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过渡

2024-06-29

有效过渡(精选12篇)

有效过渡 篇1

教学设计就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按照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内容,对教学的整个过程做出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因此,以生为本、高效的英语教学设计在注重语言实践、凸显自我教学特色的基础上,逐步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教学对象的有效分析、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和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

首先,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称三维目标。传统的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即过分追求单词、句型识记的数量,然而今时今日,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向幼儿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在为幼儿提供语言情境的基础上,要协助幼儿自主活动,培养其倾听能力、理解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教师还要提供足够的空间,鼓励幼儿思考、探索,引导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怎样识记单词又快又准,怎样把同一个单词或短语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健康的情感对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品德培养各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发挥整个机体的潜能,增强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让幼儿喜爱听英语、说英语,乐于用英语和他人交流也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其次,确立教学目标要重点突出,三维目标不可过于形式主义,不要机械运用。一节课30分钟,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一节课用来集中精神认知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如果教学设计中不分年龄、不顾文本特点、不结合每节课的需要,单词、短语、句型、对话逐一训练,多种教学方法都蜻蜓点水,只注重三维目标的机械运用,生搬硬套,务求三个维度均衡发展,这样的教学目标华而不实,怎能完成指引教学的任务呢?

二、教学对象的有效分析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共性与特性的分析。幼小衔接培训针对的学生是5、6岁的幼儿,他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推进,幼儿通过书籍、广播、电视、电脑等各种媒体认识大千世界,讲起事情来头头是道。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见识的开阔,从他们熟知的方向着手开展英语教学。只有清楚幼儿趣味所在、学习的需要,教师才能教好课,幼儿才能学得有滋有味,教学效果才能好。

同时,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教师要根据这些差异,对教学效果有合理的期待,允许不同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去学习、探索,才能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到通过努力得到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英语学科在幼儿阶段存在的差异很鲜明。有的孩子英语启蒙较早,已有了很好的语言发展;有的孩子从没接触过英语,完全是从零开始。英语教师责任重大,必须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把应掌握的内容分成不同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兴趣思考、求知,使基础好的幼儿体会被认可的喜悦,增强自信,对英语学习更充满激情;也要使基础较弱的幼儿看到希望,能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对英语学习产生乐趣。对教学对象的有效分析,目的是有效地促使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教学内容的有效处理

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在教中生活。语言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最简单的英语语言就是最贴近生活的对话。给幼儿提供英语教学材料要是较简单的、让幼儿能容易掌握的、每天生活中熟知的,使幼儿尝到一定的“甜头”,这样就会让幼儿觉得这一门学科其实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学习就是生活,从而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因而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增加一点难度,让幼儿能“跳一跳,够得着”。

教学内容运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教。“熟能生巧”,想熟练掌握学过的内容,就要到生活中反复应用。早晨进门用英语问声好,见到朋友用英语打个招呼,高兴了用英语欢呼,犯错了用英语道歉,看到物品用英语说一说,发现有趣的事用英语聊一聊。一旦遇到想用英语说的话却不知如何开口,这便成了下一次教学内容的最好材料。

化整为零,由浅入深。英语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由单词到短语,由句子到段落,因此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将一个段落划分为几个句子,将一个句子划分为几个短语,将一个短语划分为几个单词,从单词入手,才能找到有效教学的切入点。当然,词不离句,对每个词的理解与掌握离不开在一句或几句话中的运用,也就是语境。一个词可以有几个不同的语境,可以表示同一个意思,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脉络,明确教学重点,既要将练习做到位、做透,促进幼儿的巩固理解,又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主次,造成幼儿思维混乱。

四、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

1. 教师提供的范例要准确无误。

英语教学在幼儿阶段属于启蒙教育,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缺乏广泛的使用环境,因此幼儿掌握的英语,无论是发音还是语感习惯,都将在幼儿心里造成很深的烙印,一旦教师提供的范例有误,将直接影响幼儿将来的英语学习。例如某个单词,如果在幼儿刚刚接触、学习的时候,教师范例发音不准确,幼儿也跟着学不准确的发音,以后想纠正的时候就很难了。

2. 提供可操作性的范例,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幼儿自主学习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而兴趣除建立在好奇有趣的基础上,有时也建立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当幼儿对某一对话已完全掌握、朗朗上口的时候,教师可以做范例,将对话进行改编,改变一两个单词,此时幼儿能立刻领会精神,积极参与到改编对话的活动中。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幼儿对单词、对话的理解与应用,也可以不断地将学过的内容进行整合。

3.“活”用各种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直接感受法、肢体操作法、听辨律动法、创作表演法等等,教学实际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采用。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单词、短语以儿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儿歌中特有的悦耳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能使幼儿产生愉悦感,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非常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记忆。

4. 精心预设,巧妙生成。

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课前精心的预设会有效地控制和引导教学过程,使教学按照目标的方向进行。然而课堂处处充满变数,幼儿可能被某个单词激发起兴奋,滔滔不绝地发表精彩的观点,此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对幼儿积极正面的生成要鼓励、利用,对负面消极的生成应自然引导,使其思维回到预设的轨道,这样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为幼儿提供舒适、活泼、宽松、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有的幼儿内向、腼腆,害怕失败,不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开朗、好动,不能专心致志地坐在座位上,而是站起来一边叫着一边想要参与游戏;还有的幼儿对语言感悟较慢,有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愿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这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充分相信孩子,让幼儿觉得在课堂上失败是被允许的,犯错是可以被原谅的,暂时学不会也是正常的。

幼小衔接培训旨在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幼小衔接培训中的英语培训更有其特殊的使命。作为语言的启蒙,它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构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和整合,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效过渡 篇2

过渡语与过渡文化

过渡语是当前被研究得比较多的论题之一,然而目前与之紧密相关的过渡文化理论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到底过渡文化和过渡语有什么联系,我们能否用过渡语理论来解释过渡文化,过渡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对过渡文化和过渡语作了比较,并力求在过渡语理论的基础上对过渡文化理论作进一步的阐述.笔者对过渡文化下了定义,并就这个新的`概念作了具体的阐述以及共时和历时的区分,认为过渡文化具有三大特征.过渡文化概念的提出,对于文化习得模式的探讨,对于文化课程的设置,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作 者:赵凌 ZHAO Ling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310000刊 名:经济与社会发展英文刊名: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年,卷(期):5(10)分类号:H01 G0关键词:过渡文化 过渡语 系统性 动态性 僵化

初中到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过渡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中职英语;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有效过渡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等职业教育迎来改革的春天,中职学校对外求发展,向内求成效,才能保证中等职业教育持续良性发展。新课程改革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说教育教学是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但把握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时,如何做好学生从初中到中职英语学习的有效过渡,对于今后的教学影响深远。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首因效应”理论,指当人们首次接触某事物或某人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新生入学时,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學,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如果能合理利用“首因效应”理论,在开学初,在情感上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在习惯上督促归正,在方法上加以耐心指导,这样新的刺激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身体的各项机能,使他们身上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英语教学做好初中到中职的有效过渡意义重大。

一、学习心理的过渡

目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普高的落榜生,必然造成他们在刚进入中职学校时心理情绪复杂与微妙:有经历失败后的自卑和敏感、有对中职教育的否认与轻视、有青少年向青年转型时期的个性的一些膨胀、有对新环境的小小期待。在这个时候,如何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心理暗示,挖掘他们内心有利的心理情绪,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职教育和自我,端正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情感与知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都认识到,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深厚的师生情感和学科情感基础上的。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学人员来说,教师更是要在“爱”字上下工夫,在生活上给学生帮助;在心理上给学生安抚;在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上课的过程中,多给以理解和鼓励。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能有效贯彻执行,那学生情感之火会被点燃,那潜藏的要求上进的热情一定会重新熊熊燃烧。教师以人为本,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那学生也会爱屋及乌,把对老师的认同、热爱转化到对他(她)所教学科的热爱,英语教学过渡过程就轻松很多。

2.专业与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普通教育有较大的区别,课程分为文化课与专业课。文化课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课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合格专业技能人才的课程。在中职学校,笔者认为英语学科是专业课和文化课的统一。美国心理学教育家布鲁纳说:“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帮助家人写英文地址、看国外药品说明书,还有帮助他们在QQ上与已出国的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学生一旦认为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就有了学习的热情。

二、学习习惯的过渡

新课改要求教师把学生学习的目的由“学会”改成“会学”,然而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没有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基本拼读技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开学初,教师就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语音知识、灵活记忆单词的方法,培养每天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这样学生的“学会”变成“会学”就有了保证。

1.学好语音,敲开英语的开门砖

笔者在新生入学初的教学中发现,英语专业的班级有80%的同学没办法根据音标进行拼读单词;教授单词还是沿袭老师重复读,学生重复忘;在听写单词时,还是机械性地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记忆。这样学生记忆单词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并且影响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英语的音标就像汉语的拼音字母,是识字的拐杖,再加上英语是表音文字,音标的作用甚至在拼音字母之上,所以学好音标,过好语言关,对商务英语班级的同学来说,就等于找到了学习的金钥匙,敲开了英语的门。

2.及时定期复习单词

教师在帮助学生学好语音的基础上,还可以教给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才能保证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课堂上可以通过“地雷爆炸”,保证他们跟读的专注力;“看看谁记得快”激发他们快速记忆的能力;通过hot potato等教学软件,设置不同类型的单词考查题,来提高学习的兴趣的保持。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要求我们帮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要及时、定期复习;通过连词成句、看图说话、写日记等形式加强单词运用。

3.养成朗读英语的习惯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开口难、难开口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生入学时,就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安排朗诵的任务,逐步养成朗读的好习惯。接下来要求学生背诵范例,背诵是强制要求朗读的一种形式,它是巩固朗读及朗读训练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综合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在背诵范例的基础上,就可以分角色朗读,或根据模拟情景操练对话。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班级、学校或市级朗诵、演讲、情景剧表演,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朗读训练时间增加了,学生兴趣也就相应提高了。

三、学习策略的调整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同学在初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没有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做后盾,在学习文化课的道路上就落后了。进入中职后,教师除了采取以上为了兴趣的培养和提高的措施外,还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他们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下,才能保持兴趣—提高—成就感—兴趣—提高……的良性循环。

1.分层教学法

初中英语教学人数多、时间紧,所以很难采取分层教学法。但是中职英语教学必须看到学生存在的差异,并且中职学习的情况必须并有条件进行分层次教学。如果不采取分层教学法,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消的情况,最后课堂就会出现全体趴倒的现象。学生入学后,笔者就通过调查、评估,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同学设置不同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作业和评价的标准。在学习英语第一册Unit 3 How much is it?时,备课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能力方面的差异,教学目标与作业设计都进行分层。这样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在长期坚持实施分层教学法后,各层次学生都有了明显进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竞争学习法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竞争学习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2009英语新生入学时,就向学生宣布竞争学习法的操作细则,以自然小组为单位,根据每节课的积分,每月总结一次,评出“最佳小组”、“积极之星”等奖项,用口头表扬、课堂表现加分和班费激励相结合等机制进行运作。宣布操作细则后,请各小组为自己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在小组竞争的过程中,学生的性格变得开朗积极,而且增强了团队协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激情。利用竞争学习法连接每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可以使教学过程紧凑有序,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机,抓好转折期的过渡工作,教和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观察,认真反思,不放过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持续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鸣.把握最佳时机 提高教学实效.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5).

[2]马红军,张玉静.对中职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10(8).

[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构建与专业发展.重庆出版集团.

(作者单位 福建省长乐职业中专学校)

有效过渡 篇4

一、乡镇教学辅导站要在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师协作方面多做工作, 努力营造集体合作的教学氛围

辅导站要组织成立中心教研室, 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集体合作搭建平台, 努力引导中小学教师相互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 进而把握好中小学数学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学习内容概括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把学习目标划分为“数字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几个方面.中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只不过是层次、梯度不同而已, 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有针对性地对初中数学有所铺垫和渗透;初中数学教师也应了解小学数学的内容及教学情况.把中小学数学看成一个系统工程, 中小学教师各尽所能, 互相配合.

二、落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

抓好教学方式方法的衔接是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过渡的关键.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衔接”着眼, 改进教学.这就要求小学教学要注意“瞻前”, 中学教学则要注意“顾后”.

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 如有理数、三角形等, 到了初中, 它们有的加深了, 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 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 在传授新知识时, 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 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 并区别新旧异同, 从而揭示新知识的本质.

三、中学数学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方面多“给力”

新生刚入学, 面对初中的全新环境, 自然会有许多压力.特别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种种误解, 甚至是恐惧.这要求数学教师作好初中数学的“学前教育”, 打好“攻心战”, 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顾虑,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信心.

首先, 上好第一节课.新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学识广博、志趣高雅、风趣幽默、宽严有度、容易亲近的印象, 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逐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年来我的数学第一课, 都是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不朽贡献;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及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组织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参与的数学游戏等等;让学生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 讲解中小学数学的知识联系, 介绍学习方法、学习要求, 甚至请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 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现实、敢于向困难挑战,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个初步的心理准备.

其次, 上好第一章, 组织好第一次测试, 给学生来个“开门红”,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尽量放慢教学进度, 使教学内容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 适当降低要求, 关注那些基础稍差, 容易掉队的群体;又要给学有余力的群体适当的挑战, 防止他们“低估”自己对学习数学的能力, 而放松学习.加强学生动手活动的环节,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开发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 让学生觉得初中数学与小学有联系、与生活有联系, 且有趣、有用, 并不难学.

此外, 利用好第一个月的时间, 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集体活动, 布置几项需要团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真诚大方地与同学、与教师沟通交流.营造一个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帮助, 师生关系融洽的学习环境.

一座巍峨的圣殿起始于一块普通的石砖.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正如这块基石一样, 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乎整个教育的成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们有责任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找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契合点, 从而更好地把握初中数学, 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让任何一位学生因学不好数学而掉队.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清晰严密的课堂环节, 以及对学生无私的爱, 引导学生打开中学时代的知识大门.

词语过渡怎么造句 篇5

2、青春期是儿童和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

3、如果我们在这个过渡时期谨慎地思考,我们可以避开它。

4、亚洲还没准备好,美洲处在混乱之中,欧洲比较保守,所以这会是另一个过渡阶段。

5、应用程序某一部分中的上下文不能由另一部分使用或决定,因此工作过程决不会受到过渡的干扰。

6、不曾有过平顺或轻松的过渡。

7、战士们描述了他们如何经由国家过渡委员会的核准组织成队。

8、我们希望之后能够让他们过渡到别的数字工作上边来。

9、但从第二到第三阶段的过渡是同样重要的,不应该被忽略。

10、我谨借此机会,对我们的管理层和职员的献身精神和职业素质表示深深的感谢,他们在这个过渡时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

11、随着过渡的开始,虽然他们在后端会比用户更加明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出现间歇性的小问题。

12、这幅照片从亮部到阴影的过渡是平滑和渐进的。

13、他并没有直接谈到巴基斯坦最近的权力过渡和他前任的辞职。

14、我还明确表示,我们将帮助伊拉克人为掌握他们的未来向全面行使权力过渡,并将履行到年底将全部美国军队撤离的承诺。

15、这些应该作为通过你的生活方式自然地产生活力的一个过渡而使用。

16、让你一天的计划都有大量的缓冲时间和过渡时间。

17、“我们接到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命令暂不攻入。”他说。

18、我认为,随着非洲向绿色经济过渡,人们将对这片土地充满希望和信心。

19、第三,我们拥有产品内置的工具来简化从一次发布到另一次发布的过渡。

20、正如我们在伊拉克采取的行动一样,我们将根据实地情况,以负责的态度实施过渡。

21、一旦完成了这些阶段,团队就能够进入开发和部署阶段,在此阶段要执行计划并最终过渡到业务运行。

22、您的`企业如何在保持开发过程一致的前提下过渡到较高的成熟度级别呢?

23、如果是的,想想三个小步骤,你可以采取的过渡到一个工作(工作的地方),满足多个需要。

24、然而,正如本次展览所示,在从依赖贸易优惠向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过渡的过程中,毛里求斯面临巨大经济社会挑战。

有效过渡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环节过渡;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一、数学课堂过渡的作用

1. 巧用过渡,激发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探究问题欲望。”教学中,教师情真意切的过渡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可以激发学生敞开心扉,飞扬智慧的语言;可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他们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过渡文字体验中也得到了浸润、感染和丰富。

2. 巧用过渡,穿针引线。一堂数学课是由导入新课、课堂探究、例题精讲、巩固反馈、拓展延伸、总结归纳等环节组成。一个个教学环节好比是粒粒珍珠,环节间的过渡就是串联珍珠的丝线。根据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的联系,选择最佳结合点而设计的过渡,可以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连成一个无缝圆润的整体,如流水般自然。

3. 巧用过渡,搭桥架梯。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随着教学内容的转换,随着语言由内化向运用、拓展、迁移的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在不断由一种类型转向另一种类型,这种转换,有时属于同一类型水平转换,有时是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发展,老师适时、适当的过渡可以成功的为学生铺路搭桥或者架梯攀升,让学生顺利的到达彼岸。

可以说,方法适当的课堂过渡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教学内容的指南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引航仪,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转化酶。那么如何抓住课堂教学的有利契机进行过渡语言设计呢?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切入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与提炼语言。

二、数学课堂过渡语的运用策略

1. 新课导入,导入式过渡语,筑起桥墩。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是全部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而成功的导入式过渡语就如同筑起的桥墩,稳稳地托着整个课堂桥梁,它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个适合教学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二次根式的乘法》的导入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语言导入新课:

五一假期,小明一家自驾去美丽乡村谷里游玩,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卉基地,种植了各种花卉,非常美丽,花卉基地分成了五个部分,边上是四个三角形,中间是一个矩形(如图),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小明想知道这个矩形的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你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些问题吗?

2. 教学呈现,顺流式过渡语,架起桥梁。这种过渡语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这样的过渡语常常会起到一种纲举目张的作用,它承上启下,带出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这新授内容的呈现,教师的过渡语顺畅而下,犹如架好的桥梁,衔接了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顺利地习得了新知。

如《二次根式的乘法》的探究部分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过渡:

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先探究■·■的问题即两个二次根式的乘法问题。我们研究公式你有哪些学习经验?(学生:先举具体的例子,然后总结规律形成猜想,最后进行推理论证)你举哪些例子?有什么猜想?如何论证?

3. 巩固操练,提示式过渡语,修饰桥面。有句教学格言是这样讲的:你听,你忘了;你读,你记住了; 你做了,你学会了。所以我认为,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那么教师在练习中的提示式过渡语,就好比在修饰桥面,让学生随时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纠正不合适的学习策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例如,如《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总结出来以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我们探究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多了一项本领,我想你们一定很想试一试,请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4. 重点之处,总结式过渡语,画龙点睛。在课堂上,将众多的内容及问题进行必要的精简、归纳、总结、 梳理,以导出重点要讲的内容和问题,进而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更为明确。这类过渡语就是教师在上环节教学内容结束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择其重点作一小结,然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施教内容。总结式过渡语,就好比是画龙点睛,让学生学习起来目的明确,听得明白,学得有效。

例如《二次根式的乘法》这节课做完练习以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过渡语:我相信通过几道题的练习,你一定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和解题的技巧,能和小伙伴们分享吗?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充满着学生意想不到的回答和意料之外的插曲,用得巧、用得妙的过渡语言,加上教者生动的表述,如行云流水般不着痕迹却引领着学生畅游于文本之中。数学课堂过渡方法多种多样,数学教师要掌握和运用衔接艺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效过渡 篇7

Java是1995年由Sun公司组织开发的一种编程语言, 目前Java已经发展为一个覆盖面广、效率高、易用性强的技术平台, 是一门正在被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Java是一种典型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已成为软件开发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 在学术界、产业界得到广泛应用[1,2]。国内外许多大学已将Java语言列入必修课程, 在Java的教学中, 一般都开设了C语言 (程序设计基础) 作为其先导课, 但是如何从C语言的学习有效地过渡到Java, 是很多老师和学生容易忽略的一点, 这点是否做得好, 会直接的影响Java的教学效果,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这两门课教学的经验, 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且在计科系多个班级进行了实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2 在教学中介绍好Java与C语言的关系

Java编程基础, 这部分内容与C语言有重叠部分, 又有不少不同之处, 如何联系C语言的知识点来讲解Java, 既要区别二者不同, 又不简单将二者割裂开, 是从C语言学习有效过渡到Java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对Java进行介绍的时候, 将C语言和Java语言进行比较, 让学生了解C语言和Java之间的联系, 并且要强调掌握C语言是学习好Java的必要条件之一。C语言是完全面向过程的语言, 而Java是具有面向对象特性的语言, 这里不说Java是“纯粹”的面向对象语言, 主要是因为Java仍然具有非面向对象的东西, 比如基础类型数据:int、float、double等, 这些基础类型数据与C语言有大量相似的地方, 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任何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 必然具有面向过程的东西, 比如使用Java编写类的时候, 需要根据需要编写该类的成员方法 (函数) , 这些成员方法仍然需要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和方法, 抛开面向过程来谈面向对象是不可行的。而C语言是以函数为单位来组织程序, Java则是以面向对象的类来进行组织程序, Java本身就自带了一个庞大的类库, 里面具有大量的函数, 如何使用好Java的类库来构建程序, 是Java编程的一大特色。当C语言在一砖一瓦的建造房屋的时候, Java已经在更高的层面建设高楼大厦了。

3 对C语言进行必要的复习和测试

C语言作为Java的先导课,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 就进入到Java的教学, 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且会使很多学生认为Java过于庞大和复杂, 学习起来眼花缭乱, 不知如何下手, 甚至还没能体会Java的强大和易用性就过早的放弃了学习, 做好从C语言向Java学习的过渡, 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Java的前期课程中, 根据学生的情况, 需要花一定量的课时对C语言进行复习和测试, 并且在讲解C语言程序的过程中带出Java的一些程序, 让学生提前接触Java的程序代码以及Java语言的编程模式和思想, 理解Java最初设计的思想就是为了减轻程序员的编程负担, Java编程的复杂性往往是在于问题本身, 而非Java语言。

对C语言的测试可以采用不同难度的编程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程序讲解, 同时带出Java的程序, 让学生对Java的编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C语言的复习和测试, 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知识点上:C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 以及在内存中的存放形式;C语言的三种控制语句;C语言的函数;C语言的数组;C语言的指针。

C语言的一个编程题目往往涵盖了几个知识点, 选择好难度适当的编程题布置给学生作为练习和测试题, 并且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通过讲解程序来复习这些知识点。下面通过一个笔者在课堂上的示例来讲解这个过程。

编程测试题1:从键盘输入一个数字字符串, 将该数字字符串转换为对应的整数。

编程测试题2:从键盘输入一个整数, 将该整数转为相应的数字字符串。

第一题, 如果用C语言实现, 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 从键盘将数字字符串输入到一个字符数组中;

2) 找出数字字符串的长度;

3) 遍历字符数组, 取出各位上的数字字符, 转换为相应的整数, 然后组合为相应的整数。

第二题比上一题稍难, 如果整数不限正负数, 编程量还要大一些, 要对一个未知位数的整数进行分解, 取出各位上的数字, 然后转化为数字字符, 需要用到循环结构, 并采取一些技巧 (如整数与整数相除仍然为整数, 整数和10取余数能取得个位上的数字等) 。但采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 其关键代码只需要一句就完成了:

编程测试题1:

int t=Integer.parse Int (s1) ;其中s1是从键盘输入的字符串对象, t是我们需要求的结果。

编程测试题2:

String s2=String.value Of (j) ;其中j是从键盘输入的整数, s2是我们需要求的结果。

此类题目涉及到流程控制, 函数, 数组和指针等C语言中重要的知识点, 既能检测学生学习C语言的情况, 又能起到复习C语言和巩固面向过程编程能力的作用。而Java语言使用这些类库的函数能快速解决此类问题, 屏蔽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细节, 减轻了程序员的编程负担, 使程序员能集中精力关注所解决问题本身, 在教学中写出完成的Java程序, 并且运行展示结果, 让学生对Java的程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Java语言减轻了程序员的编程负担, 培训学生对Java的学习兴趣。

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面向过程的编程测试题, 在复习C语言的同时, 带出Java的编程思想, 是从C语言到Java学习的一个必要缓冲时期。

4 采用比较法进行Java基础语法的教学

对于Java的基础语法, 可以使用比较法与C语言进行对比教学, 这样能让学生消除Java入门的陌生感, 有区别的地方重点强调, 既能起到对C语言进行复习, 又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这部分内容包括Java的编程环境、Java编程风格、Java基本数据类型、流程控制、函数定义与调用、数组和字符串等内容。

Java基础与C语言进行对比的不同的主要地方如表1所示[3,4]。

5 结束语

C语言作为Java的先导课, 培养学生的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和编程能力, 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如何从C语言过渡到Java的学习直接关系到Java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打好C语言的基础, 面向过程的编程能力会直接影响面向对象的学习, 所以在学习Java的前期有必要对C语言进行一定量的复习和练习。其次, 在学好C语言的基础上, 要转变编程思想, 学会查询Java的帮助文档, 多使用Java的类库和里面的方法来构建程序、解决问题, 建立Java编程的模式和思想。最后, 采用比较教学法来学习Java的基础语法, 既能复习C语言, 又能有效带出Java不同的语法, 消除对Java初学的陌生感, 提高学习效率, 为学习好Java语言打下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君.Java2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10.

[2]郑莉, 马行言, 马素霞.Java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57-259.

[3]Ivor Horton (美) .Java2入门经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2-153.

有效过渡 篇8

过渡的作用。所谓的过渡, 可以简单地称为“衔接”或“转承”, 是指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插入相关联的语句。它是教学各环节及知识点、能力点间的桥梁, 在整个课堂中起到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紧凑的衔接、自然的过渡, 可使整个课堂教学流畅自然, 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美感。课堂上各知识点的过渡语设计好了,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注意, 而且还可以提醒学生下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课堂教学中, 如果把上一个环节或者几个环节所学主要内容以复述的形式小结一下, 然后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中, 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上面的知识点, 既可以温故, 又可以为新知识作铺垫。设计巧妙的教学过渡语, 将会给课堂教学增添美感。

对于过渡的重要性, 有些老师意识不到,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错误的认识:第一种情况, 有的教师认为, 上课只要把知识点讲全讲透即可, 过渡语在课堂中可有可无, 可是自己费心地查资料、备课, 学生的兴趣却不高,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不好。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在每一堂课上, 各个环节几乎都用相同的提问方式, 相同的过渡语言, 虽然学生熟知, 对答如流, 但是固定化的模式, 缺乏新意, 时间一久, 学生思维模式僵化、语言贫乏。而且师生之间缺少语言和情感的交流, 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除此之外, 就是太过重视过渡语言, 过渡语冗长, 使得教学重点不突出, 无法完成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 在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过渡语的设计上, 注重一个“细”字、一个“巧”字, 从而努力达到高效。

一、导入过渡语, 攻克一个“细”字

笔者在讲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时, 学生对文章开头“木叶为诗人钟爱, ‘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这一现象的理解比较到位, 在明确了文章的观点“是什么”的情况下, 当然要结合课文探究“为什么”问题, 而直接要求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则显得有些生硬,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在“树叶”这一形象的运用上, 诗人喜欢用“木”和“木叶”而不用“树叶”, “木叶为诗人钟爱‘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这的确是中国诗歌形象运用中一个独特的现象, 而这种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类似的发问文章中有没有?

学生在当时就能很快从第三自然段找到类似问题的三个问句。这样, 就很自然的从文章开头的现象“是什么”衔接到第三自然段的解读, 再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对比分析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过渡用于分析, 不仅使学生带着好奇心理和浓厚兴趣深入解读文本, 而且使学生学会通过抓关键句解读文本的思维方法, 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实用高效, 流畅自如。

二、巧设过渡语, 体现一个“巧”字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拿教材教学生”的过程, 而不仅仅局限于“给学生教教材”, 这就要求施教者在教学设计上立足课本并走出课本, 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应巧设过渡语。

在小说教学中, 通过文本的解读认识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形象, 在认识小说人物形象的同时反思现实生活也是教学目标之一, 所以笔者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 在巧设过渡语方面做了这样的尝试。

在导入新课和简单介绍作者之后, 就应让学生通过文本解读中心人物, 我以多媒体展示课本插图, 设计这样的过渡语: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片, 当我们面前真正出现这样一个人时, 大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答:惊讶、奇怪、可笑……) 为什么? (学生答:因为独特, 因为“套子”。) 通过简单巧妙的过渡, 自然地引导学生解读小说文本, 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在认识人物形象———“为我所识”的基础上要探究这一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 做到“为我所知”, 我设计这样的过渡语:

对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有了了解, 并具体分析了有关他的一些生活细节, 在大家心目中已经有了别里科夫的形象, 已经有了“套中人”形象。那我们想, 别里科夫小时候可能也是活蹦乱跳积极进取的, 他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种形象呢?课题中说“装”, 谁装的?我们一起探究这一形象形成的原因。

在认识人物形象, 探究人物形象形成原因并对小说主题有所悟的基础上, 走出课本, 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熏陶, 必须自然过渡到“为我所思”、“为我所用”的环节, 让他们关注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理解。而这一大的跨度处理不好, 会使教学流程显得生硬突兀, 所以巧设过渡语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运用以下的过渡语言, 使得这一环节的过渡不露痕迹。

通过探讨, 了解到因为个人、社会等原因, 才有了别里科夫这样的“套中人”形象!那么, 我们总提到“套子”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为了不做“别里科夫”这样的人, 很有必要将目光拉回来, 关注我们的现实生活, 省察自己,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套子”和“套中人”。

这样,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结合现实生活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见解, 很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也得到了交流, 他们谈得很深刻很到位, 也就自然达到了“以课本教学生”的目标。在学生的发言中, 很自然地谈到了我们如何对待“套子”的问题, 经过老师的点评引导, 辩证看待“套子”, 从而“为我所用”的目标也迎刃而解。

使“过渡语”不再“过渡” 篇9

一、教师机械指导, 幼儿被动等待

一些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唯恐自己讲的太少了, 幼儿都不懂, 所以经常出现在活动结束后, 教师反复重复讲述的现象。例如, 观察小乌龟这个活动, 教师会不停地向不同的幼儿提问:“小乌龟有四条腿的, 是不是啊?”“小乌龟在遇到危险和伤害的时候会把头缩进去, 对不对?”“小乌龟是生活在水里的, 是不是?”等问题。幼儿常常是机械的回答, 导致幼儿不会思考, 形成懒惰的思想。

二、教师语言繁琐, 幼儿缺乏兴趣

一些教师在前一活动与后一活动的过渡环节中, 总是会讲很多话想引起幼儿的注意, 进而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但是由于此时教师的语言过于繁琐, 会使活动失去原有的“味道”, 也使幼儿的活动兴趣减弱。比如, 在小班撕贴活动“一盆花”中, 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各样的皱纹纸撕成长条做面条,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 诺诺拿起一份短短的皱纹纸说:“老师这个是不是面条?面条是长长的呀, 可是这个是短短的。”教师看了之后马上说:“教师马上帮你换长一点的。”这样的回答失去了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假如此时教师换一种说法:“面条和头发一样, 长长短短不一样的呀, 有长的、有短的、有粗的、还有细的。你想做怎样的面条呢?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合适的材料吧!”这样子, 就能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进一步深化活动的内容。

三、教师过于主导, 幼儿失去自主

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都是经过教师仔细研磨和设计的, 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各自的目标, 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各自的目标开展。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 只是关注着每一个活动目标的达成度, 并没有将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部分处理好, 也没有将过渡环节纳入相应的目标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就是教师长期习惯于为了过渡而过渡, 认为过渡环节可有可无, 并没有多大的教育价值, 不需要太多的重视。因为教师的忽略, 常常在过渡环节出现指令性的语言, 如在“米妮蔬果屋的”活动中, 琪琪和湘湘两个小朋友在店里争吵。教师一听见争吵, 为了避免幼儿之间出现安全问题, 就习惯性地发布命令:“琪琪你来做买蔬果的人, 湘湘你做店员。”湘湘听见后, 嘟着嘴不高兴地拿起了老板的服装穿起来了, 但是在接下来的活动中, 这两个幼儿都没有了继续游戏的兴趣了。在这个活动中两个幼儿都由于自主性的被剥夺, 从而对活动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但是如果在活动中, 教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引导两个幼儿通过相互之间的协商, 解决角色扮演的问题, 两个幼儿可能会交换着角色活动, 相信两个幼儿的积极性都会很高的。看来一句简洁的过渡语比一句指令式的话语要来得有用多了。

那么,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过渡环节, 进而发挥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教育作用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提前做好课前准备, 认真研磨教案

教师要根据班级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 制定好可操作的目标, 仔细分析活动的重难点, 预先做好经验和物质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做到万无一失。不然的话,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 当幼儿提出问题或者遇到困难与不懂的时候, 教师会因为课前准备的不充分, 对幼儿的问题和困惑会出现不知道怎么回应的现象, 这时候教师往往会不知道怎么说和做, 从而草草了事。

二、准备游戏收纳盒, 突出指导重点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 教师事先将不同区域中的材料分类摆放在收纳盒中, 在开始游戏之前先呈现出材料, 和幼儿一起讨论各种材料的玩法, 发现材料的多变性, 通过这个过渡环节让幼儿更多的认识到材料的多种玩法, 促使幼儿通过过渡环节的讨论, 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

游戏收纳盒可以促使教师可以从集体活动过渡到区角活动, 从户外活动过渡到室内活动等过渡环节中使用, 其具体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增强幼儿对各个区域活动的兴趣, 有助于幼儿在过渡环节时自主自发学习。

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只关注某些区域中一些特定材料, 而对区域中的其他材料或是周边区域的材料视而不见。那么, 在过渡环节时提醒幼儿关注并进行讨论, 进而使幼儿对其产生操作兴趣, 进一步丰富区域内容, 提高游戏能力。

2.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不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会选择游戏, 而是跟着其他的小朋友一起, 这边看看那边看看, 最后游戏结束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玩。还有的幼儿都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区域, 最后就是每个区域都去逛一圈。因此, 教师可使用游戏收纳盒引导幼儿熟悉所有区域的材料, 帮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和计划活动内容。久而久之, 幼儿的游戏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而且在各个区域中越发善于探索各种材料的操作玩法。

三、加强自身基本功, 锤炼指导技巧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观察力和学习不同的过渡技巧, 引导幼儿融入到活动中去。尽可能地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导入活动, 以避免出现幼儿不耐烦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同时, 教师要能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在游戏活动中和突发实践中抓住隐含的教育契机, 巧妙使用即兴、而有效的过渡语积极引导幼儿,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 科学活动“美丽的蝴蝶”, 教师正在讲解蝴蝶外形特征, 忽然有个幼儿好奇地问:“老师, 蝴蝶怎么不会飞了?”这下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蝴蝶是不是死了呀?是不是在瓶子里缺氧气啊?飞不动了吗?”教师仔细地观察了一会, 然后轻轻地和小朋友们说:“嘘, 蝴蝶正在休息呢。她飞累了, 我们不要吵醒她哦。”幼儿立刻安静下来, 轻轻地说:“原来蝴蝶也会累, 也要睡觉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幼儿更加专心, 活动效果特别好。

四、回顾活动卡片, 学会灵活过渡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少用命令式的语言, 要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 根据幼儿出现的不同情况, 灵活运用过渡语言, 让幼儿乐于参加每一个活动。

有效过渡 篇10

一、“穿针引线”,串联教学内容

即在一堂课中,运用教学过渡语把单词、句型和语篇在内的各种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融会贯通。让英语教学达到语言学习和应用的目的。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6 Housework的E、F部分与G部分是两个不相连的部分,在教学中我先使用了G部分的四幅图,妈妈请孩子们帮忙做蛋糕,完成了What are you“Everybody,where is John?”学生自然地回答我:“He’ssleeping.”然后我把正在睡觉的John喊醒:“John,wakeup,put on you red vest.”巧妙地引入了F部分[e]的语音练习,然后运用过渡语:“The cake is delicious!Let’s play thegame.”再回到G部分的最后一幅图大家一起吃蛋糕,然后导入E部分的游戏。整个过程条理清晰,学生在故事中学习,丝毫没有板版式教学的僵硬,在老师过渡语的引导下,完成了一个家庭游戏。

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思维活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正是引导学生探究的最佳时机。老师的过渡语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在说什么,又要让学生有所思考,要达到踮起脚尖来摘桃子的目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注意,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8 Holidays时,我先问学生:“Do you like holidays?”学生自然兴致勃勃地说喜欢,然后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节日,这时我再问他们:“How tosay chunjie in English?”挑选“春节”这个单词是因为我知道孩子们大多会说,于是大家都告诉我“Spring Festival”,接着,引入本单元的单词,学生都很想知道其他节日用英语该怎么说,这样Halloween,Easter,May Day,Children’sDay,National Day等节日就很顺利地教下去了,这样用过渡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孩子们大都很有兴致,记得自然更加牢固。

三、温故而知新,旧知带新知

英语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是学生学了新知识就忘了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过渡语用旧知引入新知,能让学生用“我会”的心态去吸收新知识,优化学习效果。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7 At a snak bar B部分的学习中出现了10个新单词,我运用3年级学过的句型“What wouldyou like ?I’d like…”进行教学,先出示学生学过的单词,再引入新单词hamburgers,sandwiches,biscuits,等,通过旧知带新知的方式,学生发现新单词学习并不困难,衔接的自然,优化了教学效果。

四、巧用过渡,理解生词

高年级的语篇教学大量出现,内容多,句型复杂,经常夹杂着生词,让学生读起来有些吃力。因此,老师过渡语的使用就尤为中重要。例如在5B Unit9 The English Club课文中有different一词。教学时,我没有用干巴巴的中文来解释,而是用课文中几个同学自我介绍的归纳,然后告诉学生:“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What does different mean?”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

五、拓展课外知识,提高口语与书面语表达

拓展运用环节是每堂课的必要环节之一,使用好过渡语,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8 Open Day教学完课程后,教师让学生观察班级内的摆设和物件,再出示图书馆的图片和教师办公室的图片: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lass?/What canyou see in the library?让学生在操练中复习知识,接着让学生小组进行介绍:Please introduce the class or the office。最后进行书面语表达。

这种无痕的过渡,让拓展训练变得更加合理,让他们善于表述,乐于表达,让每个学生说英语都有成就感。

有效过渡 篇11

1.英语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初中侧重基础的语法知识,而高中侧重具体地使用英语。初中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兼顾读写能力的训练;而高中在兼顾听说能力训练的同时,侧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由此,高中英语学习与测试的重点已从初中的基础知识转向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

2.知识广度与难度的拓展。高中英语的知识容量不断加大,以词汇为例,初中阶段要求学会使用1500—1600生词,2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而高中则要达到2500—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语法结构也明显复杂起来,高于课本。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

3.教学方式的差异。在英语基础知识学习上,初中以教师讲解、归纳后学生记忆、操练和考查为主要形式的单向灌输;而高中则是在教师指导与组织下,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合作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从语言现象中归纳出本质规律,然后在练习中进行运用。

4.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而高中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富于引导性、组织性,学生学习更趋于自主化、合作化。因此,学生如仍沿用初中学法而不进行预习、复习、总结等自主规划,只会使初高中间的落差越来越大,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面对以上问题,如何解决好初高中外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那么如何顺利实现初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过渡,从而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做法。

1.高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科学的过渡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整体认知学生特点,不断摸索适合高一新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重新带入新英语殿堂,才能顺利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

(1)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与展示,从而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制有趣的幻灯片,还可以自编英语小剧,开展英语辩论赛,实行每天一支英语歌,从而始终保持英语课的新鲜感、亲切感,使学生愿听、想听,好好听。

(2)加强词汇和短语的积累,打下扎实的基础。词汇是英语最基本的要素,英语学习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学习者对词汇掌握的多少,所以高中英语学习词汇是基础。教师应注重学生词汇积累习惯的培养。在平常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朗读、多听写,多背诵等,多总结,多应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词汇和语言表达形式,对口语和写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词汇和短语教学。如利用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建立词汇联系;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寻找、发现短语;多做英语释义,使用同义词、反义词、旧词解释新词等。还要引导学生多翻字典,多选一些英文课外读物,也对英语词汇和短语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

(3)通过科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新课标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需要建立一种英语课堂的任务互动教学模式。我们实行的主体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导入,讨论,质疑,点评,检验等课堂形式,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力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尝试、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学案导学式以及循环大课堂等学习模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4)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如何有计划地学习,如何做好预习,如何整理笔记,如何复习巩固,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学习的习惯。同时加强学生听力、阅读与书面表达的具体能力,学会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变被动地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2.指导学生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高中与初中的英语教材相较,明显体现出“深、难、多”等特点,因而要培养学生使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包括预习、听课、完成作业、复习总结等。

(1)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有效地进行预习工作将事半功倍。

(2)听课是学习过程最重要的环节,听课效率高的学生往往能够在课堂上掌握教师讲授的大部分内容,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课后巩固作业十分重要,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

(4)同时,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经常翻阅词典的习惯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条好途径。

(5)阅读是语言的源泉,为了使学生尽快从初中应试英语转到高中交际英语上来,我还特别加强阅读训练的指导,从实践中体会做阅读的技巧。

3.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认真上好第一堂英语课。包括作自我介绍,介绍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教师,更愿意接触教师。而且,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观念的肯定,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我,告诉他们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树立自信,变被动为主动,从学英语中寻找乐趣,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求教学艺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做到幽默风趣等。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自己,上好自己的英语课。

总之,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教材的转换与知识的增多。从根本上讲,应当是培养基础语言与实际应用语言的区别。高中教师必须反思教学理念,探究学生学习规律,总结有效教学模式,抓好课堂教学,做好学生指导,较好地实现初、高中英语的平稳过渡和衔接。

在过渡中寻求突破 篇12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我国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 “创新驱动”势在必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今年两会上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许多代表认为应当充分发挥低碳经济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控制闸”和“调节器”的作用。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执行者, 只有承担起社会责任, 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运营管理的决策之中, 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同时, 降低由此带来的环境、法规、市场等风险, 并且提高企业的资源环境利用效率, 最终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在全球“世界工厂”的地位奠定是以初级加工制造业为基础的。随着以资源换资本技术战略的转移, 需要正确认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提升产业竞争力, 深化出口。欧美发达国家需求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低速恢复的格局, 出口企业在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尽快从低附加值的生产向产业链的上游升级的同时, 还需要通过开拓发展新兴市场来寻求突破。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内需消费被寄予厚望, 而“自主性内需增长”才具有源动力。动力来自从主动工业化向主动城市化过渡, 需要农民工成长为真正的产业工人, 融入现代城市生活;需要劳动者报酬在国民经济中比例的提高。企业能顺应发展趋势, 以人为本, 关注员工的幸福与尊严, 就能留住优秀人才、留住熟练工人, 拥有企业的美好未来。

【有效过渡】推荐阅读:

施工过渡05-28

过渡策略06-08

过渡工程06-22

过渡方法07-28

网络过渡07-29

顺利过渡08-18

艺术过渡08-21

过渡经济08-29

过渡金属05-21

过渡期07-16

上一篇: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下一篇:教师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