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2024-09-09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精选12篇)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篇1

现行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 按照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螺旋上升安排的.教学实践中, 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 那么小学教师就不知道学生在初中将要学习的内容, 难以做好相应的基础性铺垫;而初中教师也无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另外, 教过七年级新生的教师可能有这样的经历, 许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 开始时成绩不错, 过了一段时间后, 数学成绩却很快落了下来, 尤其到了八年级分化情况更为严重 (现在已经提前到七年级) , 由此必然会出现小学和初中在教育教学衔接上的断层现象, 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中学教学, 促进课改的深入推进, 我们必须树立“大课程观”, 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角度加以研究, 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 也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结合十几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 本人就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过渡教学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乡镇教学辅导站要在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师协作方面多做工作, 努力营造集体合作的教学氛围

辅导站要组织成立中心教研室, 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集体合作搭建平台, 努力引导中小学教师相互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 进而把握好中小学数学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学习内容概括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把学习目标划分为“数字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几个方面.中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只不过是层次、梯度不同而已,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有针对性地对初中数学有所铺垫和渗透;初中数学教师也应了解小学数学的内容及教学情况.把中小学数学看成一个系统工程, 中小学教师各尽所能, 互相配合.

二、落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

抓好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是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过渡的关键.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衔接”着眼, 改进教学.这就要求小学教学要注意“瞻前”, 中学教学则要注意“顾后”.

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 如有理数、三角形等, 到了初中, 它们有的加深了, 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 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 在传授新知识时, 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 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 并区别新旧异同, 从而揭示新知识的本质.

三、中学数学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方面多“给力”

新生刚入学, 面对初中的全新环境, 自然会有许多压力.特别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种种误解, 甚至是恐惧.这要求数学教师作好初中数学的“学前教育”, 打好“攻心战”, 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顾虑,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信心.

首先, 上好第一节课.新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学识广博、志趣高雅、风趣幽默、宽严有度、容易亲近的印象, 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逐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年来我的数学第一课, 都是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不朽贡献;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及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组织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参与的数学游戏等等;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 讲解中小学数学的知识联系, 介绍学习方法、学习要求, 甚至请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 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现实、敢于向困难挑战,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个初步的心理准备.

其次, 上好第一章, 组织好第一次测试, 给学生来个“开门红”,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尽量放慢教学进度, 使教学内容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 适当降低要求, 关注那些基础稍差, 容易掉队的群体;又要给学有余力的群体适当的挑战, 防止他们“低估”自己对学习数学的能力, 而放松学习.加强学生动手活动的环节,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开发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 让学生觉得初中数学与小学有联系、与生活有联系, 且有趣、有用, 并不难学.

此外, 利用好第一个月的时间, 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集体活动, 布置几项需要团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真诚大方地与同学、与教师沟通交流.营造一个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帮助, 师生关系融洽的学习环境.

一座巍峨的圣殿起始于一块普通的石砖.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正如这块基石一样, 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乎整个教育的成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们有责任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找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契合点, 从而更好地把握初中数学, 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让任何一位学生因学不好数学而掉队.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清晰严密的课堂环节, 以及对学生无私的爱, 引导学生打开中学时代的知识大门.

(责任编辑易志毅)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篇2

Lesson 9 The Ninth Lesson

Task 1 Part 1

任务 比一比,说一说

目的 复习表示事物特征的形容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快速反映能力。

语言技能: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语言知识:表示长短、大小、轻重、高矮、新旧的形容词。

提示词语:long, short, big, small, tall, light, heavy, new, old, etc.

活动形式:3-4 人小组

操作过程:

(1)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陈述句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已学过的表示长短、大小、高矮、轻重、新旧的形容词;

(2) 学生3-4人一组合作造句(例如:“Our classroom is big./ His ruler is long.” 等),并推选一位学生记录;

(3) 小组成员将共同补充和修改后的句子誊抄后交给老师;

(4) 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所写的句子的数量和质量作出等级评价,对有创意的句子(例如: “My hair is long, but Mr Li’s hair is short.” 等)酌情加分,并展示给全班学生。

Task 2 Part 1, Part 2

任务:帮忙

目的:巩固Part 1和Part 2的内容, 复习用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和寻求帮助

材料:垃圾桶

语言技能: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语言知识:

请求帮助: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Certainly/let me help you.

描述物品:It is too …(heavy, high,…)

提示词语: want to /dustbin/ dump/ I can’t carry/ certainly/ let me help/ thanks/you’re welcome

活动形式:两人小组

操作过程:

(1) 教师创设情景:一个学生爬墙,想下来时发现墙太高,需要别人帮忙才能下来;

(2) 学生两人一组,仿照part 2 的后半部分自编对话,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动作;

(3) 准备好在全班表演;

(4) 其他学生根据表演情况,评选出 “最佳表演奖”和 “最佳内容”奖.

Task 3 Part 3

任务:我想象中的外星人

目的:复习和巩固有关人体部位名称的词汇,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激发其创造力。

材料:水彩笔、白纸

语言技能:writing and speaking

语言知识:描述有关身体特征、身体部位和颜色的词汇。

提示词语:This is an E.T. (外星人)It has a big mouth, two small red eyes…etc. It can’t run, but it can jump.

活动形式:同伴活动

操作过程:

(1) 教师布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2) 学生同桌间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外星人形象,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给外星人着色,并用英文词汇标注外星人身体的各个部位;

(3) 各组派一名学生介绍自己所想象的外星人;

(4) 全班选出“想象奖”数名。

Task 4 Part 5, Part 6, Part 7

任务:寻人启事

目的:通过模拟游戏,巩固用英语描述人物和辨别人物功能。

语言技能: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语言知识:

请求帮助: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 I can’t find my …

描述人物:He has a big nose. / His hair is short./ He is tall and thin. / He is wearing…

提示词语:look for, big eyes, a small nose; Thank you./ It’s a pleasure.

活动形式:两人小组

操作过程:

(1) 教师创设情景:外出游玩时,你的同伴(或弟弟、妹妹)不见了,你焦急地向路人询问他们的下落;

(2) 学生两人一组,A扮演寻人者,B扮演好心的路人或警察,自编一段对话,并配以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3) 准备好的小组在全班表演;

(4) 其他学生和教师根据表演情况,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对话奖”和“最佳内容奖”等。

Task 5

任务:车站接人

目的:复习有关描写人体部位和外形特征的词汇,强化“辨别人物”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语言技能:Listening and speaking

材料:卡片数张

语言知识:描述有关身体部位和身体特征的词汇和句型以及打招呼用语。

提示词语:

(1) I want to know where he /she is. (near the gate, at the station, over there, etc.)

(2) What does he / she look like?( tall/short, fat/ thin, long/short, big/small , a round face, black hair, etc.)

(3) He / She is wearing…(black shoes, a white sweater, glasses, brown trousers, a red skirt, etc.)

(4) Are you…?/ Yes, I am.

(5) Sorry. / That’s great.

活动形式:全班活动

操作过程:

(1) 教师布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并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创设一个模拟车站的情景;

(2) 教师发给每们学生一张卡片,让其在卡片的正面用英语描述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位同学的外貌特征,在卡片的反面用英语注出试同学的姓名,完成后教师把卡片收回;

(3) 教师让学生选出五位自愿去“车站”

接人者,每人从收集的卡片箱中抽取一张,并根据卡片的描述找到所要接的“客人”(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交谈);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篇3

现行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按照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螺旋上升安排的.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整体设计理念及各个学段的内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小学教师就不知道学生在初中将要学习的内容,难以做好相应的基础性铺垫;而初中教师也无法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另外,教过七年级新生的教师可能有这样的经历,许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开始时成绩不错,过了一段时间后,数学成绩却很快落了下来,尤其到了八年级分化情况更为严重(现在已经提前到七年级),由此必然会出现小学和初中在教育教学衔接上的断层现象,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中学教学,促进课改的深入推进,我们必须树立“大课程观”,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角度加以研究,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从小学的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也要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结合十几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本人就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过渡教学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乡镇教学辅导站要在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师协作方面多做工作,努力营造集体合作的教学氛围

辅导站要组织成立中心教研室,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集体合作搭建平台,努力引导中小学教师相互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进而把握好中小学数学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学习内容概括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把学习目标划分为“数字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几个方面.中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只不过是层次、梯度不同而已,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有针对性地对初中数学有所铺垫和渗透;初中数学教师也应了解小学数学的内容及教学情况.把中小学数学看成一个系统工程,中小学教师各尽所能,互相配合.

二、落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

抓好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是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过渡的关键.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衔接”着眼,改进教学.这就要求小学教学要注意“瞻前”,中学教学则要注意“顾后”.

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有理数、三角形等,到了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识的本质.

三、中学数学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方面多“给力”

新生刚入学,面对初中的全新环境,自然会有许多压力.特别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种种误解,甚至是恐惧.这要求数学教师作好初中数学的“学前教育”,打好“攻心战”,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顾虑,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首先,上好第一节课.新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学识广博、志趣高雅、风趣幽默、宽严有度、容易亲近的印象,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逐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年来我的数学第一课,都是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不朽贡献;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及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组织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参与的数学游戏等等;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讲解中小学数学的知识联系,介绍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甚至请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现实、敢于向困难挑战,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个初步的心理准备.

其次,上好第一章,组织好第一次测试,给学生来个“开门红”,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尽量放慢教学进度,使教学内容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关注那些基础稍差,容易掉队的群体;又要给学有余力的群体适当的挑战,防止他们“低估”自己对学习数学的能力,而放松学习.加强学生动手活动的环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开发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让学生觉得初中数学与小学有联系、与生活有联系,且有趣、有用,并不难学.

此外,利用好第一个月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集体活动,布置几项需要团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真诚大方地与同学、与教师沟通交流.营造一个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师生关系融洽的学习环境.

一座巍峨的圣殿起始于一块普通的石砖.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正如这块基石一样,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关乎整个教育的成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有责任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找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契合点,从而更好地把握初中数学,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让任何一位学生因学不好数学而掉队.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清晰严密的课堂环节,以及对学生无私的爱,引导学生打开中学时代的知识大门.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篇4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使得笔者对于初高中的数学教材十分了解, 其难度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高中数学的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跨越、从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习到高中难度较大的排列组合, 学生很难一下子就适应难度的攀升, 在学习中会感觉非常吃力。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自己在初中时数学还是不错的, 但是一到高中, 原来的学习方法全都不管用了, 成绩一落千丈。因此, 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得当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能够快速认识到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与初中知识体系的差异, 了解两者学习方式的差异。

二、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差异

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同。初中生在学习时的依赖思想很严重, 通常跟着老师节奏走的学生都不会太差, 但是到了高中, 自主学习的比例明显提高, 要是还是跟着老师的惯性运转, 不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下课后不用力消化吸收课堂海量的知识的话, 那么日积月累, 很容易就落后了。有些同学在初中可能并没有十分用心学习, 只在中考前用心复习了, 结果也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绩, 考上了高中。但是进入高中学习之后, 发现一旦知识点有缺漏了, 再补就非常困难了。

其次, 就教材来说, 高中数学教材和初中的差异非常大。在初中教材中, 每一个新知识的引入往往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 比较形象化, 不需要学生动用太多的逻辑思维, 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则, 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高中数学知识则比较抽象, 基本没有生活化的引入, 学生如果缺失了预习的环节, 一堂课结束还云里雾里的大有人在。

最后就是教法与学法的差异教学方法不同。初中的知识点非常少, 难度也低, 因此教学进度慢, 对某些重点、难点, 教师有足够的课时让学生理解、吃透。但是高中数学考察的知识点非常多, 而且大多数知识点会交叉考察, 教师不可能花费太多的课时在某一知识点停留, 为了赶进度即使有些学生没有掌握, 教师也不得不为了教学进度往前赶超, 这对于那些后进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知识点越多, 学起来越吃力, 渐渐就落后了。新课标下, 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疑, 启发引导, 开拓思路, 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 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 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 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 要求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归纳总结规律, 掌握数学方法,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三、做好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措施

1、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学习

初中突击式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高中高强度的模式, 因此教师要在衔接阶段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包括制定预习计划, 课上平衡讲解与记笔记的关系, 课下的有效复习等。高中与初中衔接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 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主动学习和质疑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 逐步深入。力求通过教师的指导, 尽快达成学生从初中学生到高中学生的角色转变。

2、遵循认知规律, 防止急躁冒进

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需要过程的, 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 不能贪大求多, 有些教师在刚进入函数教学时就拿高考题给学生做练习, 让学生求函数的值域, 这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 但是让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做显然难度太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分步走”, 而不是“一步到位”。高中数学教学也应该注意情境的创设, 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 并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 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 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 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一到高中数学成绩就呈下降趋势, 究其原因就是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觉得困难, 越困难就越畏惧学习, 逐渐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 成绩自然可想而知。不少学生视学习数学为苦役, 翻开课本就皱眉头, 做到习题就觉得头痛。这种情况,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包含无穷的魅力, 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 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 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度适当的问题, 逐步树立学生的信心, 给与适时的鼓励, 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

4、为学生之间的辅导创造条件

教师的时间毕竟有限, 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关心到, 因此营造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是非常重要的, 优等生带后进生, 在课件和晚自习的时候互相讲解难题, 这样后进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优等生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知识点。适时证明, 互助小组既能够提高班级的整体数学水平, 还能够培养学生间互帮互助的友爱情感。

高一的数学基础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教师要尽其所能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 找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所在, 才能够帮助他们稳步进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 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摘要: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 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更让学生感到困难。作为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 数学学习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会带来许多不适应, 而高一的基础又是非常关键的, 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三的复习以及进入大学之后的高数学习。因此, 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初高中衔接,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益民:《初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教学与管理》, 2010 (04) 。

[2]裴小燕:《如何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教育革新》, 2010 (11) 。

[3]胡立军:《从初高中衔接谈高一数学教与学》, 《中学教学参考》, 2010 (20) 。

[4]麦瑞芬:《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初探》, 《中学教学参考》, 2009 (17) 。

初中语文作文过渡指导 篇5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 初中英语 衔接

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材、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将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方面就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过渡做出讨论。

首先,教师的教学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因素

1.根据学生起点的不同分组教学

教学起点要根据应届学生小学阶段英语水平来制定,应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定得太低,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盲目拔高。应该根据学生小学英语的水平分班分级教学,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起点和教学容量。

2.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基本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主体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操练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操练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入初中后,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更注重应试。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主动发言的少;书面作业多,口头练习少;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很充实,实际上学生能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因此,初一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模式上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保持小学英语教学的风格,以学生活动为主,活化教材,生化课堂,逐步加大应试教学的力度,完成小学英语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要搞好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做学生的朋友。由于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表现为更强烈的自尊。因此,如果老师用鄙夷的眼神或语言批评出错的学生,学生会产生挫折感而倍感压抑,继而降低学习热情。(2)注意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年龄增长了,个性也加强了,不同的个性,其学习方法和特点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全盘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外向性格的学生可以多安排一些表演性质的学习活动,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尽量避免他们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回答问题,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也应采取不同的批评和表扬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愉快高效地学习。

其次,学生的学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教师应在做好传统的学法指导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对初一新生的学法指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第一步。预习一般是在接受新知识的头一天进行,包括预读新课课文,回答有关问题,熟悉生单词,找出难点并做上记号,听录音、模仿跟读等。教师应布置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本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因此,学生听课的效率成了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学过的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每天复习当日所学,每周、每月进行单元复习的习惯。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会总结、整理笔记,归纳重点和难点,通过归纳分析和对比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我国的中小学生往往将外语视为工具来学,并产生“把外语视作工具来掌握”的工具性动机。这种动机远没有本族语学习的动机强烈。促使中小学生产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主要有:外语学习的态度、兴趣和情绪。(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端正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英语不像母语那样有生存环境逼迫他去学好,但未来社会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国际化。掌握一门甚至几门外语的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促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2)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由于小学英语教学没有统考的压力。因此,教学形式活泼,学生兴趣较浓。到了初中,教学内容增多,考试压力加大,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新生正处在身心都在成长的阶段,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得以长期保持。(3)调动和调整学生积极的学习情趣。良好的心理体验能促使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愉悦的情趣,反之,则产生厌学情绪。而这种情绪体验又会以程度不同的焦虑反映到了学习行为上。

3.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注意策略、编码策略、信息提取策略要使学生真正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还需深入调查和了解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并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贯穿于平时的教学之中。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篇7

一、在“小——中”过渡进程中定位中学语文教学

从教材上来讲, 小学语文的内容属于基础、浅显的层面。而初中教材的内容深度化特征明显, 思维跳跃性强烈, 知识点涵盖层面广泛, 这与小学教材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 并且二者之间缺乏一个圆滑的过渡点。

从课堂内容上来讲, 小学语文教学时间非常充足, 课程内容主要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 学生课堂活动偏向于全面记忆。而初中语文课程由于紧张的课时安排使教师不得不压缩课堂内容, 将大部分的理论知识交以学生自学。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散学生思维, 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感悟力。学生的课堂活动由全面记忆转变为重点记忆, 并且增加了抽象思维、情感融入等步骤。

根据以上两点内容不难看出, 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但是, 对于心理正处于过渡转型重要阶段的中学生来说, 这种突然而激烈的变革可能会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乃至自身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应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过渡间, 找寻最优的定位点。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的教学整体。初中语文按照其教学内容可划分为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模块。为了避免突兀式的变革, 教师可以在部分教学模块中继承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为学生创立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段。例如:教师可以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重复学生全面记忆的教学步骤, 改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模块薄弱的现状, 夯实教学基础。而对于需要发散思维、理解感悟的教学模块则要加强对学生技巧的传授, 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理解文章、感悟文章的方法。

二、在“中——高”过渡进程中定位初中语文教学

从教材内容上来讲, 毫无疑问, 高中语文的教材内容将更为深层次, 宽领域。但只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技巧的传授、感悟能力的培养, 教材层次的加深并不能成为中高间过渡转型的障碍。

但是, 从课堂形式上来讲, 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及高中语文的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高中语文课程更多的偏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放眼于初中生初升高的未来发展状况, 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只有不断地对这种习惯进行培养, 才会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本能。因此,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为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状态奠定基础。

2.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激发。如果只有兴趣, 缺乏学习习惯, 学生对知识只能略懂皮毛, 不能对学科深入研究;而只有习惯, 缺乏兴趣, 学生只会敷衍了事, 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答辩、设置假定情境、排演课文话剧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 扩展中学生思维, 增强中学生感知能力, 提升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能力,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终目的。

3.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提升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虽然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初升高的过渡之间找到定位, 但是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要改变企图中让学生直接晋升到高中生发展层面的错误观点, 注意到中学生身上残留的小学学习特性, 以及刚刚步入初高中语文学习行列的客观实际。注重对中学课程适当的课前铺垫, 引领中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进而加深课后的教学反思, 给中学生创造体验高中学习方式的机会, 提升中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从中学生的“过渡性”定位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内, 中学生的心理经历了叠加式、反复式、辩证式的发展, 形成了诸多的心理特性。在双半 (半成熟、半幼稚) 的心理时期, 中学生容易陷入独立与依靠、接受与辩驳、执行与叛逆等多重矛盾之中。而这种极为复杂的心理会造成中学生的自我封闭, 即不愿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肯与老师、家长等进行交流、沟通。所以此时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定位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的叛逆心理, 教师应予以理解和加以利用。理解学生对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的本能追求,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和善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利用学生高度的表现欲望, 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调动课堂气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应该尊重中学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 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为朋友与朋友的关系, 促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 打开思想的闸门, 实现课堂上主体与客体的转换。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诚恳的态度, 真心地与学生交朋友、做朋友, 让学生渴望与教师交流自身的想法与需求, 将课堂真正归还学生, 让课堂起到最根本的满足学生需求, 提升能力的作用。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篇8

高一新生在学习物理课时普遍反映不适应高中的学习, 有的学生的初中物理成绩是佼佼者, 但是到了高中就学习很吃力, 甚至出现怕学和厌学的现象。如果此阶段处理不好, 将直接影响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 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怎么处理好高中和初中教学的过渡, 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方法和思维形式的过渡, 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 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必须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 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 教材设计的因素。

1. 高中部分和初中部分在难度上有较大的差别, 不能很好地衔接。

如初中物理直观定性讨论的比较多,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很低, 只要学生记忆力强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高中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引入了矢量的运算和物理量的比值法定义法, 所以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2. 数学知识帮物理教材内容衔接不当。

比如没有三角函数知识, 就不能灵活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的平衡等矢量的运算;没有函数图像的知识, 就很难用图像法研究各种运动的规律, 等等。

(二) 思维方式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在研究问题时, 一般是建立在实验、日常生活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实验的观察提出问题, 再通过分析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 得出结论, 是一种直观教学。而高中物理大量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的, 是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 有些是无法借助于直观的实验直接得出结论, 有时要求学生从已得的概念出发, 或从建立理想模型出发,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来建立物理概念并掌握其规律。这种抽象程度较高的思维方式, 高一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 自然感觉到学习困难。

(三)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 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理解记忆的多, 推理论证方面少;定性分析多, 定量的计算少。多数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 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高中的教材分量多、难度大, 教材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步步深入, 因此那种单纯的“听”、机械的“记”、死记硬背的“练”, 是不能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的。特别是高中物理学习中, 采用了不少物理模型, 如“质点”等, 与此相关的物理公式和定律都具有特定的条件, 而新生往往忽视这些特定的条件, 在作业中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时常常产生混乱和错误。所以学生如果仍然应用初中的学习方法, 不预习、不看书、不复习, 下了课就做作业, 到处找偏题难题做, 却不注意总结归纳, 当然是事倍功半, 困难重重了。

(四) 教学方法的不适应。

由于初中教材的要求相对较低, 教师为了便于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 尽量放慢教学进度, 对同一物理问题往往是反复讲解、讲透, 学生很少有自己理解、思考的过程, 久之就难以形成理性的学习方法, 只能靠死记硬背获取高分。进入了高中, 由于教学内容多, 教学任务重, 教学进度快, 课堂知识密度增加, 课后习题类型多变, 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理解。而此时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原来的已经成习惯的被动接受方式中, 自然对新的教学方法不习惯, 从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为了使学生学习能够顺利地度过高一物理的学习阶段, 尽快地适应高中教学, 笔者结合教学的实际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 精心设计“开场白”,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对教师来说, 第一节课是个挑战, 如果上好, 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充分地调动, 就会对物理学习充满自信和向往;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好, 或者没有认真地去处理, 那么学生刚刚开始的兴趣很快就会被扼杀, 好奇心就会消失, 对物理的学习将变得麻木不仁。所以作为整本书的开场白———第一节课很重要。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科的名称来历出发, 讲解物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主要成就、贡献, 以及物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说物理的成就和物理究竟是研究什么的科学之类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让他们积极地发言交流, 也让他们对物理的认识上到更高的层次。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高中的有趣的物理实验, 让学生参与和观察。如人体带静电后的“怒发冲冠”等,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对未来物理学习的向往。

(二) 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物理背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待事物的科学的态度。

每节物理课的知识规律都是前人精心研究的结果, 了解前人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的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待事物的科学的态度。

以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为例, 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历史的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介绍、爱因斯坦谈伽利略等。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历史观念的冲突: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到伽利略的观点, 再到笛卡儿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了伽利略的观点。这样一个过程逐步呈现了人类关于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讨论, 提供给学生的不仅是科学的结论, 而且是人类观念冲突的过程。它可以告诉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 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科学, 培养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物理背景的学习, 能使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不再是孤立的、枯燥的、机械的, 让学生了解它是整个物理学的有机的一部分, 不但使学生利于接受, 而且使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更加系统化, 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三)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辅助学生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高中的知识由于比较抽象,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 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过程用计算机加以演示或模拟, 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就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平抛运动中, 基于学生对运动的分解理解困难的情况, 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投弹的教学情景:设计一个速度和高度可调的飞机和在它下前方运动的汽车, 让学生练习控制飞机对汽车投弹, 并让学生观察投弹的轨迹。学生加以思考, 对平抛运动有了直观的感受, 同时也对平抛运动的规律产生了探究的愿望。

所以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在突破物理的教学难点方面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四)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善于提问、聆听和总结的主持人。

针对高中物理知识的抽象化、模型化、发散化、综合化的特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以下五个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发言—教师聆听—教师总结强调。理论虽然是老生常谈, 但是操作时的把握却很重要。第一, 教师在备课的时间要认真地考虑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哪几个问题进行提问, 所设计的问题会不会让学生产生歧义或误解, 是否能真正达到自己的目的, 要在提出问题的合理度上多下功夫;第二是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善于讲解, 而且要学会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 迅速从发言中找出学生分析问题时发生错误或不完整的原因, 及时加以总结和强调。教师应做一个忠实的聆听者、冷静的分析者、热情的指导者, 让每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特别是发言的时候使每位学生都要有随时表达自己观点的可能, 以此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 保证学生心情舒畅, 思维敏捷。

(五) 建立靠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

笔者认为师生之间不但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而且要“相互欣赏”。“不尊其师, 不信其道”, 这里的“尊”的含义很大一部分是欣赏的意思。在高中阶段, 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获得学生的欣赏, 学生就会尊重他、信任他、喜欢他, 那么在上他的课时就会如沐春风, 轻松自如。反之, 如果一个教师得不到学生的欣赏, 也就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学生时时刻刻以一种挑剔和怀疑, 甚至厌恶的心态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结果。

一个教师怎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欣赏呢?笔者认为除了靠自己渊博的知识、细腻的爱心、风趣幽默的人格魅力外, 最重要的是真心地欣赏自己的学生。真心地欣赏每个学生的教师不会不被学生欣赏。所以“相互欣赏”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学不好物理还有很多的原因。教师只要针对学生加以理性的分析就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使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倍功倍。

参考文献

[1]宋善言.物理教学论.

[2]胡炳元主编.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初中英语的过渡衔接刍议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小学初中,过渡衔接

近年来,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 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新鲜的指示和导向, 但是由于教师培训不到位, 教育指导缺少体制保障和专业指导, 而是由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各种粗糙的培训, 引来各路专家进行随心所欲的指导, 最后造成教育思想混乱, 教师们教育方式在粗放的运动式的改变中, 但是缺少必要的沉淀, 导致教学方式混乱, 学生适应困难。小学初中两个阶段脱节严重, 学生对于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不甚明白, 也对初中生突然增加的学习内容充满恐惧, 导致小学初中衔接困难。

一、小学、初中英语衔接问题分析

1.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全新的课本和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恐惧心理

初一新生来到学校, 不熟悉的环境和同学本来就产生压力, 初中课本与小学课本编排完全不一, 学生难以适应, 教师要依据情况多进行心理疏导, 让他们放下心理的负担, 认认真真做好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2. 初中教师对小学教学模式和学生英语掌握情况陌生, 在教法上不适合初一新生的认识特点

近年来小学课本版本多样, 教师对小学阶段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情况不甚了解, 加之小学阶段每个老师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解和执行程度不一, 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方法差别很大, 而同时由于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好学生中选拔而来, 对教师的教学不虚心接受, 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 让他们认识到初中阶段教学与小学阶段教学存在差异, 让同学们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 努力做好小学初中的衔接过渡, 为他们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教师也要认识到来自各地学生的差异, 并让学生也认识到这种差异, 从而理解老师教学中照顾所有同学所做的努力, 然后认真听讲, 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提高。

初一英语衔接过渡最难得是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状态的完全理解和耐心引导。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认真了解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知识的情况, 还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帮助学生逐渐走进正确积极的学习状态。

二、小学、初中英语衔接的内容分析

1. 认识衔接

小学英语学习看似单词不少, 但句法非常简单, 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容易, 而且小学阶段学习和考察的内容比较简单, 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要求不高, 初中以后对学生的阅读、听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突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 教学方式也跟小学不一样, 语法开始变多, 而且教学过程中语法相对集中, 学习语言知识从小学阶段的归纳法变成了初中阶段的演绎法, 这对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 教师要对这些情况多加介绍, 让学生有思想准备, 在认识上做好衔接。

2. 教法的衔接

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注意学生的反应, 认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等互动、合作互助, 而不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 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

3. 内容的衔接

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 不是教学的目的,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删改、整合, 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心情支配下学习英语, 已达到平稳过渡的目的。

4. 学法的衔接

初中教材比小学教材要难、讲解要深、内容要多, 要培养学生学会调整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在这方面多指导, 让学生通过调整学习策略、养成良好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 从而实现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学会英语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的目的。

三、教师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实现完美过渡

1. 认识学生的初始能力, 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掌握,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教学, 因为学生水平千差万别,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只有在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教师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培养。因此, 教师教学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备好课, 而是了解和掌握学生。

2. 掌握学生成长过程, 了解学生最熟悉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初中英语课本与小学英语课本在谈论的人物、话题等方面并不一样, 这就要求老师在掌握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同时, 还要清楚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和他们掌握知识的话题进行了解, 这样老师可以说些学生所熟悉的话题, 让学生们感觉到亲切, 也能更容易听懂老师讲解。

3. 熟练掌握教学和辅导艺术, 给学生最好的讲解和引导

教师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用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作者布置上要认真思考, 布置适合学生能力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对所要训练的目标和所要达到要求对学生仔细说明。

四、“交际式教学”实现教学的平稳过渡

“交际式教学”指的是在英语教学中采取语言交流、通过交流熟悉所学的词汇并表达思想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是主动参与者, 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是积极创造着, 而不是消极倦怠者。交际式教学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英语作为一门功课首先是一种语言, 语言具有文化性、工具性等特点, 但对于初学者, 它首先是一个交际工具, 这就要求学生要用英语进行思想交流, 今年来英语教学从教材编排到考试评价都体现了这一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是语言交际的形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做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交际活动, 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巩固他们的语言知识, 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其次, 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顺应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 提出了以人为本、一人的发展为核心,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不再以知识教授为核心, 而是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这些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思想要求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更加要注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意志品质、创造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肯定。

教师要选择那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相结合的材料, 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交际, 及时调整目标和策略, 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很投入地进行课堂交际。教师可以在组织课堂交际时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采取激发他们兴趣的方法, 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交际中去, 让每一个人体验成就感和快乐感。让他们乐于交际, 善于交际。

在教学中运用教学策略, 放慢起始教学进度, 循序渐进, 做好初初中英语学习平稳过渡, 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祥越.语境与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7) .

[2]张正东.外语教学科研的操作问题 (下) [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7) .

浅谈如何把好初中英语过渡 篇10

一、把好教学环境过渡关

外部环境影响着人们对新事物接受的敏感度, 影响着人们内在潜力的发挥。小学生刚进入初中, 他们对陌生的校园环境、生活环境、集体组合和任课教师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特别是英语课上大部分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方法、语音、语调、板书、言谈举止等多方面的不适应等等, 这些影响着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 以至于不同程度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时教者必须把握机会, 及时点拨、疏导、尽快消除他们的陌生感、畏惧感, 多找他们谈心, 深入到他们群体生活中进行心对心的交流, 变陌生为熟悉, 变疏远为亲近, 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让他们尽早投入到一个轻松而愉悦的新的学习环境中去。

二、把好教法过渡关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 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的教学要求不同, 再加上小学没有升学压力, 而初中将来面临中考压力, 教师在教法上也必须大径所异, 特别是在初中英语过渡教学期间, 更要把好教材过渡这一关, 在教学实践中, 我的几点做法如下:

1. 逐步脱离母语组织教学法

近几年, 小学专职英语教师紧缺, 大多数小学英语都是兼职教师执教的, 他们中很少经过专职的培训, 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他们都是用母语组织教学的, 即使一些较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 他们都用汉语代替了英语, 导致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老师一开始用英语组织教学, 学生觉得很不适应, 普遍反映听不懂, 这时我们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只能逐步脱离母语, 用英语来组织教学, 由少到多, 由易到难, 让学生慢慢地适应, 直至将来完全用英语组织教学, 营造一个英语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学生置身在异国他乡的语言环境中, 同时为学生将来高中阶段乃至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利用直观教具, 创设教学情景

利用直观教具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感到新鲜, 但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 随着学生年龄、心理的变化, 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增多, 随着语言学习内容的增加, 在组织教学中如何更进一步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这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研究和共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利用直观教具来创设教学情景, 操练教学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法。把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置身于实际的生活现实中, 在语言情景中学习知识, 既体现了语言知识的实用性, 又体现了语言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既学得生动有趣、知识点又掌握得牢固扎实。

3. 以导代教,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小学英语是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 小学英语课上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的反复领读、跟读传统的机械教学法, 我觉得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逐步做到以导代教, 学生是我们的教学主体,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大胆施展自己的才华, 他们的潜力就能得到巨大的发挥。在英语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不是单项传输过程, 它需要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

三、把好教学目标过渡关

根据新的英语教学大纲和新课标, 小学和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但中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学阶段, 两个不同教学层次, 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应有所差别。在初中英语目标教学方面, 我觉得应重点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

1. 进一步加强听说训练

初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声教学媒体, 尽量地为学生提供多听的机会, 听录音、听英语广播, 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看英语电视、英语戏剧, 听剧中人物对话, 在看中听, 听中学。多听多讲, 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说的机会, 让他们在各种情景, 在各种场合, 进行广泛的交际活动, 养成用英语交际的好习惯, 水到渠成, 学生的听说能力肯定会逐步提高。

2. 进一步加强阅读训练

学生刚进入初中英语基础知识薄弱, 尚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方面, 我注重抓住以下三点: (1) 适时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帮助他们扫除阅读中障碍。在教学实践中, 我教会了他们用猜测词义去联贯阅读。 (2) 把握好阅读材料的难易度, 根据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 由易到难, 所给材料的篇幅由短到长, 根据学生基础的好差, 因材施教, 分别给予不同难易度的阅读材料。 (3) 逐渐增加阅读量, 安排足够的阅读时间, 为学生搭建好阅读平台,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应内容丰富, 体裁广泛, 有原版故事, 简易读物, 科普知识, 视听杂志等, 阅读量逐步增加。

3、进一步加强写作训练

英语写作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初中过渡时期, 在学生习作指导方面, 我遵循了先易后难, 先短后长的原则, 先写正确句子, 逐步过渡到围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去写有中心的文章, 由不限字到限字, 由不限时到限时, 由给材料到不给材料, 一环扣一环地去指导练习。在写作技巧方面, 由范例引路, 采用了改写、缩写、续写等多种形式逐步培养。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篇11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初中知识 高中知识 平稳过渡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些成绩本属中等水平甚至上等水平的初中生升高中后,逐渐变成学习上的落伍者。怎样才能妥善地处理好由初中阶段的知识过渡到高中阶段的知识这一重要环节呢?以下是笔者做的探讨和建议。

一、 语音过渡

外语教学应该注意第一印象。在许多地区,尤其是教育、文化尚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从初中起才比较正规地接受英语的启蒙教育,对每个音标的发音准确与否,对语音、语调的掌握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正确、标准、流利的发音和朗读习惯。例如:不要让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把this[is]读成[lis];把tractor[trkt]读成[skt]; 把have read [ hvred ] 读成 [hvrid];把classroom[klasrum] 读成 [klasrun]。

要避免和克服这些现象,高中教师首先应注意对英语语音的复习。不能因为高中学习内容多,课文长,而忙着上新课,赶进度。从而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一般来讲,高一第一学期头两周,老师应适当地安排一些课时和学生一起复习48个国际音标、拼读规则以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此举可以让语音基础差的学生能得到再一次学习和迎头赶上的机会;也能让基础好的学生有一个巩固和提高的过程,为将来的学习扫清语音上的障碍。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熟悉了48个国际音标这个工具,学会了拼读规则,从而能熟练地运用这个工具,那么学生今后就能自己拼读单词,按音标去记单词,这样即使再长的单词,他们也乐于去记,从而更有兴趣去把英语学好。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机会,多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多听听地道的英语。同时,教师应适当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听说的习惯。

二、语法过渡

语言学习一般都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英语语法教学也应当如此。在初中阶段,学生都已普遍接触到了简单句、祈使句、疑问句、简易的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结构形式。但到了高中阶段,课文中的句子较长,结构较复杂,学生就不易理解与接受了。这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在初中阶段所学得的语法知识为基础,启发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由陈述句向疑问句过渡,由简单句向复合句过渡。例如:教到高一英语上册第一单元语法“把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可以这样举例:Li Lei asked Fang Fang: “are you free tomorrow?” 将该句变为间接引语即是:Li Lei asked Fang Fang if/whether she was free the next day.(李雷问方芳她明天是否有空。)紧接着老师多举几个例子,然后启发和诱导学生得出下面的结论:①把陈述句或疑问句的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时,句中要用适当的连接词。②原句的引号要去掉。③原句的谓语动词时态、人称、时间和地点状语等都要作相应的变化。④该间接引语实际上就是含有一个宾语从句的复合句,其结构是:“主语+谓语+连接词+主语+谓语+其它”。通过以上例句的演变,学生就会意识到高中的句法结构跟初中的句法是有一定的连带关系的。原来,高中知识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深奥,还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样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某种认知的满足,进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达到学习上自然过渡的目的。教其它从句和语法结构也可以采用这种“由浅入深”的方法进行,使初中知识同高中知识相互衔接起来。

三、“阅读理解”在过渡阶段的方法指导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和高中教学阶段都有一定的要求。高中生阅读理解试题答题的命中率低。这是因为初中阶段给学生阅读的文章较短,读速较慢,每分钟约30-35个词左右;所设问的问题也较简单,一般都是一些浅面理解的问题。而高中阶段所提供的阅读文章都较长,读速要求快,每分钟要读50个词以上;所设问的问题多为深层次的理解和整体理解。这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加以引导。做题时,可帮助学生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一步一步地对文章进行理解,不要急于求成。所设问的问题,也应由浅面到深层,由深层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判断推理题。就这样,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性的训练过程。不久,学生就会了解和掌握做高中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了。学习的兴趣浓了,学习的热情也会随之提高了。待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可以要求学生逐步加快阅读速度。阅读材料可由教师自己选编,也可直接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的《高中英语同步阅读训练》一书。

四、写作技能的辅导策略

写作作为一项产出技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英语教学和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学习评价的重要项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运用英语正确、达意和得体地表达事实、观点、情感和想象力,交流信息,形成规范的写作习惯。写作教学之难也始终为大家所公认。

在这个过渡期,教师应及早培养学生背诵英文的习惯:背单词、背短语、背常用句型、背重点段落。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在学课文时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课文的复述。通过口头表达课文内容,学生大量地吸收语言材料,不仅巩固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而且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复述课文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表格复述法、形象复述法、提纲复述法、叙事线索复述法、问题复述法、地图复述法、关键词和线索复述法等等。

对于大部份学生尤其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采用关键词和线索复述法是普遍的且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利用课文每段的首句或句中的谓语动词,或每段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提示,引导学生边看边想,用词串句,用句串段,由段及篇,层层扩展。如针对高一上Unit 8的课文THE OLYMPIC GAMES,我设计了以下的关键词和线索:

Every four years – take part in –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 776BC – women were not allowed – the first Olympic Games –1896 –the 27th Olympic Games –300 different events—the Olympic motto –the 29th Olympic Games –big changes.

再如,针对高一下Unit 15 THE NECKLACE我设计了以下的关键词和线索:

getting an invitation →borrowing a necklace→losing the necklace → buying a new necklace→ returning the necklace → the false necklace。看到这些关键词和线索,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这不仅克服了学生“开口难”的障碍,又训练了他们的口语能力,为今后的英语作文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综合以上几点,只要我们能认真对待和努力去做,就能有效防止初、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环节上的脱节,实现学生由初中知识到高中知识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 篇12

作为中职新生的教师, 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 它是奠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的最重要的一课。要想顺利完成由初中到中职的过渡, 首先要复习初中化学知识内容。但从学生方面来看, 到中职学校文化课不是主课, 开学第一节课, 都希望学习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几遍的“专业课”知识, 此时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 难免会情绪低落。而部分老师可能觉得难上, 中职老师大多未上过初中化学课, 对初中化学不够熟, 有的教师会认为太浪费时间, 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拨即可, 花这么多时间“炒剩饭”不值。

其实, 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 (1) 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 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 而到中职化学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 明确中职化学除了记住是什么外, 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 (2) 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中职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 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 (3)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 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 学习依赖老师, 独立思考能力欠缺;而中职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 理解后再记忆, 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 学会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深刻理解化学原理。 (4) 新生除逐步适应中职化学的学习要求外, 还要适应中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 中职的教学过程容量大, 进度快、知识点多, 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中职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 注重方法的点拨, 提倡自主学习。利用学前复习时间使学生适应新要求, 接受老师的教学风格和适应老师教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怎样解决以上问题, 达到最佳效果呢?

(1) 摸准学生实际, 制订复习目标。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 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然后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 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中职化学的总体要求, 建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档案, 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 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 以及要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 建立自信心为主。

(2) 改变模式, 旧中见新。复习时, 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 口若悬河地总结, 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的具体做法是, 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 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的能力题或中职涉及的初中知识, 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难解答的问题, 编出一份试题, 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 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 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初中不少知识点中职仍用到, 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 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 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 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 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 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做,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活跃了学生思维, 学会运用知识点, 增添学习兴趣。

(3) 查漏补缺, 适当拓宽。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 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 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 然后老师再加以及时引导, 学生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又要切记适时引入中职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 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 各种量其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 化学实验设计, 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等中职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都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完善。如果学生不主动按老师的指导及时理解和掌握, 慢慢就会掉队。

上一篇:升降横移下一篇:企业服务文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