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

2024-08-18

糖化血红蛋白(共10篇)

糖化血红蛋白 篇1

糖尿病作为一种高发的常见慢性病,其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监测血糖(GLU)控制状况、控制GLU水平是治疗糖尿病和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单独测定空腹血糖,其结果常常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稳定,所以本文通过观察联合测定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和GLU含量变化,并进行GLU控制状况和糖尿病治疗效果分析,为临床监测糖尿病治疗效果和评价病情控制状况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监测对象病例观察组选择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ADA 1997,WHO 1999)且空腹血糖≥7.0 mmol/L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32~80岁,平均58岁。正常对照组选择空腹血糖≤6.0 mmol/L且无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体格健康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0~60岁,平均42岁。

1.2方法按照实验要求采集观察对象的静脉血,GLU、GSP含量测定分别采用氧化酶法和氮蓝四唑法,使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机测定;Hb Alc含量测定采用乳胶凝集法,使用南京威特曼生物科技公司试剂盒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机测定。

2结果

2.1均数比较两组结果均数统计比较显示,糖尿病病例观察组GLU、GSP、Hb Al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相关分析对糖尿病病例观察组结果均数作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GLU/GSP=0.675 1,rCLU/Hb ALc=0.721 3,rgsp/Hb ALc=0.638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3项测定指标具有高度相关性,见表1。

3讨论

空腹血糖测定是糖尿病诊断及病情控制和治疗效果监测的最常用且简便易行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它可提示机体某个时间的即刻GLU水平。但常常受年龄、饮食、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并因测定时间不同,数值变化也较大,具有波动性、瞬间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因此,通过单独测定GLU含量,只能判定测定即时的机体GLU水平及控制状况,无法判断近期及远期GLU控制状况和药物治疗效果。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较长(约为21 d),使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的GSP代谢时间也较长,且不受患者年龄、饮食、妊娠及即时血糖浓度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克服了即时GLU测定不稳定的缺点。故GSP含量测定,能够反映患者近2~3周的GLU波动情况,较早地提供GLU水平控制信息。而Hb ALc则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缩合而成的产物,其含量与红细胞的寿命(平均120 d)和GLU的平均浓度有关,亦不受运动、饮食、葡萄糖浓度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在监测和评价糖尿病GLU水平控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并且能够为糖尿病早期大血管病变预防诊断提供指导依据[1]。美国Ⅰ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试验(DCCT)、英国Ⅱ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UKPDS),都将Hb ALc作为监测糖尿病GLU水平控制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同时,Hb ALc的含量变化,随着GLU浓度的升高而升高、GLU浓度的降低而降低;Hb Alc含量每升高或降低1%,则GLU浓度将随之升高或降低2 mmol/L[2],Hb Alc的含量变化可间接地反映现有GLU浓度变化。因此,Hb Alc含量测定,能够反映患者近8~12周的GLU波动情况,可作为监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GLU水平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3]。可见,GSP和Hb Alc含量测定,在监测糖尿病患者GLU,特别是近、远期GLU控制状况及治疗效果中的作用优于单独空腹血糖含量测定。GLU、GSP、Hb Alc三者联合测定,具有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意义。

本文120例糖尿病患者GLU、GSP、Hb ALc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3.5±4.6)mmol/L、(378.25±47.4)μmol和(9.67±3.58)%,与正常对照组(4.7±1.2)mmol/L、(225.79±26.7)μmol和(4.36±1.52)%比较,显示糖尿病患者GLU、GSP、Hb ALc水平比对照人群显著增高。并经相关性分析,显示三者具有高度相关性,与相关报道相符合[4]。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动态监测GLU、GSP、Hb ALc 3个指标,可判断、评估糖尿病患者即时、近期(2~3周)、远期(8~12周)等不同时段的GLU控制状况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近期、纵向、全程的GLU水平控制信息,对临床调整药物、控制GLU水平、维持GLU稳定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测定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治疗效果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无其他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体格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测定正常对照组和病例观察组观察对象的GLU、GSP、HbALc含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GLU、GSP、HbALc测定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联合测定和动态观察糖尿病患者GLU、GSP、HbALc含量,可为临床监测GLU控制状况和糖尿病治疗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

参考文献

[1]陈建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早期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19):189-190.

[2]吴永华,张捷.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3):436-438.

[3]胡进访.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学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3):2047.

[4]郑云阶.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相关性[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7):108-109.

糖化血红蛋白的“自白书” 篇2

每到寒冷的季节,常常会有取暖不当而煤气中毒的事件见诸报刊。其实,煤气中毒的实质就是我的前身血红蛋白中的氧气被一氧化碳所取代.造成人体缺氧直至死亡。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正是因为血红蛋白的存在,血液才呈现出红色而不是其他的颜色。在生命的物质代谢过程中,血红蛋白可是起着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重要作用。一个血红蛋白分子有四条肽(蛋白质的最小组成单位)链,这样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到肺部后就可以同时携带四个氧分子,然后随血液循环迅速运送到全身,并带走二氧化碳废气。

由此可见,变节前的我工作热情,能力极强,总是满腹激情。可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意志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堕落腐败。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时,葡萄糖会迅速和血红蛋白身上一条口叫(B)肽链上的氨基发生反应,形成一种可逆的中间体,叫糖化血红蛋白前体。当葡萄糖一旦黏附到血红蛋白身上后,它阴险的嘴脸,可就慢慢地露出来了。紧接着通过转位、分子重排等系列手段,发生一种缓慢、连续性,并且是不可逆的反应。这一系列的反应因为离不开葡萄糖,反应的部位是在氨基上,所以又叫糖基化反应。被糖基化后的我从此不但脱离本职工作岗位,还走上为虎作伥的道路。

自从我和血液中葡萄糖发生亲密的接触后,对人体的危害可就愧不当言了。首先我会使红细胞携带氧分子的能力下降甚或丧失,导致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人体的基本生命物质代谢无法得到氧气的保证。其次我的糖化终末产物还会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再者如把眼睛内的晶体糖化,引发白内障;以及让血液粘稠度增高、血脂紊乱形成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等,可谓是都有我作孽的身影。

不过,大家对我也不必谈虎色变!因为血糖正常的健康人体中我的数量只占所有血红蛋白总数的5%,这时的我力单势薄,是无法兴风作浪的。当然,如果大家执意要让体内的血糖经常处于异常高浓度状态,在“糖弹“的极度诱惑下,血红蛋白纷纷落马。这时我就会上升到8%一 10%,我也只能是身不由己了。

为什么罪不可赦的我,会被医生如此地看中呢?因为被葡萄糖“腐化”后的我,至死也不悔改,一条路黑到底,与葡萄糖的结合是彻底而牢固。即从血红蛋白叛变(糖化)成我,我衰亡变成糖化终末产物前的这一过程中,我的总数始终与人体内的一段时间来的血糖情况保持一个动态的稳定平衡。所以我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人体近2—3个月来的血糖平均水平。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只是 2—3个月的呢?呵呵,很简单,因为从我的前身出生,到我死亡最多只有 120天的生命啊!

糖化血红蛋白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336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单胎产妇, 产妇年龄22~35 (27.3±1.8) 岁, 孕周12~17 (13.1±1.2) w, 对所有产妇行1h50g葡萄糖筛查试验[2], 糖筛查试验≥7.8mmol/L者为阳性, 对血糖结果≥7.8mmol/L者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分别检测产妇0、1、2、3h的血糖浓度, 异常标准:空腹血糖5.8mmol/L, 1h≥10.6mmol/L, 2h≥9.2mmol/L, 3h≥8.1mmol/L, 将其中2h≥9.2mmol/L者设为妊娠糖尿病组 (GDM组, n=132例) 、1h≥10.6mmol/L设为糖耐量受损组 (IGT组, n=85例) , 其余糖耐量正常及糖筛查阴性者设为正常对照组 (n=119例) , 三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 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 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监测试剂 (宁波美康生物有限公司) 、糖化血红蛋白试剂 (北京利德曼生化有限公司) , 对所有孕妇行1h50g葡萄糖筛查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检测, 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 果糖胺氮蓝四唑法检测糖化血清蛋白, 免疫凝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1.3 诊断标准[3]

1h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异常标准: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异常:Hb A1c>6%;糖化血清蛋白异常:≥2.25mmol/L。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平及GDM组、IGT组的Hb A1c、GSP异常率, 评价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F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平的对比

GDM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高于IGT、正常对照组, IGT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高于正常对照组, 三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GD M组、IGT组Hb A1c、GSP异常率的对比

GDM组Hb A1c、GSP异常率明显高于IGT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GDM组Hb A1c、GSP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IGT组Hb A1c、GSP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妊娠糖尿病诊断中Hb A1c、GSP的方法学评价

Hb A1c的正确诊断指数稍高于GSP, GSP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Hb A1c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可引发早产、肾盂、肾炎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4], 为母婴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而, 早期筛查和控制GDM对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5]。Hb A1c的合成是一个缓慢[6]、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 血液内的Hb A1c水平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且不受血糖暂时性波动的影响, 因而可较为客观的反应采血前4w的血糖水平, 检测结果与患者是否空腹、近期是否使用胰岛素无关, 是评价糖尿病控制情况的理想指标。血液中葡萄糖与白蛋白及其他蛋白分子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 形成GSP[6]。GSP半衰期约为21d, 因而其可有效反映前1~2w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且不受当时血糖浓度影响, 也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相比, 二者的稳定性较好, 所受影响的因素较少, 除此之外, 检测操作简单、采血量小, 无需多次取血, 更易被患者接受[7]。

本组研究以336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按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妊娠糖尿病组、糖耐量受损组及正常对照组, 对所有产妇行血糖、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通过表1可以看出, 三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平差异显著, GDM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高于IGT、正常对照组, IGT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此结果与马勇等[8]研究具有一致性。相关研究报道[9], Hb A1c水平与血糖浓度及高血糖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可准确反映机体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情况, 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均具一定优势, 本组研究中, GDM组Hb A1c、GSP异常率明显高于IGT组, IGT组、GDM组组内GSP、Hb A1c异常率比较, GSP均高于Hb A1c, 提示GSP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Hb A1c的正确诊断指数稍高于GSP, GSP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Hb A1c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而, 综合评价二者在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的稳定性较好, 所受影响的因素较少, 且检测操作简单、采血量小, 无需多次取血, 具有积极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对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方法 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336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按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妊娠糖尿病组 (GDM组, n=132例) 、糖耐量受损组 (IGT组, n=85例) 及正常对照组 (n=119例) , 比较三组糖筛查结果、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糖化血清蛋白 (GSP) 水平及GDM组、IGT组的Hb A1c、GSP异常率。结果 GDM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高于IGT、正常对照组, IGT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三组糖筛查结果、Hb A1c、GS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GDM组Hb A1c、GSP异常率明显高于IGT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GDM组、IGT组组内Hb A1c、GSP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b A1c的正确诊断指数稍高于GSP, GSP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Hb A1c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筛查试验,妊娠期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

参考文献

[1]刘伟才.联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J].医学信息, 2011, 24 (6) :2581.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50.

[3]李继红, 陈晓薇, 朱锋.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 :111-113.

[4]赵欣, 郭玉娜, 李红.妊娠期糖筛查阳性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上海医学, 2004, 27 (3) :156.

[5]叶倩, 谭立明, 曹莉萍, 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J].江西医学检验, 2007, 25 (4) :331.

[6]Buchanan TA.Pancreatic B-cell defects in gestational diabetes:implications for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 86 (3) :989-993.

[7]王娜, 唐彬, 董砚虎.妊娠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4, 15 (1) :27.

[8]马勇, 覃艳玲.糖化血清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的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 2004, 12 (6) :87.

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咋回事 篇4

我是个糖尿病患者,经常自我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且血糖一直处于正常水平。这次我到医院检查, 医生让我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请问,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是咋回事?瞿立文读者:

在临床上,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只能反映患者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且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而糖化血红蛋白则不同,它可稳定可靠地反映患者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是国际公认的监控糖尿病的“金标准”。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定期自我检测血糖外,还应在3~6个月内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我们知道,人体红细胞的生命是120天。在这120天中,血红蛋白不断地与糖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并使这种结合在两周后成为不可逆的反应。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患者抽血前约8周的血糖平均水平,非常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 篇5

关键词: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测定,意义

2型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在血糖不稳定的状态下,就会引发严重的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这是2型糖尿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这种并发症一旦出现,就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就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一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主要因素,基本上是糖尿病人死亡原因的75%左右。 在临床中,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症状,其体内的内分泌功能出现转变,同时也使得各种系统功能出现了紊乱的情况,患者体内系统活性降低,所以,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而且病情的发展进程也相对较快。 动脉粥样硬化通常会对患者的体内的动脉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常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血管病变主要是受到了血糖的影响,高血糖的存在时间与含量,决定了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的速度以及程度。 在血糖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下以及患者的血管受到损伤的时候, 就会很容易使得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血管病变[1]。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2 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2 0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 并选取1 000例健康人作为第三组,测定每组血清样本中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 血糖以及血脂含量等指标,分析这些测定指标与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 000例进行研究分析,这2 000例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WHO中规定的2型糖尿病检定的标准,满足研究的要求。 随机将这2 0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出现慢性血管病变患者1 000例(A组); 一组为没有出现慢性血管病变患者1 000例(B组)。 其中A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680例,女性患者的人数为32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38~6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2岁,这1 000例患者病程时间最短的为1年,最长的为22年,平均病程为11.2年。B组的1 0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750例,女性患者的人数为25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40~62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3岁,患者中病程时间最短的为半年,最长的为15年,平均病程年限为6.3年。 同时选定1 000例健康人作为C组,健康人中,男性患者的人数为600例, 女性患者的人数为40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岁,这1 000例健康人在空腹的状态下以及在用餐后的状态下,血糖含量均为正常值,而且没有检测到有任何血管病变的发生。 3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3组人员在血清抽取前的12 h均开始停止进食,然后在12 h之后进行静脉血的抽取,抽取的静脉血量为6 m L, 将三组人员的血样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红色玻璃试管中,作为检定的样本。 选定抗凝管,颜色为紫色,备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定,选定灰色的试管, 在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用于进行血糖分解抑制的物质———氟化钠,利用该试管进行血糖的检定。 检定的时间均为2 h,在检定结束后得出相应的检定结果。

1.2.2样本测定在对血糖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葡萄糖氧化酶法,而针对其他的检定物质, 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等,均采用简单的酶法进行检定。 在检定过程中,需要借用一定的仪器,该仪器选用日本生产的最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所选用的试剂均由我国上海的生化试剂生产公司所提供。 在针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定时,所采用的检定仪器为希森美康公司所生产的全自动式操作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器,并且检定的方法可以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

1.3统计方法

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分析比较用方差分析。

2结果

针对各组进行相关指标的检定,A组出现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15.91± 4.22)% ,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指标为(6.6±1.23)% , 而B组没有出现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指标为(9.25±2.56)%,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指标则为(5.5±2.35)%,A组和B组的糖化血清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测定指标明显高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A组与B组的其他各项测定指标均都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存在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而这种并发症是在长时间的高血糖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在临床中,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类型则主要为慢性血管病变,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而这种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患者很容易因为出现这种并发症而导致不治情况的出现,可以说,这种并发症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该并发症进行防治,使得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并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一般来说,在人体的内部,如果葡萄糖与蛋白质在非酶物质的影响下,发生了糖化反应,则生成的物质就是糖化血红蛋白。 这一物质主要是由血红蛋白与糖类反应生成的,该物质在合成的过程中,速度较慢,而且合成的过程不能够逆转。 其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生命周期为4个月,红细胞周围的环境以及周围糖分的多少, 都会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速率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呈现为一种正比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长期伴随着高血糖,那么这个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糖基化就会非常严重,在高血糖的影响下,而反应生成糖化终产物,同时,高血糖与氧气会使得脂与蛋白质之间出现严重的刺激反应,这样就会使得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激增,从而导致了自由基的增加,这样就会使得众多的糖化终产物呈现堆积的状态,进而造成组织内部出现损伤,人体氧气含量匮乏等[2]。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定期对人体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定,在2~3个月时间内,观察受检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同时,做好相应的检定记录,将其作为预测并发症出现的可靠参考依据。 相较于糖化血红蛋白来说, 糖化血清蛋白的寿命期限相应较短,低糖化血清蛋白进行检定,能够有效的分析出检定人员在半个月的时间内, 血糖的具体变化情况。 糖化血清蛋白不会因为血糖的波动而出现极大的变化,也不会因为血红蛋白的变异情况而出现任何的变化,利用糖化血清蛋白来对糖尿病进行评价,即可靠又安全。

在糖尿病病情出现不良变化的时候,就会导致高血糖的持续存在。 这样就会使得血浆和组织蛋白之间出现极为严重的糖化反应。 这样就会对蛋白质的结构以及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非酶物质影响的情况下,血糖浓度过高,也会使得血糖与蛋白和其他的蛋白分子上端的氨基酸出现严重的糖化反应。 另外,糖化血清蛋白浓度的多少与血清含量以及脱水葡萄糖醇含量的多少有着一定的关系,三者之间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在脱水葡萄糖醇含量降低的时候,说明糖化血清蛋白浓度在增加,糖尿病的病情就会加重[3]。

通过该研究的检定结果可以了解到,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血糖浓度越高,则糖化血清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越多,在晚期就会形成糖基化最终产物,这样就导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慢性血管病变,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根据3组的检定结果可以看出,A组与B组的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要明显的高于健康人, 而血脂以及血糖的含量指标也有着明显的异常现象, 将A组、B组与C组相比较,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化血红蛋白 篇6

关键词: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妊娠期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妊娠期糖尿病 (GDM) 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出现糖代谢异常的疾病, 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妊娠期特有并发症。2010年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 (IADPSG) 新诊断标准的使用后, GDM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2]。本院从2012年1月开始采用IADPSG制定的GDM诊断标准, 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OGTT是GDM诊断的标准, 但其需要禁食, 多次抽血, 给筛查孕妇带来不便。而糖化白蛋白 (GA) 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由于半衰期比较长, 可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水平, 无需禁食, 不受饮食、情绪及运动影响, 检测方便, 常作为普通糖尿病的筛查指标, 但在GDM筛查中还处于初期的研究。因此, 笔者来探讨糖化白蛋白 (GA) 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检测在GDM筛查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3-5月在本院产前检查并符合标准的孕妇, 妊娠周期24~28周, 所有孕妇均为单胎, 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肝、肾疾病。通过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 确诊出GDM组50 例和健康孕妇组50例, 年龄20~3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血糖 (GLU) 测定采用己糖激酶法, 试剂由美国雅培 (Abbott) 公司提供;GA检测采用酶法, 试剂由日本旭化成制药株式会社提供, GLU和GA仪器为雅培 (Abbott) Ci16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检测采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 仪器为日本arkray-HA8180 全自动分析仪, 试剂原装配套。妊娠周期24~28周的孕妇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和1.9ml分别置于真空硅胶分离管和真空EDTA-K2抗凝管 (抗凝剂与血1∶9) , 硅胶分离管检测OGTT和GA, 抗凝管检测HbA1c,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室内质控均在控。

1.3诊断标准 (1) 采用IADPSG新诊断标准[3], 空腹、服糖后1h和2h血糖诊断界值分别为5.1mmol/L、10.0mmol/L和8.5mmol/L, 3项中任何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GDM。 (2) HbA1c正常参考值范围:<6.0%, GA正常参考值范围:9.4%~14.7%[4]。

1.4统计学处理测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统计软件采用SPSS10.0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OGTT、GA、HbA1c结果比较GDM组空腹、服糖后1h和2h血糖、GA、HbA1c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健康孕妇组比较, *P<0.05。

2.2两组孕妇GA、HbA1c阳性检出率比较GDM组GA、HbA1c阳性率分别为38% (19 例) 、24% (12例) , 健康孕妇组分别为10% (5例) 、4% (2例) 。两组GA阳性率都高于HbA1c。

3讨论

GDM是妊娠期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 被列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5], 妊娠期孕妇血糖控制不佳, 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而流产、早产甚至死亡, 母体易出现高血压、感染等并发症[6]。GDM具有随妊娠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所以对于GDM的处理原则是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产检, 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率。IADPSG新诊断标准的使用, 比以往GDM的诊断标准都低, GDM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使更多的孕妇纳入管理治疗, 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 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GDM筛查方式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OG-TT, OGTT是诊断的标准, 但其需要禁食, 多次抽血, 给筛查孕妇带来不便。GLU易受饮食、情绪和运动的干扰, 尤其是个体日间变化较大, 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HbA1c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缓慢、持续且不可逆进行的非酶促糖化产物, 它反映测定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长期监测糖尿病的“金标准”, 结果稳定, 准确性高。GDM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 孕妇妊娠时间较短, 用HbA1c来评估GDM短期的血糖改变存在“延迟效应”, 且易受妊娠中晚期血容量的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功能和红细胞寿命的影响, 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的血糖水平。本文结果显示GDM组HbA1c值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HbA1c对GDM的鉴定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吕连峥等[7]报道HbA1c的检测可有效纠正空腹血糖结果的偏差, 还大大减少GDM的漏诊和误诊。

GA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发生非酶糖化反应的产物。 因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为17~19d, 故GA反映近2~3周内的血糖水平。由于白蛋白与血糖结合速度比血红蛋白快, GA对短期内血糖水平变化优于HbA1c[8]。GA不受蛋白浓度、乳糜、胆红素和低分子物质的影响, 能排除妊娠中晚期血容量的增加而致贫血的影响, 也不受妊娠期铁缺乏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GDM组GA值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文献[9,10]报道结果一致。GA作为新的监测方法, 由于临床应用时间较短, 目前缺乏妊娠期公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王凤环等[4]对妊娠期妇女这一特殊群体进行908例研究得到初步GA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是目前国内对妊娠期妇女研究例数较多的, 故本文采取其GA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9.4% ~14.7%。本文结果显示两组GA的阳性率均高于HbA1c。王凤环等[11]报道GDM一般发生在妊娠中晚期, 由于血糖升高的时间不长, 再加上特殊的生理变化, HbA1c升高常不明显。GA结果稳定, 准确性高, 是GDM短期的血糖评估指标。陈彦明等[12]报道GA比HbA1c能更早预测GDM的发生, 越早发现高血糖, 越早采取控制血糖的措施, 对胎儿健康发育及避免孕妇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不过, GA也会受到白蛋白代谢的影响, 这些是需要笔者注意的。

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关系探讨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85例患者均来源于2009年至2010年扬中市人民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45例, 年龄32~81岁, 平均年齡52.5岁, 女性40例, 年龄39~83岁, 平均年齡54.2岁。

1.2 仪器与方法

尿糖采用桂林市通华医用仪器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HT-13尿液分析仪, 干化学试纸条为其配套产品, 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采用拜尔1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使用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试剂盒, 方法为氧化酶法;HbAlc采用英国DREW DS5分析仪, 方法为液相层析法。

1.3 标本采集

血糖嘱患者空腹静脉采血2mL, 使用浙江拱东一次性血清分离胶采血管, 分离血清待检, HbAlc使用浙江拱东一次性EDTAK2抗凝采血管, 采集血液2mL, 用全血待检, 同时留取尿液待检。

所有仪器均经过校准并使用室内质控品, 符合要求后再测定患者标本。

2 结果

尿糖85例中71例为阳性, 空腹血糖85例中在6.8~14.0mmol/L有69例, 14.1~21.3mmol/L 16例;平均值为8.9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85例中4~6.5有11例, 在6.6%~10%有60例, 10.1%~19%14例, 平均值为9.5%。血糖与Hb Alc的相关性r=0.425, P<0.05, 血糖与Hb Alc之间呈正相关。

3 讨论

3.1 尿糖

一般是指尿液中葡萄糖而言, 其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肾糖阈为8.88~9.99mmol/L, 由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几乎全部可被肾小管重吸收, 只有极微量部分由尿中排出, 24h为0.56~1.67mmol/L, 浓度为0.28~0.83mmol/L, 用任何常规定性的方法均不能检出[1]。尿中是否出现萄萄糖取决于动脉血液中葡萄糖浓度;每分钟流经肾小球的血液量;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 即肾糖阈。当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时, 可引起肾糖阈增高, 而肾小管重吸收率减少时, 可引起肾糖阈降低。临床医师要诊断糖尿病, 首先要区别饮食性糖尿、应激性糖尿、妊娠性糖尿, 这些尿糖是暂时的, 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常。然后区别肾性糖尿即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 肾糖阈降低而引起的糖尿, 鉴别要点是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结果均正常。其他由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都可使血糖浓度上升而引起的糖尿。排除以上种种情况的糖尿, 最后才是真性糖尿。真性糖尿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而从尿中排出所致。尿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也是医师用药、判断疗效的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并发肾小球硬化症, 肾小球滤过减少, 肾糖阈升高尿糖却表现为阴性。但进食2h后由于负载增加, 则可见血糖升高, 尿糖阳性。对于此类患者, 不但同时要做空腹血糖、尿糖、餐后2h尿糖检测, 还需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等检查, 以明确诊断。本试验85例中71例尿糖为阳性, 还有14例为阴性, 可能是因为一时服了药或使用了胰岛素, 尿糖未超过肾糖阈。由此可见, 尿糖检查方便、经济、无痛苦。但对糖尿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只能起到初筛和过滤作用。

3.2 血糖的测定是糖尿病生物化学检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正常人空腹血糖参考范围为3.9~6.7mmol/L, 若空腹血糖>8.0mmol/L, 且有临床症状, 即可诊为糖尿病[2];若<6.0mmol/L, 则可排除糖尿病;若在6.0~7.0mmol/L, 应复查并做糖耐量试验 (OGTT) 等检查。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中的一条是葡萄糖≥7.0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据研究显示, 根据这一条仍有4.17%的患者漏诊, 且有7.95%应激性高血糖空腹血糖 (8.23±1.24) mmol/L被误诊, 由此可见, 只检测空腹血糖来诊断糖尿病很难调整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一矛盾。虽说OGTT试验可以协助诊断糖尿病, 但操作繁琐、费时, 不适合大批患者的常规检查。目前, 临床医师主要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但不管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尿病, 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如患者进食、应激状态等, 血糖的测定只能表明即刻血糖水平, 只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情况, 不能依据这一次检验或单项检验诊断为糖尿病或该疾病的控制程度的指标, 还须结合其他检查体征加以综合评价。

3.3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现已成为反映糖尿病较长明间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

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案。近几年国际上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指标为Hb A1c≤7.0%, 中国标准为Hb A1c<6.5%, 这是指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而言[3]。本试验中HbA1c在4%~6.5%的有11例, 说明血糖糖控制稳定, 在6.6%~10%的有60例, 说明血糖控制的还不够理想, 在10.1%~19%的有14例, 说明血糖控制失效, 需要调整治疗方案。HbA1c的形成是一种无须酶催化、缓慢、连续、不可逆逆化学反应, 其生成速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在红细胞生成的120d内, 此反应始终进行着, Hb A1c水平所反映的是检测前120d的平均水平, 而且与采血时间, 患者是否空腹, 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可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 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指标, 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Hb A1c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案。无论是尿糖、血糖还是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 在糖尿病的发现、诊断及控制上都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单项或联合检测, 从而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

参考文献

[1]丛玉隆, 马骏龙.当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53.

[2]康格非.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9.

糖化血红蛋白不同测定方法简介 篇8

1亲和层析法

就目前来说, 亲和层析法是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新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生物高分子能与相应的专一配基分子可逆结合的原理, 将配基通过共价键牢固的结合于固体上制得亲和西服系统, 而带有杂质的高分子分离目的物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通过某种与以同化的配基结合, 但是杂质却不被吸附, 出去杂质后变换条件, 又可以使待分离的的高分子物质重新解离, 并获得纯化[1]。亲和层析法的特异性很强, 并不会受异常血红蛋白的影响。但是, 对于经过翻译后修饰的血红蛋白和病理血红蛋白的影响相对不敏感。通过亲和层析法, 仅仅只能测出总的糖化血红蛋白。在血液中, 除了葡萄糖以外, 其余所有的糖类都可以和HB想结合, 因此, 亲和层析法的检测结果为糖化血红蛋白的总量, 而无法测出其中的某种单一成分, 这一点尚待继续研究。

2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层析法的检测原理是基于GHb与Hb带电荷不同进行分离的。由于糖化可以使Hb分子表面的阳离子丢失, 而在弱酸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当中, 在低浓度洗脱液的离子强度和中性p H条件下, GHb几乎不带正电荷, 从而在Hb前先洗脱。而Hb A带正电荷, 在用高浓度洗脱液将其洗出, 得到Hb的层析谱, 层析谱的横坐标是时间, 纵坐标是百分比。GHb值可以用Hb Alc部分的面积占总Hb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现在大部分都是用全自动测定仪测定的, 常用于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诊断。该方法价格比较昂贵, 在一些比较大的医院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也会受某些干扰, 例如胎儿血红蛋白 ( HB-F) 与Hb A1C的带点性很相近[2], 在离子交换HPLC分析图上可呈现一个独立的Hb-F峰, 也可能与Hb A1C重叠, 而不能分清楚。

3电泳法

Hb在酸性缓冲液条件下 ( p H6. 0 ) , 在琼脂糖凝胶上的电泳迁移取决于Hb在凝胶上的吸附情况及所带电荷。Hb A0由于其N末端的缬氨酸残基对凝胶的负电荷有高度的亲和力, 因此它的迁移速率较慢。Hb Alc因它所连接的糖的阻断作用, 不可在于凝胶结合利用Hb Alc和Hb A0对凝胶的亲和力不同, 导致电泳迁移速率也不同, 继而将各成分都分开。这种方法的标本用量少, 分辨率高, 重复性好。但是每次测定均需要进行成批的样本分析, 速度比较慢, 无法进行实时个体检测, 自动化程度较差, 所测结果与技术人员扫描和对电泳的波峰判断有关, 并且费用昂贵。而且研究发现此方法检测Hb Alc与血糖有显著地相关性, 而且结果不受温度及胎儿血红蛋白的影响[3]。它可测定Hb线性范围较宽 ( 13. 0 ~ 39. 0g/L) , 可发现异常Hb, 异常Hb的存在可使Hb Alc假性增高[4]。因此该方法不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使用。

4等电点聚集法

该方法是测定GHb的新技术, 它是在聚丙烯酞凝胶中加入载体两性介质 ( 如ampholin) 的薄板上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渐增加的p H梯度。溶血液中各个组分将移动到各自等电点的p H位置上, 这样就得到比一般电泳法更好的分划效果和比较集中的色带[5]。通过分辨率高的微量吸光度仪扫描, 可以准确地测定出各个组分的含量, 由于它能够分辨出一级结构不同的Hb A、Hb Ac、Hb F、Hb S、及Hb C等, 可完全避开各种物质的干扰, 是一种理想的测定方法, 但是该方法的仪器价格相当昂贵, 并不能在基础医院进行普及, 进行常规的检测。

5离子捕获法

离子捕获法是免疫法的一种, 其基本原理也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它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代表仪器有Abbott和IMX, 其原理是糖化血红蛋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 联以荧光标记物, 形成一反应复合物, 再联接带负电荷的多聚阴离子复合物, 而在IMX反应孔中的玻璃纤维预先包被了高分子的四胺合物, 使纤维表面带正点, 使前面所说的反应复合物吸附在纤维表面, 进过一系列的清洗后测定其荧光强度, 从而得到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 该方法适用于成批糖化血红蛋白标本的检测。

6酶法

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测定源于Hb Alc的 β 链N末端的糖化二肽, 首先在蛋白酶的作用下, 切断源于Hb Alc的 β 链N末端由来的糖化二肽, 同时通过测定Hb的吸光度, 求出血红蛋白的浓度。然后被切断的糖化二肽在果糖基肽基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H2O2, 后者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与色素原只是系统反应, 根据颜色变化程度可以得到H2O2的浓度, 进而测定Hb Alc的浓度。该方法像临床生化反应一样, 有很好的精密度, CV可以在1% , 与HPLC法和免疫测定法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可以提供一个具有可比性且更精确的GHb结果, 不需要昂贵、专用的仪器, 适用于各种自动化分析仪。

综合现在临床实验室的常用的GHb的测定方法, 由于原理的不同, 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以及重复性均有差异, 但是GHb测定的结果对于预防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相信医院对GHb实验测定方法的标准化会的重视会越来越多, GHb的测定在临床上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吉虎.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11 (3) :109-110.

[2] 王笠, 李琳, 王达, 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3, 18 (2) :119-121.

[3] 吴宇芳, 关晓东.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 2003, 1 (2) :101-102.

[4] Schnedl WJ, Reisinger EC, Katzensteiner S, et al.Haemoglobin O padova and falsely low haemoglobin Alc in a patient with type I diabetes[J].J Clin pathol, 2012, 50 (5) :434-435.

糖化血红蛋白 篇9

胰岛素的作用优势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持续进展,最终都将需要胰岛素治疗。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提示,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可促进胰岛B细胞功能的恢复,单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不需服用任何降糖药物,即可使血糖长期控制良好。所以,胰岛素治疗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此次共识中同样强调了基础胰岛素治疗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重要性。目前没有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在血糖控制、B细胞保护和大血管保护等方面,磺脲类和胰岛素增敏剂比基础胰岛素更优越。相反,新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所引起的低血糖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因此胰岛素的强大降糖作用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的患者,加用基础胰岛素或强化胰岛素治疗,往往比其他药物更能使血糖达标。

目前有较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早期治疗中的地位。Rosenstock等在217例临床研究中发现,在使用两种口服降糖药(磺脲类、二甲双胍,而且磺脲类用量≥最大量的50%)但治疗不满意的患者中,加用了甘精胰岛素和罗格列酮,比较两者对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显示,甘精胰岛素联合两种口服降糖药,可以更好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而且基础血糖越高的患者从甘精胰岛素的治疗中获益越多。

看胰岛功能定方案

然而,糖化血红蛋白接近达标但小于8.0%的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胰岛功能情况而确定。若患者胰岛功能以胰岛素缺乏为主,胰岛素抵抗不明显,体型偏瘦,应首选胰岛素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而不适合加用口服药物;若患者体型肥胖,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若一味地加用胰岛素则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更明显,形成恶性循环,这类患者需加强生活方式干预,适当加用胰岛素增敏剂,联合二甲双胍、喹诺酮类药物及胰岛素促泌剂,使血糖达标。

共识巩固了基础胰岛素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重要地位,强调了积极地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性。对于堵化血红蛋白水平处于较低值,如7.0%~8.O%之间时,应该考虑加强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可以增加餐前胰岛素剂量,或加用餐时调节剂。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处于较高值,如>8%时,应该考虑加强对空腹血糖的监测,可增加基础胰岛素剂量。

尽早使血糖控制达标并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可使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血糖控制不达标就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信号,积极应用胰岛素治疗,定期随访及调整剂量是有效控制血糖达标的必经之路。

糖化血红蛋白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5 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设为对照组;同期选择55例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2∶26,年龄45~78岁,平均(63.36±3.15)岁,病程3~16年,平均(6.25±3.25)年;研究组男女比例30∶25,年龄45~79岁,平均(65.37±2.85)岁,病程1~14年,平均(4.85±1.12)年;两组上述各项基线因素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本研究所有对象入院确诊后均接受本院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Hb A1c、GSP指标水平;然后给予每位患者常规对症治疗,持续治疗30 d后,再次检测Hb A1c、GSP指标水平。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b A1c、GSP指标水平均比研究组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b A1c、GSP指标水平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b A1c、GSP指标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见表1。

注: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aP<0.05,b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P<0.05

3讨论

糖尿病主要是由各种病因引发,由遗传基因决定,临床常见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2]。其中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或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血糖水平提升为主要表现特征的代谢群病,其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发病率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3]。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疾病,其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因素。而高血压则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容易导致血管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本研究通过监测对照组单纯高血压患者,与研究组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Hb A1c、GSP指标水平,以期为该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治提供科学指导,以到达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最终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b A1c、GSP指标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是研究组治疗后Hb A1c、GSP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前后两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考虑可能是由于Hb 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糖及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Hb A1c监测可反映过去1~2个月患者平均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宏观控制指标,其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监控糖尿病患者的“金标准”,应用于糖尿病普查筛选中具有重要意义。而GSP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其他蛋白分子N末端发生的非酶促糖化反应所形成的产物,可监测患者过去1~3周血糖的平均水平。其不会导致监测时血糖浓度受影响,是一项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5]。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与Hb A1c、GSP指标监测价值,可得出结论:Hb A1c与GSP监测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不仅能够克服传统血糖测定方法仅表现当时血糖值的缺点,而且可更加客观的反应出患者病情治疗情况,不受血糖波动对临床准确诊断率的影响,可作为血糖监测常规指标。

综上所述,Hb A1c与GSP应用于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治效果评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血糖监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黑龙江省第二医院诊治的5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同期选择55例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对症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临床诊治效果评定具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血糖监测

参考文献

[1]张维佳,杨黎娟,李丽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7(32):3581-3582.

[2]张震宇.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120例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7):988-989.

[3]王想.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波动性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J].临床医学,2012,32(7):55-57.

[4]徐雪保,李国春,章欢欢.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J].吉林医学,2012,14(29):6289-6290.

上一篇:英语教学创新教育下一篇:工程建设预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