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建设

2024-10-07

可靠性建设(共10篇)

可靠性建设 篇1

1. 引言

军用仓库,主要担负军用物资的接收、保管、维护和分发等任务。在我军后勤保障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我国地理条件复杂,很多仓库选址位于山区丘陵地带,边坡工程问题非常普遍。同时。我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已受到滑坡和潜在滑坡灾害威胁的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至1/4,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滑坡灾害问题日益突出。滑坡灾害不仅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还摧毁工厂、矿山,并严重影响铁路、公路及水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对环境、资源、财产等造成破坏,尤其在人口稠密地区,一旦发生滑坡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上述原因,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且简单有效的分析研究方法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是众多工程研究人员的追求及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一努力表现为了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边坡稳定分析理论和方法、滑坡治理技术和滑坡预报、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体系的形成等等。然而遗憾的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是一种定值方法,也就是说该方法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切因素看作是确定性的,一成不变的,这恰恰与现实状况不相符合。用此种方法来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后果只能是低估了边坡发生失稳的概率。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边坡在常规稳定性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其安全系数是符合稳定状态的,但实际上边坡却出现了破坏乃至失稳的情况。所以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实际岩土工程中,除了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外,还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不为人们所明了,比如物理不确定性,它包括结构所受荷载值、岩土体强度、外观几何尺寸等等;模型不确定性,它包括为便于分析研究目标的主要矛盾而进行的简化假设等;另外研究人员涉及最多的应该是统计上的不确定性,它包括岩土结构参数、内部参数等的概率分布类型的模糊性以及统计过程中所用方法的近似性。这些众多不确定性限于人力、资源、时间以及现条件的影响,无法一一得到详细地研究与明晰,大多只能做近似模糊处理,但依然有很多因素是无法忽视的。就边坡问题来说,其土层分类与边界条件问题、土性参数指标的确定、岩土体材料自有的可变性、室内试验与现场勘察的误差、荷载的大小与分布、试验样本数量的大小,实际工程外观的表述等等,这些足以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带来严重影响。

可见,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同时,加入可靠度分析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

2. 有限元分析与可靠度分析

2.1 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利用数学近似的方法对真实物理系统(几何和载荷工况)进行模拟。还利用简单而又相互作用的元素,即单元,就可以用有限数量的未知量去逼近无限未知量的真实系统。有限元计算岩土工程问题有以下优势:

(1)不论对于何种复杂的地质地貌、环境特征、受力特点的岩土工程,有限元都可以十分近似地模拟,取得令人满意的精确度。

(2)可以模拟岩土体材料中各种复杂的本构关系、力学特征,并可详尽地观察和了解土体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特征。

(3)可以轻松模拟岩土工程施工过程、工况变化、荷载变化等情况,包括渗流、地震、开挖以及加卸载对岩土体的影响。

(4)可视化功能非常强大,可以迅速将计算结果图形化,得到岩土体破坏模式、破坏位置,并为后续工程处理措施的提出打下良好基础。

2.2 可靠度分析

工程结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工程结构具有的满足预期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的能力。由于影响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存在着不定性,如荷载、材料性能等的变异,计算模型的不完善,制作质量的差异等,而且这些影响因素是随机的,因而工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只能用概率度量。结构能够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概率;结构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失效概率。工程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力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将失效概率限制在人们实践所能接受的适当程度上。失效概率愈小,可靠度愈大,两者是互补的。

实际工程中,岩土体材料强度参数常常表现出固有的空间变异性和随机性,这时屈服判断的依据不应是屈服函数本身的数值大小,而是这一屈服函数达到屈服极限状态的可能性大小,即屈服概率的大小。

3. 分析关键步骤

3.1 模拟条件选取

(1)考虑到本文计算中的岩土工程类型和岩土的种类,以及计算过程中的精度控制要求,这里选取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作为本文土体的本构模型。目前大多计算时碰到的岩土工程实例,计算量控制主要集中在剪切破坏,所以在塑性区分布和大小方面就对计算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位移问题则退居其次的位置。理想弹塑性模型正好满足这一特征。

(2)目前数值计算中常用的屈服准则是由德鲁克-普拉格提出来的,所以简称为D-P准则。该准则的几何意义表现在π平面上是圆形的,且其屈服面呈圆锥形状。因其计算时的高效性,被普遍数值软件所采用。

3.2 有限元建模

(1)单元的选取与计算精度、计算时间以及数据准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单元结点越多,计算精度越高,但同时自由度也越多,需要输入的数据越多,数学计算中的矩阵方程增加明显,有限元程序计算所耗的时间成倍增加。所以,单元的类型应理性选择,同时也要兼顾实际需求。

(2)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岩土体的极限破坏模式和其破坏状态时的安全系数,所以强度问题就是本文中岩土工程体模拟的重点所在。由此,岩土材料选择理想弹塑性模型,参数包括:土体重度、土体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材料参数在输入时一定要注意其单位制的一致性,本文中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

(3)岩土体的几何图形绘制时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几何外貌尽量符合现状,但也不必细致入微。抓住岩土体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点即可满足精度要求。其次,几何尺寸大小控制要得当,比例尺选择合理。这样建立起来的模型成像效果才会良好,并且在后处理时会方便操作。

4. 算例分析

假定边坡为非线性弹塑性体,采用D-P弹塑性模型。坡高15m,坡宽30m,其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见表1。变量输入参数见表2.

计算结果显示,该边坡安全系数1.23,失稳概率13.8%,需要进行加固。

5.结论

将有限元方法和可靠性分析法结合,用于山地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可较全面地反映边坡岩土体材料强度参数的变异性,避免不必要的设计浪费和不足,为边坡地区仓储库房设计和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不断推进和我军信息化技术的长足发展,后勤仓储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发,尤其西部山地条件下,仓储库房的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对坡地区域仓储建设进行安全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本文结合有限元方法和可靠性分析法分析了边坡条件下仓储结构的安全可靠性问题,并将这一过程在数值计算程序中得以实现。该法显著区别于一般方法,能较全面反映坡地整体现状特征及其变异性,所得结果相对更加合理且更符合工程实际。

关键词:边坡,仓储,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祖煜.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4]李权.ANSYS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5]高庆华,聂高众,张业成等.中国减灾需求与综合减灾——《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相关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可靠性建设 篇2

一、为什么要为促进发展提高效能?

提高机关效能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客观要求。历届政府在施政纲领中,都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抓紧建立责任、效能、廉洁型政府。从中央到地方一刻那一世小说网 http://也未放松各级机关的效能建设。全省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其深层含义在于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机关作风建设的实际,把它提到创建全国最优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而提出更高要求。

提高机关效能是实现江西崛起和宜春赶超发展的实际需要。近几年,省委和宜春市委先后提出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原动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速江西在中部崛起,实现宜春经济赶超发展等战略目标。大大增强了全省的综合实力,取得了骄人业绩。然而,由于我们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薄弱,不通过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发展的效能,不仅难以实现江西崛起和宜春赶超发展的目标,而且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省市的差距。

提高机关效能是有效发挥工商监管职能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作为政府监管市场经济和行政执法的部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通过提高机关效能,更加有效地履行好监管执法服务维权等职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当好经济卫士。

二、怎么样促进发展提高效能?

一要坚持良好环境是最大品牌的发展新理念。

几年来我们通过“作风建设推进年”、“民主评议政风作风”、“机关效能年”等主题活动,更新了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改进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发展的水平,在全国尤其在中部地区率先树立起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品牌优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吸引大量外资企业投资江西的实践表明,光有土地、环境与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就能招商引资推动江西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体现出优良的作风和务实高效的办事效率。二者互为补充,相互关联,彼此促进。

二要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落实机关效能建设。

在各级工商机关履行职能中,坚持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统一,是国家工商总局适应新形势要求而提出的指导原则。要做到“四个统一”,根本上说应该提高机关效能,如果停征“两费”后不能尽快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监管执法与服务维权的各项职能到不了位,“四个统一”就只能是空话,没有实际意义。

三要创新服务举措务实求真促进发展。

各地各级工商机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服务发展的举措,提升服务发展的效能和水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十年前我们全市系统就制定和推出了“四制、四办、四满意”服务发展的新举措,为窗口单位更加高效快捷的社会服务提供行为准则,从市局到县市区局派驻政府的行政中心工商窗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均被政府或行政中心评为红旗窗口。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不能老停留在原有的措施办法上,必须适应职能的拓展与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新的举措,以满足提高效能和服务发展质量的要求。

四要改进作风,严格纪律,打造高效优秀的团队。

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离不开高素质的个体作基础,其次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作保证。这几年各级机关都强调改进作风,加强纪律,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也不断得到加强。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任何单位都存在相对性,没有绝对好和差,就是整体较好的单位,不抓作风建设,不严明纪律,干部队伍就会涣散,就可能走下坡路,优秀团队也将失去往日的风采。我们只有时刻保持抓教育、抓制度规范、抓纪律约束,才能确保整个干部队伍精神振奋,步调一致,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可靠性建设 篇3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建设;供电可靠性;相关影响

中图分类号:TM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06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在电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传统的配电网中,由于其自身的电荷承载能力有限,很难及时的保障人们的用电量,一旦有长时间超负荷耗电的情况发生,将严重影响到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如何将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可靠性进行全方位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于人们对用电的实际需求

1 配网自动化概述及其重要性

配网自动化要求电力部门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通信、网络、电气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并对其加以应用,进而确保电力的自动配给,提升用电效率,这是一种全方位、全时段的快速感应体制。然而在固有的电网配给体制当中必须有人进行操作,其效率极其低下。

当使用配网自动化技术时,能够对电网配给进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作出及时调整,并加以改善,还能提升工作效率,已经引起了电力部门的充分重视。在以后随着用户对电力需求量的持续增多,配电网自动化的重要性就会更加突出。

另外,只有使得配电网自动化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才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电网事业的进步。在此种情况下,用户的满意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2 配电网自动化的性能分析

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一般情况下包含故障定位、反馈体制、以及智能分配三个部分。只有对这些部分进行优化整合,才能够充分高效地提升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首先,在故障定位体系方面,它作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方面,对电网效率的提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旦电网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对出现故障的部位做出反应,这样就能够及时地对停电地区进行电力供应,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对其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也能起到很好的保证。因此,必须对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故障排除作出严格的规定,使其能够快速的对问题进行应对,并及时处理。

反馈机制包含集中方式和就地方式两种,在就地反馈方面,它主张能够及时地对发生故障的部分进行隔离处置。它一般属于智能化的操作机制而不需要人工处理,或者将信息上传给中央处理器。一旦问题是发生在刹那间,那么当故障被智能化处理后就会及时地恢复电力供应,这就极大地缩短了故障排除时间,进而提升了供电效率,对于集中式的反馈体制来说,它的灵敏性相对较差,当故障发生时需要将相关信息先提交给中央处理器,再由中央处理器对所接收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监控和判断,最后进行故障排除,进而确保电力供应。在该种机制当中,只要配网中存在问题,中央处理器就必须及时地给予应对,只对出现问题的区域进行隔离,这种方式会极大地降低停电的区域,进而减少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集中式的反馈体制更加容易被电力部门所接受。

分配自动化体制通俗来说就是机械设备能够及时地对电力的使用情况,进行调度和分配的一种机制。它自身所存在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库系统繁杂,进行调配时需要及时地对各个地域的电力使用情况,作出预测并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分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现有的电力配网体制。

3 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及相 关策略

3.1 故障定位系统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在传统的电力配网体系当中,一旦配网体制出现问题,对发生问题的区域的定位工作和排除工作就显得极为艰难。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电力部门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反复的对电力系统做出检测,来查询发生故障的区域及其原因。然而在查询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天气、交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这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电力工作的效率。

此外,一旦不能及时地查找出发生故障的区域,就会发生连续断电的现象,造成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往往需要对现场的多条线路进行分析、整合、调试,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使配电网的可靠性能受到干扰。现如今,当利用故障定位体制的时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查询故障点所带来的时间损耗。大幅度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并能够对故障点迅速的定位并作出处理,进而提升电网供给效率。

3.2 反馈系统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电力企业部门大多数采用集中式的故障反馈体制,因为在这种体制当中,它既能够利用中央处理器及时的对故障点进行定位操作,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操控,对发生问题的地方进行单独操作,避免了大规模停电所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配电线当中都拥有自动化的控制开关,尽可能地去避免电力供应受到刹那故障的干扰。然而在现实情况下,这种自动化控制开关的效率较为低下,工作性能限制在了百分之五十左右。通过利用反馈自动化体制,它能够充分地修正自动化控制开关性能低下的问题。

此外,这种反馈体制当中,通常还拥有备用的电源用以防止自投设备发生障碍,进而给电路的可靠性带来影响。

3.3 优良的电子元件设备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利用优良的电子设备会充分弥补因机械老化对供电可靠性所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升电力供应效率。在配网自动化自动化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电子元件设备,保证了供电设备的性能。在固态断路器与静态电容器等设施的相互配合下,可以使得供给电网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配电系统还能在其他电子元件设备的工作下,可以有效地改善配电输入电压方式。所以不难看出,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电子元件设备可以使得电网的供电条件得到明显的提高,进而促进了配电效率。

3.4 优化自动化系统,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配网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客户办理业务的步骤进行大幅度的简化,进而提升供电部门工作人员的效率。在二十世纪后期,居民要想申报供电服务或者缴纳相关费用,必须首先到当地的供电所进行登记,然后在由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考量并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同时,对于该地区的线路运行情况进行评估以后,只有充分满足了当地电网的负荷规定,以及其它各式各样的条件之后,才能进行费用评估和设备安装。

在整个进程当中,工作量巨大、环节复杂、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很难及时地对用户进行电力供应。现如今,在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下,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时的对各个线路上的负荷情况及电力配给情况作出统计,并根据相关数据及时做出设计方案和费用评估,然后直接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程度的减少整个设备安装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供电的可靠性。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图,如图1所示。

3.5 完善配网自动化管理体系

配网自动化系当中通常要涉及电力、自动化、互联网、通信等多个行业的综合性应用,只有对这些部门进行优化管理,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供电部门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在配网系统当中所涉及到的设施型号繁杂,数量众多,并且还分散的置于各个地域当中,对于供电部门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比如,目前情况下电力部门的检测与维修机制通常要求,工作人员对有关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其任务量相当大,而且在进检修与维护的历程当中会给居民带来很多不便,严重地干扰了供电的可靠性。如今运用了配网自动化系统,它能够及时的针对相关设施的使用年限、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性的综合化整合,并能够有效的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检测与维护所占用时间与次数,进而使得检修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提升。

此外,利用互联网技术还能够对电路的负荷情况进行实时的监视与控制,科学合理的管控负荷,进而防止线路由于超负荷工作而产生不安全现象,为提升供电可靠性创造条件。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尽最大可能的为供电部门提供相对完备、精确的配网地点图像等一系列数据资料,这样就能够给相关部门对故障进行排除或者设备进行维修等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信息,进而更好的提升供电效率。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配网自动化建设想要使得全部配电网设施的性能得到提高,那么就应该将配电网系统的管理落实到一套完整的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人们的用电依赖性提供保障。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对供电系统的完善性加大投资力度,使得供电系统能够平稳有效的运行,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进程,进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江婷.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J].城市建 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2] 浦蓉.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J].建筑工程技术 与设计,2015,(34):1265.

[3] 陈军.配网自动化建设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通讯世界,

可靠性建设 篇4

1 县城配网供电之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县城中的企业也逐步增多, 居民生活质量在提高, 用电量大幅度的增加。由于县城配网供电设备的低智能化, 人工检修力度滞后等问题常常在出现电路故障问题时难以及时检修, 造成停电时间太长, 自然灾害天气中人工检修难度加大等问题。电量供应不足, 县城在夏季等用电高峰期因为电力供应不足经常出现强制性停电现象。

2 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 通过它可以给用户提供电力。配网供电可靠性就是指电力公司为用户提高可持续电力。如果配电系统出现问题, 那么就会中断对下游用户的电力供应, 据统计, 配网供电方面出现故障问题是导致停电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保证其供电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减少因为停电带给企业的经济损失, 避免给居民生活带来麻烦。

3 配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

3.1 线路安全

线路非全相运行。线路只有当全相运行情况下才能够保证负荷分配均匀, 确保线路安全。如果由于人为原因导致某一相没有闭合, 那么就会出现其他相电荷量超标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单相电流过大, 线路上的段熔器就可能损坏脱落, 导致断线等情况, 线路就会因接触故障而出现问题。

1) 瓷瓶放电。在配电线路上为了保证送电安全, 常常安装有瓷瓶和避雷器。这些瓷体由于长期都在外环境中停留, 因此瓷体上就会有大量的灰尘和其他杂质, 这些杂质污垢对瓷体的质量造成很大的破坏, 瓷体很容易产生表层破裂等现象, 这样就会使瓷体的绝缘性降低, 甚至失去绝缘性。一旦出现降水打雷天气, 瓷体就会被淋湿产生放电现象;

2) 电杆倒斜发生。由于县城中不规范的行车或者机车串轨现象, 常常触碰到电线杆使之倒地或者倾斜。发生电线拉断等现象, 由于县城的维修措施比较落后, 电杆埋设土壤长久没人夯实维护, 造成线杆容易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倒杆。

3.2 配网设备故障

1) 由于互感器受潮被电流击穿而发生二次开路故障;

2) 配电变压器铁芯发生局部短路亦或是被熔、相邻的线圈中间有短路现象出现、就会造成对地击穿、套管放电现象。

3.3 县城电网结构差

由于县城较城市电网结构差, 很多县城的电网结构甚至存在很多的安全因素, 因此在对线路故障检修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技术难题。

4 提高供电可靠性

4.1 对县城现有的电网架构进行设备优化

针对现在县城电网架构和用电需求的现状, 对电网系统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环网供电增加供电系统的转换供电能力。随着县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电力用量增加, 架空线路出现受阻状况, 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增大电流流量。降低通电线路的高负载率, 以此来提高用电负荷较高的区域供电可靠性。

根据县城中电力分布的集中程度, 选择合理的位置安排线路断路器。在县城的电力主干线路中可以安装3台断路器, 也可以在较大负荷支线的端位安装, 如果需要对线路进行检修, 那就可以大大缩小检修范围, 缩短检修时间。给断路器设定一个档案, 如果电路出现负荷增大的现象就要马上调整。在县城中供电量特别大的区域设置电缆, 这样就能更好的减少故障的发生。

4.2 增设智能化配电设备

智能化是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必要手段。智能化配置包括:采用高科技设备。根据县城的经济能力, 这里可以采用无线网络和信息通讯对电网和电力负荷进行全面的监测与管理。可以根据监测的情况对故障发生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 并能找出故障原因, 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线路抢修。配网供电智能化。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把县城中的所有电力系统整合起来, 达到后台的数据共享并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如果出现问题就会立即自动化隔离线路故障段, 保护没有故障的线路免遭故障干扰。这些智能化装备可以把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状况完全清晰的给工作人员展现出来。很大程度上减少工作人员在管理上的繁重工作负担。

4.3 增强电网维护

为了使供电可靠性得以保持, 不但要建设智能化的电力装备系统, 还要对其进行好管理和进行正常的维护。

要求电力供电系统的维护人员积极学习现代化的电力运维方法、增强自身的发散性思维。在对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 对系统监测到的故障问题及时巡查立刻派人进行抢修。要做好防雷电措施, 对接地体发生锈蚀情况经常进行检查, 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

根据不同季节的用电量需求不同情况, 可以适当的进行符合预测, 通过预先留下备用的容器, 进行不停电情况下倒负荷运行。由于县城基本没有安置夜巡人员, 所以增加夜巡岗位, 填补电力设备中存在的管理缺陷, 24小时不间断管理, 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监测检修,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保障供电的可靠性。

对县城原有老化的电力设备进行更换或维修。解除设备因老化而容易产生故障的问题。定期对居民用电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居民用电中的不安全因素, 如果设备过于老化坚决进行拆除, 解决跳闸问题。

各个部门要做到随时进行事故抢修的准备, 在事故出现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线路事故抢修, 缩短停电时间。

5 实行带电检修作业

在以往的电力维修作业过程中, 一旦某处电路出现问题, 那么电力部门就会对该线路周围大面积进行停电以备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例如县城中某户出现线路故障, 电力局往往会对该户在内的整个街道进行全部停电, 然后进行检修。这样对其他用户造成用电困难, 因此要求要进行带电作业。在配电线路中要安装更换绝缘子, 在线路接点处切断接点或者处理导线上的杂物等一些常规检修作业时应该使用作业绝缘车和绝缘工具进行作业。在检修时为了避免给用户带来麻烦, 尽可能减少检修的次数, 作业人员不能盲目对线路进行检修, 并且检测的周期性要尽量增长, 需要检修时才进行维修, 从而增强配网供电可靠性。

6 对电力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在电力维修工作中,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是增强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 智能化的设备不断进入电力行业, 电力企业要对内部的员工定期的进行电力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方法讲解, 要求员工与时俱进, 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7 结论

提高电力企业配网供电可靠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增加电力企业的智能化装置;

2) 针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优化;

3) 避免长时间的停电现象, 进行带电作业;

4) 针对县城中普遍设备落后的情况, 要求居民更新变电器。更换电厂老化设备。在用电集中地区安装地下电缆, 减少故障发生率。

5) 实行全天轮班监测检修制度, 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

摘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它是电力公司技术水平和电力装备能力的一个体现。针对配网供电过程的具体措施, 进行探讨, 在提高其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下, 具体通过对县城配电架构的维护要求以及人工操作的具体手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县城,配网供电,智能化,可靠性,维护,检修

参考文献

[1]裴玮, 盛鵾, 孔力, 齐智平.分布式电源对配网供电电压质量的影响与改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8 (13) :11-13.

[2]汪卫华.现有配电模式下配网供电能力研究[J].继电器, 2007, 35 (14) :36-37.

供电可靠性 篇5

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是考核供电系统供电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供电可靠性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指标加以衡量: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我国供电可靠率目前一般城市地区达到了3个9(即99.9%)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3.5小时;重要城市中心地区达到了4个9(即99.99%)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53分钟。

在电力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衡量能使由该故障设备供电的用户供电障碍尽量减少,使电力系统本身保持稳定运行(包括运行人员的运行操作)的能力的程度。

国家电压质量标准和供电可靠率指标

电压质量标准

(一)在电力系统正常状况下,客户受电端的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为:

1.35kV国家电压质量标准和供电可靠率指标 及以上电压供电的,电压正、值之和不超过额定值的10%;

2.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的,为额定值的±7%;

负偏差的绝对 3.220V单相供电的,为额定值的+7%,-10%;

(二)在电力系统非正常状况下,客户受电端的电压最大允许偏差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

(三)当客户用电功率因数达不到《供电营业规则》规定的要求时,其受电端的电压偏差不受上述限制;

(四)城市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5%,农网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0%。供电可靠率指标

(一)城市地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89%,农网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

(二)减少因供电设备计划检修和电力系统事故对客户的停电次数及每次停电的持续时间。供电设备计划检修时,对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供电的客户的停电次数,每年不应超过1次;对10千伏电压等级供电的客户,每年不应超过3次;

(三)供电设施因计划检修需要停电时,应提前7天将停电区域、线路、停电时间和恢复供电的时间进行公告,并通知重要客户。供电设施因临时检修需要停电的,应提前24小时通知重要用户或进行公告;

(四)对紧急情况下的停电或限电,客户询问时,应向客户做好解释工作,并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第二节10kV农网供电可靠性分析与采取的措施

据有关资料显示,10kV配网故障率占整个电网故障率的70%,在10kV配网中10kV农村电网的故障率又是最高的。这主要是10kV农网线路最长,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线路设备建设质量较差,平常检修、施工停电较多,停电时间较长,影响供电可靠性。这次农网改造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多年来农村电网投资欠帐太多,加之资金短缺,一般都只注重了35kV以上变电站和线路的建设改造以及10kV城区配网改造,而对10kV农网的投资相对较少,至使10kV农村电网整体设备健康水平和技术水平并不高。可以说,10kV农网停电次数多、时间长,成了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个“瓶颈”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与国家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布署也不相符。本文就当前10kV农村电网故障率较高、停电时间较长的一些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供同行参考。1 影响10kV农网供电可靠性原因分析

1.1 配电变压器控制设备绝大多数是跌落式熔断器,跌落式熔断器故障率较高

配电变压器是指6~35kV配电系统的变压器,是电网中处于电力传送最后一级的变电设备,数量最大。但它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差,保护控制变压器的担子交给了高压开关设备。当前配电变压器常用的高压控制、保护设备有下列三种:跌落式熔断器、高压断路器、高压限流熔断器。在农网10kV配电线路中,有90%的配电变压器和10kV配电线路分支都使用跌落式熔断器。

跌落式熔断器保护是反时限非限流熔断器保护,它是一种在熔断器动作后,熔件自动跌落到一个位置以提供隔离功能的熔断器,用于户外装置。由于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目前在配电网中大量使用。跌落式熔断器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品种规格少、开断能力不足、熔件安秒特性不准确、熔管变形、选用不正确、劣质品较多、操作维护不当等。据统计,配电变压器故障的80%是发生在跌落式熔断器上。1.2 跌落式熔断器维护操作不当造成故障停电

一是电工操作不正确,造成跌落式熔断器熔丝拉断,更换熔丝等使停电时间加长;二是电工操作用力过猛造成跌落式熔断器损毁,鸭舌断裂、瓷套断裂等。这样必须对10kV线路停电,以便更换跌落式熔断器;三是由于平时维护不好,跌落式熔断器各部分锈蚀、变形较重,操作多次不能合好;四是跌落式熔断器安装位置不合适,不利于电工操作,造成操作事故,使10kV线路停电;五是电工操作不正确造成事故,使线路故障跳闸。

抽查结果显示,有80%的跌落式熔断器要操作和调整三次才能合好,只有10%的一次就能合到位,另有10%由于多次拉、合造成跌落式熔断器损毁。一次能合到位的都是对管理的跌落式熔断器性能熟悉,操作要领十分准确,操作正确的电工,同时平时维护工作做得比较好,比较周全;而损毁的跌落式熔断器都是锈蚀较重,严重缺乏维护的跌落式熔断器。特别是一些小厂家生产的次品,极易损毁,造成10kV配电线路故障。

1.3 跌落式熔断器保护特性与10kV线路出口保护配合不正确

如图1所示,1为跌落式熔断器16A熔件保护特性曲线;2为10kV配电线路出口定时限过流保护区;3为10kV线路出口无时限过流保护区。

10kV系统中不同容量变压器的熔体额定电流一般可按下表选择。

表 10kV系统变压器熔断器的额定参数

一般对于小容量变压器由于保护用熔体额定电流值小,其熔断电流值比10kV配电线路的保护整定值小得较多,所以保护配合的问题容易解决,当配变容量增大时,熔体额定电流值增大,就会造成其安秒特性与10kV配电线路的保护整定值不能配合的问题。上表所示,160kVA配电变压器跌落式熔断器的熔丝额定电流为25A,其0.1s熔断电流则高达1000A以上,0.3s时熔断电流达到650A以上,现在10kV配电线路过电流保护Ⅰ段的整定时限一般为0.3s,整定电流一般在400A以下,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整定电流一般在900A以下。这样两者的保护配合就成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跌落熔断器为空气灭弧,熔体熔断后燃弧时间较长所致。

从图1可以看出跌落熔断器的熔断曲线完全不能与10kV线路出口保护配合。当配变出现大电流故障时,熔断保护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越级为10kV线路保护动作,造成整条线路停电,降低供电可靠性性

1.4 用户配电变压器的维护检修不当

(1)一些棉纺厂、化工厂、水泥厂等企业,环境污染物较多,造成电器设备的表面积污量大,不能及时清除,容易发生污闪事故,致使10kV配电线路停电;同时污物可能造成电器设备的腐蚀损坏,造成停电事故。

(2)一些用电户不常生产,或为季节性生产,如砖窑、糕点厂等。还有很多企业开工不足,时停时开,配电变压器也时停时用。开工生产前不能对配电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扫检修,配电变压器以上电气部分出现问题时造成10kV配电线路停电。

(3)一些用电负荷较大,而转包频繁或季节性用电较强的企业,如石子厂、砖窑厂等,一般情况下用电设备管理水平较低,加之运行环境恶劣,发生事故较多,引起10kV配电线路停电次数相当多。

1.5 一条10kV配电线路所带配电变压器太多,造成供电可靠性较低 有的一条10kV配电线路带有四、五十台配电变压器,每次10kV配电线路停电就造成大量用电客户停电。同时一条线路上的各用电设备相互影响大,难以保障电能质量,由于不同的用电客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差别较大,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用电客户反应强烈。

据有关资料显示,每条10kV配电线路带20多台配变为宜,由于10kV线路建设受资金限制和企业的投资收益比限制,对于开发区及工业企业较多、负荷较重的地区,配电变压器台数可少一些,而用电负荷较低,配电变压器单台容量较小的地区要适当增多一些。

1.6 配电线路网络的自动化水平较低,造成供电可靠性低 当前10kV配电线路手拉手和线路分段,一般只在城区搞了,但在农村线路中搞的还不够,对10kV农网自动化建设只是刚起步。据有关资料显示,供电可靠性是不可能达到99.9%以上的,要想供电可靠性有提高,必须加大投入,提高10kV农网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提高10kV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一些措施

2.1 加强设备检修管理,减少设备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1)加强计划停电管理,减少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各单位申请停电必须报送月度停电计划,在每月一次的生产协调会上进行讨论和批准,能合并的停电进行合并,能压缩时间的进行压缩。未列入月度计划的停电一律由总工或生产经理审批,从而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2)停电检修一般分三段:停电时间、检修时间和送电时间,加强这三个阶段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严格各阶段的操作时间管理,把各阶段时间压缩到合适的程度,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3)配电台区改造和业扩接火尽量采用带电作业。按照一定规则,在配电网络上设置预留接火点和接火装置,既减少业扩接火停电,又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切实体现行业作风的转变和提高。

2.2 作好10kV农网自动化工作

10kV配网自动化的开展一般要走三个阶段:一是10kV农网线路设备的更新改造,二是配电线路的合理分段和联络,三是二次设备、通讯设备和软件开发应用。

这次农网改造大都未把10kV农网自动化列为改造重点,这与农网资金有限,电网投资历史欠帐太多有关,在10kV农网配电线路开展线路分段和联络“手拉手”建设,以提高线路的供电可靠性是比较现实的做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部分线路采用电压—时间型分段器。

分段器由VSP5型真空负荷开关、故障探测器(FDR)、电源变压器(SPS)等三部分构成。VSP5型真空负荷开关,其特点是: 1)采用SF6气体灭弧、绝缘;2)真空灭弧室串联隔离开关, 增强了断口的击穿强度,可达90kV;隔离开关与真空灭弧室之间有可靠的联锁; 3)采用电磁操动机构,电保持。有电合闸, 失电后自动分闸,机构简单,非常可靠;4)也可手动操作合闸,在手动合闸位置时,自动控制失效;在手动处于分闸时,方可进入自动控制; 5)出线端采用电缆密封,外绝缘可靠;

6)机构也密封在SF6气体中,避免了大气的腐蚀,因此是可靠的免维护产品,可达15年免维护期。

故障探测器(FDR),它的功能是控制开关的分、合闸,在线路发生故障时,配合变电站断路器的重合闸,判断故障段,并将故障段两端的开关闭锁,恢复正常区段的供电。它的基本特性是:

1)线路来电, 经延时X(7s,14s,21s„.)后使开关合闸;2)合闸后进行检测延时Y(5s), 若在此时间失电,则将开关分闸闭锁(再来电时开关不能合闸);若在此时间内没有断电,则开关不闭锁;

3)若在合闸延时中突然失电,且时间超过3.5s,则实现逆向分闸闭锁(逆向来电不合闸);

4)若在合闸延时中出现低电压(<30%UL),开关实现逆向闭锁(从另一端来电不合闸); 5)开关两端同时有电,被闭锁,不能合闸。

FDR的合闸延时有两挡(Long和Short 挡);也可以设置成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两种状态(S和L挡)。这种电压—时间型分段器的优点是: 1)逻辑简单,判断准确; 2)可靠性高,免维护可达15年;

3)这种方式已有30余年的运行记录,运行稳定,可靠性高; 4)FDR系统不需蓄电池,免除了十分讨厌的电池维护工作。电压—时间型分段器的分段、联络改造投资不太多,可有效地提高10kV农网配电线路的故障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对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2.3 应加强农网改造中对可靠性评价与规划的力度 农网改造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节能降损,电压合格率应包含在供电可靠性的范围中。在发达国家的供电可靠性规程中,停电概念是指对用户的供电电压低于或超过合格电压的状态,而非电压下降为零。

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影响 篇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生活用电需求量与日俱增, 但是相对于日益增加的用电需求, 传统的配电网已经难以适应这种用电需求, 与此同时, 传统配电网能够承受的负荷非常有限。在供电的情况下, 配电网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运行, 将对供电的可靠性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降低供电的可靠性, 并且一旦造成这种后果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正常供电, 而这必然会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同时在供电出现状况的时候, 能够及时查找出故障点, 这样就可以缩减停电的时间与停电面积。在供电出现故障的时候,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能够快速反应, 切断故障点, 防止故障区域进一步扩大。

1 配网自动化建设的概述

将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相互整合, 并将其应用到电力配网中就构成了配网自动化技术。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全天候全时段快速反应。在过去, 配网需要人工进行。相对比就会发现, 人工反应速度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速度。在配电网出现故障后, 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就能够迅速查找故障点, 快速排除故障, 尽可能缩短停电时间, 这样也就增加了供电的可靠性[1]。在社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用户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 这样就充分说明了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 并且在全面建设配网自动化建设后才能够促进国进电力事业的良好发展, 促使配电网的自动化建设在最大范围内加快电力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用户的满意度也会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在建设配网自动化建设后, 供电的可靠性增强, 停电事件就会相对减少, 这样就会减少人们由于停电而带来的损失, 促使我国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主要系统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主要系统包含了故障定位、智能调配、反馈等, 将这些系统运用到配电网自动化中, 就有效地增强了供电的可靠性。

(一) 故障定位系统

故障定位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最主要的系统, 在过去配网出现故障的时候, 不能快速准确的定位故障发生的位置, 故障位置难以确定就延长了停电的时间, 大大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二) 调配系统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 调配系统可以进行自动化调度与配网。运用调配自动化系统需要较多的数据来支撑, 并且调配自动化系统需要分析出不同区域的用电量, 合理的分配电量, 这样可以促使配网更加的合理高效。

(三) 反馈系统

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 反馈系统主要包括了集中反馈与就地反馈[2]。就地反馈指的是在故障产生后可以实时的将故障隔离, 并不需要将故障信号传输给中央计算机。从这分析就可以看出集中反馈系统使用的区域更为广泛。

3 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建设配网自动化可以明显提高供电的可靠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定位故障增强供电的可靠性、反馈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提高设备检修可靠性。

(一) 故障定位

在配网的时候没有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 那么在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 很难查找出故障点。在定位故障点的时候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反复的检查, 而电力工作人员在检查的时候容易出现多种影响因素, 可以说故障点的查找效率并不是非常高。故障点难以准确定位也就使得供电可靠性并不是非常高[3]。采用配网自动化系统, 可以快速查找到故障点, 提高检修效率, 增强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二) 反馈系统提高供电可靠性

反馈系统是建立在故障定位的基础上, 也就是在明确故障的后, 反馈系统就可以及时的对故障做出反应。这样也就减少了故障区域, 并且在将故障点排除后, 促使供电能够自动恢复, 提高检修效率。并且反馈系统是根据中央计算机来进行必要的操作, 针对部分小故障可以快速的处理, 进而增强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三) 快速的设备检修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过去配电网检修过程之非常复杂的, 电力设备分布非常广泛, 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的时候会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电力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检修必须在停电的状况进行, 导致检修影响供电的可靠性。而将配网自动化建设应用于其中就会改善这种情况, 配网自动化会对电力设备使用年限、综合分析运行数据, 促使检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而也就缩短了检修的时间, 提高检修质量。与此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电网超负荷的运行, 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 提高供电可靠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 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 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供电可靠性的增强, 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减少由于停电而造成的损失, 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久涛, 张晖, 刘英男, 等.浅析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J].电子世界, 2013, 15 (7) :44.

[2]杜亚松, 邢恩靖, 黄伟, 等.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影响[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2, 10 (8) :20-24.

可靠性建设 篇7

在“2008下一代数据中心国际峰会”上, 来自IBM、艾默生、微软、Novell、英特尔、戴尔、Avocent、NEC、力登、VMware等全球专业厂商的代表携数据中心领域最新理念和解决方案出席了峰会。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集中在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如何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的远程灾备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建设一个高效安全的数据中心机房。

数据中心机房的高可靠性建设往往只注重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实现网络层的可靠性, 而忽略了基建、供电、消防、环保、制冷等方面的影响,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导致系统瘫痪甚至数据丢失, 因此, 数据中心机房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设备的安装、调试、运维都必须遵守行业的规范标准, 以满足数据中心在科学、经济、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以某职业技术学院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为例, 从选址布局、供电整合、消防安保、机房防雷、远程灾备、绿色数据中心、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高可靠性数据中心机房。

1 数据中心机房的选址与布局

数据中心一般位于一个企业经济、文化或资源相对集中的位置。例如选择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企业总部等作为数据中心, 这样便于集中管理, 维护方便, 从安全的角度也更容易得到保障。对于网络运营商级的企业, 则可多地区布置网状的数据中心, 他们之间实现实时备份, 确保主干网的可靠运行。对范围较小的局域网用户, 可选择相对中心的位置, 这样从布线的成本运行维护方便。在地形地质比较复杂的地区, 网络中心机房要避开雷区、汛区和山区, 防止自然灾害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从而导致数据丢失。

2 数据中心虚拟化

所谓虚拟化, 就是将相同的设备进行合并, 它包括服务器的虚拟化、网络的虚拟化、存储设备的虚拟化等。

对于服务器的虚拟化, 需要把大量的、低端的、使用率较低的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整合到少量的高端服务器上, 从而提高服务器的使用效率, 同时又能降低能耗。通过虚拟化存储可以把数据跟存储划分开, 对用户而言, 不必知道自己数据存放的具体位置, 只需要掌握内容的变化, 以及如何管理, 最终实现对数据存储的动态配置和负载均衡目的。虚拟化可以提高IT设备的使用率, 尤其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对于最终用户来讲, 虚拟的资源跟原先真实的资源是一样的, 同样的界面、同样的功能, 只是属性和方式变化了, 变得更容易扩展。

3 数据中心消防与安保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等的有关规定, 安装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消防设备, 如建造消防水池、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 在重要区域加装光电感应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组合控制器等。另外要加强灭火实战演练和日常巡查当地消防部队或单位消防部门应加强数据中心机房的灭火演练, 熟悉建筑物内部构造及消防设施布置点, 发生火灾时能快速处置和有序疏散, 尽量降低灾害的损失。

4 机房防雷与放静电

雷电按照作用机理可划分为直接雷和感应雷两种, 直接雷指的是云层直接通过人体、建筑物或设备等对地放电而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效应。其强大的电流会导致机房设备的烧毁, 人员伤亡等。感应雷是由于雷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 使建筑物上的金属物体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一种电荷, 这种电荷对电子、电气设备的干扰和损伤效应。

为确保数据中心机房内各类设备不受雷击损害, 采用综合防雷措施, 力争将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5 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所谓绿色数据中心, 一方面指的是在数据中心建设中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计算机、服务架构设计时选择无毒无害物质和绿色材料并通过屏蔽和隔音尽可能降低噪音, 即最小化环境影响;另一方面要求数据中心的机械、照明、电气和计算机系统要有最大化能源效率。

前者实现并不难, 而后者所谓的能耗又与系统性能密不可分, 性能越高所消耗的能源也就越多, 降低能耗的同时不允许降低系统性能。因此, 必须找准耗电量和设备的性能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

展望未来, 绿色数据中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 色数据中心内的照明、冷却、机械、电力和计算机系统被设计成最节能的模式, 能比以往的数据中心节省50%到80%的能耗。如借助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来补充电能的不足;利用广电热泵和蒸发冷却等节能技术来有效节约能源;数据中心选址位于水力发电资源的地方, 这样就可以节省下大笔的能源成本。 (2) 绿色数据中心的备份发生器上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系统 (Catalytic Converter) 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使得数据中心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6 数据中心的灾备

灾难备份指的是信息系统在各类风险的威胁下, 其强壮性和抗击风险的能力, 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甚至该行业的生存能力, 成为服务水准的基本保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两个方面:一是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 二是保证业务的连续性。灾备技术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通过网络, 将本地数据复制到远程保存。在复杂的IT架构下, 要想成功实现并不容易。以往主要有主机型和存储型两大类容灾方式, 今后有可能出现具有更强能力的存储网络型的虚拟化容灾方式, 使得容灾的技术手段更加丰富, 如现在流行的CDP连续备份技术就是使容灾和备份两大不同的体系开始走向融合, 另外还有VTL、重复数据删除、电子发现、存储生命周期管理等。

7 数据中心机房制度建设

确保各类硬件设备正确高效运行, 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于系统要害部位的数据中心机房更应如此。包括人员出入制度、清洁卫生制度、设备操作制度、机房运行管理、数据备份制度等。另外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制定出详细具体的操作细则。

8 结语

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基础建设、供电安全、计算机技术、网络新技术、制冷技术、消防、绿色环保、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技术, 只有综合以上各类因素, 才能确保建设高可靠性的现代数据中心机房, 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摘要:文章从数据中心机房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选址布局、供电、消防安保、机房防雷、远程灾备、绿色数据中心、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如何建设具有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机房, 并对关键技术加以探讨。

关键词:数据中心机房,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M].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 1993.

[2]王达光, 甘井中, 莫礼健, 李丁.高校网络中心机房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71.

可靠性建设 篇8

1 状态检修概述

1.1 状态检修原理

状态检修是企业以安全、可靠性、环境、成本为基础, 通过设备状态评价、检修决策, 达到运行安全可靠, 检修成本合理的一种检修策略。状态检修是一种预防性的检修, 其基本思路是把设备的健康状况量化为“状态量”, 对状态量设定劣化程度和权重, 不同的劣化程度和权重对应不同的扣分, 根据状态量的分值确定状态量的状态, 最后根据设备的扣分值及状态量的状态, 共同确定设备的健康状况。

1.2 状态检修流程

状态检修的流程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设备状态评价、检修策略制定3大块。如下图所示:

(1) 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 也是最费力的工作之一, 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继电保护设备的基础数据、运行数据、检修数据等。

(2) 设备状态评价:配置状态量与基础数据之间的关系。在设备状态评价时, 自动根据采集的基础信息, 得出状态量的扣分情况, 进而计算出设备的状态。设备的状态分为:正常状态、注意状态、异常状态、严重状态。

(3) 检修策略:保护设备的检修策略分为A类检修、B类检修、C类检修、D类检修4种。配置好设备状态与检修策略之间的关系。在设备状态评价完成后, 根据设备状态制定设备的检修策略。

2 状态检修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现状分析

上海电力公司PMS系统中已经实现了继电保护的设备台账管理、缺陷管理、继保整定计算、继保图纸管理功能。本着信息共享的原则, 在继保状态评价系统中要求能够直接引用目前已有的信息, 通过接口方式把现有数据传送至继保状态检修系统中。

2.2 系统设计

本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B/S模式。系统逻辑构架图如下:

(1) 数据层。继保状态检修系统的数据库采用Oracle11g, 是独立的数据库。继保状态检修所需的基础数据包括:继电设备台账、缺陷记录、巡检记录、保护动作记录等等。其中巡检记录、保护动作记录、设备无故障时间为在继保状态检修系统中维护, 评价对象及参数、缺陷数据通过接口, 从现有的PMS系统中获取。

(2) 服务层。继保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服务/状态评价服务、台帐卡展示服务、继保状态检修应用程序。数据采集评价服务主要用来分析处理PMS系统中获取的台账及缺陷信息, 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打分评价, 并生成设备的评价结果;台帐卡展示服务:继保状态检修系统中, 通过台帐卡展示服务, 查看设备的台账信息;继保状态检修应用程序实现评价结果流程管理、运检业务管理统计分析。

(3) 应用层。客户端通过浏览器URL方式直接访问系统, 无需安装任何程序组件。

2.3 功能实现

本系统中主要实现了运检业务管理、家族缺陷管理、设备状态评价、检修策略维护等功能。

(1) 运检记录管理:对继保设备日常运行、检修数据进行管理, 包括运行巡检记录、专业运行检录、检修记录、保护动作记录、设备预计无故障时间维护等。

(2) 设备状态评价:设备状态评价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本系统中设备的评价为自动评价与人工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当继保设备的基数信息发生变化且能够影响到设备的状态时, 系统自动对设备进行评价并生成设备的评价报告。生成的评价报告支持人工干预。

(3) 检修策略管理:设备状态评价完成后, 需要根据设备状态, 设置设备的检修策略及检修周期。系统能够自动根据设备状态及导则规则给出建议的检修策略及周期。继保专职人员最后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 参考建议的检修策略及周期制定设备最终的检修策略及周期。

(4) 综合分析:从设备、设备状态、检修策略等不同维度, 提供对评价报告的查询统计功能。

3 结语

可靠性建设 篇9

1) 发展。上世纪中叶, 出现了最早的配网自动化建设, 虽然技术并不成熟, 但是在电力领域仍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随后, 发达国家积极投入到了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工作中, 在控电、变电、配电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经过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 上世纪80年代左右, 终于研制出了模型, 但是仍然有一些技术瓶颈还没有取得突破, 直到90年代以后,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打破配网自动化建设瓶颈的动力, 配网自动化建设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 地理信息实现了电子化, 配电技术得到了逐渐优化, 进而提高了供电稳定性。

2) 内容及意义。配网自动化技术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以及电子通讯和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用于电力配网中的技术, 传统的配网技术由于是人工完成, 因此, 不能保证全天候运行, 一旦出现故障, 不能及时解决, 影响工业和人们的生活用电。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优势体现在: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根据突发故障做出及时反映, 从而在第一时间内将故障排除, 恢复正常运行, 因此, 极大缩短了停电时间, 给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较小, 进而增加了供电可靠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今后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配网自动化建设尤为必要, 并且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同时, 完善的配网自动化建设是推动我国电力事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快速推进, 在提高供电稳定性的同时, 用户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升, 减少由于停电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

3)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现状。新形势下, 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实现是实现全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目前来看, 我国已经积极投入到对站点的配置、电力物资的规范、停电时段的管理、安装用电设备的要求以及电力输入输出设备的微信管理系统的研究阶段, 争取早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配网自动化建设, 为工业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可靠的电力环境。

2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1) 反馈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反馈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就地反馈,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 就地反馈系统能够将故障进行及时隔离, 在执行任务时, 并不需要将故障上报给中央计算机, 自己就可以对供电故障进行智能处理, 如果是瞬时故障, 也就是毫无征兆、突然出现的故障, 在将故障处理完毕后, 自行供电, 因此, 缩短了停电时间, 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另一种是集中反馈, 在反馈速度上要落后于就地反馈, 与前者不同的是, 当电力系统产生故障时, 该系统要将故障反馈给中央计算机, 当中央计算机收到信号之后, 才能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中央计算机的特点体现在, 它能够对故障信号进行自动检测, 一旦发现问题, 可以及时解决, 第一时间隔离故障区, 从而最大程度缩小停电范围, 减少了经济损失。

就地反馈和集中反馈系统, 前者的优势是缩短停电时间, 后者的优势是缩小停电范围, 将这两个系统结合到一起, 能够大幅减少停电对工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2) 故障定位系统。在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 最为重要的一个技术就是故障定位, 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 故障定位系统经传感技能引入到系统中, 将传感装置安装到系统中, 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 传感装置能够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准确定位, 通过传感器将信息发回, 便于工作人员开展故障排除工作。从目前来看, 虽然还没有实现全面实现配网自动化建设, 但是故障定位系统已经在实现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电力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 为推动配网自动化建设步伐。

3) 调配自动化系统。调配自动化系统就是能够实施自动化调度和配网的系统, 调配自动化系统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 其主要功能就是对个区域的用电量进行分析, 然后合理分配电量。是提高配网合理高效的重要手段。

3 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既是社会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发展下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供电行业的必然要求, 配网自动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 其作用主要包括反馈系统增加供电可靠性、故障定位增加供电可靠性、设备检修提高供电可靠性, 以下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1) 反馈系统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 反馈系统通过定位功能获取反馈信息, 对故障点的具体位置做出判断, 并根据故障情况, 及时的做出调整, 这样不仅及时将故障区域隔离开来, 而且有效控制了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将故障排除之后, 可以立即供电, 便于工作人员开展维修工作, 而且反馈系统做出的反映有计算机进行控制, 能够将一些较小的故障及时排除, 从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 故障定位系统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如果电力企业没有将故障定位系统引入进来, 一旦出现故障, 需要人工寻找故障点, 在进行寻找时, 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 人工寻找故障点的效率较低, 不仅耗时耗力, 而且人工寻找故障点不能将故障及时排除, 会增加停电时间以及人们的经济损失, 供电的稳定性也就得不到保障, 而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故障定位技术, 能够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 准确找到故障点, 维修效率大幅度提高, 减少了经济损失, 同时,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3) 设备检修提速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在没有引入配网自动化技术之前, 我国在电力设备检测和维修方面, 主要是由人工完成, 我们知道, 电气企业规模大、设备多且分布凌乱, 而且电力企业涉及到的设备非常复杂, 因此, 检修过程也十分繁琐、复杂, 传统的配电网不利于工作人员开展检修工作, 在检修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 而且传统的配电网检修必须在停电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 给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而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引入, 能够有效改善上述情况, 该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 能够对设备的各项信息进行分析, 工作人员不必一台台去检查设备, 只需要根据计算机配网自动化系统提供的数据, 就可以明确检修目标, 有针对性的开展检修工作, 因此, 节省了检修时间, 检修质量也得到了提高。除此之外, 配网自动化建设能够有效避免电网的超负荷运行, 降低了配网线路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大从而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配网自动化的可靠性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 对于配网自动化建设中一些重要的系统有着极高的要求, 我国电力工作者, 要加大研究力度, 将系统涉及到的多项科学技术逐渐融入其中, 从而达到能够全方位一体化的实时监测和及时检修的目的。随着配网自动化建设技术瓶颈的不断突破和完善,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发挥, 为提高我国供电系统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使百姓用上质量高、放心、安全的电能, 有利于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摘要:本文对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了介绍, 并提出了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系统,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强.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影响[J].电子制作, 2015.

可靠性建设 篇10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是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医学院江阴临床学院, 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 现开放床位2060张。我院从2004年开始使用放射科信息系统 (RIS) 和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 (PACS) , 2007年临床医生使用Web影像信息发布系统, 并逐步升级、扩容, 到目前为止已经连接了CT、MR、DR、CR、RF、MG等各类型的影像设备15台, 年存储量约18TB, 所有影像设备都遵从DICOM标准。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 各信息系统都已经逐步完善, 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使病人登记、检查、报告一条龙服务效率得到了提高。

我院2008年就开始使用IBM服务器及基于存储区域网 (SAN) 架构的光纤存储, 采用VMware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构建医院虚拟化平台, 应用VMware Vcenter Sever管理软件对整个系统实行了集中监管, 实现了资源自动调配、虚拟机的自动迁移、核心业务的高可用性, 增强了医院信息系统业务的连续性, 保证信息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除医院信息系统 (HIS) 现已有100多个系统运行于虚拟化平台中。这种虚拟环境打破了传统的一个服务器只为一个操作系统、一种应用服务的模式, 实现了一机多操作系统、多应用的模式。

1我院原PACS架构

随着放射科设备的增加, 检查人次的增长, 直到2013年底, 放射科面对每天1000人次左右的检查, 原PACS已经难以满足医生对系统高负荷、高效率运行的要求。于是在2013年底全面升级现有PACS系统。

原PACS系统由3台工作组服务器组成, 其中2台服务器分别对应CT/MR工作组和普放工作组, 另外1台单独的服务器作为归档服务器, 将工作组服务器上的数据定时归档, 以保证数据安全。旧系统的缺点在于医生只能在本工作组内阅片, 如果跨工作组调阅图像, 会产生额外的图像传输负担, 并导致阅片调用速度下降。数据没有实现集中存储, 往往医生为找一个历史记录而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查询。系统硬件也由于使用时间太久而显得配置过低, 最终表现为系统响应缓慢, 原PACS系统服务器架构, 见图1。

根据医院现状, 实施PACS系统升级时, 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节省硬件成本, 最好能利用医院目前已有的资源;二是项目实施周期要短。基于以上因素, 设计采用基于虚拟环境的PACS系统, 以缩短硬件采购和项目实施时间。

2 我院现PACS架构

2.1虚拟化方案

首先虚拟化平台是在PACS系统的基础上搭建的, 架构图见图2。

为了满足医院生产环境所要求的7×24 h不停机的要求[1], 我们坚持系统必须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虚拟化硬件平台搭建采用用2台IBM服务器 (4路CPU (每颗8核) 、64G内存) 构建为高可用 (HA) 集群, 每台IBM服务器配备双HBA卡, 分别与2个光纤交换机连接, 服务器使用的共享空间都是通过Vplex (存储虚拟化) 设备挂载, 保证1份数据存储在2台存储上, 每台服务器配置6个1000M网口, 2个网口为1组, 有利于管理网络和业务网络负载平衡。PACS应用服务器分配在2台物理服务器构建的HA集群中, 通过群集的DRS (分布式资源调度程序) 功能来实现虚拟机跨主机自动平衡负载。在虚拟化平台集群中任一台物理主机存在硬件资源不足, 则可以通过v Motion功能将正在运行的虚拟机迁移到群集中的其他主机上去, 而且不会对正在运行的业务造成影响。即使群集中任一台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 虚拟化集群的HA功能会将该主机上的虚拟机从其他正常运行的主机上重新开启。

考虑到系统的性能要求, 我们为每个虚拟服务器划分了500G虚拟硬盘空间, 32G内存以及12个CPU。在EMC存储上则划分了2T的硬盘作为数据和系统备份空间, 而30T作为在线存储, 60T作为归档存储。

2.2 HA机制

针对原PACS架构, 重新规划了现PACS的软、硬件结构。系统完全支持虚拟化环境和Windows系统的HA模式。现PACS建立在SQL server2008 HA模式之上, 并拥有自己的HA机制, 当系统检测到自身服务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响应, 就会自动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 以实现高可靠性的目标。为了使系统发挥出最大效能, 将PACS的应用放在第一台服务器, 而将SQL Server2008服务放在第二台服务器上。

由于采用了新的规划, PACS在图像传输方面更加高效, 用户在客户端阅片时, 可以达到近200幅/s的CT图像调阅速度, 而接收设备图像的速度也在150幅/s。系统所有影像设备和阅片工作站提供单一的存储节点, 避免了图像的分散存储和再次转发。现PACS系统结构见图3。

基于虚拟化平台的PACS, 在迁入7T的部分数据后开始投入临床使用, 现每天收存近1000人次检查数据信息, 与15台设备相连, 25台报告终端连接, 并通过Web功能向全院500台临床医生工作站实时发布数据。

3 讨论

从项目的方案制定到项目实施全过程来看, 虚拟化平台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传统模式无法提供的优势。

首先在硬件的投资上, 虚拟化平台可以通过回收旧系统硬件资源, 然后重新分配而达到硬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2,3]。在项目实施中, 我们通过对已有硬件系统资源的重新规划, 仅通过系统资源的重新分配, 就为新系统的操作环境准备了足够的硬件资源。

其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由于虚拟化平台能很好地屏蔽硬件的差异, 因此无论是硬盘分区, RAID设置或者NAS的配置都显得异常简单。以往先要做好存储空间硬盘RAID和NAS配置, 在虚拟环境下, 只需在虚拟设备资源池中划分出足够硬盘空间即可。因此, 整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只用了1周, 而PACS安装也只进行了1周, 2周内完成一个中等规模的PACS建设, 是传统模式所不能达到的[4]。

关于虚拟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我们对虚拟化系统定期做备份, 同时也利用PACS系统自身的备份机制, 定时对数据库、操作系统、图像这三个方面做定时备份。数据库方面, PACS采用每小时备份1次, 每天进行1次差异备份, 每周进行1次完全备份;操作系统方面采用Windows自带的备份机制, 每天进行1次系统和应用程序备份;而图像方面, PACS采用在线和归档机制, 保证图像都有2份拷贝, 存于2个不同的存储中。对于整个PACS的备份, 我们采用了EMC公司的VPlex方案进行备份[5]。

虽然虚拟机有诸多的好处, 但是我们在实际运行中也发现如果虚拟机所在的服务器中含有过多的其他虚拟服务器, 那么系统也确实存在性能下降的可能。毕竟操作系统是在虚拟硬盘中以文件形式创建在服务器中的。其次, 如果存储中也有其他大量应用占用磁盘阵列的读写操作, 那么性能的下降会表现在图像的存储和调阅速度变慢。

所以针对PACS的应用, 我们对虚拟机的部署做了进一步调整, 减少PACS虚拟机所在服务器中虚拟服务器的数量, 减少PACS所连接的EMC阵列中涉及到大量磁盘读写的应用服务。经过调整后, 系统达到了预期要求。

4 结语

我院PACS升级的成功实施和上线运行, 为虚拟化在医疗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虚拟化是近来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方向[6,7,8], 它不但为我们在项目选型、实施方法中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而且节省了更多的硬件、时间和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先锋, 王凯芸, 李强, 等.三甲医院虚拟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医院, 2012, 16 (2) :12-14.

[2]韩成.利用虚拟技术整合医院服务器的探索[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 (3) :227-229.

[3]张刚伟.医院PACS应用虚拟化架构的创新和发展[J].医学信息, 2010, 23 (8) :21.

[4]王康, 郑小林.虚拟化在PACS系统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22) :114.

[5]魏明, 罗希.虚拟化技术对PACS高可靠性支持[J].电子设计工程, 2013, 21 (14) :61-63.

[6]马锡坤, 张稳.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及其在医院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5) :60-62.

[7]潘欣.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 :184-185.

上一篇:临床免疫学医学检验下一篇:存货发出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