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制度(精选10篇)
备案制度 篇1
摘要:对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的法律法规、经营备案内容及程序、备案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备案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提出实施农作物种子备案重在监管抽查, 要健全和推行种子经营备案的工作制度, 依法行政, 强力推进备案工作的有序开展, 切实保障农民安全用种。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备案制度,法律法规,原则,监管
种子虽小, 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种子市场放开后, 种子市场经营固然比较活跃, 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要认真解决问题, 就必须要加强种子管理, 特别是要加强种子备案制度管理, 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 种子经营备案的法律法规
农作物种子属于一般禁止和限制商品。《种子法》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均对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必须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才能经营, 种子经营者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还需要凭种子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但是例外情况有3种:在种子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有效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书面委托, 在其种子经营有效区域内为其代销种子;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1]。这3种情况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 但应当备案, 在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后15 d内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 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的内容及程序
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属于种子行政许可范畴, 该行政许可是由依法获得行政许可权的机关, 准许单位或合法受权的事业单位、组织从事种子经营活动, 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合法的社会组织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按照一定的条件, 提出申请, 履行一定程序后方可[2]。农作物种子的经营备案, 包括《种子法》等国家法规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为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7种作物, 浙江省再增加西瓜, 共有8种作物。对于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程序, 简言之:首先种子经营者向本级种子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种子管理机构即时受理和审查, 给予办理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书,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 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要补齐的相关资料;最后种子经营者持种子经营备案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3 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坚持的原则
备案工作, 主要是审查种子经营者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委托书, 以及委托销售方的营业执照及经营许可证、委托销售方与被委托方协议、固定经营场所证明、门市销售人员培训合格证、农作物种子备案登记表等。在备案工作中,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规范。备案流程要科学, 所需的表格、提交的材料要统一, 有利于种子市场规范化、法治化。二是公正、公开、透明。对备案要求、流程以及需要的手续、备案工作人员名单要公开。在执行备案要求过程中要一视同仁, 不能搞特殊化, 态度要和蔼可亲。三是先证后照。种子经营者在种子销售前必须先到种子管理站取得备案凭证, 再到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做到“先证后照”。备案要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及时进行, 同时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 应当当场告知。
4 农作物种子备案要达到的目标
种子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备案审核进入辖区的种子经营单位资质, 并审查所经营的品种和质量情况, 掌握辖区种子市场的大体情况, 将原先的种子市场事中、事后监管, 发展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通过种子品种、适宜种植区域等技术信息发布、咨询, 引导种子经营企业合法经营。如此, 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假劣种子流入市场, 减少种子质量事故的发生, 把种子质量纠纷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 促进种子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3,4]。
5 实施种子备案的监管抽查
当前种子市场代销网点多而无序, 品种多而乱, 给种子管理部门的甄别判定带来困难。加上销售人员综业务素质低, 法治观念淡薄, 市场上先售后备案或不备案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因此, 要规范种子市场行为,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套购。
5.1 健全和推行种子经营备案工作制度
要健全和推行种子备案的工作制度, 包括备案申请制度、新品种审定公告备案制度、新品种引进登记备案制度和种子留样备案制度。种子经销商在售种前向县种子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依法登记备案时, 必须出具由委托方提供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公告, 才能受托种子经销商代销新品种, 同时还必须具备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复印件。种子经销商在销售前进行新品种实物备案, 调种前申报登记主要农作物新品种, 由种子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种子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掌握经销商的种子市内调运和市外调运等情况, 扦样、封缄主要农作物不同种子的批次, 做好服务备案, 即留存样品备案[5]。
5.2 依法行政, 强力推进备案工作开展
针对品种引进、法律法规、种子优劣鉴别、种子的储藏及营销等内容, 对全市所有种子经销商进行宣传培训, 大力宣传种子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确保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要求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颁发种子经营上岗证。种子经销商要将核发的备案证张挂于营业场所醒目处, 向种子执法部门和种子使用者公开经营品种、经销范围、销售区域等。种子管理部门要搞好种子经营备案证的核发与管理, 定期抽查及不定期的暗访, 对发现的未按生产经营许可证规定生产经营种子、销售未审定品种或审定品种越区销售、套用冒牌、虚假标签的不法行为依法查处[6]。种子管理站要与工商行政、公安和农业执法大队等部门配合, 对无证经营、销售应当审定而未审定品种、销售假劣种子、虚假标注标签等行为要按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严厉查处, 并予以曝光, 给违法者以震慑, 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推进备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切实保障农民安全用种。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EB/OL]. (2007-07-25) [2007-08-17].http://www.zj.gov.cn/gb/zjnew/node3/node22/node167/node359/node365/userobject9ai68191.html.
[2]赵克.浅谈农作物种子经营备案[J].北京农业, 2011 (9) :231.
[3]曹雪仙, 陈人慧.浅谈种子备案制度在县级种子管理中的重要性[J].种子世界, 2010 (8) :7.
[4]李少弟, 李绍亮, 张周科, 等.办理经营种子备案的探讨[J].中国种业, 2005 (5) :22-23.
[5]吕素友.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种子管理工作[J].种子科技, 2001, 19 (3) :151-152.
[6]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备案制度 篇2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人民防空行政许可的监督,保障人民防空行政许可正确、公正地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许可法〉的通知》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重大行政许可决定是指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实施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建设监理、警报设施等方面的行政许可事项所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有本制度
第六条规定情形的需上报备案。
第三条 重大人民防空行政许可决定实行分级备案制度。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向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备案,县(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作出的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向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条 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审查,应当遵循依法审查、及时审查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的法制机构或者法制工作人员,负责本部门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的备案审查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实施以下重大行政许可决定需报上一级人民防空部门备案:
(一)按照《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通过听证程序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
(二)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事项,经本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延长办理期限的行政许可决定;
(三)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生效的行政许可决定;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需要备案的行政许可决定;
(五)上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认为应当备案的其他行政许可决定。
第七条 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自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将该决定向上一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备案,备案时,应报送以下材料:
(一)备案报告;
(二)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表;
(三)行政许可决定书副本;
(四)经听证程序决定的重大行政许可的备案,应当一并报送听证笔录复印件;
(五)备案机关认为应当报备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重大行政许可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实施行政许可行为机关应及时将情况报告备案机关,并自收到行政判决书或裁定书、行政复议机关决定书之日起10日内将上述法律文书的复印件报备案机关。
第九条 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当对备案工作等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结合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对重大行政许可决定情况进行检查、定期通报和交流。
第十条 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对重大行政许可决定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分析和适时评价,并向上一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20日前将上一所实施的重大行政许可决定目录一式两份以及备案情况逐级汇总上报。
第十二条 不报送或不按要求报送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的,人民防空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知其限期报送。对拒不报送的,给予通报批评,依据《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备案制度 篇3
一、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登记备案要求的条件。1、在工商、税务等行业主管部门注册登记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对非枣庄行政区域内注册的采购代理机构还须在本市依法设立直属分支机构;2、具有财政部、山东省财政厅认定的甲级或乙级政府采购代理资质,以及财政部或省财政厅确认的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招标代理资质证书;3、有五人以上专门从事本市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工作人员,有较高的执业能力,遵守职业道德,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4、在枣庄行政区域内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承办政府采购代理业务所必需的基本工作设施和条件;5、企业信誉良好,无违法违规不良行为记录;6、采购代理机构所设分支机构,应获得总公司允许其在枣庄开展政府采购代理业务的书面授权证明及明确分支机构负责人;7、总公司政府采购业绩情况等。
二、强化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管理。1、代理机构代理服务期限为一年,并自觉接受本市各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管理。2、设立市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库。市财政局将认定的23家代理机构全部列入市级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库,市直各部门申请办理政府采购业务时,不得擅自在代理机构信息库之外自行选择代理机构。3、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各区(市)财政部门根据各自需要,从本次公布的代理机构名单中选择确定一定数量的代理机构,加强对本级采购单位选择使用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共同促进本市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
备案制度 篇4
(一)开发商“一房二卖”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十分繁荣,商品房预售成为开发商销售的重要手段,房价急剧上涨使得预售商品房中买受人的风险加大,买受人在与开发商签订预售合同之后,在房屋在建期间,不能够取得预售房屋的所有权,这期间房价上涨的趋势容易促使开发商将已经预售的商品房再次向他人出售,并且办理登记。虽然预购人可以向开发商请求赔偿,但是房价上涨的速度将会使得几年前的购房款不够几年之后购买同等条件的房产。一般而言,开发商与预购人依据私法自治原则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合同双方依据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在商品房建成之后,开发商将指定的商品房交付给买受人,在商品房尚未建成之前,双方办理不动产变动登记的条件尚未具备,此时该预售合同的双方关系仅是债权关系。由于房价波动剧烈,开发商可能在签订预售合同之后将该商品房再次卖与付出更高价款的第三人,并办理不动产变动的登记手续,此时由于物权优先于债权,已经办理登记的不动产物权优于预购人的债权请求权,第三人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在这样的情况下,预购人则不能够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虽然该预购人可以向开发商请求违约损害赔偿,但是《最高院关于审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开发商向预购人支付不超过购房款一倍的赔偿款,而房价上涨的速度或许使买受人不能够以预计购房款和赔偿款另行购买商品房,另行购买预售的房屋仍旧需要付出等待房屋建造的时间,种种不利给预购人带来了不能弥补的损失。
(二)预购人与开发商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是交易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买受人通过所得知的信息能够了解合同相对方的履行情况和履行能力等内容。开发商或者开发企业作为控制商品房施工进程的一方,在关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信息上有明显优势。在预售制度的安排下,交易双方的“标的物”(商品房)并不存在。消费者在一无实物可视,二无证据可查的条件下参与交易,一切都是由开发商说了算[1]。预购人虽然与开发商签订了平等主体的民事合同,但是实际上预购人是得到的信息与开发商极其不对称的弱者。信息不对称对买受人有直接的消极影响,买受人在支付部分甚至全部的购房款之后,合同是否履行、履行的进度、履行的质量等内容,大多均由开发商操控,加之商品房预售中,买受人众多且较为分散,很难抗衡开发商对于信息的操纵。
由于预购人与开发商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开发商对房地产开发的相关信息向预购人隐瞒或欺诈的成本较低,开发商可能哄抬房价,获得高额利润,同时也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扰乱市场经济和秩序。商品房预售给买受人带来了许多风险,可见一项完备的制度以保障预购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则显得十分必要。
二、中国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制度缺陷
(一)预购人并未成为预售合同备案制度的一方主体
商品房预售申请登记的主体是开发商,开发商必须在指定的期限内向指定的政府机关进行预售合同备案。但是该登记所牵涉的主体只有开发商和法律法规规定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虽然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也需要基于开发商与预购人的预售合同,但是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没有赋予预购人申请登记备案的权利,而是体现为国家的行政力量对购房人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国家对商品房预售市场的经济监管。预购人并没有成为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制度的一方主体,并不能够在该制度中主张权利,该制度设计是由国家机关强行、主动介入该民事关系来保护预购人的利益。由于预购人并非该制度的一方主体,也因为该制度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所以预购人一方在运用该制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是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的,预购人对预售商品房的期待利益只能由行政机关主动介入和保护,登记备案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不能够向相关利害关系人公开查阅。
(二)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缺乏体系性和完整性
目前中国关于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散见于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或司法解释中,内容杂乱,甚至是零星的、破碎的,尤其对其法律效力缺乏全面体系化的规定,致使在法律实践中难以适用[2]。首先,在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时间的规定上,容易产生一定的风险。《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开发企业应当自签订之日起30 天内,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30 天的时间跨度过长,开发商可能利用这一时限,消极履行义务。其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防止开发商“一房二卖”,维护房屋买卖市场的秩序,但是由于经过登记备案之后的合同所具备的效力不明,效力的起算和终止时间不明,造成许多纠纷很难仅由预售合同登记备案这一制度得以解决。仅规定开发商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的强制性义务,不能得出该制度赋予了买受人物权的排他效力。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规定如果开发商不进行登记备案将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缺乏完整性和体系性的问题,是由规定该制度的法律法规层级较低、地方规章不统一等原因造成的。由于制度设计偏重于国家对经济的监管,导致该制度并未切实维护预购人的权益,预购人在运用该制度维权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三)预售合同登记备案不具有可诉性
对于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是否具有可诉性,有的观点认为,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的行为,从行为主体、职权要素和内容方面看,都具有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但是《行政诉讼法》对于诉讼范围的规定表明,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作出的且对其实际权利、义务发生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才能够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是一项经济市场监管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 条规定:“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当事人约定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生效条件的,从其约定,但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除外。”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与预售合同的效力无关,也与预购人的权利或义务无关,则不能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6条规定,除当事人之间有约定,登记备案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很明显,登记备案缺乏预告登记所具有的确定力、执行力和拘束力,因此备案只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而并非具体行政行为[3]。另外,关于登记错误的登记机关赔偿责任上,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也存在立法空白。
(四)预售合同的公示效力不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 条规定:“当事人以商品房预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由,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当事人约定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商品房预售合同生效条件的,从其约定,但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除外。”商品房预售合同必须向相应的行政机关进行登记备案,但是登记备案并非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生效要件。因此,预售合同是否进行登记备案,不影响合同效力,预售合同不一定能够具有公示效力而起到使买受人彰显权利,警示第三人的作用。
三、建议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层级较低,法律法规对其内容作出的规定比较杂乱,所登记的内容究竟是合同,还是合同所载的权利,尚不明确。法律法规只规定了登记是预售人的义务并且要求预售人按照规定进行登记,没有规定登记备案之后承购人的权利是否具有物权效力。而且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具有明显的行政性,没有可诉性,使得预购人在发现登记备案错误的情况下不能寄希望于将登记机关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而获得赔偿。
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 篇5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宗地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界线封闭的地块。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应当由承包方提出申请,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和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登记备案。
3、申请人申请土地流转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3)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4)其他证明材料。
4、委托代理人申请土地流转登记的,除提交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5、对承包方提出的土地流转登记申请,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和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1)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本登记辖区的,应当当场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部门申请;
(2)申请材料存在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3)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4)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土地流转登记申请。
6、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应当对受理的土地流转登记申请进行审查,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1)根据对土地登记申请的审核结果,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登记表”;
(2)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后,根据“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登记簿”的相关内容,需要填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要进行微机录入并在原证上打印记录。
7、农村土地流转登记簿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1)土地承包方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2)土地流转期限及流转价格;
(3)土地的坐落、界址、面积、土地承包合同号、土质状况、水浇条件;
(4)地上附着物情况。
8、农村土地流转登记簿采用纸质和电子介质两种方式备份存挡。
9、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
(1)土地承包权属有争议的;
(2)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
(3)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4)申请登记的土地流转期限超过规定期限的;
(5)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
不予登记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备案制度 篇6
(免) 税后, 一律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 (免) 税实行有关单证备案管理制度 (暂行) 的通知》 (国税发[2005]199号) 第二条规定的第二种方式进行单证备案, 即在《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目录》的“备案单证存放处”栏内注明备案单证存放地点即可, 不再按照第二条规定的第一种方式进行单证备案, 不必将备案单证统一编号装订成册。
二、国税发[2005]199号第四条自2009年4月1日起
停止执行, 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 (免) 税时不再要求其提供备案单证。税务机关可在退税审核发现疑点以及退税评估、退税日常检查时, 向出口企业调取备案单证进行检查。
备案制度 篇7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合同备案主要是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四条、《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以及《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进行操作。根据以上规定, 对合同备案制度我们可以做如下具体界定。
1. 合同备案程序的启动主体即合同备案的申请主体为房地产开发企业
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以及《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 合同备案的申请主体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 我国部分地区的房屋登记机构对合同备案的申请主体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一些地方以合同签订及合同解除为双方行为为由, 要求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提出申请。尤其是针对因商品房退房而导致的撤销合同备案, 房屋登记机构一般要求必须由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提出申请, 这显然混同了签订、解除合同与合同备案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行为。如果比照《房屋登记办法》有关房屋登记申请中的“以共同申请为原则, 单方申请为例外”的制度安排, 我们则可以相应地理解合同备案申请为单方申请, 即只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单方申请合同备案。
2. 合同备案行为客体即合同备案的对象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
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以及《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30日内持商品房预售合同送交有关部门备案。因此合同备案的对象特定, 仅指商品房预售合同。由于《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将我国的商品房销售分为商品房现售和商品房预售, 因此部分地区房屋登记机构对商品房现售同样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备案, 这是对合同备案制度备案对象的误读。虽然目前的法律法规未对合同备案提交的材料进行规定, 但比照《房屋登记办法》有关房屋登记申请提交材料的规定, 我们则可以相应地理解合同备案需要提交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项:申请书;身份证明 (仅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身份证明) ;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预购人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其他必要材料。
3. 合同备案行为的内容即有关部门在合同备案登记时需要备案登记的信息
目前的法律法规对合同备案登记时, 需要记录的信息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实务操作中, 房屋登记机构对于登记的信息录入则主要是从商品房预售合同中提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要素大致包括:买卖双方的基本信息、房屋物理基本信息、房屋销售价格、合同签订时间等。
二、合同备案制度作用、效力的法理分析
由于我国的合同备案制度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 当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时期, 与房地产有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 对不动产登记及物权的认识也有限。因此, 合同备案制度的设计目的、作用和在实务操作中实现的目的、作用出现了偏差, 并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适用侧重点。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合同备案制度的不同理解和适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不动产登记管理发挥了作用, 但随着我国物权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 合同备案制度应当回归行政管理的本位。目前理论界、实务界对于合同备案制度的作用、效力有不同的观点, 笔者将目前的这些不同观点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即民事 (准物权) 行为作用、效力论 (包括防止一房二卖论) ;民事行政交叉行为作用、效力论;行政管理行为作用、效力论 (包括控制期房交易论) 。
1. 民事 (准物权) 行为作用、效力论法理分析
民事 (准物权) 行为作用、效果论的观点认为, 合同备案是一种因行政备案后而获得准物权的行为, 即预购人在合同备案后已取得该期房的准物权,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能将房屋再次出售。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 直接导致我国合同备案制度施行初期, 房屋登记机构将合同备案制度作为防止“一房二卖”的工具和手段。而在这样一种理论观点的影响下, 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更是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以下简称《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 中第15条规定, 对于被执行人购买的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或者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房屋人民法院也可以进行预查封。由于合同备案在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行为后的行政备案登记行为,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也未规定备案登记后具有物权效力或准物权效力。根据债权基本原理和物权法定原则, 即使经过合同备案, 购房者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只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因此, 房屋登记机构以有合同备案为由拒绝房地产开发企业再次将商品房出售违背了基本法理。而目前理论界都认同预查封的效力等同于查封, 因此《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也同样违背了基本法理。因为一旦对被执行人购买的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的房屋进行预查封的话, 对于因购房者的原因而预查封购房者不拥有所有权的房屋, 属于执行错误, 也明显违法。因此, 笔者认为民事 (准物权) 行为作用、效力论不能成立。
2. 民事行政交叉行为作用、效力论
民事行政交叉行为作用、效力论观点认为, 合同备案是一种民事行政交叉的行为, 其既有民事 (准物权) 的行为效果又有行政管理行为效果。显然, 这一观点将两个法律行为即民事合同行为和合同备案登记行政管理行为混同为一个法律行为, 属于典型的法律行为混同错误。因此,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
3. 行政管理行为作用、效力论
行政管理行为作用、效力论认为, 合同备案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 其主要是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正确、及时、全面掌握房地产市场动态 (包括前期开发、中期销售、后期物业管理) 以及为了防止期房交易 (这里的期房交易区别于开发企业再次将预售的房屋出售, 主要是指预购人将预购房屋出售) 而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合同备案。从这个意义上说, 合同备案是政府部门因行政管理工作需要而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配合的行政行为, 但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又具有强制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合同备案制度能否从根本上防止“期房交易”还需进一步探讨。但无论其能否实现防止“期房交易”的功效, 行政管理依然是合同备案制度的不变本质, 合同备案对于政府部门及时掌握房地产市场动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正确区分合同备案和预告登记功效, 充分发挥合同备案制度在房地产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备案制度 篇8
1 县级种子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种子经营单位急剧增加,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后,种子经销商为了抢占市场,急于寻找自己的代销户。为此,各农资经营户成为他们争夺的目标,甚至从事百货副食品经营的人也成了种子的代销人,种子经销网点急剧增多。以天台县为例,2009年全县共有各类种子经营单位89家,销售小包装种子,均为非持证的种子经营户。种子市场检查中发现,我县种子经营户绝大部分是原来从事农资经营的,许多经营户的营业执照上甚至没有载明种子经营项目。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了73%,具有种子方面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不到20%,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基本的农业科学技术,不能正确地为农民解说种子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1.2 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
由于竞争激烈,各经销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从省外引进所谓的新组合(品种)高价销售给农民,根本不顾品种的适应性和优劣,造成一地多种,普遍存在同一种子代销户代销多家经销商种子的现象。据初步调查,目前我县农作物品种中,仅单季稻品种就有30多个,品种多、乱、杂现象严重。
1.3 经营档案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种子经营者应建立种子经营档案,载明种子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个环节的简要说明及销售去向等内容。在种子市场检查中发现,少数种子经营户没有经营档案或种子经营档案不规范,不按要求建立和保存经营档案,不开具种子销售发票。
2 种子备案内容及其重要性
种子经营不同于其他商品经营,种子售出后,必须在适当的自然条件下,通过种植者的科学栽培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种性潜力,让购种者获得理想的增产增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说,种子经营实质上是一种新品种配套新技术的推广过程。基层种子经营单位是种子终端销售商,直接面对农户。针对基层种子市场存在的问题,县级种子管理站在加强市场检查的基础上,应对走村窜户、赶场销售等不符合经营条件的种子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对符合经营条件的种子经营单位施行备案登记,加强种子经营备案管理。建立健全包括经营户登记备案制度、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备案制度和实物留样备案制度,可以变事后监管为流通领域全程监管,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防止假劣种子流入市场坑农害农,而且可以从种子购销环节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2.1 种子经营登记备案
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本区域范围内各类种子经营单位的经营资格审查,严格审查种子经营者是否具有营业执照、委托书、委托销售方的营业执照及经营许可证、委托销售方与被委托方协议、固定经营场所证明、门市销售人员培训合格证、农作物种子备案登记表等资料。实施经营户登记备案管理,将种子市场存在的各类经营主体纳入动态和常态监管轨道,能够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的经营秩序,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隐患,保证基层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2.2 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备案
针对种子市场品种多、杂、乱和未审先推等现象,种子管理部门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善品种登记备案制度,包括健全完善经营品种登记备案制度和新品种引进审查制度。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以批发经营种子为主的经营单位实施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备案管理,要求种子调运前经营大户必须先到县级种子管理站进行品种登记备案。备案内容涵盖品种名称、经营数量、育成单位、经销单位、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地点、经营许可证编号、品种审定编号、种子质量检验情况、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及县内试种情况等内容。种子管理部门对所填报品种的审定情况、适宜种植区域等内容进行认真审核,确保上市种子的品种合法性。
实施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备案制度能杜绝未审先推、假劣种子进入种子市场,从源头上保证种子质量。对那些未经审(认)定、未经县级农业部门试验试种或试验试种结果存在安全隐患的品种,种子管理部门可以禁止调运或控制调运数量,从而既能控制新品种数量,又能突出主导品种的主导地位,大大提高良种覆盖率,也有利于种子管理部门全面掌握本辖区内种子的购进和销售情况,在出现种子纠纷事件时有据可查。
2.3 种子实物留样备案
备案制度 篇9
1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的提出
2000年1月30日发布实施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 首次提出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明确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性质、内容、程序、方式和方法等均发生了变化。提出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应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的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主要方式是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强制性监督;主要内容是对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实行的是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部又相继颁发了《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文件, 各省、市、自治区结合本地实际也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和规定, 这些都为我们实施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奠定了基础。
2实行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后,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遵循的监督程序及工作职责范围
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对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程序与行为, 明确了责任, 提出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层次, 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模式, 这种改变表现在:
(1) 由受权执法, 转变为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执法, 委托的机关要承担执法的后果, 监督部门必须要对委托的机关负责任。
(2) 由监督工程实体质量为主, 转变为监督工程建设有关各责任方的质量行为和责任主体质量保证体系为主。《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府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中, 对工程竣工验收所必须达到的条件提出了十一条要求, 这些要求中, 除了对工程实体的要求这外, 多数是对工程建设有关各责任方面的行为要求, 主要包括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行为, 同时这些单位也就构成了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 今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和重点就是监督和规范这些责任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的质量行为, 通过他们规范的工作, 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从而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单纯抓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 而忽视那些对施工现场负有重要工程质量责任单位的监督管理, 提高了监督部门的工作层次。
(3) 由对单位工程全过程或几到位的工程质量监督, 转变为对重要隐蔽工程 (主要包括: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 和环境质量的监督与随机抽查监督。过去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要求工程质量监督员必须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监督检查, 并规定了几到位, 这些本应是工程监理做的事情, 监督部门取而代之或做着同样的重复劳动, 甚至有时变成了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检查员, 造成了工程质量责任不明确和施工现场过多的依赖性, 工程建设监理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现将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全过程的监督, 转变为对重要隐蔽工程和环境质量的监督与随机抽查监督, 这种监督包含:一是对工程实体的质量监督不能放松, 并突出其重要部位, 即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等对工程结构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隐蔽工程部位;二是对这些重要隐蔽工程实体质量监督过程中, 不能忽视其工程质量主体的质量行为监督;三是必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和健康的环境质量实施监督;四是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应具有随机性;五是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必须改变, 过去传统的“看、问、听”的卷尺、小锤等原始的检查工具等, 已落后于当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 要采用科学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出个准确、具有说服力的数据, 增强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4) 由核验工程等级, 出具工程质量核验报告, 转变为实施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与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制度。这些带有根本性的转变, 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由责任主体转向为管理机构, 明确了工程建设等有关单位是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委托的执法主体。
摘要:2000年10月1日后竣工验收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以来,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十三年的运行, 工程质量监督程序与要求基本形成。我仅就日常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备案制度 篇10
被告答辩称
已支付工程款1200万余元, 并请求依法驳回承包人的诉讼请求。
在一审法院审理期间, 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前, 原、被告双方提交给法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其后, 被告 (发包人) 从城市建设档案馆调取了该档案馆保存的合同文本, 并向法院重新举证。从城市建设档案馆调取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 (以下简称存档合同) , 其它内容与承包人所持合同一样, 但有一条款有重大区别:即, 存档合同中有“第29-3条:本工程为乙方 (承包人) 垫资工程, 以实结算, 实做实收, 按工程总价优惠8个点, 工程结算以本合同为准。”而承包人所持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不存在手写的“第29-3条”, 只存在“第由承包人每月25日前报当月完成工程量, 经发包人审核后在次月3日前将上月完成的工程量的95%支付给承包人。双方施工现场代表为, 发包人何某某, 承包人为张某某。合同签订后, 承包人组织人员、机械进场施工。2008年2月底, 主体结构封顶后, 承包人编制了价款为3000多万元的《工程主体决算书》, 并送交发包人, 但发包人至今仅支付工程款280万余元, 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 (发包人) 支付拖欠的工程款2900万余元及利息等。
29-1条”和“第29-2条”内容。
本案审理至此, 除其它争议焦点之外, 有一重大争议焦点即为:原告 (承包人) 出具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与档案机关备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两份合同内容不一致, 应该依据哪一份合同结算工程价款?更具体为, 工程总价款是否应优惠百分之八?
初审法院判决
初审法院委托工程造价鉴定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了鉴定, 鉴定原则采用了在工程总造价基础上优惠8个点的原则, 即采用了备案机关的存档合同。
初审法院认为:建委备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承、发包双方所持合同之内容不同, 合同备案手续系由承包人办理的;法院经到城市建设档案馆进行核查, 该档案馆备案合同有关于“第29-3条”内容, 故对该档案馆备案合同应予以认定并作为结算依据。为此, 初审法院判决, 该工程价款优惠百分之八, 并在此基础上判令发包人支付工程款900余万元。
二审法院判决
初审判决之后, 承包人不服, 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承包人上诉称:备案机关存档的合同文本系经过篡改和仿造的, 不能作为定案根据。存档合同中“第29-3”条款, 书写字迹明显与其它条款不同, 且非同一人所写, 该条内容又与合同其它条款相矛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共有4份, 承、发包双方各持一份, 二份供备案部门存档。承包人所持合同也是备案合同。因此, 要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
发包人针对上诉, 答辩称:备案机关保存的合同是备案合同;承包人所持合同与备案机关备案合同不一致, 依法应以“阴阳合同原则”, 以备案合同为有效并以此办理工程结算。
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期间, 承包人又补充举证, 提交了一份司法鉴定, 鉴定证明备案机关存档合同文本中“第29-3条”内容, 书写笔迹系由工程发包人代表何某某添加书写的。
发包人对此又辩称:备案合同中的“第29-3”条款, 是承、发包双方经协商, 然后由发包人何某某经手补充填写的。合同备案时双方代表共同去建委办理的合同备案手续, 承包人是“知道和应当知道”该条款存在的。
最高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后判决:以承包人持有的备案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依据, 本工程不让利8%。初审法院以存档文本作为结算工程价款依据在事实和法律上不能成立, 二审法院依法作出了改判。
律师分析
1、承包人所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亦是备案合同。
本案中, 承包人所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上, 有合同备案机关的备案章、备案合同号, 因此, 承包人所持合同文本也是备案合同。仅仅把备案合同机关存档的合同作为备案合同的观点, 是错误的。
2、承包人应当积极举证, 用证据证明自己所持备案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一致的真实意思表示;
建委存档的合同文本不是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
⑴初审法院判决的推理是不正确的。
初审法院认为, 合同备案是承包人去备案机关办理的, 承包人虽认为总价款让利8%争议条款系后来添加的, 但未能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法院前去备案机关核实, 确实备案机关保存的合同文本中有总价让利8%条款存在, 故初审判决按让利8%判决定论。
⑵初审判决不正确, 与承包人举证不力相关。
初审审理期间, 承包人作为原告, 面对自己所持合同文本内容与备案机关存档合同文本内容不一致的情形, 虽然陈述、列举了三点疑点, 企图说服法官让利条款系发包人单方后添加的, 但是, 没有列举出充分证据证明。三点可疑之处为:
(1) 一审举证期间内, 被告人 (发包人) 当初提交给法庭的合同文本与原告所持合同文本内容一致。事后, 发包人又出具备案机关的存档合同文本, 争议条款出现, 可疑之一。
(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一个整体, 如果“第29-3条”总价让利8%的条款事先存在, 那么, “第29-3条”之中同时有垫资内容, 这与合同的其它条款如进度款的支付安排条款相矛盾。
(3) 该条款与发包人已经履行合同的行为相矛盾。诉讼中, 发包人承认已经支付1000余万元进度款。而如果“第29-3条”款存在, 则属于垫资工程, 发包人无需支付1000余万元进度款。
⑶二审期间, 承包人补充了下列关键证据, 扭转了被动局面。
在二审审理期间, 承包人作为上诉方, 及时补充了下列3份证据, 改变了双方的格局。
(1) 承包人补充了工程监理出具的《情况说明》。承担该工程的监理单位, 出具书证证明:其收存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中无“第29-3”条款内容;其次证明, 在监理召开的例会上, 承、发包双方未涉及到让利8%和垫资问题。此证据证明在双方实际履行合同过程中,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无“第29-3”条款存在的。
(2) 承包人从合同备案机关调取了一份授权委托书, 证明, 该份合同备案工作系由发包人单位何某某经办的。
(3) 承包人补充了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笔迹鉴定报告一份, 证明备案机关合同文本中的“第29-3”条, 系由发包人工作人员何某某添加书写的。
上述三份补充证据尤其第三份司法鉴定报告, 非常重要。承包人举证证明在备案机关存档的合同文本中, “第29-3”条款系发包人工作人员书写的、添加的, 这就引起了举证责任的转移, 此时, 发包人需举证证明, 发包人添加该条款内容时, 事先得到承包人的同意。如果不能证明这一点, 那么, 该添加的内容就是单方面的意思表示, 不是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本案中, 发包人虽然辩称, 添加该条款时, 承包人工作人员在场, 是知道或应当知道的, 但不能举证证明, 因此, 二审法院未予采纳发包人意见。
一审、二审期间的对比发现, 错误的判决能得到二审法院的纠正, 除了二审法院的思路、理念正确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 承包人积极完成了自己应承担的举证责任, 并实现了举证责任的转移。即承包人只要能举证证明“总价让利8%条款和垫资条款”系发包人添加的;那么, 对这一添加发包人事先有没有能得到承包方的同意, 该举证责任就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了发包人一方。发包人未能举证, 即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3、承包人应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为了避免类似合同条款争议的发生, 承包人在日后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 应当注意三点。
⑴签订合同应当打印, 避免手写、手填。
⑵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本合同条款如有任何修改, 双方须签订书面的补充协议, 任何手写或打印的添加部分, 均不作为本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和修改。
⑶合同一定要加盖骑缝印章。
4、正确理解: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1条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 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这就是通常说的黑白合同问题。
本案中, 发包人以及初审法院, 对上述司法解释的理解和运用均是不正确的。发包人认为:备案机关存档的合同文本就是备案合同, 系白合同;承包人手持的合同与备案机关合同不一致, 就是阴合同, 所以应当以白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依据。
本案之争议, 并不是黑白合同之效力争议。实质上, 备案机关存档的合同系备案合同, 承包人所持合同文本上有备案机关加盖的备案印章, 该合同也是备案合同。两者都是白合同, 阳合同, 不存在黑合同之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案中, 承包人不能通过笔迹鉴定、证明争议条款书写人系发包人人员, 或如果争议条款书写与原其它条款书写笔迹一致, 无法证明系事后补写, 那怎么办?
本律师认为:应当在“备案的中标合同”上作文章。正如资深高级法官冯小光曾撰文:备案不是认定黑白合同的法定依据, 而是参考因素之一。备案合同与中标合同实质内容相悖的, 应当以中标合同记载的实质性内容为准。备案为招投标活动的管理措施, 不具有物权公示效力, 是法官认定“黑白合同”的参考因素之一。
【备案制度】推荐阅读:
项目备案制度07-21
海关车辆备案制度10-13
收费备案及公式制度08-09
财务制度核算软件备案09-11
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06-17
中医诊所备案规章制度11-09
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软件备案报告流程06-01
统计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12-11
内蒙古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及备案制度08-18
审批备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