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精选8篇)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篇1
2013年4月, 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下,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于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用2年时间在全区开展。其中, 2013年4月至6月为宣传发动阶段, 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为全面推进阶段, 2014年3月至10月为巩固提升阶段, 2014年10月至12月为验收总结阶段。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内容由三个主要任务构成, 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是指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 整治农村环境卫生。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开展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清洁水源”则为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 清理水面漂浮垃圾, 处理厕所、畜禽场 (圈、栏) 污水排放。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示范村建设。而“清洁田园”, 就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 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 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区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县区和田园生态经济发展示范村建设。
大幕拉开, 一场与农村“脏乱差”乱象的战争正式开启。然而对于广西乡村建设的规划蓝图来说, 这才刚走出第一步。在2013年12月24日, 自治区十届党委常委会第87次会议又通过了《“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纲要》 (2013—2020年) (以下简称《纲要》) , 确立从2013年到2020年, 广西将以“美丽广西”为主题, 分四个阶段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重大乡村建设活动。《纲要》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 就没有全区的全面小康”, “美丽广西”的乡村建设大活动也被规划进广西实现全面小康的未来蓝图中, 成为助推广西农村实现小康的一大重要手段。
目前,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已经进入攻坚阶段, 而第二阶段的“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也将要启动。值此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 我们推出这个专题, 和读者一起去了解活动, 为活动鼓气、加油。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篇2
同学们,大家好!关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这一活动,大家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活动要求达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4个目标。
这些都是该活动的大目标,是一个集体目标。空谈这些伟大目标很没意思,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这里,我们就简要谈谈我们每个人在这个大目标下的职责与义务吧。
首先,管好自己。大学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养成惰性的地方。在这里,课程少、各种约束也少。很多学生刚进校园还可以主动早起,慢慢的就会越来越晚,没课的时候可以睡到中午。衣物,开始一天一洗,到后来的几天一洗,最后不到实在没有衣服就不会洗。床铺更是问题之重,现在坚持每天叠被子的还有多少?至于其他的个人清洁更是问题多多。可以说,没有坚强的意志,大学是很多坏习惯养成的摇篮。而且,一个人不注重自身的清洁卫生,很难想象他周围的环境会美丽、健康。所以,要想做到整个大环境的干净整洁,必须先做到每个人的干净整洁。这里,就必须要做到管好自己了,通过自己约束自己,让自己干净整洁,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
其次,管好自己周围的一平方米。一件干净的东西放在了垃圾堆里,不管它是不是出淤泥而不染,它都会被当成垃圾。一个人的个人清洁卫生做的再好,住的、待的地方肮脏不堪,我们都不会夸这个人干净、漂亮。同时,注重个人卫生,把垃圾留给别人,注定要招来别人的唾弃。想要生活在一个美丽友好的环境中,仅仅管好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个辐射源,在清洁自己的同时、清洁我们周围的环境,管好我们周围一平米,每一平米环环相接,我们的生活环境将美丽、多彩。
最后,我们要“管好”他人。我们不能强制别人爱护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善意的提醒,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一个寝室有一位同学坚持不懈的搞好个人卫生、把自己的床铺周围弄的干净、整洁的时候,很大的可能是其他室友也会这么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这样,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要求不用太高,我们身边的环境就会更美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这个大目标就会在我们的一小步一小步中得以实现。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篇3
水滩村注重使用清洁能源,他们发明了一种秸秆地暖,目前全村45个农户全部使用秸秆地暖。地暖使用的原料是松针、沙棘枝、锯末和枯枝落叶、秸秆、玉米芯、杂草、干牛粪等农业废弃物,原料通过室外的进料口加入,通过地下阴燃、暗火沤料方式对室内地板进行加热,使室内温暖舒适,室温保持在15℃以上,据调查,一个农户采用秸杆地暖平均一年可节煤3吨,节省燃煤经费2000元。老百姓都说:秸秆地暖使水滩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无煤村。
水滩村近年来投资一千多万元,实施了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中型沼气池,安装太阳能,创建清洁、环保、节能新农村。全村道路得到了全面硬化和美化,沟渠得到全面整治,并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小品,以及配套建设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形成了协调美观的路、水、园整体景观。通过村庄整治,村民思想发生了改变,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得到了明显提升。
水滩村前几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很大。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该村发展笨鸡养殖业,投资30万元,新扩建鸡舍500米2,年产鲜蛋150吨;先后投资64万元,种植核桃、金银花药材,实施核桃树套作金银花工程200亩,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再就业。
该村2009年开始发展鱼池垂钓业,2012年建成五龙湾漂流景区,这两项工程与在建的其他景区工程促进了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村民们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特色旅游农产品加工业,以旅游为依托开办农家乐饭店,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核桃深加工产业为主,建立集观光、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水滩村连续6年被评为县级平安乡村、社会和谐乡村。村里建起了图书阅览室和综合文体广场,全天向村民开放,为村民业余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也为村民学习科学文化创造了条件。村委会还在农闲季节邀请农业专家来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水滩村村容村貌大为改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村民和谐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都北路112号 邮编:030600)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篇4
一幢幢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里, 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 一个个美观大方的垃圾收集箱安放在房前屋后……身处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下街屯, 你能深切感受到“美丽南丹·清洁乡村”活动的新风, 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增添的别样美丽。
清洁之风吹遍锡都大地, 清洁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在自治区、河池市部署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之后, 南丹以清洁家园、水源、田园为切入点, 上下一心、干群携手, 迅速打响“美丽南丹·清洁乡村”活动攻坚战和持久战。“山清水秀、环境整洁、生活舒适、经济发展”是目前南丹城乡的真实写照。日前, 笔者到南丹县采访, 更深切地感受到南丹在实施“清洁乡村”活动后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 体现在城乡整洁舒适的环境、干部群众会心的笑容和外地客商的赞誉中, 县城、圩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处处呈现出新气象。
如何建立健全“清洁乡村”的长效机制, 建设美丽南丹?县委书记莫振祖道出了其中“玄机”——突出“乡村清洁的六个模式”, 即“突出城乡新貌新风改造模式;突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突出倡导文明新风模式;突出问计问需于民模式;突出转变干部作风模式”。同时, 南丹将开展“美丽南丹·清洁乡村”活动视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作为检验全县干部战斗力、动员力、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全县各级各部门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齐抓共管, 狠抓落实, 切实造福南丹人民。
结合城镇化:突出城乡新貌新风改造模式
走进车河镇车河村堂皇屯, 一栋栋靓丽别致的居民楼与秀丽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 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在村民韦秀勇家门口, 韦秀勇正乐呵呵地把一块印着“卫生清洁户”的牌匾往门上挂。韦秀勇告诉笔者, 堂皇屯清洁卫生评比小组目前有13人, 按规定每月对屯内的47户村民进行一次卫生评比, 对获得90分以上评分标准的住户颁发“卫生清洁户”牌匾。“我们屯刚做好风貌改造工作, 房子变漂亮了, 环境卫生也不能差, 这样才是我们期待的新农村的样子。”韦秀勇的愿望达成得益于该县实施的城乡新貌新风工程, 尤其是该县乡镇村屯风貌改造的实施。
南丹县把“清洁乡村”作为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城乡新貌新风工程”的延伸和拓展, 不断丰富改造内涵, 提升改造层次, 把名镇名村、综合整治村屯作为清洁家园行动的示范点来打造和推进。
一是加快完善城乡建设规划。在2012年完成城关镇等3个乡镇总规修编以及127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 投入300多万元启动城区环卫等6项市政专项规划、六寨等8个乡镇集镇以及主要道路沿线110个重点村屯规划编制。
二是打造特色名镇名村。在投入1.5亿元深化县城区道路等城镇项目建设的同时, 里湖、车河、同贡等名镇名村试点风貌改造全面提速, 尤其是车河镇风貌改造工作, 已完成工程量的90%, 22个村屯新貌新风试点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 二级公路及高速公路沿线村屯房屋立面改造即将竣工。
三是提升村镇环卫能力水平。以每个乡镇“五个一” (即:一辆垃圾压缩收集车和若干垃圾收集箱、一座生活垃圾处理场、一个田园生态经济发展示范村、一个村屯生活污水处理、一个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点) 为标准, 投入469万元为每个乡镇配备一辆垃圾转运车、一辆垃圾压缩车;筹集资金2600万元, 动工兴建垃圾池1339个、简易垃圾场373个、焚烧炉235个, 配备垃圾桶900个、人力车589辆。同时, 聘请保洁员近2000人, 实现全县148个行政村保洁员覆盖。
_在南丹, “清洁乡村”活动的各种宣传、学习交流活动在热烈地进行。
加大知名度:突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整齐、干净、漂亮, 依山傍水, 风景如画。房屋边、树荫下围坐着一群惬意的白裤瑶妇女, 她们边习歌哼曲, 边刺绣……”来自美国的民俗学者POM在跟笔者愉快地分享首次走进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王尚屯景点时的感受。
“使‘清洁乡村’活动与创建旅游名县深度结合, 用心用情打造一批‘清洁乡村’精品, 大力推动特色旅游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推进白裤瑶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土司文化城建设, 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土司文化品牌和白裤瑶民俗文化品牌, 以旅游产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进一步增长。”县长廖国璋说。
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南丹县千方百计保护好美丽的自然生态。一是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2.3亿元实施甘河白裤瑶寨、洞湖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等23个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进一步完善旅游标志牌、公厕、垃圾箱等基础设施, 尤其是总面积36.5平方公里、覆盖2个乡镇3个村16个屯3000名群众的南丹地下大峡谷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通过专家组初审, 为带动全县乡村景点景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助推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以干净整洁的环境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娱乐、农家乐等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打造了里湖白裤瑶铜鼓表演队、中堡苗族山歌表演队等, 王尚屯白裤瑶风情体验园顺利开园;芒场镇黑泥屯“三月三演武节”、吾隘镇那地村“壮族蚂拐节”等各类乡村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 吸引外地游客10万余人, 向外界充分展现了该县清洁干净的乡村形象。三是为“丹文化”旅游节顺利举行打好基础。在“清洁乡村”中融入“丹文化”元素, 抢救和保护好千年土司历史、白裤瑶民俗风情等特色文化, 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 使南丹悠久的历史文化能世代相传。
推进富民增收: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要使“清洁乡村”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必须要有产业支撑, 进而又以干净整洁的环境促进产业发展,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这是南丹县领导达成的共识。南丹县着力打“资源牌”, 唱“特色戏”, 围绕不断壮大的瑶鸡、黄腊李、长角辣椒等传统产业, 提升烤烟、椪柑、板栗等骨干产业的同时, 还着力培植冰糖梨、红高粱、种桑养蚕等特色产业, 着力走“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该县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 大力推进基地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经营, 大力培植发展专业大户、专业村屯、专业乡镇, 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 特色产业发展迅猛, 群众的“钱袋子”更鼓起来了。几年来, 全县建设了以月里、中堡等北部乡镇为主产区的2万亩优质烟叶基地, 以芒场巴平为主产区的万亩优质谷基地, 以六寨为主产区的2万亩长角辣椒基地, 以八圩为主产区的“公司+基地+农户”红高粱基地, 以罗富、吾隘为主产区的板栗基地, 以里湖为主产区的“百万瑶山鸡”生产基地, 以车河为主产区的柑橘基地等。
近年来, 南丹特色产业显示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一是以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为切入点, 加快长角辣椒、烟叶等八大特色种植业发展。引导群众减少化肥、农药等使用量, 创建了3200亩六龙茶、1.2万亩巴平米、860亩无公害蔬菜等3个绿色基地, 种植核桃7万亩, 实施了甘蔗等10个百亩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以及与袁隆平院士合作的超级稻项目。2013年上半年, 全县农民人均收入3066元, 同比增长14.36%。二是以畜禽场污水排放治理为重点, 大力发展林下瑶山鸡和生猪规模化标准化产业。新增瑶乡黑猪养殖示范场3个、瑶山鸡养殖示范小区5个;瑶乡黑猪出栏5000头;产值1000万元;瑶山鸡饲养量360万羽, 出栏200万羽。三是以繁荣农村市场经济为依托, 大力改善农村商品消费环境。截至2013年7月, 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家店”共218个。同时, 投资1200万元的城区屠宰厂搬迁项目顺利推进, 总投资近1800万元的县城新区、六寨等3个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加快实施。罗富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进展有序, 吾隘、车河、芒场巴平等3个商贸中心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突出倡导文明新风模式
“能够被评为‘清洁卫生户’, 我觉得很光荣, 这是对我的激励, 我会以身作则, 和村民们一起维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近日, 在南丹县芒场镇者麻村黑泥屯, 一说起自家门口挂着的“卫生清洁”牌匾, 村民们都很自豪, 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后整个村庄的环境变化和自家房前屋后的变化。
在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中, 该县把“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作为动力, 以群众全员参与为原则, 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改变乡村“脏乱差”的落后习惯, 增强群众卫生意识, 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南丹县还积极顺应群众“居住更舒适、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开心”的新期待, 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清洁乡村”的重要内容, 注意发挥文明新风在活动中的引领性和渗透性作用。一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活动。以“移风易俗倡文明”、“讲文明、展新貌、树新风”等主题教育为抓手, 狠刹赌博迷信、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酒席等不良风气, 破除房子乱搭乱盖、垃圾乱扔乱堆的陋习, 有效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二是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编印《南丹美梦众人圆》山歌集、光盘等6000册 (张) 发放到村民手中, 制作宣传海报2500份, 组织“清洁乡村”文艺巡回晚会12台、山歌会12场、播放电影16场, 指导各村屯制订《村规民约》4400多份, 与3.5万多户家庭签订清洁乡村责任状。三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南丹县市容市貌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 强化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宣传;配齐配强乡村保洁员队伍, 制定清洁标准和考核细则;成立乡镇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和村屯卫生工作理事会及监督小组;深入开展“卫生标兵”、“清洁卫生户”评比工作等。
_华灯初上的南丹县城。“清洁乡村”使这座桂西北县城干净、美丽而安详。 (宁国用/摄)
为民办实事:突出问计问需于民模式
为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得到“清洁乡村”带来的实惠, 南丹县领导干部积极帮助群众定思路、定目标, 送政策、送项目。一是加强帮扶带动。结合正在开展的“红卡进百企千村万户”活动, 134个县直单位结对148个村, 2234名干部联系帮扶5365户困难群众, 联系帮扶资金3600多万元。培养“能人”型村干134名, 新建帮扶示范户927户。二是加快实施民生扶贫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已开工7条96公里, 投资8800多万元。1910户农村及特困户危房改造已全部开工。里湖、月里等易地扶贫搬迁及8个广东帮扶示范村等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开工建设屯级路32条。三是全面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完成水电固定投资近4000万元, 恢复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500亩, 中低产田改造8300亩, 解决5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 加强中小流域、水库污染治理, 加强环境监管、重金属污染防治、危险废弃物管理等。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篇5
志愿服务队围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包括:清扫绕村公路并清理村中主要街道的路面垃圾,为村民打造“美丽江河”;慰问五保户—并为他们清扫院子、整理房屋,建造“美丽家园”;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美丽中国,清洁乡村”活动活动要求达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4个目标,既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努力使我区乡村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
我们50名学生代表组成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一共分为四个小组。明确 “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目的;本次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民情,了解民意;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广西建设做出贡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
村容风貌,文化生活。村中水泥主干道旁修建有垃圾池、绿化带,道路也比较整洁;该村还备有篮球场、舞台、健身器材等娱乐场所和运动设施,从而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受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在聊到受教育程度时,我发现,大多数村民都是受过小学教育或是初等教育,而如今他们的子女有的在读高中,有的在读大学,受教育程度明显的一代比一代高;由于现在村里的道路好,交通方便,为此,如今大多数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镇上或是县里去上学,很少有人再到村小学上学了。从这里,我明白了;村民们送孩子到镇上去上学,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只有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用文化知识来改变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已经根植于他们心中。据调查统计,村民们的粮食、蔬菜基本上都是自己自足的,只需买一些油盐、肉类食品及一些生活用品,生活相对宽裕,基本实现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有的家庭还买了电脑装了宽带,使得网络信息时代村里化,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了解最新科技文化信息,把了解到的科技文化应用于农业的实践生产,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村里经济的发展,村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摩托车,有的还有自己的轿车面包车,真可谓是有车有房一族。
我们志愿者服务队进村进行清洁乡村活动,在书记的带领下,老师、学生及村民纷纷拿起道具清洁村主干道的垃圾,道路两旁的垃圾主要是以不可溶解的塑料垃圾为主,塑料垃圾也是我们清洁的主要目标。在清洁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同学很认真地清理杂草里的垃圾,体现了积极,勤奋,团结协作,向上的大学生风采,相机记录了我们尽心尽力清洁乡村的精彩画面。在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后,我们终于清理完了可恨的垃圾,整个村瞬间华丽转身,变得干净了很多,看了就觉得心里舒服多了。看到村民们微笑地对我们说:感激了!老师同学们!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也许这就是我做出贡献后的愉悦吧!虽然垃圾清理了,道路干净了,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秉承着以思想改造为主,积极主动地去跟村里的叔叔伯伯阿姨们道说乱扔垃圾有何不好,垃圾对人体的危害多大,从而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乱扔垃圾的思想,带动他们以乱扔垃圾为耻,以热爱清洁为荣。
通过支持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污染源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建设、工业园区重金属“三废”集中处理、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以及支持为防止重金属污染开展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等,进一步增强了重金属污染事故防治能力。通过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在低效林改造上,坚持分类经营、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森林分类区划界定为基础,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大力推广应用良种壮苗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林分质量和经营效益,由注重短轮伐期的纯林和小径材经营为主,向长中短结合、大中小兼顾、营造混交林、培育大径材转变,特别是大力培育树种多样、复层异龄、结构复杂、色彩丰富、功能稳定、价值较高的混交林,绿化、花化、彩化、果化协调统一,努力提升林分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逐步实现近自然经营。广西各地逐渐呈现出“一个村庄一座绿岛,一座城市一片森林”的生态景观。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方位建设“美丽广西”的本质需要。“美丽广西”之“美”是全方位的“美”,它不仅要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之美,更需要“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之美。
短短的十天,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始终都怀着学习进步、服务人民、提升自身的思想来积极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使我体会到了乡亲们的淳朴,这让我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吹遍大江南北,人民不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热情向上的心更是高涨。这次“三下乡”虽然我偶尔感觉到有点累,但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在众人纷纭之中,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感受了乡村的蓬勃气息,贡献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看到在祖国的沃土上,乡亲们收获的喜悦,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更是感到骄傲。实践出真知,祖国的未来需要更多的“三下乡”同志来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这样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篇6
吴伟权在介绍情况时指出, 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牵头组织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活动过程中, 会同各地各部门加强组织协调、督查指导和技术服务, 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处理, 在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不断完善环卫设施, 二是不断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技术体系, 三是不断完善长效机制。
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介绍“清洁家园”专项活动情况
吴伟权着重介绍了“清洁家园”专项活动在2014年实施的“126工程”工作目标, 即着力于建立起一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管理体系;组织试行垃圾分类和试行市场化运营两项试点;开展示范提高、设施提效、技术提升、规划提领、名村提速、古村提质等六大行动。
对于现场记者所提出的, 如何确保“清洁乡村”活动成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吴伟权提出了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坚持群众主体,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作用, 并且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继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实现从干部引导、集中整治到村屯自治、村民自觉、卫生自律的转变, 把专业保洁和庭院自洁相结合, 把突击整治和日常保洁相结合;二是继续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垃圾处理知识和简单易行的技术推广, 并使之更加符合农村实际、更为群众接受;三是完善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是要强化政府主导, 形成公共财政的有效投入。各地不仅要出资完成项目建设, 还要充分考虑项目后续运营的费用, 一并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 体现出财政投入的效益性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化。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篇7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在广西的具体化,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践。经过两年的集中整治, 改善人居环境, 改造水源质量, 改良田园生态, 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生态建设水平、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再经过后续5年的持续推进, 使广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 乡村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 使秀丽的山水风光与整洁卫生的环境相匹配。“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新农村建设活动, 工作复杂, 涉及面广, 从各地发展实际出发, 建立完善的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 将是形成“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的关键。
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东村委属下的自然村大王岭村是自治区级“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示范村。该村南面临海, 距海岸线300米, 距营盘镇3公里, 有2个村民小组, 人口660人;建筑、捕捞、养殖、运输专业户65户, 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0元;2012年3月被北海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12年5月被北海市命名为唯一的自治区级文艺村。大王岭村具有较好群众基础和经济条件。该村是个典型的传统村落, 2013年5月开展清洁活动以前, 虽然已经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但进村公路已经破旧, 海滩很脏乱, 养虾污水直接排到海里。基础设施比较差, 道路没有硬化, 排水设施不健全。开展清洁活动以来,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 “清洁乡村”活动绩效明显。
(一) 村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截至2013年10月底, 大王岭村已经建设垃圾池3个, 配有垃圾桶15个, 聘用专职保洁队员3人;修建了环村硬化公路和排水沟;有文化广场、标准戏台、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各1个;乒乓球台、宣传橱窗、功德牌各2个;健身器材一批。该村文化广场是文艺、健身、休闲等多功能的活动场所。
(二) 制定了清洁制度
截至2013年底, 大王岭村具体制定了50多条村规民约和10条环境卫生公约, 除了在村里宣传栏张贴外, 还每家每户分发一份;在村民中推行“门前三包”制度, 以保证清洁工作的常态化;评出了2013年文明村民20人。
(三) 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有了提高
大王岭村的退休干部以建成旅游村为目标, 长期宣传“要建旅游村, 卫生靠大家”的观念, 部分村民已经养成自觉清理自家生活生产垃圾的习惯, 自觉维持文艺村的形象。随着清洁活动的深入, 卫生设施逐步健全, 村民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将大大提高。
(四) 建立了多部门扶持的联动机制
作为清洁活动示范村, 广西社会科学院、北海铁山港区文体局、北海住建局、北海海防办、北海市文联、营盘镇政府等各级区市县单位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 积极为大王岭村争取扶持政策、筹措项目资金。广西社会科学院还派人驻村参与、指导该村的清洁活动, 引导农民建立健全和创新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五) 文艺宣传亮点突出
大王岭村是文艺村, 也是北海市文联的联系点。北海市文联经常组织成员到大王岭村进行宣传、采风、清洁等活动。文艺村的优势使大王岭村有效地利用端午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庆, 大造清洁活动氛围, 掀起清洁活动高潮。经过宣传、教育、清理垃圾等工作, 对村民提高环境意识、卫生意识等起到了很大作用。2014年2月9日至14日, 大王岭村举办第三届民俗文化艺术节暨新村建设五周年文艺系列活动, 邀请北海市文联、北海市曲艺家协会、合浦金牡丹艺术团、湛江歌舞团进行文娱演出、花灯展示、摄影展等活动。《广西日报》2014年2月11日第一版对该村的此次活动作了简要的报道。《北海日报》、北海电视台也都作了报道。
二、“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经费来源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本质上是新农村建设的构成部分, 是广西从2009年起实施的城乡风貌改造、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新农村建设的延续。2013年10月, 大王岭村就获得一笔城乡风貌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村容村貌改造。2009年起的五年来, 大王岭村共投入近350万元的公共建设资金。其中, 北海海防办150万元, 铁山港区文体局1万元。2014年底, 北海住建局主持修建的800多米村路和500米排水沟完成, 这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1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2014年春节前夕, 耗资10万元, 其中广西社会科学院资助5万元的文化小广场项目建设完成。大王岭村“清洁乡村”活动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一) 财政投入
为了保证“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实施, 广西各市、县都把活动列入每年的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 每年投入“清洁乡村”活动专项资金, 实行专款专用。北海市铁山港区“清洁乡村”活动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聘用专职保洁员。保洁员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使用和维护清洁设施、做好村庄环境的日常保洁等工作。2013年, 北海市已安排9千万元作为活动启动资金, 两年内将总共投入6亿元[1]。
(二) 部门扶持
2013年“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起动以来, 各级区、市、县派人驻村的扶持单位都安排资金或物资援助。如, 北海市建立市直部门驻村制度规定, 原则上要求每个部门市属单位每年对所驻村给予不低于3万元的资金或物资援助。
(三) 村民集资
2009年起的五年来, 大王岭村村民集资45万元, 修建入村道路、篮球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致富能人、模范农民党员的带头作用非常突出。3名致富能人资助灯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功德牌等, 每人超8万元。
三、“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存在问题
(一) 农民房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大王岭村有几百年的建村史, 目前部分村民另建新居、空置旧居, 呈现新居与旧居错杂分布的状况。部分房屋比较分散, 给清洁乡村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大王岭村的农民也如同我国大部分农村一样, 长久以来不注重卫生、环保、生态等观念的培养, 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生活生产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丢弃, 环境意识十分淡薄。保洁队的工作主要是清理路边垃圾, 简单地对垃圾进行清扫和焚烧, 并不能真正发挥保洁员指导、监督、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 农村环境基础环保设施缺乏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上投入极少, 农村环村公路、村庄主干道路和排水沟、给排水管线、消防设备、垃圾回收处理设备、减灾防灾设施等严重缺乏。环境基础硬件设施不足, 农村一些陋习得以“顽强”存在, 如家畜家禽放养, 短时间内有些村民无法接受圈养的规定。由于村道硬化率不高, 村道上畜禽粪便随处可见。清洁活动开展以后, 大王岭村作为拥有近200户农户的村庄, 公共村路旁仅有3个垃圾池和15个垃圾桶。各家各户基本没有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 (筐) , 各种垃圾处理主要是焚烧为主, 根本谈不上垃圾分类、翻晒、规范堆放。由于缺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生产生活污水无法重新再利用。目前生产生活污水和雨水只能直接排放到大海中, 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海滩垃圾清理、野草清除工作更是没有展开。
(三)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实行以包产到户为主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以后, 农民淡化了集体观念和公共意识。由于农民“原子化”的一盘散沙状态, 农民无法以组织的力量来发展集体经济。大王岭村的村干部曾经打算收取养殖户的虾塘承包费用于公益和海滩保洁工作, 但由于养虾户的抵制而没法收取。大王岭村虽然有许多专业户、专业建筑队、海产养殖户、科技致富示范户, 但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并不多见。“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经费支撑的根本出路在于再造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把集体经济的部分利润作为提供清洁活动的资金来源,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清洁活动得以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问题。
四、完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经费支撑机制的对策
从长远来看, 要解决乡村环境卫生问题,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探索建立资金长效投入机制, 落实保洁人员、垃圾收运设施及运行管护经费等工作, 都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努力创新资金供给方式就成为持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关键。构建清洁乡村活动经费支撑机制, 微观层面上的资金支撑机制要素内容包括:投入机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4个方面的支撑。宏观层面上要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以清洁活动为契机, 改造乡村文化形态, 由此推进乡村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型, 确立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新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 建构乡村生态文明社会。
(一) 整治村庄环境, 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是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内容,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培养农民良好卫生习惯,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把“清洁乡村”工程从村庄环境整治入手, 与农村清污泥、清路障, 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貌改造和建设沼气池结合起来开展, 引导村民建立健全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为此, 村庄建设规划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 划分各种生产生活功能区, 力求实现村庄用地集约、功能完善、居住方便、卫生用地。具体在清洁活动方面, 需要硬化村屯主干道、巷道;购置垃圾运输专用车及其配套设备设施;修建排污明渠及暗渠、化粪池、氧化塘、公厕、休憩公园等公共设施;组建专职保洁员队伍, 垃圾桶分发给村民, 实现农村垃圾房、垃圾桶全覆盖。清洁问题的关键还是卫生习惯问题, 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 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引导农村群众自觉做好卫生保洁, 养成不乱扔乱倒垃圾的良好习惯,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提高农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和参与治理行动的自觉性, 推动农民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农民群众文明新风, 彻底改变农村的“脏、乱、差”面貌, 实现农民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这是提高农民素质, 培养新农民, 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的“造人”建设, 是对千百年来的农民生活陋习的一场革新。
(二)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村民自治目标是建立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管理服务机制, 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方式的现代转变。村民自治的内容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共同参与。在清洁工作方面, 按照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 将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有一定威望的村民组织起来, 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兴办自己受益的卫生公益事业。大王岭村修建环村硬化路、铺设排水排污管道和改造旧戏台时, 就成立了退休干部、致富能人、村干等十几人的组织, 发动村民参加捐资、投工投劳等工作, 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参加义务劳动, 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工程建设。这说明, 村民理解了清洁工程是造福自己的工程, 其自治能力的效率是很高的。村民自治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推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求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树立村民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农民参与意识和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 使乡村清洁工程融入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变成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才能发挥村民在清洁乡村中起主力军作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要让广大农民群众更深刻地认识到, 自己既是清洁乡村的建设者, 更是清洁乡村的受益者;既是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体, 更是享受美丽家园的主体, 真正变“要我清洁”为“我要清洁”, 从“跟着干”到“主动干”, 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 建立村规民约等制度保障
为了使清洁乡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使农村环境保护“有章可循”, 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及长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十分必要。农村保洁员队伍的组建和运行, 农村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要“有人管事”。完善的村规民约, 如建立《卫生公约》、《家庭美德公约》等, 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村民行为, 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包括制定村屯农户清洁卫生制度、清洁生产行为规范和清洁奖惩制度、广泛开展文明创建评比活动等。北海市铁山港区在村民中大力推行“门前三包”制度, 划分了责任区, 落实专人负责, 并与责任区农户签订“清洁环境卫生责任书”。年度文明村民评比则是搞好典型示范, 形成文明的卫生习惯。广西一些村委实行“十户联保联创联评”措施, 按照分片管理的原则, 要求各自然村每十户中, 选出一个牵头人, 进行联全保洁、联合创建、联合评比, 定期检查评比制度, 奖罚结合, 定期公示, 确保长效管理[2]。此外, 开展群众竞赛活动, 通过每年开展“最佳清洁村”、“优秀清洁村”、“五星级文明户”等评比创建活动, 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达到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百姓的总体要求。村民自己动手参与“清洁乡村”活动, 不仅仅是省钱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 培养群众的卫生文明意识, 形成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风尚。
(四) 完善政府主导的财政投入制度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本质上是一项农村公益事业, 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之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忽略农村, 清洁乡村活动其实也是政府对农村历史欠账的补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为了长效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聘用了190名农村保洁员。政府财政提供聘用工资, 才能为长效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但政府的财政投入作为资金供给的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全然包办的资金供给。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决策和领导部门, 起着导向、牵引的作用。政府可以采取政府采购、委托承办、以奖代补等方式, 多途径解决清洁乡村活动经费。就当前情况而言, 由于保洁员工资低, 清洁卫生的工作动力可能无法持久, 政府要引导村民建立有偿清洁卫生管理制度。比如, 贺州市创新建立“村民自筹+政府补贴”方式的“以钱养事”城乡环保机制, 以“市场运作, 政府承担, 定向委托, 合同管理, 评估兑现”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在各县 (区、管理区) 、乡镇 (街道) 通过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 解决公共环境卫生保洁服务需求。村屯中成立“卫生清洁理事会”掌管清洁费用, 每年收取每户70元的清洁费用, 其他费用由政府补贴, 聘请环卫工人负责一天一次垃圾清扫和三天一次的街道清扫, 实现了清洁乡村长效性。村里有卫生保洁员承包清洁任务, 村民每人每月只需出一元钱, 政府每月补贴500元钱作为清洁资金。这种机制, 农民只需掏很少的钱, 就能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3]。政府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聘请环卫清洁工工资、宣传、管理等费用, 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四级城乡垃圾统一管理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就是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政府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参与, 解决乡村治理资金短缺、设施落后的问题。针对乡镇、村两级财政非常薄弱的现状, 县财政分年度分批拨付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清洁乡村工程建设。各乡镇、各部门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典型示范的思路,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建沼气池、建禾场、修进户道, 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党委政府牵头开展清洁卫生工作, 补助一定的资金在村屯建设垃圾焚烧炉, 购置垃圾运输车、垃圾桶。政府视整顿的环境卫生情况给予资金等方面的奖励, 实现以奖带管。政府主导作用还表现在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 争取上级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倾斜, 同时要大力整合涉及农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目资金, 如农村屯级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项目资金, 发挥四两拨千斤导向效应。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在外面工作的干部及社会能人牵头捐资, 接受村民及社会各界捐款。政府以财政小资金引导社会大资金进入, 将市场经济理念引人村庄整治工作,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要求和“谁受益、谁负担”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通过项目运作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 引导国企、民企、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建设, 解决好实施“清洁乡村”工程所需的资金问题。
(五) 整合各部门资源, 合力共建长效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时间长, 涉及面广, 影响力大, 需要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自治区、市和各县、乡镇各级政府均建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或办公室, 明确农办、建设、行政执法、水利、林业、环保等十几个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清洁活动驻村队员的后盾单位都具有本单位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力优势和物力优势。因此, 整合各单位人力物力, 协调工作十分必要, 需要推出牵头单位对进驻村做好发展规划, 与村庄、低收入农户集中开展结对帮扶专项活动, 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职能与责任, 并使三者的职能与责任既相对独立, 又互为联结、互为促进。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 从多方面入手寻找项目和资金支持, 把整合各类资源与发挥当地群众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加强部门协调机制,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 积极把政府支持、社会参与、项目支持和农民自主投入紧密结合起来, 丰富资金来源渠道, 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 捆绑使用扶贫、农业、交通等专项资金, 确保了“扶持一个, 见效一个”。实现多种资金来源优势互补, 使清洁乡村工程资金供给更有效率, 更符合需要。比如, 北海市由住建局、农业局、环保局等有关职能部门围绕建设“美丽北海”制订方案, 实施全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城乡风貌改造规划和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 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全市乡村清洁整治建设规划, 实现清洁乡村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清洁工程也是城乡文化交流与影响, 部门扶持是一种城乡联动、区域共建、工农城乡互动的形式, 以此推动城乡文化的交流、融合, 让城乡文化相互交流, 互补提升。
(六) 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发展村集体产业
现实的新农村建设是与城市化工业化同时进行的, 中国工业化的推进, 一大批“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纷纷跳出农门, 到城镇去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农村出现了不少“空心村”, 部分耕地农田闲置。实施土地整理、整治和危旧房连片改造, 在这些地方条件已经成熟。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庄, 安排一定数量用地指标, 用于发展村集体产业, 实现乡村清洁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可以说, 产业支撑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发展的生命线, 没有产业, 农民收入就难以增加,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资金投入就得不到保障。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与发展农村产业生产结合起来, 才能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可持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撑。产业支撑机制创新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应产业政策的引导。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为指导,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发展循环农业,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目标, 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实现农业清洁生产。结合当前的土地租赁、“小田并大田”等土地流转制度, 在政策上, 加强金融、技术扶持力度, 构建政策保障的产业化成长支撑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乐土田园牧歌式的平静与悠闲的生活韵律。现代乡村也具有现代城市无法具有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 创建生态文明时代和谐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乡村具有很多城市无法具备的优势。城乡文化的对接, 催生了农民的乡村旅游梦。借助“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机遇, 不少村屯农民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开发成旅游村, 应该说这是农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激活这种农村文化的自生内发力, 把文化自觉、自信转化为自觉自主的清洁活动行为, 是产生清洁活动内生动力的关键。实现环境整治和旅游经营的对接, 将从根本上解决清洁活动的资金供给问题。建设旅游村是一种导向, 推动农村社会内部成长起来的具有民主管理、自我经营、自负盈亏的农民旅游企业组织真正搭建起来, 标志着清洁乡村活动具有了文化自觉的意义。调动农民人人参与, 成为清洁活动的主力军,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志军.近期将开展“四大行动”[N].北海日报, 2013-04-27.
[2]王海玫.“一联十”共建美丽仙侨屯[J].当代广西, 2013, (17) .
[3]黄丹.美丽壮乡的清洁蜕变[J].当代广西, 2013, (14) .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篇8
广西地处中国南疆边陲, 属后发展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相比发达地区, 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发展底子薄的问题更突出。
但目前, 广西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沼气入户率达51%, 连续多年全国第一;通公路行政村比例为87%;解决了9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描绘出了“美丽中国”的生动壮乡画卷。
在这些沉甸甸、活生生的乡村嬗变背后, 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正深耕八桂大地——2013年起, 广西全面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活动坚持8年时间, 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逐步推进, 每个阶段实施两年, 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广西正全民动员、改革创新, 探索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的路子。
因村施策少花钱多办事
来宾市是广西重要蔗糖生产基地, 大片的甘蔗林给群众带来增收的同时, 也产生了不少污染源。当地政府引入市场机制, 对蔗区农药废包装进行回购, 农民在农忙的时候, 不忘到田间地头捡收垃圾, 保持了甘蔗林区的清洁。蔗农蒋经勇对此拍手称快, “不富裕也有不富裕的搞法, 不富裕不等于不搞环境卫生”。
广西位于珠江流域上游, 沿边沿海, 山川纵横, 河流密布, 基础不一, 属于全国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为此, 广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时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 坚持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鼓励各地采取科学简便、切实可行的垃圾污水处理好办法好措施, 探索建立不同的垃圾污水处理模式;全面推广清洁田园“十大工程”和“十大技术”, 推出一批成本低又实用的“土办法”“土技术”和“土设备”。
每天清晨, 茉莉花刚散发出清香, 横县石井村保洁员李文廷便开始按“三级四类”方式收集处理垃圾。在农户按干湿分类倾倒的基础上, 李文廷把垃圾收集后按厨余垃圾类、可燃烧类、可回收类、有毒有害类四种标准进行分类, 然后到村委垃圾处理中心再次分类, 对可燃烧类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处理。“垃圾分类以后, 也会产生价值, 我每个月除了领工资补助, 卖废旧可以多挣600到800块钱。”
在广西, 各地因村施策推行“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村屯就地就近处理”三种垃圾收集处理模式, 初步形成堆肥处理、沼气池处理、焚烧处理、垃圾热解、水泥窑协同处置、就地填埋等一套垃圾就近就地处理的技术体系, 目前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3.16%。不少农村试点人工湿地、微动力处理、三格化粪池+氧化塘等方式处理污水, 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
乡土化改造留住美丽乡愁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 历史人文、民族风情等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重塑乡土味道, 留住乡情乡愁。广西把环境整治、设施建设和风貌改造、文化传承相结合, 对古民居、人文历史等文化遗迹进行抢救挖掘, 在乡村建设中融入广西丰富的岭南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和民族文化。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所在的萍江流域古称“九甲”, 数百年来, 瑶、壮、汉三个民族文化在此交融, 形成独特的乡土风格。
村民苏开德在建新房子时, 严格传承“人字坡屋面, 屋顶凤扳爪, 砖挑檐门头”的建筑特色。在他看来, 沿袭好先辈的房屋建筑风格, 就是传续了家族血脉。“子女走多远, 这里都是他们的根。”
为提升乡村规划水平, 广西推进乡镇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安监四所合一试点, 探索县、乡镇、村委会、村屯理事会4级乡村规划管理新体制, 试行政府与农民对话协商、风貌管控奖励、农村建筑工匠领建制、建筑用材本土制、规划师挂点联系等制度。引导村屯规划建设坚持生态化、本土化理念, 因形就势、就地取材, 实施存量农房乡土化、农房居住舒适化、建设用材本土化和乡村美景特色化改造。
眼下正是武宣县下莲塘村葵花开放时节, 潺潺的溪流、争艳的葵花, 让城里游客流连忘返。下莲塘村在规划建设中不改变稻田、溪水、石块、树木等自然要素的形态, 疏通池塘水系, 保护古宅古树, 修建鹅卵石小道, 形成古村落与山水、田园相依相存的乡村生活空间。
目前, 广西村庄规划编制率达40%, 累计完成2400多个村屯的风貌改造, 修缮保护了350个传统村落, 大批农村在改造中重现乡土情愁。
政府不包揽怎么搞群众说了算
走进天峨县六排镇都隆村, 一幢幢壮族新民居依山而建, 傍水而居;蜿蜒平坦的村道上, 一辆满载农产品的货车正驶出村口。
近年来,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先后选派两名青年干部担任驻都隆村第一书记, 带动村民整治人居环境, 发展特色产业。村民韦冬菊说, “过去都隆村又穷又落后, 很多住户是人畜混居, 臭气冲天, 现在彻底变了个样!”
政府引导, 干部服务, 群众主体。坚持这一原则, 广西成立了由47个部门组成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 自治区党委书记亲自挂帅, 领导挂点覆盖全区, 选派2.4万多支工作队近8万名机关干部下乡进村入户, 发动农民群众清垃圾、做规划、搞产业, 建设美丽家园。
在具体实践中, 政府重在引导发动、帮助支持, 不搞强迫命令、大包大揽, 而是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 活动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搞得好不好, 都由群众说了算。同时组织群众成立党群理事会、老年人协会、儿童保洁监督队等自治组织, 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巴马瑶族自治所略乡在全乡范围内推行“老师+学生+家长+队长+村干+乡干”六联动工作机制, 形成乡村联动、干群协作的“党领民办•群众自治”工作模式, 严防垃圾乱象反弹, 村屯环境始终保持美丽洁净。
目前, 全区18.3万个自然村中, 有78%建立了理事会, 93%订立了村规民约, 76.6%组建了保洁员队伍;抽查显示, 全区群众参与率达95%以上, 满意度达98.7%。“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逐步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三生”融合丰富农村“里子”
为让农民收获更多喜悦, 广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有机融合, 实施以绿色环境、绿色建筑、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村屯”创建, 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 还促进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一望无际的香蕉林铺盖大地, 萦绕着浓郁的香蕉味, 村民方小月正忙着装箱和配送香蕉。在隆安县那桐镇定典屯, 方小月有着农民和产业工人的双重身份。“过去在外打工, 开销大, 而且照顾不到老小, 现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 日子好过多了。”
广西紧扣产业发展, 推进村屯绿化、村屯道路硬化、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清洁生产、生态搬迁,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优化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推进农业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挖掘利用农村特色农业、山水风光、地域文化等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开发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族风情为卖点的乡村旅游。
定典屯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 建设香蕉高产示范区、林下特色养殖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拓展观光休闲、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三大新功能, 培育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新型产业。
过去几乎丢弃的土地, 变为生财的宝地。从原先的耕田种地, 到外出打工, 如今又回来在家门口就业, 但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方小月的经历, 代表着定典屯大多数村民的人生曲线。
目前, 全区39条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94.4%;农村田间生产废弃物得到基本清除,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广面达50%以上。
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吸引大量产业投资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2013年和2014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8%和16.4%, 打造出南宁“美丽南方”、阳朔遇龙河沿线、玉林“五彩田园”、百色右江河谷、玉林九洲江流域等一批生态乡村示范带, 涌现出一批种植型、养殖型、旅游型、综合型专业村屯和特色村屯。
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多点开花。广西初步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2014年, 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7436万人次, 比2012年增长43.5%, 仅乡村旅游一年就给全区农民带来近300亿元的收入。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按照“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思路, 发展生态农业, 建设生态家园, 如今“果园成公园、农家变旅馆、农民当老板”。村民朱郭琦说, “这个国庆黄金周, 红岩村60多家农家乐客人天天爆满, 我家光柿饼就卖掉400多斤”。
健全机制防止“一阵风”
以前, 贺江支流西湾河的沿河企业把工业废渣、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了乳白色, 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贺州市按照“源头治水、科学治水、联动治水”的原则, 实施“河长制”, 对河流污染治理担任务、负责任, 每天都安排专人巡查。
如今, 西湾河两岸种上了绿树, “牛奶河”变清澈了, 昔日的非法选矿作坊也成为当地群众的休闲公园。
“河长制”, 只是广西建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一些地方还创新乡村公路管护机制, 建立道路两侧果木林“谁种谁有、谁种谁管、谁种谁收”机制, 既达到道路绿化美化与百姓增收的效果, 又能实现道路有效管护。
农村点多面广, 财力有限, 如何从资金上提供保障?广西的做法是, 政府出一点, 社会筹一点, 企业赞助一点。群众集资一点, 两年来共投入约267亿元, 建立起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及运行管护稳定投入机制。
广西出台《建立“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资金投入长效机制指导意见》, 把活动资金纳入各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 各部门整合各种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建立引导社会资金、物资投入机制, 如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引进垃圾焚烧发电、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等项目和委托企业管理乡村保洁等, 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项目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办民营、以奖代补等方式, 激发农民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目前全区1/3的农村保洁员, 由村民缴费支付报酬。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推荐阅读: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11-13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学校活动方案07-27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演讲稿08-16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工作总结01-10
美丽南宁清洁乡村主题队会方案06-11
帮扶乡村发展——广西干部深入群众扶贫攻坚08-15
“美丽怀宝,清洁社区”调研报告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