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乳糖配方奶粉

2024-10-20

无乳糖配方奶粉(精选4篇)

无乳糖配方奶粉 篇1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发生在10-12月秋季的腹泻, 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 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 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效药。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60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 旨在分析无乳糖奶粉对婴儿秋季腹泻的辅助治疗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260例门诊或住院的秋季腹泻病例。纳入标准: (1) 年龄6~12个月, 性别不限; (2) 病程为两周内; (3) 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性状改变, 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 入院当天收集大便标本送检, 镜下白细胞<10个/P, 符合1998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诊断标准; (4) 本院实验室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5) 患儿无以下中毒症状:重度脱水﹑休克﹑意识障碍等。全部病例随机平均分为常规奶粉喂养组130例, 男78例, 女42例, 年龄 (0.71±0.16) 个月;无乳糖奶粉喂养组130例, 男70例, 女50例, 年龄 (0.74±0.13) 个月。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和临床表现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1.2研究方法

两组均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抗病毒、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不使用抗生素, 有发热及呕吐者予对症处理。无乳糖奶粉喂养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 停止母乳及含乳糖奶粉改用无乳糖奶粉 (雀巢公司生产, 安儿宁/400g) 喂养, 按标准浓度冲调配制;常规奶粉喂养组继续母乳或含乳糖奶粉喂养。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定的补充意见》, 显效:治疗5天内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治疗5天时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明显好转;无效:治疗5天时腹泻次数及大便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疗效行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结果

(n)

无乳糖奶粉喂养组总有效率88.46%, 常规奶粉喂养组总有效率66.15%, 两组有效率比较, χ2=18.438, P<0.05,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提示无乳糖奶粉喂养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奶粉喂养组, 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婴幼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1岁以内约占半数,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 其主要病原体为轮状病毒。我院本次研究应用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儿秋季腹泻, 结果为无乳糖奶粉喂养组的总有效率88.46%, 明显高于常规奶粉喂养组的66.15%,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且无乳糖奶粉喂养组腹泻患儿的治愈率﹑有效率﹑腹泻缓解天数均明显优于常规奶粉喂养组的患儿, 表明无乳糖奶粉比普通奶粉更加适合腹泻期患儿, 既为腹泻患儿提供安全的能源营养素, 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营养摄取, 又不增加消化道负担, 从而缩短了婴儿秋季腹泻的病程。

目前无乳糖奶粉在临床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已有很多报道表明在治疗病毒性肠炎并乳糖不耐受中取得良好疗效。本院此研究中采用短期 (2周内) 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儿秋季腹泻, 总有效率为88.46%, 与常规奶粉喂养组相比明显缩短病程及提高治愈率;并且治疗方法简单, 不增加患儿痛苦, 易于被家长接受, 对提高小儿秋季腹泻治疗水平和减少滥用抗生素均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指出本研究所选用的无乳糖奶粉, 主要特点是无乳糖及富含电解质配方, 而乳糖是婴幼儿必须的营养素之一, 长期应用可导致营养素吸收缺乏, 尤其是钙吸收减少, 故无乳糖奶粉适合急性腹泻患儿, 尤其是乳糖暂时性缺乏者, 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周, 期间应加强钙剂补充。

无乳糖配方奶粉 篇2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消旋卡多曲,无乳糖奶粉疗效

小儿秋季腹泻为儿科常见病, 多发生在10月~11月, 发病率较高, 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脱水、酸中毒等症状, 对患儿健康的威胁极大。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该病的特效疗法, 我院采用消旋卡多曲与无乳糖奶粉联合治疗该病患儿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9例。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4个月, 最大3岁, 平均年龄 (1.2±0.3) 岁;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2例, 年龄最小5个月, 最大3岁, 平均年龄 (1.3±0.4) 岁。2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 即给予患儿常规抗病毒治疗, 并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及思密达颗粒、微生态制剂口服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酸中毒等处理。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 其中消旋卡多曲为口服治疗, 年龄5个月~9个月的患儿1天3次, 每次10 mg;年龄9个月~30个月的患儿1天3次, 每次20 mg。同时给予患儿原有母乳和 (或) 奶粉喂养;给予患儿无乳糖奶粉治疗。2组患儿均连续用药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排便次数及粪便性状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好转, 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排便次数无明显减少。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恶心1例, 腹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恶心3例, 腹痛2例, 嗜睡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5.96, P<0.05) 。

3 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 发病率较高, 约占儿科全部腹泻的80%左右。研究显示, 小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所致, 其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进行复制, 导致细胞产生变形、坏死现象, 从而使得相应的上皮细胞脱落, 影响小肠黏膜功能, 降低其吸收水分及电解能力, 进而导致肠腔内分泌的液体量明显上升, 最终引发分泌性腹泻[1]。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抗感染、服用微生态制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等方式治疗, 然而并未取得理想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 临床上逐渐将控制肠腺过度分泌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

消旋卡多曲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较为常用的一种药物, 属于脑啡肽抑制剂的一种, 可有效对水、电解质的过度分泌情况进行抑制, 从而获得良好的抗腹泻效果。且研究显示该药物具有良好的亲脂性, 用药后可快速水解, 并可发挥良好的抗脑啡肽酶效果, 对维持脑啡肽水平稳定有重要作用;且可改善因炎症反应、毒素等所引发的肠道水、电解质过度分泌现象, 进而发挥良好的抗腹泻效果[2]。无乳糖奶粉富含丰富的营养, 且其配方中不含乳糖及蔗糖, 有利于患儿消化、吸收, 对促进肠腔内渗透压降低有重要帮助。另外, 无乳糖奶粉中含有核苷酸, 其在促进受损肠黏膜修复方面有重要帮助。将其与消旋卡多曲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仅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P<0.05) 。表明采用消旋卡多曲与无乳糖奶粉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甘霞, 林兵, 尚佩生.楂曲胃苓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15, 23 (10) :64-65.

无乳糖配方奶粉 篇3

关键词:婴幼儿,秋季腹泻,蒙脱石散,无乳糖奶粉,效果

婴幼儿由于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很弱, 胃肠道也未发育完全, 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扰, 一旦病菌侵入体内, 就会引发腹泻的问题。造成婴儿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轮状病毒,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婴幼儿腹泻的特效治疗, 只能通过饮食的调节以及药物来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1]。作者根据实际情况, 分析并且探讨了无乳糖奶粉和蒙脱石散共同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效果,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0年3月~7月收治了86例婴幼儿腹泻患者, 所有患儿经过诊断均患有腹泻疾病。将这些患儿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 并且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3例, 患儿的年龄在2个月~5岁之间, 实验组43例, 患儿的年龄在3个月~4岁之间。其中男性患儿有40例, 女性患儿有46例, 两组患儿的病史、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的大便为稀水样或者蛋花汤样, 而且腹泻的次数较多。

1.2 方法

患儿入院以后, 均实施常规治疗, 给予补液治疗, 维持其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并且还要让患儿使用抗病毒药物炎琥宁。实验组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无乳糖奶粉, 同时还要使用蒙脱石散药物。使用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 对于<1岁的患儿, 每次需要服用一袋的三分之一;对于1~2岁的患儿, 每次需要服用一袋的二分之一, 3次/d[2]。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制定的诊断疗效标准对患儿进行判断。治愈:患儿经过治疗后, 6 h内腹泻次数减少, 大便性状也恢复了正常。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 10 h内腹泻次数减少, 大便性状有所好转。无效:患儿经过治疗后, 1 d内腹泻次数没有减少, 大便依然呈稀水样或者蛋花汤样。有一部分患儿甚至出现了恶化的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采用例数 (n) 、百分数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43例, 治愈21例, 显效1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43例, 治愈15例, 显效12例, 无效16例, 总有效率为62.8%。两组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秋季气温变化较大, 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0~4岁的儿童机体免疫力较弱, 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轮状病毒就是引发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 临床表现是排稀水样便和呕吐, 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 甚至可能会使患儿产生生命危险。据调查, 我国每年约有70~80万左右的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3]。

轮状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粪便, 在感染以后, 轮状病毒会附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 并且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进行复制, 导致肠黏膜中的细胞脱落, 引发病变。另外, 轮状病毒还会导致小肠黏膜水分被吸收, 使电解质功能受到损坏, 肠液大量的堆积在肠腔内部, 就会引发患儿腹泻。

腹泻的患儿常常会伴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如果服用了含有乳糖的食物, 就会出现水样便, 而且伴有腹痛、排气以及腹胀的症状。但无乳糖奶粉用麦芽糖糊来取代了乳糖, 不会对患儿的肠道造成刺激, 促进了患儿小肠黏膜的功能恢复。另外, 无乳糖奶粉中还含有蛋白质和微量元素, 能够保证患儿对营养的需要。而蒙脱石散则是一种保护消化道黏膜的药物, 它的主要结构是双八面体蒙脱石, 它能够对患儿消化道内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抑制, 同时它还能够阻止病原微生物对患儿的肠道进行攻击。一般的蒙脱石散药物是口服剂, 副作用小, 疗效好, 也不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莉娜.无乳糖奶粉联合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吉林医学, 2011, 32 (35) :7500-7501.

[2]唐静, 陈巍.无乳糖奶粉治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婴幼儿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2, 07 (5) :160-161.

无乳糖配方奶粉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40例收治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VLBWI) , 男、女各120例, 且均为生后30 d内, 具体纳入标准为: (1) 出生24 h内入院, 胎龄≤36周, 且出生体质量≤2300g; (2) 无严重的肺部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 无遗传代谢性疾病, 无重度窒息, 排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疾患; (3) 无糖及脂肪代谢障碍, 且肝功能正常。

1.2 研究方法

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对照组共4组, 每组各60例, 组间出生体质量、胎龄及性别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喂养方式:A组:谷氨酰胺+早产儿配方奶, B组:无乳糖配方奶, C组:谷氨酰胺+无乳糖配方奶, 对照组:早产儿配方奶。谷氨酰胺采用谷氨酰胺颗粒, 0.3 g/ (kg·d) , 分2次, 喂奶前30 min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至出生后30 d, 计算每组发生腹胀超过2 d的发生率及NEC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 组间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B组、C组、对照组早产儿腹胀超过2 d的发病率分别为5.00%、6.67%、3.33%、8.33%, 详见表1;NEC的发病率分别为3.33%、3.33%、1.66%、5.00%, 详见表2。

注:组间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组间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谷氨酰胺 (Gln) 属于极性中性氨基酸, 占了全身游离氨基酸的50%, 含量为体内最多。由于其可在体内合成, 所以被认为是非必需氨基酸, 几乎体内所有细胞都具备潜在Gln合成酶和合成Gln的能力。但可以产生Gln并供给机体其他器官的只有少数几种组织。紧急情况下, 肺可以产生Gln, 大脑也可持续不断的产生Gln[4]。而按基因控制高效产生Gln的组织是骨骼肌, 因其在体内的含量最大, 故为产生内源性Gln的主要场所。小肠是Gln的代谢场所, 小肠结肠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Gln, 因此在正常和应激状态下, Gln是维持肠道结构所必需的。Gln被称为快速增殖细胞的重要“燃料”, 小肠上皮细胞的更新率在人体细胞中排第三, 所以需要持续的能量供应, 而肠道Gln本身的贮存量很少, 加之合成不足, 故需要外源性Gln。另外, Gln酰氨基上的氮重要地影响着核苷酸和氨基己糖的合成, 有利于促进合成葡糖氨, 而葡糖氨是小肠黏膜及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的底物。国外相关研究报道, 给予低出生体质量儿口服谷氨酰胺可减轻脓毒症、改善喂养不耐受性、减少住院天数[5]。Becker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 患儿血中Gln的浓度在NEC发病前10 d已明显降低。

乳糖作为乳类中存在的唯一双糖, 是乳制品中存在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当人体缺乏乳糖酶时, 无法水解乳糖, 继而经肠中的细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从而出现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乳糖不耐受症[7], 其不仅导致患儿不能喝乳品, 而且由于腹胀、腹泻等原因致使其他肠道的其他并发症或者喂养困难的发生。腹胀容易造成肠壁缺血, 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也是NEC发生的重要原因。若肠上皮和绒毛的结构被破坏, 可造成肠壁屏障功能丧失, 发生肠道细菌的移位, 抗体、大分子物质和毒素等被吸收入血, 而引起肠道的损伤;或者肠缺血后再灌注引发动物肠出血、坏死及氧自由基和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 并激活全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从而导致严重的能量代谢障碍和系统性炎性反应[8]。而无乳糖牛奶恰好可解决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其避免乳糖不耐受发生的原理在于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牛乳中乳糖含量来实现。目前发展的几种降低牛奶中的乳糖含量方法主要包括超滤法、发酵法、乳糖酶水解法等。

本研究从肠内喂养及胃肠黏膜细胞能量的角度探讨新生儿NEC的预防, 通过谷氨酰胺及无乳糖配方乳后喂养的方式, 降低了早产儿腹胀超过2 d的发病率及NEC的发病率, 且数据显示此法确实可行, 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给予早产儿谷氨酰胺及无乳糖配方乳后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40例住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分为A组、B组、C组、对照组各60例, 喂养方式:A组:谷氨酰胺+早产儿配方奶, B组:无乳糖配方奶, C组:谷氨酰胺+无乳糖配方奶, 对照组:早产儿配方奶。观察至出生后30 d, 计算每组发生腹胀超过2 d的发生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B组、C组、对照组早产儿腹胀超过2 d的发病率分别为5.00%、6.67%、3.33%、8.33%,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分别为3.33%、3.33%、1.66%、5.00%。结论 通过早产儿的合理喂养, 可降低早产儿腹胀超过2 d的发病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谷氨酰胺,无乳糖配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参考文献

[1]俞生林, 汪健, 肖志辉, 等.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高危因素[J].临床儿科杂志, 2009, 27 (3) :252-255.

[2]Yost C C.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athogenesis[J].J Infus Nura, 2005, 28 (2) :130-134.

[3]Novak F, Heyland DK, Avenell A, et al.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 in serious illnes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J].Crit Care Med, 2002, 30 (9) :2022-2029.

[4]Liboni K, Li N, Neu J.Mechanism of glutamine mediated ameliora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L-8 production Caco-2 cell[J].Cytokine, 2004, 26 (2) :57-65.

[5]Neu J, Roig J, Meetze WH, et al.Enteral ghtamine supplementation for eve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decreases morbidity[J].J Pediatr, 1997, 131 (5) :691-699.

[6]Beck RM, Wu G, Galanko JA, et al.Reduce serum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s in glutamine with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J].J Pediatr, 1997, 137 (6) :691-699.

[7]王爱华, 张维东, 黄宗润.小儿乳糖不耐受临床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 2008, 18 (3) :154-156.

上一篇:中职学校礼仪教育论文下一篇:顾客价值确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