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汇报(共10篇)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 篇1
厚植美丽底色 共创美好生活
全力打造美丽新城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乡
钟山乡人民政府
建设美丽城镇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钟山乡高度重视美丽城镇建设,将其作为奠定钟山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紧盯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目标,以“四大功能区”打造和“486”重点工作为抓手,全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乡。
一、统筹谋划,以景区标准规划美丽城镇。一是高起点编制美丽城镇建设规划。按照“一核三圈四片区”谋划空间布局,即以集镇为核心,构建5分钟村级生活圈、15分钟建成区生活圈、30分钟辖区生活圈,打造快递回归示范区、石材石雕集聚区、农旅融合产业区、城镇综合服务区。在此基础上,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域,以景点的要求建设全乡,以景区的标准规划重要街区、重要地段和重要节点,努力打造“全域是景区、村村是景点、户户是风景”的新型美丽城镇。二是全领域推进美丽城镇建设。一体化推进美丽城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级卫生乡镇和全国文明城市复评等工作,统筹推进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道路、美丽庭院、美丽塘溪等6大美丽工程,11个村分批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子胥、大市、仕夏等10个村完成精品村打造,3个村创成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新增美丽田园1200余亩,四好农村64.2公里,美丽塘溪11个,努力绘好钟山生态底色。
二、抓铁有痕,以坚定决心提升美丽环境。一是壮士断腕锚定石材行业整治。钟山富含花岗石矿,曾无序滋养露天石材企业100余家,年销售额(生产总值)达5亿元,从业人员5000多人,一度成为钟山支柱产业,但粉尘漫天、昏烟滚滚、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钟山的美,在用地、环保、生产效益、安全生产等方面都面临不少问题,钟山乡党委政府痛定思痛,按照“三个一批”(关停复垦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入园发展一批),做深做实“拆”“整”“建”三篇文章,依法拆除“低小散乱”石材企业53家,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腾出空间200余亩;同步规划建设石材石雕小微园,推进优质企业入园集聚规范发展。二是系统施策攻坚集镇环境综合治理。对标美丽城镇建设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申通大道、钟洛线、大长线、城马线等7条道路提升改造,先后打响垃圾分类、农村污水提升改造、污水零直排等八大攻坚战,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投放正确率保持90%以上;完成28个20吨以上的农村污水处理终端运维管理,集镇污水零直排管网6.5公里;完成5个村71亩石粉堆场、60万吨的存量石粉污泥集中整治清理,实现“灰山白水”向“青山绿水”的转变。2020年,钟山乡获省市五水共治考核“双优”。
三、农旅融合,以美丽生态迭代美丽经济。一是倾力打造桐庐县首个农旅融合样板区。围绕钟山6000多亩蜜梨基地、5000多亩蓝莓基地、5000多亩高山茶园的良好产业基础,以陇西、大市村为核心,辐射城下、仕厦、魏丰、高峰4村,做响虎啸峡漂流、滑翔伞休闲运动品牌,做优长丘田、隐陌溪上等一批精品民宿,新招引入驻农旅企业8家,蓝莓智创园、熊猫萌宠乐园、艺术梯田等新增项目有序推进,逐步形成农特产品、休闲旅游、山地运动融合发展等新型山区美丽城镇样板。钟山蜜梨荣获浙江蜜梨擂台赛综合品质一等奖、最佳人气奖,蓝莓荣获国家高新发明专利,天尊贡芽列入中华文化名茶。二是倾力快递回归产业集群。加快快递回归力度,10亿元以上“快递之源”和1.2亿元以上“陇西生活”项目正式签约,快递传输带、“中国阳田”快递主题村落、天尊贡芽生态茶园等6大回归项目已完成谈判,歌舞粽子、大市蜜梨、天尊贡芽等农特产品,通过快递包销,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
四、共建共管,以有效参与提升美好感受。美丽城镇三分建,七分管,群众参与是重点。一是全面落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充分发挥“村书记接访日”“新村夜话”“乡贤座谈会”等载体,让群众参与到美丽城镇建设。集镇提升各项重点工作,如集镇道路改造、路灯的改建等,公开听取乡贤建议、征求群众意见,强化群众的归属感与参与感。二是全面强化“自己的家园自己管”。成立集镇综合管理办公室,整合村镇办、执法队、市场所等专业力量牵头指导,村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志愿者等群众力量,共同参与交通安全劝导、垃圾分类、清洁卫生等管理,确保重要节点、重要路段每日都有人管,推动村民文明规范、治理有序。三是全面布局“未来乡村智慧管理”。整合全乡室外监控资源,统一纳入“基层治理四平台”管理,推动集镇区域智慧发现、智慧交办、及时反馈。积极探索数字农业,引进国内领先的自动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建设环境数据采集气象站、智能高清监控系统等,智能监测农作物生长,智能管理农作物施肥、滴管、蜜梨套袋、采摘等全过程。深入谋划“共富驾驶舱”,全面集成推进快递回归、数字农业、数字养老等,系统正在加快推进中。
五、党建引领,以文化培育唱响美好生活。一是传承红色记忆。精心策划“红色领航新征程、奋发美丽新元年”建党10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完成大市抗日纪念馆建设,举办“颂歌献给党”红歌大赛,开展“学党史、办实事”芒种农耕体验活动等。二是传承快递精神。全面推进实现快递村村通工程,规划快递文化展示中心、展览馆、培训中心、耕读园等特色场馆,启动子胥快递文化示范带建设,举行桐庐“重走快递路”千人毅行活动。凝练快递文化,有机融入到美丽城镇景观标识和风貌管控,借石雕石刻,诉说快递故事,呈现快递精神。
美丽是钟山人民共同的梦想。钟山乡将持之以恒扮靓美丽空间、擦亮美丽品牌,不断丰富美丽城镇新内涵,为钟山乡创建共同富裕示范乡厚植美丽底色。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 篇2
2013年, 陕西在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基础上, 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 在宝鸡眉县、铜川耀州、咸阳乾县、安康汉阴、渭南白水等5个县区先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同时选择蓝田、户县、渭滨、太白、岐山、秦都、彬县、永寿、临渭、大荔、西乡, 杨陵及韩城等13个市 (县、区) 作为市上试点县, 进行自主试点。全年共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06个, 受益农民达68万人。
规划先行:美丽乡村土厚根深
什么样的村庄才是美丽乡村?陕西给出了初步答案: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 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 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 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
从2009年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以来, 三秦大地村容村貌大大改善, 解决了很多村内道路、小型水利、亮化照明等农民最迫切、最现实、最急需的公益事业, 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然而, 对美丽乡村这个系统工程来说, 这仅仅还是个开始。按照2013年出台的《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 陕西将通过2-3年的努力, 在全省率先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实现农村“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是陕西农村一次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 一个个关于农村发展的中长远规划在试点县纷纷出炉。
在乾县, “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服务提升”四项工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 其中突出强调四项工程同时规划, 同时推进。尤其要确保“创业增收”的中期效果和“文明培育”的长期效果。
眉县把全县农村分为5个片区, 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 其中, 段家庄片区突出创意田园及村庄园林化建设;豆家堡村片区突出美丽庭院建设;闫家堡村片区突出了生态旅游农家乐的发展;河底、田家寨村片区突出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发展及乡村旅游;槐西村片区突出草莓产业和生态旅游观光等。规划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用产业做支撑, 为发展提供了动力。
耀州区充分挖掘照金镇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在地的历史文化价值, 美丽乡村建设突出红色主体, 集中打造红色美丽乡村。
在白水, 村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被有机结合, 培育建设重点村, 示范村, 中心村, 推进交通、旅游、文化、环保等建设项目向重点村、中心村倾斜, 分类打造美丽乡村。
量化标准:“五化”扮靓乡村
农村美不美, 农民最有发言权。为了让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依, 让老百姓有样可循, 陕西在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基础上, 提出“道路硬化、巷道亮化、村庄绿化、院落美化、居住净化”的“五化”要求, 从巷道、小型水利、垃圾处理等农民最紧迫、最现实、最急需的公益事业入手, 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列为首要工作。
针对农村废弃物、杂物乱堆、乱放的现象, 眉县、白水县、汉阴县以村口、路口、农户门口、村组街巷等农村公共场所为重点, 发动当地群众清理粪堆、土堆、柴堆、草堆、杂物堆, 整治村里的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倒乱扔、乱堆乱放现象, 加快改水、改厕、改灶、改圈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 使试点村逐渐呈现村组道路净、农户庭院净、村容村貌净的整洁面貌。
如今, 大多数试点地区实施了农村保洁员制度, 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乾县、耀州区还在村容整洁的基础上, 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活动, 加强村旁、屋旁、路旁、坡耕地、抛荒地的植树植草种绿, 建设村庄公共绿地, 做到抬头见绿、四季有绿, 力争达到村庄美、庭院美、乡风美, 优化提升村庄环境。
美丽乡村不仅让村里人住着舒坦, 更吸引了城里人的目光。眉县以法汤路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和关中旅游环线、西宝南线、姜眉路沿线为中心, 集中打造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星级农家乐等, 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年接待生态农业观光游客过百万人,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综合收入上亿元。
耀州区、白水县挖掘原有的农村历史文化积淀, 打造全新的旅游品牌。如今, 照金周边的民居改造正在稳步推进, “红色旅游重镇、绿色天然氧吧”的招牌效应已经显现出来。白水传统村落、古民居、古街道的保护也已提上日程, 村庄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不断提升着古村落人居品味。目前已初步探索出聚集发展、旧村改造、古村保护、旅游带动等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模式。
整合资金:小杠杆撬动大建设
美丽乡村的示范效应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然而, 修路、绿化、美化等村级公益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现有条件限制之间还有很大差距。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 陕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用规划整合资金, 用项目整合资金, 打破条块界限和部门分割, 统筹安排捆绑使用,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强力推进项目到村, 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向农村公益事业倾斜, 用小杠杆撬动大建设。
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白水县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三化一片林”、“农民体育健身”、“整村推进”、“生态村、镇创建”、“千户帮扶”、“以工代赈”、“扶贫搬迁”、“农村改厕”等十多个项目资源, 用于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 白水县美丽乡村建设已投入资金4 000余万元, 已初步建成林皋镇林皋村, 雷牙镇南纪庄村, 冯雷镇冯雷村, 云台镇郭畔村等7个花园式村庄。硬化村巷道路20多公里, 铺设路旁地面花砖6 000余平方米、草坪砖3 700余平方米, 修建村中花园2万余平方米, 特色民居改造70多户, 建设文化墙7 000余平方米, 绘制墙体字画300余幅, 安装健身器材60余套, 建设休闲绿道4 000余米, 安装路灯、景观灯300多盏。
据统计, 2013年陕西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3.5亿元, 省财政在对省级5个试点县, 每县1 000万元补助的基础上, 对市级确定的13个试点县又按照每县300-7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共下达中省美丽乡村建设补助资金1.4亿元, 市县财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奖补资金7 500万元, 整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治理等各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1.35亿元, 全省共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606个, 受益农民达68万人。
美丽乡村:农民说了算
2013年, 受益于一事一议, 乾县薛录镇的百姓再也不用为出门犯愁了。由于多年前工程设计层次不高, 加之车流量增加, 道路养护不到位, 市场管理不善, 薛录镇的镇区道路损毁严重, 坑洼难行, 许多车辆不得不绕道其他村子。屡修屡坏道路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如今, 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薛录镇镇区新修建的水泥路平坦宽阔, 行人车辆穿梭有序, 原来占道经营的农贸市场告别了脏乱差的环境, 生意更加兴隆。
2012年, 乾县把薛录镇的镇区道路建设纳入一事一议项目。在设计方案内不仅包含道路拓宽和地下排水管道工程, 安装路灯, 人行道地砖铺设, 还计划开辟3 000平方农贸市场以取代占道经营等。然而这一设计在方案说明议事会上没有取得群众代表的支持, 开辟农贸市场一项被否决, 代表们认为可以将农贸市场迁到别的地方, 多修建垃圾池、安放垃圾筒更能解决镇上环境差的问题。最终镇政府宣布按照群众意见修改设计方案, 决定将农贸市场迁往镇东街, 增加了修建垃圾池43个的环卫项目。此后的筹资投劳、建筑构筑物拆除等, 整个施工过程通行无阻, 涉及三百户群众利益的镇区建设工程成了民心工程、顺心工程、和谐工程。
经过5年的时间, 一事一议已经在陕西农村形成以民主议事为前提, 使农民群众成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人, 实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 打破政府主导项目建设和自上而下决策的传统模式。这种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不建、先建什么、后建什么以及何时建、怎么建等一系列问题, 在村民的协商中打成一致, 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赢得百姓的真心欢迎。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 篇3
根据“十八大”中提出的“美丽乡村”发展规划,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体系,促使农村环境中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要求。根据这一发展规划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改变传统农村环境中“脏、乱、差”的现状,积极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重点完善交通、医疗、教育等相关设施。其二为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村文化落后、愚昧迷信等现象,促使文明、法制精神的落实;换句话说,农村整体环境在认知程度上要满足与城镇的一致性,而标识系统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已经成为城市系统中的标配,是缩小城乡功能规划的重要设施。
标识系统设计概述
标识系统(SIGN System)是现代城市中的标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它的建设主体为政府部门,通过标识系统可以明确的传递城市中的功能体内容、位置、方向等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像和符号等视觉元素;其功能类似于城市地图,在城市交通道路体系中有大量的体现。但标识系统存在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具有鲜明的系统性,而这种系统性又形成了较强的独立特点,例如在交通系统中的标识系统设计,与写字楼内部的标识系统设计,就存在显著的区别。
事实上,标志作为一种信息传递象征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意义上所强调的“标识”与“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不同的是,前者更强调指示的作用,而后者则强调指示物本身,前者具有一定的趋势性,后者则仅仅表明立场;相比较而言,标识不需要刻意的记忆,依靠丰富的形象化内容,可以快速的让人理解并应用。所以,标识系统设计的目的,要满足系统构成物的信息传递功能。
标识系统的发展过程与文字学、信息学、材料学等有密切的关系,早期人们并没有标识系统化的概念,但基于对环境了解的需求,会采取一定的主动认知方式。如标志性建筑、自然环境等,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以树木、庙宇、山体等作为识别环境的参照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早期的标识系统,但是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传播,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共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一种功能集合体出现,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所形成的新型空间,在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的同时,也提出了便捷性的需求。换句话说,城市功能越多,人们对环境的了解就越困难,需要一种可以将人与环境联系起来的信息传递系统;而这正是标识系统设计出现的前提。
发展至今,标识系统设计已经广泛地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发挥作用,例如在公共场所中的禁烟标志,其设计形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识别性,其他诸如交通标识、警告标识、指示标识等,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宽泛,如公共环境(机场、车站、广场)、机构内部(企业、单位、政府),通过有效的标志系统引导,可以避免人们浪费时间和资源,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
我国乡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的必要性
虽然国家整体经济在不断发展,但农村市场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导致教育发展缓慢,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村基本消除了贫困人口,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已经为改造农村环境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质上说,农村与城市属于不同的社会生产力体系,农村从事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城市则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土地资源是主要的区分依据。城市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功能的完善,而我国农村在长期的封闭状态下,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经济体”,在小农思维的影响下,往往只关注自身家庭环境的完善,而不关心生存环境的改善。分析之下不难发现,这与农村缺乏组织性有很大的关系。
在城镇化建设的前提下,农村与城市的交流日渐频繁,硬件设施的缺失是最明显的差距。相对应的,硬件是实现环境功能的基础,农村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生态自然环境的改良、卫生防疫能力增强以及建筑整体规划设计水平的提升,还要加强公益性投入,引入标识系统,以加强乡村优势的对外传播,因此在农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美丽乡村”的另一层含义是对社会公众的开放,如各地的生态旅游、生态采摘等新型农业发展,已经构成实际的旅游产业格局。如果缺乏标识系统,人们进入乡村环境会很容易迷失方向或不能及时找到功能设施(如厕所、车站、餐馆等),减弱了对美丽乡村的认可度。
我国乡村环境中标识系统设计现状分析
构建“美丽乡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性计划,也是城镇化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乡村环境进行改造,并引入社会共识度较高的元素,提高文明性。结合我国当前城镇化建设中乡村环境现状,在标识系统设计方面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统一的标识设计,这也是乡村环境中最主要的问题。例如墙体粉刷后简单的书写标语,绘制图案,相同功能的标识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方式,给人一种凌乱、临时和碍眼的感觉。
其次,标识设施年久失修,破坏严重。在一些乡村环境中的标识设施大多是随意建设的,材质多种多样,如木料、塑料、石材以及其他废弃料,长时间缺乏维护清理,字迹模糊甚至腐蚀、破坏。
再次,标识设计不够很好的体现项目的内容,与实际的内容脱节,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好多人觉得标志就是一个图形而已,只要好看就可以了,但是有时候却不能很好的体现核心的内容。
农村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而乡村作为农村环境的有机构成部分,主要通过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关系实现功能连接,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局限性。简单地说,乡村与乡村之间的陌生感,与信息传递的中断有直接关系。
在农村环境中构建标识系统,不同乡村之间可以根据文化特点、习俗信仰展开统一的规划设计,使其在区域中独树一帜,增加乡村自身的魅力。这不仅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同时也是一种主动开放的姿态,标识的出现对人们的引导作用很大,尤其在城乡交流的过程中,城镇人口进入农村环境才不会有陌生感,优秀的标识系统设计也是直观的视觉吸引元素,促使游览者有更好的体验和记忆。例如近年来不断开放的生态农村项目,优美的乡村环境游览在标识的指引下更有特色和效率。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环境标识系统设计方案构建
1.突出系统化
系统化是标识设计的核心特征,严格地说,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标志”可以构成标识的作用,系统是侧重于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的,无论以固定空间为对象,还是以某一动态体系为对象,整体性都是设计的最主要依据。例如,在乡村环境中往往存在较为复杂的道路,如果按照城市交通标识系统的设计形式展开,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但可以将整个村落看作一个整体,在道路分歧点通过服务内容、方向指示等形式,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系统化就是将标志设计科学地引入到乡村环境建设中,通过色彩、形态、字体等统一形式,提醒人们空间位置。
2.体现个性化
当下是一个重视个性发展的时代,如果仅从标识系统的功能性去考虑,很难实现被大众认可的效果。而农村环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不同的村落中散落着文化传奇和自然美景,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标识系统设计现象,要根据区域特色、丰富习惯、物产特点等综合思考。
首先,从色彩角度去选择。色彩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在对感官产生刺激的同时,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情感。通过正确的“色彩语言”描述,可以更加突出乡村的特点。举例说明,在古建筑较为丰富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标志设计可以采取古朴质感的色彩,并配合个性化的古建筑形状指示牌、休息厅等内容,增强人们都感受,强化认同感,仿佛置身与一个与世隔绝的古代村落;此外,还可以根据乡村文化特点、农产品、风景特色等进行个性标识设计,如主要的草莓种植区,可以将标识设计为草莓形状,选择卡通字体等。
总体而言,标识系统设计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设施,也是乡村环境改良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4
2010年10月1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是对新农村建设品味和内涵的提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自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座谈会以来,我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立足街道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科学分析本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以自然村建设为突破口,将桥头铺村下坞自然村作为示范点,强力推进美丽和谐乡村建设。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背景与项目简介
竹峰街道位于宁国市区南大门,东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山园区,西邻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皖赣铁路和S215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青龙湾水库有三分之二的水面位于桥头铺村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宜人。2009年,市委在《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决定》中,将竹峰街道定位于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竹峰街道党工委确定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新竹峰”的目标,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千亩蔬菜和万亩毛竹三大工程,把竹峰打造成一流的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优质的有机农产品供应地。下坞自然村位于青龙湾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竹峰入口处,是桥头铺村委会和周塘旅游码头所在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该自然村共43户,常住人口161人,经济来源以餐饮服务、水上运输和水产养殖为主,人均收入7800元。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也逐年高涨,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品味和内涵,建设美丽和谐乡村,也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了加强对美丽和谐乡村建设的领导,街道成立了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成立了统筹发展办公室,抽调专人办公;制定了实施意见,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到村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保证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宣传先行,层层发动。我们一方面组织处村干部深入农户宣传,另一方面要求村党总支利用各种会议反复宣讲。同时,在村口公示项目建设平面效果图,树立标语牌,使村民家喻户晓。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建立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统筹资金,加大投入。在美丽和谐乡村建设中,我们积极整合项目,统筹资金,加大投入,推进美丽和谐乡村建设。首先,坚持森林景观化的发展战略,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万亩毛竹工程。充分运用奖励扶持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共投入400多万元,完成库区毛竹造林4300多亩,有效保护了库区资源,也保证了青龙湾的原生态,为美丽和谐乡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引擎,注重引进资源环保型的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综合开发企业,为推进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增加了新的动力。引进马鞍山客商,投资100多万元,扩建三星级酒店天缘山庄;引进自然农园开发公司,先期投入300多万元,建造三星级休闲度假山庄;引进森林湖科技园投资500万元,扩建划海山庄,计划于今年底完成。第三,充分利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民生工程,积极争取财政“以奖代补”资金,共投入 万元,先期完成了青龙湾标志性建筑和周塘码头主干道路建设,为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第四,街道和村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分别投入 万元,建设青龙湾文化广场和护坡绿化;鼓励和动员村民参与美丽和谐乡村建设,投工投劳 人次。
三、建设思路与成效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以周塘码头公路为主线,以青龙湾标志性建筑为起点,以青龙湾文化广场为中心,以码头整治和护坡绿化为两翼,将四点一线建成一条靓丽的旅游风景线;将示范点建设成宜居的现代农村和品位高、生态美的青龙湾东大门,努力提升周塘景区的形象。
一是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以公路硬化为突破口,同步进行入口、码头、水利堤防综合配套。先期建设周塘景区入口和主干道路,在入口处建成青龙湾标志性建筑牌坊一座,硬化周塘码头主干道路 公里,实现户户通道路全部硬化,公路到户率达 %以上;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新建饮水工程 处,全村 %以上群众用上清洁自来水,新修平湖长堤 米;码头整治方面,示范点农业综合生产和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狠抓“两改一推”工作,着力建设环境优美、整洁文明的人居环境。全示范点共改水 户,改厕 户,新建沼气 口;新建垃圾池 处,排污管道 米,修建旅游公厕两座,安装路灯 盏;聘请保洁员3名,负责垃圾清理工作。走进周塘景区,农户院墙整齐美观,庭院干净整洁,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观,旅游环境也同步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是生态绿化及时跟进。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实施青山绿地工程,在周塘码头主干路两旁建设绿色长廊,绿化带干净整齐。同时,将沿码头公路一侧的护坡全部绿化,栽上了树,种了竹子,还铺了草坪,推动生态环境由绿化向生态化和景观化的提升。
四是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先后建起了的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各类活动室已全面对村民开放,并适时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重点建成了青龙湾文化广场,广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品味较高,现代与传统共存,人文与自然和谐。既有健身器材,也有篮球场和乒乓球桌。广场内芳草凄凄,绿树成荫,紫藤蔓绕,漫步其中,或凉亭小憩,令人心旷神怡。
双江口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篇5
双江口镇地势平坦,生态环境优美。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立足“打造农耕第一镇,建设幸福新双江”的定位,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计划,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环境美生态好、村庄美居住好、民风美生活好”的“美丽乡村”建设。现将我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三个“到位”统领全局 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全市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镇始终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按照“三到位三确保”的思路,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组织到位,确保有序推进。按照全市统一安排,我镇迅速制订了《双江口镇美丽乡村建设片长制实施方案》,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胡君安同志担任镇美丽乡村建设总片长。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落实、资金监管、检查督办和调度协调。全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双江口社区、莲花山村、朱良桥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片。其中双江口社区、莲花山村为市定示范片,朱良桥村为镇定示范片。
二是人员到位,确保责任落实。按照片长负责制要求,明确党委书记为美丽乡村建设总片长,各村(社区)联村领导为所联村(社区)分片长,全体镇、村干部划片分村负责。的提质改造。其中拆除了电镀厂、建设了居民文化健身广场,建成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43座,完成了小河综合整治项目。全镇今年新改厕280座。改厕完成数全市第一,获得了上级爱卫部门的充分肯定。通过示范带动,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三是强化多元投入。积极整合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各项涉农资金,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本村能人积极投资、支持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合理、有序,真正做一个、成一个。如朱良桥村老街我们利用小农水项目争取水务局支持完成了小河整治,利用市爱卫办改厕项目,农户每户筹资300元,镇财政补助400元完成了43户农户改厕。
三、紧抓重点,彰显特色,三个“坚持”确保实效 始终秉持“因地制宜、分门别类、突出个性”的理念,根据区位、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格局。
一是坚持乡土特色显品味。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尊重历史风貌、景观特征和发展基础,做到依山就水,顺势而为,不搞乱占乱挖、大拆大建,“少花钱、多办事、显特色”,充分展现农村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真正节约成本,做出风格。如双江口社区,我们充分利用稻花香里农耕文化园这一品牌,着力打造农耕文化。莲花山村青山环绕,空气怡人,我们遵循“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缺乏深入思考和细致研究,仍然停留在村庄整治阶段,存在照搬、模仿现象,特点不够明显;二是筹资压力比较大。我们的村级项目建设仍然依赖于财政补助及部门帮扶,村级主体作用发挥有限,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低,在资金筹集上显得束手无策,“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三是长效机制不完备。缺乏长远打算,没有前瞻性,对于发展定位、后期管护、长期发展欠缺考虑和办法,存在一定盲目性。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 篇6
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我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整治工作,创建了都坡、老杨和新杨村等3个自然村融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依规实施、事后奖补”的西约模式,通过西约模式带动引领,全镇新农村建设实现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镇下辖13个村(居)委,共有贫困户444户,贫困人口89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78户559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66户336人。其中光辉村、东约村、五星村、南约村和西约村五个相对贫困村,共有贫困户236户,贫困人口498人。目前,我镇省定贫困村53个自然村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竣工验收的有49个,5个省定贫困村已完成区级示范性验收。我镇已支付乡村振兴省级资金4280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100%。
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我镇非贫困村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共有66个,其中,有66个自然村启动了“三清三拆”,有40个村完成“三清三拆”,完成率为60%,已完成本任务,有51个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清理巷道乱堆乱放498处,清理房前屋后杂草垃圾1599吨,清理淤泥障碍物13561.5吨;拆除旧房
猪牛栏1909间,共计83458平方米;整治垃圾乱堆乱放603处。
二、主要成效
(一)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现村道硬化。我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内道路硬化。二是生活垃圾处理有序进行。我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已按照每50户配置一个保洁员的标准配置了59个保洁员,已完成140个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建立了自然村保洁制度,实现高效率的“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完成了文化设施建设,53个自然村建设了文化广场项目,36个自然村建设了文化室。四是实现雨污分流。我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已完成雨污管道铺设,实现雨污分流,并实现了人畜分离,已按照实际需求建设了53个标准化公厕。(二)培育了乡风文明,促进村民团结。
通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党支部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自然村民理事会发挥协调作用,带动外出乡贤捐资捐物,带动当地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提升村民凝聚力,促进村民团结,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三)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西约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已超过3万人次前来旅游参观,农产品展销中心、农业产业体验中心等一批新型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后将全面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三、主要工作做法
一、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把“党员发挥作用在先”这一理念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
加强引导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自觉学习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清拆自家废弃房屋、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环节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动员村中党员干部参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村民“要我建”思想转变为“我要建”思想。二、点燃村民理事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解决村民“等靠要”思想。
发挥理事会作用,实行理事会成员分片包户,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群众发动工作。引导理事会成员主动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示范引领村民参与。引导理事会搭建起镇委、镇政府、村委和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主动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镇村反映研究,确保聚民智顺民意,实现建设贴切实际、村民热情参与、群众满意成果的良好局面。三、坚持规划引领,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让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成效。
要实行规划先行,一方面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避免脱离实际或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让村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景,增强村民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要充分发挥村民的建设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当中,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强化与外出乡贤的沟通联系,引导、鼓励外出乡贤通过捐资捐物、参与村民的宣传、动员、发动工作,让乡贤成为新农村建设一支重要力量。
四、融合新农村建设契机,逐步推动农村乡风文明、产业兴旺,让村民体验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合宣传动员契机,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新农村建设观,逐步克服村民一些落后的思想意识和习俗。通过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和献言献策,把村民凝聚起来,增强村民对居住地的认同感、归属感。利用标语、宣传画,充分继承和发扬“贤”、“孝”等优秀本土传统文化,利用建成的公园、广场、舞台等文化场地,倡导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娱乐方式,提高村民的思想信念、道德水平。充分利用建设成果,结合村中实际,发展民宿、农家乐、农产品超市等乡村旅游业,培育“看乡村景、呼乡村气、感乡村情”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目前的建设成效只是初级的成果,距离美丽宜居村的目标仍需动员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建设。
二、村庄建设效果的维护及村庄日常的管护机制存在卫生保洁效果不高,家禽放养的现象。
三、产业发展尚未形成高效持续性,仍需拓宽拓展,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五、下一步计划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整治项目。
除了村庄基础整治项目(垃圾收集点建设,雨污分流建设,文化室、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村巷道硬底化,入口标志景石)。剩余项目(绿化美化、外立面整治、路灯)仍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将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村庄建设的美观程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二、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成果管护机制,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建设成果,实现村容村貌焕发生机。
要加强村民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环保意识。要实行保洁管护责任制,由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示范引领村民参与保洁管护,责任区域实行定期评比,让村民自己来监督,以他律变为村民自律。美丽乡村建设汇报 篇7
关键词:微旅游,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与各大旅游景区节假日游客爆满相比,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更乐意去城市周边来一个免费的短途周末游。如今, 各地都在搞美丽乡村建设, 许多有特色的村镇别有一番风景;加上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软宣传, 都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的土壤。既要让游客来, 又不能多;既要让游客消费, 还不能造成污染, 这种模式称之为乡村微旅游。
1 乡村微旅游的模式
目前的乡村旅游模式主要是乡村旅游景区、度假村、农家乐、民宿等。乡村微旅游规划也多为乡村旅游景区规划, 度假村、度假区规划, 农家乐、民宿聚集地规划等。这些模式的共同需要是建设。固然需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景区、度假村、农家乐、民宿等, 但不意味着乡村旅游的模式都需要建设, 乡村旅游要有序发展, 不能一窝蜂。要根据建设的规模分为强、中、弱、微, 而且要呈金字塔状。建设规模越大的地方, 绝大多数应是微建设。究其一地的游客数量则应是倒金字塔, 大多数乡村应提倡“微旅游”, 即仍以乡村生产、生活为主, 路仍然是村村通的窄路, 山只能远眺, 田只可远观, 游客不用多, 尤其是不能大拆大建, 甚至不要小拆小建。这对很多地区的自然生态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至关重要。
2 乡村微旅游的建设路径
2.1 树立品牌
让游客获取信息的方法很多, 结合乡村的特点, 最简单的方法是命名。由于很多地区, 甚至很多村落, 或有特色的物产, 或有特色民间手工艺, 或有特色景观, 或有特色建筑, 或有特色饮食等, 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将其命名为××村。如葫芦种植的比较多, 授予葫芦村的称号;草莓种植面积比较大, 授予草莓村的称号;桃木制做比较多的, 授予桃木村的称号。通过一些简单的宣传让人们知道哪里有葫芦村、草莓村、桃木村, 吸引游客前去旅游。对于这种村, 游客往往不会抱有太高的期望值, 但总会吸引一些游客前往, 旅游在顺其自然中发展起来。
2.2 创新营销模式
乡村微旅游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游客数量少的特点, 利用农民时间成本低和当地作物成本低的优势, 避免大的研发、设计、生产、包装和宣传投入, 运作特色乡村旅游商品。作物类主要突出天然、绿色、无污染等, 手工艺类主要突出质朴的原真性[1]。销售中也可以有些乐趣, 如某村农民散养在山坡上的柴鸡, 采取游客上山自己抓的方式, 按照抓到的鸡的大小卖给游客。在现场看到的是游客全家上阵, 一时间鸡飞人跳, 村民、游客皆大欢喜。
2.3 形成独有的文化
喜爱乡村微旅游的游客一部分是注重田园类生活, 另一部分看中乡村独有的文化氛围, 这与美丽乡村的建设路径不谋而合。乡愁, 是一代人灵魂深处的记忆, 如何利用乡愁开发乡村文化, 是考量乡村微旅游开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 各地可因地制宜, 从建筑形态、节事活动、农作体验等各方面突出乡村当地的民俗风情, 讲好乡俗故事, 如果村落有名人古迹的传说是最好不过。应合理挖掘民间文化, 取精去糟, 进行推广和发扬, 打好文化品牌吸引住游人的目光, 同时也要求在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时, 要注意顺应时节, 合理利用资源, 让资源发挥出最佳作用。
2.4 注重公众参与
乡村旅游是一种复合型旅游活动, 能够让游客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 在劳动的欢快之余, 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 使游客在主体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通过做好体验性乡村旅游产品, 让游客融入乡村中, 讲好乡村的生活故事, 这些都能为乡村微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3 结语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应破坏乡村的味道, 不应把乡村变为城市, 不应强迫村民改变原有的生活习俗。需要用微旅游的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 不改变当地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方式, 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 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同时, 让人们享受乡村的乐趣, 品味乡村的文化, 把乡村特产带回家。
参考文献
学习华西经验 建设美丽乡村 篇8
一、基本特点
华西新市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60年代初,华西新市村仅有土地面积845亩,欠债1.5万元,而现在的年销售收入512亿。老百姓的收入,从人均分配53元,到人均收入10万元。五十年来,在强烈的发展意识和科学的发展理念引导下,华西新市村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从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了今日富裕、幸福的“天下第一村”;由本村村民的日益富裕,发展成为了现在带动周边16个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典范。华西新市村新农村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生活宽裕:华西新市村的老百姓,家家住进了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拥有1-3辆小轿车。家家都是富裕户,户平存款最少的100多万,最多的不超过1000万。真正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乡风文明:该村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实施“富脑袋”工程,使全村村民实现了思想纯净化、知识科技化提出了“六爱”教育、“十富赞歌”、“十穷戒词”等,成为全村群众简明易懂的行为标准。管理民主:坚持了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实行了“一分五统”的村级管理新思路,既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又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目前,华西新市村已经形成了“南有钱庄(工业经济区)、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区)、北有粮仓(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格局。
二、主要经验做法
根据这次学习考察情况,总结华西新市村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始终高扬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大旗。发展是华西的最强音,是华西的主旋律。老书记吴仁宝常说:“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物质精神双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华西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咬定目标毫不动摇,做到困难面前,迎难而上;顺境面前,顺势而上;机遇面前,大干快上。尤其是近几年来,华西新市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使华西新市村不但经济强,而且生活富、环境美,“美丽的华西新市村、幸福的华西人”,已成为华西独特的品牌形象。
二是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锐气。多年来,华西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华西的创造性高度统一,表现出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胆识。学习华西经验,弘扬华西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活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解放思想破解难题,以实事求是开辟道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前人没有创过的业。
三是始终牢记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宗旨。“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是吴仁宝老书记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华西新市村历届领导班子的行为准则。华西新市村带头人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和毕生的追求,倾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谋利益,有效地调动了华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启示启发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华西从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的贫穷小村,发展到今天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户均存款超过百万的“天下第一村”。华西的巨大变化不仅让人惊叹,也让人深思。其发展经验对新农村建设有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新农村建设必须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华西新市村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是无人能够取代的。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我们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真正使广大群众明白自己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投资主体和受益主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践中,要深入到各村点召开群众大会,选出能真正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的好带头人
启示之二,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扶持壮大富民产业,发展经济不动摇。吴仁宝曾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目前江苏华西集团拥有60家企业,八大上市公司,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也应该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托横江葡萄、肉鸡、生猪、肉牛、松脂五大特色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专业村,推进庭院经济、劳务经济、旅游经济。每个村点培育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培植三名以上专业大户和能人,并积极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每个村点都能找到特色产业支撑,力争6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点形成或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使点上农民收入增收走在全县前列。
启示之三,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华西新市村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切实加大农村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过去的泥路、小道,已经全部脱胎换骨,变成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田边绿树成荫,河塘黄石驳岸,工厂整齐清洁,地面草坪成片,鸟语花香,人人喜气洋洋。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也要按照完善设施、加强服务、丰富生活、促进和谐的原则,科学引导村点社区建设。大村或村委会所在地要整合农村书屋、农村超市、农资供应点、信息代办点、卫生室、计生室、社会治安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培训场所、老年人娱乐室、幼儿园等服务载体,建立涵盖党建、文化、卫生、计生、教育、商贸、治安、纠纷调处等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力争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新农村社区示范点。每个新农村建设点要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一处休闲活动场所、一个宣传栏和一套管理制度;开展“清洁户”、“文明户”、“信用户”、“五好家庭”、“生育文明”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
[作者简介]
罗腾玉,江西省吉安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农办主任。
崖坡 美丽乡村工作汇报 篇9
工作情况汇报
崖坡村位于华县县城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下辖坡南、坡北两个村民小组219户726人。坡南组150亩耕地全部被征用,发展成为渭华路西扩及崖坡新型社区1期住宅小区,坡北组现有耕地100亩,主要以苗圃及仓储为主,村委会班子团结,合作共事,战斗力强,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效果明显。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60元。
一、资金筹措及项目整合情况
县帮扶单位城投公司共拨付资金6万元支持崖坡美丽乡村建设;村上自筹资金3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二、建设成果(4大项40小项工作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4年初,镇村与城投公司多次沟通,召开村民座谈会,制定创建规划,引入联体基础、联体墙的设计新理念。根据创建规划进行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90多万元资金,修建巷道花栏53个,新建围墙280米,水泥粉墙12145㎡,刷白墙面涂料11500㎡,清运村内垃圾146车,修路切割路面800㎡,墙体绘画、作文墙500㎡,全村绿化860㎡,石凳20个,路灯改造25个,门楼作牌匾2副,硬化道路面积2500㎡,维修上下水管道600米。
(二)“四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建设方面:对主次干道两旁的旧房墙面进行了刷白;对村委会办公室围墙进行拆除,并进行绿化;对全村主次干道和居民小区栽种女贞196棵、樱花165棵、玉兰155棵、百日红140棵、石楠180棵、月季10000株。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安排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 篇10
汇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乡严格按县委、政府统一部署和实施“美丽三江·清洁乡村”的工作要求,密切围绕打造“美丽良口·清洁乡村”这一主题,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和谐。通过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以321国道旁和溶江河边村屯为重点治理对象,以点带面,先易后难,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对村内外的“脏、乱、差”现象进行专项治理,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秩运行,使全乡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变化,生活环境大为改观。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
良口乡位于三江西部的**河畔,北邻同乐、八江两乡,东与老堡乡交界,南与融水县的白云乡相依,西与洋溪乡接壤,321国道由东到西横穿境内,乡人民政府距三江县城35公里。全乡辖15个村67个自然屯,共8215 户31748人,以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为主(其中侗族人口占71.3%)。全乡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全乡开展清洁工程村屯63个,成立清洁理事会63个,目前全乡各村屯群众共自筹到清洁经费59532元,已落实保洁人员94人。321国道边5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街道)垃圾目前全部清运到县城处理,其他48个自然屯就地解决。现已建设好垃圾焚烧炉25个。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构。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乡
长任组长,乡纪委书记任执行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下设八个工作小组(即:清洁家园组、清洁田园组、清洁水源组、宣传组、资金组、项目规划组、督查指导组、考核验收组),坚持“一岗双责”,把“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其他中心工作一起抓,做到三个同步(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考核)四个有(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组织、)五个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卫生督查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同时挂牌成立“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管理办公室(办公电话:0772-8760425)二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出台了《良口乡实施”美丽三江·清洁乡村”实施方案》等方案9个,对实施“美丽良口·清洁乡村”的范围、内容、目标、步骤及部门责任、标准、措施作了明确的规定,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制定工作责任制及具体工作安排表,形成领导联系包点,工作队(组)包村,村干部包屯,小组长包片,党员包户的工作机制。三是全面动员部署,完善长效机制。自三江县开展美丽三江·清洁乡村”的工作以来,我乡共组织召开全乡实施”美丽良口·清洁乡村”的动员大会、村寨基础实施建设项目布置会、美丽良口县乡工作组动员会、侗乡妇女在行动会议、班子专题会等会议共18次,对“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程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各部门职责。要求县乡驻村工作组全部深入村屯,召开村民大会,走家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听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共商解决办法,把“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活动意义、目标、任务及做法向社会、群众宣传到位;引导各行政村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自然屯成立理事会、建立村规民约、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并指导群众对垃圾进行分类放置,目前全乡共成立各项工作领导小组90个,成立自然屯理事会63个,建立清洁
乡村村规民约等长效机制244个。
(二)加强宣传,营造治理氛围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清洁乡村工作的知晓率。为营造“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浓厚气氛,我乡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向群众宣传、介绍、讲解清洁乡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一是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老年协会、群众代表、小学教师学习传达好县、乡“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文件及会议精神,要求层层抓好传达和落实。二是在村部、**、学校等人员集中地悬挂横幅90多条,每村屯还书写标语10多条。三是组织干部、村干和村民组长进村入户发放清洁乡村《致村民一封信》等资料18000多份。四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耶歌、侗戏、侗款、**讲堂、月也、三句半等民间民族文艺表演及节庆集会等形式开展特色宣传专场,向群众宣传“美丽良口·清洁乡村”的好处益处,加快“讲文明、爱卫生、争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如:5月13日晚,和里村和里屯群众自发组织、自筹资金组织开展“美丽和里·清洁乡村”工作启动文艺汇演,群众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6月25日晚由良口乡党委、政府、三江县文体局主办,由良口乡妇联、区美丽工作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驻乡工作队员、和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组织策划承办的“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暨惠民政策文化活动在和里村隆重举行,和里、燕茶、南寨等各村屯积极响应,精心组织筹备节目,活动进一步掀起“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新一轮高潮。五是积极开展“美丽良口·清洁乡村”主题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教育活动。在全乡各中小学广泛开展“每天一讲、每周一课、每季一赛”主题活动,采取课前两分钟、环保知识进课堂、环保小卫士等活动形式在中小学校形成大教育良好氛围。并通过“小手拉大手、文明传帮带”宣教活动,让青少年来带动父母的文明行为,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社会效应。六是积极开展“侗乡妇女在行动”活动。通过宣传
发动,组织广大农村家庭妇女积极投身于“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活动中来,主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并带动家庭成员一起,争当清洁乡村主力军。七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干群共建美丽良口。近4个月来,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良口全乡各村屯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通过党员示范带头开展“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活动,大大营造了清洁、整齐、优美的乡村环境,同时树立良好的党员先锋模范形象,密切了党群关系。八是干部齐上阵,以身力行,带头做好“清洁乡村”工作,起到以身宣传引导作用。7月中旬至今,良口乡多次组织全体乡干部和乡直机关职工,利用下午下班后时间,对辖区内321国道两侧丢弃的白色垃圾进行大扫除。良口乡政府职工从周一至周五吃住在乡里面,利用下午下班时间义务开展清洁卫生,既不耽误其他的工作,还可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更是一个通过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来宣传“清洁乡村”活动的意义,进一步推动“美丽良口·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做实清洁乡村工作,最终带动群众一齐参与“清洁乡村”活动,营造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农村生活环境。
2、政策普及,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组织县、乡、村工作人员、进步党员、村民小组长、老年协会成员以入户走访的形式,入户率达到100%,将“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进一步宣传到家庭,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宣传着力营造人人理解、人人参与的氛围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的保护上来,发动自觉爱护村内的绿化、公共实施,并对村内外牛皮癣、乱张乱贴乱堆乱放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制止和清除。另外,我乡还通过村民委广播、咸寨员巡寨咸寨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让广大群众家喻户晓,形成人人爱干净,户户讲清洁,寨寨比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突出重点,试点先行。我乡以打造“美丽良口·清洁乡村”为主题,整治工作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一是把321国道边的和里、南寨、产口、大滩及政府所在地的良口共5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及良口街道列为试点和重点,从5月13日全乡启动日开始对这15个自然屯及良口街道居住环境进行重点综合整治。二是突出政府驻地街道的“三清洁”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取缔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拉,乱停乱摆行为,在坚持专业队伍日常保洁的基础上,开展集中整治,落实清洁卫生责任制。三是加强**戏台、路口、路边、河边、村寨边、寨角等重点部位的“三清洁”综合治理。
2、全面铺开,整体推进。我乡在总结前一阶段321国道边5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重点(试点)开展“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工作的基础上,于5月23日在全乡各村屯、乡直各单位全面铺开,整体推进,实行“一岗双责”,对“美丽良口·清洁乡村”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突出抓好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直接的村容环境卫生(家园、田园、水源)问题,要求所有干部都要进村入户,深入村寨、田间地头,大力宣传和组织开展清理整治工作。
3、部门联动,标本兼治。乡党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企业、商店开展联合整治行动。通过专业工作队伍和群众参与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完善“门前三包”制度。目前,乡政府驻地街道和各村已建立了清洁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整治与建设并重、处罚与教育并重、硬环境建设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4、广泛发动,全民参与。
自启动“美丽良口 清洁乡村”工作以来,全乡共组织开展清扫村庄内及周边垃圾360次;组织开展清洁房前屋后垃圾685次;组织开展清洁房屋庭院卫生8000多户;共清理卫生死角410多处;清除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1528处;
拆除村庄棚舍乱搭乱建45处;整治规范禽畜场所60处;清理乱张贴以及牛皮癣227多处,清理垃圾900多吨。建立“户前三包”责任制8000多户;改造或硬化乡村村庄道路284230平方米;整治乡村车辆乱停乱放5个;专项活动以来全乡共投入自筹经费16万多元(不含一事一议及上级专项基础设施投入资金)。
(四)加强督查,强化监督。乡政府组成督查组,以明察暗访的形式,认真开展检查活动,检查情况上报乡党委、政府,并以书面及会议形式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限期整改,对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的单位(村)、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另外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设立清洁乡村综合整治监督举报电话。
(五)取得的成效及亮点
1、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向外取经。在三江县开展“美丽三江·清洁乡村”动员会之前,5月10日,和里村村民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到**乡冠洞村冠小屯、**村都亮屯学习考察农村村寨卫生整治工作。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亲身感受,切实增强群众卫生观念和建设美丽清洁乡村的责任、意识和理念。5月13日,全村男女老少全部发动起来,开展千人清洁大行动,自费请勾机、拖拉机、农用车拉运和填埋垃圾,对河边、路边、田边、村边、屋里边进行大清理。同时晚上,自筹资金,自导自演,以“百家宴”方式组织全村群众参加“美丽三江 清洁乡村”启动仪式文艺汇演。到目前,和里村在开展“三清洁”工程方面共发动群众开展千人大行动3次。南寨村则是发动群众,全民参与,出动全村小型拖拉机30余台,往返141车次、后推车3部将10多年积存在排水沟边、溪边、寨边、田边的垃圾清运并到四里请勾机填埋。同时,自筹资金购买肥料奖励在开展“三清洁”工作中表现优秀的群众。
2、自筹资金,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利用“一事
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群众自筹资金申报、建设村屯巷道硬化、污水处理、排水沟及垃圾焚烧炉建设。目前全乡共建设完成垃圾焚烧炉23个;巷道硬化正在建设当中。二是群策群力,社会帮扶,保障保洁人员工资补贴。如:和里村、南寨两个村在财政尚未解决保洁人员工资的情况下专门聘请保洁员收集和处理村民日常生活垃圾及公共场所的保洁工作,工资每个月700元;经费方面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讨论通过每户每年收取30元作为保洁人员补贴及垃圾处理经费;布糯村布糯屯每年每户收取垃圾处理费50元;寨塘村、晒江村每人每月0.5元等。三是在清洁田园方面,为了让田间地头的废弃农药瓶有个“家”,和里村号召村民自筹资金在田间路旁建起34个回收生产垃圾处理池,垃圾也是由聘请的两位保洁员清运处理。
3、开展清洁卫生评比活动。一是乡党委政府实施阶段性工作评比表彰活动,对平时督察表现较好的前五位村屯进行表彰;对后五位的进行批评。二是开展村屯卫生竞赛。如:和里村的和里屯和欧阳屯常开展“三清洁”工程比赛,看看谁的工作做得更好,谁的组织能力更强,谁村屯群众人心更齐、更团结,谁的村寨更清洁。
4、开展清洁乡村示范点建设。一是创建“清洁家园”示范村屯,以南寨村良力屯为“清洁家园”示范村屯,以示范带动,先易后难。二是创建“清洁水源”示范村屯,以和里村、南寨村下南2条小溪为“清洁水源”示范点。三是创建“清洁田园”示范村屯,以和里村欧阳屯50亩太空莲基地为示范点。四是创建党员示范户,以党员先锋行活动为契机,以和里村欧阳支部党员杨会光家庭为示范户,创建清洁乡村家庭示范户。
5、小手拉大手,师生齐动员。自开展活动以来,中心校、各村屯积极组织发动全乡教师、学生齐心协力开展“三清洁”活动,利用每周的一节劳动课协助村屯开展“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工作,为家乡献一点热,添一份彩。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群众环卫意识仍需增强。
(二)规划建设滞后,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三)管理机制不全,部门协作缺乏统筹兼顾。
(四)自筹资金难度大。
(五)乡政府及二级机构人员少,抽调的比较多。
(六)国道边清洁工作难度大。
三、下一步打算及建议
(一)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乡将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区、市、县“清洁乡村”活动相关方案、会议,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保障。
1、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群众知晓率,增强清洁意识。
一是干部进村入户率达100%。二是每个自然屯宣传板报上墙率达100%。三是加强典型报道和落后村的督察曝光。四是建立学校清洁卫生长效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学前教育。
2、进一步完善清洁乡村长效管理机制。一是村级成立领导小组、自然屯成立理事会,并归档管理,理事会成立率要求达100%。二是严格执行各项清洁长效机制和制度。如:理事会、保洁员要严格执行各自工作职责;村规民约的执行、保洁员的考核等。
3、进一步加强清洁经费收取、管理和保洁员工资标准的制定。
一是要求自筹清洁经费率达100%。二是保洁人员工资发放率达100%。三是清洁经费收取、开支,保洁员工资发放情况公示率达100%。
4、开展清洁卫生评比活动。一是村与村评比。二是屯与屯相比。三是户与户比。开展卫生红旗户、黄牌户等卫生文明示范户等评比活动。四是党员示范户评比。
5、进一步加大清理行动。一是加大对卫生死角垃圾的清理行动。二是加大对池塘、水沟、河边、溪边的清理。三是加强对公路边乱堆乱建、乱停乱放、乱拉乱贴的清理。
6、加强作风建设,落实责任机制。一是签订清洁乡责任状。二是签订农户门前三包责任状,要求入户签订率达100%。三是严格实行包片包屯责任制及问题追究制,要求所有干部、职工,第一书记、指导员、工作队员进村入户率达100%。四是实行年终绩效考核责任机制。
(二)建议:
1、以清洁乡村为重点,整合各部门资金、资源,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2、对边远、交通不便的村屯,建议尽快建设垃圾焚烧炉、简易填埋池。
3、建议公路局加强国道公路边的整顿及垃圾清理工作,特别是远离村屯的国道公路。
4、建议汽车站加强清洁宣传及组织司机培训,禁止在公路边乱倒、乱丢垃圾。特别是长途汽车。
中共
良口乡委员会
良口乡人民政府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推荐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书记汇报10-13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汇报06-19
村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12-19
美丽乡村考察汇报材料08-23
美丽乡村规划成果汇报11-30
建设美丽乡村口号10-24
山东美丽乡村建设06-28
美丽乡村建设发言07-26
美丽乡村建设建议08-13
美丽乡村建设常态化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