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市场分析

2024-06-04

智能卡市场分析(精选12篇)

智能卡市场分析 篇1

亚太区拥有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智能卡市场。不断壮大的电信行业是促使智能卡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这包括中国和印度3G服务的推出、EMV智能卡的广泛应用以及政府采用智能卡身份认证加强保安。最令人瞩目的是非接触式智能卡的发展, 尤其在移动付费方面, 这在新加坡的Ez-Link卡、韩国的T-Money交通智能卡以及台湾的悠游卡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市场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表示, 2008年非接触式智能卡所带来的收益为7.694亿美元, 预计到2014年将高达13.56亿美元。

在中国, 《金融IC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出台, 让银行EMV (Europay、Mastercard、Visa三大银行卡)标准迁移工作如箭在弦, 为产业带来了近200亿元的商机。2008年, 中国银联和各家商业银行共发出16亿张银联卡(Union Pay), 处理超过数以万亿元交易, 成功推动了安全支付服务和银行卡产业的发展。

此外, 随着电信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面对3G和全业务时代, 运营商已经认识到智能卡的重要性, 纷纷开始制定并开展大范围的智能卡技术和应用创新, 高质量的电信智能卡将成为重点。多功能智能卡方便老百姓支付水费、电费、煤气、城市交通等公共服务, 实现一卡多用, 现在已有超过170个城市发出1.5亿张城市卡, 交易次数已达到4.6万亿次。

智能卡市场分析 篇2

2018-06-18

对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业界人士基本都统一看法,2018年无疑是进入存量竞争的状态,即总出货量或将无法有所增长,在此基础上,手机厂商在市场所占份额将会由于竞争而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则主要围绕“马太效应”展开,即大鱼吃小鱼,前几大品牌在市场的占有率将继续上升,而中小品牌的市占率则出现危险被侵占!

时至2018年中旬,据旭日大数据统计上半年1-5月份的数据,以及对下半年出货量进行详细调研后的预测,2018年国产前四大手机品牌依然是华为、OPPO、小米和vivo。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出货量今年将会大幅度提升,将逐渐逼近苹果!

2018年国产手机出货量预测: 马太效应继续加强,华为出货量2亿部逼近苹果

据旭日大数据调研数据预测,2018年华为的出货量将达到1.99亿部,已经达到了近2亿部,与2017年的1.59亿部相比,同比增长25.15%,而苹果去年的出货量是2.15亿部,这也就是说,今年华为与苹果之间的出货量的差距大幅度缩小,而在前不久,市场有消息称,苹果警告供应商,今年下半年的新机出货量规划是8000万部,与2017年的1亿部相比同比下降20%,更为严重,如果苹果今年的出货量有所下降的话,那么,华为今年的出货量极有可能与苹果并驾齐驱!

其次是OPPO的出货量,OPPO今年的出货量相比而言较为稳定,预测其今年出货量为1.18亿部,将近1.2亿部,从上半年来看,第一季度出货量为1809万部,第二季度环比大幅度提升超过了3000万部,而在接下来的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将会继续稳定上升,分别突破3300万部和3600万部!小米今年的出货量则会大幅度提升,在去年维持了高增长的情况下,小米2018年出货量预计将增长到1.1亿部,与2017年相比将增长近2000万部,同比增长超过20%。从小米每个季度的出货量来看,虽然都维持上升的趋势,但是前三个季度单季度出货量却从未突破3000万部,直到第四季度出货量首次突破3000万部!对于小米而言,今年出货量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来源于海外市场,尤其是印度市场,据手机报在线了解到,其代工厂卓翼科技正在为其在印度开设新的厂房!

而vivo今年的出货量情况还不错,整体情况依然维持了去年的稳定势态,出货量近9300万部。从vivo今年的市场战略来看,看似十分“冒进”,其实不然,这更多的是vivo此前长期累积的技术的一种体现,进入2018年以后,很明显的可以看出,vivo已经开始从敢为天下后上升为敢为天下先,如最早大规模量产屏下指纹的X21,再如近期屏占比达到了91.42%的NEX,同时也去掉了全面屏的刘海,并且搭载了升降式摄像头!

从整个上半年来看,对于华为而言,据旭日大数据从供应链端得知,华为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的增长主要是靠4月份,而其在5月和6月均出现了下降的情况,所幸的是,其5月份的出货量延续了4月份的火热势头,出货量依然超过了1800万部。当然,在今年上半年,这四大品牌中华为表现可谓最佳,其中的功劳荣耀系列占比很大!

而另外三家OPPO、小米和vivo,在上半年的每月的出货量并不是很乐观,尤其是上半年1月份和2月份,由于受到季节以及全面屏市场的影响,1-2月份主要处于清理库存阶段,所幸的是,从3月份开始起量,并在后续两个月发力。

从国内外市场销量占比来看,在华为、OPPO、小米和vivo这四家来看,华为与小米的国内外市场占比较为均匀,基本上维持在50%左右,尤其是小米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其国内市场占比只有49%,其余均为海外市场,从小米海外市场布局来看,2018年除了主攻印度市场以外,同时还开始进军欧洲市场。据手机报在线了解到,小米在印度市场的定位与国内一样,依然主要是中低端为主,而vivo在印度市场依然稳中继续上升!

同时,OPPO此前由于在印度市场的战略调整,导致其出货量有所下降,今后其在印度市场则主要将会以中篇高端为主,而华为在稳定欧洲市场以后,今年也开始大幅度进攻印度市场,近期更是在印度市场进行了管理层调整!从目前来看,国产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势必会越加激烈!

此外,在华为、小米、OPPO和vivo在售价布局方面,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5月份,售价在1500元以下的出货量,华为占据了50%左右,而小米则更是高达79%,相比之下,OPPO与vivo显然在这方面更加优势,其售价在1500元以下的出货量占比十分小。

细分看来,华为1500元以下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达到了50%左右,从另外50%来看,主要是1500元-1999元机型以及3000元以上机型,其在2000元-3000元之间机型出货量占比最小!小米同样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一价格区域,主要被OPPO和vivo所占领!OPPO在1000元-2000元机型和2000元-3000元之间机型占比相差不大,相对来说,欠缺的则是3000元以上的机型!

小米手机主要局限于1500元以下,其出货量在这一区域占比高达79%,很显然,对于小米而言,其更主要的是在于低端市场,尽管其多次发布高端旗舰机,但是销量并不理想,走量的依然是靠低端机!这与小米的市场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小米而言,其一直秉承的是低价策略,再结合线上互联网销售模式将出货量提高,智能手机对于小米来说,更多的是在乎用户群体,是其生态链中累积用户群体的主要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vivo,vivo智能手机售价主要在1500元-3000元之间,售价在3000元以上出货量占比情况,vivo仅次于华为,如果vivo在1500元以下市场发力的话,其出货量或将会快速增长!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智能手机市场竞争至今已经十分惨烈,并且市场需求相对而言放缓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国产前几大智能手机厂商开始再度深耕1000元以下智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价格甚至下探到600元以下,而在这一市场,小米表现最佳!同时在1000-1500元的市场,四大品牌的竞争则更为激烈!

此外,在1500元-2000元之间的市场,对于这一区域可谓是OPPO与vivo的大本营,两者在该市场的占有率十分之高,尤其是OPPO的A3可以说是独领风骚,而vivo的Y系列也表现很好。华为在Nova青春版进入该市场以后,今年也推出了畅享8 Plus成功抢滩,而小米在去年推出了A1以后,今年继续推出了小米8SE版本试图主攻该市场,相对而言,在这一区间,小米表现的最差!

继续上探到2000元-2500元之间的市场,该区间依然是vivo与OPPO的大本营,两者在该市场的表现十分强劲,而小米在该区域则几乎为空白,华为也主要是靠荣耀以及麦芒系列支撑,但出货量远不及OPPO和vivo!

而到了2500-3000元这一阶段,同样主要被vivo和OPPO所霸占,从单款机型出货量来看,OPPO R15一枝独秀,而vivo X21也表现良好步步紧逼,此外,vivo 的X20以及X21i两款机型表现也很好,华为和小米在该区域依然较为欠缺!

在3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从上述可知,华为的P系列销量十分不错,成为今年上半年国内旗舰机的主流机型,在国内前四大品牌中,华为在高端旗舰机的表现最为亮眼,而从今年来看,vivo往高端市场的发展的力度十分大,如近来发布的NEX,其最高价更是达到了近5000元,这是vivo在高端市场发力的重要体现,从vivo的战略规划来看,其今后在高端市场也将会继续推进!

2018年智能手机主要竞争点:

全面屏大尺寸+大内存+多摄像头+屏下指纹 1、6GB+128GB将成旗舰机主流配置

从配置方面来看的话,今年的智能手机竞争一大热点就是内存,其中华为、vivo、OPPO、和小米均是如此,如OPPO在R15上选择了6GB+128GB的配置,而到了下半年,OPPO在R系列将会继续采用更大的内存,而vivo发布的NEX最低配置同样采用了6GB+128GB的配置,在最高版本甚至采用了8GB+256GB的配置,这在国产手机中可谓独领风骚!

2、处理器站队现象十分严重,三足鼎立趋势依在

从当前处理器市场来看,主要是高通、展讯以及联发科,其中高通此前主要局限于中高端市场,但是从这两年来看,由于受到市场影响,导致其不得不下探到中低端市场,乃至在国内成立了合资公司,主打的就是低端市场,当前市场最担心的是,随着高通在低端市场的继续发力,其将会对联发科造成很大的冲击。

毫无疑问,在处理器市场的竞争,接下来会更加激烈!尤其是当前智能手机出货量集中化越发严重的情况下,对于所有的供应商而言,可以说拿到了前几大手机品牌的订单,才能够稳定企业的运营与市场的占比,一旦失去前几大厂商的占比,今后在市场的,用如履薄冰来形容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可谓丝毫不为过!

从国产前四大手机品牌5月份处理器阵营选择来看,华为一如既往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海思芯片,其采用海思芯片占比已经达到了75%,采用高通的占比为8%,采用联发科的占比为17%。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主推的P20、畅玩7X和畅享8 Plus等热销机型,均采用海思芯片。而小米5月份则全部采用的是高通的芯片!

5月份OPPO则主要选择的是联发科芯片,如此前主推和热销的R15采用的是联发科的P60!对于OPPO而言,主要采用的都是联发科芯片,此前采用高通芯片占比并不高,但随着R15采用了联发科的P60促使其在OPPO阵营的占比有所提升!

与OPPO截然相反的则是vivo,5月份vivo主要是以高通为主,如6月份发布的NEX系列,全部采用的是高通处理器,电容指纹版采用的是高通骁龙710,第三代屏幕指纹版则采用的是高通骁龙845!3、5.7寸大屏幕引领市场潮流

众所周知,从2017年开始,全面屏就开始盛行,尤其是到了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热炒全面屏概念,如最近vivo最新发布的NEX,其屏占比就达到了91.24%,屏幕尺寸更是达到了6.59英寸。

4、OLED在屏市占率继续提升

从华为、OPPO、vivo和小米来看,其中华为5.7寸以上的智能手机占比为60%左右,而小米也在60%左右,而OPPO与vivo5.7寸以上的智能手机占比则更高,在70%左右!在全面屏的推动下,相信国产手机的屏幕尺寸还会提升的空间,这对于面板产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从面板市场来看,这两年来OLED面板在市场的应用率十分之高,最初在OPPO和vivo的带动下,华为也开始采用,不过整体来看,当前国产手机中主要是OPPO和vivo采用的多,占比在65%左右,而华为则主要是在高端旗舰机方面,采用占比在10%左右,小米的则采用更少!不过,今年华为和小米会有更多的智能手机采用OELD,尤其是华为,采用OLED的占比将会提升,主要受益于其旗舰机的出货量!

5、全面屏继续推进,市场占比超过70%

全面屏作为这两年来智能手机最大的热点,当前智能手机厂商所推出的手机大部分都是全面屏,从5月份数据来看,华为、OPPO、vivo和小米这四大品牌总计这一比率高达70%,其中华为与小米主要以18:9为主,而OPPO则主要以19:9为主,vivo则主要是以19:9和18:9为主,不过,其NEX则是19.3:9,在未来,19.X:9的机型想必会更多!

6、双摄像头已成标配,三摄像头趋势越加明显 除了全面屏成为智能手机必然的趋势以外,多个摄像头近些年来的发展同样如此,在2017年,智能手机摄像头主要以双摄为主,但是到了今年,开始启动了三摄像头,在旭日大数据看来,摄像头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并且已经从硬件上升到软件,硬件方面,在双摄成为标配的同时,三摄像头趋势也开始显现,而在软件方面,围绕AI和人脸识别以及3D结构光的趋势同时十分明显!

7、后置指纹为当前主流,屏下指纹下半年全面铺开

在全面屏的影响之下,屏下指纹顺势而出,早在今年年初,vivo X21就大规模采用了汇顶的屏下指纹,随后华为Maste RS也采用了汇顶的屏下指纹,紧接着小米8探索版同样采用了汇顶的屏下指纹,而在近来的vivo NEX,汇顶更是成为独家供应商,在屏下指纹市场,无疑汇顶成为最大的赢家!

当然,上述屏下指纹也主要是在高端旗舰机,而在中低端市场,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电容式指纹为主,由于受到全面屏的限制,导致手机厂商不得不采用前置窄边框前指纹和后者指纹,其中华为主要是前者窄边框指纹以及后置指纹,而小米主要是后置指纹,OPPO则主要是后者指纹,vivo则是屏下指纹和后置指纹!

8、快充依然是主流,电池容量不断升级

智能手机充电一直是业界难题,除了电池容量提升以外,也促使近些年来快速充电成为业界热点,当前华为、OPPO、vivo以及小米均在大力推动快速充电,整体看来,快速充电依然是市场的重要竞争点所在!

从电容容量来看的话,华为主要选择3000-3499mAh以上,占比超过了80%,而OPPO主要是在3000-3499mAh,小米则主要是采用3000-3499mAh和4000mAh以上,同时,华为和vivo还有少部分机型采用的是2999mAh以下的电容容量!

智能卡市场分析 篇3

在工业领域,以油田开采为例,通过在井场、站库等现场安装数据自动采集、监控装置及自动化控制设备,实时采集各项生产数据和工业视频信号,通过网络将这些数据、信号传输到后方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或中央控制室进行集中管控,应用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综合处理与分析,提供生产指挥决策支持,达到生产操作自动化、生产运行可视化、管理决策系统化的目的。

在民用领域,以智能家居为例,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进行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在商用领域,以未来商店为例,采用RFID技术,在智能化管理商品的入库、上架、支付、防盗等环节,实时感知商品的位置与状态,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商品管理的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

国产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渐在各个领域内迈开步伐。浙江网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新智能)通过提供以高性能智能传感器、传感网络为核心和以标签数据服务为核心的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已取得在高速列车智能化产业的突破性进展,并向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航运船舶、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科技地产等方向稳步拓展。

乘产业激流勇进

在今年召开的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网新智能的身影也活跃于其中,与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行业问题,向业界展示了其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型产品,为物联网行业提供设备、系统集成、维护服务等全方位综合解决方案,借此契机努力推动公司发展以及国内物联网行业的进步。

网新智能技术总监金静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物联网受政府主导的情况居多,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的创新与成熟,物联网已逐渐渗透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

据介绍,网新智能是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与网新中央创新研究院共同投资下创建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引擎和产业化阵地。基于传感器技术、传感网络技术、控制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网新智能致力于成为优秀的行业高端设备供应商和行业核心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多元化经营格局形成

在进一步的了解中,金静阳透露,公司在工业应用方面,希望走较高端路线,主要以大型企业以及政府客户为主要渠道进行开拓;在民用物联网领域,则是以大规模可复制化的系统模式来推广解决方案。物联网涉及面较广,虽然业务范围可以做面上的分拆,但是其中也是点面结合,环环相扣。紧抓物联网这条主线,公司现已形成了包括IT服务、机电总包、城市建设服务等三大业务单元的多元化经营格局。金静阳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网新智能的优势专长以及代表性解决方案。

智能列车解决方案

浙大网新集团与浙江大学联合筹建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并主体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智能高速列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样车研制》,以新一代CRH380AL,CRH380BL,CRH380CL三列样车为载体,构建了以高速列车为核心,以全息化列车状态感知和动态数字化运行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智能处理与交互为支撑,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决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并提供数据通信、服务资讯、电子票务等个性化服务。

作为国家提升中国高速列车安全、品质、效率一大创举,智能列车系统在整合列车现有数字化资源基础上,构建了适应列车动态信息获取的传感、物联、车载传输网“三网融合”的车载感知网络,并通过自主开发的铁路专用标签及适宜于列车特有工况(震动、电磁干扰、电源波动、高温差、高湿度等)温度、压力、应力、电流、电压、加速度等新型智能传感器,对列车走行系统、动力系统、承载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控制(见图1)。

截止2013年3月,智能列车系统各类设备已通过铁路系统各类产品认证,在京沪线初步完成了30万公里(10万公里空载,20万公里载客)正线试验,三列样车的列装和运行评估预期将在年底完成。

智慧油田

网新智能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实现“三优一减”,即:优化工艺流程,强化过程监控,降低安全风险;优化管理方式,简化组织层级,实现扁平管理;优化组织结构,控制用工总量,提高劳动效率减少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金静阳介绍,该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是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紧紧围绕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操作每个单元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生产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同时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并能根据生产管理特点,按流程建立劳动组织架构,优化一线员工布局,从而把人和机器的效率发挥到最佳水平(见图2)。

物联网实验室

在取得了高铁和油田两大工业行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网新智能又专注于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室配套教育建设。

面对物联网人才培养“三无”的尴尬困境,金静阳进一步说到:“以前的物联网实验室建设,一般是以推广物联网实验箱为主,但是我们意识到,这样的系统解决方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现在在基础试验箱的基础上,去推广应用系统的教学性试验设计。”

正是看到了专业人才培养在公司建设及产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网新智能提出了深化基础、结合实践、把握趋势、创新应用四大物联网实验室特色,通过各种基础实验课程,使学生深入掌握包括RFID、Zigbee、传感器、软件中间件等等在内的各种物联网基础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物联网技术的最新应用的模式时,参与到系统开发设计的互动过程中;并通过电子竞赛、论坛交流、参观产业化基地、公司实习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把握(见图3)。网新智能希望通过为新兴的物联网相关专业提供专业、可靠、紧跟趋势的实验室系统和配套教材,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此外,在智慧化的交通、家居、出行、图书馆、商店、楼宇等领域,网新智能均已收获不少的成功经验,稳抓战略主线,多元化齐头并进,遍地开花。

战略与愿景

智能卡表购电系统分析 篇4

卡表购电作为一种已经普遍使用的电费回收方式, 实行的是“先买电后用电”的商品交换原则。客户通过IC卡将所购电能数预置到该电能表中, 电能表据此数据经处理、识别而提供客户用电。这种使用预付费电费表收费的形式, 最早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出现, 先是在东北使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天津、南京、北京、贵州等地相继交大规模地使用了这种收费方式,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均开始使用。

2 卡表购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卡表购电要求客户先缴费再用电, 从而在源头上杜绝了电费拖欠的问题, 大大减少了电费的回收风险, 减轻了电费回收人员的工作压力, 能够很好地缓解经济危机对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带来的冲击。然而, 随着卡表购电的推广, 这种电费回收方式也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电费缴纳途径单一

(1) 目前电卡表售卡、充值点单一, 只有在供电营业厅可以办理, 因此客户购买IC卡及充值受时间、地点约束, 必须在供电营业厅营业时间范围内进行购电, 很不方便。

(2) 由于临时用电客户全部为卡表购电, 这部分客户用电量大, 购电金额也偏大, 一般采用银行转账, 但为了保证营财系统对接以及“二次销账”的要求, 只有在确认钱款到账后方可充值, 这就造成客户不一定能够及时购买到所需电量。

2.2 客户购电时不能当即出具发票

由于目前供电公司电卡表推行的对象有非居民客户, 这部分客户一般都需要发票做账, 而供电公司的预付费卡模式为预收制, 只能先出具收据, 待抄表核算后方可换取发票, 这不仅仅给客户带来不便, 也给我们自己增加了相当多的工作量。

2.3 电卡表欠费引发矛盾

(1) 电量用完后, 由于卡表质量问题或者接线问题并未跳闸。

(2) 卡表上仍有电量, 但系统内显示欠费主要出现在临时用电客户和增容客户, 临时用电客户在买电时是直接按电度电价买的, 而实际结算时, 因为有变压器且为高供低计, 所以还需计入铜铁损, 这就造成卡表电量与系统内不一致, 而增容客户则是因为增容完成后未把旧表示数结清, 所以部分卡表购电的费用冲抵了旧表欠费, 造成卡表有剩余电量而欠费。

2.4 新装、故障卡表客户无法及时通电

在新系统中, 新装客户流程可以在未归档的情况下建档制卡, 但是新建档案时需要填写许多表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是从流程里无法查看的, 包括表的型号、厂家等等, 所以未归档制卡的实用性并不强, 而办理故障、验表等业务的卡表客户常常陷入一个怪圈, 前不久有个预付费卡表客户在营业厅办理验表, 几天后旧表换了下来, 客户赶到营业厅办理新卡, 可是由于验表需要时间, 系统内流程无法立刻流转结束, 而流程不完结, 新卡无法办理, 没有新卡, 客户就无电使用, 这就使我们和客户都进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如果按规定, 这个客户就无法立刻用上电, 如果为客户先归档流程, 那验表不合格如何退补电费和验表费又是个问题。

2.5 营业厅售卡人员对卡表的认识有限

电卡表从安装到制卡、售卡、用卡是一个连续而又复杂的过程, 每个环节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就造成无法用电, 所以电卡表的故障类型初步判断就很重要, 而营业厅售卡人员对卡表的认识是有限的, 仅仅通过客户不专业的描述和读卡的结果就准确地判断出是表的问题、还是卡的问题、抑或是客户用的问题是个难点。

3 对卡表购电存在问题的思索

(1) 关于电费缴纳。增加供电公司收费网点, 让用户可以到网点实时充值;与银行接洽, 开展银行联网购电服务, 加快研发推进网络购电充值服务, 以达到卡表购电24小时无障碍充值的目的。在客户新制卡时告知客户, 宣传使用POS机刷卡、汇票缴费, 如客户确实需采用银行转账方式, 提醒其提前进账。

(2) 关于电费发票:采取购电制预付费方式, 实时出票。

(3) 每月发行电费时对卡表欠费客户及时清理, 组织专人对卡表欠费用户情况进行分析, 对确属接线或表计问题的应及时处理;对于临时用电客户, 应如同负控客户, 相应提高设置电价, 如315kVA及以下客户, 电价设置应大于电度电价* (1+0.015) , 315kVA以上客户, 电价设置应大于电度电价* (1+0.01) ;对于增容客户应在办理新卡时, 根据拆表电量估算出旧表电费并预存于该户号下以供冲抵。

(4) 严格控制抄表员对电价调整的随意性, 做到调价有依据, 对随意调价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抄表员进行追责。

(5) 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与联系, 涉及电卡表故障处理的各环节人员接到电卡表故障通知后, 应在第一时间处理, 并及时通知下个环节处理人员, 减少流转时间。

(6) 加强对营业窗口人员的培训, 提高电卡表故障类型的识别能力, 降低非故障电卡表更换数量, 节约电卡表资源, 减少客户断电时间。

4 结语

智能手机swot分析 篇5

【关 键 词】智能手机行业,SWOT,分析

【报告内容】

一、优势

首先,国内3G与无线网络的不断完善为智能手机的发展搭建了平台。国内市场 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竞相布局,3G网络的覆盖率得以不 断提高,网速也不断提升。相应地,国内3G用户也迅速增加。数据表明,运营商新 增3G用户整体占比达80%。同时,WiFi也成为三大运营商竞逐的焦点。这一切都 在无形中为国内智能手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其次,得益于安卓系统的盛行。如今,在智能手机江湖中,安卓是当之无愧的 老大。市场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Android的市场占有率相当惊人: 52.5%—超过一半的市场。而2010年它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5.3%,增速超过100%,着实令人惊叹。第三,运营商的大力支持。智能手机的发展离不开三大运营商的补贴与服务。在上文提到的六大国产品牌中,除OPPO外均与运营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运营 商的定制与优惠套餐,降低了智能手机的市场门槛,吸引大量用户加入到智能手机 的队伍中来。而三大运营商千元智能手机策略的实施,更是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智 能手机热潮。

二、劣势

近年来国产手机厂商以多样性的产品线、抢食中低端市场的策略赢得了不少用 户。然而,缺乏品牌影响力、产品创造性不足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机会

目前国产手机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恰恰是这部分市场用户的巨大需求推动 国产手机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上位。但长远来看,要想在用户心中形成良好的品牌 效应,绝不能只依靠低价策略,明星产品的打造必不可少。

三、威胁

智能卡市场分析 篇6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97-01

1 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结构的分析,可将智能变电站分为三个层次,即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

①过程层。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是智能化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涉及了数字化采样的相关方面,也涉及了GOOSE网的实现。所以说过程层对整个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性能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智能变电站整个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过程层有着三类主要的功能,首先是电气量的检测,其次也涵盖了对运行设备的参数的检测,另外就是控制好操作执行和驱动。

②间隔层。间隔层设备是用来汇总间隔层实时数据的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对一次设备的保护。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实行其他控制功能,对一些数据的收集、计算和控制命令有着优于其他级别的控制。通过其通信功能也可更好地完成其他层的网络通信功能。间隔层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保证了网络通信的畅通性,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将间隔层下放不仅节约了投资成本也利于推广。过程层设备同时也是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桥梁。

③站控层。站控层的操作系统对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站控层有比较完善的软件系统,且能够保证操作执行的正确性。还有相当强大的管理功能、便捷的统计功能。同时它也具有各种实用的开票方式。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操作和开票。站控层设备最主要的功能是将数据信息汇总并准备无误的传送到控制中心。具有可操作智能变电站整个的闭锁控制的多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对过程层和间隔层的保护,加强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2 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技术分析

①主变压器。主变压器是由多个单元组成的,它包括了在线检测溶解油中的气体、微水、湿度和局部放电等。通过对主变压器的研究,检测功能这一块有了很大的突破,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逐渐转变为完善的系统。这样不仅可以更有效的对一些主要部位的零件进行更好地检测和控制,也可以比较好的了解到设备的运行状态。

②智能化开关设备。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开关设备已经满足不了人类的追求了。通过对开关设备的研究使得开关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安装智能组件装置后,就可以实现“无人”的运行操作,一次设备自主监控、报警信号、闭锁功能和多种指示等相关功能的运用,还能更好地显示开关的断开、合毕的状态,具有更人性化的特点。并且,它也可以温度湿度高低的指示自主调节,还有语音提示功能用来防止出错和因过热而报警的智能化装置。

③电容性设备。关于电容性设备的智能化就显得相对简单一点。主要是通过完成某种介质的损耗因数、电容量的大小和电流的不平衡的监控与检测来掌握电容性设备具有的绝缘特性。将电容性设备智能化,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智能变电站工作上的繁琐事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电子式互感器。要想实现变电站的良好运行,电子式互感器是主要设备之一。电子式互感器在继电保护上、电网观测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也为更好地提高整体水平而奠定了不错的基础。其电子式互感器主要的原理是电磁感应,通过线圈、运用电阻及电感分压的方式较好地制作电子式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在技术上采用了电源供电,一定意义上节约了能源,还通过电子的模块来实现其可靠性。其优点也使人眼前一亮,减少了工作中危险,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火灾和危险的爆炸,起到了保护的作用。绝缘性能强,可完完全全分离高压与低压。还具备节能、环保等功效,经济效益好。

3 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提出的建议

①更好地实现信息互动化。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核心部分之一。只有更好地实现信息互动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于当代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一体的要求。才能在未来大量新型电网技术中脱颖而出。通过实现信息互动化,可在智能组件、网络通信技术、电源信息一体化等多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和成功。信息互动化也可以使资源共享,让信息资源得到统一,既节省了资源又节约了时间,也更利于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管理。

②更有效的控制网络化。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化也日趋重要。更好地利用高科技将网络普遍化也显得十分有必要。根据在线设备的运行与制作,加强网络化的管理,避免因疏忽而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失。控制网络化,更有效地从本质上杜绝了事故的发生,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智能变电站的各种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内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智能组件装置。通过其有效的控制网络化,使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有了相应成就和突破,为智能变电站电网的运行与管理提供数据,助于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管理和正常稳定的运行。

4 结 语

通过以上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相关分析与讨论,智能变电站在发展上取得的更好地优势。在目前看来,智能变电站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不断地改进和更好地发展。所以仍须更快的加大研究步伐,为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和实施做铺垫。随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变电站将成为电力工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运用新技术,将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发展到最好,使之更可靠和更精准。

参考文献:

[1] 罗理鉴.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的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2] 张,陈磊.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J].经营管理者,2011,(23).

[3] 宋友文.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6).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现状分析 篇7

在硬件成本下降、规模量产等因素的驱动下, 智能手机价格不断走低, 加之三大运营商的终端补贴和宣传造势, 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4月份全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528.7万部, 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811.4万部, 比2011年同期增长287.6%, 首超功能手机出货量, 市场占有率达到51.3%。与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攀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功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国内市场正逐步加快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过渡。

2 中国手机市场的结构分析

2.1 手机用户规模

根据三大运营商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第一季度, 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达到1.36亿户。移动用户数达到6.67亿户。联通用户数达到2.095亿户。三者相加, 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0.125亿户。这一数据超过了欧洲的总量, 是北美市场的三倍。

2.2 智能手机用户规模

最新数据显示, 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3亿人, 环比增长13.8%。

2.3 出货量规模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 2012年1-9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72亿部, 比2011年同期增长183.4%。受智能机性能及价格等因素的驱动, 第三季度智能手机销量再创新高, 智能手机市场销量达到4980万部, 环比增长31.1%, 同比增长154.9%。

3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集中度

3.1 销售份额集中度

最新数据显示, 2012年第三季度三星以17.8%的份额领先于其他对手。排在前五的手机品牌还有联想、酷派、华为以及中兴, 占比分别为13.2%、10.9%、10.6%、9.7%。本季度HTC销量较上季度有所提升占比达到5.7%。苹果由于在国内推出产品太慢份额下降至4.8%。诺基亚3.4%, 摩托罗拉3.0%, 金立2.3%, 天语2.1%, 其他16.5%。根据以上数据,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CR8=76.1显示出很强的寡占形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国产智能手机占到了54.5% (其中中华酷联占到了44.4%) 。

3.2 操作系统集中度

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操作系统中安卓份额持续扩大, 达到67.0%, 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塞班系统持下滑趋势, 本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份额下降至17.3%。另外本季度IOS系统份额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 为10.7%。Windows Phone系统2.7%, 其他占2.3%。

手机操作系统中, 安卓和IOS和占77.7%, 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塞班虽然还有17.3%的份额, 但是是源于诺基亚以前的巨额销量所支撑的, 随着诺基亚宣布放弃塞班系统, 塞班系统消失只是时间问题。而Windows Phone系统虽然只占到2.3%的份额, 但由于有微软和诺基亚强大的技术支撑以及微软在桌面电脑端压倒性的占有率, Windows Phone系统的前景还是审慎和乐观的。

3.3 价格集中度

在不同价位智能机销量方面, 第三季度1000~2000元的智能手机占据主流, 占比为45.2%, 1000元以下的达到33.7%, 两者共占据78.9%。此外2000~3000元的智能手机销量占12.8%, 3000~4000元的智能手机的销量占4.6%, 4000元以上的占3.7%。

在体现厂商实力的高端手机市场, 国内3000元以上手机市场90%的份额被苹果和三星两家占据, 剩下10%则由索尼、诺基亚、HTC等少数国际化品牌瓜分。至于国产品牌, 在该区间市场占有率则几乎为零。

3.4 利润集中度

虽然国产品牌智能手机占据了国内过半的市场, 但都集中在低端市场。三星和苹果占据了手机市场99%的利润, 而国产品牌和其他国际品牌只能去争夺剩下的1%的利润。

以上分析可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是高度寡占的市场。从销售份额来看, 国产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过半;从价格集中度来看, 国产品牌集中在两千元以内;然而从利润角度看, 超过五成的销售份额却只能是和众多厂商争夺剩下的1%的利润额。

4 国产品牌厂商SWOT分析

4.1 S优势分析

4.1.1 国产品牌厂商更了解国内市场

国产品牌扎根于国内, 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消费习惯, 因而更了解消费者。智能手机是以消费者的体验为生存条件的, 如果能按照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来设计手机和相应的系统 (例如小米深度改造的MIUI系统在国内很受欢迎) 生产更加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手机, 那么就大有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取得优势。

4.1.2 国产品牌厂商在国内有着更为成熟的销售渠道

国产品牌长期耕耘国内市场, 组建了完整的销售网络。同时由于小米的营销创新被各厂商模仿, 网络销售也风生水起, 国内产商纷纷与电商企业如京东商城等合作, 华为等企业组建了自己的网上商城, 开辟了新的营销渠道。加上传统的与运营商合作、实体店销售等, 在营销渠道上国产品牌厂商有着很大的优势。

4.2 W劣势分析

4.2.1 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链上, 芯片、操作系统等智能手机的关键部件至今仍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即便是显示屏, 核心技术也多集中在日韩厂商手中。国产手机的手机系统基本上是安卓系统或是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国内厂商目前还只有华为研制了自己的芯片, 但只是作为对芯片供应商断粮的替代品, 并没有能在市场上供应其他厂商, 没有市场占有率。

4.2.2 过度依赖运营商

对运营商的过度依赖是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利润稀薄的重要原因。运营商出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 纷纷与厂商合作推出定制机尤其是千元智能手机。表面上看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 超过了50%, 但由于运营商的大幅压价, 各厂商在产品定价上缺乏自主权, 利润甚微。

4.2.3 品牌美誉度不够

品牌美誉度不够一是由于功能手机时代山寨机的冲击, 破坏了国产手机的名誉。二是由于国内手机厂商长期以来是与运营商合作推出定制机, 没有对品牌进行培育。品牌美誉度不够, 同等价位的手机, 消费者愿意出钱买洋品牌, 而不是国内品牌。从华为的产品定价可见一斑。2012年4月上市的Ascend P1标志着华为首次进军高端手机, 定价2999元。2012年9月的Ascend D1定价2699元。2012年11月最新上市的荣耀四核定价1888元。从时间顺序看华为三款精品手机, 价格从2999元到2699元再到1888元, 一路下滑。

4.3 O机遇分析

4.3.1 巨大的市场潜力

国内手机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0亿, 而智能手机用户只有3.3亿, 不到四成。借鉴国外的手机持有量与人口比例, 我国手机的持有量应该与人口的比例超过1.5。伴随3G网络的逐渐全面覆盖和三大运营商的强势宣传, 以及过去几年的市场培育, 国内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认知度大大提升, 功能手机用户向智能手机用户转变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巨大的市场容量为国产智能手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3.2 更快的出货速度

目前高端市场被苹果和三星把持, 在千元手机市场又有众多厂商的竞争, 在中端手机市场留下了空白。国际巨头的中端手机定位还不清晰, 按照目前手机市场快鱼吃慢鱼的现状, 国内厂商抓住机遇率先推出机型就能打开市场。

4.4 T威胁分析

4.4.1 高端手机进军中低端市场

目前苹果和三星牢牢控制高端市场而HTC这样的二线品牌由于业绩不振, 欲进军国内中低端市场, 如果在加上其他洋品牌也卷入的话, 国内厂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4.4.2 低端市场竞争更加恶化

随着联发科的芯片研发成功以及零部件等的降价, 低端手机市场尤其是千元以内准入门槛进一步放低, 各山寨厂商也想加入这个市场,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 产品同质化严重, 竞争集中于价格竞争, 行业利润进一步摊薄。

4.4.3 潜在进入者虎视眈眈

鉴于苹果的赢利模式“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 国内各家互联网企业有进入智能手机的企图。百度、盛大等推出了自己的手机, 360也推出特供机, 虽然反响不好, 但将对行业利润进一步稀释。

5 国产品牌智能手机怎样突围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国产智能手机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然而利润却不到1%。而营销渠道又过于依赖运营商, 没有自己的品牌美誉度, 因而没有完全的自主定价权, 在过去这轮销售热潮中基本上属于赔本赚吆喝。然而国内巨大的市场以及耕耘多年的经验和渠道, 加上国际巨头的战略定位, 都给国产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因而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国产品牌厂商将大有作为。

5.1 加大科研创新和产业链整合

苹果的巨额利润来自于“手机+系统+服务”, 三星则是在整个产业链上有很强的控制权。国产手机要与它们竞争, 必须要加大科研创新, 要制造出机皇级的手机和非一般的客户体验, 这样才能实现产品的差别化才能避免价格战。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建设, 避免被竞争对手专利控制, 不仅增加成本而且面临禁售等制裁。加强整个产业链上的整合。华为单独研发出芯片, 表现出后向一体化的倾向, 这在以后的采购等方面会大大加强话语权。

5.2 创新营销渠道

小米手机的横空出世让国产厂商眼前一亮。小米的销售全靠网络, 这种销售方式省了渠道代理费和中间环节的成本, 让零售价格尽可能做到最低。由于是提前预订厂商还能收取预付款预估销量, 精确采购最低限度控制库存。这种不依赖运营商采购的方式也加强了厂商的自主定价权, 对节约成本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大有益处。营销渠道的创新不仅只有网络, 还有更为创新性的途径, 谁能在下一轮竞争中率先开辟出新的途径谁就很有机会获胜。

5.3 加强品牌美誉度建设

国内著名的手机厂商中华酷联等, 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和运营商合作推出定制机, 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便宜, 性价比高。缺乏品牌美誉度, 同样的价格消费者愿意选择洋品牌, 虽然近几年来国产手机无论是在技术上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消费者对它们的品牌认知度低, 这也是国产智能手机即便生产出高端手机也无人问津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些年却没有听到像当年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这样响亮的广告, 听到的只是最佳性价比的宣传, 没有一个清晰的品牌建设规划, 给自己的产品贴上最佳性价比的标签, 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加强手机品牌建设, 塑造品牌内涵, 国产品牌厂商已经不能再等了。

摘要: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表明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进程的加快, 智能手机的普及已势不可当。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容量巨大, 集中度很高。然而国内品牌厂商却只有市场份额而没利润,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逆势突围, 避免重蹈功能机时代的覆辙, 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智能手机,集中度,国产品牌,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乔枫.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功能机[N].中国日报, 2012-05-10.

[2]周玲.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10亿[N].东方早报, 2012-03-21.

[3]艾媒咨询.2012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季度监测报告[EB/OL].http://dev.iimedia.cn/artide/35750.html.

[4]方南.国内高端智能机三星苹果份额占九成国产几为零[N].南方都市报, 2012-11-06.

[5]方南.国产智能手机夺半壁江山可争利润份额不到1%[N].南方都市报, 2012-06-06.

[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

[7]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中国智能终端技术市场分析 篇8

关键词:智能终端,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

1总体情况

1.1智能终端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具备智能操作系统、一般可以自由接入公众互联网、可以下载并执行各种专门开发的应用程序、具有丰富的多媒体处理能力及人机交互能力等。

特征:常见的智能终端主要包括智能电视机、智能电视机顶盒、智能手机、平板PC、可穿戴设备等,其主要特征包括: 智能终端产品属于消费电子的范畴,市场在消费电子类产品中发展最为活跃,产品推陈出新速度快,并主要体现在硬件升级上,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智能终端产品是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载体。集成电路市场的推动力已经由PC转向智能终端。

1.2发展受到国家鼓励

近年来,国务院、广电总局及工信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积极支持智能终端产业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3〕32号)文件[1]:在第三大点“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中,特别提出要“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支持研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促进终端与服务一体化发展。”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2]:智能终端所承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2014.6)[3]:北京、安徽、天津等地相继出台了集成电路扶持意见,通过设立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地方龙头企业在集成电路领域进行整合做大;智能终端产品及其核心技术与应用均属于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领域。

工信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1]的相关要求,将加大力度鼓励支持智能终端产品和新型信息服务来创新发展。广电总局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有关互联网电视内容的管制措施,引导智能终端产品与新媒体的内容进行符合规范的对接工作。

1.3中国——最大的(智能)终端制造国和消费国

中国是最大的(智能)终端制造国。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手机整体产量达到16.3亿部(约占到全球市场的80%),出口13.1亿部。2014年,我国全行业共生产彩色电视机14 129万台,出口彩色电视机7 406万台(工信部电子信息业相关产量数据)。据格兰研究统计,中国制造机顶盒出货占全球机顶盒需求的八成以上。

同时,中国也是最大的智能终端消费国。2014年,中国市场智能终端的总销售量达到约4.8亿台,市场规模约为万亿(见表1)。2012—2014年平均同比增长速度达到76.2%。

格兰研究预计2015—2017年间,中国市场智能终端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长动力将主要来源于数字电视机向智能电视机、基本型数字机顶盒向智能机顶盒、3G手机向4G智能手机演进而带来的变化需求,以及可穿戴设备所带来的增量需求。

1.4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差距大

芯片:芯片约占终端BOM成本的40%,属于智能终端领域最核心的技术。初步统计,目前,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芯片公司的市场份额占到80%以上。其中,智能手机芯片主要生产企业包括高通、联发科、三星等。智能电视机芯片主要生产企业包括Mstar、联发科等。智能电视机顶盒芯片主要生产企业包括AMlogic、全志、海思等。芯片企业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为32 nm/28 nm与16 nm(制程),其中,我国芯片制造业在先进工艺方面的距离至少差1~2代 ,产业链各个环节相互割裂,不能形成上下游协调配合的产业结构,与国内整机产业也没能形成良性互动,同时,高端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投资和研发不足可能使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操作系统:目前,智能终端使用的操作系统主要包括Android、ios、Linux、Windows等,100%来自于国外企业。在市场份额方面,Android(包括国内企业在Android基础上自主研发的系统 )在2014年新增智能终端中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苹果IOS是基于Unix系统开发的封闭操作系统,不对开发者开放SDK,只是选择性地同几个公司进行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台价值的发挥。Android的开源和苹果IOS的封闭分别代表了两种商业思维,一种是产业链上的横向一体化,一种是产业链上的纵向一体化。此外,还存在现有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的问题。

应用商店:争夺应用商店主导权将成为智能终端另一个重要的战场。目前最大的两个应用商店是苹果App Store和谷歌Google Play,国产电视机厂商自建的应用商店正处于成长之中。

1.5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由于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过高,这为个人乃至国家的信息安全均带来巨大隐患 。首先,每个人至少有一个连接互联网的智能终端,生活中的痕迹,例如消费、娱乐, 乃至健康信息,都形成源源不断的数据,每个人又构成不同的群体,最终国外核心技术厂商有可能会了解到所有团体网上信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我们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极大损害国家信息安全;其次,移动智能应用开发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因此,在管理层面上,移动智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行业对移动智能安全相关的风险认识不足, 存在过分重视超前概念和业务而忽视基础安全设施的问题。而在技术层面,移动应用开发组织没有将信息安全列入软件全生命周期,因此出现了复杂业务逻辑处理不当,对集成功能模块把关不严格,甚至个别开发者为某些商业利益故意收集信息等诸多安全问题。

2智能电视

2.1智能电视机——渗透率与激活率的对比

从2011年智能电视机元年至今,智能电视机在中国市场上累计销量已经超过6 000万台,在电视机总销量中的占比逐年攀升,来自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智能电视机渗透率达到约60%,预计这一比例在2015年还将继续提升(见图1)。

但与此同时,目前国内智能电视机激活率仍较低,来自中怡康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电视用户总量(智能电视机激活数量)为3 110万,仅为智能电视机存量市场的一半。

格兰研究调查显示,目前的智能电视机主要用于“收看视频节目”,虽然厂商提供了很多花哨的应用,但实用性不是很强,用户使用率总体较低;即使在“收看视频节目” 的应用中,部分用户在经历过最初的新鲜之后,认为搜索节目比较复杂,最终也会转为搭配有线机顶盒收看有线电视节目。

2.2智能电视机——电视应用受关注

来自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智能电视应用数量将达到1 794款(占应用总数的约千分之二),主要以市场影音、游戏、教育三类产品为主(如图2所示)。

其中,电子游戏行业政策的解禁和智能电视/机顶盒的普及,也将推动电视游戏行业迅速增长。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电视游戏产业收购和IPO规模达到了240亿美元,是2013年的3倍,2012年的4倍,创历史新高。而中国市场的电视游戏由于刚刚起步,因此发展潜力巨大。

2.3智能电视机——终端和应用的垂直整合

目前,电视机厂商以及致力于寻找家庭互联网终端入口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寻找可以提供好的电视应用和电视服务的公司,进行终端和应用的垂直整合,以为后期提供“内容+终端+服务”做基础。而相关动作主要集中在电视游戏领域。

海信和腾讯共同开发“聚好玩”智能电视游戏市场,在内容方面“聚好玩”平台将统一规范游戏审核和测试流程,从简单移植手游和PC游戏到统一为电视专属定制,在画质、音效、操控等方面做到与大屏的无缝适配。

创维携手完美世界发力电视游戏。

TCL启动游戏生态圈战略联盟,并推出游戏电视。

阿里巴巴向电视遥控器应用Peel投资5千万美元(2013年曾投资500万美元);将斥千万美元投资美国游戏机厂商Ouya。

小米科技联手西山居成立西米互动,专门针对“智能电视平台”开发棋牌休闲游戏,专注于“棋牌和休闲游戏”的开发运营。

3智能机顶盒

3.1智能电视机顶盒——OTTTV机顶盒异军突起

2014年整年的OTT TV市场犹如过山车一般,上半年出货量节节高攀,下半年在广电总局相关政策的影响下,OTT TV机顶盒市场在2014年Q3季度进入观望期和调整期,Q3季度OTT TV机顶盒市场出货量大幅萎缩,2014年Q4季度OTT TV市场开始回暖,至2014年年底,市场保有量占到3 000万台以上(见图3)。格兰研究分析认为,随着互联网机顶盒产品链条各方面将更加清晰地界定自己的产业位置和产品边界,以及与互联网电视牌照商的合作推进,OTT TV机顶盒将会在2015年第一季度后逐步复苏,预期2017年末市场保有量将达到约9 000万台。

其中,牌照商与机顶盒厂商之间的关系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进入到新的阶段,例如:芒果TV打造终端生态;国广东方于2014年第四季度也提出“Inside all one”,提供集成牌照播控、内容、游戏增值等套餐的整体方案。

3.2智能电视机顶盒——OTTTV机顶盒芯片

1)OTT TV机顶盒芯片发展很快

在CPU上以ARM为主,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基本都使用ARM平台,已经营造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生态环境。2012年双核芯片,2013年部分厂商开始选择四核芯片,2014年市场上的主流OTT TV机顶盒以四核芯片为主。

2)2015年的特征

2015年OTT TV机顶盒芯片技术正在转向64位。Google于2014年10月发布的Android 5.0除了支持32位,还支持64位,在64位的支持下,OTT TV智能机顶盒的CPU性能和图形处理能力都会大幅提升。2015年CES期间,有多个芯片厂家展示了支持64位的芯片产品,预计2015年OTT TV机顶盒高端产品将在下半年转向64位技术。除了64位技术,2015年OTT TV机顶盒芯片的普遍特征还表现在支持H.265/H.264硬件解码与4K HDMI显示输出。

与2014年OTT TV机顶盒普遍采用Cortex-A9或CortexA7不同,2015年新发布的芯片新品开始采用Cortex-A53。 Cortex-A53是ARM为保持高性能与低功耗的领先地位而于2014年推出的又一款产品,其性能在同频下相比Cortex-A7提升约40%。Cortex-A53刚刚开始推广,ARM于2015年2月又推出主打高端市场的Cortex-A72,A72最快在2016年实现商用。

格兰研究认为,CPU性能的不断升级推动OTT TV机顶盒的两极化发展:1)更高性能,叠加电视游戏功能仍是OTT TV高端机顶盒的一个方向,这类型OTT TV机顶盒要求更快的运行速度和更美的画面显示,同类型CPU上的区别更多将体现在配置上;2)更多低端性价比高的产品,性价比会随着高端产品的出现而愈加物美价廉。

3.3智能电视机顶盒——严格管控成为新常态

广电总局近期推出的相关政策及企业约谈等一系列管控措施的实施,已对恣意发展的互联网电视牌照商的内容管理和市场运做起到了规范作用,也使得牌照商回到产业链的核心位置。由于发展互联网电视业务必须与牌照商进行合作,因此互联网牌照商以及与之已经有资本关系的合作方都成为稀缺资源。围绕互联网电视牌照资源的资本合作方如图4所示。

为了合乎规范地发展互联网电视业务,BAT互联网公司、主流商业视频公司等,都已经或多或少地与互联网电视牌照商建立起资本上的合作联系。

其中,借助他力发展互联网电视的牌照商由于只是提供牌照资源,因此,并不能完全发挥内容管控的主力作用。

3.4智能电视机顶盒——OTTTV机顶盒衍生品

目前,OTT TV机顶盒的衍生品目前主要有游戏电视盒、 智能路由器、无屏电视等。

游戏电视盒:2014年以来,专业游戏功能正被移植到运行Android系统的智能机顶盒上。从目前牌照商合作推出的终端游戏机数量来看,华数更胜一筹,这得益于华数从2013年开始在游戏上的业务布局。百视通Xbox One自2014年第四季度推广以来有些水土不服。

OTT+视频+X:OTT不仅可以传递视频内容,未来更多还将在专业服务领域发挥更大价值,这些专业领域即可包括健康、教育、社区等服务,也可专门针对特定年龄群如老人与儿童,目前这一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智能路由器:厂商将智能路由器作为数字家庭的入口进行战略部署,2014年后市场逐渐启动,出货量接近200万台。 格兰研究分析认为,智能路由器仍处于厂商教育市场的启动阶段,典型特征是进入厂商数量逐渐增多,销量处于缓慢上量阶段,普通大众开始认知商品,一些技术爱好者陆续尝试使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信息家电和家庭信息化的概念刚刚兴起,并且大多数家庭对于数字家庭并没有强需求,因此,格兰预计,未来智能路由器用户覆盖率的快速增长将面临很多困难及问题。

无屏电视/智能近投:目前市场上新出现如极米(XGIMI)、酷乐视(COOLUX)等品牌的无屏电视,实际上是智能机顶盒和投影仪的一种新结合,产品初衷是为了推出有别于网络机顶盒的独特产品。2 000元以内的投影仪一般可以通过外插电视棒解决视频收看问题;2 000元以上的产品一般会将OTT TV的功能内置到投影仪里。格兰研究分析认为,无屏电视(投影仪)主要定位于无房族,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性价比较好,但此种产品仍是小众市场,目前引起了技术发烧友的注意,但清晰度、色彩还原、流明亮度仍不够好,虽值得关注,但市场真正起量仍有难度

3.5智能电视机顶盒——有线智能机顶盒

目前有线智能机顶盒市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市场出货量较小。机顶盒是行业发展的聚焦,从机顶盒入手带出整个广电业务模式的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广电整体转换下发的基本型机顶盒已开始成为影响有线电视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决了有线智能机顶盒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产业发展的问题。

目前,开始(计划)部署有线智能机顶盒的地方有上海、 广州、贵州、陕西、安徽等。

有线智能机顶盒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于行业而言,电视应用发展迅猛,产生了电视教育、电视游戏等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电视应用产品,但由于这些应用都属于部门交叉管辖,因此未来的管理难以界定。此外,智能机顶盒的典型特征是具有操作系统,目前在操作系统市场虽然Android大行其道,但基于安全性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广电总局正在大力推广TVOS,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是广电目前应该考虑的问题,而最重要的问题是,整个行业需要一个详细可参考的终端整盘发展路径。

其次,对于有线机顶盒厂商而言,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和新型科技公司冲到了机顶盒行业中,这些公司习惯于消费电子的节奏,推动机顶盒产品形态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而传统广电运营商一直从事产品形态较慢的运营商市场,如何持续保持在机顶盒行业技术和市场上的领先性是行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此外,广电系统存在诸多特殊性,因此有线机顶盒的智能化路径该如何规划? 有线机顶盒厂商与电视应用的商务合作关系如何捆绑?在平台化运转过程中,如果建立电视应用的平台化流转等等也是行业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对有线运营商而言,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户体验智能机顶盒与原有机顶盒的区别,是运营商推广智能机顶盒首先面临的问题。同时,在智能机顶盒时代,有线运营商搭建的智能化平台,如何对相关业务建立引入、考核、 评估、退出评估机制,以用户需求为目的,市场为导向引入业务,促使业务良性发展是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4智能手机/移动智能终端

4.1智能手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增长

目前,我国智能手机不仅用户数量快速增长,而且在2014年,用户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调整:2013年及之前,移动宽带用户主要由3G用户构成;2014年新增4G用户数量超出3G移动电话用户数量,3G用户新增首次出现大幅度下降。 2014年中国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移动宽带用户(4G/3G)总数达到58 253.9万户(4G和3G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分别达到9 728.4和48 525.5万户),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45.3%。

4.2智能手机/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流量与应用

随着我国基础电信网络从2G向3G,3G向4G的过渡,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业实现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应用持续向移动端迁移,其中,百度移动搜索覆盖用户流量已超越PC搜索。2014年发展最快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为网购和移动支付(手机网购、团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旅行预订等手机商务应用。

4.3智能手机/移动智能终端——APP应用市场兴起

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App应用数量已达到约百万个,社交、搜索、工具类下载量最高,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搜索平台、电子商务、生活服务平台。 2014年,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规模(移动购物、移动娱乐、移动生活服务、移动营销等)达到1.1万亿以上,其中移动购物占比约为80%,移动生活服务占比约为10%。

其中,腾讯财报称,腾讯的QQ和微信在移动智能终端的月活跃帐户均超出5亿;阿里巴巴的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1.9亿且日常移动支付日交易笔数超过4 500万笔;至2014年4季度中期,携程旅行App累计下载量超过4亿,无线端单日交易额峰值高达2.7亿元;每百万人中有52 578人用“快的”,而有49 748人用“滴滴”,“滴滴”打车每个用户的月度使用时长为33 min,快的是25 min(2015年2月数据);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部,在线教育和移动医疗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形成新的行业应用平台。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教育APP总数量已超过7万个,增速明显;我国医疗APP数量已超2 000个,2014年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30.1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125.3亿元。

4.4移动互联网所造成的颠覆性迁移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于2014年年中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指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消费市场、最活跃的创新领域和最强的ICT产业驱动力量, 从PC主导的计算平台向移动智能终端技术体系的迁移;产业链的所有关键环节——终端、操作系统、芯片、应用都将围绕着这场变迁发生颠覆性变化,与此变迁相对应的是全球ICT产业的市场格局、产业体系、业务模式乃至开发者阵营的大变换。

5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由于开启了电子设备新的产品形态而被称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市场空间巨大。

从产品类型而言,目前比较普遍的可穿戴设备主要有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如Apple Watch、Google Glass、 Geak手表,咕咚手环、小米手环等,除此之外还有智能鞋子等, 功能主要集中在游戏娱乐、信息交互、运动健康医疗等领域。

格兰研究认为,可穿戴设备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并不仅仅是电子设备的销售,而是一个正在演进形成中的由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技术、云计算等共同组成的新兴商业生态系统: 传感器技术将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上传云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后台,一方面为用户提供远程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对用户信息的精准分析,可以开发出更有市场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一新兴商业生态系统领域,需要依赖更多专业人士的参与,例如在健康监测领域,通过哪些可穿戴设备获取哪些方面的生理数据,如何根据个人情况设置健康的预警参数,如何科学地给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指导等等, 只有在专业人士的参与下才能有效实现可穿戴设备所设想的功能,否则用户将从对可穿戴设备的最初兴奋状态转为逐步淡化到最后弃而不用,最终影响可穿戴设备的整体硬件销售规模。

6发展趋势和市场机会

6.1整体发展趋势

格兰预测,受政策和需求拉动,未来5年仍是智能终端产品的景气周期。其整体发展趋势体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技术进步。总体而言,技术进步在最近两年主要体现在芯片技术、语音搜索、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私人云技术、智能UI技术、智能传感技术、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快速进步。具体而言,不同类别智能产品所体现的细节技术进步又有所相同,例如智能手机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为无边框技术,智能电视的技术进步则体现在编解码技术等方面。技术进步对终端产品制造的影响将体现在加速硬件产品的更新速度和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上。

融合发展和跨平台应用。我国将进入“互联网+”时代,手机、智能终端等信息产品扩展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型网络化、智能化产品。在“互联网+”时代,一批具备线上产业生态整合能力的数据驱动型企业将成为新的产业领导者。

大数据应用和新的生态系统。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源源不断地向云端输送丰富的用户行为数据,基于对这些行为数据的精准分析,可以催生新的产品和服务,并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6.2市场机会

主要技术及产品发展领域包括:

终端制造:智能网关、4G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顶盒)。

可穿戴设备:运动健康医疗因为应用场景将更加契合可穿戴设备而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运动跟踪、健康监测、 医疗辅助会成为未来的穿戴设备的热门功能。

芯片与电子元器件:中国智能终端产品规模的不断壮大是推动国产芯片和电子元器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有望在未来5年得到受益并成长壮大起来。芯片国产化的发展将使智能终端走上“换芯潮”,为芯片企业提供更多市场空间。

智能技术:语音搜索、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私人云技术、 智能UI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安全技术等。

电视应用:电视应用有望成为又一高增长的行业。

智能手机安全分析 篇9

在2014年3·15晚会上, 央视曝光了大量智能手机被经销商预装了恶意软件, 导致手机被定制莫名服务、恶意扣费, 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等。央视调查显示, 北京鼎开互联公司通过手机植入式服务平台, 为手机经销商量身订作手机装机软件, 他们把软件预安装在行货手机中, 大部分用户由于担心保修问题一般不敢删除这些预装软件, 该公司每月预装130万部手机, 仅预装业务为北京鼎开互联公司每月带来不菲的违法收入。

央视还曝光了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大唐高鸿, 该公司拥用4604家加盟代理商, 每月安装100万部以上的手机, 已安装手机超过4600万部, 预安装百度搜索、酷我音乐、新浪新闻等17款流行软件, 手机经销商每安装一款软件可以从大唐高鸿获得0.7-3元不等的收入。这些被预装软件的手机在使用后, 通过部分违规软件可以监测用户使用情况, 通过隐藏的自动开启的后台程序获取IM EI、M A C地址等手机设备信息及手机型号、手机应用软件列表, 监控手机软件的应用时间、网络流量等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大唐高鸿的官网服务器, 这一行为侵犯了手机用户的个人隐私。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央视报道的经销商预植入软件只是手机感染恶意程序的一种方式, 这些恶意程序无孔不入, 除了手机的生产、销售环节外, 手机应用商店、论坛下载站点等都可能成为手机感染恶意程序的主要途径。根据《2013年度江苏省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统计, 2013年, 仅江苏省就发生520, 928, 965起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事件, 平均每月有872, 458个用户感染恶意程序。其中, 安卓平台全年共有6, 951, 835个用户感染, 占被感染用户总数的66.40%。

为什么智能手机感染恶意程序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这与移动互联网普及带动智能手机快速增长密切相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 N IC) 发布的第34期《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其中, 手机网民规模5.27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 手机使用率达83.4%, 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 手机已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 2011、2012年, 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分别为1.18亿、2.24亿部, 2013年前11个月的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8亿部。

手机恶意程序的定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 部分心怀不轨的人开始盯上智能手机, 通过编写恶意软件, 并通过各种方式潜伏在用户的终端上, 获取用户的隐私信息, 或者肆意定制付费业务等, 以此获得不正当的收入。根据通信行业标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描述格式》 (Y D/T 2439-2012) 规定,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主要分为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系统破坏、诱骗欺诈、流氓行为等八大类型。

1、恶意扣费

恶意扣费是手机恶意软件中最常见的行为, 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授权情况下, 通过隐蔽执行、欺骗用户点击等手段, 订购各类收费业务或使用手机支付, 导致用户经济损失。恶意扣费的典型表现:1) 自动订购移动增值业务;2) 自动订购收费业务;3) 自动利用手机支付功能进行消费;4) 直接扣除用户资费。[1]

2、隐私窃取

隐私窃取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手机安全威胁, 恶意软件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 获取涉及用户隐私信息。隐私窃取类软件的典型表现:1) 获取短信、彩信、邮件、通讯录以及通话记录等内容;2) 获取地理位置、手机号码等信息;3) 获取本机已安装软件、各种账号、各类密码等信息。4) 通过手机使用网银、支付宝、微信、Q Q等业务, 各类账号都存在被盗用的风险。

3、远程控制

远程控制是PC和手机安全威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 通过控制端控制一个或多个受控端, 对受控端进行远程操作, 用户的手机一旦被远程控制, 将面临群发短信、恶意扣费、下载病毒等威胁。远程控制行为的典型表现:1) 由控制端主动发出指令进行远程控制;2) 由受控端主动向控制端请求指令。

4、恶意传播

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 通过复制、感染、投递、下载等方式将自身及衍生物或其它移动互联网恶意代码进行扩散的行为。恶意传播类恶意软件行为典型特征:1) 发送包含恶意代码链接的短信、彩信、邮件等;2) 利用蓝牙、红外、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向其它移动终端发送恶意代码;3) 下载恶意代码、感染其它文件、向存储卡等移动存储设备上复制恶意代码。

5、资费消耗

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 通过自动发送短信、彩信、邮件、连接网络等方式, 导致用户资费损失。资费消耗类恶意软件典型特征:1) 自动发送短信、彩信、邮件;2) 自动连接网络, 产生网络流量。

6、系统破坏

手机的恶意程序被激发后, 就可能进行破坏活动, 轻者加剧手机耗电、降低运行速度, 重者使手机中的重要文件、数据被肆意篡改或全部丢失, 甚至使整个手机系统瘫痪。系统破坏类恶意软件典型特征:1) 卸载手机中的其他软件;2) 删除、修改或者破坏手机中的数据;3) 破坏手机的操作系统。

7、诱骗欺诈

诱骗欺诈类恶意软件通常带有隐私获取的特征, 通过伪装成系统组件、应用软件或游戏软件诱骗用户下载安装后, 或进行广告推广, 或窃取、收集用户手机IM EI号或M A C地址等固件信息, 造成用户隐私泄漏。诱骗欺诈类恶意软件典型特征:1) 通过伪装诱骗用户下载安装;2) 推送广告信息;3) 窃取用户隐私。

8、流氓行为

一般是指在用户不完全知情和认可 (包括未经用户许可、强迫引导用户许可或隐瞒关键信息等) 的情况下强行安装恶意软件到用户手机中, 或者一旦安装就无法正常卸载和删除, 进而强行弹出广告, 强迫用户接受某些操作。流氓行为类恶意软件典型特征:1) 强行用户安装;2) 用户无法以正常的手段卸载和删除;3) 弹出式广告或以其他形式进行广告宣传。

手机恶意程序的检测

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手机安全问题, 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安全厂商开始研究手机恶意软件的检测方法, 提升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安全。

1、专业人员检测方法

目前通常有两种主流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是:基于特征代码的检测和基于行为的检测。[2]

(1) 基于特征代码的检测方法需要从恶意软件中提取出若干段具有唯一性、固定性的字节码作为该恶意软件的特征, 并通过大量的恶意软件样本构建特征库, 通过特征库中的特征串去检测待测文件或内存, 发现匹配项则可判断目标感染了恶意代码。基于特征代码的检测方法具有效率高、误报率低等优点, 但是无法检测到新型的恶意程序。

(2) 基于行为的检测方法依靠监视程序的行为, 与已知的恶意行为模式进行匹配, 来判断目标程序是否具备恶意趋向。基于行为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征库小、无需频繁更新等优点, 并能够检测到未知恶意程序。

2、普通用户检测方法

虽然手机恶意软件的检测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工作, 但是作为普通的智能终端用户, 通过观察手机运行状况也能够大致判断手机是否感染恶意软件。

(1) 在手机任务管理器中查看手机到底运行了哪些软件, 根据软件的运行情况初步识别恶意软件;

(2) 打开手机流量监控, 查看哪些软件消耗的流量特别多, 对于自己没有安装且流量消耗高的软件, 则需认真辨别是不是恶意软件;

(3) 查询电话账单, 查看每个月通信消费的详细情况, 从中判断自己是否有被恶意扣费;

(4) 借助第三方软件, 如360手机卫士等, 对手机的自启动应用、授权root应用等进行全面检查, 进一步判断手机中是否有恶意软件。

避免感染恶意程序的建议

恶意软件在智能手机的生产、销售、使用等过程的任一环节都可能被植入安装, 因此, 智能手机用户应警惕这些恶意软件的传播渠道, 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是能够做到远离手机恶意软件的,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 普及智能手机安全常识,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2) 不要购买水货和无入网许可的手机;

(3) 不要随意点击短信、彩信中链接;

(4) 不要轻易扫描陌生的二维码;

(5) 不要在公共场所使用缺乏信誉度的免费W IFI;

(6) 不要接受陌生蓝牙、红外等无线连接请求;[1]

(7) 去官方手机应用商店和知名手机软件站点下载软件;

(8) 安装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 对手机进行安全加固;

(9) 经常查看话费清单, 检查流量有无异常。

结束语

移动通信网络进入4G时代, 智能手机正在快速取代传统手机, 随着手机各种应用的普及, 手机恶意软件也朝着多样化、隐蔽性方向发展, 手机恶意软件的表现与电脑病毒木马的表现也越来越相似。[1]由于智能手机不可避免的将存储越来越多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 也将面临更大的安全威胁。作为普通智能手机用户必须要了解一定的恶意软件甄别方法, 同时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避免或减少自身的损失和危害。

参考文献

[1]金山手机安全中心, 中国手机恶意软件分析报告, 2011.03

论智能视频分析 篇10

1 视频报警与智能视频分析

笔者将智能视频监控从功能、发展趋势上划分为视频报警和智能视频分析。

相对于利用主、被动红外和微波、振动、张力、压力、电子声学等原理的报警 (均基于模拟信号) , 视频报警是最近几年报警领域新的发展成果, 优势明显——直观、现场感强、令人一目了然, 因而便于值班人员判断、处警、决策。早期的视频报警只能做到将画面的某个部位设为禁区 (设置虚拟红线) , 一旦有人进入即报警。目前视频报警的功能和应用已得到很大的扩展, 入侵检测报警 (翻越、穿越报警) 可以做到多目标报警、多目标跟踪;非法停车、滞留检查报警 (车辆停入或滞留禁停区即报警) 、徘徊检测报警;遗弃物 (故意将物体遗弃在公共场合或设定区域的行为) 检测报警、物品搬移 (在原现场内存在的物体被搬移、丢失) 检测报警、游泳溺水检测报警 (利用水下、水上摄像机覆盖游泳池水面、水下全景, 一旦发现泳者沉于池底或在水中挣扎, 立即报警) , 以及攀爬检测报警、人员聚集检测报警 (用于预防群体事件) 、流量 (车流量、人流量) 统计等也都得以实现。

2 智能视频分析模式

目前智能视频分析有两种模式:一是基于前端DSP的嵌入式, 二是后台服务器处理式。两种模式都在发展。早期的智能视频分析应用基本上都采用基于前端DSP的嵌入式模式, 该模式在局部、重要点位的应用对人们认识智能视频分析有启蒙、宣传的作用。该模式的优点是仅当有报警触发时才上传信息, 无需将画面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 因而可以大幅降低对传输带宽的占用, 并可大幅节省录像空间, 使得同样的存储容量可以支撑更长时间;直接接收模拟图像, 因此不存在用于分析的源信号断开及延时的问题。其缺点是单点式工作, 系统架构不灵活。

为满足应急联动防控的需要, 智能视频分析正在由前端DSP嵌入式向后端服务器架构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后端处理模式对网络传输要求较高, 其分析会在遇到网络信号不连续时出现误差, 也会受到网络信号传输延时的影响。但这种模式强大的源信号处理功能、灵活的信号切换功能、规模和功能扩展的方便性等都促进了其发展, 而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需求, 尤其是大规模、大系统、大范围布局的需求的增长, 也使这种模式有了较快的发展。

无论哪种模式, 智能视频监控与传统视频监控相比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有助于解决保安人员因长时间观看屏幕而疲劳、注意力降低的问题;能真正做到7×24小时全天候监控;能自动进行监控, 使值班人员只需对告警图像进行确认和处理, 无需时时紧盯多个监控屏幕, 提高了监控效率;可以在远距离、光线不足、低对比度、环境伪装等挑战下识别人眼无法分辨的细微变化, 从而发现入侵行为;能自动报警, 并可自动跟踪、跟踪交接, 形成联防, 更可贵的是可以起到预防、预警的作用, 改变只能在事后分析查证的被动局面。

3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原理

按照技术原理划分, 智能视频分析 (行为分析) 可分为基于背景建模技术和基于图像光流判断技术的两种。

(1) 基于背景建模技术的智能视频分析

基于背景建模技术的智能视频分析, 即建立监控区域的静态背景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检测监控区域内的动态目标, 并记录该动态目标的行动轨迹;当该轨迹达到设定报警规则要求时发出相应警报。该技术主要用于对特定区域或特定时间内的入侵事件的监控。

背景建模技术是智能视频分析应用最为成熟, 运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技术, 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抓捕目标的灵敏度高, 触警规则的设量自由多样, 对摄像机架设的要求相对较低。上文所述的视频报警大都运用了该技术。背景模型与真实模型的匹配程度决定着此类检测报警的准确度。偶然的外界影响, 如光线变化 (如驶过汽车车灯的照射) 、飘动的树叶以及突然的天气变化会导致误报。通过引入一些新的提高报警准确率的技术, 诸如在原有背景模型基础上加入运动目标轨迹约束, 设置景深信息, 自学习重复运动物体轨迹等方法, 可以滤除车灯照射、树叶摇动、小动物活动等偶然事件的干扰, 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此类检测报警的准确度取决于静态背景的完整性。故其应用场景应是目标稀少, 或是监视时段内目标稀少的场合, 例如周界围墙、下班后的工作大楼、重要物资仓库、金库、文博馆、设定的重点区域或高速公路路肩 (监控违章停车) 、禁区等。而诸如人员拥挤的道路、广场等场景, 由于动态目标图像所占面积几乎覆盖了背景面积, 计算机无法准确定位静态背景, 容易给出错误结果。

(2) 基于光流变化的异常事件监测

光流即视频图像的像素运动的瞬时速度。利用图像序列中像素强度数据的时域变化和相关性来确定各像素位置的“运动”, 即研究图像灰度在时间上的变化与景象中的物体结构及其运动的关系。比如, 斗殴动作会使图像中的光流激烈且杂乱无序地变化;如果系统能够识别这种变化, 并在其达到一定阀值时发出相应的警报, 即可实现对斗殴行为的报警。奔跑事件与聚集事件报警也是基于对光流异常变化的识别而实现的。

该技术也可运用于公共治安管理中的群体性事件报警;但在舞厅等场合, 由于其光流变化与斗殴的表现相似, 该技术并不适用。

4 典型应用

4.1 基于人头特征检测的饱有量计算

由于人脸特征统计对摄像机安装角度要求较高, 且难以解决人员相互遮挡的问题, 因此利用人体特征识别统计场馆各出入口人流数量的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人头特征检测。

人头特征检测有三种检测方法。

(1) 基于颜色分割的方法

此方法针对人头颜色特征进行图像分割, 算法简单, 准确性较低, 易受光线变化影响。

(2) 基于运动分割和边缘检测的方法

此方法通过在前景或边缘图像上搜索圆弧顶点来寻找人头, 结合标定信息对前景进行人头分割。其缺点是运行复杂, 不能处理遮挡。

(3) 基于样本训练的方法

此方法提取人头共有特征——颜色分布、边缘纹理等, 采集大量人头样本进行训练, 从而得到人头识别器 (识别器的训练方法有基于神经网络、Boosting以及SVM的方法等) ;用人头识别器在图像中搜索人头, 将人头目标检测出来后, 结合其他特征, 如运动、领域边缘分布等进行后期处理, 而后再除去一些误检, 最终得到较准确的结果。此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客流量统计方法。其优点是:受多人同时通过的影响较小, 适用于人流量大的公共场馆;可同时统计双向流量;在固定的出入口使用时, 能取得很高的统计准确率;可根据光照情况自动控制补光。

4.2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涉及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一系列相关技术。

目前人脸识别有基于可见光、近红外与三维人脸的三种实现途径, 三者的采集手段和优缺点如表1所示。

红外光和三维识别技术都有专门的采集条件;对于大规模应用而言, 采用可见光人脸识别技术较为理想。

人脸识别之所以被普遍看好且已在不同领域 (如追逃、门禁以及重点部位、取款机的监控等) 运用, 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自然性, 不易为被测个体察觉。

(1) 自然性

所谓自然性, 是指人脸识别所利用的生物特征同人类 (甚至其他生物) 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人类可以通过人脸、语言、体形等进行识别 (指纹识别与虹膜识别等不具有自然性, 因为人类或者其他生物并不通过此类生物特征区别个体) , 人脸识别也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的。

(2) 不被察觉

人脸识别不令人反感, 不容易引起被识别人的注意, 不容易被伪装欺骗;这与需要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采集指纹的指纹识别, 以及利用红外线采集虹膜图像的虹膜识别大有不同。

人脸识别被认为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 甚至人工智能领域最困难的研究课题, 其主要困难来源于人脸的相识性和易变性。

(1) 相识性

就人脸而言,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大——人脸的结构, 甚至各人脸器官的外形都很相似。此特点对于利用人脸进行定位是有利的, 但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是不利的。

(2) 易变性

人脸的外形很不稳定:人在做出不同表情时, 脸部的外形会出现变化;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上, 人脸的视觉图像相差很大;光照条件 (如白天、夜晚、室内、室外等) 、人脸上的各种遮盖物 (如口罩、墨镜、头发、胡须等) 以及年龄等多方面因素都增加了人脸区分与识别的困难, 提高了产生误报的几率;如果人脸经过整型, 就更加难以识别了。

人脸识别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成像机制。图像中人脸的大小、光照、摄像机与人脸的角度等, 都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只有这些前提条件得到满足, 一个良好的人脸识别系统才有可能实现。

在光线较好的监控环境下, 如人脸姿态偏转保持在左右60度, 上下30度范围内, 人脸抓拍率可以达到95%左右。在人脸部区域的分辨率不低于120×120像素 (对于性能较强的系统, 此要求可降低至80×80像素) 的前提下, 人脸建模的成功率在65%左右 (建模时必须对抓拍到的人脸进行筛选, 建模成功后还应与黑名单中的图像进行比对、识别。成功率的高低与需比对识别的黑名单中存留的人脸图像清晰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能达到60%已是较好的结果) 。

需说明的是, 人脸识别对成像角度、像素数、清晰度、无遮挡等的要求较高, 传统的监控摄像机一般不能满足人脸识别系统的成像要求。目前用于工程的人脸抓拍摄像机为高清摄像机, 可根据监控范围 (监控区域宽度) 选用100万像素高清、200万像素高清或5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

5 结束语

海信智能产品“蹿红”市场 篇11

海信U8出货百万

U8,是海信通信2011年12月底上市的一款面向年轻群体的手机,迄今3个多月的时间,已出货百万部。应该说创造了“小米”般的“奇迹”,也印证了千元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及火爆。

仔细把玩手里的U8,外观时尚,4英寸大屏、主频高达1GHz、搭载Android2.3操作系统,而其售价仅为千元,应该说具备了“高配低价”的畅销原素,而中国联通的定制和力推,也是其畅销火爆的重要因素。

来自海信内部的信息,海信U8蹿红源于海信内部智能化战略的整体部署。2011年8月,在海信I’TV上市后,海信通信即发力推出一款出货过百万的“明星机”。公司成立了精品小组,从规划人手,围绕目标消费群“做薄、大屏、高配、高性价比”需求,从设计、成本、功能上集全公司之力狠下工夫,大大突破了成本瓶颈,将产品设计成了拥有500万+30万摄像头、大容量电池、厚度仅为10.6MM、全球首款基于高通7227A新平台的双待单通的高性价比机器,一举击穿了WCDMA 4英寸大屏千元的心理底线,而此时同等定位的产品还都是3.5英寸屏,CPU还未上1G。

中国联通的3G增长率目前远远高于中国移动,这与其低价补贴终端大力出货从而占有3G市场有很大的关系。而在成本、技术上能否快速适用运营商成为考虑终端厂商的生存竞争能力。而事实上,U8的蹿红源于公司近几年对智能平台的研发投入和积累,更得益于海信在手机产品竞争策略上的转变,即:拒绝“机海战术”,转而将优势资源集中放在几款重点产品上,力争做出“深”而“精”的产品。

智能新电视,体验为王

今年4月,海信电器2012年春季新品发布活动在时尚艺术前沿阵地北京798以“体验大会”的形式举行。体验大会上,海信推出“Live Smart”传播口号,强调以不断创新的智能电视产品,让顾客畅享更加人性化的全新智能生活。

据悉,2011年海信把“智能化”确定为集团发展战略,明确表示海信智能化战略的核心就是追求顾客体验。

“智能就是简单,大家都想用、都会用的智能产品才是好产品,简单易用的智能产品才能产生价值,有价值才能有生命力”,发布会上,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阐述了海信对于智能产品的评价标准,并表示,海信今后所有的智能电视都要突出简单易用的产品理念,都要以顾客体验为核心。

此次海信同时发布了XT770、K580、K560三大系列智能电视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实现了更加丰富的内容选择,更加简便的操控体验,并且为顾客创造了跨空间的交流共享平台。海信在推出“大智能电视”的同时,还发布了M1101AT、M1 101AS和M170AT、M170AS四款“小电视”——I’TV新产品,将“多屏互动、无线精彩”推向高潮。

海信全球首创的“电视汇”功能,打破频道间的界限,引领“电视新看法”。海信智能新电视把电视节目按栏目、时段、用户地域等维度进行分门别类,以导航界面呈现,让顾客对正在播放的节目一目了然,无需频繁换台即可方便观看,大大改善了顾客收看电视节目的体验。

“围观”是海信独有的系统级电视社交应用,通过此系统,顾客可以自己组成“圈子”,自由分享自己喜欢的视频、音乐、图片、网页、电视应用等等,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交流共享,让海信智能电视成为一台真正意义上的Social TV。

通过智能云存储业务,海信智能电视的顾客可以免费获得超大容量的存储空间,顾客的照片、视频、音乐等各种个人媒体内容,都可以通过海信云平台在I’TV、手机等各类终端设备间进行存储、同步与交互分享。

此次发布的海信智能新电视还应用了语义识别等智能交互方式,通过简单的自然语言,就可以帮助顾客完成音量调节、换台操作、内容搜索匹配以及模式识别等服务。

顾客正成为驱动各个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为了将顾客体验做到极致,海信还首次邀请了被海信命名为“Smart信封团”的忠诚顾客群全程参与此次活动。“Smart信封团”是海信专门为顾客打造的体验平台,倡导与品牌粉丝无缝隙接触,成为“Smart信封”将可以第一时间体验到海信电视的新技术、新产品,海信也将获取顾客对海信电视的第一手使用感受,便于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

智能卡市场分析 篇12

从2005年以来, 各种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 在安防领域, 由于视频智能分析对应用的场景有一定要求, 而人们开始对智能分析的期望值又过高, 所以目前的应用效果并不好。而在智能交通领域, 目前应用的主要内容基本已经定型, 产品也已经基本成熟, 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交通事件检测

能够对各种交通事件, 如车辆停驶、逆行、调头、车祸、交通拥堵、车辆排队超限等进行自动检测、识别、统计、记录、报警和监控, 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心系统进行集中有效的统计处理, 其具体功能应用有以下几点。

(1) 长、短视频录像

通过前端安装摄像机实现对整个监控现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录像监控, 每5分钟形成一个录像文件, 文件存放在前端工控机上。在违法事件发生时触发短时录像功能, 将违法时间内 (包括违法时前2s) 的录像单独形成一个文件, 与违法图片同步传送至中心。短时录像的同时需要长时录像功能。

(2) 禁止停车违章检测

通过视频触发, 当系统检测到有车辆在指定的禁止停车带停留超过用户指定时间时, 系统自动开始对违章车辆进行录像。

(3) 逆行违章检测

(4) 非法掉头违章检测

(5) 压黄线违章检测

(6) 闯红灯检测

(7) 左右拐违章检测

(8) 丢弃物、遗撒检测

(9) 非机动车道或公交车道检测

(10) 车祸检测

11违章数据存储

提供一组反应违法行为 (包括违法事件编号、违章行为、违法地点、违法时间等相互关联信息) 的图片作为执法依据, 同时提供违法过程时间内的短时录像文件, 该录像和违法照片同步传送至中心, 方便民警和当事人查询。

12流量统计

可以对视频区域内的车辆进行定位和跟踪。完成一定区域内车流量、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排队长度、车间距、行车时间、拥堵预测等信息的统计、分析。

(2) 智能卡口系统

(1) 车牌识别

可以识别92式车牌、武警车牌、警车车牌、部队车牌、农用车牌、国外车牌等各式车牌。

(2) 车标识别

可识别的小型车辆车标 (车头车尾皆可) :大众、奥迪、奔驰、福特、雪铁龙、雪佛兰、金杯、奇瑞、松花江、夏利、五菱、现代、本田、丰田等。为车辆信息统计稽查等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3) 车速检测

(4) 压黄线检测

可以通过在黄线或实线上添加特写摄像头, 对压线车辆进行捕获, 保存相应图片和信息并上传至中心进行统一处理。

(5) 逆行检测

(6) 流量检测

(3) 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

(1) 闯红灯捕获

(2) 智能卡口

可以对通过该车道的所有车辆进行检测、识别、记录、保存。捕获率99%以上, 识别正确率95%以上, 可以根据业主需要添加识别车辆车标、农用车、摩托车等功能。

(3) 环境过滤分析

对夜晚的大灯、白天的阴影以及雨/雪天的影响都有很好的滤除效果, 保证取证结果的有效性、正确性。

(4) 大型车辆检测识别

可以根据车辆的特征区分出大小车, 对公交车、大货车和大卡车等大型车辆的闯红灯行为判断准确, 对于车的局部特征分析亦准确。

(5) 防逆行禁左和禁右

2 视频质量分析系统

以上都是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在交通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应用。应该看到, 所有的技术都有其适用的条件, 智能分析也不是万能的。天气条件对视频应用的影响较大, 对于雨、雾、霾等特殊的气象条件, 视频图像很难提供给智能分析系统足够好的图像。对于车速监测、车流量统计等功能, 使用地感线圈、红外探测器等物理识别的方式, 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视频智能分析方面, 大家容易忽略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视频质量的分析。一个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 往往会安装大量的摄像机, 而实际显示的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遇到的问题是, 如何能够了解所有几百或者几千台摄像机的工作状态?是否有横纹、雪花等干扰?聚焦是否正常?摄像机是否偏色?PTZ的工作是否正常?这些都是困扰系统管理者的问题。

对系统使用要求较高的单位通常会安排专门人员, 连续地调用所有摄像机的图像, 通过人工方式了解、记录摄像机的工作情况, 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做现场的维修。很明显, 这种方式的效率极低、而且大量依赖于人工的主观判断。

对于以上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视频质量分析系统。通过视频质量分析系统对视频图像出现的雪花、滚屏、模糊、偏色、画面冻结、增益失衡和云台失控等常见摄像头故障做出准确判断并发出报警信息。有效预防因硬件导致的图像质量问题及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及时检测破坏监控设备的不法行为。

(1) 应用

从功能满足上来说, 视频质量分析系统有以下具体应用:

(1) 视频清晰度异常检测

自动检测视频中由于聚焦不当、镜头损坏或异物遮蔽引起的视野主体部分的图像模糊 (见图1、图2) 。

(2) 视频干扰检测

自动检测视频图像中混有杂乱的横道、波纹、或一阵阵杂乱的飞点、刺、线状干扰导致的图像模糊、扭曲、雪花、抖动或滚屏等噪声现象 (见图3、图4) 。

(3) 视频亮度异常检测

自动检测视频中由于摄像头故障、增益控制紊乱、照明条件异常或人为恶意遮挡等原因引起的画面过暗、过亮或黑屏 (见图5、图6) 。

(4) 视频偏色检测

自动检测由于线路接触不良、外部干扰或摄像头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视频中的画面偏色现象, 主要包括全屏单一偏色或多种颜色混杂的带状偏色 (见图7、图8) 。

(5) 视频信号缺失检测

自动检测因前端云台、摄像机工作异常、损坏、人为恶意破坏或视频传输环节故障而引起的间发性或持续性的视频缺失现象。

(6) PTZ运动检测

自动检测前端云台和镜头是否能够按用户指令正确运动, 及时把握系统内PTZ运行情况。

(7) 画面冻结检测

自动检测有无视频信号以及由于视频传输调度系统故障引起的视频画面冻结, 避免遗漏真实视频图像。

(2) 系统拓扑图

(1) 模拟系统拓扑图 (见图9)

对于模拟视频系统, 通过矩阵控制服务器向矩阵发送控制信号, 设置轮巡的方式, 顺序地使每一路视频在矩阵的某一路视频输出端输出给智能分析服务器。系统设置服务器可对智能分析服务器进行管理和设置, 客户端访问智能分析服务器查询分析结果报告等。

(2) 数字系统拓扑图 (见图10)

数字系统与模拟视频系统的区别是, 将智能分析系统与数字视频管理系统相集成, 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向智能分析服务器提供视频信号, 进行分析。

(3) 诊断结构示例 (见图11)

面板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诊断项目的结果, 可能得到的结果状态有四种:“正常” () 、“异常” () 、“严重异常” () 和“未检测” () 。项目的柱状条越长, 该项目的问题越严重:柱状条的长度在“正常”范围内, 柱状条呈绿色;柱状条的长度进入“异常”范围内, 柱状条变为黄色;柱状条的长度进入“严重异常”范围内, 柱状条变为红色。“正常”与“异常”间的分界线以及“异常”与“严重异常”间的分界线如图11中虚线所示, 是固定不变的。

3 结束语

上一篇:地方债务问题下一篇:鼻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