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产业路径

2024-08-20

信息安全产业路径(精选10篇)

信息安全产业路径 篇1

当前, 我国网络发展迅速, 安全已成为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 其中涉及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文化安全等等。为此, 国家专门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 加快完善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 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近年来, 爆发了很多关于网络安全的事件, 这无疑也为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必须保障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安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保障互联网形式下信息的安全。

1 信息安全产业是网络空间安全的经济基础保障

近年来, 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取代了很多人力劳动, 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同时, 网络空间的安全也威胁着国家和人们的安全。近年来不断曝光国家信息安全被窃取的消息, 互联网时代, 威胁国家信息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 然而, 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这就使信息安全面临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2012年以来, 国家不断建立健全互联网形式下的信息安全体系, 这也充分证明了信息安全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斯诺登”、CSDN安全系统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这表明互联网形式下的信息安全不仅仅与技术水平有关, 还要对网络空间安全进行治理。

党中央曾指出, 我国不能仅仅是世界上的网络大国, 要发展成为网络强国, 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断壮大国家安全信息产业。国家信息安全的发展和维护, 必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国家在信息安全发展中必须具有话语权和自主权。信息安全产业应运而生, 建立和维护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 还需要有高端的人才, 配套的基础设施等, 这些必须通过完善的产业链来创造。

2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制度需要进一步优化

当前, 中国信息安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国家也制定了大量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保障信息安全的发展, 但是, 其中仍存在很多不足, 政策大多都是相关的条文, 缺乏具体的规范与规划, 对具体相关事宜的规定不够明确, 对地方性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指导性不够。

2.2 信息安全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 信息技术不断革新, 但是我国信息安全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至今在信息安全的发展中, 一些重要技术仍需要依托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没有核心技术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水平、生产水平等方面明显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 互联网形式下, 国家的信息安全不断受到威胁, 大量事实证明, 网民信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60%受访者遇到个人信息被盗用的问题。

2.3 信息安全威胁相继出现

近年来, 我国信息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各类安全威胁相继出现, 信息安全威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在2016年5月, 我国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 信息系统安全漏洞数量高达628个, 其中有312个为高危漏洞。在木马疫情方面,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理想, 国内电脑频繁遭到病毒、木马的攻击, 木马程序横行, 其中突出的就是创建桌面广告图表、篡改浏览器首页、欺骗安装推广软件、劫持浏览器访问特定网站等。

3 基于网络空间安全的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网络强国的实现依靠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安全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威胁信息安全事件的出现, 使得国家的个层面开始重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在未来时期, 明确发展地位、转变发展方式等都是信息安全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加大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网络安全息息相关, 要保障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首先, 增强相关法律保障。政策的实施必须有法律的保障, 国家在不违背宪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要制定信息安全的相关法规, 从政府到地方, 要加强法律的政策指导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针对性, 来保障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其次, 以科学的产业政策对信息安全产业进行扶持。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结合当前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现状来优化配置相关资源。

3.2 优化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布局

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必须科学合理的调整其产业布局, 科学化的配置相关资源, 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壮大。首先, 调整信息安全产业的整体发展布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各方面相对较发达, 中西部地区相对薄弱, 因此, 国家要引导东部沿海地区的信息安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发展, 协调促进信息安全产业的区域均衡发展。

3.3 加强信息安全产业人才培养

先进的安全技术是实现信息安全的根本保证, 而面临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的现象, 加强对科技项目和教育培训的支持, 是解决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根本途径。人才已逐渐成为资金、技术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因此, 财政也要向信息系统人才方向加强资助力度, 通过设立专项信息人才培养基金等方式, 依托重点企业和相关课题, 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高端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化培训。

3.4 促进创新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就是国际化, 信息安全产业也不例外, 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必须要积极利用国内外的相关资源, 加强产品技术的创新, 以政府为指导来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政府部门还要注重对相关产业的扶持, 发展重点科研项目, 制定出完善的责任制度, 提高资金利用率。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其他配套性经济政策方面, 逐步落实对信息安全产业的扶持措施, 如信息安全产品实行增值税特别减免, 鼓励出口退税等。信息安全产业也要实行国际化, 逐步掌握国际安全标准规则的话语权和游戏规则制订权, 将中国信息安全标准推向国际化, 提高中国信息安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结语

互联网形式下的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开放市场为基础, 依托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 合理优化布局信息安全产业资源, 让信息安全产业在竞争中提升实力和品质, 不断改进, 将我国发展成网络强国, 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摘要:加强信息安全的建设是提升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渠道, 在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下, 信息安全建设工作的意义得到凸显, 而在互联网形势下, 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近年来, 爆发了很多关于网络安全的事件, 这无疑也为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必须保障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安全。该文主要针对互联网形势下信息安全产业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形势,信息安全产业路径,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权.“十二五”规划下的中国信息安全——解读信息安全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13 (2) :50-53.

[2]高常水, 史春腾, 唐梓午.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3 (3) :70-73.

[3]陈坚, 李昕, 唐成军.基于Multisim仿真的OTL功率放大电路研究[J].电子制作, 2014 (4) :21-22.

[4]黄奕信.网络空间安全视角下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路径论析[J].改革与战略, 2014 (5) :113-117.

[5]Richard K, Dominica B, Joe R.Urban Regeneration in the Intelligent City[J].Proceedings of the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Management, 2009.

信息安全产业路径 篇2

一、成立背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足而引发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2016年全球共发现187个工业控制系统漏洞。仅2017年第一季度,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就曝出我国新增工控系统行业漏洞30个,其中半数以上系高危漏洞。

这些漏洞到底有多大危害?工业控制系统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核设施、钢铁、有色、化工、石油、电力、天然气、先进制造、水利枢纽、环境保护、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这些领域的工业控制系统一旦遭破坏,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停产停工等严重后果,甚至还将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工业控制系统还应用于航空航天的飞行器、导弹、运载火箭等各个领域。由于其精密性和复杂程度更高,面临更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旦爆发信息安全风险,对航天航空设备的研发,制造和运行都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影响国防安全。

近年,我国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保障能力有所提升,但工业信息安全产业依然面临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发展规模相对缓慢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正是为了保障国家工业信息安全,推动产业发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45家单位才联合发起成立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

二、角色定位 一是要通力合作,将联盟打造成为政府和产业界协同联动的平台;二是要融合发展,将联盟建设成为自动化、信息化与信息安全领域的跨界融合平台;三是要牵引带动,将联盟培育成为行业资源整合、对接、推广平台。

三、成员单位

国内车载信息安全产业联盟成立 篇3

近日,由东软集团、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国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恩智浦(中国)联合发起的车载信息安全产业联盟(英文名称:Automotive Cybersecurity Industry Alliance 缩写:ACIA)正式宣布成立,在监管方、厂商、第三方等相关方之间形成了协同发展的组织。

为推动车载信息安全类技术标准的发展,同期发布的还有该联盟系列标准《车载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白皮书》,分析了车联网环境下车载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可能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说明了车载系统信息安全应该采取的参考安全模型,描述了相关车载信息安全产品的基本技术要求。

基于《车载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白皮书》,东软集团发布了国内首款车载信息安全产品——东软车载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即“东软S-Car整体解决方案”,能够覆盖车联网的整个生命周期。该产品包括基于东软20余年网络安全产品研发经验的用于车载系统边界防御的车载安全网关产品;使用拥有国家和国际专利的东软自有NEL引擎技术开发的用于车载系统防御的车载入侵防御系统;同时支持软件和硬件实现,为车载系统和车载数据提供整体化的纵深式防御的可信计算平台;能够为OTA提供软件包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安全OTA方案;满足车载信息系统资源少、性能要求高这一需求的用于车载通讯安全的安全传输网关;为车企提供专业安全服务和管理功能的安全管理平台。

发展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路径探讨 篇4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广西,发展

1广西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时代的必然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新型产业,起步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越来越高,高达到八万亿元。尽管这与发达国家中(如德国、美国、日本等)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GDP的高达40% 的比重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电子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与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且显示出更旺盛的发展潜力,表现出新特点:(1)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更加自然,也更为深入,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更新升级;(2) 电子信息产业为其他科技产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其他高科技产业的创新;(3)从宏观层面来看,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产业结构,缩小了区域发展距离,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进步。因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每个国家必备的战略,发展成为电子产业王国是每个国家的梦想,中国也应该紧追其后,大力振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说,广西的产业成长与结构升级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受到了来自资源、人才、技术、资本等多方面的约束,怎样突破限制,找到可以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是广西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考虑,而电子信息产业就具备了可发展的潜能与优势,可以领导广西产业结构走出一条低成本、低能耗、高质量、高速度的优化之路。广西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结构包括两部分——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与软件业,主要构成如下:

表1广西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主要结构

图2广西软件业的主要构成

电子信息产业在广西起步虽然相对东部地区要晚,但是这不妨碍广西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其发展为广西的支柱产业。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因为电子信息产业自身的特性,它具有先导性、基础性、高成长性、高关联性等特点,这些都是作为支柱产业应有的特性。 其次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对GDP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选择电子信息产业无疑就选择了一颗“摇钱树”。另外信息技术革命如火如荼,电子信息改革也在不断进行, 虽然几经波折,但还是保持了旺盛的创新力,正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山说的“经过阶段性的技术沉默期后,电子信息产业正迎来新的创新阶段, 并为突破经济危机带来新的增长活力。” 广西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时不晚,正是大好时机。

2发展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发展的策略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虽然时机正好,但是广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起步晚,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软件服务能力弱, 这些都是摆在广西眼前不争的事实。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十二五”计划,其任务非常艰巨。根据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国电子制造业要突破12万亿元,软件业要突破4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二五” 期间还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而广西在 “十二五”期间,应该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提高产业增长速度。到2015年时,要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更为优化, 形成“一区二带”的产业新格局。为此广西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推动广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1政府的支持

政府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起到了方向性、绝对性的作用,广西政府应该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对广西经济的重要性,采取更为积极的策略进行支持。要加大投入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开发需要的经费,加重资本支持,显示出政府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决心,释放正面信号, 指明发展方向。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头企业与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或者对大型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奖励政策,提升企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信心,激发企业创新的热情,从而带动广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水平的步步升高。广西政府要从一系列政策扶持、税收优惠、创新氛围、人才培育、国际间合作等多个角度, 扶持和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2.2找到适合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模式

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位于广西北海市工业园区内,2009年正式开园。是广西目前发展非常成功的电子信息园地,采取 “立足高端,构建产业链,打造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的发展战略,打造了多项电子主导产业,如整机、储存、软件开发、 关键零部件等等,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大开发、大开放的良好机遇,经过近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的现代、生态、人文、环保、绿色的高科技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归结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的成功,可以借用中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海华的原话:“中央企业搭台、地方政府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唱戏”,除了政府的支持外,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将这些企业连结起来,成立一个成熟的产业园地,创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利用最短的时间实现生产的聚集,而后逐渐建立主导产业,发挥市场竞争灵活优势,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园地的服务与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由工业园向新城的转变。建设产业新城,是后发展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可行路径,这也是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可行性模式。实践证明,电子信息产业园模式是成功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十项第一产业项目填补了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空白;入园企业达90多家, 用工达6000多人,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同时孵化了一批创业青年;电子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3年创业园区的社会经济产值达270亿元,充分发挥了广西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核心作用,将北海市打造为智慧型城市。

2.3继续实施七大工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广西要不断扩大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并严格落实“十二五”的规划,继续坚定不移的深入广泛的实施七大工程:新型计算机工程、新型电子软器件工程、通信产业化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化工程、光电绿色节能产业工程。现代新型家电产品工程、软件开发及服务工程,为此大力发展新一代的新型平板显示、关键电子元器件、数字家庭、网络通讯设备等新的信息技术,努力使电子信息企业能够做大做强,扶持和培育一批能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大企业,支撑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2.4提高产业从业人员素质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 技术的支持,更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 人才短缺是制约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突破人才的制约,就必须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人才教育的投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人员的信息素养与职业素养、道德素养,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更优秀、更活力的新鲜人才血液。广西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能培养人才,更多的留住人才。首先。要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人才引进机制, 拓宽人才引进的范围;要鼓励高校与电子信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将电子信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输送到高校,提升现有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或者将高校生输入到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实习或实训,通过校企合作优化人才能力;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评价和晋升的一系列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生产与科研积极性,从而留住人才。

3结语

创造力助推信息安全产业快速发展 篇5

5月31日下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办的“2012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洪京一、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等多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

加快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电网、铁路等基础设施,到水、电、气等日常生活的供应,各行各业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都在全面而深入地展开,网络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金融、能源、交通、现代物流、现代制造等行业的神经中枢、调动中心。人民的生活、娱乐、消费更是与互联网紧密相关。CNNIC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8.3%,其中,手机网民3.56亿,移动电话用户接近10亿。2011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1.94亿人,交易额达到5.8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3%。

洪京一表示,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和支撑要素,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信息安全威胁不仅会阻碍信息化发展,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因此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加快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是保障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重点提升保障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安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30%,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达182亿元,产品体系逐渐健全,企业实力逐步提升,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信息安全产业占信息产业的比重稳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我国信息安全产业进一步扩大,估计产业规模超过230亿元,过亿元的企业有10多家,部分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201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安全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面临形势的基础上,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通过发展重点和重大工程的实施,推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向体系化、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促进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做大做强。

针对我国未来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重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陈英重点强调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并就“十二五”期间的任务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产业规模将超670亿元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曲成义在题为《网络空间信息安全态势和对策》的演讲中表示,信息网络正在成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网络正在承载着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他特别强调说:“我们要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掌握主动权,前提是一定要大力发展我国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业。要推进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来保护我国当前在网络空间对抗中所面临的各种严峻的威胁,使经济更安全地运行,这是信息安全产业的重要使命。

在《数字解读<信息安全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演讲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软件产业研究室主任陈新河总结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态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路线。数据显示,全球信息安全产业的规模在1998年首次超过100亿美元,10年之后超过了1000亿美元。这一数据在2011年达到1188亿美元。目前这一产业的年增速平均在15%左右,是同期GDP、软件产业增速的2.5倍左右。

陈新河表示,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我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将达670亿元。目前我国共有712家从事信息安全的企业。相对于全国3万多家软件企业而言,信息安全企业还是比较集中的,这与技术门槛、牌照门槛有关。目前国内信息安全企业产值过亿的企业有十多家。同时,国内信息安全投入占IT投入的比重也在逐步提高。

据悉,本次“2012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吸引到了100多名政府、制造业、能源、金融、电信、医疗、零售、房地产等行业用户参与,并获得了与会者的好评。

“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信息安全产业路径 篇6

信息产业集群是具有地缘关系、同业交往以及产业技术链等相互关联关系的信息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理空间或网络空间之上的集聚体[7]。世界各国以及我国各地区, 依据各自的发展优势, 形成了不同的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8,9,10]。当前, 新疆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首府乌鲁木齐市须要抓住发展机遇, 依托新疆能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产业优势, 加快培育和壮大信息产业集群, 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乌鲁木齐市传统产业, 增强信息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经济实力。

1 乌鲁木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乌鲁木齐市信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业 (电子新材料、光伏业、特色电子应用产品) 、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 (通信服务业, 软件、信息技术咨询和系统集成, 服务外包业) 。目前, 乌鲁木齐市已拥有信息企业200余家, 培育了新疆石文科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疆熙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疆立昂电信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公众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信息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 信息产业完成营业总收入117亿元 (软件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业) 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2066亿元的5.7%, 实现利润总额5.51亿元, 纳税总额1.19亿元, 就业人数达到1.88万人。自治区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1家, 2013年新推荐申报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0家。

1.1 电子信息业

1.1.1 电子新材料和光伏材料制造业。

电子新材料基于疆内丰富的煤炭电力资源和矿产资源, 重点发展了光电子新材料和元器件新材料, 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形成了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的创新型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目前, 乌鲁木齐市电子新材料产业集群内拥有重点骨干企业5家, 配套和延伸企业30余家。其中包括:21家高新技术企业, 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个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 近百家与产业集群合作的国内外企业、院校。

电子新材料发展迅速, 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122家, 实现主营业收入100.2亿元, 实现利润9亿元, 连续9年持续增长, 拥有重点骨干企业5家, 配套和延伸企业30余家。以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公司和硅业有限公司为龙头, 在“十一五”期间, 乌鲁木齐市电子新材料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迅猛发展, 2011年电子新材料实现产值57亿元, 同比增长30%。

1.1.2 特色电子产品制造业。

乌鲁木齐市特色电子应用产品研发制造成效显著, 促进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十一五”以来, 围绕石油、化工、电力、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研究出一大批行业电子应用产品约100项, 生产规模达5万台 (套) , 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

1.2 软件业

乌鲁木齐充分发挥首府区位、语言、文化、人才、技术等优势, 提高了多语种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和多语种嵌入式软件的研究开发能力, 促进了软件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规模以上软件业务信息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愈发显著。2012年, 乌鲁木齐规模以上软件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4亿元, 同比增长11.36%, 占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的46.15%。实现利润总额3.11亿元, 纳税总额1.19亿元, 软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接近20家, 软件企业从业人数为9433人。

2009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维、哈、柯语言文字软件开发及产业化”重大专项, 支持资金3000余万。目前, 依托新疆软件园, 通过实施“以硬带软、东联西出”发展战略, 乌鲁木齐多语种基础软件产品已形成一定规模、主要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语种Windows系列、Linux系列系统平台、各类嵌入式操作系统、办公套件、工具软件等。

1.3 信息服务业

乌鲁木齐信息服务业结构中, 系统集成的比重较大;产品结构中, 应用软件占绝对优势;行业软件极具特色, 技术先进;多语种软件技术基础雄厚, 产品丰富。软件业务收入中, 系统集成比重较大, 软件技术服务比重呈逐年增加趋势。

截止2012年底, 乌鲁木齐固定电话用户138.20万户, 比上年末减少1.8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59.77万户, 比上年末增加107.74万户;互联网用户283.57万户, 比上年末增加32.04万户;电信光纤网络EPON光网络接入点14353个, 2180个基站, 市内98%区域实现光纤入楼, 可采用多种接入技术达到客户上网的需求;市内光缆容量达到60万纤芯公里, 其中接入网光缆纤芯长度51万纤芯公里, 中继光缆纤芯长度8万纤芯公里。

2012年, 乌鲁木齐经自治区认定的软件企业79家;系统集成企业共有333家, 占到全疆的90% (其中甲级资质企业63家, 乙级资质企业64家, 丙级资质企业167家, 丁级资质企业39家) ;累计登记认定软件产品102个, 软件著作权84个,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开发体系。

2 乌鲁木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薄弱, 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滞后

当前乌鲁木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力差, 产业进入壁垒低, 产品多数档次不高, 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 没有形成产业联盟和行业技术联盟。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滞后, 企业分布较分散, 企业间的关联、合作程度较低, 软件企业地理集中度较低, 没有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 其发展不能适应乌鲁木齐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

2.2 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尽管乌鲁木齐信息产业上在一些标准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但起步较晚, 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少, 产业配套能力弱, 区域发展不平衡。成果产业化程度低, 多数信息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开发能力有待加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整体实力较弱, 多数企业处于发展初期, 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缺少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机制体制, 挖掘和整合现有研发资源的能力不足, 严重制约了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2.3 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信息产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需要高素质、技能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发展的后盾。但是, 当前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高端人才严重缺失。不仅缺乏技术骨干, 而且缺少高端复合性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和影响乌鲁木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 由于区位因素, 对于内地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大, 造成人才引进相对困难;另一方面, 产业链人才结构和素质也不能满足当前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

2.4 政策措施和服务有待建立、完善和优化

目前, 尽管各级政府已经提出了一些优惠政策, 但是部分相关政策、措施尚未建立、健全, 有待进一步完善。如至今没有针对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的产权保护政策、引进人才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吸纳资金政策等。

3 加快乌鲁木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升级路径

3.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形成区域产业基地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充分发挥内地19省市对口援疆机制, 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工作, 将招商引资的主体逐步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积极承接中东部地区信息产业向西转移、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产业园区间和企业间合作, 重点招引实力强大的战略投资者, 采用股权合资、业务合作、平台共享、资源共用等多种形式, 引进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经营模式, 与区外科技成果对接互利共赢;加强产业链招商, 通过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的重点招商, 带动上下游企业和配套项目进入, 实现企业优势向产业集群优势转变, 重点构建多语种软件创新体系和建立国家多语种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

3.2 延伸产业链条, 发挥规模效益

(1) 围绕信息产业集群拓宽延伸产业链, 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核心企业, 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重要支撑,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抓好配套企业建设, 坚持产业链招商、产品配套和协作企业招商, 促进龙头企业与集群内配套企业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 推动产业链横向拉宽、纵向加深, 做长做强产业链, 发挥规模效益。对产业链上起重要作用的关键产品、关键环节、关键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承接产业转移, 引进配套项目, 加快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

(2) 建立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与创新基金、创业孵化资金、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形成系统化、分阶段的创新引导体系;与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厅情报所、测试中心等科研服务机构合作, 整合已有的企业技术标准信息平台、企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与电子商务平台资源,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 扶持有潜力的中小配套型企业, 实现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借助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 由试点推向系统提升, 全方位支持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引领和加速信息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张。发挥信息产业集群的产能、技术和成本优势, 围绕各阶段性产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张。在高新区 (新市区) 城北新区, 着手规划建设创新环境优越、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功能突出、发展空间充裕的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在光伏发电装备制造、光伏电站建设、电子元器件制造、节能产品制造等下游产业, 引入国际国内大型企业, 加大部门协调服务力度, 加快项目审批进度, 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使重大项目尽早投产达效, 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依托产业链招商, 拉动电子新材料集群核心环节创新、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有效提升, 带动乌鲁木齐市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4) 重点发展设计研发带动的移动通信核心芯片、移动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移动终端升级开发、绿色移动云服务、移动增值服务创新培育以及物联网平台及应用培育等产业领域。建设开放、平等的创新性环境氛围, 以良好的自然环境、舒适的人文环境培育壮大移动产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实现信息产业集群与周边经济区相融共生、互动发展。

3.3 加强对外合作, 积极开发海外市场

充分利用新疆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 积极加强与中亚及俄罗斯等国家的交流合作,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开发资源, 在海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加强与喀什、霍尔果斯两个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合作关系, 建立中转集散和出口加工基地, 扩大向西出口;鼓励企业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技术和产业转移;支持本市企业开展与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合作, 设立研发中心, 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和高端制造环节, 提高国际资源要素的聚集层次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层次;完善相关金融政策, 支持企业采用境外投资并购、境外上市等方式“走出去”, 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 吸引海外投资, 优化产品结构, 培育海外市场。

摘要:在分析乌鲁木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概况的基础上, 总结当前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薄弱;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滞后;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政策、措施及服务有待建立、完善和优化等问题, 并提出加快乌鲁木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提升路径。

关键词:信息产业,产业集群,升级路径,乌鲁木齐

参考文献

[1]陈禹.信息经济学教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2]于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类型及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 :1-9

[3]杨鑫, 杨树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以“武汉光谷”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26 (12) :11-14

[4]薛剑虹.信息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效应与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4 (14) :43-46

[5]王琛, 林初昇, 戴世续.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地理研究, 2012, 31 (8) :1375-1386

[6]王方, 娄策群, 肖毅.基于信息产业集群技术标准的竞争提升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 2009, 27 (2) :289-292

[7]万晓兰, 林惠琼.厦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外向型发展问题与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 2010, 29 (9) :9-14

[8]马成文, 田杰.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模式及其启示[J].情报杂志, 2012, 31 (3) :108-137

[9]王又花, 肖华茂.湖南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8) :56-59

信息安全产业路径 篇7

伴随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各产业系统将面对客户需求、商业模式、应用创新等多方面的变化。目前,IBM、微软、甲骨文等国际上有前瞻性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转型以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的软件和服务企业竞争力还不强,业务附加值亟须提升。转型发展意味着可以突破现有的技术、关系等壁垒,开创新的业务“蓝海”和竞争格局,提升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

1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变革趋势

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将呈现出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变革演进的趋势。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革层出不穷,推动着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1]。

1.1 趋势一:网络化

软件的技术和应用创新正在与互联网络深度耦合,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主流平台和途径:软件产品基于网络平台开发和运行、软件内容基于网络发布和传播、软件应用基于网络构架和部署、软件服务基于网络创新和发展将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网络化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开发工具、网络运行管理平台、智能终端平台、远程运维等基于网络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服务将不断推动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催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以移动互联网发展为例,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截至2011年12月底,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超过PC的出货量,移动互联网的触角正在伸向全球各个角落,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等各种终端,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各种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一个巨大的网络化的市场正在开启。

1.2 趋势二:服务化

软件服务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原有的软件产品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模式正在改变,软件技术架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应用等服务将成为软件服务的主要模式。

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和应用已经渗透进产业和人们的生活中,服务化的模式发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从云计算提供的 PaaS(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到物联网中的 MaaS(机器即服务)、DaaS(设备即服务),强大的信息技术应用大有将“一切作为服务(XaaS)”的发展趋势[2]。与此同时,产品和服务也在进一步融合,推动了硬件、软件、应用与服务协同发展。

1.3 趋势三:体系化

体系化的趋势体现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透,软件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软件与网络、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进一步融合。产品、资源和服务的体系化趋势日趋明显,基于平台的服务模式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等综合性平台不断涌现,基于产品、信息、客户的资源整合平台及其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平台化是体系化中的一大重要特征。未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造产业链,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的产业链竞争,产业在纵向、横向的整合步伐加快,围绕主流的软件平台体系而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以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为例,目前就存在着以苹果公司iOS系统、谷歌公司Android系统、微软公司Windows Phone系统为代表的平台产业生态竞争。

1.4 趋势四:融合化

融合化一方面体现在产业内部的融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在不断融合发展。软件、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等领域在不断深度融合,产生了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三网融合,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数字内容的4C融合等融合方式。

另一方面体现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信息技术在加快向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渗透,将推动行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2 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转型路径

围绕着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正积极开展转型和探索,形成了六条典型的转型路径。

2.1 从系统集成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早期由硬件主导,如果遵循老旧的业务模式,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寻找新项目”寻求业绩增长,不确定性较大;公司在项目前期需垫付硬件设备采购成本,项目实施和回款都周期较长,会导致公司运营现金流不足。

从系统集成向高端的IT 咨询与运营维护转型,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转型除了有助于使系统集成企业巩固原有的系统集成业务之外(目前系统集成的接单能力逐步依赖于IT咨询和综合服务提供能力,而非传统的产品渠道供应能力),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毛利率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目前国内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上市公司中,东华软件、太极股份、华胜天成等公司均开展了相关的转型探索和实践。

2.2 从ERP实施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实施是指在 ERP 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由专业的咨询顾问和企业项目人员协同运作,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ERP实施服务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依赖SAP、Oracle、用友、金蝶、鼎捷、浪潮等为代表的ERP 软件提供商,因此ERP实施的企业需要将相当一部分的营业收入付给这些软件提供商。

目前,一些ERP实施的公司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消化、提炼和完善对ERP产品形成了十分深刻的理解,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基于这些经验,一些公司开始向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转型,以期在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业务的升级。汉得信息是典型代表,它在实施SAP和Oracle公司的ERP软件的同时正积极向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3 从软件产品提供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

伴随着软件服务化的发展,全球软件产业的重心正渐渐从架构开发模式转向服务传递协同路径。作为服务基础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SOA已经在众多领域成为软件开发商基于软件即服务理念。软件产品提供商正在从软件产品提供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转型,为客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这种转型不仅有利于企业的业务的拓展,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客户黏性,更好地服务客户。

我国的软件产品开发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尝试。例如金蝶国际在提供企业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向提供综合服务的“企业管理专家”转型、超图软件则从地理信息软件平台提供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4 从软件外包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在发展初期,多数承接一些软件测试、编程、维护支持、软件汉化等产业链中价值含量较低的业务[3]。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虽然已经获得相当的资本积累和人员规模,但是还存在着知识产权积累不足、技术割裂,缺乏核心竞争力建设等问题。软件外包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率的稳步提高都因为没有进入产业链高端而受到限制。

面临着国际客户越来越高的需求,印度等服务外包大国同行的竞争,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已经意识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的迫切性,正在向更高附加值的业务和行业客户转型,向软件行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升级。东软集团正在进行目标为“提高人均生产效率、品牌化发展、提高上下游覆盖能力从而提高附加值、走向国际化”的转型,此次转型将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云计算转型

云计算技术是信息技术产业界的一场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带来了服务模式的创新。基于其所具有的灵活性、共享性、经济性等诸多优点,云计算已经医疗卫生、金融、电信、政府、电子商务等多个行业中开始得到了应用。“云计算”的出现将彻底改变客户获得软件和计算能力的方式,可以为企业创造和提供更大更多客户价值,加速市场拓展和业务增长,升级商业模式。

中国多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转型中均涉及云计算,金蝶在服务转型过程中就利用了云计算,2006年开始涉足SaaS业务,2007年友商网推出在线会计与进销存软件服务。同为管理软件巨头的用友软件更是规划在未来几年实现从管理软件向“云服务”的第二次战略转型,华胜天成、美亚柏科等企业也将云计算作为企业转型的方向。

2.6 移动互联网转型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端、技术到业务的全面深入的融合。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出现超越传统互联网的趋势,市场潜力更广阔。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介入移动互联网,以此获得资讯、娱乐和信息服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习惯和潮流[4]。目前国内3G用户渗透率已经超到10%,按照国际电信行业规律,中国市场3G用户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也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许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都已经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商机,纷纷转型、卡位,希望把原来只是在PC端应用的产品和服务,复制到不同的移动终端上。以金山软件为例,正在从产品形态、开发模式、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式四个维度全面转型互联网。2011年WPS开始布局移动办公领域,一年内WPS移动版每天的安装量达到6万次。

3 变革转型中的企业发展对策

转型意味着企业在业务、市场、技术等方面,甚至在战略层面的变革。转型是对企业原先经营管理系统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意味着风险。战略方向是否正确,产品和服务能否经受得住市场考验,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文化、运行机制能否有效服务于转型都是值得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尽快提升转型期的综合管理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转型中需要在战略把控力、人才支撑力、服务创新力、文化凝聚力、风险应对力等方面积极应对。

3.1 战略把控力

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的转型方向和转型战略各不相同,以同为开发管理软件的用友软件和金蝶国际为例,二者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转型道路,实施了两种不同的转型战略,可谓“志同道不同”。业界认为“这几年,金蝶的路子越来越像IBM,而用友的路子越来越像SAP…”。在这两种不同转型战略的指引下,用友和金蝶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可以说,转型的成功与否将是对两家企业掌门人以及企业管理层战略方向把控的严峻考验。

影响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转型战略制定的因素很多。外部的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是一大方面的影响因素,企业内部的产品、服务、技术、人力资源、制度文化等情况,乃至企业领导人的经历和远见也都影响着转型战略的制定。目前来看,中国计算机软件和服务企业的转型多数属于渐进式的,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之上,迎合技术和市场变革趋势而做出的转型。在短期内,企业转型的效果可能还不明显,但是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企业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被拉开。

3.2 人才支撑力

计算机软件和服务企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是“人脑+电脑”的轻资产企业,人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更是企业顺利转型的保障。

转型期间企业尤为需要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方面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要注重对核心关键人才的管理[5]。选人过程中,企业要广开渠道,根据公司的相应职位描述为标准,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用人过程中,企业要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育人过程中,要注重健全员工培训体系,多增加在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提升的学习机会,形成良性的学习培养氛围。留人过程中,要注意有效激励,尤其是对核心员工的激励。

3.3 服务创新力

服务创新能力能够帮助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实现更高效的转型。服务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服务概念、客户界面、服务流程或技术等方面的变化、改善,向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大的服务价值和效用[6]。新的服务概念主要指新的规则、新的地点、新的组合、新的特殊客户群体分类。新的客户界面是指顾客与供应商交流方式的创新,如虚拟或现实的人性化销售方式、新的数字化界面。新的服务传递方式是内部组织与外部组织的交换方式和服务技能的创新。新的技术选择是指能够支持物流优化、客户管理、自助服务和个性化应用的信息网络系统。

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在转型中要注重新技术和技术创新,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领域,这些领域是充满着创新机遇和创新氛围。从创新的技术、创新的服务、创新的商业模式到创新的需求挖掘都体现出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创新过程中企业要注重专利等知识产权积累、加强研发,充分满足和挖掘客户服务需求。

3.4 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代表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的软实力,对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这种轻资产、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文化尤其重要。企业文化能推动企业提高经营业绩,能增强企业凝聚力,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企业转型中,企业文化会影响转型的进程。一个鼓励创新和变革的企业文化会给予转型以强大的支撑,而保守落后的企业文化则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转型过程中,除了有形的方面之外,企业更要提升企业文化的支撑力。

微软公司的成功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支撑力是密不可分的,对转型中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主要有: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突出“人”的重要性;着眼未来,强调发展和创新,敢于天下先,争做第一;强调激情、创新、技术和学习;注重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3.5 风险应对力

转型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转型的路上往往会布满荆棘,面临着诸多风险。一是市场和技术变化的风险,如果推出的产品或服务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者是由于技术变化的原因其他替代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就会给企业带来市场风险。二是对市场发展阶段判断的风行,公司需要对市场需求大规模爆发的时间和推进速度保持好节奏,如果时间判断不准,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三是来自管理团队思想不统一的风险,公司管理团队需要革新思维,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转型风险,构建应对机制和预案,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一方面,密切跟踪技术、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另外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达成转型的共识,增强员工凝聚力,共同应对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J/OL].(2012-06-04)[2012-08-26].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4542600.html

[2]朱晓明,李志群,谢天放,等.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9[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季成,徐福缘.服务外包产业链[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胡世良,钮钢,谷海颖,等.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吴明彦.中小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9):48-49

信息安全产业路径 篇8

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战略理论,实现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教育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发展与成效, 而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逐渐占据了我国人民在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的大部分应用领域。计算机互联网的网络空间安全不仅仅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和公民财产安全, 有时甚至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各类信息安全作为与计算机互联网空间安全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 其中的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与实现已经成为了当前各国在加固网络空间安全时所应关注的重要前提所在。

1 网络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

在对我国网络领域的安全进行界定的过程中, 应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来进行区别于实体空间的判断。当前, 我国的网络领域安全范围通常会与实体的领土范围相结合。故要树立起明确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念, 就必须先对我国的网络领域安全进行界定。我国的网络领域安全界定从形态上来进行区分可以分为有形、无形以及其他三个部分。这里所提到的有形部分主要指的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设施。而一个国家的网络领域基础设施应该是这个国家首先进行安全范围内维护的部分, 其中的安全程度应该处于能够对在任何区域和任何形式下发出的网络攻击进行防范。网络领域中的无形部分主要是通过世界各国之间所制定签署的国际协议而划分出的分配给某一个国家专属的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相对来讲, 网络领域中的无形部分在进行安全构建时对安全程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其中的安全职责范围应该处于能够对本国家以外任何国家所发起的网络恶意侵犯行为以及在网络中进行的违法活动进行有效打击和屏蔽, 其所管辖的范围具体包括国家金融网络信息系统、国家通信网络信息系统以及国家公民网络信息系统等。当然以上所提到的网络信息系统也都属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对国家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 应将其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关乎于国民生计和社会经济发展, 另一种是关乎于网络空间的稳定。

2 我国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安全制度有待优化

根据最新的信息显示, 目前我国所颁布的有关信息安全发展的法律条例以及政府制度的文件有很多, 其中包括《网络信息安全不同等级保护措施》、《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级别划分标准》、《国家安全法》、《互联网络商务信息密码安全保护条例》以及《互联网络信息电子签名法》等。虽然在这些法律条例以及政府文件中都对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的安全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 但从整体来看, 大部分的条例内容都只是对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涉猎, 这些涉猎内容较为分散, 而且没有统一的有关整个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的概述和规划。在我国近期所颁布的《“十二五”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我国新兴产业战略性“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只是对网络信息的相关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简单的规划, 规划内容并不够明确, 而有关区域性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更是没有及时提出。

2.2威胁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构建的因素

对威胁因素的界定是一个国家安全观念的主要体现, 而不同国家对于威胁因素的界定并不相同。每个国家对于威胁本国家安全的因素进行判断的标准决定了这个国家在构建安全防范体系时的侧重点以及分配比例。而对于我国来讲, 能够对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产生威胁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首先, 是从经济的视角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较晚, 故使得我国整体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对于外界的违法入侵和信息盗窃行为的抵抗能力也较弱。而这样的局面不但会使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 更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有时甚至会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团结。与此同时我国在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构建的过程中, 对网络黑客的攻击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也都比较落后, 这样的状况经常会给不法分子创造窃取信息的机会。

2.1.2 其次, 是我国政治的视角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在当前世界各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大环境下, 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 尤其是美国以及与其进行联盟的国家, 经常会打着网络信息自由的幌子, 来对我国的政治领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和宣传, 其中甚至包括散布虚假社会信息、反对我国当前执政党的合法性以及纵容反对我国政权等行为。

2.1.3 最后, 是我国军事的视角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从世界范围来看, 各国之间的军事抗争行为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的互联网络, 在对国家国防进行构建的领域中, 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作战领域, 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将传统战场中的事物进行网络信息领域的融入, 并对其中的实施进行相应的控制。当前, 美国在这一方面已经制定出了比较完善的网络战役规则,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涉猎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 据近期联合国载军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 全球已经有45个国家建立起了网络信息战部队, 相当于全球国家总数的五分之二以上。

3 解决我国信息安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想要在网络空间安全的视角下来实现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与实现, 就必须要对当前的网络领域安全界定进行准确判断, 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在构建过程中将会受到的威胁和阻碍进行详细分析。只有这样, 才能在进行计算机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得以优化。

我国在进行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以及实践的过程中, 应对信息安全的战略目标进行确立。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

(1) 第一个方面是建立一个安全可操控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继而促进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保障能力。

(2) 第二个方面时加强对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和防范。

(3) 第三个方面是推动我国网络信息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借以维护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此同时, 我国信息安全战略实现路径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

首先, 应对国家互联网络空间在进行安全设计时的内容加以重视。在将信息安全战略理论进行实现时, 应组建起一只以我国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人员为中心的信息安全小组, 并从国家政策以及我国当前网络安全中存在的设计漏洞的角度出发, 进行新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构建。国家的信息安全构建部门还应建立起优化的管理制度, 并完善管理体系。其次, 应建立起完善的攻防兼备的计算机换联网信息安全体系。想要实现信息安全战略的规划, 就必须对网络空间的主动权进行掌控, 并建立起可攻可守的安全防护体系。最后, 应将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一个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是否完善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这个国家信息的安全发展。我国的相关法律部门应充分借鉴外国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构建经验, 并有效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制定, 继而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在实现过程中能够受到现行的法律保护。

4 结论

综上所述, 网络空间安全视角下的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安全等方面都会起到十分钟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在进行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美国的信息侵犯以及军事网络信息战部队的缺失都是影响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与实施的关键所在。故我国在实现信息安全战略理论的过程中, 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 继而确保我国信息安全制度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惠志斌.新安全观下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J].国际观察, 2012, 02 (12) :17-22.

[2]李洋洋, 张静.我国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J].中国软科学, 2012, 05 (21) :22-27.

[3]王益民.网络安全观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构建[J].电子政务, 2014, 07 (23) :2-7.

[4]宁家骏.关于加强我国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 2011, 10 (09) :27-33.

[5]方兴东, 卢卫, 胡怀亮等.网络强国能力指标体系与战略实现路径研究[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4, 04 (19) :121-126.

信息安全产业路径 篇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近年来,信息泄漏、钓鱼网站、恶意代码、网络诈骗、流氓软件、APT攻击等事件频发,无论是局部的网络应用环境,还是整个互联网空间,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14年2月,中央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强调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党和政府对网络及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从顶层设计、组织机构建设及相关政策措施制订等方面,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和执行,制订相应的产业政策,促进和推动区域内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四川省在2014年发布《关于建立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56个重大产业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四川省从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精心筛选了一批重点产业,将信息安全产业作为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包括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之一,加大投入,重点发展。

四川省信息安全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早在“一五”时期,就是国家布局的重要电子工业基地,主要从事元件、器件、整机研发和制造,在保密通信、抗干扰、信息安全领域极具特色。四川拥有20多家国内领先的信息安全产业,产业规模占全国五分之一强。成都IT产业,特别是信息安全产业,已经形成覆盖“基础软件研发设计—信息安全产品制造—信息安全系统集成—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较完整的产业链。2015年,设立信息安全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100亿,成都市重点实施国家示范网络空间信息安全产业园建设;绵阳重点加快信息安全产业园建设,抓好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绵阳)建设;遂宁市全力推进广义微电子等集成电路项目投产达产;内江市重点加快信息安全产业园招商引资工作。2015年1~12月,四川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2848.2亿元,同比增长14.5%;软件业务收入2124亿元,同比增长12%;软件产品收入786.7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信息安全产品收入104.6亿元,同比增长6%;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300.6亿元,同比增长11.3%。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包括信息安全产业,稳居西部之首。

2015年11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未来五年,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组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研究院,构建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和创新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推进信息安全科技成果软化平台建设,积极引入、设立信息安全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重点帮扶具有核心技术、市场能力弱和成长速度慢的优质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优势特色企业;重点建设三大产业基地:成都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绵阳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和西南地区卫星应用产业基地。

《规划》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2017年)和远期发展目标(2020年)———全省信息安全系统产品、安全可靠终端、安全可靠芯片、信息安全软件产业规模分别达到550亿元和1100亿元,带动相关制造及软件分别突破2200亿元和3800亿元。

二、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应和保障

近几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信息安全产业高速增长,信息安全相关企业以及社会其他行业对信息人才需求量大,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从信息安全人才数量、质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最近,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网络安全方面人才缺口仍然很大,相关专业每年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之和仅8000余人,而我国网民数量近7亿人。”

四川省信息安全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信息安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涵盖了信息安全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较强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实力,但培养的人才数量较少,较多侧重于理论研究,应用研发能力不足。在信息安全产业链中,需要大量应用型、动手能力强的基础性人才,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开办的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正好能对接这种人才需求,但仍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各种实际需求,总体数量不足,动手能力不够,不能应对安全环境的新变化,学不能致用,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专业对口率不高,就业质量不高。究其原因,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与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合作、产业对接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调研、分析,深化各项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平滑对接。开设有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信息安全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师资水平,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四川省信息安全的产业基础和新近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深入调研、分析和剖析产业发展的背景、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随之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和发展,职业岗位的变化和发展,岗位技能的变化和发展,将其全面对接到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设置重新设计,课程内容组合与重构,实践教学平台整合与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适销对路”的信息安全行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四川省暨成都市信息安全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需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供给,为企业提供“用得上,留得住,好用实用的人才”。把区域内信息安全产业与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进行深入分析剖析,构建产业与专业的“直联式”关系,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生产过程,教学设备即是生产设备,教学项目即是生产项目,课程内容即是设备产品技术标准,教师即是企业工程师。

三、深入企业调研,优化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面向区域内信息产业企业,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和调研,分析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导向,分析其对产业企业的影响,主要包括在人才需求、员工招聘、人事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进一步分析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要素、职业能力要素和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对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接到课程设计中,对接到实践教学中,研究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内容选取、实践环节、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研究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其可变性和恒定性,聚集其核心知识点技能点,为科学合理地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如下图所示。同时,基于对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和判断,采集数据,定量分析,得出可供参考的结论,包括总体人才需求、各类人才需求量、信息安全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就业质量等,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优化信息安全技术实验环境,继承和保留原有基础性功能性实验环境,增加著名厂商的主流网络安全设备和安全产品,通过整合集成,改造升级成技术领先、功能完备的网络及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实训平台,既能满足专业教学中身份认证、加密解密、边界防护、访问控制、主机加固、安全审计、监测监控等实践教学内容,也能满足行业企业、政府部门信息安全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涵盖“攻、防、测、控、管、评”等主流安全技术,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从主机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到应用安全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完成密码学、社会工程学、入侵防御、行为管理到安全评估的完整的网络及信息安全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从入侵检测到安全评估,从攻击渗透到防卫保护,实现从物理安全、操作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依据企业调研成果,基于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优化,优化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如上图所示。

四、结语

深入分析信息安全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改善和优化专业实验实训环境,跟进信息安全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改造、调整、优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跟踪和研究网络空间安全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形成区域性特色专业,更好地培养信息安全领域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性经济社会服务提供人才服务。同时,为区域性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训服务基地,更多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邬敏华.信息安全服务与标准化[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6).

[2]王东明.进一步整合力量创新机制推动信息安全产业做大做强[N].四川日报,2014-08-05.

[3]程彦博.2015信息安全趋势和任务[J].中国计算机报,2015(3).

[4]本刊编辑部.赛迪预测2015年中国网络安全十大趋势[J].中国电子报,2015(5).

[5]龚黎华.江西省信息安全专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7(6).

[6]唐成华.信息安全专业发展现状及促进对策[J].中国电子教育,2013(2).

[7]李琳,陈东方,李涛,等.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

信息安全产业路径 篇10

中国银联自2002年成立以来, 一直高度重视银行卡产业安全工作,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 紧跟产业需要和最新发展趋势, 制定和完善了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安全运营、交易、生产、质量与安全检测、安全使用等方面一系列的产业安全标准与风险规则, 并不断提升面向产业相关方的银行卡风险控制服务水平, 全力推动中国银行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国银联有关人士表示,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和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中国银行卡产业信息安全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中国银联有关人士表示, 随着银行卡受理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国银联还将不断加强对银行卡产业安全新课题的研究与应对。为保证手机支付、互联网支付、电话支付、自助终端支付等创新支付业务的安全应用, 中国银联根据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的通知》的精神, 进一步加强对银联卡受理PIN输入设备、自助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并适时开展新型支付工具的认证与检测。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和信息处理机构的增多, 中国银联在成员机构的支持下, 加强业务、风险、技术等综合性制度或标准的落实, 认真开展相关检测认证工作, 促进参与银联卡交易或信息处理的第三方机构规范化发展。

上一篇:穴位自血疗法下一篇:2-吡啶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