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问题

2024-06-11

可靠性问题(通用12篇)

可靠性问题 篇1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不仅直接关系到电力工业的生产效能, 而且也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也是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 提高供电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 控制供电可靠性主要在配网设计规划及实际抢修工程工作中把握。

1 配网设计规划中提高供电可靠率

配网设计规划中, 从对基本接线方式的评估结果可知, 放射线或单一树枝网供电可靠性最低, 全联络树枝网供电可靠性最高。10kV架空裸导线为主的单电源放射性结构, 存在网络薄弱、供电能力差的缺点。应将10kV配电网络逐步改造为联络性强的环网结构, 实施手拉手多电源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以减少线路故障停电时间, 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 并逐步向10kV配网自动化过渡。

在一条线路中, 实行双电源供电, 中间设置分段开关, 可减少每段线路户数, 缩小故障停电范围。实现配网自动化后, 分段器与重合器配合使用 (跳闸之后自动重合) , 自动完成预期的分合及闭锁操作, 可以自动排除分段性故障, 保护配网线路, 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由于配电线路是随着电力用户的增加而不断发展, 线路建设初期虽然暂未能实现联络, 也应对主干线进行分段和分支线的隔离。一旦联网条件成熟, 应尽早实现联络, 从根本上提高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并为将来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坚实的基础。联络一般从主干线做起, 避免全线路长时间停电的发生, 然后按重要分支线、一般分支线逐步实现全联络。

还应对配电线路的台区进行标准设计, 规范施工。台区包括配变安装布置、变压器台架或基础的高度, 高低压引线型号, 截面与容量选择的关系, 包括高压引下线的做法及施工标准规范等都要作出典型设计, 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且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

2 从减少线路跳闸的角度提高供电可靠率

现实工作中, 引起10kV跳闸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避雷器、环网柜、电缆故障, 树木触碰, 配变下线跌落损坏等。对引起10kV线路接地和故障的原因分析, 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人的因素, 由于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认识不到位, 例如常发生由于刮风、树枝砸断线路, 引起断线事故;二是设备因素, 由于有些设备陈旧, 绝缘老化;有些是质量低劣, 如由避雷器、熔断器跌落造成的故障。因此, 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提高10kV配电网络供电的可靠性, 是摆在广大电网运行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 加强停电检修计划的管理。供电企业生产计划部门每年必须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编制出年、季、月停电检修计划, 严格按计划进行检修, 而且在编制计划时, 一定要科学安排, 避免重复停电。有效控制计划外停电, 建立严格的计划外停电申请审批制度, 并进行认真考核。严格按照检修工艺标准进行检修, 提高线路检修质量, 凡因检修质量原因造成线路停电事故的, 必须追究责任。各供电单位在安排检修计划时, 应坚持“先算后停”, 做到“一线停电多处干活, 一家申请多家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停电、缩短计划停电时间。

(2) 利用配网自动化手段进行故障处理。故障处理的快慢, 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高低。配电网综合自动化处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故障检测、定位、故障点隔离、网络重构以及恢复供电。首先利用故障信息的采集处理功能, 对不同故障点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 再结合一次性系统进行故障隔离, 通过远控完成恢复供电。

(3) 加强对线路的维护巡视。对影响线路安全供电维护区内的树木, 一定要进行砍伐, 必须坚决有效地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减少线路停电次数, 提高线路的供电可靠性。汛期到来之前, 重点对汛区低洼配电房地带进行特殊巡视工作。

(4) 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办法。如某供电局运用了计算机软件中的日志管理模块, 将配网运维信息记录得更加详细, 细分了各类工作类型, 工作人员根据自己实际工作, 在相关的工作记录卡上填写相应的工作内容和信息, 如第一种工作票记录卡、中压故障抢修工作记录卡、低压故障记录卡等, 将不同的工作进行细化, 便于日后统计和相应的查找工作。在填写第一种工作票记录卡和中压故障抢修工作记录卡时, 要求填写时按照单线图进行点图操作, 并准确填写操作时间, 系统便可以根据单线图上的开关状态和记录时间, 自动统计停电时间和影响用户, 对于供电可靠性考核提供准确、详尽的基础数据。缺陷管理、两票管理、班务日志等模块都已全面使用, 实现电子化管理, 保证了缺陷报送处理、两票执行等项目的电子化流程处理, 实行闭环管理。

3 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全力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抢修工作中, 严格执行“先转后修”的工作方法;计划停电中落实“能转必转”的工作理念;在转电操作中, 设置2个班组相互配合, 一拉一合的转电方法, 缩短了各类停电时间, 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络是离用户最近, 与用户关系最密切的网络。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供电可靠率指标是供电企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已成为供电企业对外承诺的重要内容。配电网络的运行状况、供电可靠程度直接影响到能否为用户提供一个价廉质优的电力问题, 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 提高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意义重大, 需要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各个岗位人员的共同努力。■

可靠性问题 篇2

现阶段,电气自动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所以,在各行各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都被得到普及。不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开关还是航空航天技术,都会对电气自动化所涉及。在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从20实际50年代开始,将多种技术相结合,而且存在大量的人才需求。由于该行业所需的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被国家相关政策所鼓励及支持,因此在以后长时间内该行业都会处于大规模发展。在国内外研究中,电气自动化作为重点对象被得到运用,其应用能够将国民经济及企业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中,电气自动化设备逐渐形成,该设备能够得到无人操作的目的,并且能够节能型控制及监视的自动化,大大节约的人力及物力。该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工作质量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对经济的增长发挥着促进作用。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现状和意义

1、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现状

1.1工作环境多样,操作维护不当

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工作环境,有些工作环境甚至是非常恶劣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需要面对多种多样的工作环境,以应对环境因素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不利影响。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机械作用力因素与电磁干扰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湿度、气压、温度、大气污染、厌恶等,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会严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损坏设备结构、运行运动灵活性以及温升过高等,甚至导致设备完全毁坏,不能正常工作;2)机械作用力因素,主要是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不同运载工具中可能会受到的各种机械作用力,例如,冲击、震荡以及离心加速力等,这些机械作用会严重影响和损坏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元器件,或者改变其参数,或者致使其严重变形和断裂,或者导致设备金属件出现疲劳破坏;3)电磁干扰因素,该因素是非可见因素,但是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不利影响不能小视,一般而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充斥着各种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增大设备的输出噪声,导致其工作失稳,甚至影响设备安全。除此之外,人员因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比较复杂,掌握和熟练操作的难度较大,因此,操作人员不熟练和不正确的操作均会影响甚至损坏设备;同时,对设备进行科学及时的维护与保养也非常重要,否会降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1.2设备元器件质量不合格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元器件的生产厂家繁多,并且良莠不齐。通常而言,生产设备元器件的厂家规模较小,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其元器件质量便很难合格;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元器件厂家之间的恶性竞争会让部门厂家只重视“价格优势”,罔顾产品质量,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偏低,影响设备的正常安全工作。

2、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2.1可靠性是衡量设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浅析钢结构稳定问题的可靠性 篇3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可靠性研究方法

1 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研究现状

1.1 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研究现状 近二三十年来,高强度钢材的使用,施工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钢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可能。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迄今为止,对钢结构基本构件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已较多,基于各种数值分析的稳定分析已较成熟。但对构件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和设计应用上还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结构失稳是网壳结构破坏的重要原因,所以网壳结构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确的进行网壳结构尤其是单层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是保证网壳的安全性的关键。自六十年代以来,网壳结构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注意的焦点。英、美、德、意大利、澳大利亚、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方面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各种方法如牛顿-拉斐逊迭代法、弧长法、广义逆法、人工弹簧法、自动求解技术、能量平衡技术等使跟踪屈服问题全过程,得到结构的下降段曲线成为可能。国内学者关于网壳结构稳定性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精确化的理论表达式、合理的路径平衡跟踪技术及迭代策略,实现了复杂结构体系的几何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取得了规律性的成果。同时利用随机缺陷模态法和一致缺陷模态法两种方法,对网壳结构各种初始缺陷的影响进行研究,较好地描述了结构的实际承载过程。也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实验方面的研究,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进行了说明。对网壳结构的动力失稳机理、稳定准则、动力后屈曲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象网壳结构这类缺陷性敏感结构在强风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研究,由于涉及稳定理论和震动理论,所以难度较大,目前研究成果还很有限。

大跨度网架拱结构作为一种新的大跨度结构,其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大跨度网架拱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得出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斜拉空间网格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杂交空间结构,目前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很有限。斜拉单层网壳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已有研究将网架结构对柱子的支撑作用及网架结构对斜拉索在网架结构平面的约束简化为等效弹簧,对柱子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预张拉结构体系也是目前应用越来越多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系统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实际应用,特别是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的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成果还十分有限。预张拉结构体系的初始平衡状态的稳定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预应力索结构体系在工作状态外荷载的作用下也可能发生失稳破坏,并对实际设计计算提出了两种方法-直接验算法和稳定设计法,结构的体系性质和结构稳定性判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指导。

另外,也有学者从整体稳定的角度对钢框架结构的稳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1.2 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①目前在网壳结构稳定性的研究中,梁-柱单元理论已成为主要的研究工具。但梁-柱单元是否能真实反映网壳结构的受力状态还很难说,虽然有学者对梁-柱单元进行过修正。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反映轴力和弯矩的耦合效应。②在大跨度结构设计中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的相互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大跨度结构设计中取一个统一的稳定安全系数,未反映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的关联性。③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设计理论还很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合理的理论体系来分析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性。④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研究中存在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目前结构随机影响分析所处理的问题大部分局限于确定的结构参数、随机荷载输入这样一个格局范围,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引起结构响应的显着差异。所以应着眼于考虑随机参数的结构极值失稳、干扰型屈曲、跳跃型失稳问题的研究考虑随机参数的穹顶网壳的稳定问题进行过有益的研究。

2 钢结构体系稳定问题的可靠性研究

实际结构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随机缺陷的影响,与理想结构存在差异。对于缺陷敏感性结构,缺陷可能会造成结构稳定性的急剧下降,所以有必要考虑随机参数的影响,引入可靠度分析方法,进行稳定问题的可靠性研究。由于大跨度钢结构体系的可靠性研究涉及较多的力学和数学的知识,有一定难度,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限。对网壳结构的稳定性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丰富了结构可靠度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2.1 结构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来源 影响刚结构体系稳定性的不确定性的基本变量许多是随机的,一般分为三类:①物理、几何不确定性:如材料(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泊松比等)、杆件尺寸、截面积、残余应力、初始变形等。②统计的不确定性:在统计与稳定性有关的物理量和几何量时,总是根据有限样本来选择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因此带来一定的经验性。这种不确定性称为统计的不确定性,是由于缺乏信息造成的。③模型的不确定性:为了对结构进行分析,所提的假设、数学模型、边界条件以及目前技术水平难以在计算中反映的种种因素,所导致的理论值与实际承载力的差异,都归结为模型的不确定性。

2.2 结构的可靠性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结构可靠度理论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可靠度计算方法及复杂结构可靠度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任何工程分析和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设计的结构在不同要求下满足不同的功能-安全性、使用性、耐久性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就需要把这些不确定性加入工程设计中,从而产生了很多可靠度方法。为了估计结构可靠度,首先要解决相关荷载和抵抗力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这种关系(又称功能函数)记作式中X1,X2,…,Xn是随机变量。

把极限状态(或失效面)定义为Z0,则描述可靠度的参数可靠性指标定义为坐标原点到失效面的最小距离目前用于可靠性指标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次可靠度方法(FORM)和二次可靠度方法(SORM)。

2.3 目前用于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数值方法评述 对于复杂结构,功能函数g(x)通常不能明确表达为输入随机变量的函数,结构的响应通常通过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来计算。这些数值方法一般分为三类:①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CarloSimulation)(包括高效的取样法和方差缩减技术);②响应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Sensitivity-basedApproach)。

2.3.1 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CarloSimulation) 蒙特卡罗模拟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进行每一次确定性分析之前随机产生一组输入变量,大量重复的进行确定性分析之后,对结构的响应输出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结构的可靠性。把蒙特卡罗模拟法与有限元法结合起来,就得到蒙特卡罗有限元法。通常把蒙特卡罗有限元法作为可靠度计算的相对精确解,但要达到较高的精度,必须取足够的样本数,因此计算工作量相当浩大。

2.3.2 响应面法(ResponseSurfaceMethod) 响应面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近似构造一个具有明确表达形式的多项式来表达隐式功能函数g(X)(一次或二次多项式),其中X是包含所有荷载和抗力的随机变量的一个向量。本质上来说,响应面法是一套统计方法,用这种方法来寻找考虑了输入变量值的变异或不确定性之后的响应最佳值。而失效概率通过一次或二次可靠度方法计算。在响应面法中,对于一个具有大量随机变量的问题来说,准确构造一个近似多项式的所需的确定性分析是相当巨大的,因此这种方法很耗时。即使对于一个具有少量随机变量的问题来说,响应面法对可靠度估计的准确性与功能函数的近似多项式的准确性有关。如果隐含型的功能函数具有很强的非线性,这种函数逼近是非常近似的,可靠度估计也是非常近似的。

2.3.3 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Sensitivity-basedApproach) 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法和一次可靠度方法(FORM)/二次可靠度方法(SORM)结合起来分析具有隐式型的功能函数的可靠性问题,能克服蒙特卡罗模拟法和响应面法的缺点。这种方法在寻找控制点(也叫最小距离点)过程中,每一步迭代所使用的信息都是功能函数的真实值和真实梯度,并使用优化方法使控制点收敛于最小距离点,同蒙特卡罗模拟法和响应面法相比,它耗时小,也比响应面法更准确。另外,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能够从设计的角度知道结构响应对基本随机变量的敏感性。从而有可能基于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和它们对结构特性的影响得出不同随机变量的不同设计安全系数。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也可以在不影响计算准确性的条件下,忽略那些对结构可靠性影响不大的随机变量,从而节省计算时间。基于敏感性的分析方法中可以使用迭代摄动分析技术,并和有限元法结合起来产生所谓的随机有限元法(StochasticFiniteElementMethod)。这种使用迭代摄动技术的随机有限元法可用来进行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2.3.4 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的可靠性研究方法 随机有限元法为刚结构体系稳定性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由于随机有限元能够考虑实际结构存在各种各样的随机性因素的影響,所以可以预计随机有限元法在这一研究领域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S].

配电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研究 篇4

一、配电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性

配电系统是电能等级转换和分配的重要环节, 用户的对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要求和体验, 最终都是通过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来实现。配电系统由于连接用户众多, 负荷性质不同, 整个系统对故障的反应比较敏感, 不同线路互相间的影响不可避免。而配电系统本身的故障对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影响最大。

电能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为加强配电系统可靠性不断加大的投资来看, 配电系统可靠性在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

2.1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主要是, 为了使发电系统和输、配电系统满足所要求的可靠度, 在电力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或者系统运行过程中, 必须要达到的技术指标、条件或规定。它是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一般需考虑以下因素:

(1) 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配电设备的容量大小。

(2) 系统故障的自处理能力。

(3) 对系统的控制、运行及维护。

(4) 系统各元件的可靠运行。

(5) 用户的用电要求。

(6) 电能的生产能力, 包括电力生产资源。

(7) 自然环境对系统、设备的影响等。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按照可靠度获取方法、系统的状态过程以及研究问题的性质, 可分为3类。按可靠度获取方法, 可分为概率性准则和确定性准则。按动态过程和静态过程的不同, 可分为暂态准则和静态准则。按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 可分为技术性准则和经济性准则。

2.1.1概率性准则和确定性准则。概率性准则以概率法求得的数字或参量, 用来表示或规定可靠度的目标水平或不可靠程度的限值, 这类准则是概率性可靠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确定性准则以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事故能力为考核标准, 通常选择最严重的情况为考核参照。如果电力系统能够在这样情况下保证可靠运行, 那么, 在其他不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够保可靠运行。

2.1.2静态准则和暂态准则。静态准则考虑的是, 在相当长时间内的静态情况下和无扰动情况下, 各种不同电力系统供电能力的各种可能情况的可靠性指标。

暂态准则考虑的是, 在电力系统发生事故时的暂态过程中, 电力系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包括运行人员的反应能力。

2.1.3技术性准则和经济性准则。经济性准则考虑的是, 保证系统可靠性相关的经济问题。

2.2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配电系统可靠性准则主要是针对配电系统来说, 在系统的规划、设计或运行中, 为达到可靠度要求所必须要满足的技术指标、条件或规定, 是评估配电系统可靠性依据的原则和标准。

配电系统可靠性必须从用户的需要和配电系统供电充裕度的关系出发, 主要从供电质量和连续性两个方面考虑。

从实际经验来看, 供电的成本与电力系统的可靠度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并呈现递增特性。这个函数的特征系数跟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设备投资以及电能的性能指标直接相关。

三、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要改善和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通常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故障的预防措施、改善系统可靠性的措施和故障探测方法及故障处理措施, 尽量减少停电时间, 尽可能快地恢复线路供电的措施。

3.1故障的预防措施。由于配电系统的配电网络覆盖面积广, 使用的设备种类多, 设备装配比较分散, 安装条件区别较大, 因此, 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系统发生的故障类型也多种多样。通过分析故障原因, 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 通过更换环境适应性好、技术性能高的设备等方法, 降低事故率, 减少事故处理时间, 是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3.1.1防止他物接触故障的措施。为了防止塔杆受外力损坏或折断, 可以选择使用加强型的杆塔增加坚固性。为防止架空线路的导线因震荡而造成接触性触电或短路等事故, 可以使用能固定的绝缘子代替悬挂式绝缘子串, 使线路保持稳固。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他物接触类事故, 可以采用室内安装, 或者使用密封式的设备, 室外的要设置围栏隔离。

3.1.2防止雷击故障的措施。为了防止室外地面电力设备遭受雷击损坏, 要按照技术要求安装避雷塔进行保护, 室内设备可以安装避雷器。对于室外架空线路, 可以使用绝缘性能强的绝缘子, 安装避雷线, 使用应力强的结构材料等。

3.1.3防止风雨、水灾、冰雪的措施。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各地区的天气条件不尽相同,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 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比如, 使用加强型杆塔、导线;改螺丝连接为压接;使用避免过多积雪、冰冻的导线或导线防雪装置;缩短杆塔间距;增加导线之间的距离等。

3.1.4减少故障扩大的措施。使用有效的手段, 周期性全覆盖地开展电力设备的检测工作, 及时维修或更换存在故障或隐患明显的设备, 在工程验收和运行管理上要严格,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科学地制定检修计划, 按时开展设备巡查和维护。

使用应对故障性能强的电力设备, 安装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保护装置, 设计合理的电力系统结构, 使电力系统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自动切断故障设备, 又能自动启动备投功能, 减少停电范围, 避免事故扩大。

3.2改善系统可靠度的措施。要改善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需要有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故障检测的手段和故障处理及设备维修的方法。

3.2.1提高系统及设备的供电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结构性功能, 添加双线路供电设备, 增加线路或设备的主备投切能力, 接入双回路、双电源, 建立环形结构供电网, 提升电网的可靠性, 减少事故影响, 避免发生长时间停电。

确保设备的裕度。使线路和设备的容量比负荷容量保持相对的冗余, 减轻设备负担, 增强设备的可靠运行, 减少事故率。

3.2.2提高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采用先进的电力设备自动化设备和技术, 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系统和设备的检测和控制能力, 采用远程监控的自动化平台, 提升系统的运行性能, 实现反应快速、动作可靠、运行安全的管理状态。

协调统一、科学合理的制定检修周期和计划, 减少同一区域的重复性停电,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采用不停电或部分停电的方式开展施工作业, 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加强技术力量的培养, 建立联动机制, 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帮助用户更好地开展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尽可能地清除隐患, 减少用户设备故障对整个电网系统的不良影响。

3.3加速故障探测及故障修复。发生电力故障时, 首要的任务就是尽快修复设备恢复供电, 减少事故影响。想要达到此目的, 使用有效地探测技术是很必要的, 这样可以帮助维护人员尽快发现故障点, 特别是隐性故障。

在发生电力故障时, 为了避免事故扩大, 必须尽可能地减小事故区域, 这就需要电力系统的保护控制装置和自动化监控平台有完备的功能和良好的性能, 能够实时监测到故障信息, 并快速地发出动作命令, 调整系统的运行方式, 有效切除故障线路区域。

为了能使维修人员能够快速反应, 尽快地实施有效抢修, 除了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和完备的组织机构, 还需要配备完备的后勤保障物资, 比如备件、应急抢修用具、工程车辆等。

应提前制定好应预案, 加强学习演练, 使抢修工作能快速、有效开展, 尽可能地节省时间, 减少损失。

四、总结

在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工作中, 必须根据社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程度、提高可靠性的目标、措施需要投入的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研究, 选择并确定适当的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目标, 分析各种可能采取措施的效果, 以便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条件, 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增强科学管理水平, 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加) 阿里·乔杜里.配电系统可靠性实践方法及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 (10) .

可靠性问题 篇5

保证实验法主要是针对一些未出厂的产品,对其开展的无故障实验,此种方法比较适合规模小的生产,它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是极高的,其自动化设备的构成也是较为繁杂的,它存在的优势便在于它可以检测出自动化设备的故障是否是随机性的,它可以检测出多种故障类型。

现场测试法主要是针对现场的实际状况来进行检测的,一般情况下进行测试时有在线测试、停机测试、脱机测试。此种检测方式比较适合应用在成熟且稳定的工艺之中,其属于正规的原件,具备较高的性能。此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它所检测的数据具有较高的真实性,所进行试验时所花费的`成本比较低,为产品检测节省了部分成本。

实验室测试法主要针对于特定的环境中所开展的实验工作,需要对设备的工作环境进行规定,充分其具体的在现场进行实验。此种方式比较适合应用在大批量生产之中,它存在的优势在于它的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对实验环境容易控制。

可靠性问题 篇6

进行了探讨。

【關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

一、前言

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正在被广泛的应用着,在不断发展的过程种会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发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

二、提高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能够依照预先设定的程序或者计划实现操作、控制以及监视等功能在无人或者少人状态下的自动运行。尤其是在今天,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智能技术以及机械电子技术发展迅速,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已经在我国的各个经济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不仅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经济手段,更是衡量我国电子行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增强运行经济性等特点,但是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才能保证生产运行的稳定性。在各个行业电气自动化程度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如果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可靠性能够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市场的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具备良好可靠性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能够取得优势地位,因而产品的销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2、可靠性能够加强产品的质量

在企业的自动化控制生产当中,产品的质量是极其重要的,只有不断的加强产品的质量,才能赢得市场和信誉保证,而可靠性的提高能够加强产品的质量。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现状

随着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各行各业的使用不断增加,控制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但是由于行业之间的差异,其工作环境也相差很大,因而使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需要面临着各种各样挑战,时常导致其状况频出。其中主要出现的状况如下。

1、工作环境复杂及维护不利

首先,设备在日常工作工作环境中,环境因素对其影响很大,例如冲击振动、机械力等,都会或多或少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或破坏。还有人为的因素也可能会使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遭受威胁。尽管现在工作时不需要或者仅仅需要很少的一些人员进行监控,但是有时需要的操作比较麻烦,难度很大,如果操作人员的素质很低,那么很容易造成重大事故或者损失。总体来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曾经也出现过一些事故,因此其可靠性还有待加强。

2、零部件质量太差

造成控制设备可靠性较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使用的元器件质量太差。目前在国内有很多元器件的生产厂家,但是其生产的产品质量差别很大,不能通用。再加上如果购买这些控制设备是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这些小企业一般管理体系不完善,那么可能导致设备在检

查时出现纰漏。同时,元器件厂家之间充满了各种不良竞争,产品价格在竞争中不断降低,进而便会迫使一些企业无暇顾及元件质量,最终使生产出来的控制设备可靠性大大降低。

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测试方法

1、可靠性的现场测试

该测试方法主要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过程中进行控制,以检验其可靠性。进行测试时,需要认真、详细地记录各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计算、编制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指标,比较真实地评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该测试方法需要是测试设备相对较少,但是能够比较真实地反应设备的真实性能(真实工作环境之下的工作性能),而且测试成本比较低,不会设备工作连贯性产生不利的干扰。然而此种测试方法的缺点也需要我们注意,即易受外界条件干扰、易受受控条件限制、再现条件较差等。

2、可靠性的保证试验

保证试验方法俗称烤机,是在产品出厂前,在规定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无故障的工作试验。保证实验方法的不同于实验室测试方法,因为电控设备通常是由大量的元器件构成的,因此它的故障以随机性和多样性的形式表现,而不是以几种故障为主表现出来的,随着时间变化是保证试验方法失效率所具有的特性,服从指数分布。烤机就是对产品的早期失效进行测试考核,通过改进使产品的失效率在出厂前达到指标。保证试验所需的时间较长,对于小数量、大系统生产的产品而言,它适用于所有产品,但是对于大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只能用于设备的样本。

3、可靠性的试验室测试

该测试方法模拟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各种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力求测试所需的外力影响与现场所受环境应力的相同。试验中需要记录试验时间、失效次数等数据,待测试完成之后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编制设备的可靠性指标。此种测试方法具有如下优点;易控制试验条件、试验所得数据质量较高、试验结果允许再现等;但是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即测试成本巨大、试品数量较多、试验条件限制性较高等。所以,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批量生产的设备。

4、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的选择

(一)、场地选择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况具有非常大的差别,因此,对试验场地进行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应该选择环境较好的区域,在一般环境的设备工作当中,来确保测试工作的客观性。

(二)、试验场地

对于不同要求的可靠性指标应该选择不同的试验场地,比如检测设备正常工作下的可靠性指标,应该选择比较典型的试验场地,如果需要检测的可靠性水平划定在某一特定范围时,就应该选择试验场地最为严酷的地区,如果需要了解设备的真实可靠性的数据,那就应该选择相似的试验条件或者相同的试验条件的试验场地。

(三)、试验产品

试验产品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其特点是比较典型的,这些设备包括纺织机电控设备、造纸机电控设备以及煤矿电气控制设备等。这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都是大型的设备,其中既有间歇性运转设备,也有连续性运转设备,因此,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试验产品。

(四)、测试程序

设备程序是统一制定的,而且设备的试验工作必须要有严格的执行试验的测试程序。比如采集数据资料、试验的始末时间、性能指标、确定时间间隔、故障的排除等等,这些都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只有严格的执行试验程序,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测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组织工作

设备试验工作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组织工作,试验的组织工作必须有较为严密及高效的组织部门。这个组织部门担负着试验场地的组织以及管理工作,还有就是收集试验数据和整理试验数据的工作。组织部门应该严格的协调试验工作、选择试验成员、分析试验资料、判定试验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将所有的工作人员统一联系起来,统一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试验工作做好。

五、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研究,严格施工体系,促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应用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志敏,孙晓波.浅析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J].电气开关,2011

[2]沈维阳.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和维修[J].现代商贸工业,2012

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问题研究 篇7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因其及时有效的保护行业使电力企业及用户免受损失, 所以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在规定范围内的故障发生时, 继电保护发挥其保护的动作, 如果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产生误动作, 则继电保护就失去了其可靠性, 也会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的影响。

1.1 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1.1 继电保护系统软件因素

软件出错将导致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目前影响微机保护软件可靠性的因素有:需求分析定义不够准确;软件结构设计失误;编码有误:测试不规范:定值输入出错等。

1.1.2 继电保护系统硬件装置要素

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辅助装置、装置的通信、通道及接口、断路器。这些重要元件作为继电保护可靠性的保障, 元件的质量还会影响到主接线的可靠性, 所以要想达到系统保护的可靠性, 则需要确保继电保护硬件的可靠性和质量达到相关的要求。

1.1.3 人为因素

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人为因素不仅涉及到运行部分的继电保护人员和运行值班人员, 还应包括安装人员及运行人员, 这些人员不符合标准的接线及误操作也会对电网的安全造成影响, 所以不能忽略。

1.1.4 微机保护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微机保护装置在电网运行中开始广泛使用, 这部分设备的使用, 使电网的自动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对其安全稳定性有了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在微机保护装置中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还不够, 影响了设备的综合利用水平。

1.2 继电保护可靠性应用

任何电力设备 (线路、母线、变压器等) 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220k V及以上电网的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输出同路相互独立, 并分别控制小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任何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何一组断路器拒绝动作时, 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组断路器切除故障。在所有情况下。要求这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经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当故障没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 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为保证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的选择性, 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配合。

2 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不仅在继电保护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整定计算和整定调试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在实际运行中还会受到多种因素对可靠性产生影响, 这时就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减少隐患的发生, 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2.1 严格把好质量关

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各元器件的质量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各元器件的故障率及寿命直接影响着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所以在对各元器件选择时要把好质量关。电磁型继电器转动件要求轴尖锥度正确, 光洁度好;各零件配合适当;接点镀银处理, 接触良好。晶体管保护装置中的元器件要重视焊接工艺质量。晶体管要经过严格筛选和老化处理, 在高低温的考验下, 功能仍然保持稳定;改进插接座制造工艺, 使其不变, 接触良好。

2.2 注意继电保护装置检验, 同时保证保证定值区的正确性

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中必须要注意, 将整组试验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放在试验检测的最后进, 这两项工作完成后, 严禁再拔插件, 改定值区以及改变二次回路接线等工作。电压回路升压试验, 也必须在其它试验项目完成后进行。在定期检验中, 经常在检验完成后设备投入运行而暂时没负荷的情况下不能测量负荷向量和打印负荷采样值的。由于定值区对于继电保护来说是非常重要, 必须要采用严格的管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定值区的正确性。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在修改完定值后, 必须打印定值单和定值区号, 注意日期, 变电站, 修改人员以及设备名称, 并重点在继电保护工作记录中注明定值区编号, 避免定值区出错。

2.3 增加投入, 完善环网设备

及时更新保护校验设备, 完善供电网络建设。在不影响正常安全生产的情况下, 确保各回路均有足够保护整定时间, 使保护装置校验做到应校必校, 不漏项, 不简化。为快速隔离故障.恢复供电, 可以考虑结合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系统相互配合使用, 逐步完善电力系统的网络建设和技术设施。

2.4 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地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接地在电力系统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内部是电子电路, 容易受到强电场、强磁场的干扰, 外壳的接地屏蔽有利于改善微机保护装置的运行环境;微机保护提高可靠性, 应以抑制干扰源、阻塞耦合通道、提高敏感回路抗干扰能力入手, 并运用自动检测技术及容错设计来保证微机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因此在继电保护工作中接地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突出。首先保护屏的各种装置机箱屏等的接地问题, 必须接在屏内的铜排上, 一般生产厂家已做得较好, 只需认真检查。其次是保护屏的铜排是否能可靠的接入地网, 应该用较大截面的铜排或导线可靠紧固在接地网上, 并且用绝缘表测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另外, 电流.电压回路的接地也存在可靠性问题, 如接地在端子箱, 那么端子箱的接地是否可靠, 也需要认真检验。

2.5 及时检查, 提高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能力

为了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对保护装置需要进行及时的检查, 检查各连接点的紧固性, 把各连接点的紧固性作为预防事故发生的重点来进行落实。

3 结语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研究是保护电网安全的重要课题, 继电保护装置有其自身的运行特点, 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及时发现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及时排除, 保证继电系统的安全性, 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炜.从缺陷统计看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J].浙江电力, 2008.[1]王炜.从缺陷统计看继电保护的状态检修[J].浙江电力, 2008.

输配电线路可靠性问题探析 篇8

输配电线路的可靠性可以从设计及管理角度来实现。故障情况是衡量输配电线路可靠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分析输配电线路可靠性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线路的故障情况进行评估,进而建立出一定的可靠性模型,再根据模型对输配电线路运行的稳定性以及维护作出全面分析,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供电可靠性需求。

1 研究输配电线路可靠性的重要意义

输配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影响着整个电网能否正常运行。但一般情况下,由于输配电线路覆盖范围广、传输路径长,而且长期处于大自然环境中,在承受线路本身电力负荷以及机械力的同时,还要受到外界风霜雨雪等的影响,故线路易出现老化、腐蚀、氧化等现象;同时,人为因素,例如卡车过高等,还会造成线路断裂。因此,对输配电线路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在保证整个电网安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 输配电线路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2.1 电缆、导线的选择

对于电缆和导线,首先要根据其所处环境,对应其实际使用场所以及电压等级来进行选择。选择电缆和导线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按照机械强度的大小来选择;按照在允许范围内电压损失率、自身发热条件、热稳定的最小截面来选择;按照经济电流的密度来选择。

在允许最大连续负荷电流下,导线发热温度应低于线芯所允许的最高温度,要求不会因为导线本身温度过高而对导线造成损害或者加速其老化。因此,在对导线截面进行选择时,应按照所升温度最大限度来选择。

2.1.1 零线截面的选择

零线截面的选择主要包括2个方面:(1)三相四线制线路中零线截面的选择,一般情况下,A0≥0.5 A;在照明回路中三相四线制线路的零线可以选择与相线相同的截面,即A0=Aφ。(2)三相四线制线路中分出的单相线路以及两相三线制线路中零线截面的选择,即A0=Aφ。

2.1.2 电缆以及导线发热必须满足的条件

根据发热条件来选择导线截面时,必须满足其允许持续负荷电流比线路中计费电流要大的条件,即Ixu>Ij。在满足这一条件时,还必须注意到导线允许的最大载流量要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对输配线路进行敷设时,若敷设地域的环境温度和导线允许最大载流量所对应的环境温度存在差异,导线允许最大载流量应该与温度校正系数相乘,其公式为:

式中,K为温度校正系数;t1为电缆、导线线芯长期允许的工作温度;tn为电缆、导线线芯允许载流量所对应的环境温度;t0为导线敷设地点的实际环境温度。

22电缆、导线的敷设

对于电力电缆、导线的敷设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2种,其中室外敷设主要分为直接埋地敷设、在排管中敷设、在电缆沟内敷设、在隧道中敷设、架空敷设和穿管敷设6种方式;室内敷设主要分为托盘式桥架敷设、梯级式桥架敷设、组合式桥架敷设以及槽式桥架敷设4种情况,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组合式电缆桥架敷设,它应用了电缆桥架系列中的新一代产品,这种产品主要适用于各种电缆的敷设、各个单位各项工程的建设,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配置灵活、形式新颖等特点,故被广泛应用于电缆、导线敷设中。

2.3 架空电力线路分析

2.3.1 架空线路的施工要求

(1)跨距和档距要求:跨距就是相邻两电杆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要求在2 km以内;档距就是相邻两杆塔上导线悬挂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对于一般低压线路档距在30~50 m之间,10 kV高压线之间的档距应保持在50~100 m之间。(2)间隔距离大小:为防止行人触电以及保证架空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架空导线对水面、地面以及各种路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作出了明确规定;导线与公路、铁路及建筑物之间的平行、交叉距离,以及导线相互之间的垂直和水平距离都有明确规定。(3)对于电杆高度的要求:主要是由弧垂、杆顶与横担所占位置、跨越物之间的距离以及埋地深度4个方面来决定。

2.3.2 低压架空线路的维护及管理

低压架空线路的日常巡视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观察线路导线是否存在断线、松脱、树枝搭连、断股、碰线、锈蚀、弧垂过大或者过小、动物以及鸟类筑窝等情况,如果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2)检查拉线松紧程度是否合适,是否在规定范围内。(3)检查横担、电杆是否存在歪斜、裂缝、变形、锈蚀以及腐朽等情况,如果存在以上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4)检查杆基周围是否存在因流水冲刷或人为取土等造成危害电杆安全的情况。(5)检查各类绝缘子污秽是否严重,导线本身是否完好无损。

3 提高输配电线路可靠性的措施

3.1 加强防外力破坏管理工作

首先,可以选择在配电变压器以及线路杆塔上配置警告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提醒人们不要随意攀登配电变压器和杆塔,禁止在线路附近放风筝以及打破线路绝缘子等行为的发生。加强对电力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还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制定相关防范措施,加大对破坏电力线路行为的惩罚力度。

3.2 加强对线路、设备的巡视维护

对于整个电网线路要开展定期负荷测试,尤其要加强对负荷高峰期线路运行状况的重视,密切关注配电负荷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实际要求及时调整负荷平衡,避免产生因接头、连接线夹等过载引起高温烧毁线路的情况。另外,要加强对10 kV线路杆塔基础、拉线基础的日常巡视,对掏空的杆塔基础、拉线基础以及存在缺陷和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抢修。最后,要做到对违章建筑物进行整顿清理,以保证电力线路的运行安全。

3.3 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助于提高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在企业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在线路发生故障时确保工作人员及时到位。确保责任到人,把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内容、次数与负责人、负责部门进行有机结合,与个人绩效挂钩,以此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制定线路运行规程以及各种相应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并要求有线路缺陷处理记录、故障排除记录、巡视巡查记录等。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们对于电能供应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输配电线路的可靠性,在减少各种停电损失的基础上,还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这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章之幸,金立泉,李芸.玉溪电网首家低压集抄改造实现全覆盖.成效显著——易门供电有限公司集抄改造纪实[J].云南电力技术,2012(1)

防火卷帘的可靠性问题探讨 篇9

防火卷帘由于安装时留下“先天性缺陷”, 或者因为维护管理不善都会导致火灾时防火卷帘失效。在湖北省消防设施的一次普查工作中, 共抽查202组防火卷帘, 有45组存在严重故障不能降落, 严重故障率0.22%。该次抽查发现故障主要有4类, 具体数据见表1。

(1) 防火卷帘的电源故障或者人为关闭。

(2) 防火卷帘的机械故障, 如帘片、导轨、传动轴因外力变形使其运行受阻。

(3) 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故障。

(4) 防火卷帘被物品遮挡, 卷帘无法完全降落。

故障比例较高的有3类:

(1) 防火卷帘被物品遮挡。

(2) 防火卷帘的电源故障或者人为关闭。

(3) 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故障。

其中, 前2个原因为卷帘自身的故障, 合计占60%, 因此应从如何减少这两种故障入手研究提高防火卷帘的可靠性。

2 影响单个防火卷帘可靠性的各环节的逻辑关系

对于单个防火卷帘, 至少有7个环节影响着防火卷帘的可靠性:帘面 (A1) 、导轨 (A2) 、传动装置 (A3) 、卷门机 (A4) 、防火卷帘控制器 (A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C) 和温控释放装置 (D) 。如帘面、导轨、卷轴发生机械变形, 可能会导致防火卷帘运行受阻, 传动装置、卷门机的故障会直接影响防火卷帘能否执行规定动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卷帘控制器作为防火卷帘运行的控制装置, 在探测到火灾后, 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控制防火卷帘动作, 如果火灾报警系统故障, 或者防火卷帘控制器的电源故障, 或者电源被人为关闭, 则防火卷帘都不能动作。防火卷帘的自动控制运行, 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 防火卷帘通过火灾报警系统完成自动控制功能的环节, 除温控释放装置外都是逻辑串联关系,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防火卷能否及时动作到位。温控释放装置与火灾报警联动控制之间是逻辑并联关系, 是对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的补充措施。

温控释放装置是在火灾烟气已经蔓延到卷帘处, 感温元件的温度上升到 (73±0.5) ℃时, 温控释放装置释放卷帘, 让其通过自重降落, 这种措施反应较慢, 火灾有可能在卷帘完全降下前蔓延过去。因此, 不能依赖这种方式, 应以防火卷帘的自动控制功能为主要实现方式。

设帘面、导轨、传动装置、卷门机、卷帘控制器的可靠度分别为a1~a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度为c, 帘片运行空间无障碍的可靠度为e, 温控释放装置的可靠度为d, 单个防火卷帘的可靠度R0可按式 (1) 计算。

从表1可以看出:防火卷帘被物品遮挡、火灾报警系统联动控制故障、电源故障或关闭等3类故障问题较严重, 而关于帘面、导轨、传动装置等机械故障的问题并不突出, 仅占13.3%, 电源故障或者被人为关闭后会导致防火卷帘控制器和卷门机不能动作, 是一个关键环节。如果不考虑温控释放装置的影响, 各环节的重要度是一样的。因此, 故障率越高的问题就是影响防火卷帘可靠性越重要环节, 是应重点解决的问题。“防火卷帘被物品遮挡”和“电源故障或关闭”这两类故障占各类故障原因的40%和20%。因此, 提高单个防火卷帘的可靠性应从这两方面采取措施。

3 防火卷帘可靠性与卷帘数量的逻辑关系

对于防火分区的一组防火卷帘, 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同一个, 任一个卷帘动作不到位防火分区任务就没完成, 防火分区就会被破坏。一个防火分区的所有防火卷帘应该作为一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串联关系。

假设一个防火分区中一组防火卷帘有n个防火卷帘J1~Jn, 当所有防火卷帘动作到位时这组防火卷帘才完成了对防火分区的封闭保护, 每个防火卷帘动作不分先后, 如图2所示。

令单个防火卷帘的可靠度为r, 一组防火卷帘的可靠度为R, 则R=rn, 表示防火分区的一组防火卷帘的可靠度与卷帘的数量的函数关系, 是单调递减指数函数。当设单个防火卷帘可靠度较高为0.9时, 每2个一组卷帘的可靠度为0.81, 3个一组卷帘的可靠度为0.73, 可靠性降低较大。所以, 防火分区中防火卷帘的可靠性随着卷帘数量的增加会显著下降, 一组卷帘的数量最好控制在2个以下, 以保证合适的可靠性。

4 提高防火卷帘可靠性的措施

4.1 限制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数量

同一个防火分区中的防火卷帘数量越多, 总体防火卷帘的可靠性越低, 因此应控制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的数量, 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场所, 需要设多个防火卷帘, 应当采取其他措施来增强其可靠性, 或者进行性能化评估, 达到等效的消防安全水平。

在GB 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防火卷帘的应用进行了限制:“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 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 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 且不应大于20m”。笔者认为, 这样的限制措施还不够严格, 当本防火分区与相邻2个分区之间有2个部位采用防火卷帘分隔时, 就可设40m的防火卷帘, 防火卷帘的数量较多, 防火分区卷帘整体的可靠性仍然较低。因此, 除了限制防火卷帘的宽度外, 还应当对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数量进行限制。

4.2 限制防火卷帘的应用范围

现行技术规范除仓库的防火墙不能用防火卷帘替代以外, 有“设置困难时”都可以替代防火墙。鉴于防火卷帘的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 建议对有关防火卷帘应用的技术规范条文进行修订。应明确防火卷帘不能替代防火墙, 对防火卷帘的应用场所、部位进行严格规定。

4.3 增加防火卷帘防遮挡报警功能

防火卷帘在使用过程中被物品遮挡的情况比较常见, 在故障原因中占40%, 虽然在管理措施上有人员巡查, 现场有“禁止在卷帘下堆放物品”的标志, 但由于人流和物流是动态的, 防火卷帘随时有可能被物品遮挡, 一旦此时发生火灾, 防火卷帘不能有效降落, 起不到防火分隔作用。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故障环节, 应当加强措施, 预先防范并报警。建议在防火卷帘上安装防遮挡报警装置, 只要防火卷帘下有物品就发出警报。报警装置设5s的延时, 当人和物在5s中内通过卷帘下时不会报警, 遮挡探测方法可以采用红外线探测方法, 报警装置经研究定型后纳入防火卷帘产品技术规范。如果这个技术措施能够实施, 将会显著提高防火卷帘的可靠性。

4.4 修订有关规范

防火卷帘电源故障或被人为关闭的故障类型占20%, 占比较高, 应采取有效措施。有许多工程, 防火卷帘的电源被关闭后在消防控制室没有反馈信号。按照GA 386-2002《防火卷帘控制器》的要求, 防火卷帘控制器的主备电源故障时, 应当在100s内发出声、光故障信号, 并向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发送故障信号, 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很多工程没有将防火卷帘控制器的故障信号通过模块传送到消防联动控制器。一方面是因为在相关规范中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关消防设施的检测技术规程中只对防火卷帘的功能及外观进行检查, 忽视了对故障信号反馈功能的检查, 留下隐患。在平时管理中防火卷帘控制器的电源被人为关闭时, 在消防控制室不能及时报警。因此, 建议在修订有关规范中增加对防火卷帘故障报警功能的设计和检测内容, 从而减少人为故障发生, 提高防火卷帘的可靠性。

5 结语

由于单个防火卷帘的可靠性与其电源的可靠性和卷帘是否被物品遮挡有很重要的关系, 并且防火分区的防火卷帘的可靠性与其数量有重要关系, 数量越多可靠性越低。为提高防火卷帘的可靠性, 防范防火卷帘“超使用范围”设置后产生严重后果, 除加强对防火卷帘的设计施工的监管和时常维护管理外, 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1) 应限制防火分区每组防火卷帘的数量, 一般不宜超过2个。

(2) 对有关规范进行修订时, 考虑限制防火卷帘应用范围问题。

(3) 增加防火卷帘的防遮挡报警功能, 并在技术成熟后作为产品技术规范加以应用。

(4) 修订有关规范时, 考虑增加防火卷帘故障报警功能的设计和检测内容。

摘要:通过对火灾案例和消防设施普查数据的分析, 剖析了影响防火卷帘可靠性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防火卷帘可靠性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证明了一组防火卷帘的可靠度与防火卷帘的数量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 说明了一组防火卷帘的可靠度随着防火卷帘数量增加而减小。提出了提高防火卷帘可靠性的措施, 建议修订有关规范, 限制防火卷帘的工程应用范围, 增加防火卷帘故障报警功能的设计和检测内容, 限制防火分区每组防火卷帘的数量, 增加防火卷帘的防遮挡报警功能。

关键词:防火卷帘,防火分区,故障报警

参考文献

[1]GB 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2]GB 14102-2005, 防火卷帘[S].

[3]GA 386-2002, 防火卷帘控制器[S].

[4]周国平, 寇合意.侧向卷帘用于防火分区的若干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3) :318-319.

[5]廖曙江.防火卷帘设置难点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9) :952-954.

[6]王泽滨.防火卷帘系统的工程应用、检测与维护保养[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 (9) :834-836.

消防设备供电问题及可靠性分析 篇10

1 建筑物电气消防设备的供电设置

在配置消防用电设备时, 需要根据设计严格执行, 在控制回路和配电线路的设置时, 需要按照分区划分来进行, 不能出现半点马虎。虽然在规定中也没有严格的规定这一项条件, 但是按照分区来设施控制回路和配电线路是完全符合防火管理的, 主要是因为火灾发生就会蔓延。在刚发生火灾时, 建筑物就切断电源, 这样对人员的疏散会产生困难。虽然如此, 但是很多设计人员在设置分区上, 都没有按照规定执行, 认为没有必要性, 但是却没有想到这样的随意, 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果某一个防火分区发生火灾, 为了避免蔓延, 就需要切断电源, 但是因为线路敷设以及消防设备没有按照防火分区进行划分, 如果是在夜间, 当电闸拉断, 就会影响到部分的疏散标志灯和自动报警装置, 如果人们在黑暗中, 没有灯光, 就会产生恐慌, 造成混乱, 这就是没有按照防火分区进行线路敷设以及电气消防设备设计的后果。根据相应的消防用电规定, 一旦某一部分发生火灾, 就需要将这一分区的电源切断, 并且根据楼层或者是分区将电源逐个切断, 并且将人们逐步转移到安全区域, 这样才可以避免断电造成的恐慌, 特别是高层建筑, 人们主要是依靠电梯代步, 但是一旦发生火灾, 其余区域的电梯就成为“生命的保障”, 所以, 消防用电一定要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安全运行。

一旦发生火灾, 只需要切除“起火部位”的非消防用电, 所以就需要做好防火分区控制, 尽可能将电源被切断的范围缩小, 避免由于电源强行切断造成的损失。此外, 所有规范中对于非消防电源的配电以及控制线路是否需要按照防火分区来进行划分, 都没有详细的规定。所以, 对于非消防电源的干线可以选择按照不同的防火分区进行, 而支线就应该按照不同的防火分区进行划分。如果条文中有规定, 必须无条件执行, 对于控制线路和设备配电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确保设计严谨, 保障其安全性。所以, 建议可以将规定当中的“宜”改变成为“必须”, 这样就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

2 建筑电气消防设备供电的线路保护问题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当中规定:消防用电设备配电通路负载保护这一方面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火灾的扑救。如果因为突然断电而造成损失, 就无法估计到火灾发生时因为负载造成的影响。在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当中提到:防火设施的线路当中, 不能因为安全的角度, 将切断电路过负荷保护电器安装在防火线路上, 这样很可能使得过负荷保护器限制到用电量, 导致停电被预制裁。但是电气消防设备的供电设计上就不能够这样操作, 比如:消防水泵的供电线路, 在灭火时, 计算超出了负荷也不能够断电, 如果断电, 就会直接丧失消防水泵功能, 救火人员就只能干看着。所以, 宁愿超负荷, 也不能通过断电来确保其安全。

3 如何设计电气供电系统, 提升其可靠性

众所周知, 根据一级、二级负荷供电的建筑消防用电, 其消防控制室、防烟排烟、消防水泵房、消防电梯等供电都应该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当中的规定来进行, 在其配电线路最末一级的配电箱规定:末端的配电箱在距离消防设备距离小于等于30m处需要设置自动切换的装置。一般而言, 在低压配电上主要有几种方案可以提供发夹参考, 来提升其可靠性。

3.1 工程要求有电力子表的设置将柴油发电机设置为第三路电源, 柴油发电机仅仅是为消防的负荷进行供电。在低压侧可以设置两端照明母线:第一, 电力母线;第二, 消防负荷专用母线。在发生火灾时, 所有的电梯都降至首层, 除开消防电梯之外, 其余电梯都需要切断电源, 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来启动应急照明和防排烟等消防设备。等待消防人员进场之后, 再根据需要来选择是否切断消防电源, 如图方案1。

3.2 如图方案1所述, 在非火灾停电时, 柴油发电机仅仅是作为应急照明和消防电梯供电, 可能不太经济, 就可以在低压进线断路器后设置一个消防负荷专用的母线段和重要负荷母线段。但是, 一旦发生了火灾就需要将重要负荷母线段切除, 如图方案2。

3.3 根据供电规定中的备用电源负荷严禁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部分审图单位就要求在低压系统设置上, 能够增加几台低压配电柜, 但是这样意义并不大。主要是因为在发生火灾时需要切除重要负荷母线段, 不会对消防负荷运行产生影响, 如图方案3。

3.4 对于上述的低压系统, 都是在发生火灾之后, 将外电源停止, 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如果不设置柴油发电机, 但是却要要求消防负荷单独设置母线, 设置电力子子表, 就需要在消防电梯桑单独加表。平时其余的消防设备不运行时, 也可以不加计费表, 如图方案4。

3.5 如果不设置柴油机, 不设置电力子表, 但是要求消防负荷单独母线, 就可以选择图方案5。

参考文献

[1]朴东明.建筑电气消防设备供电设计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17期.

可靠性问题 篇11

关键词:电网;监控运行;问题;可靠性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089-02

1 引 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也使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加,电网规模也不断扩大,投资不断增加,各种现代化技术在电网内的应用范围也不断增加。

在整体环境改变的大背景下,原来电网监控模式在对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提高效率等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加,这对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都有很大影响,所以需要引起相关部门以及人员的重视,根据电网监控中出现的问题,使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电网的可靠性。

2 电网监控运行内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用户数量不断加大,这就使电网运行中出现安全性的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市场化背景下,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也不断发展,原来电网的监控模式已经逐渐与时代相脱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要,下面对电网监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促进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

2.1 各种现实因素带来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电站数量在不断增加,分布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复杂性也不断增加,很多线路都横跨了很多距离,而且,电网内各项参数的要求都比较多,如果出错就可能使一个地区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现在电网监控技术的发展却相对缓慢,很多技术本身也存在问题,传统人工检查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比如在一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还是依靠人工进行监控,所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还有待提高。

2.2 工作管理缺乏规范

在以前的岗位中,监控人员因为所从事工作特点的影响,对与调度有关的规程、工作流程和管理的制度接触都比较少,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背景下,面临新业务,就可能因为缺乏工作经验或者对一些细节缺乏考虑等原因,使电网监控的管理缺乏规范,对电网监控有很多影响。这就需要做好有关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落实,理顺工作的流程,保证各个环节能够顺畅、有序开展。

2.3 专业的知识比较生疏

一般来说,电网的监控比较复杂,涉及很多方面。但是因为很多对电网进行监控的人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比较缺乏,缺乏一些专业的知识,无法有效的发挥出监控的作用,使电网监控的效果降低,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这就需要强化对监控人员的培训和选配,完善培训制度,还要保证监控人员能够定期接触与熟悉现场的设备,确保工作人员拥有熟练的专业能力。

3 提高电网监控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3.1 实现调控一体化建设

需要把监控和调度的工作相融合,实现调控一体化建设。可以对相关人力进行优化配置,确保操作、调度和监控之间统一与和谐,进而使电网调度的命令传达与转化流程以及实践过程得到缩短,降低出现安全事故以及异常的工作现象,进而保证整个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对电网的监控人员来说,不仅要熟悉传统变电站运行人员工作的技能,还要拥有以下的能力:

第一,要对电网内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熟练的掌握,比如,仪器仪表的读数和继电保护动作,还要监视各种设备的遥信、遥测数据,在对事故进行处理之前,需要检测各种数据信息,保证信息可靠性与及时性。

第二,对于一些突发的事故,监控人员要具有快速进行汇报,并帮助相关技术人员对事故进行科学处理的能力。对监控人员来说,如果发现电网出现了事故,就要及时从大量监控的信息数据中,对一些有用的信息进行选择,然后对电网事故初步进行判断,保证调度人员收到准确与全面的信息,然后帮助调度人员对电网事故初步进行处理与控制。

第三,监控人员应具备对调度的操作票进行核实与检查的能力。在受到调度操作的指令之后,监控的人员要进行核实与检查,然后转达至操作的人员,以便保证操作可靠与可行。

3.2 监控要和调度互相配合

第一,如果发现电网出现事故之后,电网监控的人员就要及时向调度人员进行报告,主要是设备双重的编号,然后通知运行和维护的人员进入现场检查。在运行和维护的人员检查完设备之后,要在相关的报告内,对事故出现的时间、线路的测距、设备的名称和故障等进行明确,保证事故能够得到有效且及时的处理。

第二,如果变电站的线路或者主变出现了跳闸现象,并导致另外的主变负荷过重,那么调度人员就要按照拉路的序位,对监控的人员下达拉路的命令,通过负荷得到消除。

第三,如果线路的刀闸严重过热或者严重放弧,调度人员就要命令监控的人员,在条件允许时,使用并列倒的方法,使线路的负荷倒出,然后使线路得到停电并处理。

3.3 要对管理模式进行转变

电网的运行需要使原来的变电监控以及变电的运行与管理全面进行分离,然后根据实际状况,使监控和调度的业务相融合,进而实现监控与调度的一体化,这种模式的优势如下:

第一,组织与结构方面,在这一模式内,调度和变电站使两级建制,呈现出扁平的结构,结构比较简单。

第二,业务流程,在调度和监控一体化的模式内,使变电站的监视和电网的调度室一体开展,可以对变电站运行状况进行及时掌握,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第三,值班制度,对人员进行集约化的管理能够按照工作量合理进行安排,使工作人员出现超时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极大的降低夜晚值班次数,降低工作人员负担。

第四,在业务流程方面,在这一模式中,变电站监视与电网调度得到有效的融合,能够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变电站的信息,如果信息出现失误,还能够及时进行回溯,这样能够提升处理和判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而且,调度可以直接下达相关操作的指令,中间没有太多复杂的环节,操作效率比较高。而且,在对事故进行处理时,调度可以隔离故障,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电网的监控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提高运行可靠性,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切实发挥出监控在电网运行中的作用。还可以强化国际的交流与沟通,取长补短,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电网监控运行进行改善,进而促进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蔡雄芳.地区电网监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可靠性提升措施[J].中国 新技术新产品, 2014(18):175-175.

[2] 刘娜.地区电网监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可靠性提升措施[J].硅谷, 2014(22):197-198.

[3] 朱佳铭.提高地区电网监控可靠性措施的分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 2014(12):351-351.

[4] 张献红.如何提高调度监控运行的可靠性及改进措施[J].化工管理, 2015(33):274-275.

[5] 史利春.如何提高调度监控运行的可靠性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 理与科技旬刊, 2015(9):274-275.

可靠性问题 篇12

关键词:电网运行,问题,措施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社会各行业和领域对电力的供应需求不断的增加, 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 由于我国社会整体发展上的限制, 供电系统中还存在供电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些地区的配电网络还不健全, 这些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所以, 现阶段要提高我国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以此来保证我国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的正常发展和运作。

二、电网运行可靠性问题

1 自然地理环境问题

现阶段我国电网的可靠性运行存在一些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其中自然地理环境, 是影响我国电网可靠性运行的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自然环境中的风、电、雷、雨;地震、泥石流、火上喷发等地质灾害, 都是影响我国电网可行性运行的原因。而在一些地理环境较复杂的地区, 电网的设立及维修保养存在更多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这些都是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不利因素。

2 设备维修保养问题

据统计在我国电网实际运作中, 设备问题是造成电网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设备陈旧, 以及无法按照设备检修计划进行维修保养, 造成设备长期负荷运作, 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电网系统正常运作, 从而危害了各级用电用户的利益, 对电力系统电力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电网运行管理制度问题

造成电网运行管理上的问题, 主要原因有:电网运行检查人员专业技能不达标, 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心;对电网的维修不能有效的按照考核责任制有效的执行, 造成维修问题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 甚至将为题扩大, 导致电网运作的问题层出不穷, 影响了整个配电网络的正常运作。

我国城乡用电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导致在城乡用电中出现一些问题, 影响了我国电网正常的运行, 并出现用电的安全问题。在乡镇用电中, 乡镇企事业单位是用电量较大的客户, 但是对供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却没有做到位, 导致了配电设备的损坏、线路锈蚀等严重现象, 产生了用电的安全隐患问题。因为乡镇的用电管理不完善, 导致出现乱接乱拉电线的现象发生, 同时存在的还有窃电现象, 这些问题不但出现在乡镇中, 城市的企事业及商业、个体用户中都存在这些问题, 给我国电网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三、电网运行可靠性对策

1 应对自然因素的对策

自然因素对电网安全、可靠性运行造成的原因, 是人力无法抗拒的。但是针对自然因素, 可以建立有效的预防警报系统, 这样可以提前对自然天气和灾害进行预防, 降低自然因素对电网正常运行的影响。同时加强对电网的检查, 根据不同的季节, 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 将检查责任落实到个人。

2 加强对设备维修保养

电网的正常运作关键是设备能否高效正常的工作, 所以要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及养护。对设备的检查要有详细规范的计划, 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好记录, 并将问题反馈到相关部门, 根据实际情况, 对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跟进。在进行维修时, 要注意维修的质量, 避免二次维修造成资源的浪费。平时在使用设备时要按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操做方法来使用设备,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间。

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3.1 建立高效管理机构

电网的供电管理需要一个专门的高效的机构, 所以专门的电网管理机构的设立成为当前的重点。通过设立专门的电网管理机构, 可以处理日常的电力业务, 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对传统管理中责任管理不明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在管理人员的选择上要加强对专业技能的考核, 同时要有很强的责任感, 及良好的服务意识。除此之外, 要建立专门的信息服务网络, 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 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在管理中要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明确责任划分, 对工作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使建立的电网专门机构能够真正的发挥其工作职能, 为电网运行的高效运行发挥自己的作用。

3.2加强用电管理

针对在我国城乡用电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对我国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运行的影响, 现阶段电力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出具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此来保证我国电网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对我国乡镇的用电管理, 要加强对基础设备的检查维修和养护,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对乱接乱拉电线及窃电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处, 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规范用电管理, 促进我国电网安全有效的运行。

4 建立应急机制、运行方案

为了避免突发的电网事故对供电企业带来利益的损害以及影响用电用户的正常使用, 因此需要建立建立电网事故的应急机制, 并制定电网的安全运作计划, 以此来降低电网事故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自身利益。在制定相应的应急机制和安全运行计划时, 首先要对电力系统的管理进行优化, 统一电网的调度, 以此来保证电力的安全使用;其次是要建立高效的应急机制, 因为电网事故的发生是突发性的, 甚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要建立高效的应急措施, 在电网事故发生时可以快速的做出反应, 并有序的开展组织工作。以此来降低电网事故对国家、社会、人民的用电影响和经济的损失。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电力的供给需求越来越大, 对供电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的各行业发展, 都依托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运行。而如何解决供电企业与供电用户之间的供求矛盾, 成为现阶段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 在未来的电力发展中, 要使电网向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方向发展,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剑锋.配电网安全运行防护研究及应用[J].广西电业, 2007 (z1) :12-99.

[2]浅析电力系统配电网可靠性[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3 (24) :45-121.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下一篇: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