焊管在成型焊接后都经过了扩径工序,其作用与水压试验类似,通过机械的作用使焊管直径变大,从而释放原来的残余应力。文献[5]对UOE、JCOE焊管扩径前后的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说明扩径可以使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幅值更低。尤其是焊缝区的轴向应力,经过扩径后将显著减小,从约650MPa降低到约150MPa,且扩径率越高残余应力消除效果越好。

文献[6]采用X射线法、盲孔法和机械切割应力释放法对X60外控成型螺旋焊管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峰值周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均约700MPa,且总体趋势为内表面周向受压,外表面周向受拉。文献[7]采用切块法研究了X60钢级螺旋缝埋弧焊管的残余应力,外表面基本为压应力,而内表面基本为拉应力,峰值周向应力约600MPa。

文献[8]采用切环法、切块法对水压试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压试验使得残余应力重新分布,从总体看残余应力的变化幅度减小,更加均匀。水压试验有一定降低残余应力的作用,且随着水压试验压力的提高,残余应力降低的水平大幅提高。但提高水压的同时会导致焊管尺寸较大变化,当压力达到1.13SMYS时焊管直径超过标准要求。文献[6]对水压及稳压试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指出水压试验和稳压试验均会使螺旋缝埋弧焊管内外表面总体残余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并且对减小内表面残余应力效果明显,特别是对呈残余拉应力状态的焊缝区域作用更大。将螺旋缝埋弧焊管水压试验压力从0.9SMYS提高到1.0SMYS,可有效地消除或降低有害的残余拉应力。

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确定焊管的残余应力与成型过程及参数有很大关系,但是具体下压量调整到多大,水压试验的压力、保压时间与残余应力的关系,扩径量与残余应力之间的确定关系,仍然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以获得满意的残余应力分布。

结语

焊管在油气输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焊管制造中进行过弯曲成型、焊接、水压、弯管、防腐等工艺过程,由于加工造成的残余应力是关系到焊管服役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焊管的残余应力与其成型工艺有非常大的关系,一般直缝焊管的残余应力水平低、分布均匀,螺旋焊管的残余应力水平高,且分布均匀性差。水压试验和扩径可以有效降低残余应力,但是水压和扩径的具体参数还需要进行大量研究才能确定。

参考文献

[1]Kudryavtsev,Kleiman J.Ultrasonic Technique and Device for 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C].USA:Proceedings of the SEM An-nual Conference on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cs,1999.

[2]HAYASHI M,ISHIWATA M,MORII Y,MINAKAWA N,ROOT J H.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Carbon Steel Pipe Welded Joint Measured by Neutron Diffraction.Mater Sci Res Int[J],2000,6(4):287-294.

[3]HAN ZW,L IU C,LU W P,et al.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Roll Forming of Electrical Resistance Weld-ed Pipes[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4,145(3):311-316.

[4]王坤显.低结构应力螺旋焊管成型调整探讨[J].钢管.2005;34(2):26-29.

[5]L.D.Rodrigues,J.L.F.Freire,R.D.Vieira.MEASUREMENT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UOE-SAW LINE PIPES[J].EXPERI-MENTAL TECHNIQUES.2008,1:58-63.

[6]吉玲康,颜峰,霍春勇.螺旋缝埋弧焊管的水压和稳压试验及残余应力[J].石油机械.2008,28(3):15-17.

[7]冯耀荣,刁顺,霍春勇,等.油气输送焊管残余应力测试与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9):159-165.

[8]熊庆人,冯耀荣,霍春勇.螺旋缝埋弧焊管残余应力的测试与控制[J].机械工程材料.2006,30(5):13-16.

[9]张慎伟,张其林,陈国栋.大口径厚壁埋弧直缝焊管内应力检测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7,27(1):77-79.

[10]刘维,张玉凤,霍立兴等.高频焊管残余应力的测量及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J].焊接学报.2007,28(1):37-40.

可靠性质量 篇11

(一) 餐饮服务质量

一般说来, 餐饮服务体现国家的综合生活质量, 而服务的质量、服务水准的高低则是酒店获取收益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关乎其效益与声誉, 同时更对其生存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餐饮业逐渐繁荣的当今社会, 专业人士指出在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个性化的服务转化过程中, 我们应该致力于追求“和谐服务”, 所谓和谐服务简而言之就是服务员具备良好素养, 热情、高效地对待客户, 具体就是要做到标准与个性、快捷与稳妥、热情与礼仪、情切与高雅、守责与灵活的相互统一。

(二) 当前现状分析

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随之得以提升, 餐饮服务行业也迅速繁荣, 大大小小的餐厅、酒业迅速充斥人们的视线, 但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餐饮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可以说参差不齐, 各种高服务质量水准的餐饮企业仍然不是该行业结构的主体, 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在近年被频频曝光, 引得相关人士的无限堪忧, 所以就消费者角度而言, 对餐饮服务质量的可靠性还很值得推敲。

二、餐饮服务质量尚存的问题

(一) 食品质量问题

食品安全是餐饮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 直接关系其声誉和人们的健康消费。而笔者借助互联网整理和收集的资料发现, 近年来我国在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现状还十分堪忧, 首先餐饮服务企业数目虽然有了量的增加, 但市场的竞争激烈导致行业之间存在恶性攀比, 各种民间小作坊的原材料被直接端上人们的餐桌, 客观而言这种食材质量也无法得以保障的情况, 是很难确保消费者对餐饮服务有较可观的评价;另外, 就部分餐饮企业而言, 在餐饮的加工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隐患。个人认为, 餐饮服务行业首先要对消费者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而食材安全应该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 服务员专业素养

正如上文所述, 餐饮行业服务质量需要相关人员做到标准与个性、快捷与稳妥、热情与礼仪、情切与高雅、守责与灵活的相互统一, 这既是和谐服务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点, 而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我国餐饮行业发展现状的参差现状无法在此方面有较好的保障, 例如部分小型餐饮服务单位, 在相关岗位人员的录用上对职员的要求不严, 且管理水平也严重跟不上, 所以, 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消费者对餐饮消费行为也就不尽如人意。

(三) 缺乏个性化追求

物质生活的充实, 人们的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所以餐饮行业才能迅速发展, 占据市场地位, 而在此物质基础之上, 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消费。就我国发达地区来看, 个性餐厅就比较到位, 他们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 让消费者满意其消费行为, 但此种个性化追求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追求个性化的设计、服务, 对服务质量提高都具有一定作用, 所以, 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在这些方面有所尝试。

三、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一) 增加个性服务

时代的发展在带来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 也给餐饮行业的革新带来契机, 追求服务个性化不妨学习和引进先进地区的服务理念, 例如在特定的节日, 设计相应的服务元素, 满足客户对个性化的追求, 而诸如平板电脑点单等服务项目, 都较为适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也可以不断尝试, 在尝试中有所突破。此外, 诸如引用机器人作为服务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当今的流行元素, 增强服务质量的核心竞争力。

(二) 稳抓食品质量

食材的安全应该是餐饮业关注的重中之重, 在食材的购入上, 应该严格甄选, 设立并完善相关的公司内部质量系统, 相关的管理组织机构也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职能, 严把市场关, 将这种竞争中存在的恶性循环加以扼制与管理, 对服务质量存在较大问题的单位严格予以惩治, 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 就是要集合多个行业部门形成一股有效的制约力, 保障食材足够安全。

(三) 提高技能水准

服务质量的有效提高, 还可以通过管理对从业人员有所甄选, 例如大型的餐饮单位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项目, 录用经过专业系统学习的服务人员, 相对来说这些人的整体素质水平较高, 学习能力较好, 对内部的服务质量培训接受能力也会更加可观;此外, 通过行业之间的交流、学习, 也不失为促进餐饮服务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在餐饮服务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强调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是有意义可言的, 只有质的变化才能体现人们生活品质的真实提高, 而针对当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也要有所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革新, 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下一篇:目标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