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

2024-09-23

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精选11篇)

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 篇1

摘要:2009年11月21发生在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再一次敲响了煤矿安全生产警钟。要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一靠制度, 二靠科技, 三靠人才。其中制度是保障、科技是手段、人才是关键。企业年金计划作为员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手段, 在煤炭企业中的“金名片、金手铐、金保险”的作用, 将成为云南省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企业年金,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生产

一、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企业年金 (Enterprise pension) 是指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 旨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制度。从宏观角度看, 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国家基本养老、个人储蓄性养老并称为城镇职工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 它既不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也不同于现有的商业保险。从微观角度看, 企业年金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项企业福利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中大量的调查研究是围绕着调动员工积极性 (动机) 这一课题进行的, 而调动员工积极性 (动机) 的关键在于理顺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关系。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在于不断的发现员工需求和动机, 设计合理的方法,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进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使员工自觉地为达到企业目的而努力。

二、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人力折旧理论

人力折旧理论是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基本理论之一。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退休金制度的广泛推广, 雇主对雇员退休后的经济保障越来越富有道义上的责任, 人力折旧理论逐步被用来解释企业或行业福利基金的建立。所谓人力折旧, 是指将雇员的人力资本价值比喻为同厂房或机器的成本一样, 厂房或机器会因为长期损耗而折旧, 长期雇员也会因为退休后赚取所得能力丧失, 而需要雇主给予相当的退休金。退休金即相当于保护人力资本价值的费用, 因而应该采取与厂房和机器一样的折旧进行成本的分摊, 是雇主对年迈雇员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2、延期支付理论

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 人力折旧理论逐渐被延期支付理论, 这一理论把企业年金视为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当然, 企业年金只是延期支付的一种形式, 并不覆盖延期支付的全部内容和形式。延期支付理念认为员工的全部薪酬与其边际产品相等。边际产品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现实工资以及可以立即兑现的福利, 二是企业年金权利。企业年金属于员工全面薪酬的一部分, 是工资的延期支付。员工之所以乐意接受这种延期支付, 一是因为他们可以享受所得税延迟纳税的好处, 二是员工发现如果他们将获得全部薪酬的一部分自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可能低于由企业将其延期工资汇集起来形成的企业年金基金进行多样化的投资收益。延期支付理论将退休金给付视为工资的一部分, 无论是货币工资还是以退休金方式支付的延期工资, 均为雇主雇用劳动力的要素成本。这样就为企业年金理论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工具, 使得劳动者能进行跨时期消费。平衡劳动者人生不同时期的消费需要。

3、效率工资理论

所谓效率工资 (efficiency wage) 是使劳动总成本为最小的工资。与效率工资紧密相关的是市场出清 (market clearing) 工资。市场出清工资是使劳动市场出清的工资, 也就是使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工资。效率工资一般高于市场出清工资。效率工资理论的假设条件是生产率 (productivity) 受企业支付工资的影响。当工资影响生产率时, 减少工资导致的是成本的增加而不是降低。因此,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 支付比市场出清工资更高的工资, 劳动总成本可能最小, 厂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4、增长年金投资理论

企业年金在其缴费和投资过程中, 其资金的积累计算是运用增长年金的计算公式。增长年金指的是一定期限内, 一个首期支付既定金额、持续一定期限、每期增长率既定的年金。

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关公式, 首期支付为c, 投资收益率为r, 支付增长率为g, 期限为n的增长年金的终值为:

其中FV为终值, PV为现值, 其中r≠g。此公式对于计算个人企业年金账户余额, 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年金在云南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云南煤炭发展概述

云南省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从能源结构上看, 云南省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省份。云南省煤炭资源较丰富, 从地理分布看, 滇东曲靖、昭通、红河地区得天独厚, 是云南省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富煤带和最重要的煤炭产区。云南省煤炭资源查明及预测资源总量约691亿吨, 其中探明储量252.87亿吨, 至目前保有资源储量246.49亿吨, 另有预测的潜在资源量314亿吨;其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9位, 在南方诸省中排列第2位。

2、云南省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煤炭行业是一个风险相对较大的行业, 其主要原因是煤炭企业的生产工作主要是对地下的煤炭资源进行开采 (当然云南省也有露天煤矿, 但是极少数) , 而煤炭开采过程中, 主要面临瓦斯、地下水、粉 (煤) 尘、火灾、顶底板五大自然灾害。在煤炭生产过程中, 安全生产始终是企业生产管理的第一重点。而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五大自然灾害的防治, 就需要技术过硬、思想上负责的技术、管理人员。而从目前云南省煤炭企业发展情况来看, 目前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短缺 (特别是工程类的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云南省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是:一方面人才短缺, 另一方面人才流失的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在国营煤炭企业的技术骨干, 经常被一些民营煤炭企业以高额薪酬挖走。而这些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一旦突然离职, 将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直接隐患, 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云南省的经济建设。

3、企业年金在云南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从理念上把人作为资源管理, 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活动。它研究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调整、人与事的配合, 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挖掘人的潜力, 调动人的积极性, 提高工作绩效, 实现组织目标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目前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的竞争, 人赢则赢。煤炭业属于工作风险性较高、工作坚苦、企业位置较为偏僻的行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 减少员工的非正常流失, 云南省煤炭企业当然不能忽视企业年金这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宝。云南省煤炭企业实施企业年金制, 将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带来积极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煤炭企业吸引人才的“金名片”。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目前云南省煤炭企业正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通常来说, 度过创业期、步入成长期的企业会因业务扩张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加盟, 因此, 有必要提供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来吸引人才。我国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并于2005年8月隆重启动了中国年金市场, 标志着我国年金进入规范发展的阶段。目前在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烟草、冶金、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 近几年来的省外的煤炭企业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也给云南省煤炭行业在社会上的形象受到严重冲击, 在对人才的吸引方面处于劣势。如果云南省煤炭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既可以证明企业有完善的薪酬制度, 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 又可以树立为职工谋福利的良好社会形象, 从而改变人们普遍对煤炭企业的片面看法。使得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对优秀人才更具有吸引力, 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也会迅速提升, 这时企业年金制就成了企业吸引人才的一张“金名片”。

(2) 煤炭企业增强企业凝聚力、留住企业员工的“金手铐”。现代企业竞争, 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企业人力资本的竞争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煤炭行业属于坚苦并且风险较高行业, 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目前煤炭企业一方面大量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加盟, 而另一方面企业的人才工作不安心。特别是民营煤矿企业一开出更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就会出现员工“跳槽”。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挖人, 恶性竞争, 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安全隐患。在留住人才方面, 现金虽然可以对人才产生快速的冲击力, 但是其他企业同样可以用更高的薪水将人才挖走, 也就是说, 现金在留住人才方面并不具有持久的优势。若企业实行了年金制, 如果员工提前离开, 就会损失一部分收入。职务越高、工龄越长, 其损失就越多。有延期支付性质的企业年金就可以起到维系人才、减缓企业人才流动的“金手铐”作用。针对在一个煤炭企业就业的员工。如果该企业实行了企业年金计划, 该员工从23岁开始, 企业就为其办理企业年金。如果企业为该工第一年投入额为2000元, 投入额年增长率为7.2%/年, 年金投资收益率为7%/年, 那么该毕业生工作36年, 退休时将其个人年金账户上将会有794, 399.69元。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职工个人年金账户上的积累额越来越多, 而此时员工提前离开企业, 根据企业年金延期支付理论, 该员工必将损失相应的收益。而如果员工一直在企业中认真工作, 企业的效益好了, 对员工的年金投入额也在增加。这样, 员工的年金积累额也自然就水涨船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员工的预期收益形成了良性的互动, 员工自然也就希望在企业中长期工作下去。

(3) 保护员工长远利益、回避煤炭资源枯竭的“金保险”。煤炭企业是资源开采型企业, 而煤炭企业的开采技术书在企业成立时就划定了企业采的三维坐标, 规定了企业开采资源的范围。因此任何一个煤炭企业其可开采的资源是有限的, 只不过是资源多少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开采, 可采资源会越来越少, 总有一天会出现资源枯竭的现象。对员工来说, 在企业工作时间越长, 面临的资源枯竭风险就越大。对煤炭企业而言, 与其他行业相比, 建立企业年金的作用就不仅仅在于补充养老制度的建立, 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回避将来资源枯竭的风险。如果将企业的可采资源与个人企业年金账户余额结合在一起分析, 我们就会发现企业年金在回避煤炭资源枯竭风险上起到较大作用。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知, 随着员工在企业的服务年限增加, 员工的年金是在增加, 但同时企业的可采资源在减少, 资源枯竭的风险在加大。企业年金此时就起到了对冲风险的作用。有效降低了资源枯竭给员工带来的风险, 因此, 煤炭企业实施企业年金, 是保护员工长远利益、回避煤炭资源枯竭的“金保险”。

云南省煤炭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 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的发展与壮大在促进就业, 保持社会稳定, 拉动经济增长,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东源集团为代表的煤炭企业在2006年底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其他煤炭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必将推动其他煤炭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

四、结论与建议

2009年11月21发生在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再一次敲响了煤矿安全生产警钟。要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一靠制度, 二靠科技, 三靠人才。其中制度是保障、科技是手段、人才是关键。只有将煤矿安全生产制度与现代科学生产技术的有效融合, 才是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 而这种有效融合, 是必须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才能实现的。云南省煤炭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制度建设, 做到吸引、留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 将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会的和谐。而企业年金的“金名片、金手铐、金保险”的作用, 将成为云南省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法宝。

(注: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民营煤炭企业年金制度激励效应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09C0241。)

参考文献

[1]任焕:云南省民营煤炭企业构建企业年金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MBA) 毕业论文, 2009.

[2]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3]中国养老金网:中国企业年金规范与发展[M].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 2007.

[4]郭琳: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变迁中的企业年金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

[5]杨燕绥:职业养老金实务与立法[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 篇2

【关键词】企业年金;社会保险;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18-02

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层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联系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水平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科学推行企业年金是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是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政府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年金计划的发展,推动市场提供更多的年金产品,有利于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基本养老金替代率走低的问题,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同时,年金基金的发展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从长远和综合效应看,发展企业年金计划,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这正是政府对企业年金的需求动因。

(二)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需要

企业年金的建立本身就叠现了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并不只是单纯来白企业经营的结果,其中有一部分更是来自员工的努力付出所获得的。因此,对于员工长期努力的贡献不可抹煞。企业通过年金计划不仅补偿了员工当前的贡献,也补偿了员工未来的风险:不仅补偿了员工当前最佳状态的价值.也补偿了员工人力资本的折旧,为企业员工将来年老之后,建立了合理的“退出保险机制”,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是职工福利增长的需要

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假说,劳动者需要把自己的劳动收入均衡分配在整个生命周期,工作期间收入高时储蓄一些,可以为退休后准各更多的养老金。因此,职工参加年金计划是一项长远投资,自己缴纳一部分费用,单位补充一部分费用,不但可以获得储蓄的税收优惠,还能得到稳定的退休生活收入保障。同时,年金计划也是员工干好工作和进行投资的一种有效激励。

二、企业年金建设的现状

(一)税收优惠力度不大

政府鼓励发展企业年金,但税收优惠政策单一,优惠限额较低,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只明确了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5%以内的部分可税前扣除,远远低于人保部《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的“企业缴费不超过本企业上职工工资总额的1/12”的比例。而在个人数费方而,《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号)规定,企业年金对于个人没有税收优惠,职工为自己的未来养老而缴纳的企业年金须全额从税后支付,且明确要求对以前未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必须补数。这种单一的、低优惠额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在年金计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难以真正激励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计划,导致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计划的动力或积极性不高。

(二)企业社会保险负担导致企业年金制度难以快速发展

企业年金是非强制性的,而现在企业内部各项保险费则是强制性的,截止2014年底,企业缴纳养老保险比例为20%,个人缴纳养老保险比例为8%;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比例为1%,个人缴纳失业保险费比例为0 5%;企业缴纳医疗保险费比例为7%,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比例为2%;工伤保险职工个人不缴费,企业缴纳比例为0.5%;企业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为10%,个人缴纳比例为10%。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缴纳比例总计己达38.5%。个人缴纳比例己达20.5%,企业的负担和职工的负担已经很重,职工本人可支配货币急剧下降,徼费空间已经不高,如果再想大幅度提高企业年金,势必加剧企业的成本,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年基金面临的投资资本市场不成熟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是企业年金得以健康发展,获得保值增值,最终能满足参与员工养老需求的重要前提。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子新兴加转轨的阶段,不确定性大,市场波动剧烈,给企业年金的长期投资带来了困难。我国企业年金大部分是按“5、3、2”的比例进行投资的,即债券投资不高于50%,权益类不高于20%,现金、票据等流动性资产不低手30%。这种投资比例是根据目前的投资环境和居民风险承受能力制定的。但目前这种年金基金的投资方式不仅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到资本市场投资的限制。目前的年金基金投资方式己不能有效防范通货膨胀,收益增长空间也比较有限。企业年金投资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通货膨胀对企业年金基金购买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同时,企业年金的领取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呼吁在企业年金制度修订过程中,应考虑适当放宽企业年金的领取条件,增加重大疾病等的领取条件,使得企业年金制度与职工现实需求更加吻合,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企业年金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各项立法,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快金融领域调整、改革和监管的步伐,促进企业年金产品的创新,增强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的能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年金税收政策,针对参加企业年金的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对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优惠力度要酌情加大。这种“个人+企业”的双重税收优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参保积极性,也会提高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年金计划的意愿度,增强企业年金发展的源动力,缩小企业年金发展的行业差距和地域差距。

(二)完善税收优惠制度

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对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最有效、最直接的支持、鼓励手段。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主要存在于缴费、投资收益和待遇支付3个环节,执行得好将会大力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执行得不好将会造成税制扭曲、财政流失和加剧社会不公平的负而效应,由于目前开展企业年金的企业大多是效益较好的大型国有企业,税收优惠仅仅局限在“企业数费在职工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个人数费个人所得税根本就不免税。

税收的优意政策始终贯穿在企业年金的征集、运营和福利分配的整个过程当中。运用减税、免税、延迟纳税等优惠政策可激励企业和员工双方积极建立企业年金。同时也是政府间接介入企业年金领域、引导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 篇3

关键词:养老保障体系;企业年金;薪酬福利体系

在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第一支柱,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企业为员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也即企业年金是第二支柱;个人储蓄养老计划为第三支柱。但由于现实情况中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养老金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和支付压力。因此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在提高社会整体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以及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年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策略,对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年金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一、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年金作为一个新的补充养老的方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央对民生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其中“老有所养”就是对企业年金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关于企业年金的文件,第一次将企业年金的建立提高到法律的高度,这些文件分别对企业年金建立的主要纲领、建立流程以及社保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企业年金制度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企业年金的重要作用,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从2000年的1.6万个增长至2007年末的3.2万户,缴费职工更逾千万。

二、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企业薪酬福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企业年金的建立有利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更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现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伴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形成,企业和个人存在着双向选择的关系。因此,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解决员工养老保障问题,有利于落实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企业。同时,企业年金的建立切实保障了员工利益,稳定了现有员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年金的建立可以提高薪酬福利制度的吸引力,稳定企业员工队伍。

企业年金在设立时充分考虑员工的不同表现、不同地位以及不同贡献,为员工提供不同的保障计划和不同等级的待遇标准,打破了传统薪酬福利的“平均主义”原则。差异化的企业年金制度与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挂钩,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激励氛围,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同时企业年金作为一种延期支付的工资对员工具有吸引和约束的双重作用。员工过早离开企业,年金计划中以养老金储备形式积累的部分资产就有可能不能支付,对员工养老待遇水平产生一定风险。通过企业年金“金手铐”的作用起到了稳定员工队伍的功效。

(三)企业年金与员工绩效挂钩,激励员工,提高企业效率。

企业年金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短期收入而忽视长期效益的薪酬体系,通过年金计划中“权益归属”的设定,利用福利沉淀实现员工有效的长期激励。同时企业将企业年金与企业的经营效益结合,与员工的业绩挂钩,极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四)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个人尊严和自我实现。一方面,企业年金能够提供可观的退休收人,保障员工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满足员工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年金计划会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资历或贡献大小来确定不同的缴费金额,并按要求确定归属比例,使员工价值得以体现,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满足员工的个人尊严需求。因此,企业年金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企业年金发展制约因素

尽管企业年金会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很多益处,但在我国这一计划还是发展缓慢,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社会保险情况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为1038万人,仅占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4.74%,这一比例远远低于覆盖比例约为1/3的西方国家,甚至低于韩国、印尼等国。究其原因,主要因素有:

(一)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作为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之一,我国企业年金的建立情况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从区域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和北京等东部地区;可见,企业年金在地方的发展中,沿海和发达省份快于内陆落后省份。从行业来看,企业年金在国有企业中发展速度远远大于其它经济类型的企业,在铁道、电力、民航、电信、石化、石油、金融等行业为代表的国有大型企业中企业年金建立较为普遍。

(二)运营、管理不规范:企业年金在运营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政策法规指引,一方面企业在年金管理中没有规范运行,出现不建立个人账户或者没有将企业缴费完全计入个人账户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委托年金管理机构运作年金基金缺乏统一规范,运行风险较大。

(三)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在基金的投资方面,目前企业年金可投资的金融产品相对匮乏投资渠道不合理,投资收益较低。在资本运行方面,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运行风险不可避免,员工利益难以保障。

(四)企业和个人对参加年金计划的认识不足:对企业年金的认识差距,应该说具有一定普遍性,不仅企业有,个人也存在。企业管理层倾向于选择满足职工现期收入的增长要求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企业年金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将来而不是现期,不直接反映企业现任领导的业绩,这种长、短期效应的差异性,使得企业管理者宁可多发奖金而不愿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同时,企业职工的年金观念普遍淡薄,缺乏对制度性养老的基本认识,在目前高房价、高物价的经济压力大环境下,职工一般都愿意领取高工资和高奖金来支付住房、汽车等费用,而不愿意考虑养老问题,忽视了延期支付的企业年金。

尽管企业年金在减轻企业负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退休人员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在激励员工、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企业年金的发展,一方面国家需出台各种配套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年金管理和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年金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大企业年金政策对员工个人的宣传,才能使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作用得充分的发挥。

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 篇4

目前, 学术界关于企业年金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企业年金对员工福利的保障作用和如何实施企业年金等方面, 而忽略了企业年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事实上, 企业年金不仅是保障企业职工福利的一种措施, 更是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工具。那么如何利用企业年金的管理功能, 便是实施年金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有鉴于此,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以促进我国企业年金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年金的概念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中对企业年金作了明确的定义:企业年金又称职工补充养老保险, 是企业和员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在国家的指导和鼓励下, 根据本企业经济状况自愿为员工建立的一种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不足、提高员工退休生活保障水平为目的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1)

企业年金作为一种更好的福利计划, 它在提高员工福利的同时, 为企业解决福利中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 真正起到了增加企业凝聚力、吸引力的作用。首先, 企业年金计划有利于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通过年金计划中“权益归属”的设定, 利用福利沉淀实现有效激励, 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其次, 企业年金计划有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第三, 企业年金计划在提高员工福利的同时, 利用国家有关税收政策, 为企业和个人合理节税。

二、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及不足

1. 发展现状。

自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至2004年初, 劳动保障部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管理试行办法》, 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这期间企业年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快推进企业年金的改革已经成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议题。

现在,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正处在成长和起步阶段, 在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还不能完全担当起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重要角色。但是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建立起企业年金计划, 并呈现出从国有大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拓展的良好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至今, 年金基金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 截至2010年上半年, 企业年金总规模已达2600亿元, 自2000年起的10年内, 年均增速超过30%。不仅仅是基金规模的扩大, 企业年金的覆盖企业和覆盖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中, 2006年至2009年末, 企业年金覆盖人数由964万人增加至1179万人, 增长了约10%, 覆盖企业数由2.4万户增加至3.35万户, 增长了40% (见图1和图2) 。 (2)

2. 企业年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年金的社会认知度偏低, 市场需求力度不大。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已有20年之久, 近几年, 我国企业年金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 享受这项待遇的职工不断增加, 但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比例不到10%, 覆盖面偏低。据劳动保障部的调查显示, 企业经营者中知道企业年金的只有40%多, 其中真正有所了解的占30%, 有1/3的企业主认为企业没有这个责任。 (3) 我国近年来企业员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 虽然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增长速度也很快 (10%左右) , 但是由于两者参加人员数量差别太大 (见图3) , 所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社会养老保险仍是企业职工退休后的主要生活经济来源。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企业年金需求不足,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过高, 我国企业职工没有认识到企业年金的重要性, 广大职工要求改进现实经济状况的愿望高于未来预期, 再加上我国各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导致企业年金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无法得到均衡发展。

数据来源:2006—2009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2006—2009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2) 缺乏强有力的法律规范, 在投资、监管上有不少漏洞。虽然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是信托型, 信托法也成为规范我国企业年金管理, 明晰企业年金管理中相关角色定位及职权范围的基本法律之一。但是我国现行《信托法》在有关企业年金信托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如, 没有对托管合同作出具体规定, 托管分类和在委托的权利义务不够清晰。《信托法》第46条规定:“受益人可以放弃信托受益权。”而企业年金信托不允许受益人放弃受益权。此外, 随着《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颁布, 我国企业年金的信托型管理模式正式确立, 明确了企业年金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但是, 由于企业年金有别于社保基金和一般性的商业投资基金, 企业年金的基金监管技术系统目前还不够成熟, 缺乏管制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必将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

(3) 缺乏统一、完整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要发展企业年金, 必须要给企业提供税收“扶持”, 税收的优惠政策应始终贯穿在企业年金的征集、运营和福利分配的整个过程当中。2009年12月《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694号) 出台后, 事实上明确了企业年金对于个人没有税收优惠, 对职工为未来养老而缴纳的企业年金须税后支付, 且明确要求对过往未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必须补缴。目前, 企业年金仅缴费阶段有一定的税收优惠, 而在积累、领取这两个阶段都没有优惠, 这不像我国的住房公积金那样, 个人在领 (支) 取阶段也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和职工参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这就造成各方参与年金计划的动力不足。

(4) 标准金额太低, 没有足够吸引力。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本企业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12, 即企业缴纳的企业年金相当于员工一个月的工资, 按此计算企业年金仅为职工贡献8.33%计量收入, (4) 对员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此外, 2010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694号) , 让员工享受的未归属权益也要先付税, 更加挫伤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目前, 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5%以内的部分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而员工个人在缴费、投资环节都不享受税收优惠, 多数员工认为, 这样很不划算, 再加上高通胀预期, 员工认为把钱拿到手, 自己理财更放心。我国在补充养老方面的企业参与率仅为1%。就业人口参与率仅为1.3%;企业年金资产占GDP的比重不到0.6%, 在退休收入中的替代率不到1%。 (5) 企业年金发展的滞后, 使基本养老独立支撑整个社会的养老风险, 不利于建立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和扩大内需。

(5) 企业年金提取困难, 变现能力差。根据劳动部20号令的规定, 只有三种情况下可以实现领取:身故、出境定居和法定退休, 除此以外没有办法拿出来。即便个人退出了年金计划, 原来的企业年金管理方会将退出的账户做“保留账户”操作, 一直等到个人有了新的年金计划时再转到新的计划中, 或者满足领取条件后才会拿到。对职工而言, 企业替个人缴纳的年金相当于把现在应得的收入定期存入企业, 进行集中投资。在对普通职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由于领取困难, 不能随时变现, 普通职工对企业年金投资并不信任, 多数员工认为企业替个人缴纳年金不如直接发给个人, 用于归还住房贷款、股票投资、或者存定期养老。再有就是在领取条件的设置上缺乏人性化, 当今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比较高, 在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率较低的现实情况下, 如果员工离职, 其年金的接续和会出现断接情况, 如由原账户管理人代管, 一旦管理期限过长, 这部分金额就会有被账户管理费侵蚀的可能, 这明显有悖于国家建立企业年金的初衷。

三、如何发挥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 健全企业年金法律制度, 加强年金可操作性设计。

我国目前出台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只是我国企业年金运营的基本准则, 随着企业年金业务在企业中广泛开展, 需要更多的, 操作性强的法规条例, 特别是企业年金业务开展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的管理条例, 来解决企业在年金运营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如怎样加强对年金各个管理人行为的有效监管和量化考核;员工因离职而新单位没有设立年金计划时出现个人账户的管理、收益分配和衔接等;年金在具体的投资运营和管理中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加以标准和规范等问题。通过健全我国企业年金相关法律制度, 为我国将来形成一个成熟健康的企业年金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加大企业年金社会宣传力度, 解决企业和职工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

企业年金计划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预期目标替代率约在30%, 主要用来保障居民较宽裕的生活, 让企业经营者明确责任和企业年金政策, 从而理解和支持企业年金工作;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年金的价值, 了解企业年金与工资及其他福利组成的薪酬体系, 从而使职工维护自己的利益, 推动企业实行企业年金。

3. 更加重视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度激励作用。

企业年金的形成与西方经济学中的“父爱主义理论”紧密联系。最初, 企业家自主在本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其目的是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为缓和紧张的劳资关系, 增加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 员工已经摆脱低层次的需求, 转而对个人尊严和自我实现有强烈的欲望。企业年金计划设计中考虑根据员工的资历和地位来决定其企业年金受益额的多少, 这会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 我国企业年金缴费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缴费比例越高, 员工的离职成本也就越高, 对人才的吸引程度也越强, 这样对人才的去留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和制约机制。此外, 通过对单位缴费部分进行科学设计, 在分配原则方面与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忠诚感等因素相结合, 通过在企业年金待遇方面对表现优秀的员工加大倾斜力度, 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忠诚度。

4. 合理设计企业年金的缴费模式。

企业年金作为职工工资的一种延期支付, 其实质应是企业员工薪酬体系的一部分, 年金缴费的设计应与员工薪酬设计紧密联系。企业的人员构成、发展阶段、工资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企业年金方案设计的缴费模式, 在年金缴费设计中通过对员工新、中、老特殊性的充分考虑, 结合人员构成、职位、工龄等因素, 使得员工账户的年金积累额能够充分反映各因素所占的权重, 这样通过企业年金缴费的透明化, 使企业员工能够得到公平和公正的待遇, 从而平衡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同时, 这也能增大员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并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5. 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 来考虑年金方案的成本收益。

作为企业年金方案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从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角度看, 企业不仅要考虑到员工福利和工作积极性, 同时也要为企业当前和今后的经济收益着想, 以避免“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发生。企业在设计年金方案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注意到成本收益的对比分析, 这样, 使年金既能在企业自身能力可行的条件下, 发挥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同时也能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推动其正常的经济业务开展。今后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利润的扩大, 企业可以适时调整年金方案, 从而在年金收益和企业经营发展两方面找到恰当的组合, 达到帕累托最优。

6. 根据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主体偏好, 提供丰富、安全的投资渠道。

通俗意义上讲, 企业年金是员工的第二份养老保险, 所以, 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企业性质和员工构成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偏好和投资策略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 国有企业风险承受力弱, 侧重于稳健性的投资, 而民营企业员工构成年轻化, 风险承受力强, 风险性的投资策略较常见。因此, 我们要丰富和优化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品种, 为具有不同投资风险偏好的企业年金投资主体提供合适的投资渠道, 实现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

7. 适当调整企业年金发放的灵活度, 加强劳动力的社会流动性。

目前, 企业年金的领取条件太“死”, 作为养老保障的一种辅助保障项目, 其保障效率应该得到有效释放。我们可以把企业年金计划适当地从“养老”中解放出来, 比如, 可以规定有10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就可以从个人账户中提取年金来解其燃眉之急。同时我们知道,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和提高市场经济运行的活力, 但由于企业年金市场覆盖面仍然偏小等实际, 劳动力流动很可能遇到年金账户无法接续又无法领取的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更加灵活的年金政策和管理制度, 才能吸引更有竞争力的人才。

摘要:文章阐述了企业年金的概念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分析了企业年金发展现状与不足, 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年金,人力资源,养老保险

注释

1[1]林义.社会保险[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2[2]2006—2009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

3[3]邓大松, 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4

4[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M].人民出版社, 2008

5[5]东方早报.“企业年金税收”应惠及个人.2010.3.8

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合同 篇5

合同签署地点:_________

甲方: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注册资本:_________

营业范围:_________

组织形式:_________

营业期限:_________

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业务资格证书编号: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甲方是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乙方是依法成立具备受托管理资格的公司,双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甲方委托乙方为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人,乙方同意接受甲方的委托,从事此项受托管理业务;双方同意本着真诚合作、平等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开展此项合作。

为明确甲、乙双方在企业年金基金财产账户的管理等相关事宜中的权利、义务及职责,确保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实现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维护受益人和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章 定义和释义

在本合同中,除非上下文另有解释或文意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1.1 本合同:指编号为_________号的《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合同》及对该合同的任何修订和补充。

1.2 受托管理:指甲方基于对乙方的信任,将自己合法支配的财产委托给乙方,由乙方按甲方的意愿、以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运用和处分年金基金财产的行为。

1.3 企业年金基金:指_________企业根据《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归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1.4 初始受托财产:签订本受托合同时双方约定的信托财产金额。

1.5 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或受托财产:指本合同期限内由甲方交付的全部财产和本受托管理期限内获得收益的总和。

1.6 受托财产托管专户:指根据乙方指令托管人以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的名义在托管人营业机构开立的企业年金基金财产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归集企业年金的缴费、投资运营收益和支付企业年金受益人的退休待遇等。

1.7 委托投资资产托管专户:指根据乙方指令托管人以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或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证券组合的名义在托管人营业机构开立的,专门用于委托投资资产交易清算的托管专用账户。

1.8 受托当事人:指根据本受托管理合同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甲方、乙方和受益人。

第二章 受托的名称

本受托的名称为: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

第三章 受托的设立

3.1 受托当事人

3.1.1 委托人(甲方):_________

3.1.2 受托人(乙方):_________

3.1.3 受益人:由甲方提供的《受益人名册》确定(详见附件1)

3.2 受托声明与承诺

甲方自愿按照本合同将其合法拥有的按照《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归集的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委托给乙方,甲方对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来源及用途的合法性做出书面承诺,保证本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没有设立任何担保,也没有任何其他限制性条件妨碍乙方对该财产的受托管理。乙方同意接受甲方的委托,以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处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乙方承诺:管理本受托财产应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

3.3 受托目的依靠乙方的专业管理能力、优质服务以及透明化、规范化的操作,实现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保证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独立性,提高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行效率,降低综合管理成本,为受益人提供补充养老保障,维护受益人的利益。

3.4 受托财产

3.4.1 初始受托资金为_________万元人民币,甲方须在合同生效后的10个工作日内汇入乙方设立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专户。

3.4.2 甲方在合同期内将按月增加或减少受托财产,增加的受托财产金额以实际到账的金额为准,减少的财产以甲方确认的企业年金待遇支付金额为准。增加的财产与初始受托财产及其投资运营收益一并归属于受托财产。

3.4.3 受托财产独立于甲方、乙方和其他任何为企业年金基金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固有财产。

3.4.4 乙方因受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归属于受托财产。

第四章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4.1 甲方的权利

4.1.1 有权向乙方了解受托财产的管理、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乙方做出说明。

4.1.2 有权查阅、抄录或者复制与受托财产有关的受托账目以及处理受托管理业务的其他文件。

4.1.3 乙方违反受托目的处分受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受托管理业务不当致使受托财产受到损失的,甲方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处分行为,并有权要求乙方恢复受托财产的原状或者予以赔偿。该项规定的申请权,自甲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的,归于消灭。

4.1.4 乙方违反受托目的处分受托财产或者管理、处分受托财产有重大过失的,甲方有权解任乙方。

4.1.5 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4.2 甲方的义务

4.2.1 甲方有义务承诺甲方建立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4.2.2 甲方有义务承诺交付的全部受托财产的来源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甲方有按本合同的规定按时缴纳受托资金及合同期限内追加资金的义务。并承担由于未按时缴纳资金而引起的一切责任。

4.2.3 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供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基本信息、职工基本信息、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凭单、监管部门要求提供的材料等相关资料及证明。甲方有义务确认所提供的任何形式的信息材料准确无误;并保证无故意隐瞒。

4.2.4 甲方同意乙方按本合同约定的方式管理、处分受托财产。

4.2.5 甲方有义务向受益人披露企业年金基金定期报告。

4.2.6 甲方有义务承担按照合同约定的各项管理流程填制表格、确认数据、加盖公章的职责。

4.2.7 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供人员变动信息,遇重大人员变动情况应及时通知乙方。

4.2.8 甲方同意按本合同第8.2条的规定从受托财产中支付费用。

4.2.9 甲方同意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及时向账户管理人支付账户管理费。

4.2.10 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本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章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5.1 乙方的权利

5.1.1 依据本合同约定从受托财产中收取受托管理费;依据《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合同》《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合同》从受托财产中列支托管费和投资管理费;依据《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合同》约定通知甲方向账户管理人支付账户管理费。

5.1.2 依据本合同的约定通知甲方将企业年金月缴费划入受托财产托管专户。

5.1.3 依据本合同约定的方式,管理、处分受托财产。

5.1.4 当甲方的指令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时,乙方有权拒绝执行。

5.1.5 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本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5.2 乙方的义务

5.2.1 乙方从事受托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合同的约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如遇国家政策重大调整,应及时通知甲方,各方应就相关事项进行协商和调整。

5.2.2 乙方管理、处分受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其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乙方管理、处分不同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

5.2.3 应当遵守本合同的约定,本着忠实于受益人最大利益的原则处理受托管理业务;乙方管理受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

5.2.4 不得将受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乙方将受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的,必须恢复该受托财产的原状;造成受托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5.2.5 除经甲方同意,并以公平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之外,乙方不得将其固有财产与受托财产进行交易或者将不同受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

5.2.6 为受托财产提供专门的财务管理,与乙方固有财产以及不同的受托财产分别记账,在托管银行开立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托管专户。及时与托管人核对受托财产托管专户余额、企业的缴费到账情况和向受益人支付待遇等信息。

5.2.7 及时通知托管人将受托财产托管专户的资金划入委托投资资产托管专户。

5.2.8 支付受益人企业年金基金待遇时,通知托管人将资金从受托财产托管专户划入受益人的银行存款账户或专门用于支付受益人企业年金待遇的法人存款账户中。

5.2.9 保存处理受托管理业务的完整记录,保存期限自本受托生效之日起至本受托终止后的15年。

5.2.10 本受托合同终止时,如甲方选任了新受托人,在完成与新受托人的交接工作之前,乙方应继续负责本合同受托财产的管理、确认和分配等。

5.2.11 当出现甲方选任新受托人的情况时,乙方有义务妥善进行交接工作。在完成与新受托人的交接工作之前,乙方应继续负责受托财产的管理、确认和分配等事项。

5.2.12 如果出现对受托财产进行清算的情况,乙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的清算程序,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清算。

5.2.13 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六章 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

6.1 受益人的权利

6.1.1 受益人有权对其企业年金基金个人账户余额进行查询,并要求乙方做出说明。

6.1.2 如受益人死亡,由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获取相应的受托利益。

6.2 受益人的义务

6.2.1 受益人不得转让企业年金基金受益权,不得将企业年金基金受益权用于偿还债务或设定担保。

6.2.2 受益人有义务提供本受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6.2.3 对甲方、乙方以及处理受托管理业务的情况和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第七章 受托财产的管理

7.1 企业年金计划

7.1.1 《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是甲方制定的关于其企业年金具体操作的指导性内部文件。本合同中第7.

2、7.3条中的有关规定,将按照《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7.1.2 本合同生效后,甲方应尽快将经甲方盖章确认的《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交给乙方。甲方有权根据甲方的实际情况修改《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的部分条款。在合同有效期内,如《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的条款发生变更,则甲方需要在发生变更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新的《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连同书面通知送达给乙方,乙方在收到新的《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后,下一个月按新计划实施。

7.1.3 甲方修改《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的条款,如涉及乙方受托管理内容,应与乙方协商达成一致。

7.2 受托管理职责

7.2.1 乙方应将受托财产与乙方固有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并与其管理的其他受托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

7.2.2 乙方应在充分考虑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遵循谨慎、分散风险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投资政策。

7.2.3 定期汇集和编制受托财产管理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相关报告,并通过合同约定的信息披露方式通知甲方或受益人。

7.2.4 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流程,负责定期核查受托财产的投资运营情况,并将运营结果及时通过账户管理反映。

7.2.5 在受益人达到支付条件时,按照合同约定的规则和流程,负责办理向受益人支付企业年金待遇的事项。

7.2.6 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及时向甲方、受益人和监管部门报告,接受甲方、受益人和监管部门的查询。

7.2.7 根据本合同和企业年金计划规则,办理企业年金缴费。

7.3 受托管理的方式

7.3.1 乙方在保证受托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处理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托管和投资管理等事务并予监督。

7.3.2 甲方不得干预乙方行使对其他代理机构的选择权。如甲方干预,导致受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其损失由甲方承担。

7.4 账户管理

乙方应委托专业账户管理机构代为处理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事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7.4.1 企业年金账户的建立

乙方需要委托账户管理人为甲方的企业年金基金建立相应的企业年金基金账户。企业年金基金账户包括企业账户和职工个人账户,记录企业和职工的基本信息及缴费、投资运营收益分配、支付、未归属权益和余额等信息。

7.4.2 记录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内资产变化状况。

7.4.2.1 委托账户管理人记录每个受益人的个人账户中的企业缴费部分余额和个人缴费部分余额。

7.4.2.2 委托账户管理人计算受益人应享有的企业年金受托利益,并记入其账户。

7.4.3 根据甲方提交或确认的相关文件,账户管理人计算受益人的企业年金应支付的数额。

7.4.4 对甲方和受益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变更登记。

7.4.5 委托账户管理人根据企业年金账户信息的变化,提供阶段性报告;根据甲方的需要提供账户相关信息的查询服务。

7.5 托管

乙方委托商业银行等托管机构处理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事务,应包括以下内容:

7.5.1 乙方选择符合具备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等机构作为企业年金基金的托管人。

7.5.2 乙方指令托管人在其营业机构为乙方管理的受托财产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受托财产托管专户。并为受托财产的委托投资开立专门的银行账户——委托投资资产托管专户。

7.5.3 乙方委托托管人对受托财产每日或每周进行估值,并及时接收托管人上传的交易数据、账务数据和估值数据。

7.5.4 托管的具体内容见《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合同》。

7.6 投资管理乙方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处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事务,应包括以下内容:

7.6.1 乙方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以控制投资风险为首要投资原则,制定相应的投资政策及战略资产配置;

7.6.2 乙方选择符合具备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业务资格的机构从事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

7.6.3 乙方依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安排投资管理事项。

7.6.4 投资管理的具体内容见《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合同》。

第八章 受托的财务管理

8.1 处理原则

8.1.1 乙方办理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业务,应建立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业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办法。

8.1.2 乙方对不同的企业年金计划,应建立单独的会计账套分别核算,应在托管人开设单独的银行结算账户——受托财产托管专户。受托财产托管专户的开设与管理由托管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业务规则执行,受托财产托管专户的预留印鉴由托管人保管。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财产应与其他受托财产、乙方固有财产、托管人的其他资产分别管理、分别编制报表。

8.1.3 乙方指令托管人在其营业机构开立的受托财产托管专户用于:归集企业年金缴费、与托管账户相互划拨资金和支付企业年金待遇等。托管人每日根据乙方的指令办理受托财产托管专户的资金划拨和核算。每个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财产托管专户资金相互独立,各结算账户资金不得相互占用。在委托投资管理人投资前,乙方应及时通知托管人将受托财产托管专户的资金划入委托投资资产托管专户。在支付受益人企业年金待遇时,乙方及时通知托管人从受托财产托管专户的资金划入受益人的银行存款账户或划入由乙方指定的账户中。

8.1.4 乙方负责审核并确认企业年金缴费、投资运用、收益分配、支付等环节的合规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定期对账户管理信息进行账务核对,保证受益人权益记录正确;对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的记录进行核对,使账证、账账、账实相符。

8.2 受托财产承担的费用

8.2.1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报酬

8.2.1.1 受托费,收取金额按本合同第十二章有关约定。

8.2.1.2 托管费,收取金额按《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合同》有关约定。

8.2.1.3 投资管理费,收取金额按《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合同》有关约定。

8.2.2 处理受托管理业务所发生的下列费用可在受托财产成本中列支:

8.2.2.1 可能发生的中介机构服务费:如审计费等。

8.2.2.2 受托终止时的受托财产清算费用。

8.2.2.3 受托财产管理、运用、处分过程中发生的税费和佣金等。

8.3 账户管理费

账户管理费按季由乙方通知甲方支付给账户管理人,不在受托财产中列支,具体收取方法见《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合同》的规定确定。

第九章 受托的监管

9.1 甲方可根据监督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账户查询、账务查询、投资管理情况查询。

9.2 甲方在对投资情况等有疑问时,可以要求进行外部专项审计,外部专项审计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十章 风险承担

10.1 风险承担

10.1.1 乙方管理受托财产应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乙方作为本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最终负责人,承担本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中所产生的违约风险。

10.1.2 乙方应通过风险声明书揭示风险,风险声明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10.1.2.1 受托人依据受托文件的约定管理、运用受托财产,受托财产仍有可能受到损失。

10.1.2.2 受托人依据受托文件的约定管理、运用受托财产导致受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其损失由受益人承担。

10.2 乙方的赔偿责任

10.2.1 乙方违反受托目的处分受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受托管理业务不当致使受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10.2.2 乙方采取本合同约定之外的方式运用本受托项下的受托财产,由此产生的收益,归受托财产所有;由此给受托财产造成损失的,乙方应以其固有财产承担赔偿责任。

10.2.3 由于其他当事人未履行职责造成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损失由乙方代为追索,同时乙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十一章 信息披露

11.1 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时间

11.1.1 定期报告:乙方应在每季度结束后15日内向甲方提交季度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并应在每结束后45日内向甲方提交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其中企业年金基金财务会计报告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11.1.2 临时文件:乙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遇重大事项严重影响受托的执行,应在知道该事项发生之日起的5个工作日内报告甲方和受益人。

11.2 信息披露的方式

11.2.1 乙方依本合同的要求定期向甲方提交受托管理报告,受益人可向甲方查询。

11.2.2 乙方向甲方和受益人提供互联网等信息查询手段。

第十二章 受托人报酬

12.1 依据甲乙双方约定,乙方按年率_________%从受托财产中提取受托费。

乙方应收取的受托费,由乙方指令托管人逐日计提,按季支付。托管人应在次季初2日内(节假日顺延)将受托费清单报送乙方,并根据乙方的指令从受托财产中一次性支付。

12.2 日受托费按前一日该受托财产净值和本合同约定的受托财产年受托费率计提。其中:受托财产净值等于委托投资资产市值(银行间市场债券按市价)加上未委托投资财产净值,日受托费计算方法如下:

T=E×R×1/当年天数。

其中:T为每日应计提的受托费;

E为前一日受托财产净值;

R为本合同约定的年受托费率。

12.3 受托费应分别对委托投资资产和未委托投资财产进行计提和支取。

12.4 甲乙双方对受托费的计算与支付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受托费率发生调整时,甲方应及时将调整后的年受托费率通知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

第十三章 受托的生效、变更、终止和清算

13.1 合同生效

本合同在甲方和乙方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章,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13.2 受托期限

13.2.1 本合同受托期限为:自初始受托资金汇入受托财产托管专户之日起________年。

13.2.2 受托期限到期日为________,若遇公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则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

13.2.3 在受托期限届满前壹个月,甲方与乙方就《_________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合同》是否续签达成书面协议。

13.3 受托变更

13.3.1 当甲方和乙方权利义务、受托期限、受托核算等条款发生变化时,视为受托变更。

13.3.2 本合同生效后,甲方和乙方均不得擅自变更。如需要变更,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

13.3 受托的终止

13.3.1 本受托因下列原因终止:

13.3.1.1 本合同规定的终止事由发生;

13.3.1.2 受托期限届满;

13.3.1.3 本合同的受托目的已经实现或不能实现;

13.3.1.4 本合同经甲方与乙方协商同意终止;

13.3.1.5 本合同中双方的受托关系依法被撤销;

13.3.1.6 本合同中双方的受托关系被解除。

当发生以上任何情形之一时,本合同设定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即告终止。提前终止受托应以书面协议或书面文件为准。

13.3.2 本受托期间,甲方不得擅自提前终止本合同,否则由此给受托财产或乙方造成的损失,甲方应负责赔偿,且甲方须向乙方全额支付乙方的报酬。

13.3.3 本受托期间,乙方不得擅自提前终止本合同,否则由此给受托财产或甲方造成的损失,乙方应负责赔偿。

13.4 受托的清算

13.4.1 企业年金基金受托财产不属于甲方或乙方的固有财产,若甲方或乙方依法解散、依法被撤销、被宣告破产而终止时,受托财产不属于任何一方清算财产或破产财产。

13.4.2 受托终止,乙方应负责受托财产的管理、清理和确认账户余额等。

13.4.3 乙方应在受托终止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编制受托财产清算报告,报告甲方和受益人。

13.4.4 甲方和受益人如对清算报告有异议,可以提出复核要求。当无法取得协商一致时,可以聘请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受托财产进行清算审计,有关费用由受托财产承担。

13.4.5 甲方和受益人在收到受托清算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出书面异议的,乙方就清算报告所列事项解除责任。

13.5 受托终止后受托财产的归属

13.5.1 受托终止时,本合同项下的受托财产归属于《受益人名册》中的全体受益人,每名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权资格和比例根据甲方提供的受托终止前执行的《_________企业年金计划》确定。

13.5.2 本合同期满受托终止时,甲方指定了新受托人,乙方应协助新受托人接管受托财产和受托管理业务;甲方未指定新受托人时,乙方按国家相关政策履行其职责。

13.5.3 通常情况下,本受托财产不因甲方破产而终止。但因甲方破产致使本受托合同终止时,乙方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履行其职责。

13.5.4 因乙方破产致使本受托合同终止时,甲方指定了新受托人,则乙方应协助新受托人接管受托财产和受托管理业务;甲方未指定新受托人时,乙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履行其职责。

第十四章 保密条款

14.1 保密义务

甲方、乙方和受益人于本受托设立和管理中所获得的对方商业秘密以及其他未公开的信息,未经许可,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自己使用或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和使用,但根据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要求应当进行披露的除外。前述“第三方”包括本合同任何一方的当事人有关联关系的法人机构、其他组织和个人或公众。

14.2 赔偿责任

任何一方违反第13.1条的约定,应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第十五章 文件档案的保存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及本合同终止后至少15年内,甲方和乙方各自完整保存与本合同有关的各项全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册、交易记录和各项合同及重要协议。

第十六章 违约责任

16.1 若甲方或乙方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或一方在本合同项下的声明、保证严重失实或不准确,视为该方违约。本合同的违约方应赔偿因其违约而给守约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16.2 如因为乙方的过错,违背管理职责、管理受托管理业务不当或者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合同的规定,致使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损失,或造成实际年收益率下降,乙方应给予赔偿。

16.3 如甲方违约(包括擅自变更合同、未按约定方式提前终止合同等),甲方负责赔偿乙方处理违约事务而支出的费用及所受到的损失。

16.4 如甲方的受托资金来源不合法致使本合同约定的受托关系无效,以及由此发生损失和费用或引起债务,其责任全部由甲方承担。

第十七章 免责条款

17.1 乙方按甲方的指令并依据本合同约定行使相关权利义务所产生的风险责任,乙方免除责任。

17.2 甲方和受益人未能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给乙方处理受托管理业务带来的风险责任,乙方免除责任。

17.3 在本合同的有效期内,如因不可抗力,致使任一方不能履行本合同或继续履行本合同将会对甲、乙双方或其中一方产生实质性不利影响的,双方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17.4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

17.5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受托财产及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17.6 “不可抗力”为甲乙双方不可预料、不可避免亦不可克服的如下事件或者类似事件:国家法律法规修改、战争、自然灾害等。

第十八章 争议的解决

18.1 本合同的订立、生效、履行、解释、修改和终止等事项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

18.2 甲乙双方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或通过调解解决。协商或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设于某地的某某仲裁委员会,按照其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18.3 当任何争议发生或任何争议正在进行仲裁时,除争议事项外,双方仍有权行使本协议项下的其他权利并应履行本协议项下的其他义务。

第十九章 通知和送达

19.1 甲方与乙方在本合同中填写的注册地址为受托当事人同意的通讯地址。乙方按通讯地址或联络方式以专人送达、挂号信件或传真等有效方式,就处理受托管理业务过程中需要通知的事项通知甲方或受益人。

19.2 通知在下列日期视为送达被通知方:

19.2.1 专人送达:被通知方签收单中所显示的日期;

19.2.2 挂号信邮递:发出通知方持有的国内挂号函件收据所示日后第7日;

19.2.3 传真:收到成功发送确认后的第1个工作日。

19.3 一方通讯地址或联络方式发生变化,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如果在受托期限届满前一个月内发生变化,应在2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

19.4 如通讯地址或联络方式发生变化的一方(简称“变动一方”),未将有关变化及时通知另一方,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变动一方应对由此而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承担责任。

第二十章 需要载明的其他事项

20.1 本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达成补充协议另行约定。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0.2 合同一方当事人被兼并或被收购,其在本合同中所承担的权利与义务由兼并方或收购方承担。

20.3 本合同一式伍份,由甲方、乙方各执贰份,上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壹份,每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0.4 在本合同期限内,如国家出台企业年金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本合同条款将做相应调整。

20.5 在本合同期限内,如国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企业年金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而导致本合同需要审查或相关部门批准由乙方负责办理。如果乙方因此而丧失受托管理资格,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乙方有义务按照甲方要求将有关资料向新受托人交接。

甲方(签章):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_________

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 篇6

截至2005年底,中国“大社保”概念下全部社保资金累积结余为9362亿元,其中企业年金680亿。虽然企业年金只占7%,占城镇、农村和账户这三项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15%,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但是,在目前政策下,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这个特殊情况以外,企业年金毕竟是这1万亿社保资金中唯一明确规定予以市场化投资营运的资金,对金融市场的完善与繁荣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未来其他社保资金市场化投资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实验和示范效应。

以上海社保案为例,其涉案金额34.5亿元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为企业年金,只有较少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资金。

政府退出企业年金营运是大势所趋

简要地回顾一下企业年金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在2004年之前,从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到1995年12月29日劳动部“关于印发的《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再到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辽宁试点42号文,中央政府都未对企业年金投资营运做出任何规定,对其投资运营也没制订任何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制度,基金投资无章可循,无规可违。出于增值保值的考虑,各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彼此又心照不宣,这已是业内的“公开秘密”。因此,上海社保案(少部分基本社会保险资金除外)的关键主要不在于对投资限制的违规和突破,而在于投资决策程序和过程的违规。

上海社保案涉案企业年金资金几乎全部发生在2004年之前,这说明,企业年金存量部分(即2004年以前建立的)应尽快转型,过渡到现代信托制企业年金的制度上来,这是规避原有企业年金营运模式的潜在风险和确保企业年金基金安全性的唯一制度保证。

2006年9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紧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两个《试行办法》之前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必须在2007年底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主管部门能够雷厉风行,规定企业年金转型的时间表,将历史遗留问题的潜在风险予以最小化。

许多省市能够以大局为重,执行中央政策不折不扣。据了解,天津是地方企业年金政策中退出日期最短、规定最严格、税收最优惠的省市之一。

上海社保“前车”应成为广东“之鉴”

地方政府能否在设定的时间表内退出企业年金的营运管理,这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企业年金这个“蜜罐”是个烫手的山芋。地方主义和部门利益、GDP崇拜与错误的政绩观等,都是对企业年金弃之不合的重要原因。例如,几月以前,广东省刚刚公布了一个《关于广东省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成立的通告》。

从《通告》内容中可以看出,负有政府职能的“中心”俨然已变成了一个受托人,这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控制,是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背离。这个事件说明,在企业年金的发展进程中,政府退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涉及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交织着地方主义和部门利益的深层制度矛盾。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个法令已颁布两年有余,但广东《通告》规定,该中心的职能覆盖了除银行这个托管人以外的所有其他机构职能,是个“万能人”,不但没有按照两个法令有步骤地退出,反而以地方政府政令的形式强化政府的全能地位。

而且,上海社保案教训之沉痛,案例之典型,在同业当中之轰动,应该成为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自检和反思的一个镜子。据悉,广东省社保基金管理局的官方网站早已将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成立的通告撤下,到目前为止,该中心还没有正式运行。但愿上海这个“前车”能成为广东“之鉴”。

挑战与对策

地方政府的退出是对中央政府的一个挑战,监管措施必须跟上去。政府退出去之后要有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市场监管制度跟上去,弥补政府退出后出现的“真空”。15年来原有模式为中国企业年金的发起、发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企业年金发展史上一个永久的记忆。但随着地方政府的退出,如果中央政府监管措施跟不上来,便会留出“监管真空”,出现违规腐败和丑闻要案。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后果都是一样的,有时候损失甚至还要巨大(如美国的安然事件、英国的麦克威尔丑闻等)。而目前,企业年金的发展势头与其对市场监管力度和能力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同时要明确监管模式,设立专门监管部门,扩大监管队伍。目前的监管模式采取的是“专业模式”,眼下看它是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但需要进一步加强,即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作为主要行政监管部门,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目前劳动保障部负责企业年金监管的只有2~3个人,而监管资金则高达680亿,参保人员达700多万。如此超负荷监管,堪称世界之最。

而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年金监管环境日益复杂,资本市场风险日益变幻莫测,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是监管机构规模越来越大,监管负荷越来越小。例如,英国企业年金监管机构几经嬗变,不断膨胀,英国“养老金监管局”从1996年的135名雇员增加到2005年的288人,同期监管负荷系数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人均监管10.1万人下降到2005年的6万人。为适应市场监管的需要,建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专门的机构。

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 篇7

1. 企业年金的内涵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 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

2. 企业年金的定位

企业年金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养老保障“多支柱”战略的重大制度安排, 企业年金与公共基本养老金、个人储蓄性养老金一起构成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企业年金也是一项企业福利制度, 是企业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企业保障制度。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提高企业在在人才争夺中的竞争力, 从而有利于员工在企业中发挥出更大的能力, 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 进而成功的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

二、企业年金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关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战略目标是通过对员工管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即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稳定人才,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为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卓有成效的企业福利制度和激励手段, 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有效发挥的重要手段。

1. 企业年金有利于增强企业薪酬体系的吸引力, 吸引优秀人才。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薪酬体系的一部分, 它把本来属于当期的收入延期到未来支付。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短期效益的薪酬体系, 满足了员工的工作安全感的要求, 从而增强了企业薪酬体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企业年金能够增加员工的就业安全感, 稳定人才。

企业年金实际上就是把员工本应当期支付的一部分收入递延到雇员退休后支付。根据不同的企业年金制度, 员工在退休后可获得的延期收入与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年限有关, 工作年限越长领取到的退休收入越多, 而且员工未来获得的退休收入总和有可能高于员工支付的缴费总额。因此员工要想获得企业年金的参与权就必须在企业中工作一定的年限, 如果他们提前离开企业则会损失一部分收入。这就起到了稳定企业员工队伍的作用。

3. 企业年金制度与员工的绩效挂钩, 激励雇员, 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年金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一种福利形式, 这种福利形式与员工个人绩效挂钩, 绩效不同的员工获得的延期收入也不同, 这就在长期上激励了员工, 进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年金制度是作为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战略而存在的, 是一种长期激励制度, 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员工福利制度, 属于企业福利的有机组成部分, 员工福利计划是企业年金的载体。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企业年金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 许多企业在寻求建立企业年会制度的背景下, 不断突破企业年金制度本身的保障价值, 逐步探索企业年金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之间的联系, 以构建符合时代和国情要求的现代企业年金制度。

三、有效发挥企业年金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价值的建议和思考

1. 建立科学、公平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

员工绩效直接关系到企业年金投保水平的高低, 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是保证企业年金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在打破传统的薪酬平均主义的基础上, 反对企业年金制度受益的不公平, 防止企业年金管理歧视现象的出现, 即以员工的个人偏好来决定企业年金的受益者。企业年金受益的不公平, 管理的不规范易造成员工的怠工, 滋生不满情绪, 破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 弱化企业年金作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功效。可见, 公平合理的考核结果才能让个人充分享有高绩效带来的年金奖励, 才能进一步夯实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 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要与企业文化挂钩, 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挂钩。

企业年金制度是同时具有保健和激励的双重功效的福利制度, 具体到企业中就是同时具有稳定员工队伍和激励员工的作用。究竟设计何种功效为主的企业年金制度, 就需要企业进行选择。发达国家中, 美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着眼点侧重于向外部劳动力市场争夺人才, 在企业年金的设计上更强调制度的激励作用;而日本企业劳资关系的特点是年功序列制, 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企业内部的人才开发和激励, 保持其内部员工的稳定。所以, 日本在企业年金的设计上更强调制度的公平, 从而稳定员工队伍, 增强员工忠诚度。当然, 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快速成长期企业更需要激励功能的年金制度, 稳定时期的企业则可能对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有更大的需求。我国企业管理者需要从人力资源战略角度出发, 找出最适合自身企业的年金设计方案。

3. 加大宣传沟通力度, 转变员工对企业年金保障作用的认识。

企业年金是建立在利益相关机制基础之上的人力资源战略。企业之所以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是因为企业对员工利益的满足程度, 直接影响着员工对企业的态度和回应程度, 进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当然, 若员工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则企业也不会重视员工养老保障的利益诉求, 企业年金就是体现了企业和职工之间的这种相关利益关系。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虽然大部分员工认识到企业年金的保障作用, 但把企业年金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一部分来看待者还为数不多, 可见, 员工对企业年金制度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了企业年金保障与激励作用的发挥。因此,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员工对企业年金保障作用的认识, 引导员工在未来生活保障与眼前现金收入之间做出合理决择, 无疑对发挥人力资源战略中企业年金的激励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视角, 分析了企业年金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关系, 探讨了如何有效发挥企业年金对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价值。

关键词:企业年金,保障和激励功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1]姜亦峰.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发展企业年金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18期[1]姜亦峰.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发展企业年金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18期

企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 篇8

一、企业年金人力资源激励的作用

(一)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

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发展中, 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日常的管理事务中, 人力资源部门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 为企业的提供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并根据其特点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 从而为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促使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二) 以企业发展为己任, 制定科学的年金激励制度

年金激励在企业激励机制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年金制度。这些制度充分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 并为企业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人力资源管理者就是这些制度背后默默的贡献者, 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 及时的制定和调整企业生产各环节的制度, 时刻保持企业发展运行的活力和弹性。人力资源部门肩负的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员工的绩效考核制、激励机制以及福利和薪酬制度等。

二、企业年金人力资源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 激励机制的实施缺乏连续性

(1) 年金激励不固定。目前, 我国企业年金激励的周期不明确, 企业年金发放往往不定期, 没有把年金激励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的年金激励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这样的年金激励是不合理的, 既没有促进员工的发展, 更没有激发老员工的积极性。长期下去, 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 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管理结构不健全, 激励机制单一。近年来, 我国企业虽然不断发展壮大, 企业激励机制也逐渐完善, 但是, 企业年金激励机制体系还有所欠缺。很多年金激励机制较为单一, 在年金激励机制体系中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激励机制的理念, 很多激励机制的理念不能及时的更新, 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形势, 该种激励机制体系已经不能和当今社会达成一致的发展步调。

(二) 年金平均主义的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 我国企业员工的年金激励制度一直沿用了传统的岗位的等级制度, 岗位的等级与年金挂钩, 但是不同的岗位需求以及难易程度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 并且由于这种差别很难精确量化、在工资和年金的分配上很难被体现出来。虽然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劳动的贡献差距较大, 但是他们的年金的差距也仅仅只有一倍而已, 不能通过年金的方式充分的表现他们的劳动价值。正因如此, 在不知不觉中, 逐渐消弱了年金激励的功能。

三、企业年金人力资源激励的优化策略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方案

在企业正常运营但不能慷慨的为所有员工大涨工资的情况下, 如何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年薪薪酬激励方案是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年金作为一种有效的员工激励方式, 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 只有不断提高员工对于年金制度和年薪水平的满意度, , 才能够有效发挥出年金对员工激励作用。同时,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年金制度时, , 要将员工视为企业的重要资源, 将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目的相结合, 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企业的发展战略, , 实现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 使年薪制度真正发挥出其激励作用。

(二) 采取个性化的激励措施

我国企业目前年薪较低, 鉴于该种问题, 如果不尽快提升员工的年金, 就会大大挫伤员工积极性。一些新员工进去企业, 经过长期的学习, 一旦这些员工掌握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面对其他企业较高的薪资待遇, 很少有员工会心甘情愿的呆在原来的企业之中而不“另谋高就”的。在企业发展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社会的激励竞争, 尤其是人才的竞争占有显要地位的今天, 很少有员工能像过去那样“从一而终”, 任何员工都想要尽可能的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因此, 提高企业员工年金的激励, 是企业发展最有效途径。。

四、总结

年金激励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近年来。人才流失一直居高不下, 这成为各企业的通病。因此, 各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年金激励。合理的年金激励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优秀的人才, 还能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当前, 很多企业年金激励存在很多问题, 诸如年金激励缺乏连续性, 企业年金平均现状严重等, 这样不仅不能发挥年金激励的效用, 还大大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本文以企业年金激励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我国企业年金激励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有效的证明了只有科学的年金激励, 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摘要: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 中国将迎接更为严峻的经济挑战。这就迫使我国的企业必须尽快转换经营机制, 了解国际惯例及通用准则, 参与国际竞争, 而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一个企业发展中, 人才比其它有形的资源更有价值。因此,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经营者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是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已不只是具有一些简单的和传统的功能, 而是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激励机制己经与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并以少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为了能够留住企业员工人才, 增加员工的忠诚度与信任度, 推动企业的发展, 本文以企业年金激励为研究对象, 通过制定科学的年金激励方案的;个性化的激励方案等。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 为我国其他企业制定年金激励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年金激励,作用,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帮响.员工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人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05) :154

[2]耿杰.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 2014, (22) :161-164

[3]刘正周, 凌亚.管理激励与激励机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1996, 21 (05) :76-80

[4]袁冬梅.我国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03) :176-177

企业年金投资的风险管理 篇9

建立企业年金后, 其保值增值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企业年金基金必须实行市场化运作, 即通过有年金管理资格的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来进行运作, 不允许企业自建自管。这种制度设计的目的, 是为了保证年金基金的安全, 控制风险。目前, 取得年金管理资格的机构都是国内资本市场上实力雄厚的机构, 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都有较为健全的风控系统和风险把控能力。即便如此, 作为委托人的企业而言, 要提高年金基金的风险控制水平, 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1 正确把握年金的属性, 确立正确的收益目标

企业年金具有养老保险的属性, 每个月都有新增缴费和退休等待遇支付, 因此, 年金基金净值不能有大幅度的波动, 需要长期稳定的增值。这就要求年金基金要在无风险的投资活动中博取高收益, 必须坚持安全稳健的投资理念。国内年金市场在经历了2011年的惨痛教训后, 对企业年金追求绝对正收益的属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企业在确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目标时, 不能简单归纳为“在安全的前提下收益越高越好”, 这是绝对正确的废话, 会让投资管理人无所适从。

年金运营是一个复利增值的过程, 每年能够实现超过三年定期存款利率或者跑赢CPI即可。追求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通常我们认为短期国债收益率就是无风险收益率。近两年能够实现每年5~6%的收益率就是非常不错的目标。作为委托人, 对投资管理人在收益方面的要求一定要明确, 一定要淡定。特别是在资本市场行情好的时候, 面对实现较高收益年金投资组合, 不要觉得有太大的遗憾, 实现高收益的年金组合极有可能就是面临巨大亏损的投资组合。资本市场出现大牛市的机率毕竟不会太多, 而风险则永远相随。从长远的来看, 一定会是每年实现5~6%的收益率的投资组合的累计收益最高。

2 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

正确的目标确定后, 要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国家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范围、比例、投资标的信用评级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 是控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 需要企业与投资管理人共同制定投资策略。首先是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重点是固定收益类和权益投资的比例、固定收益类中可交易资产的比例等。一般由投资管理人提出, 委托人也可以提供意见。然后是对各类投资的具体要求。例如, 在股票投资时是否可以投ST股?是否可以投创业板?又比如在债券投资中的信用债是放在AAA还是AA+?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对手是否要有所限制?等等。

笔者重点介绍一下对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比例控制的看法。国家规定, 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比例不得超过企业年金基金净值的30%。试想, 假定我们的投资管理人就按这个比例配置股票, 只需两个跌停板, 就会损失掉基金净值的6%, 这是年金基金投资绝对不能承受的, 也不符合安全稳健的投资理念。所以, 很多企业会选择要求投资管理人将比例控制在10~15%以内。结合这两年资本市场的表现, 通常投资管理人会将仓位控制在5~8%左右。这样既控制了股票等权益类投资带来的风险, 也给自已留有当市场上行时博取高收益的余地, 同时也解决了基金的流动性问题。

3 配置安全性高的基础资产, 垫高安全垫

按照人社部11号令和23号文所规定,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 以及金融债、企业债、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等18个大类产品。我们按其估值方法不同分为基础资产和交易性资产:凡其估值不受市场波动影响的金融产品称为基础资产, 如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万能保险产品等;凡按市场价格估值的金融产品称为交易性资产, 除基础资产以外的金融产品都可以视同为交易性资产。

近年来, 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及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等因素影响, 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 企业年金基金收益水平普遍偏低。当前企业年金基金可投资的18类金融产品中, 大多属于交易性资产, 市场价格波动大、风险高。为最大限度地抵消因权益类产品收益不确定性波动带来的投资损失, 需通过锁定部分固定收益类产品, 降低投资管理人自由支配投资额度, 增强抵御投资运营风险的能力。主要是提高基础资产的配置比例, 将该比例提高到基金净值的50%以上, 最大限度的锁定投资收益, 提高抵御系统性风险能力, 垫高安全垫。

4 督促投资管理人建立风险预算

投资就有风险, 就要承受风险, 更要控制风险。在进行大类资产配置以后,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风险主要集中在交易性资产中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对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实行风险控制制度, 就是要确定对风险的容忍度。这个容忍度, 也就是允许股票等权益类投资亏损的最大幅度, 同时也就决定了年金基金年度投资收益的最低水平。

由于各投资管理人对管理资产的属性认识不统一, 对年金投资追求绝对正收益的业绩标准认识不统一, 对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手段不统一, 对投资止损条件不统一。因此, 需要对投资管理人提出统一要求, 控制投资风险, 也就是要求投资管理人建立风险预算。

这里参考一家企业制定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风险预算就可以说清楚了:当年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损失达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2%时, 只能卖出不能买入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当年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损失达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2.5%时, 必须将持有仓位降至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5%以内;当年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损失达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3%时, 持有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必须全部清仓;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全部清仓后, 当年不得再进行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

按上述规定, 假设:基准收益参考5年定期存款利率5.25%, 年金基金除股票等权益类产品以外的投资全部按此标准计算收益, 投资管理人股票等权益类产品仓位为基金净值的10%。当股票等权益类产品投资损失达到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2%时, 当期投资收益为90%×5.25%-2%=2.75%;当损失达到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2.5%时, 当期投资收益为95%×5.25%-2.5%=2.4875%;当投资损失达到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的3%时, 当期投资收益为95%×5.25%-3%=1.98%。

因此, 建立风险预算, 实质上就是要求投资管理人建立类似强制止损制度, 确保年金投资绝对正收益。当然, 强制止损制度也是个双刃剑, 既能在市场低迷时保证不发生亏损, 但也可能在市场产生恢复性行情时错失良机。

5 建立绩效评估制度, 激励和约束投资管理人勤勉尽责

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主要根据合同约定的对各管理人的绩效考核指标, 和依据托管人提供的托管数据和与各管理人的日常业务过程记录信息等, 对各管理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绩效考核, 重点是投资管理人投资业绩的考核评估。

绩效评估以业绩衡量和风险衡量为基础, 形成对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资产运营的绩效与能力判断, 并使用绩效归因模型分析超额收益的来源, 形成对投资管理人的行为评价与建议。正确、及时地评价企业年金基金历史投资管理的状况, 有助于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运作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 使企业年金基金更好地实现增值。一般情况下, 企业会采用新增资金向投资业绩优秀的投资管理人倾斜, 收回投资业绩差的投资管理人管理的资金的方式进行激励和约束。

6 强化企业年金投资运作监管

在各项投资政策和考核政策制定后, 企业作为委托人不能就此万事大吉, 还应实行“前期计划、中期监管、后期干预”相结合的监控, 及时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比如根据每周年金资产分布情况及单位净值波动情况, 分析年金资产配置及具体投资产品盈亏状况, 向投资管理人针对性地提出业绩改善意见或发出风险警示。对于投资业绩排名靠后的投资管理人, 增加年金资金赎回力度, 调动投资管理人的积极性, 进一步防范投资风险。投资业绩持续下滑、长期低于业绩比较基准的, 可根据情况开展诫勉谈话, 并向投资管理人提出特定产品配置建议, 以稳定投资业绩避免给年金投资带来损失, 达到资产规模调减条件的, 可进行部分或全部调减其管理的资金。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研究 篇10

一、什么是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并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 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养老金制度。

二、企业年金投资的原则和管理模式

企业年金的管理, 必须保证企业年金的安全, 并确保其保值和增值。企业年金的投资, 要遵循下列原则:

1. 收益性原则。

企业年金不仅要保值, 更重要的是要增值, 因此企业年金投资也要注重收益性原则, 以提高其投资报酬率。企业可以选择股票、公司债券和投资基金等以提高回报率。

2. 流动性原则。

企业年金需要长期积累, 未来支付时间、支付数额都是可以估计的, 因此需维持适当的流动性资产以便应付日常开销以及一些突发情况, 例如:投资适当比例的活期存款, 短期债券, 或者开放性基金。

3. 透明性原则。

企业年金的管理一般委托给专门的投资经理人员管理, 由此就出现了一系列代理人问题。为了有效的控制并且防范风险, 就要求其投资管理行为具有透明性。

现在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由政府直接管理。政府直接管理指的是政府制定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方法, 来规定企业年金的投资领域和各种投资收益率。

二是通过养老基金会来管理。这是国外企业年金管理较为普遍的模式, 在国外, 养老基金会事实上只处理基金的行政事务, 而将受托的基金委托给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三是通过基金公司来管理。该模式的特点是, 参与养老保险计划者拥有各自个人账户, 个人可自由选择基金管理公司。

三、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1. 企业年金的投资现状

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1991年政府首次提出企业实行。企业年金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从2000年到2007年, 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累计结存达到1519亿元, 8年间增长了将近7倍。世界银行预测2030年时, 我国企业年金的规模要增至1.8万亿美元, 大约合计15万亿元人民币, 将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换个角度分析, 在来看规模, 2000年至2007年末, 全国已有3.2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 缴费职工人数达到929万人, 规模也迅速壮大。

2. 企业年金的投资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年金发展势头良好, 速度较快, 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 我国企业年金尚未能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还存在很多问题。

(1) 有关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 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法律和制度, 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的发展。具体而言,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缺乏自我投资的限制。企业年金的自我投资可能会使企业经营发生危机, 危害企业年金资产的安全性; (2) 缺乏完善的年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出台之后, 我国企业开始建立风险准备金, 以应对年金投资风险; (3) 对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根据国际经验, 西方发达国际企业年金计划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相应的税收优惠。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一旦免税, 就可以进行连续投资, 以实现复利增长。在我国, 仅局部地区推行了地方性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 全国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出台。

(2) 企业年金投资渠道狭窄, 收益率低

在我国, 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 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不仅数量少, 而且风险大。我国企业年金在投资的选择上, 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上。投资工具特别是可供避险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缺乏, 使我国企业年金投资面临巨大的风险, 同时投资效率极为低下。

(3) 企业年金投资缺乏有效的监管

在我国, 金融监管水平不高, 监管部门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 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等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 导致对年金投资的监管不到位。从而导致在企业年金的建立过程中, 团体年金险成为一些企业洗钱、逃税和腐败的工具。

(4) 投资管理机构质量参差不齐, 专业投资人员欠缺

在我国, 一般委托综合类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参与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这些投资管理机构的质量相差很大, 参差不齐, 不利于提高投资管理的效率。同时, 这些机构里面, 专业投资人员也比较欠缺, 仅为数千人, 这又成为年金投资运营中日益凸显的问题。

四加强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以下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1)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

建立规范的企业年金制度,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是保证企业年金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 我国在规范企业年金制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管理机构: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导, 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组成。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各个地方政府颁布相应的配套措施, 基本上已经初步搭建起了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同时, 政府要对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机构的资质条件及年金投资方向和比例等做出规范, 对年金投资收益的税收优惠、企业年金提取的最高比例、企业年金的最低收益率等做出相应规定, 以尽可能提高年金收益率。

(2) 加快金融创新, 拓展投资渠道

良好环境离不开发达的金融市场。加快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产品的创新, 加快引入证券市场避险工具, 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年金投资需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 着力提高其收益率。而这两大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多样化的投资渠道。

(3) 建立有效的年金运作机构, 加快投资专业队伍建设

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不同于其他的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管理, 管理机构必须具备专业的投资管理资格。我国基金管理机构参差不齐, 对此, 需加快对专业机构的培养, 提高基金投资机构的素质。同时, 也应加强对专业投资人才的培养, 尽量培养高素质的投资专业人才, 以促进企业年金投资的发展。

(4) 加强对年金投资的监管

加强行业监管, 能够防范关联交易和内部人控制, 降低投资风险, 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维护整个行业的利益。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来看, 会计师事务所、咨询评估机构等社会中介的介入是实现公平、公开、公正的资本市场环境的重要因素, 规范、正规的社会监督可以降低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风险。

五、总结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较快, 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有关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健全, 企业年金投资渠道狭窄, 收益率低, 企业年金投资缺乏有效监管以及投资管理机构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投资人员等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 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监管以及投资管理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努力, 以促进企业年金的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近年我国企业年金发展较为迅速, 但是仍存在着有关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健全, 企业年金投资渠道狭窄, 收益率低, 企业年金投资缺乏有效监管以及投资管理机构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专业投资人员等问题。为此, 我国必须加快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 加快金融创新, 发展资本市场, 拓展投资渠道。

关键词: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郭席四.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 1 (3) :71-76.

企业年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11

企业年金, 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是指企业及其雇员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 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雇员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目前,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 企业年金发展相对滞后、不完善, 社会公众对企业年金的关注度还不够, 一些政策、法规的缺位阻滞了企业和职工积极发展和参与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建议。

二、我国企业年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不平衡, 覆盖率低

近几年, 我国企业年金出现了发展的势头, 享受这项待遇的职工人数不断增加, 截至2010年底, 全国参保人数达到1179万人, 但只占企业职工7840万人的15%, 覆盖面偏低。积累基金2533亿元, 其中最近4年时间新增了1853亿元, 2005年以来的投资收益率达14.26%。企业年金不仅规模比较小, 地区、行业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行业发展快于地方, 东部快于中西部, 国有企业快于其它所有制企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我国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比较高的替代率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支付风险。当前我国养老金占个人资产总额比例大概在1%左右, 而欧美发达国家该比例则为40%左右, 即使是亚洲其他国家也比我国比例要高很多。从这个角度说, 企业年金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这需要相关的立法以及监管的同步跟进。

(二) 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于1991年首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企业年金”, 并提出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 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已经开始试行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与《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使得企业年金的运行和监管有了基本的依据。但是, 这两个试行办法还只是框架性的规定, 对于有关配套的税收政策、投资管理政策以及监管机构的分工等, 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中, 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使之具有规范性的操作意义。这需要劳动保障立法机构从企业年金的筹资、管理经办机构的资格认定、投资的范围以及年金的保险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法律上的细化和规范。

(三) 监管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企业年金涉及很多的当事人, 成立和运作的形式又非常多样, 随着规模的扩大, 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都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这些都对加强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当前企业年金的监管事实上涉及劳动保障、证券、保险、银行等多个监管部门, 涉及政策制定、宏观调控、运营监管等各个方面, 但监管者各自的分工并不十分明确, 这很难避免政出多门, 权利重叠并相互掣肘的低效率。除了他律, 发达国家还注重发挥企业年金参与者的自律监管, 这也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国的企业年金业务管理主要由各类企业年金经办机构承担, 且只接受来自政府监管机构的单一监管, 在取得相应资格的企业年金理事会、专业投资机构、托管银行、中介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公司等机构, 如何共同参与, 发挥监督作用, 尚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运行机制。

(四) 企业年金计划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 未明确企业年金计划的实施形式。企业年金按给付方式不同, 分为规定缴费制计划和规定受益制计划两种。由于这两种形式的企业年金在具体内容和约定条款上不同, 在企业年金费用、年金资产与负债的会计处理上也存在差异。其次, 企业年金计划在操作上缺乏统一性。企业年金的列支渠道不统一以及企业年金提取比例不统一, 在列支渠道上有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 也有在应付福利费中列支的。

(五) 造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滞后的其它原因

一是缺乏推动对税收优惠政策的措施。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企业年金的相关制度政策, 包括提取年度工资总额5%的优惠政策, 但缺少全国性推动实施企业年金配套的相关制度, 对具备实施企业年金的企业缺乏有效推动和促进。

二是企业缺乏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的动力。对于企业和企业员工来说, 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无疑会增加他们现阶段的支出。尤其是在未来不能得到现金回报的企业, 如果看不到企业年金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是不会主动增加企业年金的相关支出的。

三是企业年金增值保值难度较大。企业年金的非强制化的特性使得只有加大企业年金自身的吸引力才会有更多的企业和员工参与进来。由此就要求企业年金具有高的回报率。但是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被严格限制, 长期以来只能依靠投资国债等低回报率高安全性的方式进行增值保值, 且以保值为主, 增值速度缓慢。

四是多种运行模式共存。我国企业年金的运行存在着运行主体地位不同的三种模式。且各个主体的所属主管机构不同, 运营方式也不尽相同, 要纳入统一的管理轨道难度较大。而目前令出多门的状况, 也使得企业年金难以用统一的有效的制度加以规范管理, 导致了企业年金在管理上漏洞较多。在企业年金的建立、管理和使用等方面都缺乏规范的管理方法, 无疑加大了企业年金管理的风险程度。

三、完善企业年金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 理顺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 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越高, 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就会相对偏低, 相反, 如果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偏低, 则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就会相对较高。目前发达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基本可保持在40%~50%, 而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相对较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企业年金的建立与发展。在企业有限的能力范围内, 过高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会使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无法减轻, 这必然压缩对企业年金的投入。并且在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不降低的情况下, 企业也缺乏发展企业年金的动力和压力。因此必须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 为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留下空间。

(二) 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 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

实行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 就是要通过向雇主和雇员提供比其他形式的报酬或投资更优惠的税收待遇, 以鼓励他们通过补充养老保险来为退休后的生活进行储蓄。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税收优惠政策上所作的努力还很不够, 因此需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延迟征税政策, 即对企业年金供款和投资收益予以免税, 仅在给付环节对超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征税, 以提高企业和个人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另外, 在对企业年金给予税收优惠的同时, 也要大力加强监管力度, 对其设计和运作施加一定限制, 以避免企业滥用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其他不良目的。

(三) 加强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结合, 实现双赢

企业年金的基金积累制度决定了对其进行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作为负债资金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对投资的安全性要求甚高, 由于其刚性支出的特点, 又使得企业年金的投资营运对收益性和部分资产的流动性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 为企业年金的基金营运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增加投资收益, 降低投资风险;同时, 也要利用大量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保值增值的契机, 实现资本市场自身结构的调整和效率的提高, 使其运作与管理技术日趋成熟, 从而使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四)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企业年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年金的发展和完善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做保证。目前我国出台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 也只是对我国发展企业年金的实践提供探索性的思路。因此政府需要颁布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年金的性质、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资金来源、基金运营方式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制度保证, 也为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使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法可依。

(五) 企业年金制度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

企业在设计企业年金方案时, 往往只考虑当前的经济效益和支付能力, 通常采取固定统一的缴费标准, 缺乏弹性, 忽视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年金的缴费比重大小, 主要取决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企业年金的交费额应随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下浮动, 采取动态的管理方式。制定企业年金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征分析

■/万炎

摘要: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探索财务管理与理财环境影响的关系, 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一、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受理财环境制约的, 研究理财环境各因素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是为了分析财务管理的发展规律, 寻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的, 各种因素纵横交错、互为条件、相互制约。

(一) 宏观社会环境因素

目标时, 应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 要注重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目标、工资收入分配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 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六) 避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福利的组成部分, 大多数企业采取按工龄作为分配的主要依据, 只考虑工作年限, 不重视职工个人贡献的大小,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因此, 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必须根据员工的贡献, 设计具有差异性的企业年金计划, 建立差异化企业年金制, 打破传统的薪酬福利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 把职工企业年金的保障制度与员工的贡献大小、服务年限长短挂钩, 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最大潜力, 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设计企业年金计划时还可以兼顾考虑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的问题, 用企业年金作为调剂。

当今对优秀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 单纯依靠高薪已经无法确保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 如何为员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福利计划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中至为重

宏观社会环境包括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状况等。地方政府各种优化环境, 表现为地方政府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出台, 经济结构中的市场化成分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 融资“不以企业性质论长短, 一视同仁”, 为中小企业调节资金余缺, 进行资本投资提供便利。税法和公司法等法规不以所有制性质实行差别待遇, 为中小企业市场公平竞争、规范管理活动起到推动作用。负面作用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私营经济, 仍然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 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在掌握政策中对中小企业“宁左勿右”, “宁紧勿松”, 公共经济资源分配中的差别待遇仍然存在, 金融业的信用贷款仍不

要的一个环节。企业年金项目作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享受政府的延迟纳税或税前支付的优惠政策, 同时又可以增加企业薪酬福利方案的吸引力, 更好的解决员工退休生活保障的问题, 减少人才流失, 稳定员工队伍, 因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青睐。

总之, 建立企业年金运行制度发展企业年金, 对于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减轻政府负担,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保证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儿童嗓音的保护下一篇:600MW煤粉锅炉