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发出计价

2024-10-07

存货发出计价(共6篇)

存货发出计价 篇1

流动资产对于工商业企业而言无疑是其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一环,而存货作为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流转速度将直接决定整个流动资产的流转收付。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就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以及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原材料,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存货还包括商品的包装物以及低值易耗品。由此可见存货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其是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流动资产,存货的上述特点也决定了存货的种类繁杂,数量巨大,日常的收付流转额也较高,这些都给企业核算存货价值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很多企业都不结合自身的情况,盲目地选择一种看似简单的计价方法来对所有的存货进行计量,其结果则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企业对于自身发出存货计价的选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一定要在遵循会计计量谨慎性的原则下进行。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存货是工商业企业的重要经济来源,对于存货收付的准确核算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准确无误地反映自身存货的价值,还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在现阶段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重要性重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经营方式,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产品结构也趋向于多元化,不同种类的原材料和副产品的购进以及加工使得企业的日常存货的种类日益繁多和复杂,而不同的存货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何对种类繁多的存货进行合理的分类,如何结合不同存货的特点来选择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这些都是企业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企业对于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还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例如,某一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相近的替代品,或者就是为专一用途所生产的产品,那么企业对于这些存货的管理就比较倾向于实物管理要求,所以企业在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时就应该重点考虑能够反映实物价值以及流转额的计价方法。再比如,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属于同类竞争产品,那么企业就应该以现金流量管理要求为出发点来选择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因而企业对于存货的管理要求不同就会对存货的计价有着不同的选择[1]。

最后,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是企业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在期末,企业会对当期发出存货成本、期末销售成本和当期收益等经济指标进行核算来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状况,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何在期末交出一份能够吸引投资者的“成绩单”至关重要,所以企业在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其对期末经济利润的影响程度。

2 不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对于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以及个别计价法。考虑到个别计价法是假设存货价值流转与存货的实物流转相一致,企业的每笔发出存货都要以该笔存货的购进成本来核算发出成本,这样一来,企业除了要精确核算存货的发出成本还要逐一辨认发出存货的购进批次给企业的实务操作带来的巨大的工作量,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无相近可替代的产品以及为专一用途而生产的产品,但是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种类较多,结构较为复杂,所以此时用个别计价法核算,工作量较大,不适应当前情况,所以本文将着重比较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2]。

新会计准则中所讲到的存货流转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存货的实物流转和存货的价值流转,在企业日常的存货核算过程中,存货的实物流转和价值流转不同步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对于企业核算而言,如何把存货的采购成本合理地分摊到当期销售成本和当期结存存货成本是企业核算存货的核心内容。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大量持有的,而现阶段的市场条件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市场的供需矛盾会一直对市场起作用,而其矛盾的核心表现就是物价的变化,因此物价是影响存货采购成本分配的关键因素,因而对于以上三种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就将以物价为出发点。

首先,先进先出法是企业存货日常核算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它的本质在于强调先购进的货物要优先发出,并采用当初购进时的成本来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这种核算方法的好处是企业只能根据初期购进存货的成本来核算当期发出存货的成本,企业不能利用发出存货成本来人为地调节自己的当期利润,坏处是该种方法在核算时比较繁琐,任何一批发出存货都要追溯其当初的购进成本,尤其是当一个企业的存货进出业务比较频繁时,该种核算方法更是给企业核算造成不小的困难。在假定物价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该种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当期发出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但在物价持续上涨时,由于先购进的货物先发出,这样就会导致当期的发出存货成本较低,而由于期末物价较高,企业产品的售价也会水涨船高,这样就会导致虚高的当期利润,也会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所得税负担。而在物价持续下降时,情况就会相反。

其次,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的情况则相反,它要求企业要优先发出后来购进的货,由于后来购进的货会先发出,这样期末销售成本就会十分接近于市价,而产品的销售价格会跟随市价变化,所以后进先出法就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企业当期的销售利润。然而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时期,以前积压的货物发出会造成以后期间企业的销售成本偏低,企业的销售利润出现虚高的现象,因而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在物价上涨时期,会造成企业当期利润偏低而以后期间利润偏高的现象。

最后,移动加权平均法的核心要求是每发出一次货,企业就要对所有存货进行加权平均来核算下一次发出存货的成本,这种方法可以看成是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一种中间方法,因为每一次加权平均都会综合考虑以前存货和后来购进存货的价格。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前后购进存货的价格之差,在物价上涨时期可以缓解由于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行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但是该种方法对于存货价格的计算要求非常之高,而现阶段的一些企业大都采用多元化经营模式,存货的购销数量巨大且购销不同步,这就给企业核算每一次发出存货的成本带来比较大的压力,不适用于存货种类繁多的企业。

下面以一个例题来综合比对在物价上涨时期三种方法对于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影响:

甲公司2014年3月份A商品有关的收、发、存情况如下:

①3月1日结存300件,单位成本为2万元。

②3月8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2万元。

③3月10日发出400件。

④3月20日购入300件,单位成本为2.3万元。

⑤3月28日发出200件。

⑥3月31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5万元。

先进先出法:本月可供发出A商品成本=300×2+200×2.2+300×2.3+200×2.5 =2230(万元)

本月发出A商品成本=(300×2+100×2.2)+(100×2.2+200×2.3)=1270(万元)

本月月末结存A商品成本=2230-1270=960(万元)

后进先出法:本月发出A商品成本=200×2.2+200×2+200+2.3=1300(万元)

本月月末结存A商品成本=100×2+100×2.3+200×2.5=930(万元)

移动加权法:本月发出A商品成本=400×2.08+200×2.245=1281(万元)

本月月末结存A商品成本=2.375×400=950(万元)

从上述例题可以明显总结出,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先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最低,而期末结存商品成本则最高,后进后出法则相反,移动加权平均法则为以上两种方法的折中。

3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3.1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核算方法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对企业影响最主要的方面。首先,对于企业的当期损益而言,不同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会导致不一样的企业当期利润,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发出存货的成本核算是不一样的,如果发出存货的成本较高,就会导致较低的企业当期利润,反过来,如果发出存货的成本较低,企业的当期利润就会偏高。在现代企业经营之中,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当中,核算方法往往会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企业盈利或者亏损的标准,所以中小企业在选择发出存货计价方法时应该尤为慎重。与此同时,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影响又恰巧成为一些企业美化自己财务报表的工具,企业会根据适时的市场情况来选择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以求在期末达到更高的当期利润,而还有一些企业则往往设置两套账,日常核算用一种核算方法,而在编制期末财务报表时则又用另外一种核算方法,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可见,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与企业当期利润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前者对后者的单方面影响,企业亦可以结合各方面的情况来调节因计价方法的不同对自己产生的影响[3]。

其次,对于企业的资产构成而言,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的资产结构也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就一般的工商业企业而言,其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组成。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核算较为简单且核算方法比较单一,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不用耗费大量的工作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核算出其现金流量。相比较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核算就较为复杂,并且对于企业期末编制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产的组成项目,例如在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时,期末的流动资产数额就会比较接近于市场情况,而在采用后进后出法核算时,期末流动资产的数额就会比较接近于期初的市场情况。流动资产数额在期末的大小会间接影响期末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因此,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期末的资产构成、所有者权益以及相关资产负债表的计算具有重要的意义[4]。

最后,对于企业的税收负担而言,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往往直接决定着企业期末税收负担的高低。一般工商业企业期末的税收负担主要由企业所得税组成,而企业期末利润则是企业所得税的最主要来源,因此企业税收负担的高低往往由企业的期末利润所决定,但这种决定的过程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般工商业企业的期末利润大部分由其产成品销售收入所决定,销售收入反映当期的市场情况,即当期的物价水平,而产成品的成本则由企业选择何种核算方法所决定,所以综上所述,企业期末的税收负担受企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和期末的物价水平所影响。在采用先进先出核算方法下,企业期末发出存货的成本反映的是期初存货的购进成本,而并非期末的存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期末的销售收入则反映的是当期的物价水平,这样一来,期初和期末的物价水平的差异就会对企业期末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在物价上涨时期,期末的销售收入会出现虚高的现象,并不能与期初的物价水平很好地匹配,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在期末多交企业所得税,相反,在物价水平下降时期,企业的销售收入就会变得虚低,企业的所得税也会相应地减少。在后进后出法的核算下,企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期末的销售收入都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当期的物价水平,因此由物价水平差异所导致的企业期末销售收入虚高或者虚低的现象就没有先进先出法核算下那么明显,所以在后进后出法核算下的企业所得税就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综上所述,造成企业所得税出现虚高和虚低现象的根源在于不同核算方法下企业存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相互偏离。

3.2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其核心却依旧在于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工商业企业的所有业务都是围绕“购进-生产-销售”这一条主线,所以企业管理也势必会围绕这条主线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利益,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既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关键一环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不同的发出存货核算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当期利润,加之每一时期的物价波动水平也会对企业期末利润产生影响,所以企业的管理要求就会转向能产生更多期末利润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上来,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其管理要求更加倾向于选择先进先出法来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因为这种方法本身就能够使得企业期末利润出现虚增的情况,并且现在的市场正处于通货膨胀时期,更加有利于企业这种管理要求的实现。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是实施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管理要求的实现不仅仅是关系到企业本身,还关系到企业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由于现代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考核采取业绩评价制,而业绩评价制的关键在于管理人员在职期间所取得的业绩,所以有时候管理人员会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来制定管理方法,很多管理人员更倾向于采用先进先出法来核算并不是为了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更多地还是出于自身个人利益的考虑,然而在某些时候,企业利益往往与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不一致,因此发出存货核算方法的选择在有些时候可能仅仅是管理人员实现其个人利益的工具[5]。

4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如前所述,各种不同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都有着各自利弊,因此可以说无论企业单独采取哪一种方法对所有的发出存货进行核算,都无法平衡各方面的管理要求,在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时也不能够掩饰核算中所出现的漏洞,那么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去选择合适的存货核算方法呢?

本文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谈到,一个企业对于存货的管理要求无外乎两种,即实物管理要求和价值管理要求,实物管理要求的核心是要企业清楚地核算每一笔购进和发出存货的数量和价值,因而就要求存货的数量和价值要相互配对,存货的实物流转和价值流转要相一致,因而此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就较为妥当。企业管理的价值管理要求是指企业要以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核算自己的存货,那么此时则用后进先出法较为合适,因为后进先出法虽然获得的当期利润较少,但是其长期利润则较高,另外后进先出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当期所实现的利润,因此不会造成利润的虚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现阶段的工商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已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的产物,企业的管理既要求实物管理又要求价值管理,因而企业对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例如自身存货的特点、经营模式、所得税负担、财务报表等等,关键是企业核算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企业想要合理地规避所得税,则企业适宜采取后进先出法,如果企业要做一张漂亮的财务报表来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则较适合采取先进先出法,因为先进先出法能够对当期的利润进行很好的“美化”,能够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但是,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如果企业能够综合地应用各种方法,就能够实现方法与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指出企业不能够同时使用两种计价方法来对发出存货进行核算,因此企业就可以在平时记账时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收付的数量和价值,而在期末时可以调整为后进先出法,使得企业能够合理地规避不必要的所得税。而如果企业既想合理地规避所得税又想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投资者的投资,那么企业就应该在期末将核算方法调整为加权平均法。

因此,综上所述,每种计价方法都不能单独地兼顾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要求,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管理要求和业务特点将各种核算方法进行综合应用,进而平衡各方面的要求。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分析 篇2

【关键词】存货计价方法 比较分析 会计影响

一、现行存货计价方法的种类

(一)个别计价法

是假定存货具体项目的成本流转和实物流转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

每批(次)存货发出成本=该批(次)存货发出数量x该批(次)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

(二)先进先出法

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三)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又分为: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在月末时用本月全部购人的存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分母,本月全部购人的存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作为分子,计算出当月存货单位成本,在分别乘以发出存货数量和期末结存数量计算出发出存货和解存存货成本。计算公式为:

存货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十本月收人各批收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十本期收人各批存货的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加权平均单价

2.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人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原有存货实际成本十本批收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

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数量x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及其对企业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1.使用目的不同。个别计价法通过个别配比,使收益计量更加准确,但在实际运用中有可能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便利,;加权平均法使用单一价格,既不侧重资产计价,也不侧重收益计价;移动加权平均法也使用平均价格计价但偏重最近的进货;先进先出法侧重于资产计价;后进先出法侧重于收益计量。

2.对存货资产账面价值的计量不同。个别计价法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期初和期末存货资产账面价值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情况;使用平均成本法会使每一购货价格都影响到存货价值和销售成本,但它既反映不出当期成本与当期收人之间的合理配比关系,也反映不出按现时成本对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进行的计价,而是用平均价格反映存货资产账面价值。

先进先出法在使用中表现为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库存最久的存货,而里存的存货却是最近购买的,所以它能够以最接近现实成本的价格反映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刚好相反,最先售出或使用的存货是最近购买的存货,而置存的存货却是库存最久的,所以它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存货价值是最早的成本。

3.对损益的影响不同。个别计价法是将特定成本与特定收人相配比,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取决于存货的实物流转;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表现为最近的成本,而发出存货为历史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当期收益较高;后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以历史成本计价,发出存货为现实成本,当价格不断升高时,收益较低;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平均价格计价,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平均价格随之升高,导致收益降低。

(二)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1.期末存货价值以及本其利润的影响。个别计价法是按其购入或生产时确定的单位成本来确定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购进的先发出,该方法使存货成本接近于购货成本,期末资产总值较真实;加权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前期购货成本与本期购货成本之间,对期末存货价值确定的水平次于先进先出法。

存货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进货-期末存货利润计算的基本公式为: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各种税费

净利润=税前利润-所得税

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1)存货计价方法对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性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由于计价方法不同,导致存货账户余额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的短期偿债能力及流动性比率的分析指标。这些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营业周期、销售额与运营资本比等。(2)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指标的影响。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毛利率、净利率、普通股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都涉及到利润,所以,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的获利能力。(3)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指标的影响。先进先出法下,由于税前利润被高估,赚取利息倍数也会被高估,所以夸大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分析

(一)企业存货计价方法包含的种类和对存货成本的影响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個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采用个别计价法,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由于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仅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等。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

(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在进货价格呈上升趋势时,企业计算的销售利润由低到高依次是: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物价呈下降趋势时,最佳方案是采用先进先出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制度讲解.2002.

[2]财政部会计司编.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2006.

[3]叶英华.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8,(3).

[4]刘小晓.存货方法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8,(2).

[5]石岩.存货现行核算和计价方法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5).

[6]吴娜娜.新准则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8,(4).

[7]王竹泉.存货计价方法选择的矛盾及其协调[J].上海会计.2001,(1).

[8]张佳,蔡晓旭.新准则中存活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7(17).

[9]陆涛.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J].甘肃农业.2006(6).

[10]陈霞.新会计准则中存货计价方法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11).

关于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思考 篇3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制定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 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需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存货的特点及管理要求

例如, 对不能互相替代的存货项目以及为特定项目生产和存放的存货, 无疑应当采用个别计价法;在存在大量可以替换的存货项目时, 采用个别计价法就不胜其烦。此时, 就需在其他存货计价方法中选择。

(2) 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 进而对企业的盈亏、所得税负担、现金流量和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 尤其在物价持续上涨或下跌时。

(3) 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所负担的所得税和获得的净收益产生影响。

2 四种计价方法简介

先进先出法, 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 并以此顺序确定和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后进先出法, 是假定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 并以此顺序确定和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平均法, 是以月初结存存货和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为权数, 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 据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是在每次进货以后, 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 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作为下次进货前发出存货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3 四种计价方法对比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对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对比:某企业2009年3月1日结存甲材料300千克, 每千克实际成本为10元。3月4日和20日分别购入该材料300千克和400千克, 每千克实际成本分别为11元和12元;3月5日和23日分别发出该材料500千克和300千克。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出存货发出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 而且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但是, 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 计算工作量较大。另外,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 采用先进先出法会使发出存货成本偏低, 利润偏高。

后进先出法使期末结存存货价值反映的是最早购进存货的成本, 发出存货的成本则接近现在存货成本水平, 满足配比性原则, 特别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但采用后进先出法, 会产生期末存货成本与目前成本水平不符, 存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等问题。

加权平均法计算简单, 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是, 由于必须到月末才能计算出本月的平均单价, 平时在存货明细账上无法反映出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随时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 计算出的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比较客观。但是, 在存货单价不同的情况下, 由于每收入一次存货就要重新计算一次平均单价, 计算工作量较大。因此, 存货收发频繁的企业不宜采用此法。

笔者认为, 从对于利润和资产确认的谨慎性来说, 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比较妥当。从上表可以看出, 四种结算方法得出的利润: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 资产: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

摘要:存货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其发出价值的确定直接影响当期销售成本、当期损益和有关税金的计算, 也直接影响各期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 从而影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相关项目, 本文试分析比较存货的几种计价方法及其优劣。

存货发出计价 篇4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目前我国企业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作为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企业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时要结合存货的特点、管理的要求、利润管理以及税务筹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笔者就以上四种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进行分析和说明。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为基本假设,对先发出的存货按先入库的存货采购单价结转,后发出的存货按后入库的存货采购单价结转,据以确定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因确定的存货成本流转与企业存货实物流转更接近而受到企业的青睐。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即以期初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购进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存货全月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再据以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每月计算一次存货加权平均单价,平时只登记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数量,因此核算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平时无法取得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因而不利于企业对存货的实时控制。但是在我国近年持续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基于税务筹划的考虑,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移动加权平均法也是加权平均法的一种,即每次存货入库均需根据入库存货和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计算一个新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再据以作为其后发出存货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计算的存货发出单位成本较平均,无论在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的环境里,均能够较好地起到平滑企业利润和税负的效果,且在当今企业会计电算化不断普及的环境下,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

个别计价法以存货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一致为原则,即逐个确定发出存货实际采购成本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存货管理成本比较高,使用企业范围比较小。主要适用于单位价值较高、存货数量不多,且收发不频繁的企业。因该种方法不适合大多数企业,故此种方法在下文分析中不予考虑。

2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所得税影响分析

受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影响的税种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因此下文将重点阐述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对企业所得税如何产生影响。

我国企业目前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是2007年3月16日通过,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首先,因为企业不同批次购进同类存货的单价不尽相同及企业不同生产批次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不同,所以在发出存货时就涉及发出存货单价的确认问题,即企业需要确定应该按照哪一批次存货购进单价和按照哪一生产批次的单位生产成本来确认发出存货的成本。其次,发出存货的成本会根据发出存货的不同用途,分别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主营业务成本”等会计科目,计入这些科目的金额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进而影响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因此,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时应该重视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因为不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计算的存货发出成本差异较大,进而对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企业存货库存较大且收发频繁的企业。

3 基于税务筹划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

3.1 税务筹划应考虑的因素

从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角度出发,企业在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时需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本企业是否处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如果企业处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期,应该根据企业所处宏观环境选择发出存货成本较低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来计量发出存货的成本,从而起到减少成本、费用,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作用,进而更好的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效果。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种类较多,比如,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本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即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在通货膨胀时期,从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角度考虑,应该依次选择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来取得较好的税负降低效果。如果处于通货紧缩时期,企业就应该反向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因此,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应该结合我国物价指数的走势、企业自身情况及其所需存货的特点来综合确定。

3.2 实例说明

下文笔者将结合JD公司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选择的案例来具体分析说明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时该如何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JD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册资本5 000万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目前处于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根据JD公司所需存货的历史价格变动数据及目前JD公司所需存货的市场行情合理预测该公司所需存货在未来处于价格上升周期为大概率事件。假设JD公司2014年8月A材料的进、销、存情况见表1。

通过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JD公司A材料2014年8月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对比情况见表2。

说明:上表数据计算过程保留2位小数,计算尾差挤入发出存货成本。

由上表数据可以分析得出,JD公司A材料处于价格上升周期时,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存货发出成本最大,其次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一般情况下,JD公司基于税务筹划角度考虑应该选择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但是JD公司处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此时期JD公司应该要最大限度利用政策给予的税收优惠。因此,JD公司应该选择使发出存货成本最小的存货发出方法——先进先出法。因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此时的企业利润最大,可以更好享受企业所得税带来的税收优惠。

综上所述,基于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时,应该区分以下四种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情况一:企业处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且企业所需存货价格预计未来在价格上涨周期,企业应该选择先进先出法作为本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情况二:企业处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但企业所需存货价格预计未来在价格下降周期,企业应该选择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作为本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情况三:企业不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且企业所需存货价格预计未来在价格上升周期,企业应该选择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作为本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情况四:企业不在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期,且企业所需存货价格预计未来在价格下降周期,企业应该选择先进先出法作为本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斐文丽.试论企业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4).

存货发出计价 篇5

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国家都对企业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通过会计准则做出了一些限定。比如国际会计准则(IASs,IFRSs),澳大利亚会计准则(AASB)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都规定对于存货的发出计价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但是这些准则并没有具体的说明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原因。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西方财务会计中各种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优缺点,来探讨与存货发出计价有关的深层次问题。

1.个别认定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

个别认定法的成本流转假设与实物流转顺序一致。即产品销售出去时,该产品对应的成本转化为销货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相互配比。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不同质的、单位价值比较高的存货。如果将个别认定法应用于同质的商品上,对于业务量发出频繁的存货,除了用人工处理将会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以外,还有可能会发生人为操作利润的情形。

比如,企业购进了三批同质的存货,第一批购进的存货成本单价为13元,第二批单价为10元,第三批单价为15元。假设每销售一件该产品,将取得销售收入20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个别认定法对存货发出进行计价,企业对销货成本就有三种选择,即可以选择13元、10元或15元作为当期的销货成本和销售收入进行配比,从而操纵利润。

2.先进先出法(First-in,first-out)

先进先出法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好处之一就是不允许人为操纵利润的行为发生。原因在于企业管理人员不能自由地选择发出的存货,而必须是最早进入到存货系统中的存货先发出,从而实现与销售收入的配比。

采用先进先出法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会使留在企业中的存货是最近购进的。因此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存货价值更加接近于存货的重置成本,使得存货信息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但先进先进法的劣势也很明显,先进先出法和其他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由于将前期较低的存货发出形成较低的销货成本与销售收入配比,从而会形成较高的虚幻利润(Holding gains或illusory profit或phantom profit)。虚幻利润是指由于物价上涨,较高的存货的重置成本与较低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致使该部分利润中的一部分不能用于分配,而用于补充价格较高的当期存货。

举例如下:与存货有关的成本数据如下表所示:

假设存货的重置成本为$23。

下表分别为按照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平均成本法计算的销货成本和毛利润。

实际的毛利润应该是$398-(7+4+2)×23=$99

由此可见,在存货价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先进先出法包含了所有的虚幻利润,而后进先出法和平均成本法抵减了一部分的虚幻利润,并且后进先出法的抵减效应更明显。

3、后进先出法(Last-in,first-out)

后进先出法的基本假设是企业应当保留一定水平的存货用于日常经营。当存货被出售了,该存货应该用它的现行价值予以重置,现行价值一般指存货的市场价值。只有当存货的销售价格高于存货的重置成本时,利润才可以被认为是赚取了。由于后进先出法将最近购进的存货先发出形成当期销货成本(接近于重置成本)与当期销售收入相配比,人们因此认为后进先出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计量利润的方法。由于物价一般都是上涨的,所以后进先出法要较其他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计算出的利润低。但是这种方法在计量期末存货价值上的相关性不如先进先出法,因为后进先出法假设后进来的存货,先发出,留在企业中的将是最初购进的价值相对较低的存货。这样就会使得计算出的营运资本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后进先出法还有可能通过期末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购进产生操纵利润的问题。举例如下:

假设某一企业4月份有关的存货信息如下表所示:

假设存货采用实地盘存制,在后进先出法下,通过盘点,期末存货的数量为110单位,期末存货的成本=100×$10+10×$11=$1,110,本期的销货成本为期初存货+本期购进-期末存货,即$1,000+($880+$840)-$1,110=$1,610,

假设在4月29日公司又购进了另外40单位的存货,单价为$12,在这种情况下,总共的购进=$880+$840+$480=$2,200,则期末存货的数量为150单位,期末存货成本=100×$10+50×$II=$1,550。则本期的销货成本为$1,000+$2,200-$1,550=$1,650,

由此可见通过期末的购进,使得当期的销货成本较不购进时增加了$40($1,650-$1,610)。增加的$40是由于购进时的单价为$12,而采用后进先出法下,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时对于以$12购进的存货,采用了前期较低的$11作为计算的单价,因此产生了$40的差异。

因此后进先出法可能存在通过期末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购进存货操纵利润的问题。

后进先出法可能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存货的分层所导致的后进先出法分层清算利润(LIFO Liquidation Profit)。

后进先出法假设后进来的存货先发出,前期购进的存货由于购进的时期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分层,当本期销售的存货大于本期购进的存货时,就会使得前期存货,进入到当期的销货成本中,形成分层利润。假设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和该存货的分层清算与没有发生的情形相比较,前期的存货由于和本期存货相比较有着较低的成本,该较低的成本会导致本期的销货成本较低,从而导致当期毛利润虚高。

下面举例说明如下:

情形1:假设在2008年度该公司购买了50,000单位,单价为$35的存货,出售了60,000单位。2008年度销货成本的计算如下表:

情形2:假设在2008年度该公司购买了60,000单位,单价为$35的存货,出售了60,000单位。2008年度销货成本为60,000×$35=$2,100,000。

情形1和情形2所计算出来的销货成本之间的差额$86,000($2,100,000-$2,014,000)即为不考虑所得税前的分层清算利润。

后进先出法的分层利润并不是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所得利润,而公司却因为使用了后进先出法导致分层清算利润的产生,会使得企业多交企业所得税。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对于该部分利润需要在提交给SEC的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有助于报表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因为这部分利润并不能代表企业真实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仅仅是报告利润。

此外美国国内收入法还规定企业可以按照避税的目的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存货发出进行计价,但是只有当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时也采用后进先出法时才适用。该原则称为LIFO Conformity Rule(税收处理与会计处理保持一致)。企业不能既按照避税的目的采用后进先出法,而同时为了提高财务报表存货信息的相关性而采用先进先出法。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后进先出法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可以使得当期的存货成本与销售收入更好的配比。

(2)较先进先出法而言,可以抵减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的虚幻利润。

(3)期末报表上存货的价值不能反映存货当期的重置成本,信息相关性较差。

(4)一般可以使得企业少交企业所得税,有避税的功能。

(5)可以通过期末的自觉或不自觉的购进操纵利润。

(6)会产生分层清算利润,致使企业产生不真实的利润。

4、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不会产生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形。平均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居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之间,因此会起到平滑利润和存货价值的功能。

以上探讨的是西方财务会计中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每一种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存货发出计价 篇6

一、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一)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按各个存货的个别成本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对每次收货分别记录, 表明它们的单价。实际领用时, 领取哪次购买的货物就用哪种单价。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可替换使用和为一个特别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且单独存放的存货。

(二)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计算存货的单位成本时, 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次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的计价方法。它适用于定期盘存的存货。

(三)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 并根据这一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 对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下, 每次发出存货都是假设发出的是库存最久的存货, 期末存货则是最近入库的存货。因此, 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假定存货按照先进先出顺序流动。如果企业发出存货时需要随时确定成本, 又要使库存存货的价值接近于取得时的存货成本, 则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二、JZNY股份有限公司发出计价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及缺陷分析

JZNY公司在2010年年度报告的财务报表附注中明确申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本公司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月末按材料综合差异率结转应分摊的材差。其他各类存货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 发出时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存货的盘存制度本公司采用永续盘存制。”

(一) 现行发出计价方法选择的缺陷分析。

由于该公司采用的加权平均法是适用于实地盘存制的发出计价方法, 但公司的盘存制度却申明是永续盘存制, 这造成了公司会计政策间的脱节, 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在实地盘存制下, 日常经营中因销售而减少的存货不予记录, 只登记增加的存货, 即“存货”账户平时保持不变, 另外设“购货”账户反映当期购入的存货, 同时设立“运杂费”、“购货退回与折让”和“购货折扣”账户, 期末通过调整分录将“存货”账户调整为期末数和本期的销货成本。该公司采用实地盘存制下的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大大简化了核算工作量, 但这种做法不够严密, 不能通过账簿随时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结存情况, 仓库管理中若有多发少发、物资毁损、盗窃、丢失等情况, 在账面上均无反映, 而全部隐藏在本期的发出数内, 不利于存货的管理, 也不利于监督检查。反映的数字误差较大, 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

(二) 现行发出计价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该公司经营范围为:煤炭批发;自产水泥、无碱玻璃纤维及制品的销售;房屋及设备租赁;钢材及设备配件、五金电料的经销;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二氯乙烷的批发、零售。针对该公司业务繁多, 收发频繁的特点, 加权平均法给企业发出存货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简化。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该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其存货的发出具有合理性。

三、三种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影响的定量分析

JZNY公司9月资料如下页表1。

在个别计价法下, 现假设9月1日发出的存货600件, 有400件是期初结余, 有200件是9月5日购进的;9月21日发出的400件均是9月15日购进, 则:本期发出的存货总成本=400×1+200×1.2+400×1.1=1 080 (元) 。期末存货总成本=120×1+100×1.2+50×1.1+230×1.21=573.3 (元) 。根据表1的资料, 在加权平均法下, 计算存货本期发出总成本和期末结存成本: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结存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实际成本) ÷ (期初结存数量+本期收入数量)

单位:元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成本+本期收入实际成本-本期发出成本

上一篇:可靠性建设下一篇: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