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广场舞参与性

2024-12-28

常州市广场舞参与性(精选5篇)

常州市广场舞参与性 篇1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随州市文峰都市花园参与广场舞的群众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搜索具有代表性的文献, 进行分类与归纳。

(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要求, 对随州广场舞爱好者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6份。

(3) 专家访谈法。

对武汉体育学院交谊舞老师和专家进行相关问题的咨询, 将了解的情况作出总结, 以此作为研究的重要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随州广场舞爱好者分布及现状分析

随州市的广场舞爱好者人群主要分布在各大社区里, 锻炼场地多选择在社区一些相对开阔的空地。随州市广场舞爱好者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和参与动机等具有自己的规律与特点。

(1) 随州市广场舞爱好者性别分布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有效问卷196人中, 女性为177人, 占90.3%, 男性为19人, 仅占9.7%, 可见随州市的广场舞参与者男女性别比例不平衡, 广场舞更多受到女性同胞的青睐。

(2) 随州市广场舞爱好者年龄分布情况。

由上表1可以看出, 随州市广场舞爱好者的年龄比例分布从15岁以下、16-30岁、31-45岁、46-60岁、61岁或以上 , 分别占1%、3%、18.9%、52.6%、24.5%。爱好者主要年龄段是46-60岁之间 , 而15岁以下极少有广场舞爱好者。15岁以下和16-30岁爱好广场舞的参与者多为陪同长辈练习;31-45岁爱好广场舞的参与者业余时间固定, 通过广场舞来健身;而46-60岁、61岁或以上的广场舞参与者多为已经退休, 有较多的时间, 通过练习广场舞来强身健体和丰富生活。

(3) 随州市广场舞爱好者职业分布情况。

由上表2可以看出, 随州市参与广场舞的主要职业集中在退休人员, 占39.8%, 由于退休人员业余时间较多, 所以参与广场舞的人员较多。其他参与相对较多的职业为私企职工、教师、个体户和企事业单位人员, 分别占15.3%、14.8%、14.3%和11.7%, 该四类人群的职业特征表现为工作时间较为固定, 利用广场舞的练习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放松心情。

(4) 随州市广场舞爱好者收入分布情况。

由上表3可以看出, 随州市爱好广场舞的群体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4000元左右中等收入群体 , 占40.3%, 该部分群体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 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而低收入群体广场舞的参与者较少, 该部分人群更多的时间在为生计奔波, 没有富余的时间和锻炼条件。

(5) 随州市广场舞爱好者参加广场舞的动机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 随州市广场舞爱好者参加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 占98.5%, 其次是以兴趣爱好、塑形减肥和丰富生活作为动机排在第二、第三和第四, 分别占79.6%、75%和61.7%。由此可见, 群众参加广场舞主要看重的是其健身价值。

2.2、影响随州广场舞开展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表5可以看出, 对随州广场舞开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缺乏专业的指导, 占91.8%, 因为缺乏专业的社区广场舞健身指导员, 使得社区广场舞参与群体科学化锻炼的水平不高。

其次, 影响广场舞开展较大的因素是:缺乏科学管理、缺乏舒适场地、缺乏政策支持、缺乏竞赛制度, 它们依次占百分比为88.8%、85.7%、72.4%和62.8%。在社区开展广场舞的过程中 , 缺乏专业人才的科学管理, 配套场地和设施不够完善。

另外,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广场舞的飞速普及, 随之而来的噪音问题、占地问题、安全问题随之接踵而来, 这些因素影响着民众对广场舞的评价和参与广场舞的积极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随州广场舞爱好者男女比例失调严重。广场舞爱好者主要年龄段是46-60岁之间, 且主要集中在离退休人员和收入在20004000左右中等收入者。随州广场舞爱好者参与该项目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塑形减肥。

(2) 影响随州广场舞发展的因素很多 , 但主要的因素为 :缺乏专业指导、缺乏科学管理、缺乏舒适场地等, 另外广场舞带来的噪音问题、占地问题、安全问题也制约着其发展。

3.2、建 议

(1) 加大广场舞教学和管理骨干培训 , 创编适合各类人群的广场舞。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科学健身意识宣传, 帮助民众养成积极向上的锻炼意识。

(2) 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 完善场地和设施 , 加强管理 , 完善交流竞赛机制, 有序的组织广场舞, 营造良好硬件条件和舆论环境, 争取官方和民众双方面的支持。

摘要:本文通过对随州市广场舞参与人群的调查分析, 阐述随州广场舞爱好者群体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和参加动机等基本情况, 揭示影响随州广场舞开展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给随州市以及其他城市广场舞健康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有效推进全民健身计划。

关键词:随州,广场舞,参与人群,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杨风华.武汉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项目类型选择的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 2002.

[2]郑腾腾.论广场舞的健身效应[J].搏击 (武术科学) , 2013.

[3]许洪文.聂胜男.莆田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 2010.

沧州市广场舞现状开展研究 篇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沧州市参加广场舞的健身人群。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广场舞的资料,为本文提供参考借鉴。

(2)问卷调查法

对沧州市广场舞健身者随机抽取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有效问卷178份,有效问卷率95.7%。

(3)逻辑分析法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1、沧州市广场健身舞参与者的年龄特征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广场健身舞参与者中,年龄在45~59岁之间的有112人,可占60.2%,60岁以上的有43人,占23.1%,44岁以下的只有9人,而14岁以下的参与者则未见到。可见,沧州市广场健身舞参与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究其原因: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开始下降,生活压力较大,为了缓减压力,提高身体素质,他们更喜欢强度偏小的运动项目;步入老年,身体机能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喜欢强度小、时间长的运动项目。

2、参与者职业构成

通过调查沧州市广场舞参与者的职业构成可以看出,退休人员占44.7%,是广场舞参与者的主要群体;企事业单位的群体占到45.7%,也是广场舞参与群体的主要构成,这部分群体由于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相对充裕。因此,参与者相对较多;剩余的依次为6.9%的个体商户和2.7%的无业人员,需要说明的是2.7%的无业人群中包括各别的学生参与者,而退休群体也基本都是企事业单位的退休的员工。因此,牡丹江市广场舞的参与群体主要为退休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

3、广场舞参与人群的效果分析

参与人群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释放生活工作压力,这几方面效果良好,占的比重比较大。这与广场舞自身的特点有关,广场舞是一种集健身与形体舞蹈为一体,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人体全身各部位的参与下完成的健身舞蹈活动。它将传统舞蹈给人们带来的美感与体育运动结合在一起,动作简单,幅度和强度适中,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4、居民广场舞的学习途径

通过调查还得知,一些其他社会机构组织居民广场舞一般是收费的;居民在参与广场舞是有健身教练或者社区体育指导员指导,只占34.7%。其中对健身教练或指导员的专业教学技能感到一般满意占了40%。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对锻炼者掌握广场舞运动的方法、技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肩利于锻炼者较快、较好的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必要的教学指导对推动广场舞运动更好的开展与推广有积极的作用。

三、沧州市大众集体广场舞普及对象现状与问题

目前,沧州广场舞运动的群体以中年妇女、老年人为主,中年妇女、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这部分人群参加广场舞活动是为了健身,而学习广场舞的儿童当中,一部分是追随母亲,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投入到了广场舞的运动当中,一部分是为了玩耍。

1、设施器材有待改善

近几年来沧州市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有许多的人在广场上跳广场舞,而且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人数的增加对场地的需求也快速提高。通过调查,许多社区都没有正规的锻炼场地和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并且部分锻炼地点的音响设备比较短缺。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沧州市广场舞的发展。

2、噪音扰民的现象需要得到解决

由于广场舞的活动场地大多在闹市区广场或者居民小区的休闲场地内,周围的居民较多,人口较为稠密。广场健身舞开展的时间一般在早上6:00~8:00和晚上6:00~9:00,在这一时间段里,不参加锻炼的居民大多在家休息,再加上跳广场健身舞需要节奏强烈的音乐伴奏,这就对周围居民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可能会导致周围居民的强烈反对。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广场舞运动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群众体育运动,随着广场舞运动在全国广泛的开展和普及,沧州市也在积极推广和普及该项运动。目前参与的人数有一定的数量,但还是相对比较散乱,沧州市居民对广场舞的态度比较积极渗与者以群众自发、互相自学为主缺乏专业的社区指导员,规模有大有小,喜欢在广场公园等开阔的地方进行运动。

(2)沧州市广场健身舞活动场地均是露天场地,天气的变化对广场健身舞的开展影响较大;由于参与人数较多,因此活动场地比较缺乏;居民参与广场健身舞活动时,大多身着便装,身穿运动装的寥寥无几,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沧州市广场舞的参与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并且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参与人群大部分是选择离家庭居住地比较近的广场舞场地;广场舞的开展规模根据场地的不同而异,相对来说,大型场地人数多,规模大;参与人群的运动量多保持在中等量度,喜欢快慢节奏相结合的音乐节奏。

2、建议

(1)加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认识到广场舞的健身价值

广场舞是一项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通过广场舞的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还可以塑造体形。很多小区居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的扭扭捏捏,害怕自己学不会动作,别人嘲笑自己,其实是万万没有必要的。我们应专门设置宣传部门,让更多的敢于投入到其中,体验到广场舞的魅力。

(2)加强广场舞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广场舞活动的场地设施建设支持与帮助,从根本上解决参与者身边活动场地不足问题,保障人们参加活动的正常运行。

(3)加大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使用

常州市广场舞参与性 篇3

关键词:泰州市,居民,广场舞,健身活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精神物质水平以作为人民追求的目标, 身体健康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老年已把锻炼身体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广场舞健身活动作为一种健身手段已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 这种具有群众性特征的体育健身运动, 不仅可以有效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强身健体、健康生活, 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推进人文建设,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的事业发展。该文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泰州市中老年女性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促进广场舞在泰州市开展情况, 提高泰州市中老年身心健康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泰州市海陵区东河阳光小区、鹏欣尚城小区、泰州体育场广场、冰河广场、泰山公园、莲花1号区至8号区等参加广场舞活动群体5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为该文选体研究设计及分析提供参考, 了解全国其他地区广场舞开展状况, 为论文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文研究的目标, 设计调查问卷, 通过对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 泰州市海陵区东河阳光小区、鹏欣尚城小区、泰州体育场广场、冰河广场、莲花1号区至8号区等参加广场舞活动群体500人进行调查研究, 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 回收486份, 回收率:97.2%有效问卷437份, 有效率:87.4%。

1.2.3 访谈法

对参加广场舞锻炼的组织者、领导者进行采访, 为该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筛选与分类归纳, 然后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泰州市居民广场舞参与者的基本情况

2.1.1 年龄情况

根据调查报告得出:泰州市参加广场舞活动者的年龄分布:30~40岁以下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人数为46人, 占11%, 41~50岁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人数为168人, 占38%, 51~60岁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人数为171人, 占39%, 60岁以上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人数为52人, 占12%, 发现41~60岁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人最多, 占调查总数的77%这是由于广场舞运动量相对较小, 非常适合中老年健身需求, 使中老年锻炼者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活动效果, 很受中老年人喜爱。

2.1.2 性别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泰州市居民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女性人数为354人, 占81%, 男性人数为83人, 占19%。女性所占比例较大, 广场舞在泰州市女性同志中开展广泛。男性偏少, 主要原因是广场舞动作柔美, 运动量较小符合女性特点, 而男性则比较喜欢武术, 球类等竞争对抗性较强的活动项目。

2.1.3 职业情况

据统计显示, 参加泰州市广场舞活动者的职业分布如下:工人188人, 所占比例高达43%, 其次是行政干部和教师87和74人, 分别占20%和17%个体商户65人, 占15%, 自由职业22人, 占5%。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泰州市市民参加广场舞活动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工人以及部分的行政干部和教师, 主要原因是这部分群体有较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 并有充足时间参与广场舞活动的锻炼。

2.2 参加广场舞锻炼时间、频率及强度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泰州市居民参加广场舞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5个小时以上的有113人, 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26%, 1~1.5小时的有189人, 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42%, 0.5~1小时的有97人, 占22%, 0.5小时以内的48人, 占11%。可见, 泰州市居民广场舞锻炼的时间大多达到1小时以上, 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的目的。泰州市参加广场锻炼的市民在每周6次以上的有167人, 占总数的38%, 2~3次的178人, 占总数的41%, 每周一次的145人占总数的33%。主要原因是6次以上的人员都是退休在家, 有充足时间, 广场舞已是其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周2~3次的主要是受到时间限制, 每周一次的主要是由于工作繁忙, 没有时间锻炼。在调查中, 根据广场舞音乐节奏的快慢, 参与快节奏的48人, 中等节奏的有179, 慢节奏的有210人, 由此可见, 泰州市居民广场舞活动的强度大多在中等以下。

2.3 参加广场舞锻炼时间、地点的选择

根据调查, 泰州市居民选择广场舞健身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7:00~9:30期间, 有312人在此时间段参与了锻炼, 选择早上6:00~9:00锻炼的有48人, 下午3:00~6:00锻炼的人数为77人, 由此可见, 泰州市居民参加广场舞锻炼的时间多数集中在晚上。泰州市居民选择广场舞锻炼的场所主要在小区广场、马路边、空旷场所、固定公园。

2.4 参加广场舞锻炼的动机

根据调查, 泰州市居民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动机主要是锻炼身体, 此类人员达到236人, 缓解生活压力的有62人, 丰富业余文化生的有49人, 结交朋友的有51人, 其他动机的有38人。可见多数泰州市居民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动机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5 参加广场舞锻炼的满意度

泰州市居民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满意情况如下:参加广场舞锻炼者有99人满意现状, 87人基本满意, 263人不满意现状, 主要原因是, 广场舞活动的场地太少、场地太小, 各类人员参与活动的目的与动机不一样, 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广场舞锻炼不能够顺利进行, 或者不能满足每一位锻炼者的需求。根据走访调查, 很多未参与广场舞锻炼的居民, 对晚上在小区进行广场舞健身活动特别反感, 主要原因是噪音太大, 影响小孩的学习、休息。

2.6 广场舞组织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泰州市居民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主要是自发组织、亲戚、朋友、邻居相互介绍, 进行指导或领舞者都是爱好舞蹈者, 没有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或教练参与, 政府部门参与组织管理广场舞的几乎没有。音响设备、器械、衣服都是参与锻炼者自掏腰包或捐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泰州市居民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以中老年女性为主, 参加健身活动者主要是工人、行政人员、教师和自由职业者。泰州市居民参加广场舞锻炼的时间大多数在1.5小时左右, 强度在中等及以下, 每周活动的频率在2~3次左右。参加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地点主要小区、马路边、公园等空旷地方, 参与健身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丰富业余生活。泰州市居民对广场舞锻炼场所、组织、政府对广场舞健身活动的投入、指导不满意。

3.2 建议

3.2.1 合理城市规划、增加广场舞活动场地

泰州市政府、体育局在泰州市未来发展规划中应考虑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 当前, 经济快速发展, 泰州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已基本迈入小康, 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已成为市民追求的目标, 广场舞健身活动已成为市民健身的重要载体。目前泰州市广场舞活动场地已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增加室内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建设。

3.2.2 政府组织相关比赛、加大对广场健身舞的指导

泰州市政府、体育局应组织相关广场舞的比赛, 通过比赛促进广场舞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局应加强对广场舞锻炼者的指导, 在每个社区、小区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 加强广场舞健身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建立较为完善的指导体系, 增强广场舞健身运动的组织性与规范性。

3.2.3 政府应加大对广场舞的投入

泰州市广场舞应重视广场舞健身活动, 加大对广场舞活动的投入、宣传力度, 在小区、社区购买相应的广场舞设备、衣物、定期对广场舞场地维修, 改善广场舞活动环境。

3.2.4 开展广场舞健身活动尽量避免扰民

泰州市很多广场舞健身活动在小区的广场上晚上进行, 很多小区居民非常反感, 为正常开展广场舞活动, 广场舞健身活动场地应尽量安排在小区外, 注意噪音控制, 避免扰民。

参考文献

[1]王莹.中老年女性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 :122-124.

[2]张文梅, 白新蕾.晋中市中老年妇女参与广场舞的现状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12) :172-173.

常州市广场舞参与性 篇4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广场舞健身者性别结构

被调查的251人中,男性有3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1.95%;女性有2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8.05%,说明苏州市广场舞参与者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舞蹈、健美操、秧歌等具有韵律性的项目占据着广场舞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因此比较适合女性,加之女性对美化体形和减肥瘦身的青睐,促使女性参与广场舞人数多于男性。

1.2 广场舞健身者年龄结构

由表1可知,苏州市广场舞健身人群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4.22%;第二部分50~59岁的中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6.26%;第三部分是40~49岁的中青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34%。说明中、老年人是积极参与广场舞健身活动的主力军。

1.3 广场舞健身者的文化程度

调查显示,苏州市广场舞健身人群中高中或中专学历人数最多,达到92人,占调查者总人数的36.65%;其次是初中以下学历86人,占调查者总人数的36.65%;大学或大专69人,占调查者总人数的27.4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59%。说明苏州市参与广场舞健身的人群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大专或高中以下学历。

1.4 广场舞健身者参加广场舞的锻炼年限

目前,苏州市广场舞锻炼者运动年限比较多的人群以3~4年的为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30.28%;1~2年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8.33%;5年以上的,占调查总总人数的28.28%,参加广场舞不到1年的人占到23.11%。由此可见,苏州市广场舞虽然开始的时间不是很长,早期参与的人数不是太多,但是随着人们对健身意识的提高苏州市广场舞运动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参与人数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1.5 广场舞健身者参加广场舞的主要内容

苏州市广场舞练习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多的为健身操,人数最多达到1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0.92%。由于健身操有着动作随意性和练习难度低的特点,使得这类舞蹈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最重要的是很容易被中老年学会。并且健身操所需要的条件也极为简单,只需要场地和简单的指导就可以了,不仅方便又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其次是民族舞有4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9.12%,排在第三位的是交谊舞,交谊舞是各种社交场合随处可见的舞种,练习地点相对比较多,所以练习交谊舞的人数也相对较高。

2 苏州市广场舞健身者健身动机调查与分析

苏州市广场舞健身者参与锻炼的动机排前4位的分别是强身健体,占调查总人数的89.24%;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占调查总人数的37.05%;兴趣爱好,占调查总人数的33.86%;调节心情、缓解压力为主要动机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占调查总人数的28.69%,这是由于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生活、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调剂生活、缓解心理压力、释放消极情绪成为很多锻炼者参与广场舞的主要目的之一。

2.1 健身者练习广场舞的时段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广场舞健身者选择在晚上健身的人数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66.00%;选择健身时间在清晨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1.31%;选择其他时间段进行广场舞锻炼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69%。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于白天忙于工作、学习的人们而言,晚上休闲时间会相对宽裕,可以选择广场舞活动的形式来排解一天的压力、缓解疲劳、放松心情,所以晚间广场舞健身人数较多。

2.2 健身者每次练习广场舞持续的时间

调查显示,每次健身时间在1h以内的人数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44.62%;健身时间在1~2h的人数位列其次,占调查总人数的40.24%;健身时间在2h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5.13%;从总体情况看,有84.86%的被调查者进行广场舞锻炼的持续时间在1~2h之间。

2.3 健身者练习广场舞的活动频率

调查可知,有60.56%的被调查者每周要在附近广场进行5次以上的广场舞锻炼;有22.31%的被调查者每周要进行3~4次广场舞锻炼;有17.13%的被调查者每周要进行1~2次广场舞锻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常参加广场舞活动的人,每天到广场上活动筋骨,愉悦身心已经成为其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每周会进行5次以上的广场舞锻炼。

2.4 广场舞健身者练习广场舞活动地点

广场舞运动离不开锻炼场地,场地条件在一定意义上对锻炼者参与情况有着重要影响。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市广场舞活动地点主要是在离参与者居住地较近的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空地等。公共场所参与者所选择健身场所比例最高的是公园,所占比例为64.94%。其次是广场,所占比例为24.30%,室外住宅小区空地占到15.54%,路边空地占到10.36%,可以看出,一方面苏州市广场舞参与者在选择健身场所时优先选择免费的地方进行锻炼;另一方面健身广场、街道公共场所、公园林地,社区空地场地比较宽阔离参与者居住地较近。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苏州市广场舞健身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学历人数最多,研究生及以上最少;健身舞龄最长的有十几年,最短的不到一年,其中人数最多的为3~4年;广场舞健身者选择的地点主要是离家住地较近的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和空地等;绝大多数的广场舞健身者每周要进行5次以上的广场舞锻炼,且每次健身时间约在1~2h以内;苏州市广场舞健身者参加练习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多的为健身操,其次是民族舞,排在第三位的是交谊舞。

苏州市广场舞健身者参与锻炼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其次是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及兴趣爱好,另外调节心情、缓解压力、释放消极情绪也成为很多锻炼者参与广场舞的主要动机。

3.2 建议

苏州市政府部门要重视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措施,缓解噪音扰民矛盾。

常州市广场舞参与性 篇5

关键词:广场舞,场所,建设状况,调查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 广场舞作为一种娱乐健身活动, 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并迅速地发展起来。对广场舞的场地进行科学的建设有利于优化群众健身环境, 促进广场舞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该文通过对滨州市广场舞开展情况进行调查, 了解滨州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 调查广场舞的场地建设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广场舞场所的建设, 促进广场舞良性发展。

1 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的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广场舞我国迅速地发展起来。滨州市居民进行广场舞练习主要集中在早7点前或者晚5点以后, 尤其是夏季的晚上随处可见练习广场舞的人群。在调查中发现, 在大型超市和广场附近有2个团队的规模在50人左右, 有5个群体规模在30~40人左右, 而选址在街边空地的广场舞团队规模则在10~20人之间, 所有广场舞团队都是根据自身兴趣需求自发组织形成的。

1.1 滨州市居民参与广场舞现状调查

由表1可知滨州市广场舞参与者较多, 除了有44.5%的居民从不参与广场舞以外, 其他居民都或多或少的参与过广场舞的练习。由此可见, 滨州市广场舞的开展比较普及, 广场舞作为较容易进行的健身项目之一, 已被人们的接受和喜爱。 (如表1、表2)

1.2 滨州市居民开展广场舞场所选址状况调查

由表3看出在滨州市广场舞场所的选择大多为街边宽敞地带, 只要有空地人们就可以开展广场舞。大多的街边地带照明状况较差, 居民在较黑的环境下, 不利于新动作的学习, 场地靠近马路, 车流量大使得空气质量状况较差, 不利于居民身体健康。仅有6%的居民可以在社区健身活动场地上练习广场舞, 但是这些场地面积较小, 人数容纳量太少。综上所述, 滨州市开展广场舞的场所缺乏科学的选址和建设,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不利于广场舞科学健康的发展。

2 滨州市居民开展广场舞场所建设情况调查

2.1 滨州市居民开展广场舞场地地面建设类型状况调查

由表4看出74%的广场舞场地为硬化的水泥地面, 练习广场舞的人群大多为中老年人, 长时间的蹦跳动作会对中老年的膝关节和胫骨造成磨损, 不利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并且一旦参与者在练习中摔倒, 硬化的水泥地面会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占有26%的广场舞场地为土地或沙地, 这种地面会因为练习广场舞人群的踩踏而产生尘土, 不利于人们的呼吸健康;雨雪天气时, 地面较为泥泞, 广场舞练习会被迫中断。而在调查中发现并没有塑胶的广场舞场地, 塑胶场地可以适当地增加落地的缓冲力, 保护人们的骨骼和关节, 由于参与广场舞的人群大多为中老年人, 所以应该增加塑胶的广场舞场地的建设, 为居民营造更好锻炼场所。

2.2 滨州市居民开展广场舞场地专门化建设情况的调查

由表5可知滨州市广场舞的场地经过专门化建设的只占13%左右, 这里的专门化主要是指针对广场舞的特点对场地进行专门的设计建设;而未经过专门化建设的场地占87%左右, 大部分的居民认为广场舞的开展只需要有较大面积的场地, 其他的条件均可忽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群众缺乏科学的全民健身意识, 并且不利于广场舞的发展, 且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国家鼓励全民健身, 但是在硬件建设这一方面尚存在较大的不足, 群众的健身意识尚未得到相应的提高。

2.3 滨州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场地满意度调查

从表6可以看出, 首先, 场地缺少休息地方是目前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 致使年纪较大的居民练习广场舞时因体力不足而中断练习;其次, 场地面积较小、灯光太暗和供电没有保证等问题所占比例均超过50%, 这些问题可导致居民在练习中间接受伤。可见场地的条件状况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并存在安全隐患。走访中发现, 部分居民就曾提出由于场地条件限制, 只在旁边围观而不亲自参与到广场舞中。

综上所述, 虽然大部分居民对练习场地都有些许意见, 但他们不抱怨, 只要有地方供他们活动, 他们就很知足和满意, 这一情况反映出滨州市当前健身活动的种类和场地缺乏, 科学健身的意识较为薄弱, 阻碍广场舞和全民健身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通过分析与总结表明滨州市广场舞的开展较为普及, 人们对广场舞较为认可, 参与广场舞练习的居民周练习次数大多在3次以上, 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参与到广场舞的练习中来。

(2) 滨州市广场舞的场所大都未经过专门化的建设, 健身场地的条件状况较差并存在许多问题, 不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为居民开展广场舞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根据调查发现居民科学健身的意识薄弱和缺乏体育器材, 盲目不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 会对其身体产生运动损伤, 所以提高居民的科学健身意识迫在眉睫。

3.2 建议

3.2.1 加大对广场舞的宣传, 提高广场舞组织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

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 增加对广场舞的宣传, 让更多的青年人也加入到广场舞健身行列中来。政府和社会应增加对广场舞的投入, 科学的建设广场舞专用场地, 置办相应的器械, 为广场舞参与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促进广场舞科学合理地发展。

3.2.2 为广场舞场地建设提供保障

政府应将广场舞场地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社区体育建设规划之列, 为人民建设科学专业的体育场地, 贯彻科学的原则逐步地改善广场舞场地和体育设施不足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思想深入人心, 参与广场舞的群众将会越来越多, 因此, 解决健身场地和资源不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同时应将各地的场馆全面向群众开放, 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为更多热爱体育健身的人民提供场所。

参考文献

[1]杨新新.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 2014.

[2]李辉.当代城市广场舞调查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 2012 (6) :13-15.

[3]杨潞然.广场舞的社会价值及存在的问题[J].长治学院学报, 2014, 31 (5) :75-76.

上一篇:铁路重载运输下一篇:考评激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