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年金备案(共6篇)
职业年金备案 篇1
一、计划类型的比较
我国企业年金采取的是自愿性模式,即企业和职工可以通过集体协商来决定是否采取年金计划。自愿性模式虽然充分体现了对劳资双方意愿的尊重,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迄今为止企业年金的覆盖面仍然十分有限。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4年末,全国有7.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上年增长10.8%;参加职工人数为2293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尽管参保的企业和职工数量逐年增加,可是覆盖率依然偏低。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为77253万人,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劳动者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3%。其次,自愿性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不平衡。就企业类型而言, 央企是建立企业年金的主力军。《201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截至2014年底,对于中央企业在人社部备案的年金计划,其积累基金为4116.7亿元,占全国基金总规模的比例高达53.5%;职工账户数为876.7万人,占全国职工账户总数的比例达到38.2%;企业账户数共计5177个,占全国企业账户总数的比例为7.1%。在地区分布上,基金规模排名前五的省(区、市)分别是:上海市 (499.4亿元)、北京市(249.9亿元)、江苏省(237.0亿元)、 广东省(221.7亿元)、山西省(196.9亿元)。企业账户最多的地区则包括:厦门市(11682个)、上海市(8976个)、广东省(8086个)、江苏省(3989个)、北京市(3612个)。职工账户数量名列前茅的有:上海市(137.5万人)、广东省(127.4万人)、北京市(112.3万人)、河南省(84.4万人)、江苏省 (73.8万人)。无论从基金规模还是从企业、职工账户数量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举办年金计划的热情明显更高。而如何加快企业年金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高年金计划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也一直是这项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与企业年金不同,我国职业年金是强制性计划,即法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职工必须参保,该模式是符合现实情况的必要选择。一方面,强制性计划有利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稳定性。众所周知,我国于2014年10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决定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同的制度。但是,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仅为58.5%,而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实际替代率一般高达70%~90%。若大幅降低其退休待遇,必然将遭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反对,所以必须推行强制性职业年金,以弥补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足。另一方面,强制性模式有助于提高制度的覆盖率。如果采取类似企业年金的自愿性计划,受经济实力的影响,覆盖率会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特别是在财政收入薄弱的地区,单位可能没有太高意愿来为职工举办额外的福利计划。而强制性模式的实施可以很快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其职工实现全覆盖,从而体现制度的普惠性。
二、筹资模式和待遇给付的比较
在筹资模式上,我国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都属于基金完全积累制,采用个人账户的管理方式。即职工工作期间,由单位和个人定期缴纳保费,管理机构按相关规定对征缴的保费进行投资。劳资双方的缴费和投资收益将计入每个职工的个人账户,最终养老金的给付水平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额。可见,完全积累制是通过预提积累方式筹集保险基金,其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实现对职工个人的经济保障。不过,在缴费方式上,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有所不同。我国对企业年金只限制了最高缴费额度,企业的缴费上限为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劳资双方的缴费上限为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企业和个人可在此约束条件下自行决定理想的缴费金额。而国家对职业年金的缴费规定更加具体,明确指出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8%和4%。
在待遇给付上,对于打算出国(境)定居或不幸于在职期间死亡的职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处理方式是一致的。前者可根据本人要求将个人账户资金一次性支付给出国(境)定居人员,后者则由去世职工的继承人来继承个人账户余额。但对于退休人员,企业年金允许向个人一次性或定期给付养老金,而职业年金则规定只能按月领取待遇。
可见,就缴费和待遇支付的方式而言,在企业年金计划中,单位和个人的选择余地更大,而职业年金计划的自由度则相对较小。这也是由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所决定的,其必须更加凸显制度的统一性。相对统一的职业年金计划能够避免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造成过大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三、投资运营机制的比较
从企业年金基金和职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主体来看,并非由社保行政部门包办所有工作,而是允许金融机构参与投资运营。目前,活跃在企业年金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其采取严格准入的监管模式,即金融机构必须经过人社部的认定,才能取得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资格。不同角色的管理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基金安全。在职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上,同样要委托具有资格的投资运营机构和商业银行分别担任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不过,对于这些管理机构的条件和责任,还有待出台配套政策作出详细说明。
在投资组合方面,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皆要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来配置养老金资产。对于企业年金,我国实施的是多元化投资策略和严格限量监管模式。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范围主要包括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其中,流动性资产的下限为5%,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上限为135%,权益类资产的上限为30%。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方式分为两大类:对于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缴费,由于采取记账方式,只能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对于职工个人缴费和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形成的基金要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但具体办法尚未公布。
企业年金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能够较好地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目标。在2007—201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年平均收益率为7.87%,有效地抵御了通货膨胀风险。职业年金在制定后续政策时,可借鉴企业年金的相关做法,以规范职业年金的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
四、结语
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其保障程度是有限的。要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就必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从而为劳动者提供多元化的退休收入。如前所述,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也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相对成熟的基本养老保险相比,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仍属于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对企业年金而言,当务之急是扩大制度的覆盖面。为了推广企业年金计划,我国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例如给予税收优惠以降低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成本,实行集合计划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资双方的积极性。除上述政策外,建议试行“半强制性”企业年金模式。一方面,在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发展强制性计划,这些企业有实力也有义务为其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另一方面,允许盈利状况不佳、实力较弱的企业仍遵循自愿性原则,以免为其带来过重负担。
职业年金由于起步较晚,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建议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加快制度建设步伐。一是制定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认定办法,明确管理机构的资格、义务及认定程序。二是确定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比例, 以便于优化资产配置,应对投资风险。三是加强监督检查, 健全处罚机制,对管理主体失职或单位、职工未按法律要求参保等违法违规行为,要详细界定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摘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本文从计划类型、筹资模式、待遇支付、基金管理、投资运营等方面总结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异同,以探寻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路径和措施。
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协调发展 篇2
关键词: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840.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85-02
一、研究背景
1994年,世界银行出版了《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首次提出了建立养老金制度三支柱的思想和建议,并向各国政府推介该思想,即政府可以建立一个由三部分构成的养老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被称为“三支柱模式”的养老金制度构想中,第一支柱为税收筹资、现收现付、规模适中的公共支柱;第二支柱为强制性的完全积累的由私人管理的支柱,采取个人储蓄账户或职业年金计划的形式;第三支柱为自愿的职业年金或个人储蓄计划。世界银行的这种多支柱养老金改革方式一经提出,就成为许多国家指导养老保险改革的标准,目前许多国家己经实施了或正在推行这一制度。
低出生率和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7%,老龄化水平为11%,2035年的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7%,2050年将超过30%。①到2050年,中国60岁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将分别达到311%和73%。②由此可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根据世界银行养老体系三支柱理论即“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年金)+ 商业性养老保险”,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也已经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足鼎立的养老保险格局。基本养老保险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社会的基本公平,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水平,而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则是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追求相对效率。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的主要支柱,其中就包括了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这一支柱的发展对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主要是针对企业,是指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等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又称企业退休金或雇主年金。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之下,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
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方面,企业年金发展一直比较滞后。我国企业年金在2007~2014 年以来,企业年金计划不仅扩展面积较慢,而且基金累积规模较小,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我国企业年金参与职工总数为2293万 人,占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的69%;而我国参加企业年金的企业总数为661万家,占我国一千多万户企业总数不足1%。③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年金虽然实行多年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主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是指根据《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职业年金就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它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项单位福利制度,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承担因实施职业年金计划所产生的所有风险。养老金“双轨制”并轨后,职业年金制度作为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也开始实施。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是对养老金结构进行调整的重要表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由仅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支撑转变为“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协同发展,这一重大转变也顺应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三支柱协调发展的趋势,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鉴。
(三)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区别。
职业年金的性质与企业年金的性质一样,都属于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这种趋同的资金性质决定了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补充性的、辅助性的,而不是主要的、首要的。比如,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建立的前提条件都要求用人单位首先参加国家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履行缴费义务。
对于资金的募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不同的。虽然形式上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金来源都来自单位或职工缴费,但由于企业和事业单位尤其是财政全供或差供事业单位的工资资金来源不同,企业工资基金来源于国民收入的首次分配,而享受经常性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有部分工资基金来自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职业年金具有强制性,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必须同时建立职业年金,而企业年金的建立是企业的自愿行为。
三、职业年金带动企业年金飞速发展
(一)倒逼机制。
职业年金倒逼企业年金快速发展。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要从以往“吃国家财政饭”转为“吃社保饭”。在我国社保养老金总体原则仍然是“低水平、广覆盖”的现实条件下,要实现改革前后待遇水平不降低,最关键的一个制度设计,就是实行职业年金制度,就是机关事业单位要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其员工建立职业年金。这样,在社保养老金待遇替代率为60%左右的基础上,能够再提供20%左右的替代率,从而基本达到原有的退休待遇水平。而且,国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时,对于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将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对于所谓的“中人”,由于过去没有“职业年金”的积累,如果将来待遇仍有不足部分,相信也会有相关的措施实现平稳衔接。④可以预见,今后职业年金积累的规模也会超过企业年金,因为筹资水平比较高。同时,随着职业年金的迅速发展也会对企业年金的发展产生倒逼的态势,刺激企业年金迅速发展。
nlc202309030648
(二)政策利好“破冰”。
首先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基金流转变的灵活了。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还能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个新的实质性的利好,亦即过去在机关事业单位如果不是干到退休,中间跳槽之后潜在的养老收益就可能丢失。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之后,可以与企业年金制度转移接续,更便利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人员的合理流动。⑤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有多方面原因。有的是企业的负担能力问题,据估算,我国企业社会保险总费率超过40%,这对很多企业是很大的成本支出,不少企业想再参加“企业年金”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企业的意识问题,没有认识到“企业年金”对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政策优惠仍显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有能力建立也欠缺积极性。
显然,只有企业年金的极大发展,我国不同养老保险类别在待遇上才可能实质性“并轨”。而随着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推进,企业和社会都会更加关注企业年金的发展完善,相关的推动措施也将可能越来越多。
四、企业年金业职业年金发展几点建议
目前,影响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企业年金的非强制性、养老金的投资范围有待进一步的拓宽以及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双轨制”等。
(一)加大企业年金的宣传力度。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普遍性的职业年金制度的实施,如何加快发展作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年金”问题,也就突显出来了。从制度设计上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是“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企业人员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两者实现了衔接和并轨。但在实际待遇上,现在企业人员参加“企业年金”却仍然是凤毛麟角。前两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仅5万多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人数仅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的6%。因此应该转变公众的养老观念,养老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个人和企业都应该在其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享有“职业年金”,但提高个人对未来养老准备的意识仍然很有必要。与基本养老金可以领取到终老不同,“职业年金”将来在计发时,如果选择按月领取,领取到相应的计发月数(比如60岁退休可以领取139个月)后,将“发完为止”。当然,参保人也可在退休时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这可能更有利于其长期的保障。
(二)健全职业年年金及企业年金监管、投资的相关法规政策。
随着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逐步做实,积累的养老金规模将会越来越大,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对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在法律层面对企业年金做到规范发展,肃清基金投资中的道德风险,保持企业年金的增值,才能让员工、企业放心将钱投入其中。
香港为加强对强积金的监管,成立了专门的“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以有效对强积金进行统筹管理,香港强积金自建立以来发展迅速、市场规范,实践证明是很成功的监管模式。我国大陆的养老金规模远远大于香港强积金的规模,为加强对养老金的监管,是否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养老金监管局”,实现政府职能与业务监管职能的分离,政府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养老金监管局”负责养老金的监督、统筹管理,既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共同建立和发展公平、规范的养老保障制度。
(三)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为促进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通知》规定,对单位和个人不超过规定标准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缴费,准予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对个人从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基金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实际领取的企业年金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实际领取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通过部分国家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比较,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成功实例,建议在企业年金运行中,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的税优幅度,并对个人缴费部分采取延迟纳税的方式。同时企业作为年金计划的主办方,只有针对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才能提高企业创办年金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借鉴职业年金退休的模式,半强制推行企业年金的发展。
我国企业年金从建立之初提倡的就是自愿原则,但是从企业年金发展的十余年情况来看,完全自愿原则对发我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即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产业的作用有限,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抑制了其发展。国际经验说明企业年金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公平的、规范的养老制度,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大力引进该制度。可以先变“自愿性”为“半强制性”,所谓“半强制性”就是要求国企及其他已经盈利的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年金,先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还没有盈利的企业可选择性建立。待条件成熟时,要求所有单位都必须建立,实现“强制性”。只有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实现了广覆盖,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只有企业年金真正实现了广覆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否则企业年金就会成为高收入者的专属产品。
注释:
①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e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The 2004 Revision[M].United Nations,2004.53.
②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6 Revision[M].NewYork,2007.5
③董登新,邓先凤.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机遇与对策——机遇税收优惠政策和养老金并轨改革,财会月刊,2015(17)
④[EB/OL].http://www.cnpension.net/index_lm/2015-04-12/1467572.html
⑤[EB/OL].http://www.cnpension.net/index_lm/2015-05-19/1468381.html
参考文献:
[1]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e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The 2004 Revision[M].United Nations,2004.53.
[2]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6 Revision[M].New York,2007.5
[3]董登新,邓先凤.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机遇与对策——机遇税收优惠政策和养老金并轨改革,财会月刊,2015(17)
[4][EB/OL].http://www.cnpension.net/index_lm/2015-04-12/1467572.html
[5][EB/OL].http://www.cnpension.net/index_lm/2015-05-19/1468381.html
作者简介:郭斌(1991-),男,汉族,江苏太仓人,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军人职业年金缴费凭证 篇3
军人职业年金缴费凭证
金额单位:元
军
人
参
保
基
本
信
息
个人编号
姓
名
性
别
公民身份
号
码
安置地
地
址
退役参加
基本养老
保险项目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军人服现役
起止时间
军人职业年金补助总额
军
队
单
位
信
息
行政区划
代
码
910000
单位名称
(部队代号)
电
话
地
址
邮政编码
军队财务部门(盖财务专用章):
经办人:
退役军人本人签字:
退役军人(家属)联系电话:
****年**月**日
(本凭证一式三份,一份军队财务部门留存、一份交给本人、一份邮寄至退役军人安置地负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重要提示
1.本凭证是军人职业年金的权益记录,是军人退役时申请办理军人职业年金转移到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的重要依据,请妥善保管。
2.退役军人本人签字时应填写能够联系到本人的联系电话,并确保电话畅通。
3.在办理军人退役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时,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的退役军人,将本凭证交给接收安置单位,退役到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单位的退役军人,将本凭证交给用人单位,由安置或用人单位办理军人职业年金转移接续手续。
职业年金备案 篇4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信托法、合同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18号)等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年金基金,是指依法建立的职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职业年金基金的委托管理、受托管理、托管、投资管理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受益人是指参加职业年金计划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委托人是指参加职业年金计划的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代理人是指根据国务院规定,集中经办管理职业年金计划的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及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托人是指受托管理职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法人受托机构,托管人是指接受受托人委托保管职业 年金基金财产的商业银行,投资管理人是指接受受托人委托投资管理职业年金基金财产的专业机构。
职业年金基金受托、托管和投资管理机构在具有相应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机构中选择。
第四条 职业年金基金采取集中委托投资运营的方式进行管理,中央在京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基金由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心集中行使委托职责,各地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基金由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中行使委托职责。代理人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职业年金计划,按计划估值和计算收益率,建立多个职业年金计划的,也可以实行统一收益率。一个职业年金计划应当只有一个受托人、一个托管人,可以根据资产规模大小选择适量的投资管理人。职业年金计划的基金财产,可以由投资管理人设立投资组合或由受托人直接投资养老金产品进行投资管理。
第五条 职业年金计划的代理人以委托人名义与受托人签订受托管理合同,受托人与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分别签订委托管理合同。职业年金计划管理合同由受托人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于收到符合规定的备案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职业年金计划确认函,给予职业年金计划登记号。职业年金计划登记号及投资组合代码,按规定编制。第六条 中央及省级成立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评选委员会(以下简称评选委员会),负责通过招标形式选择、更换受托人。委员会人数为七人或九人,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等方面人员组成,人数较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可派代表参加。基金规模较大的省辖市可派代表参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及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相关事务工作。
第七条 同一职业年金计划中,受托人与托管人、托管人与投资管理人不得为同一机构;受托人与托管人、托管人与投资管理人、投资管理人与其他投资管理人的总经理和职业年金从业人员,不得相互兼任。
受托人兼任投资管理人时,应当建立风险控制制度,确保业务管理之间的独立性;设立独立的受托业务和投资业务部门,办公区域、运营管理流程和业务制度应当严格分离;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受托业务和投资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相互兼任。同一职业年金计划中,受托人对待各投资管理人应当执行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第八条 职业年金基金财产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其他为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固有财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财产。职业年金基金财产的管理、运用或者其他情形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应当归入基金财产。
第九条 机关事业单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其他为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提供服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机构调整、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终止清算的,职业年金基金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十条 职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债权,不得与机关事业单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其他为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固有财产的债务相互抵销。不同职业年金计划基金财产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非因职业年金基金财产本身承担的债务,不得对基金财产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对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管。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 建立职业年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
(一)向管理其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职业年金缴费。
(二)归集单位和个人缴费资金。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 属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按期划入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心设立的职业年金基金归集账户;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按期划入管理其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的职业年金基金归集账户,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归集至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的职业年金基金归集账户。
(三)根据有关规定,在本单位工作人员出现退休、离职、出国(境)定居、死亡等情况时,向管理其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待遇支付申请或者账户转移申请,并协助发放职业年金待遇。在本单位工作人员出现上述情况或其他情况时,向同级财政提出拨付资金记实申请。
第十三条 代理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办理与受托人签订职业年金计划受托管理合同的事务。
(二)设立独立的职业年金基金归集账户,归集职业年金缴费,对归集账户进行会计核算,账实匹配一致后按照受托管理合同约定及时将职业年金归集账户资金划入职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确保资金完整、安全和独立。
(三)负责职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记录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基金投资收益等账户财产变化情况。
(四)计算职业年金待遇,办理账户转移等相关事宜。
(五)根据受托人提交的职业年金计划估值信息,定期对 职业年金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进行会计核算。
(六)定期向受托人提供职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相关信息,向机关事业单位披露职业年金管理信息,向受益人提供个人账户信息查询服务。
(七)定期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交职业年金计划管理报告和职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报告,发生重大事件时及时向建立职业年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八)监督职业年金计划管理情况,建立职业年金计划风险控制机制。
(九)按照国家规定保存职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业务活动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十)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第十四条 受托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选择、监督、更换职业年金计划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
(二)与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签订委托管理合同。
(三)制定职业年金基金战略资产配臵策略,提出大类资产投资比例和风险控制要求。
(四)基金财产到达受托财产托管账户35个工作日内划入投资资产托管账户。向投资管理人分配职业年金基金财产,也可根据受托管理合同约定将基金财产分配给一个或者多个养老金产品。
(五)定期与托管人核对受托财产托管账户的会计核算数据。
(六)根据代理人的通知,向托管人发出职业年金收账指令、待遇支付资金划拨指令及其他相关信息。
(七)建立职业年金计划投资风险控制及定期考核评估制度,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八)接受代理人查询,定期向代理人提交基金资产净值等数据信息以及职业年金计划受托管理报告。
(九)定期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交职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报告,发生重大事件时及时向代理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十)根据合同监督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情况。
(十一)按照国家规定保存职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业务活动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十二)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托管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安全保管职业年金基金财产。
(二)以职业年金基金名义开设基金财产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等。
(三)对所托管的不同职业年金基金财产分别设臵账户,确保基金财产的完整和独立。
(四)根据受托人指令,向投资管理人划拨职业年金基金财产,或者将基金财产划拨给一个或者多个养老金产品。
(五)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
(六)负责职业年金计划和各投资组合的基金会计核算和估值,复核、审查和确认基金资产净值,并按期向受托人提交基金资产净值、基金估值等必要的信息。
(七)根据受托人指令,划拨待遇支付资金。
(八)定期与受托人、投资管理人核对有关数据。
(九)按照规定监督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并定期向受托人报告投资监督情况。
(十)定期向受托人提交职业年金计划托管报告,定期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交职业年金基金托管报告,发生重大事件时及时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十一)按照国家规定保存职业年金基金托管业务活动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十二)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 托管人发现投资管理人依据交易程序尚未成立的投资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其他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应当拒绝执行,立即通知投资管理人,并及时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托管人发现投资管理人依据交易程序已经成立的投资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其他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应当立即通知投资管理人,并及时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托管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托管的职业年金基金财产与其固有财产混合管理。
(二)将托管的职业年金基金财产与托管的其他财产混合管理。
(三)将托管的不同职业年金计划、不同职业年金投资组合的职业年金基金财产混合管理。
(四)侵占、挪用托管的职业年金基金财产。
(五)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八条 投资管理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职业年金基金财产进行投资。
(二)及时与托管人核对投资管理的职业年金基金会计核算和估值结果。
(三)建立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四)建立投资组合风险控制及定期评估制度,严格控制组合投资风险。
(五)定期向受托人提交职业年金计划投资组合管理报告,定期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交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报告,发生重大事件时及时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六)按照国家规定保存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业务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
(七)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投资管理人应当及时向受 托人报告:
(一)职业年金基金单位净值大幅度波动的。
(二)可能使职业年金基金财产受到重大影响的有关事项。
(三)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 投资管理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职业年金基金财产混同于其固有财产或者他人财产。
(二)不公平对待职业年金基金财产与其管理的其他财产。
(三)不公平对待其管理的不同职业年金基金财产。
(四)侵占、挪用职业年金基金财产。
(五)承诺、变相承诺保本或者保证收益。
(六)利用所管理的其他资产为机关事业单位、受益人、代理人或者相关管理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七)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托人、托管人或者投资管理人职责终止:
(一)严重违反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约定的。
(二)利用职业年金基金财产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三)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依 法接管的。
(四)被依法取消职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
(五)代理人有证据认为更换受托人符合受益人利益,并经评选委员会批准的。
(六)受托人有证据认为更换托管人或者投资管理人符合受益人利益的。
(七)有关监管部门有充分理由和依据认为更换管理人符合受益人利益的。
(八)国家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管理人职责终止的,评选委员会或受托人应当及时选定新的管理人。原管理人应当妥善保管职业年金基金相关资料,并在管理人变更生效之日起3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业务移交手续,新管理人应当接收并履行相应职责。
第三章 基金投资
第二十二条
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充分考虑职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实行专业化管理。
第二十三条 职业年金基金财产限于境内投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国债、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股指期货,养老金产品等金融产品。
其中,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的投资条件,由国家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第二十四条 每个投资组合的职业年金基金财产应当由一个投资管理人管理,职业年金基金财产以投资组合为单位按照公允价值计算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投资银行活期存款、中央银行票据、一年期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债券回购、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5%。清算备付金、证券清算款以及一级市场证券申购资金视为流动性资产。
(二)投资一年期以上的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债券基金、固定收益型养老金产品、混合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135%。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在每个交易日均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基金资产净值的40%。
(三)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30%。职业年金基金不得直接投资于权证,但因投资股票、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等投资品种而衍生获得的权证,应当在权证上市交易之日起10个交易日内卖出。
(四)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型、信托产品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型、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30%。其中,投资信托产品以及信托产品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10%。
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型、信托产品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型、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型养老金产品的专门投资组合,可以不受此30%和10%规定的限制。专门投资组合,应当有80%以上的非现金资产投资于投资方向确定的内容。第二十五条 单个投资组合的职业年金基金财产,按照公允价值计算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投资一家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单期发行的同一品种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单只证券投资基金,分别不得超过该企业上述证券发行量、该基金份额的5%,其中基金产品份额数以最近一次公告或者发行人正式说明为准;按照公允价值计算,也不得超过该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10%。
(二)投资单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或者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分别不得超过该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或者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规模的20%。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或者特定资产管理计划的专门投资组合,可以不受此规定的限制。
第二十六条 单个计划的职业年金基金财产按照公允价值计算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投资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不得高于职业年金基金资产净值的30%。
(二)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型、信托产品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型、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型养老金产品的专门投资组合,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型、信托产品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型、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职业年金基金资产净值的30%。其中,投资信托产品、信托产品型养老金产品的专门投资组合,以及信托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职业年金基金资产净值的10%。
第二十七条 投资管理人管理的职业年金基金财产投资于自己管理的金融产品须经受托人同意。
第二十八条 因证券市场波动、上市公司合并、基金规模 变动等投资管理人之外的因素致使职业年金基金投资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比例或者合同约定的投资比例的,投资管理人应当在可上市交易之日起10个交易日内调整完毕。
第二十九条 根据金融市场变化和投资运作情况,有关监管部门适时对投资范围和比例进行调整。
第三十条 除股指期货交易外,职业年金基金证券交易以现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不得用于向他人贷款和提供担保。
投资管理人不得从事使职业年金基金财产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
第四章 收益分配及费用
第三十一条
代理人应当采用份额计量方式进行账户管理,根据职业年金基金单位净值,按月足额记入受益人职业年金账户。
第三十二条 受托人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受托管理职业年金基金资产净值的0.2%;托管人提取的管理费不高于托管职业年金基金资产净值的0.2%;投资管理人提取的管理费综合考虑投资收益等情况确定,不高于投资管理职业年金基金资产净值的1.2%。
根据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情况,有关监管部门适时对管理费 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 投资管理人从当期收取的管理费中,提取20%作为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合同终止时所管理投资组合的职业年金基金当期委托投资资产的投资亏损。余额达到投资管理人所管理投资组合基金资产净值的10%时可以不再提取。
当合同终止时,如所管理投资组合的职业年金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当期委托投资资产,投资管理人应当用风险准备金弥补该时点的当期委托投资资产亏损,直至该投资组合风险准备金弥补完毕;如所管理投资组合的职业年金基金当期委托投资资产没有发生投资亏损或者风险准备金弥补后有剩余,风险准备金划归投资管理人所有。
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应当存放于投资管理人在托管人处开立的专用存款账户。托管人不得对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账户收取费用。风险准备金由投资管理人进行管理,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等高流动性、低风险金融产品。风险准备金产生的投资收益,归入风险准备金。
第五章 计划管理及信息披露
第三十四条 发生以下情形之一的,受托人应当聘请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职业年金计划进行审计。审计费用从职业年金基金财产中列支。
(一)职业年金计划连续运作满三个会计。
(二)职业年金计划管理人职责终止。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
代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应当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对职业年金计划进行审计。受托人应当自上述情况发生之日起的50个工作日内向代理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提交审计报告。
第三十五条 代理人应当在结束后40个工作日内,向机关事业单位披露职业年金管理信息,向受益人提供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权益信息。
代理人应当在季度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结束后40个工作日内,向本级监管部门提交职业年金计划管理报告。
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在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向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心提交本地区职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报告。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应当在季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交全国职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报告。
第三十六条 受托人应当在季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向代理人提交职业年金计划受托管理报告。
受托人应当在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交职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报 告。
第三十七条 托管人应当在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向受托人提交职业年金计划托管报告。
托管人应当在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交职业年金基金托管报告。
第三十八条 投资管理人应当在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向受托人提交经托管人确认财务管理数据的职业年金计划投资组合管理报告。
投资管理人应当在季度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交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报告。
第三十九条 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代理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应当同时抄报受托人。
(一)减资、合并、分立、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决定申请破产或者被申请破产的。
(二)涉及重大诉讼或者仲裁的。
(三)董事长、总经理或直接负责职业年金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的。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代理人、受托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应当按 照规定报告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情况,并对所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有关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查询、记录、复制与被调查事项有关的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合同、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料。
(二)询问与被调查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有关问题做出说明、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三)国家规定的其他措施。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其他为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积极配合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阻挠或者逃避检查,不得谎报、隐匿或者销毁相关材料。
第四十二条 有关监管部门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应当至少由两人共同进行,出示证件,并承担下列义务:
(一)依法履行职责,秉公执法,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二)保守在调查或者检查时知悉的商业秘密。
(三)为举报人员保密。第四十三条
代理人、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监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四十四条 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影响职业年金基金财产安全的,或者经责令改正而不改正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暂停其接收新的职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代理人、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给职业年金基金财产或者受益人利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其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赔偿责任由同级财政承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有关监管部门将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结果以及改正情况予以记录,同时抄送业务主管部门。
第四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对本地区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第四十七条 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提供职业年金中介服务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职业准则和行业规范。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解释。
职业年金备案 篇5
职业年金在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是其养老金福利体系“三支柱”中的第二支柱, 曾为该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企业年金的安全运行, 英国构建了复杂而庞大的监管体系。
一、英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概况
英国职业养老金的监管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设立的未参加人员登记办公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 如今, 英国建立了在欧洲最完善的私人养老金监管体制。
英国养老金监管的基本原则包括:清晰、公平、无误导;开放、透明;避免利益冲突;金融咨询保持独立性。英国职业养老金包括确定受益型、确定缴费型和二者混合型。对待遇确定型 (DB) 和缴费确定型 (DC) 的投资计划分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DB计划通常采取资产负债管理方式, 通过构建管理的金融资产组合和费率调整, 实现计划的良性运行;DC计划主要强调对基金管理人的审慎监管。①
英国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强调以信托为主, 1961年出台的《信托投资法》是最基本的监管法律。在《信托法》的基础上, 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现了对养老金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指导和监督。
英国的职业养老金的监管体系由核心监管体系和辅助性监管体系组成。在核心监管体系中, 养老金监管局联合供款局、议会、金融服务局、税务局等其他监督机构共同参与企业年金的监管, 设立年金监管委员会协调核心监管部门间的监管信息, 监管手段和策略的实施。而辅助性监管体系则包括仲裁机制和申诉机制, 分别负责专业仲裁和反映民情民意。
二、英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的特点
1. 高度的法制化
英国对职业养老金计划的监管体现了高度的法制化特征, 在法律保障下, 其职业养老金计划的监管顺利运行。在《信托法》之后, 1973年, 英国政府又颁布《社会安全法》, 正式引入职业年金的概念, 成立职业年金局, 负责监督管理。1986年, 出台《金融服务法案》, 对信息披露作出规定, 1995年和1999年通过《年金法》和《福利改革和年金法案》, 对受托人的资格认定做出了规定。《1973年社会保障法案》、《1995年养老金法案》和《2004年养老金法案》是三部特别针对养老金计划的监管的法案。
2. 积极的事前监管模式
养老金监管局采取积极主动基于风险的事前监管方式, 加强对计划发起人、受托人和其他相关人士的培训指导, 要求受托人具备对养老金托管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知识和理解能力, 并且熟悉规则及计划中将要接触的各种事务。同时, 为了防范风险, 监管当局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信息, 根据职业养老金计划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的高低和风险事件对社会经济影响程度的大小, 采取积极干涉、主动监视、基于情报的行动和针对具体计划的最小行动四种监管方式。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中止和解散养老金计划, 并给予相关违规人员最高5万英镑的罚款。
3. 专门的监管机构
英国的“养老金监管局”, 是企业年金监管专业部门, 下设三个部, 14个处, 是一个单独设置的行业监管和机构审批的实体部门。监管局拥有了非常广泛的监管职能。根据《2004年养老金法案》的规定, 养老金监管局的主要权力包括:向养老金计划及其利益相关人提供“信息、教育和帮助”;当发生违背法律规定、行动准则或保证等行为时, 发布“整改通知”, 或对违规行为负有 (部分或全部) 责任者发布“第三方通知”;在必要时要求计划终止;在收到抗议、举报和其他呈报事项时, 开展调查并给予指导等。
4. 发达的社会监督力量
英国在职业养老金计划进行监管中, 充分发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 例如核心监管机构中的职业年金咨询局, 负责对纠纷进行调解和处理, 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另外, 其企业年金基金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诸如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和精算机构、新闻媒体等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5. 透明的基金运作
《金融服务法案》规定受托人要向养老金监管局、税务局呈交有关计划的各种报告和文件规定, 还必须向委托人披露有关计划的各方面情况, 包括每日估值, 每年定期公布财务报表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有关企业年金的披露和报告的要求, 一方面旨在保证计划运行和管理的透明度, 使委托人清楚的了解养老金计划为他们提供的权益和利益, 从而使他们能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就其养老金储蓄、投资和处理作出正确的决定。另一方面, 还旨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职业年金遵守法规的各项要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监察。
三、英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 完善监督的法律环境, 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还处在培育期, 商业寿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 纷纷以各自不同的金融产品来提供年金业务。然而目前尚未出台专门的企业年金监管法案。就现有的《企业年金基金监督管理办法 (修订草案) 》而言, 在资金来源、基金经办、投资运营等方面还存在规定不明确的地方。我国年金的监管主要依靠行政机关的政策文件指导, 强制性不够。法律法规空白导致企业年金运营机构的财务管理薄弱, 以及对财政审计部门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企业年金监管立法已经迫在眉睫。具体而言, 以立法机关制定监督法律法规为先导, 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为条件, 然后政府部门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再逐步组织实施,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2. 转变监管理念, 建立基于风险的监管模式
一直以来, 监管工作多是就监管谈监管, 即简单地制定规章制度, 消极等待计划违法行为的呈报, 然后罚款了事。这种被动反应式监管, 不利于及时化解年金基金风险, 维护委托人的权益。
年金监管主体要转变监管理念, 树立主动监管意识, 开发一整套完善的事前识别, 事中处理, 事后评估和预警的企业年金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监管当局和养老金计划受托人之间不是仅仅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 还有伙伴合作关系, 加强和受托人之间的对话交流。向委托人和其他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咨询和建议。通过事前积极地监管, 达到提高甄别风险的效率, 节约监管资源和维护消费者信心的目的。
3. 提高监管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设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为企业年金监督的具体经办机构, 但该监管机构仅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一个直接管理部门, 独立性不强而且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缺乏企业年金方案的设计、年金基金的投资成本及运营收益的预算等方面的人才。
借鉴英国经验, 可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等各监管机构内部设立独立的年金监管部门, 引进管理、金融、财政方面的人才, 专门负责对年金业务的管理, 不断扩大和强化监管队伍, 逐渐使企业年金监管专业化, 保障企业年金的安全运营。
4. 完善落实有效的监管协同机制
在我国目前分业监管的背景下, 各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 虽然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些监管法规, 但规定比较分散、统一性不够, 致使实际操作中的权责划分不清, 存在监管盲区以及监管重复。定期联系会议制度, 也存在协作和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我国还没有建立真正包括财务、税务、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企业年金协同监管的机制。
信托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年金运营管理, 涉及银行、证券、信托等多元主体, 因此企业年金的监管需要多个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相互协作。从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监管体系的各个监管主体的职责看, 人保部应发挥主导监管部门的功能, 扮演年金业务规则的制订者、业务的推动者的角色。企业年金业务的投资管理、托管等方面应由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业务监管平台的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完成监管, 除此之外, 建议成立“企业年金监管局”, 对“三会”的业务进行综合监管, 并成立企业年金管理联席会议, 并由分管金融工作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担任会议主席,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实现信息共享, 做到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具体见下图:
5. 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所提供的市场情报, 在企业年金计划发展过程中,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 中介机构信誉问题等问题, 我国的中介机构还难以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监管责任主要是由各类企业年金经办机构承担。账户管理、投资管理以及基金资产的保管, 都缺乏社会监督。可以增设一些非政府部门的、辅助性的咨询机构, 发挥学术研究机构、各类金融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共同提高我国对企业年金制度的监管水平。
6. 提高监管技术以及加强信息披露
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管理信息系统, 引进精算技术, 对企业年金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匹配方面信息进行汇总、公布、风险分析。另外, 企业年金资产安全离不开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的企业年金会计准则, 提出要定期向职工公开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 但是对于如何公开、公开的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的内容没有进行规范。企业年金信息的披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自愿性, 企业与参与年金计划的员工之间, 企业与年金基金管理受托人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
信息披露是企业年金公信力的基础, 它能够保障受益人和其他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制定《企业年金信息公开实施办法》, 雇主企业要披露职工薪酬中为职工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的情况, 以及企业年金运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情况;受托人需要披露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情况;第三方中介机构所提供的市场情报, 也应向社会发布。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 发挥网站在公开中的主渠道作用, 并丰富信息公开内容。
7. 定期更新监管体系, 实现动态监管
企业年金监管环境日益复杂, 企业年金风险变幻莫测, 为提高控制金融风险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 必须确立边发展边规范, 通过规范来促发展的思路。监管当局应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当地调整其机构设置, 改变其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 最大程度地保护受益人的权益。
参考文献
[1].胡继晔.英国养老金:挑战、改革与监管.中国社会保障.2011 (10) .
[2].邓大松, 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郑秉文, 孙守纪.英国职业年金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欧洲研究.2008 (2) .
[4].巴署松.基于风险的企业年金框架的构建.海南金融.2006 (9) .
关于高校实施职业年金问题的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师 养老保险制度 职业年金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5-01
从目前国情来看,我国高校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上不需要个人缴费,除掉少数非在编教职工及老的劳动合同工以外。退休后则由国家和单位共同承担,单位承担大头。而少部分的缴纳了养老保险的教职工则由单位和养老保险基金共同承担退休金 ,养老保险基金要承担略多一点。
一、高校养老制度概述
1.现存高校养老制度的特点
(1)形式單一,没有补充形式。因此造就了绝大多数的教职工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恐慌。
(2)养老金的筹集方式主要由国家和高校共同承担,而高校承担大头,在编职工无需个人缴费,没有任何积累的形成。
(3)养老金的受益模式是待遇确定型,根据退休前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此次,浙江普通上调高校等事业单位的退休收入,以生活补贴名目,按不同职务和职称在原有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补贴。
2.高校养老保险制度现存的弊端
(1)不利于激励高校教师的积极性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是形成多元化的收入体系,提高教职工收入,激励广大教职员工。高校教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应为其工作期间收入的延期分配部分,而高校教师现行的退休养老制度是以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例计发退休金,这与多元化的收入体系是不相符的,如仍以档案工资为基数,待遇势必会降低,影响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2)不利于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是机构的改革和发展,由于当前我国在养老保险制度上实行的是双轨运行,使得包括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要远远高于企业,因此高校许多富余人员不愿脱离高校,给高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高校投入相对不足,高校人员经费紧张,加上近一年来,高校退休人员的待遇大幅度提高,造成了高校自身承担了高额的退休费用,也就是说高校教师的退休待遇是以占用大量高校发展基金为代价的。
(3)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利用
现行高校的退休制度规定男为60岁,女为55岁。但现今人均寿命大大增长,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现行的退休年龄已不完全适用了。而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他们由于学历高,工作时间偏少,这显然不利于人才的合理使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退休年龄偏低,造成了退休人数的快速增长,加大了高校自身的财政负担。
3.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得出,目前的高校养老保险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生活的发展,也不符合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目的,因此势必会有一些举措来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退休教职工的生活水平。
而建立由职业年金制度作为补充的多层次的高校养老保险制度也是未来改革的方向。作为职业年金制度本身来说,在推进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和完善高校养老保险体系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年金制度
1.职业年金的概念
职业年金通常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它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单位和职工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建立的基金,并由专门的机构打理这部分基金,用于补充职工的退休养老金收入。
2.职业年金的性质
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自主性相比,职业年金既不具备强制性,也不具备个人意义的自主性,年金保险有其独特的性质。
(1)非营利性。职业年金是对基础养老保险的补充,只有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才具有发展职业年金的客观基础条件。
(2)属于单位行为。单位设定职业年金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员工退休后收入的不足、完善员工福利、消化内部资金积累或自有资金的转移等经济功能诉求,也有激励员工、完善治理结构、增强员工忠诚度等管理功能诉求。
(3)政府鼓励。职业年金保险是自愿行为,但由于其可以承担一部分社会保险的责任,政府应予以税收优惠。
三、建立职业年金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职业年金有利于减轻高校自身的负担,促进高校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的离退休费用基本由国家和高校自身承担,替代率达到80%左右(也是这两年才上浮的)。这其中大部分由高校自己负担,因此高校的财政压力非常大。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高校养老保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推进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以及养老金的筹集和积累。
2.职业年金能够切实补充退休教职工的生活,提高幸福感,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包括高校教职工在内。按照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到50%,引起了教职工的恐慌。而职业年金在这一问题上对养老保险待遇形成了有力的补充,并且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达到保值增值作用,扩大福利化。这样,改革后的养老金总体水平是有可能等同或高于现在的收入水平的。
3.职业年金的实行,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利于养老保险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转移,实现并轨
目前,事业单位和企业间的养老待遇差距过大,导致了人才在两者间的流动。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以及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形成了一个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相似的、互通的、方便整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使两者统一到同一轨道来,完善了社会的统筹,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统一。
参考文献:
[1]林毓铭.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多支柱体系建设[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0.
[2]马淑杰.高等学校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152-154.
[3]毛宝海.高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由高校后勤社会化阻滞因素所联想[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259-260.
[4]于泽远.北京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遇重重阻力[N].联合早报,2009-02-17.
[5]秋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为何难改革[N].新京报,2009-10-28.
【职业年金备案】推荐阅读:
职业年金论文09-03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07-01
职业年金激励机制研究论文09-2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10-04
年金治理10-16
企业年金10-29
企业年金业务12-03
企业年金发展对策05-20
企业建立年金制度07-31
金融年金市场关系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