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错(精选12篇)
出错 篇1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学生掌握2500个汉字的基本书写,面对这一任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书写这些汉字时不出错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即使出错,教师应如何让学生自己纠正,以后不再出错成为一个更关键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利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书写中的汉字错误,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汉字学习。
一、初识汉字时仔细讲解,让学生很难出错
学生对汉字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当学生初识一个汉字时,如果教师能给学生仔细讲解汉字的结构、含义,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就会永久记住这个汉字,即使是一个非常难写的汉字,只要教师在学生初识汉字时讲清楚,学生就很难犯错。
初识汉字时仔细讲解的方法是比较灵活的,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汉字,教师可以编一些简单的顺口溜让学生记忆,比如在讲授“嬴”这个字时,教师可以这样让学生记忆“亡口月女凡,记会你就赢”,这样的顺口溜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记住。当记忆清楚以后,每次要写这个汉字时,脑子里立即就会想到这个顺口溜,从而正确写出汉字。其次,教师可以讲解汉字的结构。比如在学习汉字“昼”时,教师可以这样讲:“这个汉字是上下结构的,中间的日代表着太阳,整个汉字具有太阳出入的含义,因此就是白天的意思。”这样讲解,学生肯定会在初识汉字时就能很好地将其记住,以后很难出错。
二、遇到错字时重点分析,让学生减少出错
如果教师仔细讲解后,学生还会写错一些汉字,就说明这个汉字教师的讲解学生没有能够接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一定不要着急,更不能凭空训斥学生:“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写错。”其实学生反复写错一个汉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开始没有记忆深刻的原因,又有没有理解汉字的原因,更有后期记混的原因。面对这些不同原因导致的错误, 教师一定要耐心分析, 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汉字,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环节中标出这个错字后让学生自己改正。
比如某次改作业时教师发现班级中很多学生将拔萝卜的“拔”写成“拨”。 学生容易记混这两个字是由于它们长得非常像,拔比拨只是右边有微弱的不同。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重点分析,从字形、字义或记忆方式上选择一到两种方式重点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汉字留下深刻印象,帮助他们以后再写这两个汉字时不再记混。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讲:“大家想下拔萝卜需要用什么拔?”学生回答:“手。”这样学生就将提手旁记忆清楚, 随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拔萝卜需要朋友还是头发? ”学生回答:“朋友。”教师引导:“对,因此拔这个字右边是个友加一点,而不是发。”这样重点且形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将记住这个汉字。
三、频繁写错时巩固练习,让学生不再出错
当学生有一些字频繁写错时, 简单的讲解和重点分析很难帮助学生改掉这些错别字,比如“皇”这个字一些学生容易将下面的王写成玉,一些学生容易将下面的令写成今,“添”字一些学生会少写一点等, 这些看似很容易被学生忽视的细节却成为学生经常写错的一些汉字, 而且有时教师反复强调仍会有大量同学将这些汉字写错。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这个错字的写法已经深深印入脑海,再想改变非常困难,就好像晕轮效应一样,即对一个人有了坏印象,即使他偶尔做了好事,也很难让人有好印象。
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师应及时给学生做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加强练习中提高汉字书写水平。在不断的书写过程中,由于学生会不断接触这些汉字,且强制他们将自己以前固有的书写思想改变,因此其过程是比较困难的,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不要放弃。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错字练习题, 比如教师可以专门将整个学期全班学生经常写错的汉字整理出来,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听写活动,让全班学生共同书写这些易错的汉字。由于每个同学对汉字的理解不同,因此每个学生写错的汉字都是不同的。当全班学生听写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研究为什么写错这些汉字, 是不是这个学期一直都在写错,并反思为什么自己老是写错,这样仔细思考并将错字多写几遍后,渐渐地就能将这些汉字重新记忆,从而保证学生不再犯错。
总之,小学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字有悠久历史,且每个汉字都有其特点,有的汉字与其他汉字的区别是非常小的,稍微一不小心,就容易写成错别字,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环节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初识一个汉字时就能准确理解并正确书写这个汉字, 如果学生在刚刚学习汉字时能在深刻的印象下写出汉字, 以后就很难再写错; 如果遇到一些容易写错的汉字, 教师就可以重点讲解,适当时可以从字根、字体结构、记忆方法等方面讲授,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些汉字。对于一些总是写错的汉字,教师可以将它们全部整理出来,然后对全班同学进行听写,并加强练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再写错。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汉字教学。汉字对于初学者来说,每一笔笔画的写法和组织结构是最难理解和记忆的,掌握不好的话就会出现错别字,面对这一情景,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写字才能保证学生尽量少写出错别字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就如何减少学生错别字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教学,教学策略
出错 篇2
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分析及预防 精神病人犯罪:令人不寒而栗的数字 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重性精神病患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2.7‰,70年代的5.4‰,上升到80年代的11.4‰。到了90年代,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显示,发病率达13.47‰,全国约有1800万精神疾病患者。可惜的是,进入21世纪后,我们未进行全国规模的精神障碍调查。统计显示:精神病患者的肇事率为10%,其社会危害行为不容忽视。央视新闻调查显示:精神病人暴力事件每年造成的严重肇事案件超过万起。
有关精神病人杀人、伤人的报道不断成为热点话题,不能不让人觉得精神疾病话题非常沉重。仅以2004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光是见诸媒体的恶性案件就有数十起。其中负面影响较大的有:
1月7日,东莞市公共汽车总公司的一辆公共汽车被一名精神病患者劫持,撞伤两人;4月20日,甘肃一名精神病男子在一小学手持菜刀将15名学生及两名当地农民砍伤;7月27日,长春市一歹徒持刀劫持并杀死女人质事件,有报道称该嫌犯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8月4日,徐和平在北大第一医院幼儿园持刀行凶,砍伤18人,其中1名儿童伤重死亡。随后警方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精神分裂症病史;9月30日,任课教师刘红文持刀在湖南省广宜乡中心小学行凶,造成学生4死9伤,65人被劫持。后据调查,刘应聘时隐瞒了精神病史;10月30日,有10年以上精神病史的葛某,怀疑自己被医生当成试验品,手持利斧冲进鞍钢某医院医生办公室,将午休的女医生郭某砍死;12月3日,精神分裂症患者刘志刚持刀翻墙闯入吉林某镇中心小学,砍伤正在上课的12名小学生;12月26日,一个从哈尔滨飞往厦门的航班上,一精神病男子在飞机上拿着刀以自杀相威胁让飞机改飞台湾,后被制服……
统计显示,精神病患者的肇事率为10%。
北京安定医院司法鉴定科田祖恩等医务人员通过对1984年至1996年共13年间的1515例精神病刑事鉴定案分析得出结论:在接受刑事被告精神鉴定案的1515例中,患有精神疾病者1248例,约占82%。而这些精神病人所实施的社会危害行为,以侵犯人身、侵犯财产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三者为主,共占94.1%。而如果精神分裂症实施社会危害行为,发生人身伤害事件的可能性将会在50%以上,这一数字实在令人不寒而栗。精神病人刑事作案,以蓄谋、冲动二者为主,共占81.9%,其余依次为随机作案和无目的作案。
精神病人的意外事件是指在精神病状态或精神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各种破坏或伤害行为,如外走、冲动伤人、毁物、纵火、自杀自伤等。意外事件多发生在精神疾病的急性期,病人症状活跃,在幻觉、妄想、自罪等症状支配下,出现攻击他人或自杀、自伤行为;病人无自知力,对住院不安心,伺机外走;严重精神药物副反应可导致噎食窒息;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在谵妄状态下突然发生冲动行为;个别病人进入恢复期后,深感疾病痛苦,也可出现自杀;对危险物品管理不善,如刀、剪、剧毒药物被人窃取,亦可发生意外事件。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不仅对病人自身造成危害,也影响社会及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住院精神障碍病人冲动伤人行为
在精神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或同室病友与精神病人的接触最密切,经常会成为病人攻击的对象,因此,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自身防护及对同室其他病人的保护。
临床资料某院职工张医生早晨交接班完毕时,站在办公桌旁,一名有人格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从病房内冲出来,手拿烤火炉上的铁盖,猝不及防地从他身后猛击头部,致使张医生头皮裂伤,颅骨骨折,事后此患者称只因为病人不愿来住院治疗,是这位张医生把他接过来的,因此,认为假如不是张医生他就不会来住院,是张医生害了他,所以对他怀恨在心,伺机复。精神科李护士在夜班接班时,去病房清点人数,刚进病房,见一患者尚未入睡,即上前询问,殊不知患者忽然对其进行攻击,李护士赶忙往回跑,在慌乱中摔倒在地,被追上来的病人抓住,幸被同事及同室病友及时制止后救起,但病人那疯狂的神情及行为至今仍心有余悸。
精神病人冲动伤人的原因
1环境方面由于病人进入一个陌生的住院环境,没有家属陪同,他们往往会拒绝住院或者不安心住院,或者本身就对医院有恐惧感,使之产生冲动行为,想逃离医院。占调查对象的9%。
2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精神病人大部分存在自知力不全,不承认自己有病,缺乏有关知识,家属也缺乏预防冲动行为的措施,因此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占调查对象的19%。
3受精神症状的影响。病人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尤其是以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为主,或者出现紧张综合征,这些因素都可导致病人发生冲动行为。占调查对象的53%。
4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包括脑器质性和药物性及老年性痴呆 病人思维混乱、意识模糊或错乱,情绪和行为与四周环境严重脱节,表现出兴奋和冲动行为,自身无法认知和控制,也可造成意外伤害。
5护理工作不到位表现为护士的主动服务差,不能及时巡视病房,不能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解释不到位,缺乏热情和耐心。病人对护理人员提出的问题,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或者护理人员态度冷漠、回答模糊、应付病人的提问,可导致病人对护士的工作产生不满,可直接发生病人攻击护士的冲动行为。占调查对象的l3%。
6躁狂病人情绪高涨,精力过剩,精神运动十分兴奋轻易激惹,如言行稍不注重即可产生敌意和攻击行为。
7和同病区病人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在住院期间,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导致病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和同病室或者同病区的病人之间产生排斥,有的病人不愿意和别人交往,造成关系不协调。占调查对象的6%。
8治疗措施不得当,未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精神症状,如选用药物不恰当或药量不足、药量过大。
二、精神病人自杀行为
自杀是精神病病人死亡的最常见因素,根据自杀的发展进程分为冲动型自杀和理智型自杀,前者常因爆发性激情引起,是在明显的偶发事件所引起的激愤、悔恨、内疚和羞愧等情绪失控状态下的冲动行为,后者则是经过长期的自我评价和体验并进行充分的推理与判断之后,逐渐萌发自杀意念并有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杀准备后采取的行为。自杀方式
1、自缢精神病病人自杀最常用的方式,主要是因为①用物易取。所用之物均是病人的生活必需品,将其撕成条状便成了自缢物。②时机易选。护士的排班运行是相对固定的,有自杀意念的病人很容易知道护士在何时忙于干何事,间隔多长时间巡视病房,便选择时机自缢。
2、溺水
3、坠楼
4、过量服药
5、锐器自刺
。。。。自杀时间
自杀发生的时间以中午及夜间最多,这种昼夜分布规律可能与神经递质受体及神经内分泌的周期性变化有关[2]。另外,因为这两个时段值班护士只有两人,特别是0:00~6:00,大夜班医生已睡,天将破晓时护士最疲劳思睡[3],同室病友也多数熟睡,病人常乘此空隙进行自杀。
自杀率在冬季转入春季时最高,另有研究表明,无论是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其抑郁发作多发生在冬春季节,而自杀又多与抑郁有关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管理学的内容之一,医疗风险管理专家指出,任何医疗活动都带有风险。降低总风险中人为及系统因素,减少组织上的风险,确保医疗质量的提高,是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医疗护理风险管理即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进行管理的活动。通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其目的是使医疗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实施风险管理,可分为几个步骤:风险的认识、风险的预测,提出处理风险的决策,并加以实施。
2.1 预见性不足
对工作中各个环节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对危险物品有时未及时收集和妥善管理。如对使用约束的患者不注意巡视,会导致患者自行解开或松脱,出现冲动伤人等意外。如输液架用后未及时收回可被患者用作伤人和毁物工具。对有自杀、外走企图的患者让其外出活动,也可能产生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2.2 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文化水平不一致,对本身职业的理解也不相同,有的人认为工作只是机械治疗或执行医嘱,被动的完成工作任务,对病情观察不仔细,当病人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不良后果而引发风险。
2.3 工作责任心不强
有的护士医疗人员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可能因交接班不严格,而造成医疗护理操作无法进行,也可能操作规程不正确或治疗不当而给患者造成技术风险。
2.4 制度落实不严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只注重终末质量控制,忽视环节质量控制和安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防处并举,以防为主
3.1 应用“零缺陷”及“零宽容度”理念,强化内部管理
“零缺陷”是指一种工作态度,是质量工作的决心,既不向不符合质量妥协的精神,其强调的是质量第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杜绝医疗事故发生。质量“零缺陷”管理,即加强质量防范和控制意识,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差错事故防范制度》、《护理人员工作制度》和《医疗护理工作考核内容及标准》。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零宽容度”要求科主任护士长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缺陷决不宽容、毫不宽恕。并根据相关制度进行严格考核,绝不姑息迁就。因为不管哪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产生“100-1=0”的效果。同时对所发生的风险事例及不安全隐患,在每日晨会上通报,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举一反三,严加防范。
3.2 发现“风险点”并采取对策
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发现潜伏于风险易发环节、易发因素和易发人员身上。采取“风险点”跟班制,找出易发环节、时间、因素和人员,可有效地回避风险的发生
3.3 加强培训,提高医护质量意识
其目的是让全科医护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用法制规范自己的行为,用相应地理论知识处理面临的变化。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并将业务考核成绩纳入量化考核 具体做法
冲动行为的预防1环境预备,病房布臵尽量简洁明了,应将一级病房、二级病房隔开,病房内尽量避免如绳索、刀剪、砖头、铁器、玻璃制品等危险物品,碗筷要放入柜内并加锁,开水桶要放在病房门外,扫把、拖把等不能带入病房,要随时清理。2要建立完善的查房制度,每班交班时要注重安全检查,病人的包裹要统一由护理部保管,放入杂物间并加锁。3工作人员要求1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能力、谨密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健康的体魄。2着装整洁工作服穿戴整洁,头发不能过肩,戴帽子,头发过长轻易被病人抓住,穿平跟或坡跟鞋,当受到病人攻击时利于躲避。与病人接触时,尽量背靠墙,避免病人从后攻击而不知情,4当患者入院时,我们一定要具体了解病史,灵活运用沟通技巧把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并进行安全检查,如带有危险物品一定交由医务人员保管或交由家属带回。5我们应以病人为中心,诱导启发病人交谈并耐心倾听,了解病人的爱好、爱好,态度和蔼,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6在查房询问病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一言一行。当一个病人情绪激动,大喊大叫、踢桌子、打凳子、踢门窗等,我们就要预防病人有更进一步的冲动伤人行为;而当一个病人没有这些过激的行为,不喊不叫,只是脸色泛红,目露凶光,紧盯住你不放,神情紧张,双拳紧握或朝你逼近,这些表情和身体语言同样表明这是病人冲动伤人的前奏。7对伤人毁物的病人要好言相慰,绝对不能顶撞、对着干,即使病人无故辱骂,我们也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抚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并提醒他暴力行为的后果,尽量说服病人停止暴力行为,7安排病人进行一些适当的工娱疗活动,转移注重力,消耗过剩的精力。8药物控制,用药要对症,药量要适宜,尽早控制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冲动行为的发作。9营造一个平安详和的氛围,指导康复期的病人对同室病友进行关心、帮助。有时病人不一定服从医务人员的而会因为同病相怜的关系,服从一个病友的。组织爱好相投的患者参加文娱活动,多多交流,使患者有一种“家”的感觉,能够安心住院。
自杀行为的预防
在现有基础上改善住院环境,切实做好入院宣教积极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病房摆设要简单,物品放臵有序,病床要干净整洁,尽量为人院病人提供一个温馨、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以减少病人的陌生感。认真做好入院宣教工作,使病人在进入病区的第一时间获得有关医院的信息和住院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以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3.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人性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要尊重精神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工作中要转变服务态度,不用语言刺激病人,同时要做到对待病人要有耐心、细心、责任心,和病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提高服务质量。在做各种治疗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病人合作。融洽的关系也会使病人及时汇报病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及一些隐患,从而将自杀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3.3密切观察病情,在病人人院后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对在院外有暴力冲动行为的病人实施及时、积极、有效的治疗,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对兴奋、躁动、易激惹的病人要心中有数,分开管理,重点交班。特别对有严重自杀、自伤、攻击性行为的病人。同时要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特别是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
“化装”“化妆”出错记 篇3
那天,育才小学要举办一场联欢晚会。夜幕快要降临,小演员们正在紧张地做演出前的准备。要知道,这场晚会有一个重要的节目,就是小戏剧《抗日英雄王二小》。就在演员们即将上场的那一刻,“化妆”急步走进室内,对小演员们拱了拱手,热情洋溢地说:“你们辛苦啦!现在该是我化妆的工作了。”说着,他便拿起眉笔、脂粉、口红等,将小演员们全涂抹成了花容月貌的美人,甚至连扮演日本鬼子和翻译的角色也是这样。校长跑来一看,感到十分惊讶,马上指出“化妆”搞错了!幸好辅导老师及时赶来,赶忙叫小演员们洗净了脸,让每个演员都装扮成戏剧中角色的模样,险些误了准点演出。
话分两头。也在这天晚上,附近的和平村举行青年集体婚礼。正当新娘在梳妆打扮的时候,“化装”乐呵呵地跑去对她们说:“让我来帮帮你们吧!”说着,“化装”便手忙脚乱地给她们打扮了:一个个本来十分俏丽的姑娘,都被装扮得奇形怪状的,叫人看了忍俊不禁!这下,“化装”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大家的责备。
很快,“化装”和“化妆”两个弄巧成拙的事儿被白猫警长知道了,这位文字国权威将“化装”“化妆”召去,严肃地指出:“你俩好心办了错事!为了吸取教训,应该查一查造成出错的原因!”顿了顿,警长一语中的地说:“你们两个由于读音相同,要是不注意场合和作用,往往容易出错。”白猫警长拍拍“化装”道:“你是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和衣着,进行假扮。”警长又转向“化妆”说:“你是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多指女人的活动呀。”
我“期待”学生出错 篇4
一、微笑对待错误, 创设和谐课堂
课堂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作为教师首先要允许学生出错, 宽容学生出错, 然后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想把一言堂变成万人堂, 那么微笑的对待学生错误才能创设一个和谐舒适的氛围。
一次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成功是靠高智商还是强毅力。有学生回答很出人意料, 他说:“我不想有高智商, 我如果成绩很好, 和同学吵架, 就会被同学说‘成绩好了不起啊。’这样就会没有朋友。”对于他的回答我完全出乎意料, 如果我当场否定他, 那么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势必遭到打击。我整理好思绪, “这位同学观点与众不同并且能大胆表达心声, 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他有些得意, 我轻轻抚摸他的头, “在辩论中提出强有力的数据、事例更能说服对手, 下次继续努力。”他眼睛闪出一道光芒, 连坐姿也笔挺了许多。
如果学生发生错误的时候, 我们严厉制止和批评, 那么课堂气氛就不易融洽, 他就不敢畅所欲言、表达心声。宽容学生错误, 有利于创设真正的和谐课堂, 有利于教育有效的实施, 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善于捕捉错误, 获得宝贵资源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应该正确地、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 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 恰当的地处理好“错误”资源, 变废为宝。
有次课堂上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个男生说道, “我们要帮助和关心同学...”话还没说完女生开炮了, “你自己有没有做到啊?”男生站在那里很尴尬, 忍不住要和她争论起来。我示意那位男生坐下, 这时候全班都很安静, 等待着我作出处理。我微微一笑, 这个插曲正好成了课堂的可利用资源, 今天课堂内容就是尊重他人。
我问大家“这个女生尊重他人了没有?”大家很肯定的说:“没有!”“那大家对她的看法呢?”“她一直这样的!”“凶死了!”七嘴八舌都是对她不好的看法。“很显然她在不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自尊。不尊重他人其实就是不尊重自己啊。”同学们都点头称是。我问大家如何做才正确。同学们进行了思考。突然有个学生说了句:“她改不了的。”我笑笑, “很好!既然你们了解她的个性如此, 为什么还要斤斤计较?尊重他人才能更好的获得自他人对你的尊重啊!”同学们都豁然开朗了许多。有同学举手说:“其实有时候她也是无意, 我们应该多一点宽容, 使得大家和睦相处。”
本来是一件影响课堂的事情, 当我们拥有慧眼善于捕捉时, 就把学生犯的课堂错误变成了课堂最现成的材料。
三、巧用学生错误, 激发学生创新
教学实践表明:经历过程往往比获得结果更可贵, 哪怕这个过程是错误的, 有时却能给人留下铭记终身的印象。
在讲授《学习新天地》一课时, 有学生发表了这样的看法:“想成绩提高, 关键看时间花的够不够, 练习做的多不多。”这样的看法一提出便一石惊起千层浪。看到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让学生就这个观点进行讨论。最后出乎意料的学生们总结出了“学习必胜十法”, 这些方法不仅是优秀学习经验的总结, 还有很多是综合改进和创新。
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一个学生错误的发生让其他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 思考并解决问题。巧用错误使学生不断地产生认知冲突, 从而激励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认识结构。这样, 学生才有机会经历科学认识的过程, 学会科学方法, 形成敢于向未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精心预设错误, 激活学生思维
我们激活学生思维, 就是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不理解”, 并又千方百计地去“理解”。我给学生们上《身边的诱惑》一课时, 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看到一枚闪亮的硬币躺在路边。他把硬币拾起来, 紧紧握在手里, 心里充满自豪和兴奋: “这枚硬币是我的了!而我什么代价也不用付出!”从此, 这个孩子无论走到哪里, 总是喜欢低着头, 眼睛盯着地面, 希望发现更多的珍宝。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生中他捡到了不少硬币呢。同学们听的都很入神, “不要付出代价就是捡来金钱, 是多美的事情啊!”我故意发出感叹。不少同学也发出赞同的声音。我满意的看到我预想的结果, 于是接着说:“你们想知道他一生中共有多少收获吗?41枚1角硬币、13枚5角硬币和一张破损的1元纸币”“哈哈哈哈哈……”当学生们听到这都为这个孩子的行为感到好笑。“虽然孩子不劳而获地捡到些小钱, 但却为此错过了许多人间美景:无数次壮丽的日落, 秋风中摇曳的红枫叶, 碧蓝天空飘过的白云, 擦肩而过陌生人友好的微笑……”学生们都安静的听着并且若有所思, 开始思考这个故事带来的启发。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 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创设一个错误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 去激发思维的灵感, 去寻找更为深刻的领悟。
在我们的课堂里, 大部分错误发生后, 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 而且这些错误是学生自己犯的, 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最高。当注意力和求知欲都调动起来的时候, 课堂效率自然事半功倍!我们要教师善于在学生平时的“错误”中捕捉、挖掘、积累和培养, 让错误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让我们期待这些美丽的错误吧!
摘要:学生在课堂出现错误在所难免, 作为教师, 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 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出错作文600字 篇5
很多人对他人的出错都持一种嘲笑的态度,对先于自己出错的事持一种侥幸心理。有些人害怕出错,有些人厌恶出错。其实想想,出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积极的探索?能常常出错何尝不是一种经常性的收获?敢于出错的人何尝不是一个积极求索的人?
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所以出错是难免的,我们怎样面对出错后的失败呢?我们需要一种出错的精神。爱迪生在研制电灯的过程中,尝试了两千种不同的材料,但都失败了,但爱迪生却说:“我已经成功了两千次,因为我知道了两千种材料不能用来做灯丝。”
一个在日本求学的中国孩子日语不好,但他上课发言非常积极,他的父母问他“你怎么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敢于尝试,敢于出错才能不断获得新知,出错的精神是一种敢于探索,尝试的精神。能出错就能获得新知、新经验,出错是一种探索。小心翼翼地迈出你的脚,在你放下这只脚的时候,你会想到可能会出错,但是你不放下的话就永远不知道这一步是对还是错。
人生的历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一个人走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你要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你就将迈出自己的脚,去探出一条路来,但是草原上没有方向标,每个方向都可以走,你只有敢于尝试,不怕出错,去不断地尝试,改正,尝试,才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如果你在两条路的选择中出错了,那么回过头来重走的时候,你有两个收获:这条路不能走,不是两条路都能走。
出错是经常有的,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从一个未经风雨、不谙世事的孩子到一个饱经风霜、目光深邃的老人,他要出几千次几万次的错。出错的精神就在于不固步自封,敢于尝试,就在于不懈地努力探索,寻求正确的目标。
敢于出错的精神是一种不畏险途、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新知的可贵的精神。
篇二:出错作文600字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每个人在生活中成长的前提。但是,在生活中的错误会带给我们不可代替的启示。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以发明灯泡而闻名于世界,你可知他发明灯泡做了多少次实验?那几千次实验无一重复,这足以体现他那仔细认真的态度,还有他的坚强。假使他在几次实验后就放弃,或者他并没有想到这个实验,那我们现在还会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吗?假设可以,那会在多少年以后?我们这一代会是吗?无怪乎他被称之为发明大王,如果不凭借耐心,大概他的一切发明都不会存在,或许现在的文明会倒退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从小到大,犯的错不少,得到的教训也不少。但在这些教训中,我得到了最有价值的经验:数学是强项,但却因为粗心大意,使数学成绩每况愈下。上五年级后的一次考试,本是信心满满,不料,母亲却告诉我,我只打了五十分。果然,老师念成绩那天,第一个不是我,第二个,第三个„„当我的名字从老师嘴里蹦出来时,五十个人大惊失色,一个人面不改色,当然,这不包括我。试卷发下来后,我仔细地寻找出错原因,且慢,试卷正面干干净净,一道题也没错,那——一阵迟疑,我将卷子翻了过来,只见一道路程计算题的旁边画了一个超级大叉,还有几行红艳艳的批语:“你做作业时曾经做错过这道题,现在你又做错了,扣你五十分。”十分的题被扣了五十分,从此,我长了记性:同一类型的题,我再也没有错过两次。这个教训虽然使我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但却并未根除我真正的缺点。
小学毕业时的几次测验,让我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负七的绝对值是负七”!相信看过这道题的人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学生做的。可巧,它就是我这个在诸多老师眼里所谓的“高材生”所做。这道题的旁边有一行批语:“你错了不该错的题,有必要惩罚一下。”此后我便与几个犯了同样错误的好学生在讲台前与地面为伍,一天中两到三节数学不等,在讲台前一“坐”就是40分钟,双腿多次麻木,一直坐了十余天„„
错误可谓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一个两个并不起眼,如果你不搬动,它将越积越多;如果你舍不得弯下腰,那么它将成为你不可攀越的山峰„„
篇三:出错作文600字
“咯吱、咯吱„„”宋朝的军队在雪地上行进着。
将士们身披的重铠上积着森寒的白雪,冻得发紫的嘴唇不停地哆嗦着,然而,那鞘中被擦得雪亮的宝剑“咯咯”的碰撞声分明是响亮的誓言:“不捣黄龙誓不回!”
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地下着,那远方冷峭的雪山白茫茫的一片,只露出青灰色的山尖。西北风厉鬼一般呼号着,卷折了路旁那棵枯木,吹乱了将士帽上的红缨。整个天空就像狰狞的恶魔张着惨白的大口,企图吞噬整片大地。军队仍然前进着,整齐的脚步震撼了整个山谷。
夜幕像一张黑色的扑来了,带来了那一轮凄冷的月。
营帐里,耀眼的火舌贪婪地跳动着,吞没着木柴,不时“噼啪”地发出响声。
元帅身着盔甲,双手背在身后,不停地走来走去,这到底该怎么办呢?他痛苦地沉思着。
“报——钦差大臣到!”
这已是朝廷发来的第十道金牌了!元帅的眉头锁得更深了。
风猛烈地哭吼着,跳动着的火焰疯狂地闪烁着,像发疯的野兽犀利的双眼,夺人心魄。
西方的冷月在云雾中渐渐淡去,天空开始变白、变亮,一点血红点染了东方。元帅还在思考着:说好了和弟兄们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说好了要冲锋陷阵,直捣黄龙;说好了要迎接皇上,报效大宋;说好了„„可如今,朝廷却发来了十道金牌命令收兵!
无奈,元帅脸色苍白,眉头紧皱,右手轻轻一挥,低沉地说:“回朝!”
阴霾布满了天空!一个错误的决定从此改变了历史,一个错误的决定造成了一段千古奇冤。悲哉!悲哉!
沙发回目录 保留错误也是一种美
篇四:出错作文600字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错误中成长,在成长时犯错。错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成就人生的必然因素。
从我们“惊天动地”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开始犯错,在一个又一个错误中,我们逐渐让这个陌生的世界成为我们所熟悉而温馨的家园。错误中,我们会跌跌撞撞走路;错误中,我们会咿咿呀呀说话;错误中,我们用稚嫩的双手,写字画画;错误中,我们会用我们浅薄的智慧去赢得老师家长的夸耀;错误中,我们便会用手指敲打键盘,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腿脚博得阵阵喝彩;错误中,我们学会用属于自己的知识步入竞争的行列。
我们都在被纠正错误中长大,懂事,成熟。可是生活中,保留一些错误却可以创造生活的美好。
身为劳动农民的父亲,在他孩子面前吹牛说他读书的时候英文可了得,孩子不服气。当父亲把那些英文字母乱说一气的时候,孩子咯咯地大笑。父亲的错误成为了逗乐孩子的方式,这难道不也是另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吗?
孩子一天为自己准备了一个大红苹果,而当父亲看到时,却“自做多情”地说:“这个苹果是给爸爸准备的吗?真懂事!”而孩子用孩子最天真的笑容清脆地说:“是的,爸爸。你吃吧!”这又是一个错误,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这错误,铸就了美丽真挚的亲情。谁能说,这错误需要纠正呢?相信,在以后,孩子想到就不仅仅是自己而已了。
“化装”“化妆”出错记 篇6
那天,武训小学要举办一场联欢晚会,小朋友们要演出《小兵张嘎》。这时,“化妆”急步走进室内,拿起眉笔、脂粉、口红等,将小演员们全涂抹成了花容月貌的美人,甚至连扮演日本鬼子和翻译的角色也如此。校长跑来一看,马上指出“化妆”搞错了!幸好辅导老师及时赶来,赶忙叫小演员们洗净了脸,让每个演员都装扮成戏剧中角色的模样,才没有耽误演出。
也就在这天晚上,附近的前进村举行青年集体婚礼。正当新娘在梳妆打扮的时候,“化装”乐呵呵地跑去对她们说:“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说着,“化装”便手忙脚乱地给她们打扮起来,结果一个个本来十分俏丽的姑娘,都被装扮得奇形怪状的,叫人看了忍俊不禁!
很快,“化装”和“化妆”两个词弄巧成拙的事被字典公公知道了,这位文字国的权威将“化装”和“化妆”召去,严肃地指出:“你俩好心办了错事,应该查一查出错的原因!”顿了顿,字典公公一语中的地说,“你们两个由于读音相同,要是不注意场合和作用,往往容易出错。”他拍拍“化装”道:“你是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和衣着,进行假扮。”接着又转向“化妆”,说:“你是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多用于女性。”
引导出错激活创新思维 篇7
利用学习错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引导,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的说教。信息科技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操作错误大都能预料得到,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如何在课堂上创设容易让学生出错的环节,引领学生从错误中求知,在错误中探究。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分水果》一课中,可以利用《西游记》故事中孙悟空分水果来教学“任意形状的裁剪”。由于水果紧挨在一起,使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
课堂上很多时候,一个“差错”给学生的冲击远远超过教师空洞用长方形“选定”工具会将旁边的水果一起选中。请多位学生尝试,均失败,学生此时感觉到有可能工具用错了。这时一位学生发现了一种可以选定随便形状的图画工具,即“选定”工具旁边的“五角星”(任意形状的裁剪)。其余学生受到启发,纷纷动手操作,并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原来这么简单。”
这里教师故设“陷阱”,故意引导学生用“选定”工具去分离图画,从而提醒学生,选定、移动不规则图形应该要用到“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从而达到激发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
“出错”——点燃创新思维火花 篇8
关键词:解题行为,“出错”,隐含条件,意想不到的收获,思维碰撞,点拨
解题教学如果置学生解题思路的闪光点于不顾, 急于亮出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而另起炉灶, 那么不仅错过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机会, 而且容易挫伤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如果从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出发, 进行引导、点拨,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一些具体的例题就如何“出错”的各种原因分析, 点燃创新思维火花介绍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以供大家商榷。
一、“追本溯源”——挖掘隐含条件, 避免“出错”
例1:若, 求y=cos2α-sinβ的值域。
解这类三角函数的有关题目, 注意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函数的有界性这一隐含的条件, 对解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分析:我们要抓住三角函数的符号与角的范围的关系把角的范围尽可能的缩小, 分清结果是一个值还是两个都满足, 适当进行取舍。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在 (0, π) 上为单调函数, 如y=cosx要求α+β的值, 可以先求cos (α+β) 的值,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效避免错解了。如
先求出, 再求出α+β∈ (0, π) 的范围, 那么也能很快地确定了。
还有在一些数学辅导资料和一些教师课堂上, 常常会见到或听到一些很“巧妙”的解法, 它简捷、流畅、优美, 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有些解法稍有不慎, 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结合下面的例题, 谈谈对这些问题处理的策略。
二、“风雨”后见彩虹——“出错”之后, 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3: (1) 已知cosα+2sinα=2, 则tanα=___________
(2) 已知, 则tanα=___________
(1) 这道题的解法很多, 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但有的同学给出如下解法:
解法一: (1) 两边求导得-sinα+2cosα=0, ∴tanα=2
这一解法看上去确实十分简捷、流畅、优美, 也属于高观点指导下的中学数学解题行为之一。
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解法产生不同的结果, 说明至少有一种解法是错误的, 解法二是传统的方程组法, 只要过程没有错, 结果就不会错。为什么用新知识解决老问题会出现这种错误呢?那么它出现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如果解法一正确的话, 那么已知, 求tanα的值, 则有相同的解。由此说明, 解法一是错误的。
分析:我们设f (x) =cosx+2sinx, 由于f' (x) =-sinα+2cosα, 导数可以看成是曲线上经过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当等式成立时右边恒为0, 难道左边切线斜率也一定为0吗?其实不然。所以上述解法不适合 (1) 。那么这种解法是否有可取之处呢?是否存在求导后两边式子仍然成立的呢?
设, 则函数y=f (x) 分别与k (x) =2和的交点的横坐标应满足 (1) 和 (2) 中等式, 作图可以看出y=f (x) 与y=k (x) 的交点不是f (x) =cosx+2sinx的极大值点, 而y=f (x) 与y=h (x) 的交点是f (x) =cosx+2sinx的极大值点, 也就是对于 (2) , 有f' (x) =0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求导”方案对于 (1) 式是不成立的, 而对于 (2) 式则成立, 也就是 (2) 式中的等式的解α恰好使得f (x) =cosx+2sinx的导数为0, 所以α满足f' (x) =0, 从而得到f' (α) =0, 即-sinα+2cosα=0, 所以tanα=2。
解:两边求导得-sinα+2cosα=0, 所以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
一般来说, 如果学生经过积极认真思索之后, 尽管得到的解题仍然还是错误的, 那么其错误中总会包含着某种合理成分, 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越, 一种独特。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 将这些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及时加以利用, 然后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挖掘错误中的“闪光点”, 就可以让智慧“喷薄而出”。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才使得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绽放出异常的光彩。
还有,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逻辑性的错误, 也是其知识盲点和认知薄弱环节的真实体现, 也反映出学生思维的认知发展水平、行为习惯以及意志品质状态, 更是教学过程中一笔宝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如果从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出发, 进行引导、点拨,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我们要
三、据“理”力争——“出错”之后, 认清错误的本质
例4:设f (x) =mx2+nx且1≤f (-1) ≤2, 2≤f (1) ≤4, 求f (-2) 的取值范围。
下面这道题的解法是我班的大部分同学出现的解法情况:
解法三: (待定系数法)
∵f (-1) =m-n, f (1) =m+n
f (-2) =4m-2n
又因1≤f (-1) ≤2, 2≤f (1) ≤4
所以5≤f (-2) ≤10。
看到三个答案以后, 同学们大为惊讶, 看上去步步有理有据,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所以我们老师应抓住细节, 在学生的困惑中点拨, 在惊讶中发现神奇。 (当然还有很多种很好的解法如线性规划等) 。让我们一起分析推理依据, 从①到②运用了不等式的性质:, 说明 (1) 是 (2)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①与②的范围是不等价的, 犯了逻辑性错误, 这种错误是学生长期受“因为……, 所以……”这种推理模式的影响所造成的。
所以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认清发生错误的本质, 通过解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小学生阅读出错成因 篇9
一、小学生阅读出错的成因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人在阅读时, 眼睛从一个注视点 (眼睛注视的位置) 跳到另一个注视点, 这就是眼跳运动, 此时, 看到的东西较少, 而眼动停止时, 人才可以捕捉到大量信息。
(一) 注视点定位问题
人在阅读的过程中, 当眼睛首先注视到某个位置, 该位置就被称为最初注视点。Byona和Bertram (2011) 通过眼动发现, 最初注视点的位置将影响阅读者对字词的识别。这是因为, 在最初注视点位置上, 人将感觉无法看清楚该位置上的字, 并且还较少地获得该位置周围的信息。此时, 为了更好地阅读, 眼睛将会重新扫视, 重新进行定位, 调整注视点, 产生新的注视点。其实, 重新定位是为了探寻最佳注视点。在最佳注视点周围, 人对其他字词信息的获取量最大, 漏掉的或不能识别的信息量最小, 即模糊程度最小。一些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注视点位置应该在字词中央。但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不同的意见, 认为最佳注视点应位于字词的开头或左侧。
无论最佳注视点位于字词的中央, 还是字词的左侧, 人在阅读过程中如何了解眼睛应该注视哪个位置最佳?Najemnik和Geisler (2005) 采用Bayesian算法模拟人的眼动系统发现, 人在阅读过程中眼动基本上处于理想状态, 即最初的注视点接近最佳注视点位置, 这是因为, 人能依据阅读经验判断, 不同复杂程度文章的最佳注视点位置。
上述理论分析可见, 小学生阅读错误的原因之一, 可能是因为最初注视点位置离最佳注视点位置较远。此时, 小学生需要重新定位最初注视点, 导致阅读缓慢, 错误较多, 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
(二) 注视点周围字词的识别问题
Yan等人 (2010) 发现, 在汉语阅读中, 如果从注视点向右第一个字是常用字时, 那么向右第二个字的信息较容易获取;否则, 较困难。这是因为常用字是很熟悉的字, 一般也是已习得的字, 所以在大脑中很容易被提取出来;而且, 识别常用字花费时间较短, 因此将有充足时间再继续识别注视点向右第二个字。
事实上, 人在阅读注视点周围的字时, 主要根据熟悉的字词, 或者根据前文阅读过的词组进行推测, 然后快速扫视。而不可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注视。
Najemnik和Geisler (2005) 通过研究获得一致的结果, 注视点周围的字是完全可以识别的。然而, 当注视点位置上的字为生僻字时, 识别该字就比较困难, 识别注视点周围的字则更困难。
小学生的阅读错误符合上述实验研究结果。例如, “换成居高临下的姿势”, “势”读错为“态”。当注视点定位为“姿”, 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 “姿”是生僻字。根据Najemnik等人 (2005) 的研究成果进行推理, 识别“姿”比较困难, 则识别“姿”周围的字“势”将更困难。当注视点位于“的”, 根据Yan等人 (2010) 的研究结果, 注视点向右第一个字为生僻字“姿”, 那么识别注视点向右第二个字“势”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 小学生只能根据熟悉的词组猜测, 根据前文已阅读的词组“姿态”, 猜测为“态”。
(三) 注视点的注视时间问题
Hautala等人 (2011) 发现, 在注视点上, 注视时间长短将影响阅读。注视点位置上的字越复杂, 其注视时间将越长。正确推测注视点周围的字词, 可能性较小, 这样将更容易导致阅读错误。
彭聃龄和王春茂 (1997) 对汉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获得与Hautala等人 (2011) 相似的结果。当构成汉字的部件数量保持恒定时, 笔画数少的汉字识别较快, 而笔画数较多的汉字识别较慢。该结论表明, 笔画数越多说明该字越复杂, 对该字的注视时间越长。笔者进一步推测, 其识别过程可能是一个笔画接着一个笔画的注视。
当笔画数被控制时, 对于生僻字, 部件数少的汉字, 识别较快;而部件数多的汉字, 识别较慢。对于常用字, 无论部件数量多与少, 识别都很快。结果表明, 对于生僻字而言, 部件数越多说明该字越复杂, 再次证实复杂字的注视时间较长。对于生僻字的识别, 可能也是一个笔画接着一个笔画的注视;而对于常用字的识别, 可能同时注视所有的笔画。
此外, 注视点向右第一个字的字频, 影响注视点的注视时间, 第一个字为常用字, 则注视时间较短, 否则, 注视时间较长。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也会影响注视时间, 距离越长, 注视时间越长。
对于小学生来说, 当注视点字为生僻字, 而且部件数较多, 笔画数也较多, 此时, 识别该字将花费较长时间, 所以注视点周围的字可能被漏掉或读错。例如, “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 “了”被漏掉。注视点可能定位于“藏”。相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 该字不但是生僻字, 而且笔画数还比较多, 部件数也较多, 所以辨认该字需要较长时间, 其周围字“了”就会被漏掉。
(四) 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跨度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 如果从一个注视点到下一个注视点之间, 跨度太大, 那么小学生很容易在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漏”字、“加”字和“错”字。因此, 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要合适。一般的, 成人在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大约间隔4个字。
小学生还没有阅读经验, 有时很难把握两个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有时会因两个注视点间跨度太大而出现阅读错误的现象。例如, “接着又揉揉丁丁的屁股”。“揉揉”读错为“捏捏”。一个注视点可能定位于“又”, 紧接着下一个注视点可能定位于第一个“丁”。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 两个注视点之间间隔两个字, 跨度较大, 再加上“揉揉”又是生僻字, 所以快速扫视注视点周围的字很容易出错。
总之, 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出现“漏”字、“加”字和“错”字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最初注视点可能离最佳注视点较远, 需要重新定位注视点;注视点周围的字为生僻字, 则识别较慢, 容易读错;注视点位置上的字为生僻字, 且部件数和笔画数均较多, 则注视时间将会延长;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的跨度太大。
二、有效干预小学生阅读出错的举措
(一) 学会定位最佳注视点
对于一个阅读熟练的成年读者而言, 一般仅凭经验, 就可以判断最佳注视点在哪里。在阅读过程中, 一般都是以最初注视点为最佳注视点, 很少再返回来进行定位, 因此, 熟练的阅读者阅读速度很快。
然而, 小学生阅读时, 要么手指着字, 要么用铅笔指着字, 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读, 每个字基本上都拖长音, 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因此, 注视点几乎定位在每一个字上, 并且可能是该字的左侧或中央或右侧。如果定位在字的右侧, 还需要返回来再看该字的中央和左侧, 再次进行定位注视点, 这样将会增加阅读时间, 所以阅读速度很慢, 而且也容易读错。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因定位最初注视点而读错的情况, 建议如下:
第一, 在阅读简单课文时, 尽可能依靠眼动阅读课文;
第二, 在阅读较困难的课文或句子时, 尽可能用手或者铅笔指着阅读;
第三, 父母应当常常给孩子阅读, 从而让孩子学会断句, 尽快学会定位最佳注视点。
(二) 学会扫视注视点周围的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 可能还不会在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进行扫视阅读, 获得这两个注视点之间未曾注视的字词的信息。然而到了二年级, 随着阅读的课文逐渐增多, 识字量也将逐渐扩大。此时, 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可能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注视, 偶尔也会把下一个注视点定位在间隔几个字上, 尤其阅读已经学过的且熟悉的课文。由于还没有把握好如何扫视, 有的字词可能未曾扫视,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 常常会漏掉这些字词。
一般的, 扫视是通过眼动获取被跳过字词的部分信息, 读者依据部分信息判断或识别被跳过的字词。由于二年级小学生掌握的字词数量有限, 所以根据字词部分信息无法判断或识别被扫视的字, 因此他们有阅读错误的现象。
为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学会扫视注视点周围的字, 建议如下:
第一, 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快速阅读熟悉的或已学过的课文;
第二, 给低年级小学生快速呈现一些字词, 要求回答刚才呈现的字词。
(三) 多积累词汇
根据记忆储存时间的长短, 建议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的容量或者工作记忆广度有限, 成人一般容纳7依2个 (5~9个) 。然而, 当一些字词进行“组块”, 将提高工作记忆的容量。例如, 对于熟悉“容光焕发”成语的人来说, 该成语在工作记忆中仅占1个, 这是因为这四个字“组块”为一个。然而, 对于未学习过该成语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工作记忆中, “容光焕发”将占4个。小学生阅读一个长的句子, 将出现:读了后半句, 将忘记前半句, 这是因为所记忆的字词超过了工作记忆广度。因此, 积累的词汇越多, 阅读速度越快。在识别词汇时, 他们被“组块”在一起为一个单元进行识别。
由此可见, 熟练的阅读者能够根据被跳过字词的部分信息进行识别这些字词,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词汇, 有词组、成语、谚语等。然而,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词汇较少, 根据部分信息识别字词相当困难。因此, 他们需要大量阅读, 不断积累。建议如下:
第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 遇到词组或成语等要用铅笔进行标识;
第二, 要求用词组和成语等进行造句, 从而掌握这些词组和成语等;
第三, 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多背诵, 这是符合2011版课标的要求;
第四, 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大量阅读, 这也符合2011版课标的要求;
第五, 更为重要的是, 孩子也需给父母阅读。
(四) 学会把握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随着阅读的增多, 人们的阅读经验越来越丰富, 他们能够根据阅读的困难程度, 自动调节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当阅读困难时, 注视点之间的距离相对缩小;而当阅读容易时, 注视点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
然而,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 随着年级的增高, 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熟练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大约到了四年级时, 眼动将变得有规律了。当阅读容易的课文时, 他们将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注视, 而是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可能间隔几个字, 也就是说, 注视点周围的字可能被跳过。从二年级小学生出错的现象可以推测, 有时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太大, 造成漏字的现象。当阅读困难的课文时, 他们也依然会漏掉字词, 甚至漏掉两个字, 该结果表明, 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至少跳过两个字, 该距离相对于学生年龄而言, 有点偏大。
因此, 低年级小学生应学会把握两个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建议如下:
第一, 随着小学生的成长, 慢慢增加两个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从间隔1个字开始训练, 然后2个, ……;
ATM机出错谁之过 篇10
依据中国的现行法律, 广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许霆以非法侵占为目的, 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 数额特别巨大, 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遂判处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二审中, 法院认为许霆是在发现银行自动柜员机出现异常后产生犯意, 采用持卡非法窃取金融机构经营资金的手段, 其行为与有预谋或者采取破坏手段盗窃金融机构的犯罪有所不同, 从案发具有一定偶然性看, 许霆犯罪的主观恶性尚不是很大。根据本案具体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最终判决许霆犯盗窃罪, 判处有期徒刑5年, 并处罚金2万元, 追缴许霆的犯罪所得173 826元, 发还受害单位。
无论在中国还是英国, 利用ATM机故障获利均属于不当得利, 违反了基本的诚信原则, 银行均可以要求返还, 对于情节严重的, 取款人还须要面临刑事处罚。英国1968年的盗窃法规定, 一个人如果不诚实地占有另一个人的财产, 并且意图永久剥夺该财产, 属于盗窃罪。根据英国判例, 在得知ATM机多吐钞票后仍去取款, 且不退还多余金额, 就可以定为“不诚实的挪用, 意图永久剥夺他人财产。”所以, 英国银行之所以“宽容大度”, 是有其司法背景及事件本身的特点等综合因素的。
我国银行业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起, 中国人民银行即公布了中国银行业开放时间表, 划定为期5年的过渡保护期, 按地域和业务分阶段扩大对外开放。如今11年过去了, 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对外开放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其体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五大商业银行相继上市, 但传统体制下政府主导型银行体制又为中国银行业抹上更多行政色彩。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开通VIP窗口、对有钱人优先办理、离开柜台概不负责等等无一不体现银行的霸道和专横, 致使顾客处于弱势地位。借鉴国外银行管理体制, 深化改革,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顾客, 才是中国银行业入世后良性发展与之国外银行竞争的根本所在。
摘要:英国一台ATM机发生故障, 顾客取款时会吐出双倍数额的现金, 200多名顾客取走现金。事后银行称错在自己, 顾客不必为银行工作失误负责, 不用归还多余的钱。“许霆案”判无期徒刑, 重审改判为5年有期徒刑。英国银行之所以“宽容大度”, 是有其司法背景及事件本身的特点等综合因素的。我国银行业应该借鉴国外银行管理体制, 深化改革,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顾客。这才是加入WTO后良性发展与国外银行竞争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ATM机,银行业,入世
参考文献
[1]刘姣洁.英国ATM出错不追讨与“风度”无关[N].中国城乡金融报, 2012-5-28 (A03) .
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篇11
学生挑战老师,是不符合我们的文化背景的。所以,那位优秀教师的愤怒达到了极点,她立马毫无顾忌地说:“你如果写出这个字来,我当着大家的面,一口把它吃掉”!那位男生跑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叶”字。那位优秀教师的脸唰一下红了,她愤然回到办公室……其实,叶的繁体就带‘木’字,因对峙中的师生皆缺乏这一认识,才导致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这真是一叶障目了。
表面看,是那位老师缺乏雅量,实际却反应了我们文化背景的弱点。进一步说就是,我们的文化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课本上的准没错,为人师者也没错。這种观念固化了老师的思维,久而久之,老师也就无法承受来自学生的挑战。日本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全盘西化后,其教育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我手头有份资料,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他通过孩子在日本上小学,认识了日本的教育制度。如作者问他的孩子:“你日语不好,上课发言还那么积极,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人人都怕出错,不敢说自己的想法,正确的答案从哪里来呢?让老师一个人讲才是最糟糕的。”此话简直可以称之为至理名言。换言之,老师也可以出错,因为谁都不是完人。进而言之,只有允许老师出错、宽容老师的缺点,老师才会从容地回归到人性美这个自然法则之下去育人。
牛津、剑桥两校在宽松的文化背景下,就充分展示了他们教与学的人性美。比如教授们从不强迫学生上什么课,或怎么上课,一切全凭学生自己决定。当年的西南联合大学就有过类似的教与学,这也叫“自然平衡”。学生呢?每个星期爱学什么就学什么,他与导师会谈时,把导师辩倒,他才快乐。这就叫“自然学习”。如果有学生把导师给辩倒,那一定是导师最快乐的一天,而这恰恰是我上文中那位优秀女教师最愤怒的一天。不仅教师与学生是这样的散漫,连各学院的院长也自然得可以,他们竟然不知道一个学院是怎么工作的。两校的这一教学“模式”,为英国人所自豪,他们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生物,让生物生长;别的大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矿物,让矿物定型。”
身在其中的学子,也乐此不疲。比如写罗马衰亡史的吉朋,他是牛津的,他就说,在牛津的三年,是他一生中最懒惰、最不出产的三年!再比如创物竞天择论的达尔文,他是剑桥的,他就说,在剑桥的三年,他什么事也没做!有人就此评论说,“如果说在牛津睡了三年觉,结果变成了吉朋;在剑桥睡了三年觉,结果变成达尔文,这些结果也并不太坏呀”!
总之,我理想中的老师是一个教学灵活、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又给学生以宽容和自由学习空间的人。但一想到我们的教育现实,以及我们所背负的传统文化,就觉得这样的期望太高太高了。我们的老师又何尝不想自己轻松地教、也让学生轻松地学呀,大环境就那个样,老师完全桎梏于被管理、被指挥的泥潭里,叫他们怎么发挥?我们又怎么能得到我们理想中的老师呢?
由学生的“出错”所引发的思考 篇12
我在教学完“容积与容积单位”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课后练习八的第13题:一块长方形铁皮, 长30厘米, 宽25厘米, 从四个角切掉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 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有多少毫升?对于这道题, 我没有多想, 认为没啥问题。可是当作业本交上来后, 我傻眼了, 除了几个空间想象能力好的学生做对以外, 其他同学都做错了。出现这样的问题, 是我始料未及的。在“容积与容积单位”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反馈极好,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 在第二节课中, 我就这道题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我要求各小组自己动手剪出这样一个图形, 然后找出这个盒子的长、宽、高, 最后求出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学生立即跃跃欲试, 纷纷主动尝试。结果学生不光能正确解答该题, 而且还找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方法一:先找出这个盒子的长、宽、高, 再计算出长、宽、高。长:30-4-4=22厘米宽:25-4-4=17厘米高:4厘米最后计算出盒子的容积:22 ×17 ×4=1496 立方厘米=1496毫升。方法二:先将这张长方形纸对折2次后, 减去一个角, 那么这个盒子的长为: (30÷2-4) ×2=22厘米宽为: (25÷2-4) ×2=17厘米, 高为:4厘米, 最后计算出盒子的容积:22 ×17 ×4=1496 立方厘米=1496毫升。虽然方法二有一点麻烦, 但毕竟是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转换, 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意识。
正是由于学生的出错, 才引起我的重视, 我也因此从这道题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一方面, 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看待学生的数学学习,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 必要时要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另一方面, 教师要下水作业, 对书上的练习、作业中的练习, 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认真解答, 不能粗略地一看便想当然行事, 而应该认真分析解答, 并对答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应从学生的视角把握题目的难度, 有哪些是需要集体辅导的, 学生可能存在哪些困难, 原因是什么, 哪些是应该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例如, 这道题目, 学生存在的困难有:一是对题意不理解。二是对如何理解并求出这个盒子的长、宽、高有困难。弄清楚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要准确把握该题的教学, 教师只要对症下药做两件事:第一在理解题意上给予帮助。第二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 议一议、争一争就解决了。另外, 还要经常性地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 由此构建起新知识的意义。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来“做数学”, 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而独立探究的目的, 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 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接受能力。我想:如果不是学生出错太多, 我也许会放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 而是直接讲解纠错, 就不会让学生亲历思维的转换过程。
儿童新知的学习是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 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拓展、验证和修改, 是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新旧相连接的、动态进步的过程。我在教学解方程知识的内容时, 注重学生多种方法的使用。在“新课标”颁布之前, 小学解方程的方法主要是依靠“逆运算”, 例如:要解x+4=6, 学生将利用加数、加数与和的关系, 得到x为和减一个加数, 即x=6-4, x=2;“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对于上面的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得到x+4-4=6-4;所以x=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原因是,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无疑体现了代数的思维, 关注的是方程的结构和关系, 与中学解方程的方法是一致的。但由于这种方法关注的是方程的结构, 所以学生常常“顾此失彼”, 造成了如下一些错误: (1) 2x+5=72x+5-5=7+5 (2) x-18=3x-18-18=3-18x-36=?学生算不下去了。而对于“逆运算”的方法, 虽然不少学生喜欢用它, 但它利用的是算术的思维, 可能会使学生今后更加不接受代数的方法, 造成中小学衔接上的困难;同时, 要使用这个方法还需要学生记忆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对一些学生造成了困难。我曾问全班同学两种解方程的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 一学生代表大多数同学的想法回答道:“我们觉得两种方法都可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思考简单, 不用记太多的关系, 你只要看到加一个数, 就减一个数, 看到乘一个数, 就除以一个数, 就可以抵消了, 方程也就解出来了, 但步骤比较麻烦。而利用各部分关系 (即逆运算方法) 虽然需要记的东西多, 但熟了就简单了, 各有利弊,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吧。”我认为虽然允许学生使用逆运算的方法, 但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用等式解方程, 因为方程本身就是代数的内容, 当然应该提倡代数思维。当然, 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错误, 利用“天平平衡”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错误, 并且, 随着学生逐渐熟悉代数思维, 他们会体会到运用等式解方程的价值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错误, 这些错误的出现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再现, 教师利用“错误”资源, 进一步促成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中蕴含着宝贵的教学亮点。如果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 教师必须用心感受、及时捕捉, 并适时、适度地给予鼓励点拨与启迪, 去发掘学生思维的空间。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 引导学生去认真反思: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讨交流, 实践操作, 最后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如果发生错解, 作为教师更要进行反思:错题的根源是什么?以后要注意什么?怎样克服?怎样才能避免重复犯错?“吃一堑, 长一智”, 学生每遭遇一次错误, 就增添一次打破和超越已有经验的机会。经历错误并克服一次错误, 学生的已有智慧结构就会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 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的反思, 经过系统的训练就可以形成习惯。
要使学生作业少犯错或同样的错误不再“一错再错”, 必须从源头出发, 寻找病根, 对症下药。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方面:教师备课时, 教材分析不够透彻, 知识点没有备全面;例如:练习部分的典型题型, 没有在教学设计中出现等;对学生现有状态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得不够透彻, 在教学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到以学定教。课堂教学中, 教师课堂驾驭能力较差, 设计的重难点知识没能充分让学生探讨交流并及时总结方法, 课堂效率低。授课内容“贪多”, 教学深度不够, 练习巩固较少。课堂上, 教师不注重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及时纠错, 没有进行“个别辅导”, 后进生学习困难关注不够。二是学生方面:学生学习基础差, 今天学的知识会了, 但以前学的基础知识出现遗忘或出错, 导致错误等。学习习惯差, 作业书写乱、笔误、粗心、不带单位, 口算出错等;懒惰心理、作业慢、做题不及时;不善于思考, 不爱动脑, 怕“难”题;听讲习惯差, 上课爱玩、开小差、不善发言, 知识没学会。理解能力差, 审题能力差、分不清题意、随意列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有“照抄”依赖心理。做作业时, 求“快”不细心, 没有检查作业的习惯, 只想仓促完成, 迅速上交作业等。由此可见, “错误”是伴随着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一起出现的。学生的每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有开发“错例资源”的意识, 让“错例资源”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
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小学阶段, 学生基本上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他们的思维能力是与直观想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 让学生亲自动手, 亲历过程, 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 通过内容丰富的感知图形符号与实物操作的探究活动, 不断丰富归纳和类比的经验, 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课堂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再生资源,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探究, 给学生出错的时空, 甚至可以促进差错的生成, 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 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同时, 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的错误, 从错误中获得真实的学识, 也让错误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 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 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作为教师的我们, 要跳出自己教学的固有思路, 多用学生的眼光思考数学问题, 还学生一片开放性探究的天空。
摘要:“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再生资源, 给学生出错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创造性地去探索、验证、总结, 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出错】推荐阅读:
出错原因07-07
竟然出错作文05-27
出错作文600字07-18
优秀作文:出错09-28
出错记叙文10-15
小学六年级作文:出错06-02
小学生阅读出错成因10-11
会计工作出错检讨书06-04
即兴演讲中出错如何应对06-10
以出错为话题的作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