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可靠性管理

2024-08-09

加强可靠性管理(精选12篇)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1

0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电力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用户提高可靠稳定的供电, 也是电力企业保证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指标, 同时也是自身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提高变电运行的可靠性上, 虽然提高各种技术是重要的手段, 但是加强变电管理也同样重要。以下就如何加强变电管理, 谈谈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些措施。

1从管理上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些措施

管理对于所有单位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也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作。变电系统的管理工作也是一样, 基础且复杂, 要想做好非常不易。一般来说变电管理系统与用户直接联系, 是直接为用户供电的重要单位, 肩负着分配电力资源、维修故障、保证稳定供电等重要责任。而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如何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1 建立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变电系统上的各项实际管理工作, 终究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 所以我们要加强变电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在日常的变电管理工作中, 由于变电设备的数量较多, 检修工作单调而枯燥, 从事人员往往容易处在松懈怠慢的状态, 或者长时间从事一项工作出现精神状态模糊、大意、马虎的情况, 这些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同时, 由于在变电运行的实际工作中, 一些小的操作不当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轻则给顾客和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重则会让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危害, 甚至导致电网系统的瘫痪。所以变电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显得相当重要。我们在组建队伍时, 要选拔高素质、技术操作熟练、心理素质良好、工作态度认真的综合型人才。并时常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的培训, 保证每个一线工作人员都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 从而提高供电的稳定性。

1.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 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它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分工和协作、责任与义务, 是进行管理工作的核心。所以我们想要做好管理, 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尤其对于变电系统来说, 变电管理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统一调度, 协调配合。它需要供电系统的管理者进行明确的分工和统筹, 各个部门在做好各自独立工作的同时, 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使各个部门在独立分工的基础上, 再互相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在变电管理上应该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将变电管理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每个部门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要按照制度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协作完成其他部门的工作, 保证供电工作的整体上协调统一。并且还要针对技术、操作、管理等方面实际出现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按照规定, 采取正确的措施, 及时补救。

1.3 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在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上, 设备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我们要保证供电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出现的供电问题。首先, 我们要尽量采用高质量、高性能、高科技含量的设备, 例如微机保护装备的应用, 减少因设备原因而出现的供电问题。其次, 我们要做好设备的维修和保护, 输电系统的设备、线路以及一些自动保护装置, 都会出现老化等现象, 如不及时发现, 就会造成巨大安全事故。所以我们要经常检查, 及时维修, 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提高日常人员巡查的频率和质量, 做到防患于未然, 把问题解决在源头。

1.4 加强组织技术上的管理应用

随着供电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 各种新型的电力技术也不断地应用到供电系统当中。我们在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时候, 可以通过采用这些新型实用技术来实现。提高总的供电可靠率就要降低用户的停电时间。我们要充分发掘自身潜力, 从组织计划、设备技术、停电制度等方面出发, 研究出最合理的供电技术, 最大限度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

1.5 加强与用户交流

以往的供电方式多是我供你用, 电力企业很少从顾客的角度出发, 为顾客着想。而如今, 无论企业是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 还是从市场经济的需要, 以及建立可靠的供电系统需要, 都应从顾客的角度考虑。供电系统终归是为人民服务的系统, 人民在使用电力的时候, 出现什么问题, 有什么要求, 我们都要掌握。我们要加强与顾客的交流, 了解顾客的需求, 掌握顾客在用电时遇到的问题, 并根据这些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完善我们的供电系统, 让顾客满意。

2安全管理一直是供电的核心问题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 尤其是电力企业单位。电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能源, 但是其本身也是有着很大的危险性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变电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 这也是保证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前提。

2.1 加强安全管理

在总体上制定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安全管理方针, 努力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电力行业的安全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态度, 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护, 排除安全隐患, 定期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有计划地进行安全事故演习, 锻炼工作人员面临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 由领导带头, 开展广泛的安全管理活动, 全面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2.2 安全生产

在日常工作时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章和制度, 努力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种技术资料。要注意设备的定期维护, 要严肃对待安全演习活动, 要定期做安全评价工作, 对每段时间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总结。领导要以身作则, 坚决贯彻安全生产条例, 要时常进入现场, 了解上岗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 调动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3 要严格监督, 明确赏罚制度

安全问题由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在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同时, 也要建立相应的监督赏罚制度, 保证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的顺利执行。要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和赏罚机制, 把安全目标层层分解, 责任到人, 加强安全生产的赏罚力度, 严格安全考核制度。以赏激励人, 以罚约束人, 让单位的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了解自己的安全职责, 并努力履行。

3结语

供电的安全稳定性不仅仅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 更关系着一个国家电力系统的完善与否, 水平如何。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意义, 也不仅是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更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自身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 勇于探索, 努力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为广大人民服务, 为祖国电力事业增光。

摘要:现今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电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在变电运行系统中供电的可靠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其不仅是人们正常生活生产的重要保证, 更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文章从加强变电管理等角度出发, 着重探讨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以供大家参考分析。

关键词:变电管理,供电可靠性,可行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俊.基于输变电设备可靠性分析的状态检修管理探讨[J].机电信息, 2012 (30) :16-17.

[2]陈丽娟, 李霞.2011年全国输变电设施可靠性分析[J].中国电力, 2012 (7) :89-93.

[3]邓纪伦.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若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9) :100.

[4]刘骏.加强变电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科技风, 2012 (10) :165.

[5]彭雪峰, 焦永升.输变电设施可靠性在计划检修管理中的经济效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24) :43.

[6]全凌华, 王俊丽.关于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11) :118.

[7]张勇.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措施研究[J].机电信息, 2012 (9) :152-153.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2

可靠性试验与可靠性增长管理

结合型号可靠性试验工作,对机载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可靠性增长和可靠性增长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以具体产品为例,提出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利用各种试验的.故障信息,实施科学有效的增长管理,必然能够在节约经费和时间的前提下,实现产品可靠性的高效增长的观点.

作 者:王晓红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系统工程系,北京100083 刊 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年,卷(期):2004 23(12) 分类号:N945.17 关键词: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增长   可靠性增长管理   故障模式   纠正措施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3

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指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体现了电力生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城市总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实质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的方式,充分发挥发、供电设备的潜力,保证向全部用户不断供给质量合格的电力,从而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安全管理。

1.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

城市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是衡量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它指在统计期间内,1O kV 配电网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供电可靠率=[1一Σ(每户每次停电时间)/总用户数/一年小时数]×100%。

随着城市电力系统的发展,配电系统可靠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配电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连,是电力系统向用户供应电能和分配电能的重要环节。城市中压配电网覆盖城市每条街道,再通过城市低压配电网延伸至每个用电客户,一旦配电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或进行检修、试验,就会造成系统对用户供电的中断,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城市配电网的发展滞后,不能适应城市广大客户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城市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以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要求。

2.影响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我们经过对因10KV线路及柱上设备发生的停电进行责任原因分析,绘制了因果分析图,如下图1示。

图1 因果分析图

(1)主要设备老化线损率较高

在配电网络中,一些主要设备如变压器、导线、跌落式开关等故障率较高,对系统的可用率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城乡电网和企业电网中的中小型老旧高能耗变压器数量较多,老旧变压器长期超期服役,更新速度慢,变压器总的电能损失占发电量的1O% 左右,造成城市配电网线损率过高。

(2)电网结构不合理

配电网网架结构一般来讲较薄弱,大多采用放射式的网状结构,供电半径较大,导线截面较小,线路互代能力、可靠性差,造成设备故障与线路故障停电时,往往影响面较大。

(3)设备故障与线路故障

电力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在运行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从而影响系统运行与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据统计,用户停电故障中80% 以上是由配电系统的故障引起的,它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也最大。

(4)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尚未健全

由于配电网结构较复杂,事故上报自动化程度低,事故处理花费时间长,恢复供电慢,集中监视和远方控制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手段落后。

(5)配电网运行经营管理落后,电网运行管理中科技含量较低。

3 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3.1 技术措施

(1)提高发、供电设备的可靠性,采用高可靠的发、供电设备。

配电网设备的选择,应坚持科技进步、安全可靠和节电的原则,选用自动化、智能化、无油化、免维护或少维护的产品,以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选用低损耗节能型变压器:在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时,应尽量对原有的高耗能型变压器进行更新改造,采用新型低耗能变压器。选用SF。断路器:采用SF。气体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没有火灾危险,而且结构简单可靠,可大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选用微机无功补偿装置:在配电网运行中负荷较重的线路,其无功电流往往偏大,从而引起线损增加。应采用无功补偿装置,维持线路功率因数恒定。选用负荷开关加限流熔断器组合电器来保护变压器。

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具有保护特性好、通流容量大、动作反应快、结构简单和体积小等优点,它不仅不易爆炸,而且放电特性好,灭弧能力强,残压也比较低,适宜在10~35 kV 配电网推广应用。

(2)选择合理的电力系统结构和接线。

城市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要满足“ N-1”供电安全准则和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为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对系统中重要线路采用双回线,并制定合理的运行方式。

应加强网络结构的建设,实行分区供电,适当提高变压器容载比,以简化变电站主接线,减少中间变电站数量,从而有效减少短路容量。市区架空配电网应逐步形成环网布置,开环运行的结构。

增设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线,提高各站负荷的转供能力。适当增大导线截面,提高线路输送容量。增设10 kV开闭所,增加10 kV 出线回路数,缩短10 kV线路供电半径。

(3)采用配电自动化技术。

选择合理的与本地相适应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通过电力通信传输手段,加强对电网实时状态、设备、开关动作次数、负荷情况、潮流动向等数据的采集,实施网络管理,拟定优化方案,提高供电可靠性。

(4)进行中性点接地和配套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缆的广泛采用,对地容性电流越来越高,中性点运行方式的改变和配套技术的应用,是改善系统过电压对设备的危害、减少绝缘设备破坏造成的事故、增强馈线自动化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判别能力的重要手段。

(5)在人口较集中、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采用架空绝缘线或地下电纜敷设。

(6)主干线路增设线路开关,架设分支,把分支线路故障停电范围限制在支线范围内,减少停电范围。

(7)开展带电作业,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带电作业,减少检修停电时间。

3.2 管理措施

(1)加强配电网线损的管理

线损管理,就是通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和对环境保护无妨碍的一切措施,实现“以最小的电能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最佳管理追求。首先在思想观念上,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二,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专兼职线损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当时的设备和负荷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线损理论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及时以准确的数据来衡量线损实际的高低,发现网络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对策,使降损工作有的放矢。第三,要坚持搞好用电普查,堵塞营业漏洞,降低线损率。

(2)、建全处理管理制度

1、制定供电可靠性管理制度,对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的管理机构、职责分工、评价指标、目标和指标分解作出明确的规定

2、执行停电审批制度。从上到下将可靠性指标层层分解,把全年可靠性指标分解到各运行班组、各班组长。按允许的停电时户数申请停电,减少停电工作的盲目性。

3、可靠性指标月度分析预测制度。在月度生产运行分析会进行可靠性指标月度预测分析,对配网可靠性因素进行分类分析,普遍性的问题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结合本月工作安排,对本月可靠性管理制定目标

(3)、积极参加可靠性管理培训

1、购置相关供电可靠性的书籍,请专家对可靠性知识进行全面培训,使其全面掌握业务流程及相关知识,结合配网专业培训达到了员工月培训时间32小时/人(见图2)。

图2实施前后人均月培训时间比较柱形图

2、组织人员去其他兄弟单位和市局学习先进的可靠性管理经验。

3、每月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的线路、调度、检修等人员进行一次可靠性的理论知识考试,并建立培训档案,考试结果作为评先的参考依据之一。

4、结束语

几年来城网改造已对提高城市供电可靠性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资金等诸多因素限制欠帐太多,配电系统的增长水平远远低于用户需求的增长水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配电系统必将获得迅速的大规模的发展,而配电系统可靠性工作是现代化配电系统管理的重要手段,无疑也会获得重大的发展。城市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指标也会由目前单纯的数字统计,逐步提高到应用于电网规划、技术设计以及日常生产的领域中去,并日益满足电网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堂,赵祖康,陈星莺,等.配电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4

1 电力可靠性管理及工作要求

电力可靠性管理系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对电力系统输变电设施或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反映电力系统和设施的运行工况、健康水平以及相关的工作质量, 范围覆盖规划、设计、基建、生产、调度、物资、制造等各管理环节。

专业管理工作要求:

(1) 建立健全可靠性组织体系和管理网络, 明确各级工作职责

(2) 落实可靠性管理工作制度

(3) 落实可靠性管理工作内容

2 我公司可靠性专业管理现状

我公司可靠性管理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但在管理机制、工作落实、专业管理、培训成效等方面仍存如下问题, 需要各级人员正确认识, 完善改进。

2.1 可靠性管理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一是组织体系建立中, 对公司级可靠性专职人员予以明确, 但部分基层单位的可靠性三级管理体系建立不到位, 尤其是一些单位班组可靠性人员身兼两职, 既是本单位可靠性专责又担当班组可靠性人员。在可靠性工作中既是教练员又是运动员的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可靠性管理四、五级人员的工作职责无法有效分解和落实, 对本单位可靠性工作质量无法评估。

二是管理网络工作职责落实稍显不足。按照要求, 可靠性管理网络中, 各部门、单位应主动、充分履行工作职责, 确保我公司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开展。但在管理中, 因我局停电检修定额管理尚未出台, 对于掌握设备修试时间、提高指标预测的准确性无从保证;因用户报装接电临时工作所需, 部分营销客户停电工作尚未完全纳入月度停电检修计划, 造成月度目标指标与实际完成指标偏差较大;因部分新投设备存在缺陷, 设备重复停电现象时有发生, 对可靠性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2.2 分析会商制度有待形成

受对标指标要求, 目前我公司可靠性数据尚且不能完全反应输、变、配电设备运检情况。因而, 应用可靠性数据, 查找各专业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相关专业分析, 协调制定改进措施, 用以指导专业工作开展分析会商工作机制有待形成。

2.3 数据“三性”管理的要求需再行落实

可靠性指标直接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成效, 与电力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通过数据统计为设备全寿命管理, 基本建设, 检修维护, 生产运行等方面提供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支撑。本着有力于提高数据“三性”管理的目标, 按照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制建设要求, 该专业由运检部划归安质部负责。在专业管理中, 因业务交接, 影响了可靠性队伍的稳定性, 对可靠性数据管理造成冲击;因班组可靠性人员兼职较多, 尤其在春秋检期间, 数据滞后维护的情况时有发生;受指标所限, 部分实际工作数据人为忽略等的现实情况长期存在, 对数据“三性”管理造成影响。

2.4 培训工作成效尚不明显

可靠性管理工作重在各级人员的可靠性工作理念的建立和可靠性信息系统的熟练应用, 随着可靠性工作范围的不断拓展和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 可靠性培训力度还显不足, 受人员队伍不稳定、班组可靠性工作机制未有效建立, 新操作培训不及时等因素影响, 专业培训力度稍显不足, 培训成效尚不明显。

2.5 以指标指导生产的可靠性工作理念尚未有效形成

与省内地市公司相比, 设备资产较多、年均技改、大修、综检等工作量大是我公司生产管理的一大特点;在国网28家大型供电企业中, 较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西北地区年电力供需高峰区段明显, 电网网架较为薄弱, 老旧设备仍未完全更新, 新投设备在智能化水平、设备质量、运行工况等方面仍显不足。随着供电服务承诺的有力实施, 社会各界对电力供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群众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3 原因分析

3.1 电力可靠性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可靠性专业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供电企业以增供扩销, 大力发展电力客户, 确保对外提供安全优质的电能, 满足社会生产居民生活所需为目标。可靠性专业较其他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作为对现场设备运行、生产实际提供数据统计的专业, 辅助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自同业对标指标管理以后, 在各单位一味追求指标排名的趋从下, 对可靠性统计工作带来严重冲击, 数据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生产运营实际, 为各专业提供数据支撑能力明显不足。

二是可靠性网络人员不稳定。我公司可靠性管理网络中, 人员队伍不稳定。基层可靠性人员变化频繁, 对该专业管理造成影响。同时新老人员工作交接不到位, 新从事该工作人员对系统应用, 数据维护原则和要求掌握不够全面, 影响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是技能拓展不够深入细致, 传帮带工作成效不明显。近年来, 随着可靠性业务的拓展, 统计系统升级更新, 已将原单一元件统计改变至以元件事件统计为基础, 以回路事件合并为依据, 以变电站厂站图、母线图绘制以及电网拓扑图完成为最终目标的系统可靠性统计分析体系。但在专业培训中, 一方面应工作交接不到位, 原从事可靠性工作人员的传帮带作用未能深入发挥;另一方面可靠性系统属国网统推系统, 尚无实操培训界面, 不利于实操培训, 对可靠性人员专业能力提高造成影响。

3.2 可靠性指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指标统计范畴变化, 指标计算不够明确。近年来可靠性指标设置不够稳定, 指标概念和计算方法时有变动, 加之改变的统计方法基本在国网指标发布后, 经与前期指标比对中方可觉知。

二是与其他专业管理结合不紧密, 对该专业指标结果造成影响。可靠性专业管理结果是公司安全、规划、检修、运行、基建、营销、物资等专业成效的反应, 与各专业管理紧密联系。各专业分别由相关部室直接领导, 因各专业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及可靠性工作深入度不够等原因, 该专业指标结果提升较为困难。

4 解决措施

一是解决该专业认识问题, 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在公司内部建立健全由局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基层单位、班组人员构成的四级可靠性工作体系, 明确并落实各级职责。明晰涵盖安监、规划、运维、营销、基建、农电、物资、调控在内的管理网络的具体职责, 严格落实。强化可靠性专业管理, 严格专业标准, 规范专业要求, 坚持数据“三性”管理, 为各专业提供较有力的数据支撑, 改变对可靠性专业的认知问题, 逐步增加本专业的话语权。

二是将工作业绩与绩效管理挂钩, 提高岗位人员积极性。可靠性工作溶于生产现场过程管理, 依托生产工作, 反映设备运行、检修、方式改变等状态改变全过程, 工作细致, 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日常管理中, 各单位、班组业绩考核与现场刀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设备巡检、红外测温、设备维护等现场工作结合紧密, 而对于可靠性专业常规工作较为忽略, 没能有效纳入绩效管理中, 与设备管理一并对待。同时可靠性人员大多为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 重前期生产现场, 轻后期数据维护的思想时有存在。尤其在工作任务繁忙的春秋季检修、工作量较大时期, 因工作重心严重偏移, 可靠性人员顾此失彼、数据维护滞后现象经常发生, 数据“三性”管理难以保证, 影响了该专业管理工作质量。为有效扭转此类现象, 考虑将人员职责、利益分解细化, 将可靠性专业与现场操作、工作同等对待, 细化分解该专业工作内容, 与绩效管理相挂钩, 纳入工作业绩统计, 更好地体现人员工作成效, 促进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是将指标管理与专业管理有效融合, 达到以管理促指标, 有效提升专业管理成效。可靠性专业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生产管理体系中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库, 展现设备及电网在规划、设计、运行、检修等各环节工况, 通过相关指标反映电网运行能力, 为各专业保持优势, 发现和改进短板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应将指标管理与专业管理有效结合, 针对指标现状, 深入开展可靠性数据诊断分析与应用, 提出专业工作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督促相关部门或单位进行整改。同时应将指标结果, 充分应用于规划设计、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调度生产等各环节, 达到以指标提升促专业管理的目标。

摘要:在夯实基础、提升管理, 确保公司迅速发展的之际, 如何适应现行管理模式, 解决电力可靠性专业队伍人员单薄, 技能欠缺、专业指标提升较慢等问题, 结合本人从事该专业工作实际, 通过对可靠性专业工作的认识、管理要求、管理现状的描述、分析了目前公司该专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该专业管理的几点措施, 以期更好地推进可靠性人员队伍建设, 确保专业管理成效。

关键词:可靠性,管理,思考

参考文献

可靠性管理专员岗位职责 篇5

2.按照电力可靠性管理有关规程及规章制度,统计可靠性数据,计算、分析本企业各类可靠性指标,并按时向有关单位报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3.参与公司设备检修计划的安排工作,提出可靠性指标目标规划,并将可靠性指标的变化作为评价检修质量及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

重要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设备的更改和选型,电网规划和改造等,应提供可靠性理论依据。

4.运用可靠性分析、评价理论,定期对公司设备的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可靠性评价结论,提出提高公司电力可靠性指标的建议。

5.定期开展可靠性分析,全面分析设备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制定可靠性管理的目标和措施,并加以实施。

6.组织开展可靠性管理与技术培训;准确判断电力设施和所辖电网的可靠性状态,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熟练运用可靠性信息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7.负责及时跟踪分析重大的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在事件定性后将详细的分析材料逐级报送。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6

关键词:雷达;可靠性;质量控制

可靠性主要在于雷达的设备标准,为了强化雷达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我们主要研究其使用效能。通常情况下,在于提高雷达的可靠性,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力量来不断地进行监测,从而保证雷达安全运转。

1 提高雷达的可靠性

1.1 系统可靠性设计、论证及试验规范

我们通过明确雷达系统的作用后,将一些有利于雷达工作的设计方案进行考证,从而保证其在实际操作中不出现偏差。这是我们进行雷达可靠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案要经过实际的实践论证后,才能确立是否采用。如何进行科学化的研究,还应该注意到怎样建立系统性的设计方案是关键,然而可靠性数学模型建立是对系统设计进行分析的重点,如何进行分析计算也是提高系统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指标。我们为了让雷达的可靠性设计更加的科学化,将采取及时的调整和优化方案进行查找一些可靠性指标及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监测该系统在具体的运作中容易出现的薄弱环节,并对其及时控制和优化。其实对于可靠性设计而言,主要是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后,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给予合理的纠正,从而保证其正常的工作。系统可靠性设计还需要提高技术,进行科学化设计,通过采取发射、接收、反干扰、信号处理等方法进行雷达系统的优化。

例如,当我们再进行由64个发射组件构成的垒固态发射机时,一定要控制好部分组件不发生故障,及时的调整好雷达的发射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改进雷达设计,以减少发生偏差造成的损失,这就应及时的检修雷达,做好这些方面的维护工作。环境的保护工作也很重要,我们主要根据雷达的工作原理进行科学化的防护设计,从而将雷达的可靠性作为研究的根本方向,及时的做好维护。如在我国的一些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雷达的可靠性设计就非常重要,因为地理环境会严重制约其具体的探测准确性,为此,加强雷达的设计全面提高技术成为关键。为了增强其功能和简化维护工作,通常情况下,我们主要从提高雷达的工作准确性,强化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入手。

1.2 可靠性设计分析及改进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到,雷达的可靠性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改进设计,使得更加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只有依据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才能够掌握雷达容易发生的故障的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技术力量,进行科学化设计,以保证雷达在投入生产时能够消除存在的隐患。例如机载PD雷达,就是一种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安装,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控制安装的质量,从而达到结构尺寸合理。可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所以我们要在设计中考虑到一些隐患的存在,主要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物力、人力的损失为重点,及时的调整好结构设计方案,通过认真的观察雷达各部分的运行的实况,通过引进一些先进的计算技术进行科学化的核算和改进,从而提高设计的精准性,保障雷达可靠性设计顺利完成。这些具体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际研究中不断地进行改进,最重要的还在于提高雷达系统的准确性监测,这是做好可靠性设计分析及改进的关键。

1.3 可靠性增长的分析

我们通过研究雷达装备后,可以发现要做好其可靠性增长的研究,需要从具体的研究、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进行入手。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结合雷达的可靠性方案进行实地研究,找到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为可靠性增长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主要经过一些量化,并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总结经验,从中获得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而有效的保证其可靠性的增长更加稳定和长效化发展。

我们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只有将雷达装备设计好,才能够及时掌握雷达的具体工作,这主要从研究可靠性实验开始,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过程后,可以及时发现一些影响雷达的性能的因素,从而不断地革新设计方案,减少出现的误差。

2 雷达设备的质量控制

2.1 设备加工中的质量控制

对设备加工的质量控制,是保证雷达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加工工艺的规范性直接影响雷达的使用性能。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生产及检测的相关要求来进行。如元器件的选用,雷达由很多元件组成,其性能与元件有着很大的關系,选用可靠性高的元件,能够有效提高雷达的性能。因此在生产中应全面了解元件的各个因素,尤其是元件的使用寿命。元件的使用寿命应当能够满足现有的工作任务,并且能够保证元件的供货商稳定,能够得到可靠的供货。并且还应保证元件的可靠性指标,明确元件应用的失效率等级。同时在选用时应明确元件的质量及使用的范围。并且应当选用那些经过反复试验,性能稳定的元器件。同时还注意元器件的检测,在进行元件的检测时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原材料在入库时进行检测,保证其电源的环境承受能力符合要求。

2.2 外购雷达设备的质量控制

除了国内的雷达设备的质量控制,对于从国外购进的雷达设备,也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且外国的雷达设备必须是定型设备。首先应通过军方代表以及承制方的检测并做好相应的市场调查,通过论证多个厂家,最后提交报告签订合约。在确定厂家后应与厂家进行合作,保证生产的质量,并且需要经过多次检测才能购买,并要做好与生产厂家的质量与进度的检查和协调,保证雷达的质量可靠性。

总之,为了强化对雷达设备的认识,我们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实践经验,通过一些科学化的理论导向,从而为优化雷达设计,实现雷达精准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提高雷达可靠性和加强质量控制,已经成为我国的雷达技术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认真研究分析了如何提高雷达装备的可靠性技术,主要在于提高雷达的准确监测性能,而研究具体的设计方案也不能够忽视。

参考文献:

[1]孙国强.雷达可靠性设计与试验验证[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4,15(3):56-57.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7

当今社会, 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电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电力系统来说,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 会危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 变电运行是否可靠、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整个电力系统。因此变电运行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电力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并规范其操作技术, 确保其可靠性, 以更好地为社会的平稳发展做贡献。

1 影响变电运行可靠性常见因素

1.1 设备故障

设备发生故障是变电运行中最常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 处于长时间带电运行状态的电气设备会发生老化, 或者连接电气设备的导线会老化而降低绝缘等级。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检查和维护, 很容易造成不易察觉的各种安全隐患, 对整个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1]。

1.2 人员操作不当

变电运行过程中, 根据运行维护或者系统需求, 经常要对设备进行操作,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主要操作者。因而变电站中人为的操作失误也是造成变电运行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操作过程中, 操作人员不严格按照操作规则和流程操作, 或疲惫操作等都是造成变电运行重大失误的主要原因。如果操作人员因为人为操作错误而导致事故, 不仅造成经济损失, 还会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电网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给电力系统运行造成严重损失。

1.3 安全管理缺乏规范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的疏忽以及规章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变电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管理中, 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对违规操作、习惯性违章等处罚力度不够, 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这种现象发生, 这些都是容易引发变电运行事故的重要原因。

2 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变电设备的运维、检修力度

重视对设备的监测维护, 提高其健康水平。及时对带病设备进行维修, 使设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避免因为设备故障导致的运行失常。还应重视预防工作, 重视对设备进行维护巡视, 避免设备事故发生。特别是利用绝缘在线监测、带电测试和红外线热像仪监测发热点等技术措施, 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

对于变电设备的检修, 相关负责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及时做好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更新工作。对于变电设备使用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 供电局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部门, 负责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 并在检修部门每天指派相应的负责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 对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书面记录, 一旦发生问题, 立即反馈组织,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2]。此外, 在对设备的巡视和检查过程中, 可以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管理, 划分出工作重点, 并对这些容易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重点检修和维护。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 降低变电运行的安全隐患。

2.2 加强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水平

变电事故很多都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 运行人员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要想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首先应当从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技术的提高上进行加强。因此, 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人员培训:

第一, 供电局应当保证在每个员工上岗之前进行电力技术的专业培训, 尤其要灌输安全操作的等方面知识。第二, 员工正式上岗前, 需要由老员工进行指导和实践培训, 以确保新员工的操作技能专业性。第三,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提高员工责任意识, 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第四, 定期组织一线员工进行各种设备故障及事故的操作演习, 以提高员工对紧急事故的应对能力, 积累事故处理经验。此外, 对于人员安全教育, 一定要向全员灌输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3]。时刻将安全纪律放在首位, 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则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 才能将变电运行中因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

工作人员在培训之后, 应该达到三熟三能的水平, 即对系统原理和设备熟悉、对操作事故的处理方式熟悉、对岗位制度和职责熟悉;能够对操作流程进行分析、能够排除故障、发现故障、能够了解维修技能。

2.3 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为将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落实到实处, 必须严格遵守供电局制定的规章制度, 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其中, 对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可以借助电子档案, 对每台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数据进行记录, 以保证设备使用的有序性。对于人员的管理应当设置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制度, 严格约束人员使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对员工的考核进行总结, 如果在考核过程中, 因人员自身失误造成的问题应给予处罚, 而对于表现优秀, 操作零失误的员工则给予一定的奖励。

2.4 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水平

2.4.1 加快设备更新, 降低故障率

变电设备的先进性可以有效保证变电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供电局可以针对实际情况, 加大对变电设备的投资力度, 适当引进当前较为先进的电气设备。实践证实, 先进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变电设备故障造成的断电频率, 减少停电次数, 使运行安全性得到提高, 从而较好地提高变电运行的可靠性[4]。

2.4.2 重视设备维护, 提高健康水平

全方位配合开展设备状态监测, 运行人员积极配合状态监测工作, 合理调整对设备的检查重点和范围, 利用绝缘在线监测、红外线热像仪监测发热点等多种监测手段, 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的资料、档案, 使可靠性管理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此外, 由于电力系统的设备及工作错综复杂, 任何一个环节或设备出现了故障都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因此, 供电局管理层应该重视对变电设备的管理和检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排查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

3 结束语

总之, “安全、可靠、经济”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供电局变电处要想确保变电运行工作的有效性和平稳性就必须加强变电运行各个环节的工作, 因为每个环节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的运行质量。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 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电力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并规范其操作技术, 不断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 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以促进电力系统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彬彬, 宋敏, 王冬冬.浅析变电运行可靠性及加强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56 (23) :156.

[2]罗玉花.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2 (34) :125.

[3]黄渲雅.综述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及加强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创业家, 2012, 7 (20) :134.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8

1. 城市供电可靠性管理的理念。

管理理念:树立轻指标、重管理的理念, 按照“流程闭环可控、管理目标量化”的原则, 将可靠性管理理念真正贯穿于生产运行管理中, 通过规范作业流程、细化分析指标、建立过程监控机制、指标分解落地等措施, 实现可靠性管理的精细化、系统化和过程化。

2. 城市供电可靠性管理的范围。

濮阳供电公司 (下文所提到的公司均为濮阳供电公司) 城市供电可靠性管理涵盖10 kV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施工、验收、运行、检修、调度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 包括管辖范围 (即直供区) 内所有的10 kV中压用户, 包括市中心、市区、城镇、农村的所有用户, 其考核范围为市中心+市区+城镇。

3.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指标体系包括:用户停电时户数;用户停电户数;故障次数;带电作业效能指数;重复停电次数。

二、濮阳供电公司供电可靠性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 供电可靠性专业管理流程。该流程共有20个节点。

节点1:流程开始。

节点2:公司供电可靠性专责依据省公司下达的供电可靠性年度目标值进行指标预测, 同时参考基层单位的指标测算、城网改造项目, 完成有关专业和各单位季度指标分解, 经公司可靠性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下发执行。

节点3:营销部可靠性专工提供专业数据和分析, 找出配网薄弱点, 提出配网改造规划意见和建议, 营销部规划专工根据专业数据和分析, 按照适度超前的规划原则组织进行规划设计。

节点4:营销部根据月度计划, 组织安排用户业扩工程。

节点5:基层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季度分解考核指标进行内部指标分解, 将考核指标分解到各基层生产运行部门。

节点6:基层单位根据配电网建设滚动规划, 按照综合检修计划管理要求, 制订配电网建设施工工程停电计划。并按照综合检修计划管理相关要求, 组织落实配电网建设工作, 监督具体工程施工管理, 保证施工质量, 避免发生送电故障。

节点7:配电服务中心、农电服务中心在营销部指导下安排配网运行管理, 包括日常巡视检修工作、抢修管理、防外力破坏管理等, 制订具体停电检修计划。

节点8:各部门将配电网建设施工工程停电计划与配电检修计划 (根据配网大修、技改) 进行汇总, 上报公司供电可靠性专责。

节点9:综合平衡检修计划, 减少重复性停电。

节点10:生技部结合主网停电计划再次平衡, 经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下发执行。所有停电工作必须坚持一停多用、综合检修的原则, 用户业扩接火、小修等工作应结合主网停电计划安排。原则上不予安排临时停电, 特殊情况安排临时停电的, 要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节点11:不符合要求的, 返回基层单位进行带电作业或下次申请。

节点12:根据发布的月度停电计划, 基层单位安排停电作业。

节点13:通过公司配网停送电管理规定, 建立停电过程控制流程, 从停电前准备控制、停电操作控制、现场工作控制、送电控制环节, 提高现场工作时间的利用效率, 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

节点14:运行单位按照供电可靠性数据管理流程进行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录入。

节点15:各部门对本月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查出问题与不足, 并提出整改措施, 报送公司供电可靠性专工。

节点16:按照逐级可靠性专业和生产专业人员的分析制度, 根据可靠性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可靠性输、配、变、安全、计划、调度运行、业扩等专业分析, 分析结果通报生产运行部门和规划设计、建设单位。

节点18:公司可靠性专工根据可靠性输、配、变、安全、计划、调度等专业分析提出对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单位的考核意见, 报公司可靠性领导小组和人力资源部。

节点19:可靠性领导小组审批考核意见, 由人力资源部门兑现考核。

节点20:根据公司的考核意见, 基层单位实施本单位的逐级考核。

2. 供电可靠性数据管理流程。该流程共分10个节点。

节点1:开始。流程开始。

节点2:数据搜集。基层管理单位可靠性兼职人员按照规程要求, 及时搜集可靠性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 主要依据是设备检修记录、工作日志、停电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等, 要求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

节点3:数据整理。对搜集的基础数据和运行数据进行整理, 填入《配网供电设备 (线路) 运行情况统计表》、《自调设备运行情况统计表》、《配网设备变更单》和《带电作业统计表》等可靠性报表, 并按要求做好报送和归档工作。

节点4:数据录入。依据搜集、整理好的《配网供电设备 (线路) 运行情况统计表》、《自调设备运行情况统计表》、《配网设备变更单》和《带电作业统计表》等可靠性报表数据, 登录进入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数据录入工作。

节点5:数据检查。公司可靠性专责督促基层管理单位进行数据自查, 并定期对录入数据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数据录入质量。

节点6:数据统计。经数据检查确认无误后, 公司可靠性专责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并报营销主管领导审核。

节点7:数据审核。营销主管领导审核未通过, 反馈可靠性专责进行重新检查, 直至达到报送要求。

节点8:数据报送。公司可靠性专责按照上级规定时间, 及时、准确、完整地完成可靠性数据的上报、确认工作。

节点9:数据分析。通过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 对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监督执行并落实。同时, 利用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同业对标分析会、供电可靠性季度分析会等方式, 及时通报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 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节点10:总结。通过可靠性专业管理工作总结, 找出指标存在的差距, 评价指标统计、分析、报送工作质量, 可靠性工作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节点11:归档。整理工作资料并归档。

三、濮阳供电公司供电可靠性流程完成的人力资源保证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 切实提高公司用户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 促进用户供电可靠性工作的有效开展。公司成立了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以营销主管副总经理挂帅, 营销部部归口管理, 各相关部门协调的可靠性管理体系。可靠性管理网络深入配电服务中心、农电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集控站和供电所, 建立起可靠性管理3级管理网络, 形成可靠性管理与专业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可靠性管理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四、濮阳供电公司供电可靠性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 绩效考核的组织机构。

公司可靠性工作完成情况由可靠性管理工作小组每月度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报公司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并进行绩效考核。

2. 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可靠性专业管理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3. 绩效考核的流程。该流程共7个节点。

节点1:流程开始。

节点2:各部门每月对内部班组的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实现部门内部的可靠性闭环管理。

节点3:可靠性专责人每月汇总各部门月度考核数据, 汇总形成绩效考核表。

节点4:按照考核流程将可靠性考核表逐级审批直至公司领导批准。

节点5:可靠性专责人员下发通报。

节点6:人力部门对相关单位进行考核。

节点7:流程结束。

五、供电可靠性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 提高各基层领导对供电可靠性工作的认识及关注程度, 一是可靠性专工将各基层单位主要指标和小指标分析纳入汇报模板。二是在会上通报各基层单位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设备重复停电和超标准工期停电情况,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2.可靠性专工参与可靠性管理相关专业管理控制。一是可靠性专业参与规划设计研究。二是可靠性专责参与专业方案审核。三是可靠性专责兼职停电检修计划管理, 实施“一票否决”。

3.注重指标分解与管理。根据省公司下达的年度目标、结合各类工程及检修计划, 确定各部门可靠性年度考核指标。

4.持续改进, 实现流程优化控制, 使停电管理步入良性循环。一是注重年度计划的编制管理。二是坚持与客户设备检修计划相结合。三是坚持计划的会审制。四是坚持操作时间的时效制。五是坚持大型停电的规范管理。六是缩短无效停运时间, 减少超标准工期停运。七是制定了停电计划变更的审批规定。

5. 开展合环到负荷。2004年底, 开始对10 kV配网合环倒负荷的可行性研究, 2005年5月份起公司全面实现了配网不停电到负荷, 预安排停电次数大大下降, 使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指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6. 强化故障抢修管理, 减少故障停电时间;调整保护时限, 缩少停电范围。一是制定了故障抢修管理办法, 规范了故障抢修的各项管理。二是建立了跨部门沟通配合机制。三是充分利用先进探测手段。在线路上安装的故障寻址器缩短了故障点查找时间;加装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3套避免了无故障线路的停电。四是调整10 kV出线开关速断保护时限, 使其与配网柱上开关过流脱扣保护时限相配合, 减少越级跳闸次数, 缩小停电范围。

2009年年底配调多方搜集资料, 针对方案进行论证及可行性研究, 2010年1月9日至17日, 将长庆站, 尧舜站、中原站等配网110 k V变电站分批次将出线开关速断保护动作时间改为0.3~0.5 s, 过流保护动作时间改为1~1.5 s, 使之与线路分段开关、分支开关过流脱扣保护动作时间配合, 消除了因线路故障造成的越级跳闸, 出线开关保护增加时限实施以后。年全年跳闸55次, 比2009年的91次少36次, 减少39.6%, 越级跳闸7次, 下降达到62.6%。

配网10 kV出线开关增加时限以后, 缩小了停电范围, 减少了故障几率, 出线开关检修周期大大延长, 年配网供电可靠率指标达到了99.9616%, 同比提高0.003 6个百分点。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9

近年来, 随着电气化设备向系统化、模块化、智能化的发展, 电气设备自动化的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电气化设备产品的创新和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但是, 与此相对应的是, 由于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完善, 电气控制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设备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恶劣。这就使得设备的可靠性问题突显出来, 成为安全生产需要重视起来的必要环节。

1 加强控制设备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1.1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基本现状

1.1.1 工作环境多样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也存在不当

不同的行业就存在不同的工作环境, 而控制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应用方面更加广泛, 这就导致设备工作环境的多样性。设备当地气候气象条件、其工作环境中的机械作用力以及在其空间存在的电磁干扰是影响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另外, 还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 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缺乏专业知识造成的。电气操作人员技能不熟练可能会严重影响设备的可靠性, 因此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1.1.2 控制设备的元器件质量不符合要求

设备的元器件质量不符合要求也是影响设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生产设备元件的厂家很多, 且大部分生产规模较小, 管理不规范, 无相应的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无法满足设备的元器件质量都符合设计生产要求。且, 在市场经济利益的刺激下, 一些设备厂商之间进行恶意竞争, 为了提高企业自身利润, 不顾产品质量地降低生产成本, 也是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偏低的重要原因, 同时必然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

1.1.3 控制设备使用寿命的不当管理

设备工作环境的不同和对设备的不当管理都会严重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而产品使用寿命是影响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 一些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麻痹管理, 加上设备在复杂工作环境下, 一般很难达到设计使用的年限, 且在正常设计年限就频繁的出现故障, 严重影响设备的可靠性。

1.2 提高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1.2.1 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经之路

产品质量是产品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保证, 是购买者最关注的因素之一, 具体到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 质量就是安全、高效、经济的保证。而产品的可靠性又是产品质量的核心, 是产品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就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

1.2.2 可靠性能够增强产品市场竞争

产品是否吸引买家的青睐一方面是产品功能是否满足买家的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产品是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同类型和功能的产品会有多种, 而最终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就是产品的稳定性。控制设备只有具有良好稳定性, 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才能有效的降低维修和维护成本。

2 加强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相应对策

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就必须要根据控制设备自身的特点和可靠性现状, 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 从多方面着手, 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加强。

首先,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产品设计阶段, 就要仔细研究分析产品中各部件的技术条件, 设定相关设备调试参数, 以保证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另外, 要严格控制产品的产量, 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前提下, 稳步提高产品的生产数量, 以最经济的生产方式进行产品的生产和维护。这样可以在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降低产品的维护使用费用。

其次,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生产过程中, 生产控制设备所使用元器件, 要在满足产品使用性能的要求下选择尽量少的品种和规格, 设备的加工精度要根据技术条件的限制进行相应调整, 不能无限度无理由的提高产品精度, 同时, 产品的装配运输要尽量简单化, 最好用自动流水线进行产品生产运输工作。

另外, 要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 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按照设计要求对设备正确安装使用, 通过调试验收后投入运行, 运行后应对设备巡查, 并定期对设备定检, 每个设备应建立档案, 详细记录其安装、调试、定检、维护等工作。对于超过设计使用寿命的设备, 对其使用功能做检测, 如产品性能稳定可在加强巡查下继续运行, 否则应立即更换, 以保证设备的可靠性, 更换设备也是可靠性的保证。

最后, 要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散热防护和气候防护。影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的两个重要外部因素就是温度和气候。温度对控制设备的可靠性影响非常大。如果外界环境的温度过高, 就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散热, 导致控制设备效率低下。因此, 设备的散热器表面要进行黑色处理, 并保证足够的粗糙度以增强辐射换热。对于气候的影响, 低温高湿的条件会导致元器件的电性能下降、介质损耗增加, 甚至会造成电气设备的短路或击穿等, 非常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因此, 要采用浸渍、密封或者灌封的措施, 对控制设备进行密闭化处理, 为控制设备的气候防护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而加强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3 结论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大量投入运行, 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提高成为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首先, 要结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现状, 分析排查出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并结合相应技术提出解决方案。同时, 在生产过程中, 严格按照设备的生产流程进行操作, 并对设备器件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到达提高产品稳定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志敏, 孙晓波.浅析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J].电气开关, 2003 (1) .

[2]薛冬梅.企业电气设备安装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0 (7) .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10

近几年来, 在天然气站场的建设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开始引进自动化的电气设备, 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天然气站场的工作效率, 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1 天然气站场电气设备自动化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 电气设备质量不好在天然气站场安装自动化设备无论是对于天然气站场来说, 还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 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然而在天然气站场的自动化设备安装的过程中, 很多电气设备都存在质量不过关的问题。电气设备的质量问题不仅关系着天然气站场的工作质量, 更关乎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电气设备发生故障, 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进而引发安全问题, 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2) 气候影响除了电气设备本身质量会存在问题以外, 有时候, 气候也会影响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可靠性, 我国很多地区, 尤其是南方地区, 雨水比较多, 且部分地区还会有台风, 这些气候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到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可靠性, 例如, 雨水多的地区, 电气设备一定会受到一定的腐蚀;而台风地区, 设备会因为风力过大而受到损害, 进而产生很严重的质量问题, 而且会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 影响设备自身的可靠性。

(3) 人为操作失误虽然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但是在系统运行、操作过程中仍需要现场工作人员对系统的操作, 而在操作的过程中, 由于有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以及实践操作培训, 进而使得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操作错误。另外, 在设备操作的过程中, 有很多的文件都是英文的内容, 而对于天然气站场的工作人员来说, 他们大都没有经过很高水平的文化教育, 即便是经过高等教育, 英语水平也不全是那么高, 更别提对于这些专业的操作流程的学习以及了解, 进而导致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很多的问题, 影响了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可靠性。

2 加强天然气站场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方法以及措施

(1) 提高电气设备的质量根据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 影响天然气电气设备可靠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电气设备自身的质量问题, 因此, 若想加强以及提升天然气站场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电气设备的质量, 而若想提升电气设备的质量, 可采用如下几点策略: (1) 在设备进场之前, 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一定要进行详细地检查, 并要对设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记载, 以方便日后对于设备进行排查; (2) 在设备元件的选取上, 要遵循“偏一避杂”的原则, 尽量选用同一企业生产的产品元件, 这样在电气元件出现质量问题时, 工程抢修人员能够及时更换相应元件; (3) 除了以上措施以外, 还要保证元件的成本, 也就是说在保证元件的质量的前提下, 选择成本最低的设备元件, 这样既可以保证元件的质量以及设备的质量, 又可以减轻经济成本, 提升天然气行业的经济效益, 可谓一举多得。

(2) 改善周围环境, 提升设备保护水平我们不可能改变气候, 但是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改善电气设备周围的环境, 进而实现对于电气设备的保护作用。例如, 对于雨水多的地区, 我们可以在天然气站场的设备搭建一顶的挡雨设施, 这样一来, 既可以避免雨水对于天然气设备的腐蚀作用, 又可以防止太阳对于设备的照射, 进而提升设备的使用年限, 同时, 又可以提升设备的质量, 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3) 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为了加强天然气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以外, 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员工的培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员工的英语水平。由于电气设备上的很多内容都是英文的, 因此,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 若想提升员工的操作能力,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提升员工的英语水平, 而英语能力的提升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内实现的, 因此,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 可以从设备本身所包含的英文内容入手, 借助培训的方式, 让大家了解并背诵相关的英文内容, 以便于员工了解基本的操作流程, 避免因不认识英语而导致操作流程出错的现象的产生; (2) 加强对员工的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每一项设备的运行原理以及运行流程都是不同的, 因此, 当引进新设备以后, 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 让员工了解到设备的基本使用原理以后再对设备进行操作, 进而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3) 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借助宣传教育, 让员工了解到电气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提升员工的电气设备管理意识, 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对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全面提升以及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 无论是电气设备自身的质量原因、天气原因还是员工的原因, 都会影响到天然气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希望在与之对应的情况下, 天然气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以及提升, 进而为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志敏, 孙晓波.浅析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J].电气开关, 2010, (4) .

[2]沈维阳.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和维修[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 .

基于可靠性的企业存货优化管理 篇11

摘 要 存货管理是当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可能的利益最大化,如何尽可能的用最少的资金进行存货管理,本文就可靠性的企业存货优化管理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企业存货 优化管理 可靠性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存货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在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3O%左右,在商业流通企业的则会更高。存货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其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的营销环节都要大得多,因此,在满足日常生产和销售的条件下,保证存货占用较少的资金,从而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就成为各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可靠性含义

可靠性在会计信息质量上,是指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应用到存货优化管理中,则意味着要求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并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在满足日常生产和销售的条件下,保证存货占用较少的资金,从而达到资源优化的目的。

二、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存货管理是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及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若存货管理不当,则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存货不足,企业将会失去销售机会,并且这种现象同时会使顾客的满意度大幅度降低,进而会影响企业的销售量等其他状况以及企业的信誉小最终会导致顾客的流失。

第二,如果存货过剩,管理方面占用了企业较多的资金,使得其他更加有效益的投资渠道得不到资金使用,增加企业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与此同时,存货过剩还造成了存货的储存成本如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上升,导致了企业的销售价格也不得不提高,从而失去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三、存货管理的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存货管理的目的是为良好的生产和经营做好准备,争取用最少的费用保持企业良好经营以及维持对生产或客户的服务。

第一,保证存货购入的经济合理。购入的存货应当符合生产制造和可供销售的要求。

第二,力求节约成本,加快存货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由于原材料等存货的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所以减少材料的采购成本对企业而言是很大的节省领域。

第三,保证存货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原材料的品种、数量、质量和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生产和销售的成败,决定了企业的盈亏。如果采购不当,会导致企业资金更加紧张并使资金受到不必要的浪费。

四、现行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保证正常生产或销售的需要,或出自对价格的考虑,企业通常要储存适量的存货。具体来说,企业存货管理模式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带来不同弊端

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我国,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这几种计价方法各有利弊。一般情况下,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转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中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采用加权平均法即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只需在月末计算一次,比较方便,但这种方法只能在期末确定存货成本,无法随时从账面上获取存货全额,不利于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能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到存货的结存情况,并且成本计算较为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差距,而且需要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核算较为繁琐;采用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情况下会使存货发生成本降低,从而使账面利润虚增,导致资本分配过度,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不利。

(二)存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存货内部控制不完善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合理的采购计划,凭感觉采购,造成存货积压或有的存货在需要时发现库存不足;二是缺乏岗位职责限制,有些企业的存货采购往往由一个人完成,采购入库价格有时只以采购员口说为凭,使得采购工作无章可依。另外,一些企业对存货的验收重视不够,对购入存货的质量问题把关不够严格;三是企业存货储存管理不完善,存货管理模式中一般存在如下问题:物资实物已经入库,财务部门没有记录;库存货物已经出库,在财务账面没有反映;未按规定做到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来准确体现存货的期末价值等等。四是企业外部资源利用少,忽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中的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各自为政,企业外部资源利用少,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很少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择供应商等合作伙伴时缺乏客观科学的对象评估。这些都造成了企业存货成本上升。

五、基于可靠性的存货优化管理对策

保证生产进行与减少存货占用资金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突出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企业管理中对存货的管理。加强企业存货管理,必须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两个方面共同着手,从微观角度出发,企业必须努力发展内部存货管理制度,从宏观角度出发,企业还应打破传统各自为政的存货管理模式,推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存货管理。

(一)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哪种存货计价方法最好,要从价值角度、利润角度、纳税角度及管理人员业绩评价等多个角度进行权衡分析。在可靠性的原则下进行的企业存货优化管理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少资金的占用量,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合理配置,最终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因此除了要考虑企业所在的角度以外,还要依据企业所经营的存货的特点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以及物价变动情况进行全面考虑,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

(二)加强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实现可靠性,即用较少的资金对企业进行管理除了选择适当的方法以外,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也应予以把关,这就要建立健全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和授权批准控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职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明确审批人员对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

(三)强化基于存货的供应链管理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产品原料等方面的供应是一个重要环节,企业运用可靠性进行管理,供应链这方面无疑是缩减资金,进行资源优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供应链方面要进行有效管理。供应链管理下的存货管理正不断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惠普公司、IBM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收益。因此,我国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将企业之间传统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与同一条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建立互相合作、共生共荣的双赢伙伴关系。

(四)加强存货成本的管理

除了供应链方面可靠性的应用,存货成本管理也是减少企业资金使用的有效环节,对于存货这一占有企业大量资金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成本必然也会占用很大一部分资金,如果对于这部分进行缩减优化,无疑会为企业的资金减轻很大负担。

加强存货的采购环节成本管理,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协议,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库存。

加强可靠性管理 篇12

关键词:可靠性,必要性,过程化,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需求的提高, 人们对电力供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力生产中, 针对重要客户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了。在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都应体现出对可靠性的提高和保障。而要想保证供电可靠性, 就必须依靠完整而全面的管理, 因为任何一项系统工作都离不开科学而全面的管理, 因此, 在电力可靠性保障中, 管理是必要因素。

1 可靠性供电与管理的必要性

供电可靠性的本质就是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保障电网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此来保证电网可以持续供电。也就是说, 供电可靠性就是要提高电网持续供电、稳定供电的能力, 尤其是对重要客户持续供电能力的保障。所以, 供电可靠性是电网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管理环节和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在供电管理中提高对可靠性的管理, 其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影响电网可靠性供电的要素较多, 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电力工作人员需要控制各种影响供电稳定性的因素, 这样才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例如, 供电的设备、元件、设施等都是引发故障的因素, 也是需要维护的对象。如何保证这些因素不发生故障或者有效降低故障频率, 同时在故障中可以尽量快速投切故障段落, 以保障供电持续性, 这些都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所以, 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统一的协调和控制, 这样才能实现“可靠”目标。 (2) 供电系统安全也要求系统具备可靠性。电力已经成为社会正常秩序维护的重要基础, 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已经不能单纯地局限在对某个客户的电力供应上, 而应从整个系统上进行强化管理。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负载越来越大, 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了重要的管理课题, 可靠性管理可以帮助整个系统树立起良好的作业规范, 在强化可靠性管理的同时, 也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过程管理在可靠性管理中的应用

2.1 明确管理职责

过程管理应明确管理的组织架构, 即明确各个部门对可靠性管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 在针对重要客户的可靠性管理中, 应先明确各个管理单位对可靠性供电肩负的责任, 并以此作为管理的层次和组织模式, 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的管理网络, 其中包括局、部门、班组。管理组织确定后, 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重要客户供电保障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2.2 严格进行作业规划, 控制停电频次

在可靠性管理的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按照计划进行管理, 确定年度和月度计划。其中, 年计划应该按照设备检测的周期和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行规划, 保证技改和大修等;细化年度网络工作的计划编制和修改规划, 按照重要客户的用电特征进行分析、编制, 细致修订整个电网运行管理规划, 检修和停电综合平衡后进行整个年度的检修规划, 要确保在停电检修中实现多目标。 (2) 在月度作业中体现可靠性管理的内容, 利用年度规划来制订月度停电和相关操作内容。进行滚动编制作业的计划, 避免在重点用户生产时或用电高峰期出现检修或停电的情况。同时, 阅读计划应先确认是否可以进行带电作业, 并将适时工作计划纳入月度规划中。 (3) 临时停电操作应在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尤其是重点用户所在的区域临时停电时, 应保证有备用电源为其供电。

2.3 强化检修过程的管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检修是工作的重点内容, 因此, 应在检修过程中合理规划停电时间和范围等, 强化管理根据调度操作票上规定的时间进场工作。在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预测检修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做好预案, 以此提高检修作业的效率, 缩短停电的时间。同时, 在施工结束前, 应预先调配送电的工作, 没有特殊原因不能延长停电时间。在此期间, 调度部门应进行电平衡控制, 及时协调停电、送电指令, 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

另外, 可以在配电网络作业中进行定额管理。通过对配电网络和电网基础设备、电网站房设备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 发现在施工过程中, 不同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等都会对检修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 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分析和总结相关问题或经验, 尤其是针对重点客户用电维护中的技术特点和操作技术等, 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工艺流程。细化工程量和施工时间, 以此限定在检修过程中消耗的成本和时间, 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2.4 强化对作业规划的实施控制

无论是年度作业规划, 还是月度作业规划, 都不能保证百分百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因此, 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 年度作业规划和月度作业规划都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此时, 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审核和管理, 审核其中出现的偏差, 考察其必要性。在此需要通报的是列入停电的规划、临时取消计划、作业范围超出等内容, 要强化对月度计划的考核, 使之在可控的范围内。

2.5 强化对配电网络的全面管理

2.5.1 建立一个完善的可靠性管理体系

对电网管理而言, 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可靠性进行管理, 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统一执行工作任务, 解决多方协调的问题, 统一执行任务可以对多种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分析, 保证资料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 要实现可靠性管理还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本段内重点客户的要求进行工作规划, 然后逐级分析, 细化规划, 指导规划实施的具体细节, 保证规划和目标的一致性。同时, 将可靠性管理与运行结果、工作绩效挂钩, 实行有效的奖惩制度。

2.5.2 强化基础管理工作

因为配电网管理关系到整个电网安全、正常的运行, 所以, 在具体工作中, 工作人员应该脚踏实地, 做好每一件小事。只有开展配电网可靠性管理工作, 才能够确保供电工作安全、高效的运行。从另一方面来看, 只有可靠的基础管理工作才能够为技术人员提供精准的数据资料, 帮助他们找到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 结束语

从总体情况看, 用电可靠性管理不是单纯的制度或管理模式, 它是需要全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文中所说的过程化管理模式就是针对重点用户的需求, 全面平衡供电规划, 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全过程进行监控, 保证电网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 还要对重点用户进行供电可靠性保护, 以此提高整个电网的用电可靠性。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应突出精细化管理和精益化管理, 这样才能实现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卫静.刍议如何提高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05) :08-09.

[2]杨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管理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02) :18-19.

[3]刘婷婷.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若干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 2014 (04) :20-21.

[4]梁海侠.浅谈县级电力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03) :05-06.

上一篇:电子科技大学下一篇:化学反应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