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出错成因

2024-10-11

小学生阅读出错成因(共3篇)

小学生阅读出错成因 篇1

阅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同时也是每个学生今后发展必备的技能。因此学生必须掌握阅读技能, 尤其是小学生。然而, 小学生在阅读时, 常常出现“漏”字 (漏掉字) 、“加”字 (添加字) 和“错”字 (读错字) 的现象。在阅读出错时, 眼睛是如何运动的呢?

一、小学生阅读出错的成因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人在阅读时, 眼睛从一个注视点 (眼睛注视的位置) 跳到另一个注视点, 这就是眼跳运动, 此时, 看到的东西较少, 而眼动停止时, 人才可以捕捉到大量信息。

(一) 注视点定位问题

人在阅读的过程中, 当眼睛首先注视到某个位置, 该位置就被称为最初注视点。Byona和Bertram (2011) 通过眼动发现, 最初注视点的位置将影响阅读者对字词的识别。这是因为, 在最初注视点位置上, 人将感觉无法看清楚该位置上的字, 并且还较少地获得该位置周围的信息。此时, 为了更好地阅读, 眼睛将会重新扫视, 重新进行定位, 调整注视点, 产生新的注视点。其实, 重新定位是为了探寻最佳注视点。在最佳注视点周围, 人对其他字词信息的获取量最大, 漏掉的或不能识别的信息量最小, 即模糊程度最小。一些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注视点位置应该在字词中央。但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不同的意见, 认为最佳注视点应位于字词的开头或左侧。

无论最佳注视点位于字词的中央, 还是字词的左侧, 人在阅读过程中如何了解眼睛应该注视哪个位置最佳?Najemnik和Geisler (2005) 采用Bayesian算法模拟人的眼动系统发现, 人在阅读过程中眼动基本上处于理想状态, 即最初的注视点接近最佳注视点位置, 这是因为, 人能依据阅读经验判断, 不同复杂程度文章的最佳注视点位置。

上述理论分析可见, 小学生阅读错误的原因之一, 可能是因为最初注视点位置离最佳注视点位置较远。此时, 小学生需要重新定位最初注视点, 导致阅读缓慢, 错误较多, 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

(二) 注视点周围字词的识别问题

Yan等人 (2010) 发现, 在汉语阅读中, 如果从注视点向右第一个字是常用字时, 那么向右第二个字的信息较容易获取;否则, 较困难。这是因为常用字是很熟悉的字, 一般也是已习得的字, 所以在大脑中很容易被提取出来;而且, 识别常用字花费时间较短, 因此将有充足时间再继续识别注视点向右第二个字。

事实上, 人在阅读注视点周围的字时, 主要根据熟悉的字词, 或者根据前文阅读过的词组进行推测, 然后快速扫视。而不可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注视。

Najemnik和Geisler (2005) 通过研究获得一致的结果, 注视点周围的字是完全可以识别的。然而, 当注视点位置上的字为生僻字时, 识别该字就比较困难, 识别注视点周围的字则更困难。

小学生的阅读错误符合上述实验研究结果。例如, “换成居高临下的姿势”, “势”读错为“态”。当注视点定位为“姿”, 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 “姿”是生僻字。根据Najemnik等人 (2005) 的研究成果进行推理, 识别“姿”比较困难, 则识别“姿”周围的字“势”将更困难。当注视点位于“的”, 根据Yan等人 (2010) 的研究结果, 注视点向右第一个字为生僻字“姿”, 那么识别注视点向右第二个字“势”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 小学生只能根据熟悉的词组猜测, 根据前文已阅读的词组“姿态”, 猜测为“态”。

(三) 注视点的注视时间问题

Hautala等人 (2011) 发现, 在注视点上, 注视时间长短将影响阅读。注视点位置上的字越复杂, 其注视时间将越长。正确推测注视点周围的字词, 可能性较小, 这样将更容易导致阅读错误。

彭聃龄和王春茂 (1997) 对汉字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获得与Hautala等人 (2011) 相似的结果。当构成汉字的部件数量保持恒定时, 笔画数少的汉字识别较快, 而笔画数较多的汉字识别较慢。该结论表明, 笔画数越多说明该字越复杂, 对该字的注视时间越长。笔者进一步推测, 其识别过程可能是一个笔画接着一个笔画的注视。

当笔画数被控制时, 对于生僻字, 部件数少的汉字, 识别较快;而部件数多的汉字, 识别较慢。对于常用字, 无论部件数量多与少, 识别都很快。结果表明, 对于生僻字而言, 部件数越多说明该字越复杂, 再次证实复杂字的注视时间较长。对于生僻字的识别, 可能也是一个笔画接着一个笔画的注视;而对于常用字的识别, 可能同时注视所有的笔画。

此外, 注视点向右第一个字的字频, 影响注视点的注视时间, 第一个字为常用字, 则注视时间较短, 否则, 注视时间较长。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也会影响注视时间, 距离越长, 注视时间越长。

对于小学生来说, 当注视点字为生僻字, 而且部件数较多, 笔画数也较多, 此时, 识别该字将花费较长时间, 所以注视点周围的字可能被漏掉或读错。例如, “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 “了”被漏掉。注视点可能定位于“藏”。相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 该字不但是生僻字, 而且笔画数还比较多, 部件数也较多, 所以辨认该字需要较长时间, 其周围字“了”就会被漏掉。

(四) 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跨度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 如果从一个注视点到下一个注视点之间, 跨度太大, 那么小学生很容易在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漏”字、“加”字和“错”字。因此, 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要合适。一般的, 成人在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大约间隔4个字。

小学生还没有阅读经验, 有时很难把握两个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有时会因两个注视点间跨度太大而出现阅读错误的现象。例如, “接着又揉揉丁丁的屁股”。“揉揉”读错为“捏捏”。一个注视点可能定位于“又”, 紧接着下一个注视点可能定位于第一个“丁”。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 两个注视点之间间隔两个字, 跨度较大, 再加上“揉揉”又是生僻字, 所以快速扫视注视点周围的字很容易出错。

总之, 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出现“漏”字、“加”字和“错”字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最初注视点可能离最佳注视点较远, 需要重新定位注视点;注视点周围的字为生僻字, 则识别较慢, 容易读错;注视点位置上的字为生僻字, 且部件数和笔画数均较多, 则注视时间将会延长;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的跨度太大。

二、有效干预小学生阅读出错的举措

(一) 学会定位最佳注视点

对于一个阅读熟练的成年读者而言, 一般仅凭经验, 就可以判断最佳注视点在哪里。在阅读过程中, 一般都是以最初注视点为最佳注视点, 很少再返回来进行定位, 因此, 熟练的阅读者阅读速度很快。

然而, 小学生阅读时, 要么手指着字, 要么用铅笔指着字, 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读, 每个字基本上都拖长音, 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因此, 注视点几乎定位在每一个字上, 并且可能是该字的左侧或中央或右侧。如果定位在字的右侧, 还需要返回来再看该字的中央和左侧, 再次进行定位注视点, 这样将会增加阅读时间, 所以阅读速度很慢, 而且也容易读错。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因定位最初注视点而读错的情况, 建议如下:

第一, 在阅读简单课文时, 尽可能依靠眼动阅读课文;

第二, 在阅读较困难的课文或句子时, 尽可能用手或者铅笔指着阅读;

第三, 父母应当常常给孩子阅读, 从而让孩子学会断句, 尽快学会定位最佳注视点。

(二) 学会扫视注视点周围的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 可能还不会在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进行扫视阅读, 获得这两个注视点之间未曾注视的字词的信息。然而到了二年级, 随着阅读的课文逐渐增多, 识字量也将逐渐扩大。此时, 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可能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注视, 偶尔也会把下一个注视点定位在间隔几个字上, 尤其阅读已经学过的且熟悉的课文。由于还没有把握好如何扫视, 有的字词可能未曾扫视, 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 常常会漏掉这些字词。

一般的, 扫视是通过眼动获取被跳过字词的部分信息, 读者依据部分信息判断或识别被跳过的字词。由于二年级小学生掌握的字词数量有限, 所以根据字词部分信息无法判断或识别被扫视的字, 因此他们有阅读错误的现象。

为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学会扫视注视点周围的字, 建议如下:

第一, 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快速阅读熟悉的或已学过的课文;

第二, 给低年级小学生快速呈现一些字词, 要求回答刚才呈现的字词。

(三) 多积累词汇

根据记忆储存时间的长短, 建议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的容量或者工作记忆广度有限, 成人一般容纳7依2个 (5~9个) 。然而, 当一些字词进行“组块”, 将提高工作记忆的容量。例如, 对于熟悉“容光焕发”成语的人来说, 该成语在工作记忆中仅占1个, 这是因为这四个字“组块”为一个。然而, 对于未学习过该成语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 在他们的工作记忆中, “容光焕发”将占4个。小学生阅读一个长的句子, 将出现:读了后半句, 将忘记前半句, 这是因为所记忆的字词超过了工作记忆广度。因此, 积累的词汇越多, 阅读速度越快。在识别词汇时, 他们被“组块”在一起为一个单元进行识别。

由此可见, 熟练的阅读者能够根据被跳过字词的部分信息进行识别这些字词,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词汇, 有词组、成语、谚语等。然而,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词汇较少, 根据部分信息识别字词相当困难。因此, 他们需要大量阅读, 不断积累。建议如下:

第一, 在阅读的过程中, 遇到词组或成语等要用铅笔进行标识;

第二, 要求用词组和成语等进行造句, 从而掌握这些词组和成语等;

第三, 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多背诵, 这是符合2011版课标的要求;

第四, 要求低年级小学生大量阅读, 这也符合2011版课标的要求;

第五, 更为重要的是, 孩子也需给父母阅读。

(四) 学会把握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随着阅读的增多, 人们的阅读经验越来越丰富, 他们能够根据阅读的困难程度, 自动调节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当阅读困难时, 注视点之间的距离相对缩小;而当阅读容易时, 注视点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

然而,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 随着年级的增高, 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熟练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大约到了四年级时, 眼动将变得有规律了。当阅读容易的课文时, 他们将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注视, 而是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可能间隔几个字, 也就是说, 注视点周围的字可能被跳过。从二年级小学生出错的现象可以推测, 有时两个相邻注视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太大, 造成漏字的现象。当阅读困难的课文时, 他们也依然会漏掉字词, 甚至漏掉两个字, 该结果表明, 相邻两个注视点之间至少跳过两个字, 该距离相对于学生年龄而言, 有点偏大。

因此, 低年级小学生应学会把握两个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建议如下:

第一, 随着小学生的成长, 慢慢增加两个注视点之间的距离, 从间隔1个字开始训练, 然后2个, ……;

第二, 课文的行距可以较宽, 而字间距要适当, 不应太宽。

小学生阅读出错成因 篇2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同学反映在阅读的时候,一篇文章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随便你怎么努力,也读不进去。阅读遇到障碍,这是为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

下面我就来分析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及对策。

阅读遇到障碍,文章看不下去的原因一般来讲有多种。不过,原因再多,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别。

第一类可能性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心理方面的。如果你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看书的时间过长,疲劳了或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心情烦躁不安,那么,此时看书,效率自然就高不起来。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换一种学习姿势,或者换一门别的功课调节一下,也可停下来听一曲音乐。也可跑出去散散步,找个朋友聊聊,运动运动,放松一下。这种现象往往持续的时间不长,同学们大多能自行解决。

第二类原因通常来自阅读材料本身。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材料太容易,同学们感觉没有挑战性或者因为太陌生,心中没底,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心生懈怠,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教师准备不足,或者对同学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缺乏充分的了解,为同学们所设置的练习过难过深,超出了大家的实际接受范围。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我个人认为,解决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可以将材料弃之一边不予理睬。因为浪费一点材料并不打紧,作为高中的学生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我们耗不起这个时间和精力。还有,如果材料总是看不进去,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滋生出烦躁情绪,而烦躁的情绪是不利于我们的学习的。再加上,如果材料过于容易,我们就不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也谈不上有什么进步可言。既然如此,倒不如理智一点,将之舍弃。要知道,我们的时间紧,要做的事情又多,“有所弃,方能有所得”。不过,如果材料虽难但确实很重要,就不能放弃。这时,我们不妨请教老师或其他的同学们。与其自己坐在那儿发愣或抓耳挠腮地浪费时间,倒不如开口,向别人请教请教。这样收效来得快,也可缩短痛苦的.时间。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还能“赛过一个诸葛亮”呢!更何况我们这么聪明的同学们?

文章看不下去的第三类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源自我们学生自身了。阅读障碍的形成多半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而导致的。下面我就重点来谈谈知识储备不足对阅读形成障碍的具体表现及其对策。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首先,得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对英语这门学科要有一个正确或理性的认识。要清醒地意识到,英语跟汉语一样,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一种通用工具。谁掌握了这种工具,谁就能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知识,谁的视野就会更开阔,谁就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去展露自己的才华,就会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一句话,作为学习者的我们要意识到,学好英语,对我们的人生或前程很重要。有了这样一个理性的认识,我们就能找到学好英语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因为,要想掌握并能自由运用一种语言,离不开相关的知识储备。而知识储备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学习语言需要花费真功夫,来不得半点偷懒。没有这种信念和心理准备作为支撑,就不能保证英语学习的速度或效率。这是一个认识与态度问题。“态度决定一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有了正确的认识态度,下面就要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知识储备了。关于知识储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上来进行分析。

第一、词汇量的积累。多数情况下,同学们文章看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是词汇量的储备不够。因为不认识的词太多,这个单词不懂,那个词组搞不明白,字典查了不歇,障碍太多,停顿频繁,速度太慢,导致阅读的不流畅,思维不能高度集中,才造成了对文章的不理解或者不准确的理解。

解决的方法首先是花功夫记忆单词。实践证明,一个人掌握的单词量越多,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有可能越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单词量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往往成正比。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怎么着才能在短时间内识得并记住那么多的英语单词呢?

依本人的实践来看,迅速增加词汇量的途径主要有三:

小学生阅读出错成因 篇3

据《光明日报》8月13日报道,暑假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这几天,大学生李然正忙着找单位给自己的暑期社会实践证明“盖戳”。证明上,本应由实习单位出具的评价,却是他从网上拷贝来的:“该同学在工作期间态度认真、脚踏实地,虚心请教并努力掌握工作技能,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同事都对其表现予以肯定。”李然得意地说:“随便混混,两个学分就到手,这真是过得最容易的一门课!”

许多高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都要必修一门社会实践,通过院系审核后,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一般来说,这样的社会实践大都安排在暑假,这主要是因为暑假天气虽热,但比寒冷的冬天更适合学生实习。所以,每年暑假,许多单位和企业都会收到这样或那样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实习请求。一些“高大上”的热门单位和企业,由于实习岗位有限,申请者众多,所以竞争颇为激烈。为此,家长都得出马,找关系才能为其子女申请到实习机会。

然而,令许多单位和企业不悦的是,不少实习生不认真干活,就等着凑合和敷衍,或者找借口开溜,或者手机联系不上,总而言之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混”。究其原因,无非是大学生自己对暑期实习的目的`、意义、价值没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暑期实习无非就是为了最后获得一纸证明和嘉许,而不是实打实地锻炼自己。这种功利主义导致大学生暑期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从而浪费了本应十分珍惜的难得的实习机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业、就业、升学和人生积累一个重要的经历。

由此可见,大学生不好好暑期实习,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究竟是如何看待暑期实习的。如果自己的自我认知就是为了纯粹地“混学分”,那么当然就不会认真负责地踏实实习了。相反,如果自己的自我认知是为了好好锻炼自己,将学校里所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用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那么就会自觉地要求自己,不荒废暑期实习。这其实与大学生在校是否好好学习是一个道理。那些暑期社会实践“混学分”的学生,平时就在“混大学”的肯定占了许多。在就业越来越难的今天,其实大学生本应好好暑期实习,为自己积攒求职的资本,而不能徒有形式地走过场,浪费绝好的机会。

上一篇:惩防体系下一篇:建筑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